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0086B - 裁縫機 - Google Patents

裁縫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0086B
TWI660086B TW106137867A TW106137867A TWI660086B TW I660086 B TWI660086 B TW I660086B TW 106137867 A TW106137867 A TW 106137867A TW 106137867 A TW106137867 A TW 106137867A TW I660086 B TWI660086 B TW I6600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crank
rod
connecting rod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7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9870A (zh
Inventor
森本周三
真船潤
Original Assignee
車樂美縫衣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車樂美縫衣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車樂美縫衣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9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9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0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00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5/00Needle holders; Needle bars
    • D05B55/14Needle-bar driv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02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with mechanisms for needle-bar mov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5/00Needle holders; Needle bars
    • D05B55/02Devices for fastening needles to needle ba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87/00Needle- or looper- threading devices
    • D05B87/02Needle- or looper- threading devic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moving thread through needle or looper eye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02Mechanical dr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不導致驅動機構的大型化,而使針尖的軌跡變化的裁縫機。針棒4藉由針棒支撐體,相對於機架升降自如地得到支撐。曲柄2固定於上軸1上,與上軸1一同旋轉,輸出端進行圓周運動。曲柄桿3相對於曲柄2回轉自如地連結。連結桿8相對於曲柄桿3的中間部分回轉自如地連結,且相對於針棒4回轉自如地連結。連結桿8的長度與自連結桿8與曲柄桿3的連結位置至滑件7為止的長度不同。伴隨曲柄2的圓周運動,連結桿8與曲柄桿3的連結位置描繪橢圓形的軌跡。

Description

裁縫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對針棒的驅動機構實施了改良的裁縫機。
於裁縫機中,使上線與下線交纏而形成接縫。上線插通於針中,下線以捲繞於筒管上的狀態收納於釜內部。形成接縫的方法(接縫形成循環)如下所述。 (1)針下降並貫穿作為被縫製物的布。(2)針自下止點起上升,藉此於上線上形成線輪。(3)旋轉的釜的突起(尖端)捕捉線輪,下線連同筒管穿過線輪,藉此上線與下線交纏。(4)針上升並自布中抽出,藉由送布機構來使布移動規定量。藉由重複以上(1)~(4)的動作,而呈直線狀地形成多個接縫。
此處,對線輪的形成進行說明。如圖9所示,線輪的大小對應於針的位置而變化。(a)表示針的下止點位置,如(b)般,於貫穿布的針自下止點起略微上升的狀態(δ1)下,上線與針之間未產生間隙,釜的尖端無法進入至線輪中。如(c)般,若針自下止點起上升某一程度(δ2),則產生線輪,若釜尖端與針尖於該時機交叉,則釜的尖端捕捉線輪,上線與下線交纏。(d)表示用於釜的尖端進入至線輪內的針的容許最大位移量δ3,如(e)般,若針過度上升(δ4),則線輪崩潰,釜的尖端無法進入至線輪內。即,於圖9中,當要形成適當的接縫時,針與釜尖端必須於針位置δ2~針位置δ3之間交叉。再者,如圖6所示,將對應於針位置δ2及針位置δ3的上軸角度範圍稱為適當線輪範圍W。
穿過上線的針由針棒支撐。藉由將馬達作為驅動源的升降機構,以針尖於針板的上方~下方之間移動的方式驅動針棒。自先前以來為人所知的升降機構是例如如圖8及圖10的(a)所示的所謂的滑件曲柄機構。其為將上軸1的旋轉運動經由曲柄2、曲柄桿3轉換成軸4a(即針6)的直線運動的機構,若以線圖表示上軸的角度與針尖軌跡,則變成如圖10的(c)般。此處,如圖10的線圖(c)所示,已知先前技術中的針棒的運動軌跡因機構的特徵而不描繪正弦曲線。而且,於上軸1的角度為90°、270°的時間點,針尖位置位於比總衝程(S6)的中點更上方,因此與針6自上止點位置到達S6中點的時間相比,針6自S6中點到達下止點位置的時間更短。該時間差亦影響針6的運動速度,針棒的運動方向自下降反轉為上升的相位附近與自上升反轉為下降的相位中的加速度未變成對稱關係。即,自下降反轉為上升的相位附近的加速度更大,通常該上止點、下止點附近的加速度的差異作為增大裁縫機的振動的原因之一而為人所知,其影響尤其於進行高速運轉的直線專用裁縫機中變得顯著。
另一方面,與針自上止點位置到達S6中點的時間相比,針自S6中點到達下止點位置的時間更短對鋸齒裁縫機亦造成影響。藉由使整個針棒左右擺動來使左右的針下落位置變化並進行縫製,藉此進行鋸齒縫或花紋縫的鋸齒裁縫機不使釜的位置變化而使針棒擺動。因此,已知藉由針棒的擺動來使針與釜的相對的位置關係變化,對縫製所需的針與釜的相互的動作時機造成影響。該縫製所需的動作時機主要在針的下止點附近,因此下止點附近的加速度大意味著由針棒的擺動所引起的針與釜的相對的位置關係的變化對動作時機造成的影響變大。
為了消除該現象,例如圖10的(b)所示,為了使針尖軌跡接近正弦曲線(使軌跡變粗),而考慮延長曲柄桿3的長度。圖10是將於(a)與(b)中以針棒升降衝程一致的方式配置上軸1的位置時的針尖軌跡描繪於(c)中者。此處,例如設想相對於(a)的機構,針升降衝程保持不變,將針尖軌跡如後述般設為與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a)相同的程度,即,將針尖軌跡(a)設為針尖軌跡(b)。於如圖10所示的滑件曲柄機構中,已知曲柄2的長度對針升降衝程造成影響,曲柄桿3的長度對針尖軌跡造成影響。而且,於如自(a)至(b)般使針尖軌跡接近正弦曲線(變粗)的情況下,必須使曲柄桿3的長度變得更長。因此,於圖10的(b)的情況下,必須相對於(a)的結構,使曲柄桿3的長度變成2倍左右的長度,而導致裁縫機的極端的大型化(h2>>h1)。
此外,於所有裁縫機中,亦並非僅使針的運動軌跡接近正弦曲線即可。於裁縫機中設置有用以於形成接縫後將布送至下一個接縫形成位置為止的送布機構。如所述接縫形成循環般,於針上升並自布中抽出後,藉由設置於針板下部的未圖示的送布機構來送出規定量的布。若於針貫穿布時送布,則變成針折斷等的原因,因此送布必須於針自布中抽出後開始,於為了形成下一個接縫而使針刺入布之前結束。
因此,自送布的觀點來看,使針的運動軌跡接近正弦曲線(變粗)意味著增加接縫形成循環中的針貫穿布的時間的比例,結果,導致可分配給送布的時間減少這一缺點。於此情況下,尤其於將送布的移動衝程縫製得大的裁縫機中變得不利。因此,於欲採取大的送布衝程的縫製方法或其裁縫機中,反倒亦存在比先前技術更減少接縫形成循環中的針貫穿布的時間的比例,相對地增加可安排給送布的時間這一要求。
根據以上所述,所需的針的運動軌跡的特性根據裁縫機的種類或縫製方法而各種各樣,於先前技術中因機構的制約而無法完全對應。 [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公昭52-1778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為了解決該課題,例如提出有如專利文獻1般的針棒驅動機構。於專利文獻1中,藉由內齒齒輪與偏心凸輪而非滑件曲柄機構來將上軸的旋轉運動轉換成針棒的直線往返運動。其是藉由內齒齒輪與旋轉體來使針棒的軌跡變成正弦曲線,此外藉由變更凸輪形狀而可進一步變更運動軌跡的機構。
但是,即便與滑件曲柄機構相比可使軌跡變粗,但難以使其變細,此外偏心凸輪成為新的振動源,進而必須使用內齒齒輪這一特殊的零件而使裁縫機的價格變高,而且導致機構的大型化,因此談不上已解決所述課題。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如上所述的先前技術的問題點而提出者。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會導致驅動機構的大型化或大幅度的設計變更,可根據裁縫機的種類或縫製方法來設定最合適的針的運動軌跡的裁縫機。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裁縫機具有如下的構成。 (1)藉由針棒支撐體,相對於機架升降自如地得到支撐的針棒。(2)相對於所述機架在水平方向上得到支撐,並藉由馬達來旋轉驅動的上軸。(3)固定於所述上軸上,輸出端進行圓周運動的曲柄。(4)輸入端相對於所述曲柄的輸出端回轉自如地連結的曲柄桿。(5)設置於所述曲柄桿的輸出端,相對於所述機架升降自如地得到支撐的滑件。(6)輸入端相對於所述曲柄桿中的所述輸入端與所述輸出端的中間部分回轉自如地連結,輸出端相對於所述針棒回轉自如地連結的連結桿。(7)所述連結桿的長度與自所述連結桿與曲柄桿的連結位置至滑件為止的長度不同。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設為如下的構成。 (1)所述連結桿的長度比自所述連結桿與曲柄桿的連結位置至所述滑件為止的長度長。(2)所述連結桿的長度比自所述連結桿與曲柄桿的連結位置至所述滑件為止的長度短。(3)所述針棒藉由固定於機架上的所述針棒支撐體而升降自如地得到支撐。(4)具有使所述針棒支撐體在右針下落位置與左針下落位置之間移動的振幅桿。(5)於所述機架上在垂直方向上設置有支軸,所述針棒支撐體藉由所述振幅桿而以所述支軸為中心於水平方向上回轉。(6)於所述機架上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有支軸,所述針棒支撐體藉由所述振幅桿而以所述支軸為中心於垂直方向上回轉。(7)升降自如地支撐所述滑件的引導棒為垂直地設置於所述機架上的棒狀構件。(8)升降自如地支撐所述滑件的引導棒為所述針棒。[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相對於先前技術,可使針尖軌跡更接近正弦曲線。其結果,可提供進一步抑制振動的裁縫機或可進行更廣泛的鋸齒縫的裁縫機。另外,根據本發明,相對於先前技術,使針尖的軌跡接近下止點更能描繪大角度的曲線,若接近上止點,則可描繪平緩的角度的曲線。其結果,可提供能夠採取大的傳送齒的移動衝程的裁縫機。再者,能夠以與先前技術大致相同的機構空間提供該些機構。
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將縱方向或前後方向稱為布的傳送方向(圖中Y方向),將橫方向或左右方向稱為與布的傳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圖中X方向),將垂直方向或上下方向稱為針相對於布進入的方向(圖中Z方向)。另外,關於與圖8中所示的先前技術相同的構件,標註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
[1.第1實施形態] (1)概要說明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裁縫機的驅動機構的立體圖。本實施形態的裁縫機具備由未圖示的機架支撐的針板,使載置於該針板上的布於縱方向(圖中Y方向)上移動,藉此進行縫製作業。於針板的上方設置與針板表面平行且在橫方向上伸長的上軸1。上軸1經由固定於其輸入側的端部的滑輪11及傳送帶12,藉由馬達10而於圖中箭頭方向上旋轉。曲柄2固定於上軸1的輸出側的端部。
於曲柄2的輸出端,經由與上軸1平行地伸長的軸2a及軸孔3a而回轉自如地連結曲柄桿3的輸入端。於曲柄桿3的輸出端與在上下方向上引導該輸出端的滑件7連結。於滑件7上設置在水平方向上伸長的軸孔7a,固定於曲柄桿3輸出端的軸3b回轉自如地***至該軸孔7a中。於滑件7上設置在垂直方向上伸長的引導孔7b,於垂直方向上伸長的引導棒7c滑動自如地***至該引導孔7b內。引導棒7c固定於未圖示的裁縫機的機架部分上,於曲柄桿3的移動時,滑件7與曲柄桿3的輸出端一同沿著引導棒7c升降。
連結桿8的輸入端連結於曲柄桿3的中間部。即,於水平方向上伸長的軸3c固定在曲柄桿3的中間部,設置於連結桿8的輸入端(圖1中下端)的軸孔8a回轉自如地嵌入至該軸3c中。於連結桿8的輸出端(圖1中上端)設置軸孔8b,於水平方向上固定在針棒4上的軸4a回轉自如地***至該軸孔8b內。
於針6的下方設置具有尖端9a的釜9。釜9以於垂直方向上伸長的軸9b為中心,於水平方向上旋轉。作為釜9的驅動源,使用將藉由馬達10而旋轉的上軸1的旋轉力經由滑輪13及傳送帶14傳遞至下軸15、且設置於該下軸15的輸出端的蝸輪機構16。
(2)曲柄桿3與連結桿8的關係 圖2是表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a)相對於先前技術的針尖軌跡使軌跡變粗時的構成模型圖,(b)相對於先前技術的針尖軌跡使軌跡變細時的構成模型圖,並將藉由該些構成所描繪的軌跡與先前技術的針尖軌跡一同示於(c)中者。但是,為便於圖示,省略用以固定針6並將軸4a的動作傳達至針6的針棒4。
於本實施形態中,將曲柄2與曲柄桿3的長度、及針6的衝程,即上止點與下止點的距離設為等同於先前技術者。而且,於將連結桿8的長度、及作為相對於曲柄桿3的連結桿8的連結點的軸3c的位置設為固定的狀態下,改變連結桿8的長度,藉此決定作為與針棒4的連結點的軸4a的位置。如後述般,連結桿8的長度對針尖軌跡造成影響,因此可提供具有相對於由圖2的(c)的虛線所示的先前技術的針尖軌跡變粗的軌跡、或變細的軌跡的針棒運動機構。
(2-1)軌跡等同於先前技術的情況…圖2的(c)的虛線部分 圖2的(c)中由虛線所記載的軌跡等同於圖8中所示的包含曲柄2與曲柄桿3這2個構件的先前技術的針尖軌跡。即,以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圖2的構成而言,若假定使滑件7與未圖示的針棒4連結並已將滑件7的動作傳達至針6,則可獲得與先前技術相同的針尖軌跡。
但是,如圖2所示,未圖示的針棒4藉由作為連結桿8的輸出端的軸4a來驅動。於此情況下,連結桿8的輸入端與設置於曲柄桿3的中間部分的軸3c連結,而且,曲柄桿3的輸入端與垂直地移動的滑件7連結。因此,與進行圓周運動的軸2a連結的連結桿8越是接近滑件7的部分,越進行接近垂直的上下運動,越是接近曲柄桿3的部分,越進行接近正圓的圓周運動。因此,設置於曲柄桿3的中間部分的軸3c及作為與其連結的連結桿8的輸入端的軸3c描繪如圖2的(a)所示的縱長的橢圓形的軌跡。
於此情況下,以上軸1的旋轉角度為基準,描繪正圓形的軸2a的自上止點至下止點為止的衝程與描繪橢圓形的軸3c的自上止點至下止點為止的衝程一致。具體而言,若將曲柄2的長度設為La,將曲柄桿3的長度設為Lb,將自曲柄桿3的輸出端至軸3c為止的長度設為Lc,則橢圓的形狀是長徑為2×La。
此處,假設使連結桿8的長度Ld等同於自曲柄桿3的輸出端至軸3c為止的長度Lc,則位於曲柄桿3的前端的滑件7,即,曲柄桿3的輸出端的軌跡如圖2的(c)的虛線所示,變成與所述先前技術中的針尖軌跡相同。其理由是若Lc=Ld,則軸3c於橢圓形的軌道上移動的期間內,軸4a與滑件7即便兩者的間隔變化,亦保持將軸3c作為頂點的二等邊三角形狀,因此軸4a與滑件7隔著軸3c以相同的時機升降。
滑件7的軌跡等同於不具有連結桿8的先前技術的針棒4的軌跡,因此於「連結桿8的長度Ld=自滑件7至軸3c為止的長度Lc」的情況下,針尖軌跡描繪與先前技術相同的軌跡。
(2-2)使軌跡變粗的情況…圖2的(a)、圖3 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圖3對使圖2的(a)的針尖軌跡變粗的情況進行說明。圖3的(a)表示曲柄2與曲柄桿3的動作,圖3的(b)表示連結桿8與針棒4及針6的動作,圖3的(c)表示針尖軌跡。於圖3中,S7為滑件7的自上止點至下止點為止的衝程,S6為軸4a的自上止點至下止點為止的衝程。兩者的衝程量相同,為便於比較,以如兩者的衝程重疊般的位置關係描繪(a)與(b)。
於使軌跡變粗的情況下,使與軸3c連結的連結桿8的長度Ld大於自作為曲柄桿3的輸出端的滑動7至軸3c為止的長度Lc。即,如圖2的(a)般設為Ld>Lc。於是,當如圖3的(a)般藉由上軸1的旋轉而使曲柄桿3回轉角度α時,滑件7自上止點下降S7α,針6(=軸4a)自上止點下降S6α。若對滑件7的下降量S7α與針6(=軸4a)的下降量S6α進行比較,則S6α>S7α,因此針尖軌跡位於比滑件7的軌跡更下側,即,描繪比滑件7更粗的軌跡。至上軸1回轉90°為止的期間內,軸4a的下降量S6α與滑件7的下降量S7α的差增加,若上軸1的回轉角超過90°,則每一角度的滑件7的移動量變大,因此軸4a的下降量S6α與滑件7的下降量S7α的差減少,於上軸1回轉180°的下止點,兩者的軌跡一致。
於上軸1回轉超過180°並至270°為止的期間內,每一角度的滑件7的移動量大,因此於相同的回轉角中,自下止點至滑件7為止的上升量大於自下止點至針6(=軸4a)為止的上升量。其結果,針尖軌跡位於比滑件7的軌跡更下側,即,描繪比滑件7更粗的軌跡。若上軸1的回轉角超過270°,則每一角度的滑件7的移動量變小,因此針6(=軸4a)的上升量與滑件7的上升量的差減少,於上軸1回轉360°的上止點,兩者的軌跡一致。
於具有此種構成的本實施形態中,可不變更自上軸1至曲柄桿3的下止點為止的距離,而使針尖軌跡變粗。其結果,不會因曲柄桿3的長尺寸化而導致機構的大型化,可使針尖軌跡接近正弦曲線,並可消除針的上止點附近的加速度與下止點附近的加速度的不均衡。因此,可提供確實地形成接縫且即便進行高速運轉,振動產生亦少的裁縫機。
(2-3)使軌跡變細的情況…圖2的(b)、圖4 於使軌跡變細的情況下,如圖2的(b)及圖4的(a)所示,使與軸3c連結的連結桿8的長度Ld小於自作為曲柄桿3的輸出端的滑動7至軸3c為止的長度Lc。即,若設為Ld<Lc,則針6(=軸4a)的軌跡如圖2的(b)所示,位於比先前技術的軌跡更內側,即,描繪下止點附近比先前技術更細的軌跡。
另一方面,此時傳送齒的可動作範圍是如所述般針尖自布中脫離並位於比針板上表面更上方的範圍。因此,如圖4所示,先前技術的傳送齒的可送布範圍為θFtr(1)+θFtr(2),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的傳送齒的可送布範圍變成θFin(1)+θFin(2),可於維持針尖的自上止點至下止點為止的衝程、及上軸1的角速度相同的情況下,擴大傳送齒的可動作範圍。其結果,可提供藉由增大布的移動量、或延長布的移動時間,而可在該期間內進行各種作業的裁縫機。
[2.第2實施形態] 根據圖5及圖6對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第2實施形態中,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件,標註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第2實施形態是將本發明應用於鋸齒裁縫機者,尤其,如圖2的(a)及圖3所示,使連結桿8的長度Ld大於自作為曲柄桿3的輸出端的滑動7至軸3c為止的長度Lc(Ld>Lc),並使針尖的下止點附近的軌跡變粗。
如圖5所示,於設置在裁縫機的機架上的軸承20、軸承21上,可回轉地支撐與針棒4平行地伸長的上下的支軸22、支軸23。於支軸22、支軸23上,以支軸22、支軸23為中心回轉自如地支撐針棒支撐體24。針棒支撐體24是將於前後方向上伸長的上臂24a與下臂24b、及與針棒4平行地伸長的縱臂24c這3個構件連結成框狀而構成。支軸22的下端固定於上臂24a的中間部分,支軸23的上端固定於下臂24b的中間部分。
在上臂24a與下臂24b中的與縱臂24c相反側的端部分別設置升降引導件5。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該升降引導件5成為針棒4於垂直方向上移動時的引導構件,而且,於針棒支撐體24回轉時,容許上臂24a與下臂24b相對於針棒4回轉。
於縱臂24c的上端設置軸25,於該軸25上回轉自如地連結振幅桿26的輸出端。振幅桿26的輸入端與藉由擺動用的馬達28而旋轉的擺動連桿27的前端連結。
於具有此種構成的第2實施形態中,若藉由擺動用的馬達28而使擺動連桿27於左右方向(圖中X方向)上移動,則針棒支撐體24以支軸22、支軸23為中心回轉。若針棒支撐體24回轉,則由上臂24a與下臂24b的輸出端支撐的針棒4於左右方向(圖中X方向)上移動。其結果,當藉由上軸1的旋轉而使針棒4升降時,對應於藉由針棒支撐體24而擺動的針棒4的位置,針下落位置左右不同。
圖6是表示將下止點附近擴大的第2實施形態中的針尖軌跡(使針尖的下止點附近的軌跡變粗的軌跡)、與釜及針與釜9的尖端9a交叉的針釜交叉角度的關係的概要圖。如圖5般,於第2實施形態的裁縫機中,將釜9的位置設為固定,使針6左右移動,藉此使右針下落位置與左針下落位置不同。於圖6中,表示針位於中央位置時(中央針下落)及針位於左邊位置時(左針下落)的針與釜的相對的位置關係。
如圖9中所說明般,為了尖端確實地進入至線輪內,針與釜交叉的時機,即針釜交叉角度中的針位移量必須處於δ2以上、δ3以內的範圍內。此處,使用先前技術的針尖軌跡,對藉由鋸齒機構而使針下落位置變化時的對於針位移量的影響進行說明。當針6位於中央位置時,將針釜交叉角度中的針位移量設為δ5。此處,藉由擺動用的馬達28及振幅桿26的動作而使針6移動至左針下落位置。於是,釜位置不變,僅針位置變化,藉此針尖軌跡亦變成相對於釜進行平行移動的形態。因此,若於該狀態下迎合針釜交叉角度,則位移量因相對位置變化而亦變化,變成δ6。δ6>δ5,若針位移量進一步變大,則超過容許最大針位移量(δ3)。
另一方面,雖然未圖示,但當相對於中央針下落,使針向右移動(右針下落)時,針位移量因相同的原因而減少。因此,針的擺動寬度(鋸齒振幅量)變成必要最小針位移量(δ2)以上、容許最大針位移量(δ3)以下,即對應於適當線輪範圍W的寬度。
第2實施形態與先前技術相比,下止點附近的針尖軌跡的傾斜平緩,相對於上軸角度變化量的針位移量的變化量少。因此,滿足必要最小針位移量(δ2)以上、容許最大針位移量(δ3)以下的上軸角度範圍,即適當線輪範圍比先前技術擴大。藉此,鋸齒振幅量受到限制的適當線輪範圍W於本實施形態中擴大(W2),因此與先前技術相比,可提供能夠進行更廣泛的鋸齒縫的鋸齒裁縫機。
[3.第3實施形態] 根據圖7對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第3實施形態是將本發明應用於鋸齒裁縫機者。與第2實施形態的不同點在於:替代藉由擺動框來使針棒4左右回轉,而使設置於構成針棒支撐體24的縱臂24c的上端的軸承30回轉自如地支撐於水平地固定在裁縫機的機架上的支軸31上,藉此使針6的前端呈鐘擺狀地移動。
於針棒支撐體24的上臂24a的前端設置引導針棒4的上部的升降引導件5,於下臂24b的前端設置軸襯32,該軸襯32的內側變成引導針棒4的下部的升降引導件5。於軸襯32的外周,回轉自如地嵌入設置於引導連桿33的一端的軸承34。於引導連桿33的另一端設置軸承35,該軸承35回轉自如地嵌入至固定於裁縫機的機架上的支軸36中。軸25固定於縱臂24c的中間部分,設置於振幅桿26的輸出端的軸承26a回轉自如地連結於該軸25上。
於第3實施形態中,針棒4與曲柄桿3亦經由連結桿8而連結。但是,為了吸收針棒4的鐘擺運動,連結桿8與針棒4的軸4a的連結部分的構成與第2實施形態不同。即,連結桿8的輸出側分支成兩分叉,於兩分叉部分的前端設置一對軸承8c。引導軸8d回轉自如地支撐於該些軸承8c中,針棒的軸4a滑動自如地***至設置於該引導軸8d上的軸孔8b中。
於具有此種構成的第3實施形態中,若藉由振幅桿26的往返運動而使縱臂24c左右移動,則針棒支撐體24進行以支軸31為中心的鐘擺運動,此時,針棒支撐體24的下部被引導連桿33引導而進行圓弧運動。其結果,由針棒支撐體24支撐的針棒4亦左右回轉,針棒4前端的針6於右針下落位置與左針下落位置上升降。
於具有此種構成的第3實施形態中,亦可使用連結桿8使針棒4升降,藉此使針6的軌跡變粗。其結果,可減少左右的針下落位置上的針6的位移量的變化量,與先前技術相比,可提供能夠進行更廣泛的鋸齒縫的鋸齒裁縫機。
[4.其他實施形態] 如以上般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可於不脫離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省略、替換、變更。而且,該實施形態或其變形包含於發明的範圍或主旨中,並且包含於專利申請範圍中所記載的發明與其均等的範圍內。例如,亦包含如下述般的其他實施形態。
(1)本發明中的曲柄2的長度La、曲柄桿3的長度Lb、自曲柄桿3的輸出端至軸3c為止的長度Lc、及連結桿8的長度Ld並不限定於圖示的尺寸關係。藉由適宜變更各構件的尺寸比率,與藉由2個構件來使針升降的先前技術相比,可使針尖的軌跡變粗、或變細。
(2)為了不使針尖的驅動機構大型化,而增大軌跡的變動量,理想的是相對於自曲柄桿3的輸出端至軸3c為止的長度Lc,將曲柄桿3的長度Lb設為1/2~1/4。若大於1/2,則軸3c的軌跡接近正圓,連結桿8的長度Ld變大而導致機構的大型化,若小於1/4,則軸3c的軌跡變成直線狀,與藉由2個構件來使針升降的先前技術無顯著差異。
(3)可對應於使軌跡變粗的情況與變細的情況,適宜變更自曲柄桿3的輸出端至軸3c為止的長度Lc與連結桿8的長度Ld。於此情況下,必須對Lc與Ld設定適度的尺寸差,若Lc與Ld的尺寸差少,則相對於先前技術的針的軌跡不產生顯著差異。若使連結桿8的長度Ld比軸3c所描繪的橢圓形的短徑的1/2短,則軸3c無法描繪橢圓軌道。另一方面,若使連結桿8的長度Ld變長,則導致機構的大型化,因此理想的是連結桿8的上止點不超過曲柄2的上止點。
(4)於圖示的實施形態中,為了使上軸1與釜9同步,自同一個馬達獲得驅動力,但亦可藉由不同的馬達來驅動兩者。於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的鋸齒裁縫機中,即便於使針移動至左右的針下落位置上的情況下,亦可藉由單一的馬達進行驅動、或藉由多個馬達進行驅動。
(5)於圖示的實施形態中,升降自如地支撐滑件7的引導棒7c為垂直地設置於機架上的棒狀構件,但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藉由將滑件7的引導孔7b滑動自如地***至針棒4中,可使針棒4具備引導棒7c的功能,於此情況下,亦可不需要引導棒7c。 (6)實施形態均根據釜於水平方向上旋轉的所謂的水平全旋轉釜方式進行說明,但並無特別限定。於採用其他方式,例如垂直半旋轉方式或垂直全旋轉方式的裁縫機中亦可應用本發明。
1‧‧‧上軸
2‧‧‧曲柄
2a、3b、3c、4a、9b、25‧‧‧軸
3‧‧‧曲柄桿
3a、7a、8a、8b‧‧‧軸孔
4‧‧‧針棒
5‧‧‧升降引導件
6‧‧‧針
7‧‧‧滑件
7b‧‧‧引導孔
7c‧‧‧引導棒
8‧‧‧連結桿
8c‧‧‧軸承
8d‧‧‧引導軸
9‧‧‧釜
9a‧‧‧尖端
10、28‧‧‧馬達
11、13‧‧‧滑輪
12、14‧‧‧傳送帶
15‧‧‧下軸
16‧‧‧蝸輪機構
20、21、26a、30、34、35‧‧‧軸承
22、23、31、36‧‧‧支軸
24‧‧‧針棒支撐體
24a‧‧‧上臂
24b‧‧‧下臂
24c‧‧‧縱臂
26‧‧‧振幅桿
27‧‧‧擺動連桿
32‧‧‧軸襯
33‧‧‧引導連桿
h1、h2‧‧‧長度
S6、S7‧‧‧衝程
S6α、S7α‧‧‧下降量
X、Y、Z‧‧‧方向
W、W2‧‧‧適當線輪範圍
δ1~δ6‧‧‧位移量
圖1是以骨架的形式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裁縫機的驅動機構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曲柄、曲柄桿、連結桿及針的動作的圖,(a)是表示連結桿長的情況的圖,(b)是表示連結桿短的情況的圖,(c)是表示針尖軌跡的圖。圖3是分別記載圖2的(a)的曲柄桿與連結桿的動作的圖,(a)是表示曲柄桿的動作的圖,(b)是表示連結桿及針棒與針的動作的圖,(c)是表示設置於曲柄桿上的滑件與針尖軌跡的圖。圖4是於第1實施形態中,使連結桿的長度變短的情況下,(a)是表示針尖軌跡的圖,(b)是表示傳送齒的軌跡的圖。圖5是以骨架的形式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裁縫機的驅動機構的立體圖。圖6是於第2實施形態中,在上軸角度180°附近擴大使連結桿的長度變長的情況下的針尖軌跡的圖。圖7是以骨架的形式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裁縫機的驅動機構的立體圖。圖8是以骨架的形式表示先前技術的裁縫機的驅動機構的立體圖。圖9的(a)~(e)是表示自下止點位置起的針上升量與線輪的關係的圖。 圖10的(a)~(c)是表示先前技術中的針尖軌跡及於先前技術中使針尖軌跡變粗的構成例的圖。

Claims (9)

  1. 一種裁縫機,其特徵在於:包括針棒,藉由針棒支撐體,相對於機架升降自如地得到支撐;上軸,相對於所述機架在水平方向上得到支撐,並藉由馬達來旋轉驅動;曲柄,固定於所述上軸上,輸出端進行圓周運動;曲柄桿,輸入端相對於所述曲柄的所述輸出端回轉自如地連結;滑件,設置於所述曲柄桿的輸出端,相對於所述機架升降自如地得到支撐;連結桿,輸入端相對於所述曲柄桿中的連結於所述曲柄而進行圓周運動的所述輸入端與連結於所述滑件而進行上下運動的所述輸出端的中間部分回轉自如地連結,輸出端相對於所述針棒回轉自如地連結;且所述中間部分描繪橢圓形的軌跡而驅動所述連結桿,所述連結桿的輸出端驅動所述針棒,所述連結桿的長度與自所述連結桿與所述曲柄桿的連結位置至所述滑件為止的長度不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裁縫機,其中所述連結桿的長度比自所述連結桿與所述曲柄桿的連結位置至所述滑件為止的長度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裁縫機,其中所述連結桿的長度比自所述連結桿與所述曲柄桿的連結位置至所述滑件為止的長度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的裁縫機,其中所述針棒藉由固定於所述機架上的所述針棒支撐體而升降自如地得到支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的裁縫機,其包括使所述針棒支撐體在右針下落位置與左針下落位置之間移動的振幅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裁縫機,其中於所述機架上在垂直方向上設置有支軸,所述針棒支撐體藉由所述振幅桿而以所述支軸為中心於水平方向上回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裁縫機,其中於所述機架上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有支軸,所述針棒支撐體藉由所述振幅桿而以所述支軸為中心於垂直方向上回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裁縫機,其中升降自如地支撐所述滑件的引導棒為垂直地設置於所述機架上的棒狀構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裁縫機,其中升降自如地支撐所述滑件的引導棒為所述針棒。
TW106137867A 2017-01-31 2017-11-02 裁縫機 TWI6600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5702A JP6809919B2 (ja) 2017-01-31 2017-01-31 ミシン
JP2017-015702 2017-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9870A TW201829870A (zh) 2018-08-16
TWI660086B true TWI660086B (zh) 2019-05-21

Family

ID=61074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7867A TWI660086B (zh) 2017-01-31 2017-11-02 裁縫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0353B2 (zh)
EP (1) EP3354783A1 (zh)
JP (1) JP6809919B2 (zh)
TW (1) TWI6600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6484B (zh) * 2020-01-16 2021-06-01 浙江众鑫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道路标线划线机
CN112877928B (zh) * 2021-01-28 2023-02-17 星锐缝纫机(嘉兴)有限公司 缝纫机结构
JP6945757B1 (ja) * 2021-02-08 2021-10-06 星鋭縫▲じん▼機股▲ふん▼有限公司 ミシン構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22929A1 (en) * 2014-10-29 2016-05-05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Sewing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201636472A (zh) * 2015-04-01 2016-10-16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縫紉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66449A (en) * 1964-10-02 1966-08-16 Firm G M Pfaff Ag Connecting means for double needle sewing machines
JPS5217784B1 (zh) 1973-02-21 1977-05-18
JPS5217784A (en) 1974-11-20 1977-02-09 Seiko Instr & Electronics Ltd Support structure for slip thickness vibrator
US4108096A (en) * 1977-05-16 1978-08-22 The Singer Company Needle bar drive stabilizing arrangement
JPS56145888A (en) * 1980-04-11 1981-11-12 Brother Ind Ltd Sewing machine
JPS62120888A (ja) * 1985-11-20 1987-06-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天秤装置
JPH0246887A (ja) * 1988-08-10 1990-02-16 Iida Shintaro 平針の周方向位置の制御機構を有する皮革または同様な被加工物の縫製用ミシンとこのミシンを用いて縫う方法
JPH03254785A (ja) * 1990-03-02 1991-1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ミシンおよびミシンの縫製方法
JP2002166077A (ja) * 2000-09-22 2002-06-11 Juki Corp ミシンの針振り装置
JP2003024664A (ja) * 2001-07-13 2003-01-28 Juki Corp ミシンの針振り装置
DE102006061348A1 (de) * 2005-12-27 2007-08-23 Juki Corp., Chofu Nähmaschine
JP6392551B2 (ja) * 2014-06-06 2018-09-19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22929A1 (en) * 2014-10-29 2016-05-05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Sewing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201636472A (zh) * 2015-04-01 2016-10-16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縫紉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21838A (ja) 2018-08-09
TW201829870A (zh) 2018-08-16
US10920353B2 (en) 2021-02-16
EP3354783A1 (en) 2018-08-01
US20180216272A1 (en) 2018-08-02
JP6809919B2 (ja) 2021-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0086B (zh) 裁縫機
JP4624169B2 (ja) ミシンの送り装置
CN105297300B (zh) 缝纫机
JP6761659B2 (ja) ミシン
TWI706063B (zh) 縫紉機
CN102776722A (zh) 针杆转动式花样缝纫机
JP2008212383A (ja) ミシン
JP5785684B2 (ja) ミシン
CN103194860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CN109537182B (zh) 缝纫机
CN104709746B (zh) 一种提花面料的传动设备中的面料卷绕机构
JP2595425B2 (ja) かぎ針を備えたたて編機
CN106048917B (zh) 缝纫机
JP2010059596A (ja) 編物の編成方法と経編機
KR20060106868A (ko) 루퍼 구동 장치
JP2005279041A (ja) 間欠押さえ上下駆動装置、この装置を備えたミシン
CN213896271U (zh) 一种直线机用拨线和挑线机构
JP5741823B2 (ja) 経編機及び編物の製造方法
JP4847982B2 (ja) タフティング機、及びタフティング機用の調整軸
CN103374799A (zh) 缝纫机
JPH108370A (ja) ミシンの保持枠駆動装置
JP5919672B2 (ja) 中空糸膜シート状物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558603Y2 (ja) 千鳥ミシン
JPH0135718Y2 (zh)
CN102808291A (zh) 包缝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