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8819B - 用於有機光伏打之混合的混合平面異質接面 - Google Patents

用於有機光伏打之混合的混合平面異質接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8819B
TWI628819B TW102142765A TW102142765A TWI628819B TW I628819 B TWI628819 B TW I628819B TW 102142765 A TW102142765 A TW 102142765A TW 102142765 A TW102142765 A TW 102142765A TW I628819 B TWI628819 B TW I6288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active layer
donor
energy
acceptor
mi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2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7129A (zh
Inventor
史蒂芬R 佛瑞斯特
傑若米D 齊默曼
布萊恩E 拉席特
肖新
Original Assignee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filed Critical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Publication of TW201427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7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8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88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3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comprising bulk heterojunctions, e.g.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 of donor and acceptor material dom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4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six or more ring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30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HOMO],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LUMO] or Fermi energy valu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50Photovoltaic [PV]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20Carbon compounds, e.g. carbon nanotubes or fullerenes
    • H10K85/211Fullerenes, e.g. C6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文揭示有機光敏光電子裝置,其包含兩個呈疊加關係之電極;位於該兩個電極之間之混合光活性層,其中該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具有HOMO能量之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具有LUMO能量之受體材料,其中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形成混合供體-受體異質接面;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光活性層,其中該光活性層包含具有在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該LUMO能量之0.3eV內之LUMO能量或在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該HOMO能量之0.3eV內之HOMO能量的材料;及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緩衝層。

Description

用於有機光伏打之混合的混合平面異質接面 相關申請案交叉參照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2年11月22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729,376號之權益,該案件之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關於由聯邦政府贊助之研究之聲明
本發明係根據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授予之合同編號DE-SC0000957及根據空軍科學研究處(Air Force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授予之FA9550-110-1-0339並在美國政府支持下進行。政府對本發明擁有一定的權利。
聯合研究協議
本發明之標的物係由、代表及/或結合聯合大學協作研究協定(joint university-corporation research agreement)的以下各方中之一方或多方作出: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d Global Photonic Energy公司。該協議在準備好本發明之標的物之日期當天及之前生效,且係作為在該協議範疇內進行之活動之結果而達成。
本發明概言之係關於有機光敏裝置及具體而言在混合光活性層上包含光活性層之混合平面混合光敏裝置。
光電子裝置依賴於材料之光學及電子性質來以電子方式產生或檢測電磁輻射或自環境電磁輻射產生電。
光敏光電子裝置將電磁輻射轉換成電。太陽能電池(亦稱作光伏打(PV)裝置)係特定用於產生電力之一類光敏光電子裝置。PV裝置可 自除日光以外之光源產生電能,其可用於驅動功率消耗負載以提供(例如)照明、加熱或給電子電路或裝置(例如計算器、無線電、電腦或遠端監視或通信設備)供電。此等發電應用亦通常涉及向電池或其他能量儲存裝置充電以便當來自太陽或其他光源之直接照射不可用時可繼續操作,或用以平衡PV裝置之功率輸出與特定應用之要求。本文所用之術語「電阻負載」係指任一功率消耗或儲存電路、裝置、設備或系統。
另一類光敏光電子裝置係光導體電池。在此功能中,信號檢測電路監視裝置之電阻以檢測因吸收光而導致之變化。
另一類光敏光電子裝置係光檢測器。在操作中,光檢測器與電流檢測電路結合使用,該電流檢測電路在光檢測器暴露於電磁輻射且可具有所施加之偏壓電壓時量測所產生之電流。本文所述之檢測電路能夠向光檢測器提供偏壓電壓並量測該光檢測器對電磁輻射之電子反應。
可根據是否存在如下文所定義之整流接面且亦根據裝置是否在外部施加電壓(亦稱作偏壓或偏壓電壓)下操作來表徵該三類光敏光電子裝置。光導體電池不具有整流接面且通常在有偏壓之情形下操作。PV裝置具有至少一個整流接面且在無偏壓之情形下操作。光檢測器具有至少一個整流接面且通常(但不總是)在有偏壓之情形下操作。通常,光伏打電池可向電路、裝置或設備提供電力,但並不提供信號或電流來控制檢測電路或自該檢測電路之資訊輸出。相反,光檢測器或光導體提供信號或電流來控制檢測電路或自該檢測電路之資訊輸出,但並不向該電路、裝置或設備提供電力。
傳統上,光敏光電子裝置一直係由多種無機半導體構成,例如結晶、多晶及非晶形矽、砷化鎵、碲化鎘及其他材料。本文之術語「半導體」表示在藉由熱或電磁激發誘導電荷載流子時可導電之材料。術語「光導電」一般係指以下過程:電磁輻射能量被吸收並由此 轉換成電荷載流子之激發能量,以便載流子可傳導(亦即傳輸)材料中之電荷。本文所用之術語「光導體」及「光導電材料」係指針對其吸收電磁輻射以產生電荷載流子之性質經選擇之半導體材料。
PV裝置之特徵可在於可有效地將入射太陽能轉換成有用電力。使用結晶或非晶形矽之裝置在商業應用中佔主導地位,且一些已達成23%或更大之效率。然而,基於結晶之有效裝置(尤其係具有大表面積者)製造困難且昂貴,此乃因在製造不具有顯著效率降格缺陷之大晶體時所固有之問題所致。另一方面,高效非晶形矽裝置仍遭受穩定性問題。現有市售非晶形矽電池具有介於4%與8%之間的穩定效率。最近已致力於使用有機光伏打電池來以經濟的製造成本達成可接受光伏打轉換效率。
可在標準照射條件(亦即標準測試條件(Standard Test Conditions):1000W/m2,AM1.5光譜照射)下針對最大的電力產生最佳化PV裝置以達成光電流乘以光電壓之最大乘積。此電池在標準照射條件下之功率轉換效率取決於以下三個參數:(1)零偏壓下之電流,亦即短路電流I SC ,以安培表示,(2)開路條件下之光電壓,亦即開路電壓VOC,以伏特表示,及(3)填充因子FF
PV裝置在跨越負載連接且由光輻照時產生光生電流。在無限負載下輻照時,PV裝置產生其最大可能電壓開路電壓或VOC。當在其電觸點短路下輻照時,PV裝置產生其最大可能電流短路電流或ISC。在實際用於發電時,將PV裝置連接至有限電阻型負載且藉由電流與電壓之乘積I×V給出功率輸出。由PV裝置產生之最大總功率固有地不能超出乘積ISC×VOC。在針對最大功率抽取最佳化負載值時,電流及電壓分別具有值Imax及Vmax
PV裝置之品質因數係填充因子FF,其定義為:FF={ImaxVmax}/{ISCVOC} (1)
其中FF總是小於1,此乃因ISC及VOC在實際使用中從不會同時獲得。然而,隨著FF接近1,裝置具有較小之串聯電阻或內部電阻,且由此在最佳條件下將ISC與VOC之乘積的較大百分比輸送至負載。若Pinc為入射於裝置上之功率,則該裝置之功率效率η P 可藉由以下來計算:73 η P =FF*(ISC*VOC)/Pinc
為產生佔據半導體大部分體積之內部產生的電場,通常方法係並置具有經適當選擇之傳導性質的兩個材料層(供體及受體),該等性質尤其係關於其分子量子能態之分佈。該兩種材料之界面稱作光伏打接面。在傳統半導體理論中,用於形成PV接面之材料通常表示為n型或p型。此處,n型表示大部分載流子類型係電子。此可視作具有眾多處於相對自由能態之電子的材料。p型表示大部分載流子類型係電洞。此材料具有眾多處於相對自由能態之電洞。背景(亦即,非光生)大部分載流子濃度之類型主要取決於缺陷或雜質之無意摻雜。雜質之類型及濃度決定在導電帶最小值與價能帶最大值能量之間的間隙(亦稱為HOMO-LUMO間隙)內之費米能量(Fermi energy)之值或位準。費米能量表徵由能量值表示之分子量子能態之統計佔據,其佔據概率等於½。接近導電帶最小值(LUMO)能量之費米能量指示電子係主導載流子。接近價能帶最大值(HOMO)能量之費米能量指示電洞係主導載流子。因此,費米能量係傳統半導體之主要特徵性質且典型PV接面傳統上為p-n界面。
術語「整流」尤其表示界面具有不對稱之導電特性,亦即,該界面支持電子電荷較佳在一個方向上傳輸。整流通常與發生在經適當選擇之材料之間的接面處之內在電場相關聯。
如本文所用且如熟習此項技術者通常所理解,若第一「最高佔據分子軌道」(HOMO)或「最低未佔據分子軌道」(LUMO)能級更接 近真空能級,則該第一能級「大於」或「高於」第二HOMO或LUMO能級。由於電離電勢(IP)量測為相對於真空能級之負能量,則較高HOMO能級對應於具有較小絕對值之IP(不太負之IP)。類似地,較高LUMO能級對應於具有較小絕對值之電子親和力(EA)(不太負之EA)。在真空能級位於頂部之習用能級圖上,材料之LUMO能級高於同一材料之HOMO能級。「更高」HOMO或LUMO能級似乎較「更低」HOMO或LUMO能級更接近此圖之頂部。
有機半導體之顯著性質係載流子遷移率。遷移率量測電荷載流子可因應電場移動穿過導電材料之難易性。在有機光敏裝置之情形中,包括因高電子遷移率而優先傳導電子之材料的層可稱作電子傳輸層或ETL。包括因高電洞遷移率而優先傳導電洞之材料的層可稱作電洞傳輸層或HTL。在一些情形下,受體材料可為ETL且供體材料可為HTL。
習用無機半導體PV電池可採用p-n接面來建立內部電場。然而,現已認識到,除p-n型接面之建立以外,異質接面之能級偏移亦起重要作用。
據信,有機供體-受體(D-A)異質接面處之能級偏移因有機材料中光生過程之基本性質而對有機PV裝置之操作具有重要性。在光激發有機材料之後,生成定域弗倫克爾(Frenkel)或電荷轉移激子。為實施電檢測或促使電流生成,束縛激子必須解離成其組成電子及電洞。此過程可由內在電場誘導,但在有機裝置中通常發現之電場(F約為106V/cm)下效率較低。有機材料中之最有效激子解離發生在D-A界面處。在此界面處,具有低電離電勢之供體材料與具有高電子親和性之受體材料形成異質接面。端視供體及受體材料之能級對準而定,激子之解離在此界面處可在能量上變得有利,從而在受體材料中產生自由電子極化子且在供體材料中產生自由電洞極化子。
載流子生成需要激子生成、擴散及電離或收集。存在與該等過程中之每一者皆相關之效率η。可使用以下下標:P為功率效率,EXT為外部量子效率,A為光子吸收,ED為擴散,CC為收集,且INT為內部量子效率。使用以下表示法:η P ~η EXT =η A * η ED * η CC
η EXT =η A * η INT
激子之擴散長度(LD)通常較光吸收長度(約500Å)低很多(LD為約50Å),從而需要在使用具有多重或高度摺疊界面之厚的且因此電阻性電池或具有低光吸收效率之薄電池之間進行權衡。
緩衝層由於可改良載流子抽取而對有機光伏打(OPV)電池係重要的。一些緩衝層亦可保護有機活性層並阻斷激子。然而,一些緩衝層亦可猝滅激子,且因此降低OPV電池之效率。因此,重要的是,最佳化裝置內部之光功率分佈並降低緩衝層與光活性層之間之激子猝滅界面處之吸收。
因此,本文揭示新穎混合平面混合裝置,其包含混合光活性層上之光活性層,其中光活性層係激子生成光學間隔件。該光學間隔件使光功率重新分佈於裝置內部,在一些實施例中,其可顯著改良裝置之性能。
本文亦揭示有機光敏光電子裝置,其包含:兩個呈疊加關係之電極;位於該兩個電極之間之混合光活性層,其中該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具有最高佔據分子軌道(HOMO)能量之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具有最低未佔據分子軌道(LUMO)能量之受體材料,其中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形成混合供體-受體異質接面;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光活性層,其中該光活性層包含具有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該LUMO能量之0.3eV內的LUMO能量 或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該HOMO能量之0.3eV內之HOMO能量的材料;及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緩衝層。
本文亦揭示有機光敏光電子裝置,其包含:兩個呈疊加關係之電極;位於該兩個電極之間之混合光活性層,其中該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具有HOMO能量之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具有LUMO能量之受體材料,其中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形成混合供體-受體異質接面;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光活性層,其中該光活性層包含具有在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LUMO能量之0.3eV內之LUMO能量或在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HOMO能量之0.3eV內之HOMO能量的材料,且其中該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供體:受體比率在1:1至1:50範圍內。
本文亦揭示有機光敏光電子裝置,其包含:兩個呈疊加關係之電極;位於該兩個電極之間之混合光活性層,其中該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具有HOMO能量之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具有LUMO能量之受體材料,其中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形成混合供體-受體異質接面;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光活性層,其中該光活性層包含具有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該LUMO能量之0.3eV內的LUMO能量或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該HOMO能量之0.3eV內之HOMO能量的材料,且其中該光活性層具有小於50nm之厚度。
本文所用術語「有機」包括可用於製作有機光敏裝置之聚合材料以及小分子有機材料。「小分子」係指任何並非聚合物之有機材料,且「小分子」可實際上相當大。在一些情形下,小分子可包括重複單元。舉例而言,使用長鏈烷基作為取代基不會自「小分子」種類去除分子。小分子亦可(例如)作為聚合物主鏈上之側接基團或作為主鏈之一部分納入聚合物中。
本文所用之術語「電極」及「觸點」係指提供用以將光生電流輸送至外部電路或向裝置提供偏壓電流或電壓之介質的層。亦即,電極或觸點在有機光敏光電子裝置之活性區域與導線、引線、跡線或其他部件之間提供界面,以將電荷載流子輸送至外部電路或自外部電路輸送電荷載流子。實例係陽極及陰極。美國專利第6,352,777號(其關於電極之揭示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提供可用於光敏光電子裝置中之電極或觸點的實例。在光敏光電子裝置中,可能期望將來自裝置外部之最大量環境電磁輻射引入光導活性內部區域中。亦即,電磁輻射必須到達光導層,在光導層中可藉由光導吸收將電磁輻射轉換成電。此通常表明,至少一個電觸點應最低限度地吸收及最低限度地反射入射電磁輻射。在一些情形下,此觸點應透明或至少半透明。在電 極容許相關波長中之至少50%環境電磁輻射透射穿過其時,認為該電極「透明」。在電極容許相關波長中之一些、但小於50%環境電磁輻射透射時,將該電極稱為「半透明」。相對電極可為反射材料,以便透將過電池而未被吸收之光反射回電池。
本文使用且繪示之術語「層」係指光敏裝置中主要維度係X-Y(亦即沿其長度及寬度)之構件或組件。應理解,術語層不一定限於材料之單一層或片。此外,應理解,某些層之表面(包括此等層與其他材料或層之界面)可能不完整,其中該等表面代表與其他材料或層之互穿、纏結或回旋網路。同樣,亦應理解,層可係不連續的,因此該層在X-Y維度上之連續性可被其他層或材料破壞或以其他方式打斷。
本文所用「光活性區」係指吸收電磁輻射以生成激子之裝置之區。類似地,若層吸收電磁輻射以生成激子,則該層係「光活性」層。激子可解離成電子及電洞以產生電流。
在本發明之有機材料之上下文中,術語「供體」及「受體」係指兩種接觸但不同之有機材料之間之HOMO及LUMO能級的相對位置。若與另一種材料接觸之一種材料之LUMO能級較低,則該材料係受體。否則其係供體。在不存在外部偏壓之情形下,供體-受體接面處之電子移動至受體材料中且電洞移動至供體材料中係能量上有利的。
本文之某些實施例係關於有機光敏光電子裝置,其包含:兩個呈疊加關係之電極;位於該兩個電極之間之混合光活性層,其中該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具有HOMO能量之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具有LUMO能量之受體材料,其中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形成混合供體-受體異質接面;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光活性層,其中該光活性層包含具有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該LUMO能量之0.3eV內的LUMO能量或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該HOMO能量 之0.3eV內之HOMO能量的材料;及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緩衝層。
本發明之非限制性裝置示意圖示於圖1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不包含緩衝層。在該等實施例中,混合光活性層可毗鄰電極且可與該電極界接。
本發明電極中之一者可為陽極,且另一電極為陰極。應理解,電極應最佳化以接收並傳輸期望載流子(電洞或電子)。在本文中按如下方式使用術語「陰極」:在處於環境輻照下且與電阻負載連接且無外部施加電壓之非堆疊PV裝置或堆疊PV裝置之單一單元(例如,PV裝置)中,電子自光導材料移動至陰極。類似地,在本文中按如下方式使用術語「陽極」:在處於照射下之PV裝置中,電洞自光導材料移動至陽極,其等效於電子以相反方式進行移動。
本發明之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受體材料。適宜供體材料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酞菁(例如銅酞菁(CuPc)、氯鋁酞菁(ClAlPc)、錫酞菁(SnPc)、鋅酞菁(ZnPc)及其他經改質酞菁)、酞青素(例如硼酞青素(SubPc))、萘酞菁、部花青染料、硼-二吡咯甲烯(BODIPY)染料、噻吩(例如聚(3-己基噻吩)(P3HT))、低帶隙聚合物、多并苯(例如并五苯及并四苯)、二氫茚苝(DIP)、方酸(squaraine,SQ)染料及四苯基二苯并二茚并芘(DBP)。本發明涵蓋其他有機供體材料。
方酸供體材料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2,4-雙[4-(N,N-二丙基胺基)-2,6-二羥基苯基]方酸、2,4-雙[4-(N,N二異丁基胺基)-2,6-二羥基苯基]方酸、2,4-雙[4-(N,N-二苯基胺基)-2,6-二羥基苯基]方酸(DPSQ)及其鹽。適宜方酸材料之其他實例揭示於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2/0248419號中,該案件關於方酸材料之揭示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之適宜受體材料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聚合或非聚合苝、 聚合或非聚合萘及聚合或非聚合富勒烯(fullerene)及富勒烯衍生物(例如,PCBM、ICBA、ICMA等)。非限制性提及彼等選自以下者:C60、C70、C76、C82、C84或其衍生物(例如苯基-C61-丁酸-甲基酯([60]PCBM)、苯基-C71-丁酸-甲基酯([70]PCBM)或噻吩基-C61-丁酸-甲基酯([60]ThCBM))及其他受體(例如3,4,9,10-苝基四甲酸-雙苯并咪唑(PTCBI)、十六氟酞菁(F16CuPc)及其衍生物)。本發明涵蓋其他有機受體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係以小於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量存於混合光活性層中。在某些實施例中,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其中供體:受體比率介於以下範圍內:1:1至1:50,例如1:2至1:50、1:3至1:35、1:4至1:25、1:4至1:20、1:4至1:16、1:5至1:15或1:6至1:10。在某些實施例中,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其中供體:受體比率為1:8。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係以小於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量存於混合光活性層中。在某些實施例中,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及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其中受體:供體比率介於以下範圍內:1:1至1:50,例如1:2至1:50、1:3至1:35、1:4至1:25、1:4至1:20、1:4至1:16、1:5至1:15或1:6至1:10。
如圖1中所示,光活性層與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光活性層可包含具有在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LUMO能量之0.3eV、0.2eV、0.1eV或0.05eV內之LUMO能量的材料,或光活性層可包含具有在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HOMO能量之0.3eV、0.2eV、0.1eV或0.05eV內之HOMO能量的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至少99.9%之包含光活性層之材料係具有在至少一 種受體材料之LUMO能量之0.3eV、0.2eV、0.1eV或0.05eV內之LUMO能量或在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HOMO能量之0.3eV、0.2eV、0.1eV或0.05eV內之HOMO能量的材料。在某些實施例中,具有在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LUMO能量之0.3eV、0.2eV、0.1eV或0.05eV內之LUMO能量的材料係與至少一種受體材料相同之材料。在某些實施例中,具有在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光活性層之HOMO能量之0.3eV、0.2eV、0.1eV或0.05eV內之HOMO能量的材料係與至少一種供體材料相同之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光活性層之厚度為小於50nm、小於40nm、小於30nm、小於25nm、小於20nm、小於15nm、小於10nm、小於8nm、小於5nm、小於3nm或小於1nm。
在將混合光活性層放置於層堆疊中之改良光學位置的同時(亦即,其可用作光學間隔件),本發明之光活性層可生成激子。該光學間隔件可將光功率重新分佈於裝置內部,在一些實施例中此可顯著改良裝置之性能。舉例而言,在激子可經猝滅而在混合光活性層與緩衝層之間之界面處未解離之實施例中,光活性層可將光功率重新分佈遠離該猝滅界面,從而允許較大百分比之激子在混合光活性層中解離。
緩衝層可包含業內已知之材料。緩衝層可經選擇以便不抑制期望載流子至電極之傳輸。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層係電子或電洞傳輸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層係激子阻斷電子或激子阻斷電洞傳輸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層係有機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層係金屬氧化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層係導電聚合物。緩衝材料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MoO3、V2O5、WO3、CrO3、Co3O4、NiO、ZnO、TiO2、聚苯胺(PANI)、聚(3,4-伸乙基二氧基噻吩)及聚(苯乙烯磺酸酯)(PEDOT-PSS)。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層係自裝配單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層在其與混合光活性層之界面處猝滅激子。
本文亦揭示有機光敏光電子裝置,其包含:兩個呈疊加關係之電極;位於該兩個電極之間之混合光活性層,其中該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具有HOMO能量之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具有LUMO能量之受體材料,其中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形成混合供體-受體異質接面;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光活性層,其中該光活性層包含具有在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LUMO能量之0.3eV內之LUMO能量或在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HOMO能量之0.3eV內之HOMO能量的材料,且其中該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其中供體:受體比率介於以下範圍內:1:1至1:50,例如1:2至1:50、1:3至1:35、1:4至1:25、1:4至1:20、1:4至1:16、1:5至1:15或1:6至1:10。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視情況包括與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緩衝層。
本文亦揭示有機光敏光電子裝置,其包含:兩個呈疊加關係之電極;位於該兩個電極之間之混合光活性層,其中該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具有HOMO能量之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具有LUMO能量之受體材料,其中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形成混合供體-受體異質接面;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光活性層,其中該光活性層包含具有在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LUMO能量之0.3eV內之LUMO能量或在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HOMO能量之0.3eV內之HOMO能量的材料,且其中該光活性層之厚度為小於50nm、小於40nm、小於30nm、小於25nm、小於20nm、小於15nm、小於10nm、小於8nm、小於5nm、小於3nm或小於1nm。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視情況包括與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緩衝層。
如圖1中所示,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光活性層與混合光活性層之水平面毗鄰並界接。在一些實施例中,緩衝層與混合光活性層之相對水平面毗鄰並界接。
本發明之有機光敏光電子裝置可進一步包含如業內已知用於該等裝置之其他層。舉例而言,裝置可進一步包含電荷載流子傳輸層及/或緩衝層,例如一或多個阻斷層,例如激子阻斷層(EBL)。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阻斷層位於電極與光活性層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阻斷層位於電極與混合層之間,或在某些實施例中,位於電極與緩衝層之間。關於可用作激子阻斷層之材料,非限制性提及彼等選自以下者:浴銅靈(bathocuproine)(BCP)、紅菲咯啉(bathophenanthroline,BPhen)、1,4,5,8-萘-四甲酸-二酐(NTCDA)、3,4,9,10-苝基四甲酸雙-苯并咪唑(PTCBI)、1,3,5-叁(N-苯基苯并咪唑-2-基)苯(TPBi)、叁(乙醯基丙酮酸)釕(III)(Ru(acac)3)及酚鋁(III)(Alq2 OPH)、N,N'-二苯基-N,N'-雙α-萘基聯苯胺(NPD)、叁(8-羥基喹啉)鋁(Alq3)及咔唑聯苯(CBP)。阻斷層之實例闡述於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2/0235125號及第2011/0012091號及美國專利第7,230,269號及第6,451,415號中,該等案件關於阻斷層之揭示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另外,裝置可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平滑層。平滑層可位於(例如)光活性區與一個或兩個電極之間。包含3,4聚伸乙基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酯(PEDOT:PSS)之膜係平滑層之實例。
本發明之有機光敏光電子裝置可以包含兩個或更多個子電池之串接裝置存在。本文所用子電池意指包含至少一個供體-受體異質接面之裝置之組件。在子電池個別地用作光敏光電子裝置時,其通常包括完整之電極組。串接裝置可包含電荷轉移材料、電極或串接供體-受體異質接面之間之電荷重組材料或隧道接面。在一些串接組態中,毗鄰子電池可利用共有(亦即共享)電極、電荷轉移區或電荷重組區。在其他情形下,毗鄰子電池不共享共有電極或電荷轉移區。子電池可並聯或串聯電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荷轉移層或電荷重組層可選自Al、Ag、Au、MoO3、Li、LiF、Sn、Ti、WO3、氧化銦錫(ITO)、氧化錫(TO)、氧化鎵銦錫(GITO)、氧化鋅(ZO)或氧化鋅銦錫(ZITO)。在另一實施例中,電荷轉移層或電荷重組層可包括金屬奈米簇、奈米顆粒或奈米棒。
本發明之裝置可為(例如)光檢測器、光導體或光伏打裝置(例如太陽能電池)。
可使用業內已知之技術沈積層及材料。舉例而言,可自溶液、蒸氣或二者之組合沈積或共沈積本文所述層及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經由溶液加工、例如藉由一或多種選自旋塗、旋轉澆注、噴塗、浸塗、刮刀塗佈、噴墨印刷或轉移印刷之技術沈積或共沈積有機材料或有機層。
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真空蒸發(例如真空熱蒸發、有機蒸氣相沈積或有機蒸氣-噴射印刷)沈積或共沈積有機材料。
應理解,本文所述實施例可結合多種結構使用。基於設計、性能及成本因素,藉由以不同方式組合所述各層可達成功能有機光伏打裝置,或可完全省略多個層。亦可包括未具體闡述之其他層。可使用不同於彼等具體闡述材料之材料。本文中給定用於各種層之名稱不欲具有嚴格限制性。
除在實例中以外,或除非另外指明,否則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表示成份的量、反應條件、分析量測值及諸如此類之所有數字均應理解為在所有情況下皆由術語「約」修飾。因此,除非指明相反之情形,否則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列示之數字參數均為可隨本發明尋求獲得之期望性質而變化之近似值。至少,且並非試圖限制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之等效項原則的應用,每一數字參數皆應根據有效數位之數目及通常之捨入方法來解釋。
儘管列示本發明之寬廣範疇之數值範圍及參數係近似值,但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在具體實例中所列示之數值係儘可能準確地報告。然而,每一數值固有地含有必然由其各自測試量測中存在之準則偏差所引起的必然誤差。
藉由以下非限制性實例來進一步闡述本文所述之裝置及方法,該等實例意欲係純例示性的。
實例 實例1:DBP及C 70 膜之光致發光量測
為研究MoO3對激子解離及因此OPV效率之影響,量測在石英上與8nm厚之MoO3層接觸之60nm厚之DBP及C70膜的光致發光(PL)激發光譜。對於比較,使用8nm厚之紅菲咯啉(BPhen)層作為DBP及C70二者之激子阻斷層,而分別利用C60及N,N'-二苯基-N,N'-雙(1-萘基)-1-1'聯苯-4,4'二胺(NPD)作為DBP及C70之激子猝滅層。所有該等膜皆經10nm厚之BPhen激子阻斷層封蓋。利用穿過玻璃基板之照度量測DBP及C70膜光致發光之光致發光光譜並分別於λ=530nm及460nm之波長處激發。
該等量測之結果繪示於圖3(a)中。MoO3/DBP試樣具有與利用猝滅C60/DBP界面之膜相當之PL強度。類似地,MoO3/C70界面具有較猝滅NPD/C70試樣稍微高之PL強度。在兩種情形下,與彼等利用阻斷BPhen/C70及BPhen/DBP界面者相比,其PL強度明顯降低。該等結果指示MoO3猝滅而非阻斷激子,如先前所預計。
實例2:OPV電池之製造
使OPV電池在經100nm厚且薄片電阻為15Ω/□之ITO塗佈之玻璃基板上生長。在薄膜沈積之前,使基板在清潔劑、去離子水及一系列有機溶劑中清潔,之後於紫外(UV)-臭氧中暴露10min。隨後將基板轉移至基本壓力為10-7托之高真空室中。
以0.5Å/sec之速率沈積MoO3、C70及BPhen層,使用0.2Å/sec之DBP沈積速率共沈積DBP及C70,同時調節C70之沈積速率以達成期望體積比。使用具有1mm直徑圓形開口之陣列之蔭蔽遮罩來圖案化1000Å厚之Al陰極,藉此界定電池面積。
將基板直接轉移至填充有超高純度N2之手套箱中,其中量測黑暗中及模擬AM 1.5G太陽輻照下之電流密度-電壓(J-V)及EQE。使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可追蹤之Si參考電池測定光功率。使用來自Xe燈並於200Hz下截波(參照NREL可追蹤之Si檢測器)之單色光量測EQE。針對光譜失配校正短路電流J sc1
使用四苯基二苯并二茚并芘(DBP)作為供體材料,且使用C70作為受體材料。DBP具有高吸收係數(參見圖2)、約10-4cm2/(V‧s)之高電洞遷移率、-5.5eV之最高佔據分子軌道(HOMO)能量及16±1nm之激子擴散長度,如藉由光譜解析發光猝滅所量測。C70在λ=350nm至700nm之間具有寬吸收光譜。DBP及C70之所得摻合物在λ=350nm至700nm之間可被強烈吸收。
使用真空熱蒸發MoO3作為陽極緩衝層,此乃因其大的工作函數(此改良陽極處之電洞收集效率)、高透光率及低串聯電阻。
使PM-HJ結構中之DBP對C70最佳化,以使在太陽能光譜上積分之EQE對於1:8 DBP:C70混合物最大化(參見圖4(a))。開路電壓(V OC )隨著DBP濃度減小而單調增加(如圖4(b)中所示),此可能係由於降低之極化子對重組速率。填充因子隨DBP濃度減小而增加,從而於1:8比率下達成FF=56±0.01之最大值,且在DBP濃度在此部分混合異質區中進一步降低時保持幾乎不改變。此可能係由於混合光活性層結構域中之平衡電子及電洞遷移率,此可降低生物分子重組。
在AM1.5G 1個太陽強度模擬太陽照度下具有不同C70蓋厚度之電 池之J-V特性示於圖5中,其中裝置性能特性概述於表I中。所有電池皆具有V OC =0.91±0.01V及填充因子FF=0.56±0.01。混合-HJ電池具有J SC =10.7±0.2mA/cm2,從而產生PCE=5.7±0.1%之功率轉化效率。C70層(x=9nm)之添加導致J SC 增加至12.3±0.3mA/cm2,從而產生PCE=6.4±0.3%。
在C70厚度增加至x=9nm時,與混合-HJ電池相比,PM-HJ電池之EQEλ=400nm與700nm之間增加高達10%(參見圖6)。此進而導致J SC 增加15%。在x進一步增加至11nm時,J SC 減小至12.0±0.2mA/cm2。具有9nm厚之C70層之PM-HJ電池的EQEλ=450nm與550nm之間係>70%,且在λ=350nm至650nm之光譜範圍內平均>65%,從而產生J SC =12.3±0.3mA/cm2
內部量子效率IQE定義為於電極處收集之自由載流子對光活性層中吸收之光子之比率。使用轉移矩陣方法計算吸收效率η A 以進一步瞭解PM-HJ電池中之EQE改良的起因。基於光學模擬,混合-HJ及PM-HJ電池在λ=400nm與650nm之間顯示類似吸收光譜,η A >75%,如圖6中所示。PM-HJ電池在λ=450nm及550nm之光譜範圍內具有IQE>90%,而混合-HJ電池之IQE在相同光譜區中僅係約80%(圖6)。PM-HJ電池中之C70層之添加將光場重新分佈於光活性層內部,如圖3(b)中所示,從而導致電池光活性區中之激子生成及解離增加及MoO3/有機界面處猝滅之激子減少。
附圖納入本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
圖1顯示本發明之例示性裝置之示意圖。
圖2顯示DBP、C70及1:8 DBP:C70混合物之吸收光譜。插圖:DBP(左)、C70(右)之分子結構式
圖3(a)顯示具有MoO3、激子阻斷(BPhen)及猝滅(C60,NPD)層之 DBP及C70膜的光致發光(PL)激發光譜。圖3(b)顯示λ=500nm之波長處混合-HJ及PM-HJ電池中之吸收光功率的空間分佈。
圖4(a)顯示外部量子效率(EQE),且圖4(b)顯示在模擬AM1.5G一個太陽照度下隨DBP:C70(1:x)之間之比率變化之電流密度對電壓(J-V)特性。
圖5顯示在模擬AM1.5G一個太陽照度下隨純淨C70蓋層之厚度(x)變化之光譜校正之電流密度對電壓(J-V)特性。
圖6顯示混合-HJ及PM-HJ OPV電池之吸收效率(虛線)、外部量子效率(三角形)及內部量子效率((IQE),正方形)光譜。

Claims (18)

  1. 一種有機光敏光電子裝置,其包含:兩個呈疊加關係之電極;位於該兩個電極之間之混合光活性層,其中該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具有最高佔據分子軌道(HOMO)能量之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具有最低未佔據分子軌道(LUMO)能量之受體材料之混合物,其中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形成混合供體-受體異質接面;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光活性層,其中該光活性層包含具有在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該LUMO能量之0.3eV內的LUMO能量或在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該HOMO能量之0.3eV內之HOMO能量的材料;及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緩衝層;其中該緩衝層包含金屬氧化物或導電聚合物。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光活性層包含具有在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該LUMO能量之0.1eV內之LUMO能量或在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該HOMO能量之0.1eV內之HOMO能量的材料。
  3.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具有在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該LUMO能量之0.3eV內之LUMO能量的該材料係與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相同之材料,或具有在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該HOMO能量之0.3eV內之HOMO能量的該材料係與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相同之材料。
  4.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其中供體:受體比率介於1:1至1:50範圍內。
  5. 如請求項4之裝置,其中該供體:受體比率係介於1:4至1:25範圍內。
  6.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光活性層具有小於25nm之厚度。
  7. 如請求項6之裝置,其中該厚度係小於10nm。
  8.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包含富勒烯(fullerene)或其衍生物。
  9. 如請求項8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包含四苯基二苯并二茚并芘(DBP)。
  10. 一種有機光敏光電子裝置,其包含:兩個呈疊加關係之電極;位於該兩個電極之間之混合光活性層,其中該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至少一種具有HOMO能量之供體材料及至少一種具有LUMO能量之受體材料之混合物,其中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形成混合供體-受體異質接面;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光活性層,其中該光活性層包含具有在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該LUMO能量之0.3eV內的LUMO能量或在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之該HOMO能量之0.3eV內之HOMO能量的材料;及與該混合光活性層毗鄰並界接之緩衝層;其中該光活性層具有小於50nm之厚度,且其中該混合光活性層包含該至少一種供體材料及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其中供體:受體比率介於1:4至1:25範圍內。
  11. 如請求項10之裝置,其中該供體:受體比率係介於1:6至1:10範圍內。
  12. 如請求項10之裝置,其中該光活性層具有小於25nm之厚度。
  13. 如請求項10之裝置,其中該厚度係小於10nm。
  14. 如請求項10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包含富勒烯或其衍生物。
  15. 如請求項10之裝置,其中該緩衝層包含金屬氧化物。
  16. 如請求項10之裝置,其中該緩衝層包含導電聚合物。
  17. 如請求項10之裝置,其中該光活性層包含具有在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之該LUMO能量之0.3eV內的LUMO能量的材料。
  18.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種受體材料包含富勒烯(fullerene)或其衍生物。
TW102142765A 2012-11-22 2013-11-22 用於有機光伏打之混合的混合平面異質接面 TWI628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29376P 2012-11-22 2012-11-22
US61/729,376 2012-1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7129A TW201427129A (zh) 2014-07-01
TWI628819B true TWI628819B (zh) 2018-07-01

Family

ID=49753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2765A TWI628819B (zh) 2012-11-22 2013-11-22 用於有機光伏打之混合的混合平面異質接面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1336B2 (zh)
EP (1) EP2923389B1 (zh)
JP (3) JP6490009B2 (zh)
KR (1) KR102251818B1 (zh)
CN (1) CN105051929A (zh)
AU (1) AU2013347855A1 (zh)
TW (1) TWI628819B (zh)
WO (1) WO20140820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4296B (zh) * 2014-07-18 2020-02-01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具有採用高玻璃轉換溫度材料之激子障蔽性電荷載體濾波器之穩定性有機光敏性裝置
KR102605375B1 (ko) 2016-06-29 2023-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광전 소자 및 이미지 센서
US11145822B2 (en) 2017-10-20 2021-10-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ound and photoelectric device, image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0040844A1 (en) * 2018-08-20 2020-02-27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Donor-acceptor interfaces for excitonic semiconductors
US20210028361A1 (en) * 2019-07-23 2021-01-28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cceptor Bottom Layer for Organic Photovoltaics
WO2024063840A2 (en) * 2022-07-16 2024-03-28 Board Of Trustees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High efficiency multilayer transparent photovoltaics based on a layer-by-layer deposi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24113A1 (en) * 2004-04-13 2005-10-13 Jiangeng Xue High efficiency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employing hybridized mixed-planar heterojunctions
TW200913299A (en) * 2007-07-19 2009-03-16 Univ Michigan Efficient solar cells using all-organic nanocrystalline networks
CN102160207A (zh) * 2008-09-19 2011-08-17 巴斯夫欧洲公司 二苯并四苯基二茚并(1,2,3-cd:1’,2’,3’-lm)苝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74534B2 (en) * 2002-07-10 2006-07-1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meric charge transport composition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made with such compositions
US7375370B2 (en) * 2004-08-05 2008-05-20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Stacked organic photosensitive devices
DE102005010979A1 (de) 2005-03-04 2006-09-21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Photoaktives Bauelement mit organischen Schichten
JP5417598B2 (ja) 2005-03-25 2014-02-19 国立大学法人富山大学 多機能有機ダイオードマトリクスパネル
US7230269B2 (en) 2005-06-13 2007-06-12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rganic photosensitive cells having a reciprocal-carrier exciton blocking layer
US7982130B2 (en) 2008-05-01 2011-07-19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olymer wrapped carbon nanotube near-infrared photovoltaic devices
US7947897B2 (en) * 2005-11-02 2011-05-24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utilizing ultrathin sensitizing layer
US8987589B2 (en) * 2006-07-14 2015-03-2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rchitectures and criteria for the design of high efficiency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KR20110060956A (ko) 2008-09-26 2011-06-08 더 리젠츠 오브 더 유니버시티 오브 미시간 유기 탠덤 태양 전지
CN101369630A (zh) 2008-09-26 2009-02-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保护层的有机光电子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0059240A1 (en) * 2008-11-21 2010-05-27 Plextronics, Inc. Doped interfacial modification layers for stability enhancement for bulk heterojunction organic solar cells
WO2010120393A2 (en) * 2009-01-12 2010-10-2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Enhancement of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 open circuit voltage using electron/hole blocking exciton blocking layers
JP5651606B2 (ja) * 2009-03-05 2015-01-14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複数の電子供与体を有する光電池
KR101334222B1 (ko) * 2009-03-18 2013-11-29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태양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DK2483926T3 (en) * 2009-09-29 2019-03-25 Res Triangle Inst Optoelectronic devices with quantum dot-fullerene transition
FR2954856B1 (fr) 2009-12-30 2012-06-15 Saint Gobain Cellule photovoltaique organique et module comprenant une telle cellule
EP2583326A1 (en) * 2010-06-18 2013-04-24 Basf Se Use of substituted perylenes in organic solar cells
KR101181228B1 (ko) * 2010-10-11 2012-09-10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유기 태양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EP2628198B1 (en) * 2010-10-15 2016-06-29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aterials for controlling the epitaxial growth of photoactive layers in photovoltaic devices
US9893294B2 (en) * 2010-11-22 2018-02-1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Organic small molecule semiconducting chromophores for use i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JP2014512100A (ja) * 2011-03-29 2014-05-19 ザ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ブ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カリフォルニア 電気光学デバイスの活性物質および電気光学デバイス
US10236460B2 (en) * 2011-07-22 2019-03-19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orporated Photovoltaic cell enhancement through UVO treatment
US20150311444A9 (en) * 2012-02-13 2015-10-29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lectrodes formed by oxidativ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devices
WO2013181215A1 (en) * 2012-05-30 2013-12-0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vices comprising graphene and a conductive polym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8993998B2 (en) * 2012-07-02 2015-03-3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lectro-optic device having nanowires interconnected into a network of nanowir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24113A1 (en) * 2004-04-13 2005-10-13 Jiangeng Xue High efficiency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employing hybridized mixed-planar heterojunctions
TW200607109A (en) * 2004-04-13 2006-02-16 Univ Princeton High efficiency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employing hybridized mixed-planar heterojunctions
TW200913299A (en) * 2007-07-19 2009-03-16 Univ Michigan Efficient solar cells using all-organic nanocrystalline networks
CN102160207A (zh) * 2008-09-19 2011-08-17 巴斯夫欧洲公司 二苯并四苯基二茚并(1,2,3-cd:1’,2’,3’-lm)苝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90009B2 (ja) 2019-03-27
CN105051929A (zh) 2015-11-11
JP2021145138A (ja) 2021-09-24
US20150349283A1 (en) 2015-12-03
AU2013347855A1 (en) 2015-06-11
KR20150087367A (ko) 2015-07-29
JP7281216B2 (ja) 2023-05-25
JP2019068083A (ja) 2019-04-25
WO2014082006A1 (en) 2014-05-30
JP2015535659A (ja) 2015-12-14
EP2923389A1 (en) 2015-09-30
EP2923389B1 (en) 2021-08-11
US11121336B2 (en) 2021-09-14
TW201427129A (zh) 2014-07-01
KR102251818B1 (ko) 2021-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74218A1 (en) Organic photosensitive devices with exciton-blocking charge carrier filters
TWI661588B (zh) 用於有機光伏打裝置之混合平面分級式異質接面
AU2005271600B2 (en) Stacked organic photosensitive devices
JP7281216B2 (ja) 有機光起電装置のためのハイブリッド平面混合ヘテロ接合
US10978654B2 (en) Exciton management in organic photovoltaic multi-donor energy cascades
US10297775B2 (en) Organic optoelectronics with electrode buffer layers
US11744089B2 (en) Multijunction organic photovoltaics incorporating solution and vacuum deposited active layers
US10276817B2 (en) Stable organic photosensitive devices with exciton-blocking charge carrier filters utilizing high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materials
US20160254101A1 (en) Organic photosensitive devices with exciton-blocking charge carrier filters
WO2016011443A2 (en) Stable organic photosensitive devices with exciton-blocking charge carrier filters utilizing high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