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9593B - 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方法、換手決定方法及其控制節點 - Google Patents

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方法、換手決定方法及其控制節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9593B
TWI609593B TW104143062A TW104143062A TWI609593B TW I609593 B TWI609593 B TW I609593B TW 104143062 A TW104143062 A TW 104143062A TW 104143062 A TW104143062 A TW 104143062A TW I609593 B TWI609593 B TW I6095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control node
handoff
signal quality
radio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3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7483A (zh
Inventor
陳鶴元
施美如
魏宏宇
蔡華龍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ublication of TW201637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7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9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95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7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access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04W36/03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in pre-organis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2Mutual synchroniz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方法、換手決定方法及其控制節點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方法、換手決定方法及其控制節點。
針對在裝置到裝置(device-to-device,D2D)通訊當中的移動裝置在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中無法支持D2D換手的問題,雖然迄今已經提出各種解決方法,但在LTE系統中仍有諸如延遲、額外資源及額外訊號交換等缺點。
舉例而言,當具有鄰近基礎服務(Proximity-based Services,ProSe)功能的兩個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在相同細胞中執行D2D通訊並且朝向相同的方向移動,具有ProSe功能的其中一個UE可以換手至其鄰近的細胞。如此,當具有ProSe功能的其中一個UE執行LTE換手,D2D通訊可能會中斷,並且 具有ProSe功能的兩個UE需要重建D2D通訊。當具有ProSe功能的其中另一個UE換手至其鄰近的細胞,D2D通訊可能會再次中斷。當所述兩個UE皆進入相同的細胞,D2D通訊亦需要再次重建。因此,如何提供更可靠的D2D通訊並同時維持ProSe服務的連續性,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的一項重要議題。
LTE中的D2D通訊對於了解公共安全和商業用途是一項很有前景的技術。基於文件RP-150441「增強型LTE裝置到裝置鄰近服務」中的範圍,ProSe服務的連續性被視為增強D2D通訊的一項重要特徵。裝置的移動性為一項應被考慮的因子,其可影響ProSe服務連續性的性能。當在D2D通訊中具有ProSe功能的UE朝向細胞的邊界移動,期望能無縫換手(Seamless Handover)以提供D2D通訊服務的連續性。然而,傳統的LTE換手程序無法支持D2D通訊連續的ProSe服務。在覆蓋範圍內的情境中為了符合減少信令成本的換手目的,如何提供ProSe服務的連續性是具有挑戰性的。
除此之外,當具有ProSe功能的兩個UE駐留在不同的細胞打算執行D2D通訊,因為在地理位置上鄰近而會發生跨細胞(cross-cell)的D2D連接。有兩種情況會產生跨細胞D2D連接的情境。圖1a-1b繪示傳統不同情況的跨細胞D2D連接的示意圖。在第一種情況中,具有ProSe功能的兩個UE(即,UE 110及120,如圖1a所示)原本駐留在不同的細胞(即,演進型節點(eNB)130及140,如圖1a所示)。應提供跨細胞D2D通訊以使這些具有 ProSe功能的兩個UE可以彼此通訊,如圖1a所示。在第二種情況中,具有ProSe功能的兩個UE(即,UE 110及120,如圖1b所示)起初在相同細胞中執行D2D通訊。由於裝置的移動性,具有ProSe功能的其中一個UE(即,UE 120)可換手至其鄰近的細胞。因此,D2D通訊鏈路可能會中斷,並且移動的具有ProSe功能的UE(即,UE 120)換手至其鄰近的細胞(即,eNB 140),而D2D通訊才再次重建。也就是說,第二種情況可被視為是在傳統的換手程序之後的跨細胞D2D通訊。然而,由於第二種情況需要額外的控制訊號以提供D2D通訊服務的連續性,當前對於第二種情況的解決方案可能不是那麼有效率。
參照在無線接取網路中LTER-12換手方案,LTE換手可區分為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分別為測量、換手決定、換手準備、換手執行以及換手完成。在無線接取網路中LTER-12換手方案請參看表1的說明,其分別指出相關的換手程序。
請參照表1,首先,多個eNB在測量配置階段指定要由UE執行的測量。接著,UE在測量回報階段測量其服務eNB及鄰近eNB的訊號強度,週期性地或仰賴觸發的測量事件回報測量結 果給服務的eNB。對於演進通用地面無線接取(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報告的回報準則可包含五種事件,分別為A1、A2、A3、A4及A5。這些用以觸發LTE換手事件的相關說明如下示,其中事件A3最常用在觸發換手程序:
A1:從服務細胞接收的訊號強度優於門限值
A2:從服務細胞接收的訊號強度較門限值差
A3:從鄰近細胞接收的訊號強度優於服務細胞
A4:從鄰近細胞接收的訊號強度優於門限值
A5:從鄰近細胞接收的訊號強度優於門限值,及從服務細胞接收的訊號強度較門限值差。
一旦觸發測量事件,UE測量鄰近細胞的訊號強度,並傳送測量報告訊息至其服務細胞(即,服務eNB)。
接下來,服務eNB基於從UE在換手決定階段的測量報告做出換手決定。當服務eNB接收到回報事件(即,事件A1、A2、A3、A4及A5),服務eNB決定執行何種換手程序以切換至目標eNB,並初始化該換手程序。需注意的是,完整的換手程序可以分類為許多不同的類型,但在揭露的實施例中僅討論X2換手類型。X2介面連接兩個eNB(例如,服務eNB及目標eNB)。若有一個X2介面連接服務eNB及目標eNB,則X2連接可用以執行換手,使得X2換手將被啟動。一旦啟動換手,服務eNB及目標eNB彼此通訊以在沒有移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的干預之下控制換手。
當服務eNB發送換手請求訊息至目標eNB時,換手準備階段開始。在此階段中,服務eNB及目標eNB準備換手。服務eNB傳送有關UE的UE內文(context)(即,安全性內文、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內文,等等)至目標eNB,以確認目標eNB是否能夠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品質。若是,目標eNB建立用以轉發封包的傳輸承載(transport bearer)(例如,下行鏈路(DL)封包轉發承載)。接著,目標eNB配置給UE使用的無線網路臨時識別符(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以接取目標eNB,並經由X2介面轉發相同資訊給服務eNB。如此一來,換手已完成準備。此時,DL封包轉發承載在X2換手中形成直接連接服務eNB及目標eNB的通道。
之後,服務eNB透過傳送包含在換手執行階段中用以接取目標eNB所有資訊的換手命令訊息,以指示UE執行換手至目標eNB。此外,服務eNB透過傳送序號(sequence number,SN)狀態轉移訊息至目標eNB,以通知目標eNB哪一個UL/DL封包應接收或傳送。服務eNB透過在服務eNB及目標eNB之間建立的X2傳輸承載轉發從服務閘道(Serving Gateway,S-GW)接收的DL封包至目標eNB。因此,UE從服務eNB分離(detach),並接取至目標eNB。一旦UE成功地接取至目標eNB,目標eNB便能夠傳送與接收封包。
在換手完成階段,目標eNB傳送路徑切換請求訊息至MME,以通知UE已變更為附接至目標eNB。一旦UE成功地完 成無線接取至目標eNB,UE的承載路徑(即,DL S1承載)現在為連接至目標eNB而不是服務eNB。MME通知目標eNB DL S1承載路徑已修正。目標eNB傳送UE內文釋放訊息至服務eNB,其中UE內文釋放訊息包含允許服務eNB釋放資源的資訊。
雖然D2D通訊換手的修正必須響應於LTE換手執行,但其也需要向下相容。除此之外,由於尚未決定出減少信令成本的D2D通訊換手方法,如何提供更可靠的D2D通訊並同時維持ProSe服務的連續性亦為一項重要的議題。雖然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仍未指定此問題,但其對於支援未來的D2D通訊相當重要。
有鑑於此,本揭露提供一種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方法、換手決定方法及其控制節點。藉由本揭露的方法,在D2D通訊中具有ProSe能力的UE可以從服務eNB一起或依次地換手至目標eNB,以提供更可靠的D2D通訊並維持ProSe服務的連續性支持。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的方法,適於在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之間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服務的第一控制節點。此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基於從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的測量報告決定僅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或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若第一控制節點決 定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至第二控制節點,傳送換手請求至第二控制節點;在第二控制節點配置第一資源給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以執行裝置到裝置通訊之後,從第二控制節點接收換手請求確認,其中換手請求確認用以通知第一控制節點第二控制節點足以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服務;以及傳送換手命令至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以指示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從第一控制節點分離,並同步至第二控制節點。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控制節點,適於在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之間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服務。此控制節點包括通訊電路、儲存電路以及處理器。儲存電路儲存多個模組。處理器耦接通訊電路及儲存電路,經配置以接取並執行儲存在儲存電路中的多個模組。所述多個模組包括換手決定模組、換手請求傳送模組、確認接收模組以及命令傳送模組。換手決定模組基於從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的測量報告決定僅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或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若換手決定模組決定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至另一控制節點,換手請求傳送模組控制通訊電路傳送換手請求至另一控制節點。確認接收模組在另一控制節點配置第一資源給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以執行裝置到裝置通訊之後,控制通訊電路從另一控制節點接收換手請求確認。換手請求確認用以通知控制節點另一控制節 點足以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服務。命令傳送模組控制通訊電路傳送換手命令至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以指示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從控制節點分離,並同步至另一控制節點。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於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的方法,適於在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之間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服務的第一控制節點。此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的方包括:基於從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的測量報告決定僅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或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若第一控制節點決定僅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至第二控制節點,傳送換手請求至第二控制節點;在第二控制節點配置第一資源給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以執行裝置到裝置通訊之後,從第二控制節點接收換手請求確認,換手請求確認用以通知第一控制節點第二控制節點足以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服務;以及傳送換手命令至第一用戶設備,以指示第一用戶設備從第一控制節點分離,並同步至第二控制節點。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控制節點,適於在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之間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服務。此控制節點包括通訊電路、儲存電路以及處理器。儲存電路儲存多個模組。處理器耦接通訊電路及儲存電路,經配置以接取並執行儲存在儲存電路中的多個模組。所述多個模組包括換手決定模組、換手請求傳送模組、確認接收模組以及命令傳送模組。換手決定模組基於從 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的測量報告決定僅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或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若換手決定模組決定僅第一用戶設備需要執行換手至另一控制節點,換手請求傳送模組控制通訊電路傳送換手請求至另一控制節點。一確認接收模組在另一控制節點配置第一資源給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以執行裝置到裝置通訊之後,控制通訊電路從另一控制節點接收換手請求確認。換手請求確認用以通知控制節點另一控制節點足以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服務。命令傳送模組控制通訊電路傳送換手命令至第一用戶設備,以指示第一用戶設備從控制節點分離,並同步至另一控制節點。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裝置間通訊換手決定的方法,適於在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之間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服務的第一控制節點。此裝置間通訊換手決定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請求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回報測量報告;從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接收測量報告;以及基於測量報告決定僅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或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不需要執行換手。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控制節點,適於在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之間做出換手決定。此控制節點包括通訊電路、儲存電路以及處理器。儲存電路儲存多個模組。處理器耦接通訊 電路及儲存電路,經配置以接取並執行儲存在儲存電路中的多個模組。所述多個模組包括測量模組、測量接收模組以及換手決定模組。測量模組控制通訊電路請求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回報測量報告。測量接收模組控制通訊電路從該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接收測量報告。換手決定模組基於測量報告決定僅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或第一用戶設備及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不需要執行換手。
基於上述,本揭露實施例提出一種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方法、換手決定方法及其控制節點。在做出換手決定的方法中,控制節點基於測量報告可決定正在進行D2D通訊的UE僅其中之一或UE兩者需要執行換手。若UE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UE從服務控制節點一起換手到目標控制節點,可減少額外的資訊交換。若正在進行D2D通訊的UE僅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服務控制節點允許UE在短時間內依次地換手到目標控制節點,可增強ProSe服務的連續性。
為讓本揭露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10、120、210、220‧‧‧UE
130、140‧‧‧eNB
200‧‧‧無線通訊系統
230、240、700‧‧‧控制節點
302、702‧‧‧通訊電路
304、704‧‧‧儲存電路
304_1‧‧‧測量請求模組
304_2‧‧‧測量接收模組
304_3‧‧‧換手決定模組
306、706‧‧‧處理器
704_1‧‧‧換手決定模組
704_2‧‧‧換手請求傳送模組
704_3‧‧‧確認接收模組
704_4‧‧‧命令傳送模組
S410、S420、S430、S610、S620、S622、S624、S626、S628、S630、S632、S634、S636、S638、S640、S642、S644、S646、S648、S810、S820、S830、S840、S910、S920、S930、S940‧‧‧步驟
圖1a-1b繪示傳統不同情況的跨細胞D2D連接的示意圖。
圖2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D2D通訊的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圖3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控制節點的方塊圖。
圖4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的D2D通訊在換手程序中做出換手決定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分別從服務控制節點及目標控制節點接收的無線電訊號強度的示意圖。
圖6是依據圖4實施例繪示D2D通訊在換手程序中做出換手決定的方法流程圖。
圖7是依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繪示之控制節點的方塊圖。
圖8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的D2D通訊執行聯合換手程序方法的流程圖。
圖9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的D2D通訊執行半換手程序方法的流程圖。
在本案說明書全文(包括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耦接」一詞可指任何直接或間接的連接手段。舉例而言,若文中描述處理器耦接於通訊電路及儲存電路,則應該被解釋成該處理器可以直接連接於該通訊電路及該儲存電路,或者該處理器可以透過其他裝置或某種連接手段而間接地連接至該通訊電路及該儲存電路。另外,凡可能之處,在圖式及實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標號的 元件/構件/步驟代表相同或類似部分。不同實施例中使用相同標號或使用相同用語的元件/構件/步驟可以相互參照相關說明。
圖2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D2D通訊的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無線通訊系統200包含UE 210及220和控制節點230及240。需注意的是,雖然圖2僅繪示兩個UE 210及220和兩個控制節點230及240為例做說明,但本揭露可以擴展到更多UE和控制節點。
在本實施例中,UE 210及220例如可實現為(但不限於)移動站、先進移動站(advanced mobile station,AMS)、伺服器、用戶端、桌上型電腦、膝上型電腦、網路電腦、工作站、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電腦(tablet personal computer,tablet PC)、掃描器、電話裝置、尋呼機、相機、電視、掌上型視頻遊戲裝置、音樂裝置、無線感測器等等。
此外,UE 210及220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可以是具有ProSe功能的UE。也就是說,UE 210及220可以是執行ProSe與彼此直接通訊的任何節點或裝置,諸如車輛對車輛、機器對機器、裝至對裝置、車輛對基礎設施,等等。由於D2D通訊對代表具有ProSe功能的UE與彼此通訊,在本揭露中可用以表示UE 210及220直接與彼此通訊。
控制節點230及240可以各種方式實施,可包含(但不限於),例如,eNB、家用eNB(Home eNB)、高級基地台(advanced base station,ABS)、基站收發系統(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 接取點、本籍基地台(home BS)、中繼器、中間節點、中間設備以及/或者基於衛星的通訊基地台。
在本實施例中,假設控制節點230是在UE 210及220之間提供D2D通訊服務的服務控制節點,而控制節點240為控制節點230的鄰近控制節點,並且是UE 210及220欲執行D2D通訊換手的目標控制節點,但本揭露的可實施方式並不限於此。
控制節點230可以至少表示為如圖3所示的功能元件。圖3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之控制節點的方塊圖。控制節點230可至少包含(但不限於)通訊電路302、儲存電路304及處理器306。通訊電路302可包含傳送器電路、類比-數位(analog-to-digital,A/D)轉換器、D/A轉換器、低噪音放大、混頻、濾波、阻抗匹配、傳輸線、功率放大、一或多個天線電路及本地儲存媒體元件(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此),以為控制節點230提供無線傳送/接收功能。儲存電路304例如是記憶體、硬碟、或任何其它用以儲存資料的元件,並可經配置以記錄多個程式碼或模組。
處理器306耦接通訊電路302及儲存電路304,其可為一般用途處理器、特殊用途處理器、傳統的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多個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一個或多個結合數位訊號處理器核心的微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特殊應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場可程式閘陣列電路(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任何其他種類的 積體電路、狀態機、基於進階精簡指令集機器(Advanced RISC Machine,ARM)的處理器以及類似品。需說明的是,控制節點240的實施方式類似於控制節點230,故本揭露在此將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器306可在換手程序中接取並執行儲存在儲存電路304中的測量請求模組304_1、測量接收模組304_2及換手決定模組304_3以做出換手決定。請參照圖4,圖4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的D2D通訊在換手程序中做出換手決定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的方法可由圖2的控制節點230執行,以下即搭配圖3的各個元件來說明本方法的各個步驟。
首先,在步驟S410中,測量請求模組304_1控制通訊電路302請求UE 210及UE 220回報測量報告。
在本實施例中,測量請求模組304_1可控制通訊電路302透過多播控制通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或專用控制通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傳送測量請求至UE 210及UE 220。原因在於UE 210及UE 220可使用相同的內文或訊息。測量請求指出所需的測量資訊,包含配置D2D測量識別碼(identification,ID)及測量清單,並且報告用於UE 210和UE 220的配置及測量間隙,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此。
D2D測量ID為D2D特定ID用以找到D2D群組或通訊對。D2D測量ID可以是基於群組或單播(unicast)。D2D測量ID用以確認測量物件,即UE應測量哪一個物件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因此,UE 210和UE 220可使用D2D測量ID分別測量目標控制節 點的無線電訊號品質(例如,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及/或參考訊號接收品質(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在本實施例中,當涉及到D2D通訊的換手,UE 210和UE 220不僅測量目標控制節點(即,控制節點240)的無線電訊號品質,也測量其正在進行D2D通訊相應的UE的無線電訊號品質。也就是說,D2D通訊對或D2D群組亦被配置一個新的ID,以測量彼此之間通訊的無線電訊號品質。此新的ID亦可稱為D2D測量ID,其確認UE 210和UE 220為測量彼此之間D2D通訊的無線電訊號品質。
測量清單可包括測量物件(由控制節點的ID表示),以提供UE 210和UE 220在無線通訊系統200中測量有關控制節點的資訊。需注意的是,控制節點的ID可以是控制節點的位址,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此。關於控制節點的資訊可以包含頻率通道號碼、被測量的控制節點的實體細胞ID(Physical Cell ID,PCI)等等。在本實施例中,測量清單至少包含控制節點230(即,服務控制節點)的ID和控制節點240(即,目標控制節點)的ID。測量清單亦可包含其他鄰近控制節點230或240的控制節點的ID。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在測量清單中的測量物件可根據UE 210和UE 220隸屬的公共陸地行動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s,PLMNs)而有所改變。
在第一實施例中,假設UE 210和UE 220隸屬於相同的PLMN(即,UE 210和UE 220由相同的電信營運商服務)。在這 種情況下,UE 210和UE 220可以視為是執行PLMN內部(intra-PLMN)的通訊。由於UE 210和UE 220隸屬於相同的PLMN,控制節點230可為UE 210和UE 220配置同樣隸屬於PLMN的控制節點的測量物件,使得向UE 210和UE 220發送的測量清單是相同的。
在第二實施例中,假設UE 210和UE 220隸屬於不同的PLMN(即,UE 210和UE 220由不同的電信營運商服務)。在這種情況下,UE 210和UE 220可以視為是執行PLMN之間(inter-PLMN)的通訊。一般來說,UE 210和UE 220不會測量隸屬於不同PLMN的控制節點的無線電訊號品質。也就是說,UE 210或UE 220僅會測量隸屬於相同PLMN中的控制節點的無線電訊號品質。然而,當UE 210和UE 220其中之一或兩者執行換手至隸屬於不同PLMN中的控制節點時,極有可能會中斷在UE 210和UE 220之間的D2D通訊,使得服務連續性的要求可能無法實現。
為了解決此問題,在第二實施例中,控制節點230可修正測量清單,以允許UE 210和UE 220進一步測量相應的UE將換手到隸屬於不同PLMN的控制節點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因此,測量清單可包含隸屬於不同PLMN的控制節點的ID。舉例而言,若UE 210即將換手到控制節點A、B及C其中之一,而UE 220即將換手到控制節點D、E及F其中之一,其中控制節點A、B及C隸屬於營運商1,而控制節點D、E及F隸屬於營運商2。控制節點230可安排測量清單中含有控制節點A、B、C、D、E及F 的ID等測量物件,並傳送此清單至UE 210和UE 220兩者。如此一來,當D2D通訊對向控制節點230的覆蓋範圍外移動並換手至隸屬於不同PLMN的控制節點時,D2D通訊將不會被中斷,因而可以實現服務連續性的要求。
請再次參照圖4的步驟,在步驟S420中,測量接收模組304_2控制通訊電路302從UE 210和UE 220接收測量報告。
在本實施例中,測量報告可包含從UE 210接收的第一測量報告及從UE 220接收的第二測量報告。第一測量報告包括在UE 210和UE 220之間的D2D通訊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在UE 210及控制節點230之間的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以及在UE 210及控制節點240之間的第二無線電訊號品質。第二測量報告包括在UE 210和UE 220之間的D2D通訊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在UE 220及控制節點230之間的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以及在UE 220及控制節點240之間的第四無線電訊號品質。需注意的是,無線電訊號品質可包含RSRP、RSRQ或其類似物,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此。為了便於以下的說明,RSRP將用於示例性地表示無線電訊號品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UE 210和UE 220可以兩種方式回報測量報告。其中一種方式是UE 210和UE 220分別回報第一及第二測量報告至控制節點230。另一種方式是UE 210傳送第一測量報告至UE 220,而UE 220(作為中繼節點),傳送從UE 210接收的第一測量報告連同其本身的第二測量報告至控制節點230。但無論UE 210和UE 220如何回報測量報告至控制節點230,由於UE 210和UE 220與控制節點230使用相同的內文資訊和訊息,UE 210和UE 220可週期性地或透過事件DCCH回報測量報告至控制節點230。
在步驟S430中,換手決定模組304_3基於測量報告決定僅UE 210和UE 220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UE 210和UE 220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或UE 210和UE 220兩者皆不需要執行換手。
在本實施例中,當正在進行D2D通訊的UE 210和UE 220朝向控制節點230的邊界移動時,期望能無縫地換手以提供服務的連續性。為了便於以下的討論,若決定UE 210和UE 220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至鄰近細胞,所執行的換手程序可稱為聯合(joint)換手程序,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此。另一方面,若UE 210和UE 220依次地執行換手至鄰近細胞或僅有UE 210和UE 220其中之一執行換手至鄰近細胞,所執行的換手程序可稱為半(half)換手程序,但本揭露亦不限於此。
在一實施例中,換手決定模組304_3基於許多參數,例如,換手邊限(Handover Margin,HOM)、觸發時間(Time to Trigger,TTT)計時器、LTE門限值、D2D門限值以及D2D觸發時間(TTTD)執行步驟S430。前述提及的這些參數值根據不同的裝置可以不同。HOM為一常數值,代表在從服務控制節點接收到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和從目標控制節點接收到的無線電訊號品質之間的差值的一個門限值。HOM可保證目標控制節點為最適合UE執行換手的控制節點。TTT值是一個時間區間,其須滿足HOM條 件。HOM及TTT兩者用以減少不必要的換手,此不必要的換手可被稱為乒乓效應(Ping-Pong Effect)。當UE正在經歷此效應時,其會從服務控制節點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並在短時間內又再次換手至原來的服務控制節點。這種效應增加了所需的信令資源,降低了系統的吞吐量,並增加在每一次的換手發生時藉由在目標控制節點緩衝即將來的流量所造成的資料流量延遲。因此,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換手是必須的。此TTT限制在特定時間區間內被觸發的換手動作,使得換手程序僅可以在TTT條件滿足之後執行。
圖5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分別從服務控制節點及目標控制節點接收的無線電訊號強度的示意圖。對於D2D通訊,HOM及TTT的概念可以經由圖5來說明。請同時參照圖2以更加的理解所述概念。參照圖5,在本實施例的RSRP以dB(亦可以dBm或dBW)為單位為無線通訊系統中的無線電訊號品質。無線電訊號品質”從服務節點”示例性地表示UE 210的RSRP從控制節點230接收。無線電訊號品質”從目標節點”示例性地表示UE 210的RSRP從控制節點240接收。
在圖5中,當UE 210遠離控制節點230,UE 210從控制節點230接收到的RSRP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降低。同時,UE 210朝向控制節點240移動,使得UE 210從控制節點240接收到的RSRP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上升。在本實施例中,當觸發條件(1)及(2)皆滿足時,將觸發換手並遵循換手命令。
RSRPT>RSRPS+HOM (1)
HO Trigger>TTT (2),其中RSRPT及RSRPS分別是從控制節點240(即,目標控制節點)及控制節點230(即,服務控制節點)接收到的RSRP、HOM為一常數值(其代表在從控制節點230接收到的RSRP和從控制節點240接收到的RSRP之間的差值的一個門限值)、TTT值是一個時間區間(其須滿足HOM條件)以及HO Trigger為換手觸發計時器(當滿足方程式(1)時開始計數)。
LTE門限值(LTETh)為一常數值,其代表UE是否可以從服務控制節點提供足夠的連接。若從服務控制節點的RSRP大於或等於LTETh,表示服務控制節點可以繼續為UE提供服務。相反地,若從服務控制節點的RSRP小於LTETh,表示服務控制節點無法再為UE提供足夠的服務。
D2D門限值(D2DTh)用以評估D2D訊號的無線電訊號品質。D2D Trigger為D2D無線電訊號品質計時器,當在D2D通訊中的其中一個UE觸發換手時開始計數。若在D2D通訊對中的D2D通訊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在D2D Trigger區間內大於或等於D2DTh,表示D2D通訊對在地理位置上可能非常接近。另一方面,若在D2D通訊對中的D2D通訊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在D2D Trigger區間內小於D2DTh,表示D2D通訊對可能朝著彼此遠離。當在D2D通訊中的UE朝著彼此遠離,在D2D通訊對中的D2D通訊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將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降低。在本實施例中,當觸發條件(3)及(4)皆滿足時,亦將觸發換手並遵循換手命令。
D2D signal>D2DTh (3)
D2D Trigger>TTTD (4),其中D2D signal為在D2D通訊對中的D2D通訊的無線電訊號品質、D2D Trigger為計時器(當滿足方程式(3)時開始計數)以及TTTD值是一個時間區間(其須滿足D2D條件)。
如上所述,前述提及的變數(即,HOM、TTT、LTETh、D2DTh及TTTD)可由換手決定模組304_3在步驟S430中使用。接下來,步驟S430的細節將參照圖6來說明。
圖6是依據圖4實施例繪示D2D通訊在換手程序中做出換手決定的方法流程圖。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610及S620的細節可參照圖4步驟S410及S420的說明,在此不再贅述。
在步驟S622中,換手決定模組304_3決定第二無線電訊號品質是否大於或等於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與第一換手邊限的總和,以及第一換手觸發是否大於或等於第一觸發時間。
在本實施例中,換手決定模組304_3首先決定UE 210是否需要換手,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此。也就是說,換手決定模組304_3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先決定UE 220是否需要換手。在步驟S622中,由於RSRP在本實施例中示例性地表示無線電訊號品質,因此在步驟S622中的觸發條件可以表示為:RSRP2>RSRP1+HOM1 (6-1)
HO1 Trigger>TTT1 (6-2),其中RSRP2(即,第二無線電訊號品質)為在UE 210和控制節 點240之間的RSRP、RSRP1(即,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為在UE 210和控制節點230之間的RSRP、HOM1為UE 210在從控制節點230接收到的RSRP和從控制節點240接收到的RSRP之間的差值的一個門限值、HO1 Trigger為換手觸發計時器(當滿足方程式(6-1)時開始計數)以及TTT1是一個時間區間(其須滿足HOM1條件)。
若在步驟S622中未滿足(6-1)或(6-2)任一個方程式,換手決定模組304_3將不會觸發換手。另一方面,若在步驟S622中滿足(6-1)及(6-2)方程式兩者,則UE 210滿足觸發條件。因此,在步驟S624中,換手決定模組304_3更決定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是否大於或等於系統門限值,可以表示為:RSRP1>LTETh (6-3),其中RSRP1為在UE 210和控制節點230之間的RSRP以及LTETh為一個常數值。
若在步驟S624中滿足方程式(6-3),表示控制節點230及控制節點240兩者皆足以提供基本的服務給UE 210。因此,在步驟S626中,換手決定模組304_3更透過決定第四無線電訊號品質是否大於或等於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與第二換手邊限的總和,以及第二換手觸發是否大於或等於第二觸發時間,以決定UE 220是否滿足換手條件,可以表示為:RSRP4>RSRP3+HOM2, (6-4)
HO2 Trigger>TTT2 (6-5) ,其中RSRP4(即,第四無線電訊號品質)為在UE 220和控制節點240之間的RSRP、RSRP3(即,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為在UE 220和控制節點230之間的RSRP、HOM2為UE 220在從控制節點230接收到的RSRP和從控制節點240接收到的RSRP之間的差值的一個門限值、HO2 Trigger為換手觸發計時器(當滿足方程式(6-4)時開始計數)以及TTT2是一個時間區間(其須滿足HOM2條件)。
若在步驟S626中未滿足(6-4)或(6-5)任一個方程式,換手決定模組304_3將不會觸發換手。在這種情況下,表示控制節點230仍足以提供基本的服務給UE 210及UE 220。因此,換手決定模組304_3可回到步驟S610。
若在步驟S626中滿足方程式(6-4)及(6-5)兩者,則UE 220滿足觸發條件。因此,在步驟S628中,換手決定模組304_3更決定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是否大於或等於系統門限值,可以表示為:RSRP3>LTETh (6-6),其中RSRP3為在UE 220和控制節點230之間的RSRP以及LTETh為一個常數值。
若在步驟S628中滿足方程式(6-6),表示控制節點230仍足以提供基本的服務給UE 220,因而無須觸發換手。因此,換手決定模組304_3可回到步驟S610。
若在步驟S628中未滿足方程式(6-6),換手決定模組 304_3可透過D2D通訊對(即,UE 210及UE 220)的無線電訊號品質決定是否需執行換手。
因此,在步驟S630中,換手決定模組304_3可決定D2D通訊對的無線電訊號品質是否大於或等於D2D門限值以及D2D Trigger是否大於或等於第三觸發時間,可以表示為:D2D signal>D2DTh (6-7)
D2D Trigger>TTTD (6-8),其中D2D signal為在UE 210和UE 220之間的D2D通訊的無線電訊號品質、D2DTh為一個常數、D2D Trigger為計時器(當滿足方程式(6-7)時開始計數)以及TTTD是一個時間區間(其須滿足D2D條件)。
若在步驟S630中滿足方程式(6-7)及(6-8)兩者,則表示UE 210及UE 220在地理位置上可能非常接近。由於此時UE 210滿足換手條件(即,方程式(6-1)及(6-2))以及UE 220滿足換手條件(即,方程式(6-4)及(6-5))(表示控制節點240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優於控制節點230的無線電訊號品質),並且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低於系統門限值(即,方程式(6-6))。在這種情況下,控制節點230已無法提供基本的服務給UE 220,則UE 210及UE 220兩者皆需執行換手。因此,換手決定模組304_3可在步驟S632中決定執行聯合換手程序,以使UE 210及UE 220執行換手。
若在步驟S630中在UE 210及UE 220之間的D2D通訊 的無線電訊號品質低於D2DTh,或雖然在UE 210及UE 220之間的D2D通訊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大於或等於D2DTh,但此現象的持續時間並未超過TTTD,則表示UE 210及UE 220朝著彼此遠離。D2D通訊對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將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降低。由於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即,在UE 210和控制節點230之間的RSRP)大於或等於系統門限值,控制節點230仍可對UE 210提供基本的服務。但由於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即,在UE 220和控制節點230之間的RSRP)低於系統門限值,UE 220滿足換手條件,因此UE 220需換手至控制節點240以維持服務。然而,由於此時UE 210不會立即更換服務細胞,換手決定模組304_3可決定UE 210和UE 220僅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並在步驟S634中決定執行半換手程序。因此,UE 210和UE 220將在半換手程序中依次地執行換手,其中在本實施例中UE 220將會先執行換手。
請再次參照步驟S624,若在步驟S624中未滿足方程式(6-3),表示控制節點230無法提供基本的服務給UE 210。除此之外,由於UE 210在步驟S622中滿足換手條件,亦表示控制節點230無法再提供足夠的服務給UE 210。因此,UE 210需執行換手至控制節點240。接下來,在步驟S636中,換手決定模組304_3可決定UE 220是否滿足換手條件。需說明的是,在步驟S636中的換手條件與步驟S626相同,在此將不再贅述。
若在步驟S636中未滿足(6-4)或(6-5)任一個方程式,表示控制節點230仍足以提供基本的服務給UE 220,UE 220無需 執行換手。因此,換手決定模組304_3可決定UE 210和UE 220僅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並在步驟S638中決定執行半換手程序。接下來,UE 210和UE 220將在半換手程序中依次地執行換手,其中在本實施例中UE 210將會先執行換手。
若在步驟S636中滿足方程式(6-4)及(6-5)兩者,則UE 220滿足觸發條件。因此,在步驟S630中,換手決定模組304_3更決定控制節點230是否可以提供基本的服務給UE 220。需說明的是,在步驟S640中的換手條件與步驟S628相同,在此將不再贅述。
若在步驟S640中未滿足方程式(6-6),表示控制節點230無法提供基本的服務給UE 220。由於UE 210和UE 220分別在步驟S622和步驟S636中滿足換手條件,亦表示控制節點230無法再提供足夠的服務給UE 210和UE 220兩者。因此,換手決定模組304_3可在步驟S642中決定執行聯合換手程序,以使UE 210及UE 220執行換手。
若在步驟S640中滿足方程式(6-6),換手決定模組304_3更可在步驟S644中透過D2D通訊對的無線電訊號品質決定是否換手。需說明的是,在步驟S644中的換手條件與步驟S630相同,在此將不再贅述。
若在步驟S644中滿足方程式(6-7)及(6-8)兩者,則表示UE 210及UE 220在地理位置上可能非常接近。由於UE 210滿足換手條件(即,方程式(6-1)及(6-2))以及UE 220滿足換 手條件(即,方程式(6-4)及(6-5)),表示控制節點240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優於控制節點230的無線電訊號品質。此外,由於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低於系統門限值(即,方程式(6-3)),亦表示控制節點230無法再提供基本的服務給UE 210。在這種情況下,UE 210及UE 220兩者皆需執行換手。因此,換手決定模組304_3可在步驟S646中決定執行聯合換手程序,以使UE 210及UE 220執行換手。
若在步驟S644中在UE 210及UE 220之間的D2D通訊的無線電訊號品質低於D2DTh,或雖然在UE 210及UE 220之間的D2D通訊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大於或等於D2DTh,但此現象的持續時間並未超過TTTD,則表示UE 210及UE 220朝著彼此遠離。D2D通訊對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將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降低。由於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即,在UE 220和控制節點230之間的RSRP)大於或等於系統門限值,控制節點230仍可對UE 220提供基本的服務。但由於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即,在UE 210和控制節點230之間的RSRP)低於系統門限值,UE 210滿足換手條件,因此UE 210需換手至控制節點240以維持服務。然而,由於此時UE 220不會立即更換服務細胞,換手決定模組304_3可決定UE 210和UE 220僅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並在步驟S648中決定執行半換手程序。因此,UE 210和UE 220將在半換手程序中依次地執行換手,其中在本實施例中UE 210將會先執行換手。
簡言之,本揭露實施例提出的D2D通訊換手決定的方 法,控制節點可基於各種觸發條件做出換手決定。除此之外,控制節點可決定正在進行D2D通訊具有ProSe功能的UE合適的換手程序,以提供ProSe服務的連續性。
另一方面,在接下來的實施例當中,將會介紹在做出換手決定之後D2D通訊執行換手程序的方法。如前面提到的,提供UE D2D通訊服務的服務控制節點可決定透過聯合換手程序或半換手程序將UE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服務控制節點與目標控制節點執行換手程序的類型將示例性地假設為X2換手,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此。
圖7是依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繪示之控制節點的方塊圖。在本實施例中,控制節點700可以是在第一UE及第二UE之間提供D2D通訊服務的服務控制節點。控制節點700可至少包含(但不限於)通訊電路702、儲存電路704及處理器706。通訊電路702、儲存電路704及處理器706的可實施方式可參考圖3的通訊電路302、儲存電路304及處理器306,在此將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器706可接取並執行儲存在儲存電路704中的換手決定模組704_1、換手請求傳送模組704_2、確認接收模組704_3及命令傳送模組704_4,以執行本揭露實施例D2D通訊執行換手程序的方法。
請參照圖8,圖8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的D2D通訊執行聯合換手程序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的方法可由圖7的控制節點700執行,以下即搭配圖7的各個元件來說明本方法 的各個步驟。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所提出的方法例如是接續在圖4的步驟S420之後,但本揭露並未對此有所限制。
在步驟S810中,換手決定模組704_1基於從第一UE及第二UE接收的測量報告決定僅第一UE及第二UE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或第一UE及第二UE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步驟S810的實施方式相同或類似於步驟S430,可參照相關說明而類推,在此不再贅述。
在步驟S820中,若控制節點700基於從第一UE及第二UE接收的測量報告決定第一UE及第二UE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換手請求傳送模組704_2控制通訊電路702傳送換手請求至目標控制節點。
換手請求是在換手準備階段使用。換手請求透過控制節點700遞送至目標控制節點,其中換手請求包含一些必要資訊以為目標控制節點準備換手。在換手請求中所包含的資訊可包含,例如,目標細胞ID(例如,演進通用地面無線接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細胞全球識別(Cell Global Identifier))、UE內文資訊(例如UE聚合(aggregated)的最大位元率、UE安全能力、D2D換手類型(即,聯合換手程序或半換手程序)、D2D承載,等等)以及UE歷史資訊。
在那之後,目標控制節點在接收到換手請求之後開始換手準備,以保證為第一UE和第二UE提供連續地服務。目標控制 節點基於接收到的資訊確認由控制節點700所提供的相同的QoS在目標控制節點是否是可用的。若否,目標控制節點傳送「換手準備失敗」至控制節點700。需注意的是,若在目標控制節點的資源配置失敗,目標控制節點亦傳送「換手準備失敗」至控制節點700。
若是,目標控制節點通知「ProSe功能」D2D通訊對將執行換手,並且「ProSe功能」會驗證第一UE和第二UE的ID。接下來,目標控制節點預約在無線電鏈路由第一UE和第二UE使用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資源,並配置第一UE和第二UE用以接取目標控制節點的細胞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碼(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
在步驟S830中,確認接收模組704_3在目標控制節點配置給第一UE及第二UE以執行D2D通訊的第一資源之後,控制通訊電路702從目標控制節點接收一換手請求確認,其中換手請求確認用以通知控制節點700目標控制節點足以提供D2D通訊的服務。
在本實施例中,目標控制節點可配置給第一UE及第二UE以執行D2D通訊的第一資源。若目標控制節點能夠提供足夠的服務品質,其在成功地完成資源配置之後將遞送換手請求確認至控制節點700。需說明的是,換手請求確認用以通知控制節點700目標控制節點足以提供D2D通訊的服務,其可包含第一UE及第二UE接取目標控制節點所需的資訊,例如(但不限於)目標 C-RNTI和前置碼(preamble)分配。因此,控制節點700可從目標控制節點接收換手請求確認。
隨後,在步驟S840中,命令傳送模組704_4可控制通訊電路702傳送換手命令至第一UE及第二UE,以指示第一UE及第二UE從控制節點700分離,並同步至目標控制節點。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目標控制節點能夠提供足夠的服務品質,一旦控制節點700與目標控制節點完成換手準備,控制節點700將藉由換手命令來命令第一UE及第二UE執行換手。在本實施例中,前述提及的換手命令可稱為聯合換手命令訊息。需說明的是聯合換手命令訊息可包含基於群組的ID、基於單播的ID、目標控制節的細胞ID(例如,C-RNTI)以及專用的隨機接取前置碼,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此。基於群組的ID可以是預先配置的層-2群組識別碼,其用於解析在3GPP較低層的一組使用者。在一實施例中,基於群組的ID可包含第一UE ID及第二UE ID(例如第一UE或第二UE的位址),用以指示多播(multicast)位址,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基於群組的ID可以是演進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ProSe用戶ID,其為EPC層級(EPC-level)ProSe發現的識別碼,其可唯一地識別註冊於ProSe的UE)。此識別碼可經由ProSe功能偶爾重新配置。以此方式,第一UE及第二UE可根據EPC ProSe用戶ID執行換手。此外,專用的隨機接取前置碼經由目標控制節點配置給第一UE及第二UE,以在第一UE及第二UE同步至目標控制節點之後執行免競 爭的隨機接取程序。
在本揭露中,聯合換手命令訊息可指示哪一個UE須執行換手。舉例而言,命令傳送模組704_4可控制通訊電路702根據在換手命令中的第一UE ID及第二UE ID傳送換手命令至第一UE及第二UE,以指示第一UE及第二UE從控制節點700分離,並同步至目標控制節點。
此外,控制節點700透過傳送「序號(serial number,SN)狀態轉移訊息」通知目標控制節點哪一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封包應該接收或傳送。控制節點700透過在控制節點700及目標控制節點之間建立的X2傳輸承載遞送從S-GW接收的DL封包至目標控制節點。接下來,第一UE及第二UE從控制節點700分離。現在,所有在第一UE及控制節點700之間遞送的封包以及在第二UE及控制節點700之間遞送的封包皆已停止,但在第一UE及第二UE之間的D2D通訊仍然持續著。第一UE及第二UE偵測從目標控制節點的同步訊號,以執行同步至目標控制節點。
目標控制節點傳送時間校準(alignment)資訊以及D2D資源資訊至第一UE及第二UE。一旦完成同步,第一UE及第二UE基於隨機接取初始化免競爭,並透過專用的隨機接取前置碼執行免競爭的隨機接取程序。當第一UE及第二UE已成功地接取目標控制節點,第一UE及第二UE分別傳送包含在「RRC連接重新配置完成」訊息的換手確認訊息,以確認換手。現在,第一UE 及第二UE分別可傳送/接收封包從/至目標控制節點。同時,D2D通訊仍然持續著。在此已完成D2D無縫換手。
在其他實施例中,儲存電路704還可包括資源釋放模組。資源釋放模組在從目標控制節點接收到資源釋放訊息之後,可釋放原本在第一UE及第二UE之間提供D2D通訊服務的第二資源。在本實施例中,一旦第一UE及第二UE成功地完成無線接取至目標控制節點,第一UE及第二UE的承載路徑為連接至目標控制節點而不是控制節點700。因此,控制節點700將等待從目標控制節點的「UE內文釋放訊息」,以釋放原本在第一UE及第二UE之間提供D2D通訊服務的第二資源。第二資源包含例如D2D資源以及關聯於第一UE及第二UE的相關資源。
由於已完成第一UE及第二UE的D2D通訊換手,目標控制節點傳送「路徑切換請求訊息」至MME,通知第一UE及第二UE已變更為附接至目標控制節點,以使EPS承載路徑可以相應地修正。MME請求S-GW對於S1承載的修正。接下來,S-GW建立連接至目標控制節點的DL S1承載。S-GW停止傳送DL封包至控制節點700,並透過新建立的DL S1承載轉而將其傳送至目標控制節點。在那之後,MME通知目標控制節點DL S1承載路徑已修正。並且目標控制節點傳送「UE內文釋放訊息」至控制節點700,其允許控制節點700釋放原本由第一UE及第二UE使用的第二資源。最後,在從目標控制節點接收到「UE內文釋放訊息」之後,控制節點700可釋放第二資源。
在一些實施例中,聯合換手程序無法執行的原因在於,正在進行D2D通訊的第一UE及第二UE不是非常靠近彼此,或第一UE及第二UE僅其中之一需要換手至鄰近的細胞。為了維持服務的連續性,控制節點700可執行半換手程序,以將第一UE及第二UE依次地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在接下來的實施例中,將假設僅第一UE為需要執行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但本揭露並未對需要換手的UE有所限制。
請參照圖9,圖9是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繪示的D2D通訊執行半換手程序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的方法亦可由圖7的控制節點700執行,以下即搭配圖7的各個元件來說明本方法的各個步驟。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所提出的方法同樣例如是接續在圖4的步驟S420之後,但本揭露並未對此有所限制。
在步驟S910中,換手決定模組704_1基於從第一UE及第二UE接收的測量報告決定僅第一UE及第二UE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或第一UE及第二UE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步驟S910的實施方式相同或類似於步驟S430,可參照相關說明而類推,在此不再贅述。
在步驟S920中,若控制節點700基於從第一UE及第二UE接收的測量報告決定僅第一UE需要執行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換手請求傳送模組704_2控制通訊電路702傳送換手請求至目標控制節點。
在控制節點700決定僅第一UE需要執行換手至目標控制 節點之後,換手請求傳送模組704_2採用在步驟S820中相同的方式,亦控制通訊電路702透過傳送換手請求至目標控制節點,以請求換手。但步驟S820與S920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在步驟S920中的D2D換手類型為半換手程序。
在那之後,目標控制節點在接收到換手請求之後開始換手準備,以保證為第一UE和第二UE提供連續地服務(如上述實施例所描述)。類似地,目標控制節點基於接收到的資訊確認由控制節點700所提供的相同的QoS在目標控制節點是否是可用的。若否,目標控制節點傳送「換手準備失敗」至控制節點700。若是,目標控制節點預約在無線電鏈路由第一UE和第二UE使用的RRC資源,並配置第一UE和第二UE用以接取目標控制節點的C-RNTI。
在步驟S930中,確認接收模組704_3在目標控制節點配置給第一UE及第二UE以執行D2D通訊的第一資源之後,控制通訊電路702從目標控制節點接收一換手請求確認,其中換手請求確認用以通知控制節點700目標控制節點足以提供D2D通訊的服務。但需注意的是,第一資源會在第一UE及第二UE其中一執行換手之前準備完成,並且將在第一UE及第二UE兩者皆完成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之後使用。
在本實施例中,若目標控制節點能夠提供足夠的服務品質,其在成功地完成第一資源配置之後,將採用與在步驟S830中相同的方式,遞送換手請求確認至控制節點700,在此將不再贅述。
隨後,在步驟S940中,命令傳送模組704_4可控制通訊電路702傳送換手命令,以指示第一UE從控制節點700分離,並同步至目標控制節點。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目標控制節點能夠提供足夠的服務品質,一旦控制節點700與目標控制節點完成換手準備,控制節點700將藉由傳送換手命令來命令第一UE執行換手。在本實施例中,前述提及的換手命令可稱為半換手命令訊息。然而,控制節點700亦會傳送半換手命令訊息至第二UE,以指示第二UE在一換手觸發時間內從控制節點700分離並同步至目標控制節點。
類似於聯合換手命令訊息,半換手命令訊息亦可包含基於群組的ID、基於單播的ID、目標控制節的細胞ID(例如,C-RNTI)以及專用的隨機接取前置碼,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基於群組的ID可包含第一UE ID及第二UE ID(例如第一UE或第二UE的位址),用以指示多播位址,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基於群組的ID可以是EPC ProSe用戶ID,為EPC層級ProSe發現的識別碼,並且可唯一地識別註冊於ProSe的UE)。此識別碼可經由ProSe功能偶爾重新配置。
半換手命令訊息可藉由以下三種不同的方法其中之一來表示,以指示哪一個UE需要執行換手。此方法包括:(1)當第一UE接收到指定為其本身的半換手命令訊息,第一UE將執行換手。而第二UE接收到並未指定其本身的半換手命令訊息,第二UE將儲存此半換手命令訊息,並等待下一觸發時間以觸發換手至 目標控制節點;(2)當第一UE接收到並未指定其本身的半換手命令訊息,第一UE將執行換手。而第二UE接收到指定其本身的半換手命令訊息,第二UE將儲存此半換手命令訊息,並等待下一觸發時間以觸發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3)分別傳送兩種不同的半換手命令訊息至第一UE及第二UE。第一UE及第二UE分別依據半換手命令訊息中的指示決定馬上執行換手或是等待下一觸發時間。以此方式,第一UE及第二UE可根據對應的半換手命令訊息依次地執行換手。
在本實施例中,命令傳送模組704_4可控制通訊電路702根據在換手命令中的第一UE ID傳送半換手命令至第一UE,以指示第一UE從控制節點700分離,並同步至目標控制節點。命令傳送模組704_4可控制通訊電路702根據在換手命令中未含有的第二UE ID傳送相同的半換手命令至第二UE,以指示第二UE在一換手觸發時間內,從控制節點700分離並同步至目標控制節點。
除此之外,控制節點700透過傳送「序號狀態轉移訊息」通知目標控制節點哪一個UL/DL封包應該接收或傳送。控制節點700透過在控制節點700及目標控制節點之間建立的X2傳輸承載遞送從S-GW接收的DL封包至目標控制節點。接下來,第一UE從控制節點700分離。現在,所有在第一UE及控制節點700之間遞送的封包已停止,但在第一UE及第二UE之間的D2D通訊仍然持續著。第一UE偵測從目標控制節點的同步訊號,以執行同步至目標控制節點。
目標控制節點傳送時間校準資訊以及D2D資源資訊至第一UE。一旦完成同步,第一UE基於隨機接取初始化免競爭,並透過專用的隨機接取前置碼執行免競爭的隨機接取程序。當第一UE已成功地接取目標控制節點,第一UE傳送包含在「RRC連接重新配置完成」訊息的換手確認訊息,以確認換手。現在,第一UE可傳送/接收封包從/至目標控制節點。同時,D2D通訊仍然持續著。但需說明的是,在第二UE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之前,第一UE(已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及第二UE(未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仍由控制節點700提供服務)仍然使用第二資源來執行在第一UE及第二UE之間的D2D通訊,其中第二資源為原本在控制節點700中提供D2D通訊服務的資源。
接下來,第二UE(已儲存半換手命令訊息)等待觸發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由第二UE測量的目標控制節點應與第一UE執行換手的目標控制節點相同。因此,當第二UE接收到半換手命令訊息時,換手觸發計時器HO Trigger開始計數。
若第二UE在換手觸發計時器到期之前滿足上述提及的換手條件(方程式(1)和(2)或方程式(3)和(4)),第二UE亦可從控制節點700分離,並使用所儲存的半換手命令訊息偵測從目標控制節點的同步訊號,以執行同步至目標控制節點。目標控制節點傳送時間校準資訊以及D2D資源資訊至第二UE。一旦完成同步,第二UE基於隨機接取初始化免競爭,並透過專用的隨機接取前置碼執行免競爭的隨機接取程序。當第二UE已成功地接取目標控制 節點,第二UE傳送包含在「RRC連接重新配置完成」訊息的換手確認訊息,以確認換手。現在,第二UE可傳送/接收封包從/至目標控制節點。在此同時,D2D無縫換手已完成。
因此,類似於聯合換手程序,儲存電路704還可包括資源釋放模組。一旦控制節點700為第一UE及第二UE成功地執行半換手,資源釋放模組可如前述實施例提及的,在從目標控制節點接收到「UE內文釋放訊息」之後,資源釋放模組以相同的方式釋放原本在第一UE及第二UE之間提供D2D通訊服務的第二資源,具體細節在此將不再贅述。
然而,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第二UE在半換手程序中不會被觸發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也就是說,第二UE執行半換手失敗。造成第二UE執行半換手失敗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第二UE在HO Trigger期間內未跨過控制節點700的服務範圍。第二個原因是若第一UE及第二UE彼此遠離,則D2D通訊對的無線電訊號品質低於D2D門限值,並且此現象的持續時間超過HO Trigger期間。
在前述提及的情況下,由於D2D通訊對的無線電訊號品質將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降低,第一UE及第二UE將會從D2D通訊切換至蜂窩通訊(cellular communication)。需說明的是,由於第一UE已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而第二UE仍由控制節點700提供服務,故處於蜂窩通訊中的第一UE為透過目標控制節點收發資料,而處於蜂窩通訊中的第二UE為透過控制節點700收發資 料。因此,第一UE及第二UE的D2D通訊被中斷,控制節點700和目標控制節點將會分別釋放用以在第一UE及第二UE之間提供D2D通訊服務的D2D資源。
綜上所述,本揭露實施例的D2D通訊換手程序方法、換手決定方法及其控制節點,具有包括聯合換手程序及半換手程序等兩種類型的換手程序。控制節點可在D2D通訊中做出適於具有ProSe功能的UE的換手決定,以在觸發條件下進行相應的換手程序。在聯合換手程序中,具有ProSe功能的UE可從服務控制節點一起換手至目標控制節點。在半換手程序中,服務控制節點允許具有ProSe功能的UE依次地執行換手程序。如此一來,透過執行對應的換手程序機制,本揭露實施例所提出的方法不僅降低了額外的資訊交換,亦提供了ProSe服務連續性的增強,並進一步的適用於PLMN內部的通訊或PLMN之間的通訊。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810、S820、S830、S840‧‧‧步驟

Claims (24)

  1. 一種用於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的方法,適於在一第一用戶設備及一第二用戶設備之間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服務的一第一控制節點,包括:請求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回報測量報告;從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接收所述測量報告,其中所述測量報告包括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訊號品質;基於從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的所述測量報告決定僅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或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若該第一控制節點決定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至一第二控制節點,傳送一換手請求至該第二控制節點;在該第二控制節點配置一第一資源給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以執行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之後,從該第二控制節點接收一換手請求確認,其中該換手請求確認用以通知該第一控制節點該第二控制節點足以提供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服務;以及傳送一換手命令至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以指示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從該第一控制節點分離,並同步至該第二控制節點。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請求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回報所述測量報告的步驟更包括:配置裝置到裝置測量識別碼給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該裝置到裝置測量識別碼辨識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以測量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所述無線電訊號品質;以及配置一測量清單給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該測量清單包括該第一控制節點的一第一識別碼及該第二控制節點的一第二識別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控制節點及該第二控制節點由不同的電信營運商提供服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報告更包括從該第一用戶設備接收的一第一測量報告以及從該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的一第二測量報告,其中該第一測量報告包括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所述無線電訊號品質、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一控制節點之間的一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以及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控制節點之間的一第二無線電訊號品質,其中該第二測量報告包括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所述無線電訊號品質、在該第二用戶設備及該第一控制節點之間的一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以及 在該第二用戶設備及該第二控制節點之間的一第四無線電訊號品質。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傳送該換手命令至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以指示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從該第一控制節點分離,並同步至該第二控制節點之後,所述方法更包括:在從該第二控制節點接收一資源釋放訊息之後,釋放原本配置給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以執行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一第二資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傳送該換手命令至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以指示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從該第一控制節點分離,並同步至該第二控制節點的步驟更包括:根據在該換手命令中的一第一用戶設備識別碼及一第二用戶設備識別碼傳送該換手命令至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該換手命令更包括該第二控制節點的一細胞識別碼和一專用的隨機接取前置碼,其中該專用的隨機接取前置碼藉由該第二控制節點配置給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以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同步至該第二控制節點之後執行免競爭隨機接取程序。
  7. 一種控制節點,適於一第一用戶設備及一第二用戶設備之間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服務,包括:一通訊電路;一儲存電路,儲存多個模組;以及一處理器,耦接該通訊電路及該儲存電路,經配置以存取並執行儲存在所述儲存電路中的所述模組,所述模組包括:一換手決定模組,基於從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的測量報告決定僅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或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其中所述測量報告包括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訊號品質;一換手請求傳送模組,若該換手決定模組決定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至一另一控制節點,控制該通訊電路傳送一換手請求至該另一控制節點;一確認接收模組,在該另一控制節點配置一第一資源給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以執行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之後,控制該通訊電路從該另一控制節點接收一換手請求確認,其中該換手請求確認用以通知該控制節點該另一控制節點足以提供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服務;以及一命令傳送模組,控制該通訊電路傳送一換手命令至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以指示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從該控制節點分離,並同步至該另一控制節點。
  8. 一種用於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的方法,適於在一第一用戶設備及一第二用戶設備之間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服務的一第一控制節點,包括:請求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回報測量報告;從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接收所述測量報告,其中所述測量報告包括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訊號品質;基於從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的所述測量報告決定僅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或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若該第一控制節點決定僅該第一用戶設備需要執行換手至一第二控制節點,傳送一換手請求至該第二控制節點;在該第二控制節點配置一第一資源給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以執行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之後,從該第二控制節點接收一換手請求確認,其中該換手請求確認用以通知該第一控制節點該第二控制節點足以提供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服務;以及傳送一換手命令至該第一用戶設備,以指示該第一用戶設備從該第一控制節點分離,並同步至該第二控制節點。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根據在該換手命令中的一第二用戶設備識別碼傳送該換手命令至該第二用戶設備,以指示該第二用戶設備在一換手觸發時間內從該第一控制節點分離並同步至該第二控制節點, 其中傳送該換手命令至該第一用戶設備,以指示該第一用戶設備從該第一控制節點分離,並同步至該第二控制節點的步驟更包括:根據在該換手命令中的一第一用戶設備識別碼傳送該換手命令至該第一用戶設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請求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回報所述測量報告的步驟更包括:配置裝置到裝置測量識別碼給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該裝置到裝置測量識別碼辨識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以測量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所述無線電訊號品質;以及配置一測量清單給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該測量清單包括該第一控制節點的一第一識別碼及該第二控制節點的一第二識別碼。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控制節點及該第二控制節點由不同的電信營運商提供服務。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報告更包括從該第一用戶設備接收的一第一測量報告以及從該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的一第二測量報告,其中該第一測量報告包括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所述無線電訊號品質、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一控制節點之間的一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以及 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控制節點之間的一第二無線電訊號品質,其中該第二測量報告包括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所述無線電訊號品質、在該第二用戶設備及該第一控制節點之間的一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以及在該第二用戶設備及該第二控制節點之間的一第四無線電訊號品質。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換手命令更包括該第二控制節點的一細胞識別碼和一專用的隨機接取前置碼,其中該專用的隨機接取前置碼藉由該第二控制節點配置給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以執行免競爭隨機接取程序。
  14. 一種控制節點,適於一第一用戶設備及一第二用戶設備之間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服務,包括:一通訊電路;一儲存電路,儲存多個模組;以及一處理器,耦接該通訊電路及該儲存電路,經配置以接取並執行儲存在所述儲存電路中的所述模組,所述模組包括:一換手決定模組,基於從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的測量報告決定僅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或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其中所述測量報告包括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訊號品質; 一換手請求傳送模組,若該換手決定模組決定僅該第一用戶設備需要執行換手至一另一控制節點,控制該通訊電路傳送一換手請求至該另一控制節點;一確認接收模組,在該另一控制節點配置一第一資源給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以執行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之後,控制該通訊電路從該另一控制節點接收一換手請求確認,其中該換手請求確認用以通知該控制節點該另一控制節點足以提供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服務;以及一命令傳送模組,控制該通訊電路傳送一換手命令至該第一用戶設備,以指示該第一用戶設備從該控制節點分離,並同步至該另一控制節點。
  15. 一種用於裝置間通訊換手決定的方法,適於在一第一用戶設備及一第二用戶設備之間提供裝置到裝置通訊的服務的一第一控制節點,包括:請求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回報測量報告,其中所述測量報告包括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所述裝置到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訊號品質;從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接收所述測量報告;以及基於所述測量報告決定僅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或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不 需要執行換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報告更包括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一控制節點之間的一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控制節點之間的一第二無線電訊號品質、在該第二用戶設備及該第一控制節點之間的一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在該第二用戶設備及該第二控制節點之間的一第四無線電訊號品質。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基於所述測量報告決定僅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或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不需要執行換手的步驟包括:決定該第二無線電訊號品質是否大於或等於該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與一第一換手邊限的總和,以及一第一換手觸發是否大於或等於一第一觸發時間;若是,決定該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是否大於或等於一系統門限值;若是,決定該第四無線電訊號品質是否大於或等於該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與一第二換手邊限的總和,以及一第二換手觸發是否大於或等於一第二觸發時間;若否,決定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不需要執行換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該第四無線電訊號品質大於或等於該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與該第二換手邊限的總和,以及該第二換手觸發大於或等於該第二觸發時間,所述方法更包括:決定該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是否大於或等於該系統門限值;若是,決定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不需要執行換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該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未大於或等於該系統門限值,所述方法更包括:決定該第五無線電訊號品質是否大於或等於一裝置到裝置門限值以及一裝置到裝置觸發是否大於或等於一第三觸發時間;若是,決定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以及若該第五無線電訊號品質低於該裝置到裝置門限值,或該第五無線電訊號品質大於或等於該裝置到裝置門限值但是該裝置到裝置觸發低於該第三觸發時間,決定僅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該第二無線電訊號品質未大於或等於該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與該第一換手邊限的總和,或該第一換手觸發未大於或等於該第一觸發時間,決定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不需要執行換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該第一無線電訊號品質未大於或等於該系統門限值,所述方法更包括:決定該第四無線電訊號品質是否大於或等於該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與一第二換手邊限的總和,以及一第二換手觸發是否大於或等於一第二觸發時間;若否,決定僅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該第四無線電訊號品質大於或等於該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與該第二換手邊限的總和,以及該第二換手觸發大於或等於該第二觸發時間,所述方法更包括:決定該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是否大於或等於該系統門限值;若否,決定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該第三無線電訊號品質大於或等於該系統門限值,所述方法更包括:決定該第五無線電訊號品質是否大於或等於一裝置到裝置門限值以及一裝置到裝置觸發是否大於或等於一第三觸發時間;若是,決定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以及若該第五無線電訊號品質低於該裝置到裝置門限值,或該第五無線電訊號品質大於或等於該裝置到裝置門限值但是該裝 置到裝置觸發低於該第三觸發時間,決定僅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
  24. 一種控制節點,適於在進行裝置間通訊的一第一用戶設備及一第二用戶設備之間做出一換手決定,包括:一通訊電路;一儲存電路,儲存多個模組;以及一處理器,耦接該通訊電路及該儲存電路,經配置以接取並執行儲存在所述儲存電路中的所述模組,所述模組包括:一測量請求模組,控制該通訊電路請求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回報測量報告,其中所述測量報告包括在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裝置到裝置通訊的一無線電訊號品質;一測量接收模組,控制該通訊電路從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接收所述測量報告;以及一換手決定模組,基於所述測量報告決定僅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其中之一需要執行換手、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需要執行換手或該第一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用戶設備兩者皆不需要執行換手。
TW104143062A 2015-04-09 2015-12-22 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方法、換手決定方法及其控制節點 TWI6095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44954P 2015-04-09 2015-04-09
US14/970,554 US9992815B2 (en) 2015-04-09 2015-12-16 Method of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making handover decis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node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7483A TW201637483A (zh) 2016-10-16
TWI609593B true TWI609593B (zh) 2017-12-21

Family

ID=57112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3062A TWI609593B (zh) 2015-04-09 2015-12-22 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方法、換手決定方法及其控制節點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92815B2 (zh)
CN (1) CN106060869B (zh)
TW (1) TWI6095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2238B (zh) * 2015-01-30 2021-02-2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装置和方法
WO2017043854A1 (ko) * 2015-09-07 2017-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의 직접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998575B (zh) * 2016-01-22 2020-09-29 株式会社Kt 用于执行v2x通信的用户设备的移动性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8605253B (zh) * 2016-02-04 2021-06-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涉及侧链路通信的蜂窝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US11153795B2 (en) * 2016-02-12 2021-10-19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ed handover data interruption
CN108781360B (zh) * 2016-03-23 2021-05-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管理网络***中的多个电子设备间会话的方法和***
CN107295578B (zh) * 2016-03-30 2020-0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US10638394B2 (en) * 2016-09-07 2020-04-28 Parallel Wireless, Inc. Multi-stage handover
CN108112087B (zh) * 2016-11-23 2020-07-1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2x网络资源信息指示方法及基站
CN108401246A (zh) * 2017-02-08 2018-08-1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移动装置群组的连线管理方法
EP3603186A1 (en) * 2017-03-23 2020-02-05 Intel IP Corporation Enhanced conditional handover
ES2925895T3 (es) * 2017-04-14 2022-10-2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étodo y dispositivo para conmutar células y equipo de usuario
KR102329925B1 (ko) 2017-08-14 2021-11-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4g/5g 동시 등록된 이동 통신 단말을 위한 네트워크 이동시 데이터 동기화 제공 방안
CN108616946B (zh) * 2018-04-09 2020-11-10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越区切换参数设定方法
CN110831068B (zh) * 2018-08-08 2022-10-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负荷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11304102B2 (en) * 2019-07-16 2022-04-12 Hannibal Ip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operation
BR112022005442A2 (pt) * 2019-09-30 2022-06-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Acesso aleatório e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US20230011492A1 (en) * 2019-12-17 2023-0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service areas for multicast session continuity
CN111525950A (zh) * 2020-07-06 2020-08-11 南京凯瑞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低轨移动卫星通信***的终端接入与切换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3136A1 (en) * 2011-02-22 2012-08-3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WO2014081354A1 (en) * 2012-11-20 2014-05-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ode for reducing handover signaling
TW201424441A (zh) * 2012-08-23 2014-06-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執行裝置對裝置發現方法及裝置
WO2014117369A1 (zh) * 2013-01-31 2014-08-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配置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通信***
WO2014134831A1 (en) * 2013-03-08 2014-09-1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82579A1 (en) * 2007-01-26 2008-07-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andover Pro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543212B1 (en) 2010-03-05 2016-03-02 Nokia Technologies Oy Handover of direct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WO2011147462A1 (en) * 2010-05-28 2011-12-0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EP2717627B1 (en) 2011-05-25 2017-09-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handover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that supports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he method
EP2733988B1 (en) 2011-07-15 2018-10-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dur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KR102026952B1 (ko) * 2012-04-27 2019-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대-장치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179382B2 (en) 2012-05-21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WAN and D2D communication RLC layer handover
JP2015521455A (ja) 2012-05-31 2015-07-27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d2d)モビリティ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541539B (zh) * 2012-07-20 2018-05-15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中关于设备对设备连接的干扰的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EP2717622A1 (en) 2012-10-05 2014-04-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handover dur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20150271733A1 (en) * 2012-11-09 2015-09-24 Nokia Tech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ath switch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EP2928263A4 (en) * 2012-11-28 2016-07-27 Kyocera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IC STATION, PROCESSOR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2954725A4 (en) * 2013-02-06 2016-09-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IMPROVED HANDOVER SOLUTION
KR20140117963A (ko) 2013-03-27 2014-10-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트래픽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4144437A (zh) * 2013-05-08 2014-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1724986B1 (ko) 2013-05-16 2017-04-07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핸드오버 동안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d2d) 통신을 핸들링하기 위한 무선 장치,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그 내부에서의 방법
CN104349402A (zh) 2013-07-24 2015-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d2d技术的终端切换方法、通信节点、终端和***
US9220121B2 (en) * 2013-11-19 2015-12-22 Nokia Technologies Oy Device to device interference triggered handover
CN105101046B (zh) * 2014-05-14 2020-11-0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3136A1 (en) * 2011-02-22 2012-08-3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TW201424441A (zh) * 2012-08-23 2014-06-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執行裝置對裝置發現方法及裝置
WO2014081354A1 (en) * 2012-11-20 2014-05-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ode for reducing handover signaling
WO2014117369A1 (zh) * 2013-01-31 2014-08-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配置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通信***
WO2014134831A1 (en) * 2013-03-08 2014-09-1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92815B2 (en) 2018-06-05
CN106060869B (zh) 2019-10-25
TW201637483A (zh) 2016-10-16
CN106060869A (zh) 2016-10-26
US20160302119A1 (en) 2016-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9593B (zh) 裝置間通訊換手程序方法、換手決定方法及其控制節點
US11638315B2 (en) User equipment, nodes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US11070996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link and wireless connection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same
JP6705500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US10251111B2 (en) Base station handover method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and base station
US9462513B2 (en) Nod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interface between base station
RU2602981C2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сбоя в линии радиосвязи
TWI535326B (zh) 在雙連結中建立無線電承載的方法
US8855645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cellular wide area radio base station
JP2022024138A (ja)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d2d)通信のモバイル中継器の実現
US93574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 link establishment
US10206148B2 (en) Preserving core network interfaces after selective handov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2706782B1 (en) Handover with mobile relays
US20150195750A1 (en) User equipment, port control protocol server,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device and application feedback
US10045266B2 (en) Schem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350969A1 (en) Handover signaling assistance
US9668178B2 (en) Providing mobility control for local area networks
WO2015118405A2 (e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for providing services to handover of a user equipment
JP2014096664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7079942A1 (zh) 对正在进行语音业务的终端进行处理的方法及装置、以及通信***
WO2018027947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WO2015161575A1 (zh) 用户终端位置上报方法、基站、移动管理实体及***
WO2017177950A1 (zh) 连接的建立方法、装置及***
CN110100476B (zh) 用于信号传输的方法及设备、网络设备
US1198559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validity of idle mode measur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