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0100B -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0100B
TWI590100B TW105109364A TW105109364A TWI590100B TW I590100 B TWI590100 B TW I590100B TW 105109364 A TW105109364 A TW 105109364A TW 105109364 A TW105109364 A TW 105109364A TW I590100 B TWI590100 B TW I5901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held device
program
user
touch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9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4711A (zh
Inventor
李祥宇
金上
林丙村
Original Assignee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09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0100B/zh
Priority to CN201710100381.4A priority patent/CN107229856A/zh
Priority to US15/467,180 priority patent/US1049680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0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010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34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471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71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 G06F21/74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operating in dual or compartmented mode, i.e. at least one secure m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4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output devices, e.g. displays or moni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50, 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 G06F2221/032Protect output to user by softwar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39Recurrent ver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Description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本發明係與操作方法有關,特別有關於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於現有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中,當使用者欲使用手持裝置時,須先手動開啟手持裝置的螢幕顯示,並手動解除螢幕鎖,待螢幕鎖解除後,使用者再依需求手動開啟特定應用程式(如瀏覽器程式或電子郵件程式)。
另,當使用者欲放下手機時,需手動上鎖螢幕鎖並關閉螢幕顯示,以避免手機遭竊或遭窺探而造成隱私外洩。
承上所述,於現有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中,使用者不論使用或放下手持裝置,皆須進行多次操作,方可使用手持裝置或避免隱私外洩,相當麻煩。現有的操作方法實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不便利,進而產生不佳的使用者體驗。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可於使用者持握/放下手持裝置時,自動執行特定程序。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a)經由設置於一手持裝置供人手持握部位的至少一生物辨識器偵測一使用者是否持握該手持裝置;b)於偵測該使用者持握該手持裝置時,產生對應該使用者持握的一持握資料;c)對該持握資料進行一生物辨識,並於判斷該持握資料通過該生物辨識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執行一隱私開放程序;d)經由該至少一生物辨識器持續或間續地偵測該使用者是否停止持握該手持裝置;及e)於偵測該使用者停止持握該手持裝置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執行一隱私保護程序。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a)經由設置於一手持裝置供人手持握部位的至少一觸碰辨識器偵測一使用者是否持握該手持裝置;b)於偵測該使用者持握該手持裝置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執行一隱私開放程序;c)經由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持續或間續地偵測該使用者是否停止持握該手持裝置;及d)於偵測該使用者停止持握該手持裝置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執行一隱私保護程序。
本發明經由依據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的狀態來自動執行隱私開放程序及隱私保護程序,可有效提供隱私保護並簡化程序執行操作。
1‧‧‧手持裝置
10‧‧‧記憶體
100‧‧‧電腦程式
12‧‧‧螢幕
14、140-142‧‧‧辨識器
16‧‧‧處理器
S10-S22‧‧‧手持裝置操作步驟
S300-S320‧‧‧使用生物辨識的手持裝置操作步驟
S500-S520‧‧‧使用觸碰辨識的手持裝置操作步驟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架構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圖。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第一操作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第二操作示意圖。
茲就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
首請參閱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架構圖。本發明揭露了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的方法,應用於如圖1所示的手持裝置1。本發明中,手持裝置1(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穿戴式裝置或數位相機)主要包括記憶體10、螢幕12(如觸控螢幕)、至少一辨識器14及電性連接上述元件並的處理器16。記憶體10用以儲存資料。處理器16用以控制手持裝置1。
辨識器14設置於手持裝置1供人手持握部位(如圖5-6所示之指紋辨識器140-144所設置的位置)。較佳地,辨識器14係生物辨識器(如指紋辨識器)或觸碰辨識器(如壓力感測器),但不以此限定。
藉此,當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1時,必然觸碰辨識器14,而使辨識器14觸發訊號,並且,本發明經由偵測辨識器14是否被觸發,可判斷使用者當前是否正在持握手持裝置1,並依據使用者是否持握手持裝置1來執行對應的程序(容後詳述)。
雖於上述實施例中,係以辨識器14直接設置於手持裝置1為例來進行說明,但不以此為限。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辨識器14係設置於手持裝置1的可卸式背蓋(圖未標示)上。並且,手持裝置1於裝設背蓋後,可使設置於背蓋上的辨識器14電性連接處理器16。較佳地,背蓋設置有一組連接器,所述連接器係對應手持裝置1的一組連接埠。當手持裝置1裝設背蓋後,所述連接器可卸式連接所述連接埠,而使辨識器14及處理器16形成電性連接。於本發明之其它 實施例中,背蓋上的辨識器14亦可經無線電與處理器16聯繫而無需設置上述之連接埠。
續請參閱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圖。本發明各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主要是由圖1所示的手持裝置1來加以實現。具體而言,記憶體10更儲存另一電腦程式100。電腦程式100記錄有電腦可執行的程式碼,當處理器16執行電腦程式100後,可實現本發明各實施例所述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本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用以實現持握觸發功能的以下步驟。
S10:處理器16判斷持握觸發功能是否開啟。具體而言,使用者可經由手持裝置1的觸控螢幕或實體按鍵來進行操作,以開啟或關閉持握觸發功能。
藉此,使用者可依需求彈性地啟閉持握觸發功能,而可獲得更佳的使用者體驗。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將手持裝置1放置於桌面上使用(如觀看影片),而非持握使用時,使用者可關閉本發明之持握觸發功能,以避免手持裝置1自動切換至隱私保護狀態。
若處理器16判斷持握觸發功能已開啟,則執行步驟S12,否則結束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S12:處理器16進行持握偵測。具體而言,處理器16係於隱私保護狀態下持續或間續地(如每隔5秒偵測一次)偵測是否自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
較佳地,前述隱私保護狀態係手持裝置1已關閉、螢幕顯示已關閉、螢幕鎖已上鎖或其他不會顯示隱私資訊的狀態。並且,當手持裝置1處於隱私保護狀態時,由於不會顯示隱私資訊,而可避免手持裝置1所儲存的隱私資料因遭旁人窺探而外洩。
較佳地,辨識器14可為生物辨識器或觸碰辨識器。以辨識器14係生物辨識器(如指紋辨識器)為例,當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1,而使手指或手掌觸碰辨識器14時,辨識器14被觸發來感測觸碰辨識器14的手指或手掌,產生對應的觸發訊號(所述觸發訊號係對應觸碰辨識器14的手指指紋或手掌掌紋),並將產生的觸發訊號傳送至處理器16。
以辨識器14係觸碰辨識器(如壓力感測器)為例,當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1,而使手指或手掌按壓辨識器14時,辨識器14依據觸發來對觸碰辨識器14的手指或手掌的按壓點數量、位置、或力道進行感測,產生對應的觸發訊號(所述觸發訊號係對應按壓辨識器14的手指數量、位置、或按壓力道),並將產生的觸碰資料傳送至處理器16。
S14:處理器16依據自辨識器14收到的觸發訊號,判斷使用者是否正持握手持裝置1。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辨識器14係設置於手持裝置1供人手持握部位,當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1時,其手指或手掌必然觸碰辨識器14,而可使辨識器14產生觸發訊號並傳送至處理器16。
當處理器16自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時,可判定使用者當前正持握手持裝置1(即使用者當前有操作手持裝置1的需求),並進一步執行步驟S16以離開隱私保護狀態。否則,處理器16判定使用者當前未持握手持裝置1(即使用者當前沒有操作手持裝置1的需求),維持隱私保護狀態並再次執行步驟S10。
較佳地,手持裝置1包括複數辨識器14,並且,處理器16係於自特定數量(如全部或超過半數)的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時,才判定使用者當前正持握手持裝置1。
S16:處理器16執行隱私開放程序,以使手持裝置1切換至隱私開放狀態。
較佳地,前述隱私開放狀態係螢幕顯示已開啟、螢幕鎖已解除或其他會顯示隱私資訊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當手持裝置1處於隱私開放狀態時,使用者雖可自由操作手持裝置1,但手持裝置1此時亦可能顯示隱私資訊,而存在遭旁人窺探的風險。
較佳地,所述隱私開放程序可為開機程序、遠端支付程序或螢幕顯示開啟程序。若隱私開放程序為開機程序,手持裝置1可於經由辨識器14感測到使用者持握時,執行開機程序來自動開機;若隱私開放程序為遠端支付程序,手持裝置1可於經由辨識器14感測到使用者持握時,執行遠端支付程序來同意進行遠端支付交易;若隱私開放程序為螢幕顯示開啟程序,手持裝置1可於經由辨識器14感測到使用者持握時,執行螢幕顯示開啟程序來開啟螢幕12的螢幕顯示。
或者,所述隱私開放程序可為開啟螢幕顯示並執行或繼續執行第一預設程序。具體而言,當處理器執行隱私開放程序時,係自動開啟螢幕12的螢幕顯示,解除螢幕鎖(若有的話),並執行或繼續執行使用者預先設定的第一預設程式(如即時通訊程序、社群程序、網頁瀏覽器程序或其他需使用螢幕顯示的程序)。藉此,使用者僅需持握手持裝置1,不須進行任何操作,即可直接地使用第一預設程序,而可提升使用者體驗。
或者,所述隱私開放程序可為開啟螢幕顯示並停止或暫停執行第二預設程序。具體而言,當處理器執行隱私開放程序時,係自動開啟螢幕12的螢幕顯示,解除螢幕鎖(若有的話),並停止或暫時停止執行正在執行的第二預設程式(如媒體播放程序、用於備份或資料同步的一通訊程序、一下載程序、一上傳程序或其他無需使用螢幕顯示的程序)。
藉此,使用者僅需持握手持裝置1,不須進行任何操作,即可使手持裝置1直接地停止或暫時停止執行第二預設程序來釋放更多的處理資源(如 可用記憶體容量或閒置處理器使用率),以提升手持裝置1的處理速度,並提升使用者操作手持裝置1的流暢度。
S18:處理器16進行持握偵測。具體而言,處理器16係於隱私開放狀態下持續或間續地(如每隔5秒偵測一次)偵測是否停止自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
較佳地,當使用者持續持握手持裝置1,而使手指或手掌持續觸碰辨識器14(如使用者放下手持裝置1)時,由於辨識器14仍感測到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將持續或間續地產生並傳送觸發訊號至處理器16。當使用者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而使手指或手掌分離辨識器14(如使用者放下手持裝置1)時,辨識器14由於未感測到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將停止產生及傳送觸發訊號至處理器16。
S20:處理器16依據是否自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判斷使用者是否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
較佳地,若處理器16停止自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如持續5秒未收到觸發訊號)時,則判定使用者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若處理器16仍持續或間續地自辨識器14收到觸發訊號時,則判定使用者仍持握手持裝置1。
若處理器16判斷使用者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則執行步驟S22。否則,處理器16再次執行步驟S18。
S22:處理器16執行隱私保護程序,以使手持裝置1切換至隱私保護狀態。
較佳地,所述隱私保護程序可為關機程序或螢幕顯示關閉程序。若隱私保護程序為關機程序,處理器16可於經由辨識器14感測到使用者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時,執行關機程序來自動關機;若隱私保護程序為螢幕顯示關閉程 序,處理器16可於經由辨識器14感測到使用者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時,執行螢幕顯示關閉程序來關閉螢幕12的螢幕顯示。
或者,所述隱私保護程序可為關閉螢幕顯示並執行或繼續執行第二預設程序。具體而言,當處理器16執行隱私保護程序時,係自動關閉螢幕12的螢幕顯示,上鎖螢幕鎖(若有的話),並執行或繼續執行使用者預先設定的第二預設程式(如媒體播放程序、一通訊程序、一下載程序、一上傳程序或其他不須螢幕顯示的程序)。
藉此,使用者不須進行任何操作,即可直覺地於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後,使手持裝置自動地切換至隱私保護狀態,並執行第二預設程序,而可提升使用者體驗。
本發明經由依據使用者持握手持裝置的狀態來自動執行隱私開放程序及隱私保護程序,可有效提供隱私保護並簡化程序執行操作。
續請參閱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圖。於本實施例中,手持裝置可包括一或多個辨識器14,並且,辨識器14係生物辨識器。
較佳地,所述生物辨識器係指紋感測器。並且,至少一所述的生物辨識器的感測區的面積大於2.25平方公分且感測區的至少一邊之邊長大於1.5公分,但不應以此限定。
本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經由指紋辨識實現持握觸發功能的以下步驟。
步驟S300:處理器16判斷持握觸發功能是否開啟。若處理器16判斷持握觸發功能已開啟,則執行步驟S302。否則,結束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步驟S302:處理器16經由生物辨識器偵測使用者是否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當生物辨識器感測到使用者的複數手指或手掌觸碰生物辨識器的感測區時,可產生並傳送觸發訊號至處理器16。
步驟S304:處理器16判斷使用者當前是否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處理器16於自生物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持握手持裝置1,並執行步驟S306。當處理器16未自生物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未持握手持裝置1,並再次執行步驟S300。
步驟S306:處理器16依據自各生物辨識器收到的觸發訊號產生對應使用者持握資料,其中持握資料包括一組指紋組合,所述指紋組合係對應生物辨識器感測區的手掌掌紋或手指指紋。
較佳的,處理器16係依據收到的觸發訊號產生複數指紋資料(如拇指指紋及食指指紋),再封裝所產生的複數指紋資料為一組指紋組合(如拇指及食指的指紋組合)。
較佳地,處理器16可封裝完整的複數指紋資料為所述指紋組合,亦可先對複數指紋資料進行特徵分析以產生複數指紋特徵,再封裝所產生的複數指紋特徵為所述指紋組合。
步驟S308:處理器16對所產生的持握資料進行生物辨識。具體而言,所述生物辨識係比對所產生的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與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預先設定的一組預設指紋組合。
步驟S310:處理器16判斷持握資料是否通過生物辨識。若處理器16比對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與預設指紋組合相符,則判斷持握資料通過生物辨識,當前的使用者為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並執行步驟S312。若處理器16比對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與預設指紋組合不相符,則判斷持握資料未通過生物辨識,當前的使用者可能非為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並執行步驟S320。
步驟S312:處理器16控制手持裝置1執行隱私開放程序,以使手持裝置1自隱私保護狀態切換至隱私開放狀態。
本實施例的手持裝置操作方法經由指紋辨識,可有效驗證當前的使用者是否為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並於當前的使用者為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時才切換至隱私開放狀態,可有避免手持裝置1所儲存的隱私資料遭他人窺探或竊取。
步驟S314:處理器16經由生物辨識器偵測使用者是否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當生物辨識器未感測到使用者的複數手指或手掌觸碰生物辨識器的感測區時,將停止產生及傳送觸發訊號至處理器16。
步驟S316:處理器16判斷使用者當前是否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處理器16未自生物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並執行步驟S318。當處理器16仍自生物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仍持握手持裝置1,並再次執行步驟S314。
步驟S318:處理器16控制手持裝置1執行隱私保護程序,以使手持裝置1自隱私開放狀態切換至隱私保護狀態。
若處理器16於步驟S310中比對持握資料的指紋組合與預設指紋組合不相符時,執行步驟S320:處理器16經由螢幕12或喇叭(圖未標示)發出警示,或啟動自動通訊程序來對預設之其它電子裝置示警。
續請參閱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圖。於本實施例中,手持裝置可包括一或多個辨識器14,並且,辨識器14係觸碰辨識器。較佳地,所述觸碰辨識器係壓力感測器,並且觸碰辨識器的感測區設置於手持裝置1的螢幕12的顯示區外。
本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經由觸碰辨識實現持握觸發功能的以下步驟。
步驟S500:處理器16判斷持握觸發功能是否開啟。若處理器16判斷持握觸發功能已開啟,則執行步驟S502。否則,結束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步驟S502:處理器16經由觸碰辨識器偵測使用者是否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當觸碰辨識器感測到使用者的複數手指或手掌觸碰或按壓觸碰辨識器的感測區時,可產生並傳送觸發訊號至處理器16。
步驟S504:處理器16判斷使用者當前是否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處理器16於自觸碰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持握手持裝置1,並執行步驟S506。當處理器16未自觸碰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未持握手持裝置1,並再次執行步驟S500。
步驟S506:處理器16依據自各觸碰辨識器收到的觸發訊號產生對應使用者持握資料,其中持握資料包括一組壓力組合或一組觸碰組合,所述壓力組合係對應使用者的複數手指觸碰感測區的按壓力道,觸碰組合係對應複數手指按壓感測區的狀態變化(即按壓的手指數量或按壓順序)。
較佳的,處理器16係依據收到的觸發訊號產生複數觸碰資料(如依據自第一個觸碰辨識器收到的觸發訊號判斷一根手指按壓,並依據自第二個觸碰辨識器收到的觸發訊號判斷兩根手指按壓)及複數壓力資料(如依據自第一個觸碰辨識器收到的觸發訊號判斷按壓力道為50克,並依據自第二個觸碰辨識器收到的觸發訊號判斷按壓力道分別為30克及80克),再封裝所產生的複數觸碰資料為一組觸碰組合(如三根手指按壓),或封裝所產生的複數壓力資料為一組壓力組合(如按壓力道分別為50克、30克及80克)。
較佳地,處理器16可封裝完整的複數觸碰資料及複數壓力資料為所述觸碰組合及壓力組合,亦可先對複數觸碰資料及複數壓力資料進行分析以產生簡化後的觸碰資料及壓力資料(如轉換為數值),再封裝為所述觸碰組合及壓力組合。
步驟S508:處理器16對所產生的持握資料進行觸碰比對。具體而言,所述觸碰比對係比對所產生的持握資料的觸碰組合與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預先設定的一組預設觸碰組合,或比對所產生的持握資料的壓力組合與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預先設定的一組預設壓力組合。
步驟S510:處理器16判斷持握資料是否通過觸碰比對。若處理器16比對持握資料的壓力組合與預設壓力組合相符或比對持握資料的觸碰組合與預設觸碰組合相符,則判斷持握資料通過觸碰比對,當前的使用者為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並執行步驟S512。若處理器16比對結果為不相符時,則判斷持握資料未通過觸碰比對,當前的使用者可能非為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並執行步驟S520。
步驟S512:處理器16控制手持裝置1執行隱私開放程序,以使手持裝置1自隱私保護狀態切換至隱私開放狀態。
本實施例的手持裝置操作方法經由觸碰辨識,可有效驗證當前的使用者是否為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並於當前的使用者為手持裝置1的持有者時才切換至隱私開放狀態,可有避免手持裝置1所儲存的隱私資料遭他人窺探或竊取。
步驟S514:處理器16經由觸碰辨識器偵測使用者是否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當觸碰辨識器未感測到使用者的複數手指或手掌觸碰所述的觸碰辨識器的感測區時,將停止產生及傳送觸發訊號至處理器16。
步驟S516:處理器16判斷使用者當前是否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具體而言,處理器16未自觸碰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停止持握手持裝置1,並執行步驟S518。當處理器16仍自觸碰辨識器收到觸發訊號時,判斷使用者當前仍持握手持裝置1,並再次執行步驟S514。
步驟S518:處理器16控制手持裝置1執行隱私保護程序,以使手持裝置1自隱私開放狀態切換至隱私保護狀態。
若處理器16於步驟S510中比對結果為不相符時,執行步驟S520:處理器16經由螢幕12或喇叭(圖未標示)發出警示,或啟動自動通訊程序來對預設之其它電子裝置示警。
續請同時參閱圖5及圖6,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第一操作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手持裝置的第二操作示意圖,用以示例性說明本發明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的一較佳實施方式。
如圖5及圖6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手持裝置1包括三組辨識器140-144,其中辨識器140的感測區設置於手持裝置1左上側並用以感測使用者的左手拇指,辨識器142的感測區設置於手持裝置1右側並用以感測使用者的左手另外四指,辨識器144的感測區設置於手持裝置1背側並用以感測使用者的手掌。
於本實施例中,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更提供一種手勢觸發功能。具體而言,所述手勢觸發功能可依據使用者當前持握手持裝置1的不同持握手勢來自動於切換至隱私開放狀態後執行不同程序。
以辨識器140-144係指紋感測器為例,當手持裝置1處於隱私保護狀態下且使用者五指及手掌緊貼手持裝置1(如圖5所示)時,手持裝置1可自動切換至隱私開放狀態並執行第一種程序(如執行網頁瀏覽器程序);當手持裝置1處於隱私保護狀態下且使用者僅有拇指及食指緊貼手持裝置1(如圖6所示)時,手持裝置1可自動切換至隱私開放狀態並執行第二種程序(如執行社群程序)。
更進一步地,由於指紋感測器還具有辨識同一使用者不同手指的能力,使用者還可進一步設定將手勢觸發功能為:當拇指及中指緊貼手持裝置1時自動執行第三種程序(如執行即時通訊程序)、當拇指及無名指緊貼手持裝 置1時自動執行第四種程序(如執行郵件收發程序)或當拇指及小指緊貼手持裝置1時自動執行第五種程序(如執行照相機程序)等等。
以辨識器140-144係壓力感測器為例,當手持裝置1處於隱私保護狀態下且使用者五指及手掌緊壓手持裝置1(如圖5所示)時,手持裝置1可自動切換至隱私開放狀態並執行第一種程序(如執行網頁瀏覽器程序);當手持裝置1處於隱私保護狀態下且使用者僅有拇指及食指緊壓手持裝置1(如圖6所示)時,手持裝置1可自動切換至隱私開放狀態並執行第二種程序(如執行社群程序)。
更進一步地,由於壓力感測器還具有辨識同手指的不同按壓力道的能力,使用者還可進一步設定將手勢觸發功能為:當拇指及食指輕壓手持裝置1時自動執行第三種程序(如執行即時通訊程序)、當拇指及食指重壓手持裝置1時自動執行第四種程序(如執行郵件收發程序)或當五指同時輕壓手持裝置1時自動執行第五種程序(如執行照相機程序)等等。
藉此,本發明經由提供手勢觸發功能,可有效簡化程序執行操作,進而提升使用者體驗。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例,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內容所為之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S10-S22‧‧‧手持裝置操作步驟

Claims (14)

  1. 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a)經由設置於一手持裝置供人手持握部位的至少一生物辨識器偵測一使用者是否持握該手持裝置;b)於每次偵測該使用者持握該手持裝置時產生對應該使用者持握的一觸發訊號,並依據該觸發訊號產生一持握資料;c)對該持握資料進行一生物辨識,並於判斷該持握資料通過該生物辨識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執行一隱私開放程序來開啟螢幕顯示,解除螢幕鎖,執行或繼續執行一第一預設程序,並停止或暫停一第二預設程序;d)經由該至少一生物辨識器持續或間續地偵測該使用者是否停止持握該手持裝置;及e)於偵測停止收到該觸發訊號時判定該使用者停止持握該手持裝置,並控制該手持裝置執行一隱私保護程序來關閉螢幕顯示,上鎖螢幕鎖,停止或暫停該第一預設程序,並執行或繼續執行該第二預設程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生物辨識器係指紋辨識器,該持握資料包括一指紋組合;該步驟a係於感測該使用者的複數手指觸碰該至少一生物辨識器時,判斷該使用者持握該手持裝置;該步驟b係產生對應觸碰該至少一生物辨識器的該些手指指紋的該指紋組合;該步驟c係於比對該指紋組合與一預設指紋組合相符時,判斷該持握資料通過該生物辨識。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生物辨識器係指紋辨識器,該持握資料包括一指紋組合;該至少一生物辨識器的一感測區的面積大於2.25平方公分且該感測區的至少一邊之邊長大於1.5公分;該步驟a係於感測該使用者的一手掌或一手指觸碰該至少一生物辨識器時,判斷該使用者 持握該手持裝置;該步驟b係產生對應觸碰該感測區的該手掌掌紋或該手指指紋的該指紋組合;該步驟c係於比對該指紋組合與一預設指紋組合相符時,判斷該持握資料通過該生物辨識。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第一預設程序係即時通訊程序、社群程序、網頁瀏覽器程序或其他需使用螢幕顯示的程序。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第二預設程序係一媒體播放程序、一通訊程序、一下載程序、一上傳程序或其他不須螢幕顯示的程序。
  6. 一種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包括:a)經由設置於一手持裝置供人手持握部位的至少一觸碰辨識器偵測一使用者是否持握該手持裝置;b)於每次偵測該使用者持握該手持裝置時產生對應該使用者持握的一觸發訊號;c)於收到該觸發訊號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執行一隱私開放程序來開啟螢幕顯示,解除螢幕鎖,執行或繼續執行一第一預設程序,並停止或暫停一第二預設程序;d)經由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持續或間續地偵測該使用者是否停止持握該手持裝置;及e)於偵測停止收到該觸發訊號時判定該使用者停止持握該手持裝置,並控制該手持裝置執行一隱私保護程序來關閉螢幕顯示,上鎖螢幕鎖,停止或暫停該第一預設程序,並執行或繼續執行該第二預設程序。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步驟a係於感測該使用者的複數手指觸碰或按壓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時,判斷該使用者持握該手持裝置。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步驟a係經由設置於該手持裝置的一螢幕的一顯示區外的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來偵測該使用者是否持握該手持裝置。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係壓力感測器;該步驟b更包括下列步驟:b1)於偵測該使用者持握該手持裝置時,依據該觸發訊號產生對應該使用者持握的一持握資料,其中該持握資料包括一壓力組合,該壓力組合對應該使用者的複數手指按壓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的力量;及b2)於比對該壓力組合與一預設壓力組合相符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執行該隱私開放程序。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係壓力感測器;該步驟b更包括下列步驟:b3)於偵測該使用者持握該手持裝置時,產生對應該使用者持握的一持握資料,其中該持握資料包括一壓力組合或一觸碰組合,該壓力組合對應該使用者的複數手指按壓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的力量變化,該觸碰組合對應該些手指按壓該至少一觸碰辨識器的狀態變化;及b4)於比對該壓力組合與一預設壓力組合相符或比對該觸碰組合與一預設觸碰組合相符時,控制該手持裝置執行該隱私開放程序。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隱私開放程序係執行或繼續執行對應該壓力組合或該觸碰組合的該第一預設程序。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第一預設程序係即時通訊程序、社群程序、網頁瀏覽器程序或其他需使用螢幕顯示的程序。。
  13. 如請求項6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第一預設程序係即時通訊程序、社群程序、網頁瀏覽器程序或其他需使用螢幕顯示的程序。
  14. 如請求項6所述之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其中該第二預設程序係一媒體播放程序、一通訊程序、一下載程序、一上傳程序或其他不需使用螢幕顯示的程序。
TW105109364A 2016-03-25 2016-03-25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TWI590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9364A TWI590100B (zh) 2016-03-25 2016-03-25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CN201710100381.4A CN107229856A (zh) 2016-03-25 2017-02-23 手持装置的操作方法
US15/467,180 US10496805B2 (en) 2016-03-25 2017-03-23 Operating method for handhel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9364A TWI590100B (zh) 2016-03-25 2016-03-25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0100B true TWI590100B (zh) 2017-07-01
TW201734711A TW201734711A (zh) 2017-10-01

Family

ID=59897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9364A TWI590100B (zh) 2016-03-25 2016-03-25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96805B2 (zh)
CN (1) CN107229856A (zh)
TW (1) TWI5901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39347A1 (en) * 2017-08-01 2019-02-06 BlackBerry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and method of applying privacy filt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53487B1 (ko) * 2017-08-10 2022-0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4518810A (zh) * 2017-08-30 2022-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屏幕的方法和终端
CN115245053A (zh) * 2020-03-20 2022-10-25 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根据手的形状和/或手的大小、和/或握持和/或触摸控制设备的方式来控制可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26468A1 (en) * 2004-03-30 2005-10-1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ontext awareness in a wireless system
TW201004295A (en) 2008-07-01 2010-01-16 Arima Communication Corp Intelligent handling device
US20100134424A1 (en) * 2008-12-02 2010-06-03 At&T Mobility Ii Llc Edge hand and finger presence and motion sensor
US9117067B2 (en) * 2011-01-28 2015-08-25 Ntt Docomo, Inc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and gripping-feature learning method
US9037433B2 (en) 2011-09-06 2015-05-19 Htc Corporation Portable device and orientation detection method therefor
US9549323B2 (en) * 2012-12-03 2017-0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controlling screen lock
CN103237115B (zh) * 2013-03-25 2015-05-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终端下载的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US9575557B2 (en) * 2013-04-19 2017-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ip force sensor array for one-handed and multimodal interaction on handheld devices and methods
EP2816442B1 (en) * 2013-06-20 2019-07-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grip sensing
CN104765446A (zh) * 2014-01-07 2015-07-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
US20150205358A1 (en) * 2014-01-20 2015-07-23 Philip Scott Lyr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less User Interface
CN203691467U (zh) 2014-02-11 2014-07-02 马涛 一种无边框手机
US20150242605A1 (en) * 2014-02-23 2015-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with a mobile device
US10064060B2 (en) * 2014-05-05 2018-08-28 Apple Inc. Fingerprint activation of a panic mode of operation for a mobile device
US9990483B2 (en) * 2014-05-07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activation of user profiles based o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US9419971B2 (en) * 2014-07-08 2016-08-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curely unlocking a devic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hold placement and gesture
KR102242363B1 (ko) * 2014-09-11 2021-04-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그립 센싱 방법
KR102277453B1 (ko) * 2015-02-05 2021-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10572639B2 (en) * 2015-03-17 2020-02-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lectively provid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access to functionality on lock screen based on biometric user authentication
KR102204307B1 (ko) * 2015-06-11 2021-0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생체 정보를 포함하는 영상의 전 처리 방법
US10019562B2 (en) * 2015-07-17 2018-07-10 Motorola Mobility Llc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matching using grip detection
CN105100118A (zh) * 2015-08-28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鉴权认证的装置和方法
US20170115782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mbined grip and mobility sens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39347A1 (en) * 2017-08-01 2019-02-06 BlackBerry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and method of applying privacy filter
CN109325374A (zh) * 2017-08-01 2019-02-12 黑莓有限公司 包括显示器的电子设备和应用隐私过滤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9856A (zh) 2017-10-03
TW201734711A (zh) 2017-10-01
US10496805B2 (en) 2019-12-03
US20170277874A1 (en) 2017-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85840B2 (en) Detachable sensory-interface device for a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10616400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thereof
US970394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screen fo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TWI590100B (zh) 手持裝置的操作方法
WO2018086259A1 (zh) 鉴权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615240B (zh) 终端的解锁方法和装置
KR102093196B1 (ko) 지문 인식 기반 조작 방법 및 장치
CN104391635A (zh) 解锁屏幕的装置及方法
TWI530886B (zh) 具有操作於向量模式下的指紋感測器的電子設備
TW201331788A (zh) 利用手勢使電子裝置執行操作切換的方法
CN107291287B (zh) 手持装置的操作权限启用或停用方法
WO2013163233A1 (en) Detachable sensory-interface device for a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WO2018079001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95167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6023432A1 (zh) 移动终端功能对象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4036165A (zh) 密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82161A (zh) 一种开启屏幕功能区域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83809B (zh) 屏幕锁定方法、装置和***
JP2015018413A (ja) 携帯端末、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34909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WO2018018858A1 (zh) 解锁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437189A (zh) 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介质
TWI735171B (zh) 設定方法、辨識方法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WO2016023205A1 (zh) 一种指纹鉴权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347641B (zh) 一种打开加密对象的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