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4097B - 攝像模組 - Google Patents

攝像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4097B
TWI554097B TW101139533A TW101139533A TWI554097B TW I554097 B TWI554097 B TW I554097B TW 101139533 A TW101139533 A TW 101139533A TW 101139533 A TW101139533 A TW 101139533A TW I554097 B TWI554097 B TW I5540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image
image stabilization
unit
housing
co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9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0607A (zh
Inventor
金珉秀
金先英
Original Assignee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1110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5954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1122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4492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1256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35146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30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0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4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40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攝像模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和類似物的攝像模組。
安裝在小型電子產品上的小型攝像模組,在使用時一般經常地承受震動。此乃因為在照相過程中使用者手的晃動或攝像模組的抖動所造成細微震動。在考量此種缺點下,近來許多具防手震的攝像模組的方法已被揭露。
在習知領域中已眾所周知的技術,韓國專利號10-0741823(公告於2007,7,16),教示一種手震(手顫動)補償機構,其中一陀螺儀感測IC(積體電路)或一角速度感測器係裝設在一裝置中,例如安裝有一攝像模組的行動電話。
然而,安裝一角速度感測器亦需要一偵測感測器才能完成手震補償功能,因此造成增加製造成本及許多繁瑣的過程,例如需要空間來配置與安裝一防手震裝置於一攝像模組旁。
因此,需要發展如何改善防手震或手震補償功能的技術。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供一種攝像模組,其具有一光學影像穩定(Optical Image Stabilizer,OIS)功能。
為達成以上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模組,該攝像模組包含:一第一PCB(印刷電路板)安裝有一影像感測器;一殼體單元排列在該第一PCB的一上表面;一夾持模組以一預定距離而與該殼體單元的一內底面間隔開,一第一線圈纏繞在其一周邊且在其一內部形成有至少一透鏡;一第二PCB與該夾持模組的一下表面耦接;一第三PCB與該夾持模組的一上表面耦接;複數個線彈簧與該第二PCB的一端部連接且與該第三PCB的另一端部連接;以及一緩衝單元吸收施加至該夾持模組的力。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其中該緩衝單元可為插設在該夾持模組和該第三PCB之間的一緩衝件。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緩衝件可排列在該殼體單元上表面,面對該第三PCB之的一整個表面上。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其中該緩衝件可為微孔聚氨酯(microcellular polyurethane)所製成之一抗震件。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第三PCB可具有一焊墊,在該焊墊的中心具有一貫孔,該貫孔供該線彈簧穿越。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緩衝件可以一預定距離而與該貫孔的一末端間隔開。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緩衝件可以一預定距離而與該焊墊的一末端間隔開。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緩衝件可插設在該貫孔的末端和該焊墊的末端之間。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殼體單元包含一第一殼體排列在該第一PCB的一上表面、一第二殼體排列在該第一殼體的一上表面,且該第二殼體之一上表面安裝有該第三PCB、一第一永久磁鐵與一第二永久磁鐵插設在該第一殼體和該第二殼體之間、以及一軛鐵插設在該第一永久磁鐵和該第二永久磁鐵之間,或位在該第一殼體和該第二殼體的一內表面以傳送一磁力至該夾持模組內。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軛鐵在其中心附近朝向該夾持模組處可突起形成。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攝像模組可更包含一保護殼,該保護殼具有一貫孔位在對應該第三PCB和該線彈簧之間的一連接單元的位置以及一透鏡模組,且安裝來包覆該殼體單元。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夾持模組可包含一外翼片在其周邊被一第一線圈所捲繞;一筒管(bobbin)藉由一彈性件而被彈性地支撐在該外翼片的一上表面、可垂直移動地排列在該外翼片的一內表面、在其周邊被一第二線圈所捲繞且形成在具有至少一或更多透鏡的一內表面;以及一上和一下彈性件分別地排列在該筒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彈性支撐相對於該外翼片的該筒管。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線彈簧可由一金屬材料所製 成且與該第二和該第三PCB電性連接。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可提供至少六或更多的線彈簧以透過該第二PCB和該第三PCB的連接,來供應用來自動對焦控制的兩極性電力以及用來光學影像穩定器驅動的四極性電力。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可總共提供八條線彈簧,每一條具有相同的長度,且兩線彈簧為一組(set)排列在夾持模組的每一角落。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第一線圈可在其中心形成有一空間單元以以允許被磁化的一磁力朝向該第二線圈。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下彈簧可與在該第二PCB上的線彈簧電性連接。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線彈簧可移動地支撐該夾持模組,且該緩衝單元可為一緩衝部在該線彈簧的一特定區段彎曲。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緩衝部可形成在一位置接近該線彈簧和該第三PCB之間的連接單元。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緩衝部可形成在一位置接近該線彈簧和該第三PCB之間的該連接單元以及接近該線彈簧和該第二PCB之間的一連接單元。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緩衝部可形成在一位置接近該線彈簧和該第二PCB之間的該連接單元。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緩衝單元可為一吸震器形成在該殼體單元的一側壁以在該殼體單元產生震動時被彈性變形。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殼體單元可包含一第一殼體 排列在該第一PCB的一上表面;一第二殼體排列在該第一殼體的一上表面且其上表面形成有該第三PCB;一第一永久磁鐵和一第二永久磁鐵插設在該第一殼體和該第二殼體之間;以及一軛鐵排列在該第一永久磁鐵和該第二永久磁鐵之間以傳送一磁力至該夾持模組中,其中該吸震器形成在該第二殼體。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吸震器可形成在該第二殼體的一側壁。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吸震器可藉由以一預定深度形成在該第二殼體的該側壁之至少一或更多凹槽的方式提供。
較佳地,但不一定需要,該吸震器可藉由以一預定深度形成在該第二殼體的該側壁之至少三或更多凹槽的方式提供,且每一凹槽具有相同深度,並以一預定距離而與相鄰的凹槽間隔開,以及交替形成在該第二殼體的一外側面和一內側面。
根據本發明之一攝像模組具有之功效在於:一線彈簧係形成有一緩衝單元以吸收一重覆施加的負載以及與一PCB的連接單元緊密連接。
另一功效在於:即使一線彈簧在透鏡模組組裝的過程中被施加了過多的力,一緩衝件可以吸收該過多施加的力以改善組裝且降低組裝不完全造成的部件損失。
10‧‧‧第一PCB
11‧‧‧影像感測器
20‧‧‧殼體單元
21‧‧‧第一殼體
22‧‧‧第二殼體
23‧‧‧第一永久磁鐵
24‧‧‧第二永久磁鐵
25‧‧‧軛鐵
30‧‧‧夾持模組
31‧‧‧外翼片
31a、31b、31c、31d‧‧‧線圈
32‧‧‧筒管
33‧‧‧固定件
34‧‧‧磁力
35、36‧‧‧彈簧件
37‧‧‧彈簧貫孔
40‧‧‧第二PCB
50‧‧‧第三PCB
51‧‧‧焊墊
52‧‧‧終端單元
53‧‧‧貫孔
55‧‧‧窗口
60‧‧‧線彈簧
70‧‧‧保護殼
80‧‧‧鉤部單元
81‧‧‧鉤部
82‧‧‧鉤孔
100‧‧‧緩衝件
110‧‧‧第一彎曲單元
120‧‧‧第二彎曲單元
C、D‧‧‧部份
w、w’‧‧‧連接單元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示範實施例之一攝像模組的示意平面圖。
圖2為沿著線A-A的剖視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一第一示範實施例之一攝像模組的側視圖。
圖4繪示移除圖3保護殼後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5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一示範實施例之圖2中B部份的放大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一第二示範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線A-A的剖視示意圖。
圖7為圖6中C部份的放大示意圖。
圖8為根據根據本發明一第三示範實施例之沿著線A-A的剖視示意圖。
圖9為根據本發明一第四示範實施例之沿著線A-A的剖視示意圖。
圖10為為根據本發明一第五示範實施例之沿著線A-A的剖視示意圖。
圖11和12為圖10中D部份的放大示意圖,以及繪示根據本發明一示範實施例之一吸震器的作業狀態剖視示意圖。
《最佳模式》
現在,根據本發明示範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將參照圖式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示範實施例之一攝像模組的示意平面圖。圖2為沿著線A-A的剖視圖。圖3為根據本發明一第一示範實施例之一攝像模組的側視圖。圖4繪示移除圖3保護殼後之狀態的側視圖。圖5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一示範實施例之圖2中B部份的放大示意圖。圖6為根據本發明一第二示範實施例之沿著圖1中線A-A的剖視示意圖。
圖7為圖6中C部份的放大示意圖。圖8為根據根據本發明一第三示範實施例之沿著線A-A的剖視示意圖。圖9為根據本發明一第四示範實施例之沿著線A-A的剖視示意圖。圖10為為根據本發明一第五示範實施例之沿著線A-A的剖視示意圖。圖11和12為圖10中D部份的放大示意圖,以及繪示根據本發明一示範實施例之一吸震器的作業狀態剖視示意圖。
參照圖1根據本發明一示範實施例之一攝像模組的示意平面圖和圖2沿著線A-A的剖視圖,一攝像模組包含一第一PCB(印刷電路板)10、一殼體單元20、一夾持模組30、一第二PCB 40、一第三PCB 50、一線彈簧60、以及一緩衝件100。
在第一PCB 10接近中心處安裝有一影像感測器11,且最好是以一PCB基板方式提供。PCB 10可排列有用來操作影像感測器11的組成元件,或配置來輸出影像感測器11之資訊的複數個終端單元。
殼體單元20係排列在第一PCB 10的一上表面以形成該攝像模組的骨架。根據本發明一示範實施例的殼體單元20包含一第一殼體 21、一第二殼體22、一第一永久磁鐵和一第二永久磁鐵23,24、以及一軛鐵25。
第一殼體21係為被排列在第一PCB 10上表面的一底座,且以一預定距離而與影像感測器11間隔開。第一殼體21可進一步安裝有一濾光件,配置來過濾入射至影像感測器11的影像。第二殼體22係排列在第一殼體21上表面以覆蓋第一殼體21。第二殼體22在其中心位置附近形成有一開放單元以傳送一影像至影像感測器10的一側。第二殼體22使用一固定件,例如:雙面膠帶或接著劑,而附著固定在第三PCB50(將於後面描述)的上表面,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舉例而言,亦可以根據產品的設計而提供一具有外殼或保護殼的單獨第三PCB,以使用該固定件來固定第三PCB 50於一內側壁。在提供一第三殼體的情況下,該第三殼體可支撐壓制第三PCB 50而無需任何固定件。
第一和第二永久磁鐵23、24係插設在第一和第二殼體21、22之間以磁化夾持模組30。第一和第二永久磁鐵23、24最好是有相同尺寸。再者,如果可能,在設計的允許下,第一和第二殼體21、22以及軛鐵25可排列在第一和第二殼體21,22的一內側面。
同時,在第一和第二永久磁鐵23、24被加大的情況下,即使是小電流亦增加一光學影像穩定驅動(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Driving),而在每一第一和第二永久磁鐵23、24配置成一預定尺寸的情況下,當流過排列在對應第一和第二永久磁鐵23、24之位置的第一和第二線圈31a、32a的電流增加時,光學影像穩定驅動最後也增加了。結論是,當第一和第二永久磁鐵23、24的尺寸增加時,改善的光學影像穩定驅動。然 而,光學尺寸的設計係最好在其它設計的容許差內。
軛鐵25係插設在第一和第二永久磁鐵23、24之間。軛鐵25係突起地形成在中心附近以允許第一和第二永久磁鐵23、24的磁力34被磁化至夾持模組30的內部空間。較佳地,軛鐵25的寬度與第一和第二永久磁鐵23、24的寬度相同,而軛鐵25的中心為突起以允許永久磁鐵和軛鐵形成為一近似“T”形的形式。
夾持模組30係以一預定距離而與殼體單元20的內底面間隔開,且包含一外翼片(blade)31和一筒管(bobbin)32。夾持模組30可進行一水平/垂直和對角的擺動同時被垂掛在線彈簧60。外翼片31的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係形成有彈簧件35、36藉由彈簧件35彈性地支撐和連接以允許筒管32垂直移動。
外翼片31,如圖1所示,被在四個側面周邊上的四個第一線圈31a~31d所捲繞,而被線圈31a~31d所捲繞之四個側面的中心部為無線圈的中空部。因此得以排列一軛鐵25在對應該中空空間的位置,且部份的軛鐵25得以插設在該空間中。
外翼片31可使用一固定件33例如:雙面膠帶或接著劑而固定在第二PCB 40的下表面。外翼片31係藉由複數個線彈簧60所懸掛,且藉由第一和第二永久磁鐵22、23的磁力和第一線圈31a的交互作用而用來作前/後、左/右以及對角線方法的運動,如圖2箭頭所示,且係以一預定距離而與第一殼體21的下表面間隔開的方式排列。外翼片31可提供有複數個彈簧貫孔37以允許線彈簧60穿越並與第二PCB 40連接。
筒管32係垂直可移動地排列在具有外翼片31的一內表面,且形成在具有至少一或更多的透鏡片的一內表面。筒管32係纏繞在具有第二線圈32a的周邊,其中第二線圈32a進行筒管32之上升(up-lifting)和下降(down-lifting)的作業係反應透過一減去外翼片31之第一線圈31a~31d的開放空間使用軛鐵25而磁化之磁力的交互作用。雖然較大尺寸的軛鐵25致能一AF驅動。然而,軛鐵25的尺寸亦需根據一最佳化設計值而改變。因此,將可藉由筒管32的升降作業而自動調整傳輸到影像感測器11的影像焦距(focus)。
第二PCB 40係排列在外翼片31的一下表面,如之前所解釋的,而與線彈簧60連接,以供應一電力至第一和第二線圈31a、32a。該連接方法可藉由焊接(soldering)方式或其它導電材料。然而,連接方法並非限定於此。也就是,第二PCB 40的一連接單元w’,如圖2中所繪示,係與第一和第二線圈31a、32a連接以允許透過線彈簧60所接收的電力被傳輸到第一和第二線圈31a、32a,藉以形成電磁力(electromagnetic force)。
此時,第二線圈32a可直接與第二PCB 40連接,或可與一下彈簧36連接,如圖2所示,以允許下彈簧36與第二PCB 40連接。
第三PCB 50如上述所解釋的,係使用一固定件例如:雙面膠帶或接著劑而固定至第二殼體22的一上表面,其中傳輸至與第一PCB 10連接之第三PCB 50一終端單元52的電力係透過與第二PCB 40連接之線彈簧60而傳輸至第二PCB 40。該連接方法可藉由焊接方式或其它導電材料。然而,該連接方法並非限定於此。
參照圖3和4,第三PCB 50係以覆蓋第一和第二殼體 21、22之一側壁表面方式提供,其中與第一和第二永久磁鐵23、24以及軛鐵32相反的表面可形成有一窗口以防止相互間的干涉。此種配置係用來防止因第一和第二永久磁鐵23、24以及軛鐵32使用固定手段(fixing means)例如:環氧樹脂而直接附加至一保護殼70(將於後面描述)所造成的干涉。
同時,第二PCB和第三PCB可為一軟性印刷電路板(FPCB)、一印刷電路板(PCB)、或一軟硬複合板(Rigid-FPCB),但並非限定於此,且可為任何可電性導通的基板。線彈簧60係與第二和第三PCB 40、50的末端連接。此時,線彈簧60的一末端係與形成在第三PCB 50的一焊墊51連接,其中焊墊51的中心係形成供線彈簧60穿過的一貫孔53。該連接方法可藉由焊接方式或其它導電材料。然而,該連接方法並非限定於此。同時,焊墊的周邊係提供由有一拒焊(solder register)以保護第三PCB 50的表面,且焊墊51的區域可藉由拒焊的開放處而連接。
因此,自焊墊51連接的線彈簧60供應所接收的電力至第二PCB 40端,其中第一和第二線圈31a、32a可以與第一和第二永久磁鐵23、24產生交互作用。再者,線彈簧60的另一末端,雖然未繪示,係與形成在第二PCB 40的一焊墊(未顯示)連接如同第三PCB 50,其中焊墊的中心(未顯示)係形成有供線彈簧60穿過的一開口(未顯示)。該連接方法可藉由焊接方式或其它導電材料。然而,該連接方法並非限定於此。
根據配置進行描述,外翼片31可垂掛在線彈簧,並以一預定距離而與第一殼體21的下表面間隔開。因此,外翼片31進行一擺動以反應第一線圈31a和第一與第二永久磁鐵23、24之間的交互作用以透過第一線圈31a和第一與第二永久磁鐵23、24之間的交互作用來補償因手 震所造成之外翼片31的震動。為此目的,線彈簧60最好是能忍受震動之具有彈性的導電金屬材料。
同時,雖然線彈簧60最好越薄以得到較佳的手震補償運動,線彈簧60的厚度可根據一理想設計值而改變。較佳地,線彈簧60的厚度為數個μm至數百μm,且更佳者為1μm至100μm。
此外,較佳地,至少提供六條線彈簧60,且需要至少兩極性電力(polarity power)用來自動對焦控制和四極性電力用來手震補償,透過與第二和第三PCB40、50的連接而供應至夾持模組30。
根據本發明一示範實施例,均勻提供總共八條的線彈簧60,每一條具有一相同長度,且兩線彈簧為一組(set)排列在夾持模組30的每一角落,如圖1和圖2所示。
同時,如圖2所示,在一單獨的第三殼體,例如一保護殼70,進一步地被包含在根據本發明示範實施例的攝像模組中之情況下,第三PCB 50係形成有一窗口55以覆蓋第一和第二殼體21、22的一側壁表面,藉以避免第一與第二永久磁鐵23、24和軛鐵25之間的一結合部(coupled part)因為第一與第二永久磁鐵23、24和軛鐵25係使用環氧樹脂而與保護殼70固定結合。
同時,在為一無保護殼70之配置的情況下,將可能形成具有一PCB或類似物的第三PCB 50,且固定地附著至第一與第二永久磁鐵23、24以及軛鐵25的內側(thereinside)。或者,第三PCB 50可形成有一PCB,且可提供有一窗口55,其中第一與第二永久磁鐵23、24和軛鐵25可***該窗口55,以及一遮蔽帶(shielding tape)可從外部額外地用來加強固 定。
緩衝件100係插設在第二殼體22和第三PCB 50之間以吸收提供在第三PCB 50上用來連接線彈簧60和第三PCB 50之一焊墊51所產生的力,或由線彈簧60所產生的力以分散吸收施加至一連接單元w的負載。
貫孔53的直徑最好稍微比線彈簧60的直徑大。再者,當於線彈簧60和第三PCB 50的焊墊51形成連接時,貫孔53可設計成可讓一連接材料,例如:一焊料和導電材料,流入且可讓線彈簧60固定連接在第三PCB 50的上和下表面。
一支撐孔122的直徑最好稍微比線彈簧60的直徑大,其係設計來預防因線彈簧60與接近支撐孔122的第二夾持器22之接觸所引起的干擾。
根據本發明一示範實施例,緩衝件100係較佳地排列在第二殼體22的一整個表面上,該表面係與第三PCB 50相對的。雖然未繪示,緩衝件100可形成在連接單元w的外圍。
緩衝件100可提供有一微孔聚氨酯泡綿(microcellular polyurethane foam)的抗震件。微孔聚氨酯泡綿之一範例可以是PORON(日本INOAC和美國Rogers之商標)。然而,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且可使用任何一種能夠被外力而彈性變形的材料。
緩衝件100可以一預定距離而與焊墊51和貫孔53的末端間隔開以防止第三PCB 50被***。參照圖5,緩衝件100可插設在貫孔53的一末端和焊墊51的一末端之間以固定第三PCB 50和第二殼體22以減 少直接施加至固定線彈簧60之連接單元w的負載。
再者,緩衝件100可藉由排列在第三PCB 50和第二殼體22之間於支撐孔122的一末端,或在以一預定距離與支撐孔122末端分離的位置來執行緩衝功能。
同時,一般組裝順序為首先將筒管32與外翼片31耦接、使用一夾具(jig)將第二殼體22、第二和第三PCB 40、50與線彈簧60連接、以及將提供有一透鏡筒(lens barrel)的筒管32與第一殼體21耦接,然後將其安裝在第一PCB 10。永久磁鐵和軛鐵可在第一殼體21的連接之前耦接。該組裝順序如果需要則可以改變。也就是,在未使用夾具下,亦可以直接組裝。在組裝過程中,即使施加過多用於***具有透鏡筒之筒管32的力,從而產生一不需要的負載至連接單元w時,緩衝件100可以吸收該過多的力。
也就是,如圖2和圖5所示,因為為使緩衝件100與焊墊51表面接觸,當一產生負載產生在線彈簧60的情況下且往重力方向拉動、或水平晃動時,該負載係最初地被施加至焊墊51,且施加至焊墊51的力係依序被施加至緩衝件100且變形,其中該負載能量係被緩衝件100吸收如同一變形能量(deformed energy)。如此,因在組裝過程破壞了連接單元w或因無用的部件所造成之重新執行連接作業的麻煩得以避免。
同時,根據本發明一示範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可進一步包含一保護殼70在對應透鏡模組30的一位置具有一貫孔,保護殼70在線彈簧60和第三PCB 50之連接單元w的周圍,且安裝來包覆殼體單元21、22。在本例中,第三PCB 50,如上述所解釋的,可被固定地附著至保護殼70 的一內表面。然而,保護殼70不是一必要元件,可根據殼體單元21、22的配置而被省略。
現在,參照圖2,保護殼70可形成有一鉤部單元80在其至少一表面或四個表面上以用來固定第一殼體21。該位置可在一中心或在允許之設計下的一邊距(margin)內,而該些保護殼的數量可以是一個或多於一個。鉤部單元80可包含一鉤部81從第一殼體21突起、以及一鉤孔82穿過保護殼70與鉤部81相對。且如果需要,亦可為相反的配置。
《發明模式》
在後文中,根據本發明一第二示範實施例的攝像模組將參照圖式進行詳細說明,且使用與本發明第一示範實施例相同的元件符號。
根據本發明第二示範實施例之一緩衝單元100可與線彈簧60的部份區段一體成形。參照圖6和圖7,緩衝單元100可分別地形成在線彈簧60和第三PCB 50之間的連接單元w、以及靠近線彈簧60和第二PCB 40的一連接單元w’。此時,緩衝單元100係較佳具有第一和第二彎曲單元110、120位在不干擾第二殼體22的位置上。然而,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且如果需要,彎曲單元可彎曲兩次以在該些彎曲位置吸收施加至線彈簧60的負載。
也就是,在圖7中所示,根據施加至線彈簧60的負載,其中該線彈簧60將往一方向形變(deformed)且在該形變方向上的線彈簧60係為直線,第一和第二彎曲單元110、120可為該形變段之線彈簧60的矩心(moment center)。如此,對於每一第一和第二彎曲單元110、120,該形變(deformation)作用來吸收施加至線彈簧60的負載,藉此施加至在第三PCB 50上之焊墊51的負載得以減輕,且直接施加至固定線彈簧60之連接單元w的負載亦得以減輕。
根據本發明第三示範實施例之一攝像模組,緩衝單元100可僅形成在線彈簧60和第三PCB 50之間之連接單元w附近的位置。也就是,因為在線彈簧60和第三PCB 50之間之連接單元w係在一懸掛夾持模組30之線彈簧60集中負載的位置,相較於與安裝在外翼片31下表面上之第二PCB 40連接的連接單元w’而言,係施加了一相對大的力。因此,緩衝件100可僅形成在線彈簧60和第三PCB 50之間之連接單元w附近的位置。
再者,根據本發明一第四示範實施例,緩衝單元100可僅形成在靠近線彈簧60和第二PCB 40之間之連接單元w’的位置,如圖9所示。
當然,如上述所解釋的,雖然具有集中負載之位置為線彈簧60和第三PCB 50之間之連接單元w,且即使以負載的一延長線方式存在的緩衝單元100形成在線彈簧60和第二PCB 40之連接單元w’的附近,在此位置將產生負載吸收(load absorption)就像本發明之第一和第二示範實施例以合成地(resultantly)減少施加在線彈簧60和第三PCB 50之間之連接單元w的負載。
根據本發明根據一第五示範實施例,一吸震器100可形成在第二殼體22的一側壁。吸震器100,如圖10、11和12所示,可為以一預定深度之至少一或更多凹槽在第二殼體22之側壁的形狀。形成為凹槽形狀的吸震器100可具有一深度小於第二殼體22的厚度。吸震器100可具 有以一預定深度之至少一或更多的凹槽在第二殼體22的整個側壁。
此時,每一凹槽具有相同的深度且可以一預定距離與一相鄰的凹槽間隔開。再者,吸震器100可交替形成在第二殼體22的一外側面以及一內側面,如圖中所示。
在形成有吸震器100的情況下,和因為第二殼體22側壁的剖面係形成為鋸齒形,以及當一外部震動施加於第二殼體22,每一壁面形成為如圖6所示之凹槽形之吸震器100雙側更加靠近以彈性變形第二殼體22,藉此該外部震動能量可被轉換為位移能量。因此,吸震器100可透過第二殼體22的彈性變形而吸收該外部震動以減少因夾持模組30的運動所產生的負載被傳輸至線彈簧60和第三PCB 50之間之連接單元w,藉此對連接單元w的損害降至最低。
上述關於本發明之說明係被提供以使熟悉此項技術者能夠製造或使用本發明。關於本發明之各種修改與變化對於熟悉此項技術者而言是顯而易見的,且本發明可被應用於各種其他修改及實施例,而沒有悖離本發明原理的精神及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使用許多說明性實施例來描述實施例,但應理解,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而是能夠對本發明所揭示之原理及新穎功能之範疇作出最寬之主張。
《產業利用性》
從以上描述可清楚瞭解,根據本發明示範實施例之攝像模組具有一產業利用性,所以其可以被應用至安裝在小型電子裝置例如: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攝像模組。
10‧‧‧第一PCB
11‧‧‧影像感測器
20‧‧‧殼體單元
21‧‧‧第一殼體
22‧‧‧第二殼體
23‧‧‧第一永久磁鐵
24‧‧‧第二永久磁鐵
25‧‧‧軛鐵
30‧‧‧夾持模組
31‧‧‧外翼片
31a‧‧‧第一線圈
32‧‧‧筒管
32a‧‧‧第二線圈
33‧‧‧固定件
34‧‧‧磁力
35、36‧‧‧彈簧件
37‧‧‧彈簧貫孔
40‧‧‧第二PCB
50‧‧‧第三PCB
52‧‧‧終端單元
60‧‧‧線彈簧
70‧‧‧保護殼
80‧‧‧鉤部單元
81‧‧‧鉤部
82‧‧‧鉤孔
100‧‧‧緩衝件
w、w’‧‧‧連接單元

Claims (17)

  1. 一種光學影像穩定(OIS)單元,包括:一殼體單元,包含一第一殼體及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之上的一第二殼體,且該第二殼體之中心形成有一開口;一夾持模組,包含一外翼片與該第一殼體向上間隔開一預定距離、一筒管設置於該外翼片內,以及一彈簧件設置於該外翼片,並支撐該筒管沿著一光軸的方向移動;一自動對焦驅動單元,包括一自動對焦線圈,其設置於該筒管的周邊,及一磁鐵,其與該自動對焦線圈交互作用;一光學影像穩定驅動單元,包括一磁鐵及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該磁鐵與該光學影像穩定線圈,彼此分散地設置於該殼體單元及該夾持模組上;一導線,當該導線與該第一殼體相隔一預定距離時,藉由該光學影像穩定驅動單元以支撐該夾持模組在垂直於該光軸的方向上移動,並透過該彈簧件電性連接該自動對焦線圈以提供一電流至該自動對焦線圈;以及一緩衝部,靠近一連接部而設置以將該導線連接至該夾持模組或該殼體單元。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其中該磁鐵及該光學影像穩定線圈藉由分散且相反設置來進行交互作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其中該光學影像穩定線圈包含四個線圈,各線圈相隔一預定距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其中該導線包含複數條導線,且其中至少兩條導線電性連接至該自動對焦線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其中該導線包含具有相同長度的複數條導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其中該導線由金屬材料形成且厚度為1μm~100μ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其中該緩衝部係由該導線彎折至少兩次而一體地形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其中該緩衝部靠近該外翼片而設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其中該第一殼體為一基底且與一濾光件一同設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更包含一鉤部自該第一殼體突出。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更包含一第一印刷電路板(PCB)用以提供一電流至該自動對焦線圈及該光學影像穩定線圈。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其中該 第一PCB包含一端用以接收該電流。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更包含一位置感測單元。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其中該位置感測單元包含一陀螺儀感測器、一加速度感測器及一角速度感測器之任一者。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其中該光學影像穩定係由鏡頭移動而驅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其中該磁鐵設置於該外翼片上,且該光學影像穩定線圈設置於該殼體單元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單元,其中該磁鐵設置於該殼體單元上,且該光學影像穩定線圈設置於該外翼片上。
TW101139533A 2011-10-28 2012-10-25 攝像模組 TWI5540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111005A KR101959540B1 (ko) 2011-10-28 2011-10-28 카메라 모듈
KR1020110112294A KR101944920B1 (ko) 2011-10-31 2011-10-31 카메라 모듈
KR1020110125616A KR101835146B1 (ko) 2011-11-29 2011-11-29 카메라 모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0607A TW201330607A (zh) 2013-07-16
TWI554097B true TWI554097B (zh) 2016-10-11

Family

ID=48168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9533A TWI554097B (zh) 2011-10-28 2012-10-25 攝像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554097B (zh)
WO (1) WO20130623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1480B (zh) * 2014-03-05 2022-10-1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单元和包含该透镜移动单元的摄像头模块
CN107132716A (zh) * 2017-04-21 2017-09-05 苏州久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跌性强且精准对焦的音圈马达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60959A1 (en) * 2007-12-19 2009-06-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Sanyo Semiconductor Co., Ltd. Image stabilization control circuit for correcting vibration-caused displacement of optical axi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20090185300A1 (en) * 2008-01-22 2009-07-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20100290769A1 (en) * 2009-05-18 2010-11-18 Invensense, Inc.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in a digital still camera or handset
US8041201B2 (en) * 2008-04-03 2011-10-18 Nokia Corporation Camera module having movable le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1227B2 (en) * 2008-05-14 2014-03-25 Hysonic. Co., Ltd. Photography device having anti-shake function
KR20100066678A (ko) * 2008-12-10 2010-06-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장치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CN101808191B (zh) * 2009-02-16 2013-03-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防震相机模组
CN101924449B (zh) * 2009-06-10 2013-06-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组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60959A1 (en) * 2007-12-19 2009-06-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Sanyo Semiconductor Co., Ltd. Image stabilization control circuit for correcting vibration-caused displacement of optical axi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20090185300A1 (en) * 2008-01-22 2009-07-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8041201B2 (en) * 2008-04-03 2011-10-18 Nokia Corporation Camera module having movable lens
US20100290769A1 (en) * 2009-05-18 2010-11-18 Invensense, Inc.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in a digital still camera or hands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0607A (zh) 2013-07-16
WO2013062309A1 (en) 201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5515B2 (en) Camera module having a buffer unit
US9332187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unit of a camera module
KR101944920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1959540B1 (ko) 카메라 모듈
TWI554097B (zh) 攝像模組
KR101835146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2103562B1 (ko) 카메라 모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