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3328B - 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3328B
TWI683328B TW104130956A TW104130956A TWI683328B TW I683328 B TWI683328 B TW I683328B TW 104130956 A TW104130956 A TW 104130956A TW 104130956 A TW104130956 A TW 104130956A TW I683328 B TWI683328 B TW I6833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ead
capacitor
resin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0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1946A (zh
Inventor
河野克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貴彌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貴彌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貴彌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1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1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32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4Electrodes or formation of dielectric layers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9/10Sealing, e.g. of lead-in wi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高電解電容器、電雙層電容器、鋰電池、線圈等具有表面安裝化端子之電子零件的耐振動性。本發明包含有使導線端子突出至外側之零件本體(電容器本體)、外部端子及台座部。外部端子在零件本體之外側連接於引線端子,覆蓋此連接部且固著於前述零件本體之引線端子引出部側的至少一部份之台座部是模製成型。

Description

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發明領域
本揭示之技術是有關於一種例如電解電容器、電雙層電容器、鋰電池、線圈等電子零件之表面安裝用端子技術。
發明背景
於車輛或機器人等可動機器搭載有電容器等許多電子零件。又,於可動機器搭載有引擎或馬達等持續產生振動之振動源。當於此種振動源之附近設置電子零件或於振動源直接裝設電子零件時,可從振動源受到持續之振動。
此振動對策在表面安裝用電容器方面已知有於電容器具有之絕緣板設突起並使此突起抵接電容器之封口體(例如專利文獻1)。在此種構造中,即使將絕緣板之突起抵接電容器之封口體,仍於封口體與絕緣板之間存在空間,耐振動性有限。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006-041125號
發明概要
在表面安裝用電容器之一例之晶片型電容器中,包含有電容器本體及絕緣板,使從電容器本體突出之引線端子插通絕緣板之引線端子插通孔,在絕緣板之座面側彎折而形成表面安裝端子。此時,絕緣板以引線端子固定於電容器本體。亦即,絕緣板之固定強度取決於引線端子之彎折強度。
從安裝有此種電容器之機器超過假定範圍之過大振動持續作用時,其振動從絕緣板施加於引線端子,振動應力便作用於引線端子。此振動應力集中於引線端子之彎折部,而使彎曲部產生金屬疲勞,而有使引線端子斷裂之課題。
此時,絕緣板對電容器本體為分開的構件,僅以引線端子維持固定,故有電容器本體與絕緣板個別搖動或產生振動共振之情形。若電容器本體與絕緣板之重量不同,此種搖動或振動共振便顯著。當引線端子曝露於此種搖動時,過大之振動應力便集中於其彎折部。結果,有因前述之金屬疲勞等而使引線端子終至斷裂之課題。
電容器之製品尺寸依用途及容量而大為不同,若電容器本體側之重量增加時,則對引線端子之彎折部之振動應力增大。若超過容許範圍之過大振動應力持續作用於 引線端子之彎折部時,則使引線端子終至斷裂。
此課題不限於電解電容器,只要為具有引線端子之電子零件皆相同。
是故,本揭示之技術是鑑於上述課題,在於提高電解電容器、電雙層電容器、鋰電池、線圈等具有表面安裝化端子之電子零件的耐振動性。
為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揭示之電子零件之一觀點,只要包含有使引線端子突出至外側之零件本體、外部端子及台座部即可。外部端子在零件本體之外側連接於引線端子,覆蓋此連接部並固著於零件本體之引線端子引出部側之至少一部份的台座部是模製成型。
在上述電子零件中,前述零件本體可具有樹脂殼部或樹脂塗層殼部,於該等樹脂殼部或樹脂塗層殼部模製成型前述台座部。
在上述電子零件中,可更於前述零件本體與前述外部端子之間設置絕緣片。
在上述電子零件中,前述連接部可具有使前述引線端子與前述外部端子嵌合之引線端子嵌合部。
在上述電子零件中,前述零件本體可於殼側面具有型鍛凹部,並於該型鍛凹部之一部份或全部設置前述台座部。
在上述電子零件中,前述外部端子可在前述台座部之座面上配置於垂直相交方向、平行方向、Y字方向或T 字方向。
在上述電子零件中,前述外部端子可具有使彎曲部位在前述台座部內且於前述台座部之座面側露出的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
為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揭示之電子零件之製造方法的一觀點,可包含有下列步驟:形成使引線端子突出至外側之零件本體的步驟;(2)形成外部端子的步驟;(3)在前述零件本體之外側連接前述引線端子與前述外部端子的步驟;(4)模製成型台座部的步驟,該台座部是覆蓋前述引線端子與前述外部端子之連接部,且固著於前述零件本體之引線端子引出部側之至少一部份。
根據本揭示之電子零件或其製造方法,可獲得以下之任一效果。
(1)由於藉在零件本體之外側連接引線端子與外部端子,引線端子無彎折部,而無因彎折部引起之引線端子之機械性脆弱部,即使受到振動,因無彎折部,故可避免對彎折部之振動應力之集中,而可使引線端子之耐振動性提高。
(2)由於台座部以樹脂模製成型而固著於零件本體,故藉與零件本體一體化,可使電子零件之耐振動性提高。
(3)由於使引線端子與外部端子之連接部在以樹脂模製成型之台座部內,故即使受到振動,亦可避免振動 應力集中在連接部,而可使連接部之耐振動性提高。
(4)由於台座部以模製成型與零件本體一體化,故可謀求電子零件之牢固化,且比起將台座部以與零件本體分開之構件組裝的習知物,可省略台座部之固定作業。
2‧‧‧電容器
4‧‧‧電容器本體
6‧‧‧外殼
8‧‧‧電容器元件
10‧‧‧封口體
12‧‧‧型鍛部
14-1,14-2‧‧‧引線端子
16‧‧‧引線端子引出部側
18-1,18-2‧‧‧外部端子
20‧‧‧引線端子***孔
22-1,22-2‧‧‧連接部
24‧‧‧台座部
26‧‧‧端子收納凹部
28‧‧‧座面
30-1,30-2‧‧‧表面連接端子部
32‧‧‧間隙
42‧‧‧引線框架
44‧‧‧平行框架部
46‧‧‧橋接部
48‧‧‧加工區域
50-1,50-2‧‧‧虛擬端子
52‧‧‧絕緣間隔
54‧‧‧虛擬貫穿孔
56‧‧‧彎曲部
d‧‧‧引線端子***孔之直徑
D1‧‧‧引線端子之中心間距離
D2‧‧‧外部端子間之絕緣間隔
IIA‧‧‧部
i‧‧‧電流
ψ‧‧‧磁通
L1‧‧‧台座部之寬度
L2‧‧‧端子收納凹部間之寬度
L3‧‧‧端子收納凹部之收納長度
Lm‧‧‧外部端子之長度
W‧‧‧外部端子之寬度
圖1是顯示本揭示電子零件之實施例1的電容器之台座部的截面之圖。
圖2A、圖2B是顯示圖1所示之IIA部的放大截面、台座部之座面的圖。
圖3是顯示成型前之外部端子及台座部之圖。
圖4A、圖4B是顯示電容器之組裝步驟之一例的圖。
圖5是用以說明電容器之電特性的圖。
圖6A、圖6B是顯示本揭示之電子零件的實施例2之引線框架的平面、電容器之台座部的截面之圖。
圖7A、圖7B是顯示引線框架之平面及台座部的變形例之截面的圖。
圖8是顯示引線框架之平面之變形例的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根據本揭示之電子零件之一觀點,只要包含有具有引線端子之零件本體、連接於引線端子之外部端子、覆蓋引線端子與外部端子之連接部且固著於零件本體之經模製成型的台座部即可。
零件本體為電子零件之如例電功能部,為電解電 容器本體、電池本體、線圈本體等。在電解電容器本體,於外殼封入有電容器元件。在本說明書中,電解電容器本體可使用密封外殼之封口體,亦可令封口體為其他構件,封口體未必為不可欠缺之要件。
此零件本體具有引線端子。外部端子對此引線端子為分開之零件。此外部端子與引線端子在零件本體之外側連接。
引線端子與外部端子之連接部以形成台座部之樹脂覆蓋。又,以樹脂模製成型之台座部固著於零件本體之引線端子引出部側之至少一部份即可。
根據此電子零件之製造方法的一觀點,形成具有引線端子之零件本體、連接於引線端子之外部端子。引線端子可為柱狀,亦可為板狀。外部端子可為依各電子零件加工之個別端子零件,亦可為假定複數個電子零件之製造的引線框架等連鎖零件。接著,連接引出至零件本體之引線端子引出部的引線端子及外部端子。此連接可為嵌合等機械式結合,亦可為軟焊或焊接等。然後,以樹脂覆蓋引線端子與外部端子之連接部,將此樹脂模製成型,而形成台座部。使此台座部固著於零件本體之至少引線端子引出部側,而將台座部與零件本體一體化。
以樹脂模製成型台座部之方法亦可為轉移成型、射出成型任一者。樹脂可為環氧樹脂、聚酯樹脂、聚醯胺樹脂、聚苯硫(Polyphenylene Sulfide:PPS)樹脂等熱可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之任一者。該等樹脂之成型方法及溫 度等成型條件根據選擇之樹脂決定即可。
實施例
實施例1
圖1顯示實施例1之電容器。圖1所之結構為一例,本揭示之技術不限於此結構。
電容器2為直接安裝於電路基板等配線構件之電子零件,為表面安裝電容器之一例,可為電雙層電容器或電解電容器,亦可為其他電容器或電池等其他電子零件。
電容器本體4為電子零件之零件本體的一例。此電容器本體4為電容器2之本體部份,是例如發揮電容器功能之部份。此電容器本體4具有例如鋁成型體亦即外殼6,於此外殼6收納電容器元件8,並以封口體10將開口部封口。於外殼6之外周部以型鍛形成有型鍛凹部12。藉此型鍛凹部12將封口體10保持於外殼6之開口部份,而進行了外殼6之密封。
在此電容器本體4,陽極側及陰極側引線端子14-1、14-2突出至外側。此時,電容器本體4具有封口體10,各引線端子14-1、14-2從此封口體10引出。各引線端子14-1、14-2為具有導電性之金屬材料、例如柱狀金屬線。引線端子14-1連接於電容器元件8之陽極側電極箔,引線端子14-2連接於電容器元件8之陰極側電極箔。
在此電容器2中,將引出了引線端子14-1、14-2之電容器本體4的面部定義為引線端子引出部側16。引線端子引出部側16包含封口體10之外面及其周緣面部。
對應該等引線端子14-1、14-2,具有陽極側外部端子18-1及陰極側外部端子18-2。各外部端子18-1、18-2與引線端子14-1、14-2同樣地為以具有導電性之金屬形成之長方形帶狀材。於各外部端子18-1、18-2形成有引線端子***孔20。於外部端子18-1之引線端子***孔20***引線端子14-1後以例軟焊或焊接等連接即可。同樣地,於外部端子18-2之引線端子***孔20***引線端子14-2後同樣地以軟焊或焊接等連接即可。藉此,於引線端子14-1及外部端子18-1形成有連接部22-1,於引線端子14-2及外部端子18-2形成有連接部22-2。連接部22-1可發揮引線端子14-1與外部端子18-1之電性連接及機械式固定兩者,此點在陰極側之連接部22-2也相同。
於此電容器本體4之引線端子引出部側16以模製成型形成有台座部24。此台座部24為一例,形成將電容器本體4之引線端子引出部側16之面部全體包含在內之大約正方形且為使2個角部形成缺口以判別極性之板狀體。此台座部24覆蓋連接部22-1、22-2,且固著於電容器本體4之引線端子引出部側16。藉此,電容器本體4與台座部24一體化且於封口體10之橡膠密封加上台座部24之樹脂密封而可強化外殼6之密封功能。
如圖2A所示,在此實施例中,台座部24延伸設置至外殼6之型鍛凹部12。圖2A顯示圖1之IIA部的放大截面。將用以將台座部24模製成型之樹脂***至型鍛凹部12,在此實施例中,型鍛凹部12全部隱蔽在台座部24內。此台座 部24之形成可為覆蓋電容器本體4之至少引線端子引出部側16之程度的範圍,亦可為隱蔽型鍛凹部12之一部份的範圍。
於台座部24以模製成型形成有收納各外部端子18-1、18-2之複數個端子收納凹部26。各端子收納凹部26從台座部24之側面側形成至座面28側。又,露出至台座部24之各外部端子18-1、18-2從台座部24之側面側彎折至座面28側,而配置於端子收納凹部26內。在本說明書中,台座部24之座面28是指台座部24對導體圖形連接之面。
如圖2B所示,於台座部24之座面28對應外部端子18-1、18-2之配置處的4處形成有端子收納凹部26。於各端子收納凹部26配置有外部端子18-1之各端部側之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外部端子18-2之各端部側之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2。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及導體圖形為使用軟焊連接的構造。
外部端子18-1、18-2之長度及寬度的設定
圖3顯示成型前之各外部端子18-1、18-2及台座部24。令台座部24之寬度為L1、端子收納凹部26間之寬度為L2、各端子收納凹部26之收納長度為L3,則L2<L1...(1)各外部端子18-1、18-2之長度Lm為Lm=(L2+L3×2)<(L1+L3×2)...(2)
L1+L3×2-L2+L3×2=△L...(3)
△L是對應各端子收納凹部26之深度的外部端子 18-1、18-2之剩餘長度。又,令***各引線端子14-1、14-2之引線端子***孔20的直徑為d、令引線端子14-1、14-2之中心間距離為D1、令外部端子18-1、18-2之寬度為W、令外部端子18-1、18-2間之絕緣間隔為D2,且將各引線端子***孔20形成於外部端子18-1、18-2之中心,則成為下述關係,即,D1+W=D2+W×2...(4)由於對引線端子***孔20之直徑d,外部端子18-1、18-2之寬度W為W>d的條件是不可欠缺的,故當令絕緣間隔D2為例如大於寬度W、小於寬度W之2倍的範圍、亦即W≦D2≦W×2的範圍時,外部端子18-1、18-2之各寬度W只要為下述範圍即可,即,D1÷3≦W≦D1÷2...(5)可以引線端子14-1、14-2之中心間距離D1為基準,設定絕緣間隔D2,並且從式(5)求出具有可***引線端子14-1、14-2之引線端子***孔20的直徑d之外部端子18-1、18-2的寬度W。
電容器2之組裝
圖4A及圖4B顯示電容器2之組裝步驟所包含之步驟的一例。此組裝步驟為本揭示之電子零件的製造方法之一例。
此組裝步驟包含電容器本體4之形成步驟、外部端子18-1、18-2之形成步驟、引線端子***步驟、外部端子18-1、18-2之連接步驟、台座部24之模製成型步驟、外部端 子18-1、18-2之成形步驟。
A)電容器本體4之形成步驟
電容器本體4之形成只要使用眾所皆知之形成方法即可。藉此,形成具有引線端子14-1、14-2之電容器本體4。由於電容器本體4之構造已敘述,故不做說明。
B)外部端子18-1、18-2之形成步驟
在該等外部端子18-1、18-2之成型步驟中,各外部端子18-1、18-2如前述,只要以導電性佳之金屬形成即可,如圖3所示,將帶狀材或板狀材切割成前述之長度Lm即可。接著,於各外部端子18-1、18-2之中心部形成引線端子***孔20。各引線端子***孔20亦可與外部端子18-1、18-2之成形同時形成。
C)引線端子***步驟
在此引線端子***步驟中,將外部端子18-1、18-2定位,將電容器本體4之引線端子14-1、14-2***至各引線端子***孔20並使其貫穿外部端子18-1、18-2。
D)外部端子18-1、18-2之連接步驟
在外部端子18-1、18-2之連接步驟中,如圖4A所示,以擠壓型鍛使各引線端子14-1、14-2在各外部端子18-1、18-2之內側變形後,將其切斷。藉此,可將各外部端子18-1、18-2及各引線端子14-1、14-2結合並且電性連接。形成前述之連接部22-1、22-2。此時,亦可使用軟焊或焊接連接。
於此連接之際,於各外部端子18-1、18-2與電容器本體4之引線端子引出部側16之間設定間隙32。此間隙32 只要為使用於台座部24之模製成型的樹脂進入所需之間隙寬度△d即可。此間隙32亦可將與用以將台座部24模製成型之樹脂親和性良好的樹脂片、由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構成之絕緣片***至各外部端子18-1、18-2與電容器本體4之引線端子引出部側16之間而形成。
該等連接部22-1、22-2之形成亦可使用軟焊或焊接來取代前述之引線端子14-1、14-2之前端擠壓,亦可併用前端擠壓及軟焊或焊接。使用軟焊或焊接時,可減低引線端子14-1、14-2之前端部從外部端子18-1、18-2突出之量。此減低有助於電容器2之低背化。
E)台座部24之模製成型步驟
當連接有外部端子18-1、18-2之電容器本體4設置於例如成型模具,並於其模穴填充樹脂時,如圖4B所示,可將台座部24模製成型。藉此模製成型,可以台座部24覆蓋前述之連接部22-1、22-2。樹脂進入前述之間隙32,而可謀求連接部22-1、22-2之絕緣化。以樹脂成型之台座部24固著於電容器本體4之引線端子引出部側16。
在此台座部24之成型中,同時成型台座部24之側面及座面28側之端子收納凹部26。
用以將台座部24模製成型之樹脂如圖2所示,延伸至位在電容器本體4之型鍛凹部12,進入型鍛凹部12內密合。硬化之樹脂之台座部24得以存在於型鍛凹部12內,而可獲得台座部24與突出至外殼6之型鍛凹部12之進入樹脂的嵌合所致之投錨效果。因而,台座部24與電容器本體4可 獲得超過與引線端子引出部側16之密合強度的強固嵌合乃至結合強度。
在此實施例中,與台座部24一體化之各外部端子18-1、18-2呈突出至台座部24之側面側的狀態。
F)外部端子18-1、18-2之成型步驟
各外部端子18-1、18-2沿著台座部24之各端子收納凹部26彎折成型於座面28側,並收納於各端子收納凹部26。如圖2B所示,各外部端子18-1、18-2之前端側成型為各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由於各端子收納凹部26之深度形成比各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淺(比各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之厚度薄),故各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從台座部24之座面28突出。藉此,使座面28從圖中未示之電路基板浮起,各表面安裝連接端子30-1、30-2與導體圖形可藉軟焊等獲得良好之連接狀態。
共振點檢測測試
將所製作之實施例1之電容器安裝於測試用基板,進行了共振點檢測測試。測試條件為最大加速度40[G]、最大全振幅1.5[mm]、振動頻率10~2000[Hz]、掃描次數為1次、於圖2B記載之X方向及Y方向振動。
又,習知例是將與實施例1同樣地形成之電容器本體之引線端子插通分開構件亦即絕緣板之引線端子***孔,將引線端子沿著絕緣基板彎折,形成了電容器。在此,在習知例所用之絕緣板使用配置有輔助端子且在習知製品當中具有高耐振性能之製品。將此電容器安裝於測試用基 板,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了測試。習知例之振動方向是令X方向為「與彎折至絕緣板之引線端子垂直的方向」,令Y方向為「與沿著絕緣板彎折之引線端子平行的方向」。
在本測試中,由於對最大加速度40[G],峰值加速度至140[%](=56[G])為止之範圍為容許範圍內,故判斷為無共振點。
共振點檢測試驗結果
進行實施例1及習知例之共振點檢測試驗,顯示峰值加速度及其頻率。
Figure 104130956-A0202-12-0014-1
從表1確認了,實施例1對最大加速度40[G]之設定,X方向為53[G]、Y方向為49[G]之振動。認為檢測出此峰值加速度之原因是因測定誤差或雜訊之影響等,可知最大加速度40[G]之共振點並不存在。
相對於此,習知例檢測出X方向為147[G]、Y方向為148[G]之峰值加速度,可知振動之影響大。再者,由於習知例於引線端子形成有彎折部,故振動應力集中於彎折部,而有引線端子斷裂之虞。
實施例1之功能及效果
就上所述之實施例1,列舉功能及效果,如下述。
引線端子14-1、14-2等之耐振動性的提高
(1)在電容器本體4側之各引線端子14-1、14-2不彎折下,於外部端子18-1、18-2連接有各引線端子14-1、14-2。亦即,各引線端子14-1、14-2不存在彎折部。因此,由於無彎折部之機械性脆弱部,故即使對電容器本體4或台座部24從外部施加振動,亦可避免振動應力之集中,故可使引線端子14-1、14-2之耐振動性提高。可避免因引線端子14-1、14-2之振動引起的金屬疲勞。
(2)由於引線端子14-1、14-2之彎折部不存在,故即使電容器本體4之重量增加時,仍可避免振動應力之集中,引線端子14-1、14-2不致斷裂。
(3)由於台座部24以樹脂模製成型而固著於電容器本體4,故與電容器本體4一體化。藉此,可使電容器2之耐振動性提高。
(4)引線端子14-1、14-2與外部端子18-1、18-2之連接部22-1、22-2以用以將台座部24模製成型之樹脂覆蓋,故存在於台座部24內,並且維持在固著狀態。因此,即使電容器本體4或台座部24承受振動,亦可避免振動應力對連接部22-1、22-2之集中,而謀求連接部22-1、22-2之耐振動性的提高。
(5)在電容器本體4與外部端子18-1、18-2之間以間隙32維持間隔,用以進行台座部24之模製成型的樹脂充分進入此間隙32並硬化。藉此,可提高電容器本體4與台座部24之密合性、電容器本體4與外部端子18-1、18-2及連接 部22-1、22-2之密合性。
(6)當於此間隙32設置可藉模製成型時之加熱而熔解之樹脂片時,此樹脂片與樹脂一體化而填埋間隙32,可補足台座部24與電容器本體4之密合性。
(7)當於電容器本體4與外部端子18-1、18-2之間配置絕緣片時,樹脂進入其間隙,而可確實地確保絕緣。絕緣片可舉由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構成之片等為例。
(8)如圖2B所示,當在台座部24之座面28將複數個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配置成從通過台座部24之中心點的線線對稱時,可將電容器2之安裝狀態維持在穩定狀態,提高耐振動性,而可避免因重心位置之變位引起的力矩或應力之影響。
電容器2之牢固化及組裝工數之減低
(9)由於台座部24藉模製成型加工與電容器本體4一體化,故電容器本體4藉台座部24補強,台座部24藉電容器本體4之剛性補強,而可藉台座部24與電容器本體4之強度的相互補足,謀求電容器2之牢固化。
(10)由於台座部24在不依賴引線端子14-1、14-2之強度下,密合固定於電容器本體4,與電容器本體4一體化,故引線端子14-1、14-2之形狀或粗度為以電性連接為主體的設計即可,而可謀求引線端子14-1、14-2之設計的自由度。
(11)由於將此種台座部24模製成型於電容器本體4,故可省略如將台座部作為與電容器本體分開之構件的 習知物般,以引線端子固定之固定作業,而可謀求零件數之刪減。
(12)由於使樹脂進入外殼6之型鍛凹部12而將台座部24模製成型,故可獲得台座部24之一部份結合於型鍛凹部12之投錨效果,而可防止台座部24從電容器本體4分離或剝離。由於即使使樹脂進入型鍛凹部12之一部份,亦可獲得相同之效果,故比起將電容器本體4全面模製成型加工之情形,可抑制製品重量。
引線端子14-1、14-2之連接部22-1、22-2等的防護性
(13)引線端子14-1、14-2與外部端子18-1、18-2之連接部22-1、22-2與模製成型之台座部24的內部一體化而受到防護。可獲得固定於電容器本體4之台座部24所作之連接部22-1、22-2的補強效果。藉此,即使台座部24受到振動,仍可防護各連接部22-1、22-2,故可減輕對電容器本體4之振動。
電容器2之輕量化及低背化
(14)由於對電容器本體4以模製成型形成台座部24而補強電容器本體4,故比起台座部為分開零件之習知物,可謀求電容器本體4之外殼的輕量化,又,亦可根據樹脂之選擇,任意地選擇薄型化、輕量化或機械性強度。藉此,有助於電容器2之輕量化及低背化。而且比起將電容器本體4全面模製成型之情形,可抑制電容器本體2之製品重量的增加,而可將電容器2輕量化。
(15)設置於台座部24內之連接部22-1、22-2重視電性連接而可設定在最小限度之強度或大小。藉此,可將台座部24薄型化,亦可以形成台座部24之樹脂層調整厚度。
散熱性
(16)由於未對電容器本體4全面模製成型,故外殼6可直接接觸外部空氣,比起對電容器本體4全面模製成型之情形,散熱性提高。
抑制電解液漏出之效果
(17)台座部24覆蓋電容器本體4之引線端子引出部側16而密合固定。因此,引線端子引出部側16之封口體10以形成台座部24之樹脂覆蓋。因此,封口體10之材質、例如橡膠的密封功能加上台座部24之樹脂的密封功能,封口體10之密封功能以台座部24補強。結果,可抑制電解液從電容器2之封口體10側漏出,而可謀求電容器2之壽命延長化。由於設置台座部24時,可減低封口體10之厚度,故可謀求電容器2之低背化。
電容器2之低ESL(Equivalent Series Inductance:等效串聯電感)化、低ESR(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等効串聯電阻)化等電特性的改善
(18)圖5顯示流至電容器2之電流i與磁通ψ之關係。此時,電流i從例如陽極側之外部端子18-1流至引線端子14-1,從電容器元件8經由陰極側之引線端子14-2流至外部端子18-2,而假定此時間點。藉各電流i,於各外部端子 18-1、18-2個別產生磁通ψ,各磁通ψ之旋轉方向依電流i之方向,為其相反方向。
藉此,因構成電流i之路徑之外部端子18-1、18-2為平行配置,故所產生之磁通ψ可相互抵銷。結果,可減低與電流i及磁通ψ鏈成比例的電感L,而可謀求電容器2之低ESL化。
(19)在電容器2中,由於電流路徑為外部端子18-1、18-2之2方向,故可獲得低電阻化。因而,亦可謀求電容器2之低ESR化。
(20)由於在外部端子18-1、18-2與電容器本體4之間設定間隙32,故可謀求引線端子14-1、14-2間及外部端子18-1、18-2與電容器本體4之絕緣,進而藉台座部24之模製成型時之樹脂的填充,強化絕緣性。
(21)當於連接部22-1、22-2之連接使用嵌合或焊接時,可防護連接部22-1、22-2免於安裝軟焊電容器2時之過熱,而可提高電容器2之可靠度。
與習知物之對比
(22)在將引線加工而作為外部電極之習知物(例如日本專利公開公報60-245106號所揭示),由於於引線形成彎折部,故耐振動性低,有引線斷裂之虞,相對於此,在上述實施例中,於引線端子14-1、14-2與外部端子18-1、18-2形成連接部22-1、22-2,未於引線端子14-1、14-2形成彎折部,故可防止因彎折部之振動引起的金屬疲勞。
(23)在將陽極引線或陰極引線接合於位在絕緣 樹脂被覆層之下面側的陽極端子板或陰極端子板的形態(例如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003-272962號所揭示)中,由於將電容器元件全體以樹脂模製,故製品重量增重,振動之影響大,相對於此,在上述實施例1中,可避免此種弊端。
引線端子***孔20之變形例的效果
各外部端子18-1、18-2之各引線端子***孔20亦可為與***之引線端子14-1、14-2嵌合之形態來取代前述之圓孔。舉例而言,使引線端子***孔20之內徑比引線端子徑窄,此引線端子***孔20之內側以一定角度、例如90度之角度間隔具有複數個嵌合片且於X方向隔著此嵌合片具有複數個貫穿部。
又,亦可具有平行之1對貫穿部,於該等貫穿部之間具有對向之1對嵌合片。於各嵌片之對向側的前端具有V字形缺口,此缺口之對向間隔設定成比引線端子徑窄即可。
又,亦可於Y方向形成複數個貫穿部,並且形成複數個嵌合片,使嵌合片之對向面側的間隔比引線端子徑窄。
藉具有使用此種引線端子***孔20,使引線端子14-1、14-2與外部端子18-1、18-2嵌合之引線端子嵌合部,可獲得如下之功能及效果。
(1)舉例而言,將各嵌合片隨著引線端子14-1、14-2之***方向彎折,藉各嵌合片之彈性的回彈,嵌合引線端子14-1、14-2與外部端子18-1、18-2,藉此,可將各連 接部22-1、22-2維持在穩固之連接狀態。而且可使樹脂進入各嵌合片之變形部份,而可提高各連接部22-1、22-2與樹脂之一體化的密合強度。
(2)又,使用引線端子***孔20時,各嵌合片之對向側之前端與V字形缺口之結合及樹脂對貫穿部之進入顯著,除了強化電性連接外,還可提高樹脂與貫穿部之機械性強度。
(3)於連接部22-1、22-2使用此種嵌合構造時,由於不使用軟焊,故即使在高溫下使用,亦可維持連接。又,可謀求連接步驟之簡略化。
(4)又,由於使樹脂進入因貫穿部或嵌合而產生之凹處,故可使進入之樹脂的投錨效果所致之台座部24與連接部22-1、22-2的固著性提高。
實施例2
圖6A顯示使用實施例2之引線框架之電容器及其製造方法的一例。
在此實施例2中,外部端子18-1、18-2以引線框架42形成。此引線框架42使用具有導電性之金屬板,於長向形成1對平行框架部44,於各平行框架部44之間形成複數個橋接部46,並以壓製加工形成有以橋接部46區劃之複數個加工區域48。各加工區域48為台座部24之成型單位。
各加工區域48具有從各平行框架部44往對向方向突出之外部端子18-1、18-2,且於十字方向具有從各橋接部46往與外部端子18-1、18-2垂直相交之方向突出的1對虛 擬端子50-1、50-2。虛擬端子50-1、50-2為另一外部端子之一例。於各外部端子18-1、18-2、各虛擬端子50-1、50-2之前端部間設定絕緣間隔52,同樣地,可於外部端子18-1、18-2與虛擬端子50-1、50-2之間也同樣地設定絕緣間隔52。
於外部端子18-1、18-2形成有引線端子***孔20,於虛擬端子50-1、50-2形成有虛擬貫穿孔54。
對外部端子18-1、18-2及虛擬端子50-1、50-2將該等配置於十字方向後以樹脂之模製成型形成台座部24。
在具有此種外部端子18-1、18-2及虛擬端子50-1、50-2之電容器2中,如圖6B所示,形成台座部24。
實施例2之功能及效果
根據此實施例2,除了實施例1之功能及效果外,還可獲得以下之功能及效果。
(1)當使用引線框架42時,在引線框架42上對電容器本體4同時形成複數個台座部24,而可使生產性提高。
(2)藉引線框架42之定位,不需將各外部端子18-1、18-2、虛擬端子50-1、50-2個別定位,而可以高精確度成型台座部24,提高成型精確度,而可成型均一之台座部24。
(3)樹脂進入絕緣間隔52,可維持外部端子18-1與外部端子18-2之間、外部端子18-1、18-2與各虛擬端子50-1、50-2之間的絕緣,並且可提高樹脂所致之端子間的絕緣性。
(4)由於虛擬端子50-1、50-2在前端部側具有貫穿孔54,故樹脂貫穿貫穿孔54,而可提高各虛擬端子50-1、 50-2與台座部24之固著強度。
(5)如圖6B所示,於台座部24之座面28配置有外部端子18-1、18-2之各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於各虛擬端子50-1、50-2也同樣地配置有各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由於該等於座面28上配置於十字方向,故對配線基板等之安裝面可使台座部24之設置穩定化。藉此,可提高配置於安裝面之電容器2之全方位的耐振動性。
(6)在此實施例2中,也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地,可謀求低ESL化及低ESR化。
引線框架42之變形例1、其功能及效果
如圖7A及圖7B所示,引線框42之各外部端子18-1、18-2及虛擬端子50-1、50-2亦可具有從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側往台座部24之內側方向立起的彎曲部56。由於其他構造與實施例2相同,故附上同一標號,而省略其說明。
根據此變形例1,可獲得以下之功能及效果。
(1)在此種引線框架42,各外部端子18-1、18-2及虛擬端子50-1、50-2可使各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露出至台座部24之座面28而將樹脂模製成型。
(2)如圖7B所示,由於可使各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露出至座面28,而將台座部24模製成型,故只要使外部端子18-1、18-2及虛擬端子50-1、50-2從引線框架42斷開即可,不需彎折等成型加工。將台座部24模製成型後,不需外部端子18-1、18-2之成型加工,並且可提高製品 之形狀精確度。
(3)藉外部端子18-1、18-2、虛擬端子50-1、50-2具有彎曲部56,存在台座部24內之距離大於實施例2,可使與樹脂之密合面積擴大,而可提高與台座部24之固著強度。
(4)在此變形例1中,由於也可縮短外部端子18-1、18-2之電流路徑,故與上述實施例1、2同樣地可謀求低ESL化及低ESR化。
引線框架42之變形例2、其功能及效果
在此變形例2中,如圖8所示,與實施例2相同之外部端子18-1、18-2以引線框架42形成,具有複數個橋接部46而被區劃之複數個加工區域48以壓製加工形成。與實施例2相同之部份附上相同標號。在此變形例2中,以平行框架部44形成外部端子18-1、18-2。
根據此變形例2,除了實施例1、2之功能及效果,還可獲得以下之功能及效果。
(1)比起使用實施例1之個別零件亦即外部端子18-1、18-2的情形,可以引線框架42定位,於引線框架42一舉形成複數個台座部24,而可提高生產性。
(2)由於在此變形例2中,以平行框架部44形成外部端子18-1、18-2,故可簡略化引線框架42之加工形狀,而可減低包含成型模具之製造成本。
(3)根據此變形例2,可在不設虛擬端子50-1、50-2下,將複數個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平行配置於台 座部24之座面28的4處,而可獲得電容器2穩定之配置,即使受到振動亦可以良好平衡以台座部24承受振動,故可提高電容器2之耐振動性。
虛擬端子之變形例及效果
在此變形例中,可於外部端子18-1、18-2之絕緣間隔52內於與外部端子18-1、18-2垂直相交之方向具有單一虛擬端子。此虛擬端子之端部與實施例1(圖2B)同樣地,可彎折至台座部24之端子收納凹部26內,而形成為1對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
根據此變形例,可獲得以下之功能及效果。
(1)由於台座部24於外部端子18-1、18-2之絕緣間隔52內於與外部端子18-1、18-2垂直相交的方向配置有單一之虛擬端子,故可將重心配置於電容器2之中心部,而可於座面28之各邊部配置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30-1、30-2。
(2)當在引線框架42之加工區域48於長向配置此種虛擬端子時,可補強引線框架42,並且可抑制變形,而可提高外部端子18-1、18-2及虛擬端子對台座部24之***成型之成形精確度。
(3)當虛擬端子具有前述之虛擬貫穿孔時,可將虛擬端子與台座部24一體化,而可提高虛擬端子與台座部24之密合性、固著性。
外殼6之變形例及效果
電容器本體4可於外殼6之外面形成樹脂塗布部。藉樹脂塗佈部,可以樹脂塗佈殼部構成外殼6。此時,台座 部24與樹脂塗佈部一體化。
根據此變形例,可獲得以下之功能及效果。
(1)由於台座部24可與密合於外殼6之樹脂塗佈部一體化而固著於電容器本體4,故可提高電容器本體4與台座部24之固著強度。
(2)由於可將外殼6側之樹脂塗佈部利用於固著強度,故台座部24可薄型化,並且可減低用以將台座部24模製成型之樹脂的使用量。
(3)藉樹脂之使用量之減低,可謀求台座部24之輕量化,因此,有助於電容器2之輕量化。
(4)在此變形例中,於外殼6附加有樹脂塗佈部,亦可為以樹脂形成外殼6之一部份或全部且於電容器本體4具有樹脂殼部之結構。
模製樹脂之選擇及其效果
樹脂亦可使用環氧樹脂、熱硬化性聚酯樹脂、熱可塑性聚酯樹脂、PPS樹脂、聚醯胺樹脂等熱可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任一者。
(1)若為環氧樹脂,使用轉移成型即可,耐藥品性、耐熱性、強度、密合性優異,其成型品亦即台座部24具備該等特性。
(2)若為熱硬化性聚酯樹脂,使用轉移成型即可,密著性優異、低價,其成型品亦即台座部24比起其他樹脂,可獲得耐熱性、強度及密合性等優異之特性。
(3)若為熱可塑性聚酯樹脂,使用射出成型即可, 低價。可低價提供成型品亦即台座部24。
(4)若為PPS樹脂,使用射出成型即可,耐熱性及強度優異,其成形品亦即台座部24具備該等特性。
(5)若為聚醯胺樹脂,使用射出成型即可,耐熱性及強度優異,其成型品亦即台座部24具備該等特性。
外部端子材料之選擇及其效果
外部端子18-1、18-2及虛擬端子50-1、50-2使用銅、銅合金、精銅、鐵、鎳等金屬材料即可。
(1)使用任何金屬材料,皆可獲得前述之與樹脂之親和性,而可獲得優異之密著性、固著性。
(2)外部端子18-1、18-2使用銅時,因銅為非磁性金屬,故可謀求低ESL化。
(3)外部端子18-1、18-2、虛擬端子50-1、50-2使用鐵時,可提高強度。
(4)外部端子18-1、18-2、虛擬端子50-1、50-2使用鎳時,強度優異,且耐腐蝕性優異。
其他實施形態
(a)在上述實施例中電子零件之一例例示了電容器,本揭示之技術亦可適用於電容器以外之電子零件、電阻、電池、線圈等零件。
(b)在上述實施例中,例示了圓柱體之電容器本體4,零件本體之外觀形狀亦可為角柱體等,本揭示之技術不限於圓柱體。
(c)在上述實施例中,例示了外部端子於台座部 24之座面28上設置於垂直相交方向或平行方向,亦可配置於Y字方向或T字方向。如此當令外部端子為二維配置,而為對座面28具有擴展空間之配置時,不僅電容器2也可謀求電子零件之安裝之穩定化,而可提高電子零件之耐振動性。
如以上所說明,就本發明之最佳實施例作了說明。本揭示之技術不限於上述記載。依據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或揭示於說明書之發明的要旨,該業者可作各種變形及變更。此變形及變更包含在本發明之範圍是無須贅言的。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由於本發明將覆蓋引線端子與外部端子的連接部之台座部模製成型,而該連接部是將外部端子與突出至零件本體之外側的引線端子在零件本體之外側連接,故可廣泛適用於電容器等電子零件,可實現耐振動性高之電子零件而有用。
2‧‧‧電容器
4‧‧‧電容器本體
6‧‧‧外殼
8‧‧‧電容器元件
10‧‧‧封口體
12‧‧‧型鍛部
14-1,14-2‧‧‧引線端子
16‧‧‧引線端子引出部側
18-1,18-2‧‧‧外部端子
20‧‧‧引線端子***孔
22-1,22-2‧‧‧連接部
24‧‧‧台座部
26‧‧‧端子收納凹部
28‧‧‧座面
IIA‧‧‧部

Claims (9)

  1. 一種電子零件,包含有:零件本體,使引線端子突出至外側;外部端子,連接於前述引線端子;及台座部,經模製成型且將在前述零件本體之外側連接之前述引線端子與前述外部端子的連接部覆蓋,並固著於前述零件本體之引線端子引出部側之至少一部份。
  2. 如請求項1之電子零件,其中前述零件本體具有樹脂殼部或樹脂塗層殼部,於該等樹脂殼部或樹脂塗層殼部模製成型前述台座部。
  3. 如請求項1之電子零件,其中更於前述零件本體與前述外部端子之間設置絕緣片。
  4. 如請求項2之電子零件,其中更於前述零件本體與前述外部端子之間設置絕緣片。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電子零件,其中前述連接部具有使前述引線端子與前述外部端子嵌合之引線端子嵌合部。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電子零件,其中前述零件本體於殼側面具有型鍛凹部,並於該型鍛凹部之一部份或全部設置有前述台座部。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電子零件,其中前述外部端子在前述台座部之座面上配置於垂直相交方向、平行方向、 Y字方向或T字方向。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電子零件,其中前述外部端子具有使彎曲部位在前述台座部內且於前述台座部之座面側露出的表面安裝連接端子部。
  9. 一種電子零件之製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形成使引線端子突出至外側之零件本體的步驟;形成外部端子的步驟;在前述零件本體之外側連接前述引線端子與前述外部端子的步驟;及模製成型台座部的步驟,該台座部覆蓋前述引線端子與前述外部端子之連接部,且固著於前述零件本體之引線端子引出部側之至少一部份。
TW104130956A 2014-09-22 2015-09-18 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6833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2465A JP2016063186A (ja) 2014-09-22 2014-09-22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92465 2014-09-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1946A TW201621946A (zh) 2016-06-16
TWI683328B true TWI683328B (zh) 2020-01-21

Family

ID=55580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0956A TWI683328B (zh) 2014-09-22 2015-09-18 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63186A (zh)
CN (1) CN106716576B (zh)
TW (1) TWI683328B (zh)
WO (1) WO20160471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0993A1 (ja) * 2016-07-29 2018-02-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解コンデンサ
JP7122514B2 (ja) * 2016-10-31 2022-08-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解コンデンサ
WO2018123525A1 (ja) * 2016-12-27 2018-07-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解コンデンサ
WO2023276062A1 (ja) * 2021-06-30 2023-0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0430A (ja) * 2000-12-20 2002-07-05 Nippon Chemicon Corp チップ形コンデンサ
JP2005033109A (ja) * 2003-07-10 2005-02-03 Elna Co Ltd チップ型電子部品
JP2006041125A (ja) * 2004-07-26 2006-02-09 Nichicon Corp チップ形アルミニウム電解コンデンサ
TW200623348A (en) * 2004-12-06 2006-07-01 Renesas Tech Corp Ignite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7103531A (ja) * 2005-09-30 2007-04-19 Nippon Chemicon Corp 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TW201243409A (en) * 2011-01-13 2012-11-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Connector
TW201401459A (zh) * 2012-03-27 2014-01-01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6723U (ja) * 1984-08-31 1986-03-28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JP5040715B2 (ja) * 2007-07-19 2012-10-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及びリード線、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12032720A1 (ja) * 2010-09-10 2012-03-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及び電子部品用リード線
JP5802387B2 (ja) * 2010-12-24 2015-10-28 サン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チップ形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0430A (ja) * 2000-12-20 2002-07-05 Nippon Chemicon Corp チップ形コンデンサ
JP2005033109A (ja) * 2003-07-10 2005-02-03 Elna Co Ltd チップ型電子部品
JP2006041125A (ja) * 2004-07-26 2006-02-09 Nichicon Corp チップ形アルミニウム電解コンデンサ
TW200623348A (en) * 2004-12-06 2006-07-01 Renesas Tech Corp Ignite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7103531A (ja) * 2005-09-30 2007-04-19 Nippon Chemicon Corp 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TW201243409A (en) * 2011-01-13 2012-11-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Connector
TW201401459A (zh) * 2012-03-27 2014-01-01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1946A (zh) 2016-06-16
JP2016063186A (ja) 2016-04-25
CN106716576B (zh) 2019-09-03
WO2016047128A1 (ja) 2016-03-31
CN106716576A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76586B2 (en) Coil component
TWI683328B (zh) 電子零件及其製造方法
JP5378134B2 (ja) 電池蓋部材
JP6848880B2 (ja) 蓄電装置
WO2014091696A1 (ja)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1902961B (zh) 蓄电模块
JP2018182147A (ja) 金属部材付き基板、回路構成体及び電気接続箱
US11232905B2 (en) Capacitor
JP2018182148A (ja) 金属部材付き基板、回路構成体及び電気接続箱
JP2019192520A (ja) 電池端子ユニット及び電池端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5878564B2 (ja) 電池ユニット
WO2019107128A1 (ja) コンデンサ
JP2018107369A (ja) 回路構成体及び電気接続箱
WO2014208080A1 (ja) 電子装置
JP2014116444A (ja)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CN109997207B (zh) 电容器
JP5446081B2 (ja) 電池
KR20150049918A (ko) 탄탈륨 캐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145690B2 (ja)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JP6149982B2 (ja) 電子装置
JP5994613B2 (ja) 電子装置の取付構造体
JP2016076597A (ja) リアクトル
JP2010251399A (ja)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6960571B2 (ja) 電子部品
KR102680001B1 (ko) 탄탈 커패시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