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6840B - 通訊系統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系統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6840B
TWI626840B TW105100694A TW105100694A TWI626840B TW I626840 B TWI626840 B TW I626840B TW 105100694 A TW105100694 A TW 105100694A TW 105100694 A TW105100694 A TW 105100694A TW I626840 B TWI626840 B TW I6268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time slot
hybrid automatic
automatic repeat
repeat reque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0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6750A (zh
Inventor
吳志祥
Original Assignee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6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6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6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68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通訊系統之網路端的無線通訊處理方法,包含:使用正常延遲配置與通訊系統之通訊裝置通訊連接;以及從通訊裝置接收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其中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通訊裝置支援減少延遲;回應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而送出配置訊息至通訊裝置,配置訊息係用以配置通訊裝置採用減少延遲;於傳輸配置訊息後,在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子訊框之時槽中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通訊裝置;以及在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子訊框之時槽中從通訊裝置接收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n和x為正整數,且x小於4。

Description

通訊系統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
本發明是指用於通訊系統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且特別是指用於通訊系統之使用減少延遲(reduced latency)的無線通訊處理方法。
進階長期演進式(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dvanced)系統為長期演進式系統的進階系統。進階長期演進式系統包含先進技術,例如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協調多點傳輸/接收(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CoMP)和上行鏈路多輸入多輸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等技術。
對於在分頻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下操作的長期演進式系統或進階長期演進式系統而言,當使用者設備在第n子訊框中經由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傳輸資料區塊至網路端時,使用者設備可在第(n+4)子訊框 中根據在實體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指示通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上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來接收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否定應答(negative acknowledge;NACK)訊息,其用以要求重新傳輸。之後,當使用者設備收到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否定應答訊息或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時,使用者設備在第(n+8)子訊框中經由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來進行資料區塊的重新傳輸。在第n子訊框與第(n+8)子訊框之間有7個連續的子訊框。相似地,當使用者設備在一第m子訊框中經由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收到資料區塊時,使用者設備可在第(m+4)子訊框中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feedback)訊息(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否定應答訊息),且接著網路端儘快在第(m+8)子訊框中進行資料區塊的重新傳輸。在第m子訊框與第(m+8)子訊框之間有7個連續的子訊框。由此可知,上述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操作的延遲受到限制。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於提供用於通訊系統之使用減少延遲(reduced latency)的無線通訊處理方法,其用以改善如上所述的延遲限制。
本發明之一方面是有關於一種用於通訊系統之網路端的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此無線通訊處理方法包含:使用正常延遲(normal latency)配置與通訊系統之通訊裝置通訊連接;以及從通訊裝置接收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能力資訊(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其中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通訊裝置支援減少延遲;回應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而送出配置訊息至通訊裝置,此配置訊息係用以配置通訊裝置採用減少延遲;於傳輸配置訊息後,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component carrier;CC)且在第n子訊框(subframe)之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訊息至通訊裝置;以及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子訊框之時槽中從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feedback)訊息,其中n和x為正整數,且x小於4。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傳輸指示訊息至通訊裝置以指示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指示訊息包含資源區塊配置(resource block assignment)、調變和編碼機制(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HARQ process number)、新資料指示器(new data indicator;NDI)與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中之至少一者。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回應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而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y)子訊框之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通訊裝置,其中y為小於4之正整數,且第n子訊框、第(n+x)子訊框及第(n+x+y)子訊框包含兩個時槽;其中第n子訊框之時槽、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n子訊框之第一時槽、第(n+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第一時槽,或是第n子訊框之時槽、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n子訊框之第二時槽、第(n+x)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第二時槽。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y+z)子訊框之時槽中從通訊裝置接收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z為小於4之正整數。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該通訊裝置之一特定數量的自動重傳請求程序支援減少延遲。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配置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和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至通訊裝置,以用於載波聚合(carrier aggragation;CA)或雙連結(dual connectivity;DC);在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p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 傳輸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通訊裝置;以及在用於載波聚合之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或用於雙連結之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p+x)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從通訊裝置接收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配置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和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至通訊裝置,以用於載波聚合或雙連結;在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m子訊框之時槽中傳輸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通訊裝置;以及在用於載波聚合之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或用於雙連結之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m+x)子訊框之時槽中從該通訊裝置接收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第m子訊框和(m+x)子訊框之每一者包含兩個時槽,第m子訊框之時槽及第(m+x)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m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第(m+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或是第m子訊框之時槽及第(m+x)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m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第(m+x)子訊框之第二時槽。
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是有關於一種用於通訊系統之網路端的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此無線通訊處理方法包含:使用正常延遲配置與通訊系統之通訊裝置通訊連接;從通訊裝置接收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其中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通訊裝置支援減少延遲;回應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而傳輸配置訊息至通訊裝置,此配置訊息係用以配置通訊裝置採用減少延遲;於傳輸配置訊息後,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 且在第n子訊框之時槽中從通訊裝置接收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以及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子訊框之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通訊裝置,其中n和x為正整數,且x小於4。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傳輸指示訊息至通訊裝置以指示通訊裝置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指示訊息包含資源區塊配置、調變和編碼機制與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中之至少一者。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y)子訊框之時槽中從通訊裝置接收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y為小於4之一正整數,且第n子訊框、第(n+x)子訊框及第(n+x+y)子訊框包含兩個時槽;其中第n子訊框之時槽、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n子訊框之第一時槽、第(n+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第一時槽,或是第n子訊框之時槽、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n子訊框之第二時槽、第(n+x)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第二時槽,或是第n子訊框之時槽、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n子訊框之第二時槽、第(n+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第二時槽。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y+z)子訊框之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通訊裝置,其中z為小於4之一正整數。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配置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和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至通訊裝置,以用於載波聚合或雙連結;在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p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該通訊裝置接收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以及在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p+x)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傳輸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通訊裝置。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配置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和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至通訊裝置,以用於載波聚合或雙連結;在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m子訊框之時槽中傳輸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通訊裝置;以及在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m+x)子訊框之時槽中從通訊裝置接收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第m子訊框和第(m+x)子訊框之每一者包含兩個時槽,第m子訊框之時槽及第(m+x)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m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第(m+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或是第m子訊框之時槽及第(m+x)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m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第(m+x)子訊框之第二時 槽,或是第m子訊框之時槽及第(m+x)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m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第(m+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
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是有關於一種用於通訊系統之通訊裝置的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此無線通訊處理方法包含:使用正常延遲配置與通訊系統之網路端通訊連接;傳輸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至網路端,其中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通訊裝置支援減少延遲;從網路端接收配置訊息,此配置訊息係回應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以配置減少延遲而從網路端送出;回應配置訊息而採用減少延遲;在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子訊框之時槽中從網路端接收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以及在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子訊框之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網路端,其中n和x為正整數,且x小於4。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從網路端接收一指示訊息,其中指示訊息用以指示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且其包含資源區塊配置、調變和編碼機制、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新資料指示器與冗餘版本中之至少一者。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在第(n+x+y)子訊框之時槽中從網路端接收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y為小於4之正整數,且第n子訊框、第(n+x)子訊框及第(n+x+y)子訊框包含兩個時槽;其中第n子訊框之時槽、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n子訊框之第一時 槽、第(n+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第一時槽,或是第n子訊框之時槽、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n子訊框之第二時槽、第(n+x)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第二時槽。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經配置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和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用於載波聚合或雙連結以及減少延遲;在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p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從網路端接收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以及在用於載波聚合之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或用於雙連結之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p+x)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傳輸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網路端。
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是有關於一種用於通訊系統之通訊裝置的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此無線通訊處理方法包含:使用正常延遲配置與通訊系統之網路端通訊連接;傳輸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至網路端,其中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通訊裝置支援減少延遲;從網路端接收配置訊息,此配置訊息係回應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以配置減少延遲而從網路端送出;回應配置訊息而採用減少延遲;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子訊框之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網路端;以及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子訊框之時槽中從網路端接收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n和x為正整數,且x小於4。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回應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而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y)子訊框之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網路端,其中y為小於4之正整數,且第n子訊框、第(n+x)子訊框及第(n+x+y)子訊框包含兩個時槽;其中第n子訊框之時槽、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n子訊框之第一時槽、第(n+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第一時槽,或是第n子訊框之時槽、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n子訊框之第二時槽、第(n+x)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第二時槽,或是第n子訊框之時槽、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第n子訊框之第二時槽、第(n+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第(n+x+y)子訊框之第二時槽。
依據本發明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上述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經配置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該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和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用於載波聚合或雙連結以及減少延遲;在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p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傳輸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網路端;以及在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p+x)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從網路端接收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
100‧‧‧通訊系統
110‧‧‧使用者設備
120‧‧‧網路端
130‧‧‧通訊通道
132‧‧‧下行鏈路通道
134‧‧‧上行鏈路通道
200‧‧‧無線訊框
210‧‧‧子訊框
210A、210B‧‧‧半子訊框
300‧‧‧上行鏈路資源網格
300A、300B‧‧‧半上行鏈路資源網格
300A(1)~300A(N)、300B(1)~300B(N)‧‧‧資源區塊
400A、400B、500、600A、600B、700‧‧‧無線通訊處理方法
402、404、406、408、410、412、414、502、504、506、508、510、512、514、516、602、604、606、608、610、612、614、702、704、706、708、710、712、714、716‧‧‧步驟
800‧‧‧資料處理系統
810‧‧‧處理單元
820‧‧‧儲存單元
830‧‧‧通訊單元
T、TA、TB‧‧‧持續時間
為了更完整了解實施例及其優點,現參照結合所附圖式所做之下列描述,其中:〔圖1〕繪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通訊系統的示意圖;〔圖2〕繪示通訊系統之無線訊框(radio frame)的結構圖;〔圖3〕繪示通訊系統之上行鏈路資源網格(uplink resource grid)的結構圖;〔圖4A〕繪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用於通訊系統之網路端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圖4B〕繪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用於通訊系統之網路端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圖5〕繪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用於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設備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圖6A〕繪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用於通訊系統之網路端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圖6B〕繪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用於通訊系統之網路端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圖7〕繪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用於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設備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以及〔圖8〕繪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資料處理系統的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敘述清楚說明本揭示內容之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揭示內容之較佳實施例後,當可由本揭示內容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精神與範圍。
請參照圖1,圖1繪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通訊系統100的示意圖。通訊系統100可以是無線通訊系統,例如進階長期演進式(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dvanced)系統(即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和演進式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或任何其他相似的無線通訊系統。如圖1所示,通訊裝置110和網路端120經由通訊通道130通訊連接。網路端120可包含一或多個基地台,其用以服務通訊裝置110。在進階長期演進式系統系統之例中,通訊裝置110亦被稱為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網路端120亦被稱為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在網路端120中的基地台亦被稱為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eNB),且通訊裝置110和網路端120經由LTE-Uu介面通訊連接。通訊通道130可包含一或多個下行鏈路通道132和/或一或多個上行鏈路通道134。
若通訊裝置110支援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則通訊裝置110可聚合在分時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模式和/或分頻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模式下的多重成分載波,以用於 在相同頻帶或不同頻帶下通訊連接網路端120。細胞具有上行鏈路成分載波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若細胞為分頻雙工細胞,則上行鏈路成分載波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具有不同的實體頻率。若細胞為分時雙工細胞,則上行鏈路成分載波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為一相同的成分載波。為了簡單說明,在以下實施例中以使用者設備來代表通訊裝置110。
圖2繪示通訊系統之無線訊框200的結構圖,此通訊系統的示例為長期演進式系統或進階長期演進式系統。圖2繪示之無線訊框200為分頻雙工無線訊框(即第一類(Type 1)無線訊框)。無線訊框200包含十個子訊框(子訊框0至子訊框9),且每一子訊框210具有兩個相同持續時間的半子訊框210A和210B。如圖2所示,每一半子訊框佔有一時槽。無線訊框200中的時槽被標註為#0至#19。具例而言,子訊框0包含兩個半子訊框210A和210B且具有持續時間T。每一子訊框210的持續時間T稱為傳輸時間區間(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其可為資料傳輸的單元。半子訊框210A和210B分別佔有時槽#0和時槽#1。時槽#0和時槽#1分別具有相同的持續時間TA和持續時間TB。對於長期演進式系統或進階長期演進式系統而言,持續時間T為1毫秒,且持續時間TA和持續時間TB兩者為0.5毫秒。
圖3繪示通訊系統之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的結構圖,此通訊系統的示例為長期演進式系統或進階長期演進式系統。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包含兩個半上行鏈路資源 網格300A和300B且具有持續時間T。半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A和半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B分別具有相同的持續時間TA和持續時間TB。半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A包含佔有不同上行鏈路頻率子載波的N個資源區塊300A(1)~300A(N),且半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B包含包含佔有不同上行鏈路頻率子載波的N個資源區塊300B(1)~300B(N)。每一資源區塊300A(1)~300A(N)和300B(1)~300B(N)可被配置為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舉例而言,資源區塊300A(1)、300A(2)、300A(N-1)、300A(N)、300B(1)、300B(2)、300B(N-1)和300B(N)被配置為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而其他的資源區塊300A(3)~300A(N-2)和300B(3)-300B(N-2)可被配置為實體上行鏈路分享通道。再者,每一資源區塊300A(1)~300A(N)和300B(1)~300B(N)具有12個子載波,且在半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A或300B之每一子載波具有7個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號。
在N個使用正常延遲(normal latency)的使用者設備之例中(即傳輸時間區間為1毫秒),在半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A的一資源區塊和在半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B的一資源區塊配置至一使用者設備。舉例而言,在半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A的最上方資源區塊300A(1)和在半 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B的最下方資源區塊300B(N)對應至相同使用者設備,且在半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A的次上方資源區塊300A(2)和在半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B的次下方資源區塊300B(N-1)對應至相同使用者設備等,依此類推。
若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支援減少延遲,則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可被配置予多於N個使用者設備。舉例而言,在半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A的最上方資源區塊300A(1)和在半上行鏈路資源網格300B的最下方資源區塊300B(N)可被配置予兩個支援減少延遲的不同使用者設備。
圖4A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的流程圖,此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用於通訊系統的網路端。進行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的網路端可以是例如圖1中的網路端120。
在步驟402中,網路端使用正常延遲配置與網路系統之使用者設備通訊連接。
在步驟404中,網路端從使用者設備接收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使用者設備支援減少延遲(即減少延遲能力)。
在步驟406中,在接收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後,網路端回應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而送出配置資訊至使用者設備,以配置使用者設備採用減少延遲。使用者設備回應配置訊息而採用(即啟動、致能(enable)或啟動(activate))減少延遲與網路端通訊連接。
在步驟408中,網路端在步驟406後之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其中n為正整數。使用者設備接收並解碼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端更可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傳輸第一指示訊息至使用者設備。第一指示訊息用以指示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且其包含資源區塊配置(Resource Block Assignment)、調變和編碼機制(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HARQ process number)、新資料指示器(New Data Indication;NDI)與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中的至少一者。
第一指示訊息和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可在不同的時槽中,或是在第n子訊框的相同時槽但在不同的正交分頻多工符號或資源區塊中。使用者設備根據第一指示訊息解碼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第一指示訊息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指示定址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或儲存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軟緩衝器(soft buffer)。第一指示訊息的新資料指示器指示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為新傳輸訊息或重傳訊息。使用者設備根據新資料指示器知道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為新傳輸訊息或重傳訊息,其根據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使用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 序,且根據調變和編碼機制解調和解碼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
在步驟410中,網路端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接收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肯定或否定應答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的接收,且x為小於4的正整數。若使用者設備在第(n+x)子訊框前成功接收並解碼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則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可以是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肯定應答(acknowledgement;ACK)訊息。反之,若使用者設備在第(n+x)子訊框前未收到或未成功解碼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則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可以是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否定應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訊息。
若網路端在第n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則網路端在第(n+x)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接收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相反地,若網路端在第n子訊框的第二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則網路端在第(n+x)子訊框的第二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接收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
圖4B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B的流程圖,此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B用於通訊系統的網路端。進行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B的網路端可以 是例如圖1中的網路端120或其他相似的網路端。步驟402至步驟410如上所述,在此不重複說明。
在步驟412中,網路端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y)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其中y為小於4的正整數。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端回應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而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特別地,若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為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肯定應答訊息,則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為一新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相反地,若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為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否定應答訊息,則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為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的重傳訊息。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端更可傳輸第二指示訊息至使用者設備。第二指示訊息用以指示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且其包含資源區塊配置、調變和編碼機制、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新資料指示器與冗餘版本中的至少一者。第二指示訊息和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可在不同的時槽中,或是在第(n+x+y)子訊框的相同時槽但在不同的正交分頻多工符號或資源區塊中。使用者設備根據第二指示訊息接收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
在步驟414中,網路端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y+z)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接收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第二混合式自動 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肯定或否定應答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的接收,且z為小於4的正整數。若使用者設備成功接收並解碼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則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可以是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肯定應答訊息。反之,若使用者設備未收到或未成功解碼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則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可以是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否定應答訊息。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端更可在第(n+x)子訊框和/或第(n+x+y+z)子訊框之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接收通道狀態資訊。通道狀態資訊可包含通道品質指示、預編碼矩陣指示、預編碼矩陣指示或其他相似的指示,以指示使用者設備與網路端之間的通道狀態。
若網路端在第n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則網路端可在第(n+x+y)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且分別在第(n+x)子訊框和第(n+x+y+z)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接收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和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若網路端在第n子訊框的第二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則網路端可在第(n+x+y)子訊框的第二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且分別在第(n+x)子訊框和第(n+x+y+z)子訊框的第二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接收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和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 饋訊息。在一示例中,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和400B中的x、y和z可為相同(例如為2)或不同。
對於正常延遲而言,網路端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實體至多有8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其用以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分頻雙工服務細胞中的使用者設備。使用者設備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實體亦具有至多8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其用以從分頻雙工服務細胞中的網路端接收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然而,對於減少延遲而言,網路端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實體中用以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分頻雙工服務細胞中的使用者設備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少於8個。使用者設備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實體之用以從分頻雙工服務細胞中的網路端接收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亦少於8個。舉例而言,若x等於y且等於2,則演進式基地台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實體至多有4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其用以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分頻雙工服務細胞中的使用者設備,且使用者設備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實體至多有4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其用以從分頻雙工服務細胞中的網路端接收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
應注意的是,可為了第一指示訊息和第二指示訊息定義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在此例中,若使用者設備從網路端接收使用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則使用者設備在一子訊框的一時槽中接收並解碼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接收。若使用者設備收到使用 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則使用者設備從在一子訊框的兩個時槽中的兩個資源區塊接收並解碼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換言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橫跨兩個時槽傳輸。使用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可由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Cell RNTI;C-RNTI)、系統資訊無線網路暫時識別(System Information RNTI)、呼叫無線網路暫時識別(Paging RNTI)或隨機存取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andom Access RNTI)所擾亂。在此例中,網路端可使用使用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至使用者設備,以在第一子訊框的兩個時槽中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且在第二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傳輸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至使用者設備。換言之,使用者設備可使用正常延遲和減少延遲兩者與通訊連接。使用者設備根據使用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或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來判別在一子訊框的一或兩個時槽中由網路端所傳輸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
或者,可不需定義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且可重複使用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在此例中,在使用者設備由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所配置而採用減少延遲後,使用者設備在子訊框之一時槽中根據所接收之使用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來解碼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此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係由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在另一例中,網路端可對使用者設備配置新的 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此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係特定為減少延遲。網路端傳輸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配置至使用者設備,此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位於配置訊息中。在此例中,網路端可傳輸由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至使用者設備,以在一子訊框之二個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且可傳輸由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至使用者設備,以在一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換言之,使用者設備可使用正常延遲和減少延遲兩者與網路端通訊連接。使用者設備試著尋找在一時槽中以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和以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使用者設備在子訊框之時槽中收到資源區塊時以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來解碼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使用者資訊根據以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或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來判別在一子訊框的一或兩個時槽中由網路端所傳輸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
網路端和使用者設備可根據用以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之指示訊息的資源單元或控制通道單元來判別對應由網路端傳送之在第q子訊框中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之在第(q+x)子訊框之第二時槽中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的實體資源位置(例如那個子載波或實體資源區塊)。
圖5為依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和400B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500的流程圖,此無線通訊處理方法500係用於網路系統之使用者設備。進行無線通訊處理方法500的使用者設備可以是例如圖1中的通訊裝置110或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和400B中的使用者設備。
在步驟502中,使用者設備使用正常延遲配置與網路系統之網路端通訊連接。也就是說,使用者設備和網路端藉由基於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兩者之子訊框的排程傳輸來互相通訊連接。
在步驟504中,使用者設備傳輸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至網路端,此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使用者設備支援減少延遲。
在步驟506中,在傳輸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後,使用者設備從網路端接收配置訊息。配置訊息係由網路端回應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而送出,以配置使用者設備採用減少延遲。
在步驟508中,使用者設備回應配置訊息而採用減少延遲。
在步驟510中,使用者設備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網路端接收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n為正整數。
在步驟512中,使用者設備回應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而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 (n+x)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網路端,其中x為小於4的正整數。
在步驟514中,使用者設備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y)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網路端接收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y為小於4的正整數。
在步驟516中,使用者設備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y+z)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網路端,其中z為小於4的正整數。
應注意的是,步驟502至步驟512係依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且用於通訊系統的使用者設備,以及步驟514和步驟516係依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B且用於通訊系統的使用者設備。無線通訊處理方法500的詳細說明如以上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和400B的實施例和示例中所描述,在此不重複說明。
圖6A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A的流程圖,此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A用於通訊系統的網路端。進行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A的網路端可以是例如圖1中的網路端120。
在步驟602中,網路端使用正常延遲配置與網路系統之使用者設備通訊連接。
在步驟604中,網路端從使用者設備接收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使用者設備支援減少延遲。(即減少延遲能力)
在步驟606中,在接收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後,網路端回應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而傳輸配置資訊至使用者設備,以配置使用者設備採用減少延遲。
在步驟608中,網路端在步驟606後之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接收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n為正整數。
在步驟610中,網路端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使用者設備,其中x為小於4的正整數。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網路端成功解碼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則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可以是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肯定應答訊息。反之,若網路端未成功解碼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則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可以是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否定應答訊息。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肯定應答訊息或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否定應答訊息可在實體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指示通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上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可以是在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演進式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Evolved PDCCH;EPDCCH)傳輸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端更可在第(n-x)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第三指示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以指示使用者設備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x為小於4的 正整數。第三指示訊息包含資源區塊配置、調變和編碼機制與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中的至少一者。第三指示訊息的新資料指示器指示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為新傳輸訊息或重傳訊息。使用者設備根據新資料指示器產生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之新傳輸訊息或重傳訊息,且使用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來根據調變和編碼機制和資源區塊配置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若上行鏈路(即從使用者設備至網路端)被配置為非同步,則第三指示訊息更可包含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第三指示訊息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定址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此外,第三指示訊號更可包含冗餘版本。
若網路端在第n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收到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則網路端在第(n+x)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使用者設備。若網路端在第n子訊框的第二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收到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則網路端在第(n+x)子訊框的第一或第二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使用者設備。若使用第二時槽,則網路端和使用者設備可根據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之最低實體資源區塊索引和解調參考訊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循環位移(cyclic shift)來判別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在第二時槽中的資源單元(resource element)
位置,其中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在實體資源區塊中傳輸。若使用第一時槽,則網路端和使用者設備根據實體資源區塊之最低實體資源區塊索引、解調參考訊號循環位移和第二時槽的時槽編號(例如,一子訊框的第一時槽和第二時槽編號分別為0和1)來判別回應由網路端在第二時槽中所傳輸之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之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在第一時槽中的資源單元位置,其中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在實體資源區塊中傳輸。
圖6B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B的流程圖,此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B用於通訊系統的網路端。進行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B的網路端可以是例如圖1中的網路端120。步驟602至步驟610如上所述,在此不重複說明。
在步驟612中,網路端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n+x+y)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接收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y為小於4的正整數。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為回應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而由使用者設備傳輸。若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為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肯定應答訊息,則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為一新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若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為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否定應答訊息,則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為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的重傳訊息。
在步驟614中,網路端回應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而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在一第(n+x+y+z)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使用者設備,其中z為小於4的正整數。若網路端成功接收並解碼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則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可以是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肯定應答訊息。若網路端未成功解碼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則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可以是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否定應答訊息。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端更可在第(n+x)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第四指示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以指示使用者設備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第四指示訊息包含資源區塊配置、調變和編碼機制與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中的至少一者。使用者設備可根據新資料指示器或回應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而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為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否定應答訊息。
若網路端在第n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接收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則網路端在第(n+x+y)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收到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且網路端分別在第(n+x)子訊框和第(n+x+y+z)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和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使用者設備。若網路端在第n子訊框的第二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 收到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則網路端在第(n+x+y)子訊框的第二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收到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且網路端分別在第(n+x)子訊框和第(n+x+y+z)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和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使用者設備。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之資源單元位置係由相似於上述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之資源單元位置的判別方式來判別。
在一示例中,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A和600B中的x、y和z可為相同(例如為2)或不同。
對於正常延遲而言,使用者設備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實體至多有8(不具上行鏈路空間多工(spatial multiplexing))或16(具上行鏈路空間多工)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其用以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分頻雙工服務細胞中的網路端。網路端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實體亦具有至多8或16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其用以從分頻雙工服務細胞中的使用者設備接收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然而,對於減少延遲而言,使用者設備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實體中用以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分頻雙工服務細胞中的網路端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少於8(不具上行鏈路空間多工)或16(具上行鏈路空間多工)個。網路端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實體之用以從分頻雙工服務細胞中的使用者設備接收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亦少於8或16個。舉例而言, 若x等於y且等於2,則使用者設備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實體至多有4(不具上行鏈路空間多工)或8(具上行鏈路空間多工)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其用以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分頻雙工服務細胞中的網路端,且網路端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實體至多有4或8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其用以從分頻雙工服務細胞中的使用者設備接收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
應注意的是,可為了第三指示訊息和第四指示訊息定義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在此例中,若使用者設備在第(m-k)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從網路端接收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則使用者設備在第m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m和k為正整數,且k小於4。應注意的是,可定義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以用於指示訊息。網路端在此子訊框的時槽中從資源區塊解碼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
若使用者設備被要求在第(m-k)子訊框中接收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且接收使用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的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則使用者設備在第(m-k+4)子訊框的兩個時槽中(即正常延遲)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接收。換言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橫跨兩個時槽傳輸。網路端在此子訊框的兩個時槽中收到資源區塊時從兩個資源區塊解碼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
或者,可不需定義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且可重複使用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在此例中,在使 用者設備由例如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所配置而採用減少延遲後,使用者設備僅在子訊框之一時槽中根據所接收之使用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來解碼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此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係由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在另一例中,網路端可對使用者設備配置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此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係特定為減少延遲。當使用者設備在第i)時槽中接收使用由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之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時,網路端在第(i+x)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和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其中x為小於4的正整數。網路端可在步驟606中傳輸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配置至使用者設備,此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位於配置訊息中。在此例中,網路端可傳輸由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至使用者設備,以在一子訊框之二個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且可傳輸由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至使用者設備,以在一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換言之,使用者設備可使用正常延遲和減少延遲兩者與網路端通訊連接。使用者設備試著尋找在一時槽中以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和以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使用者資訊根據以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或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來判別在一子訊框的一或兩個時槽中由網路端所傳輸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
圖7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700的流程圖,此無線通訊處理方法700用於通訊系統的使用者設備。進行無線通訊處理方法700的使用者設備可以是例如圖1中的通訊裝置110或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A和600B中的使用者設備。
在步驟702中,使用者設備使用正常延遲配置與網路系統之網路端通訊連接。也就是說,使用者設備和網路端藉由基於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兩者之子訊框的排程傳輸來互相通訊連接。
在步驟704中,使用者設備傳輸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至網路端。
在步驟706中,在傳輸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後,使用者設備從網路端接收配置訊息。配置訊息係由網路端回應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而送出。
在步驟708中,使用者設備回應配置訊息而採用減少延遲。
在步驟710中,使用者設備在第n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網路端,其中n為正整數。
在步驟712中,使用者設備在第(n+x)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從網路端接收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對應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且x為小於4的正整數。
在步驟714中,使用者設備在第(n+x+y)子訊框的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網路端,其中y為小於4的正整數。
在步驟716中,使用者設備在第(n+x+y+z)子訊框的時槽中從網路端接收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對應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且z為小於4的正整數。
應注意的是,步驟702至步驟712係依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A且用於通訊系統的使用者設備,以及步驟714和步驟716係依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B且用於通訊系統的使用者設備。無線通訊處理方法700的詳細說明如以上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A和600B的實施例和示例中所描述,在此不重複說明。
上述方法的實現方式並不侷限於以上說明。
在一示例中,網路端與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設備之間的通訊使用正常延遲,其包含基於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兩者之子訊框的排程傳輸來互相通訊連接。每一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傳輸包含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或稱為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傳輸),其在單一子訊框的兩個時槽中傳輸。
在上述實施例中的每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或稱為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傳輸)包含經編碼之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或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部分。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包含網際網路協 定封包或信令訊息(例如無線資源控制訊息)。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可經由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傳輸,或者若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被排程時經由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傳輸。在上述實施例中的「時槽」及「子訊框」分別意為「單一時槽」和「單一子訊框」。
下行鏈路之減少延遲能力為使用者設備可回應在第n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從網路端接收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而在第(n+x)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網路端,其中x為小於4的正整數。上行鏈路之減少延遲能力為使用者設備可在第n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網路端且在第(n+x)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從網路端接收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回饋訊息為回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且x為小於4的正整數。在一示例中,使用者設備可分別指示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之減少延遲能力。或者,使用者設備可僅指示減少延遲能力至網路端,且使用者設備需支援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之減少延遲能力。在一示例中,使用者設備與網路端建立無線資源控制連接。使用者設備經由無線資源控制連接傳輸使用者裝置能力資訊(例如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之使用者裝置-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能力 (UE-EUTRA-Capability))至網路端,此使用者裝置能力資訊包含上行鏈路、下行鏈路或兩者之減少延遲能力。
在一示例中,配置訊息可以是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例如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之無線資源控制連結重置(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訊息)、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訊息(例如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之媒體存取控制單元)或實體層訊息(例如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之以無線網路暫時識別(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所擾亂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如以上說明,當下行鏈路採用減少延遲時,使用者設備開始解碼在一子訊框的一時槽中所接收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且因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而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網路端。或者,使用者設備可對應由網路端在一子訊框(例如第n子訊框)中傳送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而在一子訊框(例如第(n+x)子訊框)的兩個時槽中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網路端。也就是說,減少延遲僅採用至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當上行鏈路採用減少延遲時,使用者設備開始在在一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且解碼在一子訊框的一時槽中所接收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
在一實例中,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或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可在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演進式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Evolved PDCCH;EPDCCH)或用於減少延遲之新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中傳輸。當配置減少延遲時,網路端可在無線資源管理訊息中傳輸用於減少延遲之新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配置至使用者設備。用於減少延遲之新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配置指示在一時槽中的時間或頻率,而使用者設備在此時槽中需尋找由細胞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或新的無線網路暫時識別所擾亂之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或傳統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在一示例中,時間或頻率資源包含正交分頻多工符號、子載波、資源單元、資源單元組或實體資源區塊。用於減少延遲之新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配置更可指示新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可在那個時槽中傳輸。在一示例中,新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可在一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傳輸,且可不與在此子訊框的第一子訊框中傳輸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重疊(例如在不同的正交分頻多工符號中)。新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可在一子訊框的第二時槽中傳輸。在另一示例中,新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可僅在一子訊框的第二時槽中傳輸。網路端可在一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使用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或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之減少延遲在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傳輸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且在一子訊框的第二時槽中使用新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或下行鏈 路控制資訊格式之減少延遲在新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傳輸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換言之,使用者設備在此子訊框的第一時槽中接收和解碼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且在此子訊框的第二時槽中接收和解碼新的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使用者設備可指示減少延遲的支援(即減少延遲能力)且對網路端之載波聚合/雙連結配置的支援。載波聚合/雙連結配置包含至少兩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和至少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且其被制定在3GPP技術規範36.101中。在一示例中,網路端可根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和400B而分別應用減少延遲至上述至少兩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的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和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使用者設備可根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500而分別應用減少延遲至上述至少兩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的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和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也就是說,網路端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以及在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m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使用者設備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網路端,以及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m+x)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網路端。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和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係分別回應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和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 求訊息。若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為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否定應答訊息,則網路端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y)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傳輸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且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y+z)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接收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係回應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若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為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否定應答訊息,則網路端在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m+x+y)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傳輸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且在載波聚合之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m+x+y+z)子訊框的一時槽中從使用者設備接收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係回應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x、y和z如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和400B所述,而m和n可為相同值或不同值。應注意的是,若載波聚合配置包含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且網路端為了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而配置使用者設備在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傳輸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則使用者設備可在載波聚合之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分別在第(m+x)子訊框和第(m+x+y+z)子訊框的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和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網路端。使用者設備可在雙連結之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分別在第(m+x)子訊框和第(m+x+y+z)子訊框的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 回饋訊息和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網路端。網路端可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或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子訊框的時槽中傳輸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之第一指示訊息,以及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或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x+y)子訊框的時槽中傳輸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之第三指示訊息至使用者設備。網路端可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或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m子訊框的時槽中傳輸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之第二指示訊息,以及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或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m+x+y)子訊框的時槽中傳輸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之第四指示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使用者設備接收和解碼指示訊息如上所述,在此不重複說明。
在其他示例中,網路端可根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和400B而對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採用減少延遲但對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採用正常延遲。網路端配置使用者設備對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採用減少延遲且對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採用正常延遲。如上所述,網路端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且使用者設備傳輸對應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網路端在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子訊框的兩個時槽中傳輸每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且使用者設備在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子訊框的兩個時槽中傳輸每一對應的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 網路端(若第二成分載波如上所述而被配置)。網路端對於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的每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而傳輸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或演進式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中的指示訊息至使用者設備。正常延遲操作的詳細說明如上所述且由3GPP所規範,在此不重複說明。
相似地,當網路端配置載波聚合/雙連結組態與減少延遲至使用者設備時,網路端可根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A和600B而分別應用減少延遲至載波聚合/雙連結組態的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據此,使用者設備可根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700而應用減少延遲至載波聚合/雙連結組態的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以與網路端通訊連接。舉例而言,載波聚合/雙連結組態包含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和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當網路端配置減少延遲至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和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兩者時,使用者設備可根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700而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網路端,且網路端可根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B而傳輸回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使用者設備可根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700而在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網路端,且網路端可根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B而在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傳輸回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使用者設備。使用者設備可根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700而在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傳輸混合式 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網路端,且網路端可根據無線通訊處理方法600B而在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傳輸回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使用者設備。當網路端未配置減少延遲至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時(即採用正常延遲),使用者設備在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子訊框的兩個時間槽中傳輸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網路端,且網路端在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第(n+4)子訊框的第一時間槽中傳輸回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使用者設備。
另外,減少延遲獨立於載波聚合或雙連結。也就是說,支援任意載波聚合/雙連結組態的使用者設備可具減少延遲能力。或者,減少延遲能力可為載波聚合或雙連結相依。也就是說,使用者設備指示載波聚合/雙連結組態之減少延遲能力以及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之載波聚合/雙連結組態中的一成分載波或一對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載波。舉例而言,減少延遲能力可與載波聚合/雙連結能力規定之頻帶參數(BandParamaters)資訊單元(information element;IE)、頻帶組合參數(BandCombinationParameters)資訊單元和/或支援頻帶組合(SupportedBandCombination)資訊單元的部分相關。接著,網路端根據減少延遲能力採用減少延遲。在一示例中,使用者設備指示網路端其對第一載波聚合/雙連結組態支援減少延遲但其對第二載波聚合/雙連結組態不支援減少延遲。接著,網路端對使用者設備在第一成分載波上採 用減少延遲,且對使用者設備在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採用正常延遲。應注意的是,網路端可在第一配置訊息中配置使用者設備對第一成分載波採用減少延遲。在另一示例中,使用者設備可指示網路端其對第二載波聚合/雙連結組態中的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和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支援減少延遲。接著,網路端對使用者設備分別在第一成分載波和第二成分載波上採用減少延遲。應注意的是,網路端可根據如上所述減少延遲能力和載波聚合/雙連結組態而在第一配置訊息中配置使用者設備對一成分載波或一載波聚合/雙連結組態採用減少延遲。
在一示例中,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可指示使用者僅可以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的最大個數(例如用於不具空間多工(spatial multiplexing)的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之1、2、3或4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來進行減少延遲,且網路端不應使使用者設備使用大於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的最大個數來傳輸或接收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若使用者設備支援載波聚合或雙連結,則使用者設備可指示成分載波、載波聚合/雙連結組態、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的最大個數。使用者設備可指示第一成分載波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的第一最大個數及第二成分載波之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的第二最大個數。上述減少延遲能力可包含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的最大個數。在另一示例中,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的最大個數與載波聚合和雙連結無關但通常採用至每一成分載波。
圖8繪示依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資料處理系統800的示意圖。資料處理系統800可以是圖1中的通訊裝置110、網路端120或是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400B、500、600A、600B或700中的使用者設備或網路端,其包含處理單元810、儲存單元820和通訊單元830。處理單元810可以是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或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400B、500、600A、600B或700可編輯為程式碼,且此經編輯的程式碼儲存於儲存單元820中。若資料處理系統800為圖1之網路端120或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400B、600A或600B之使用者設備,則儲存單元820儲存對應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400B、600A或600B的程式碼;若資料處理系統800為圖1之通訊裝置110,則儲存單元820儲存對應無線通訊處理方法500或700的程式碼。當資料處理系統800與一遠端實體通訊連接時,處理單元810可藉由讀取及執行儲存於儲存單元820中的程式碼來進行對應的操作(即進行無線通訊處理方法400A、400B、500、600A、600B或700)。
儲存單元820可以是任意的資料儲存裝置,可透過處理裝置810讀取以及執行。儲存單元820可以是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抹除可程式唯讀記憶體(EPROM)、電子可抹除可程式唯讀記憶體(EEP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磁帶(magnetic tape)、硬碟(hard disk)、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SSD)、快閃記憶體或其他適於儲存程式碼的資料儲存裝置,但不限於此。通訊單元830可以是無線收發器,其根據處理單元810的運算結果而與遠端實體進行無線通訊。舉例而言,若資料處理系統800為圖1之網路端120,則通訊單元830與通訊裝置110進行無線通訊;若資料處理系統800為圖1之通訊裝置110,則通訊單元830與網路端120進行無線通訊。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的無線通訊處理方法,包含:使用正常延遲(normal latency)配置與該通訊系統之一通訊裝置通訊連接;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能力資訊(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該通訊裝置支援減少延遲(reduced latency);回應該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而傳輸一配置訊息至該通訊裝置,該配置訊息係用以配置該通訊裝置採用減少延遲;於傳輸該配置訊息後,在一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component carrier;CC)上且在一第n子訊框(subframe)之一時槽中傳輸一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訊息至該通訊裝置;以及在一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n+x)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feedback)訊息,其中n和x為正整數,且x小於4。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傳輸一指示訊息至該通訊裝置以指示該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該指示訊息包含一資源區塊配置 (resource block assignment)、一調變和編碼機制(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HARQ process number)、一新資料指示器(new data indicator;NDI)與一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中之至少一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回應該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而在該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n+x+y)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一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該通訊裝置,其中y為小於4之一正整數,且該第n子訊框、該第(n+x)子訊框及該第(n+x+y)子訊框包含兩個時槽;其中該第n子訊框之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n子訊框之第一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第一時槽,或是該第n子訊框之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n子訊框之第二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第二時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 在該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n+x+y+z)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z為小於4之一正整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該通訊裝置之一特定數量的自動重傳請求程序支援減少延遲。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配置該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和一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至該通訊裝置,以用於載波聚合(carrier aggragation;CA)或雙連結(dual connectivity;DC);在該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p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傳輸一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該通訊裝置;以及在用於載波聚合之該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或用於雙連結之一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p+x)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配置該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和一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至該通訊裝置,以用於載波聚合或雙連結; 在該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m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一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該通訊裝置;以及在用於載波聚合之該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或用於雙連結之一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m+x)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該第m子訊框和該第(m+x)子訊框之每一者包含兩個時槽,該第m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m+x)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m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該第(m+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或是該第m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m+x)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m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該第(m+x)子訊框之第二時槽。
  8.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的無線通訊處理方法,包含:使用正常延遲配置與該通訊系統之一通訊裝置通訊連接;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該通訊裝置支援減少延遲;回應該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而傳輸一配置訊息至該通訊裝置,該配置訊息係用以配置該通訊裝置採用減少延遲;於傳輸該配置訊息後,在一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n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以及 在一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n+x)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一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該通訊裝置,其中n和x為正整數,且x小於4。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傳輸一指示訊息至該通訊裝置以指示該通訊裝置傳輸該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該指示訊息包含一資源區塊配置、一調變和編碼機制與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中之至少一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在該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n+x+y)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y為小於4之一正整數,且該第n子訊框、該第(n+x)子訊框及該第(n+x+y)子訊框包含兩個時槽;其中該第n子訊框之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n子訊框之第一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第一時槽,或是該第n子訊框之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n子訊框之第二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第二時槽,或是該第n子訊框之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 別為該第n子訊框之第二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第二時槽。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在該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n+x+y+z)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一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該通訊裝置,其中z為小於4之一正整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配置該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該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一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和一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至該通訊裝置,以用於載波聚合或雙連結;在該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p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以及在該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p+x)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傳輸一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該通訊裝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 配置該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該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一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和一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至該通訊裝置,以用於載波聚合或雙連結;在該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m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一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該通訊裝置;以及在該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m+x)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該通訊裝置接收一第四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該第m子訊框和該第(m+x)子訊框之每一者包含兩個時槽,該第m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m+x)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m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該第(m+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或是該第m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m+x)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m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該第(m+x)子訊框之第二時槽,或是該第m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m+x)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m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該第(m+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
  14.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通訊裝置的無線通訊處理方法,包含:使用正常延遲配置與該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通訊連接;傳輸一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至該網路端,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該通訊裝置支援減少延遲; 從該網路端接收一配置訊息,其中該配置訊息係回應該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以配置減少延遲而從該網路端送出;回應該配置訊息而採用減少延遲;在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n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該網路端接收一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以及在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n+x)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一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該網路端,其中n和x為正整數,且x小於4。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從該網路端接收一指示訊息,其中該指示訊息用以指示該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且其包含一資源區塊配置、一調變和編碼機制、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編號、一新資料指示器與一冗餘版本中之至少一者。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在一第(n+x+y)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該網路端接收一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其中y為小於4之一正整數,且該第n子訊框、該第(n+x)子訊框及該第(n+x+y)子訊框包含兩個時槽;其中該第n子訊框之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n子訊框之第一 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第一時槽,或是該第n子訊框之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n子訊框之第二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第二時槽。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經配置該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和一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用於載波聚合或雙連結以及減少延遲;在該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p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從該網路端接收一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以及在用於載波聚合之該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或用於雙連結之一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p+x)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傳輸一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至該網路端。
  18.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通訊裝置的無線通訊處理方法,包含:使用正常延遲配置與該通訊系統之一網路端通訊連接;傳輸一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至該網路端,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指示該通訊裝置支援減少延遲; 從該網路端接收一配置訊息,其中該配置訊息係回應該使用者設備能力資訊以配置減少延遲而從該網路端送出;回應該配置訊息而採用減少延遲;在一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n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一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該網路端;以及在一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n+x)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從該網路端接收一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其中n和x為正整數,且x小於4。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回應該第一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而在該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n+x+y)子訊框之一時槽中傳輸一第二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該網路端,其中y為小於4之一正整數,且該第n子訊框、該第(n+x)子訊框及該第(n+x+y)子訊框包含兩個時槽;其中該第n子訊框之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n子訊框之第一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第一時槽,或是該第n子訊框之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n子訊框之第二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第二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第二時槽,或是該第n子訊框之時槽、 該第(n+x)子訊框之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時槽分別為該第n子訊框之第二時槽、該第(n+x)子訊框之第一時槽及該第(n+x+y)子訊框之第二時槽。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更包含:經配置該第一上行鏈路成分載波、該第一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一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和一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用於載波聚合或雙連結以及減少延遲;在該第二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p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傳輸一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訊息至該網路端;以及在該第二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上且在一第(p+x)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從該網路端接收一第三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回饋訊息。
TW105100694A 2015-01-09 2016-01-11 通訊系統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 TWI6268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01394P 2015-01-09 2015-01-09
US62/101,394 2015-0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6750A TW201626750A (zh) 2016-07-16
TWI626840B true TWI626840B (zh) 2018-06-11

Family

ID=55072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0694A TWI626840B (zh) 2015-01-09 2016-01-11 通訊系統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05540A1 (zh)
EP (1) EP3043502A1 (zh)
CN (1) CN105790898B (zh)
TW (1) TWI6268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55503B1 (en) * 2015-11-06 2021-05-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data and base station
US20180213544A1 (en) * 2016-07-25 2018-07-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ation of Feedback Timing
US10348472B2 (en) 2016-07-25 2019-07-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ation of feedback timing
EP3282621B1 (en) * 2016-08-11 2023-07-19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WO2018029636A1 (en) 2016-08-12 2018-0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l scheduling timing with short ttis in tdd
CN107733578B (zh) 2016-08-12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对下行数据进行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US10841068B2 (en) 2016-08-12 2020-11-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L HARQ timing in TDD with 1 ms tti and reduced processing time
WO2018029634A1 (en) 2016-08-12 2018-0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l harq timing with short tti operations in tdd
JP6739634B2 (ja) * 2016-09-30 2020-08-1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DE112017003823T5 (de) * 2016-09-30 2019-04-18 Intel Corporation Kapazitätsmeldung für latenzverringerung bei anwendergerät
WO2018058583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and implementing of new ue category
US10205559B2 (en) 2016-10-20 2019-02-12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network efficiency using dynamic repeat requests adjustment
US10601553B2 (en) 2016-10-28 2020-03-24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HARQ feedback in shortened TT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85075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for signaling to indicate support of reduced processing time
US10531479B2 (en) 2016-11-04 2020-01-07 Motorola Mobility Llc Identifying a resource for transmitting a first uplink channel
ES2925894T3 (es) * 2017-03-24 2022-10-2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étodo, aparato y sistema de gestión de recursos de comunicación
CN108809496B (zh) * 2017-05-05 2023-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CN111226475B (zh) * 2017-08-11 2024-04-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触发针对下行链路时隙集的harq-ack反馈
KR102616557B1 (ko) 2018-02-13 2023-12-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및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958083B (zh) 2018-09-26 2022-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585727B (zh) * 2019-02-15 2021-11-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865515B (zh) * 2019-04-25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6515A (zh) * 2008-04-11 2013-02-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上刑鏈路中傳輸時間間隔綁定方法
WO2013112703A2 (en) * 2012-01-24 2013-08-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uplink coverage
US20140192740A1 (en) * 2013-01-10 2014-07-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4110467A1 (en) * 2013-01-11 2014-07-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43590B1 (ko) * 2006-04-14 2010-0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태 보고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824423B2 (en) * 2008-12-10 2014-09-02 Ht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dure in the transition of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91177B2 (en) * 2009-05-04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US8724742B2 (en) * 2010-10-06 2014-05-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buffer management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EP2721888B1 (en) * 2011-06-14 2018-12-0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the reference symbol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atency of the lte system
US9137781B2 (en) * 2012-01-06 2015-09-1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34934B1 (en) * 2012-04-02 2022-08-1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communications
KR20130125695A (ko) * 2012-05-09 2013-11-19 주식회사 팬택 인터밴드 tdd 전송 방식에서 채널 셀렉션 전송을 위한 harq-ack 인덱스 매핑 및 업링크 자원 할당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DK2898618T3 (da) * 2012-09-21 2017-01-0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Fremgangsmåde og indretning i et trådløst kommunikationssystem
WO2015058379A1 (zh) * 2013-10-23 2015-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和***
US10064165B2 (en) * 2014-10-03 2018-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 with low latency
US10367621B2 (en) * 2014-10-27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untain HARQ for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US10237030B2 (en) * 2014-11-03 2019-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HARQ)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6515A (zh) * 2008-04-11 2013-02-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上刑鏈路中傳輸時間間隔綁定方法
WO2013112703A2 (en) * 2012-01-24 2013-08-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uplink coverage
US20140192740A1 (en) * 2013-01-10 2014-07-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4110467A1 (en) * 2013-01-11 2014-07-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0898B (zh) 2019-05-14
EP3043502A1 (en) 2016-07-13
CN105790898A (zh) 2016-07-20
TW201626750A (zh) 2016-07-16
US20160205540A1 (en) 2016-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6840B (zh) 通訊系統之無線通訊處理方法
US1157619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10431777B (zh) 用于确定传输数据块大小的方法和节点
CN107438969B (zh) 对用于低延时通信的动态tti调度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KR102278389B1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감소된 전송시간구간을 이용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5068832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US20180048447A1 (en)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US201803377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13541869B (zh) 通信***中的终端、基站及其执行的方法
EP2409539A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4110907A1 (zh) 控制信道传输、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终端
WO2017132810A1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
WO2010133043A1 (zh) 多子帧调度方法、***及终端、基站
WO2017132811A1 (zh) 上行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
JP2011172053A (ja)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0224969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WO2013064194A1 (en) Buffer status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3386136B1 (en)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13645660B (zh) 使用上行链路空间复用和上行链路跳过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EP2403308B1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data transmission corresponding to semi-persistent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802794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US115337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and data signals based on a short TTI in a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410812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elay node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relay node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