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0463B - Polarizing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Polarizing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0463B
TWI570463B TW104111953A TW104111953A TWI570463B TW I570463 B TWI570463 B TW I570463B TW 104111953 A TW104111953 A TW 104111953A TW 104111953 A TW104111953 A TW 104111953A TW I570463 B TWI570463 B TW I5704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display device
polariz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1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2655A (zh
Inventor
Shinichiro Suzuki
Rieko Ren
Shinji Inagaki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602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2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0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04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634Production of filters
    • B29D11/00644Production of filters polariz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5Multifunctional compens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偏光板、偏光板之製造方法、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偏光板、偏光板之製造方法、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特別是有關具備經傾斜延伸之光學薄膜的偏光板,且可抑制物理性變形之發生的偏光板、這種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具備該偏光板之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近年,利用液晶顯示器或有機電致發光之薄型顯示器市場急速成長。特別是被稱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之中小型攜帶型機器市場成長明顯。
這種薄型顯示器搭載著偏光板。偏光板一般而言採用以2片光學薄膜挾著偏光鏡的構造。
偏光板之製造方法,例如提案使用相對於寬度方向,於傾斜方向延伸的光學薄膜,以捲對捲方式製造偏光鏡與貼合圓偏光板的技術(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光學薄膜係藉由相對於寬方向,以特定角度在傾斜方向延伸(以下也稱為「傾斜延伸」),賦予所期望的相位差。 這種光學薄膜較佳為使用聚碳酸酯或環烯烴樹脂,但是也提案使用纖維素酯樹脂(參照例如專利文獻2)。
但是將如上述之傾斜延伸光學薄膜層合於偏光鏡上,製作偏光板的情形,因該偏光板之使用環境,有偏光板產生物理變形的情形。偏光板產生物理變形時,搭載有該偏光板之顯示裝置等也會產生物理性變形,故不佳。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22461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83307號公報
〔發明之概要〕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狀況而完成者,其解決課題係提供具備經傾斜延伸之光學薄膜的偏光板,且可抑制物理性變形之發生的偏光板、這種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具備該偏光板之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為了解決本發明之上述課題,精心研討上述 問題之原因等的結果,發現藉由具備偏光鏡(polarizer),與配置於前述偏光鏡之一面的第1光學薄膜,與配置於前述偏光鏡之另一面之第2光學薄膜的偏光板,且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與偏光鏡之吸收軸之夾角(intersection angle)θ為30~60°之範圍內,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及與慢軸正交之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90)調整為特定之數值範圍,可提供抑制物理變形之發生的偏光板。
亦即,本發明的課題係含有以下手段來解決。
1.一種偏光板,其係具備偏光鏡,與前述偏光鏡之一面對向設置的第1光學薄膜,與前述偏光鏡之另一面對向設置之第2光學薄膜的偏光板,前述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與偏光鏡之吸收軸之夾角θ為30~60°之範圍內,前述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及與慢軸正交之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90)調整為滿足下述式(1)及(2)者,式(1):0.50≦L(θ)/L(θ+90)≦0.95
式(2):0.1(%)≦L(θ)≦1.5(%)。
2.如前述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之長度方向(longer direction)之尺寸變化率L(MD)及寬度方向(width direction)之尺寸變化率L(TD)滿足下述式(3)者,式(3):0.50≦L(MD)/L(TD)<1.00。
3.如前述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含有具有纖維素骨架之聚合物。
4.如前述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在波長550nm之面內方向的延遲值Ro(550)為75~150nm之範圍內。
5.如前述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含有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
6.如前述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2光學薄膜之慢軸與前述偏光鏡之吸收軸平行或正交。
7.如前述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2光學薄膜含有纖維素乙酸酯或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
8.如前述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及前述第2光學薄膜之中,配置於辨識側之光學薄膜之辨識側之面,設置硬化層或防眩光層。
9.一種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前述第1~8項中任一項之偏光板的製造方法,其係具有將前述偏光鏡、前述第1光學薄膜及前述第2光學薄膜,以捲對捲(roll-to-roll)方式貼合的貼合步驟。
10.如前述第9項之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其中進一步含有下述步驟:將膠漿(dope)流延至支撐體上,形成流延膜的流延步驟,將殘留溶劑量為1~20質量%之前述流延膜,在前述寬度方向以1.01~1.3倍之延伸倍率進行延伸的橫延伸步 驟,使前述流延膜相對於前述寬度方向,在傾斜方向進行延伸的傾斜延伸步驟,對於前述流延膜,藉由進行下述(i)或(ii)之加熱處理,得到前述第1光學薄膜的加熱處理步驟,前述加熱處理步驟之後,進行前述貼合步驟,(i)對於前述流延膜之端部,在180~220℃之範圍內施行壓紋加工之後,於捲繞成捲筒狀的狀態,在60~80℃、20%RH以下之條件下,加熱處理3~5日,(ii)藉由搬送滾輪,邊以張力120~150N搬送前述流延膜,邊經由前述搬送滾輪,將前述流延膜以140~170℃加熱處理40~600秒鐘。
1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具備如前述第1~8項中任一項之偏光板者。
12.一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係具備如前述第1~8項中任一項之偏光板者。
依據本發明時,可提供具備經傾斜延伸之光學薄膜的偏光板,且可抑制物理性變形之發生的偏光板、這種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具備該偏光板之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本發明效果展現的機構或作用機構雖不明確,但是可由以下推測。
一般而言,光學薄膜在使用的環境下,例如高濕環境下,有因吸濕而尺寸產生變化的情形。在此,傾斜延伸光學薄膜的情形,寬度方向或長度方向之尺寸變化率與傾斜方向之尺寸變化率不同,具體而言,未延伸之方向(寬度方向或長度方向)的尺寸變化率大於延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這種特性可在延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為一定以上的光學薄膜上看見的傾向,特別是以高倍率進行傾斜延伸的情形,更明顯。這種因光學薄膜之面方向之尺寸變化率的差異,使偏光板產生物理性變形者。
因此,藉由使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及與慢軸正交之方向之尺寸變化率滿足上述式(1)及(2),可減少第1光學薄膜之面方向之尺寸變化率之差,以降低偏光板所發生之應力,而可抑制物理性變形。
1‧‧‧製造裝置
2‧‧‧薄膜送出部
3、7‧‧‧搬送方向變更部
4、6‧‧‧導輥
5‧‧‧延伸部
8‧‧‧薄膜切斷裝置
9‧‧‧薄膜捲繞部
10‧‧‧液晶顯示裝置
11‧‧‧液晶胞
12、13、52‧‧‧偏光板
14‧‧‧背光
15、53‧‧‧前面板
21、31、61‧‧‧偏光鏡
22、62‧‧‧第1光學薄膜
23、63‧‧‧機能層
24、64‧‧‧第2光學薄膜
32、33‧‧‧光學薄膜
50‧‧‧有機EL顯示裝置
51‧‧‧有機EL發光元件
Ci、Co‧‧‧把持具
D1‧‧‧送出方向
D2‧‧‧捲繞方向
Ri、Ro‧‧‧軌道
W、Wo‧‧‧寬
Z1‧‧‧預熱區
Z2‧‧‧延伸區
Z3‧‧‧熱固定區
θ i‧‧‧送出角度
θ L‧‧‧角度
〔圖1〕本發明之偏光板所使用之第1光學薄膜之製造裝置之概略構成的示意平面圖
〔圖2〕圖1所示之製造裝置之延伸部之軌道(rail)圖型之一例的示意平面圖
〔圖3〕表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概略構成的剖面圖
〔圖4〕表示本發明之有機EL顯示裝置之概略構成的剖面圖
〔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發明之偏光板,其係具備偏光鏡,與前述偏光鏡之一面對向設置的第1光學薄膜,與前述偏光鏡之另一面對向設置之第2光學薄膜的偏光板,前述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與偏光鏡之吸收軸之夾角θ為30~60°之範圍內,前述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及與慢軸正交之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90)調整為滿足前述式(1)及(2)者為特徵。此特徵係申請專利範圍第1~12項之各申請專利範圍所共通或對應的技術特徵。
又,本發明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之長度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MD)與寬度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TD)滿足前述式(3)為佳。藉此,可形成表面故障或平面性故障之發生被抑制的偏光板。
又,本發明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含有具有纖維素骨架之聚合物為佳。藉此,可提高第1光學薄膜之平面性,也可提高使用此第1光學薄膜之偏光板的平面性。
又,本發明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之波長550nm之面內方向之延遲值Ro(550)在75~150nm之範圍內,從搭載有該偏光板之顯示裝置之辨識性的觀點,較佳。
又,本發明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含有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從抑制偏光板之物理性變形之發生的觀點,較佳。
又,本發明中,前述第2光學薄膜之慢軸與前述偏光鏡之吸收軸平行或正交,從可以捲對捲方式且廉價、平面性良好製造的觀點,較佳。
又,本發明中,前述第2光學薄膜含有纖維素乙酸酯或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從搭載有該偏光板之顯示裝置之光學保障之辨識性改善及平面性確保的觀點,較佳。此外,此等之樹脂係膜厚之相位差展現率高,可形成辨識性佳的薄膜。
此外,本發明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及配置於前述第2光學薄膜之中辨識側之光學薄膜之辨識側之面,設置硬化層或防眩光層(ANTIGLARE LAYER)較佳。設置硬化層的情形,可保護偏光板之表面,設置防眩光層的情形,降低反射像之辨識性,可抑制反射像之映入。
此外,本發明之偏光板之製造方法係上述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將前述偏光鏡、前述第1光學薄膜及前述第2光學薄膜,以捲對捲方式貼合的貼合步驟。
又,本發明中,進一步含有以下步驟:將膠漿(dope)流延至支撐體上,形成流延膜的流延步驟,將殘留溶劑量為1~20質量%之前述流延膜,在前述寬度方向以1.01~1.3倍之延伸倍率進行延伸的橫延伸步驟,使前述流延膜相對於前述寬度方向,在傾斜方向進行延伸的傾斜延伸步驟,對於前述流延膜,藉由進行下述(i)或(ii)之加熱處理,得到前述第1光學薄膜的加熱處理步驟,於 前述加熱處理步驟之後,進行前述貼合步驟,製造上述偏光板為佳。
(i)對於前述流延膜之端部,在180~220℃之範圍內施行壓紋加工之後,於捲繞成捲筒狀的狀態,在60~80℃、20%RH以下之條件下,加熱處理3~5日。
(ii)藉由搬送滾輪,邊以張力120~150N搬送前述流延膜,邊經由前述搬送滾輪,將前述流延膜以140~170℃加熱處理40~600秒鐘。
又,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具備上述偏光板。
此外,本發明之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具備上述偏光板。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與其構成要素及本實施發明之形態及態樣。又,本案中,「~」係含有其前後所記載的數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意義。
《偏光板》
本發明之偏光板係具備偏光鏡,與前述偏光鏡之一面對向設置的第1光學薄膜,與前述偏光鏡之另一面對向設置之第2光學薄膜的偏光板。
如後述,也可為第1光學薄膜及第2光學薄膜之中,配置於辨識側之光學薄膜之辨識側之面,設置有硬化層或防眩光層等之機能層者。又,也可為偏光鏡與第1光學薄膜之間、偏光鏡與第2光學薄膜之間,分別設置接著層 者。
以下詳細說明構成本發明之偏光板之各要素。
〔1〕偏光鏡(polarizer)
偏光板之主要構成要素的偏光鏡係僅使一定方向之偏波面之光通過的元件,現在已知的代表性偏光鏡係聚乙烯醇系偏光薄膜。聚乙烯醇系偏光薄膜有使聚乙烯醇系薄膜進行碘染色者及將二色性染料染色者。
偏光鏡可使用將聚乙烯醇水溶液進行製膜,並使其單軸延伸後進行染色,或染色後進行單軸延伸,而較佳為以硼化合物進行耐久性處理者。偏光鏡之膜厚,從偏光板之薄膜化的觀點,較佳為1~30μm、更佳為1~20μm、又更佳為1~15μm,再更佳為2~15μm。
又,較佳為使用日本特開2003-248123號公報、日本特開2003-342322號公報等所記載之乙烯單位之含量1~4莫耳%、聚合度2000~4000、皂化度99.0~99.99莫耳%之乙烯改性聚乙烯醇。其中,較佳為使用熱水切斷溫度為66~73℃之乙烯改性聚乙烯醇薄膜。使用此乙烯改性聚乙烯醇薄膜的偏光鏡,除了偏光性能及耐久性能優異外,因色斑少,特別適用於大型液晶顯示裝置。
又,也可為以日本特開2011-100161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691205號公報、日本專利4751481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804589號公報所記載的方法來製作塗佈型偏光鏡。
〔2〕第1光學薄膜
本發明之第1光學薄膜係與偏光鏡之一面對向設置。第1光學薄膜藉由傾斜延伸,使其慢軸與偏光鏡之吸收軸之夾角θ成為30~60°之範圍內。又,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及與慢軸正交之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90)調整為滿足下述式(1)及(2)。
式(1):0.50≦L(θ)/L(θ+90)≦0.95
式(2):0.1(%)≦L(θ)≦1.5(%)。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係薄膜面內之慢軸相對於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傾斜,但是特別是薄膜面內之慢軸相對於長度方向(寬度方向)為30~60°方向之範圍內,因此,將某特定波長之直線偏光轉換成圓偏光(或圓偏光轉換成直線偏光)之圓偏光板適合具備本發明之光學薄膜。
為了製造實用的圓偏光板,本發明之光學薄膜較佳為λ/4板。λ/4板係對於特定之光的波長(通常為可見光區域),層之面內之延遲值Ro設計成為約1/4。該λ/4板係在波長590nm下進行測量的Ro(590)在120~160nm之範圍內。
「可見光之波長之範圍內,大概1/4之延遲」係指在波長400~700nm內,波長越長,延遲越大,在波長450nm下測量之下述式(A)表示之延遲值Ro(450)與在波長590nm下測定之延遲值Ro(590), 較佳為滿足1<Ro(590)/Ro(450)≦1.6。更佳為滿足1<Ro(590)/Ro(450)≦1.3。又,為了作為λ/4板有效地作用時,Ro(450)較佳為60~125nm之範圍內,在波長550nm下測量的延遲值Ro(550)較佳為75~150nm之範圍內,特佳為125~142nm之範圍內,Ro(590)為130~152nm之範圍內。
式(B)係求薄膜厚度方向之延遲值Rt的式子。在波長550nm下測量的延遲值Rt,較佳為60~100nm之範圍,更佳為70~90nm之範圍。
式(A):Ro=(nx-ny)×d
式(B):Rt={(nx+ny)/2-nz}×d
式中,nx、ny及nz係23℃.55%RH、450nm、550nm、590nm之各自的折射率nx(薄膜之面內之最大折射率,也稱為慢軸方向之折射率)、ny(在薄膜面內,與慢軸正交之方向之折射率)、nz(薄膜厚度方向之折射率),d為薄膜之厚度(nm)。
Ro、Rt可使用自動雙折射率計來測量。自動雙折射率計KOBRA-21AWR(王子計測機器(股)製),在23℃.55%RH之環境下,藉由各波長下之雙折射率測量,算出Ro。
λ/4板之慢軸與偏光鏡之透過軸(或吸收軸)之角度,實質上成為45°來層合時,可得到圓偏光板。「實質上為45°」係指40~50°之範圍。λ/4板之面內之慢 軸與偏光鏡之透過軸的角度,較佳為41~49°之範圍,更佳為42~48°之範圍,又更佳為43~47°之範圍,最佳為44~46°之範圍。因此,以捲對捲方式製造圓偏光板時,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之慢軸方向,較佳為上述「實質上45°」方向。
本發明之第1光學薄膜的厚度,因更加薄膜之偏光板及顯示裝置之需要升高,較佳為15~50μm之範圍內,更佳為20~40μm之範圍內。在此範圍內時,可得到薄膜輕量,且捲形狀之安定的光學薄膜。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之捲長,若考慮生產性時,較佳為1500~8000m之範圍內,更佳為2000~6000m之範圍內。
〔2-1〕第1光學薄膜之特性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
本發明之第1光學薄膜表面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大概在1.3~4.0nm之範圍內,較佳為1.6~3.5nm之範圍內。
(故障耐性)
本發明之第1光學薄膜,薄膜中之故障(以下也稱為缺點)較少為佳,此「缺點」係指藉由溶液流延法製膜的情形,起因於乾燥時之溶劑急劇蒸發而產生之薄膜中的空洞(發泡缺點),或起因於製膜原液中之異物或製膜中混 入之異物之薄膜中的異物(異物缺點)。
具體而言,薄膜面內,直徑5μm以上之缺點較佳為1個/10cm四方以下。更佳為0.5個/10cm四方以下,特佳為0.1個/10cm四方以下。
又,上述缺點之直徑係指缺點為圓形時表示其直徑,非圓形的情形,藉由下述方法以顯微鏡觀察缺點之範圍來決定,作為其最大徑(外接圓之直徑)。
缺點之範圍,當缺點為氣泡或異物的情形,可以使用微分干擾顯微鏡之透過光所觀察缺點時之影子大小來測定。又,缺點為伴隨滾輪傷痕之轉印或刮傷等表面形狀改變時,以微分干擾顯微鏡之反射光觀察缺點而確認大小。
以反射光觀察的情形,缺點大小不明確時,可於表面蒸鍍鋁或鉑來觀察。欲以良好生產性得到以此缺點頻率表示之品質優異之膜時,其有效方法為於流延之前高精度過濾光學薄膜之原料溶液,或提高流延機周邊清潔度,或階段性設定流延後之乾燥條件,有效抑制發泡使乾燥。
缺點個數多於1個/10cm四方時,例如其後步驟之加工時等,對薄膜施加張力時,有時以缺點為起點,薄膜斷裂降低生產性的情形。又,缺點之直徑為5μm以上時,有時藉由觀察偏光板等可以目視確認,作為光學構件使用時,產生亮點的情形。
(斷裂伸度)
又,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依據JIS-K7127-1999測量時,至少一方向(TD方向或MD方向)之斷裂伸度,較佳為4%以上,更佳為10%以上。
破裂延伸度之上限無特別限定,藉由以高延伸率進行延伸,斷裂伸度有降低的傾向,如本發明,較佳為在TD方向進行預備延伸後,藉由進行傾斜延伸,斷裂伸度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
(全光線透光率)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其全光線透光率較佳為90%以上,更佳為93%以上。又,現實的上限為99%左右。以不導入吸收可視光之添加劑或共聚合成分,或藉由高精度過濾去除聚合物中之異物,可有效降低薄膜內部之光擴散或吸收,以達成以此全光線透光率表示之優異透明性。又,藉由縮小製膜時之薄膜接觸部(冷卻滾輪、壓延滾輪、轉筒、輸送帶、溶液製膜時之塗佈基材、搬送滾輪等)之表面粗糙度,縮小薄膜表面之表面粗糙度,可有效降低薄膜表面之光擴散或反射。
〔2-2〕第1光學薄膜之尺寸變化率
本發明之第1光學薄膜之尺寸變化率,藉由下述方法測量。
〔1〕一邊與TD方向或MD方向平行,並將 第1光學薄膜以10cm四方採取2片,分別作為慢軸方向及與該慢軸方向正交之方向的尺寸變化測量用。測量2點間之距離的尺寸變化時,對於該薄膜,間隔成為8cm,對於慢軸方向及與該慢軸方向正交之方向各自以剃刀十字割傷2處後,在23℃.20%RH之環境下,放置24小時。
將上述經調濕的薄膜在相同23℃、20%RH之環境下,載置於顯微鏡台上,再載置玻璃板使固定化,於慢軸方向及與該慢軸方向正交之方向使用顯微鏡精密測量前述2處十字割傷之間之尺寸(8cm),分別為L0(θ)及L0(θ+90)。
顯微鏡使用Nikon公司製Nikon MEASURESCOPE MM-11(接目鏡:×10接物鏡:×3),數據測量機使用Nikon DP-302 DATA PROCESSOR,直接與顯微鏡連結,所得之數據輸出至表計算軟體。
〔2〕將此薄膜移至23℃.80%RH之環境下,放置24小時後,在相同23℃.80%RH溫濕度環境下,於慢軸方向、及與該慢軸方向正交之方向,分別藉由上述顯微鏡及數據測量機測量前述2處十字割傷之間之尺寸,分別為L1(θ)、L1(θ+90)。
〔3〕將〔1〕及〔2〕所求得之各自之尺寸代入下述(式a)及(式b)中,求第1光學薄膜之尺寸變化率,作為L(θ)及L(θ+90)。
(式a):L(θ)(%)=(L1(θ)-L0(θ))/L0(θ)×100
(式b):L(θ+90)(%)=(L1(θ+90)-L0(θ+90))/L0(θ+90)×100
本發明中,如此所得之第1光學薄膜之尺寸變化率L(θ)及L(θ+90)滿足上述式(1)及(2)為特徵。藉此,減低第1光學薄膜之面方向之尺寸變化的差異,可抑制物理性變形之發生。
將本發明之第1光學薄膜之尺寸變化率調整為上述式(1)及(2)表示之範圍的手段,無特別限定,可藉由採用以下手段調整。
亦即,將藉由溶液流延所得之流延膜在寬度方向進行延伸,此外對於該寬度方向,在傾斜方向進行延伸後,對於流延膜之端部,在180~220℃之範圍內施加壓紋加工後,於捲繞成捲筒狀的狀態下,於60~80℃、20%RH以下之條件,加熱處理3~5日,可調整尺寸變化率。又,於傾斜方向延伸後,藉由搬送滾輪邊以張力120~150N搬送流延膜,邊經由搬送滾輪,將該流延膜於140~170℃下,加熱處理40~600秒,也可調整尺寸變化率。
又,第1光學薄膜較佳為長度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MD)與寬度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TD)滿足下述式(3)。藉此,可形成表面故障或平面性故障之發生被抑制的偏光板。
式(3):0.50≦L(MD)/L(TD)<1.00
尺寸變化率L(MD)及L(TD)可藉由與上述測量方法同樣的方法求得。
〔2-3〕第1光學薄膜之組成
本發明之第1光學薄膜之組成,只要是該第1光學薄膜之尺寸變化率可滿足上述式(1)及(2)之材料時,也可使用以往公知之任何的材料,但是含有具有纖維素骨架之聚合物(以下也稱為「纖維素衍生物」)為佳。較佳為該第1光學薄膜中之纖維素衍生物之含有比率為55質量%以上,較佳為70質量%以上。
纖維素衍生物係以纖維素作為原料的化合物。纖維素衍生物之例包含纖維素酯(詳細如後述)、纖維素醚(例如,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纖維素、氰基乙基纖維素等)、纖維素醚酯(例如,乙醯基甲基纖維素、乙醯基乙基纖維素、乙醯基羥基乙基纖維素、苯甲醯基羥基丙基纖維素等)、纖維素碳酸酯(例如,纖維素乙基碳酸酯等)、纖維素胺基甲酸酯(例如,纖維素苯基胺基甲酸酯等)等的樹脂,較佳為纖維素酯。纖維素衍生物可為1種類,也可為2種類以上之混合物。
纖維素酯較佳為具有碳原子數為2~4之範圍內的醯基者。碳原子數為2~4之範圍內的醯基,可列舉例如乙醯基、丙醯基及丁醯基基。
構成纖維素之β-1,4鍵結的葡萄糖單位係在2位、3位及6位具有遊離的羥基。纖維素酯係將此等之羥基之一部分或全部以醯基進行醯化的聚合物(聚合 物)。醯基總取代度係指葡萄糖單位一個,位於2位、3位及6位之纖維素之羥基之全部經醯化的比例(100%之醯化為取代度3)。
較佳之醯基之例,可列舉例如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庚醯基、己醯基、辛醯基、癸醯基、十二烷醯基、十三烷醯基、十四烷醯基、十六烷醯基、十八烷醯基、異丁醯基、tert-丁醯基、環己烷碳醯基、油醯基、苯甲醯基、萘基羰基、桂皮醯基等。此等之中,更佳為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十二烷醯基、十八烷醯基、tert-丁醯基、油醯基、苯甲醯基、萘基羰基、桂皮醯基等,特佳為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醯基為碳原子數2~4的情形)。
具體的纖維素酯,較佳為選自纖維素(二、三)乙酸酯、纖維素丙酸酯、纖維素丁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纖維素乙酸酯苯二甲酸酯、纖維素苯二甲酸酯及纖維素乙酸酯苯甲酸酯之至少一種。
此等之中,更佳的纖維素酯為纖維素(二、三)乙酸酯、纖維素丙酸酯、纖維素丁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
纖維素三乙酸酯較佳為使用平均醋化度(結合乙酸量)54.0~62.5%者,更佳者為平均醋化度為58.0~62.5%之纖維素三乙酸酯。
纖維素二乙酸酯較佳為使用平均醋化度(結 合乙酸量)51.0~56.0%。市售品可列舉例如(股)DAICEL製之L20、L30、L40、L50、Eastman Chemical Japan(股)製之Ca398-3、Ca398-6、Ca398-10、Ca398-30、Ca394-60S。
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或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具有碳原子數2~4之醯基作為取代基,當乙醯基之取代度為X,丙醯基或丁醯基之取代度為Y時,同時滿足下述式(I)及(II)者較佳。
式(I):2.0≦X+Y≦2.95
式(II):0≦X≦2.5
其中,較佳為1.9≦X≦2.5、0.1≦Y≦0.9。
上述醯基之取代度之測量方法可依據ASTM-D817-96進行測量。
纖維素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從控制彈性係數的觀點,較佳為80000~300000之範圍內,更佳為120000~250000之範圍內。在上述範圍內時,容易控制製膜時藉由延伸之彈性係數,提高薄膜之捲繞形狀之安定化或添加劑之耐滲出性。
纖維素酯之數平均分子量(Mn)在30000~150000之範圍,所得之光學薄膜之機械強度高,故較佳。此外,40000~100000之數平均分子量之纖維素酯較適合使用。
纖維素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與數平均 分子量(Mn)之比(Mw/Mn)之值,較佳為1.4~3.0之範圍。
纖維素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Mn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進行測量。
測量條件如下述。
溶劑:二氯甲烷
管柱:Shodex K806、K805、K803G(昭和電工(股)製3支連接使用)
管柱溫度:25℃
試料濃度:0.1質量%
檢出器:RI Model 504(GL SCIENCES公司製)
幫浦:L6000(日立製作所(股)製)
流量:1.0ml/min
校正曲線:使用標準聚苯乙烯STK standard聚苯乙烯(東曹(股)製)Mw=1000000~500之13樣品所得之校正曲線。13樣品大致以等間隔來使用。
本發明使用之纖維素酯之原料纖維素可為木材漿料或棉花棉絨,木材漿料可為針葉樹或闊葉樹,但以針葉樹較佳。從製膜時之剝離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綿花棉絨。由這些製作之纖維素酯可經適宜混合、或亦可單獨使用。
例如,來自棉花棉絨之纖維素酯:來自木材漿料(針葉樹)之纖維素酯:來自木材漿料(闊葉樹)之 纖維素酯的比率可以100:0:0、90:10:0、85:15:0、50:50:0、20:80:0、10:90:0、0:100:0、0:0:100、80:10:10、85:0:15、40:30:30使用。
本發明之纖維素酯可藉由公知方法製造。一般而言,混合原料之纖維素、特定之有機酸(乙酸、丙酸等)、酸酐(乙酸酐、丙酸酐等)及觸媒(硫酸等),將纖維素進行酯化,進行反應直到生成纖維素之三酯為止。三酯係葡萄糖單位之三個羥基,經有機酸之丙烯酸取代。同時,使用二種類的有機酸時,可製作混合酯型之纖維素酯、例如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或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其次,藉由將纖維素之三酯進行水解,合成具有所期望之醯基取代度的纖維素酯。然後,經過濾、沉澱、水洗、脫水、乾燥等之步驟,得到纖維素酯。
本發明之纖維素酯係1g投入20ml之純水(導電度0.1μS/cm以下、pH6.8)中,於25℃、1hr、氮環境下,進行攪拌時之pH在6~7之範圍,導電度在1~100μS/cm之範圍為佳。
本發明之纖維素酯,具體而言,可參考日本特開平10-45804號公報所記載的方法來合成。
〔2-4〕添加劑
第1光學薄膜可含有添加劑。添加劑可列舉例如可塑劑、紫外線吸收劑、延遲調整劑、抗氧化劑、劣化防止劑、剝離助劑、界面活性劑、染料、微粒子等。本實施形 態中,微粒子以外之添加劑可於上述纖維素醚等之溶液之調製時添加,也可於微粒子分散液之調製時添加。有機EL顯示器等之圖像顯示裝置所使用的偏光板,較佳為添加賦予耐熱耐濕性之可塑劑、抗氧化劑或紫外線吸收劑等。
此等之添加劑例如相對於纖維素酯,添加1~30質量%,較佳為添加1~20質量%。又,為了抑制延伸及乾燥中之滲出等,200℃下之蒸汽壓為1400Pa以下的化合物為佳。
(延遲調整劑)
為了調整延遲所添加的化合物,可使用如歐洲專利911656A2號說明書所記載之具有2個以上之芳香族環的芳香族化合物。
又,可併用二種類以上之芳香族化合物。該芳香族化合物之芳香族環,除了芳香族烴環,含有芳香族性雜環。特佳為芳香族性雜環,芳香族性雜環一般為不飽和雜環。其中,特佳為1,3,5-三嗪環。
(聚合物或寡聚物)
第1光學薄膜含有纖維素酯與具有選自羧基、羥基、胺基、醯胺基及磺基之取代基,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200000之範圍內之乙烯基系化合物的聚合物或寡聚物為佳。該纖維素酯與該聚合物或寡聚物之含量的質量 比,較佳為95:5~50:50之範圍內。
(消光劑(matting agent))
第1光學薄膜中可添加作為消光劑的微粒子,藉此,第1光學薄膜為長形的情形時,可容易搬送或捲繞。
消光劑之粒徑較佳為10nm~0.1μm之1次粒子或2次粒子。較佳為使用1次粒子之針狀比為1.1以下之略球狀的消光劑。
微粒子較佳為含有矽者,特佳為二氧化矽。本實施形態中較佳之二氧化矽之微粒子,可列舉例如以日本AEROSIL(股)製之AEROSILR972、R972V、R974、R812、200、200V、300、R202、OX50、TT600(以上為日本AEROSI(股)製)之商品名市售者,較佳為使用AEROSIL 200V、R972、R972V、R974、R202、R812。聚合物之微粒子之例,可列舉例如矽氧樹脂、氟樹脂及丙烯酸樹脂。較佳為矽氧樹脂,特佳為具有三次元之網狀結構者,可列舉例如Tospear 1103、同105、同108、同120、同145、同3120及同240(東芝silicone(股)製)。
(其他的添加劑)
其他可添加高嶺土、滑石、矽藻土、石英、碳酸鈣、硫酸鋇、氧化鈦、氧化鋁等之無機微粒子、鈣、鎂等之鹼土類金屬之鹽等之熱安定劑。此外,也可添加界面活性劑、剝離促進劑、防靜電劑、難燃劑、滑劑、油劑等。
〔2-5〕第1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
第1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溶液流延製膜法或熔融流延製膜法。
又,以下說明之製造方法係使用作為第1光學薄膜之材料的纖維素酯者。
〔2-5-1〕藉由溶液流延製膜法的方法
以溶液流延製膜法製造第1光學薄膜的情形,可經由下述步驟製造。(1)將纖維素酯及添加劑等之各材料溶解於溶劑之膠漿(dope)流延至支撐體上,形成流延膜的流延步驟,(2)將殘留溶劑量為1~20質量%之流延膜,在寬度方向以1.01~1.3倍之延伸倍率進行延伸的橫延伸步驟,(3)使流延膜相對於寬度方向,在傾斜方向進行延伸的傾斜延伸步驟,(4)對於流延膜,藉由進行後述(i)或(ii)之加熱處理,得到第1光學薄膜的加熱處理步驟。
〔2-5-1-1〕流延步驟
在溶解鍋中,使纖維素酯及添加劑溶解於溶劑中,調製膠漿。
膠漿所含有之溶劑可為1種類也可為組合2種以上者。提高添加生產效率的觀點,較佳為組合纖維素酯之良溶劑與貧溶劑來使用。良溶劑係指單獨溶解纖維素 酯者為良溶劑,而貧溶劑係指使纖維素酯膨潤,或單獨的狀態不溶解者。因此,良溶劑及貧溶劑係因纖維素酯之平均醯基取代度而異。
良溶劑之例,包含二氯甲烷等之有機鹵化合物、二氧雜戊烷類、丙酮、乙酸甲酯及乙醯乙酸甲酯,較佳為二氯甲烷。
貧溶劑之例,包含甲醇、乙醇、n-丁醇、環己烷、及環己酮等。為了抑制構成捲筒體之光學薄膜中之添加劑之滲出,較佳為甲醇或乙醇。
貧溶劑可為一種類也可為二種類以上之混合物。貧溶劑為二種類以上之貧溶劑之混合物的情形,與添加劑之SP值(溶解度參數)之差之絕對值大的貧溶劑之含有比例最多者為佳。
組合良溶劑與貧溶劑使用的情形,為了提高纖維素酯之溶解性時,良溶劑多於貧溶劑為佳。良溶劑與貧溶劑之混合比率係良溶劑為70~98質量%之範圍,貧溶劑為2~30質量%之範圍為佳。
膠漿中之纖維素酯之濃度,為了減低乾燥負荷時,濃度高者為佳,但是纖維素酯之濃度過高時,過濾不易。因此,膠漿中之纖維素酯之濃度,較佳為10~35質量%之範圍,更佳為15~25質量%之範圍。
使纖維素酯溶解於溶劑的方法,例如可為加熱及加壓下使溶解的方法、在纖維素酯中添加貧溶劑使膨潤後,再添加良溶劑使溶解的方法、及冷卻溶解法等。
其中,可加熱至常壓的沸點以上,故較佳為加熱及加壓下使溶解的方法。具體而言,邊加熱至常壓的沸點以上,且加壓下溶劑不會沸騰之範圍的溫度下,邊攪拌溶解時,可抑制稱為凝膠或團塊物之塊狀未溶解物產生。
加熱溫度,從纖維素酯之溶解性的觀點,溫度高者較佳,但是加熱溫度過高時,所需要之壓力會變大,使得生產性降低。因此,加熱溫度較佳為45~120℃之範圍,更佳為60~110℃之範圍,又更佳為70℃~105℃。
所得之膠漿中,有時含有例如原料之纖維素酯所含有之雜質等的不溶物。這種不溶物在所得之薄膜中,可能成為亮點異物。為了除去這種不溶物等時,將所得之膠漿再過濾較佳。
其次,使調製的膠漿通過加壓模縫,使流延無終端的金屬支撐體上(例如不鏽鋼帶或旋轉之金屬滾筒等)。
可調整模之金屬口部分的細縫形狀,且容易調整使膜厚均勻之加壓模較佳。加壓模之例包含衣架型模(coat hanger die)、T模等。金屬支撐體之表面經鏡面加工者為佳。
流延係調製複數之膠漿,將前述複數之膠漿流延至作為支撐體之平滑板上或滾筒上,也可製膜。
此情形,可將2種以上之膠漿同時流延至支 撐體上,或分別流延至支撐體上。分別流延之逐次流延法的情形,可先流延支撐體側之膠漿,使在支撐體上某程度乾燥後,其上重疊流延。又,使用3種以上之膠漿的情形,可適宜組合同時流延(也稱共流延)與逐次流延,進行流延,也可製作層合構造之薄膜。藉由共流延或逐次流延製膜之此等的方法係與塗佈於乾燥後之薄膜上的方法不同,有層合構造之各層的界面變得不明確,以剖面之觀察,有時無法明確得知層合構造的特徵,具有提高各層間之密著性的效果。
共流延可使用公知的共流延方法。例如可使用由金屬支撐體之行進方向以間隔設置之複數的流延口,分別流延含有醯化纖維素之溶液,邊使層合邊製作薄膜,或例如日本特開昭61-158414號、日本特開平1-122419號、日本特開平11-198285號之各公報等所記載的方法。又,也可藉由自二個流延口,流延醯化纖維素溶液,進行薄膜化,例如可以日本特公昭60-27562號、日本特開昭61-94724號、日本特開昭61-947245號、日本特開昭61-104813號、日本特開昭61-158413號、日本特開平6-134933號之各公報所記載的方法來實施。
其次,將膠漿膜在金屬支撐體上加熱,使溶劑蒸發得到腹板(WEB)(流延膜)。
膠漿膜之乾燥係在40~100℃之範圍內之氣氛下進行較佳。使膠漿膜在40~100℃之範圍內之氣氛下乾燥時,將40~100℃之範圍內之熱風接觸腹板上面,或藉 由紅外線等加熱較佳。
使溶劑蒸發的方法,例如有對膠漿膜之表面吹風的方法、由輸送帶之背面藉由液體傳熱的方法、藉由輻射熱由表裏傳熱的方法等,但是由輸送帶之背面藉由液體傳熱方法乾燥効率高,故較佳。
其次,將所得之腹板在金屬支撐體上之剝離位置剝離。金屬支撐體上之剝離位置的溫度,較佳為10~40℃之範圍,更佳為11~30℃之範圍。
從提高所得之腹板之面品質或透濕性、剝離性等的觀點,流延後,在30~120秒以內,將腹板由金屬支撐體剝離為佳。
在金屬支撐體上之剝離位置進行剝離時之腹板的殘留溶劑量係因乾燥條件或金屬支撐體之長度等而異,但是較佳為50~120質量%之範圍。殘留溶劑量多的腹板過軟,容易損及平面性,因剝離張力之流延方向(MD方向)易產生皺紋或線條。為了抑制這種流延方向(MD方向)之皺紋或線條,可設定剝離位置之腹板的殘留溶劑量。
腹板之殘留溶劑量係以下述式定義。
殘留溶劑量(質量%)={(M-N)/N}×100
又,M係腹板或薄膜之延伸前之時點所採取之試料的質量,N係將M於115℃下,1小時加熱後的質量。
由金屬支撐體剝離腹板時之剝離張力,通常 可為300N/m以下。
使由金屬支撐體剝離所得之腹板乾燥。腹板之乾燥,可將配置於上下之多數滾輪邊搬送腹板,邊使乾燥,或也可將腹板之兩端部以挾具固定,邊搬送邊使乾燥。
腹板之乾燥方法可以熱風、紅外線、加熱滾輪及微波等進行乾燥的方法,因簡便故使用熱風乾燥的方法為佳。腹板之乾燥溫度可為40~250℃左右,較佳為40~160℃左右。
〔2-5-1-2〕橫延伸步驟
其次,將殘留溶劑量為1~20質量%之狀態的腹板,以延伸倍率1.01~1.3倍之範圍內,在寬度方向(TD方向)進行延伸之橫延伸步驟。橫延伸步驟係在進行上述流延步驟後,未將所得之腹板捲繞,而連續進行較佳。
藉由腹板之延伸,可得到具有所期望之延遲的光學薄膜。光學薄膜之延遲可藉由調整對腹板施加之張力之大小來控制。
腹板之延伸倍率,較佳為1.01~1.3倍之範圍內,更佳為1.07~1.15倍之範圍內。
腹板之延伸溫度,較佳為120~200℃之範圍內,更佳為135~170℃之範圍內。
腹板之延伸方法,無特別限定,較佳為將腹板之兩端以挾具或針固定,擴展挾具或針之間隔,進行延 伸之拉幅器延伸法等。
進行橫延伸步驟時之腹板之殘留溶劑量,較佳為1~20質量%之範圍內,更佳為3~20質量%之範圍內,又更佳為3~10質量%之範圍內。
〔2-5-1-3〕傾斜延伸步驟
其次,將在寬度方向被延伸所得之橫延伸薄膜(流延膜),相對於薄膜寬度方向,在傾斜方向進行延伸之傾斜延伸步驟。
在寬度方向被延伸之橫延伸薄膜進一步進行傾斜延伸時,較佳為使用可傾斜延伸的裝置。說明可傾斜延伸之裝置。
(裝置之概要)
圖1係可傾斜延伸之製造裝置1之概略構成之一例之示意平面圖。製造裝置1具備由長形之薄膜之搬送方向上游側,依序為薄膜送出部2、搬送方向變更部3、導輥(guide roll)4、延伸部5、導輥6、搬送方向變更部7、薄膜切斷裝置8及薄膜捲繞部9。又,延伸部5之詳細如後述。又,傾斜延伸步驟後,可不捲繞傾斜延伸薄膜而進行下一步驟,此情形時,製造裝置1也可不具備薄膜捲繞部9。又,若不必要切斷長形薄膜的情形時,製造裝置1也可不具備薄膜切斷裝置8。
薄膜送出部(feed-out section)2係將上述寬 方向被延伸後之長形的橫延伸薄膜(流延膜)送出,供給延伸部5者。此薄膜送出部2可與腹板之製膜裝置不同之另外所構成,也可一體構成。前者的情形,薄膜在製膜後,將先捲繞於捲芯成為捲繞體(長形薄膜素材)者裝填於薄膜送出部2,薄膜由薄膜送出部2被送出。而後者的情形,薄膜送出部2在腹板之製膜後,未捲繞該腹板而進行橫延伸步驟,再對於延伸部5送出。
搬送方向變更部3係將由薄膜送出部2被送出之薄膜之搬送方向變更為朝向作為傾斜延伸拉幅器之延伸部5之入口的方向者。這種搬送方向變更部3,例如可含有藉由邊搬送薄膜,邊折返,變更搬送方向之旋轉棒或使該旋轉棒在與薄膜平行的面內旋轉的旋轉台所構成。
藉由在搬送方向變更部3將薄膜之搬送方向如上述變更,可使製造裝置1全體之寬變更窄,此外,也可細部控制薄膜之送出置及角度,可得到膜厚、光學值之偏差小的長形傾斜延伸薄膜。又,使薄膜送出部2及搬送方向變更部3可移動(可滑動、可旋轉)時,可有效防止在延伸部5,挾著長形薄膜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之左右挾具(把持具)對薄膜之咬合不良。
又,上述薄膜送出部2對於延伸部5之入口,可滑動、可旋轉以特定角度送出長形薄膜。此情形時,也可為省略搬送方向變更部3之設置的構成。
導輥4為了使薄膜之移動時之軌道安定,因此在延伸部5之上游側設置至少1支。又,導輥4可為挾 著薄膜之上下一對之輥對所構成,也可為以複數之輥對所構成。最靠近延伸部5之入口的導輥4係引導薄膜之移動之被動輥,經由無圖示之軸承部,各自自由旋轉且被軸支撐。導輥4之材質可使用公知者。而為了防止薄膜受傷,藉由在導輥4之表面可施予陶瓷塗覆,或對鋁等之輕金屬鍍鉻,使導輥4輕量化為佳。
又,比最靠近延伸部5之入口的導輥4更上游側之輥中之1支,較佳為使壓接橡膠輥,進行夾捏為佳。藉由作成這種夾輥(nip roll)可抑制薄膜之移動方向之送出張力之變動。
最靠近延伸部5之入口的導輥4之兩端(左右)的一對軸承部,可分別設置作為檢測該輥中薄膜所產生之張力用之薄膜張力檢出裝置之第1張力檢出裝置、第2張力檢出裝置。薄膜張力檢出裝置例如可使用測力器(load cell)。測力器可使用伸張或壓縮型之公知者。測力器係藉由將作用於著力點之荷重安裝於應變體(STRAIN BODY)之應變計,轉換成電氣信號進行檢出的裝置。
測力器係藉由設置於最靠近延伸部5之入口的導輥4之左右的軸承部,左右獨立檢出移動中之薄膜對輥影響的力、亦即,薄膜之兩側緣附近所產生之薄膜行進方向的張力。又,將應變計直接安裝於構成輥之軸承部之支撐體,依據該支撐體所產生之應變(Strain),可檢出荷重、亦即薄膜張力。發生之應變與薄膜張力之關係為預 先經量測為已知者。
由薄膜送出部2或搬送方向變更部3被供給延伸部5之薄膜的位置及搬送方向,偏離朝延伸部5之入口的位置及搬送方向的情形,配合此偏離量,最靠近延伸部5之入口的導輥4之薄膜之兩側縁附近之張力產生差異。因此,設置如上述之薄膜張力檢出裝置,藉由檢出上述之張力差,可判別該偏離的程度。換言之,薄膜之搬送位置及搬送方向洽當時(朝延伸部5之入口之位置及方向時),作用於上述導輥4之荷重在軸方向之兩端大略均等,但是若不洽當時,在左右,薄膜張力產生差異。
因此,為了使最靠近延伸部5之入口的導輥4之左右的薄膜張力差相等,例如將藉由上述搬送方向變更部3適當調整薄膜之位置及搬送方向(對延伸部5之入口的角度)時,以延伸部5之入口部之把持具安定把持薄膜,可減少把持具偏離等之障礙發生。此外,也可令藉由延伸部5之傾斜延伸後之薄膜之寬方向之物性安定。
導輥6為了使在延伸部5被傾斜延伸之薄膜之移動時之軌道安定,可在延伸部5之下游側設置至少1支。
搬送方向變更部7係將由延伸部5被搬送之延伸後之薄膜的搬送方向變更為朝薄膜捲繞部9的方向者。
在此,為了對應配向角(薄膜之面內慢軸之方向)之微調整或製品變化,必須調整在延伸部5之入口 的薄膜行進方向與在延伸部5之出口的薄膜行進方向所構成的角度。為了調整此角度,必須藉由搬送方向變更部3變更製膜後之薄膜的行進方向,將薄膜導引至延伸部5之入口,及/或藉由搬送方向變更部7變更由延伸部5之出口送出之薄膜的行進方向,使薄膜返回薄膜捲繞部9的方向。
又,連續進行製膜及傾斜延伸,在生產性或收率的觀點較佳。連續進行製膜步驟、傾斜延伸步驟、加熱處理步驟的情形,藉由搬送方向變更部3及/或搬送方向變更部7變更薄膜之行進方向,在製膜步驟與加熱處理步驟,使薄膜之行進方向一致,亦即,如圖1所示,藉由使由薄膜送出部2被送出之薄膜之行進方向(送出方向)與以薄膜捲繞部9被捲繞之前之薄膜的行進方向(捲繞方向)一致,可縮小對薄膜行進方向之裝置全體之寬。
又,雖不一定需要在製膜步驟與加熱處理步驟,使薄膜之行進方向一致,但是為了薄膜送出部2與薄膜捲繞部9不會互相干擾的配置(Layout),而藉由搬送方向變更部3及/或搬送方向變更部7變更薄膜之行進方向為佳。
如上述之搬送方向變更部3、7,可使用空氣吹送輥或空氣旋轉棒等以公知手法來實現。
薄膜切斷裝置8係將在延伸部5被延伸之薄膜(長形傾斜延伸薄膜)延著含有寬度方向之剖面切斷者,具有切斷構件。切斷構件例如以剪刀或切割刀(包含 切割機(slitter)、帶狀刀(Thomson刀))所構成,但是不限於此等,其他也可以旋轉之圓鋸或雷射照射裝置等所構成。
薄膜捲繞部9係捲繞由延伸部5經由搬送方向變更部7被搬送的薄膜者,例如以捲線機(winder)裝置、蓄壓裝置(Accumulator)、驅動裝置等所構成。薄膜捲繞部9為了調整薄膜之捲繞位置,在橫方向可滑動之構造為佳。
薄膜捲繞部9係對於延伸部5之出口,以特定角度牽引薄膜,可細部控制薄膜之牽引位置及角度。藉此,可得到膜厚、光學值之偏差小之長形的傾斜延伸薄膜。又,可有效防止薄膜之皺紋發生,同時為了添加薄膜之捲繞性,可以長形捲繞薄膜。
此薄膜捲繞部9係構成將在延伸部5延伸之被搬送的薄膜以一定的張力牽引的牽引部。又,也可於延伸部5與薄膜捲繞部9之間,設置將薄膜以一定的張力牽引的牽引輥。又,也可使上述的導輥6具有作為上述牽引輥之機能。
本實施形態中,延伸後之薄膜之牽引張力T(drawing tension)(N/m)為在100N/m<T<300N/m,較佳為在150N/m<T<250N/m之間進行調整。上述之牽引張力為100N/m以下時,容易發生薄膜之鬆弛或皺紋,使延遲、配向角之薄膜寬方向之外形惡化。相反地,牽引張力為300N/m以上時,配向角之薄膜寬方向的偏差惡化, 使寬收率(寬方向之收取效率)惡化。
又,本實施形態係將上述牽引張力T之變動控制在未達±5%,較佳為控制在未達±3%之精度。上述牽引張力T之變動為±5%以上時,寬方向及移動方向(搬送方向)之光學特性之偏差變大。上述牽引張力T之變動控制在上述範圍內的方法,可列舉例如測量施加於延伸部5之出口側之最初的輥(導輥6)的荷重、亦即薄膜之張力,使該值成為固定,以藉由一般的PID控制方式,控制牽引輥或薄膜捲繞部9之捲繞輥之旋轉速度的方法。測量上述荷重的方法,可列舉例如在導輥6之軸承部安裝測力器,測量施加於導輥6之荷重、亦即薄膜之張力的方法。測力器可利用伸張型或壓縮型之公知者。
延伸後之薄膜係因延伸部5之把持具之把持放開,由延伸部5之出口被排出,以把持具把持之薄膜之兩端(兩側),必要時,經修整(trimming)後,藉由薄膜切斷裝置8切斷成特定的長度,依序捲繞於捲芯(捲繞輥),成為傾斜延伸薄膜之捲繞體。
(延伸部之詳細)
其次,說明上述延伸部5之詳細。圖2係延伸部5之軌道圖型之一例之示意平面圖。但是此為一例,延伸部5之構成,不限定於此。
本實施形態中之傾斜延伸步驟,其延伸部5使用可傾斜延伸的拉幅器(傾斜延伸機)來進行較佳。此 拉幅器係將長形薄膜加熱至可延伸之任意的溫度,進行傾斜延伸的裝置。此拉幅器具備加熱區Z、在左右之一對軌道Ri.Ro、及延著軌道Ri.Ro行走搬送薄膜之多數的把持具Ci.Co(圖2中,僅1組之把持具)。又,加熱區Z之詳細內容如後述。軌道Ri.Ro各自以連結部連結複數之軌道部所構成(圖2中之白圓為連結部之一例)。把持具Ci.Co係以把持薄膜之寬度方向之兩端的挾具所構成。
圖2中,長形薄膜之送出方向D1與延伸後之長形傾斜延伸薄膜之捲繞方向D2不同,與捲繞方向D2之間,形成送出角度θ i。送出角度θ i超過0°,未達90°之範圍內,可意設定所期望之角度。
如此,因送出方向D1與捲繞方向D2不同,故拉幅器之軌道圖型係左右非對稱的形狀。此外,配合提供製造之長形傾斜延伸薄膜的配向角θ、延伸倍率等,成為可以手動或自動調整軌道圖型。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使用的傾斜延伸機為自由設定構成軌道Ri.Ro之各軌道部及軌道連結部的位置,可任意變更軌道圖型者為佳。
本實施形態中,拉幅器之把持具Ci.Co與前後之把持具Ci.Co保持一定間隔,且以一定速度行走。把持具Ci.Co之行走速度可適宜選擇,通常為1~150m/min。左右一對之把持具Ci.Co之行走速度之差係行走速度之通常1%以下、較佳為0.5%以下、更佳為0.1%以下。此乃是在延伸步驟出口,薄膜之左右有進行速度差時,延伸步驟出口發生皺紋(wrinkling),故左右之 把持具Ci.Co之速度差,實質上要求同速度的緣故。一般的拉幅器裝置等,因應驅動鏈條之鉸鏈齒的周期,驅動馬達之頻率等,在秒以下等級發生之速度不勻,有時產生數%之不均,但此等非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述之速度差。
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使用的傾斜延伸機中,特別是薄膜之搬送為傾斜處,規定把持具之軌跡的軌道,有時要求大的彎曲率。為了避免因急遽的彎曲所致之把持具彼此之干擾、或局部之應力集中,在彎曲部,使把持具之軌跡成為畫曲線方式為佳。
如此,對於長形薄膜賦予傾斜方向之配向用的傾斜延伸拉幅器,藉由使軌道圖型多樣變化,可自由設定薄膜之配向角,此外,可使薄膜之配向軸(慢軸),橫跨薄膜寬方向,左右均等高精度配向,且可以高精度控制薄膜厚度或延遲的拉幅器為佳。
其次,說明延伸部5之延伸動作。長形薄膜之兩端以左右之把持具Ci.Co把持,在加熱區Z內隨著把持具Ci.Co之行走,而被搬送。左右之把持具Ci.Co係在延伸部5之入口部(圖中A之位置)中,對於薄膜之行進方向(送出方向D1),略垂直的方向相對,使左右非對稱的軌道Ri.Ro上各自行走,在延伸終了時之出口部(圖中B之位置),放開把持的薄膜。經把持具Ci.Co放開的薄膜,以前述薄膜捲繞部9被捲繞於捲芯。一對軌道Ri.Ro,各自具有無端狀的連續軌道,在拉幅器之出口部,放開薄膜之把持的把持具Ci.Co,行走外側之軌道, 依序返回入口部。
此時,軌道Ri.Ro因左右非對稱,故圖2之例中,在圖中A之位置相對之左右之把持具Ci.Co,隨著行走軌道Ri.Ro上,行走軌道Ri側(內路徑側)的把持具Ci,相對於行走軌道Ro側(外路徑側)之把持具Co,較為先行的位置關係。
亦即,在圖中A之位置,對於薄膜之送出方向D1,略垂直之方向相對的把持具Ci.Co之中,其中之一方的把持具Ci先到達在薄膜之延伸終了時之位置B時,連結把持具Ci.Co之直線相對於與薄膜之捲繞方向D2略垂直的方向,僅角度θ L傾斜。因此,長形薄膜相對於寬度方向,以θ L之角度進行傾斜延伸。在此,略垂直係表示90±1°之範圍內。
其次,說明上述加熱區Z之詳細。延伸部5之加熱區Z係以預熱區Z1、延伸區Z2及熱固定區Z3所構成。延伸部5中,藉由把持具Ci.Co所把持之薄膜,依序通過預熱區Z1、延伸區Z2、熱固定區Z3。本實施形態中,預熱區Z1與延伸區Z2係以隔牆分開,延伸區Z2與熱固定區Z3係以隔牆分開。
預熱區Z1係指加熱區Z之入口部中,把持薄膜之兩端之把持具Ci.Co,左右(薄膜寬方向)保持一定間隔行走的區間。
延伸區Z2係指把持薄膜之兩端之把持具Ci.Co之間隔開啟,直到成為特定之間隔為止的區間。此 時,進行如上述的傾斜延伸,但是必要時,在傾斜延伸前後,也可在縱方向或橫方向進行延伸。
熱固定區Z3係指比延伸區Z2後之把持具Ci.Co之間隔再度成為一定的區間,兩端之把持具Ci.Co互相保持平行行走的區間。
又,延伸後之薄膜通過熱固定區Z3後,也可通過區內之溫度被設定為構成薄膜之熱可塑性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Tg(℃)以下的區間(冷卻區)。此時,考慮因冷卻造成薄膜收縮時,也可為預先將對向之把持具Ci.Co之間隔縮小的軌道圖型。
相對於熱可塑性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Tg時,預熱區Z1之溫度設定為Tg~Tg+30℃、延伸區Z2之溫度設定為Tg~Tg+30℃、熱固定區Z3及冷卻區之溫度設定為Tg-30~Tg+20℃為佳。
又,可適宜選擇預熱區Z1、延伸區Z2及熱固定區Z3之長度,相對於延伸區Z2之長度,預熱區Z1之長度通常為100~150%、熱固定區Z3之長度通常為50~100%。
又,延伸前之薄膜之寬為Wo(mm),延伸後之薄膜之寬為W(mm)時,傾斜延伸步驟中之延伸倍率R(W/Wo),較佳為1.3~3.0、更佳為1.5~2.8。延伸倍率在此範圍時,薄膜之寬方向之厚度不均變小,故較佳。傾斜延伸拉幅器之延伸區Z2中,在寬方向,設置延伸溫度差時,可使寬方向厚度不均變得更佳的等級 (LEVEL)。又,上述之延伸倍率R係等於在拉幅器入口部,把持之挾具兩端之間隔W1,在拉幅器出口部,成為間隔W2時之倍率(W2/W1)。
又,延伸部5之傾斜延伸的手法不限定於上述的手法,也可例如日本特開2008-23775號公報所揭示之藉由同時雙軸延伸進行傾斜延伸。同時雙軸延伸係指以各把持具把持被供給之長形薄膜之寬度方向的兩端部,邊移動各把持具,邊搬送長形薄膜,同時,將長形薄膜之搬送方向設為固定,藉由使一方之把持具之移動速度與另一方之把持具之移動速度相異,將長形薄膜相對於寬度方向,在傾斜方向進行延伸的方法。其他,也可以日本特開2011-11434號公報所揭示的手法進行傾斜延伸。
以上述傾斜延伸步驟所得之長形的傾斜延伸薄膜,其配向角θ相對於捲繞方向,例如在大於0°、未達90°之範圍傾斜,至少1300mm之寬中,寬方向之面內延遲Ro之偏差為10nm以下、配向角θ之偏差為10°以下為佳。又,前述長形傾斜延伸薄膜之在波長550nm下測量的面內延遲值Ro(550)較佳為60~220nm之範圍內,更佳為65~200nm之範圍內、又更佳為75~150nm之範圍內。
亦即,藉由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所得之長形傾斜延伸薄膜中,面內延遲Ro之偏差,在寬方向之至少1300mm中,為2nm以下,較佳為1nm以下。藉由使面內延遲Ro之偏差在上述範圍內,長形傾斜延伸薄膜例 如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用之相位差薄膜使用的情形,也可形成顯示品質良好者。
又,藉由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所得之長形傾斜延伸薄膜中,配向角θ之偏差,在寬方向之至少1300mm中,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最佳為1°以下。配向角θ之偏差超過0.5的長形傾斜延伸薄膜與偏光鏡貼合作為圓偏光板,將此安裝於有機EL顯示裝置等之圖像顯示裝置時,有時會產生漏光、使明暗對比降低的情形。
前述延遲值Ro係面內慢軸方向之折射率nx與在面內與前述慢軸正交之方向之折射率ny之差,乘以薄膜之平均厚度d的值(Ro=(nx-ny)×d)。
傾斜延伸步驟所得之長形傾斜延伸薄膜之平均厚度,從機械強度及顯示裝置之薄型化等之觀點,為20~60μm、較佳為10~60μm、又更佳為10~50μm、特佳為15~35μm。又,上述長形傾斜延伸薄膜之寬方向之厚度不均,會影響可否捲繞,故較佳為3μm以下、更佳為2μm以下。
〔2-5-1-4〕加熱處理步驟
其次,對於經傾斜延伸之傾斜延伸薄膜(流延膜),進行藉由進行下述(i)或(ii)之加熱處理,得到第1光學薄膜的加熱處理步驟。
(i)對於製膜、延伸後之薄膜之端部,在180~220℃ 之範圍內,實施壓紋加工後,捲繞該流延膜成為捲筒體,在60~80℃、20%RH以下之條件,加熱處理3~5日。
(ii)藉由搬送滾輪,邊將製膜、延伸後之薄膜以張力120~150N搬送,邊經由搬送滾輪,使該薄膜於140~170℃,加熱處理40~600秒鐘。
如此,將經傾斜延伸之薄膜捲繞的狀態或賦予張力的狀態,進行固定,進行加熱處理,可將薄膜進行熱矯正,將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及與慢軸正交之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90)可調整為滿足上述式(1)及(2)的值。
以下說明(i)及(ii)之加熱處理。
((i)之加熱處理)
上述(i)之加熱處理係首先在傾斜延伸後所得之薄膜之寬度方向兩端部,施予設置壓紋部之壓紋加工。壓紋部係指捲繞長形狀薄膜之前,為了防止經捲繞之薄膜彼此之背面與表面,面彼此完全密著,故薄膜上設置微小連續凹凸所構成之固定寬之圖案者。使薄膜之一面(例如上面)以凸狀突出時,該薄膜之另一面(例如下面),對應於前述凸狀,相對形成凹狀。
為了實施壓紋加工,使用具備壓紋滾輪(embossing roller)及經由薄膜,與壓紋滾輪對向配置之背壓滾輪(back roller)的壓紋加工裝置,進行壓紋加工較佳。
壓紋滾輪之滾輪徑,較佳為5~20cm之範圍,更佳為6~15cm之範圍。壓紋滾輪之滾輪徑超過20cm時,(配置於壓紋滾輪之內部)熱源與壓紋滾輪之表面之距離過大,故壓紋滾輪之表面,有時產生溫度不均的情形。因此,形成之壓紋部產生彈性係數高的部分與低的部分,彈性係數低的部分容易崩潰。而壓紋滾輪之輥徑未達5cm時,旋轉軸震動,形成之壓紋之凸部的高度容易偏差。比經設定之高度更高所形成的壓紋部,有易崩潰的傾向。
背壓滾輪之材質,從使形成有壓紋部之薄膜均勻冷卻的等之理由,較佳為金屬製。金屬的種類,例如較佳為SUS、鈦、不鏽鋼、鍍鉻、銅等。金屬製之背壓滾輪,例如比橡膠製之背壓滾輪,更容易使薄膜均勻冷卻,故容易使纖維素酯均勻結晶化,可形成具有高強度(高彈性係數)的壓紋部。
壓紋滾輪與背壓滾輪之間的間隙(clearance)可為1~30μm左右,較佳為1~15μm左右。壓紋滾輪與背壓滾輪所致之夾(nip)壓,可為100~10000Pa左右。
以壓紋滾輪與背壓滾輪,夾著薄膜之寬度方向兩端部,對薄膜之寬度方向兩端部施予壓紋加工。
壓紋滾輪之表面溫度,較佳為150~350℃之範圍,更佳為160~300℃之範圍,特佳為180~220℃之範圍內。壓紋滾輪之表面溫度為150~350℃之範圍內時,可使薄膜充分熔融,即使經冷卻,也可使纖維素酯充分結晶 化,容易形成高強度的壓紋部。又,薄膜不會過度熔融,可防止薄膜之熔融物黏貼於壓紋滾輪。
第1光學薄膜之製造係在薄膜寬度方向之兩端部,藉由壓紋滾輪形成前述壓紋部時,兩側之壓紋滾輪之表面溫度,設置5~20℃之範圍內之溫度差,形成該壓紋部為佳。第1光學薄膜藉由傾斜延伸,而在薄膜寬度方向之兩端部之彈性係數具有各向異性,故為了取消彈性係數差,使壓紋部之凸部之耐崩潰性均等,在彈性係數低的端部,以高溫的壓紋滾輪形成壓紋部,彈性係數高的端部,以壓紋滾輪之表面溫度設定為5~20℃之範圍內低溫度的壓紋滾輪,形成壓紋部為佳。表面溫度差,更佳為7~15℃之範圍。
背壓滾輪之表面溫度係因壓紋滾輪之表面溫度而異,但是較佳為30~100℃之範圍,更佳為50~80℃之範圍。背壓滾輪之表面溫度在50~100℃之範圍內時,薄膜未被急速冷卻,使纖維素酯容易均勻結晶化,可得到彈性係數高的壓紋部。又,不僅使薄膜所含有之纖維素酯容易冷卻,使結晶化容易,且抑制薄膜之熱膨脹,可防止壓紋部附近之薄膜之表裏面產生波浪狀。壓紋部附近之薄膜之表裏面產生波浪狀時,薄膜彼此黏貼,薄膜變得易撕裂。
壓紋加工時之薄膜之搬送速度,較佳為50~120m/分鐘之範圍。薄膜之搬送速度在80~120m/分鐘之範圍時,生產性高,且壓紋滾輪之壓力或壓紋滾輪或背 壓滾輪之熱容易均勻傳至薄膜,因此,使薄膜所含有之纖維素酯均勻結晶化,可得到高強度的壓紋部。
換言之,為了形成不易崩潰的壓紋部時,以壓紋滾輪使纖維素酯充分熔融,將以背壓滾輪進行熔融之纖維素酯徐徐冷卻,使結晶化是很重要的。因此,(1)壓紋滾輪之表面溫度、(2)背壓滾輪之表面溫度、(3)壓紋滾輪之滾輪徑、及(4)背壓滾輪之材質之中至少二個以上進行各種組合來調整較佳。其中,將(1)壓紋滾輪之表面溫度與(2)背壓滾輪之表面溫度分別調整為前述之範圍較佳,更佳為將(3)壓紋滾輪徑調整為前述之範圍,特佳為選擇(4)背壓滾輪之材質。
接著,(i)之加熱處理係對於薄膜之端部,施予壓紋加工後,捲繞成捲筒狀的狀態下,於60~80℃、20%RH以下的條件,加熱處理3~5日。
薄膜之捲繞可使用捲繞機進行。
又,薄膜之捲繞方法,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定扭力法、定張力法、錐度張力法等。
捲繞薄膜時之捲繞張力,可為50~170N左右。
加熱處理之期間係藉由設定的溫度適宜決定即可。通常,設定為比較低溫,使捲外部、捲中央部、捲芯部之加熱處理效果不偏倚為佳。
為了安定進行加熱處理時,在可調整溫濕度的場所進行較佳,在無塵之清淨室等進行加熱處理較佳。
將抗反射薄膜捲繞成捲筒(roll)狀時之捲 芯,只要是圓筒上之芯,即無特別限定,較佳為中空塑膠芯,塑膠材料較佳為耐加熱處理溫度之耐熱性塑膠較佳,可列舉例如酚樹脂、二甲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酯樹脂、環氧樹脂等之樹脂。又,較佳為藉由玻璃纖維等之填充材強化的熱硬化性樹脂。
此等之捲芯之捲繞數,較佳為100捲繞以上,更佳為500捲繞以上,捲繞厚較佳為5cm以上。
如此,將長捲的薄膜在捲繞狀態進行前述加熱處理時,使該輥旋轉較佳,旋轉係1分鐘1旋轉以下的速度為佳,可連續也可間斷的旋轉。又,加熱期間中,該輥之重捲繞進行1此以上為佳。
使捲繞於芯之長捲的薄膜在加熱處理中旋轉,因此,於加熱處理室設置専用的旋轉台為佳。
旋轉為斷續的情形時,停止的時間為10小時以內為佳,停止位置係均勻在圓周方向者為佳,停止時間更佳為10分鐘以內。最佳為連續旋轉。
連續旋轉之旋轉速度,1旋轉所需要的時間,較佳為10小時以下,較快時,對裝置造成負担,故實質上,較佳為15分鐘至2小時之範圍。
具有旋轉機能之専用之台車的情形,移動或保管中,也可使光學薄膜捲旋轉為佳,此情形時,作為保管期間較長的情形所產生之黑礦層(black band)對策,以旋轉可產生有效機能。
又,(i)之加熱處理係將捲繞成捲筒狀之薄 膜,以防濕薄片覆蓋的狀態,進行上述加熱處理為佳。亦即,將捲繞成捲筒狀之薄膜,以樹脂薄膜、較佳為樹脂薄膜上蒸鍍鋁之防濕薄片包覆後,捲軸部分以繩或橡膠帶固定的形態,進行上述加熱處理為佳。
藉此,將捲繞成捲筒狀之薄膜進行加熱處理時,濕度容易維持在20%RH以下的條件,此外,可抑制薄膜之吸濕或異物之附著等之發生,可製造高品質的第1光學薄膜。
薄膜之包裝形態之具體例,可列舉例如以捲筒狀捲繞於筒狀之捲芯之薄膜的周面及軸方向兩端面之全體,以薄片狀之包裝材料包覆,包裝材料之輥周方向之兩端部彼此重疊,此等包裝材料端部彼此之接合部分以膠帶等固定的態樣。藉由這種態樣,包裝材料端部彼此之接觸部分,實質上無隙間,以防止垃圾等之侵入內部。由捲筒狀薄膜之軸方向兩端部,捲芯之端部突出於外側的情形時,該端部周面與包裝材料之軸方向兩端部以繩或橡膠帶等固定,成為輕微的密閉狀態的形態為佳。相較於如以往,左右兩端部未以膠帶固定,實質上無隙間,內部為密閉狀態時,捲芯部分以繩或橡膠帶等固定的形態,在保管中或輸送中,捲筒體較能適度的吸濕及排濕,在提高光學薄膜之光學特性及物性之均勻性而言,為較佳的態樣。
這種包裝材料,可列舉例如聚乙烯及聚丙烯等之聚烯烴系合成樹脂之薄膜、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之聚酯系合成樹脂之薄膜等。又,包 裝材料之厚度,從維持透濕性的觀點,較佳為10μm以上,又從剛性等操作上的觀點,較佳為100μm以下。又,包裝材料之透濕性係因構成包裝材料之合成樹脂薄膜之厚度而改變,故藉由調整合成樹脂薄膜之厚度,可適宜調整包裝材料之透濕性。
在此,此包裝材料之透濕度以JIS Z0208所規定之1日之透濕度為10g/m2以下時,可防止捲形狀之劣化或異物故障,不易產生因上述問題所發生的傷害,故較佳。
又,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之捲筒體之包裝形態係將光學薄膜之捲筒體以JIS Z0208所規定之1日之透濕度為5g/m2以下包裝材料來包裝較佳,更佳為以透濕度為1g/m2以下的包裝材料來包裝。藉此,更能抑制薄膜之保管及輸送等之物流狀態中之保管時之劣化(捲形狀之劣化、薄膜彼此之黏貼故障之發生及異物故障)。
又,以JIS Z0208所規定之1日之透濕度為5g/m2以下至1g/m2以下的包裝材料,可列舉例如層合有聚乙烯及聚丙烯等之聚烯烴系合成樹脂薄膜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之聚酯系合成樹脂薄膜的複合材料、或此等之薄膜上蒸鍍有鋁等之金屬,或金屬之薄膜被接合、層合的複合材料等。由此等之複合材料所構成之包裝材料的厚度,從維持透濕性的觀點,較佳為1μm以上,又從剛性等操作上之觀點,較佳為50μm以下。又,包裝材料之透濕性係因複合材料之厚度而改變,故藉 由調整厚度,可適宜調整包裝材料之透濕性。
特別是層合有聚乙烯及聚丙烯等之聚烯烴系合成樹脂薄膜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之聚酯系合成樹脂薄膜的複合材料、或此等之薄膜上蒸鍍有鋁等之金屬,或金屬之薄膜被接合、層合的複合材料,可得到高的透濕防止性,且材料輕量,故操作上,特別適合利用。
上述包裝材料係將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之捲筒體至少捲繞1重,可展現前述效果,但是也可捲繞2重以上。
藉由這種態樣進行加熱處理步驟,薄膜經熱矯正,尺寸變化率減低,可得到慢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及與慢軸正交之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90)滿足上述式(1)及(2)的第1光學薄膜。
((ii)之加熱處理)
上述(ii)之加熱處理係將傾斜延伸後所得之薄膜,於140~170℃之溫度條件下,邊施加120~150N之張力,邊經由300~600支的搬送滾輪,以40~600秒鐘搬送,進行加熱處理。
上述(ii)之加熱處理,只要是具有將薄膜施加上述張力,可在上述溫度範圍加熱之搬送滾輪群的裝置時,可以任何構成的裝置進行加熱處理。例如使用具有300~600支的搬送滾輪的裝置,進行加熱處理為佳。
藉由這種態樣進行加熱處理步驟,薄膜經熱矯正,尺寸變化率減低。藉此可得到慢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及與慢軸正交之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90)滿足上述式(1)及(2)的第1光學薄膜。
〔2-5-2〕藉由熔融流延製膜法之方法
以熔融流延製膜法製造第1光學薄膜的情形時,將含有樹脂及可塑劑等之添加劑的組成物加熱熔融至呈現流動性的溫度為止,然後,將含有流動性之纖維素酯的熔融物進行流延。
加熱熔融之成形法,更詳細而言,可分類為熔融擠壓成形法、加壓成形法、吹塑成形法、射出成形法、吹製成形法、延伸成形法等。此等成形法中,就機械強度及表面精度等觀點,較佳為熔融押出法。熔融擠壓法所使用之複數原材料,通常為預先混練成為顆粒化為佳。
顆粒化可使用已知方法進行,例如可將乾燥纖維素醯化物、可塑劑及其他添加劑,以進料器供給擠壓機後,使用單軸或雙軸之擠壓機混練,再由模頭擠壓成條狀,經水冷或空冷後切斷而得。
添加劑可於供給擠壓機前混合,或各自以個別的進料器供給。又,為了均匀混合微粒子或抗氧化劑等之少量的添加劑,較佳為事前混合。
顆粒化所使用之擠壓機較佳為抑制剪斷力,不會使樹脂變質(降低分子量、著色、生成凝膠等),以 可顆粒化盡量低溫加工之方式為佳。例如雙軸擠壓機的情形,較佳為使用深溝型之螺旋軸,使同方向旋轉。就混練均勻性,較佳為咬合型。
其次,使用上述所得之顆粒進行薄膜製膜。當然也可未顆粒化直接將原材料之粉末投入進料器供給擠壓機,經加熱熔融後,直接進行薄膜製膜。
上述顆粒使用單軸或雙軸型擠壓機,擠出時之熔融溫度為200~300℃之範圍內,以葉片式(leaf disk filter)過濾器等過濾除去異物後,由T模流延成薄膜狀,以冷卻輥與彈性接觸輥挾住薄膜,於冷卻輥上使固化。
自供料斗導入至擠壓機時,較佳為真空下或減壓下或惰性氣體氣氛下進行,防止氧化分解等為佳。
擠壓流量較佳為導入齒輪幫浦等安定進行。又,去除異物用之過濾器,較佳為使用不銹鋼纖維燒結過濾器。不銹鋼纖維燒結過濾器係製出使不鏽鋼纖維體以複雜纏繞的狀態,且進行壓縮,使接觸處經燒結成一體化者,因其纖維的粗度與壓縮量而改變密度,可調整過濾精度。
可塑劑或微粒子等之添加劑,可預先與樹脂混合,或於擠壓機之途中混入。為了均勻添加,較佳為使用靜態混合機等之混合裝置。
以冷卻輥與彈性接觸輥挾住薄膜時之接觸輥側的薄膜溫度,較佳為薄膜之Tg以上、Tg+110℃以下的 範圍內。這種目使用之具有彈性體表面的彈性接觸輥,可使用已知之彈性接觸輥。彈性接觸輥也稱為挾壓回轉體,可使用市售者。
由冷卻輥剝離膜時,較佳為控制張力以防止薄膜變形。
又,由上述所得之薄膜,通過接觸冷卻輥之步驟後,再藉由上述橫延伸步驟及傾斜延伸步驟,施予延伸處理。
延伸之方法較佳為使用已知之輥延伸機或拉幅機等。延伸溫度通常在構成薄膜之樹脂之Tg~(Tg+60)℃之溫度範圍內進行為佳。
〔3〕第2光學薄膜
本發明之第2光學薄膜係與偏光鏡之另一面對向而設置。第2光學薄膜係在長度方向或寬度方向被延伸較佳,其慢軸與偏光鏡之吸收軸平行或正交較佳。
第2光學薄膜之材料,可使用與上述第1光學薄膜同樣的材料,故省略說明,特佳為纖維素乙酸酯或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
上述以外的事項,與第1光學薄膜同樣,故省略說明。
〔4〕其他的構成層
偏光板係在第1光學薄膜及第2光學薄膜之中,被配 置於辨識側之光學薄膜之辨識側的面,也可具備機能層。該機能層可設置例如由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等所構成之硬化層或防眩光層。
作為機能層使用之硬化層或防眩光層,可使用例如日本特開2003-114333號公報、日本特開2004-203009號公報、2004-354699號公報、2004-354828號公報等記載之硬化層或防眩光層。
〔4-1〕硬化層
硬化層較佳為含有活性線硬化性化合物之硬化物,活性線硬化性化合物較佳為使用含有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之單體的成分。活性線硬化性化合物,可列舉例如紫外線硬化性化合物或電子線硬化性化合物,而藉由紫外線照射產生硬化的化合物,在機械性膜強度(耐擦傷性、鉛筆硬度)優異,故較佳。
紫外線硬化性化合物,較佳為使用例如紫外線硬化型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樹脂、紫外線硬化型聚酯丙烯酸酯系樹脂、紫外線硬化型環氧丙烯酸酯系樹脂、紫外線硬化型多元醇丙烯酸酯系樹脂、或紫外線硬化型環氧樹脂等。其中,較佳為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酯系樹脂。
硬化層之乾層厚,其平均層厚0.01~20μm之範圍,較佳為0.5~10μm之範圍。更佳為0.5~5μm之範圍。
硬化層之塗佈方法,可使用例如、凹版塗佈 機、浸漬塗佈機、反向塗佈機、線塗佈棒、模塗佈機、噴墨法等之公知方法。硬化層組成物塗佈後,經乾燥照射活性線(也稱為UV硬化處理)),進行硬化,進一步必要時,硬化後也可進行加熱處理。
〔4-2〕防眩光層
防眩光層係將對薄膜基材之表面反射的像或外光之輪郭產生模糊的層,且係液晶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電漿顯示器等之圖像顯示裝置等之使用時,令外光或反射像映入不致造成影響的機能層。該防眩光層也可兼具硬化層。
防眩光層係於前述硬化層所用的活性線硬化性樹脂中,添加下述微粒子經分散而形成者為佳。微粒子可列舉例如無機微粒子或有機微粒子等的微粒子,無機微粒子可列舉例如氧化矽、氧化鎂或碳酸鈣等。又,有機粒子可列舉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樹脂粉末、丙烯醯基苯乙烯系樹脂粉末、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樹脂粉末、聚苯乙烯系樹脂粉末或三聚氰胺系樹脂粉末等。
防眩光層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JIS B0601:1994)為0.3~1.5μm之範圍內,從賦予防眩性的觀點較佳,又更佳為0.35~1.3μm之範圍內,特佳為0.5~1.3μm之範圍內。在上述範圍內時,可得到滿足防眩性與防眩光層之滑性,即使為薄膜也為高硬度(4H以上)的防眩光層,故較佳。
《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第1光學薄膜,經傾斜延伸,慢軸與偏光鏡之吸收軸之角度θ為30~60°之範圍內,透過軸(或吸收軸)以捲對捲與長度方向之長形狀的偏光鏡貼合,可形成長形狀的偏光板。
在上述第1光學薄膜之加熱處理步驟,進行(ii)之加熱處理的情形時,本發明之偏光板之製造方法,進一步具有除去第1光學薄膜之壓紋部的步驟較佳。
該偏光板較佳為係以本發明之第1光學薄膜及第2光學薄膜挟持偏光鏡。
光學薄膜與偏光鏡之貼合,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將該光學薄膜進行皂化處理後,完全皂化型之聚乙烯醇系接著劑進行貼合。又,也可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等貼合,但是從所得之接著劑層之彈性係數高,且容易抑制偏光板之變形的觀點等,較佳為使用光硬化性接著劑之貼合。
光硬化性接著劑之較佳例,可列舉例如日本特開2011-028234號公報所揭示,含有(α)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β)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γ)對於比380nm更長之波長的光,顯示極大吸收的光增感劑、及(δ)萘系光增感助劑之各成分的光硬化性接著劑組成物。但是也可使用此等以外的光硬化性接著劑。
以下,說明使用光硬化性接著劑之偏光板之 製造方法之一例。偏光板可藉由含有下述步驟之製造方法來製造,(1)接著光學薄膜之偏光鏡的面進行易接著處理之前處理步驟、(2)於偏光鏡與光學薄膜的接著面中至少一側,塗佈下述之光硬化性接著劑之接著劑塗佈步驟、(3)經由所得之接著劑層貼合偏光鏡與光學薄膜之貼合步驟、及(4)以經由接著劑層經貼合偏光鏡與光學薄膜之狀態下,使接著劑層硬化之硬化步驟。(1)之前處理步驟必要時亦可實施。
(前處理步驟)
前處理步驟係於光學薄膜之與偏光鏡的接著面進行易接著處理。於偏光鏡之兩面分別接著光學薄膜的情形時,於各自之光學薄膜之與偏光鏡之接著面進行易接著處理。易接著處理可列舉例如電暈處理、電漿處理等。
(接著劑塗佈步驟)
接著劑塗佈步驟係於偏光鏡與光學薄膜之接著面中至少一側,塗佈上述光硬化性接著劑。於偏光鏡或光學薄膜之表面直接塗佈光硬化性接著劑時,其塗佈方法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利用刮刀式、線棒式、模塗佈機、雙輥筒塗佈、凹版塗佈機等各種塗佈方式。又,於偏光鏡與光學薄膜之間,流延光硬化性接著劑之後,亦可利用以滾輪(Roller)等進行加壓均勻推展的方法。
(貼合步驟)
如此塗佈光硬化性接著劑後,供於貼合步驟。此貼合步驟,例如於先前塗佈步驟,在偏光鏡之表面塗佈光硬化性接著劑的情形時,於該處重疊光學薄膜。先前之塗佈步驟在光學薄膜之表面塗佈光硬化性接著劑的情形時,於該處重疊偏光鏡。又,將光硬化性接著劑流延於偏光鏡與光學薄膜之間的情形時,該狀態下重疊偏光鏡與光學薄膜。於偏光鏡之兩面接著光學薄膜的情形時,兩面皆使用光硬化性接著劑時,偏光鏡之兩面分別經由光硬化性接著劑,重疊光學薄膜。而且,通常此狀態下,從兩面側以輥等挾住進行加壓。輥之材質可使用金屬或橡膠等。配置兩面之滾輪,可為相同材質,可為不同材質。
(硬化步驟)
硬化步驟係對於未硬化之光硬化性接著劑,照射活性能量線,使含有環氧化合物或環氧丙烷化合物之接著劑層硬化。藉此,透過光硬化性接著劑使經重疊之偏光鏡與光學薄膜接著。為了於偏光鏡之兩面貼合光學薄膜,因此,偏光鏡之兩面分別經由光硬化性接著劑重疊光學薄膜的狀態,從任一側之光學薄膜側照射活性能量線,有助於使兩面之光硬化性接著劑同時硬化。
活性能量線可使用可見光線、紫外線、X光、電子束等,因為操作容易且硬化速度亦充分,故一般而言較佳為使用電子束或紫外線。
電子束之照射條件,只要可硬化前述接著劑的條件時,可採用任意的適當條件。例如電子束照射,加速電壓較佳為5~300kV之範圍內,更佳為10~250kV之範圍內。加速電壓未達5kV的情形時,電子束有不會到達接著劑而造成硬化不足之虞,加速電壓超過300kV時,通過試料之浸透力過強而使電子束反彈,對於透明光學薄膜或偏光鏡有造成損傷之虞。照射線量為5~100kGy之範圍內,較佳為10~75kGy之範圍內。照射線量未達5kGy的情形時,接著劑變成硬化不足,超過100kGy時,對於透明光學薄膜或偏光鏡造成損傷,產生機械性強度降低或變黃,無法得到特定的光學特性。
紫外線之照射條件若為可硬化前述接著劑之條件時,可採用任意之適當條件。紫外線之照射量以積算光量50~1500mJ/cm2之範圍內為佳,更佳為100~500mJ/cm2之範圍內。
如以上所得之偏光板中,接著劑層之厚度雖並未特別限定,但通常為0.01~10之範圍內,較佳為0.5~5μm之範圍內。
《液晶顯示裝置》
圖3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10之概略構成的剖面圖。液晶顯示裝置10具備:液晶胞11、相對於液晶胞11,被配置於辨識側的偏光板12、相對於液晶胞11,被配置於與辨識側相反側之偏光板13、相對於偏光 板13,被配置於與辨識側相反側之背光14、及相對於偏光板12,被配置於辨識側之前面板15。液晶胞11係以一對基板挟持液晶層所構成。此液晶胞11具有被配置成矩陣狀之複數的畫素,各畫素之驅動藉由TFT(Thin Film Transistor)等之開關元件,進行ON/OFF來顯示。
前面板15成為液晶顯示裝置10之外裝保護者,由玻璃或樹脂(例如丙烯酸)所構成之透明基板、或觸控面板模組。前面板15與偏光板12之間,填充例如由紫外線硬化型樹脂所構成之填充材(圖示省略)為佳。藉由設置填充材,防止在前面板15與偏光板12之間,形成空氣層,抑制前面板15與空氣層之界面及偏光板12與空氣層之界面之光反射,可提高顯示圖像之辨識性。
偏光板12使用上述本發明之偏光板,具有:通過特定之直線偏光的偏光鏡21、相對於偏光鏡21,經由接著層等,被配置於辨識側之第1光學薄膜22、及再被配置於該辨識側的機能層23。上述之機能層23係以例如由紫外線硬化型樹脂所構成之硬化層或防眩光層所構成。又,偏光板12係具有相對於偏光鏡21,經由接著層等,被配置於液晶胞11側之第2光學薄膜24。
偏光鏡21係例如將聚乙烯醇薄膜以二色性色素染色,藉由高倍率延伸而得者。偏光鏡21經鹼處理(也稱為皂化處理)後,其一面側經由接著層等,貼合第1光學薄膜22,另一面側經由接著層等,貼合第2光學薄膜24。
接著層例如由聚乙烯醇接著劑(PVA接著劑、水糊)所構成之層,但是也可為由紫外線硬化型之接著劑(UV接著劑)所構成之層。此等之接著劑塗佈於接著面之狀態為液體,塗佈後,藉由乾燥或紫外線照射而硬化,將2者接著。換言之,接著層係由液狀之狀態變化,分別接著偏光鏡21與第1光學薄膜22、偏光鏡21與第2光學薄膜24。如此,接著層係由液狀之狀態變化,將2者接著的觀點,與未產生這種狀態變化,而將2者接著之黏著層(基材之上具有黏著劑之薄片狀的黏著層)不同。
接著層之層厚,較佳為超過0.1μm,且5μm以下之範圍內。此時,相較於使用丙烯酸系之黏著劑(厚度10μm左右)之構成,可更容易使偏光板12薄型化。
第1光學薄膜22係賦予含有透過光,為波長之1/4左右之面內相位差的層,以施予傾斜延伸後之厚度20~60μm之纖維素酯薄膜所構成為佳。第1光學薄膜22之慢軸與偏光鏡21之吸收軸所成的角度(夾角)θ為30~60°之範圍內,藉此,由偏光鏡21之直線偏光,藉由第1光學薄膜22被轉換成圓偏光或橢圓偏光。
以硬化層構成機能層23的情形,可藉由此硬化層保護偏光板12之表面。硬化層可含有具有紫外線吸收機能之有機化合物。這種有機化合物(有機UV吸收劑)可使用例如TINUVIN 928(BASF JAPAN股份公司製)。
第2光學薄膜24係膜厚20~60μm之纖維素酯 薄膜,作為保護偏光鏡21之裏面側之薄膜所設置。第2光學薄膜24也可作為兼具具有所期望之光學補償機能之相位差薄膜的光學薄膜而設置。
偏光板13具有:通過特定之直線偏光之偏光鏡31、相對於偏光鏡31,於辨識側(液晶胞11側)經由接著層,被配置之光學薄膜32、及相對於偏光鏡31,在與辨識側相反側(背光側),經由接著層,被配置之光學薄膜33。偏光鏡21、31係成為直交偏光狀態來配置。又,偏光鏡31及光學薄膜32、33之構成材料,分別可使用與偏光鏡21及第2光學薄膜24相同者。
如上述,辨識側之偏光板12中,位於偏光鏡21之兩側之第1光學薄膜22及第2光學薄膜24,兩方均為由膜厚20~60μm之薄膜所構成之纖維素酯薄膜,且偏光鏡21之辨識側被配置經施予傾斜延伸之第1光學薄膜22,故可有效抑制因第1光學薄膜22及第2光學薄膜24吸收之水分之偏差所致之偏光板12之翹曲。
又,相對於第1光學薄膜22,於辨識側被設置作為機能層23之硬化層或防眩光層,故可藉由此機能層23保護偏光板12之表面,或可發揮防眩機能。
又,第1光學薄膜22之偏光鏡21側之面,可設置提高第1光學薄膜22之接著性用之易接著層。易接著層係藉由於第1光學薄膜22之該面進行易接著處理而形成。易接著處理例如有電暈(放電)處理、電漿處理、火焰處理、表面改質處理、亮光放電處理、臭氧處 理、底漆塗佈處理等,實施其中至少1種即可。此等之易接著處理之中,從生產性的觀點,電暈處理、電漿處理作為易接著處理較佳。
又,偏光板12中,可在機能層23之上形成保護層。保護層係以與上述硬化層同樣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例如紫外線硬化型樹脂)所構成為佳。如此,在機能層23之上設置保護層,可保護機能層23之表面。
又,保護層(overcoat layer)及機能層23均為硬化層時,在第1光學薄膜22之單側形成2層硬化層,故確實達到偏光板12之表面保護。此外,實質上,不含具有紫外線吸收機能之有機化合物,或具有紫外線吸收機能之有機化合物之含量(質量%)比機能層23更少的硬化層構成保護層為佳。此時,更能抑制機能層23所含之具有紫外線吸收機能之有機化合物溶出至外部。
《有機EL顯示裝置》
圖4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有機EL顯示裝置50之概略構成的剖面圖。有機EL顯示裝置50具備:有機EL發光元件51、相對於有機EL發光元件51,被配置於辨識側的偏光板52及相對於偏光板52,被配置於辨識側的前面板53。有機EL發光元件51係於使用玻璃或聚醯亞胺等之基板上,依序具有金屬電極、TFT、有機發光層、透明電極(ITO等)、絕緣層、封裝層。
偏光板52及前面板53係與上述液晶顯示裝 置10之偏光板12及前面板15同樣構成者,但是有機EL顯示裝置50中,偏光板52之第1光學薄膜62比偏光鏡61,被配置於更靠近有機EL發光元件51側,而第2光學薄膜64比偏光鏡61,被配置於更靠近辨識側者。又,機能層63被配置於第2光學薄膜64之辨識側的點,與上述液晶顯示裝置10不同構成。
一般而言,有機EL顯示裝置具備:透明基板上依序層合金屬電極與有機發光層與透明電極之發光體的元件(有機EL元件)。在此,有機發光層係各種有機薄膜之層合體,例如由三苯基胺衍生物等所構成之電洞注入層與由蒽等之螢光性之有機固體所構成之發光層之層合體或這種發光層與由苝衍生物等所構成之電子注入層之層合體、或此等之電洞注入層、發光層、及電子注入層之層合體等各種組合之構成為人所知。
有機EL顯示裝置係藉由將電壓施加於透明電極與金屬電極,於有機發光層被注入電洞與電子,藉由此等電洞與電子之再結合,所產生之能量激發螢光物質,被激發之螢光物質返回至基底狀態時,放出光的原理而發光。途中之再結合的機構,與一般之二極體同樣,也可由此想像電流與發光強度係對於外加電壓,顯示伴隨整流性之強的非線形性。
有機EL顯示器中,為了取出在有機發光層之發光,必須至少一方之電極為透明,通常,以氧化銦錫(ITO)等之透明導電體所形成之透明電極作為陽極使用 較佳。另外,為了使容易電子注入,提高發光效率時,陰極使用功函數較小之物質很重要,通常使用Mg-Ag、Al-Li等之金屬電極。
本發明之偏光板,可適用於由畫面尺寸20英寸以上,亦即,對角線距離為50.8cm以上之大型畫面所構成之有機EL顯示裝置。
這種構成之有機EL顯示裝置中,有機發光層係以厚10nm左右極薄的膜所形成。因此,有機發光層也與透明電極相同,幾乎完全透光。結果,非發光時由透明基板之表面入射,透過透明電極與有機發光層,在金屬電極反射的光,再由透明基板之表面側射出,故由外部辨識時,有機EL顯示裝置之顯示面看起來如鏡面。
含有藉由施加電壓而發光之有機發光層的表面側具備透明電極,同時有機發光層之背面側具備金屬電極所成之有機EL元件的有機EL顯示裝置中,藉由將圓偏光板設置於透明電極之表面側(辨識側),通過該圓偏光板的光,透過透明基板、透明電極、有機薄膜,在金屬電極進行反射,再透過有機薄膜、透明電極、透明基板,藉由圓偏光板再度成為直線偏光,故此直線偏光係與偏光板之偏光方向正交,因此無法透過偏光板。結果可完全遮蔽金屬電極之鏡面。
〔實施例〕
以下,舉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 不限於此等者。又,實施例中,雖使用「份」或「%」的表示,但未特別聲明時,表示「質量份」或「質量%」。
〔實施例1〕 《偏光板101之製作》
<第1光學薄膜之製作>
依據下述方法,製作由纖維素酯薄膜所構成之第1光學薄膜(λ/4薄膜)。
(微粒子分散液之調製)
將以上以溶解器攪拌混合50分鐘後,再以Manton-Gaulin均質器進行分散。
<微粒子添加液之調製>
依據以下組成,在含有二氯甲烷之溶解槽中邊充分攪拌,邊徐徐添加上述微粒子分散液。進一步,以磨碎機進行分散使其二次粒子之粒徑成為特定之大小。再將其以日本精線(股)製之FINEMET NF過濾,調製微粒子添加液。
(主膠漿)
調製下述組成之主膠漿。首先,在加壓溶解槽中添加二氯甲烷與乙醇。於置入有溶劑的加壓溶解槽中一邊攪拌一邊加入纖維素乙酸酯。將此加熱,並一邊攪拌,完全溶解後,將此使用安積濾紙(股)製的安積濾紙No.244過濾,調製主膠漿。又,下述糖酯及下述聚酯使用藉由以下之合成例所合成的化合物。
<主膠漿之組成>
(糖酯之合成)
藉由以下步驟合成糖酯。
於具備有攪拌裝置、回流冷卻器、溫度計及氮氣體導入管之四頭錐形瓶中,投入蔗糖34.2g(0.1莫 耳)、苯甲酸酐180.8g(0.8莫耳)、吡啶379.7g(4.8莫耳),在攪拌下一邊使氮氣體自氮氣體導入管冒出氣泡,一邊升溫,在70℃下進行5小時酯化反應。
接著,將錐形瓶內減壓至4×102Pa以下,於60℃下餾除過剩的吡啶後,將錐形瓶內減壓至1.3×10Pa以下,使升溫至120℃,餾除苯甲酸酐、所生成之苯甲酸之大部分。
最後,於分離取出之甲苯層中添加水100g,在常溫下水洗30分鐘後,分離取出甲苯層,在減壓下(4×102Pa以下),於60℃餾除甲苯,得到化合物A-1、A-2、A-3、A-4及A-5之混合物(糖酯)。
將所得之混合物以HPLC及LC-MASS分析後,A-1為1.3質量%、A-2為13.4質量%、A-3為13.1質量%、A-4為31.7質量%、A-5為40.5質量%。平均取代度為5.5。
(HPLC-MS之測量條件)
1)LC部
裝置:日本分光(股)製管柱烤箱(JASCO CO-965)、檢出器(JASCO UV-970-240nm)、幫浦(JASCO PU-980)、脫氣裝置(degasser)(JASCO DG-980-50)
管柱:Inertsil ODS-3粒徑5μm 4.6×250mm(GL Sciences(股)製)
管柱溫度:40℃
流速:1ml/min
移動相:THF(1%乙酸):H2O(50:50)
注入量:3μl
2)MS部
裝置:LCQ DECA(Thermo Quest(股)製)
離子化法:電噴灑離子化(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法
Spray Voltage:5kV
Capillary溫度:180℃
Vaporizer溫度:450℃
(聚酯之合成)
藉由以下步驟合成聚酯。
將1,2-丙二醇251g、苯二甲酸酐278g、己二酸91g、苯甲酸610g、作為酯化觸媒之四異丙基鈦酸酯0.191g,置入具備有溫度計、攪拌器、回流冷卻管之2L的四口燒瓶中,在氮氣流中,一邊攪拌徐徐地升溫至為230℃為止。使脫水縮合反應15小時,反應終了後,藉由減壓餾除於200℃未反應之1,2-丙二醇,得到聚酯。聚酯係在1,2-丙二醇、苯二甲酸酐及己二酸經縮合形成之聚酯鏈之末端具有苯甲酸之酯。聚酯之酸價為0.10、數平均分子量為450。
(長形薄膜之製作)
其次,使用無終端帶流延裝置,均勻流延(澆鑄)於不鏽鋼帶支撐體上。
無終端帶流延裝置係將上述主膠漿均勻流延於不鏽鋼帶支撐體上。於不鏽鋼帶支撐體上使流延(澆鑄)之長形薄膜中之溶劑蒸發,由不鏽鋼帶支撐體上進行剝離(流延步驟)。將所得之薄膜使乾燥,殘留溶劑量為10質量%後,使用拉幅器,以170℃之條件,對於寬度方向之原寬度,以1.15倍之延伸倍率進行延伸(橫延伸步驟)。
其後,使搬送使用圖1所示之製造裝置,使配向角θ成為45°,延伸溫度185℃、延伸倍率1.7倍,將長形薄膜進行傾斜延伸,製作長形傾斜延伸薄膜(傾斜延伸步驟)。
此外,藉由進行上述(i)或(ii)之加熱處理,進行加熱處理步驟。
進行(i)之加熱處理的情形時,對於製作後的薄膜之端部,於180~220℃之範圍內施予壓紋加工後,捲繞成捲筒狀的狀態,60~80℃、20%RH以下之條件下,加熱處理3~5日。
表1中,加熱處理(i)-1係於220℃下進行壓紋加工,將捲繞成捲筒狀薄膜以防濕薄片3重捲繞被覆,於60℃ 20%RH之條件下,加熱處理3日者。又,加熱處理(i)-2係於180℃下進行壓紋加工,將捲繞成捲筒狀以防濕薄片2重捲繞被覆,於80℃ 5%RH之條件下,加熱處 理5日者。又,加熱處理(i)-3
於170℃下進行壓紋加工,將捲繞成捲筒狀薄膜以防濕薄片1重捲繞被覆,於50℃ 20%RH之條件下,加熱處理2日者(比較例)。
又,防濕薄片使用於厚度30μm之聚乙烯樹脂薄膜上蒸鍍有鋁的薄膜。
進行(ii)之加熱處理的情形時,將製作後之薄膜藉由搬送滾輪以張力120~150N搬送,同時經由搬送滾輪將薄膜以140~170℃,加熱處理40~600秒鐘。
表1中,加熱處理(ii)-1係藉由500支之搬送滾輪,以張力120N搬送,同時將薄膜以140℃加熱600秒鐘者。又,加熱處理(ii)-2係藉由500支之搬送滾輪,以張力120N搬送,同時將薄膜以170℃加熱40秒鐘者。又,加熱處理(ii)-3係藉由200支之搬送滾輪,以張力100N搬送,同時將薄膜以120℃加熱200秒鐘者(比較例)。
偏光板101之製作,其中加熱處理步驟為進行(ii)-1之加熱處理。藉由進行該加熱處理步驟,可得到作為第1光學薄膜之3000m之捲筒狀的薄膜。此薄膜之厚度為60μm。
<第2光學薄膜之製作>
依據下述方法製作由纖維素酯薄膜所構成之第2光學薄膜。
(微粒子分散稀釋液之調製)
將10質量份的Aerosil R812(日本Aerosil公司製,一次平均粒徑:7nm、表觀比重50g/L)、與90質量份之乙醇以溶解棒攪拌混合30分鐘後,使用高壓分散機的Manton Gaulin來使其分散,以調製微粒子分散液。
將88質量份之二氯甲烷在攪拌下投入上述所得之微粒子分散液中,並以溶解棒攪拌混合30分鐘進行稀釋。將所得之溶液使用Advantech Toyo公司製的聚丙烯繞線式匣式過濾器(Polypropylene Winder Cartridge Filter)TCW-PPS-1N過濾,得到微粒子分散稀釋液。
(連線(in-line)添加液的調製)
將36質量份之前述製作之微粒子分散稀釋液進行攪拌同時添加於100質量份之二氯甲烷中,攪拌30分鐘後,將6質量份之二乙醯基纖維素(乙醯基取代度2.32、重量平均分子量27萬)邊予以攪拌邊添加,再攪拌60分鐘。將所得之溶液使用日本精線(股)製Finemet NF過濾,得到連線(in-line)添加液。濾材使用公稱過濾精度20μm者。
(膠漿之調製)
將下述成分投入至密閉容器中,邊加熱及攪拌邊使其完全溶解。將所得之溶液使用安裝有葉片式過濾器的過濾 器,於溫度40℃(二氯甲烷之沸點+10℃)進行過濾得到主膠漿。濾材使用安積濾紙(股)製之安積濾紙No.244。
<主膠漿之組成>
將100質量份之膠漿液、與連線添加液2.5質量份使用連線混合機(in-line mixer)(Toray靜止型管內混合機Hi-Mixer、SWJ)充分混合後得到膠漿。
上述延遲上昇劑使用以下的化合物。
(製膜.延伸.乾燥)
將所得之膠漿使用帶式流延裝置,以膠漿之液溫度35℃、寬1.95m之條件,最終膜厚成為33μm的條件下,均勻流延於不銹鋼帶支撐體上。於不銹鋼帶支撐體上,將所得之膠漿膜中之有機溶劑蒸發使殘留溶劑量成為30質量%,並形成腹板後,從不銹鋼帶支撐體上將腹板剝離。使所得之腹板於40℃下,再預備乾燥30秒鐘,使殘留溶劑量成為5質量%後,將腹板使用拉幅器,於160℃之條件,對TD方向之原寬度,延伸成1.35倍。
以拉幅器延伸後,於130℃下緩和5分鐘後,在乾燥區邊以多數輥搬送結束乾燥。乾燥溫度為130℃,搬送張力為100N/m。將所得之薄膜切成1.6m寬,對薄膜兩端施予寬10mm、高度5μm之壓花加工,初期張力220N/m、終張力110N/m下,捲繞於內徑15.24cm之捲芯,將長度4000m、乾燥膜厚33μm之纖維素酯薄膜作為第2光學薄膜而得。所得之第2光學薄膜之面內方向的延遲值Ro(550)為50nm,膜厚方向之延遲值Rt(550)為130nm。
<偏光板之製作>
將如上述所得之第1光學薄膜及第2光學薄膜貼合於偏光鏡之兩面,製作偏光板。
(偏光鏡之製作)
參考專利第4691205號實施例1製作下述偏光鏡。
在非晶性PET基材上,將製作7μm厚之PVA層膜之層合體,藉由延伸溫度130℃之空中補助延伸,製作延伸層合體,其次,將延伸層合體以碘、碘化鉀染色,製作著色層合體,進一步將著色層合體藉由延伸溫度65度之硼酸水中延伸,得到含有使總延伸倍率成為5.94倍,與非晶性PET基材一體延伸之3μm厚之PVA層的光學薄膜層合體(偏光鏡)。非晶性PET基材係將偏光鏡與光學薄膜貼合後,予以剝離,僅使用PVA層(偏光膜)。
(光硬化性接著劑之調製)
混合下述各成分後,經脫泡調製光硬化性接著劑。又,三芳基鋶六氟磷酸酯(phosphate)係以50%碳酸丙烯酯(propylene carbonate)溶液來調配,下述中,表示三芳基鋶六氟磷酸酯之固體成分量。
(偏光鏡及光學薄膜之貼合)
於第1光學薄膜上,將上述經調製之光硬化性接著劑使用微凹版塗佈機,使乾燥厚度成為5μm進行塗佈,形成光硬化性接著劑層。以凹版輥#300、回轉速度140%/線速之條件進行塗佈。
同樣地,於第2光學薄膜上,將上述經調製之光硬化性接著劑,使乾燥厚度成為2μm進行塗佈,而形成光硬化性接著劑層。
於上述經製作之偏光鏡一側之面,配置形成有光硬化性接著劑層之第1光學薄膜,於另一面,配置形成有光硬化性接著劑層之第2光學薄膜,得到第1光學薄膜/光硬化性接著劑層/偏光鏡/光硬化性接著劑層/第2光學薄膜之層合物。將所得之層合物以輥機對準長度方向,以捲對捲方式貼合。貼合的結果,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相對於偏光鏡之吸收軸,於45°傾斜方向被貼合,第2光學薄膜之慢軸,相對於偏光鏡之吸收軸,被平行貼合。
從經貼合之層合物的兩面側,照射電子束,使光硬化性接著劑層硬化而得到層合體。線速度為20m/min,加速電壓為250kV,照射線量為20kGy。
此外,調製下述組成之防眩光層用組成物,在上述製作之層合體之第1光學薄膜的表面(辨識側之面),藉由凹版反向塗佈機塗佈防眩光層用組成物,使硬化後之膜厚成為5.0μm。將此以70℃之烤箱,使乾燥60 秒鐘後,以照射量為120mJ/cm2照射紫外線,使塗膜硬化,形成作為機能層之防眩光層。
如上述製作偏光板101。
《偏光板102~113之製作》
上述偏光板101之製作中,將第1光學薄膜對偏光鏡之吸收軸之慢軸之夾角θ變更為表1所記載之值,加熱處理步驟變更為如表1所記載的方法外,同樣操作製作偏光板102~113。
《偏光板114之製作》
上述偏光板101之製作中,除了將第2光學薄膜貼合於偏光鏡時,第2光學薄膜之慢軸對於偏光鏡之吸收軸成正交貼合外,同樣操作製作偏光板114。
《偏光板101~114之評價》
對於上述製作之偏光板101~114,進行以下之評價。下述(3)~(6)之評價係預先使用偏光板101~114,如下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EL顯示裝置,使用該顯示裝置進行評價者。各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
自市售20吋之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將辨識側之偏光板予以剝離,將上述製作之偏光板101~114貼合於液晶胞之基板面,製作液晶顯示裝置。此時,偏光板101~114之貼合係使預先貼合之辨識側之偏光板與吸收軸成為相同方向來貼合。此時,偏光板101~114之第2光學薄膜成為液晶胞側,來配置偏光板101~114。
(有機EL顯示裝置之製作)
使用偏光板101~114,與日本特開2013-109869之段落〔0180〕~〔0186〕同樣的方法,製作有機EL顯示裝置。此時,偏光板101~114之第1光學薄膜成為有機EL發光元件側,來配置偏光板101~114。
(1)第1光學薄膜之加熱處理步驟前後之尺寸變化率之測量
藉由上述「第1光學薄膜之尺寸變化率」所記載之測量方法,對於被用於各偏光板101~114之第1光學薄膜之加熱處理步驟前後,分別測量L(θ)、L(θ+90)、L(MD)及L(TD)。由測量結果算出L(θ)/L(θ+90)及L(MD)/L(TD)之各自的值。
(2)第1光學薄膜之光學值之測量
使用自動雙折射率計KOBRA-21AWR(王子計測機器(股)製),於23℃.55%RH之環境下,藉由測量各波長下之雙折射率,算出被使用於偏光板101~114之第1光學薄膜之延遲值Ro、Rt。
(3)搭載於液晶顯示裝置的情形之圖像之變形
將製作之液晶顯示裝置於40℃ 90%RH之條件,放置100小時後,於23℃ 55%RH之條件放置,如下述觀察液晶顯示裝置。
亦即,將液晶顯示裝置離地面80cm之高度的桌上,顯示畫面成垂直方向朝上配置,於離地3m之高度的天花板部上,以白晝光直管螢光燈(FLR40S.D/M-X PANASONIC股份公司製)40W×2支為1組,以1.5m間隔配置10組。此時,評價者在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之正面時,朝評價者之頭上後方,使螢光燈位於天花板部 來配置。
將液晶顯示裝置如上述配置,且觀察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以下述基準進行評價。
◎:看見螢光燈為直線
○:看見螢光燈有若干彎曲
△:看見螢光燈彎曲
×:看見螢光燈極大的彎曲
(4)搭載於液晶顯示裝置的情形之畫面之辨識性
對於各偏光板101~114,各自製作20個如上述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樣品。然後,耐久試驗:將液晶顯示裝置之各樣品於40℃ 90%RH下放置100小時後,使用偏光顯微鏡在畫面中心部與畫面周邊部觀察辨識性之差異。該結果以下述基準進行評價。
◎:周邊部亮度提昇(up)(辨識性劣化),在樣品20個中為0個
○:周邊部亮度提昇(辨識性劣化),在樣品20個中為1~2個
△:周邊部亮度提昇(辨識性劣化),在樣品20個中為3~5個
×:周邊部亮度提昇(辨識性劣化),在樣品20個中為6個以上
(5)搭載於有機EL顯示裝置的情形之裝置之變形
將製作之有機EL顯示裝置於40℃ 90%RH之條件,放置100小時後,於23℃ 55%RH之條件放置,如下述觀察有機EL顯示裝置。
亦即,將有機EL顯示裝置離地面80cm之高度的桌上,顯示畫面成垂直方向朝上配置,於離地3m之高度的天花板部上,以白晝光直管螢光燈(FLR40S.D/M-X PANASONIC股份公司製)40W×2支為1組,以1.5m間隔配置10組。此時,評價者在有機EL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之正面時,朝評價者之頭上後方,使螢光燈位於天花板部來配置。
將有機EL顯示裝置如上述配置,且觀察有機EL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以下述基準進行評價。
◎:看見螢光燈為直線
○:看見螢光燈有若干彎曲
△:看見螢光燈彎曲
×:看見螢光燈極大的彎曲
(6)搭載於有機EL顯示裝置的情形之畫面之辨識性
將製作之有機EL顯示裝置於40℃ 90%RH之條件,放置100小時後,於23℃ 55%RH之條件放置,觀察有機EL顯示裝置。以下述基準進行評價該結果。
◎:觀看製作後之EL顯示裝置時,完全看不見自己或背景之圖像
○:觀看製作後之EL顯示裝置時,看不太到自己或 背景之圖像
△:觀看製作後之EL顯示裝置時,看見顯示裝置之圖像及自己或背景之圖像,但是實際傷害性低
×:觀看製作後之EL顯示裝置時,清楚看見顯示裝置之圖像及自己或背景之圖像,且有實際傷害性
如表1所示,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及與慢軸正交之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90),滿足上述式(1)及(2)之本發明之偏光板101~104、109~112、114,當搭載於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EL顯示裝置的情形,該裝置之變形之發生被抑制,辨識性也良好。因此,本發明之偏光板係物理性變形之發生被抑制,藉此,可得到如上述的結果。
為了得到這種本發明之偏光板時,得知進行下述加熱處理(i)及加熱處理(ii)為佳,亦即,傾斜延伸步驟之後,對於薄膜之端部,在180~220℃之範圍內,施加壓紋加工後,在捲繞成捲筒狀的狀態,於60~80℃、20%RH以下之條件下,加熱處理3~5日之加熱處理(i)、或藉由搬送滾輪,將薄膜以張力120~150N搬送,同時經由搬送滾輪,將該薄膜於140~170℃下,加熱處理40~600秒鐘之加熱處理(ii)。
相對於此,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及與慢軸正交之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90),未滿足上述式(1)及(2)之比較例的偏光板105~107,當搭載於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EL顯示裝置的情形,該裝置發生變形,顯示畫面之辨識性低。此乃是比較例之偏光板因處於高濕環境下,而發生物理性變形,也使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EL顯示裝置發生變形的緣故。
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與偏光鏡之吸收軸之夾角不在於30~60°之範圍內之比較例的偏光板108、113, 結果顯示畫面之辨識性低。
〔實施例2〕 《偏光板201~205之製作》
上述實施例1中之偏光板101之製作中,除了將第1光學薄膜製作時之橫延伸步驟及傾斜延伸步驟的方法,變更為表2所記載的方法外,同樣製作偏光板201~205。
又,表2中,橫延伸步驟中,使流延步驟所得之薄膜乾燥,殘留溶劑量形成10質量%後,於170℃之條件下,對於寬度方向之原寬度,以1.15倍之延伸倍率進行延伸的情形以「方法A1」表示,使流延步驟所得之薄膜乾燥,殘留溶劑量形成10質量%後,於150℃之條件下,對於寬度方向之原寬度,以1.10倍之延伸倍率進行延伸的情形以「方法A2」表示,使流延步驟所得之薄膜乾燥,殘留溶劑量形成20質量%後,於135℃之條件下,對於寬度方向之原寬度,以1.07倍之延伸倍率進行延伸的情形以「方法A3」表示,使流延步驟所得之薄膜乾燥,殘留溶劑量形成1質量%後,於130℃之條件下,對於寬度方向之原寬度,以1.05倍之延伸倍率進行延伸的情形以「方法A4」表示,未進行橫延伸步驟本身的情形,以「無」表示。
又,表2中,傾斜延伸步驟中,以延伸溫度185℃、延伸倍率1.7倍,將薄膜進行傾斜延伸的情形為「方法B1」,以延伸溫度175℃、延伸倍率1.8倍,將薄 膜進行傾斜延伸的情形為「方法B2」。
《偏光板201~205之評價》
對於上述製作之偏光板201~205,與實施例1同樣,對於第1光學薄膜之加熱處理步驟前後之尺寸變化率、第1光學薄膜之光學值、搭載於液晶顯示裝置的情形之裝置之變形、畫面之辨識性、搭載於有機EL顯示裝置的情形之裝置之變形、畫面之辨識性,進行評價。此外,對於製作之偏光板201~205,如下述也進行偏光板收率之評價。評價結果如表2所示。又,表2中,表示上述實施例1中之偏光板101之評價結果。
(偏光板收率)
以目視觀察製作之偏光板101、201~205之表面,無表面故障或平面性故障者作為良品。算出製作偏光板50片時之良品、不良品之比例,以下述基準進行評價。
◎:良品之偏光板為95%以上
○:良品之偏光板為80%以上、未達95%
△:良品之偏光板為60%以上、未達80%
×:良品之偏光板為未達60%
如表2所示,得知第1光學薄膜之長度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MD)與寬度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TD),滿足上述式(3)之本發明之偏光板101、202、203、205之偏光板收率優異。
又,得知為了得到這種偏光板101、202、203、205時,製作第1光學薄膜時,進行橫延伸步驟為佳,此外,於殘留溶劑量10~20質量%、延伸溫度135~170℃、延伸倍率1.07~1.15倍之條件下,進行橫延伸步驟更佳,於殘留溶劑量10質量%、延伸溫度150~170℃、延伸倍率1.1~1.15之條件下,進行橫延伸步驟又更佳。
又,可知相較於製作第1光學薄膜時之傾斜延伸步驟中,於延伸溫度175℃、延伸倍率1.8倍之條件下,進行傾斜延伸時,於延伸溫度185℃、延伸倍率1.7倍之條件下進行傾斜延伸者,將偏光板搭載於液晶顯示裝置的情形時,更能抑制裝置之變形之發生,且顯示畫面之辨識性變得更佳。
〔實施例3〕 《偏光板301~306之製作》
上述實施例2中之偏光板201之製作中,除了將第1光學薄膜之基材種變更為表3所記載者外,同樣製作偏光板301~306。
又,表3中,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乙醯基取代度1.50、丙醯基取代度0.90、總取代度2.40、重量平 均分子量22萬)以「CAP」表示,纖維素乙酸酯(乙醯基取代度2.85、重量平均分子量25萬)以「TAC」表示,纖維素乙酸酯(乙醯基取代度2.43、重量平均分子量20萬)以「DAC」表示,纖維素乙酸酯苯甲酸酯(乙醯基取代度1.90、苯甲醯基取代度0.30、總取代度2.20、重量平均分子量15萬)以「CeBz」表示,甲基纖維素(甲基醚取代度2.5、重量平均分子量15萬)以「CE-1」表示,乙基纖維素(乙基醚取代度2.5、重量平均分子量15萬)以「CE-2」表示,纖維素醚苯甲酸酯(乙基醚取代度2.2、苯甲醯基取代度0.7、重量平均分子量15萬)以「CEBz」表示。
《偏光板301~306之評價》
對於上述製作之偏光板301~306,與實施例1同樣,對於第1光學薄膜之加熱處理步驟前後之尺寸變化率、第1光學薄膜之光學值、搭載於液晶顯示裝置的情形之裝置之變形、畫面之辨識性、搭載於有機EL顯示裝置的情形之裝置之變形、畫面之辨識性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表3中,也一併表示上述實施例2中之偏光板201之評價結果。
如表3所示,得知第1光學薄膜之材料使用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或纖維素乙酸酯苯甲酸酯,從抑制偏光板之物理性變形的觀點,較佳。
又,作為第1光學薄膜之材料使用甲基纖維素時,慢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未滿足上述式(2),故本發明中,第1光學薄膜之材料無法甲基纖維素。
〔實施例4〕 《偏光板401、402之製作》
上述實施例1中之偏光板101之製作中,除了將第2光學薄膜之基材種變更為表4之記載者外,同樣製作偏光板401、402。
又,表4中,纖維素乙酸酯(乙醯基取代度2.85、重量平均分子量25萬)以「TAC」表示,纖維素乙酸酯(乙醯基取代度2.43、重量平均分子量20萬)以「DAC」表示。
《偏光板401、402之評價》
對於上述製作之偏光板401、402,與實施例1同樣,對於搭載於液晶顯示裝置的情形之裝置之變形、畫面之辨識性,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如表4所示。又,表4中,一併表示上述實施例1中之偏光板101之評價結果。
如表4所示,第2光學薄膜之材料,較佳為使用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乙醯基取代度2.43或2.85之纖維素乙酸酯,其中更佳為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或乙醯基取代度2.43之纖維素乙酸酯,最佳為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上述,本發明適合提供具備經傾斜延伸之光學薄膜的偏光板,物理性變形之發生被抑制的偏光板、該種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又,提供具備該偏光板之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10‧‧‧液晶顯示裝置
11‧‧‧液晶胞
12、13‧‧‧偏光板
14‧‧‧背光
15‧‧‧前面板
21、31‧‧‧偏光鏡
22‧‧‧第1光學薄膜
23‧‧‧機能層
24‧‧‧第2光學薄膜
32、33‧‧‧光學薄膜

Claims (12)

  1. 一種偏光板,其係具備偏光鏡,與前述偏光鏡之一面對向設置的第1光學薄膜,與前述偏光鏡之另一面對向設置之第2光學薄膜的偏光板,前述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與偏光鏡之吸收軸之夾角(intersection angle)θ為30~60°之範圍內,前述第1光學薄膜之慢軸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及與慢軸正交之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θ+90)調整為滿足下述式(1)及(2)者,式(1):0.50≦L(θ)/L(θ+90)≦0.95式(2):0.1(%)≦L(θ)≦1.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之長度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MD)及寬度方向之尺寸變化率L(TD)滿足下述式(3)者,式(3):0.50≦L(MD)/L(TD)<1.0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含有具有纖維素骨架之聚合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在波長550nm之面內方向的延遲值Ro(550)為75~150nm之範圍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含有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2光學薄膜之慢軸與前述偏光鏡之吸收軸平行或正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2光學薄膜含有纖維素乙酸酯或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光學薄膜及前述第2光學薄膜之中,配置於辨識側之光學薄膜之辨識側之面,設置硬化層或防眩光層。
  9. 一種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之偏光板的製造方法,其係具有將前述偏光鏡、前述第1光學薄膜及前述第2光學薄膜,以捲對捲(roll-to-roll)方式貼合的貼合步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偏光板之製造方法,其中進一步含有下述步驟:將膠漿(dope)流延至支撐體上,形成流延膜的流延步驟,將殘留溶劑量為1~20質量%之前述流延膜,在前述寬度方向以1.01~1.3倍之延伸倍率進行延伸的橫延伸步驟,使前述流延膜相對於前述寬度方向,在傾斜方向進行延伸的傾斜延伸步驟,對於前述流延膜,藉由進行下述(i)或(ii)之加熱處理,得到前述第1光學薄膜的加熱處理步驟,前述加熱處理步驟之後,進行前述貼合步驟,(i)對於前述流延膜之端部,在180~220℃之範圍內施行壓紋加工之後,於捲繞成捲筒狀的狀態,在60~80℃、20%RH以下之條件下,加熱處理3~5日, (ii)藉由搬送滾輪,邊以張力120~150N搬送前述流延膜,邊經由前述搬送滾輪,將前述流延膜以140~170℃加熱處理40~600秒鐘。
  1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之偏光板者。
  12.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係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之偏光板者。
TW104111953A 2014-04-16 2015-04-14 Polarizing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TWI570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4155 2014-04-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2655A TW201602655A (zh) 2016-01-16
TWI570463B true TWI570463B (zh) 2017-02-11

Family

ID=54323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1953A TWI570463B (zh) 2014-04-16 2015-04-14 Polarizing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5159679A1 (zh)
TW (1) TWI570463B (zh)
WO (1) WO20151596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0656A1 (ja) * 2016-01-29 2017-08-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7138582A (ja) * 2016-01-29 2017-08-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WO2018025717A1 (ja) * 2016-08-03 2018-02-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
JP2018180163A (ja) * 2017-04-07 2018-11-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781111B2 (ja) * 2017-06-28 2020-11-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円偏光板、および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0998379B (zh) * 2017-07-25 2021-12-31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7217723B2 (ja) * 2020-05-16 2023-02-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7015950B1 (ja) 2021-03-26 2022-02-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3478795B (zh) * 2021-07-14 2023-05-23 沈勇 相位差补偿光学薄膜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9418A (ja) * 2005-02-08 2006-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位相差フィルム、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83307A (ja) * 2006-09-27 2008-04-10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9418A (ja) * 2005-02-08 2006-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位相差フィルム、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159679A1 (ja) 2017-04-13
WO2015159679A1 (ja) 2015-10-22
TW201602655A (zh) 2016-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0463B (zh) Polarizing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TWI599601B (zh) Optical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6229664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ロール体、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617494B2 (ja) 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935840B2 (ja) 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1615460B1 (ko) 원 편광판 및 입체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150119024A (ko)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4073020A1 (ja) 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該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円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KR20160002902A (ko) 폴리에스터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6923048B2 (ja) 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699655B2 (ja) 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7321005B2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7192797B2 (ja) 偏光板用積層体、偏光板、積層体フィルムロール、偏光板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08693590B (zh) 光学膜、偏光板、显示装置以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WO2016132893A1 (ja) 長尺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6177238A (ja) 光学フィルム、円偏光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TW201945202A (zh) 偏光板、偏光板捲材、及偏光膜之製造方法
WO2023063129A1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KR102440161B1 (ko)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및 유기 el 표시 장치
WO2022215407A1 (ja)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