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7291B - 背光模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7291B
TWI657291B TW107108562A TW107108562A TWI657291B TW I657291 B TWI657291 B TW I657291B TW 107108562 A TW107108562 A TW 107108562A TW 107108562 A TW107108562 A TW 107108562A TW I657291 B TWI657291 B TW I6572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backlight module
angle
degre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8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9132A (zh
Inventor
陳明倫
徐明君
陳俐伽
陳政傳
吳志剛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08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57291B/zh
Priority to CN201810587334.1A priority patent/CN108490692B/zh
Priority to US16/013,958 priority patent/US1048870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7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729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9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913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25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出光模組、第一稜鏡片以及第二稜鏡片。出光模組具有出光面。第一稜鏡片設置在出光模組的出光面上。第一稜鏡片具有多個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稜鏡結構。第二稜鏡片設置在第一稜鏡片上。第二稜鏡片具有多個沿第二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稜鏡結構。第一延伸方向與第二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30度。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背光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夠提供較佳光學品質的背光模組。
隨著光電與半導體技術的演進,所以帶動了平面顯示器之蓬勃發展,而在諸多平面顯示器中,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因具有高空間利用效率、低消耗功率、無輻射以及低電磁干擾等優越特性,隨即成為市場之主流。而眾所皆知的是,液晶顯示器包括有液晶顯示面板(LCD panel)與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其中由於液晶顯示面板本身並不具備自發光的特性,因此必須將背光模組配置在液晶顯示面板下方,以提供液晶顯示面板所需的面光源。如此一來,液晶顯示器才得以顯示影像畫面給使用者觀看。
在背光模組的設計上,通常是以其出射光線在全視角的半高寬(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為40度以內,以作為準直出光的依據。在一般的設計上,可以藉由逆稜鏡片(reverse prism)來達到這樣的需求。然而,逆稜鏡片的成本較為昂貴。並且,由於單一的逆稜鏡片遮蔽性較低。因此,在出光模組的出光面或逆稜鏡片上若具有任何的缺陷(如:刮傷),則很容易造成光徑上的斜疵而非常容易被看見。故逆稜鏡片用於背光模組上的製作上良率較低。因此,如何藉由其他的光學膜來調整其出射光線的半高寬,以提升背光模組的準直性光型,來減少大視角出光。並且,可以降低區域調光(local dimming)時可能產生的光暈現象(halo effect),以提升視覺效果,達到高準直背光模組的需求,實已成目前亟欲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其可改善色偏現象,而具有均勻的出光顏色。
本發明的背光模組包括出光模組、第一稜鏡片以及第二稜鏡片。出光模組具有出光面。第一稜鏡片設置在出光模組的出光面上。第一稜鏡片具有多個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稜鏡結構。第二稜鏡片設置在第一稜鏡片上。第二稜鏡片具有多個沿第二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稜鏡結構。第一延伸方向與第二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30度。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背光模組中,第一稜鏡片具有多個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稜鏡結構,第二稜鏡片具有多個沿第二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稜鏡結構,並且第一延伸方向與該第二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30度。藉由從第一稜鏡片與第二稜鏡片射出的光發生特定的折射、反射、散射及/或繞射等光學效果,可以使射出的光向特定視角範圍內聚集,而使背光模組所射出的光線集中,以提昇背光模組的整體輝度與均勻度,達到增亮的效果。因此,由出光模組、前述第一稜鏡片以及前述第二稜鏡片所構成背光模組可以減少大視角的光且可以提升光的準直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放大或縮小了部分的元件或膜層的尺寸。並且,在說明書中,兩個方向(即,向量)之間的夾角可藉由一般的數學方式(如:餘弦定理(Cosine Rule))所推得。因此,於說明書中並不限定兩方向所構成的夾角需為具有交點(cross point)的夾角。舉例而言,縱使對應於一延伸方向的一直線與對應於另一延伸方向的另一直線實質上為彼此不相交且不平行的歪斜線(skew line),但前述的一延伸方向與前述的另一延伸方向也可以具有依據一般的數學方式所推得的夾角。另外,一方向與一平面間的一夾角,在空間中通常指的是前述方向與前述平面的法線向量(normal vector)所構成的另一夾角的餘角,也可藉由一般的數學方式所推得。除此之外,在說明書中所表示的數值,可以包括所述數值以及在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偏差值。上述偏差值可以是於製造過程或量測過程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Standard Deviation),或是於計算或換算過程因採用位數的多寡、四捨五入、單位換算或經由誤差傳遞(Error Propagation)等其他因素所產生的計算誤差。
圖1A至圖1B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部分立體***圖。圖1C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立體***圖。圖2A至圖2B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部分上視示意圖。圖2C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上視示意圖。圖3A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圖3B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圖3C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具體而言,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100中的出光模組110的立體***圖。圖2A是圖1A的上視示意圖。圖1B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100中的發光模組120、導光板130與第一稜鏡片150的立體***圖。圖2B是圖1B的上視示意圖。圖2C是圖1C的上視示意圖。圖3A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100中的出光模組110的剖面示意圖。圖3B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100中的第一稜鏡片150的剖面示意圖。圖3C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100中的第二稜鏡片170的剖面示意圖。並且,在圖2B與圖2C中,以虛線(dash line)表示第一稜鏡片150與第二稜鏡片170的局部高點位置,且以虛點線(dash-dot line)表示第一稜鏡片150與第二稜鏡片170的局部低點位置。
請同時參照圖1A至圖3B,背光模組100包括出光模組110、第一稜鏡片150以及第二稜鏡片170,且出光模組110可以包括發光模組120、導光板130與反射片140。發光模組120例如為光條(light bar)。發光模組120產生的光L0從導光板130的入光面130c射入後,可以經由反射片140的反射而導向導光板130的上表面130a,以形成從出光模組110的出光面110a射出的光L1。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00可以為側光式(edge lighting type)的背光模組,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背光模組可以為直下式(bottom lighting type)的背光模組。
詳細而言,導光板130具有上表面130a、下表面130b以及入光面130c。上表面130a與下表面130b彼此相對,且上表面130a基本上垂直於入光面130c。發光模組120對應於導光板130的入光面130c配置,反射片140對應於導光板130的下表面130b配置,且在上表面130a的法線方向(即,z方向)上,上表面130a與下表面130b之間的距離一致。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130是以平板導光板130(flat-type light guide plate)為例,且導光板130的上表面130a實質上可以為出光模組110的出光面110a,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導光板130也可以為楔型導光板(wedge-shaped light guide plate)。
從出光模組110射出的光L1在第一出光方向L1a上具有第一最大亮度,且從出光模組110射出的光L1在第二出光方向L1b上具有一第二亮度,第二亮度的值為第一最大亮度的值的一半,且出光面110a的法線110n與第一出光方向L1a之間的夾角A1角度與出光面110a的法線110n與第二出光方向之間的夾角A2角度相同。簡單來說,第二出光方向L1b可以為光L1在亮度上具有半高寬的方向。在本實施例中,出光面110a的法線110n與第一出光方向L1a之間的夾角A1大於等於60度,且第二出光方向L1b與第一出光方向L1a之間的夾角A3小於等於15度,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第一稜鏡片150設置在出光模組110的出光面110a上。第一稜鏡片150具有多個沿第一延伸方向151a延伸的第一稜鏡結構151,且第一稜鏡結構151背對出光模組110。詳細而言,第一稜鏡片150具有第一表面150a與相對於第一表面150a的第二表面150b,第一稜鏡結構151位於第一表面150a上,且第二表面150b面向出光模組110的出光面110a。簡言之,第一稜鏡片150不為逆稜鏡片。
由出光模組110的出光面110a所射出的光L1從第一稜鏡片150的第二表面150b射入後,可以在第一稜鏡片150內產生光徑改變(如:折射及/或反射),以形成從第一稜鏡片150的第一表面150a射出的光L2。在本實施例中,從第一稜鏡片150的第一表面150a所射出的光L2在第三出光方向L2a上具有第三最大亮度,且出光面110a的法線110n與第三出光方向之間的夾角A4大於等於25度且小於等於40度。也就是說,第一稜鏡片150可以改變主光線(chief ray)的方向及/或邊緣光線(marginal ray)的方向。因此,相較於從出光模組110的出光面110a射出的光L1,從第一稜鏡片150的第一表面150a射出的光L2可以為具有較小視角的光且具有較佳的準直性。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稜鏡結構151具有第一頂角151b,且第一頂角151b的角度不小於80度且不大於90度,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出光方向L1a於出光面110a上的投影方向L1c與第一延伸方向151a之間的夾角大於等於75度。也就是說,導光版130的入光面130c與第一延伸方向151a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15度,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第二稜鏡片170設置在第一稜鏡片150的第一表面150a上。第二稜鏡片170具有多個沿第二延伸方向171a延伸的第二稜鏡結構171,第二稜鏡結構171背對出光模組110,且第一延伸方向151a與第二延伸方向171a之間的夾角不小於0度(即,第一延伸方向151a與第二延伸方向171a平行)且不大於30度。詳細而言,第二稜鏡片170具有第三表面170a與相對於第三表面170a的第四表面170b,第二稜鏡結構171位於第三表面170a上,且第四表面170b面向出光模組110的出光面110a。簡言之,第二稜鏡片170不為逆稜鏡片。
由第一稜鏡片150的第一表面150a所射出的光L2從第二稜鏡片170的第四表面170b射入後,可以在第二稜鏡片170內產生光徑改變(如:折射及/或反射),以形成從第二稜鏡片170的第三表面170a射出的光L3。在本實施例中,從第二稜鏡片170的第三表面170a所射出的光L3在第四出光方向L3a上具有第三最大亮度,且出光面110a的法線110n與第四出光方向之間的夾角A5小於等於10度。第二稜鏡片170可以改變主光線的方向及/或邊緣光線的方向。因此,相較於從第一稜鏡片150的第一表面150a所射出的光,從第二稜鏡片170的第三表面170a射出的光可以為具有較小視角的光且具有較佳的準直性。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稜鏡結構171具有第二頂角171b,且第一頂角151b的角度與第二頂角171b的角度的總和介於170度至200度,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相鄰的兩個第一稜鏡結構151之間具有第一間距D1,相鄰的兩個第二稜鏡結構171之間各具有第二間距D2,且第二間距D2小於第一間距D1。如此一來,可以降低莫列波紋(Moiré pattern)產生的可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間距D1與第二間距D2可以具有以下的關係: D2 < D1 / 2;且 D2 = N‧D1,其中N不為整數。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出光方向L1a於出光面110a上的投影方向L1c與第二延伸方向171a之間的夾角大於等於75度。也就是說,導光板130的入光面130c與第二延伸方向171a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15度,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4,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200與第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0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200中,出光模組210的導光板230具有多個微結構231。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230的微結構231為自下表面230b向外凸出的的外凸型微結構。如此一來,可以降低導光板230下表面230b與反射片140產生局部貼合的可能,以降低干涉現象(如:牛頓環(Newton's rings))的產生而影響視覺效果。
各個微結構231具有一受光面231a與一背光面231b,且相較於背光面231b,受光面231a較遠離入光面230c。在本實施例中,受光面231a與下表面230b(或,自下表面230b延伸的一虛擬面230b’)之間的夾角A6小於等於10度。如此一來,可以降低導光板230的全反射現象,以使從出光模組210射出的光L1(繪示於圖1A)在方向上接近一致以降低第一出光方向L1a(繪示於圖1A)與第二出光方向L1b(繪示於圖1A)之間的夾角A3(繪示於圖1A)。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5,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300與第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0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300中,出光模組310的導光板330具有多個微結構331。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330的微結構331為自下表面330b向內凹陷的的內凹型微結構。各個微結構331具有一受光面331a與一背光面331b,且相較於受光面331a,背光面331b較遠離入光面330c。在本實施例中,受光面331a與下表面330b(或,自下表面330b延伸的一虛擬面330b’)之間的夾角A7小於等於10度。如此一來,可以降低導光板330的全反射現象,以使從出光模組310射出的光L1(繪示於圖1A)在方向上接近一致以降低第一出光方向L1a(繪示於圖1A)與第二出光方向L1b(繪示於圖1A)之間的夾角A3(繪示於圖1A)。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立體***圖。請參考圖6,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400與第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0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400中,出光模組410的導光板430的上表面430a上具有多個沿第三延伸方向432a延伸的條狀結構432,且第三延伸方向432a與入光面430c的法線平行。
在本實施例中,條狀結構432例如為透鏡狀微結構(lenticular microstructure),以使從出光模組410射出的光L1(繪示於圖1A)在方向上接近一致以降低第一出光方向L1a(繪示於圖1A)與第二出光方向L1b(繪示於圖1A)之間的夾角A3(繪示於圖1A)。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立體***圖。請參考圖7,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500與第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0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500更包括第一擴散片560以及第二擴散片580。第一擴散片560設置於第一稜鏡片150與第二稜鏡片170之間,第二擴散片580設置於第二稜鏡片170上,且第二擴散片580的霧度(haze)大於第二擴散片580的霧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擴散片560的霧度大於30%,且第二擴散片580的霧度大於50%。如此一來,可以降低漏光現象及/或莫列波紋產生的可能。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立體***圖。請參考圖8,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600與第五實施例的背光模組500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第一稜鏡片550在相對於第一稜鏡結構551的一側(即,在第一稜鏡片550的第二表面550b)具有第一擴散層552,且第二稜鏡片570在相對於第二稜鏡結構571的一側(即,在第二稜鏡片570的第四表面570b)具有第二擴散層572。第一擴散層552的霧度小於10%,第二擴散層572的霧度小於10%。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是第一稜鏡片550具有第一擴散層552且第二稜鏡片不具有類似的擴散層(如:前述實施例的第二稜鏡片170)。或是,第二稜鏡片570具有第二擴散層572且第一稜鏡片不具有類似的擴散層(如:前述實施例的第一稜鏡片150)。 測試例
為了證明本發明的畫素結構可改善顯示畫面的色飽和度不足與色偏等問題,特別以下列測試例作為說明。然而,這些測試例在任何意義上均不解釋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一般而言,在給定的方向上,藉由量測單位面積光源在每單位立體角內所發出的總光通量(Luminous flux),可以表示人眼對量測光源或發光件的發光強度實際感受的物理量。下列的各測試例,是藉由一般個光學量測儀器量測不同方向上的光強度,以模擬人眼在一視覺方向上的對光強度的感受。
請參照圖9與圖10A至圖11C,其中圖9為用於說明本發明的測試例的座標表示方式的示意圖,且圖10A至圖11C為本發明的測試例在不同的視覺方向上的光強度的關係圖。值得注意的是,在圖9中,用於說明的出光模組是以第一實施例中的出光模組110為例,但在測試例中並不以此為限。在以下圖10A至圖11C的說明中,第一投影方向910a為人眼900的視覺方向910投影於出光模組110的出光面110a(即,xy平面)上的方向,第二投影方向910b為視覺方向910投影於出光面110a的法線110n與入光面130c的法線130n所構成的一虛擬面(即,yz平線)上的方向。ψ角為第一投影方向910a與入光面130c的法線方向130n的之間夾角。θ角為第二投影方向910b與出光面110a的法線110n方向的之間的夾角。並且,若以出光面110a的中心點110b為卡氏座標系統(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即xyz直角坐標系統)的原點,若第一投影方向910a位於+x的象限內,則ψ角值為正值。反之,若第一投影方向910a位於-x的象限內,則ψ角值為負值。若第二投影方向910b位於+y的象限內,則θ角值為正值。反之,若第二投影方向910b位於-y的象限內,則θ角值為負值。且在圖10A至圖11C中,縱座標為各測試例的標準化(normalized)光強度,橫坐標為對應的ψ角值及θ角值,且不同的ψ角值所為對應的相對光強度曲線以實線表示,不同的θ角值所為對應的相對光強度以虛線表示。 測試例 1
請同時參考圖1A至圖3C以及圖10A至圖10C,本測試例是量測從出光模組110的出光面110a射出的光L1、從第一稜鏡片150的第一表面150a射出的光L2以及從第二稜鏡片170的第三表面170a射出的光L3在不同的視覺方向910上的光強度關係。其中在測試例1中,導光版130的入光面130c與第一延伸方向151a之間的夾角為0度(即,第一出光方向L1a於出光面110a上的投影L1c與第一延伸方向151a之間的夾角為90度),導光版130的入光面130c與第二延伸方向171a之間的夾角為0度(即,第一出光方向L1a於出光面110a上的投影L1c與第二延伸方向171a之間的夾角為90度),第一頂角151b的角度介於80度至90度,且第一頂角151b的角度與第二頂角171b的角度的總和介於170度至200度。
在圖10A至圖10C中,相較於從出光模組110的出光面110a射出的光L1,從第一稜鏡片150的第一表面150a射出的光L2可以具有較小的半高寬。並且,相較於從第一稜鏡片150的第一表面150a所射出的光L2,從第二稜鏡片170的第三表面170a射出的光L3可以具有較小的半高寬。如此一來,由出光模組110、第一稜鏡片150以及第二稜鏡片170所構成的背光模組100可以減少大視角的光。
另外,相較於從出光模組110的出光面110a射出的光L1,從第一稜鏡片150的第一表面150a射出的光L2可以具有較接近0的θ角值。也就是說,相較於第一出光方向L1a,第三出光方向L2a較接近出光面110a的法線110n。並且,相較於從第一稜鏡片150的第一表面150a所射出的光L2,從第二稜鏡片170的第三表面170a射出的光L3可以具有較接近0的θ角值。也就是說,相較於第三出光方向L2a,第四出光方向L3a較接近出光面110a的法線110n。如此一來,由出光模組110、第一稜鏡片150以及第二稜鏡片170所構成的背光模組100可以提升光的準直性。
基於上述,由本測試例可以得知,由出光模組、第一稜鏡片以及第二稜鏡片所構成的背光模組至少可以減少大視角的光且可以提升光的準直性。除此之外,由本測試例可以得知,背光模組僅具有兩個稜鏡片即可以減少大視角的光且可以提升光的準直性,而若進一步更具有其他的稜鏡片,則可能對於背光模組效能的提升並不會有更進一步的明顯改善。因此,藉由本測試例的結果,可以在背光模組的成本及效能之間取得最佳的效益。 測試例 2
請同時參考圖1C至圖3C以及圖11A至圖11C,本測試例是量測第一稜鏡片150與第二稜鏡片170在不同的配置角度下,從第二稜鏡片170的第三表面170a射出的光L3在不同的視覺方向910上的光強度。在圖11A的測試例中,導光版130的入光面130c與第一延伸方向151a之間的夾角為0度,導光版130的入光面130c與第二延伸方向171a之間的夾角為0度。在圖11B的測試例中,導光版130的入光面130c與第一延伸方向151a之間的夾角為15度,導光版130的入光面130c與第二延伸方向171a之間的夾角為15度,且第一延伸方向151a與第二延伸方向171a之間的夾角等於30度。在圖11C的測試例中,導光版130的入光面130c與第一延伸方向151a之間的夾角為45度,導光版130的入光面130c與第二延伸方向171a之間的夾角為45度,且第一延伸方向151a與第二延伸方向171a之間的夾角等於90度。
如圖11A至圖11C所示,相較於圖11C所示的實施例,圖11A及圖11B所示的實施例中,從第二稜鏡片170的第三表面170a射出的光L3可以具有較小的半高寬及具有較接近0的θ角值。因此,由出光模組110、第一稜鏡片150以及第二稜鏡片170所構成的背光模組100中,若第一出光方向於出光面110a上的投影與第一延伸方向151a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15度,第一出光方向於出光面110a上的投影與第二延伸方向171a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15度,且第一延伸方向151a與第二延伸方向171a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30度的條件下(即,圖11A或11B所示的實施例),可以減少大視角的光且可以提升光的準直性。
基於上述,由本測試例可以得知,在由出光模組、第一稜鏡片以及第二稜鏡片所構成的背光模組中,若第一稜鏡結構的第一延伸方向與第二稜鏡結構的第二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30度,則至少可以減少大視角的光且可以提升光的準直性。進一步,若第一延伸方向與入光面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15度,且第二延伸方向與入光面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15度,則至少可以減少大視角的光且可以提升光的準直性。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背光模組中,第一稜鏡片具有多個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稜鏡結構,第二稜鏡片具有多個沿第二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稜鏡結構,並且第一延伸方向與該第二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30度。因此,由出光模組、前述第一稜鏡片以及前述第二稜鏡片所構成背光模組可以減少大視角的光且可以提升光的準直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400、500、600‧‧‧背光模組
110、210、310、410‧‧‧出光模組
110a‧‧‧出光面
110b‧‧‧出光面的中心
110n‧‧‧出光面的法線方向
120‧‧‧發光模組
130、230、330‧‧‧導光板
130a、430a‧‧‧上表面
130b‧‧‧下表面
130c、230c、330c、430c‧‧‧入光面
230b'、330b’‧‧‧虛擬面
130n‧‧‧入光面的法線方向
231、331‧‧‧微結構
231a、331a‧‧‧受光面
231b、331b‧‧‧背光面
432‧‧‧條狀結構
432a‧‧‧第三延伸方向
140‧‧‧反射片
150、550‧‧‧第一稜鏡片
151、551‧‧‧第一稜鏡結構
151a‧‧‧第一延伸方向
151b‧‧‧第一頂角
150a‧‧‧第一表面
150b、550b‧‧‧第二表面
552‧‧‧第一擴散層
560‧‧‧第一擴散片
170、570‧‧‧第二稜鏡片
171、571‧‧‧第二稜鏡結構
171a‧‧‧第二延伸方向
170a‧‧‧第三表面
170b、570b‧‧‧第四表面
572‧‧‧第二擴散層
580‧‧‧第二擴散片
L0、L1、L2、L3‧‧‧光
L1a‧‧‧第一出光方向
L1b‧‧‧第二出光方向
L1c‧‧‧第一出光方向的投影方向
L2a‧‧‧第三出光方向
L3a‧‧‧第四出光方向
900‧‧‧人眼
910‧‧‧視覺方向
910a‧‧‧第一投影方向
910b‧‧‧第二投影方向
x、y、z‧‧‧方向
A1、A2、A3、A4、A5、A6、A7、θ、ψ‧‧‧夾角
D1‧‧‧第一間距
D2‧‧‧第二間距
圖1A至圖1B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部分立體***圖。 圖1C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立體***圖。 圖2A至圖2B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部分上視示意圖。 圖2C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上視示意圖。 圖3A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3B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3C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立體***圖。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一種背光模組的立體***圖。 圖9是本發明的測試例的座標表示示意圖。 圖10A至圖10C繪示本發明的測試例1在不同的視覺方向上的光強度的關係圖。 圖11A至圖11C繪示本發明的測試例2在不同的視覺方向上的光強度的關係圖。

Claims (18)

  1.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一出光模組,具有一出光面;一第一稜鏡片,設置在該出光模組的該出光面上,該第一稜鏡片具有多個沿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稜鏡結構,其中該些第一稜鏡結構背對該出光模組,且相鄰的該些第一稜鏡結構之間各具有一第一間距;以及一第二稜鏡片,設置在該第一稜鏡片上,該第二稜鏡片具有多個沿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稜鏡結構,其中該第一延伸方向與該第二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30度,該些第二稜鏡結構背對該出光模組,相鄰的該些第二稜鏡結構之間各具有一第二間距,且各該第二間距小於各該第一間距。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由該出光模組射出的光在一第一出光方向具有一第一最大亮度,且該第一出光方向於該出光面上的投影與該第一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大於等於75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由該出光模組射出的光在一第一出光方向具有一第一最大亮度,且該第一出光方向於該出光面上的投影與該第二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大於等於75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該第一間距為D1,該第二間距為D2,其中D1與D2符合以下關係:D2<D1/2;且D2=N‧D1,其中N不為整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些第一稜鏡結構具有至少一第一頂角,該些第二稜鏡結構具有至少一第二頂角,且該至少一第一頂角的角度與該至少一第二頂角的角度的總和介於170度至200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頂角的角度介於80度至90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更包括:一第一擴散片,設置於該第一稜鏡片與該第二稜鏡片之間;以及一第二擴散片,設置於該第二稜鏡片上,且該第二擴散片的霧度大於該第一擴散片的霧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擴散片的霧度大於30%,該第二擴散片的霧度大於5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稜鏡片在相對於該些第一稜鏡結構的一側具有一第一擴散層,該第一擴散層的霧度小於10%;及/或該第二稜鏡片在相對於該些第二稜鏡結構的一側具有一第二擴散層,該第二擴散層的霧度小於1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出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上表面以及垂直於該上表面的一入光面;以及一發光模組,配置對應於該導光板的該入光面,其中由該發光模組射出的光從該入光面射入該導光板,且從該上表面射出該導光板。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延伸方向與該入光面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15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二延伸方向與該入光面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15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的該上表面上具有多個沿一第三延伸方向延伸的條狀結構,且該第三延伸方向與該入光面的法線平行。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更具有相對於該上表面的一下表面,該下表面具有多個微結構,每一微結構具有一受光面,該受光面與該下表面之夾角小於等於10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由該出光模組射出的光在一第一出光方向上具有一第一最大亮度,且該出光面的法線與該第一出光方向之間的夾角大於等於60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由該出光模組射出的光在一第二出光方向上具有一第二最亮度,該第二亮度為該第一最大亮度的一半,且該出光面的法線與該第一出光方向之間的夾角角度與該出光面的法線與該第二出光方向之間的夾角角度相同,且該第二出光方向與該第一出光方向的夾角小於等於15度。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由該第一稜鏡片射出的光在一第三出光方向上具有一第三最大亮度,且該出光面的法線與該第三出光方向之間的夾角介於25度至40度。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由該第二稜鏡片射出的光在一第四出光方向上具有一第四最大亮度,且該出光面的法線與該第四出光方向之間的夾角小於等於10度。
TW107108562A 2018-03-14 2018-03-14 背光模組 TWI657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8562A TWI657291B (zh) 2018-03-14 2018-03-14 背光模組
CN201810587334.1A CN108490692B (zh) 2018-03-14 2018-06-08 背光模块
US16/013,958 US10488708B2 (en) 2018-03-14 2018-06-21 Backlight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8562A TWI657291B (zh) 2018-03-14 2018-03-14 背光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7291B true TWI657291B (zh) 2019-04-21
TW201939132A TW201939132A (zh) 2019-10-01

Family

ID=63342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8562A TWI657291B (zh) 2018-03-14 2018-03-14 背光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8708B2 (zh)
CN (1) CN108490692B (zh)
TW (1) TWI65729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3897B (zh) * 2019-12-17 2021-10-2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
US11460627B2 (en) 2019-12-17 2022-10-04 Coretronic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US11828974B2 (en) 2021-07-02 2023-11-28 Coretronic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8777A (zh) * 2018-10-31 2019-01-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20119678A (ja) * 2019-01-21 2020-08-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11009645B2 (en) * 2019-05-29 2021-05-18 Nano Precision Taiwan Limited Backlight module
TWM606870U (zh) * 2020-01-08 2021-01-21 奇象光學有限公司 勻光膜組及具有該勻光膜組之光源模組
CN111736391A (zh) * 2020-08-13 2020-10-0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与显示装置
TWI738465B (zh) * 2020-08-14 2021-09-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14488382A (zh) 2020-11-12 2022-05-13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TWI762035B (zh) * 2020-11-16 2022-04-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WO2023102802A1 (zh) * 2021-12-09 2023-06-15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7112978U (zh) 2022-03-07 2022-08-0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TWI832417B (zh) * 2022-09-13 2024-02-1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防窺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US11977251B1 (en) 2023-02-06 2024-05-07 Coretronic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69879A (ja) * 2002-08-05 2004-03-04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90073566A1 (en) * 2005-08-31 2009-03-19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sheet for display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00110333A1 (en) * 2008-10-30 2010-05-06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120525A (en) * 2009-12-15 2011-06-16 Ind Tech Res Inst Planar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optical film
TW201305628A (zh) * 2011-07-06 2013-02-01 Glotec Co Ltd 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應用光學薄膜之液晶顯示器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8662A (ja) 1993-11-04 1995-05-19 Kyocer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H10106319A (ja) * 1996-09-30 1998-04-24 Sony Corp 異方性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JP2005055481A (ja) * 2003-06-09 2005-03-03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光学素子、面状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201007769Y (zh) * 2006-09-22 2008-01-16 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的结构改良
CN201083931Y (zh) * 2007-09-18 2008-07-09 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1644858A (zh) 2008-08-04 2010-02-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KR101700448B1 (ko) * 2009-10-27 2017-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보안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TWI395022B (zh) * 2009-11-03 2013-05-01 Wintek Corp 背光模組與顯示模組
TWI468796B (zh) * 2010-10-29 2015-01-11 Au Optronics Corp 分區發光之背光模組
CN102692671B (zh) 2012-06-14 2016-02-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3d显示的导光板
US20160054507A1 (en) * 2013-03-29 2016-02-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227691B1 (ko) * 2014-09-30 2021-03-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4991297A (zh) 2015-07-16 2015-10-21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自修复增亮膜
JP6647761B2 (ja) * 2015-12-07 2020-02-14 恵和株式会社 上用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7208287A (ja) * 2016-05-20 2017-11-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透過型表示装置
CN108692221B (zh) * 2017-04-11 2020-09-11 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及其棱镜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69879A (ja) * 2002-08-05 2004-03-04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90073566A1 (en) * 2005-08-31 2009-03-19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sheet for display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00110333A1 (en) * 2008-10-30 2010-05-06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120525A (en) * 2009-12-15 2011-06-16 Ind Tech Res Inst Planar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optical film
TW201305628A (zh) * 2011-07-06 2013-02-01 Glotec Co Ltd 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應用光學薄膜之液晶顯示器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3897B (zh) * 2019-12-17 2021-10-2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
US11460627B2 (en) 2019-12-17 2022-10-04 Coretronic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US11828974B2 (en) 2021-07-02 2023-11-28 Coretronic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88708B2 (en) 2019-11-26
TW201939132A (zh) 2019-10-01
CN108490692A (zh) 2018-09-04
CN108490692B (zh) 2021-06-04
US20190285949A1 (en) 2019-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7291B (zh) 背光模組
AU2018201933B2 (en) Directional backlight
US11016341B2 (en) Directional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privacy display
US8882324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132966B2 (en) Optical element including strip-shaped prisms, light guide plate, prism,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800324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430462A (zh) 面光源裝置
WO2018153069A1 (zh) 光学膜材和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8308337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10217660A (ja) 光学ユニッ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モジュール、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CN211979374U (zh) 调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8545048B2 (en) LED illumination structure without light guide plate
TWI657277B (zh) 顯示裝置
TW201510614A (zh)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器
KR100838322B1 (ko) 비대칭전면프리즘을 구비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백라이트유닛용 도광판
TW202219603A (zh) 背光單元
JP2006134661A (ja) 面状光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1500817A (zh) 曲型背光模組
TWM553818U (zh) 光學膜片、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CN115023646A (zh) 用于显示器的背光源
TWI847278B (zh) 光學膜以及包括其的背光單元
JP2019160633A (ja) 面光源装置
US1194721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18073668A (ja) 面光源素子
TWM553821U (zh) 光學膜片及顯示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