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0135B - 控制閥 - Google Patents

控制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0135B
TWI660135B TW107116344A TW107116344A TWI660135B TW I660135 B TWI660135 B TW I660135B TW 107116344 A TW107116344 A TW 107116344A TW 107116344 A TW107116344 A TW 107116344A TW I660135 B TWI660135 B TW I6601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valve
control valve
inlet
outl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6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7142A (zh
Inventor
蔡水發
郭思齊
陳信宏
Original Assignee
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16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013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0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013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47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7142A/zh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種控制閥,包含一閥體及一閥門。閥門可活動地位於容置槽。其中,控制閥具有一下限流量,下限流量大於零。此外,因為控制閥的下限流量無需被精準地控制在零,故亦可將閥門的外形由球狀改成柱狀,且柱狀門部的直徑小於組裝口的口徑。如此一來,組裝人員可將閥門由閥體之組裝口直接裝入閥體之容置槽,使得在設計上容許讓閥體改成一體成型之結構,進而簡化了控制閥的製造程序與組裝程序。

Description

控制閥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控制閥。
在冷卻系統中一般會透過控制閥或分流閥來分配液體流向。以控制閥為例,一般可分為旋轉式滑閥(rotary spool)以及滑動式滑閥(slide spool)兩種。旋轉式滑閥係指滑閥以軸為中心旋轉,而滑動式滑閥係指滑閥沿著軸往復移動。此外,在操作滑閥時,控制閥又可依照手動式、電動式等原理來操控。其中,手動式藉由把手或握把直接操控滑閥的位置,而電動式則藉由伺服馬達來操控滑閥的位置。
一般控制閥在設計上皆需兼顧防漏性能,而因為閥門作成球頭時,閥門與閥體的組裝緊密度較佳,故能提升其防漏性能。然而,由於球頭閥門的體積較閥體之穿孔大,使得球狀閥門無法透過穿孔直接裝入控制閥之閥體,而必需將控制閥之閥體拆成多個殼件,才足以完成控制閥之組裝。但是,將控制閥之閥體拆成多個殼件將使得控制閥之結構設計過於複雜,反而造成製造上與組裝上的不便。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控制閥,藉以簡化閥體之結構,以解決目前控制閥有製造上與組裝上的不便的問題。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控制閥,包含一閥體及一閥門。 閥門可活動地位於容置槽。其中,控制閥具有一下限流量,下限流量大於零。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控制閥,包含一閥體及一閥門。閥體具有一容置槽及對應容置槽之至少一流體入口及至少一流體出口。閥體具有圍繞出容置槽的一內壁面。閥門具有一外壁面及至少一流體主通道。閥門可活動地位於容置槽,且外壁面與內壁面形成一流體旁通道。流體主通道貫穿外壁面,且流體主通道之至少一入口端與至少一出口端分別對應至少一流體入口及至少一流體出口。其中,閥門可相對閥體活動而令閥門切換流體主通道與改變於一閉閥位置及一開閥位置間活動。當閥門位於閉閥位置時,流體主通道之至少一入口端與至少一出口端受閥體遮蔽,而令流體入口單靠流體旁通道連通流體出口。當閥門位於開閥位置時,流體主通道之至少一入口端與至少一出口端分別與至少一流體入口及至少一流體出口連通,而令流體入口靠流體主通道與流體旁通道連通流體出口。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控制閥,包含一閥體及一閥門。閥體具有至少一流體入口及至少一流體出口。閥門具有至少一流體主通道及至少一流體旁通道。流體主通道具有至少一入口端及至少一出口端,且流體主通道之截面積大於流體旁通道之截面積。閥門可活動地裝設於閥體而於一閉閥位置及一開閥位置間活動。當閥門位於閉閥位置時,流體主通道之入口端及出口端受閥體遮蔽,而令流體入口靠流體旁通道連通流體出口。當閥門位於開閥位置時,流體旁通道之入口端與出口端受閥體遮蔽,而令流體入口單靠流體主通道連通流體出口。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控制閥,包含一閥體及一閥門。閥體具有一容置槽及對應容置槽的一組裝口、一流體入口與一流體出口。閥門包含相連的一穿設部及一柱狀門部。柱狀門部具有一流體主通道。流體主通道的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分別對對流體入口與流體出口。 柱狀門部的直徑小於等於組裝口的口徑,以令柱狀門部穿過組裝口而令柱狀門部可活動地位於容置槽。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控制閥,包含一閥體、一閥門及至少一第一密封環。閥體為一體成型之結構,並具有一容置槽及對應容置槽的一組裝口、一流體入口與一流體出口。閥門具有一流體主通道,流體主通道之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分別對流體入口與流體出口。閥門用以自閥體外經組裝口而裝入容置槽。至少一第一密封環套設於閥門,並夾設於閥體與閥門之間,以令閥門與至少一第一密封環密封組裝口。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控制閥,透過流體旁通閥之設計,使得控制閥在閉閥位置時仍具有大於零的下限流量,故當冷卻流體集中流至高發熱量之熱源時,低發熱量之熱源所對應之控制閥亦可讓少量之冷卻流體持續流向低發熱量之熱源,以替低發熱量之熱源提供最低限度之冷卻效果。
再者,因為控制閥的下限流量無需被精準地控制在零,故可將閥門的外形由球狀改成柱狀,且柱狀門部的直徑小於組裝口的口徑。如此一來,組裝人員可將閥門由閥體之組裝口直接裝入閥體之容置槽,使得在設計上容許讓閥體改成一體成型之結構,進而簡化了控制閥的製造程序與組裝程序。
以上關於本發明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 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的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10a、10b、10c、10d、10e、10f、10g、10m‧‧‧控制閥
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100m‧‧‧閥體
110a、110b、110c、110d、110e、110g‧‧‧容置槽
120a、120b、120c‧‧‧組裝口
130a、130b、130c‧‧‧內壁面
140a、140b、140c、140d、140e、140f、140m‧‧‧流體入口
140g‧‧‧第一流體入口
140g'‧‧‧第二流體入口
150a、150b、150c、150d、150e、150f、150g、150m‧‧‧流體出口
200a、200b、200c、200d、200e、200f、200g、200h、200i、200j、200k、200l、200m、200n、200o、200p、200q、200r、200s、200t‧‧‧閥門
201a、201h、201i、201j‧‧‧穿設部
202a、202h、202i、202j‧‧‧柱狀門部
210a、210b、10c‧‧‧外壁面
220a、220b、220c、220d、220e、220f、220h、220i、220j、220k、220l、220n、220o、220p、220q、220r、220s、220t‧‧‧流體主通道
220m、220m’‧‧‧閥口
221a、221b、221c、221d、221e、221f、221h、221i、21i'、221j‧‧‧入口端
221g‧‧‧第一入口端
221g'‧‧‧第二入口端
222a、222b、222c、222d、222g、222h、222i、222j‧‧‧出口端
223l‧‧‧長邊
224l、224m‧‧‧第一側
225l、225m‧‧‧第二側
230a、230c、230j‧‧‧流體旁通道
300a、300b、300c、300d、300e、00f、300g‧‧‧驅動元件
400a、400c‧‧‧密封環
400b‧‧‧第一密封環
450b‧‧‧第二密封環
a‧‧‧方向
A‧‧‧軸線
D1‧‧‧直徑
D2‧‧‧口徑
D3~D6‧‧‧距離
E‧‧‧延伸方向
F‧‧‧方向
W1~W4‧‧‧寬度
圖1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之剖面示意圖。
圖3為圖1之閥門位於閉閥位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3之剖面示意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圖5之剖面示意圖。
圖7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
圖8為圖7之剖面示意圖。
圖9為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為圖9之剖面示意圖。
圖11為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
圖12為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
圖13為根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
圖14為圖13之剖面示意圖。
圖15為根據本發明第八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立體示意圖。
圖16為根據本發明第九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立體示意圖。
圖17為根據本發明第十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立體示意圖。
圖18為根據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
圖19為根據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
圖20為根據本發明第十三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
圖21為圖20之閥門裝設於閥體且閥門處於關閉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22為圓形閥口與箭頭形閥口的閥開度與流量曲線示意圖。
圖23為根據本發明第十四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
圖24為根據本發明第十五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
圖25為根據本發明第十六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
圖26為根據本發明第十七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
圖27為根據本發明第十八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
圖28為根據本發明第十九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
圖29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十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請參閱圖1至圖4。圖1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之剖面示意圖。圖3為圖1之閥門位於閉閥位置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圖3之剖面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控制閥10a包含一閥體100a、一閥門200a、 一驅動元件300a及多個密封環400a。
閥體100a例如為射出成型或切削加工成型之一體成型結構。 閥體100a具有一容置槽110a及對應容置槽110a之一組裝口120a。閥體100a具有圍繞出容置槽110a的內壁面130a及貫穿內壁面130a的一流體入口140a及一流體出口150a。即組裝口120a、流體入口140a及流體出口150a皆連通容置槽110a。
閥門200a可轉動地位於容置槽110a而於一閉閥位置(請暫參閱圖3與圖4)及一開閥位置(請暫參閱圖1與圖2)間活動。詳細來說,閥門200a包含相連的一穿設部201a及一柱狀門部202a。穿設部201a穿過組裝口120a,且柱狀門部202a位於容置槽110a。這些密封環400a例如為橡膠環,並套設於穿設部201a,以令穿設部201a與這些密封環400a共同密封住組裝口120a。驅動元件300a例如鎖固於閥體100a,並用以驅動閥門200a沿繞軸線A的方向a相對閥體100a轉動。
柱狀門部202a具有一外壁面210a及一流體主通道220a。 流體主通道220a的外形例如為直筒狀,並貫穿外壁面210a。流體主通道220a具有相對的一入口端221a及一出口端222a。當閥門200a位於開閥位置(請暫參閱圖1與圖2)時,流體主通道220a之入口端221a及流體主通道220a之出口端222a分別對準閥體100a之流體入口140a及閥體100a之流體出口150a,而讓流體可透過流體主通道220a沿方向F由流體入口140a流至流體出口150a。當閥門200a位於閉閥位置(請暫參閱圖3與圖4)時,流體主通道220a之入口端221a及流體主通道220a之出口端222a分別與閥體100a之流體入口140a及閥體100a之流體出口150a完全不重 疊,而讓流體無法透過流體主通道220a由流體入口140a流至流體出口150a。
在本實施例中,流體主通道220a之入口端221a的形狀相同於閥體100a之流體入口140a的形狀,或/且流體主通道220a之入口端221a的尺寸相同於閥體100a之流體入口140a的尺寸,使得當流體主通道220a之入口端221a及流體主通道220a之出口端222a分別對準閥體100a之流體入口140a及閥體100a之流體出口150a時,流體可更順暢地沿方向F由流體入口140a流至流體出口150a,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在可滿足流體沿方向F由流體入口140a流至流體出口150a的最低需求的前提下,亦可讓流體主通道220a之入口端221a的形狀與尺寸相異於閥體100a之流體入口140a的形狀與尺寸。
外壁面210a與內壁面130a為鬆配設計,且外壁面210a與內壁面130a之間形成一流體旁通道230a。流體旁通道230a之單位時間的流量小於流體主通道220a之單位時間的流量。此流體旁通道230a為由從流體入口140a延伸至流體出口150a的環形通道,使得不論閥門200a位於開閥位置或閉閥位置,流體入口140a皆能透過流體旁通道230a連通流體出口150a。也就是說,當閥門200a位於開閥位置時,流體能從流體入口140a一併流經流體主通道220a與流體旁通道230a流至流體出口150a,使控制閥10a在閉閥位置時具有一上限流量。當閥門200a位於閉閥位置時,流體還是能單獨透過流體旁通道230a從流體入口140a流至流體出口150a,使控制閥10a在閉閥位置時具有一下限流量,且下限流量大於零。
接著,將以伺服機櫃(未繪示)之液冷系統為例來說明控制閥 10a的下限流量大於零的設計原因。伺服機櫃(未繪示)之液冷系統包含了多個水冷頭、多個循環流管、一幫浦及多個控制閥10a。這些水冷頭例如設置於伺服機櫃中的不同伺服器,以與不同伺服器進行熱交換,或是設置於同一伺服器中的不同熱源,以與不同熱源進行熱交換。這些循環流管分別於這些水冷頭與幫浦間形成冷卻循環。這些控制閥10a裝設於於循環流管上,以分別控制各熱源所分配之流量。舉例來說,由於發熱量較高的熱源需要較大的流量,但發熱量較低的熱源只需要較小的流量,故可將高發熱量之熱源所對應之控制閥10a切換至開閥位置,以及將低發熱量之熱源所對應之控制閥10a切換至閉閥位置,以將冷卻流體集中流至高發熱量之熱源。 此外,由於低發熱量之熱源所對應之控制閥10a在閉閥位置時仍具有大於零的下限流量,故當冷卻流體集中流至高發熱量之熱源時,低發熱量之熱源所對應之控制閥10a亦可讓少量之冷卻流體持續流向低發熱量之熱源,以替低發熱量之熱源提供最低限度之冷卻效果。
接著,從另一方面來討論此控制閥10a。因為控制閥10a的下限流量無需被精準地控制在零,故可將閥門200a的外形由球狀改成柱狀,且柱狀門部202a的直徑D1小於組裝口120a的口徑D2。如此一來,組裝人員可將閥門200a之柱狀門部202a由閥體100a之組裝口120a直接裝入閥體100a之容置槽110a,以簡化控制閥10a的組裝流程。此外,也因為此組裝上的簡化,使得閥體100a可改成一體成型之結構,進而進一步簡化了控制閥10a的製造程序與組裝程序。前述之柱狀門部202a的直徑D1小於組裝口120a的口徑D2的設計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在其他實施例中,柱狀門部的直徑亦可等於組裝口的口徑。
在本實施例中,密封環的數量為二個,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密封環的數量亦可為單個或三個以下。再者,本實施例係以電動馬達來驅動閥門轉動,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透過液壓控制閥門轉動或滑動。此外,閥體更可具有散熱鰭片以加強閥體的散熱效果。
需注意的是,上述閥門200a之外壁面210a與閥體100a之內壁面130a所形成的流體旁通道230a只是讓控制閥10a實現下限流量大於零的其中一種方式,其他變化方式容後一併說明。
閥門在開閥位置時流體亦可不經過流體旁通道,即僅經過流體主通道。請參閱圖5與圖6。圖5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圖5之剖面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控制閥10b包含一閥體100b、一閥門200b、一驅動元件300b、二第一密封環400b及二第二密封環450b。
閥體100b具有一容置槽110b及對應容置槽110b之一組裝口120b。閥體100b具有圍繞出容置槽110b的內壁面130b及貫穿內壁面130b的一流體入口140b及一流體出口150b。即組裝口120b、流體入口140b及流體出口150b皆連通容置槽110b。
閥門200b可轉動地位於容置槽110b。詳細來說,閥門200b包含相連的一穿設部201b及一柱狀門部202b。穿設部201b穿過組裝口120b,且柱狀門部202b位於容置槽110b。柱狀門部202b具有一外壁面210b及一流體主通道220b。流體主通道220b的外形例如為直筒狀,並貫穿外壁面210b。流體主通道220b具有相對的一入口端221b及一出口端 222b。二第一密封環400b與二第二密封環450b例如為橡膠環。二第一密封環400b套設於穿設部201b,以令穿設部201b與二第一密封環400b共同密封住組裝口120b。二第二密封環450b設置於柱狀門部202b,並分別圍繞流體主通道220b的入口端221b與出口端222b。驅動元件300b例如鎖固於閥體100b,並用以驅動閥門200b相對閥體100b轉動。
由於二第二密封環450b分別圍繞流體主通道220b的入口端221b與出口端222b,使得閥門200b在開閥位置時,流體僅能從流體入口140b流經流體主通道220b流至流體出口150b,並不會流經上述之流體旁通道230a(如圖2所示)。
流體主通道的入口端與出口端的數量不限於單個,請參閱圖7與圖8。圖7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圖8為圖7之剖面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控制閥10c包含一閥體100c、一閥門200c、一驅動元件300c、二密封環400c。
閥體100c具有一容置槽110c及對應容置槽110c之一組裝口120c。閥體100c具有圍繞出容置槽110c的內壁面130c及貫穿內壁面130c的二流體入口140c及一流體出口150c。即組裝口120c、二流體入口140c及流體出口150c皆連通容置槽110c。以圖7所擺放之視角來看,二流體入口140c例如位於閥體100c之相對兩側面,且流體出口150c例如位於閥體100c之底面。
閥門200c可轉動地位於容置槽110c。詳細來說,閥門200c包含相連的一穿設部201c及一柱狀門部202c。穿設部201c穿過組裝口 120c,且柱狀門部202c位於容置槽110c。柱狀門部202c具有一外壁面210c及一流體主通道220c。流體主通道220c的外形例如為T字形,並貫穿外壁面210c。流體主通道220c具有相對的二入口端221c及一出口端222c。二入口端221c分別對應於二流體入口140c,且出口端222c對應於流體出口150c。
二密封環400c例如為橡膠環。二密封環400c套設於穿設部201c,以令穿設部201c與二密封環400c共同密封住組裝口120c。驅動元件300c例如鎖固於閥體100c,並用以驅動閥門200c相對閥體100c轉動。
當閥門200c位於開閥位置(請暫參閱圖7與圖8)時,流體主通道220c之二入口端221c及流體主通道220c之出口端222c分別對準閥體100c之二流體入口140c及閥體100c之流體出口150c,而讓流體可透過流體主通道220c沿方向F由流體入口140c流至流體出口150c。
圖7之實施例為二入單出之狀況,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將原本的入口改為出口,原本的出口改為入口,即改為單入二出之狀況。
請參閱圖9與圖10。圖9為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圖10為圖9之剖面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控制閥10d包含一閥體100d、一閥門200d及一驅動元件300d。閥門200d可轉動地位於容置槽110d。驅動元件300d例如鎖固於閥體100d,並用以驅動閥門200d相對閥體100d轉動。
詳細來說,閥體100d具有多個流體入口140d及一流體出 口150d。以圖9所擺放之視角來看,這些流體入口140d例如分成兩組,且這兩組流體入口140d分別位於閥體100d之相對兩側面。流體出口150d例如位於閥體100d之底面。
閥門200d具有一流體主通道220d。流體主通道220d具有相對的兩組入口端221d及一出口端222d。入口端221d對應於流體入口140d,且出口端222d對應於流體出口150d。每一組流體入口140d、每一組流體主通道220d之入口端221d皆沿閥門200d的軸向排列。
請參閱圖11與圖12。圖11為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圖12為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
如圖11所示,本實施例之控制閥10e包含一閥體100e、一閥門200e及一驅動元件300e。閥門200e可轉動地位於容置槽110e。 驅動元件300e例如鎖固於閥體100e,並用以驅動閥門200e相對閥體100e轉動。
詳細來說,閥體100e具有多個流體入口140e及一流體出口150e。以圖11所擺放之視角來看,這些流體入口140e例如分成四組,且這四組流體入口140e分別位於閥體100e之相異四側面。流體出口150e例如位於閥體100e之底面。
閥門200e具有一流體主通道220e。流體主通道220e具有相異的四組入口端221e及一出口端222e。入口端221e對應於流體入口140e,且出口端222e對應於流體出口150e。每一組流體入口140e、每一組流體主通道220e之入口端221e皆沿閥門200e的軸向排列,且相鄰 兩組的二流體入口140e具相同水平高度,如其中一組之最高流體入口140e之中心點至底面的距離D3等於相鄰組之最高流體入口140e之中心點至底面的距離D4。
此外,圖12之實施例與圖11之實施例相似,其差異之處僅在於相鄰兩組的二流體入口140f具相異水平高度,如其中一組之最高流體入口140f之中心點至底面的距離D5大於相鄰組之最高流體入口140f之中心點至底面的距離D6。
請參閱圖13與圖14。圖13為根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所述之控制閥的立體示意圖。圖14為圖13之剖面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控制閥10g包含一閥體100g、一閥門200g及一驅動元件300g。閥門200g可轉動地位於容置槽110g。驅動元件300g例如鎖固於閥體100g,並用以驅動閥門200g相對閥體100g轉動。
詳細來說,閥體100g具有多個第一流體入口140g、多個第二流體入口140g’及一個流體出口150g。流體出口150g例如位於閥體100g之底面。這些第一流體入口140g位於流體出口150g之一側。 這些第二流體入口140g’位於流體出口150g之相對一側,且這些第一流體入口140g與這些第二流體入口140g’皆沿閥門200g之徑向排列。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流體入口140g與第二流體入口140g’分別位於流體出口150g之相對兩側,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流體入口與第二流體入口亦可位於流體出口之相鄰兩側。
閥門200g具有一流體主通道220g。流體主通道220g具有一第一入口端221g、一第二入口端221g’及一出口端222g。第一入口 端221g連通這些第一流體入口140g、第二入口端221g’連通這些第二流體入口140g’以及出口端222g連通流體出口150g。
圖13之實施例為多入單出之狀況,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將原本的入口改為出口,原本的出口改為入口,即改為單入多出之狀況。
在控制閥僅需滿足下限流量大於零而無簡化組裝之需求時,亦可將柱狀門部改成球狀門部。請參閱圖15。圖15為根據本發明第八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立體示意圖。閥門200h包含相連的一穿設部201h及一球狀門部202h。球狀門部202h具有一流體主通道220h。流體主通道220h具有二入口端221h及一出口端222h。二入口端221h分別位於球狀門部202h之相對兩側,出口端222h位於二入口端221h之間。球狀門部202h用以組裝於閥體,且球狀門部202h與閥體間保留一間隙,以令球狀門部202h與閥體間形成一流體旁通道。
請參閱圖16。圖16為根據本發明第九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立體示意圖。閥門200i包含相連的一穿設部201i及一柱狀門部202i。
詳細來說,柱狀門部202i具有一流體主通道220i。流體主通道220i具有多個入口端221i、221i’及一出口端222i。入口端221i的數量為兩個,並分別位於柱狀門部202i之相對兩側。入口端221i’的數量亦為兩個,並分別位於柱狀門部202i的相對兩側。入口端221i’沿閥門200i之軸向排列,且入口端221i之截面積大於入口端221i’之截面積。出口端222i位於柱狀門部202i遠離穿設部201i之一側。同樣地,柱狀門部202i用以組裝於閥體,且柱狀門部202i與閥體間保留一間隙,以令柱狀門部 202i與閥體間形成一流體旁通道。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入口端221i與入口端221i’皆連通至同一出口端222i,而呈現單一流體主通道,且單一流體主通道具有多個入口端與一個出口端的實施態樣,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改為多個各自獨立的流體主通道沿閥門之徑向延伸,並沿閥門之軸向排列。即將上述之出口端222i移除,以及將上述之入口端221i或入口端221i’改為出口端,使其改成各自獨立的多個各自獨立的流體主通道。以上、下兩個獨立的流體主通道為例,上、下流體主通道不相連通,且上面流體主通道之相對兩側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以及下面流體主通道之相對兩側具有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此外,二流體主通道之延伸方向例如為相互平行或相互正交,且上面的流體主通道的截面積異於下面的流體主通道的截面積。
上述實施例之流體旁通道是由閥體與閥門之間的間隙所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17。圖17為根據本發明第十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立體示意圖。閥門200j包含相連的一穿設部201j及一柱狀門部202j。
詳細來說,柱狀門部202j具有一流體主通道220j及一流體旁通道230j。流體主通道220j具有一入口端221j及一出口端222j。入口端221j與出口端222j分別位於柱狀門部202j之相對兩側。流體旁通道230j之截面積小於流體主通道220j之截面積。流體旁通道230j貫穿流體主通道220j,且流體旁通道230j之延伸方向與流體主通道220j之延伸方向例如正交。如此一來,當流體主通道220j之入口端221j與出口端222j 分別對準閥體之流體入口與流體出口(如圖1所示)時,流體可透過流體主通道220j由流體入口流至流體出口。當流體主通道220j之入口端221j與出口端222j分別與閥體之流體入口與流體出口完全不重疊(如圖3所示)時,流體又可透過流體旁通道230j由流體入口流至流體出口而提供大於零之下限流量。
請參閱圖18。圖18為根據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閥門200k之流體主通道220k的截面形狀例如為圓形,但並不以此為限。
先請參閱圖19。圖19為根據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之閥門200l中,流體主通道220l的一截面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224l及一第二側225l,截面第一側224l的寬度W2實質上等於第二側225l的寬度W1。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流體主通道220l的截面形狀為長條形,且截面之長邊223l的延伸方向E正交於閥門220l之軸線A,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且截面之長邊亦可平行於閥門之中心軸。
再請參閱圖20至圖22。圖20為根據本發明第十三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圖21為圖20之閥門裝設於閥體且閥門處於關閉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22為圓形閥口與箭頭形閥口的閥開度與流量曲線示意圖。
如圖20所示,在本實施例之閥門200m中,流體主通道之相對兩閥口220m、220m’的形狀為箭頭形。因閥口220m與閥口220m’的形狀相同,故僅以流體主通道之閥口220m為例。流體主通道之閥口 220m,並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224m及一第二側225m。截面第一側224m的寬度W4異於第二側225m的寬度W3。
如圖21所示,本實施例之閥門200m處於關閉狀態,即閥門200m之兩閥口220m、220m’分別與閥體100m之兩流體入口140m錯開。此外,閥門200m可沿方向b相對閥體100m旋轉約90度,使閥門200m而自關閉狀態變成開啟狀態。即閥門200m之兩閥口220m、220m’分別對準閥體100m之兩流體入口140m而讓流體能夠自閥體100m的兩流體入口140m流至流體出口150m。接著,閥門200m可再沿方向c相對閥體100m旋轉而自開啟狀態變回關閉狀態。
相異寬度的設計目的在於讓閥門200m的流量比例控制能更接近線性。詳細來說,如若流體主通道之截面形狀如圖1實施例所示之圓形,則閥門打開角度與流體流量的關係曲線呈先急陡後平緩的非線性態勢(如圖22之虛線所示)。若流體主通道之截面形狀如圖20實施例所示之箭頭形,則閥門200m在打開初期時,寬度較窄的箭身段(靠近第二側225m)會先對準流體入口,並在打開中期後寬度較寬的箭頭段(靠近第一側224m)才對準流體入口。藉以透過寬度較窄的箭身段來緩合急陡段之陡陗程度程度,以及透過寬度較寬的箭頭段來增加平緩段之陡陗程度,進而讓閥開度與流體流量的關係曲線能更接近線性態勢(如圖22之實線所示)。雖然本實施例是以圓形閥口與箭頭形閥口來比較,但要讓閥開度與流體流量的關係曲線能更接近線性態勢的形狀並不限於箭頭形閥口,只要閥口第一側224m的寬度W4異於第二側225m的寬度W3即可,其他實施態樣容後一併說明。
以圖20之視角來看,閥口220m與閥口220m’的第一側224m朝向同一旋轉方向,意即箭頭的指向相反。其箭頭的指向相反的目的在於,在閥門200m沿方向b旋轉的過程中,流體主通道之閥口220m、220m’皆以箭身段(靠近第二側225m)先對準流體入口140m,後續箭頭段再慢慢對準流體入口140m。藉此,將可透過寬度較窄的箭身段來緩合急陡段之陡陗程度,以及透過寬度較寬的箭頭段來增加平緩段之陡陗程度,進而讓閥門打開角度與流體流量的關係曲線能更接近線性態勢。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此截面的形狀以箭頭形為例,但並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23至圖29,圖23為根據本發明第十四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圖24為根據本發明第十五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圖25為根據本發明第十六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圖26為根據本發明第十七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圖27為根據本發明第十八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圖28為根據本發明第十九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圖29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十實施例所述之閥門的平面示意圖。如圖23所示,閥門200n之流體主通道220n之截面的形狀同樣為箭頭形,但圖23之箭頭的方向與圖20之箭頭方向相反。如圖24所示,閥門200o之流體主通道220o之截面的形狀為葫蘆形。如圖25圖所示,閥門200p之流體主通道220p之截面的形狀為兩邊寬中間窄的形狀。如圖26圖所示,閥門200q之流體主通道220q之截面的形狀為三角形。如圖27圖所示,閥門200r之流體主通道220r之截面的形狀為棒形。如圖28圖所示,閥門200s之流體主 通道220s的數量為多個,且這些流體主通道220s沿閥門200s的徑向排列。並且這些流體主通道220s之各截面沿閥門200s的徑向由大至小排列。如圖29圖所示,閥門200t之流體主通道220t之截面的形狀為葫蘆形,但圖29之方向與圖24之方向相反。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控制閥,透過流體旁通閥之設計,使得控制閥在閉閥位置時仍具有大於零的下限流量,故當冷卻流體集中流至高發熱量之熱源時,低發熱量之熱源所對應之控制閥亦可讓少量之冷卻流體持續流向低發熱量之熱源,以替低發熱量之熱源提供最低限度之冷卻效果。
再者,因為控制閥的下限流量無需被精準地控制在零,故可將閥門的外形由球狀改成柱狀,且柱狀門部的直徑小於組裝口的口徑。如此一來,組裝人員可將閥門由閥體之組裝口直接裝入閥體之容置槽,使得在設計上容許讓閥體改成一體成型之結構,進而簡化了控制閥的製造程序與組裝程序。
此外,透過讓流體主通道之截面兩側的寬度相異以讓閥門的流量比例控制能更接近線性。即透過寬度較窄的箭身段來緩合急陡程度,以及透過寬度較寬的箭頭段來增加平緩段之陡陗程度,進而讓閥門打開角度與流體流量的關係曲線能更接近線性態勢。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諸項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64)

  1. 一種控制閥,包含:一閥體,具有一容置槽;以及一閥門,該閥門可活動地位於該容置槽;其中,該控制閥具有一下限流量,該下限流量大於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閥門可轉動地設置於該閥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閥門可滑動地設置於該閥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閥體具有至少一流體入口及至少一流體出口,該閥門具有至少一流體主通道,該流體主通道具有至少一入口端與至少一出口端,該至少一入口端與該至少一出口端分別對應該至少一流體入口與該至少一流體出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一入口端與該至少一出口端分別與該至少一流體入口與該至少一流體出口完全不重疊時,該控制閥具有該下限流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的一截面的形狀為圓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的一截面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截面該第一側的寬度實質上等於該第二側的寬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的該截面的形狀為長條形,且該截面之長邊的延伸方向正交於該閥門之中心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的該截面的形狀為長條形,且該截面之長邊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該閥門之中心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的一截面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截面該第一側的寬度異於該第二側的寬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截面的形狀為箭頭形、三角形或葫蘆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具有相對兩閥口,該二閥口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每一該閥口之該第一側的寬度異於該第二側的寬度,且該二閥口的該第一側朝同一旋轉方向。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一流體主通道的數量為多個,該些流體主通道沿該閥門的徑向排列。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些流體主通道之各截面沿該閥門的徑向由大至小排列。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一流體入口、該至少一流體出口及該至少一流體主通道的數量為二個,該二流體入口、該二流體出口及該二流體主通道皆沿該閥門的軸向排列。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二流體主通道之截面面積相等。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二流體主通道之截面面積相異。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二流體主通道之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二流體主通道之延伸方向相互正交。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閥體具有多個第一流體入口、多個第二流體入口及一個流體出口,該些第一流體入口位於該流體出口之一側,該些第二流體入口位於該流體出口之另一側,且該些第一流體入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入口皆沿該閥門之徑向排列,該閥門具有一流體主通道,該流體主通道具有一第一入口端、一第二入口端及一出口端,該第一入口端連通該些第一流體入口,該第二入口端連通該些第二流體入口,該出口端連通該流體出口。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些第一流體入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入口分別位於該流體出口之相對兩側。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些第一流體入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入口分別位於該流體出口之相鄰兩側。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閥體具有一流體入口、多個第一流體出口及多個第二流體出口,該些第一流體出口位於該流體入口之一側,該些第二流體出口位於該流體入口之另一側,且該些第一流體出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出口皆沿該閥門之徑向排列,該閥門具有一流體主通道,該流體主通道具有一入口端、一第一出口端及一第二出口端,該入口端連通該流體入口,該第一出口端連通該些第一流體出口,該第二出口端連通該些第二流體出口。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些第一流體出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出口分別位於該流體入口之相對兩側。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些第一流體出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出口分別位於該流體入口之相鄰兩側。
  26. 一種控制閥,包含:一閥體,具有一容置槽及對應該容置槽之至少一流體入口及至少一流體出口,該閥體具有圍繞出該容置槽的一內壁面;以及一閥門,具有一外壁面及至少一流體主通道,該閥門可活動地位於該容置槽,且該外壁面與該內壁面形成一流體旁通道,該流體主通道貫穿該外壁面,且該流體主通道之至少一入口端與至少一出口端分別對應該至少一流體入口及該至少一流體出口;其中,該閥門可相對該閥體活動而令該閥門於一閉閥位置及一開閥位置間活動,當該閥門位於該閉閥位置時,該流體主通道之該至少一入口端與該至少一出口端受該閥體遮蔽,而令該流體入口單靠該流體旁通道連通該流體出口,當該閥門位於該開閥位置時,該流體主通道之該至少一入口端與該至少一出口端分別與該至少一流體入口及該至少一流體出口連通,而令該流體入口靠該流體主通道與該流體旁通道連通該流體出口。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旁通道之單位時間的流量小於該流體主通道之單位時間的流量。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之截面積大於該流體旁通道之截面積。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的一截面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截面該第一側的寬度實質上等於該第二側的寬度。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的一截面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截面該第一側的寬度異於該第二側的寬度。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具有相對兩閥口,該二閥口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每一該閥口之該第一側的寬度異於該第二側的寬度,且該二閥口的該第一側朝同一旋轉方向。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一流體主通道的數量為多個,該些流體主通道沿該閥門的徑向排列。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些流體主通道之各截面沿該閥門的徑向由大至小排列。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一流體入口、該至少一流體出口及該至少一流體主通道的數量為二個,該二流體入口、該二流體出口及該二流體主通道皆沿該閥門的軸向排列。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閥體具有多個第一流體入口、多個第二流體入口及一個流體出口,該些第一流體入口位於該流體出口之一側,該些第二流體入口位於該流體出口之另一側,且該些第一流體入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入口皆沿該閥門之徑向排列,該閥門具有一流體主通道,該流體主通道具有一第一入口端、一第二入口端及一出口端,該第一入口端連通該些第一流體入口,該第二入口端連通該些第二流體入口,該出口端連通該流體出口。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閥體具有一流體入口、多個第一流體出口及多個第二流體出口,該些第一流體出口位於該流體入口之一側,該些第二流體出口位於該流體入口之另一側,且該些第一流體出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出口皆沿該閥門之徑向排列,該閥門具有一流體主通道,該流體主通道具有一入口端、一第一出口端及一第二出口端,該入口端連通該流體入口,該第一出口端連通該些第一流體出口,該第二出口端連通該些第二流體出口。
  37. 一種控制閥,包含:一閥體,具有至少一流體入口及至少一流體出口;以及一閥門,具有至少一流體主通道及至少一流體旁通道,該流體主通道具有至少一入口端及至少一出口端,且該流體主通道之截面積大於該流體旁通道之截面積,該閥門可活動地裝設於該閥體而於一閉閥位置及一開閥位置間活動,當該閥門位於該閉閥位置時,該流體主通道之該入口端及該出口端受該閥體遮蔽,而令該流體入口靠該流體旁通道連通該流體出口,當該閥門位於該開閥位置時,該流體旁通道受該閥體遮蔽,而令該流體入口單靠該流體主通道連通該流體出口。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與該流體旁通道之中段相交。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與該流體旁通道之中段相分離。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的一截面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截面該第一側的寬度實質上等於該第二側的寬度。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的一截面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截面該第一側的寬度異於該第二側的寬度。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流體主通道具有相對兩閥口,該二閥口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每一該閥口之該第一側的寬度異於該第二側的寬度,且該二閥口的該第一側朝同一旋轉方向。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一流體主通道的數量為多個,該些流體主通道沿該閥門的徑向排列。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些流體主通道之各截面沿該閥門的徑向由大至小排列。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一流體入口、該至少一流體出口及該至少一流體主通道的數量為二個,該二流體入口、該二流體出口及該二流體主通道皆沿該閥門的軸向排列。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一流體入口具有多個第一流體入口及多個第二流體入口,該些第一流體入口位於該流體出口之一側,該些第二流體入口位於該流體出口之另一側,且該些第一流體入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入口皆沿該閥門之徑向排列,該閥門具有一流體主通道,該至少一入口端具有一第一入口端及一第二入口端,該第一入口端連通該些第一流體入口,該第二入口端連通該些第二流體入口,該出口端連通該流體出口。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一流體出口具有多個第一流體出口及多個第二流體出口,該些第一流體出口位於該流體入口之一側,該些第二流體出口位於該流體入口之另一側,且該些第一流體出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出口皆沿該閥門之徑向排列,該至少一出口端具有一第一出口端及一第二出口端,該入口端連通該流體入口,該第一出口端連通該些第一流體出口,該第二出口端連通該些第二流體出口。
  48. 一種控制閥,包含:一閥體,具有一容置槽及對應該容置槽的一組裝口、至少二流體入口與至少二流體出口;以及一閥門,包含相連的一穿設部及一柱狀門部,該柱狀門部具有至少二流體主通道,該至少二流體主通道的至少二入口端及至少二出口端分別對應該至少二流體入口與該至少二流體出口,該柱狀門部的直徑小於等於該組裝口的口徑,以令該柱狀門部穿過該組裝口而令該柱狀門部可活動地位於該容置槽;其中該至少二流體入口、該至少二流體出口及該至少二流體主通道皆沿該閥門的軸向排列。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閥門可轉動地設置於該閥體。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閥門可滑動地設置於該閥體。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之控制閥,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密封環,該至少一第一密封環,套設於該閥門之該穿設部,並夾設於該閥體與該穿設部之間。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所述之控制閥,更包含二第二密封環,該柱狀門部具有該至少二流體主通道,該二第二密封環分別圍繞該至少二流體主通道的該至少二入口端與該至少二出口端。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二流體主通道之各截面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每一該截面之該第一側的寬度實質上等於該第二側的寬度。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二流體主通道之各截面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每一該截面之該第一側的寬度異於該第二側的寬度。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二流體主通道各具有相對兩閥口,該些閥口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每一該閥口的該第一側的寬度異於該第二側的寬度,且該些閥口的該第一側朝同一旋轉方向。
  56. 一種控制閥,包含:一閥體,具有一容置槽及對應該容置槽的一組裝口、多個第一流體入口、多個第二流體入口及一流體出口該些第一流體入口位於該流體出口之一側,該些第二流體入口位於該流體出口之另一側;以及一閥門,包含相連的一穿設部及一柱狀門部,該柱狀門部具有二流體主通道,該二流體主通道的一第一入口端、一第二入口端及一出口端分別對應該些第一流體入口、該些第二流體入口及該流體出口,該柱狀門部的直徑小於等於該組裝口的口徑,以令該柱狀門部穿過該組裝口而令該柱狀門部可活動地位於該容置槽;其中該些第一流體入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入口皆沿該閥門之徑向排列。
  57. 一種控制閥,包含:一閥體,具有一容置槽及對應該容置槽的一組裝口、一流體入口、多個第一流體出口及多個第二流體出口,該些第一流體出口位於該流體入口之一側,該些第二流體出口位於該流體入口之另一側;以及一閥門,包含相連的一穿設部及一柱狀門部,該柱狀門部具有二流體主通道,該二流體主通道的一入口端、一第一出口端及一第二出口端分別對應該流體入口、該些第一流體出口及該些第二流體出口,該柱狀門部的直徑小於等於該組裝口的口徑,以令該柱狀門部穿過該組裝口而令該柱狀門部可活動地位於該容置槽;其中該些第一流體出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出口皆沿該閥門之徑向排列。
  58. 一種控制閥,包含:一閥體,該閥體為一體成型之結構,並具有一容置槽及對應該容置槽的一組裝口、至少二流體入口與至少二流體出口;一閥門,該閥門具有至少二流體主通道,該至少二流體主通道之至少二入口端及至少二出口端分別對應該至少二流體入口與該至少二流體出口,該閥門用以自該閥體外經該組裝口而裝入該容置槽;以及至少一第一密封環,套設於該閥門,並夾設於該閥體與該閥門之間,以令該閥門與該至少一第一密封環密封該組裝口;其中該至少二流體入口、該至少二流體出口及該至少二流體主通道皆沿該閥門的軸向排列。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二流體主通道之各截面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每一該截面之該第一側的寬度實質上等於該第二側的寬度。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至少二流體主通道之各截面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每一該截面之該第一側的寬度異於該第二側的寬度。
  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二流體主通道各具有相對兩閥口,該些閥口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每一該閥口的該第一側的寬度異於該第二側的寬度,且該些閥口的該第一側朝同一旋轉方向。
  62. 一種控制閥,包含:一閥體,該閥體為一體成型之結構,並具有一容置槽及對應該容置槽的一組裝口、多個第一流體入口、多個第二流體入口及一流體出口,該些第一流體入口位於該流體出口之一側,該些第二流體入口位於該流體出口之另一側;一閥門,該閥門具有一流體主通道,該流體主通道之一第一入口端、一第二入口端及一出口端分別對應該些第一流體入口、該些第二流體入口與該流體出口,該閥門用以自該閥體外經該組裝口而裝入該容置槽;以及至少一第一密封環,套設於該閥門,並夾設於該閥體與該閥門之間,以令該閥門與該至少一第一密封環密封該組裝口;其中該些第一流體入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入口皆沿該閥門之徑向排列。
  63. 一種控制閥,包含:一閥體,該閥體為一體成型之結構,並具有一容置槽及對應該容置槽的一組裝口、一流體入口、多個第一流體出口及多個第二流體出口,該些第一流體出口位於該流體入口之一側,該些第二流體出口位於該流體入口之另一側;一閥門,該閥門具有一流體主通道,該流體主通道之一入口端、一第一出口端及一第二出口端分別對應該流體入口、該些第一流體出口及該些第二流體出口,該閥門用以自該閥體外經該組裝口而裝入該容置槽;以及至少一第一密封環,套設於該閥門,並夾設於該閥體與該閥門之間,以令該閥門與該至少一第一密封環密封該組裝口;其中該些第一流體出口與該些第二流體出口皆沿該閥門之徑向排列。
  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1項所述之控制閥,其中該閥體具有散熱鰭片。
TW107116344A 2018-05-14 2018-05-14 控制閥 TWI6601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6344A TWI660135B (zh) 2018-05-14 2018-05-14 控制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6344A TWI660135B (zh) 2018-05-14 2018-05-14 控制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0135B true TWI660135B (zh) 2019-05-21
TW201947142A TW201947142A (zh) 2019-12-16

Family

ID=67348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6344A TWI660135B (zh) 2018-05-14 2018-05-14 控制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013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59471A (ja) * 1999-11-30 2001-06-12 Denso Corp 流量調整弁
CN104471296A (zh) * 2012-05-31 2015-03-25 株式会社三国 旋转式阀
WO2017217112A1 (ja) * 2016-06-15 2017-1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切替流調弁
TW201816311A (zh) * 2016-09-30 2018-05-01 日商東京應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旋塞閥、液體供給方法、液體供給裝置以及塗佈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59471A (ja) * 1999-11-30 2001-06-12 Denso Corp 流量調整弁
CN104471296A (zh) * 2012-05-31 2015-03-25 株式会社三国 旋转式阀
WO2017217112A1 (ja) * 2016-06-15 2017-1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切替流調弁
TW201816311A (zh) * 2016-09-30 2018-05-01 日商東京應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旋塞閥、液體供給方法、液體供給裝置以及塗佈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7142A (zh) 2019-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5781B2 (en) Fluid heat exchange assembly, an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of vehicle
US20140286747A1 (en) Pump having selectable outlets
JP7340044B2 (ja) 流体管理ユニット及び熱管理システム
RU2421640C2 (ru) Дисковый тормоз и жидкостная рубашка для него
US9739384B2 (en) Ceramic control valve for switching between multiple water sources
TWI660135B (zh) 控制閥
CN208605661U (zh) 控制阀
US20240035581A1 (en) Multi-port valv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ed with sam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US20210048233A1 (en) Flow path switching valve and air conditioner
CN110486490B (zh) 控制阀
US9388811B2 (en) Micropump structure
EP3135967B1 (en) Heat exchanging valve arrangement
KR102451346B1 (ko) 유압 트랜스미션 오일 냉각구조
US11236836B2 (en)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actuating valves
EP2940357A1 (en) Fluid control valve
JP6865991B1 (ja) 複数の油路で給油され全流量で自己冷却し両端面に流量を分配する斜板式の軸方向プランジャーポンプ
CN111434959A (zh) 驱动机构
JP6250529B2 (ja) 三方弁
KR20220095678A (ko) 밸브 조립체
KR102429574B1 (ko) 유량제어 밸브 및 유량제어 밸브 장치
CN220870145U (zh) 多通阀
CN217440654U (zh) 车辆制动盘液压冷却装置
JP2012026893A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
KR20240053453A (ko) 3방 밸브
CN111434961A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