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3440B - 測距儀及其顯示器鏡組裝置 - Google Patents

測距儀及其顯示器鏡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3440B
TWI693440B TW108115536A TW108115536A TWI693440B TW I693440 B TWI693440 B TW I693440B TW 108115536 A TW108115536 A TW 108115536A TW 108115536 A TW108115536 A TW 108115536A TW I693440 B TWI693440 B TW I6934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wavelength range
light beam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5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1905A (zh
Inventor
馬芳麗
陳月葉
劉斌
車俊偉
婁衛傑
劉華唐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5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344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44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41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190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測距儀及其顯示器鏡組裝置。顯示器鏡組裝置包括一顯示器、一透鏡組及一分合光稜鏡裝置。顯示器發出一第一波長範圍光束。透鏡組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由入光面入射透鏡組,由出光面射出透鏡組。分合光稜鏡裝置包括一第一稜鏡及一第二稜鏡。第一稜鏡包括一第一面、一第二面及一第三面。第二稜鏡包括一第四面、一第五面、一第六面、一第七面及一第八面,第五面面向第三面。透鏡組及分合光稜鏡裝置滿足以下條件:0.8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1-25
E1/E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1-26
0.95%;其中,E0係從顯示器發射之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的一能量,E1則是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經過透鏡組後的一能量。

Description

測距儀及其顯示器鏡組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測距儀及其顯示器鏡組裝置。
現今的測距儀包含顯示器以顯示被測物距離等資訊,其中目鏡可以同時看到目標物、背景及顯示器的資訊,但是習知的包含顯示器之測距儀,無法既提供明亮清晰的目標物及顯示器資訊又不影響背景顏色造成視覺效果不良。足見習知的包含顯示器之測距儀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種新架構的測距儀,才能同時提高顯示器亮度又不影響背景顏色。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測距儀及其顯示器鏡組裝置,可同時提高顯示器之亮度又不影響背景顏色,對視覺效果有極大改善。
本發明之顯示器鏡組裝置包括一顯示器、一透鏡組及一分合光稜鏡裝置。顯示器發出一第一波長範圍光束。透鏡組包括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由入光面入射透鏡組,由出光面射出透鏡組。分合光稜鏡裝置包括一第一稜鏡及一第二稜鏡。第一稜鏡包括一第一面、一第二面及一第三面,一光學多層膜覆於第三面。第二稜鏡包括一第 四面、一第五面、一第六面、一第七面及一第八面,第五面面向第三面。其中當一第二波長範圍光束由第一面入射第一稜鏡後,第二波長範圍光束將被第二面全反射至光學多層膜,光學多層膜反射部份的第二波長範圍光束,使第二波長範圍光束由第二面射出第一稜鏡,當第一波長範圍光束自透鏡組射出後,自第八面入射第二稜鏡後,由第五面射出第二稜鏡,再由光學多層膜入射第一稜鏡,光學多層膜讓部份的第一波長範圍光束通過,最後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由第二面射出第一稜鏡,其中第二波長範圍光束與第一波長範圍光束在第二面重合。透鏡組及分合光稜鏡裝置滿足以下條件:0.8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5-29
E1/E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5-30
0.95%;其中,E0係從顯示器發射之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的一能量,E1則是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經過透鏡組後的一能量。
其中透鏡組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及一第三透鏡,第二透鏡位於第一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第一透鏡包括一第一入光面,第一入光面為透鏡組之入光面,第三透鏡包括一第三出光面,第三出光面為透鏡組之出光面,入光面包括一光線有效徑,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由第一透鏡之第一入光面入射透鏡組,由第三透鏡之第三出光面射出透鏡組,透鏡組及分合光稜鏡裝置滿足以下條件:1.1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5-31
Dout/TTL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5-32
1.25;0.6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5-33
Din/TTL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5-34
0.75;其中,Dout為第八面之一光線有效徑,Din為入光面之光線有效徑,TTL為入光面至出光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
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滿足以下條件0.28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5-35
Din/f123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5-36
0.35;其中,Din為入光面之光線有效徑,f123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滿足以下條件: 0.5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6-37
Dout/f123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6-38
0.57;其中,Dout為第八面之一光線有效徑,f123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其中出光面和光軸相交於一第二交點,入光面之光線有效徑的一最外緣與第二交點連成一第一虛擬邊,第一虛擬邊與光軸形成一第一夾角,入光面和光軸相交於一第一交點,出光面之光線有效徑的一最外緣與第一交點連成一第二虛擬邊,第二虛擬邊與光軸形成一第二夾角,第一夾角滿足以下條件:15度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6-39
第一夾角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6-40
17度;或第二夾角滿足以下條件:8度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6-41
第二夾角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6-42
31度。
其中分合光稜鏡裝置可更包括一屋脊型稜鏡,屋脊型稜鏡包括一第九面、一第十面及一屋脊面,第九面面向第二面。其中當一第三波長範圍光束由第一面入射第一稜鏡後,第三波長範圍光束將被第二面全反射至光學多層膜,光學多層膜讓第三波長範圍光束通過,使第三波長範圍光束由第五面入射第二稜鏡,再由第七面射出第二稜鏡。其中當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由第二面射出第一稜鏡,再由第九面入射屋脊型稜鏡。
其中顯示器鏡組裝置滿足以下條件:2.10度/mm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6-43
A1/TTL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6-44
2.30度/mm;其中,A1為第一夾角,TTL為入光面至出光面沿著光軸之一間距。
其中顯示器鏡組裝置滿足以下條件:3.95度/mm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6-45
A2/TTL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06-46
4.40度/mm;其中,A2為第二夾角,TTL為入光面至出光面沿著光軸之一間距。
其中光學多層膜反射部份的第一波長範圍光束與第二波長範圍光束,且光學多層膜讓第三波長範圍光束通過,其中第一波長範圍光 束與第二波長範圍光束皆為可見光,而第三波長範圍光束則為紅外光。
本發明之測距儀包括一光發射器、一物鏡、一顯示器鏡組裝置、一目鏡及一光接收器。其中第二波長範圍光束係由一被測物發出,第三波長範圍光束係由光發射器發出再經被測物反射,第二波長範圍光束與第三波長範圍光束一起通過物鏡而入射分合光稜鏡裝置,分合光菱鏡裝置將第二波長範圍光束及第三波長範圍光束導引至不同方向,使第二波長範圍光束入射目鏡,使第三波長範圍光束入射光接收器。其中第一波長範圍光束入射分合光稜鏡裝置,使第一波長範圍光束與第二波長範圍光束一起入射目鏡。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1:測距儀
2、71:可見光
3:焦平面
10:分合光稜鏡裝置
11:第一稜鏡
111:第一面
112:第二面
113:第三面
13:第二稜鏡
131:第四面
132:第五面
133:第六面
134:第七面
135:第八面
136、137、138、139、140:夾角
15:屋脊型稜鏡
151:第九面
152:第十面
153:屋脊面
17:光學多層膜
20:光發射器
21:準直鏡
30:物鏡
40:目鏡
50:光接收器
60、75:反射鏡
70:顯示器鏡組裝置
72:透鏡組
73:顯示器
OA:光軸
ST:光圈
76:第一透鏡
77:第二透鏡
78:第三透鏡
S2:光圈面
S3:第一入光面
S4:第一出光面
S5:第二入光面
S6:第二出光面
S7:第三入光面
S8:第三出光面
DL:口徑
Din、Dout:光線有效徑
P1:第一交點
LN1:第一虛擬邊
A1:第一夾角
P2:第二交點
LN2:第二虛擬邊
A2:第二夾角
201T、201R:紅外光
第1A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分合光稜鏡裝置之一實施例的可見光光路示意圖。
第1B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分合光稜鏡裝置之一實施例的紅外光光路示意圖。
第1C圖係第1A圖之第二稜鏡之各相臨面的夾角角度示意圖。
第2A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測距儀之一實施例的架構與紅外光光路示意圖。
第2B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測距儀之一實施例的架構與可見光光路示意圖。
第3圖係第2A、2B圖之顯示器鏡組裝置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以下說明內容中,可見光2可視為第二波長範圍光束,紅外光201R可視為第三波長範圍光束,可見光71可視為第一波長範圍光束。
請同時參閱第1A圖及第1B圖及第1C圖。第1A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分合光稜鏡裝置之一實施例的可見光光路示意圖,第1B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分合光稜鏡裝置之一實施例的紅外光光路示意圖,第1C圖係第1A圖之第二稜鏡之各相臨面的夾角角度示意圖。如第1A圖所示,分合光稜鏡裝置10包括一第一稜鏡11、一第二稜鏡13及一屋脊型稜鏡15。第一稜鏡11包括一第一面111、一第二面112及一第三面113,第三面113鍍覆一光學多層膜17,光學多層膜17允許紅外光通過,可見光將部份穿透部份被反射。第二稜鏡13包括一第四面131、一第五面132、一第六面133、一第七面134及一第八面135,第二稜鏡13之第五面132面向第一稜鏡11之第三面113且膠合。屋脊型稜鏡15包括一第九面151、一第十面152及一屋脊面153,屋脊型稜鏡15之第九面151面向第一稜鏡11之第二面112。如第1C圖所示,第二稜鏡13之第四面131與第五面132之夾角136等於101.45度、第五面132與第六面133之夾角137等於90度、第六面133與第七面134之夾角138等於112.5度、第七面134與第八面135之夾角139等於135度、第八面135與第四面131之夾角140等於101.05度。
當一可見光2入射第一稜鏡11後,將直接穿透第一面111射向第二面112,射向第二面112的可見光2將發生全反射,使得可見光2改變行進方向射向第三面113及光學多層膜17,因為光學多層膜17允許紅 外光通過,可見光將部份穿透部份被反射,所以部份的可見光2將被反射改變行進方向射向第二面112,且由第二面112射出第一稜鏡11再入射屋脊型稜鏡15,射向屋脊型稜鏡15的可見光2將直接穿透第九面151,接著可見光2將分別於第十面152、屋脊面153及第九面1發發生全反射改變行進方向,最後由第十面152射出屋脊型稜鏡15。
當另一可見光71由第八面135入射第二稜鏡13後,將直接射向第五面132、光學多層膜17及第三面113,可見光71將直接穿透第五面132,因為光學多層膜17允許紅外光通過,可見光將部份穿透部份被反射,所以部份的可見光71將穿透光學多層膜17,由第三面113入射第一稜鏡11,最後由向第二面112射出第一稜鏡11再入射屋脊型稜鏡15,射向屋脊型稜鏡15的可見光71將直接穿透第九面151,接著可見光71將分別於第十面152、屋脊面153及第九面151發生全反射改變行進方向,最後由第十面152射出屋脊型稜鏡15。
上述可見光2與可見光71在第二面112重合。
請參考第1B圖,當一紅外光201R入射第一稜鏡11後,將直接穿透第一面111射向第二面112,射向第二面112的紅外光201R發生全反射,使得紅外光201R改變行進方向射向第三面113及光學多層膜17,因為光學多層膜17允許紅外光通過,可見光將部份穿透部份被反射,所以紅外光201R將直接穿透第三面113及光學多層膜17,由第五面132入射第二稜鏡13,射入第二稜鏡13的紅外光201R將直接穿透第七面134,由第七面134射出第二稜鏡13。
綜上所述,當可見光2及紅外光201R同時由第一面111入 射分合光稜鏡裝置10,可見光2及紅外光201R最後將被分光朝不同方向前進,可見光2將從第十面152射出分合光稜鏡裝置10,其行進方向沒有改變,紅外光201R將從第七面134射出分光合光稜鏡裝置10,其行進方向改變。
請同時參閱第1B圖及第2A圖,第2A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測距儀之一實施例的架構與紅外光光路示意圖。測距儀1包括一光發射器20、一準直鏡21、一物鏡30、一目鏡40、一光接收器50、一反射鏡60及一顯示器鏡組裝置70。顯示器鏡組裝置70包括一分合光稜鏡裝置10、一透鏡組72、一顯示器73及一反射鏡75。透鏡組72包括一光圈ST、一第一透鏡76、一第二透鏡77及一第三透鏡78。測距儀1使用時由光發射器20發出一紅外光201T,紅外光201T先通過準直鏡21再射向一被測物(未圖示)。被測物可將入射的紅外光201T反射,使一紅外光201R射向測距儀1。射向測距儀1的紅外光201R先通過物鏡30,再由第一稜鏡11之第一面111入射分合光稜鏡裝置10,紅外光201R將被第二面112全反射,接著穿透第三面113、光學多層膜17及第五面132,最後由第七面134射出分合光稜鏡裝置10,接著藉由反射鏡60反射,最終入射光接收器50,再經後續的資料處理即可將被測物距離算出顯示在顯示器73。
請同時參閱第1A圖及第2B圖,第2B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測距儀之一實施例的架構與可見光光路示意圖。被測物(未圖示)本身會反射可見光,使一可見光2射向測距儀1。射向測距儀1的可見光2先通過物鏡30,再由第一稜鏡11之第一面111射入分合光稜鏡裝置10,可見光2將被第二面112全反射射向第三面113及光學多層膜17,光學多層膜17將部份的可 見光2反射,最後由第二面112射出第一稜鏡11再入射屋脊型稜鏡15,射向屋脊型稜鏡15的可見光2將直接穿透第九面151,接著可見光2將分別於第十面152、屋脊面153及第九面151發生全反射改變行進方向,最後由第十面152射出屋脊型稜鏡15,再入射目鏡40,使用者可通過目鏡40觀看被測物影像。
顯示器73發出一可見光71,可見光71先經反射鏡75反射改變行進方向依序入射光圈ST、第一透鏡76、第二透鏡77及第三透鏡78,再由第二稜鏡13之第八面135入射分合光稜鏡裝置10,最後由第十面152射出屋脊型稜鏡15且成像於焦平面3,使用者可通過目鏡40觀看焦平面3之成像,即使用者可由目鏡40看見顯示器73所顯示的被測物距離。
請參考第3圖,第3圖係第2A、2B圖之透鏡組72的局部放大示意圖。透鏡組72沿著一光軸OA從一入光側至一出光側依序包括光圈ST、第一透鏡76、第二透鏡77及第三透鏡78。第一透鏡76包括一第一入光面S3及一第一出光面S4,第二透鏡77包括一第二入光面S5及一第二出光面S6,第三透鏡78包括一第三入光面S7及一第三出光面S8,第一入光面S3即為透鏡組72之一入光面,第三出光面S8即為透鏡組72之一出光面。DL為透鏡組72之一口徑,Din為第一透鏡76之第一入光面S3之一光線有效徑,Dout為第二稜鏡13之第八面135之一光線有效徑,第一入光面S3和光軸OA相交於一第一交點P1,第三出光面S8之光線有效徑的最外緣與第一交點P1連成一第二虛擬邊LN2,第二虛擬邊LN2與光軸OA形成一第二夾角A2,第三出光面S8和光軸OA相交於一第二交點P2,第一入光面S3之光線有效徑的最外緣與第二交點P2連成一第一虛擬邊LN1,第一虛擬邊 LN1與光軸OA形成一第一夾角A1。來自顯示器73之可見光71將先通過光圈ST,再由第一入光面S3入射第一透鏡76,最後由第三出光面S8射出第三透鏡78。另外,光圈ST、第一透鏡76、第二透鏡77及第三透鏡78所組成之透鏡組72至少滿足底下其中任一條件: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2-2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2-3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2-4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2-5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2-6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2-7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2-8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2-9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2-10
0.96度/mm<A1/f123<1.07度/mm (10)
1.78度/mm<A2/f123<2.04度/mm (11)
其中,E0為顯示器73發射之可見光71之一能量,E1為可見光71通過透鏡組72後的一能量,Din為第一入光面S3之一光線有效徑,Dout為第二稜鏡13之第八面135之一光線有效徑,TTL為第一入光面S3至第三出光面S8於光軸OA上之一間距,f123為第一透鏡76、第二透鏡77及第三透鏡78之一組合有效焦距,A1為第一夾角,A2為第二夾角。藉由改變DL、Din、Dout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11)其中一條件之設計,可有效提高顯示器鏡組裝置70之目視亮度(透過目鏡40觀看)且不影響背景顏色。底下將提 出兩種實施例說明不同的DL、Din、Dout值及條件(1)至條件(11)之值對顯示器鏡組裝置70之目視亮度之影響。
上述條件中,若條件(1)修改為0.85%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3-47
E1/E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3-48
0.93%則有較佳效果。
上述條件中,若條件(2)修改為0.64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3-49
Din/TTL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3-50
0.71則有較佳效果。
上述條件中,若條件(4)修改為0.29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3-51
Din/f123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3-52
0.32則有較佳效果。
上述條件中,若條件(8)修改為2.25度/mm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3-53
A1/TTL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3-54
2.26度/mm則有較佳效果。
上述條件中,若條件(9)修改為4.15度/mm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3-55
A2/TTL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3-56
4.32度/mm則有較佳效果。
上述條件中,若條件(11)修改為1.87度/mm<A2/f123<1.94度/mm則有較佳效果。
請參考表一,表一為第一實施例中透鏡組72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表一資料顯示,第一透鏡76、第二透鏡77及第三透鏡78之組合有效焦距f123等於15.8045mm、第一入光面S3至第三出光面S8於光軸OA上之間距TTL等於7.121mm。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3-11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4-12
表二為條件(2)至條件(11)中各參數值及條件(2)至條件(11)之計算值,由表二可知,第一實施例之透鏡組72皆能滿足條件(2)至條件(11)之要求。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4-13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5-14
請參考表三,表三為第二實施例中透鏡組72之相關參數表,表三資料顯示,第一透鏡76、第二透鏡77及第三透鏡78之組合有效焦距f123等於15.7745mm、第一入光面S3至第三出光面S8於光軸OA上之間距TTL等於7.091mm。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5-15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6-16
表四為條件(2)至條件(11)中各參數值及條件(2)至條件(11)之計算值,由表四可知,第二實施例之透鏡組72皆能滿足條件(2)至條件(11)之要求。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6-17
請參考表五,表五為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中,不同DL、Din及Dout值對顯示器鏡組裝置70的目視亮度之比較表,其中亮度的單位可以用流明(Lumen,lm)或者用瓦(Watt,W)等單位,本發明將以瓦作為亮度的單位說明。由表五可知,可見光71通過透鏡組72前後的能量比值符合條件(1):0.8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6-57
E1/E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6-58
0.95%。第一實施例中,可見光71通過透鏡組72前的能量E0為63瓦,通過透鏡組72後的能量E1為0.54瓦。第二實施例中,可見光71通過透鏡組72前的能量E0為63瓦,通過透鏡組72後的能量E1為0.59瓦。 可得到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E1/E0分別為0.85%及0.93%,足見增大第一入光面S3之光線有效徑、增大第二稜鏡13之第八面135之光線有效徑或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11)其中一條件之設計可有效提升顯示器鏡組裝置70之目視亮度。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17-18
上述實施例中的顯示器73可為液晶顯示器(LCD)或者為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
上述實施例中的光發射器20可為半導體雷射(Semiconductor Laser),光接收器50可為崩潰光二極體(APD)或光二極體(PD)。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測距儀
3:焦平面
10:分合光稜鏡裝置
20:光發射器
21:準直鏡
30:物鏡
40:目鏡
50:光接收器
60、75:反射鏡
70:顯示器鏡組裝置
72:透鏡組
73:顯示器
ST:光圈
76:第一透鏡
77:第二透鏡
78:第三透鏡
201T、201R:紅外光

Claims (10)

  1. 一種顯示器鏡組裝置,包括:一顯示器,該顯示器發出一第一波長範圍光束;一透鏡組,該透鏡組包括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該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由該入光面入射該透鏡組,由該出光面射出該透鏡組;以及一分合光稜鏡裝置,該分合光稜鏡裝置包括:一第一稜鏡,該第一稜鏡包括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以及一第三面,一光學多層膜覆於該第三面;以及一第二稜鏡,該第二稜鏡包括一第四面、一第五面、一第六面、一第七面以及一第八面,該第五面面向該第三面;其中當一第二波長範圍光束由該第一面入射該第一稜鏡後,該第二波長範圍光束將被該第二面全反射至該光學多層膜,該光學多層膜反射部份的該第二波長範圍光束,使該第二波長範圍光束由該第二面射出該第一稜鏡,當該第一波長範圍光束自該透鏡組射出後,自該第八面入射該第二稜鏡後,由該第五面射出該第二稜鏡,再由該光學多層膜入射該第一稜鏡,該光學多層膜讓部份的該第一波長範圍光束通過,最後該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由該第二面射出該第一稜鏡,其中該第二波長範圍光束與該第一波長範圍光束在該第二面重合;其中該透鏡組以及該分合光稜鏡裝置滿足以下條件:0.8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0-59
    E1/E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0-60
    0.95%;其中,E0係從該顯示器發射之該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的一能量,E1則是該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經過該透鏡組後的一能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器鏡組裝置,其中該透鏡組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該第二透鏡位於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該第一透鏡包括一第一入光面,該第一入光面為該透鏡組之該入光面,該第三透鏡包括一第三出光面,該第三出光面為該透鏡組之該出光面,該入光面包括一光線有效徑,該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由該第一透鏡之該第一入光面入射該透鏡組,由該第三透鏡之該第三出光面射出該透鏡組,該透鏡組以及該分合光稜鏡裝置滿足以下任一條件:1.1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1-61
    Dout/TTL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1-62
    1.25;0.6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1-63
    Din/TTL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1-64
    0.75;其中,Dout為該第八面之一光線有效徑,Din為該入光面之該光線有效徑,TTL為該入光面至該出光面於該光軸上之一間距。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顯示器鏡組裝置,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以及該第三透鏡滿足以下條件:0.28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1-65
    Din/f123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1-66
    0.35;其中,Din為該入光面之該光線有效徑,f123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以及該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顯示器鏡組裝置,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以及該第三透鏡滿足以下條件:0.50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1-67
    Dout/f123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1-68
    0.57;其中,Dout為該第八面之一光線有效徑,f123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以及該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顯示器鏡組裝置,其中該出光面和該光軸相交於一第二交點,該入光面之該光線有效徑的一最外緣與該第二交點連成一第一虛擬邊,該第一虛擬邊與該光軸形成一第一夾角,該入光面和該光軸相交於一第一交點,該出光面之該光線有效徑的一最外緣與該第一交點連成一第二虛擬邊,該第二虛擬邊與該光軸形成一第二夾角;其中,該第一夾角滿足條件15度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2-69
    第一夾角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2-70
    17度,或者該第二夾角滿足條件28度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2-71
    第二夾角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2-72
    31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顯示器鏡組裝置,其中該分合光稜鏡裝置,更包括:一屋脊型稜鏡,該屋脊型稜鏡包括一第九面、一第十面以及一屋脊面,該第九面面向該第二面;其中當一第三波長範圍光束由該第一面入射該第一稜鏡後,該第三波長範圍光束將被該第二面全反射至該光學多層膜,該光學多層膜讓該第三波長範圍光束通過,使該第三波長範圍光束由該第五面入射該第二稜鏡,再由該第七面射出該第二稜鏡;其中當該第一波長範圍光束由該第二面射出該第一稜鏡,再由該第九面入射該屋脊型稜鏡。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器鏡組裝置,其中該顯示器鏡組裝置滿足以下條件:2.10度/mm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2-73
    A1/TTL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2-74
    2.30度/mm; 其中,A1為該第一夾角,TTL為該入光面至該出光面沿著該光軸之一間距。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器鏡組裝置,其中該顯示器鏡組裝置滿足以下條件:3.95度/mm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3-75
    A2/TTL
    Figure 108115536-A0305-02-0023-76
    4.40度/mm;其中,A2為該第二夾角,TTL為該入光面至該出光面沿著該光軸之一間距。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顯示器鏡組裝置,其中該光學多層膜反射部份的該第一波長範圍光束與該第二波長範圍光束,且該光學多層膜讓該第三波長範圍光束通過,其中該第一波長範圍光束與該第二波長範圍光束皆為可見光,而該第三波長範圍光束則為紅外光。
  10. 一種測距儀,包括:一光發射器;一物鏡;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器鏡組裝置;一目鏡;以及一光接收器;其中該第二波長範圍光束係由一被測物發出,該第三波長範圍光束係由該光發射器發出再經該被測物反射,該第二波長範圍光束與該第三波長範圍光束一起通過該物鏡而入射該分合光稜鏡裝置,該分合光菱鏡裝置將該第二波長範圍光束以及該第三波長範圍光束導引至不同方向,使該第二波長範圍光束入射該目鏡,使該第三波長範圍光束入射該光接收器; 其中該第一波長範圍光束入射該分合光稜鏡裝置,使該第一波長範圍光束與該第二波長範圍光束一起入射該目鏡。
TW108115536A 2019-05-06 2019-05-06 測距儀及其顯示器鏡組裝置 TWI693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5536A TWI693440B (zh) 2019-05-06 2019-05-06 測距儀及其顯示器鏡組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5536A TWI693440B (zh) 2019-05-06 2019-05-06 測距儀及其顯示器鏡組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3440B true TWI693440B (zh) 2020-05-11
TW202041905A TW202041905A (zh) 2020-11-16

Family

ID=71896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5536A TWI693440B (zh) 2019-05-06 2019-05-06 測距儀及其顯示器鏡組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34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313A (zh) 2020-04-15 2021-10-22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装置及其棱镜模块
TWI745938B (zh) * 2020-04-21 2021-11-1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光學裝置及其稜鏡模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8333A (zh) * 2013-08-22 2015-03-01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測距儀及其分合光稜鏡裝置
CN105806308A (zh) * 2014-12-29 2016-07-27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双筒望远测距仪
CN106444003A (zh) * 2016-08-29 2017-02-22 甘晟华 一种望远镜测距仪
US20190129162A1 (en) * 2017-09-22 2019-05-02 Physical Optics Corporation Long range infrared imager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8333A (zh) * 2013-08-22 2015-03-01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測距儀及其分合光稜鏡裝置
CN105806308A (zh) * 2014-12-29 2016-07-27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双筒望远测距仪
CN106444003A (zh) * 2016-08-29 2017-02-22 甘晟华 一种望远镜测距仪
US20190129162A1 (en) * 2017-09-22 2019-05-02 Physical Optics Corporation Long range infrared imager systems an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1905A (zh) 2020-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34265B1 (en) Internal red dot sight
US5517297A (en) Rangefinder with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viewfinder on a single common optical axis
US10520717B2 (en) Binocular capable of measuring distance and prism module thereof
US987999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erimposing a virtual aiming mechanism with a projected system beam in a compact laser-based rangefinding instrument
US9746683B2 (en) Automatic survey instrument
TWI693440B (zh) 測距儀及其顯示器鏡組裝置
JP2001050742A (ja) 光学的距離測定装置
US20090296071A1 (en) Light-dividing element and distance-measuring apparatus
US7031062B2 (en) Assembly of beam splitters
WO2023213130A1 (zh) 一种光收发共轴的激光测距器件及光学模组
CN113534313A (zh) 光学装置及其棱镜模块
US20230194256A1 (en) Range Finder and Lens Assembly for Display Thereof
US2374475A (en) Sighting device
TW201508333A (zh) 測距儀及其分合光稜鏡裝置
TWI696001B (zh) 可測距的雙筒望遠鏡及其稜鏡模組
TWI400429B (zh) 單筒雷射測距儀之光學系統
KR101986900B1 (ko) 도트사이트 장치
TWI730602B (zh) 測距儀及其稜鏡模組
TW201508334A (zh) 測距儀及其分合光稜鏡裝置
TWI745938B (zh) 光學裝置及其稜鏡模組
JP5624727B2 (ja) 測距装置
CN117092804A (zh) 一种激光测距望远镜***
CN211669454U (zh) 测距仪光路分合棱镜模块装置
TWI844996B (zh) 光學裝置及其稜鏡模組(五)
TWI825889B (zh) 光學裝置及其稜鏡模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