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5446B - 鏡頭模組 - Google Patents

鏡頭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5446B
TWI585446B TW103103575A TW103103575A TWI585446B TW I585446 B TWI585446 B TW I585446B TW 103103575 A TW103103575 A TW 103103575A TW 103103575 A TW103103575 A TW 103103575A TW I585446 B TWI585446 B TW I5854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focal length
optical system
conditional equation
lens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3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8315A (zh
Inventor
朴一容
Original Assignee
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08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8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5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54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鏡頭模組 【對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13年8月16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3-0097123號的優先權,此專利申請案的揭露內容是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技術是有關於一種鏡頭模組,且特別是包含有包含六個透鏡的成像光學系統的鏡頭模組。
除非文中有額外指示,這個段落所述的材料在此並非本申請專利範圍的先前技術,也並非承認藉由加入此段落所述的資料會成為本申請專利範圍的先前技術。
行動通訊終端可包含內建相機,以使影像通話及拍照成為可能。此外,由於行動通訊終端中的相機的功能大量增加,行動通訊終端中的相機也逐漸需要高解析度及高效能。
然而,因為行動通訊終端具有小型化及輕量化的趨勢,帶來在行動通訊終端中安裝具有高解析及高效能相機的限制。
近期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已經用比玻璃輕的塑膠來製作這類相機,而為了實現高解析度,已經用五片以上的透鏡來配置成鏡頭模組。
然而,相較於玻璃製的透鏡,藉由塑膠製的透鏡來改善色像差(chromatic aberration)及實現相對高的亮度的光學系統是更困難的。
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可提供一種能夠改善像差及實現高解析度的鏡頭模組。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一種鏡頭模組自物側到像側可依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度(refractive power)的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度的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度的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其中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且第六透鏡具有形成在其像側表面或其物側表面上的反曲點。
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可以是由塑膠所製成。
上述第一透鏡的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凸面。
上述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可以是凸面。
上述第三透鏡可具有負屈光度。
上述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可以是凹面。
上述第四透鏡可以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上述像側的凸面。
上述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可以為凸面,且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可以為凹面。
上述第五透鏡可具有形成在其物側表面或其像側表面上的反曲點。
上述第五透鏡可具有負屈光度。
上述第六透鏡的物側表面可以為凸面。
上述第六透鏡的像側表面可以為凹面。
上述第六透鏡可具有負屈光度或正屈光度。
上述第一至第六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為非球面。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條件方程式1〕0.6<f1/f<1.2
其中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而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毫米)。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2:〔條件方程式2〕|v2-v3|>25.0
其中v2是第二透鏡的阿貝數,而v3是第三透鏡的阿貝數。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 式3:〔條件方程式3〕0.8<f2/f<1.4
其中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4:〔條件方程式4〕0.5<|f3/f|<1.1
其中f3是第三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5:〔條件方程式5〕f4/f<-10.0
其中f4是第四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6:〔條件方程式6〕f5/f<-5.0
其中f5是第五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 焦距(毫米)。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7:〔條件方程式7〕|f6/f|>3.0
其中f6是第六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8:〔條件方程式8〕OAL/f<1.4
其中OAL是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9:〔條件方程式9〕0.4<f1/f2<1.1
其中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毫米)。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0:〔條件方程式10〕 |f2/f3|<1.5
其中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3是第三透鏡的焦距(毫米)。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1:〔條件方程式11〕BFL/f>0.25
其中BFL是第六透鏡的像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2:〔條件方程式12〕D1/f<0.5
其中D1是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之間空氣間隙(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3:〔條件方程式13〕r1/f>0.5
其中r1是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包括有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 式14:〔條件方程式14〕|r4/f|<1.0
其中r4是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ST‧‧‧孔徑光闌
100‧‧‧鏡頭模組
10‧‧‧第一透鏡
20‧‧‧第二透鏡
30‧‧‧第三透鏡
40‧‧‧第四透鏡
50‧‧‧第五透鏡
60‧‧‧第六透鏡
70‧‧‧紅外光截止濾波片
80‧‧‧影像感測器
本揭露的實施例會在下面結合隨附圖式的敘述中更清楚的被瞭解,其中:
圖1依照本揭露第一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
圖2依照本揭露第二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
圖3依照本揭露第三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
圖4依照本揭露第四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
圖5依照本揭露第五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
圖6依照本揭露第六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
圖7依照本揭露第七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
圖8依照本揭露第八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
本揭露下面的示範實施例會參照隨附的圖式詳細說明。然而,本揭露可以以眾多不同的形式實施,不應被理解為限定為 在此所提出的實施例。更確切地說,藉由提供這些實施例可以使本揭露徹底且完整,並充分傳達本揭露的範圍給本揭露所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在這些圖式中,元件的形狀及大小會為了清楚表示而誇大繪示,且相同的標號會全面地使用,以標示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此外,應注意的是在本說明書中,第一透鏡是指最靠近物體的透鏡,而第六透鏡是指最靠近影像感測器的透鏡。另外,應注意的是「前」的用語是指從鏡頭模組朝向物體的方向,而「後」的用語是指從鏡頭模組朝向影像感測器的方向。另外,應注意的是各透鏡的第一表面指的是朝向物體的表面(或物側表面),而第二表面指的是朝向像側的表面(或像側表面)。此外,應注意的是在本說明中,透鏡的曲率半徑、厚度、OAL、BFL及D1的所有數值的單位為毫米(mm)。
圖1為依照本揭露第一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圖2為依照本揭露第二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圖3為依照本揭露第三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圖4為依照本揭露第四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圖5為依照本揭露第五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圖6為依照本揭露第六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圖7為依照本揭露第七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圖8為依照本揭露第八示範實施例的一種鏡頭模組的配置圖。
本揭露的鏡頭模組可包含光學系統,其包含六個透鏡。 詳細來說,上述鏡頭模組可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然而,上述鏡頭模組並非限於只包含六個透鏡,必要時可再包含其他元件。舉例來說,鏡頭模組可包含孔徑光闌(aperture stop)來控制光量。此外,上述鏡頭模組可再包含濾除紅外光的紅外光截止濾波片(infrared cut-off filter)。另外,鏡頭模組可再包含影像感測器,其將進入光學系統的被拍攝物的影像轉換為電訊號。另外。鏡頭模組可再包含間隔維持構件來調整透鏡之間的間隔。
構成光學系統的第一到第六透鏡可以由塑膠所形成。此外,第一到第六透鏡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具有非球面。另外,第一到第六透鏡可具有至少一非球面。也就是說,第一到第六透鏡的第一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是非球面。
此外,包含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自物側依序具有正屈光度、正屈光度、負屈光度、負屈光度、負屈光度及負屈光度,或者包含上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可自物側依序具有正屈光度、正屈光度、負屈光度、負屈光度、負屈光度及正屈光度。如上面敘述所配置的光學系統可藉由改善像差來改善光學效能。此外,如上面敘述所配置的光學系統可藉由降低折射角來改善靈敏度。因此,在本揭露的鏡頭模組中,全部六個透鏡都可以是由塑膠形成。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
〔條件方程式1〕 0.6<f1/f<1.2
在這裡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而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毫米)。
條件方程式1(即限制了第一透鏡的焦距和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的比值的數值範圍)可作為第一透鏡的設計參考。也就是說,當第一透鏡的焦距和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的比值大於條件方程式1的上限時,第一透鏡的屈光度會變弱,這樣的話會難以小型化鏡頭模組,且當第一透鏡的焦距和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的比值小於條件方程式1的下限時,第一透鏡的屈光度會過強,這樣的話會難以校正球面像差。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2。
〔條件方程式2〕|v2-v3|>25.0
在這裡v2是第二透鏡的阿貝數,而v3是第三透鏡的阿貝數。
條件方程式2可以是一個限制第二及第三透鏡的材料特徵(也就是阿貝數)的數值範圍。為了明顯減少色像差,需要使用滿足條件方程式2的材料。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3。
〔條件方程式3〕0.8<f2/f<1.4
在這裡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條件方程式3(即限制了第二透鏡的焦距和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的比值的數值範圍)可作為第二透鏡的設計參考。也就是說,在滿足條件方程式3的數值範圍的情況下,第二透鏡可保持在適當地屈光度,因此校正了第一透鏡的屈光度過大的現象。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4。
〔條件方程式4〕0.5<|f3/f|<1.1
在這裡f3是第三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條件方程式4(即限制了第三透鏡的焦距和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的比值的數值範圍)可作為第三透鏡的設計參考。也就是說,在滿足條件方程式4的數值範圍的情況下,當第三透鏡保持適當的屈光度時,第三透鏡可執行像差校正。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5。
〔條件方程式5〕f4/f<-10.0
在這裡f4是第四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條件方程式5(即限制了第四透鏡的焦距和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的比值的數值範圍)可作為第四透鏡的設計參考。也就是說,超出條件方程式5的數值範圍的第四透鏡可具有過大的負屈光度,如此的話像差會難以校正。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6:〔條件方程式6〕f5/f<-5.0
在這裡f5是第五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條件方程式6(即限制了第五透鏡的焦距和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的比值的數值範圍)可作為第五透鏡的設計參考。也就是說,超出條件方程式6的數值範圍的第五透鏡可具有過大的負屈光度,如此的話像差會難以校正。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7:〔條件方程式7〕|f6/f|>3.0
在這裡f6是第六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條件方程式7(即限制了第六透鏡的焦距和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的比值的數值範圍)可作為第六透鏡的設計參考。也就是說,超出條件方程式7的數值範圍的第六透鏡的屈光度會小於適當的屈光度,如此的話會使畸變校正與遠心特性惡化。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8:〔條件方程式8〕OAL/f<1.4
在這裡OAL是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毫 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條件方程式8可以是光學系統的總長度和光學系統的總焦距的比值,並且可以是實現鏡頭模組的小型化的一條件。也就是說,在條件方程式8的數值範圍以外的鏡頭模組可以有助於確保效能,但是卻難以滿足小型化的需求。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9:〔條件方程式9〕0.4<f1/f2<1.1
在這裡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毫米)。
條件方程式9可以是第一透鏡的焦距和第二透鏡的焦距的比值,並且可以是選擇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的最佳組合的一條件。也就是說,在條件方程式9的數值範圍以外的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的組合,屈光度會過於集中在第一透鏡或第二透鏡。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0:〔條件方程式10〕|f2/f3|<1.5
在這裡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毫米),而f3是第三透鏡的焦距(毫米)。
條件方程式10可以是第二透鏡的焦距和第三透鏡的焦距的比值,並且可以作為第三透鏡的設計參考。也就是說,在條件 方程式10的數值範圍以外的第三透鏡可具有過大的負屈光度,如此的話會降低像差校正的效果。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應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1:〔條件方程式11〕BFL/f>0.25
在這裡BFL是第六透鏡的像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條件方程式11可以是BFL和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的比值,並且可以作為順利製作鏡頭模組的一條件。也就是說,在條件方程式11的數值範圍以外的鏡頭模組中,透鏡和像表面之間難以確保足夠的空間,如此的話會難以大量製作上述鏡頭模組。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2:〔條件方程式12〕D1/f<0.5
在這裡D1是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隙(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條件方程式12可以是D1和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的比值,並且可以是改善縱向色像差(longitudinal chromatic aberration)的一條件。也就是說,條件方程式12的範圍以外的鏡頭模組會有低的縱向色像差特性。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3:〔條件方程式13〕r1/f>0.5
在這裡r1是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條件方程式13可以是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的比值,並且可以是最佳化第一透鏡的設計的一條件。也就是說,在條件方程式13的數值範圍以外的第一透鏡會具有小曲率半徑,如此的話第一透鏡會對公差敏感,並且會難以精確地製作第一透鏡。
配置本揭露的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4:〔條件方程式14〕|r4/f|<1.0
在這裡r4是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毫米),而f是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毫米)。
條件方程式14可以是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的比值,並可以是最佳化第二透鏡的設計的條件。也就是說,滿足條件方程式14的數值範圍的第二透鏡可具有正屈光度,其具有適當的量值。
接著,會敘述組成光學系統的第一到第六透鏡。
第一透鏡可具有正屈光度。此外,第一透鏡的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凸面。舉例來說,第一透鏡的第一表面可以是朝向物體的凸面,而第一透鏡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第一透鏡的第一及第二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是非球面。舉例來說,第一透鏡的第一及第二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第二透鏡可具有正屈光度。此外,第二透鏡的第二表面可以是朝向影像的凸面,而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可以是朝向物體的凹面或可以是朝向物體的凸面。也就是說,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並不限於特定的形狀。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是非球面。舉例來說,第二透鏡的兩個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第三透鏡可具有負屈光度。此外,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不同的是,第三透鏡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或凸面。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是非球面。舉例來說,第三透鏡的兩個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第四透鏡可具有負屈光度。此外,第四透鏡可以具有彎月形(meniscus shape),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詳細來說,第四透鏡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而第四透鏡的第二表面可以是朝向影像的凸面。第四透鏡的第一及第二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是非球面。舉例來說,第四透鏡的兩個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第五透鏡可具有負屈光度。此外,第二透鏡2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朝向物體的凸面,且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 五透鏡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的反曲點。具有上述形狀的第五透鏡會有利於將被第四透鏡折射的光集中在第六透鏡上。第五透鏡的第一及第二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是非球面。舉例來說,第五透鏡的兩個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第六透鏡可具有正或負屈光度。也就是說,第六透鏡可具有正屈光度或負屈光度。在這裡第六透鏡的屈光度可以隨著第二及第三透鏡的形狀改變。舉例來說,當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都是朝向物體的凸面時,第六透鏡可具有正屈光度。然而,第六透鏡的屈光度並不限於上述的條件。舉例來說,就算在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都是朝向物體的凸面的情況下,第六透鏡可具有負屈光度。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六透鏡可具有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的反曲點。舉例來說,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在光軸的中央是凹面,而往其邊緣變成凸面。此外,第六透鏡的第一及第二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是非球面。舉例來說,第六透鏡的兩個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在如上述配置的鏡頭模組中,多個透鏡執行像差校正功能,藉此改善像差改善效能。此外,鏡頭模組可藉由減少光學系統的折射角來增強鏡頭的靈敏度。因此,在鏡頭模組的光學系統中,全部的透鏡可以是由光學效能較玻璃差的塑膠來形成,藉此製造鏡頭模組所需的成本可以被降低,且鏡頭模組的製造效率可 以提升。
根據本揭露的第一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將參照圖1敘述。
根據本揭露的第一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光學系統,其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再包括紅外截止濾波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孔徑光闌ST。
這裡,從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到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像表面)的距離(OAL)可以是6.47毫米,而自第六透鏡60的像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BFL)可以是1.40544毫米。此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以是3.83405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以是6.24201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以是-4.62881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以是-246.53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以是-167.191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以是-23.4865毫米,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可以是4.92889毫米。
透鏡的其他特徵(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展示在表1。
在第一示範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凸面。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第四透鏡40可具有負屈光度,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孔徑光闌ST可以被配置在第一透鏡10的前方。
同時,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各自表面可具有如表2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也就是說,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所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表2
根據本揭露的第二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將參照圖2敘述。
根據本揭露的第二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光學系統,其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再包括紅外光截止濾波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孔徑光闌ST。
這裡,從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到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像表面)的距離(OAL)可以是6.13631毫米,而自第六透鏡60的像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BFL)可以是1.37419毫米。此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以是3.87821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以是5.67618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以是-4.39148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以是-14801.1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以是-102611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以是-36.7602毫米,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可以是4.54624毫米。
透鏡的其他特徵(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展示在表3。
在第二示範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凸面。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第四透鏡40可具有負屈光度且可以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五透鏡5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孔徑光闌ST可以被配置在第一透鏡10的前方。
同時,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各自表面可具有如表4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也就是說,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所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根據本揭露的第三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將參照圖3敘述。
根據本揭露的第三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光學系統,其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再包括紅外光截止濾波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孔徑光闌ST。
這裡,從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到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像表面)的距離(OAL)可以是5.97毫米,而自第六透鏡60的像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BFL)可以是1.34815毫米。此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以是4.12028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以是4.79021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以是-4.03214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以是-945.217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 以是-100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以是-296.23毫米,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可以是4.44431毫米。
透鏡的其他特徵(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展示在表5。
在第三示範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凸面。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凹面。第四透鏡40可具有負屈光度,且可以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 此外,第五透鏡5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孔徑光闌ST可以被配置在第一透鏡10的前方。
同時,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各自表面可具有如表6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也就是說,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所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根據本揭露的第四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將參照圖4敘述。
根據本揭露的第四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光學系統,其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再包括紅外光截止濾波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孔徑光闌ST。
這裡,從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到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像表面)的距離(OAL)可以是5.97毫米,而自第六透鏡60的像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BFL)可以是1.32475毫米。此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以是4.17469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以是4.68306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以是-3.88701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以是-10000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以是-47.1707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以是-10000毫米,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可以是4.54564毫米。
透鏡的其他特徵(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展示在表7。
在第四示範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凸面。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凹面。第四透鏡40可具有負屈光度,且可以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五透鏡5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孔徑光闌ST可以被配置在第一透鏡10的前方。
同時,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各自表面可具有如表8 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也就是說,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所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根據本揭露的第五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將參照圖5敘述。
根據本揭露的第五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光 學系統,其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再包括紅外光截止濾波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孔徑光闌ST。
這裡,從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到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像表面)的距離(OAL)可以是5.77毫米,而自第六透鏡60的像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BFL)可以是1.28007毫米。此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以是4.1856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以是4.8193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以是-3.67059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以是-9999.83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以是-97.54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以是-136.498毫米,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可以是4.55696毫米。
透鏡的其他特徵(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展示在表9。
在第五示範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凸面。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凹面。第四透鏡40可具有負屈光度,且可以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五透鏡5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孔徑光闌ST可以被配置在第一透鏡10的前方。
同時,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各自表面可具有如表10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也就是說,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所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根據本揭露的第六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將參照圖6敘述。
根據本揭露的第六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光學系統,其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再包括紅外光截止濾波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孔徑光闌ST。
這裡,從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到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像表面)的距離(OAL)可以是5.57004毫米,而自第六透鏡60的像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BFL)可以是1.26292毫米。 此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以是4.38458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以是4.93123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以是-3.85963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以是-124.684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以是-118.157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以是-5533.53毫米,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可以是4.46104毫米。
透鏡的其他特徵(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展示在表11。
在第六示範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凸面。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 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凹面。第四透鏡40可具有負屈光度,且可以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五透鏡5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六透鏡6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孔徑光闌ST可以被配置在第一透鏡10的前方。
同時,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各自表面可具有如表12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也就是說,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所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根據本揭露的第七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將參照圖7敘述。
根據本揭露的第一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光學系統,其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再包括紅外光截止濾波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孔徑光闌ST。
這裡,從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到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像表面)的距離(OAL)可以是5.57毫米,而自第六透鏡60的像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BFL)可以是1.2557毫米。此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以是4.4378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以是4.90463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以是-3.88095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以是-103.585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以是-143.554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以是7603.61毫米,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可以是4.46231毫米。
透鏡的其他特徵(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展示在表13。
在第七示範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凸面。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凹面。第四透鏡40可具有負屈光度,且可以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五透鏡5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六透鏡6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孔徑光闌ST可以被配置在第一透鏡 10的前方。
同時,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各自表面可具有如表14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也就是說,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所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根據本揭露的第八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將參照圖8敘 述。
根據本揭露的第八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100可包含光學系統,其包含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以及第六透鏡60,且可再包括紅外光截止濾波片70、影像感測器80以及孔徑光闌ST。
這裡,從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到影像感測器80的第一表面(像表面)的距離(OAL)可以是5.81019毫米,而自第六透鏡60的像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BFL)可以是1.2654毫米。此外,第一透鏡10的焦距可以是4.44837毫米,第二透鏡20的焦距可以是4.89096毫米,第三透鏡30的焦距可以是-3.86231毫米,第四透鏡40的焦距可以是-92.1376毫米,第五透鏡50的焦距可以是-94.0101毫米,第六透鏡60的焦距可以是5379.35毫米,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可以是4.64022毫米。
透鏡的其他特徵(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透鏡的阿貝數)展示在表15。
在第八示範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凸面。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兩個表面都可以是凹面。第四透鏡40可具有負屈光度,且可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影像的凸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五透鏡5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第六透鏡60可具有正屈光度,其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而其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此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分別形成於其第一及第二表面上的反曲點。孔徑光闌ST可以被配置在第一透鏡10的前方。
同時,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各自表面可具有如表16所示的非球面常數。也就是說,第一到第六透鏡10到60的所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
如表17所示,如上述所配置的本揭露第一至第八示範實施例的鏡頭模組可滿足條件方程式1至14。因此,可以改善透鏡的光學校能。
如上所提出的,根據本揭露的示範實施例,像差可以容易地被校正,且高解析度可以被實施。
進一步來說,由於本揭露實施例的光學系統可僅由塑膠透鏡所形成,光學系統可具有輕的重量,而製造鏡頭模組所需的成本也可以被降低。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明白知道,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可作修改與變化,其如同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
ST‧‧‧孔徑光闌
100‧‧‧鏡頭模組
10‧‧‧第一透鏡
20‧‧‧第二透鏡
30‧‧‧第三透鏡
40‧‧‧第四透鏡
50‧‧‧第五透鏡
60‧‧‧第六透鏡
70‧‧‧紅外光截止濾波片
80‧‧‧影像感測器

Claims (27)

  1. 一種鏡頭模組,自物側到像側依序包括: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度;第四透鏡,具有負屈光度;第五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以及第六透鏡,具有形成在其像側表面或物側表面上的反曲點。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是由塑膠所製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的兩個表面都是凸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是凸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是凹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四透鏡具有彎月形,其具有朝向所述像側的凸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且所述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為凹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五透鏡具有形成在其所述物側表面或其像側表面上的反曲點。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六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六透鏡的像側表面為凹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度或正屈光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六透鏡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為非球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1:〔條件方程式1〕0.6<f1/f<1.2其中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而f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2:〔條件方程式2〕|v2-v3|>25.0其中v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阿貝數,而v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阿貝數。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3:〔條件方程式3〕0.8<f2/f<1.4其中f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而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4:〔條件方程式4〕0.5<|f3/f|<1.1其中f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而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5:〔條件方程式5〕f4/f<-10.0其中f4是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而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6:〔條件方程式6〕f5/f<-5.0 其中f5是所述第五透鏡的焦距,而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7:〔條件方程式7〕|f6/f|>3.0其中f6是所述第六透鏡的焦距,而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8:〔條件方程式8〕OAL/f<1.4其中OAL是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而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9:〔條件方程式9〕0.4<f1/f2<1.1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而f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10: 〔條件方程式10〕|f2/f3|<1.5其中f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而f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11:〔條件方程式11〕BFL/f>0.25其中BFL是所述第六透鏡的像側表面到像表面的距離,而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12:〔條件方程式12〕D1/f<0.5其中D1是所述第一透鏡及所述第二透鏡之間空氣間隙的間距,而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13:〔條件方程式13〕r1/f>0.5其中r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而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模組,其中包括有所述第一到第六透鏡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方程式14:〔條件方程式14〕|r4/f|<1.0其中r4是所述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而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整體焦距。
TW103103575A 2013-08-16 2014-01-29 鏡頭模組 TWI5854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97123A KR101983147B1 (ko) 2013-08-16 2013-08-16 렌즈 모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315A TW201508315A (zh) 2015-03-01
TWI585446B true TWI585446B (zh) 2017-06-01

Family

ID=52466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3575A TWI585446B (zh) 2013-08-16 2014-01-29 鏡頭模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89394B2 (zh)
KR (1) KR101983147B1 (zh)
CN (1) CN104375259B (zh)
TW (1) TWI5854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09429B1 (ko) * 2013-08-29 2019-08-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3777319B (zh) * 2013-09-06 2016-09-2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JP6226296B2 (ja) * 2014-01-10 2017-11-08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TWI493217B (zh) * 2014-05-02 2015-07-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500961B (zh) * 2014-07-04 2015-09-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00960B (zh) * 2014-07-04 2015-09-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JP6393872B2 (ja) 2014-08-27 2018-09-26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KR101762004B1 (ko) * 2015-07-16 2017-07-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8983397B (zh) * 2015-09-23 2020-11-2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镜组及取像装置
KR101792345B1 (ko) 2015-10-19 2017-11-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571653B (zh) * 2016-02-26 2017-0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74040B (zh) 2016-04-15 2017-03-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20180040262A (ko) * 2016-10-12 2018-04-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8152916B (zh) * 2017-12-18 2020-06-16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132518B (zh) * 2017-12-18 2020-06-16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267843B (zh) * 2017-12-18 2020-07-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227133B (zh) * 2017-12-18 2020-02-0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152917B (zh) * 2017-12-18 2020-07-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KR102642915B1 (ko) * 2018-03-29 2024-03-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8627958B (zh) * 2018-04-03 2020-03-2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376713B (zh) * 2019-06-30 2021-10-01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KR102270189B1 (ko) * 2019-09-19 2021-06-28 주식회사 에이스솔루텍 렌즈 모듈의 성능을 평가하는 장치와 이에 적용될 수 있는 릴레이 렌즈계
CN111856723A (zh) 2020-09-01 2020-10-3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39447A (en) * 2012-06-14 2012-10-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image lens system
TW201317619A (zh) * 2012-12-28 2013-05-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結像鏡頭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5154B2 (ja) * 2003-03-28 2009-10-28 株式会社コシナ ソフトフォーカスレンズ
KR101499969B1 (ko) 2008-10-10 2015-03-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JP2009104669A (ja) * 2009-02-12 2009-05-14 Toshiba Corp 文書検索方法、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626551B1 (ko) 2009-09-03 2016-06-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모듈
TWI459886B (zh) * 2011-03-11 2014-11-01 Quanta Comp Inc 攜帶式電子裝置
TWI447473B (zh) * 2011-03-25 2014-08-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用光學鏡頭組
TWI432823B (zh) * 2011-06-10 2014-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透鏡組
TWI460465B (zh) * 2012-04-20 2014-1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鏡頭系統組
TWI570467B (zh) * 2012-07-06 2017-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組
TWI452332B (zh) * 2012-08-08 2014-09-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攝影鏡片系統
EP2708929A3 (en) * 2012-09-14 2014-10-0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maging le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39447A (en) * 2012-06-14 2012-10-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image lens system
TW201317619A (zh) * 2012-12-28 2013-05-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結像鏡頭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49393A1 (en) 2015-02-19
CN104375259A (zh) 2015-02-25
CN104375259B (zh) 2018-02-02
KR20150019804A (ko) 2015-02-25
TW201508315A (zh) 2015-03-01
KR101983147B1 (ko) 2019-05-28
US9389394B2 (en) 2016-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5446B (zh) 鏡頭模組
TWI588520B (zh) 光學系統
CN108333722B (zh) 镜头模块
TWI500957B (zh) 鏡頭模組
TWI534463B (zh) 透鏡模組
KR101681383B1 (ko) 렌즈 모듈
CN107065143B (zh) 镜头模块
KR101762007B1 (ko) 촬상 광학계
TWI578017B (zh) 光學系統
CN110161665B (zh) 光学***
KR101823203B1 (ko) 촬상 광학계
TWI793669B (zh) 透鏡模組
KR101539883B1 (ko) 촬상 광학계
JP2015014814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TWI534464B (zh) 透鏡模組
KR102479778B1 (ko) 렌즈 모듈
CN110346913B (zh) 光学***
CN106569318B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KR101504033B1 (ko) 렌즈 모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