TWI693964B - 微氣泡產生器 - Google Patents

微氣泡產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3964B
TWI693964B TW108125334A TW108125334A TWI693964B TW I693964 B TWI693964 B TW I693964B TW 108125334 A TW108125334 A TW 108125334A TW 108125334 A TW108125334 A TW 108125334A TW I693964 B TWI693964 B TW I6939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water outlet
tube
bub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5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7437A (zh
Inventor
田松
蔡木華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上海捷喬納米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上海捷喬納米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上海捷喬納米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7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7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96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氣泡產生器,包括進水管,與進水管螺紋連接的外殼,且螺紋之間留設有間隙並形成第一進氣通道;置於外殼內的增壓管,增壓管與外殼之間留設有間隙並形成與第一進氣通道連通的第二進氣通道;置於所述外殼內的氣泡產生管,氣泡產生管靠近增壓管的端面與所述增壓管上對應的端面之間留設有間隙並形成第三進氣通道。增壓管包括第一進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的內徑小於第一進水口的內徑,從而使得第一出水口處的水壓大於第一進水口處的水壓,進而使得第一出水口處的流速加大,將經由三個進氣通道的空氣吸入氣泡產生管內並與水混合產生大氣泡,外殼內還設有切割器,通過切割器將大氣泡切割成微氣泡。

Description

微氣泡產生器
本發明涉及微氣泡產生裝置,特指一種微氣泡產生器。
隨著社會的逐步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對於健康問題也越來越注重。由於微氣泡的直徑量級非常小,對於蔬菜清洗、健康沐浴,以至廢水處理、殺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廣泛應用於養殖業、農業、林業、醫療業等。
現有的微氣泡產生器為了將空氣引入裝置內並與水混合產生氣泡,通常需要在該裝置外殼上開設進氣用的通道。然而,開設進氣通道必然導致裝置的外表面會留下明顯的孔洞,外觀欠佳。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微氣泡產生器必須開設進氣孔而導致外觀欠佳。
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氣泡產生器,其包括:
進水管,內部形成有進水通道,端部設有螺紋;
與所述進水管螺紋連接的外殼,所述外殼內形成有容置空間,且所述外殼與所述進水管的螺紋連接處留設有間隙並形成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和所述外殼外部的第一進氣通道,所述外殼遠離所述進水管的端部開設有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的氣泡流出口;
置於所述容置空間內的增壓管,所述增壓管的一端形成有與所述進水通道連通的第一進水口,所述增壓管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內徑小於所述第一進水口的內徑,從而使得所述第一出水口處的水壓大於所述第一進水口處的水壓,進而使得所述第一出水口處水的流速大於所述第一進水口處水的流速,且所述增壓管的外側壁與所述外殼的內側壁之間留設有間隙並形成與所述第一進氣通道連通的第二進氣通道;
置於所述容置空間內、且與所述第一出水口連通的氣泡產生管,所述氣泡產生管靠近所述增壓管的端面與所述增壓管上對應的端面之間留設有間隙並形成第三進氣通道,所述第三進氣通道連通所述第二進氣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使得水流出所述第一出水口時,通過所述第一進氣通道、第二進氣通道和第三進氣通道將外界的空氣吸入並與水混合產生大氣泡;以及
設於所述外殼內的切割器,所述切割器對應所述氣泡流出口設置,通過所述切割器將所述大氣泡切割成微氣泡。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產生微氣泡的原理為:通過所述增壓管加大所述第一出水口處的水的流速並使該處產生壓強,並通過三個進氣通道將外界空氣吸入氣泡產生管內,從而實現空氣與水混合產生大氣泡,進而通過切割器將所述大氣泡切割形成微氣泡。
本發明的進氣通道通過進水管與外殼的連接面上的間隙、外殼與增壓管的連接面上的間隙以及增壓管與氣泡產生管的連接面上的間隙組成,在實現外界空氣可通過進氣通道進入氣泡產生管的同時,不需要另外在裝置上開設進氣孔,使得裝置外表面完整,不僅外觀更為美觀,且免去了開孔步驟,製作也更為簡便。
另外,現有技術中進氣孔的孔徑通常比較大,進氣量不可控,導致產生的微氣泡中含有部分大於50微米直徑的氣泡。而本發明的進氣通道是通過零部件的裝配面上的間隙來進氣,可通過調節裝配的緊密程度來控制進氣量,從而使得產生的微氣泡的大小和數量更為穩定。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氣泡產生管靠近所述增壓管的端面上形成有一圈凸出部,所述增壓管的端面對應所述凸出部形成有一圈凹陷部,所述第三進氣通道包括開設於所述凸出部上靠近所述增壓管的端面的進氣槽。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氣泡產生管的外側壁和所述增壓管的外側壁平齊,所述第三進氣通道還包括形成於所述凸出部的外側部與所述凹陷部之間的第一縫隙,所述第一縫隙連通所述進氣槽和所述第二進氣通道。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氣泡產生管具有第二進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進水口位於靠近所述增壓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出水口位於遠離所述增壓管的一端;
所述增壓管位於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周圍形成出水部,所述出水部伸入所述第二進水口內,使得所述第一出水口置於所述第二進水口內,所述第三進氣通道包括形成於所述出水部的外側面與所述凸出部的內側面之間的第二縫隙,所述第二縫隙連通所述進氣槽和所述第二進水口。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氣泡產生管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進水口的氣液混合部,所述氣液混合部為漏斗狀,且其位於所述第二進水口處的內徑大於遠離所述第二進水口處的內徑。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氣泡產生管還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擴張引導部,所述擴張引導部位於所述第二出水口處的內徑大於遠離所述第二出水口處的內徑,所述擴張引導部位於所述第二出水口形成有與所述氣泡流出口連通的安裝空間,所述切割器卡設於所述安裝空間內。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進水管靠近所述增壓管的端面上開設有第一嵌槽,所述嵌槽內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表面抵靠於所述增壓管上對應的端面。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氣泡產生管的外側壁開設有一圈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嵌槽內設有第二密封圈,以使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於所述氣泡產生管的外側壁與所述外殼的內側壁之間。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切割器為切割網,所述切割網上開設有多個方形的切割孔。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切割器為渦輪,通過所述渦輪旋轉從而將所述大氣泡切割成微氣泡。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包括進水管10、外殼20、增壓管30、氣泡產生管40、進氣通道、切割器60以及兩個密封圈。
其中,進水管10的外側面設有外螺紋11,外殼20的內側面對應外螺紋11設有內螺紋21,外殼20的一端部和進水管10螺紋連接,且外螺紋11與內螺紋21之間留設有間隙並形成連通外殼20內外部的第一進氣通道51。進水管10內形成有進水通道,外殼20內形成有容置空間,且外殼20遠離進水管10的一端開設有連通於容置空間的氣泡流出口23。
增壓管30置於外殼20的容置空間內,增壓管30的兩端分別形成有第一進水口31和第一出水口32,第一進水口31與進水管10的進水通道連通,第一出水口32的內徑小於第一進水口31的內徑,從而使得第一出水口32處的水壓大於第一進水口31處的水壓,進而使得第一出水口32處的流速大於第一進水口31處的流速。優選地,所述增壓管30的內徑從第一進水口31至第一出水口32逐漸減小。且,增壓管30的外側壁與外殼20的內側壁之間留設有間隙並形成與第一進氣通道51連通的第二進氣通道52。
氣泡產生管40置於外殼20的容置空間內、且與第一出水口32連通,氣泡產生管40具有第二進水口41和第二出水口42,第二進水口41位於靠近增壓管30的一端,第二出水口42位於遠離增壓管30的一端。氣泡產生管40靠近增壓管30的端面與增壓管30上對應的端面之間留設有間隙並形成第三進氣通道53,第三進氣通道53連通第二進氣通道51和第二進水口41。
第二進水口41的內徑大於第一出水口32的內徑,且增壓管30的第一出水口32置於第二進水口41內,由於第一出水口32處水的流速較大,當水流從第一出水口32流至第二進水口41時,根據伯努利效應,此時水產生了壓強,並對第三進氣通道53內的空氣產生了吸引力,通過第一進氣通道41、第二進氣通道42以及第三進氣通道53將外界空氣吸引入氣泡產生管40內並與水混合產生大氣泡。
具體地,如圖3和圖4所示,氣泡產生管40靠近增壓管30的端面上形成有一圈凸出部403,增壓管30的端面對應凸出部403形成有一圈凹陷部。凸出部403上靠近增壓管30的端面開設有若干供空氣通過的進氣槽533,且進氣槽533呈輻射狀均勻分佈於凸出部403靠近增壓管30的端面上。凸出部403上靠近增壓管30的端面與凹陷部的底面相貼,且凹陷部的底面為平面,使得該連接面上不留設間隙而僅靠進氣槽533實現進氣。
氣泡產生管40的外側壁與增壓管30的外側壁平齊,氣泡產生管40的凸出部403的外側部形成有一圈裝配空間,增壓管30靠近氣泡產生管40的端面的邊緣凸出並形成適配於裝配空間的***部301,該***部301圍合形成前述的凹陷部,通過***部301***裝配空間,使得氣泡產生管40在徑向方向上被限位。且,該***部301與凸出部403的外側部之間形成有第一縫隙531,該第一縫隙531連通進氣槽533和第二進氣通道52。
增壓管30位於第一出水口32的周圍形成出水部302,該出水部302位於凹陷部的內側,且出水部302伸入氣泡產生管40的第二進水口41內,從而使第一出水口32的內徑變小,並使得第一出水口32置於第二進水口41內。出水部302的外側面與凸出部403的內側面之間形成有第二縫隙532,該第二縫隙532連通進氣槽533和第二進水口41。通過上述連通的第一縫隙531、進氣槽533以及第二縫隙532組成了曲折的第三進氣通道53,通過曲折的第三進氣通道53防止水倒流入進氣通道內。
如圖1和圖3所述,氣泡產生管40包括靠近第二進水口41的氣液混合部401和靠近第二出水口42的擴張引導部402。其中,氣液混合部401為漏斗狀,且其位於第二進水口41處的內徑大於遠離第二進水口42處的內徑,使得氣泡產生管的凸出部403的內側面和增壓管的出水部302的外側面均為錐形面,且該處的第二縫隙532傾斜方向與水流方向相反,即,水必須反向流動才可進入第二縫隙532,防止水倒流入進氣通道內。
擴張引導部402位於第二出水口42處的內徑大於遠離第二出水口42處的內徑,較佳地,擴張引導部402為漏斗狀。擴張引導部402位於第二出水口32處固設有一圈凸部,該凸部內形成有與氣泡流出口23連通的安裝空間43,切割器60安裝於安裝空間43內,用於在大氣泡穿過安裝空間43時將大氣泡切割成微氣泡。由於通過擴張引導部402使安裝空間43和第二出水口42的內徑變大,從而提高了切割器60切割大氣泡的效率,也提升了第二出水口42流出的微氣泡的量。
在第一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切割器60為切割網,切割網安裝於安裝空間43內靠近氣泡流出口23的位置,安裝空間43的內徑與切割網的直徑相適配,且切割網的直徑大於氣泡流出口23的內徑,切割網覆於氣泡流出口23的內側。切割網上開設有多個微小的方形切割孔,大氣泡穿過切割網時由切割孔切割成微氣泡。
在第二實施例中,如圖5和圖6所示,切割器60為渦輪,安裝空間43的內徑與渦輪的大小相適配,且渦輪的直徑大於氣泡流出口23的內徑,渦輪覆於氣泡流出口23的內側。渦輪旋轉時,渦輪的葉片將穿過安裝空間43的大氣泡切割成微氣泡。此外,渦輪旋轉還能使微氣泡分散,使得微氣泡從氣泡流出口23均勻流出。
如圖1和圖3所示,進水管10靠近增壓管30的端面上開設有第一嵌槽,第一嵌槽內設有第一密封圈71,第一密封圈71一側的表面抵靠於第一嵌槽的底面、另一側的表面抵靠於增壓管30上對應的端面,通過第一密封圈71封堵了進水管10和增壓管30之間的間隙,防止水流入第一進氣通道51或第二進氣通道52。優選地,第一密封圈71的內徑與增壓管30的第一進水口31的內徑一致。
較佳地,該第一嵌槽的兩側的端面與外殼上鄰接於內螺紋21所在面的徑向端面22之間留設有連通間隙511,用以連通第一進氣通道51和第二進氣通道52。且第一密封圈71擋設在該連通間隙511與進水的通道之間,以防止水流入連通間隙511後流入第一進氣通道51或第二進氣通道52。
氣泡產生管40的外側壁開設有一圈第二嵌槽,第二嵌槽內設有第二密封圈72,該第二密封圈72靠近第二進氣通道52設置,通過第二密封圈72封堵了氣泡產生管40的外側壁與外殼20的內側壁之間的間隙,使得第二進水口處產生的吸引力能更好地吸引外界空氣進入,也防止水經由氣泡產生管40的外側壁與外殼20的內側壁之間的間隙進入第二進氣通道52。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產生微氣泡的過程如下:水經由進水管的進水通道進入增壓管內,水經過增壓管時水壓增大,並從增壓管的第一出水口處以較高的流速流入氣泡產生管,此時,該處產生壓強,將經由三個進氣通道的空氣吸入氣泡產生管內,使得氣泡產生管的氣液混合部內空氣與水混合產生大氣泡,大氣泡在氣泡產生管的擴張引導部內分散,並在通過切割器時被切割成微氣泡,最後微氣泡從外殼的氣泡流出口流出。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產生微氣泡的有益效果有: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進氣通道均形成於部件的裝配連接面上,無需另外開設進氣通道,裝置外表面完整,外觀較佳,且製作更為簡便。在實現外界空氣可通過進氣通道進入氣泡產生管的同時,也實現通過調節裝配的緊密程度來控制進氣的量。另外,從工藝方面來說,與開孔相比較,在既有面上開槽能更好地掌控槽的精度,且利用現有工藝能夠開設的槽的最小截面積比能夠開設的孔的最小截面積更小,通過進氣槽可以在實現進氣的同時將進氣的量降至最低。
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在裝配時,為了使外殼內的切割器、氣泡產生管和增壓管裝配緊密,也為了使第一密封圈起到密封作用,進水管與外殼螺紋連接時,進水管的端面對第一密封圈施加軸向的推力,使得凸出部的端面與凹陷部的底面必然會貼緊而不留間隙,因而在凸出部的端面上開設進氣槽以解決該問題。且由於凸出部的端面與凹陷部的底面已經貼緊,為第一縫隙和第二縫隙的留設創造了條件。
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發明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本發明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範圍作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10‧‧‧進水管 11‧‧‧外螺紋 20‧‧‧外殼 21‧‧‧內螺紋 22‧‧‧端面 23‧‧‧氣泡流出口 30‧‧‧增壓管 301‧‧‧***部 302‧‧‧出水部 31‧‧‧第一進水口 32‧‧‧第一出水口 40‧‧‧氣泡產生管 401‧‧‧氣液混合部 402‧‧‧擴張引導部 403‧‧‧凸出部 41‧‧‧第二進水口 42‧‧‧第二出水口 43‧‧‧安裝空間 51‧‧‧第一進氣通道 511‧‧‧連通間隙 52‧‧‧第二進氣通道 53‧‧‧第三進氣通道 531‧‧‧第一縫隙 532‧‧‧第二縫隙 533‧‧‧進氣槽 60‧‧‧切割器 71‧‧‧第一密封圈 72‧‧‧第二密封圈
圖1為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2為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第一實施例的***圖。
圖3為圖1中進氣通道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2中氣泡產生管上設有進氣槽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6為本發明微氣泡產生器的第二實施例的***圖。
10‧‧‧進水管
11‧‧‧外螺紋
20‧‧‧外殼
21‧‧‧內螺紋
22‧‧‧端面
23‧‧‧氣泡流出口
30‧‧‧增壓管
301‧‧‧***部
302‧‧‧出水部
31‧‧‧第一進水口
32‧‧‧第一出水口
40‧‧‧氣泡產生管
401‧‧‧氣液混合部
402‧‧‧擴張引導部
403‧‧‧凸出部
41‧‧‧第二進水口
42‧‧‧第二出水口
43‧‧‧安裝空間
51‧‧‧第一進氣通道
511‧‧‧連通間隙
52‧‧‧第二進氣通道
53‧‧‧第三進氣通道
60‧‧‧切割器
71‧‧‧第一密封圈
72‧‧‧第二密封圈

Claims (9)

  1. 一種微氣泡產生器,其包括:進水管,內部形成有進水通道,端部設有螺紋;與所述進水管螺紋連接的外殼,所述外殼內形成有容置空間,且所述外殼與所述進水管的螺紋連接處留設有間隙並形成連通所述容置空間和所述外殼外部的第一進氣通道,所述外殼遠離所述進水管的端部開設有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的氣泡流出口;置於所述容置空間內的增壓管,所述增壓管的一端形成有與所述進水通道連通的第一進水口,所述增壓管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內徑小於所述第一進水口的內徑,從而使得所述第一出水口處的水壓大於所述第一進水口處的水壓,進而使得所述第一出水口處水的流速大於所述第一進水口處水的流速,且所述增壓管的外側壁與所述外殼的內側壁之間留設有間隙並形成與所述第一進氣通道連通的第二進氣通道;置於所述容置空間內、且與所述第一出水口連通的氣泡產生管,所述氣泡產生管靠近所述增壓管的端面與所述增壓管上對應的端面之間留設有間隙並形成第三進氣通道,所述第三進氣通道連通所述第二進氣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使得水流出所述第一出水口時,通過所述第一進氣通道、第二進氣通道和第三進氣通道將外界的空氣吸入並與水混合產生大氣泡,所述氣泡產生管靠近所述增壓管的端面上形成有一圈凸出部,所述增壓管的端面對應所述凸出部形成有一圈凹陷部,所述第三進氣通道包括開設於所述凸出部上靠近所述增壓管的端面的進氣槽;以及設於所述外殼內的切割器,所述切割器對應所述氣泡流出口設置,通過所述切割器將所述大氣泡切割成微氣泡。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氣泡產生器,其中所述氣泡產生管的外側壁和所述增壓管的外側壁平齊,所述第三進氣通道還包括形成於所述凸出部的外側部與所述凹陷部之間的第一縫隙,所述第一縫隙連通所述進氣槽和所述第二進氣通道。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微氣泡產生器,其中,所述氣泡產生管具有第二進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進水口位於靠近所述增壓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出水口位於遠離所述增壓管的一端;所述增壓管位於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周圍形成出水部,所述出水部伸入所述第二進水口內,使得所述第一出水口置於所述第二進水口內,所述第三進氣通道包括形成於所述出水部的外側面與所述凸出部的內側面之間的第二縫隙,所述第二縫隙連通所述進氣槽和所述第二進水口。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微氣泡產生器,其中所述氣泡產生管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進水口的氣液混合部,所述氣液混合部為漏斗狀,且其位於所述第二進水口處的內徑大於遠離所述第二進水口處的內徑。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微氣泡產生器,其中所述氣泡產生管還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擴張引導部,所述擴張引導部位於所述第二出水口處的內徑大於遠離所述第二出水口處的內徑,所述擴張引導部位於所述第二出水口形成有與所述氣泡流出口連通的安裝空間,所述切割器卡設於所述安裝空間內。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氣泡產生器,其中所述進水管靠近所述增壓管的端面上開設有第一嵌槽,所述第一嵌槽內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表面抵靠於所述增壓管上對應的端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氣泡產生器,其中所述氣泡產生管的外側壁開設有一圈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嵌槽內設有第二密封圈,以使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於所述氣泡產生管的外側壁與所述外殼的內側壁之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氣泡產生器,其中所述切割器為切割網,所述切割網上開設有多個方形的切割孔。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氣泡產生器,其中所述切割器為渦輪,通過所述渦輪旋轉從而將所述大氣泡切割成微氣泡。
TW108125334A 2018-08-02 2019-07-17 微氣泡產生器 TWI6939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1466.0 2018-08-02
CN201821241466.0U CN208771227U (zh) 2018-08-02 2018-08-02 微气泡产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7437A TW202007437A (zh) 2020-02-16
TWI693964B true TWI693964B (zh) 2020-05-21

Family

ID=661553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5334A TWI693964B (zh) 2018-08-02 2019-07-17 微氣泡產生器
TW108209369U TWM586638U (zh) 2018-08-02 2019-07-17 微氣泡產生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9369U TWM586638U (zh) 2018-08-02 2019-07-17 微氣泡產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71227U (zh)
TW (2) TWI6939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4499B (zh) * 2018-08-02 2023-07-07 上海捷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微气泡产生器
CN112439336B (zh) * 2019-08-30 2022-10-2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微纳米气泡产生装置及应用有该装置的清洗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61923U (en) * 2002-12-18 2003-11-11 Tai-Yen Sun Nozzle for swirl dual fluid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cleaning pivoting tip
JP2009136864A (ja) * 2007-11-16 2009-06-25 Nippon Sozai Kk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
TWM405455U (en) * 2010-12-10 2011-06-11 Sun Yang Water filter
TWM552842U (zh) * 2017-08-22 2017-12-11 Qing Yuan Ruan 微氣泡產生器
CN207137714U (zh) * 2017-08-21 2018-03-27 上海久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微气泡产生器
CN207324530U (zh) * 2017-10-17 2018-05-08 上海久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微气泡产生器
TW201827121A (zh) * 2016-12-19 2018-08-01 日商大野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產生包含微細氣泡之氣液之裝置及系統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61923U (en) * 2002-12-18 2003-11-11 Tai-Yen Sun Nozzle for swirl dual fluid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cleaning pivoting tip
JP2009136864A (ja) * 2007-11-16 2009-06-25 Nippon Sozai Kk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
TWM405455U (en) * 2010-12-10 2011-06-11 Sun Yang Water filter
TW201827121A (zh) * 2016-12-19 2018-08-01 日商大野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產生包含微細氣泡之氣液之裝置及系統
CN207137714U (zh) * 2017-08-21 2018-03-27 上海久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微气泡产生器
TWM552842U (zh) * 2017-08-22 2017-12-11 Qing Yuan Ruan 微氣泡產生器
CN207324530U (zh) * 2017-10-17 2018-05-08 上海久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微气泡产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71227U (zh) 2019-04-23
TW202007437A (zh) 2020-02-16
TWM586638U (zh)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24330A1 (zh) 微气泡产生器
CN107321204B (zh) 微气泡产生器
TWI629247B (zh) Microbubble generator
US9752305B2 (en) Sanitary installation part
CN107583480B (zh) 微气泡产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7137714U (zh) 微气泡产生器
TWI693964B (zh) 微氣泡產生器
CN103747858B (zh) 气泡发生机构以及带气泡发生机构的喷头
CN207324530U (zh) 微气泡产生器
WO2021179436A1 (zh) 微纳米气泡起泡器
TWM552842U (zh) 微氣泡產生器
WO2024120105A1 (zh) 一种微气泡装置的吸气保护结构
TWM614629U (zh) 微氣泡起泡器
CN109731495A (zh) 一种螺旋式微气泡产生器
TWI625307B (zh) Aeration module
CN211636050U (zh) 一种气泡水产生装置
CN215784179U (zh) 花洒组件
CN111167327A (zh) 一种气泡水产生装置
TWM545133U (zh) 曝氣模組
CN216892662U (zh) 一种隐藏式起泡器
TWM570387U (zh) Micro-nano bubble generator
TWI764263B (zh) 微氣泡產生器
TWI841363B (zh) 微氣泡裝置的吸氣保護結構
US11433407B2 (en) Device for generating water with air bubbles
CN211026763U (zh) 一种节水微气泡出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