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2819B - 背光裝置及具備其之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裝置及具備其之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2819B
TWI622819B TW105143807A TW105143807A TWI622819B TW I622819 B TWI622819 B TW I622819B TW 105143807 A TW105143807 A TW 105143807A TW 105143807 A TW105143807 A TW 105143807A TW I622819 B TWI622819 B TW I6228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adhesive layer
diffusion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3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4522A (zh
Inventor
Tetsuro Ochi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734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4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2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28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1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背光裝置具備:框狀之框架16,其由透明之樹脂形成;第1擴散黏著層24a,其設置於框架之第1面,且具有光擴散性;第2擴散黏著層24b,其設置於框架之與第1面為相反側之第2面,且具有光擴散性;反射片RE,其經由第1擴散黏著層而貼附於框架;導光板LG,其於框架內載置於反射片上;及光源,其將光入射至配置於框架內之導光板。

Description

背光裝置及具備其之顯示裝置
此處所述之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背光裝置及具備其之顯示裝置。
近年來,廣泛使用液晶顯示裝置作為智慧型手機、個人輔助設備(PAD,personal assistant device)、平板電腦、汽車導航系統等之顯示裝置。一般而言,液晶顯示裝置具備液晶顯示面板、及重疊配置於該液晶顯示面板之背面且將液晶顯示面板照明之面狀照明裝置(背光裝置)。先前之背光裝置具有反射層、導光板(light guide)、光學片、作為光源之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樹脂製且矩形框狀之框架。反射層、導光板、光學片係相互重疊而積層配置並配置於框架內。藉此,反射層、導光板、光學片藉由框架保持及定位。 又,提出有如下構成,即,將框架嵌入於金屬板製之收容殼體(背光蓋)中,進而於框架之中空部配置反射層、導光板、光學片。 近年來,伴隨顯示區域之大型化,要求液晶顯示裝置更窄邊框化及薄型化。然而,上述背光裝置之框架之寬度、厚度等尺寸越來越接近能夠以射出成型形成之極限尺寸,而難以滿足該要求。 又,伴隨窄邊框化,背光裝置之有效照明區域與液晶顯示有效區域之公差亦變小。因此,於將背光裝置安裝於液晶顯示裝置時,液晶顯示有效區域會偏移至有效照明面積外,其結果有顯示品質降低之虞。
根據一實施例,背光裝置具備:框狀之框架,其由透明之樹脂形成;第1擴散黏著層,其設置於上述框架之第1面,且具有光擴散性;第2擴散黏著層,其設置於上述框架之與上述第1面為相反側之第2面,且具有光擴散性;反射片,其經由上述第1擴散黏著層而貼附於上述框架;導光板,其於上述框架內載置於上述反射片上;及光源,其配置於上述框架內,且將光入射至上述導光板。
下文將參看隨附圖式來描述各種實施例。 再者,揭示只不過為一例,業者於確保發明之主旨而進行之適當變更且能夠容易聯想到者當然包含在本發明之範圍內。又,圖式為了使說明更加明確,有時會相較於實際態樣對各部分之寬度、厚度、形狀等進行模式性地表示,但只不過為一例,並非為限定本發明之解釋者。又,於本說明書及各圖中,對於與在已出現之圖中說明之要素相同之要素標附相同之符號並適當省略詳細之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及圖2係分別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面側及背面側之立體圖,圖3係液晶顯示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液晶顯示裝置10例如能夠組入至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行動電話、筆記型PC(personal computer,電腦)、攜帶型遊戲機、電子辭典、視訊裝置、汽車導航系統等各種電子設備而使用。 如圖1至圖3所示,液晶顯示裝置10具備:主動矩陣型之平板狀之液晶顯示面板12(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LCD panel));蓋板14,其重疊配置於作為液晶顯示面板12之一平板面之顯示面12a,且覆蓋整個該顯示面;及背光單元(背光裝置)20,其與作為液晶顯示面板12之另一平板面之背面側對向配置。 圖4係沿圖1之線A-A之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圖5係沿圖1之線B-B之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如圖3至圖5所示,液晶顯示面板12具備矩形平板狀之第1基板SUB1、與第1基板SUB1對向配置之矩形平板狀之第2基板SUB2、及設置於第1基板SUB1與第2基板SUB2之間之液晶層LQ。第2基板SUB2之周緣部藉由密封材料SE而貼合於第1基板SUB1。於第2基板SUB2之表面貼附偏光板PL1而形成液晶顯示面板12之顯示面12a。於第1基板SUB1之表面(液晶顯示面板12之背面)貼附有偏光板PL2。俯視下,偏光板PL2具有較第1基板SUB1之外形尺寸稍大之尺寸,覆蓋第1基板SUB1之整個表面。再者,所謂俯視係指自液晶顯示面板之表面之法線方向視認該液晶顯示面板之狀態。 於液晶顯示面板12中,於在俯視顯示面12a之狀態下成為密封材料SE之內側之區域設置有顯示區域(工作區域)DA。圖像係顯示於該顯示區域DA。又,於該顯示區域DA之周圍設置有邊框區域(非顯示區域)ED。顯示區域為矩形狀,邊框區域呈矩形框狀。液晶顯示面板12係藉由使來自背光單元20之光選擇性地透過至顯示區域DA而顯示圖像之透過型。液晶顯示面板12能夠採用各種顯示模式。例如,可具有與橫向電場模式相對應之構成,亦可具有與縱向電場模式相對應之構成,該橫向電場模式係主要利用大致平行於基板主面之電場者,該縱向電場模式係主要利用大致垂直於基板主面之電場者。 於圖示之例中,於第1基板SUB1之短邊側之端部接合有軟性印刷電路基板(FPC,Flexible Print Circuit)22,該軟性印刷電路基板22自液晶顯示面板12向外側延伸出。於FPC22安裝有驅動IC(integrated circuit)晶片21等半導體元件,作為供給驅動液晶顯示面板12所需之信號之信號供給源。 如圖1至圖5所示,蓋板14例如由玻璃板或丙烯酸系之透明樹脂等形成為矩形平板狀。蓋板14具有較液晶顯示面板12之尺寸(寬度、長度)大之寬度及長度。藉此,蓋板14具有俯視下較液晶顯示面板12大之面積。於蓋板14之背面(液晶顯示面板12側之面、或與對向於觀察者之面為相反側之面)之周緣部形成有框狀之遮光層RS。於蓋板14中,除與顯示區域DA對向之區域以外之區域係被遮光層RS遮蔽。再者,遮光層RS亦可形成於蓋板14之上表面(顯示面)。 蓋板14之背面(裏面)係藉由具有透光性或透明之接著劑或黏著劑、例如包含光學用透明樹脂之黏著片AD而貼附於偏光板PL1。藉此,蓋板14遍及液晶顯示面板12之顯示面12a之整個面而將其覆蓋。再者,黏著片AD形成為與偏光板PL1相同之尺寸,整齊地貼附於偏光板PL1。再者,亦能夠代替黏著片AD而採用將黏著劑塗佈於偏光板PL1及其周緣之構成。 蓋板14之周緣部(periphery)向較液晶顯示面板12之外周緣(periphery)更外側突出。蓋板14之長邊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長邊隔開特定之間隔(with a prescribed gap)而成為大致平行之狀態。蓋板14之短邊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短邊隔開特定之間隔而成為大致平行之狀態。於本實施形態中,蓋板14之長邊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長邊之間隔,即蓋板14之長邊側周緣部之寬度係形成為小於蓋板14之短邊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短邊之間隔,即蓋板之短邊側周緣部之寬度。 再者,蓋板及液晶顯示面板亦能夠採用使角部成為圓形之構成。於該情形時,無需使全部角部成為圓形,能夠採用僅使1個或2個角部成為圓形之構成。又,能夠採用僅使蓋板及液晶顯示面板之任一者之角部成為圓形之構成、使任一者之角部均成為圓形之構成之兩者。 如圖3至圖5所示,背光單元20具備:矩形狀之框架16,其貼附於液晶顯示面板12之背面;反射片RE,其貼附於該框架16之背面;複數個光學構件,其等配置於框架16內;及光源單元30,其供給入射至光學構件之光。 框架16由厚度T1為0.40 mm(400 μm)以下、例如0.10~0.25 mm(100~255 μm)之片材構成。俯視下,框架16之外形稍大於液晶顯示面板12之外形且小於蓋板14之外形。作為片材,能夠使用具有透光性或透明之樹脂片、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之片材。再者,此處所使用之樹脂片材,包含使厚度為100~300 μm左右之片材、使厚度薄於100 μm之膜、薄膜等。 如下所述,框架16係藉由對樹脂片材實施沖裁加工而形成,且具有特定之尺寸。又,框架16係遍及全周而形成為均勻之厚度T1,無厚度方向(於剖面觀察時之Z方向)之凹凸。於本實施形態中,框架16之厚度(片材之厚度)T1係設為0.188 mm(188 μm)或0.25 mm(250 μm)。框架16具有第1面SF1及第2面SF2。第2面SF2係與液晶顯示面板12相向(facing)之上表面,第1面SF1係與第2面SF2為相反側(opposed to)之下表面。 框架16具有相互對向之一對長邊部(longwise bar)16a、16b、及相對對向之一對短邊部(sidelong bar)16c、16d。各長邊部16a、16b之寬度W1形成為0.6 mm(600 μm)以下、例如0.4~0.5 mm(400~500 μm)。一短邊部16c之寬度W2係與寬度W1同樣地形成為0.6 mm(600 μm)以下、例如0.4~0.5 mm(400~500 μm)。又,另一短邊部16d之寬度W3係與寬度W2同樣地形成為0.6 mm(600 μm)以下、例如0.4~0.5 mm(400~500 μm)。再者,短邊部16d之寬度W3亦可形成為較W2寬幅。又,於該另一短邊部16d之內側緣側設置有複數個凹部17。 又,以下,亦有時將一短邊部稱為上邊部(upside bar),將另一短邊部稱為下邊部(downside bar)。又,亦有時將一對長邊部稱為左右邊部(right-and-left bars)。又,亦有時將左右邊部及上邊部一併稱為除下邊部以外之3個邊部。 於框架16之下表面(第1面)SF1上形成有第1擴散黏著層24a。又,於框架16之上表面(第2面)SF2上形成有第2擴散黏著層24b。如圖4所示,第1擴散黏著層24a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分別由在透明之黏著劑(binder)中混練有折射率與該黏著劑不同之多數個微小珠粒B而成之具有光擴散性之黏著劑形成。作為黏著劑,例如能夠使用包含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聚酯、環氧樹脂、乙烯系聚合物等之黏著劑、UV(ultraviolet,紫外線)硬化黏著劑等。又,作為微小珠粒B,能夠使用透光性之中空二氧化矽粒子、玻璃粒子或合成樹脂製之粒子。又,作為形成微小珠粒之透明之材料,使用藉由紫外線或電子束等電磁輻射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甲基戊烯樹脂等熱塑性樹脂、聚丙烯酸酯、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環氧丙烯酸酯等包含低聚物及/或丙烯酸酯之單體等之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硬化之樹脂等且透明性良好者。又,除樹脂以外,只要透明,則亦可為玻璃、陶瓷等。擴散黏著層之光擴散性能夠藉由對微小珠粒B之含量、微小珠粒B之折射率等進行調整而適當調整。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擴散黏著層24a之光擴散性da大於第2擴散黏著層24b之光擴散性db。此處光擴散性db係設置於長邊部16a、16b及短邊部16c上之第2擴散黏著層24b整體之光擴散性,不論該部分之第2擴散黏著層24b由多少層構成。 第1擴散黏著層24a之厚度T2例如形成為0.01~0.06 mm(10~60 μm),長邊部16a、16b及上邊部16c之第2擴散黏著層24b之厚度T3係形成為0.01~0.06 mm(10~60 μm)。由此,框架16、第1擴散黏著層24a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之厚度之合計,例如於成為最大厚度之長邊部16a、16b及上邊部16c側形成為0.32~0.52 mm(320~520 μm)。 於一對長邊部16a、16b,第1擴散黏著層24a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之各者具有與長邊部16a、16b之寬度W1相同之寬度,至少框架16之外側面(external surface)與第1擴散黏著層24a之外側面(external surface)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之外側面(external surface)為同一平面。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擴散黏著層24a之內側面(internal surface)側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之內側面(internal surface)側亦與框架16之內側面(internal surface)為同一平面。或者,於在框架16之長邊部16a、16b之間觀察之情形時,長邊部16a、16b間之內部尺寸(internal dimension)與設置於各個長邊部16a、16b之第1擴散黏著層24a間之內部尺寸(internal dimension)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間之內部尺寸(internal dimension)相等。同樣地,長邊部16a、16b間之外部尺寸與設置於各個長邊部16a、16b之第1擴散黏著層24a間之外部尺寸(external dimension)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間之外部尺寸(external dimension)相等。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框架16之短邊部16c、16d,第1擴散黏著層24a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之各者亦具有與短邊部16c、16d之寬度W2、W3相同之寬度,框架16與第1擴散黏著層24a之外側面彼此、內側面彼此分別成為同一平面。框架16與第2擴散黏著層24b之外側面彼此、內側面彼此分別成為同一平面。或者,於在框架16之短邊部16c、16d之間觀察之情形時,短邊部16c、16d間之內部尺寸與設置於各個短邊部16c、16d之第1擴散黏著層24a間之內部尺寸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間之內部尺寸相等。同樣地,短邊部16c、16d之外部尺寸與設置於各個短邊部16c、16d之第1擴散黏著層24a間之外部尺寸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間之外部尺寸相等。 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第1擴散黏著層24a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使用在具有透光性之基材之兩面具有黏著層之雙面膠帶。各黏著劑層之厚度能夠藉由變更各基材之厚度而容易地調整。 再者,除下邊部以外之3個邊部16a、16b、16c上之第2擴散黏著層24b形成為厚於下邊部16d上之第2擴散黏著層24b,例如形成為約2倍之厚度。於該情形時,3個邊部16a、16b、16c上之第2擴散黏著層24b能夠採用將厚度與下邊部16d上之第2擴散黏著層24b相同之黏著層積層2層而成者。又,藉由使下邊部16d上之第2擴散黏著層24b薄於長邊部16a、16b上之第2擴散黏著層24b,而形成用以使下述之光源單元30之印刷電路基板32通過之間隙。 又,亦可如圖6A所模式性地表示般,以使第1擴散黏著層24a內設置於上邊部16c之部分之光擴散性相較於設置於左右邊部16a、16b上之部分之光擴散性變低之方式調整微小珠粒B之含量。同樣地,亦能以使第2擴散黏著層24b內設置於上邊部16c之部分之擴散性相較於設置於左右邊部16a、16b上之部分之擴散性變低之方式調整微小珠粒B之含量。 又,亦可如圖6B所模式性地表示般,以設置於左右邊部16a、16b上之第1擴散黏著層24a之光擴散性自下邊部16d向上邊部16c逐漸變高之方式調整微小珠粒B之含量。同樣地,亦能以設置於左右邊部16a、16b上之第2擴散黏著層24b之光擴散性自下邊部16d向上邊部16c逐漸變高之方式調整微小珠粒之含量。 又,亦能採用使圖6A所示之構成與圖6B所示之構成組合之構成,即,以使上邊部16c之第1擴散黏著層24a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之光擴散性相較於左右邊部16a、16b之任一位置之光擴散性變低之方式進行調整。例如,採用使上邊部16c上之光擴散性低於左右邊部16a、16b之最靠近光源之位置上之光擴散性之構成。或者,採用使上邊部16c之光擴散性低於左右邊部16a、16b之距光源最遠之位置上之光擴散性之構成。進而,採用使左右邊部16a、16b之長度方向中央部上之光擴散性與上邊部16c之光擴散性相同之構成。 再者,於圖6A、圖6B中,藉由微小珠粒B之數量表示各擴散黏著層之光擴散性之差異,但為了使光擴散性不同,適當採用變更微小珠粒B之粒徑或粒徑分佈或採用折射率、透過率等不同之材料等用以變更光擴散性之方法。 又,亦能夠藉由在與反射片RE對向之框架16之裏面實施白點印刷等,而對該框架16之透光性進行調整。於該情形時,能夠藉由使該白點印刷之點之密度自靠近光源單元30向遠離光源單元30逐漸由疎至密地變化,而使框架16具備對應於自光源單元30之距離之透光性。 如圖3至圖5所示,反射片RE藉由第1擴散黏著層24a而貼附於框架16之下表面SF1,且覆蓋框架16之下表面側。反射片RE係使用膜厚為200 μm以下、較理想為50~90 μm且反射率為90%以上、較理想為95%以上之反射片。又,於在框架16之長邊部16a、16b間之間隔觀察之情形時、及在框架16之短邊部16c、16d間之間隔觀察之情形時,反射片RE均形成為具有與框架16之外形尺寸相等之大小之矩形狀。又,反射片RE之外側面與框架16之外側面排列於同一平面,而非任一者相對於另一者突出之狀態。 背光單元20具有俯視下為矩形狀之導光板LG及重疊配置於導光板LG上之光學片OS,作為收容於框架16內之光學構件。進而,背光單元20具備光源單元30。光源單元30係沿導光板LG之一側面(入射面)EF而設置,且向該導光板LG出射光。 導光板LG係將具有透光性之極薄之樹脂片形成為矩形狀而成,呈長方體狀。導光板LG具備成為出射面之第1主面S1、與該第1主面S1為相反側之第2主面S2、及將第1主面S1與第2主面S2連結之入射面EF。於本實施形態中,將導光板LG之短邊側之一側面設為入射面EF。俯視下,導光板LG具有稍小於框架16之內形尺寸(internal dimensions)且稍大於液晶顯示面板12之顯示區域DA之外形。導光板LG之板厚係與光源單元30對向之一側面(入射面)側之厚度最厚,與該一側面成為正相反側之另一側面側之厚度最薄。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導光板LG之厚度,採用使該另一側面之厚度為例如0.2~0.5 mm(200~500 μm)左右者。根據本實施形態,框架16之厚度T1係形成為相較於導光板LG之最薄之部分之厚度更薄。而且,導光板LG之板厚與光學片OS類之厚度之合計,大致等於框架16之厚度T1與第1擴散黏著層24a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之厚度T2、T3之合計。即,導光板LG及光學片OS之厚度之合計例如形成為0.36~0.52 mm(360~520 μm)。進而,亦能夠使用板厚為0.2 mm(200 μm)以下之極薄之導光板LG。導光板LG係以第2主面S2與反射片RE對向之狀態重疊載置於反射片RE。導光板LG之入射面EF係與框架16之短邊部16d對向。導光板LG之另一側面係分別空開0.05~0.2 mm(50~200 μm)左右之微小間隙而與框架16之短邊部16c、長邊部16a、16b對向。 光學片OS具有透光性,且重疊載置於導光板LG之第1主面S1。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光學片OS,例如使用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合成樹脂形成之擴散片OS1及角柱薄片OS2。擴散片OS1及角柱薄片OS2係依序重疊載置於導光板LG之第1主面S1上。俯視下,各光學片OS形成為與導光板LG之寬度相同的寬度及較導光板LG之長度稍短之長度。又,各光學片OS形成為較液晶顯示面板12之顯示區域DA稍大之尺寸。光學片OS之除光源側之側緣以外之至少3個側緣係空開(with a predetermined gap)特定之間隙(0.1~0.5 mm)而與框架16直接對向(facing directly)。而且,光學片OS係隔開微小間隙而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背面對向。由此,光學片OS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整個顯示區域DA對向。 如圖3及圖5所示,光源單元30具備細長之帶狀之軟性印刷電路基板(FPC)32、及安裝於該FPC32上之光源。根據本實施形態,作為光源,例如使用將作為點光源之發光二極體(LED)34以特定之間隔排列而成者。複數個LED34之各者具有出射面34a及與出射面34a垂直之安裝面34b。複數個LED34係沿FPC32之長度方向(與框架16之短邊部平行之方向)相互隔開特定之間隔而排列設置。各LED34係以使安裝面34b與FPC32對向之狀態安裝。又,FPC32具有自一側緣延伸出之連接端部32a(參照圖3)。 FPC32之一長邊部係藉由第2擴散黏著層24b而重疊於短邊部16d,另一長邊部位於導光板LG之入射面EF側之端部上。藉此,複數個LED34被配置於框架16之短邊部16d與導光板LG之入射面EF之間。各LED34之出射面34a係與入射面EF對向。於本實施形態中,LED34係配置於短邊部16d之凹部17內。各LED34之高度(厚度)Lh例如較佳為0.4 mm(400 μm)以下,更佳為0.3 mm(300 μm)以下。 再者,作為光源,亦能夠採用作為線光源之螢光管或陰極射線管。或者,作為光源,能夠採用極其緻密地配置有包含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之光源的線光源或面光源。 如圖5所示,第4接著劑層、例如雙面膠帶37係遍及光學片OS2之光源側之端部(end)及FPC32之光學片側之端部而貼附上。又,於光源側,最下部之光學片OS1之端部係向較光學片OS2之端部更靠光源側延伸出而貼附於雙面膠帶37。藉此,光學片OS1、OS2藉由雙面膠帶37而接合於FPC32。 進而,如圖3及圖5所示,細長之帶狀之第3接著劑層、例如雙面膠帶36重疊貼附於FPC32上及光學片OS之端部上。 以上述方式構成之背光單元20係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背面對向而配置,且藉由第2擴散黏著層24b及雙面膠帶36而安裝於液晶顯示面板12之偏光板PL2。 即,框架16之左右長邊部16a、16b係藉由第2擴散黏著層24b而分別貼附於偏光板PL2之長邊側端部。藉此,左右邊部16a、16b成為沿偏光板PL2之長邊之狀態。框架16之上邊部16c藉由第2擴散黏著層24b而貼附於偏光板PL2之短邊側端部。藉此,上邊部16c成為沿偏光板PL2之短邊之狀態。藉此,俯視下,該等3個邊部(three bars)16a、16b、16c位於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邊框區域ED重疊之位置。而且,該等3個邊部(three bars)16a、16b、16c與偏光板PL2之側面排列於同一平面。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於除光源側以外之框架16之3邊,能夠採用使偏光板之端部與液晶顯示面板之端部為同一平面之構成、或使偏光板之端部位於較液晶顯示面板之端部更內側之構成。 安裝於框架16之下邊部16d之FPC32係藉由雙面膠帶36貼附於液晶顯示面板12之第1絕緣基板SUB1之裏面側,而非貼附於偏光板PL2。藉此,下邊部16d及光源單元30位於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邊框區域ED及蓋板14之遮光層RS重疊之位置。 FPC32經由連接端部32a而連接於FPC22(參照圖2)。藉此,驅動電流經由FPC22及FPC32而通電於LED34。自LED34出射之光自導光板LG之入射面EF入射至導光板LG內並於導光板LG內傳播。該光暫時自第2主面S2出射之後,被反射片RE反射並再次入射至導光板LG內。通過此種光路後,來自LED34之光自第1主面(出射面)S1向液晶顯示面板12側出射。所出射之光藉由光學片OS而擴散後照射至液晶顯示面板12之顯示區域DA。 進而,自導光板LG之除入射面EF以外之側面漏出之光入射至框架16之左右邊部16a、16b及上邊部16c並於框架16內傳播。又,該光自框架16之下表面SF1出射至第1擴散黏著層24a之後被反射片RE反射並再次入射至第1擴散黏著層24a及框架16內。通過此種光路後再次入射至框架16之光被第2擴散黏著層24b擴散,且自該第2擴散黏著層24b向液晶顯示面板12側出射,照射至液晶顯示面板12之周緣部。所謂該周緣部包含邊框區域、邊框區域與顯示區域之交界及其周邊。如此,框架16、第1及第2擴散黏著層24a、24b作為將漏出至導光板LG之周邊之光向液晶顯示面板12側導光之輔助光源部而發揮功能。如上所述,背光單元20能夠使光自導光板LG之第1主面S1整個面、及位於導光板LG之周圍之框架16出射至液晶顯示面板12。因此,例如於自斜向目視液晶顯示面板12之顯示面12a之情形時,亦能夠防止顯示區域DA之周邊部變暗等不良情況。其結果,能夠實現較先前更窄邊框之液晶顯示裝置。即,於除與光源單元30鄰接之邊部以外之其他3個邊部,甚至於能夠將實質上包含框架16之背光單元20之外形作為有效照明區域,從而能夠實現更窄邊框之液晶顯示裝置10。 再者,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框架16係設為由樹脂片材形成之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能夠使用透明之樹脂模具框架。於該情形時,亦能夠將框架16用作輔助光源。 其次,對具有上述構成之背光單元(背光裝置)20之製造方法之一例進行說明。圖7係概略性地表示製造裝置之一例及全部製造步驟之圖,圖8至圖12係分別概略性地表示各製造步驟中之片材之狀態之立體圖。 如圖7所示,製造裝置具備分別捲繞長條之片狀材料之複數個輥RP、RA1、RA2a、RA2b、RS1、RS2、RR、對自該等輥引出之片材沿搬送路徑CP搬送之一對第1搬送輥80a、80b、一對第2搬送輥82a、82b、將隔片捲取回收之回收輥RC、將在搬送路徑CP上移動之片材沖裁加工之第1沖裁加工機P1、及第2沖裁加工機P2等。 複數個輥包含捲繞用以形成框架之片材之輥,例如捲繞PET片材50之輥RP、捲繞第1擴散黏著層之輥RA1、分別捲繞第2擴散黏著層之輥RA2a、RA2b、分別捲繞隔片之輥RS1、RS2。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第1擴散黏著層、第2擴散黏著層,僅使用擴散黏著層,或使用基材+黏著劑。再者,亦可使用雙面膠帶作為擴散黏著層。又,各輥之寬度與背光單元之短邊間之尺寸相等。僅輥RA2b具有稍小於其他輥之寬度。 如圖7所示,首先,將自輥RP、RA1、RA2a、RA2b、RS1、RS2引出之片材例如PET片材50、第1擴散黏著層24a、第2擴散黏著層24b1、第2擴散黏著層24b2、隔片藉由通過一對搬送輥80a、80b間搬送而相互積層及貼附。即,如圖8及圖9所示,於PET片材50之下表面(第1面)整個面貼附第1擴散黏著層24a。又,於PET片材50之上表面(第2面),於其整個面貼附第2擴散黏著層24b1,進而,於該第2擴散黏著層24b1之上,於除沿一側部之特定區域以外之區域貼附第2擴散黏著層24b2。利用隔片覆蓋該等第1擴散黏著層24a及第2擴散黏著層24b2之與黏附於PET片材50之面為相反側之面。 其次,如圖7及圖10所示,藉由第1沖裁加工機(模具等)P1,對第1擴散黏著層24a、片材50、第2擴散黏著層24b1、24b2及隔片一同進行沖裁,而依序形成與框架之內形(內孔)相當之矩形狀之內孔52a、52b。繼而,將第1擴散黏著層24a上之隔片剝離,並利用回收輥RC捲取而回收。於該狀態下,如圖7及圖11所示,將自輥RR引出之反射片RE貼附於第1擴散黏著層24a之整個面。該等片材50、擴散黏著層、反射片RE通過一對搬送輥82a、82b間沿搬送路徑CP搬送。 其後,如圖7及圖12所示,利用第2沖裁加工機(模具等)P2,對第1擴散黏著層24a、片材50、第2擴散黏著層24b1、24b2、第2擴散黏著層24b2上之隔片、反射片RE一同進行沖裁,而一次形成框架16、反射片RE、各擴散黏著層24b1、24b2之外形。藉此,依序製作設置有反射片RE及各擴散黏著層24b1、24b2之框架16。繼而,如圖7所示,將導光板LG、光學片OS、光源單元30安裝並固定於所形成之框架16,藉此,獲得背光單元20。再者,導光板LG、光學片OS、光源單元30亦可預先藉由利用擴散黏著層、例如雙面膠帶相互接合而單元化。 根據本實施形態,對厚度0.4 mm(400 μm)以下、例如厚度0.15~0.25 mm(150~255 μm)之較薄之片材進行沖裁而形成背光之框架16。藉此,獲得難以藉由利用射出成型之模具製成之較薄且邊部之寬度較小之框架16。藉由使用該框架16,而能夠低價地實現更薄型且窄邊框之背光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例如,能夠將框架16之厚度設為0.2 mm以下,將邊部之寬度設為0.45 mm以下,從而能夠容易實現薄型且窄邊框化。進而,藉由框架16變薄,而能夠使用板厚為0.2 mm以下之極薄之導光板,從而獲得更薄型之背光裝置。 又,藉由一次性地對片材、片材上之擴散黏著層24a、24b及反射片RE與框架16進行沖裁加工,而能夠使擴散黏著層24a、24b之寬度、反射片RE之外形尺寸與框架16高精度地一致。 作為比較例而研究如下構成,即,首先以單體形式形成框架,其後,對該框架後附上或後塗佈擴散黏著層。於比較例之情形時,若框架之各邊部之寬度形成得非常窄,則難以將擴散黏著層設置於各邊部之上下表面,擴散黏著層自各邊部溢出。該溢出之黏著劑不僅會對後續步驟造成不良影響,而且若附著於背光裝置之其他構成,則亦會導致背光裝置之發光性能降低。相對於此,於本實施形態之背光裝置中,使擴散黏著層24a、24b之寬度與框架16之邊部之寬度一致,且使擴散黏著層24a、24b之側面(側緣)與框架16之側面(側緣)對齊為同一平面。結果,於本實施形態中,使背光裝置之尺寸精度提昇。進而,藉由所謂之捲對捲製法使片材50、擴散黏著層24a、24b及反射片RE一體化後,對該等一次性地進行沖裁加工。藉由該製法,而實現製造步驟之簡化及大量生產。又,各構件之精度提昇,進而,縮減分別形成該等時所需之各構件間之公差。其結果,本實施形態可有助於薄型化及窄邊框化。 其次,對其他實施形態或變化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及背光裝置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說明之其他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部分,標附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或簡化其詳細之說明,以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部分為中心進行詳細說明。 (第2實施形態) 圖13係第2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橫剖視圖,圖14係第2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縱剖視圖。 如圖13及圖14所示,根據本實施形態,於液晶顯示裝置10中,背光單元20之光學片OS係經由第2擴散黏著層24b而貼附於框架16之第2面SF2。光學片OS係空開間隙而與導光板LG對向。光學片OS包含擴散片OS1及角柱薄片OS2,該擴散片OS1係經由第2擴散黏著層24b而貼附於框架16之上表面SF2,該角柱薄片OS2係重疊配置於該擴散片OS1上。又,角柱薄片OS2抵接於液晶顯示面板12之偏光板PL2、即面接觸於偏光板PL2之整個面。再者,偏光板PL2係藉由含有微小珠粒之擴散黏著層40而貼附於第2基板SUB2之背面。 於框架16之左右邊部16a、16b及上邊部16c,框架16之外側面與擴散片OS及角柱薄片OS2之側面成為同一平面。進而,於該等3個邊部16a、16b、16c,外側面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偏光板PL2之側面及第1及第2絕緣基板SUB1、SUB2之側面排列於同一平面。左右邊部16a、16b之寬度W1及上邊部16c之寬度W2分別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邊框區域ED之寬度一致。藉此,該等3個邊部16a、16b、16c俯視下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邊框區域ED重疊。 再者,擴散片OS1之凹凸被第2擴散黏著層24b填埋,於擴散片OS1與第2擴散黏著層24b之界面折射率之差較小,於界面上之光擴散降低。然而,藉由第2擴散黏著層24b之光擴散性,而能夠使來自框架16之光向光學片OS良好地出射。 根據以上述方式構成之第2實施形態,無需考慮框架與光學片之間之公差。其結果,能夠將作為光源發揮功能之框架16配置於相對於液晶顯示面板12更內側、即較上述第1實施形態更靠近有效顯示區域DA之位置。藉此,能夠實現液晶顯示裝置之更窄邊框化。又,即便於使擴散片及角柱薄片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偏光板PL2一體化之情形時,亦能夠藉由使偏光板PL2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第2絕緣基板SUB2之間之擴散黏著層40具有光擴散功能,而抵消擴散片OS1之擴散功能降低,從而使自蓋板14側視認時之顯示不均降低。擴散黏著層40係藉由設為不自偏光板PL2溢出之尺寸而防止無用光之折入。此外,於第2實施形態中,亦能夠獲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第3實施形態) 圖15係第3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橫剖視圖,圖16係第3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縱剖視圖。 如圖15及圖16所示,根據本實施形態,作為光源發揮功能之框架16係進入至相對於液晶顯示面板12更內側為止,即進入至有效顯示區域DA側為止而配置。框架16之一對長邊部16a、16b及與光源單元30為相反側之短邊部16c,於液晶顯示面板12之厚度方向位於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邊框區域(非顯示區域)ED重疊之位置,並且至少一部分、此處係與導光板LG對向之內側緣部位於與有效顯示區域DA重疊之位置。 於第3實施形態中,液晶顯示裝置10之其他構成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10相同。 根據以上述方式構成之第3實施形態,藉由使用作為光源發揮功能之框架16,而能夠相對於液晶顯示面板12將該框架16配置於較與有效顯示區域DA重疊之位置更內側。藉此,能夠實現液晶顯示裝置之更窄邊框化。進而,由於框架16與有效顯示區域DA亦可重疊設置,故於製造液晶顯示裝置時,能夠於某種程度上容許背光單元20之向液晶顯示面板12之貼附偏移。藉此,能夠提昇液晶顯示裝置之組裝性或製造性。此外,於第3實施形態中,亦能夠獲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第4實施形態) 圖17係第4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橫剖視圖,圖18係第4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縱剖視圖。 如圖17及圖18所示,根據本實施形態,背光單元20之反射片RE具有向較框架16之外周緣更外側延伸出之複數個延伸端部REE。該等延伸端部REE向蓋板14側折彎,且貼附於框架16之外側面及液晶顯示面板12之外側面。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框架16之一對長邊部16a、16b及短邊部16c,利用反射片RE之延伸端部REE覆蓋框架16之外側面、第1及第2擴散黏著層24a、24b之外側面以及液晶顯示面板12之外側面。藉此,能夠將自框架16之外側面、第1及第2擴散黏著層24a、24b之側面以及光學片OS之側面漏出之光於反射片RE之延伸端部REE反射並使之返回至框架16內及第1、第2擴散黏著層24a、24b內,且向液晶顯示面板12側照射。藉此,能夠提昇背光單元20之光利用效率。 再者,於第4實施形態中,液晶顯示裝置10之其他構成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或第3實施形態相同。 (第5實施形態) 圖19係表示第5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立體圖,圖20係沿圖19之線C-C之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 由於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極薄,故亦能夠使液晶顯示裝置之至少一部分向面外方向彎曲。如圖19及圖20所示,於第5實施形態中,液晶顯示裝置10之長邊側之兩端部構成向下方、即向背光裝置20側彎曲之彎曲部CA。 於一例中,蓋板14之長邊側兩端部係預先向背光裝置20側彎曲而成形。而且,包含偏光板PL1、PL2之液晶顯示面板12係藉由包含光學用透明樹脂之黏著片AD而貼附於蓋板14。藉此,液晶顯示面板12之長邊側之兩端部沿蓋板14彎曲。於本實施形態中,液晶顯示面板12之長邊側之兩端部延伸出至與蓋板14之長邊側之兩端緣成為同一平面之位置。彎曲部CA之彎曲程度、例如曲率半徑能夠任意調整。 於背光單元20中,光學片(擴散片)OS1係載置於導光板LG上且配置於框架16之內側。光學片(角柱薄片)OS2載置於光學片OS1上,又,光學片OS2之周緣部係經由第2擴散黏著層24b而貼附於框架16之第2面SF2。於本實施形態中,光學片OS2之尺寸形成為稍小於框架16之外形尺寸。藉此,光學片OS2之長邊側之側緣位於較框架16之長邊部16a、16b之外側緣更內側。 背光單元20係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平坦部對向而設置。導光板LG及光學片OS1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顯示區域DA對向。光學片OS2之周緣部、即與框架16重疊之部分係藉由透明之擴散黏著層40而貼附於偏光板PL2。藉此,背光單元20貼附於液晶顯示面板12。擴散黏著層40含有微小珠粒,且具有光擴散性。又,擴散黏著層40係於偏向板PL2遍及自與框架16對向之位置至與密封材料SE之內緣對向之位置為止之位置而設置於偏光板PL2之表面。 蓋板14及液晶顯示面板12之彎曲部CA超過框架16之長邊側之兩側緣向外側延伸出,覆蓋框架16之外側面16f,並且與該外側面16f傾斜對向。又,背光單元20形成為平板狀,未突出至彎曲部CA。於該狀態下安裝背光單元20,由此,框架16之外側面與彎曲部CA對向。 根據以上述方式構成之第5實施形態,藉由使液晶顯示面板12之長邊側之兩端部彎曲而形成彎曲部CA,能夠實現面板設計之多樣化,並且能夠實現液晶顯示裝置之使用範圍之擴大。又,藉由使液晶顯示面板12之兩側緣部超過框架16延伸至蓋板14之側緣為止,而能夠使液晶顯示面板12之有效顯示區域DA相應地擴大區域DA2之量。即,根據本實施形態,能夠使位於導光板LG之周圍之框架16作為向液晶顯示面板12側照射光之輔助光源部發揮功能,因此,能夠自框架對位於導光板LG之外側之顯示區域DA2亦照射光。因此,能夠將顯示區域DA2用作有效顯示區域而顯示圖像。如此,於液晶顯示面板12之長邊側之兩側緣部,直至於能夠將實質上包含框架16之背光單元20之外側作為有效照明區域,從而能夠實現進而更窄邊框之液晶顯示裝置10。 此外,於第5實施形態中,亦能夠獲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再者,於第5實施形態中,彎曲部並不限於長邊側之兩側部,亦可設為使液晶顯示裝置整體彎曲之構成。 (第1變化例) 圖21係表示第1變化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部分之剖視圖。 於上述第5實施形態中,亦可設為使框架16為寬幅且使框架16之一部分沿液晶顯示面板12彎曲之構成。 如圖21所示,於第1變化例中,框架16之長邊部16a、16b分別形成為寬幅,且自導光板LG之側面附近延伸至液晶顯示面板12之密封材料SE之內緣附近。反射片RE之端部藉由第1擴散黏著層24a而貼附於框架16之下表面SF1,且覆蓋框架16之下表面SF1。光學片(角柱薄片)OS2之端部藉由第2擴散黏著層24b而貼附於框架16之上表面SF2,且覆蓋框架16之上表面SF2。於本變化例中,反射片RE之側面及光學片OS2之側面與框架16之外側面成為同一平面。 上述框架16及光學片OS2之周緣部係藉由具有光擴散性之擴散黏著層40而貼附於液晶顯示面板12之偏光板PL2。藉此,框架16、反射片RE之周緣部、光學片OS2之周緣部沿液晶顯示面板12彎曲,且與液晶顯示面板12之彎曲部CA及顯示區域DA2對向。根據第1變化例,藉由將作為輔助光源發揮功能之框架16遍及彎曲部CA及顯示區域DA2之整個區域而設置,而能夠對顯示區域DA2照射更多之光。又,即便於該情形時,框架16亦作為輔助光源發揮功能,因此,不會妨礙液晶顯示裝置之窄邊框化。又,對顯示區域DA2照射來自輔助光源之光,因此認為亮度相較於顯示區域DA稍微降低。另一方面,設定將包含彎曲部CA之顯示區域DA2用於以顯示區域DA為主視窗之情形時之輔助視窗之輔助性用途。於將顯示區域DA2用作此種輔助性用途之情形時,即便為相較於顯示區域DA亮度降低之狀態,亦能夠有效地使用。 (第2變化例) 圖22係表示第2變化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部分之剖視圖。 於本變化例中,僅光學片OS2之周緣部延伸至液晶顯示面板12之密封材料SE之附近,且藉由擴散黏著層40而貼附於偏光板PL2。框架16之長邊部16a、16b、第1擴散黏著層24a、第2擴散黏著層24b及反射片RE之周緣部形成為稍短於光學片OS2,且延伸至密封材料SE之近前為止。 即便於此種構成中,亦能夠藉由光學片OS2及擴散黏著層40將自框架16出射之光擴散並照射至整個顯示區域DA2。又,由於能夠使背光單元20之寬度較小,故有助於液晶顯示裝置整體之小型化。 雖然已描述了某些實施例及變形例,但這些實施例及變形例僅以實例方式呈現,且並非旨在限制本發明的範圍。實際上,本文所述之新穎方法及系統可以多種其他形式實施,此外,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下,可對本文所述之方法及系統的形式作出各種省略、取代及改變。意欲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相等物涵蓋該等形式或修改,如同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一般。 業者基於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上述各構成及製造步驟適當進行設計變更而可實施之全部構成及製造步驟,只要包含本發明之要旨則亦屬於本發明之範圍。例如,亦能夠採用如下構成,即,不先將液晶顯示面板安裝於蓋板,而於收容於收容有背光單元之收容殼體內後,與收容殼體之凸緣一起安裝於蓋板。又,亦能夠採用如下構成,即,液晶顯示面板亦不與蓋板接著而能夠於收容殼體內稍微移動。進而,亦能夠採用將液晶顯示面板固定於背光單元並將該等相互固定之背光單元及液晶顯示面板收容於收容殼體之構成。 又,對於藉由上述實施形態帶來之其他作用效果,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可知者或業者能夠適當聯想到者當然可理解為藉由本發明帶來者。 背光單元之光學片並不限於2片,亦可視需要而增減。液晶顯示面板、背光單元之構成構件、及框架之外形狀及內形狀並不限定於矩形狀,亦可使外形或內徑之任一者或兩者為俯視下多邊形狀或圓形、橢圓形及使該等組合而成之形狀等其他形狀。構成構件之材料並不限於上述例,能夠進行各種選擇。
10‧‧‧液晶顯示裝置
12‧‧‧液晶顯示面板
12a‧‧‧顯示面
14‧‧‧蓋板
16‧‧‧框架
16a‧‧‧框架之長邊部
16b‧‧‧框架之長邊部
16c‧‧‧框架之短邊部
16d‧‧‧框架之短邊部
16f‧‧‧框架之外側面
17‧‧‧凹部
20‧‧‧背光單元
21‧‧‧IC晶片
22‧‧‧軟性印刷電路基板
24a‧‧‧第1擴散黏著層
24a(da)‧‧‧第1擴散黏著層之光擴散性
24b‧‧‧第2擴散黏著層
24b(db)‧‧‧第2擴散黏著層之光擴散性
24b1‧‧‧第2擴散黏著層
24b2‧‧‧第2擴散黏著層
30‧‧‧光源單元
32‧‧‧光源單元之印刷電路基板
32a‧‧‧連接端部
34‧‧‧LED
34a‧‧‧出射面
34b‧‧‧安裝面
36‧‧‧第3接著劑層
37‧‧‧第4接著劑層
40‧‧‧擴散黏著層
50‧‧‧PET片材
52a‧‧‧內孔
52b‧‧‧內孔
80a‧‧‧搬送輥
80b‧‧‧搬送輥
82a‧‧‧搬送輥
82b‧‧‧搬送輥
AD‧‧‧黏著片
B‧‧‧微小珠粒
CA‧‧‧彎曲部
CP‧‧‧搬送路徑
DA‧‧‧顯示區域(工作區域)
DA2‧‧‧外側之顯示區域
ED‧‧‧邊框區域(非顯示區域)
EF‧‧‧入射面
LG‧‧‧導光板
Lh‧‧‧LED之高度(厚度)
LQ‧‧‧液晶層
OS‧‧‧光學片
OS1‧‧‧擴散片
OS2‧‧‧角柱薄片
P1‧‧‧第1沖裁加工機
P2‧‧‧第2沖裁加工機
PL1‧‧‧偏光板
PL2‧‧‧偏光板
RA1‧‧‧輥
RA2a‧‧‧輥
RA2b‧‧‧輥
RC‧‧‧回收輥
RE‧‧‧反射片
REE‧‧‧延伸端部
RP‧‧‧輥
RR‧‧‧輥
RS‧‧‧遮光層
RS1‧‧‧輥
RS2‧‧‧輥
S1‧‧‧導光板之第1主面
S2‧‧‧導光板之第2主面
SE‧‧‧密封材料
SF1‧‧‧框架之下表面(第1面)
SF2‧‧‧框架之上表面(第2面)
SUB1‧‧‧第1絕緣基板
SUB2‧‧‧第2絕緣基板
T1‧‧‧厚度
T2‧‧‧厚度
T3‧‧‧厚度
W1‧‧‧寬度
W2‧‧‧寬度
W3‧‧‧寬度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面側之立體圖。 圖2係表示上述液晶顯示裝置之背面側之立體圖。 圖3係上述液晶顯示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沿圖1之線A-A之上述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 圖5係沿圖1之線B-B之上述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 圖6A係模式性地表示設置於框架之擴散性黏著層之擴散性之分佈之圖。 圖6B係模式性地表示設置於框架之擴散性黏著層之擴散性之分佈之圖。 圖7係概略性地表示背光裝置之製造裝置之一例之圖。 圖8係表示背光裝置之製造步驟中之片材基材之立體圖。 圖9係表示於上述製造步驟中於片材基材之第1面及第2面分別形成有擴散黏著層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0係表示於上述製造步驟中沖裁有框架之內窗(內孔)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1係表示於上述製造步驟中於一擴散黏著層貼附有反射片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2係表示於上述製造步驟中藉由沖裁而形成外形之背光裝置之立體圖。 圖13係第2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橫剖視圖。 圖14係第2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縱剖視圖。 圖15係第3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橫剖視圖。 圖16係第3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縱剖視圖。 圖17係第4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橫剖視圖。 圖18係第4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縱剖視圖。 圖19係表示第5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面側之立體圖。 圖20係沿圖19之線C-C之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 圖21係第1變化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 圖22係第2變化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

Claims (20)

  1. 一種背光裝置,其具備:框狀之框架,其由透明之樹脂形成;第1擴散黏著層,其設置於上述框架之第1面,且具有光擴散性;第2擴散黏著層,其設置於上述框架之與上述第1面為相反側之第2面,且具有光擴散性;反射片,其經由上述第1擴散黏著層而貼附於上述框架;導光板,其於上述框架內載置於上述反射片上;及光源,其配置於上述框架內,且將光入射至上述導光板。
  2. 如請求項1之背光裝置,其進而具備光學片,該光學片於上述框架內配置於上述導光板上。
  3. 如請求項1之背光裝置,其進而具備光學片,該光學片經由上述第2擴散黏著層而貼附於上述框架,且與上述導光板對向。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背光裝置,其中上述第1擴散黏著層及第2擴散黏著層,係包含黏合劑、及折射率與該黏合劑不同且分散於該黏合劑內之微小珠粒而形成。
  5. 如請求項4之背光裝置,其中上述第1擴散黏著層具有較上述第2擴散黏著層高之光擴散性。
  6. 如請求項1之背光裝置,其中上述框架由透明之樹脂片材形成,於上述框架之至少一部分,上述框架之寬度與上述第1擴散黏著層之寬度一致,至少上述框架之外側面與上述第1擴散黏著層之外側面排列於同一平面。
  7. 如請求項6之背光裝置,其中於上述至少一部分,上述反射片之側面與上述第1擴散黏著層及上述框架之外側面排列於同一平面。
  8. 如請求項6或7之背光裝置,其中上述框架之厚度為0.4mm以下。
  9. 如請求項1之背光裝置,其中上述框架具有至少4個邊部,該等至少4個邊部包含與上述光源鄰接之第1邊部、及位於與該第1邊部為相反側之第2邊部,且設置於上述第2邊部之上述第1擴散黏著層之擴散性,低於設置於其他邊部之上述第1擴散黏著層之擴散性。
  10. 如請求項1之背光裝置,其中上述反射片具有覆蓋上述框架之外側面以及上述第1及第2擴散黏著層之外側面之延伸端部。
  1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液晶顯示面板;及如請求項1之背光裝置,其與上述液晶顯示面板對向配置。
  12. 如請求項1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框架經由上述第2擴散黏著層而貼附於上述液晶顯示面板,上述背光裝置具備於上述框架內配置於上述導光板上之光學片。
  13. 如請求項1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背光裝置具備經由上述第2擴散黏著層而貼附於上述框架之光學片,且上述光學片抵接於上述液晶顯示面板。
  14.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液晶顯示面板具有顯示區域、及位於該顯示區域之周圍之非顯示區域,且上述框架於上述液晶顯示面板之厚度方向位於與上述非顯示區域重疊之位置,並且至少一部分位於與上述顯示區域重疊之位置。
  15.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擴散黏著層由黏合劑、及折射率與該黏合劑不同且分散於該黏合劑內之微小珠粒形成。
  16. 如請求項15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2擴散黏著層由黏合劑、及折射率與該黏合劑不同且分散於該黏合劑內之微小珠粒形成,上述第1擴散黏著層具有較上述第2擴散黏著層高之光擴散性。
  17.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框架由透明之樹脂片材形成,於上述框架之至少一部分,上述框架之寬度與上述第1擴散黏著層之寬度一致,至少上述框架之外側面與上述第1擴散黏著層之外側面排列於同一平面。
  18.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液晶顯示面板具有至少一部分向上述背光裝置側彎曲之彎曲部。
  19. 如請求項18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液晶顯示面板具有相互對向之一對長邊及相互對向之一對短邊,上述液晶顯示面板之上述長邊側之側緣部形成向上述背光裝置側彎曲之彎曲部,且上述框架具有與上述彎曲部對向之長邊部。
  20. 如請求項13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液晶顯示面板具有相互對向之一對長邊及相互對向之一對短邊,上述液晶顯示面板之上述長邊側之側緣部形成向上述背光裝置側彎曲之彎曲部,上述框架具有與上述彎曲部對向之長邊部,且上述框架之長邊部隔著光學片及擴散黏著層而貼附於上述彎曲部,且沿上述彎曲部彎曲。
TW105143807A 2016-01-07 2016-12-29 背光裝置及具備其之顯示裝置 TWI622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1884 2016-01-07
JP2016207855A JP6689727B2 (ja) 2016-01-07 2016-10-24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4522A TW201734522A (zh) 2017-10-01
TWI622819B true TWI622819B (zh) 2018-05-01

Family

ID=59364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3807A TWI622819B (zh) 2016-01-07 2016-12-29 背光裝置及具備其之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89727B2 (zh)
KR (1) KR101950567B1 (zh)
CN (1) CN106990609B (zh)
TW (1) TWI6228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83948B1 (ko) * 2017-08-01 2021-07-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8012470B (zh) * 2018-01-02 2020-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外壳及显示装置
JP2019124780A (ja) * 2018-01-15 2019-07-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TWI682203B (zh) * 2018-12-19 2020-01-11 哈帝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發光墊
JP2023010803A (ja) * 2021-11-02 2023-01-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29294A1 (en) * 2012-07-27 2014-01-30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JP2014067037A (ja) * 2012-09-26 2014-04-17 Lg Displa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744217A (zh) * 2014-01-26 2014-04-2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50016090A1 (en) * 2013-07-11 2015-01-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Back 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TWI477856B (zh) * 2012-03-01 2015-03-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83300A (ja) * 2006-09-27 2008-04-10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681040B (zh) * 2007-06-15 2016-03-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063745A (ja) * 2009-09-18 2011-03-31 Sekisui Chem Co Ltd 光拡散粘着剤溶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モジュールユニット
CN201681236U (zh) * 2010-05-27 2010-12-22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JP2012064420A (ja) * 2010-09-16 2012-03-29 Casio Computer Co Ltd 光源装置及び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40146562A1 (en) * 2011-07-13 2014-05-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5530419B2 (ja) * 2011-11-25 2014-06-25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KR102015363B1 (ko) * 2013-07-24 2019-08-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15031772A (ja) * 2013-08-01 2015-02-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50084216A (ko) * 2014-01-13 2015-07-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패턴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장치
CN104501046A (zh) * 2014-12-24 2015-04-0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窄边框背光模组、移动终端
CN104808390B (zh) * 2015-05-19 2018-11-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7856B (zh) * 2012-03-01 2015-03-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
US20140029294A1 (en) * 2012-07-27 2014-01-30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JP2014067037A (ja) * 2012-09-26 2014-04-17 Lg Displa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50016090A1 (en) * 2013-07-11 2015-01-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Back 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744217A (zh) * 2014-01-26 2014-04-2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50567B1 (ko) 2019-02-20
JP6689727B2 (ja) 2020-04-28
CN106990609A (zh) 2017-07-28
CN106990609B (zh) 2020-12-15
JP2017126553A (ja) 2017-07-20
KR20170082981A (ko) 2017-07-17
TW201734522A (zh) 2017-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2819B (zh) 背光裝置及具備其之顯示裝置
CN107247364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045270B2 (en) Optical sheet and a tile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0233394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061077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112632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5162834B2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
US11036084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12019322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061098B (zh) 显示装置
KR20150041324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KR20170015623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과 모바일 기기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50066846A (ko)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WO2011152158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に備える面光源装置
CN112612074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8020874B (zh) 单片散射板以及使用其的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KR20150066318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70177403A1 (en) Prism of backlight module and structure thereof
JP4631350B2 (ja) 照明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1028874A (ja) 導光板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