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7351B - 可伸縮式容器 - Google Patents

可伸縮式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7351B
TWI687351B TW107133513A TW107133513A TWI687351B TW I687351 B TWI687351 B TW I687351B TW 107133513 A TW107133513 A TW 107133513A TW 107133513 A TW107133513 A TW 107133513A TW I687351 B TWI687351 B TW I6873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lar
outer cup
cup body
inner cup
engagemen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3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6846A (zh
Inventor
鄭光宏
Original Assignee
鄭光宏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鄭光宏 filed Critical 鄭光宏
Publication of TW201946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6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7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7351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可伸縮式容器,包括由軟性防水材料製成的內杯體、可伸縮高度的外杯體、以及使內杯體可拆卸地安裝於外杯體中的套接組件,其中,外杯體的杯身高度可拉伸或縮小以便於攜帶,而內杯體為可拆卸方式,能夠提高使用便利性並保持使用衛生,尤其適合外出人群使用。

Description

可伸縮式容器
本申請係涉及一種容器,更詳而言之,係指一種可伸縮式容器。
在現今的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們會外出出差或旅遊,而在外出途中,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正常的水杯會由於體積較大、佔據較多空間而不易於人們外出攜帶。
有鑑於此,業界廠商發明了一種可以伸縮的水杯,其便於攜帶,使用方便,然而,目前市場上販售的可伸縮式杯體不具有可替換的內膽,由於在外出過程中並不具有可隨時清洗杯體的條件,且當飲用不同類型的飲料時,由於之前所盛放的飲料仍會部分地殘留在杯體內而無法即時清洗,因此,容易出現不同飲料相互混雜的情況而影響飲用口感。再者,若含有糖分的飲料殘留在杯體內而沒有即時清洗時,也容易滋生細菌。另外,由於現有的可伸縮式杯體大都為單層的杯身設計,保溫效果也較差。
綜上所述,如何設計一種便於外出攜帶,且可確保使用衛生,亦具有保溫功能的容器,即為本申請待解決的技術課題。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之種種問題,本申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伸縮式容器,便於外出攜帶使用。
本申請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伸縮式容器,具有使用衛生的優點。
本申請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伸縮式容器,具有保溫的功能。
為達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本申請提供一種可伸縮式容器,係包括:一內杯體,該內杯體係具有一內杯杯緣以及一內杯杯身,其中,該內杯杯身係由軟性的防水材料所製成,該內杯杯身係具有一內杯杯壁與一內杯杯底;一外杯體,該外杯體係具有一外杯杯緣以及一外杯杯身,其中,該外杯杯身可伸縮高度,且該內杯杯身可置入該外杯杯身,該外杯杯身係具有一外杯杯底,該內杯杯底的厚度大於該內杯杯壁的厚度,該內杯杯底設有一第一結合件,且該外杯杯底設有一第二結合件,藉由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的結合,以使該內杯杯底定位於該外杯杯底上;以及一套接組件,該套接組件用於分別套接該內杯杯緣與該外杯杯緣,而可拆卸地結合該內杯杯緣與該外杯杯緣,以使該內杯體可拆卸地安裝於該外杯體中。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套接組件還包括:一第一套接件,其具有一第一套接部;以及一第二套接件,其具有一第二套接部與一翼部;其中,通過令該第一套接部與該第二套接部相互套合,以將該第一套接件套接至該第二套接件上,而令該內杯杯緣卡合於該第一套接部與該第二套接部之間,還令該第二套接件的該翼部掛設於該外杯體的外杯杯緣上。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外杯杯身還包括:一第一套環,該第一套環的下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一下卡合結構;至少一第二套環,該第二套環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至少一第二上卡合結構和至少一第二下卡合結構;以及一第三套環,該第三套環的上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三上卡合結構;其中,該外杯杯底係固定於該第三套環的底部以形成腔體,該第一套環、該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係依序套接在一起;當該外杯杯身處於一高度拉伸狀態時,可通過令該第二套環相對於該第一套環朝一第一方向轉動,使該第一套環的第一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三套環相對於該第二套環朝該第一方向轉動,使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三套環的第三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從而維持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可通過令該第二套環相對於該第一套環朝相反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轉動,以解除該第一套環的第一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上卡合結構的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三套環相對於該第二套環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以解除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三套環的第三上卡合結構的相互卡合,從而解除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還包括當該外杯杯身處於一高度縮小狀態時,可通過令該第二套環相對於該第一套環朝該第一方向轉動,使該第一套環的第一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下卡合結構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三套環相對於該第二套環朝該第一方向轉動,使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上卡合結構與該第三套環的第三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從而維持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可通過令該第二套環相對於該第一套環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以解除該第一套環的第一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下卡合結構的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三套環相對於該第二套環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以解除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上卡合結構與該第三套環的第三上卡合結構的相互卡合,從而解除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第一下卡合結構中設有一第一滾輪與一第一卡合部,該第一滾輪係可滾動而引導該第二套環相對該第一套環移動,該第一卡合部係可卡合該第一滾輪而限制該第一滾輪的滾動,當該第二套環相對於該第一套環朝該第一方向轉動時,可令該第一下卡合結構中的該第一滾輪移動而受到該第一卡合部的卡合,而完成該第一套環的第一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當該第二套環相對於該第一套環朝該第二方向轉動時,可令該第一下卡合結構中的該第一滾輪移動而解除受到該第一卡合部的卡合,而解除該第一套環的第一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該第二下卡合結構中設有一第二滾輪與一第二卡合部,該第二滾輪係可滾動而引導該第三套環相對該第二套環移動,該第二卡合部係可卡合該第二滾輪而限制該第二滾輪的滾動,當該第三套環相對於該第二套環朝該第一方向轉動時,可令該第二下卡合結構中的該第二滾輪移動而受到該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而完成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三套環的第三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當該第三套環相對於該第二套環朝該第二方向轉動時,可令該第二下卡合結構中的該第二滾輪移動而解除受到該第二卡合部的卡合,而解除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三套環的第三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第一套環的上端還設置有一第一上卡合結構,該第二上卡合結構係具有一第一套環上卡合部與一第三套環上卡合部,且其中:當該外杯杯身處於一高度縮小狀態時,可通過令該第二套環相對於該第一套環朝該第一方向轉動,使該第一套環的第一上卡合結構與該第二上卡合結構的第一套環上卡合部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三套環相對於該第二套環朝該第一方向轉動,使該第二上卡合結構的第三套環上卡合部與該第三套環的第三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從而維持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可通過令該第二套環相對於該第一套環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以解除該第一套環的第一上卡合結構與該第二上卡合結構的第一套環上卡合部的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三套環相對於該第二套環朝該第二方向轉動,以解除該第二上卡合結構的第三套環上卡合部與該第三套環的第三上卡合結構的相互卡合,從而解除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外杯杯身還包括:一第一套環,該第一套環的下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一下卡合件;至少一第二套環,該第二套環的下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二下卡合件;以及一第三套環;其中,該外杯杯底係固定於該第三套環的底部以形成腔體;該第一套環、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係依序套接在一起;當該外杯杯身處於一高度拉伸狀態時,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遠離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一下卡合件抵頂於該第二套環的側壁上端,而使該第一套環與該第二套環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遠離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二下卡合件抵頂於該第三套環的側壁上端,而使該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相互卡合,從而維持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接近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一下卡合件抵頂於該第二套環的側壁上端的狀態,而解除該第一套環與該第二套環的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接近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二下卡合件抵頂於該第三套環的側壁上端的狀態,而解除該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的相互卡合,從而解除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第一套環的上端還設置有一第一上卡合件;以及該第二套環的上端還設置有一第二上卡合件;其中,當該外杯杯身處於一高度縮小狀態時,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接近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一套環的第一上卡合件抵頂於該第二套環的側壁上端,或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接近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上卡合件抵頂於該第三套環的側壁上端,從而維持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遠離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一套環的第一上卡合件抵頂於該第二套環的側壁上端的狀態,或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遠離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上卡合件抵頂於該第三套環的側壁上端的狀態,從而解除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外杯杯身還包括:一第一套環;至少一第二套環,該第二套環的上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二上卡合結構;以及一第三套環,該第三套環的上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三上卡合結構;其中,該外杯杯底係固定於該第三套環的底部以形成腔體,該第一套環、該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係依序套接在一起;當該外杯杯身處於一高度拉伸狀態時,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遠離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二上卡合結構抵頂於該第一套環的側壁下端,而使該第一套環與該第二套環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遠離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三上卡合結構抵頂於該第二套環的側壁下端,而使該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相互卡合,從而維持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接近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二上卡合結構抵頂於該第一套環的側壁下端的狀態,而解除該第一套環與該第二套環的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接近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三上卡合結構抵頂於該第二套環的側壁下端的狀態,而解除該第三套環與該第二套環的相互卡合,從而解除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當該外杯杯身處於一高度縮小狀態時,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接近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上卡合結構抵頂於該第一套環的側壁上端,或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接近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三套環的第三上卡合結構抵頂於該第二套環的側壁上端,從而維持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遠離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二套環的第二上卡合結構抵頂於該第一套環的側壁上端的狀態,或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遠離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三套環的第三上卡合結構抵頂於該第二套環的側壁上端的狀態,從而解除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
本申請還提供另一種可伸縮式容器,包括一內杯體以及一外杯體,該內杯體係具有一內杯杯緣以及一內杯杯身,其中,該內杯杯身係由軟性的防水材料所製成,該內杯杯身係具有一內杯杯壁與一內杯杯底,該內杯杯底的厚度大於該內杯杯壁的厚度;該外杯體係具有一外杯杯緣以及一外杯杯身,其中,該外杯杯身可伸縮高度,且該內杯杯身可置入該外杯杯身,該外杯杯身係具有一外杯杯底,該內杯杯底的厚度大於該內杯杯壁的厚度,該內杯杯底設有一第一結合件,且該外杯杯底設有一第二結合件,藉由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的結合,以使該內杯杯底定位於該外杯杯底上,該外杯杯身還包括:一第一套環,該第一套環的下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一下卡合結構;至少一第二套環,該第二套環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至少一第二上卡合結構和至少一第二下卡合結構;以及一第三套環,該第三套環的上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三上卡合結構;其中,該外杯杯底係固定於該第三套環的底部以形成腔體,該第一套環、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係依序套接在一起,且該內杯杯緣係可拆卸地套接該第一套環,以使該內杯體可拆卸地安裝於該外杯體中,其中,當該外杯杯身處於一高度拉伸狀態時,可使該第一套環朝遠離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一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二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而使該第一套環與該第二套環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遠離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二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三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而使該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相互卡合,從而維持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接近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一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二上卡合結構的相互卡合狀態,而解除該第一套環與該第二套環的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接近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二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三上卡合結構的相互卡合狀態,而解除該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的相互卡合,從而解除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第一套環的上端還設置有至少一第一上卡合結構,當該外杯杯身處於一高度縮小狀態時,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接近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一上卡合結構與該第二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接近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二上卡合結構同時與該第三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從而維持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遠離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一上卡合結構與該第二上卡合結構的相互卡合狀態,且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遠離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二上卡合結構與該第三上卡合結構的相互卡合狀態,從而解除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外杯杯底設有一施力件,俾供施力而帶動該第三套環相對該第二套環移動。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第一下卡合結構包括設置於該第一套環下端的內側壁上的一第一下引導部與一第一下限定部,該第二上卡合結構包括設置於該第二套環上端的外側壁上的一第二上引導部與一第二上限定部,其中,該第一下引導部與該第二上引導部相配合,以引導該第一套環朝接近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該第一下限定部與該第二上限定部相配合,用於限定該第一套環朝遠離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時的最大移動距離,以防止該第一套環與該第二套環相互分離;以及該第二下卡合結構包括設置於該第二套環下端的內側壁上的一第二下引導部與一第二下限定部,該第三上卡合結構包括設置於該第三套環上端的外側壁上的一第三上引導部與一第三上限定部,其中,該第二下引導部與該第三上引導部相配合,以引導該第二套環朝接近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該第二下限定部與該第三上限定部相配合,用於限定該第二套環朝遠離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時的最大移動距離,以防止該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相互分離。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第一上卡合結構包括設置於該第一套環上端的內側壁上的一第一內側上引導部,其與該第二上引導部相配合,以引導該第一套環朝遠離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以及該第二上卡合結構復包括設置於該第二套環上端的內側壁上的一第二內側上引導部,其與該第三上引導部相配合,以引導該第二套環朝遠離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當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時,該外杯杯身與該內杯杯身之間係具有一阻隔空間,該阻隔空間係用於阻隔該外杯杯身與該內杯杯身兩者。
另外,本申請還提供一種可伸縮式容器,該可伸縮式容器係包括:一內杯體,該內杯體係具有一內杯杯緣以及一內杯杯身,其中,該內杯杯身係由軟性的防水材料所製成,該內杯杯身係具有一內杯杯壁與一內杯杯底;一外杯體,該外杯體係具有一外杯杯緣以及一外杯杯身,其中,該外杯杯身可伸縮高度,且該內杯杯身可置入該外杯杯身,該外杯杯身係具有一外杯杯底,該內杯杯底的厚度大於該內杯杯壁的厚度,該內杯杯底設有一第一結合件,且該外杯杯底設有一第二結合件,藉由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的結合,以使該內杯杯底定位於該外杯杯底上;以及一套接組件,該套接組件係結合該內杯杯緣,用於套接該外杯杯緣,而可拆卸地結合該外杯杯緣,以使該內杯體可拆卸地安裝於該外杯體中。
再者,本申請還提供一種可伸縮式容器,該可伸縮式容器係包括:一內杯體,該內杯體係具有一內杯杯緣以及一內杯杯身,其中,該內杯杯身係由軟性的防水材料所製成,該內杯杯身係具有一內杯杯壁與一內杯杯底;一外杯體,該外杯體係具有一外杯杯緣以及一外杯杯身,其中,該外杯杯身可伸縮高度,且該內杯杯身可置入該外杯杯身,該外杯杯身係具有一外杯杯底,該內杯杯底的厚度大於該內杯杯壁的厚度,該內杯杯底設有一第一結合件,且該外杯杯底設有一第二結合件,藉由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的結合,以使該內杯杯底定位於該外杯杯底上;以及一套接組件,該套接組件係結合該外杯杯緣,用於套接該內杯杯緣,而可拆卸地結合該內杯杯緣,以使該內杯體可拆卸地安裝於該外杯體中。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內杯杯身的上部分設置有至少一補強肋,用於提供結構補強而使該內杯杯身的上部分受力不易潰縮。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係透過扣接或磁吸的方式而完成結合。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係分別具有卡接結構,使該內杯杯底定位於該外杯杯底上時,該內杯杯底無法相對該外杯杯底轉動;該內杯杯緣與該外杯杯緣的結構配合,以令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結合;該外杯杯身係具有識別標誌,俾識別該內杯杯身相對該外杯杯身轉動的程度。
較佳地,於上述可伸縮式容器中,該第一結合件或該第二結合件係具有軸承結構,使該內杯杯底定位於該外杯杯底上時,該內杯杯底可相對該外杯杯底轉動,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之間係存在間隙。
綜上所述,本申請之可伸縮式容器透過由軟性防水材料製成的內杯杯身以及可伸縮的外杯杯身的結構設計,不僅可方便外出攜帶使用,更具有使用衛生的優點。
再者,透過雙層杯身的結構設計,俾於使用過程中,容器的外杯杯身與內杯杯身之間係形成有阻隔空間,因此,可提供較佳的保溫效果。
以下內容將搭配圖式,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申請之技術內容,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申請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申請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申請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尤其是,於圖式中各個元件的數量關係、比例關係及相對位置僅具示範性用途,並非代表本申請實施的實際狀況。
請配合參閱圖1A,其中,圖1A為本申請之可伸縮式容器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申請之可伸縮式容器1主要包括一內杯體11、一外杯體12、以及一套接組件13。
內杯體11係具有一內杯杯緣111以及一內杯杯身112(請配合參閱圖3),於本申請的實施例中,內杯杯身112係由軟性的防水材料所製成。另應說明的是,所述軟性係指可受力彎折形體的材料特性,於本發明中,舉凡可阻隔液體穿過且具有軟性形體的材料均可做為本發明內杯杯身112使用的防水材料。
請參閱圖4,於本實施例中,內杯杯身112係具有一內杯杯壁113與一內杯杯底114,其中,內杯杯底114的厚度大於內杯杯壁113的厚度。
外杯體12具有一外杯杯緣121以及一外杯杯身122(請配合參閱圖1B),於本實施例中,外杯杯身122可以按照實際的使用需求而伸縮其高度,內杯杯身112可透過軟性變形而置入處於縮小狀態或者拉伸狀態的外杯杯身122中(請配合參閱圖1A、圖1B以及圖2A、圖2B)。再者,本申請的外杯杯身122可通過多種實施方式來伸縮其高度,請容於後續詳述。
套接組件13則用於分別套接內杯杯緣111與外杯杯緣121,以可拆卸的方式結合內杯杯緣111與外杯杯緣121,從而使內杯體11可拆卸地安裝於外杯體12中。請配合參閱圖3,於本申請的實施例中,套接組件13還包括一第一套接件131以及一第二套接件132。其中,第一套接部131上設置有第一套接部1311,第二套接件132上則設置有第二套接部1321與翼部1322,可通過令第一套接部1311與第二套接部1321相互套合,而將第一套接件131套接至第二套接件132上,且當第一套接件131與第二套接件132處於套合狀態時,可令內杯杯緣111卡合於第一套接部1311與第二套接部1321之間(請配合參閱圖4),以使內杯體11與套接組件13組合為一體,而後再將第二套接件132的翼部1322掛設於外杯體12的外杯杯緣121上(如圖5所示),以使內杯杯身112置於外杯杯身122中,從而完成整體杯體的組合。但應說明的是,套接組件13係可與內杯杯緣111結合為一體。套接組件13係用於套接外杯杯緣121,而可拆卸地結合外杯杯緣121,以使跟套接組件13結合的內杯體11可拆卸地安裝於外杯體12中。同理,套接組件13係可與外杯杯緣121結合為一體。套接組件13係用於套接內杯杯緣111,而可拆卸地結合內杯杯緣111,以使內杯體12可拆卸地安裝於跟套接組件13結合的外杯體12中。
此外,當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外杯杯身122與內杯杯身112之間係具有一阻隔空間,以阻隔外杯杯身122與內杯杯身112兩者,從而達到保溫的效果。需說明的是,本申請還可進一步將外杯杯身122設計為中空結構,使得組合後的外杯杯身122與內杯杯身112形成雙中空結構,從而達到更佳的保溫效果。
請配合參閱圖6A及圖6B,於本申請的實施例中,可伸縮式容器1還可包括一杯蓋14,其第一套接件13還具有一杯蓋套合部1312,杯蓋14可套合於杯蓋套合部1312上,從而達到較佳的保溫效果,亦可阻隔灰塵落入內杯杯身112中,以確保飲用安全。較佳者,可將杯蓋14與杯蓋套合部1312設計為防水結構,以達到防漏的效果。另外,杯蓋14與杯蓋套合部1312的其中至少一者可由彈性材料製成,以提高杯蓋14套合於杯蓋套合部1312上的密合度。
請繼續參閱圖7,其係根據本申請的第一實施例所示的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的外杯杯身的結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外杯杯身122還包括一第一套環21、至少一第二套環22、一第三套環23、以及一外杯杯底24。其中,第一套環21的下端設置有一第一下卡合結構211,第二套環22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一第二上卡合結構221和一第二下卡合結構224;第三套環23的上端設置有一第三上卡合結構231,而外杯杯底24係固定於第三套環23的底部以形成腔體。第一套環21、第二套環22與第三套環23係依序套接在一起,且其中,第二套環22的數量可根據實際需求而設置為一個或多個,於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套環21、第二套環22、第三套環23的直徑係依次縮小,也就是當外杯杯身122呈現拉伸狀態時,杯身係由上自下逐漸縮小,然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套環21、第二套環22、第三套環23的直徑也可依次增大,俾於外杯杯身122呈現拉伸狀態時,杯身係由上自下逐漸增大。
如圖7所示,當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也就是拉伸使用狀態時),可通過令第二套環22相對於第一套環21朝一第一方向轉動(於本實施例中,係假設第一方向為順時針方向轉動),使第一套環21的第一下卡合結構211與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第三套環23相對於第二套環22朝第一方向轉動(即順時針方向轉動),使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下卡合結構224與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相互卡合,從而維持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拉伸狀態。
此外,也可通過令該第二套環22相對於第一套環21朝相反於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轉動(即逆時針方向轉動),以解除第一套環21的第一下卡合結構211與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的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第三套環23相對於第二套環22朝第二方向轉動(即逆時針方向轉動),以解除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下卡合結構224與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的相互卡合,從而解除外杯杯身122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
請配合參閱圖8,當外杯杯身122處於一高度縮小狀態時(也就是套合未使用狀態),可通過令第二套環22相對於第一套環21朝第一方向轉動(即順時針方向),使第一套環21的第一下卡合結構211與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下卡合結構224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第三套環23相對於第二套環22朝第一方向轉動(即順時針方向),使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上卡合結構221與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相互卡合,從而維持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縮小狀態(即套合狀態);可通過令第二套環22相對於第一套環21朝第二方向轉動(即逆時針方向),以解除第一套環21的第一下卡合結構211與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下卡合結構224的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第三套環23相對於第二套環22朝第二方向轉動(即逆時針方向),以解除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上卡合結構221與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的相互卡合,從而解除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縮小狀態。
於本案的實施例中,第一下卡合結構211與第二下卡合結構224係分別為結構配合的卡合件與卡合槽,同樣的,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上卡合結構221與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亦分別為結構配合的卡合件與卡合槽。
請配合參閱圖7、圖8及圖9,於本案的一實施例中,第一下卡合結構211中係設有一第一滾輪212與一第一卡合部213,其中,第一滾輪212係可滾動(上下方向滾動)而引導第二套環22相對第一套環21移動,第一卡合部213係用於卡合第一滾輪212而限制第一滾輪212的滾動(上下方向滾動),其中,當第二套環22相對於第一套環21朝第一方向(即順時針)轉動時,可令第一下卡合結構211中的第一滾輪212移動(例如向右移動)而受到第一卡合部213的卡合,而完成第一套環21的第一下卡合結構211與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相互卡合,當第二套環22相對於第一套環21朝該第二方向(逆時針)轉動時,可令第一下卡合結構211中的第一滾輪212移動(例如向左移動)而解除受到第一卡合部213的卡合,以解除第一套環21的第一下卡合結構211與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的相互卡合狀態;同樣的,第二下卡合結構224中亦設有一第二滾輪225與一第二卡合部226,第二滾輪225係可滾動(上下方向滾動)而引導第三套環23相對第二套環22移動,第二卡合部226係可卡合第二滾輪225而限制第二滾輪225的滾動(上下方向滾動),當第三套環23相對於該第二套環22朝該第一方向(即順時針)轉動時,可令第二下卡合結構224中的第二滾輪225移動(例如向右移動)而受到第二卡合部226的卡合,而完成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下卡合結構224與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相互卡合,當第三套環23相對於第二套環22朝第二方向轉動(即逆時針)時,可令第二下卡合結構224中的第二滾輪225移動(例如向左移動)而解除受到第二卡合部226的卡合,而解除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下卡合結構224與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相互卡合。
請繼續參閱圖10至圖13,其為根據本申請的第二實施例所示的外杯杯身的各不同狀態的結構示意圖。相較於第一實施例中,本實施例中的第一套環21的上端還設置有一第一上卡合結構214,第二上卡合結構221係具有一第一套環上卡合部222與一第三套環上卡合部223。其中,第一套環21的第一上卡合結構214與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的第一套環上卡合部222係分別為結構配合的卡合件與卡合槽;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的第三套環上卡合部223與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以分別為結構配合的卡合件與卡合槽。如圖10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的第一套環上卡合部222與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分別為卡合件,而第一套環21的第一上卡合結構214與第一下卡合結構211、第二套環22的第三套環上卡合部223與第二下卡合結構224均為卡合槽,且其中,第一套環21的第一上卡合結構214與第一下卡合結構211之間係具有導槽而互通,俾供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的第一套環上卡合部222可以在第一上卡合結構214與第一下卡合結構211之間移動,同樣的,第二套環22的第三套環上卡合部223與第二下卡合結構224之間亦具有導槽而互通,俾供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可以在第三套環上卡合部223與第二下卡合結構224之間移動。
如圖10所示,當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也就是拉伸使用狀態時),可通過令第二套環22相對於第一套環21朝一第一方向轉動(順時針方向轉動),使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的第一套環上卡合部222(卡合件)卡合於第一套環21的第一下卡合結構211(卡合槽)中,或者,通過令第三套環23相對於第二套環22朝第一方向轉動(即順時針方向轉動),使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卡合件)卡合於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下卡合結構224(卡合槽)中,從而維持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拉伸狀態。
請參閱圖11,當需解除外杯杯身122的高度拉伸狀態,可通過令第二套環22相對於第一套環21朝第二方向轉動(即逆時針方向),以解除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的第一套環上卡合部222(卡合件)卡合於第一套環21的第一下卡合結構211(卡合槽)中的狀態,或者,通過令第三套環23相對於第二套環22朝第二方向轉動(即逆時針方向),以解除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卡合件)卡合於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下卡合結構224(卡合槽)中的狀態。
請參閱圖12,在圖11所示的狀態下,使用者可將第一套環21、第二套環22、第三套環23相互套合,而使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的第一套環上卡合部222(卡合件)自第一下卡合結構211向第一上卡合結構214移動,以及使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卡合件)自第二套環22的第二下卡合結構224向第二套環22的第三套環上卡合部223移動。
請繼續參閱圖13,接續圖12的狀態,可通過令第二套環22相對於第一套環21朝該第一方向(即順時針)轉動,使第一套環21的第一上卡合結構214(卡合槽)與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的第一套環上卡合部222(卡合件)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第三套環23相對於第二套環22朝第一方向(順時針)轉動,使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的第三套環上卡合部223(卡合槽)與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卡合件)相互卡合,從而維持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縮小狀態。
同樣的,當需解除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縮小狀態時,可通過令第二套環22相對於第一套環21朝該第二方向(逆時針)轉動,以解除第一套環21的第一上卡合結構214與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的第一套環上卡合部222的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第三套環23相對於第二套環22朝第二方向轉動,以解除第二上卡合結構221的第三套環上卡合部223與第三套環2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231相互卡合(即形成圖12所示的狀態)。
請配合參閱圖14及圖15,其係根據本申請的第三實施例所示的外杯杯身的不同狀態示意圖。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外杯杯身122包括一第一套環31、至少一第二套環32、一第三套環33、以及一外杯杯底34,其中,第一套環31的下端設置有一第一下卡合件311,其上端設置有一第一上卡合件312;第二套環32的下端設置有一第二下卡合件321,其上端設置有一第二上卡合件322;外杯杯底34係固定於第三套環33的底部以形成腔體。於第一實施例相似,第一套環31、第二套環32與第三套環33係依序套接在一起,第二套環32的數量可根據實際需求而設置為一個或多個,於圖14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套環31、第二套環32與第三套環33的直徑係依次縮小,也就是當外杯杯身122呈現拉伸狀態時,杯身係由上自下逐漸縮小,然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套環31、第二套環32與第三套環33的直徑也可依次增大,俾於外杯杯身122呈現拉伸狀態時,杯身係由上自下逐漸增大。
請繼續參閱圖14,當外杯杯身122處於一高度拉伸狀態時,可通過令第一套環31朝遠離第二套環32的方向移動,使第一下卡合件311抵頂於第二套環32的側壁上端,而使第一套環31與第二套環32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第二套環32朝遠離第三套環33的方向移動,使第二下卡合件321抵頂於第三套環33的側壁上端,而使第二套環32與第三套環33相互卡合,從而維持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拉伸狀態。也可通過令第一套環31朝接近第二套環32的方向移動,以解除第一下卡合件311抵頂於第二套環32的側壁上端的狀態,而解除第一套環31與第二套環32的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第二套環32朝接近第三套環33的方向移動,以解除第二下卡合件321抵頂於第三套環33的側壁上端的狀態,而解除第二套環32與第三套環33的相互卡合,從而解除外杯杯身122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
請繼續參閱圖15,當外杯杯身122處於一高度縮小狀態時,可通過令第一套環31朝接近第二套環32的方向移動,使第一套環31的第一上卡合件312抵頂於第二套環32的側壁上端,或者,通過令第二套環32朝接近第三套環33的方向移動,使第二套環32的第二上卡合件322抵頂於第三套環33的側壁上端,從而維持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縮小狀態;可通過令第一套環31朝遠離第二套環32的方向移動,以解除第一套環31的第一上卡合件312抵頂於第二套環32的側壁上端的狀態,或者,通過令第二套環32朝遠離第三套環33的方向移動,以解除第二套環32的第二上卡合件322抵頂於該第三套環33的側壁上端的狀態,從而解除外杯杯身122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
請繼續參閱圖16及17,其係根據本申請的第四實施例所示的外杯杯身的不同狀態示意圖。本實施例係與第三實施例中的整體結構大致相同,不同之處係在於卡合結構的設置位置有所不同。具體而言,於本實施例中,外杯杯身122還包括:一第一套環41、至少一第二套環42、一第三套環43、以及一外杯杯底44,其中,第二套環42的上端設置有一第二上卡合結構421;第三套環43的上端設置有一第三上卡合結構431;外杯杯底44係固定於第三套環43的底部以形成腔體;其中,第一套環41、第二套環42與第三套環43係依序套接在一起。
如圖16所示,當外杯杯身122處於一高度拉伸狀態時,可通過令第一套環41朝遠離第二套環42的方向移動,使第二上卡合結構421抵頂於第一套環41的側壁下端,而使第一套環41與該第二套環42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第二套環42朝遠離第三套環43的方向移動,使第三上卡合結構431抵頂於第二套環42的側壁下端,而使第二套環42與第三套環43相互卡合,從而維持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拉伸狀態。也可通過令第一套環41朝接近第二套環42的方向移動,以解除第二上卡合結構421抵頂於第一套環41的側壁下端的狀態,而解除第一套環41與第二套環42的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第二套環42朝接近第三套環43的方向移動,以解除第三上卡合結構431抵頂於第二套環42的側壁下端的狀態,而解除第三套環43與第二套環42的相互卡合,從而解除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拉伸狀態。
請繼續參閱圖17,當外杯杯身122處於一高度縮小狀態時,可通過令第一套環41朝接近第二套環42的方向移動,使第二套環42的第二上卡合結構421抵頂於第一套環41的側壁上端,或者,通過令第二套環42朝接近第三套環43的方向移動,使第三套環4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431抵頂於第二套環42的側壁上端,從而維持外杯杯身122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也可通過令第一套環41朝遠離第二套環42的方向移動,以解除第二套環42的第二上卡合結構421抵頂於第一套環41的側壁上端的狀態,或者,通過令第二套環42朝遠離第三套環43的方向移動,以解除第三套環43的第三上卡合結構431抵頂於第二套環42的側壁上端的狀態,從而解除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縮小狀態。
請配合參閱圖19至圖22,其係根據本申請的第四實施例所示的可伸縮式容器1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可伸縮容器1由內杯體11與外杯體12組成。
內杯體11具有一內杯杯緣111以及一內杯杯身112,於本實施例中,內杯杯身112是由軟性的防水材料所製成,內杯杯身112則具有一內杯杯壁113與一內杯杯底114,其內杯杯底114的厚度大於內杯杯壁113的厚度。
外杯體12具有一外杯杯緣121以及一外杯杯身122,外杯杯身122可伸縮高度,且內杯杯身112可置入外杯杯身122。如圖20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可通過將內杯杯緣111外翻兩次以卡於外杯杯緣121上,以防止脫落。
此外,如圖20及圖22所示,於較佳實施例中,內杯杯身112的上部分還可設置至少一補強肋15,其用於提供結構補強,以使內杯杯身112的上部分當受力時,不易潰縮。
於另一實施例中,外杯杯底54上還可設置一施力件542,俾供使用者施力而帶動第三套環53相對第二套環52移動。
請繼續參閱圖21、圖21-1至圖21-3,本實施例的外杯杯身122還包括有一第一套環51、至少一第二套環52、一第三套環53、與一外杯杯底54。第一套環51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至少一第一上卡合結構511和至少一第一下卡合結構512;第二套環52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至少一第二上卡合結構521和至少一第二下卡合結構522;第三套環53的上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三上卡合結構531;外杯杯底54係固定於第三套環53的底部以形成腔體。
其中,第一套環51、第二套環52與第三套環53可依序套接在一起,且內杯杯緣111可拆卸地套接於第一套環51上,以使內杯體11可拆卸地安裝於外杯體12中,具體而言,當外杯杯身122處於一高度拉伸狀態時,可使第一套環51朝遠離第二套環52的方向移動,使第一下卡合結構512與第二上卡合結構521相互卡合,而使第一套環51與第二套環52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第二套環52朝遠離第三套環53的方向移動,使第二下卡合結構522與第三上卡合結構531相互卡合,而使第二套環52與第三套環53相互卡合,從而維持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拉伸狀態;可通過令第一套環51朝接近第二套環52的方向移動,以解除第一下卡合結構512與第二上卡合結構521的相互卡合狀態,而解除第一套環51與第二套環52的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第二套環52朝接近第三套環53的方向移動,以解除第二下卡合結構522與第三上卡合結構531的相互卡合狀態,而解除第二套環52與第三套環53的相互卡合,從而解除外杯杯身122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
當外杯杯身122處於一高度縮小狀態時,可通過令第一套環51朝接近第二套環52的方向移動,使第一上卡合結構511與第二上卡合結構521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第二套環52朝接近第三套環53的方向移動,使第二上卡合結構521同時與第三上卡合結構531相互卡合,從而維持外杯杯身122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可通過令第一套環51朝遠離第二套環52的方向移動,以解除第一上卡合結構511與第二上卡合結構521的相互卡合狀態,且通過令第二套環52朝遠離第三套環53的方向移動,以解除第二上卡合結構521與第三上卡合結構531的相互卡合狀態,從而解除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縮小狀態。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下卡合結構512包括設置於第一套環51下端的內側壁上的一第一下引導部513與一第一下限定部514,第二上卡合結構521包括設置於第二套環52上端的外側壁上的一第二上引導部523與一第二上限定部524,其中,第一下引導部513與第二上引導部523相配合,以引導第一套環51朝接近第二套環52的方向移動,第一下限定部514與第二上限定部524相配合,用於限定第一套環51朝遠離第二套環52的方向移動時的最大移動距離,以防止第一套環51與第二套環52相互分離。
第二下卡合結構522包括設置於第二套環52下端的內側壁上的一第二下引導部525與一第二下限定部526,第三上卡合結構531包括設置於第三套環53上端的外側壁上的一第三上引導部532與一第三上限定部533,其中,第二下引導部525與第三上引導部532相配合,以引導第二套環52朝接近第三套環53的方向移動,第二下限定部526與第三上限定部533相配合,用於限定第二套環52朝遠離第三套環53的方向移動時的最大移動距離,以防止第二套環52與第三套環53相互分離。
此外,第一上卡合結構511還包括設置於第一套環51上端的內側壁上的一第一內側上引導部515,其與第二上引導部523相配合,以引導第一套環51朝遠離第二套環52的方向移動;第二上卡合結構521復包括設置於該第二套環52上端的內側壁上的一第二內側上引導部527,其與第三上引導部532相配合,以引導第二套環52朝遠離第三套環53的方向移動。
再者,請參閱圖18及圖18-1,為了達到更佳的使用效果,於本申請的另一實施例中,於內杯杯底114設有第一結合件1121,且外杯杯身122的外杯杯底24/34/44/54設有第二結合件241/341/441/541,俾當外杯杯身122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可藉由第一結合件1121與第二結合件241/341/441/541的結合,以使內杯杯身112的底部定位於外杯杯身122的外杯杯底24/34/44/54上。另應說明的是,所述第一結合件1121與第二結合件241/341/441/541可為彼此配合的磁吸件或扣接件,以透過扣接或磁吸的方式而完成結合。
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結合件1121與第二結合件241/341/441/541可分別具有卡接結構,使內杯杯底114定位於外杯杯底24/34/44/54上時,內杯杯底114無法相對外杯杯底24/34/44/54轉動,同時,藉由內杯杯緣111與外杯杯緣121的結構配合,以令第一結合件1121與第二結合件241/341/441/541結合。於另一實施例中,在外杯杯身122上還可設置識別標誌,以供識別內杯杯身112相對外杯杯身122轉動的程度。
於又一實施例中,內杯杯底114與外杯杯底24/34/44/54之間係存在間隙(如圖21、圖21-1及圖22所示),且由於內杯杯底114與外杯杯底24/34/44/54之間存在間隙而可減少熱量傳遞途徑,以增加本申請之可伸縮式容器的保溫效果。
再者,如圖23所示,第一結合件1121或第二結合件241/341/441/541係具有軸承結構,使內杯杯底114定位於外杯杯底24/34/44/54上時,內杯杯底114可相對外杯杯底24/34/44/54轉動,以符合使用需求。
綜上所述,本申請之可伸縮式容器係藉由軟性防水材料製成的內杯體與可伸縮的外杯體的設計,以便於使用者外出攜帶使用,且內杯體係為可拆卸地組合至外杯體上,因此,具有使用衛生的優點,再者,當杯身處於拉伸狀態時,外杯杯身與內杯杯身之間係形成有阻隔空間,因此,可提供較佳的保溫效果。再者,本申請的外杯體係可選擇由硬質材料製成,以在外對內杯體提供保護而避免內杯體無故受力變形或損壞。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申請之原理及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申請。任何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申請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申請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本申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Figure 107133513-A0305-0001
圖1A係顯示本申請之可伸縮式容器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B係顯示圖1A之可伸縮式容器的分解示意圖;
圖2A係顯示本申請之可伸縮式容器處於高度縮小狀態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B係顯示圖2A之可伸縮式容器的分解示意圖;
圖3係顯示本申請之套接組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係顯示圖3之套接組件與內杯體組合後的側視示意圖;
圖5係顯示圖3中完成組合後的內杯體安裝於外杯體中的示意圖;
圖6A及圖6B係顯示本申請之可伸縮式容器的杯蓋與套接組件的組合示意圖;
圖7係根據本申請的第一實施例所示的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的外杯杯身的結構示意圖;
圖8係根據本申請的第一實施例所示的處於高度縮小狀態時的外杯杯身的結構示意圖;
圖9係顯示圖7或圖8中的第一套環、第二套環、與第三套環之間的卡合結構示意圖;
圖10係根據本申請的第二實施例所示的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的外杯杯身的結構示意圖(處於卡合狀態);
圖11至圖12係根據本申請的第二實施例所示的外杯杯身的第一、第二或第三套環之間的處於非卡合狀態時的不同實施例示意圖;
圖13係根據本申請的第二實施例所示的處於高度縮小狀態時的外杯杯身的結構示意圖(處於卡合狀態);
圖14係根據本申請的第三實施例所示的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的外杯杯身的結構示意圖;
圖15係根據本申請的第三實施例所示的處於縮小狀態時的外杯杯身的結構示意圖;
圖16係根據本申請的第四實施例所示的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的外杯杯身的結構示意圖;
圖17係根據本申請的第四實施例所示的處於縮小狀態時的外杯杯身的結構示意圖;
圖18及圖18-1係顯示本申請的可伸縮式容器的處於拉伸狀態與縮小狀態的另一實施例側視圖;
圖19 係本申請之另一實施例的可伸縮式容器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0係圖19之可伸縮式容器的分解示意圖;
圖21、圖21-1至圖21-3係根據本申請的第五實施例所示的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2係根據本申請的第五實施例所示的處於縮小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23係根據本申請的第六實施例所示的處於高度拉伸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Claims (14)

  1. 一種可伸縮式容器,係包括:一內杯體,該內杯體係具有一內杯杯緣以及一內杯杯身,其中,該內杯杯身係由軟性的防水材料所製成,該內杯杯身係具有一內杯杯壁與一內杯杯底;以及一外杯體,該外杯體係具有一外杯杯緣以及一外杯杯身,其中,該外杯杯身可伸縮高度,且該內杯杯身可置入該外杯杯身,該外杯杯身係具有一外杯杯底;其中,該外杯杯身還包括:一第一套環,該第一套環的下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一下卡合結構;至少一第二套環,該第二套環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至少一第二上卡合結構和至少一第二下卡合結構;以及一第三套環,該第三套環的上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三上卡合結構;其中,該外杯杯底係固定於該第三套環的底部以形成腔體,該第一套環、該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係依序套接在一起,且該內杯杯緣係可拆卸地套接該第一套環,以使該內杯體可拆卸地安裝於該外杯體中,其中,當該外杯杯身處於一高度拉伸狀態時,可使該第一套環朝遠離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一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二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而使該第一套環與該第二套環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遠離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二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三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而使該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相互卡合,從而維持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接近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一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二上卡合結構的相互卡合狀態,而解除該第一套環與該第二套環的相互卡合,或 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接近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二下卡合結構與該第三上卡合結構的相互卡合狀態,而解除該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的相互卡合,從而解除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且其中,該第一下卡合結構包括設置於該第一套環下端的內側壁上的一第一下引導部與一第一下限定部,該第二上卡合結構包括設置於該第二套環上端的外側壁上的一第二上引導部與一第二上限定部,其中,該第一下引導部與該第二上引導部相配合,以利該第一套環朝接近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該第一下限定部與該第二上限定部相配合,用於限定該第一套環朝遠離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時的最大移動距離,以防止該第一套環與該第二套環相互分離;以及該第二下卡合結構包括設置於該第二套環下端的內側壁上的一第二下引導部與一第二下限定部,該第三上卡合結構包括設置於該第三套環上端的外側壁上的一第三上引導部與一第三上限定部,其中,該第二下引導部與該第三上引導部相配合,以利該第二套環朝接近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該第二下限定部與該第三上限定部相配合,用於限定該第二套環朝遠離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時的最大移動距離,以防止該第二套環與該第三套環相互分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伸縮式容器,其中,該套接組件還包括:該外杯杯底設有一施力件,俾供施力而帶動該第三套環相對該第二套環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伸縮式容器,其中,當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拉伸狀態時,該外杯杯身與該內杯杯身之間係具有一阻隔空間,該阻隔空間係用於阻隔該外杯杯身與該內杯杯身兩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伸縮式容器,其中,該內杯杯身的上部分設置有至少一補強肋,用於提供結構補強而使該內杯杯身的上部分受力不易潰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伸縮式容器,其中,該內杯杯底的厚度大於該內杯杯壁的厚度,且該內杯杯底設有一第一結合件,且該外杯杯底設有一第二結合件,藉由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的結合,以使該內杯杯底定位於該外杯杯底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可伸縮式容器,其中,該第一結合件或該第二結合件係具有軸承結構,使該內杯杯底定位於該外杯杯底上時,該內杯杯底可相對該外杯杯底轉動,該內杯杯底與該外杯杯底之間係存在間隙。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伸縮式容器,其中,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係透過扣接或磁吸的方式而完成結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可伸縮式容器,其中: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係分別具有卡接結構,使該內杯杯底定位於該外杯杯底上時,該內杯杯底無法相對該外杯杯底轉動;該內杯杯緣與該外杯杯緣的結構配合,以令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二結合件結合;該外杯杯身係具有識別標誌,俾識別該內杯杯身相對該外杯杯身轉動的程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伸縮式容器,復包括一套接組件,該套接組件用於分別套接該內杯杯緣與該外杯杯緣,而可拆卸地結合該內杯杯緣與該外杯杯緣,以使該內杯體可拆卸地安裝於該外杯體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可伸縮式容器,其中:該套接組件還包括: 一第一套接件,其具有一第一套接部;以及一第二套接件,其具有一第二套接部與一翼部;其中,通過令該第一套接部與該第二套接部相互套合,以將該第一套接件套接至該第二套接件上,而令該內杯杯緣卡合於該第一套接部與該第二套接部之間,還令該第二套接件的該翼部掛設於該外杯體的外杯杯緣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伸縮式容器,復包括一套接組件,該套接組件係結合該內杯杯緣,用於套接該外杯杯緣,而可拆卸地結合該外杯杯緣,以使該內杯體可拆卸地安裝於該外杯體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伸縮式容器,復包括一套接組件,該套接組件係結合該外杯杯緣,用於套接該內杯杯緣,而可拆卸地結合該內杯杯緣,以使該內杯體可拆卸地安裝於該外杯體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伸縮式容器,其中,該第一套環的上端還設置有至少一第一上卡合結構,當該外杯杯身處於一高度縮小狀態時,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接近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一上卡合結構與該第二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或者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接近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使該第二上卡合結構同時與該第三上卡合結構相互卡合,從而維持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可通過令該第一套環朝遠離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一上卡合結構與該第二上卡合結構的相互卡合狀態,且通過令該第二套環朝遠離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以解除該第二上卡合結構與該第三上卡合結構的相互卡合狀態,從而解除該外杯杯身處於該高度縮小狀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可伸縮式容器,其中,該第一上卡合結構包括設置於該第一套環上端的內側壁上的一第一內側上引導部與一第一內 側上限定部,其中,該第一內側上引導部係與該第二上引導部相配合,以利該第一套環朝遠離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該第一內側上限定部係與該第二上限定部相配合,用於限定該第一套環朝接近該第二套環的方向移動時的最大移動距離;以及該第二上卡合結構包括設置於該第二套環上端的內側壁上的一第二內側上引導部與一第二內側上限定部,其中,該第二內側上引導部係與該第三上引導部相配合,以利該第二套環朝遠離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該第二內側上限定部係與該第三上限定部相配合,用於限定該第二套環朝接近該第三套環的方向移動時的最大移動距離。
TW107133513A 2018-05-11 2018-09-21 可伸縮式容器 TWI6873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6023 2018-05-11
CN107116023 2018-05-11
TW107116023 2018-05-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6846A TW201946846A (zh) 2019-12-16
TWI687351B true TWI687351B (zh) 2020-03-11

Family

ID=69582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3513A TWI687351B (zh) 2018-05-11 2018-09-21 可伸縮式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8735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98383U (en) * 2010-08-06 2011-02-21 shui-yuan Li Retractable cup
TWM555836U (zh) * 2017-08-22 2018-02-21 Free Free Ind Corp 水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98383U (en) * 2010-08-06 2011-02-21 shui-yuan Li Retractable cup
TWM555836U (zh) * 2017-08-22 2018-02-21 Free Free Ind Corp 水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6846A (zh) 2019-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3318845B2 (en) Container body and storage container having the same
TWI687351B (zh) 可伸縮式容器
CN206000820U (zh) 伸缩管及具有该伸缩管的摄影支架
US20170273494A1 (en) Open-type roller ball hanging ring
CN103829715B (zh) 一种保温运动杯
TWM560449U (zh) 附自動吸管的飲料杯
WO2019214566A1 (zh) 可伸缩式容器
CN110464179B (zh) 可伸缩式容器
CN104886892B (zh) 一种可牢固倚靠于墙壁的防盗伞
CN206592689U (zh) ***式管道连接锁紧组件
KR102007204B1 (ko) 하이브리드 빨대
TWI695693B (zh) 吸管及餐具
WO2017125000A1 (zh) 一种带隔挡的被子或被套
CN203000281U (zh) 具有自动开闭式杯盖的水杯
CN209628823U (zh) 一种便捷式折叠伞
TWM344024U (en) Pivot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locking assembly
CN206641606U (zh) 收纳柜
CN105852350A (zh) 方便携带的伞
CN203059511U (zh) 一种新型淋浴房
CN205322056U (zh) 一种锁紧锅
WO2015149442A1 (zh) 一种折叠床
CN206896057U (zh) 一种软质水杯
US1731424A (en) Sheet-metal joint
US2487538A (en) Propel-repel device
US9414657B1 (en) Magnetic 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