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1344B - 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1344B
TWI681344B TW106123094A TW106123094A TWI681344B TW I681344 B TWI681344 B TW I681344B TW 106123094 A TW106123094 A TW 106123094A TW 106123094 A TW106123094 A TW 106123094A TW I681344 B TWI681344 B TW I6813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information
data
marketing
memb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3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9042A (zh
Inventor
莊賢哲
Original Assignee
遊戲橘子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遊戲橘子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遊戲橘子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3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134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9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9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1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134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其使用會員資料進行商品行銷,同時結合各個商家之會員以達到擴大行銷之目的,亦兼顧保護會員敏感性之資料以避免會員資料洩漏造成會員流失,商家藉由互相分享各自會員資料,一方將會員資料隱藏一部份並整個傳送或是只傳送部分的會員資料給另一方,使得另一方可藉由這些資料找到欲推銷之對象,當欲進行推銷時,仍需透過掌握完整會員資料之一方進行商品推銷。

Description

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行銷之方法,特別係指一種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
以往商家欲對販賣之商品進行行銷會藉由發送傳單、登報、電視廣告、電台廣播等方式向潛在顧客群通知其商品資訊。但發送傳單需雇人發送且須大量製造紙張,大多數人拿到傳單也未必會看就丟置回收箱,不但不環保且難以達到宣傳效果。如用登報或是電視廣告方式則是收費昂貴,且接收訊息的群眾有限,因為很少有人買兩份以上報紙,這導致如商品資訊要盡可能讓大眾所知,勢必要於所有報紙刊登廣告。利用電視廣告也是同樣道理,電視頻道的多樣化,使得民眾的選擇增加,人數分攤到各自不同頻道上,使得於一頻道播放廣告時,所接收到的人數就少,為了增加接收人數勢必要於多個不同電視頻道播放廣告,導致成本增加,電台則是受眾面並不廣泛,於商家而言並不划算。
還有一種行銷方式就是看板,不管是紙質或使電子看板都會選在人潮聚集之處,然人潮聚集之處並非所有人都對某些商品有需求或是興趣,難以找到真正潛在的顧客群,因此有人提出針對注意看板的群眾分析其性別、年齡等資訊選擇合適的廣告播放,或是進一步分析群眾之間的關係選擇播放廣告的內容,即便如此也未必能精準掌握每個人的需求,因為即使很多人都聚集於此處,但為何出門到此的目的都不一樣,很難有統一的結果。
近幾年隨著網路的普及、購物平台的發展,越多人習慣上網購物,因此也有利用網頁進行商品推播的方法出現,然這種推播方式不是根據商家欲推播之內容而定,就是依據上次使用者所瀏覽過的頁面再次推播其內容,前者推播方式依賴數量與運氣找到真正消費的顧客群,後者的內容雖是使用者有興趣或需求的,但使用者已經看過內容,通常不會重覆觀看,並不容易發展新的顧客。
上述之行銷方法皆無法掌控接收資訊之顧客其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等資訊,因此無法針對商品的特性向特定的顧客推銷。
一些有會員機制之企業像是屈臣氏、家樂福;需註冊才能使用服務,例:購物平台─露天拍賣、PChome;網路、網頁遊戲或是涉及金融相關像是儲蓄、***等的金融企業─銀行,上述皆需用戶填寫相關資料才能使用商家所提供之服務,其因掌握用戶之資訊故而能根據商品特性推銷給合適的用戶。
然只針對各自所擁有之用戶進行行銷,並無法擴大顧客群,即使顧客之間口耳相傳,其傳播速度對商家而言仍顯不足,商家若是彼此合作,共享雙方所擁有之用戶之資訊,就能擴大潛在顧客群,參與的商家越多,得到的用戶就能成倍增加,但共享用戶之資訊卻可能導致用戶流失,尤其商家提供的是同一類型服務時,其流失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導致原用戶之商家得不償失,更有可能牽扯到用戶的隱私等問題。
所以若能有一種共享資源、針對特定顧客群卻又能夠保護用戶詳細資訊之方法,勢必能增加商品的知名度,提高行銷速度及銷售量。
區塊鏈是近幾年新起的技術,其源於比特幣,原本之目的在於保障雙方交易,其交易過程中的資金流動皆有跡可循,且降低被偽造、竄改、破壞及防止事後有人否認的可能性,此外,還無有第三方之存在以認證此交易過程。
區塊鏈結合了包括密碼學、數學、演算法等各種領域,其具有去中心化、分散式記錄及公開透明之特性,利用分散式記錄的方法,讓每一個產生的訊息皆發送至屬於區塊鏈網路上之所有節點,並利用共識機制來確認該訊息是否應該成立,確認成立後,確認該訊息成立之節點會更新目前的紀錄,並通知所有區塊鏈上之節點更新自己所保存的紀錄,以達到同步更新之目的,也因為所有節點都存有紀錄,因此訊息為公開透明,且無需第三方之存在。
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將行銷結合區塊鏈之概念,只將會員非敏感性資料分享,因此能夠讓所有商家共享用戶資源,且沒有提供用戶詳細資訊,故要進行行銷還是需依賴實際擁有這些用戶資訊之商家進行推廣,因而達到精準行銷且保護用戶隱私之目的。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其提出一種資料共享以擴大行銷之方法。
本發明之次要目的,係提供一種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其提出一種資料共享的同時又能保護敏感性資料之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揭示一種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其步驟包含:第一伺服器傳送第一會員資料至第二伺服器,第二伺服器包含第二會員資料,第二伺服器根據商品資訊產生篩選條件,依據篩選條件從第一會員資料及第二會員資料分別產生第三會員資料及第四會員資料,第一伺服器接收商品資訊及第三會員資料並依據對應之第一聯繫方式將商品資訊傳送至第一電子裝置,及,第二伺服器依據第四會員資料對應之第二聯繫方式將商品資訊傳送至第二電子裝置。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於一第一伺服器傳送一第一會員資料至一第二伺服器,該第二伺服器包含一第二會員資料之步驟前,進一步包含該第一伺服器產生該第一會員資料並傳送至該第二伺服器。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於一第一伺服器傳送一第一會員資料至一第二伺服器,該第二伺服器包含一第二會員資料之步驟前,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該第二伺服器傳送一請求訊息至該第一伺服器,該第一伺服器依據該請求訊息產生該第一會員資料並傳送至該第二伺服器。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二伺服器接收該第一會員資料後,儲存該第一會員資料。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於一第一伺服器傳送一第一會員資料至一第二伺服器,該第二伺服器包含一第二會員資料之步驟後,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該第二伺服器傳送該第二會員資料至該第一伺服器,該第一伺服器儲存該第二會員資料。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於依據該篩選條件從該第一會員資料及該第二會員資料分別產生一第三會員資料及一第四會員資料之步驟中,係由該第二伺服器所執行。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
本實施案例提供一種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過去利用會員資料來進行行銷之做法,都會受到會員數量的限制,會員數量不夠,其行銷就只能於特定範圍內並依靠會員口耳相傳進行推銷,萬一是相似產品的推銷,已購買類似產品的客戶會再一次購買相似產品的可能性並不高,且難以擴大客源。若商家以合作方式互相共享會員資訊,以擴大客源,又有會員資訊流出,以及牽扯會員隱私問題,故需要既能擴大客源又能保護隱私且能兼顧向特定對象以進行精準行銷之方法。
在此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請參閱第一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之流程圖,其步驟包含:
步驟S1:第一伺服器傳送第一會員資料至第二伺服器,第二伺服器有第二會員資料;
步驟S3:第二伺服器根據商品資訊產生篩選條件;
步驟S5:依據篩選條件產生第三會員資料及第四會員資料;以及
步驟S7:第一伺服器依據第三會員資料對應之第一聯繫方式將商品資訊傳送至第一電子裝置,第二伺服器依據第四會員資料對應之第二聯繫方式將商品資訊傳送至第二電子裝置。
接著說明為達成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所需之系統,請參閱第二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之系統示意圖,其系統包含:一第一伺服器10、一第二伺服器30、第一電子裝置50及第二電子裝置70。
第一伺服器10及第二伺服器30連線,彼此傳遞的資料皆會儲存於各自的儲存裝置中,例:第一伺服器10有一資料0001,且傳送至第二伺服器30,第二伺服器30會儲存該筆資料0001,反之亦然。
第一伺服器10可與第一電子裝置50連線,但不能與第二電子裝置70連線,而第二伺服器30可與第二電子裝置70連線,但不能與第一電子裝置50連線。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之流程,請參閱搭配第一圖及第二圖。一第一伺服器10及一第二伺服器30彼此連線,執行步驟S1至步驟S7。
於步驟S1中,第一伺服器10有第一會員資料並傳送至第二伺服器30,第二伺服器30接收第一會員資料後會儲存於自己的儲存裝置中,且第二伺服器30有第二會員資料。
於步驟S3中,第二伺服器30根據商品資訊產生篩選條件,此篩選條件可以是找合適的對象,亦可以是剔除不合適的對象。若商品具有特定推銷對象或是針對特定對象銷售量會特別好,例:適合用於女性、男性;不適用於特定年齡層,像是不適合10~20歲、20~30歲等;亦或是針對特殊需求或興趣之人士,消滅蚊蟲、登山愛好者、配音人員等,當然也可以不設限任何條件。
於步驟S5中,第二伺服器30依據篩選條件,從第一會員資料及第二會員資料分別產生第三會員資料及第四會員資料,亦即,第二伺服器30從第一伺服器10傳來的第一會員資料中找出符合篩選條件之資料─第三會員資料,從自己本身擁有的資料─第二會員資料找出符合篩選條件之資料─第四會員資料。
於步驟S7中,由於第一伺服器10所傳送過來的第一會員資料中並無聯繫方式,故第二伺服器30依據商品資訊從第一會員資料找出的第三會員資料依舊沒有聯繫方式,因此,第二伺服器30需將第三會員資料及商品資訊傳送給第一伺服器10,由第一伺服器根據第三會員資料,找出第三會員資料之聯繫方式,依據聯繫方式將商品資訊傳送至對應之第一電子裝置50,而第二會員資料是由第二伺服器30所擁有,因此由第二會員資料找出的第四會員資料有聯繫方式,所以第二伺服器30可以直接根據聯繫方式將商品資訊傳送至對應之第二電子裝置70。
於此,即完成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藉由伺服器分享無敏感性之資料,故而可以擴大推銷,既不用擔心會員流失,也無需擔心洩漏會員隱私,接收無敏感性之資料之伺服器會儲存所接收之資料,故一旦原伺服器資料遺失,還可從別的伺服器取得資料進而復原。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於實際使用時之流程,請搭配第一圖及第二圖。假設現在有一商家A有一第一伺服器10其擁有第一會員資料,另一商家B有第二伺服器30其擁有第二會員資料,另有第一電子裝置50只與第一伺服器10連線,第二電子裝置70只與第二伺服器30連線,第一伺服器10無法透過第二伺服器30與第二電子裝置70連線,第二伺服器30亦無法透過第一伺服器10與第一電子裝置50連線。假設第一會員資料包含A01、A02、A03、A04、A05,共5筆資料,第二會員資料包含B01、B02、B03、B04、B05,共5筆資料,每筆會員資料包含敏感性及非敏感性資料,例:會員編號、姓名、性別、電話、電子郵件地址、通訊地址、身分證字號、年齡、職業及嗜好等資訊,其中姓名、電話、電子郵件地址、通訊地址、身分證字號等能依據資料找到會原本人者皆為敏感性資料。
接續上述,參照步驟S1,商家A會從第一會員資料A01~A05中提取非敏感性資料傳送至商家B之第二伺服器30,亦即,會將A01~A05之會員編號、性別、年齡、職業及嗜好等資訊傳給第二伺服器30,而第二伺服器30接收A01~A05之非敏感性資料後,會儲存於儲存裝置中。
於步驟S1中,有用戶於第一伺服器10進行註冊等填寫個人資料之行為,故第一伺服器10在得到會員資料後即提取非敏感性資料傳送至第二伺服器30。
於步驟S1中,可由第二伺服器30傳送一請求訊息至第一伺服器10,該請求訊息即為要求第一伺服器10之會員資料,因此第一伺服器10依據請求訊息從資料提取非敏感性資料傳送至第二伺服器30。
於步驟S1中,第一伺服器10傳送第一會員資料A01~A05至第二伺服器30亦可將資料全部傳送,但敏感性資料以第一伺服器10之金鑰進行加密,使第二伺服器30接收到的資料只能看見非敏感性資料,亦即,第一伺服器10將第一會員資料A01~A05之姓名、電話、電子郵件地址、通訊地址、身分證字號等進行加密,再將第一會員資料A01~A05傳送至第二伺服器30。
於步驟S1中,商家B也可從第二會員資料B01~B05中提取非敏感性資料傳送至商家A之第一伺服器10,亦即,會將B01~B05之會員編號、性別、年齡、職業及嗜好等資訊傳給第一伺服器10,而第一伺服器10接收B01~B05之非敏感性資料後,會儲存於儲存裝置中。
步驟S1中描述商家A與商家B共享會員資訊且無洩露敏感性資料,其資料共享、透明並分散儲存,即區塊鏈之概念。
接續上述,參照步驟S3,當商家A有一商品─P01欲進行推銷,商品P01為電子產品,適合20歲以上的人,故根據商品資訊所產生之篩選條件為年齡為20以上且對電子產品有興趣之人士進行推銷。
於步驟S3中,其篩選條件使用排除之作法,例:不適合小孩或老人,剔除喜歡戶外活動之人等等。
於步驟S3中,也可不設定篩選條件,亦即,針對所有會員進行推銷。
接續上述,參照步驟S5,第二伺服器30可依據步驟S3中所產生之篩選條件從第一會員資料A01~A05及第二會員資料B01~B05找出符合條件之會員資料,假設第一會員資料中符合條件之客戶為A02、A03及A05,則A02、A03及A05即為第三會員資料,第二會員資料中符合條件之客戶為B02和B04,則B02及B04即為第四會員資料。
接續上述,參照步驟S7,由於第三會員資料A02、A03、A05是由商家A提供給商家B,商家B並沒有或是無法得知第三會員資料A02、A03、A05之聯繫方式,因此商家B會藉由第二伺服器30將符合條件之客戶及商品資訊傳給商家A,亦即,傳送第三會員資料A02、A03、A05及商品資訊P01至第一伺服器10,商家A之第一伺服器10接收第三會員資料A02、A03、A05及商品資訊P01後,因第三會員資料包含會員編號,故可依據A02、A03及A05之會員編號找其對應之會員資料之聯繫方式,透過聯繫方式將商品資訊─P01傳送給A02、A03及A05,亦即,將商品資訊P01傳送至A02、A03及A05對應之第一電子裝置50。
接續上述,參照步驟S7,因B01~B05為商家B自己內部所擁有之會員,故可直接依據會員資料之電話、電子郵件地址或通訊地址等聯繫方式進行推銷,亦即,將商品資訊P01傳送至B02及B04對應之第二電子裝置70。
於此,即完成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於實際使用時之流程,此僅實際使用之其中一例,包含但不限於本發明,同本發明相同或相似概念及流程之變化皆可視同本發明。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舉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本發明係實為依據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所規定之專利申請要件無疑,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准專利,至感為禱。
10‧‧‧第一伺服器30‧‧‧第二伺服器50‧‧‧第一電子裝置70‧‧‧第二電子裝置
第一圖:其係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之流程圖;以及 第二圖:其係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之系統示意圖。

Claims (4)

  1. 一種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其步驟包含:一第二伺服器傳送一請求訊息至一第一伺服器;該第一伺服器依據該請求訊息產生一第一會員資料;該第一伺服器傳送該第一會員資料至該第二伺服器,該第二伺服器包含一第二會員資料;該第二伺服器根據一商品資訊產生一篩選條件;依據該篩選條件從該第一會員資料及該第二會員資料分別產生一第三會員資料及一第四會員資料;以及該第一伺服器接收該商品資訊及該第三會員資料並依據對應之一第一聯繫方式將該商品資訊傳送至一第一電子裝置,及,該第二伺服器依據該第四會員資料對應之一第二聯繫方式將該商品資訊傳送至一第二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會員資料為一第一非敏感性資料,該第一非敏感性資料進一步包含一會員編號、一年齡資訊、一性別資訊、一職業資訊或一嗜好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其中該第二伺服器接收該第一會員資料後,儲存該第一會員資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其中於一第一伺服器傳送一第一會員資料至一第二伺服器,該第二伺服器包含一第二會員資料之步驟後,進一步包含下列步驟:該第二伺服器傳送該第二會員資料至該第一伺服器;以及該第一伺服器儲存該第二會員資料;其中該第二會員資料為一第二非敏感性資料,該第二非敏感性資料進一步包含一會員編號、一年齡資訊、一性別資訊、一職業資訊或一嗜好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其中於依據該篩選條件從該第一會員資料及該第二會員資料分別產生一第三會員資料及一第四會員資料之步驟中,係由該第二伺服器所執行。
TW106123094A 2017-07-10 2017-07-10 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 TWI681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3094A TWI681344B (zh) 2017-07-10 2017-07-10 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3094A TWI681344B (zh) 2017-07-10 2017-07-10 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9042A TW201909042A (zh) 2019-03-01
TWI681344B true TWI681344B (zh) 2020-01-01

Family

ID=66590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3094A TWI681344B (zh) 2017-07-10 2017-07-10 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813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4561B (zh) * 2021-03-12 2022-02-01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即時通訊系統、方法及電腦可讀媒介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8034A (en) * 2006-10-03 2008-04-16 Sheng-You Yu Data management system capable of sharing data
US20150170230A1 (en) * 2013-12-16 2015-06-18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Download account with shared data plan
TW201705061A (zh) * 2015-07-27 2017-02-01 Yi-Ting Huang 會員卡分享系統
TWM543416U (zh) * 2016-12-29 2017-06-11 First Commercial Bank Co Ltd 智能產品行銷系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8034A (en) * 2006-10-03 2008-04-16 Sheng-You Yu Data management system capable of sharing data
US20150170230A1 (en) * 2013-12-16 2015-06-18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Download account with shared data plan
TW201705061A (zh) * 2015-07-27 2017-02-01 Yi-Ting Huang 會員卡分享系統
TWM543416U (zh) * 2016-12-29 2017-06-11 First Commercial Bank Co Ltd 智能產品行銷系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4561B (zh) * 2021-03-12 2022-02-01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即時通訊系統、方法及電腦可讀媒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9042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ahoor et al. Social Media Marketing and Brand Equity: A Literature Review.
Nadaraja et al. Social media market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US9092805B2 (en) Targeting online ads based on political demographics
Dong-Hun Korean consumer & society: growing popularity of social media and business strategy
Kumar et al. Trust management issues in social-media marketing
Madni Consumer’s behavior and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media
US20130254286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influential individuals
CN102147903A (zh) 基于地理位置的互联网信息聚合、推送和交互的方法
US10424034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tecting user identity within online content providing environments
Zubair et al. Role of traditional and social media in developing consumer‐based brand equity
Simić et 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dvertising by social networks
TWI681344B (zh) 資料共享以用於行銷之方法
Shrilekha et al. Strategies of social media marketing and its impact on small businesses
Chitra et al. A study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on online marketing in India
Duzgun et al. SMS Promotion Effects on Consumer Behavior: A Turkish Case
Rodríguez et al. Influence of Social Networks from Cellphones to Choose Restaurants, Salinas–2016
Archana Digital marketing–trend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Ulker-Demirel The Features of New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Digital Marketing
Otilia-Elena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Marketing in Strengthening the Brand Image.
Karthik Impact of advertisements i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Herwade et al. Digital marketing: 21st centur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Elmasri et al. Social media e-marketing campaig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ay; case study Bahrain e-government
Shah et 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Social Media
Crane et al.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 Students about Social Media and New Ventures: A Primer.
Pastrana Value Propositions for Companies in Their Payment Ads in Networks: How to Generate Value and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