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2611B - 使用彈簧片的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使用彈簧片的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2611B
TWI682611B TW107139369A TW107139369A TWI682611B TW I682611 B TWI682611 B TW I682611B TW 107139369 A TW107139369 A TW 107139369A TW 107139369 A TW107139369 A TW 107139369A TW I682611 B TWI682611 B TW I6826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rtions
outer fixing
spring piece
contact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9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9060A (zh
Inventor
曾德生
許文鴻
周明達
Original Assignee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39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2611B/zh
Priority to CN201811555359.XA priority patent/CN111142313B/zh
Priority to US16/567,065 priority patent/US1092464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2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261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9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9060A/zh
Priority to US17/146,512 priority patent/US11310406B2/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攝影模組,包含金屬外殼、固定基座、鏡頭部及彈簧片。金屬外殼包含上鈑及複數側鈑。固定基座與金屬外殼組裝並定義內部空間。鏡頭部可移動地設置於內部空間內。彈簧片與鏡頭部組裝,且彈簧片包含內側固定部、外側固定部及彈性部,其中內側固定部與鏡頭部組裝,外側固定部與金屬外殼接觸並固定,彈性部連接內側固定部與外側固定部。彈簧片更包含複數接觸部及複數輔助彈性部,各輔助彈性部連接接觸部中一者與外側固定部,且彈簧片上僅有接觸部與金屬外殼的側鈑接觸。藉此,有助於降低攝影模組的組裝公差。

Description

使用彈簧片的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電子裝置上且使用彈簧片的微型化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對於現今搭載於電子裝置上的攝影模組而言,通常使用音圈馬達(VCM)作為攝影模組中鏡頭自動對焦的鏡頭驅動裝置,其中鏡頭驅動裝置中的彈簧片可帶動承接鏡頭的載體(Carrier),彈簧片受力形變而提供載體移動所需之自由度及回復力,以達成鏡頭的自動對焦功能。
因此,攝影模組需由多個零件組成,且為了滿足鏡頭移動時對於精確及順暢的要求,在攝影模組的組裝過程中還需要搭配多次的對位及校正步驟才能將多個零件一一精確地組裝完成,因而影響攝影模組的製造成本,同時使其生產效率及製造良率受限。
綜上所述,如何在改良攝影模組的製造成本及生產效率的同時維持其組裝精度,並達成攝影模組的快速對 焦以滿足現今對電子裝置的高規格成像需求,已成為目前攝影模組領域的重要議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模組,攝影模組中的彈簧片與鏡頭部組裝,且彈簧片的外側固定部與金屬外殼接觸並固定,有助於降低攝影模組的組裝公差。再者,彈簧片更包含複數接觸部及複數輔助彈性部,各輔助彈性部連接接觸部中一者與外側固定部,且彈簧片上僅有接觸部與金屬外殼的側鈑接觸,從而可透過輔助彈性部使上彈簧片的中心與金屬外殼的開孔中心對正。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影模組,包含金屬外殼、固定基座、鏡頭部及彈簧片。金屬外殼包含上鈑及複數側鈑,上鈑具有開孔,側鈑由上鈑往遠離開孔的方向延伸。固定基座與金屬外殼組裝並定義內部空間,固定基座具有通孔,通孔與金屬外殼的開孔對應設置。鏡頭部可移動地設置於內部空間內。彈簧片與鏡頭部組裝,且彈簧片包含內側固定部、外側固定部及彈性部,其中內側固定部與鏡頭部組裝,外側固定部與金屬外殼接觸並固定,彈性部連接內側固定部與外側固定部。彈簧片更包含複數接觸部及複數輔助彈性部,各輔助彈性部連接接觸部中一者與外側固定部,且彈簧片上僅有接觸部與金屬外殼的側鈑接觸。藉此,有助於降低攝影模組的組裝公差。
根據前段所述的攝影模組,彈簧片的外側固定部的數量可為至少二個。外側固定部中至少一者可連接輔助彈性部中至少二者,所述至少二輔助彈性部中各者連接接觸部中一者。側鈑的數量可為至少四個,各側鈑與接觸部中至少一者接觸。上鈑可包含至少二階梯狀結構,各外側固定部在金屬外殼上僅與階梯狀結構中一者接觸,且各外側固定部與側鈑無接觸。彈簧片的輔助彈性部與外側固定部可沿光軸的徑向方向無重疊。攝影模組可更包含膠水材料,其塗佈於外側固定部與階梯狀結構之間。膠水材料的外觀顏色可為不透光黑色。各外側固定部可包含凹槽結構供膠水材料容置。輔助彈性部中一者的寬度為t,彈性部的寬度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25<t/d<4.0。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5<t/d<2.0。接觸部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N<12。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6<N<10。間隔結構可位於輔助彈性部中二者之間,間隔結構與所述二輔助彈性部沿光軸的徑向方向有重疊。彈簧片的厚度可大於輔助彈性部中一者的寬度。鏡頭部可包含鏡筒及複數塑膠透鏡,鏡筒為一體式鏡筒,且鏡筒與彈簧片直接組裝並與塑膠透鏡直接組裝。藉由上述提及的各點技術特徵,有助於增加攝影模組組裝後的品質穩定度。上述各技術特徵皆可單獨或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依據本發明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攝影模組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攝影模 組的成像面。藉此,有助於小型化並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故能滿足現今對電子裝置的高規格成像需求。
10、20、30‧‧‧電子裝置
16‧‧‧感測元件
17、27‧‧‧輔助光學元件
18、28‧‧‧成像訊號處理元件
19‧‧‧使用者介面
19a‧‧‧觸控螢幕
19b‧‧‧按鍵
77‧‧‧電路板
78‧‧‧連接器
13、93‧‧‧電子感光元件
11、21、31、71、100、400‧‧‧攝影模組
14‧‧‧自動對焦組件
15‧‧‧光學防手震組件
91、94‧‧‧針頭
105、405‧‧‧內部空間
110、410‧‧‧金屬外殼
119、419‧‧‧開孔
109、409‧‧‧上鈑
111、113、115、117、411、413、415、417‧‧‧階梯狀結構
112、114、116、118、412、414、416、418‧‧‧側鈑
120、220、320、420‧‧‧上彈簧片
136、236、336、436‧‧‧內側固定部
135、235、335、435‧‧‧彈性部
121、123、125、127、221、223、225、227、321、323、325、327、421、423、425、427‧‧‧外側固定部
132、232、332、432‧‧‧凹槽結構
141、241、341、441‧‧‧輔助彈性部
249、349‧‧‧間隔結構
147、247、347、447‧‧‧接觸部
150、450‧‧‧膠水材料
158、458‧‧‧驅動磁體
12、160、460‧‧‧鏡頭部
162、462‧‧‧鏡筒
163‧‧‧載體
171、471、472、473、474、475、476‧‧‧塑膠透鏡
481、482、483‧‧‧遮光片
180、480‧‧‧線圈
189、489‧‧‧下彈簧片
190、490‧‧‧固定基座
199、499‧‧‧通孔
t1、t2、t3、t4‧‧‧輔助彈性部的寬度
d‧‧‧彈性部的寬度
s‧‧‧彈簧片的厚度
第1A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攝影模組與電子感光元件的***圖;第1B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攝影模組中部分零件的***圖;第1C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金屬外殼的立體圖;第1D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金屬外殼的另一立體圖;第1E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上彈簧片的立體圖;第1F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上彈簧片的仰視圖;第1G圖係繪示第1F圖之局部1G的放大圖;第1H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金屬外殼及上彈簧片的俯視圖;第1I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金屬外殼及上彈簧片的仰視圖;第1J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金屬外殼及上彈簧片的立體圖;第1K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膠水材料塗佈的示意圖;第2A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攝影模組中上彈簧片的仰視圖;第2B圖係繪示第2A圖之局部2B的放大圖;第3A圖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攝影模組中上彈簧片的仰視圖;第3B圖係繪示第3A圖之局部3B的放大圖;第4A圖繪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攝影模組的立體圖; 第4B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攝影模組的另一立體圖;第4C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攝影模組的***圖;第4D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攝影模組的另一***圖;第4E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中鏡筒的立體圖;第4F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中鏡筒的另一立體圖;第4G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中上彈簧片的立體圖;第4H圖係繪示第4G圖之局部4H的放大圖;第4I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中膠水材料塗佈的示意圖;第5A圖繪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另一示意圖;第5C圖繪示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方塊圖;第6圖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以及第7圖繪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1A圖及第1B圖,其中第1A圖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攝影模組100與電子感光元件93的***圖,第1B圖繪示第一實施例的攝影模組100中部分零件的***圖。由第1A圖及第1B圖可知,攝影模組100包含金屬外殼110、固定基座190、鏡頭部160及複數彈簧片,其中所述彈簧片分別為一片上彈簧片120及二片下彈簧片189,且上彈簧片120及下彈簧片189皆為金屬材質。此外,本發明所述的「上彈簧片」及「下彈簧片」係為本領域的習慣用語, 其中上彈簧片指鏡頭部上遠離固定基座的通孔(即接近攝影模組的物端)的彈簧片,下彈簧片指鏡頭部上接近固定基座的通孔(即接近攝影模組的像端)的彈簧片,並非指上彈簧片及下彈簧片分別設置於絕對的上及下方位。
請參照第1C圖及第1D圖,其中第1C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金屬外殼110的立體圖,第1D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金屬外殼110的另一立體圖。由第1C圖及第1D圖可知,金屬外殼110包含上鈑109及四個側鈑112、114、116、118,上鈑109具有開孔119,側鈑112、114、116、118皆由上鈑109往遠離開孔119的方向延伸。再者,金屬外殼110可以整體為金屬材質,亦可以部分為金屬材質,如在非金屬外殼表面施以含有金屬材質的鍍膜、噴漆等。
由第1A圖及第1B圖可知,固定基座190與金屬外殼110組裝並定義內部空間105,固定基座190具有通孔199,通孔199與金屬外殼110的開孔119對應設置,且鏡頭部160可移動地設置於內部空間105內。
具體而言,攝影模組100包含金屬外殼110、上彈簧片120、驅動磁體158、鏡頭部160、線圈180、下彈簧片189及固定基座190,其中上彈簧片120、驅動磁體158、鏡頭部160、線圈180及下彈簧片189皆設置於內部空間105內。再者,鏡頭部160包含鏡筒162、載體163及複數塑膠透鏡171,其中所述複數塑膠透鏡171設置於鏡筒162內,載體163與鏡筒162組裝。上彈簧片120與下彈簧片189沿平行光軸(未另標號)的方向排列且皆與載體163連接,上彈簧 片120設置於載體163上遠離固定基座190的端面(未另標號),下彈簧片189設置於載體163上接近固定基座190的端面(未另標號),從而上彈簧片120及下彈簧片189帶動載體163(即帶動鏡筒162連同所述複數塑膠透鏡171)相對於固定基座190及金屬外殼110沿平行光軸的方向移動,以達成攝影模組100的自動對焦功能。此外,線圈180環繞設置於載體163的外表面(未另標號)上,且驅動磁體158的數量為四個並與線圈180對應。
請參照第1E圖至第1G圖,其中第1E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上彈簧片120的立體圖,第1F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上彈簧片120的仰視圖,第1G圖係繪示第1F圖之局部1G的放大圖。由第1E圖至第1G圖可知,上彈簧片120包含內側固定部136、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及彈性部135。第一實施例中,上彈簧片120為片狀,其內側固定部136的數量為二個,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的數量各為一個,彈性部135的數量為四個。
由第1A圖及第1B圖可知,上彈簧片120與鏡頭部160組裝。具體而言,上彈簧片120透過所述二內側固定部136與鏡頭部160的載體163組裝。
請參照第1H圖至第1J圖,其中第1H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金屬外殼110及上彈簧片120的俯視圖,第1I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金屬外殼110及上彈簧片120的仰視圖,第1J圖繪示第一實施例中金屬外殼110及上彈簧片120的立體圖。由第1E圖至第1J圖可知,外側固定部121、123、125、 127與金屬外殼110接觸並固定。具體而言,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與金屬外殼110的上鈑109接觸並固定。第一實施例中,內側固定部136中一者位於外側固定部121及123之間,其中彈性部135中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136中所述一者與外側固定部121,彈性部135中另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136中所述一者與外側固定部123。內側固定部136中另一者位於外側固定部125及127之間,其中彈性部135中再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136所述另一者與外側固定部125,彈性部135中又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136所述另一者與外側固定部127。因此,所述四彈性部135由內側固定部136分別連接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具體而言,各彈性部135為寬度一致的長條彎折形,且所述四彈性部135的寬度相同。其他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圖未揭示),各彈性部用以供鏡頭部於自動對焦過程中相對於金屬外殼沿平行光軸的方向移動且形狀不限。
上彈簧片120更包含複數接觸部147及複數輔助彈性部141,各輔助彈性部141連接接觸部147中一者與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中一者。
由第1I圖可知,上彈簧片120上僅有接觸部147與金屬外殼110的側鈑112、114、116、118接觸,即上彈簧片120除接觸部147外與金屬外殼110的側鈑112、114、116、118無接觸。相較於現有技術中的攝影模組,攝影模組中需增加一個襯框使外側固定部固定於襯框而非固定於金屬外殼上,而依據本發明的攝影模組100除可藉由省去襯 框而降低組裝成本及時間,更可省去襯框與其他零件(如金屬外殼)間的組裝公差。再者,上彈簧片120的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不與金屬外殼110的側鈑112、114、116、118接觸,可有效避免組裝後上彈簧片120產生歪斜,即是所謂的改善組裝公差,而組裝過程中金屬外殼110與上彈簧片120之間產生偏移時,也可透過輔助彈性部141來改善,即輔助彈性部141用以使上彈簧片120的中心與金屬外殼110的開孔119的中心對正。
進一步而言,上彈簧片120特別設計有輔助彈性部141連接一接觸部147,接觸部147與金屬外殼110的側鈑112、114、116、118接觸,使上彈簧片120僅有接觸部147與金屬外殼110的側鈑112、114、116、118接觸。金屬外殼110的轉折圓角(R角)不會因此影響上彈簧片120與其組裝後的平整性,如此可改善金屬外殼110與上彈簧片120之間可能存在的組裝歪斜疑慮與公差。假若組裝過程中上彈簧片120與金屬外殼110的開孔119中心產生偏移時,上彈簧片120上的輔助彈性部141可因應上彈簧片120的偏移提供一回彈機制改善上彈簧片120與金屬外殼110之間的組裝偏移情形。
由第1E圖及第1F圖可知,第一實施例中,上彈簧片120的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的數量各為一個,即上彈簧片120的外側固定部的數量為四個。其他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圖未揭示),上彈簧片的外側固定部的數量可為至少二個,例如所述二外側固定部設置於上彈簧片的 方形外觀的對角上。藉此,有助增加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與金屬外殼110之間組裝的穩定度。再者,依據本發明的攝影模組的上彈簧片的數量可為至少二個,例如由第一實施例中的外側固定部121與127之間斷開,且外側固定部123與125之間斷開以形成所述二片上彈簧片,所述二片上彈簧片中各者包含一內側固定部、一外側固定部、一彈性部、複數接觸部及複數輔助彈性部。
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中至少一者可連接輔助彈性部141中至少二者,所述至少二輔助彈性部141中各者連接接觸部147中一者。藉此,有助提升改善上彈簧片120偏移的效率,且使上彈簧片120更多方向細節的偏移都可獲得改善。具體而言,各輔助彈性部141為寬度一致的長條直形或長條彎折形,且所述複數輔助彈性部141的寬度可相同或相異。其他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圖未揭示),複數輔助彈性部相互配合用以改善上彈簧片於組裝過程中的位置偏移且形狀不限。
由第1I圖及第1J圖可知,第一實施例中,金屬外殼110的上鈑109的外觀為內有開孔119的方形(即長方形或正方形),上彈簧片120沿側鈑112、114、116、118的內側設置呈方形並與上鈑109對應,上彈簧片120的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分別對應設置於側鈑112、114、116、118形成的四個角落,即外側固定部121對應設置於側鈑118及112形成的角落,外側固定部123對應設置於側鈑112及114形成的角落,外側固定部125對應設置於側鈑 114及116形成的角落,外側固定部127對應設置於側鈑116及118形成的角落(如第1I圖及第1J圖所示)。
再者,由第1E圖及第1F圖可知,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中各者的二端中各者直接連接輔助彈性部141中一者的一端,且各輔助彈性部141的另一端直接連接接觸部147中一者。例如,外側固定部123的二端(朝向側鈑112的一端與朝向側鈑114的一端)中各者直接連接輔助彈性部141中一者的一端,且所述二輔助彈性部141中各者的另一端直接連接接觸部147中一者(如第1F圖所示)。因此,各輔助彈性部141連接接觸部147中一者與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中一者,上彈簧片120的輔助彈性部141的數量為八個,接觸部147的數量為八個。
由第1I圖及第1J圖可知,第一實施例的側鈑112、114、116、118的數量各為一個,即金屬外殼110的側鈑的數量為四個,側鈑112、114、116、118中各者與接觸部147中二者接觸,且上彈簧片120除八個接觸部147外與金屬外殼110的側鈑112、114、116、118無接觸。也就是說,依據本發明的側鈑的數量可為至少四個,上鈑的外觀可為方形、近似方形或五邊以上的多邊形,各側鈑與接觸部中至少一者接觸。藉此,可使上彈簧片120中輔助彈性部141有較多的彈性回復方向。
由第1C圖、第1D圖、第1I圖及第1J圖可知,上鈑109可包含至少二階梯狀結構,且所述二階梯狀結構位於上鈑109的方形外觀的對角。具體而言,上鈑109包含四 個階梯狀結構,即階梯狀結構111、113、115、117,且階梯狀結構111、113、115、117分別設置於金屬外殼110的四個角落。上彈簧片120的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在金屬外殼110上僅分別與階梯狀結構111、113、115、117接觸,且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與側鈑112、114、116、118無接觸。藉此,可進一步將上彈簧片120的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遠離金屬外殼110的上鈑109的開孔119的位置,減少與金屬外殼110多餘的接觸,且階梯狀結構111、113、115、117有助於維持上彈簧片120於組裝後仍平整的狀態。進一步而言,由第1D圖及第1J圖可知,上彈簧片120為片狀,階梯狀結構111、113、115、117為上鈑109朝接近固定基座190的方向凸出的部分,上鈑109上除階梯狀結構111、113、115、117外皆與上彈簧片120沿平行光軸的方向有一間距,即上鈑109上除階梯狀結構111、113、115、117外皆不與上彈簧片120接觸。
由第1F圖及第1I圖可知,上彈簧片120的所述八個輔助彈性部141與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可沿光軸的徑向方向無重疊(即沿光軸的徑向方向的投影無重疊)。藉此,有利於減少上彈簧片120的額外體積,避免壓縮到所述四彈性部135的空間而影響彈性部135所需要較軟的彈性。具體而言,所述八個輔助彈性部141分別位於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朝向鄰近側鈑的二端。再者,所述四彈性部135中各者皆分別沿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中對應一者的接近光軸的一側延伸並彎折來直接 連接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中對應一者,例如所述四彈性部135中一者由其朝向側鈑112的一端,沿外側固定部123的接近光軸的一側延伸並彎折到其朝向側鈑114的一端來直接連接外側固定部123(如第1I圖所示)。因此,有助藉由上彈簧片120的合金材質及彈性部135的結構使彈性部135達到適當的彈性。
由第1G圖可知,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中各者的兩端的輔助彈性部141的寬度分別為t1及t2(第1G圖中以外側固定部127為例),各彈性部135的寬度為d,其可滿足下列條件中至少一者:0.25<t1/d<4.0;以及0.25<t2/d<4.0。再者,參數t1及t2與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中所述參數t的定義一致。假若輔助彈性部141的寬度過小會使彈性部135於組裝過程受到不必要的擠壓變形,因上彈簧片120的局部變形無法全部由輔助彈性部141吸收,必須連彈性部135也受到額外擠壓,假若輔助彈性部141的寬度過大則會使輔助彈性部141變形後無法回復原狀,形成永久變形,以致影響上彈簧片120的整體平整度,而滿足前述條件中至少一者的攝影模組100可有效避免所述問題。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中至少一者:0.5<t1/d<2.0;以及0.5<t2/d<2.0。藉此,進一步滿足前述條件中至少一者的攝影模組100有利於提供生產過程所需調整製程參數的餘裕,比如說,可容忍更多的上彈簧片120的偏移量,以加快組裝速度。此外,可容忍更大的組裝壓合力道也不易變形,有助減少更多歪斜的公差情形。此 外,由第1E圖可知,上彈簧片120的厚度為s,其數值為0.03mm。
由第1F圖可知,接觸部147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4<N<12。藉此,較多或足夠數量的接觸部147可避免單一接觸部承受過多不正常擠壓,進而避免肇生上彈簧片120上更多局部不可恢復的變形。較佳地,其可滿足下列條件:6<N<10。藉此,有利於上彈簧片120較佳地平均分攤擠壓情形。如前所述,第一實施例中接觸部147的數量為八個。
請參照第1K圖,其繪示第一實施例中膠水材料150塗佈的示意圖。由第1K圖可知,攝影模組100可更包含膠水材料150,膠水材料150以針頭91塗佈於外側固定部121與階梯狀結構111之間、外側固定部123與階梯狀結構113之間、外側固定部125與階梯狀結構115之間、外側固定部127與階梯狀結構117之間。藉此,有助於增加攝影模組100組裝後的品質穩定度,可進一步不受撞擊或高處掉落的衝擊影響。進一步而言,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可分別與所述四驅動磁體158連接,且膠水材料150塗佈並黏合所述四驅動磁體158及其對應的外側固定部及階梯狀結構。
膠水材料150的外觀顏色可為不透光黑色。藉此,相對於金屬外殼110及上彈簧片120的金屬外觀顏色,有助於辨識膠水材料150的塗佈情形以控管生產品質。
由第1K圖可知,外側固定部121、123、125、127中各者可包含凹槽結構132供膠水材料150容置。藉此,有助於容納更多膠水材料150以增加攝影模組100組裝後的品質穩定度。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一,其表列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攝影模組100依據前述參數定義的數據,並如第1E圖及第1G圖所繪示。
Figure 107139369-A0101-12-0015-34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2A圖及第2B圖,其中第2A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攝影模組中上彈簧片220的仰視圖,第2B圖係繪示第2A圖之局部2B的放大圖。第二實施例中,攝影模組包含上彈簧片220以及前述第一實施例的攝影模組100中的金屬外殼110、膠水材料150、驅動磁體158、鏡頭部160、線圈180、下彈簧片189及固定基座190,即第二實施例的攝影模組與第一實施例的攝影模組100中僅上彈簧片不同,且可理解第二實施例中的上彈簧片220亦可應用於其他的攝影模組中。關於攝影模組100的其他細節請參照前述第一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予贅述。
由第2A圖及第2B圖可知,上彈簧片220包含內側固定部236、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及彈性部235。第二實施例中,上彈簧片220為片狀,其內側固定部236的數量為二個,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的數 量各為一個,彈性部235的數量為四個。上彈簧片220透過所述二內側固定部236與鏡頭部160的載體163組裝,且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與金屬外殼110的上鈑109接觸並固定。
第二實施例中,內側固定部236中一者位於外側固定部221及223之間,其中彈性部235中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236中所述一者與外側固定部221,彈性部235中另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236中所述一者與外側固定部223。內側固定部236中另一者位於外側固定部225及227之間,其中彈性部235中再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236所述另一者與外側固定部225,彈性部235中又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236所述另一者與外側固定部227。因此,所述四彈性部235由內側固定部236分別連接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具體而言,各彈性部235為寬度一致的長條彎折形,且所述四彈性部235的寬度相同。
上彈簧片220更包含複數接觸部247及複數輔助彈性部241,各輔助彈性部241連接接觸部247中一者與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中一者,且上彈簧片220上僅有接觸部247與金屬外殼110的側鈑112、114、116、118接觸。具體而言,各輔助彈性部241為寬度一致的長條直形或長條彎折形。
第二實施例中,金屬外殼110的上鈑109的外觀為內有開孔119的方形,上彈簧片220沿側鈑112、114、116、118的內側設置呈方形並與上鈑109對應,上彈簧片 220的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分別對應設置於側鈑112、114、116、118形成的四個角落。
間隔結構249位於輔助彈性部241中二者之間,也可以說,間隔結構249與輔助彈性結構241中二者沿光軸的徑向方向有重疊(即沿光軸的徑向方向的投影有重疊)。藉此,利用上彈簧片220金屬材質的特性,並利用類似於彈簧並聯的原理,使彈力常數具有加倍效果,而可使輔助彈性部241的彈性較佳。
具體而言,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中各者的二端中各者直接連接輔助彈性部241中二者(所述二輔助彈性部241之間有間隔結構249)的一端,即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中各者對應四個輔助彈性部241,且各輔助彈性部241的另一端直接連接接觸部247中一者。例如,外側固定部221的二端(朝向外側固定部227或側鈑118的一端與朝向外側固定部223或側鈑112的一端)中各者皆直接連接輔助彈性部241中二者的一端,且連接外側固定部221的相同一端的所述二輔助彈性部241的另一端共同直接連接接觸部247中一者(如第2A圖所示)。因此,上彈簧片220的輔助彈性部241的數量為十六個,接觸部247的數量為八個。
第二實施例中,側鈑112、114、116、118中各者與接觸部247中二者接觸,且上彈簧片220除八個接觸部247外與金屬外殼110的側鈑112、114、116、118無接觸。上彈簧片220的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在金 屬外殼110上僅分別與階梯狀結構111、113、115、117接觸,且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與側鈑112、114、116、118無接觸。
上彈簧片220的所述十六個輔助彈性部241與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沿光軸的徑向方向無重疊。具體而言,所述十六個輔助彈性部241分別位於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朝向鄰近側鈑的二端。再者,所述四彈性部235中各者皆分別沿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中對應一者的接近光軸的一側延伸並彎折來直接連接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中對應一者,例如所述四彈性部235中一者由其朝向側鈑112(或外側固定部223)的一端,沿外側固定部221的接近光軸的一側延伸並彎折到其朝向側鈑118(或外側固定部227)的一端來直接連接外側固定部221(如第2A圖所示)。
由第2B圖可知,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中各者的兩端的四個輔助彈性部241的寬度分別為t1、t2、t3及t4(第2B圖中以外側固定部227為例),各彈性部235的寬度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中至少一者:0.25<t1/d<4.0;0.25<t2/d<4.0;0.25<t3/d<4.0;以及0.25<t4/d<4.0。再者,參數t1、t2、t3及t4與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中所述參數t的定義一致。較佳地,其滿足下列條件中至少一者:0.5<t1/d<2.0;0.5<t2/d<2.0;0.5<t3/d<2.0;以及0.5<t4/d<2.0。
第二實施例的膠水材料150塗佈於外側固定部221與階梯狀結構111之間、外側固定部223與階梯狀結構113之間、外側固定部225與階梯狀結構115之間、外側固定部227與階梯狀結構117之間。膠水材料150的外觀顏色為不透光黑色,且外側固定部221、223、225、227中各者包含凹槽結構232供膠水材料150容置。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二,其表列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攝影模組中參數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攝影模組100相同或如第二實施例所述,並如第2B圖所繪示。
Figure 107139369-A0101-12-0019-2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3A圖及第3B圖,其中第3A圖繪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攝影模組中上彈簧片320的仰視圖,第3B圖係繪示第3A圖之局部3B的放大圖。第三實施例中,攝影模組包含上彈簧片320以及前述第一實施例的攝影模組100中的金屬外殼110、膠水材料150、驅動磁體158、鏡頭部160、線圈180、下彈簧片189及固定基座190,即第三實施例的攝影模組與第一實施例的攝影模組100中僅上彈簧片不同,且可理解第三實施例中的上彈簧片320亦可應用於其 他的攝影模組中。關於攝影模組100的其他細節請參照前述第一實施例的相關內容,在此不予贅述。
由第3A圖及第3B圖可知,上彈簧片320包含內側固定部336、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及彈性部335。第三實施例中,上彈簧片320為片狀,其內側固定部336的數量為二個,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的數量各為一個,彈性部335的數量為四個。上彈簧片320透過所述二內側固定部336與鏡頭部160的載體163組裝,且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與金屬外殼110的上鈑109接觸並固定。
第三實施例中,內側固定部336中一者位於外側固定部321及323之間,其中彈性部335中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336中所述一者與外側固定部321,彈性部335中另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336中所述一者與外側固定部323。內側固定部336中另一者位於外側固定部325及327之間,其中彈性部335中再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336所述另一者與外側固定部325,彈性部335中又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336所述另一者與外側固定部327。因此,所述四彈性部335由內側固定部336分別連接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具體而言,各彈性部335為寬度一致的長條彎折形,且所述四彈性部335的寬度相同。
上彈簧片320更包含複數接觸部347及複數輔助彈性部341,各輔助彈性部341連接接觸部347中一者與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中一者,且上彈簧片320 上僅有接觸部347與金屬外殼110的側鈑112、114、116、118接觸。具體而言,各輔助彈性部341為寬度一致的長條直形或長條彎折形。
第三實施例中,金屬外殼110的上鈑109的外觀為內有開孔119的方形,上彈簧片320沿側鈑112、114、116、118的內側設置呈方形並與上鈑109對應,上彈簧片320的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分別對應設置於側鈑112、114、116、118形成的四個角落。
間隔結構349位於輔助彈性部341中二者之間,也可以說,間隔結構349與輔助彈性結構341中二者沿光軸的徑向方向有重疊。具體而言,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中各者的二端中各者直接連接輔助彈性部341中二者(所述二輔助彈性部341之間有間隔結構349)的一端,即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中各者對應四個輔助彈性部341,且各輔助彈性部341的另一端直接連接接觸部347中一者。例如,外側固定部321的二端(朝向外側固定部327或側鈑118的一端與朝向外側固定部323或側鈑112的一端)中各者皆直接連接輔助彈性部341中二者的一端,且連接外側固定部321的相同一端的所述二輔助彈性部341的另一端共同直接連接接觸部347中一者(如第3A圖所示)。因此,上彈簧片320的輔助彈性部341的數量為十六個,接觸部347的數量為八個。
第三實施例中,側鈑112、114、116、118中各者與接觸部347中二者接觸,且上彈簧片220除八個接觸 部347外與金屬外殼110的側鈑112、114、116、118無接觸。上彈簧片320的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在金屬外殼110上僅分別與階梯狀結構111、113、115、117接觸,且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與側鈑112、114、116、118無接觸。
上彈簧片320的所述十六個輔助彈性部341與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沿光軸的徑向方向無重疊。具體而言,所述十六個輔助彈性部341分別位於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朝向鄰近側鈑的二端。再者,所述四彈性部335中各者皆分別沿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中對應一者的接近光軸的一側延伸並彎折來直接連接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中對應一者,例如所述四彈性部335中一者由其朝向側鈑112(或外側固定部323)的一端,沿外側固定部321的接近光軸的一側延伸並彎折到其朝向側鈑118(或外側固定部327)的一端來直接連接外側固定部321(如第3A圖所示)。
由第3B圖可知,上彈簧片320的厚度s為0.03mm,輔助彈性部341中二者的寬度t2及t4為0.02mm,即上彈簧片320的厚度s大於輔助彈性部341中所述二者的寬度t2及t4。藉此,較細的輔助彈性部341有助在有限空間裡設計更多數量的輔助彈性部341,使緩衝組裝力道的細節方向更多,減少上彈簧片320於組裝力道釋放後產生彈跳的異常情形。
第三實施例的膠水材料150塗佈於外側固定部321與階梯狀結構111之間、外側固定部323與階梯狀結構113之間、外側固定部325與階梯狀結構115之間、外側固定部327與階梯狀結構117之間。膠水材料150的外觀顏色為不透光黑色,且外側固定部321、323、325、327中各者包含凹槽結構332供膠水材料150容置。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三,其表列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攝影模組中參數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二實施例的攝影模組相同或如第三實施例所述,並如第3B圖所繪示。
Figure 107139369-A0101-12-0023-3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第4A圖至第4D圖,其中第4A圖繪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攝影模組400的立體圖,第4B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攝影模組400的另一立體圖,第4C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攝影模組400的***圖,第4D圖繪示第四實施例的攝影模組400的另一***圖。由第4A圖至第4D圖可知,攝影模組400包含金屬外殼410、固定基座490、鏡頭部460及複數彈簧片,其中所述彈簧片分別為一片上彈簧片420及二片下彈簧片489,且上彈簧片420及下彈簧片489皆為金屬材質。
由第4A圖及第4B圖可知,金屬外殼410包含上鈑409及四個側鈑412、414、416、418,上鈑409具有開 孔419,側鈑412、414、416、418皆由上鈑409往遠離開孔419的方向延伸。固定基座490與金屬外殼410組裝並定義內部空間405,固定基座490具有通孔499,通孔499與金屬外殼410的開孔419對應設置,且鏡頭部460可移動地設置於內部空間405內。
具體而言,攝影模組400包含金屬外殼410、上彈簧片420、驅動磁體458、鏡頭部460、線圈480、下彈簧片489及固定基座490,其中上彈簧片420、驅動磁體458、鏡頭部460、線圈480及下彈簧片489皆設置於內部空間405內。
請參照第4E圖及第4F圖,其中第4E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中鏡筒462的立體圖,第4F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中鏡筒462的另一立體圖。由第4C圖至第4F圖可知,鏡頭部460包含鏡筒462、塑膠透鏡471、472、473、474、475、476及遮光片481、482、483,其中鏡筒462為一體式鏡筒,且鏡筒462與上彈簧片420直接組裝並與塑膠透鏡471、472、473、474、475、476及遮光片481、482、483直接組裝。
相較於第一實施例中的鏡筒162,其不為一體式鏡筒,即所述複數塑膠透鏡171與鏡筒162直接組裝以設置於鏡筒162內,但鏡筒162不與上彈簧片120及下彈簧片189直接組裝,即載體163與鏡筒162組裝,上彈簧片120與下彈簧片189皆與載體163直接組裝。而第四實施例的上彈簧片420與下彈簧片489沿平行光軸(未另標號)的方向排列且皆與鏡筒462連接,上彈簧片420設置於鏡筒462上遠 離固定基座490的端面(未另標號),下彈簧片489設置於鏡筒462上接近固定基座490的端面(未另標號),從而上彈簧片420及下彈簧片489帶動鏡筒462連同所述塑膠透鏡471、472、473、474、475、476及遮光片481、482、483相對於固定基座490及金屬外殼410沿平行光軸的方向移動,以達成攝影模組400的自動對焦功能。藉此,一體式鏡筒的鏡筒462可減少因為傳統鏡筒與載體需要組裝而扭壞上彈簧片420的情形,有助直接消除額外組裝公差的產生因素。
請參照第4G圖及第4H圖,其中第4G圖繪示第四實施例中上彈簧片420的立體圖,第4H圖係繪示第4G圖之局部4H的放大圖。由第4C圖、第4D圖、第4G圖及第4H圖可知,上彈簧片420包含內側固定部436、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及彈性部435。第四實施例中,上彈簧片420為片狀,其內側固定部436的數量為二個,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的數量各為一個,彈性部435的數量為四個。上彈簧片420透過所述二內側固定部436與鏡頭部460的鏡筒462組裝,且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與金屬外殼410的上鈑409接觸並固定。
第四實施例中,內側固定部436中一者位於外側固定部421及423之間,其中彈性部435中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436中所述一者與外側固定部421,彈性部435中另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436中所述一者與外側固定部423。內側固定部436中另一者位於外側固定部425及427之間,其 中彈性部435中再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436所述另一者與外側固定部425,彈性部435中又一者連接內側固定部436所述另一者與外側固定部427。因此,所述四彈性部435由內側固定部436分別連接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具體而言,各彈性部435為寬度一致的長條彎折形,且所述四彈性部435的寬度相同。
上彈簧片420更包含複數接觸部447及複數輔助彈性部441,各輔助彈性部441連接接觸部447中一者與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中一者,且上彈簧片420上僅有接觸部447與金屬外殼410的側鈑412、414、416、418接觸。具體而言,各輔助彈性部441為寬度一致的長條直形或長條彎折形。
第四實施例中,金屬外殼410的上鈑409的外觀為內有開孔419的方形,上彈簧片420沿側鈑412、414、416、418的內側設置呈方形並與上鈑409對應,上彈簧片420的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分別對應設置於側鈑412、414、416、418形成的四個角落。
具體而言,由第4G圖及第4H圖可知,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中各者的二端中各者直接連接輔助彈性部441中一者的一端,且各輔助彈性部441的另一端直接連接接觸部447中一者。例如,外側固定部421的二端(朝向外側固定部427或側鈑418的一端與朝向外側固定部423或側鈑412的一端)中各者直接連接輔助彈性部441中一者的一端,且所述二輔助彈性部441中各者的另一端直接 連接接觸部447中一者(如第4G圖所示)。因此,各輔助彈性部441連接接觸部447中一者與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中一者,上彈簧片420的輔助彈性部441的數量為八個,接觸部447的數量為八個。
第四實施例中,側鈑412、414、416、418中各者與接觸部447中二者接觸,且上彈簧片420除八個接觸部447外與金屬外殼410的側鈑412、414、416、418無接觸。上鈑409包含階梯狀結構411、413、115、417,上彈簧片420的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在金屬外殼410上僅分別與階梯狀結構411、413、115、417接觸,且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與側鈑412、414、416、418無接觸。
上彈簧片420的所述八個輔助彈性部441與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沿光軸的徑向方向無重疊。具體而言,所述八個輔助彈性部441分別位於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朝向鄰近側鈑的二端。再者,所述四彈性部435中各者皆分別沿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中對應一者的接近光軸的一側延伸並彎折來直接連接外側固定部421、423、425、427中對應一者,例如所述四彈性部435中一者由其朝向側鈑416(或外側固定部427)的一端,沿外側固定部425的接近光軸的一側延伸並彎折到其朝向側鈑414(或外側固定部423)的一端來直接連接外側固定部425(如第4H圖所示)。
請參照第4I圖,其繪示第四實施例中膠水材料450塗佈的示意圖。由第4I圖可知,膠水材料450以針頭94塗佈於外側固定部421與階梯狀結構411之間、外側固定部423與階梯狀結構413之間、外側固定部425與階梯狀結構415之間、外側固定部427與階梯狀結構417之間。膠水材料450的外觀顏色為不透光黑色,且外側固定部421、223、425、427中各者包含凹槽結構432供膠水材料450容置。
請一併參照下列表四,其表列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攝影模組400中參數的數據,各參數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的攝影模組100相同,並如第4H圖所繪示。
Figure 107139369-A0101-12-0028-4
<第五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5A圖及第5B圖,其中第5A圖繪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的另一示意圖,且第5A圖及第5B圖特別是電子裝置10中的相機示意圖。由第5A圖及第5B圖可知,第五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10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攝影模組11及電子感光元件13,其中攝影模組11包含鏡頭部12,電子感光元件13設置於攝影模組11的成像面(圖未揭示)。藉此,有助於小型化並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故能滿足現今對電子裝置的高規格成像需求。
進一步來說,使用者透過電子裝置10的使用者介面19進入拍攝模式,其中第五實施例中使用者介面19可 為觸控螢幕19a、按鍵19b等。此時鏡頭部12匯集成像光線在電子感光元件13上,並輸出有關影像的電子訊號至成像訊號處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18。
配合參照第5C圖,其繪示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的方塊圖,特別是電子裝置10中的相機方塊圖。由第5A圖至第5C圖可知,因應電子裝置10的相機規格,攝影模組11更包含自動對焦組件14(包含金屬外殼、彈簧片及固定基座)及光學防手震組件15,電子裝置10可更包含至少一個輔助光學元件17及至少一個感測元件16。輔助光學元件17可以是補償色溫的閃光燈模組、紅外線測距元件、雷射對焦模組等,感測元件16可具有感測物理動量與作動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計、陀螺儀、霍爾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環境施加的晃動及抖動,進而使攝影模組11配置的自動對焦組件14及光學防手震組件15發揮功能,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有助於依據本發明的電子裝置10具備多種模式的拍攝功能,如優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錄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觸控螢幕19a直接目視到相機的拍攝畫面,並在觸控螢幕19a上手動操作取景範圍,以達成所見即所得的自動對焦功能。
再者,由第5B圖可知,攝影模組11、感測元件16及輔助光學元件17可設置在電路板77(電路板77為軟性電路版,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上,並透過連接器78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18等相關元件以 執行拍攝流程。當前的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具有輕薄的趨勢,將攝影模組與相關元件配置於軟性電路板上,再利用連接器將電路彙整至電子裝置的主板,可滿足電子裝置內部有限空間的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並獲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攝影模組的自動對焦功能藉由電子裝置的觸控螢幕獲得更靈活的控制。第五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包含複數感測元件16及複數輔助光學元件17,感測元件16及輔助光學元件17設置在電路板77及另外至少一個軟性電路板(未另標號)上,並透過對應的連接器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18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揭示),感測元件及輔助光學元件亦可依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設置於電子裝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載板上。
此外,電子裝置1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無線通訊單元(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或其組合。
<第六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6圖,其繪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的示意圖。由第6圖可知,第六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20包含攝影模組21、71及前述二者分別對應的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電子感光元件分別設置於攝影模組21的成像面及攝影模組71的成像面。
再者,攝影模組21及攝影模組71中至少一者為依據本發明的攝影模組,且所述二攝影模組的光學特性可不 相同。於電子裝置20的拍攝流程中,透過輔助光學元件27的輔助,可經由攝影模組21、71擷取雙影像,再由電子裝置20配備的處理元件(如成像訊號處理元件28等)達成變焦、影像細膩等所需效果。
<第七實施例>
配合參照第7圖,其繪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的示意圖。第七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係一穿戴式裝置,電子裝置30包含依據本發明的攝影模組31及電子感光元件(圖未揭示),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攝影模組31的成像面。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93‧‧‧電子感光元件
100‧‧‧攝影模組
110‧‧‧金屬外殼
119‧‧‧開孔
109‧‧‧上鈑
111、113、117‧‧‧階梯狀結構
112、118‧‧‧側鈑
120‧‧‧上彈簧片
136‧‧‧內側固定部
121、123、125、127‧‧‧外側固定部
158‧‧‧驅動磁體
160‧‧‧鏡頭部
162‧‧‧鏡筒
163‧‧‧載體
171‧‧‧塑膠透鏡
180‧‧‧線圈
189‧‧‧下彈簧片
190‧‧‧固定基座
199‧‧‧通孔

Claims (16)

  1. 一種攝影模組,包含:一金屬外殼,包含一上鈑及複數側鈑,該上鈑具有一開孔,該些側鈑由該上鈑往遠離該開孔的方向延伸;一固定基座,其與該金屬外殼組裝並定義一內部空間,該固定基座具有一通孔,該通孔與該金屬外殼的該開孔對應設置;一鏡頭部,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內部空間內;以及一彈簧片,其與該鏡頭部組裝,且該彈簧片包含一內側固定部、一外側固定部及一彈性部,其中該內側固定部與該鏡頭部組裝,該外側固定部與該金屬外殼接觸並固定,該彈性部連接該內側固定部與該外側固定部;其中,該彈簧片更包含複數接觸部及複數輔助彈性部,各輔助彈性部連接該些接觸部中一者與該外側固定部,且該彈簧片上僅有該些接觸部與該金屬外殼的該些側鈑接觸;其中,該些輔助彈性部中一者的寬度為t,該彈性部的寬度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25<t/d<4.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模組,其中該彈簧片的該外側固定部的數量為至少二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攝影模組,其中該些外側固定部中至少一者連接該些輔助彈性部中至少二者,該至少二輔助彈性部中各者連接該些接觸部中一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攝影模組,其中該些側鈑的數量為至少四個,各該側鈑與該些接觸部中至少一者接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攝影模組,其中該上鈑包含至少二階梯狀結構,各該外側固定部在該金屬外殼上僅與該些階梯狀結構中一者接觸,且各該外側固定部與該些側鈑無接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攝影模組,其中該彈簧片的該些輔助彈性部與該些外側固定部沿一光軸的徑向方向無重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攝影模組,更包含:一膠水材料,其塗佈於該些外側固定部與該些階梯狀結構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攝影模組,其中該膠水材料的外觀顏色為不透光黑色。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攝影模組,其中各該外側固定部包含一凹槽結構供該膠水材料容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模組,其中該些輔助彈性部中一者的寬度為t,該彈性部的寬度為d,其滿足下列條件:0.5<t/d<2.0。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模組,其中該些接觸部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4<N<12。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攝影模組,其中該些接觸部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6<N<10。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攝影模組,其中一間隔結構位於該些輔助彈性部中二者之間,該間隔結構與該二輔助彈性部沿一光軸的徑向方向有重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模組,其中該彈簧片的厚度大於該些輔助彈性部中一者的寬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模組,其中該鏡頭部包含一鏡筒及複數塑膠透鏡,該鏡筒為一體式鏡筒,且該鏡筒與該彈簧片直接組裝並與該些塑膠透鏡直接組裝。
  16.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影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設置於該攝影模組的一成像面。
TW107139369A 2018-11-06 2018-11-06 使用彈簧片的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82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9369A TWI682611B (zh) 2018-11-06 2018-11-06 使用彈簧片的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01811555359.XA CN111142313B (zh) 2018-11-06 2018-12-19 使用弹簧片的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6/567,065 US10924649B2 (en) 2018-11-06 2019-09-11 Photographing module with leaf spr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module
US17/146,512 US11310406B2 (en) 2018-11-06 2021-01-12 Photographing module with leaf spr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9369A TWI682611B (zh) 2018-11-06 2018-11-06 使用彈簧片的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2611B true TWI682611B (zh) 2020-01-11
TW202019060A TW202019060A (zh) 2020-05-16

Family

ID=69942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9369A TWI682611B (zh) 2018-11-06 2018-11-06 使用彈簧片的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924649B2 (zh)
CN (1) CN111142313B (zh)
TW (1) TWI6826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2611B (zh) * 2018-11-06 2020-01-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彈簧片的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3933948B (zh) * 2020-06-29 2023-04-07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镜组调节机构、可调式光学***及光刻设备
CN114157800B (zh) * 2020-09-07 2024-02-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驱动模组、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85272B (zh) * 2021-05-18 2024-04-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5407A1 (ja) * 2009-02-20 2010-08-2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EP2824813A1 (en) * 2006-11-23 2015-01-1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apparatus
TW201600898A (zh) * 2014-06-16 2016-01-01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保持器驅動裝置以及具有照相機的行動終端
US9335507B2 (en) * 2013-08-20 2016-05-10 Huizhou Dayawan Ever Bright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WO2018066861A1 (ko) * 2016-10-05 2018-04-12 엘지이노텍(주)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WO2018173775A1 (ja) * 2017-03-24 2018-09-27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前記レンズ駆動装置を使用し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8474A (ja) * 2007-04-19 2008-11-06 Tricore Corp ボイスコイル型の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9098320A (ja) * 2007-10-16 2009-05-07 Olympus Imaging Corp カメラのファインダ装置およびばね懸架装置
JP5846346B2 (ja) 2009-08-21 2016-01-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KR101208599B1 (ko) * 2010-12-03 2012-12-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1224790B1 (ko) 2011-06-14 2013-01-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영상 촬상 장치
US9341860B2 (en) * 2012-02-21 2016-05-17 Tdk Taiwan Corp. Elastic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having the elastic supporting structure
KR101498356B1 (ko) * 2013-03-14 2015-03-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액츄에이터
TWI490630B (zh) * 2013-07-22 2015-07-01 Tdk Taiwan Corp 鏡頭驅動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6094423B2 (ja) 2013-08-09 2017-03-1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CN111308639B (zh) * 2013-12-04 2022-04-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摄像头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TWM490014U (en) 2014-07-30 2014-1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Lens driving apparatus
US9195026B1 (en) 2014-08-08 2015-11-24 Topray Mems Inc. Step response suppression structure of lens driving apparatus
CN204129404U (zh) * 2014-09-30 2015-01-28 佛山华永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抖动补正装置
US10451891B2 (en) * 2014-10-17 2019-10-2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15665523A (zh) 2014-12-24 2023-01-3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块
CN105807538B (zh) * 2015-01-20 2020-10-0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影机模块及光学设备
TWM548802U (zh) 2017-06-27 2017-09-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裝置、攝影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08314299U (zh) 2017-07-28 2019-01-01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机构及其镜头模块
TWI682611B (zh) * 2018-11-06 2020-01-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彈簧片的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24813A1 (en) * 2006-11-23 2015-01-1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apparatus
WO2010095407A1 (ja) * 2009-02-20 2010-08-2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9335507B2 (en) * 2013-08-20 2016-05-10 Huizhou Dayawan Ever Bright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TW201600898A (zh) * 2014-06-16 2016-01-01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保持器驅動裝置以及具有照相機的行動終端
WO2018066861A1 (ko) * 2016-10-05 2018-04-12 엘지이노텍(주)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WO2018173775A1 (ja) * 2017-03-24 2018-09-27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前記レンズ駆動装置を使用し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2313B (zh) 2021-07-27
TW202019060A (zh) 2020-05-16
US20200145564A1 (en) 2020-05-07
CN111142313A (zh) 2020-05-12
US20210136267A1 (en) 2021-05-06
US10924649B2 (en) 2021-02-16
US11310406B2 (en)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2611B (zh) 使用彈簧片的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2748551B (zh) 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US9041820B2 (en) Camera module
TWM548802U (zh) 鏡頭驅動裝置、攝影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663462B (zh) 鏡頭驅動裝置、攝影模組與電子裝置
TWM541586U (zh) 雙鏡頭驅動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1751957B (zh)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1252331B2 (en) Optical system
US11493727B2 (en) Optical system
US20240088748A1 (en) Driv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932960A (zh) 鏡片組驅動裝置、攝影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673531B (zh) 鏡頭致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TW202009548A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2132885A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TW202014752A (zh) 使用金屬固定環的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64485B (zh)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2113447A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TWI759835B (zh)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2006412A (zh) 塑膠鏡筒、自動對焦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66504B (zh) 鏡頭驅動裝置、攝影模組與電子裝置
US11624893B2 (en) Photosensitive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TWI706210B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CN114706185B (zh) 使用金属固定环的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