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4590B - 網路變換器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網路變換器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4590B
TWI674590B TW107126985A TW107126985A TWI674590B TW I674590 B TWI674590 B TW I674590B TW 107126985 A TW107126985 A TW 107126985A TW 107126985 A TW107126985 A TW 107126985A TW I674590 B TWI674590 B TW I6745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terminal pad
wire
flang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6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3694A (zh
Inventor
張春雷
趙社社
王永剛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脈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脈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脈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3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3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4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45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01F17/062Toroidal core with turns of coil around 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9/00Fixed transformers or mutual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8Auxiliary core members; Auxiliary coils 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9/00Variable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21/00
    • H01F29/14Variable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21/00 with variable magnetic bias
    • H01F29/1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8Winding conductors onto closed formers or cores, e.g. threading conductors through toroid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7Ca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of signal type inductors or transformers with electronic circuits, e.g. mounting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9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ignall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揭露包含生產方法的網路變換器結構。在一個實施例中,揭露基於用於磁性核心結構的新設計的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包含三個繞線桶部分。第一繞線桶部分及第二繞線桶部分經配置以纏繞變換器繞線,且第三繞線桶部分經配置以纏繞共用模式抗流繞線,使得變換器及共用模式抗流被組合至一個磁性核心上,以取代兩個先前磁性核心,因而節省整體網路變換器結構上的成本以及例如末端消費者印刷電路板上的空間。

Description

網路變換器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本申請案主張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序列第62/541,598號,標題為「Network Transformer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申請日為2017年8月4日之優先權利益,該申請案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
本專利文件的揭示案的一部分含有受制於版權保護的素材。版權擁有人對專利文件或專利揭示案的任何人的摹寫複製沒有異議(在出現在專利及商標事務所專利檔案或紀錄中時),但無論如何保留所有版權權利。
本發明相關於磁性核心模組的技術,且在一個示範性態樣中,相關於在單一磁性核心模組上同時具有變換器繞線及共用模式繞線的網路變換器結構。
傳統上,使用感應裝置例如變換器及共用模式抗流於例如乙太網路及其他資料相關的應用中。該等變換器及共用模式抗流皆可由例如在環形鐵核心上手動或自動纏繞磁性線而製造。在與Kent等人共同擁有的美國專利第3,985,310號中描述用於自動纏繞該等環形核心的一個示範性設備,該專利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然而,實際上,針對多種理由(包含成本效率及一致性),環形核心通常為手動繞線(無論是否完全藉由手)、或為手動操作員及繞線機器的組合。此外,自該等纏繞的環形核心固定終端線總是以手動進行,因為自動處理設施很難輕易識別用於繞至不同終端點的不同線。此外,在例如許多共用網路應用(例如,乙太網路及十億位元乙太網路應用)內在分離的環形核心上使用該等變換器及共用模式抗流。然而,使用上通常在總體末端裝置大小上給予限制。
此外,針對該等磁性部件定價上的向下壓力通常使手動纏繞的變換器不適用於對成本更敏感的末端應用,例如於如整合連接器模組(ICM)。據此,保有針對可提供以下一者或更多者的磁性部件的未滿足需求:(1) (至少主要地)使用自動處理來製造;(2)減低針對使用於末端客戶應用中的磁鐵的覆蓋區;及(3)併入一個或更多個整合中央接頭連接,皆發生於(4)形成實質封閉的磁性路徑以便減低相關聯於電磁干擾(EMI)的有害及有毒的效應。
本揭示案藉由提供改良的網路變換器設備及用於製造及使用該設備的方法來滿足前述需求。
在第一態樣中,揭露一感應裝置。在一個實施例中,感應裝置包含一網路變換器結構,包含:一磁性核心模組,該磁性核心模組具有一平坦磁性核心及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該平坦磁性核心設置於該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上,以便形成封閉磁性結構。該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進一步包含一變換器繞線,包含一主要繞線及一次要繞線及一共用模式抗流繞線;及該變換器繞線藉由該封閉磁性結構的屬性而與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磁性地隔絕。
在一個變體中,該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包含一第一繞線桶部分、一第二繞線桶部分、及一第三繞線桶部分,該主要繞線及該次要繞線設置於該第一繞線桶部分及該第二繞線桶部分上,且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設置於該第三繞線桶部分上。
在另一變體中,第一凸緣設置於該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的一第一端上,第二凸緣設置於該第一繞線桶部分及該第二繞線桶部分之間,第三凸緣設置於該第二繞線桶部分及該第三繞線桶部分之間,且第四凸緣設置於該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的相對於該第一端的一第二相對端上。
而在另一變體中,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包含一第一繞線及一第二繞線,該次要繞線包括一與該第二繞線相同部分的線;及該第三凸緣包含設置於該第三凸緣的一外部表面上的一線通溝槽,在該線通溝槽中設置該相同部分的線的一部分。
而在另一變體中,該網路變換器結構包含一外部傳導裝置以連接位於該第三凸緣上的一第一終端墊與位於該第二凸緣上的一第二終端墊。
而在另一變體中,該網路變換器結構包含一外部傳導裝置以連接位於該第三凸緣上的一第一終端墊與位於該第一凸緣上的一第二終端墊。
在第二實施例中,網路變換器結構包含:一磁性核心模組,該磁性核心模組包含一平坦磁性核心及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該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經配置以安置於該平坦磁性核心上,該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凸緣、一變換器屏障、一第三凸緣、及一第四凸緣,該第一凸緣、該變換器屏障、該第三凸緣及該第四凸緣之每一者集體地包含複數個終端墊;第一繞線桶部分安置於該第一凸緣及該變換器屏障之間;第二繞線桶部分安置於該變換器屏障及該第三凸緣之間;第三繞線桶部分安置於該第三凸緣及該第四凸緣之間;變換器繞線,該變換器繞線包含一主要繞線及一次要繞線,該主要繞線及該次要繞線被纏繞至該第一繞線桶部分及該第二繞線桶部分上;該主要繞線的一輸入端被焊接至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一終端墊上,該主要繞線的一中央接頭被焊接至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二終端墊上,且該主要繞線的一輸出端被焊接至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三終端墊上;該次要繞線的一輸入端被焊接至一第四終端墊上,且該次要繞線的一中央接頭被焊接至一第五終端墊上;共用模式抗流繞線包含一第一繞線及一第二繞線,該第一繞線及該第二繞線皆具有一相同數量的圈數及相位,但被以彼此相反的一方向纏繞,該第一繞線及該第二繞線被纏繞至該第三繞線桶部分 上;該第一繞線的一第一端被焊接至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六終端墊上,且該第一繞線的一第二端被焊接至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七終端墊上;及該次要繞線的一輸出端被焊接至該第六終端墊上,且該次要繞線的一第二端被焊接至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八終端墊上。
在一個變體中,該第四終端墊及該第六終端墊經由一外部傳導裝置連接,使得該變換器繞線的該次要繞線的該輸入端連接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的該第一繞線的該第一端。
在另一變體中,連接該第四終端墊及該第六終端墊的該外部傳導裝置包含一線,該線經配置以通過一線通溝槽,該線通溝槽位於該變換器屏障的一前側壁上。
而在另一變體中,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進一步包含一第三繞線;該第三繞線、該第一繞線、及該第二繞線被纏繞至該第三繞線桶部分上。
而在另一變體中,該第四凸緣包含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九終端墊;該第三繞線的一第一端被焊接至該第五終端墊上;及該第三繞線的一第二端被焊接至該第九終端墊上。
而在另一變體中,該第五終端墊及該第三繞線桶部分之間的該第三繞線的線的一部分通過一線通溝槽,該線通溝槽位於該第三凸緣的一側上。
而在另一變體中,該網路變換器結構進一步包含位於該第三凸緣上的一第十終端墊;該第三繞線的一第 一端被焊接至該第十終端墊上;該第三繞線的一第二端被焊接至一第九終端墊上;及藉由一外部傳導裝置連接該第十終端墊及該第九終端墊。
而在另一變體中,在一第十終端墊及一第九終端墊之間設置一外部傳導裝置,該第十終端墊設置於該第三凸緣上且該第九終端墊設置於該第四凸緣上。
而在另一變體中,該外部傳導裝置包含一印刷電路板(PCB)走線。
而在另一變體中,複數個線通溝槽被安置於該第一凸緣、該變換器屏障、該第三凸緣、及該第四凸緣之每一者的兩個側壁上;且該變換器的該次要繞線的一輸出端及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的該第二繞線的該輸出端之間的一連接通過該第三凸緣的一前側壁上的一線通溝槽。
而在另一變體中,該主要繞線的該輸入端及該主要繞線的該中央接頭之間的線的一第一部分被纏繞至該第一繞線桶部分上;該主要繞線的該中央接頭及該主要繞線的一輸出端之間的線的一第二部分被纏繞至該第二繞線桶部分上;該次要繞線的該輸入端及該次要繞線的該中央接頭之間的線的一第三部分被纏繞至該第一繞線桶部分上;及該次要繞線的該中央接頭及該次要繞線的該輸出端之間的線的一第四部分被纏繞至該第二繞線桶部分上。
而在另一變體中,該第四凸緣包含一第九終端墊,且該第三繞線的一第一端被焊接至該第五終端墊上,且該第三繞線的一第二端被焊接至該第九終端墊上。
在第二態樣中,揭露製造前述感應裝置的方法。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獲得或製造一平坦磁性核心、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一第一線、一第二線、及一第三線,其中該第一線作為一變換器的一主要繞線,其中該第二線同時作為該變換器的一次要繞線及一共用模式抗流的一次要繞線,且該第三線作為該共用模式抗流的一第一繞線;將該第一線的一個端界定為該變換器的該主要繞線的一輸入端,且焊接該第一線的該一個端至一第一終端墊上;將該第二線的一個端界定為該變換器的該次要繞線的一輸入端,且焊接該第二線的該一個端至一第四終端墊上;接著,將該第一線及該第二線沿著一第一繞線桶部分纏繞幾圈;在該第一繞線被纏繞於該第一繞線桶部分之後,延伸該第一線至一第二終端墊且焊接至該第二終端墊上,該第一線的一部分焊接至該第二終端墊,包括該主要繞線的一中央接頭;延伸該第二線至一第五終端墊且焊接至該第五終端墊上,該第二線的一部分焊接至該第五終端墊,包括該變換器的該次要繞線的一中央接頭;接著,將該第一線及該第二線沿著一第二繞線桶部分纏繞幾圈;在纏繞該第二繞線桶部分之後,延伸該第一線至一第三終端墊且焊接該第一線至該第三終端墊上;延伸該第二線進入一第三凸緣的一前側壁上的一線通溝槽,該 第二線的一部分位於該線通溝槽中,同時包括該變換器的該次要繞線的一輸出端及該共用模式抗流的該第二繞線的一第一端;然後,將該第三線的一個端界定為該共用模式抗流的該第一繞線的一第一端,且焊接至一第六終端墊上,且接著將剩下的該第二線及該第三線沿著一第三繞線桶部分纏繞幾圈;當纏繞該第三繞線桶部分時,延伸該第二線的一終端至一第八終端墊,且焊接該終端至該第八終端墊上;延伸該第三線的一終端至一第七終端墊,且焊接至該第七終端墊上;使用一外部傳導裝置連接該第四終端墊及該第六終端墊,使得該變換器的該次要繞線的該輸入端及該共用模式抗流的該第一繞線的該第一端連接;及接合該平坦磁性核心至該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以便組成一封閉磁性電路,該接合導致在一第一凸緣及該第三凸緣之間形成該變換器,且在該第三凸緣及一第四凸緣之間形成該共用模式抗流。
在一個變體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增加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的一第三繞線至該網路變換器結構,該增加包含纏繞該第三繞線至該第三繞線桶部分上,以便形成三線共用模式抗流繞線。
在第三態樣中,揭露使用前述感應裝置的方法。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獲得前述感應裝置,感應裝置包含一網路變換器結構,包含:一磁性核心模組,該磁性核心模組具有一平坦磁性核心及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該平坦磁性核心設置於該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上,以便形成封閉磁性結構。該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進一步包含一變換器繞線,包含一主要繞線及一次要繞線及一共用模式抗流繞線;及該變換器繞線藉由該封閉磁性結構的屬性而與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磁性地隔絕。
在第四態樣中,揭露併入一個或更多個前述感應裝置的整合連接器模組(ICM)。在一個實施例中,該ICM包含RJ類型插座連接器、印刷電路板、複數個第一終端,該等第一終端的一端與印刷電路板耦合且該等第一終端的另一端設置於RJ類型插座連接器內。第二複數個終端具有用於與外部印刷電路交界的第一端及用於與印刷電路板交界的第二端。感應裝置設置於印刷電路板上,感應裝置包含一網路變換器結構,包含:一磁性核心模組,該磁性核心模組具有一平坦磁性核心及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該平坦磁性核心設置於該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上,以便形成封閉磁性結構。
在第五態樣中,也揭露併入一個或更多個前述感應裝置的分離電子部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分離電子部件可包含印刷電路板。印刷電路板可併為聚合物頭座。
在一個變體中,可避免聚合物頭座以利於使用傳輸塑模處理技術。
發明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參考所附圖式及示範性實作的詳細描述(如下方所給予)將馬上理解本揭示案的其他特徵及優點。
現在參考圖式,其中相似的數字參照相似的零件(通篇)。
如此處所使用,可交替使用用語「電性部件」及「電子部件」且參照適用以提供一些電性及/或信號調節功能的部件,包含但不限於感應反應器(「抗流線圈」或「抗流繞線」)、變換器、濾波器、電晶體、缺口核心環、電感器(耦合或其他)、電容器、電阻器、操作放大器、及二極體,無論為分離部件或積體電路,無論單獨或組合。
如此處所使用,用語「可磁透」參照用於形成感應核心或相似部件的任何數量的常用材料,包含但不限於多種由鐵製成的配方。
如此處所使用,應將用語「信號調節」或「調節」理解為包含但不限於信號電壓變換、濾波及雜訊減緩、信號分割、阻抗控制及修正、電流限制、電容控制、及時間延遲。
如此處所使用,用語「頂部」、「底部」、「側」、「上」、「下」等僅暗示一個部件至另一部件的相對位置或幾何形狀,且並非暗示參考絕對框架或任何需要定向。例如,在一部件裝設至另一裝置時(例如,至PCB的下側),該部件的「頂部」部分實際上可坐落於「底部」部分下方。而如另一範例,在第1圖中將終端墊A及E描述為安置於第一凸緣121的頂部的兩側處;然而,在許多常用情境中,在裝設至末端消費者PCB的頂部側時,第1圖中第一凸緣121的頂部實際上坐落於例如平坦磁性核心11下方。 概述
在一個態樣中,揭露包含磁性核心模組的示範性網路變換器結構,該磁性核心模組包含具有三個繞線桶部分的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第一及第二繞線桶部分可經配置以收納變換器繞線,該變換器繞線包含例如主要繞線及次要繞線。第三繞線桶部分可經配置以包含兩個或更多個共用模式抗流繞線。結果,在例如單一磁性核心模組上,前述網路變換器結構可同時包含變換器及共用模式抗流。也揭露製造及使用前述網路變換器結構的方法。 示範性實施例的詳細描述
應理解:雖然以下主要針對一示範性磁性核心模組(包含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具有三個繞線桶部分:第一繞線桶部分及第二繞線桶部分經配置以纏繞變換器繞線,且第三繞線桶部分經配置以纏繞共用模式抗流繞線,使得變換器及共用模式抗流被組合至一個磁性核心上)來進行討論,本揭示案的原則不受如此限制。對發明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明顯可將相同(或相似)原則應用至替代的核心形狀及替代的核心組件。例如,一些實作可包含四個(4)或更多個繞線桶部分,在變換器及共用模式抗流之間的分區具有五個(5)或更多個凸緣,很容易在其間分開,取決於特定設計限制。
此外,應理解:雖然以下針對在單一磁性核心模組上與共用模式抗流一併使用的變換器來進行討論,對發明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給定本揭示案,明顯可知在一些實作中可與一個或更多個共用模式抗流一併使用更多變換器繞線(例如,兩個主要繞線及/或兩個次要繞線)。最終,應理解:雖然以下主要針對中央接頭的變換器實作來進行討論,對發明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給定本揭示案,明顯可知在一些實作中相同原則可應用至非中央接頭的變換器。
示範性網路感應結構
現在參考第1至4圖,展示且詳細描述網路變換器設備1002的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網路變換器設備1002包含磁性核心模組10、變換器繞線20、共用模式抗流繞線30,變換器繞線20及共用模式抗流繞線30同時被纏繞於磁性核心模組10上。變換器繞線20及共用模式抗流繞線30的組合根據一些實作而作用以完成用於網路變換器設備的信號調節功能。磁性核心模組10可包含平坦磁性核心11及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12。可使用平坦磁性核心11以限制網路變換器設備操作期間所產生的磁通 場,因而減緩用於例如位於接近末端消費者應用中的網路變換器設備其他電子部件(例如,在安裝於例如印刷電路板(PCB)或其他合適基板上時設置接近網路變換器設備)的電磁干擾(EMI)效應。
在一些實作中,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12被整合在一起,以便形成單一個體的磁性部件,例如在第1圖中所展示。然而,在一些實作中,可能需要耦合分開的I核心部分以便集體地形成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12,如在第1圖中所圖示。在使用分開的I核心部分的實作中,可使用例如機械夾以機械地固定該等I核心部分,及/或可與環氧樹脂(epoxy)一併使用以在固化時固定該等I核心部分在一起,及/或可使用其他已知固定機構以機械地固定。再次參考第1至2圖,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12被安置至平坦磁性核心11上,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12包含第一凸緣121、第二凸緣122、第三凸緣123、及第四凸緣124。在圖示的範例中,第二凸緣122可作用如同變換器屏障122。換句話說,第二凸緣122可作用以限制第一繞線桶部分125內所產生的磁通量逸入第二繞線桶部分126,反之亦然。
在一些實作中,終端墊A及E安置於第一凸緣121頂部的兩側處,終端墊B及F安置於第二凸緣122頂部的兩側處,終端墊C及G安置於第三凸緣123頂部的兩側處,且終端墊D及H安置於第四凸緣124頂部的兩側處。在一些實作中,可使用共用擁有的美國專利第 7,612,641號(申請日為2005年9月20日,標題為「Simplified Surface-Mount Devices and Methods」,該專利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所述的技術來形成一個或更多個該等終端墊A、E、B、F、C、G、D、H至個別凸緣上。然而,應理解在一些實作中,可避免一個或更多個終端墊A、E、B、F、C、G、D、H以利於分開的終端(例如鷗翼終端、穿孔終端、其他類型的表面可裝設或穿孔裝設終端)。
此外,在一些實作中,可能需要例如終端墊A可延伸至第一凸緣121的一側(或兩側)上以便致能例如在焊接操作期間磁性核心模組10及外部印刷電路板(例如在外部網路裝置內所使用,但僅為一個範例)之間改良的機械強度(及改良的電性連接性)。換句話說,藉由延伸終端墊A至第一凸緣121的一側(或兩側)上,改良的焊接填料可在焊接操作期間坐落於末端消費者基板(例如,PCB)上,而導致在網路變換器設備驗證測試期間對震盪及振動驗證測試的改良阻抗。其他終端墊也可容易地經適用以具有延伸至個別凸緣的一側(或兩側)上的終端墊。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12可包含安置於第一凸緣121及第二凸緣122之間的第一繞線桶部分125、安置於第二凸緣122及第三凸緣123之間的第二繞線桶部分126、及安置於第三凸緣123及第四凸緣124之間的第三繞線桶部分127。
在一些實作中,與例如磁性核心模組10一併使用的繞線可由變換器繞線20及共用模式抗流繞線30組成。在一些實作中,變換器繞線20可包含主要繞線21及次要繞線22,雖然應理解在一些實作中某些設計變體可包含兩個或更多個主要繞線及/或兩個或更多個次要繞線。在圖示的實施例中,主要繞線21及次要繞線22皆被纏繞至第一繞線桶部分125及第二繞線桶部分126上;主要繞線21的輸入端211被固定至終端墊A上,主要繞線的中央接頭212被固定至終端墊B上,且主要繞線21的輸出端213被固定至終端墊C上。在替代的變體中,可避免主要繞線的中央接頭部分使得主要繞線僅具備輸入端211及輸出端213(亦即,「中央接頭部分」可完全不必固定至終端,而可繞經線通溝槽128,但僅為一個範例)。
在一些實作中,可經由電阻焊接技術的使用來達成將傳導繞線固定至終端墊A、B、C。在其他實作中,經由共晶焊接操作的使用(例如,焊接回融、焊接浸沒操作等)來達成將傳導繞線固定至終端墊A、B、C。相似地,在一些實作中,次要繞線22的輸入端221被固定至終端墊E上,次要繞線22的中央接頭222被固定至終端墊F上。可使用相關於主要繞線21所述的一個或更多個前述技術將次要繞線22固定至終端墊。此外,在一些實作中,可避免次要繞線的中央接頭部分(例如,經由繞線的「中央接頭部分」的線路經由線通溝槽128而非固定此「中央接頭部分」至終端)。
共用模式抗流繞線30包含第一繞線31及第二繞線32。在一些實作中,第一繞線31及第二繞線32皆可具有相同數量的圈數及相位,但被以彼此相反的方向纏繞。換句話說,如第2圖中可見,可以順時針定向來纏繞第一繞線31,同時可以逆時針定向來纏繞第二繞線32。在一些實作中,可能需要以逆時針定向來纏繞第一繞線31,同時可以順時針定向來纏繞第二繞線32。而在其他實作中,可能需要以相同繞線方向(例如,逆時針或順時針)來纏繞第一繞線31及第二繞線32。該等及其他變體對給定本揭示案內容的發明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為顯而易見的。第一繞線31及第二繞線32皆可纏繞至第三繞線桶部分127上。第一繞線31的第一端311可被固定至終端墊G,同時第一繞線31的第二端312可被固定至終端墊D。
在一些實作中,第一端311及第二端312所固定至的機構可包含電阻焊接技術,雖然在其他實作中可容易地替換其他方法(例如,經由使用共晶焊接操作)。次要繞線32的第一端部分321可與次要繞線22的輸出端223耦合。在一些實作中,第一端部分321及輸出端223可構成相同傳導繞線的部分。第一繞線31的第一端311可被固定至終端墊G上(例如,使用電阻焊接技術、共晶焊接操作等),同時第一繞線的第二端312可被固定至終端墊D上(例如,使用電阻焊接技術、共晶焊接操作等)。次要繞線32的第一端部分321可與次要繞線22的輸出端223 耦合,同時第二繞線32的第二端322可被固定至終端墊H上(使用任何數量的合適方法)。
在一些實作中,終端墊E及G可經由外部傳導裝置40連接至彼此(例如,傳導線),使得變換器的次要繞線22的輸入端221及共用模式抗流的第一繞線31的第一端311電性耦合。以該方式,在第一凸緣121及第三凸緣123之間形成變換器,且在第三凸緣123及第四凸緣124之間形成共用模式抗流。在一些實作中,可能需要在第一凸緣121及第二凸緣122之間形成變換器,同時在第二凸緣122及第四凸緣124之間形成共用模式抗流。該等及其他變體對給定本揭示案內容的發明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為顯而易見的。
如第1至4圖中所描繪的網路變換器設備致能共用磁性核心,可使用該共用磁性核心以使用單一磁性核心10(由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12及平坦磁性核心11組成)來同時執行變換器及共用模式抗流繞線的功能而相對於先前實作,該等先前實作中分開的核心結構須同時使用於:(1)變換器功能;及(2)共用模式抗流繞線功能。如第1至4圖中所展示的該實作藉由減低製造處理期間的每個零件的分鐘數(MPP)來減低成本,導致用於網路變換器設備的減低的生產成本,同時也藉由減低整體裝置覆蓋區(例如,可減低一個裝置覆蓋區,相較於兩個裝置覆蓋區相較於先前實作)而節省基板(例如,PCB)空間。換句話說,如第1至4圖中所描繪的網路變換器設備包含末端 裝置消費者更易於處理的簡化結構,且較低生產成本因而致能快速整合成末端裝置消費者材料表(BOM)。
主要繞線21的輸入端211及中央接頭212之間的線可纏繞至第一繞線桶部分125上,且主要繞線21的中央接頭212及輸出端213之間的線可纏繞至第二繞線桶部分126上;次要繞線22的輸入端221及中央接頭222之間的線可纏繞至第一繞線桶部分125上,且次要繞線22的中央接頭222及輸出端223之間的線可纏繞至第二繞線桶部分126上。在一些實作中,此主要繞線21及次要繞線22可纏繞至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12上,因而減低用於網路變換器設備的生產MPP。在一些實作中,外部傳導裝置40可包含置於末端消費者PCB上的PCB走線,該末端消費者PCB置於終端墊E及終端墊G之間。
在一些實作中,外部傳導裝置40可包含置於終端墊E及終端墊G之間的線長度或其他傳導裝置,如第1圖中所展示。在線長度被選為外部傳導裝置40時,線可通過位於例如第二凸緣122的前側壁上的線通溝槽128,因而進一步減低總體網路變換器設備的覆蓋區(例如,使得外部傳導裝置40置於被磁性核心模組10佔據的覆蓋區內)。該實作可呈現更整齊的網路變換器設備外觀,且也可減低用於網路變換器設備的安裝處理期間的線缺口及/或其他線損壞的機會。線通溝槽128也可包含於第一凸緣121、第二凸緣122、第三凸緣123、及/或第四凸緣124之其中一者(或兩者)中。該實作可具有如上所 述的設計益處。在一些實作中,一個或更多個線通溝槽128可相對於圖示的線通溝槽128代以包含孔隙(例如,圓形孔隙、橢圓形孔隙等)。變換器的次要繞線的輸出端223及共用模式抗流的次要繞線的第一引線321之間的連接可通過第三凸緣123的前側壁上的線通溝槽128。
現在描述用於第1至4圖的網路變換器設備的生產方法,其中有三個主要處理步驟,稱為:(1)準備步驟;(2)繞線步驟;及(3)核心組裝步驟。在準備步驟期間,可準備平坦磁性核心11(例如,製造或獲得)。此外,可準備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12(例如,製造或獲得)。可準備第一線、第二線、及第三線(例如,製造或獲得),其中第一線作為變換器的主要繞線21,第二線同時作為變換器的次要繞線22及共用模式抗流的次要繞線32。第三線可作為共用模式抗流的第一繞線31。該等及其他變體對給定本揭示案內容的發明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為顯而易見的。
在繞線步驟期間,可將第一線的一個端界定為使用為變換器的主要繞線的輸入端211且可固定至終端墊A上(例如,使用電阻焊接、焊接操作等)。可將第二線的一個端界定為變換器的次要繞線的輸入端221且可固定至終端墊E上(例如,使用電阻焊接、焊接操作等)。在一些實作中,在固定至輸入端211、221之後,可沿著第一繞線桶部分125纏繞第一線及第二線多圈。在一些實作中,可同時纏繞第一線及第二線,以便致能用於網路變換 器設備繞線處理的減低的MPP。在其他變體中,可依序纏繞第一線及第二線,使得例如先纏繞第一線接著纏繞第二線;或替代地,先纏繞第二線接著纏繞第一線。
接著,藉由延伸第一線至終端墊B及固定(例如,使用電阻焊接、焊接操作等)第一線至終端墊B來繼續繞線步驟。現在,終端墊B作用如同用於網路變換器設備結構的主要繞線21的中央接頭212。同時地(或依序地),延伸第二線至終端墊F且固定(例如,使用電阻焊接、焊接操作等)至終端墊F。現在,終端墊F作用如同用於網路變換器設備結構的次要繞線22的中央接頭222。在一些實作中,在個別固定第一及第二線至焊接墊B及F之後,繼續繞線處理至第二繞線桶部分126上。再次,可同時或依序執行此繞線處理。延伸第一線至終端墊C且固定(例如,使用電阻焊接、焊接操作等)至終端墊C。現在,第一線作用如同用於網路變換器設備的主要繞線21。第二線可繞經第三凸緣123的前側壁上的線通溝槽128。將線通溝槽128內所繞的第二線的此部分標示為用於網路變換器設備的次要繞線22的輸出端223。
此外,將線通溝槽128內所繞的第二線的此部分進一步標示為共用模式抗流的第二繞線32的起始端321。共用模式抗流的第二繞線32被繞著第三繞線桶部分127纏繞,其中終點端322固定(例如,使用電阻焊接、焊接操作等)至終端墊H。第三線固定至終端墊G且被繞著第三繞線桶部分127纏繞一數量的圈數。第二線及第三線 可同時被繞著第三繞線桶部分127纏繞,或替代地,該等線可依序被繞著第三繞線桶部分127纏繞。在繞線之後,第二及第三線被繞著第三繞線桶部分127纏繞,第三線的終點端312可固定至終端墊D,同時第二線的終點端322可固定至終端墊H。最後,可經由外部傳導裝置40(例如,分開的線、外部印刷電路板上的走線等)達成致能終端墊E與終端墊G的電性耦合,使得次要繞線22的輸入端221與共用模式抗流的第一繞線的第一引線311耦合。如先前所討論,在一些實作中,外部傳導裝置40可繞經位於第二凸緣122的前側壁上的線通溝槽128。
在核心組裝步驟期間,在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12的底部處接合平坦磁性核心11,使得組件構成封閉磁性電路(亦即,限制網路變換器設備操作期間發生的磁性邊緣效應)。一些變體可包含機械固定特徵(例如,機械夾)以便固定平坦磁性核心11與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在一些實作中,此導致在第一凸緣121及第三凸緣123之間形成變換器且在第三凸緣123及第四凸緣124之間形成共用模式抗流。如先前所討論,前述網路變換器設備的採用導致在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12上形成具有八(8)個終端墊的結構;且進一步僅需要三(3)個線以便完成用於網路變換器設備的繞線。
此外,簡化繞線處理,因為可在處理步驟之後緊接著繼續繞線。此為在使用電阻焊接技術時的特別優勢,因為在電阻焊接操作期間網路變換器設備不需要自繞 線機器移除。此外,在一些實作中,將線固定至終端墊不需要在電阻焊接處理期間將線重新定位,因而進一步減低成本(例如,經由減低MPP)。繞線處理為相對簡單的,繞線處理為有效率的,因為避免無關的處理技術,且針對繞線機器的需求是低的(亦即,繞線機器不必然需要昂貴的控制及處理技術以便如預期般執行)。此外,網路變換器架構高度適於自動生產,部分導因於前述繞線處理及將平坦磁性核心11相對簡單的組裝至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12上。
現在參考第5至7圖,展示且詳細描述網路變換器設備1002的第二示範性實施例。第5至7圖的圖示實施例中的許多結構與第1至4圖的第一實施例中所展示的相同,包含例如磁性核心模組10、變換器繞線20、共用模式抗流繞線30,變換器繞線20及共用模式抗流繞線30同時被纏繞於相同磁性核心模組10上,以便經由共同零件完成變換器及共用模式抗流的功能。
第5至7圖中所圖示的結構與第1至4圖中所圖示的結構之間的差異在於:在第5至7圖中所描繪的結構中增加終端墊O。據此,第5至7圖中所圖示的實作包含共九(9)個終端墊。此外,增加第三繞線33至共用模式抗流繞線30上,其中終端墊O安置於位於終端墊D及終端墊H之間的第四凸緣124上。第三繞線33、第一繞線31、及第二繞線32被纏繞至第三繞線桶部分127上。第三繞線33的第一端331可固定至終端墊F(例如,使用電阻焊接、焊接操作等),同時第三繞線33的第二端332可固定至終端墊O。
如所展示,由於終端墊F及第三繞線桶部分124之間的距離,第三繞線33的對應部分可通過第三凸緣123的側面上的線通溝槽128。在圖示的實作中,共用模式抗流繞線30具有三線輸出以個別包含終端墊H、終端墊O、及終端墊D,該等終端墊符合共用三線的線需求且可便於網路變換器結構與例如現存的通用連接器凸耳的連接。因此,圖示用於第5及6圖中所圖示的網路變換器結構的電路示意圖,如第7圖中所展示。
第5至7圖中所圖示的網路變換器結構的準備方法相似於第1至4圖的實施例中所展示的方法;然而,差異在於:增加了用於第三繞線33的繞線方法(亦即,增加第四線)。在此繞線方法期間,用於繞線此第三繞線(第四線)的方法如下:將第四線的第一端界定為共用模式抗流的第三繞線33的第一端331;接著,將第四線的相對端界定為第三繞線33的第二端332;第三繞線33的第一端331固定至終端墊F上(例如,使用電阻焊接、焊接操作等);第三繞線繞經第三凸緣123的側面上的線通溝槽128;第四線的中央部分被纏繞至第三繞線桶部分127上;且第三繞線33的第二端332固定至終端墊O上(例如,使用電阻焊接、焊接操作等),因而完成第三繞線33的功能。在一些實作中,以逆時針定向繞著第三繞線桶部分127纏繞第三繞線33,如第6圖中所描繪。在其他實作中,可以順時針定向繞著第三繞線桶部分127纏繞第三繞線33。主要繞線21、次要繞線22、及第一繞線31的繞線可為如上述參考第1至4圖。此外,平坦磁性核心11至磁性核心模組10上的組裝如上述參考第1至4圖。
現在參考第8至9圖,展示且詳細描述網路變換器設備1002的第三示範性實施例。第8至9圖的圖示實施例中的許多結構與第5至7圖的第二實施例中所展示的相同,包含例如磁性核心模組10、變換器繞線20、共用模式抗流繞線30,及第三繞線33,其中變換器繞線20、第三繞線33及共用模式抗流繞線30同時被纏繞於相同磁性核心模組10上,以便經由共同零件完成變換器及共用模式抗流的功能。
第8至9圖中所圖示的結構與第5至7圖中所描繪的結構之間的差異在於:增加終端墊P至第三凸緣123,使得包含共十(10)個終端墊。第三繞線33的第一端331可固定至終端墊P上(例如,使用電阻焊接、焊接操作等)且第三繞線33的第二端332固定至終端墊O上。接著使用外部傳導裝置40(例如,位於末端消費者PCB上的傳導線、傳導走線等)以電性連接終端墊P與終端墊F。
示範性末端使用者應用
現在參考第10A圖,展示且以分解視圖來詳細描述示範性整合連接器模組1000。ICM 1000可包含具有連接器埠1004(例如,RJ類型的連接器埠)的連接器外殼1006。ICM也可包含經配置以繞著連接器外殼放置的屏蔽1008(例如,電磁干擾(EMI)屏蔽)。可與一個或更多個前述網路變換器設備1002(例如相關於第1至9圖所述)一併使用包含單埠ICM(例如第10A圖中所圖示)或多埠ICM的多種ICM。在圖示的範例中,網路變換器設備1002被併入終端插件組件1010上。
雖然第10A圖中所圖示的ICM 1000為示範性,給定本揭示案內容的發明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容易理解:可容易以其他ICM設計及形成因素來替換成功。在例如共用擁有的美國專利第7,241,181號(申請日為2007年7月10日,標題為「Univers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共用擁有的美國專利第7,845,984號(申請日為2010年12月7日,標題為「Power-Enable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共用擁有的美國專利第8,147,287號(申請日為2012年4月3日,標題為「Integrated Conne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s」)(前述每一者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描述可與前述網路變換器設備1002一併使用的示範性ICM設計及形成因素。
現在參考第10B圖,用於與例如ICM(例如第10B圖中所圖示的ICM 1000)一起使用的一個示範性終端插件組件1010。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終端插件組件1010包含第一組終端1012。例如,第一組終端可經配置以在連接器埠內接收。第一組終端1012可包含插頭接觸部分1014及基板接觸部分1018以及聚合物插件1016,聚合物插件1016經配置以將第一組終端1012之每一者放置遠離第一組終端之其它者一預先界定距離。該預先界定距離也可公知為節距(pitch)。基板接觸部分1018可經由穿孔內部連接技術的使用與基板1020耦合,如第10B圖中所展示。在一些實作中,基板接觸部分1018也可經由表面裝設連接的使用與基板1020耦合。
基板1020可包含孔隙1024、1022。孔隙1024、1022可使用於第一組終端1012及經配置以將例如ICM 1000耦合至外部印刷電路板(亦即,末端消費者應用印刷電路板)的終端。在一些實作中,可以表面可裝設墊替換孔隙1024、1022之一者或更多者,該等表面可裝設墊經配置以致能例如第一組終端1012及印刷電路板1020之間的連接。印刷電路板1020也可包含複數個走線以形成例如第一組終端孔隙1024及終端孔隙1022之間的信號路徑,以用於與經配置以耦合至外部印刷電路板的終端連接。此外,基板1020可進一步包含電子部件(例如,前述網路變換器設備1002)或其他電子部件1026(例如,電容器、電阻器、電感器、主動電路部件等)。
現在參考第11圖,展示分離電子部件1100。例如,分離電子部件1100可包含第10A圖中所圖示的前述ICM 1000的信號調節功能性。分離電子部件1100可包含基板1110以及一個或更多個電子部件(例如,如其他地方所討論的網路變換器設備1002)。此外,在一些實作中,分離電子部件1100可包含其他電子部件(未展示)。印刷電路板1110可包含複數個介面終端1112。例如,如第11圖中所圖示,介面終端1112可包含出現於印刷電路板1110本身上的表面可裝設走線。在替代的實作中,介面終端可包含一個或更多個外部金屬終端,該等外部金屬終端可適於表面裝設(例如,鷗翼類型終端)或適於穿孔裝設應用(例如,穿孔終端),或前述之組合。在一些實作中,分離電子部件1100可包含聚合物殼體(例如,用於固定印刷電路板1110至該聚合物殼體)。在共用擁有的美國專利第8,845,367號(申請日為2014年9月30日,標題為「Modular Electronic Header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中描述該聚合物殼體(例如,頭座),該專利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在一些實作中,可使用例如傳輸塑模技術來封裝印刷電路板,例如在共用擁有的美國專利第6,691,398號(申請日為2004年2月17日,標題為「Electronic Packaging Device and Method」)中描述的傳輸塑模技術,該專利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該等及其他變體對給定本揭示案內容的發明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為顯而易見的。
應理解雖然以特定設計範例方式描述本揭示案的某些態樣,該等描述僅為圖示性的較寬方法,且可視特定設計需求而修改。某些步驟在某些情況下可被呈現為非必要或可選的。此外,某些步驟或功能性可增加至所揭露的實施例或排序的兩個或更多個步驟的效能的順序。所有該等變體被視為被涵蓋於此處本揭示案及請求項內。
雖然上方詳細描述已展示、描述、及指出本揭示案應用至多種實施例時的新穎特徵,應理解發明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進行所圖示的裝置或處理的形式及細節中的多種省略、替換、及改變。前述描述係現在思量的最佳模式。此描述絕非意圖限制,而應視為圖示本揭示案的一般原則,其範圍應參考請求項來決定。
10‧‧‧磁性核心模組
11‧‧‧平坦可磁透核心
12‧‧‧多個I形可磁透核心
20‧‧‧變換器繞線
21‧‧‧主要繞線
22‧‧‧次要繞線
30‧‧‧共用模式抗流繞線
31‧‧‧第一繞線
32‧‧‧第二繞線
33‧‧‧第三繞線
40‧‧‧外部傳導裝置
121‧‧‧第一凸緣
122‧‧‧第二凸緣
123‧‧‧第三凸緣
124‧‧‧第四凸緣
125‧‧‧第一繞線桶部分
126‧‧‧第二繞線桶部分
127‧‧‧第三繞線桶部分
128‧‧‧線通溝槽
211‧‧‧輸入端
212‧‧‧中央接頭
213‧‧‧輸出端
221‧‧‧輸入端
222‧‧‧中央接頭
223‧‧‧輸出端
311‧‧‧第一端
312‧‧‧第二端
321‧‧‧第一端部分
322‧‧‧第二端
331‧‧‧第一端
332‧‧‧第二端
1000‧‧‧整合連接器模組
1002‧‧‧網路變換器設備
1004‧‧‧連接器埠
1006‧‧‧連接器外殼
1008‧‧‧屏蔽
1010‧‧‧終端插件組件
1012‧‧‧第一組終端
1014‧‧‧插頭接觸部分
1016‧‧‧聚合物插件
1018‧‧‧基板接觸部分
1020‧‧‧基板
1022‧‧‧孔隙
1024‧‧‧孔隙
1026‧‧‧電子部件
1100‧‧‧分離電子部件
1110‧‧‧基板
1112‧‧‧介面終端
A‧‧‧終端墊(第一終端墊)
B‧‧‧終端墊(第二終端墊)
C‧‧‧終端墊(第三終端墊)
D‧‧‧終端墊(第七終端墊)
E‧‧‧終端墊(第四終端墊)
F‧‧‧終端墊(第五終端墊)
G‧‧‧終端墊(第六終端墊)
H‧‧‧終端墊(第八終端墊)
O‧‧‧終端墊(第九終端墊)
P‧‧‧終端墊(第十終端墊)
本揭示案的特徵、目標、及優點將因採用下方所提出的詳細描述合併圖式而變得更明顯,其中:
第1圖為根據本揭示案原則的網路感應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透視視圖。
第2圖為根據本揭示案原則的第1圖的網路感應裝置的分解視圖。
第3圖為根據本揭示案的一些實作的第1圖的網路感應裝置的一系列透視視圖,圖示了繞線步驟。
第4圖為根據本揭示案原則的第1圖的網路感應裝置的電路示意圖。
第5圖為根據本揭示案原則的網路感應裝置的第二示範性實施例的透視視圖。
第6圖為根據本揭示案原則的第5圖的網路感應裝置的分解視圖。
第7圖為根據本揭示案原則的第5圖的網路感應裝置的電路示意圖。
第8圖為根據本揭示案原則的網路感應裝置的第三示範性實施例的透視視圖。
第9圖為根據本揭示案原則的第8圖的網路感應裝置的分解視圖。
第10A圖為根據本揭示案原則的併入任一前述網路感應裝置的示範性整合連接器模組(ICM)的分解視圖。
第10B圖為根據本揭示案原則的終端輸入組件的透視視圖,以與第10A圖的ICM一起使用。
第11圖為根據本揭示案原則的併入任一前述網路感應裝置的分離電子裝置的透視視圖。
所有於此揭露的圖式為Pulse Electronics公司2017年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Claims (20)

  1. 一種網路變換器結構,包括:一磁性核心模組,該磁性核心模組包括一平坦磁性核心及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該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經配置以安置於該平坦磁性核心上,該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凸緣、一變換器屏障、一第三凸緣、及一第四凸緣,該第一凸緣、該變換器屏障、該第三凸緣及該第四凸緣之每一者集體地包括複數個終端墊;一第一繞線桶部分,該第一繞線桶部分安置於該第一凸緣及該變換器屏障之間;一第二繞線桶部分,該第二繞線桶部分安置於該變換器屏障及該第三凸緣之間;一第三繞線桶部分,該第三繞線桶部分安置於該第三凸緣及該第四凸緣之間;一變換器繞線,該變換器繞線包括一主要繞線及一次要繞線,該主要繞線及該次要繞線被纏繞至該第一繞線桶部分及該第二繞線桶部分上;該主要繞線的一輸入端被焊接至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一終端墊上,該主要繞線的一中央接頭被焊接至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二終端墊上,且該主要繞線的一輸出端被焊接至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三終端墊上;該次要繞線的一輸入端被焊接至一第四終端墊上,且該次要繞線的一中央接頭被焊接至一第五終端墊上;一共用模式抗流繞線,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包括一第一繞線及一第二繞線,該第一繞線及該第二繞線皆具有一相同數量的圈數及相位,但被以彼此相反的一方向纏繞,該第一繞線及該第二繞線被纏繞至該第三繞線桶部分上;該第一繞線的一第一端被焊接至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六終端墊上,且該第一繞線的一第二端被焊接至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七終端墊上;及該次要繞線的一輸出端被焊接至該第六終端墊上,且該次要繞線的一第二端被焊接至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八終端墊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其中該第四終端墊及該第六終端墊經由一外部傳導裝置連接,使得該變換器繞線的該次要繞線的該輸入端連接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的該第一繞線的該第一端。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其中連接該第四終端墊及該第六終端墊的該外部傳導裝置包括一線,該線經配置以通過一線通溝槽,該線通溝槽位於該變換器屏障的一前側壁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其中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進一步包括一第三繞線;該第三繞線、該第一繞線、及該第二繞線被纏繞至該第三繞線桶部分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其中該第四凸緣包括該複數個終端墊的一第九終端墊;該第三繞線的一第一端被焊接至該第五終端墊上;及該第三繞線的一第二端被焊接至該第九終端墊上。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其中該第五終端墊及該第三繞線桶部分之間的該第三繞線的線的一部分通過一線通溝槽,該線通溝槽位於該第三凸緣的一側上。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進一步包括位於該第三凸緣上的一第十終端墊;該第三繞線的一第一端被焊接至該第十終端墊上;該第三繞線的一第二端被焊接至一第九終端墊上;及藉由一外部傳導裝置連接該第十終端墊及該第九終端墊。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其中在一第十終端墊及一第九終端墊之間設置一外部傳導裝置,該第十終端墊設置於該第三凸緣上且該第九終端墊設置於該第四凸緣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其中該外部傳導裝置包括一印刷電路板(PCB)走線。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其中:複數個線通溝槽被安置於該第一凸緣、該變換器屏障、該第三凸緣、及該第四凸緣之每一者的兩個側壁上;該變換器的該次要繞線的一輸出端及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的該第二繞線的該輸出端之間的一連接通過該第三凸緣的一前側壁上的一線通溝槽。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其中:該主要繞線的該輸入端及該主要繞線的該中央接頭之間的線的一第一部分被纏繞至該第一繞線桶部分上;該主要繞線的該中央接頭及該主要繞線的一輸出端之間的線的一第二部分被纏繞至該第二繞線桶部分上;該次要繞線的該輸入端及該次要繞線的該中央接頭之間的線的一第三部分被纏繞至該第一繞線桶部分上;及該次要繞線的該中央接頭及該次要繞線的該輸出端之間的線的一第四部分被纏繞至該第二繞線桶部分上。
  12. 如請求項4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其中該第四凸緣包括一第九終端墊,且該第三繞線的一第一端被焊接至該第五終端墊上,且該第三繞線的一第二端被焊接至該第九終端墊上。
  13. 一種用於一網路變換器結構的生產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獲得或製造一平坦磁性核心、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一第一線、一第二線、及一第三線,其中該第一線作為一變換器的一主要繞線,其中該第二線同時作為該變換器的一次要繞線及一共用模式抗流的一次要繞線,且該第三線作為該共用模式抗流的一第一繞線;將該第一線的一個端界定為該變換器的該主要繞線的一輸入端,且焊接該第一線的該一個端至一第一終端墊上;將該第二線的一個端界定為該變換器的該次要繞線的一輸入端,且焊接該第二線的該一個端至一第四終端墊上;接著,將該第一線及該第二線沿著一第一繞線桶部分纏繞幾圈;在該第一繞線被纏繞於該第一繞線桶部分之後,延伸該第一線至一第二終端墊且焊接至該第二終端墊上,該第一線的一部分焊接至該第二終端墊,包括該主要繞線的一中央接頭;延伸該第二線至一第五終端墊且焊接至該第五終端墊上,該第二線的一部分焊接至該第五終端墊,包括該變換器的該次要繞線的一中央接頭;接著,將該第一線及該第二線沿著一第二繞線桶部分纏繞幾圈;在纏繞該第二繞線桶部分之後,延伸該第一線至一第三終端墊且焊接該第一線至該第三終端墊上;延伸該第二線進入一第三凸緣的一前側壁上的一線通溝槽,該第二線的一部分位於該線通溝槽中,同時包括該變換器的該次要繞線的一輸出端及該共用模式抗流的該第二繞線的一第一端;然後,將該第三線的一個端界定為該共用模式抗流的該第一繞線的一第一端,且焊接至一第六終端墊上,且接著將剩下的該第二線及該第三線沿著一第三繞線桶部分纏繞幾圈;當纏繞該第三繞線桶部分時,延伸該第二線的一終端至一第八終端墊,且焊接該終端至該第八終端墊上;延伸該第三線的一終端至一第七終端墊,且焊接至該第七終端墊上;使用一外部傳導裝置連接該第四終端墊及該第六終端墊,使得該變換器的該次要繞線的該輸入端及該共用模式抗流的該第一繞線的該第一端連接;及接合該平坦磁性核心至該多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以便組成一封閉磁性電路,該接合導致在一第一凸緣及該第三凸緣之間形成該變換器,且在該第三凸緣及一第四凸緣之間形成該共用模式抗流。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增加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的一第三繞線至該網路變換器結構,該增加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纏繞該第三繞線至該第三繞線桶部分上,以便形成一三線共用模式抗流繞線。
  15. 一種網路變換器結構,包括:一磁性核心模組,該磁性核心模組包括一平坦磁性核心及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該平坦磁性核心設置於該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上,以便形成一封閉磁性結構;其中該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進一步包括一變換器繞線,包括一主要繞線及一次要繞線及一共用模式抗流繞線;及其中該變換器繞線藉由該封閉磁性結構的屬性而與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磁性地隔絕。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其中該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包括一第一繞線桶部分、一第二繞線桶部分、及一第三繞線桶部分,該主要繞線及該次要繞線設置於該第一繞線桶部分及該第二繞線桶部分上,且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設置於該第三繞線桶部分上。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進一步包括設置於該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的一第一端上的一第一凸緣、設置於該第一繞線桶部分及該第二繞線桶部分之間的一第二凸緣、設置於該第二繞線桶部分及該第三繞線桶部分之間的一第三凸緣、及設置於該複數個整合I形磁性核心的相對於該第一端的一第二相對端上的一第四凸緣。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其中該共用模式抗流繞線包括一第一繞線及一第二繞線,該次要繞線包括一與該第二繞線相同部分的線;及其中該第三凸緣包括設置於該第三凸緣的一外部表面上的一線通溝槽,在該線通溝槽中設置該相同部分的線的一部分。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進一步包括一外部傳導裝置以連接位於該第三凸緣上的一第十終端墊與位於該第二凸緣上的一第五終端墊。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網路變換器結構,進一步包括一外部傳導裝置以連接位於該第三凸緣上的一第六終端墊與位於該第一凸緣上的一第四終端墊。
TW107126985A 2017-08-04 2018-08-03 網路變換器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I6745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41598P 2017-08-04 2017-08-04
US62/541,598 2017-08-04
US15/782,670 2017-10-12
US15/782,670 US10679783B2 (en) 2017-08-04 2017-10-12 Network transform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3694A TW201913694A (zh) 2019-04-01
TWI674590B true TWI674590B (zh) 2019-10-11

Family

ID=65229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6985A TWI674590B (zh) 2017-08-04 2018-08-03 網路變換器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9783B2 (zh)
CN (1) CN111033649A (zh)
TW (1) TWI674590B (zh)
WO (1) WO20190276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53486U (zh) * 2017-08-04 2017-12-2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變壓模組
CN112117105B (zh) * 2019-06-19 2024-06-11 德阳帛汉电子有限公司 滤波变压装置
CN110718379B (zh) * 2019-09-10 2021-08-03 佛山市顺德区正中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PoE电源功能的网络变压器
CN110581008A (zh) * 2019-09-16 2019-12-17 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射频变压器及电器
CN113257540A (zh) * 2020-02-07 2021-08-13 Tdk株式会社 复合线圈装置
JP7340815B2 (ja) * 2020-03-18 2023-09-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システム
CN115156748A (zh) * 2022-06-25 2022-10-11 江西顺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变压器线圈的焊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5310A (en) 1973-03-15 1976-10-12 Pulse Engineering Inc. Method for winding ring-shaped articles
JP3091713B2 (ja) 1997-05-23 2000-09-25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巻線型チップバルントランス
US6395983B1 (en) 1999-05-18 2002-05-28 Pulse Engineering, Inc. Electronic packaging device and method
US7612641B2 (en) 2004-09-21 2009-11-03 Pulse Engineering, Inc. Simplified surface-mount devices and methods
US8496499B2 (en) 2006-04-05 2013-07-30 Pulse Electronics, Inc. Modular electronic header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01816081A (zh) 2007-10-02 2010-08-25 株式会社爱发科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方法
JP5685815B2 (ja) * 2009-03-16 2015-03-18 Tdk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およ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TWM401846U (en) * 2010-11-18 2011-04-11 Lin Young Electronic Co Ltd Multifunctional transformer
CN103887659B (zh) * 2012-12-21 2016-11-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9948004B2 (en) * 2014-07-01 2018-04-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ybrid coil circuit
CN204695927U (zh) * 2015-04-03 2015-10-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脉冲变压器
US9905354B2 (en) * 2015-12-18 2018-02-27 Cisco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ransformer and common mode choke
US10971299B2 (en) * 2017-11-21 2021-04-06 Cisco Technology, Inc. Biorthogonal windings on transformer and common mode choke for network por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79783B2 (en) 2020-06-09
TW201913694A (zh) 2019-04-01
WO2019027690A1 (en) 2019-02-07
CN111033649A (zh) 2020-04-17
US20190043651A1 (en) 2019-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4590B (zh) 網路變換器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I381596B (zh) 模組式電子頭座組合及其製造方法
TWI637412B (zh) 變壓器
TWI470656B (zh) 電感裝置及製造該電感裝置的方法
US20200260585A1 (en)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inductive devices with splits
KR20140122688A (ko) 인터리브된 평면의 유도성 장치와 그의 제조 및 사용 방법
TW201351453A (zh) 扁平線圈平面變壓器及方法
TW201435933A (zh) 扼流線圈裝置及製造和使用扼流線圈裝置之方法
US20130323974A1 (en) Substrate-based inductiv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and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111189B1 (ko) 인덕터 단자대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덕터 장치
TWM517432U (zh) 網路訊號濾波電路及應用該電路之網路連接器
TWI511170B (zh) 一種電感元件
TWM556915U (zh) 電感元件
KR101838223B1 (ko) 이중 나선형 평면 트랜스포머
CN206282693U (zh) 贴片式电感器
CN110060853A (zh) 一种电感或变压器
CN110676015A (zh) 电子装置、连接器及其电磁器件
US1186238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or, and electromagnetic device thereof
CN215834375U (zh) 一种射频电感器件结构
CN218548172U (zh) 贴片式共模电感器及网络变压器
CN213340026U (zh) 一种高饱和电流的复合电感器
CN214043371U (zh) 一种网络变压器和具有该网络变压器的pcb板
TWI480901B (zh) 基板感應裝置及方法
CN210984486U (zh) 一种电感或变压器
JP2016174104A (ja) ノイズ対策用チョークコイ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