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7422B - 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7422B
TWI607422B TW105136878A TW105136878A TWI607422B TW I607422 B TWI607422 B TW I607422B TW 105136878 A TW105136878 A TW 105136878A TW 105136878 A TW105136878 A TW 105136878A TW I607422 B TWI607422 B TW I6074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udent
state
question
teach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6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8373A (zh
Inventor
劉芳嬌
張添炮
李瑞霖
Original Assignee
南開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開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南開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51368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742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7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742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8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8373A/zh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教學互動系統及其使用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透過學員間相互輔導教學之互動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隨著科技發展,應用電腦或等效之電子產品做為教學輔助工作越來越廣泛,從早期的電腦教室做法,是由老師的電腦控制學生的電腦螢幕,由老師展示畫面給學生,中期的由老師將教學內容錄製成數位影像檔,由學生遠端觀看,至近期透過電腦來取代傳統課本等紙製品,達成完全的無紙化教學。
由電腦或等效之電子產品為主的教學方式有著許多優點,少掉了紙張的成本,等於間接的改善了環保,此外還有良好的編輯能力及動態教學,進一步的考試後的評量可以快速的得知,省去了傳統大量人力的做法。
針對於此,當前的教學方式也應當跟著科技的發展突破,進行對應性的改變,讓整個教學上的效果更佳,在此舉一例來說明,當前的教學透過電腦做為輔助,每當告一段落時,老師通常會詢問學生是否有問題,通常情況下學生多會以無聲或不回答的方式待過,這樣透過相互訊問的方式並不理想,老師也無法得知當前班級的學習狀況,另一個情況下,可能有一名學生提問,但絕大多數的學生是了解教學內容的,這樣老師可能會為了該名學生在重複教導一次,對於多數學生來說及老師來說,會拖慢整體教學進度。
對此,要如何有效應用電腦或等效之電子產品所帶來的優勢,以及對應的改善教學方法,即為本發明之技術重點。
本發明的目的在提出一種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及其使用方法,基於應用電腦或等效之電子產品,提供了一種透過學員間互相幫助來提升教學品質之互動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及其使用方法,其互動系統之結構包含:
一提問介面模組,用以產生問題給學員進行評量,學員針對該提問介面模組所產生的問題進行回答;
一評量回報模組,學員回答完問題後之對錯,透過該評量回報模組回報給授課者,且該評量回報模組根據回答問題對錯的學員不同,給回答正確的學員第一狀態,給回答錯誤的學員第二狀態;
一認養問題模組,上述第二狀態的學員透過該認養問題模組發出一求助狀態,上述第一狀態的學員透過該認養問題模組發出一認養狀態;及
一記錄分配問題模組,將上述發出的該認養狀態及該求助狀態進行相互配對,並加以記錄,並產生一分配狀態資訊;及
一總結問題模組,根據該記錄分配問題模組的分配狀態資訊來加以進行總結並產生一總結資訊,授課者根據總結資訊的內容,決定進入再次教學或進入下一章節。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該互動系統與一教學系統配合,該教學系統包含一課程資料庫,該課程資料庫內包含至少一課程資料內容。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更包含一限制模組,其具有一設定值,用以限制第一狀態的學員所能認養第二狀態的學員之上限數量。
延續上述,該設定值之參數大於1。
本發明之使用方法,其方法之步驟包含:
(a)透過提問介面模組對學員進行評量;
(b)透過評量回報模組回報每個學員的評量狀態,並區分為回答正確的學員及回答錯誤的學員;
(c)透過認養問題模組,回答正確的學員將回答錯誤的學員進行教學之認養;
(d)透過記錄分配問題模組將認養之結果加以記錄;
(e)透過總結問題模組來確認配對之狀態,授課者根據配對之狀態決定再次教學或進入下一章節。
延續上述,其中更包含步驟(b)包含:
(b1)將回答正確的學員給予一第一狀態;
(b2)將回答錯誤的學員給予一第二狀態;
(b3)回報每個學員的分別處於第一狀態或第二狀態,並加以統計。
延續上述,其中更包含步驟(c)包含:
(c1)第二狀態的學員提出一求助狀態;
(c2)第一狀態的學員提出一認養狀態;
(c3)將求助狀態及認養狀態進行配對。
延續上述,其中更包含步驟(d)包含:
(d1)確認提出求助狀態之學員數量;
(d2)確認提出認養狀態之學員數量;
(d3)將配對結果加以記錄,產生分配狀態資訊。
延續上述,其中步驟(d3)中所提到的配對結果,當中提出認養狀態之學員可透過一限制模組來設定一設定值,調整認養狀態之學員所能認養的數量。
延續上述,其中更包含步驟(e)包含:
(e1)檢查分配狀態資訊,並確認當前提出求助狀態之學員數量與提出認養狀態之學員數量相減之值;
(e2)如步驟(e1)中所提到相減之值大於零,授課者將決定再次教學;
(e3)如步驟(e1)中所提到相減之值小於等於零,授課者將決定進入下一章節。
藉由上述技術手段,授課者可於每一段落進行簡單的測試,來確定每一個學員的學習情況,再透過互助的方式來協助學習,讓整體的學習效果更佳,來實現提升教學品質之優點。
為讓本發明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以下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此外,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的,而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請參閱「第1圖」,為本發明之互動系統之結構方塊圖,圖中可以明顯看出兩個較大的區塊,分別為互動系統1及教學系統2,當中教學系統2又包含課程資料庫21及課程資料內容22,此部分與當前常見的架構大致相同,故此不再贅述,而互動系統1又分成多個不同功能的模組,下述一一說明:
提問介面模組11:主要用以產生問題給學員進行評量,其提問的內容將會配合課程資料內容22的內容,對應的產生問題來對學員當前的學習情況加以測試。
評量回報模組12:主要用以傳遞學生測試評量後的結果回報給授課者,為了後續作業上的方便,會根據回答問題對錯的學員不同,針對每一學員來回傳不同的狀態,讓
認養問題模組13:主要用以將不同狀態的學員進行配對動作,上述第二狀態的學員透過認養問題模組13發出一求助狀態,上述第一狀態的學員透過認養問題模組13發出一認養狀態,認養問題模組13會將認養狀態及求助狀態的學員進行配對,並應用於後續的模組,當中在授課者認可的情況下,認養狀態及求助狀態的配對比例是可以加以變化的,細節將於下述進行說明。
記錄分配問題模組14:用於記錄上述分配後的情況,將其結果加以記錄,並根據結果產生一個分配狀態資訊。
總結問題模組15:分配狀態資訊來加以進行總結並產生一總結資訊,授課者根據總結資訊的內容,來確定當前課堂上授課的學習情況,來加以判斷當前學員的整體學習情況,具體來說,根據提出求助狀態之學員數量與提出認養狀態之學員數量相比較後,授課者將可以理解當前的學習效果優良與否,並決定進入再次教學或進入下一章節。
限制模組16:上述所提到的認養狀態及求助狀態的配對比例,具體來說,一個為認養狀態的學員去教導一個為求助狀態的學員,這樣的師資比可以理解為1:1,而限制模組16中的設定值,就在於調整師資比的參數,在合理的情況下,師資比1:2的狀況下,依然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基於這樣的出發條件下,限制模組16內的設定值可以根據授課者的考量後來進行調整改變,讓記錄分配問題模組14及總結問題模組15可以更加順利的進行工作。
請參閱「第2圖」,為本發明之互動系統使用方法之流程圖,其使用方法搭配上述之結構來進行,下述將對每一個步驟加以說明:
(a)透過提問介面模組對學員進行評量:即為產生問題給學員進行評量。
(b)透過評量回報模組回報每個學員的評量狀態,並區分為回答正確的學員及回答錯誤的學員:根據評量後的結果,給於每一個學生一個狀態,回答正確的學員第一狀態,給回答錯誤的學員第二狀態。
(c)透過認養問題模組,回答正確的學員將回答錯誤的學員進行教學之認養:根據每個學員狀態不同,將第一狀態的學員與第二狀態的學員進行配對。
(d)透過記錄分配問題模組將認養之結果加以記錄:將上述所完成之配對結果加以記錄,供後續判斷使用。
(e)透過總結問題模組來確認配對之狀態,授課者根據配對之狀態決定再次教學或進入下一章節:主要在於確認是否每一個尚未學會的學員都有已學會的學員可以進行教學,授課者再根據配對之狀態,來規劃整體的教學進度。
請參閱「第3圖」,為本發明步驟(b)之細部流程圖,具體來說,步驟(b)還可以細分成步驟(b1)至(b3),其說明如下:
(b1)將回答正確的學員給予一第一狀態:將回答正確的學員(學號)賦予一第一狀態。
(b2)將回答錯誤的學員給予一第二狀態:將回答錯誤的學員(學號)賦予一第二狀態。
(b3)回報每個學員的分別處於第一狀態或第二狀態,並加以統計:將每一個學員的狀態加以統計,給於後續之模組使用。
請參閱「第4圖」,為本發明步驟(c)之細部流程圖,具體來說,步驟(c)還可以細分成步驟(c1)至(c3),其說明如下:
(c1)第二狀態的學員提出一求助狀態:尚未學會的學員透過認養問題模組進行求助。
(c2)第一狀態的學員提出一認養狀態:已學會的學員透過認養問題模組進行協助。
(c3)將求助狀態及認養狀態進行配對:將不同狀態的學員加以配對,其意義在於授課者的課堂結束後,學員間可自行約定時間進行互動學習交流。
請參閱「第5圖」,為本發明步驟(d)之細部流程圖,具體來說,步驟(d)還可以細分成步驟(d1)至(d3),其說明如下:
(d1)確認提出求助狀態之學員數量:確認處於求助狀態的學員數量,通常所指未能正確回答提問介面模組所產生問題的學員。
(d2)確認提出認養狀態之學員數量:確認處於協助狀態的學員數量,通常所指能正確回答提問介面模組所產生問題且有意願提供協助的學員。
(d3)將配對結果加以記錄,產生分配狀態資訊:將上述的結果記錄且產生一分配狀態資訊,提供給後續模組加以應用。
請參閱「第6圖」,為本發明步驟(e)之細部流程圖,具體來說,步驟(e)還可以細分成步驟(d1)至(d3),當中包含了一個判斷,其說明如下:
(e1)檢查分配狀態資訊,並確認當前提出求助狀態之學員數量與提出認養狀態之學員數量相減之值:用以判斷不同狀態下學員的數量,透過相減的方式來取得一值,根據該值得結果,決定授課者教學的方針。
(e2)如步驟(e1)中所提到相減之值大於零,授課者將決定再次教學:具體來說,即為此段落的學員整體效果欠佳,可能的原因有多種可能,如回答正確的人太少、回答錯誤的人太多、互動互助學習意願不足或授課者教學方式不容易被理解等等可能性,而這種情況下,是建議再次進行教學為較好的做法。
(e3)如步驟(e1)中所提到相減之值小於等於零,授課者將決定進入下一章節:具體來說,即為此段落的學員整體效果良好,可以透過學員間的相互配對來達成互動互助學習的目的。
本架構之核心概念在於透過互動的方式來讓學員間達到一個互助學習的成果,藉此提升教學品質及教學速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互動系統
11‧‧‧提問介面模組
12‧‧‧評量回報模組
13‧‧‧認養問題模組
14‧‧‧記錄分配問題模組
15‧‧‧總結問題模組
16‧‧‧限制模組
2‧‧‧教學系統
21‧‧‧課程資料庫
22‧‧‧課程資料內容
第1圖為本發明之互動系統之結構方塊圖; 第2圖為本發明之互動系統使用方法之流程圖; 第3圖為本發明步驟(b)之細部流程圖; 第4圖為本發明步驟(c)之細部流程圖; 第5圖為本發明步驟(d)之細部流程圖; 第6圖為本發明步驟(e)之細部流程圖。
1‧‧‧互動系統
11‧‧‧提問介面模組
12‧‧‧評量回報模組
13‧‧‧認養問題模組
14‧‧‧記錄分配問題模組
15‧‧‧總結問題模組
16‧‧‧限制模組
2‧‧‧教學系統
21‧‧‧課程資料庫
22‧‧‧課程資料內容

Claims (10)

  1. 一種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其應用於教學活動上,該互動系統包含:一提問介面模組,用以產生問題給學員進行評量,學員針對該提問介面模組所產生的問題進行回答;一評量回報模組,學員回答完問題後之對錯,透過該評量回報模組回報給授課者,且該評量回報模組根據回答問題對錯的學員不同,給回答正確的學員第一狀態,給回答錯誤的學員第二狀態;一認養問題模組,上述第二狀態的學員透過該認養問題模組發出一求助狀態,上述第一狀態的學員透過該認養問題模組發出一認養狀態;及一記錄分配問題模組,將上述發出的該認養狀態及該求助狀態進行相互配對,並加以記錄,並產生一分配狀態資訊;及一總結問題模組,根據該記錄分配問題模組的分配狀態資訊來加以進行總結並產生一總結資訊,授課者根據總結資訊的內容,決定進入再次教學或進入下一章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其中,該互動系統與一教學系統配合,該教學系統包含一課程資料庫,該課程資料庫內包含至少一課程資料內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其中,更包含一限制模組,其具有一設定值,用以限制第一狀態的學員所能認養第二狀態的學員之上限數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其中,該設定值之參數大於1。
  5.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的使用方法,其方法之步驟包含:(a)透過提問介面模組對學員進行評量;(b)透過評量回報模組回報每個學員的評量狀態,並區分為回答正確的學員及回答錯誤的學員;(c)透過認養問題模組,回答正確的學員將回答錯誤的學員進行教學之認養;(d)透過記錄分配問題模組將認養之結果加以記錄;及(e)透過總結問題模組來確認配對之狀態,授課者根據配對之狀態決定再次教學或進入下一章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的使用方法,其中更包含步驟(b)包含:(b1)將回答正確的學員給予一第一狀態;(b2)將回答錯誤的學員給予一第二狀態;及(b3)回報每個學員的分別處於第一狀態或第二狀態,並加以統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的使用方法,其中更包含步驟(c)包含:(c1)第二狀態的學員提出一求助狀態;(c2)第一狀態的學員提出一認養狀態;及(c3)將求助狀態及認養狀態進行配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的使用方法,其中更包含步驟(d)包含:(d1)確認提出求助狀態之學員數量;(d2)確認提出認養狀態之學員數量;及(d3)將配對結果加以記錄,產生分配狀態資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的使用方法,其中步驟(d3)中所提到的配對結果,當中提出認養狀態之學員可透過一限制模組來設定一設定值,調整認養狀態之學員所能認養的數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的使用方法,其中更包含步驟(e)包含:(e1)檢查分配狀態資訊,並確認當前提出求助狀態之學員數量與提出認養狀態之學員數量相減之值;(e2)如步驟(e1)中所提到相減之值大於零,授課者將決定再次教學;及(e3)如步驟(e1)中所提到相減之值小於等於零,授課者將決定進入下一章節。
TW105136878A 2016-11-11 2016-11-11 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TWI607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6878A TWI607422B (zh) 2016-11-11 2016-11-11 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6878A TWI607422B (zh) 2016-11-11 2016-11-11 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7422B true TWI607422B (zh) 2017-12-01
TW201818373A TW201818373A (zh) 2018-05-16

Family

ID=61230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6878A TWI607422B (zh) 2016-11-11 2016-11-11 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742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15229A (en) * 2005-10-07 2007-04-16 Univ Feng Chia A digital information learning method and the system thereof
US20080318200A1 (en) * 2005-10-13 2008-12-25 Kit King Kitty Hau Computer-Aid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uid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TW201327505A (zh) * 2011-12-29 2013-07-01 Ecbyte Co Ltd 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系統及裝置
US20160275810A1 (en) * 2015-03-19 2016-09-22 Hong D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Integrated interactively teaching platform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15229A (en) * 2005-10-07 2007-04-16 Univ Feng Chia A digital information learning method and the system thereof
US20080318200A1 (en) * 2005-10-13 2008-12-25 Kit King Kitty Hau Computer-Aid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uid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TW201327505A (zh) * 2011-12-29 2013-07-01 Ecbyte Co Ltd 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系統及裝置
US20160275810A1 (en) * 2015-03-19 2016-09-22 Hong D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Integrated interactively teaching platform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8373A (zh)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llaghan et al. How teachers integrate a math computer gam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se, teaching practice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Langley et al. Establishing the usability of a virtual training system for assembly operations with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Holmes et al. The official (and unofficial) rules for norming rubrics successfully
White et al. Using a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to shift student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about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a research intensive educational context
Gillett et al. How will I know what my students need? Preparing preservice teachers to use running records to make instructional decisions
Zengler Standard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nder Training faculty to teach in hybrid settings
TWI607422B (zh) 教學提問分配問題的互動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Usita Research engagement: A participatory approach of learning for public school teachers
US2015026986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penmanship feedback
Sourdot et al. The TWUFCL experiment: Authentic engagement with technology for teacher candidates and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Omeje et al. Assessing the extent of e-learning utilization by industrial technical education lecturer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universities
Chai et al.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Robots for Distance Teaching in Rural Area for Post-COVID-19-taking the Cultivation of Seed Talent Students of Indigenous Tribes as an Example
Whannell et al. An 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an online demonstration school
Hinon et al. Guidelines for using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ailand during COVID-19
Arce-Lopera et al. Acoustic monitoring system for teacher and student engagement evaluation
Ozkan et al. A comparison of online asynchronous discussion technologies in hybrid algebra classes
TWI534767B (zh) Learning method of assessment
Peisachovich et al. Developing a Simulated-Person Methodology Workshop: An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itiative for Educators and Simulators.
Clifford Does a ‘flipped classroom’approach add learning value?
Norback et al. Building a Stakeholder-Based Rubric to Enhance Stud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Basith et al. A Faculty Roundtable on Instructional Challenges during the Pandemic
Hemmerich et al. Using Video Simulations for Assessing Clinical Skills in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Students.
TWM524506U (zh) 自動評量系統
WO2021074982A1 (ja) 教育支援システム及び教材の生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