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8093B -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8093B
TWI688093B TW108107886A TW108107886A TWI688093B TW I688093 B TWI688093 B TW I688093B TW 108107886 A TW108107886 A TW 108107886A TW 108107886 A TW108107886 A TW 108107886A TW I688093 B TWI688093 B TW I6880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etal pattern
organic
light
ba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7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1676A (zh
Inventor
朴旻亨
朴鎮鎬
林奇珉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1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1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8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809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3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banks or shadow mas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9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2Stacked device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each emit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20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active layer in the devices, e.g. pattern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40Thermal treatment, e.g. anneal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solvent vapo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其通過設置具有金屬圖案的堤部來防止橫向電流洩漏,以實現形成在其上的共同層的電性分離。

Description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其可藉由提供具有金屬圖案的堤部來防止橫向電流洩漏,從而實現在其上形成的共同層的電性分離。
近來,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視覺顯示電傳輸訊號的顯示領域迅速地發展。與此相應已經開發了具有厚度小、重量輕、功耗低等優異特性的各種平板顯示裝置,且已迅速取代了現有的陰極射線管(CRT)。
這種平板顯示裝置的代表性示例可以包括液晶顯示裝置(LCD)、電漿顯示面板(PDP)裝置、場發射顯示(FED)裝置和有機發光顯示(OLED)裝置)。
其中,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被認為是具競爭性的應用裝置,因為它不需要單獨的光源,且能夠實現緊湊的裝置設計和生動的彩色顯示。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有機發光元件,其以每個像素為基礎獨立地驅動。這種有機發光元件包含陽極、陰極和在陽極和陰極之間的多個有機層。
有機層包括從陽極側依次設置的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有機發光層和電子傳輸層。其中,有機發光層藉由降至基態的電洞和電子的結合產生的激子的能量,發揮發光的作用。其他層有助於將電洞或電子傳送到有機發光層。
另外,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為了彩色顯示,子像素被分為紅色、綠色和藍色子像素,並且在每個像素的基礎上,形成具有相應子像素顏色的有機發光層。通常,使用遮罩進行沉積來形成有機發光層。
然而,當遮罩具有大的面積時,遮罩可能因其重量而下塌,因此在多次使用後可能導致良率的劣化。因此,除了發光層之外的其他有機層,在沒有遮罩的各個子像素中連續形成。
然而,由於電流可以橫向流過在平面中連續共同形成的子像素的共同層,所以可能發生橫向電流洩漏。
圖1是示出傳統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的橫向電流洩漏現象的橫截面圖。
考慮到傳統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形式,如圖1所示,在基板10中的每個子像素中,按以下順序形成在其上方,第一電極11;疊置在第一電極11的邊緣上並且限定發光部的堤部12;覆蓋第一電極11和堤部12的電洞注入層13和電洞傳輸層14。另外,發光層16和發光層17、電子傳輸層18和第二電極19依序形成在其上方。
此外,根據共振條件,在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9之間的區域中具有比其他子像素更高的發光區域的紅色子像素中,為了匹配發光區域的高度,可以在電洞傳輸層14和紅色發光層16之間進一步設置輔助電洞傳輸層15。針對每種顏色的光,可以在第一電極11和第二電極19之間設定不同地獲得最大波長的發光層的位置。紅色發光層可位於最高高度,綠色發光層可位於第二高度,藍色發光層可位於最低高度。因此,綠色子像素還可進一步包含電洞傳輸層和綠色發光層之間的輔助電洞傳輸層,並且設置在綠色子像素中的輔助電洞傳輸層可以比設置在紅色子像素中的輔助電洞傳輸層15更薄。
然而,如圖1所示,在傳統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在低階度藍色照明中,出現相鄰紅色子像素也啟動的現象。這表示,儘管電壓施加到藍色子像素發出純藍色光,但流過藍色子像素的陽極和陰極之間的垂直電場的電流是開啟的,通過共同層橫向洩漏,導致相鄰的子像素被啟動。
特別是在低階度顯示中可清晰見到橫向電流洩漏。這是因為,當在藍色子像素中水平流動的電流橫向流向共同有機層時,處於關閉狀態(off state)的相鄰紅色子像素就像被啟動一樣。在這種情況下,顏色純度可能變差,使得顯示純藍色階度(gradation)變的困難。
這是因為紅色照明所需的驅動電壓低於藍色照明所需的驅動電壓,因此即使少量的洩漏電流,也導致類似的照明效果。
特別地,由橫向洩漏電流引起的這種其他彩色照明可能導致低階度(low gradation)顯示中的混色,影響所期望的顏色的正常顯示。
此外,當共同有機層的電洞遷移率增加時,橫向洩漏電流可能對相鄰子像素具有更大的影響。
因此,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其基本上消除了由於先前技術的限制和缺點而引起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其可藉由提供具有金屬圖案的堤部來防止橫向電流洩漏,從而實現在其上形成的共同層的電性分離。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目的和特徵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闡述,並且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以下的描述將變得顯而易見,或者可以從實踐中獲知本發明。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在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以及圖式中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以在堤部上的金屬圖案,以通過經由施加電流加熱金屬圖案,來去除可能導致橫向電流洩漏的有機共同層,或者可以通過對有機共同層下面的金屬圖案施加恆定電壓來阻止橫向電流洩漏。
為了實現這些目的和其他優點並且根據本發明的目的,如本文中實施和概括描述的,根據一個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具有多個子像素的一基板,該些子像素各有一發光部和圍繞該發光部的一非發光部;設置在該些子像素的各該發光部上的一第一電極;設置在該非發光部上的一堤部;設置在該堤部的一預定部上的一金屬圖案;設置在包含金屬圖案和該發光部的該堤部上的一有機堆疊;以及設置在該有機堆疊上的一第二電極。
這裡,該金屬圖案可以位在該堤部的上表面上。
位在該金屬圖案的上表面的該有機堆疊可具有比位於該發光部上的該有機堆疊的厚度更小的厚度。
或者,位在該金屬圖案的上表面上的該有機堆疊可具有比沒有金屬圖案的該堤部上的該有機堆疊的厚度更小的厚度。
另外,該有機堆疊可包含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以及電子傳輸層,且電洞傳輸層和電子傳輸層可在所有共同的子像素上。
或者,有機堆疊可包含電洞注入層、二或二個以上的堆疊,各堆疊包含電洞傳輸層、發光層和電子傳輸層,以及在相鄰堆疊之間的至少一個電荷產生層,且電洞注入層、堆疊與電荷產生層可設置在所有共同的子像素上。
金屬圖案可以與該有機堆疊的電洞傳輸層直接接觸。
另外,金屬圖案可以在基板的方向上延伸,並連接到基板的邊緣上的電流施加單元(current application unit)。
金屬圖案可以在基板的方向上延伸,並連接到基板的邊緣上的接地單元(ground unit)或恆壓施加單元(constant voltage application unit)。
同時,堤部可以包含第一堤部層和第二堤部層,且金屬圖案可在第一堤部層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上。
這裡,第二堤部層可以形成在金屬圖案周圍並具有與金屬圖案相同的的高度。
或者,第二堤部層可具有比金屬圖案的高度大的高度,且可具有構成暴露金屬圖案的一部分的堤孔。
另外,堤孔可以不連續地位於金屬圖案上。
另外,位於金屬圖案上的機堆疊和位於發光部上的有機堆疊可以具有相同的結構。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一種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包含製備包含多個子像素的基板,該些子像素各有一發光部和圍繞該發光部的一非發光部; 設置一第一電極在該些子像素的各該發光部上; 設置一堤部在該非發光部上; 設置一金屬圖案在該堤部的一預定部上;沉積一第一有機層在該堤部、該金屬圖案和該發光部上;藉由向該金屬圖案供應電流到來去除金屬圖案上的第一有機層;沉積一第二有機層在該堤部、暴露的該金屬圖案和該發光部上;以及設置一第二電極在該第二有機層上。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藉由向金屬圖案的相對端施加電流來去除第一有機層。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例,一種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包含製備多個子像素的基板,該些子像素各有發光部和圍繞發光部的非發光部; 設置一第一電極在該些子像素的各該發光部上;設置一第一堤部層在該非發光部上;設置一金屬圖案在該第一堤部層的一預定部上,該金屬圖案連接到一接地單元(ground unit)或一恆壓施加單元(constant voltage application unit);設置一第二堤部層在該第一堤部層上以形成堤部;沉積一有機堆疊在該堤部和該發光部上;以及設置一第二電極在該有機堆疊上。
這裡,提供第二堤部層可以更包含平坦化第二堤部層,使第二堤部層只保留在金屬圖案周圍以便具有與該第一堤部層上的金屬圖案相同的高度。
另外,提供第二堤部層可以包含形成該第二堤部層以覆蓋該金屬圖案;以及形成暴露金屬圖案的一部分的堤孔。在沉積有機堆疊時,有機堆疊可在發光部、在第二堤部層的頂部上,以及在金屬圖案的頂部上。
應當理解,本發明前述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詳細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說明性的,並且旨在對本發明的所要求保護的申請專利範圍提供進一步說明。
參考下面的結合圖式詳細描述的實施例,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以及獲得它們的方式將變得顯而易見。然而,本發明不限於下文揭示的實施例,並且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實施。另外,提供這些示例性實施例,使得本發明將徹底和完整的揭示,並且將向本領域技術人員充分傳達該範圍。本發明的範圍應由申請專利範圍界定。
在用於說明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式中,例如,所示的形狀、尺寸、比例、角度和數量以實施例的方式表示,因此本發明的揭示不限於此。在說明書中,相同的圖式符號表示相同的構成元件。此外,在本發明的以下描述中,當本發明的主題將變得不清楚時,將省略對本發明的已知功能和設置的詳細描述。在本說明書中使用的術語,測量每個電極的電流的曲線圖包含」,和/或「具有」 ,除非與術語「僅」一起使用,不排除其他元素的存在或添加。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指出,單數形式「一」,和「該」也用於包含複數形式。
在解釋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中包含的組成元件,即使沒有對其進行明確描述,組成元件被解釋為包含誤差範圍。
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的描述中,當描述位置關係時,例如,當使用「上」,「上方」,「下」,「旁邊」或類似的描述,除非使用術語「直接」或「緊鄰」 ,一個或多個其它部分可以位於兩個部分之間。
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的描述中,當描述時間關係時,例如,當使用「之後」,「隨後」,「下一個」,「之前」或類似的描述來描述兩個動作之間的時間關係時,除非使用術語「直接」或「僅」,否則行動可能不會連續發生。
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的描述中,雖然術語,例如「第一」和「第二」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但是這些術語僅用於區分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因此,在本說明書中,除非另有說明,在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中,由「第一」修改的要素可以與「第二」修改的要素相同。
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的各個特徵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彼此耦合併組合,並且其各種技術的連接和驅動是可能的。這些各種實施例可以彼此獨立地執行,或者可以彼此關聯地執行。
在本說明書中,一堆疊是指包含有機層如電洞傳輸層和電子傳輸層以及插在電洞傳輸層和電子傳輸層之間的有機發光層的單元結構。有機層可以進一步包含電洞注入層、電子阻障層、電洞阻障層和電子注入層,並可根據有機發光元件的結構或設計進一步包含其他有機層。
以下對各實施例的說明進行說明。 所有實施例有一個其中在堤部設有金屬圖案的共同結構。另外,藉由提供金屬圖案,實施例具有消除因沉積在堤部的有機共同層引起的橫向電流洩漏的共同效果。
第一實施例
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而圖3是沿圖2的線I-I'的橫截面圖。
如圖2和圖3所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具有多個子像素SP的基板100,該些子像素各有一發光部和圍繞該發光部的一非發光部;設置在該些子像素SP的各該發光部上的第一電極110;設置在該非發光部上的一堤部120;設置在該堤部120的預定部上的金屬圖案132;以及除了該堤部120的該預定部之外設置在該發光部和設置有該金屬圖案132的堤部120上的有機共同層135a(如電洞注入層)。在下文中,有機共同層135a可以被稱為電洞注入層。然而,應當理解,電洞注入層僅是有機共同層135a的示例。有機共同層135a可以與金屬圖案132相鄰。有機共同層135a可以不與金屬圖案132重疊。
可連接多個子像素的非發光部並視其為多個子像素上的單一主體。並且,非發光部對應於堤部120所處的區域。
另外,在發光部中,第二電極170設置在包含電洞傳輸層141、發光層151和發光層152以及電子傳輸層160的有機堆疊上。
基板100可以是玻璃基板或可撓性膜。
第一電極110可以設置在堤部120下方,並且可以形成在發光部上,使得其一部分可以進入非發光部。也就是說,如圖所示,堤部120和第一電極110可以彼此重疊。
堤部120限定發光部和非發光部的邊界。有機堆疊在未被堤部120覆蓋的區域中以平坦的形式形成,以限定每個子像素SP的發光部。光從設置在發光部上的有機堆疊的發光層151和發光層152發出。
堤部120的厚度大約在1㎛至5㎛的範圍內,並且大於設置在第一電極110和第二電極170之間的有機堆疊的總厚度。因此,由於有機物在沉積時表現出很強的平滑性,所以有機堆疊沉積在堤部120的側表面上的厚度可以比平坦部的厚度更小。然而,近年來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為了提高製程良率或實現串聯結構,在所有子像素上共同沉積有機層,而不區分區域。此時,由於有機層沉積在包含發光部的所有共同子像素上而沒有沉積光罩,所以有機層形成在堤部120的上表面以及堤部120的側表面,儘管厚度有差異。在彼此連接的各種有機層中,高導電層可能導致橫向電流洩漏。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以包含在堤部12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上的金屬圖案132,在高溫條件下,藉由提供電流到金屬圖案132而在金屬圖案132上熔燒高導電性電洞注入層135,以便斷開子像素SP之間的電洞注入層135。也就是說,如下面結合圖4A至圖4D所述,沒有使用光罩,而是通過從金屬圖案132的頂部除去高導電電洞注入層135來定義圖案化的電洞注入層135a。
在這種情況下,金屬圖案132沿基板100的方向(如列方向或行方向)延伸,且電流被提供給金屬圖案132的相對端。由於金屬圖案132是由具有高電阻的金屬所構成,所以當向其提供給定量以上的電流時,金屬圖案132產生焦耳熱,從而能夠去除其上的電洞注入層135。
在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描述了示例性電洞注入層135移除的原因是因為電洞注入層135與第一電極(陽極)110直接接觸,且為了減少用於將電洞注入有機層的電極的能障,其由具有高電洞傳導性(例如p型摻雜劑)的材料形成,而具有高電洞傳導性的材料可能容易引起橫向漏電流。
在一些情況下,當在第一電極110和第二電極170之間提供不包含電洞注入層135的高導電有機層,有機層也可以通過將焦耳電流提供於金屬圖案132(換句話說,通過提供電流以實現金屬圖案132的焦耳加熱)來移除。因此,在藉由提供焦耳電流去除金屬圖案132上的電洞注入層135之後,電洞傳輸層141可以與金屬圖案132接觸。在此情況下,電洞傳輸層141具有比電洞注入層低的電洞遷移率,因此即使在所有子像素上共同提供,也不會導致嚴重的橫向電流洩漏。
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在藉由對金屬圖案132提供焦耳電流來圖案化圖案化的電洞注入層135a上,依此順序形成構成有機堆疊的電洞傳輸層141、發光層151和發光層152以及電子傳輸層160。
同時,圖式符號142表示輔助電洞傳輸層,其被提供以幫助調整光學距離,例如,在紅色子像素中,考慮到發射光的顏色的波長,發光層151位於第一電極110和第二電極170之間的較高位置。儘管在圖3的橫截面中未示出,輔助電洞傳輸層可以進一步設置在綠色子像素上。輔助電洞傳輸層的所需厚度可以根據波長而變化,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具有較長波長發光層的子像素,需要較厚的輔助電洞傳輸層。
同時,儘管圖3示出了其中為各子像素SP單獨地形成發光層151和發光層152的示例性結構,在一些情況下,可以在第一電極110和第二電極170之間提供能夠發出白光的有機堆疊,並且可以在所有子像素上共同提供能夠發出白光的有機堆疊。在這種情況下,不同顏色的顯示可以通過對子像素提供不同的彩色濾光片來實現。
在提供能夠發出白光的這種有機堆疊的情況下,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以有效地採用高導電性共同有機層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能夠發射白光的有機堆疊可以是包含電洞注入層HIL、電洞傳輸層HTL、發光層EML和電子傳輸層ETL的堆疊。或者,有機堆疊可以包含電洞注入層HIL、多個堆疊、在相鄰堆疊之間的電荷產生層CGL。這裡,多個堆疊中的每一個可以包含電洞傳輸層HTL、發光層EML和電子傳輸層ETL。
同時,儘管圖2示出了示例性設置,其中一紅色子像素R、一綠色子像素G和一藍色子像素B(例如,設置在第一列中的多個紅色子像素,設置在第二列中的多個綠色子像素,以及設置在第三列中的多個藍色子像素)被設置成彼此平行,而金屬圖案132則是形成在呈條狀的子像素之間的條形(例如,設置在第一列中的多個紅色子像素和設置在第二列中的多個綠色子像素之間形成的第一條以及設置在第二列中的多個綠色子像素和設置在第三列中的多個藍色子像素之間形成的第二條),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如圖7所示的實施例,紅色子像素R和綠色子像素G可以在垂直方向上交替排列,並且可以在水平方向設置平行於一對紅色和綠色子像素的藍色子像素B。上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可以分別對應於顯示裝置的列方向和行方向。例如,多個紅色子像素R和多個綠色子像素G可以交替排列在第一列中,多個藍色子像素B可以排列在第一列旁邊的第二列,其中藍色子像素B的位置對應於一對紅色子像素R和綠色子像素G的位置,如圖7所示。該實施例用於補償低藍色光的發光效率。
在一些情況下,當金屬圖案132應用於圖7的結構時,金屬圖案132可以沿著藍色子像素的相對側形成。因為當藍色子像素啟動時,啟動相鄰子像素的風險最高,上述結構可以防止相鄰的子像素由於橫向電流洩漏而被啟動。
以下,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圖4A至圖4D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的步驟橫截面圖。
如圖4A所示,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10形成在基板100上。
基板100可以是玻璃基板或可撓性基板。在每個子像素中形成第一電極110之前,可以在第一電極110下設置包含驅動薄膜電晶體,開關薄膜電晶體和電容器的薄膜電晶體陣列。通過參考每個子像素的2T1C或以上的已知電路結構可以理解薄膜電晶體陣列,因此將省略其詳細描述。
這裡,第一電極110可以形成為連接到驅動薄膜電晶體的一個電極。第一電極110可以是透明電極或反射電極,可以基於功函數和發光方向來確定,並且可以形成為單層或多層。
隨後,形成覆蓋相鄰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10邊緣的堤部120。由堤部120開口的區域被定義為發光部,以及堤部120所在的區域被定義為非發光部。
隨後,在堤部12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金屬圖案132。
金屬圖案132在基板100的給定方向上延伸。用於將電流施加單元連接到金屬圖案132的相對端,以便向其提供電流。也就是說,金屬圖案132可以沿著設置在基板100上的子像素的給定方向延伸,且可以延伸到基板100的邊緣(墊部)。圖2示出了具有垂直細長形狀(換句話說,沿垂直方向(例如顯示裝置的列方向)延伸的形狀)的金屬圖案132。
隨後,如圖4B所示,在包含金屬圖案132的基板100上形成電洞注入層135。
這裡,電洞注入層135不僅形成在包含第一電極110的發光部上,而且形成在包含金屬圖案132的堤部120上。電洞注入層135形成在沒有金屬圖案132的堤部120的平坦的上表面和側表面上,並且還形成在金屬圖案132的上表面和側表面上。如此,電洞注入層135連續地形成在相鄰堤部120之間。
隨後,如圖4C所示,藉由在金屬圖案132的相對端施加不同的電位,金屬圖案132被加熱至約200℃至300℃的溫度並持續一段預定的時間,從而驅動電流通過金屬圖案132(焦耳加熱),以藉由金屬圖案132上的電洞注入層的昇華形成圖案化的電洞注入層135a。
隨後,如圖4D所示,在金屬圖案132暴露的狀態下形成有機堆疊。也就是說,電洞傳輸層141形成在電洞注入層和暴露的金屬圖案132上,並且輔助電洞傳輸層142選擇性地形成在特定的子像素上。然後,形成對應於各個子像素的發光層151和發光層152,然後共同形成電子傳輸層160,最後形成第二電極(陰極)170。
這裡,可以通過沉積形成有機堆疊的有機物,除了輔助電洞傳輸層142和發光層151和發光層152的堆疊層,可以不使用光罩並且不區分區域的共同沉積在子像素上。
另外,可以通過沉積形成第二電極170。
同時,在圖4C的步驟中圖案化的電洞注入層135a中,在稍後要沉積的有機層中,金屬圖案132上的有機層(電洞傳輸層141和電子傳輸層160)可以比發光部中的有機層(有機共同層135a、電洞傳輸層141、發光層151和電子傳輸層160)更薄。另外,金屬圖案132上的有機層(電洞傳輸層141和電子傳輸層160)可以比沒有設置金屬圖案132在其上的堤部120的該部分上的有機層(電洞注入層135、電洞傳輸層141、發光層151和電子傳輸層160)更薄。
這裡,發光層151和152以及輔助電洞傳輸層142使用沉積光罩形成為分隔區域。雖然對於每個子像分別形成這些層以對應於發光部,但是在沉積光罩未附著於基板並且有機物處於氣相的狀態下進行沉積。因此,儘管在沉積期間有機物質可能稍微向堤部120的頂部移動,但這並不是有意的。
在如上所述形成每個子像素(即第一電極,有機堆疊和第二電極)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之後,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相應子像素通過圖案化的電洞注入層135a與高導電有機層分開,這可以防止橫向電流洩漏。也就是說,由於金屬圖案132,電洞注入層135a在非發光部中是不連續的(換句話說是中斷的)。結果,當特定子像素啟動時,相鄰的子像素不會發生異常啟動的問題。
下面將描述關於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製造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橫向電流洩漏的減少或消除的實驗檢查結果。
圖5是用於驗證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的電洞注入層的去除的測試圖案的視圖,以及圖6是在圖5的測試圖案中,相對於比較例和實施例,所測量的電流的曲線圖。
如圖5所示,在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在樣本基板100上提供了兩個相鄰的子像素,在相應的子像素上分別設置第一電極110,並形成與第一電極110重疊的堤部120。然後,在兩個第一電極110之間設置金屬圖案132之後,在兩個第一電極110之間形成厚度為100 Å且包含5wt%的p型摻雜劑的單層電洞注入層。隨後,在兩個第一電極110之間的金屬圖案132上施加300℃的焦耳熱3分鐘之後,測量流向第一電極110的電流。
這裡,金屬圖案132由如Ag的金屬形成。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中,在圖5的結構中省略了金屬圖案132的狀態下測量了兩個第一電極110之間的電流。
如圖6所示,可以發現,比較例隨著時間的推移表現出很大的電流變化,而實施例1和實施例2幾乎都沒有顯示電流的變化。也就是說,可以發現當應用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時,不會發生橫向電流洩漏。
同時,儘管第一實施例已經被描述去除引起橫向電流洩漏的高導電有機層或電洞注入層的示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且將描述即使當高導電有機層保留在裝置中時,也可以防止橫向電流洩漏的方法。
第二實施例
圖7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而圖8是沿圖7的線II-II'的橫截面圖。
如圖7和圖8所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具有多個子像素SP的基板200,各子像素SP具有發光部R,G或B以及圍繞發光部的一非發光部;在各子像素的發光部上設置第一電極210;在非發光部上設置堤部;在堤部的一預定部上的金屬圖案232;以及在包含金屬圖案232和發光部的堤部上設置的有機堆疊240。
這裡,堤部包含第一堤部層220和第二堤部層230,金屬圖案232形成在第一堤部層220的表面的一部分上。
第二堤部層230可以在與金屬圖案232相同高度處形成在金屬圖案232周圍。在這種情況下,金屬圖案232和包含第一堤部層220和第二堤部層230的堤部一體地具有橫截面為梯形的結構,藉此堤部和金屬圖案232具有平坦的表面,可以確保與將要沉積在其上的層有良好的接觸性,並且在隨後的封裝製程中具有良好的黏合強度。
另外,在金屬圖案232和發光部的第一電極210上的有機堆疊240具有一致的結構。即如圖8所示,有機堆疊240可以是包含電洞注入層HIL、電洞傳輸層HTL、發光層EML和電子傳輸層ETL的單個堆疊型,或者可以是包含電洞注入層HIL、第一堆疊、電荷產生層CGL和第二堆疊的多堆疊型。在後一種情況下,有機堆疊可以包含比所示的兩個堆疊更多的堆疊,並且可以在相鄰堆疊之間提供電荷產生層。例如,電荷產生層可包含n型電荷產生層及p型電荷產生層。
在一些情況下,在有機堆疊240中,如參考圖3所述的結構,可以針對每個子像素單獨形成發光層的一部分或電洞傳輸層的一部分。
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電洞注入層沉積在金屬圖案232上以便與其接觸(例如,直接接觸),並且在裝置完成之後仍然保留而不被去除。因此,設置於堤部的平坦上表面上或設置於第一電極210上的有機堆疊240,可以與設置於金屬圖案232上的有機堆疊240具有相同的結構。
這裡,金屬圖案232可以在基板200的給定方向上延伸,藉此連接到設置在基板200的邊緣上的接地單元(ground unit)或恆壓施加單元(constant voltage application unit)280。與上述加熱不同,金屬圖案232通過使金屬圖案232上的有機堆疊接地、或當接地電壓或恆定電壓施加到金屬圖案232時,通過對有機堆疊施加恆定電壓,來作為相鄰子像素之間電性斷開的邊界。
同時,圖7的平面圖示出了沿藍色子像素的相對側形成金屬圖案232。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紅色子像素和綠色子像素之間的水平方向上進一步提供金屬圖案。或者,如圖2的實施例,紅色子像素R、綠色子像素G和藍色子像素B可以以條紋排列彼此平行設置,且金屬圖案232可以形成在條紋狀的子像素之間。
圖9是圖7的等效電路圖。
在圖9中,其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等效電路圖,DG為綠色子像素的有機發光二極體,DR為紅色子像素的有機發光二極體,DB為藍色子像素的有機發光二極體,DLC為由橫向洩漏電流產生的寄生二極體。
在電路中,電阻被解釋為由於多層的連接而產生的電阻。
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藉由對節點施加恆定電壓Vinit來防止相鄰子像素之間的橫向洩漏電流被傳送到節點的外圍。
雖然該實施例示出了恆定電壓Vinit為-3V,但是這是通過實施例給出的,而不限於此,並且可以被改變為接地電壓或另一恆定電壓。
同時,在圖9中,Vc表示施加到第二電極的電壓,並且意味著第二電極接地到0V。
在下文中,將描述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
圖10A至圖10E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的製程橫截面圖。
如圖10A所示,第一電極210形成在基板200的每個子像素R-sub、G-sub或B-sub上。
基板200可以是玻璃基板或可撓性基板。在形成第一電極210之前,可以在第一電極210下設置包含驅動薄膜電晶體、開關薄膜電晶體和電容器的薄膜電晶體陣列。通過參考已知的每個子像素的2T1C以上的電路結構,可以理解薄膜電晶體陣列,因此將省略其詳細描述。
這裡,第一電極210可以形成為連接到驅動薄膜電晶體的一個電極。第一電極210可以是透明電極或反射電極,可以基於功函數和發光方向來確定,並且可以形成為單層或多層。
隨後,在包含第一電極210的基板200的整個表面上形成第一堤部層220a。
如圖10B所示,金屬圖案232形成在與非發光部對應的第一堤部層220a的部分上的相鄰子像素的第一電極210之間。也就是說,在平面圖中,金屬圖案232位於相鄰子像素的第一電極210之間。
這裡,金屬圖案232在基板200的給定方向上延伸,且在其一側連接到接地單元(ground unit)或恆壓施加單元(constant voltage application unit)280,如圖7所示。
也就是說,金屬圖案232可以沿著設置在基板200上的子像素的給定方向延伸,且可以延伸到基板200的邊緣(墊部)。圖7示出了具有垂直細長形狀(換句話說,沿垂直方向(例如顯示裝置的列方向)延伸的形狀)的金屬圖案232。另外,多個金屬圖案232可以在其端部互連,以便共享從接地單元(ground unit)或恆壓施加單元(constant voltage application unit)280施加的電壓。
隨後,如圖10C所示,在形成第二堤部層230a之後,第二堤部層230a被平坦化至金屬圖案232的高度。利用該製程,第二堤部層230a與金屬圖案232達到相同的高度。平坦化的第二堤部層230a可以與非發光部中的金屬圖案232毗鄰。
如圖10D所示,第二堤部層230a和第一堤部層220a被圖案化以保留在非發光部中,從而形成包含圖案化的第一堤部層220和圖案化的第二堤部層230的堤部。
隨後,如圖10E所示,在包含堤部、金屬圖案232和發光部的所有子像素上依次形成有機堆疊240和第二電極250。
這裡,有機堆疊,如圖8所示,可以是包含電洞注入層HIL、電洞傳輸層HTL、發光層EML和電子傳輸層ETL的單個堆疊型,或者可以是包含電洞注入層HIL、第一堆疊、電荷產生層CGL和第二堆疊的多堆疊型。在後一種情況下,有機堆疊可以包含比所示的兩個堆疊更多的堆疊,並且可以在相鄰堆疊之間提供電荷產生層。例如,電荷產生層可包含n型電荷產生層及p型電荷產生層。
包含電洞注入層HIL的有機堆疊的有機物可以通過沉積形成,且堆疊的層可以不使用光罩並且不區分區域的共同沉積在子像素上。
另外,可以通過沉積形成第二電極250。
在通過上述方法完成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在堤部上設置金屬圖案之後,當高導電有機共同層如電洞注入層沉積時,即使有機共同層仍在金屬圖案上,也可藉由向金屬圖施加接地電壓或恆定電壓將給定電壓施加到有機共同層,防止由於有機共同層引起的橫向電流洩漏。
另外,使用金屬圖案來防止橫向電流洩漏的方法不會造成堤部的最終形狀的結構變化,因而不會造成因堤部變形而引起的對封裝層的黏附強度下降。
另外,可以通過沉積形成有機共同層,這可在不增加光罩數量的情況下防止橫向電流洩漏。
另外,由於可透過金屬圖案防止橫向電流洩漏,所以與通過增加堤部的寬度來防止橫向電流洩漏的傳統方法不同。藉由結構方法去除有機共同層或藉由施加給定的電位(其能夠減小堤部的寬度,因此有利於實現高解析度的結構),可以防止由於有機共同層引起的橫向電流洩漏。
第三實施例
圖11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而圖12是沿圖11的III-III'的橫截面圖。
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以藉由堤孔330h實現有機物的分隔,同時防止金屬圖案332於堤部暴露。
此時,堤部包含第一堤部層320和第二堤部層330,第一堤部層320和第二堤部層330的厚度約為1㎛。形成在圖案化的第一堤部層320的表面上的金屬圖案332具有從1000 Å至3000Å的厚度,以便被第二堤部層330充分覆蓋。
堤孔330h的直徑略小於金屬圖案332的寬度。堤孔330h在金屬圖案332上不連續地形成,且由於其小直徑,不會影響第二堤部層330中圖案的維持。也就是說,堤孔330h局部地形成為直徑範圍約1㎛到5㎛,因此不會影響寬度為10㎛或更大的堤部的圖案的維持。
另外,堤孔330h具有基本上接近垂直的側壁。因此,在有機堆疊340中的第一次沉積的電洞注入層HIL即使在沒有光罩的情況下進行沉積,也將在堤孔330h的側壁處進行圖案切斷。因此,堤孔330h可以實現子像素之間的高導電共同層的斷開。
另外,通過設置堤孔330h,可以實現微電流收集,和通過連接到接地單元(ground unit)或恆壓施加單元(ground unit)380控制收集的電流。
同時,在第三實施例的結構中,金屬圖案332的一端也連接到接地單元或恆壓施加單元380。因此,即使對整個金屬圖案332提供公共接地信號,從而導致一些共同層之間的連接,但是因為與第二實施例中相同的原因,可以防止子像素之間的橫向電流洩漏。
同時,圖11的平面圖示出了沿藍色子像素的相對側形成金屬圖案332。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紅色子像素和綠色子像素之間的水平方向上進一步提供金屬圖案。或者,如圖2的實施例,紅色子像素R、綠色子像素G和藍色子像素B可以以條紋排列彼此平行設置,並且金屬圖案332可以形成在條紋狀子像素之間。
在下文中,將描述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
圖13A至圖13F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的步驟橫截面圖。
如圖13A所示,第一電極310形成在基板300的每個子像素R-sub,G-sub或B-sub上。
基板300可以是玻璃基板或可撓性基板。在形成第一電極310之前,可以在第一電極310下設置包含驅動薄膜電晶體、開關薄膜電晶體和電容器的薄膜電晶體陣列。通過參考每個子像素的2T1C以上的已知電路結構可以理解薄膜電晶體陣列,因此將省略其詳細描述。
這裡,第一電極310可以形成為連接到驅動薄膜電晶體的一個電極。第一電極110可以是透明電極或反射電極,可以基於功函數和發光方向來確定,並且可以形成為單層或多層。
隨後,第一堤部層320a形成在包含第一電極310的基板300的整個表面上。
如圖13B所示,金屬圖案332形成在與非發光部對應的第一堤部層320a的部分上的相鄰子像素的第一電極310之間。也就是說,在平面圖中,金屬圖案332位於相鄰子像素的第一電極310之間。
這裡,金屬圖案332在基板300的給定方向上延伸,並且在其一側連接到接地單元(ground unit)或恆壓施加單元(constant voltage application unit)280,如圖11所示。
也就是說,金屬圖案332可以沿著設置在基板300上的子像素的給定方向延伸,並且可以延伸到基板300的邊緣(墊部)。圖11示出了具有垂直細長形狀(換句話說,沿垂直方向(例如顯示裝置的列方向)延伸的形狀)的金屬圖案332。另外,多個金屬圖案332可以在其端部互連,以便共享從接地單元(ground unit)或恆壓施加單元(constant voltage application unit)380施加的電壓。
隨後,如圖13C所示,第二堤部層330a形成為與第一堤部層320a的厚度相似或相等的厚度,以覆蓋金屬圖案332。
如圖10D所示,第二堤部層330a和第一堤部層320a被圖案化以保留在非發光部中,由此形成包含圖案化的第一堤部層320和圖案化的第二堤部層330的堤部。
隨後,如圖13E所示,選擇性地移除圖案化的第二堤部層330以形成暴露出金屬圖案332的一部分的堤孔330h。在橫截面圖中,堤孔330h可以位於金屬圖案332的中心(如圖13E所示),或者可以偏離中心位置(如圖13F所示)。
隨後,如圖13F所示,在包含堤孔330h的堤部和發光部中的金屬圖案332上,依次形成有機堆疊340和第二電極350。
這裡,有機堆疊,如圖8所示,可以是包含電洞注入層HIL、電洞傳輸層HTL、發光層EML和電子傳輸層ETL的單個堆疊型,或者可以是包含電洞注入層HIL、第一堆疊、電荷產生層CGL和第二堆疊的多堆疊型。在後一種情況下,有機堆疊可以包含比所示的兩個堆疊更多的堆疊,並且可以在相鄰堆疊之間提供電荷產生層。例如,電荷產生層可包含n型電荷產生層及p型電荷產生層。
包含電洞注入層HIL的有機堆疊的有機物可以通過沉積形成,並且堆疊的層可以不使用光罩並且不區分區域的共同沉積在子像素上。
這裡,有機堆疊340的一部分也可以沉積在金屬圖案340上。
另外,可以通過沉積形成第二電極350。
在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通過上述方法完成,在堤部上設置金屬圖案之後,當高導電有機共同層如電洞注入層沉積時,即使有機共同層仍在金屬圖案上,藉由向金屬圖案施加接地電壓或恆定電壓,以將給定電壓施加到有機共同層,可以防止由於有機共同層引起的橫向電流洩漏。
另外,有機堆疊340的一部分沉積在堤孔330h的內部,且微電流被收集在堤孔330h中。微電流可以由接地單元或恆壓施加單元380連接到金屬圖案332,從而可以防止橫向電流洩漏。
另外,使用金屬圖案來防止橫向電流洩漏的方法不會造成堤部的最終形狀的結構變化,從而不會造成由堤部變形引起的對封裝層的黏附強度下降。
另外,可以通過沉積形成有機共同層,這可以在不增加光罩數量的情況下防止橫向電流洩漏。
另外,由於橫向電流洩漏可能被金屬圖案所防止,與通過增加堤部的寬度來防止橫向電流洩漏的傳統方法不同。可以藉由結構方法去除有機共同層或藉由施加給定的電位(其能夠減小堤部的寬度,因此有利於實現高解析度的結構),可以防止由於有機共同層引起的橫向電流洩漏。
接下來,針對通過金屬圖案施加接地電壓或恆定電壓的情況,如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和第三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和相較於沒有金屬圖案的比較例的情況描述每個電極的電流變化。
在下面的實驗中,當驅動電壓施加到藍色子像素時測量相鄰子像素的第二電極的電流的變化。在結果圖中沒有示出沒有發現電流變化的情況。
在圖中,「陽極」是第一電極,「陰極」是第二電極,「B」是藍色子像素,「R」是與藍色子像素相鄰的紅色子像素。
圖14A和14B是在將零電壓施加到與藍色子像素相鄰的紅色子像素的第一電極(陽極)以及在第一電極相對於比較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處於浮置狀態的情況下每個電極的電流的測量曲線圖。
關於比較例,圖14A示出了相應的相鄰紅色子像素的第一電極(陽極R)分別偏壓到0V的情況,而圖14B示出了紅色子像素的第一電極處於浮置狀態的情況。
考慮到藍色子像素和相鄰紅色子像素的第二電極(陰極B和陰極R)的電流的變化,在比較例的圖14A所示,當向紅色子像素的第一電極施加0V的偏壓時,僅在施加驅動電壓的藍色子像素的第二電極中觀察到電流的變化。
另一方面,如比較例的圖14B所示,當紅色子像素的第一電極處於浮置狀態時,當施加到第一電極(陽極)B的驅動電壓在2V左右時,在與藍色子像素相鄰的紅色子像素的第二電極(R)中發現電流的變化。
圖15A和15B是在將零電壓施加到與藍色子像素相鄰的紅色子像素的第一電極(陽極)以及在第一電極相對於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和第三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處於浮動狀態的情況下每個電極的電流的測量曲線圖。
如圖15A和15B所示,在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不管紅色子像素的第一電極(陽極R)是處於浮置狀態還是接收偏壓,由於橫向洩漏電流移動到金屬圖案,被驅動的與藍色子像素相鄰的紅色子像素的第一電極(陽極R)的固定電流值為1E-10A,並且在紅色子像素的第二電極(陰極R)中沒有觀察到電流。
也就是說,根據與被驅動的藍色子像素相鄰的紅色子像素的第一電極的電壓狀態,因為在有機堆疊中沒有電流垂直流動,所以相鄰紅色子像素的第二電極(陰極R)沒有電流值。這表明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和第三實施例的結構防止了橫向電流洩漏。
從上述說明可以看出,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效果。
第一,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在堤部上提供的金屬圖案。如此,即使沉積如電洞注入層的高導電有機共同層,也可通過向金屬圖案施加電流來移除有機共同層。因此,可使導致橫向電流洩漏的有機共同層的結構分離。
第二,在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在堤部上設置有金屬圖案,在金屬圖案上施加電流之後,即使是如電洞注入層的高電導有機共同層仍保留在金屬圖案上,當對金屬圖案施加接地電壓或恆定電壓時,可以防止相鄰子像之間的電流洩漏。
第三,使用金屬圖案來防止橫向電流洩漏的方法不會造成堤部的最終形狀的結構變化,因此不會造成由堤部變形引起的對封裝層的黏附強度下降。
第四,由於有機共同層通過沉積形成,所以可以在不增加光罩數量的情況下實現防止橫向電流洩漏。
第五,與通過增加堤部的寬度來防止橫向電流洩漏的傳統方法不同,藉由去除有機共同層或藉由施加給定的電位,使用金屬圖案來防止橫向電流洩漏,可以減小堤部的寬度,有利於實現高解析度的結構。
雖然以上參照圖式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是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是,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並且可以在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中設計各種替代、修改和變更。因此,本發明揭示的各種實施例並不限制本發明的技術精神,本發明的技術精神的範圍不受實施例的限制。因此,為了說明的目的而提供所揭示的實施例,並不意圖限制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並且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不受實施例的限制。本發明揭示的範圍應根據以下申請專利範圍進行解釋,並且落入與申請專利範圍相當的範圍中的所有技術思想應被理解為屬於本發明揭示的範圍。
10‧‧‧基板 11‧‧‧第一電極 12‧‧‧堤部 13‧‧‧電洞注入層 14‧‧‧電洞傳輸層 15‧‧‧輔助電洞傳輸層 16‧‧‧發光層 17‧‧‧發光層 18‧‧‧電子傳輸層 19‧‧‧第二電極 100‧‧‧基板 110‧‧‧第一電極 120‧‧‧堤部 132‧‧‧金屬圖案 135‧‧‧電洞注入層 135a‧‧‧有機共同層、圖案化的電洞注入層 141‧‧‧電洞傳輸層 142‧‧‧輔助電洞傳輸層 151‧‧‧發光層 152‧‧‧發光層 160‧‧‧電子傳輸層 170‧‧‧第二電極 200‧‧‧基板 210‧‧‧第一電極 220‧‧‧圖案化的第一堤部層 220a‧‧‧第一堤部層 230‧‧‧圖案化的第二堤部層 230a‧‧‧第二堤部層 232‧‧‧金屬圖案 240‧‧‧有機堆疊 250‧‧‧第二電極 280‧‧‧接地單元或恆壓施加單元 300‧‧‧基板 310‧‧‧第一電極 320‧‧‧圖案化的第一堤部層 320a‧‧‧第一堤部層 330‧‧‧圖案化的第二堤部層 330h‧‧‧堤孔 332‧‧‧金屬圖案 340‧‧‧有機堆疊 350‧‧‧第二電極 380‧‧‧接地單元或恆壓施加單元 SP‧‧‧子像素
圖1是傳統的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中的橫向電流洩漏現象的橫截面圖。 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3是沿圖2的線I-I'的橫截面圖。 圖4A至圖4D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的步驟橫截面圖。 圖5是用於驗證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的電洞注入層的去除的測試圖案的視圖。 圖6是在圖5的測試圖案中,相對於比較例和實施例,所測量的電流的曲線圖。 圖7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8是沿圖7的線II-II'的橫截面圖。 圖9是圖7的等效電路圖。 圖10A至圖10E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的製程橫截面圖。 圖11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12是沿圖11的III-III'的橫截面圖。 圖13A至圖13F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的步驟橫截面圖。 圖14A和14B是在將零電壓施加到與藍色子像素相鄰的紅色子像素的第一電極(陽極)以及在第一電極相對於比較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處於浮置狀態的情況下每個電極的電流的測量曲線圖。 圖15A和15B是在將零電壓施加到與藍色子像素相鄰的紅色子像素的第一電極(陽極)以及在第一電極相對於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和第三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處於浮動狀態的情況下每個電極的電流的測量曲線圖。
100‧‧‧基板
110‧‧‧第一電極
120‧‧‧堤部
132‧‧‧金屬圖案
135a‧‧‧有機共同層、圖案化的電洞注入層
141‧‧‧電洞傳輸層
142‧‧‧輔助電洞傳輸層
151‧‧‧發光層
152‧‧‧發光層
160‧‧‧電子傳輸層
170‧‧‧第二電極

Claims (14)

  1. 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 一基板,包含多個子像素,該些子像素各有一發光部和圍繞該發光部的一非發光部; 一第一電極,在各該子像素的該發光部上; 一堤部,在該非發光部上; 一金屬圖案,在該堤部的一預定部上; 一有機堆疊,在該堤部、該金屬圖案和該發光部上,其中該有機堆疊包含藉由該金屬圖案而不連續的一電洞注入層並與該金屬圖案的多個側面接觸;以及 一第二電極,在該有機堆疊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金屬圖案位在該堤部的一上表面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位在該金屬圖案的一上表面上的該有機堆疊的厚度小於位於該發光部上的該有機堆疊的厚度。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位在該金屬圖案的一上表面上的該有機堆疊的厚度小於除了該預定部之外的該堤部上的該有機堆疊的厚度。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有機堆疊包含在該電洞注入層上之一電洞傳輸層、一發光層以及一電子傳輸層; 其中在所有該些子像素上提供該電洞傳輸層以及該電子傳輸層,且在所有該些子像素上提供該電洞注入層同時位於該金屬圖案的一區域被去除。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有機堆疊包含在該電洞注入層上之二或二個以上的堆疊、以及相鄰之該些堆疊之間的至少一個電荷產生層,各該堆疊各具有一電洞傳輸層、一發光層和一電子傳輸層;以及 其中在所有該些子像素上提供該些堆疊和該電荷產生層,該電洞注入層設置在所有該些子像素上同時位於該金屬圖案的一區域被去除。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金屬圖案與同時覆蓋該電洞注入層和該金屬圖案的電洞傳輸層直接接觸。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金屬圖案在該基板的一方向上延伸,且連接到該基板之一邊緣上的一電流施加單元(current application unit)。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金屬圖案在該基板的一方向上延伸,且連接到該基板之一邊緣上的一接地單元(ground unit)或一恆壓施加單元(constant voltage application unit)。
  10. 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 一基板,包含多個子像素,該些子像素各有一發光部和圍繞該發光部的一非發光部; 一第一電極,在各該子像素的該發光部上; 一堤部,在該非發光部上; 一金屬圖案,在該堤部的一預定部上; 一有機堆疊,在該堤部、該金屬圖案和該發光部上;以及 一第二電極,在該有機堆疊上; 其中該堤部包含一第一堤部層和一第二堤部層,其中該金屬圖案在該第一堤部層的一上表面的一部分上;以及其中圍繞該金屬圖案的該堤部的該第二堤部層與該堤部的該第一堤部層的該上表面上的該金屬圖案的多個側面接觸。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堤部層具有與該金屬圖案相同的高度。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位於該金屬圖案上的該有機堆疊和位於該發光部上的該有機堆疊具有相同的結構。
  13. 一種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該方法包含:製備包含多個子像素的一基板,該些子像素各具有一發光部和圍繞該發光部的一非發光部;提供一第一電極在各該子像素的該發光部上;提供一堤部在該非發光部上;提供一金屬圖案在該堤部的一預定部上;設置一第一有機層在該堤部、該金屬圖案和該發光部上;藉由對該金屬圖案施加電流來去除該金屬圖案上的該第一有機層;沉積一第二有機層在該堤部、暴露的該金屬圖案和該發光部上;以及提供一第二電極在該第二有機層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製造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方法,其中去除該第一有機層的步驟是藉由對該金屬圖案的相對端施加電流來執行。
TW108107886A 2016-12-30 2017-12-06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688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0-2016-0184399 2016-12-30
KR10-2016-0184399 2016-12-30
KR1020160184399A KR20180079037A (ko) 2016-12-30 2016-12-30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1676A TW201921676A (zh) 2019-06-01
TWI688093B true TWI688093B (zh) 2020-03-11

Family

ID=604841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7886A TWI688093B (zh) 2016-12-30 2017-12-06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106142769A TWI678800B (zh) 2016-12-30 2017-12-06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2769A TWI678800B (zh) 2016-12-30 2017-12-06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4320B2 (zh)
EP (1) EP3343627B1 (zh)
JP (1) JP6605568B2 (zh)
KR (1) KR20180079037A (zh)
CN (1) CN108269830B (zh)
TW (2) TWI6880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94572A (ja) * 2017-05-12 2018-12-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8172602A (zh) * 2018-01-02 2018-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11211587B2 (en) 2018-07-30 2021-12-28 Apple Inc.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structured electrode
KR102522117B1 (ko) * 2018-07-30 2023-04-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초고 해상도를 갖는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09285962B (zh) * 2018-09-25 2020-12-0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9599426B (zh) * 2018-12-11 2021-03-0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633054B1 (ko) * 2018-12-28 2024-02-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200091059A (ko) 2019-01-21 2020-07-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2555413B1 (ko) * 2019-05-15 2023-07-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7308659B2 (ja) * 2019-05-27 2023-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装置
CN110379839B (zh) 2019-07-24 2021-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KR20210086360A (ko) * 2019-12-31 2021-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TWI739552B (zh) * 2020-03-20 2021-09-1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KR20210148506A (ko) * 2020-05-28 2021-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20090001A (ko) * 2020-12-22 2022-06-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3571656A (zh) * 2021-07-27 2021-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EP4170718A3 (en) * 2021-09-03 2023-08-23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20230103436A (ko) * 2021-12-31 2023-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240045434A (ko) * 2022-09-29 2024-04-08 덕산네오룩스 주식회사 발광영역과 투과영역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41430A (en) * 2009-05-06 2010-11-16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40042400A1 (en) * 2012-08-07 2014-02-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ix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40353606A1 (en) * 2013-06-04 2014-12-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1514B2 (ja) 2004-07-22 2008-07-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06269108A (ja) * 2005-03-22 2006-10-05 Hitachi Displays Ltd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欠陥画素の修復方法
JP2009283396A (ja) 2008-05-26 2009-12-03 Canon Inc 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779475B1 (ko) * 2010-06-22 2017-09-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056073B2 (ja) 2012-07-10 2017-01-11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
JP2014053236A (ja) 2012-09-10 2014-03-20 Canon Inc 表示装置、撮像装置、発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発光装置の駆動方法
US9542892B2 (en) * 2014-06-25 2017-01-10 Apple, Inc.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reduced lateral leakage
JP6546387B2 (ja) * 2014-10-28 2019-07-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5895664B (zh) * 2016-05-31 2019-08-0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41430A (en) * 2009-05-06 2010-11-16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40042400A1 (en) * 2012-08-07 2014-02-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ix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40353606A1 (en) * 2013-06-04 2014-12-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1676A (zh) 2019-06-01
CN108269830B (zh) 2022-08-16
CN108269830A (zh) 2018-07-10
EP3343627A1 (en) 2018-07-04
US20180190738A1 (en) 2018-07-05
TWI678800B (zh) 2019-12-01
TW201824531A (zh) 2018-07-01
EP3343627B1 (en) 2023-04-05
US10784320B2 (en) 2020-09-22
JP6605568B2 (ja) 2019-11-13
KR20180079037A (ko) 2018-07-10
JP2018110115A (ja) 2018-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8093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921140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JP5175837B2 (ja) 光電子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52338B1 (ko) 컬러 표시 장치
CN101165941B (zh) 发光面板和具有它的光源设备
US8624275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panel for controllin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layer thickness and organic display device
TWI702455B (zh) 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JP5094477B2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79953B2 (en) WOLED back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229022B1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의 제조 방법
US20080074356A1 (en) Control circuit for stacked oled device
JP2009533810A5 (zh)
US20170077190A1 (en) Organic el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CN104103765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JP2011181462A (ja) 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5478954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WO2018188153A1 (zh) Woled显示装置
JP2009266803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193153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201320429A (zh) 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顯示裝置
KR20150044315A (ko) 대면적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10046853A (ko) 열전사 공정에 이용되는 전사장치 및 그 장치에 의한 열 전사방법
CN115548054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0488068B1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제조방법
JP2005292700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