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7453B -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7453B
TWI627453B TW104139958A TW104139958A TWI627453B TW I627453 B TWI627453 B TW I627453B TW 104139958 A TW104139958 A TW 104139958A TW 104139958 A TW104139958 A TW 104139958A TW I627453 B TWI627453 B TW I6274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tructure
area
microstructures
guide plate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9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9208A (zh
Inventor
張尹
翁巾婷
黃柏菖
林信伯
李岳衡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瑞儀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瑞儀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瑞儀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9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9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7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74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16Grooves, prisms, gratings, scattering particles or rough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2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此導光板包含主體、複數個第一微結構區以及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區。主體包含入光面及光學面。入光面連接光學面,且光學面包含有第一區域。第一微結構區及第二微結構區設置在光學面之第一區域上。第二微結構區與第一微結構區並排交錯排列,且第一微結構區不同於第二微結構區。

Description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導光元件及其應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導光板與導光板在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的應用。
習知的背光模組主要包含燈條以及導光板。燈條包含電路板以及發光二極體設置在電路板的表面上。其中。導光板設置在發光二極體旁,且導光板的入光面貼合發光二極體的出光面,藉此可有效利用發光二極體之光線。
然而,由於導光板的入光面貼合發光二極體的出光面,故在導光板靠近發光二極體的部分容易出現亮帶或亮度不均的問題,而嚴重影響導光板之光學外觀。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其可改善導光板靠近入光面的部分之亮度不均的問題,並可提升整體背光模組之出光外觀的均勻性。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提出一種導光板包含主體、複數個第一微結構區以及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區。主體包含入光面及光學面,其中入光面連接光學面,且光學面包含有第一區域。第一微結構區設置在光學面之第一區域上。第二微結構區設置在光學面之第一區域上。其中,第二微結構區與第一微結構區並排交錯排列,且第一微結構區不同於第二微結構區。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之每一個第一微結構區具有複數個沿著第一軸向延伸的第一微結構。每一個第二微結構區具有複數個沿著第一軸向延伸的第二微結構。而且,第二微結構區與第一微結構區是沿著不同於第一軸向的第二軸向並排交錯排列。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上述之光學面更包含空白部,空白部位於入光面與第一區域之間。
依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上述之空白部與第一區域是沿著第一軸向排列。第二微結構區與第一微結構區是沿著不同於第一軸向的第二軸向並排交錯排列。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之每一個第一微結構區具有複數個沿著第一軸向延伸的第一微結構。每一個第二微結構區具有複數個沿著第一軸向延伸的第二微結構。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之每一個第一微結構之長度不同於每一個第二微結構之長度。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當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為凹陷結構時,每一個第一微結構之深度不同於每一個第二微結構之深度。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當第一微結構與第二微結構為凸出結構時,每一個第一微結構之高度不同於每一個第二微結構之高度。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其中兩相鄰之第一微結構間具有第一距離,兩相鄰之第二微結構間具有第二距離。其中,第一距離不同於第二距離。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之導光板更包含複數個第三微結構。這些第三微結構設置在主體之入光面上。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之導光板具有斜面,斜面連接入光面與第一區域,且空白部位於斜面上。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之空白部與第一區域是位於相同平面。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種背光模組。此背光模組包含前述之導光板以及光源。其中,光源鄰設於導光版的入光面。光源包含一電路板以及複數個發光二極體。發光二極體係設置在電路板上。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提出另一種背光模組。此背光模組包含光源以及導光板。其中,光源包含一電路板以及複數個發光二極體。發光二極體係設置在電路板上。導光板包含主體、複數個第一微結構區以及複數個第二 微結構區。主體包含入光面與光學面。入光面連接光學面。第一微結構區與第二微結構區設置在光學面上。其中,每個第一微結構區具有一遠離該入光面處的第一輪廓,每個第二微結構區具有一遠離該入光面處的第二輪廓,且第二微結構區與第一微結構區的並排交錯排列規則是依據第一輪廓以及第二輪廓與入光面之間的距離而定。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當第二微結構區與第一微結構區設置在靠近入光面的第一基準線時,是以第一規則並排交錯排列。當第二微結構區與第一微結構區設置在遠離入光面的第二基準線時是以第二規則並排交錯排列。其中,第一規則的並排交錯排列與第二規則的並排交錯排列恰為相反。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上述之每一個發光二極體在導光板上形成發光區,而能在該導光板上的第一基準線上產生複數個亮區與複數個暗區。前述之第二微結構區是設置在暗區,第一微結構區是設置在亮區。
依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上述之每一個發光二極體在導光板上形成發光區。兩相鄰之發光二極體之發光區是部分重疊,而能在第二基準線而產生複數個亮區與複數個暗區。第二微結構區是設置在暗區,第一微結構區是設置在亮區。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之每一個第一微結構區具有複數個第一微結構,且每一個第二微結構區具有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其中,每一個第二微結構的特徵相較 於每一個第一微結構的特徵更為顯著,或是每一個第二微結構之排列密度相較於每一第一微結構的排列密度更為密集。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之導光板更包含複數個第三微結構,設置在主體之入光面。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種顯示裝置。此顯示裝置包含前述之背光模組以及顯示面板。顯示面板係位於背光模組之導光板的前方。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利用係在導光板鄰近入光面的光學面上設有不同之第一微結構區與第二微結構區,而這些微結構區中的微結構可有效霧化導光板靠近入光處之漏光,而可大幅改善靠近入光處亮暗不均的現象,進而可提升整體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之亮度均勻度。
100‧‧‧背光模組
100’‧‧‧背光模組
120‧‧‧光源
122‧‧‧電路板
124‧‧‧發光二極體
140‧‧‧導光板
142‧‧‧主體
142a‧‧‧入光面
142b‧‧‧光學面
142c‧‧‧第一區域
142d‧‧‧第二區域
144‧‧‧第一微結構區
144a‧‧‧第一微結構
146‧‧‧第二微結構區
146a‧‧‧第二微結構
151‧‧‧第一輪廓
153‧‧‧第二輪廓
200‧‧‧背光模組
200’‧‧‧背光模組
220‧‧‧光源
222‧‧‧電路板
224‧‧‧發光二極體
224a‧‧‧發光區
232‧‧‧亮區
232’‧‧‧亮區
234‧‧‧暗區
234’‧‧‧暗區
240‧‧‧導光板
242‧‧‧主體
242a‧‧‧入光面
242b‧‧‧光學面
242c‧‧‧空白部
242d‧‧‧第一區域
242e‧‧‧第二區域
244‧‧‧第一微結構區
246‧‧‧第二微結構區
300‧‧‧背光模組
320‧‧‧光源
340‧‧‧導光板
342‧‧‧主體
342a‧‧‧入光面
344‧‧‧第一微結構區
346‧‧‧第二微結構區
360‧‧‧第三微結構
400‧‧‧背光模組
420‧‧‧光源
440‧‧‧導光板
442‧‧‧主體
442a‧‧‧入光面
442b‧‧‧光學面
442c‧‧‧空白部
442d‧‧‧第一區域
442e‧‧‧第二區域
444‧‧‧第一微結構區
446‧‧‧第二微結構區
500‧‧‧背光模組
520‧‧‧光源
540‧‧‧導光板
542a‧‧‧入光面
542‧‧‧主體
544‧‧‧第一微結構區
546‧‧‧第二微結構區
560‧‧‧第三微結構
600‧‧‧顯示裝置
610‧‧‧顯示面板
700‧‧‧顯示裝置
710‧‧‧顯示面板
A1‧‧‧第一軸向
A2‧‧‧第二軸向
A3‧‧‧第一軸向
A4‧‧‧第二軸向
B1‧‧‧第一基準線
B2‧‧‧第二基準線
D1‧‧‧深度
D2‧‧‧深度
H1‧‧‧高度
H2‧‧‧高度
L1‧‧‧長度
L2‧‧‧長度
W1‧‧‧第一距離
W2‧‧‧第二距離
為了更完整了解實施例及其優點,現參照結合所附圖式所做之下列描述,其中:〔圖1A〕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圖1B〕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上視圖;〔圖1C〕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另一種背光模組之上視圖; 〔圖2A〕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第一種導光板之局部剖示圖;〔圖2B〕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第二種導光板之局部剖示圖;〔圖2C〕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第三種導光板之局部剖示圖;〔圖3A〕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圖3B〕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上視圖;〔圖3C〕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另一種背光模組之上視圖;〔圖4A〕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圖4B〕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一種顯示裝置之裝置示意圖;〔圖5〕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圖6A〕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以及〔圖6B〕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一種顯示裝置之裝置示意圖。
請同時參照圖1A及圖1B,其係分別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及上視圖。本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100主要包含光源120以及導光板140。導光板140主要包含主體142、複數個第一微結構區144以及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區146。第一微結構區144與第二微結構區146設置在主體142上,且透過第一微結構區144與第二微結構區146,可有效霧化導光板140靠近入光處之漏光,而可大幅改善靠近入光處亮暗不均的現象,進而可提升整體背光模組100之亮度均勻度。
請繼續參照圖1A及圖1B,主體142包含入光面142a及光學面142b,且入光面142a連接光學面142b。在本實施例中,光學面142b是導光板140的出光面,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學面142b是導光板140的反射面,位於出光面的相反表面。其中,光學面142b包含有第一區域142c及第二區域142d。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區域142c靠近入光面142a,第二區域142d較第一區域142c遠離入光面142a。在背光模組的技術領域中,第一區域142c通常是指無效區(Non Display Area),此區域中的發光面會被背光模組的外蓋所遮蔽,第二區域142d則通常是指有效區(Active Area),此區域中的發光面不會被背光模組的外蓋所遮蔽,可以被使用者觀看。第一微結構區144與第二微結構區146均設置在第一區域142c中。在一實施例中,主體142具有第一軸向A1以及第二軸向A2,且第一軸向A1不同於第二軸向A2。第一區域142c與第二區域142d係沿著第一軸向A1排 列。如圖1A及1B所示,第一微結構區144與第二微結構區146係沿著第二軸向A2並排交錯設置在第一區域142c中。而且,第一微結構區144不同於第二微結構區146。在一些特定例子中,第一軸向A1可垂直入光面142a,第二軸向A2可平行入光面142a,因而第一軸向A1與第二軸向A2可互相垂直。除此之外,第二區域142d可以是無微結構的鏡面,或是佈設有點狀微結構,或是佈設有條狀微結構,端看實際需求而定。
第一微結構區144具有數個第一微結構144a,第二微結構區146具有數個第二微結構146a。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第一微結構144a與第二微結構146a為條狀結構,且第一微結構144a與第二微結構146a係從入光面142a沿著第一軸向A1延伸。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144a的長度L1不同於第二微結構146a的長度L2。在一例子中,第一微結構144a的長度L1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長度L2係依據光源120的光強度分布來設計。舉例而言,如圖1A及圖1B所示,光源120包含電路板122以及複數個排列於電路板122上的發光二極體124,且每個發光二極體124之間相隔一段距離。由此可知,正對發光二極體124位置的亮度相較於與發光二極體124交錯的位置來得強。因此,當第一微結構144a設置在正對發光二極體124的位置,且第二微結構146a設置在與發光二極體124交錯的位置時,第二微結構146a的特徵相較於第一微結構144a的特徵更為顯著。舉例 而言,如圖1A及圖1B所示,第一微結構144a的長度L1係設計成小於第二微結構146a的長度L2。
如圖1A所示,每一個第一微結構區144具有一遠離入光面142a處的第一輪廓151,每一個第二微結構區146具有一遠離入光面142a處的第二輪廓153。其中,第二微結構區146係與第一微結構區144並排交錯排列,且第二微結構區146與第一微結構區144的並排交錯排列規則是依據第一輪廓151及第二輪廓153分別與入光面142a之間的距離而定。詳細地說,當第一微結構144a的長度L1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長度L2的長度不同時,第一微結構區144與第二微結構區146遠離入光面142a的那端所形成的第一輪廓151與第二輪廓153也會有所不同。也就是說,當第一微結構區144與第二微結構區146的微結構長度特徵不同時,第一輪廓151與第二輪廓153的形狀也會有所不同。或者,第一輪廓151與第二輪廓153的形狀亦可依據光源120所產生之光形而設計,藉此來決定第一微結構區144與第二微結構區146的並排交錯排列規則。欲陳明者,在圖1B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區144是對齊發光二極體124,第二微結構區146是與發光二極體124錯位,但此並排交錯排列規則在圖3C恰為相反。在圖3C所示實施例之第一微結構區244是與發光二極體224錯位,第二微結構區246是對齊發光二極體224,有關圖3C之相關說明將於後陳述。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144a的長度L1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長度L2亦可設計成相同,而透過第一 微結構144a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高度或深度變化來區別第一微結構144a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特徵。舉例而言,請參照圖1C所示,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另一種背光模組之上視圖。在圖1C所示的背光模組100’中,第一微結構144a的長度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長度為相同,但第二微結構146a的排列密度較第一微結構144a的排列密度密集。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144a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特徵亦可有其他不同的變化。請參照圖2A所示,圖2A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第一種導光板之局部剖示圖。如圖2A所示,第一微結構144a與第二微結構146a為凹陷結構,且分別具有深度D1及深度D2。在一實施例中,深度D1不同於深度D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144a的深度D1小於第二微結構146a的深度D2。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微結構144a的長度L1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長度L2可設計成相同或不相同。
另請參照圖2B所示,圖2B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第二種導光板之局部剖示圖。如圖2B所示,第一微結構144a與第二微結構146a為凸出結構,且分別具有高度H1及高度H2。在一實施例中,高度H1不同於高度H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144a的高度H1小於第二微結構146a的高度H2。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微結構144a的長度L1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長度L2可設計成相同或不相同。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144a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排列密度亦可相對發光二極體124的設置位置作變化。請參照圖2C所示,圖2C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第三種導光板之局部剖示圖。如圖2C所示,兩相鄰之第一微結構144a間具有第一距離W1,兩相鄰之第二微結構146a間具有第二距離W2,且第一距離W1與第二距離W2不同。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距離W2小於第一距離W1。也就是說,第二微結構146a的排列密度較第一微結構144a的排列密度密集。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微結構144a的長度L1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長度L2可設計成相同或不相同。同樣地,第一微結構144a的高度H1(或深度D1)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高度H2(或深度D2)亦可依據需求而設計成相同或不相同。
欲陳明者,在圖1A及圖1B所示實施例中,導光板140的第一微結構區144與第二微結構區146係連接入光面142a,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區與第二微結構區亦可不與入光面連接。也就是說,入光面與第一微結構區及第二微結構區之間相隔一段距離。
請同時參照圖3A及圖3B,其係分別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以及上視圖。本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200主要包含光源220以及導光板240。導光板240主要包含主體242、複數個第一微結構區244以及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區246。第一微結構區244與第二微結構區246設置在主體242上,且透過第一微結構 區244與第二微結構區246,可有效霧化導光板240靠近入光處之漏光,而可大幅改善靠近入光處亮暗不均的現象,進而可提升整體背光模組200之亮度均勻度。
請繼續參照圖3A及圖3B,主體242包含入光面242a及光學面242b,且入光面242a連接光學面242b。其中,光學面242b包含有空白部242c、第一區域242d及第二區域242e。此外,主體242具有第一軸向A3以及第二軸向A4,且第一軸向A3不同於第二軸向A4。在一些特定例子中,第一軸向A3可垂直入光面242a,第二軸向A4可平行入光面242a,因而第一軸向A3與第二軸向A4可互相垂直。
如圖3A及圖3B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空白部242c、第一區域242d及第二區域242e係依序沿著第一軸向A3排列。而且,空白部242c係連接入光面242a,第二區域242e遠離入光面242a,且第一區域242d係位於空白部242c與第二區域242e之間,在背光模組的技術領域中,第一區域242d與空白部242c通常是指無效區(Non Display Area),此區域中的發光面會被背光模組的外蓋所遮蔽,第二區域242e則通常是指有效區(Active Area),此區域中的發光面不會被背光模組的外蓋所遮蔽,可直接被使用者看到。如圖3A及圖3B所示,第一微結構區244與第二微結構區246均設置在第一區域242d中,且第一微結構區244與第二微結構區246係沿著第二軸向A4並排交錯設置。同樣地,本實施例之第一微結構區244不同於第二微結構區246。除 此之外,第二區域242e可以是無微結構的鏡面,或是佈設有點狀微結構,或是佈設有條狀微結構,端看實際需求而定。
請再次參照圖3A及圖3B,光源220包含電路板222以及複數個設置在電路板222上的發光二極體22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區244與第二微結構區246的排列規則係依據發光二極體224的出光方向而設計。例如圖3A及圖3B所示,每一個發光二極體224所發出之光線係以發散方式射入導光板240中,而在導光板240上形成發光區224a,並可在導光板242上的第一基準線B1上產生複數個亮區232與複數個暗區234。在此所指的亮區232係指對應每一個發光二極體224之發光區224a,且暗區234則是指與發光二極體224交錯的非發光區域。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區244係設置在亮區232,第二微結構區246則是設置在暗區234。
請繼續參照圖3A及圖3B所示,第一微結構區244具有數個第一微結構244a,第二微結構區246具有數個第二微結構246a。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第一微結構244a與第二微結構246a為條狀結構,且第一微結構244a與第二微結構246a係沿著第一軸向A3延伸。此外,由於第一微結構區244與第二微結構區246係分別設置在亮區232與暗區234中,故第二微結構區246的第二微結構246a之特徵係設計於第一微結構區244中的第一微結構244a來得顯著。例如,第二微結構246a的長度、深度或高度係相較於第一微結構244a來得大。或者,第二微結構246a的排列密度相較 於第一微結構244a之排列密度密集。欲陳明者,有關第一微結構244a與第二微結構246a的設計以及其所產生的效果部分與前述之圖1A至圖2C所示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微結構144a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設計大致上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
另請參照圖3C,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另一種背光模組之上視圖。本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200’的結構大致上與前述背光模組200相同,差異在於背光模組200’的第一微結構區244與第二微結構區246的設置位置不同。如圖3C所示,每一個發光二極體224所發出之光線係以發散方式射入導光板240中,而在導光板240上形成發光區224a,並可在導光板242上的第二基準線B2上產生複數個亮區232’與複數個暗區234’。其中,在此所指的亮區232’係指兩相鄰之發光區224a重疊的區域,而暗區234’則是指每一個發光區224a非與其他發光區224a重疊的部分。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區244係設置在亮區232’,第二微結構區246則是設置在暗區234’。
請繼續參照圖3C所示,由於第一微結構區244與第二微結構區246係分別設置在亮區232’與暗區234’中,故第二微結構區246的第二微結構246a之特徵係設計於第一微結構區244中的第一微結構244a來得顯著。例如,第二微結構246a的長度、深度或高度係相較於第一微結構244a來得大。或者,第二微結構246a的排列密度相較於第一微結構244a之排列密度密集。欲陳明者,有關第一微結 構244a與第二微結構246a的設計以及其所產生的效果部分與前述之圖1A至圖2C所示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微結構144a與第二微結構146a的設計大致上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
欲陳明者,在圖3A及圖3B所示的實施例中,由於發光二極體224的發光區224a在第一基準線B1的位置並未重疊,故當第一微結構區244與第二微結構區246設置在靠近入光面242a的第一基準線B1時,係以第一規則並排交錯排列。也就是說,第一微結構區244的設置位置係與發光二極體224的位置相對應,第二微結構區246的位置則是與發光二極體224的位置交錯設置。
而在如圖3C所示的實施例中,由於發光二極體224的發光區224a在第二基準線B2的位置係相互重疊,故當第一微結構區244與第二微結構區246設置在遠離入光面242a的第二基準線B2時,第一微結構區244與第二微結構區246係以第二規則並排交錯排列。也就是說,第一微結構區244的位置係與發光二極體224的位置交錯設置,而第二微結構區246的設置位置則是與發光二極體224的位置相互對應。由此可知,前述之第一規則與第二規則的設計方式係與第一基準線B1與第二基準線B2的設置位置有關,且第一規則與第二規則的排列方式恰為相反。
請參照圖4A,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300結構與前述背光模組200的結構大致上相同,差異在於 背光模組300的導光板340之入光面342a設有複數個第三微結構360。如圖4A所示,背光模組300同樣包含光源320以及導光板340。導光板340包含主體342、複數個第一微結構區344以及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區346。第一微結構區344與第二微結構區346設置在主體342上。此外,主體342的入光面342a上設有數個第三微結構360。欲陳明者,本實施方式之第一微結構區344與第二微結構區346的設計方式與前述之第一微結構區144及244與第二微結構區146及246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
另請參照圖4B,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一種顯示裝置之裝置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600包含如圖4A所示之背光模組300以及顯示面板610。如圖4B所示,顯示面板610係設置在背光模組300之導光板340的前方,可達到與前述相同之目的,故在此不再贅述。欲陳明者,本案實施例以圖4A所示之背光模組300應用於顯示裝置600中僅用來作為示範說明用,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前述其他實施例的背光模組,例如背光模組100、100’或200亦可應用於顯示裝置中,以產生同樣之效果。
在本發明中,導光板的主體亦可為非具有均勻厚度的平板。另請參照圖5,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400的架構大致上與上述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200的架構相同,二者的差異在於背光模組400之導光板440的主體442並非具均勻厚度的平板。
如圖5所示,背光模組400同樣包含光源420以及導光板440。導光板440包含主體442、複數個第一微結構區444以及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區446。第一微結構區444與第二微結構區446設置在主體442上。主體442包含入光面442a以及光學面442b。在本實施例中,主體442靠近入光面442a的厚度大於遠離入光面442a的厚度。其中,光學面442b包含空白部442c、第一區域442d及第二區域442e。而且,光學面442b連接入光面442a的部分為斜面,本實施例之空白部442c係設置在斜面上,第一區域442d連接空白部442c,且位於第二區域442d與空白部442c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微結構區444與第二微結構區446係設置在第一區域442d中。欲陳明者,本實施方式之第一微結構區444與第二微結構區446的設計方式與前述之第一微結構區144及244與第二微結構區146及246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圖6A,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一種背光模組之裝置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之背光模組500結構與前述背光模組300的結構大致上相同,差異在於背光模組500的導光板540之入光面542a設有複數個第三微結構560。如圖6A所示,背光模組500同樣包含光源520以及導光板540。導光板540包含主體542、複數個第一微結構區544以及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區546。第一微結構區544與第二微結構區546設置在主體542上。此外,主體542的入光面542a上設有數個第三微結構560。欲陳明者,本實 施方式之第一微結構區544與第二微結構區546的設計方式與前述之第一微結構區144及244與第二微結構區146及246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
另請參照圖6B,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一種顯示裝置之裝置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700包含如圖6A所示之背光模組500以及顯示面板710。如圖6B所示,顯示面板710係設置在背光模組500之導光板540的前方,可達到與前述相同之目的,故在此不再贅述。欲陳明者,本案實施例以圖6A所示之背光模組500應用於顯示裝置700中僅用來作為示範說明用,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前述其他實施例的背光模組,例如背光模組400亦可應用於顯示裝置中,以產生同樣之效果。
由上述本發明實施方式可知,本發明利用係在導光板鄰近入光面的光學面上設有不同之第一微結構區與第二微結構區,而這些微結構區中的微結構可有效霧化導光板靠近入光處之漏光,而可大幅改善靠近入光處亮暗不均的現象,進而可提升整體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之亮度均勻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2)

  1. 一種導光板,包含:一主體,包含一入光面及一光學面,其中該入光面連接該光學面,且該光學面包含有一第一區域;複數個第一微結構區,設置在該光學面之該第一區域上;以及複數個第二微結構區,設置在該光學面之該第一區域上,其中該些第二微結構區與該些第一微結構區並排交錯排列,且該些第一微結構區不同於該些第二微結構區;其中,每一該些第一微結構區具有複數個沿著一第一軸向延伸的第一微結構,每一該些第二微結構區具有複數個沿著該第一軸向延伸的第二微結構;其中,每一該些第二微結構的特徵相較於每一該些第一微結構的特徵更為顯著;其中,該些第一微結構的長度與該些第二微結構的長度相同,並且從同一條基準線沿著該第一軸向延伸;其中,兩相鄰之該些第一微結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兩相鄰之該些第二微結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其中該第一距離不同於該第二距離;其中,該些第一微結構的寬度與該些第二微結構的寬度相同;以及其中,該些第一微結構與該些第二微結構的至少其中之一者是間隔排列。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第二微結構區與該些第一微結構區是沿著一不同於該第一軸向的一第二軸向並排交錯排列。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光學面更包含一空白部,該空白部位於該入光面與該第一區域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空白部與該第一區域是沿著該第一軸向排列,該些第二微結構區與該些第一微結構區是沿著一不同於該第一軸向的一第二軸向並排交錯排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當該些第二微結構區與該些第一微結構區設置在靠近該入光面的一第一基準線時,是以一第一規則並排交錯排列,當該些第二微結構區與該些第一微結構區設置在遠離該入光面的一第二基準線時是以一第二規則並排交錯排列,且該第一規則的並排交錯排列與該第二規則的並排交錯排列,恰為相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當該些第一微結構與該些第二微結構為凹陷結構時,每一該些第一微結構之深度不同於每一該些第二微結構之深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當該些第一微結構與該些第二微結構為凸出結構時,每一該些第一微結構之高度不同於每一該些第二微結構之高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導光板,更包含複數個第三微結構,設置在該主體之該入光面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導光板具有一斜面,該斜面連接該入光面與該第一區域,且該空白部位於該斜面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空白部與該第一區域是位於相同平面。
  11.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導光板;以及一光源,鄰設於該入光面,且該光源包含一電路板以及複數個發光二極體,該些發光二極體係設置在該電路板上。
  12.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以及一顯示面板,位於該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前方。
TW104139958A 2015-11-20 2015-11-30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TWI6274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1306.XA CN106772756B (zh) 2015-11-20 2015-11-20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201510811306.X 2015-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9208A TW201719208A (zh) 2017-06-01
TWI627453B true TWI627453B (zh) 2018-06-21

Family

ID=58717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9958A TWI627453B (zh) 2015-11-20 2015-11-30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46716A1 (zh)
CN (1) CN106772756B (zh)
TW (1) TWI627453B (zh)
WO (1) WO20170841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1824B (zh) * 2020-12-11 2022-07-2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和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5192A (en) * 2009-10-29 2011-05-0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TW201339666A (zh) * 2012-03-16 2013-10-0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導光板與背光模組
CN103511922A (zh) * 2012-06-27 2014-01-15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及导光板
CN204477927U (zh) * 2015-04-02 2015-07-15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led侧照明聚光点的棱镜膜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49121B (en) * 2007-05-17 2011-09-21 Wintek Corp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CN101718417B (zh) * 2009-11-11 2012-01-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导光板
JP5280428B2 (ja) * 2010-11-22 2013-09-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導光板
TWI443426B (zh) * 2011-10-28 2014-07-01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發光模組
WO2014017490A1 (ja) * 2012-07-23 2014-01-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5532109B2 (ja) * 2012-11-15 2014-06-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CN205246927U (zh) * 2015-11-20 2016-05-18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5192A (en) * 2009-10-29 2011-05-0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TW201339666A (zh) * 2012-03-16 2013-10-0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導光板與背光模組
CN103511922A (zh) * 2012-06-27 2014-01-15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及导光板
CN204477927U (zh) * 2015-04-02 2015-07-15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led侧照明聚光点的棱镜膜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2756A (zh) 2017-05-31
CN106772756B (zh) 2020-04-03
WO2017084184A1 (zh) 2017-05-26
US20170146716A1 (en) 2017-05-25
TW201719208A (zh)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4663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50346414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JP5735669B2 (ja) 光学レンズ
TWI457622B (zh) 導光板與背光模組
TWI501008B (zh) 背光模組
TWI627453B (zh)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9223079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10185071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413174A (zh) 導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與照明燈具
US1111926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0514680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US10281635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582502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TW201641999A (zh) 反射元件、背光模組,及具有該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TWM527103U (zh)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TWM565321U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9557469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M522363U (zh)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TWI698680B (zh)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JP5931512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TWI579494B (zh) 發光框架
TWI397753B (zh) 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US9547118B2 (en) Light guide panel with an improved light guide structure
TWI487985B (zh) 背光模組
TWM523877U (zh)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