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4256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4256B
TWI544256B TW103138705A TW103138705A TWI544256B TW I544256 B TWI544256 B TW I544256B TW 103138705 A TW103138705 A TW 103138705A TW 103138705 A TW103138705 A TW 103138705A TW I544256 B TWI544256 B TW I5442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ffusion
guide plate
diffusion points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8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7701A (zh
Inventor
林君達
郭益成
Original Assignee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38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4256B/zh
Priority to US14/924,701 priority patent/US9885822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617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7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4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42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1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in the bulk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尤指一種可有效避免產生漏光現象之顯示裝置。
目前,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模組的光源係以冷陰極螢光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以及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為主。由於LED的體積和耗電比CCFL小,可做到薄型化產品設計,色彩飽和度較佳,且無汞污染,因此LED有逐漸取代CCFL的趨勢。 此外,目前已有廠商研發出量子點增強薄膜(Quantum Dot Enhancement Film,QDEF),用來與藍光LED配合,以強化光源演色性與廣色域效能。量子點增強薄膜乃具由二種不同大小之螢光粉粒子,藉由藍光照射該二種螢光粉粒子以激發產生紅光與綠光,再加上部分藍光可穿透量子點增強薄膜,以於量子點增強薄膜另一側使紅光、綠光與藍光混成白光。
一般而言,量子點增強薄膜之邊緣通常沒有螢光粉粒子或僅含有較少的螢光粉粒子,使得藍光LED發出之藍光在量子點增強薄膜之邊緣處無法被完全激發,進而在顯示面板之有效顯示面周邊產生漏光現象。此外,背光模組之周邊通常都設有膠框,膠框亦有可能反射藍光LED發出之藍光,進而在顯示面板之有效顯示面周邊產生漏光導致顏色不均現象。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可有效避免產生漏光現象之顯示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 組,其中顯示面板設置於背光模組上。顯示面板具有一有效顯示面。背光模組包含一導光板、一光線轉換薄膜以及一側入式光源。導光板包含複數個第一擴散點以及複數個第二擴散點,其中第一擴散點對應有效顯示面設置,第二擴散點對應有效顯示面之邊緣設置,且第二擴散點之粒徑小於第一擴散點之粒徑。光線轉換薄膜設置於導光板上。側入式光源設置於導光板的側邊,用以發出一第一色光至導光板中。第一擴散點與第二擴散點將第一色光均勻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光線轉換薄膜將第一色光轉換為一第二色光。
根據另一實施例,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組,其中顯示面板設置於背光模組上。顯示面板具有一有效顯示面。背光模組包含一導光板、一光線轉換薄膜以及一側入式光源。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其中第一區域對應有效顯示面設置,且第二區域對應有效顯示面之邊緣設置。光線轉換薄膜設置於導光板上。側入式光源設置於導光板的側邊,用以發出一第一色光至導光板中。經由第一區域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之第一色光之強度大於經由第二區域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之第一色光之強度。光線轉換薄膜將第一色光轉換為一第二色光。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於導光板上對應有效顯示面設置粒徑較大之第一擴散點,且於導光板上對應有效顯示面之邊緣設置粒徑較小之第二擴散點,使得具有不同粒徑之第一擴散點與第二擴散點可將光源發出之光線均勻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進而避免在顯示面板之有效顯示面周邊產生漏光現象。此外,本發明可利用導光板上對應有效顯示面之邊緣之第二區域減少光線強度,進而避免在顯示面板之有效顯示面周邊產生漏光現象。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1‧‧‧顯示裝置
10‧‧‧顯示面板
12‧‧‧背光模組
100‧‧‧有效顯示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導光板
122‧‧‧光線轉換薄膜
124‧‧‧側入式光源
126‧‧‧框架
100a、120a‧‧‧第一側邊
100b、120b‧‧‧第二側邊
100c、120c‧‧‧第三側邊
100d、120d‧‧‧第四側邊
1200‧‧‧第一擴散點
1202‧‧‧第二擴散點
1204‧‧‧第三擴散點
1206‧‧‧第四擴散點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中的顯示面板與側入式光源的俯視圖。
第3圖為第1圖中的導光板與側入式光源的俯視圖。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與側入式光源的俯視圖。
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與側入式光源的俯視圖。
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與側入式光源的俯視圖。
第7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與側入式光源的俯視圖。
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與側入式光源的俯視圖。
第9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與側入式光源的俯視圖。
請參閱第1圖至第3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的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中的顯示面板10與側入式光源124的俯視圖,第3圖為第1圖中的導光板120與側入式光源124的俯視圖。如第1圖所示,顯示裝置1包含一顯示面板10以及一背光模組12,其中顯示面板10設置於背光模組12上。於此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可為液晶顯示裝置,且顯示面板10可為液晶顯示面板,但不以此為限。顯示面板10具有一有效顯示面100。一般而言,顯示面板10之四周形成有黑色遮光層(Black Matrix,BM),有效顯示面100即是位於黑色遮光層內的區域,亦即可顯示文字與影像以供使用者觀視的區域。
背光模組12包含一導光板120、一光線轉換薄膜122、一側入式光源124以及一框架126。導光板120、光線轉換薄膜122與側入式光源124皆設置於框架126中。於此實施例中,框架126可為膠框,但不以此為限。光線轉換薄膜122設置於導光板120上,且側入式光源124設置於導光板120的側邊。此外,一般會在光線轉換薄膜122上方設置光學膜片組合,用以改善光線之光學特性,其中光學膜片組合所包含之光學膜片例如為稜鏡片、擴散片等,視實際應用而定。
如第2圖所示,顯示面板10具有環繞有效顯示面100之一第一側 邊100a、一第二側邊100b、一第三側邊100c與一第四側邊100d,其中第一側邊100a與第二側邊100b及第三側邊100c相鄰,且第一側邊100a與第四側邊100d相對。側入式光源124係對應第一側邊100a設置。
如第3圖所示,導光板120具有一第一區域A1以及一第二區域A2,其中第一區域A1對應有效顯示面100設置,且第二區域A2對應有效顯示面100之邊緣設置。於此實施例中,導光板120包含複數個第一擴散點1200以及複數個第二擴散點1202,其中第一擴散點1200設置於第一區域A1中,且第二擴散點1202設置於第二區域A2中。由於第一區域A1對應有效顯示面100設置,且第二區域A2對應有效顯示面100之邊緣設置,因此,第一擴散點1200對應有效顯示面100設置,且第二擴散點1202對應有效顯示面100之邊緣設置。需說明的是,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所涵蓋之範圍可根據實際出光需求而決定。此外,第二擴散點1202之粒徑小於第一擴散點1200之粒徑。較佳地,第一擴散點1200之粒徑可大於300微米,且第二擴散點1202之粒徑可小於150微米,但不以此為限。
此外,導光板120具有一第一側邊120a、一第二側邊120b、一第三側邊120c與一第四側邊120d,其中第一側邊120a與第二側邊120b及第三側邊120c相鄰,且第一側邊120a與第四側邊120d相對。在將顯示面板10設置於背光模組12上後,顯示面板10之第一側邊100a、第二側邊100b、第三側邊100c與第四側邊100d分別對應導光板120之第一側邊120a、第二側邊120b、第三側邊120c與第四側邊120d。因此,側入式光源124亦是對應第一側邊120a設置。
於此實施例中,第二擴散點1202對應顯示面板10之第二側邊100b、第三側邊100c與第四側邊100d設置於導光板120之第二區域A2中。然而,第二擴散點1202亦可對應顯示面板10之第二側邊100b、第三側邊100c與第四側邊100d的其中之一或其中之二設置於導光板120之第二區域A2中,視實際應用而定。
側入式光源124用以發出一第一色光L1至導光板120中。由於第二擴散點1202之粒徑小於第一擴散點1200之粒徑,因此,經由第一區域A1中的第一擴散點1200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122之第一色光L1之強度即會大於經由第二區域A2中的第二擴散點1202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122之第一色光L1之強度。藉此,第一擴散點1200與第二擴散點1202即可將第一色光L1均勻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122,進而避免在顯示面板10之有效顯示面100周邊產生漏光現象。在第一擴散點1200與第二擴散點1202將第一色光L1均勻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122後,光線轉換薄膜122可將第一色光L1轉換為一第二色光L2,而朝向顯示面板10的方向發出。
一般而言,對應有效顯示面100與顯示面板10之第一側邊100a之間的區域(亦即,入光側)會設置按鍵或其它硬體元件,使得有效顯示面100與顯示面板10之第一側邊100a之間的寬度較其它三邊來得寬,因此,顯示面板10之第一側邊100a比較不會產生漏光現象。
於此實施例中,光線轉換薄膜122可為一量子點增強薄膜(Quantum Dot Enhancement Film,QDEF)。量子點增強薄膜係用來與藍光光源配合,以強化光源演色性與廣色域效能。量子點增強薄膜乃具由二種不同大小之螢光粉粒子,藉由藍光照射該二種螢光粉粒子以激發產生紅光與綠光,再加上部分藍光可穿透量子點增強薄膜,以於量子點增強薄膜另一側使紅光、綠光與藍光混成白光。因此,當光線轉換薄膜122為量子點增強薄膜時,側入式光源124係可發出藍光,例如藍光發光二極體。此時,上述之第一色光L1即為藍光,且上述之第二色光L2即為白光。
請參閱第4圖,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220與側入式光源124的俯視圖。導光板220與上述的導光板120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導光板220另包含複數個第三擴散點1204,如第4圖所示。於此實施例中,第三擴散點1204亦是對應顯示面板10之有效顯示面100之邊緣設置於第二區域A2中。此外,第三擴散點1204之粒徑小於第一擴散點1200之 粒徑且大於第二擴散點1202之粒徑。較佳地,第三擴散點1204之粒徑可大於或等於15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300微米,但不以此為限。於此實施例中,第二擴散點1202相對遠離顯示面板10之有效顯示面100,且第三擴散點1204相對靠近顯示面板10之有效顯示面100。當第1圖中的導光板120以第4圖中的導光板220替換後,經由第一區域A1中的第一擴散點1200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122之第一色光L1之強度即會大於經由第二區域A2中的第二擴散點1202與第三擴散點1204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122之第一色光L1之強度。藉此,第一擴散點1200、第二擴散點1202與第三擴散點1204即可將第一色光L1均勻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122,進而避免在顯示面板10之有效顯示面100周邊產生漏光現象。需說明的是,第4圖中與第3圖中所示相同標號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閱第5圖,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320與側入式光源124的俯視圖。導光板320與上述的導光板220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導光板320之第二擴散點1202與第三擴散點1204係相互混合。需說明的是,第5圖中與第4圖中所示相同標號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閱第6圖,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420與側入式光源124的俯視圖。導光板420與上述的導光板220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導光板420另包含複數個第四擴散點1206,如第6圖所示。於此實施例中,第四擴散點1206亦是顯示面板10之有效顯示面100之邊緣設置於第二區域A2中。此外,第四擴散點1206之粒徑等於第一擴散點1200之粒徑。於此實施例中,第二擴散點1202相對遠離顯示面板10之有效顯示面100,且第三擴散點1204與第四擴散點1206相互混合且相對靠近顯示面板10之有效顯示面100。當第1圖中的導光板120以第6圖中的導光板420替換後,經由第一區域A1中的第一擴散點1200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122之第一色光L1之強度即會大於經由第二區域A2中的第二擴散點1202、第三擴散點1204 與第四擴散點1206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122之第一色光L1之強度。藉此,第一擴散點1200、第二擴散點1202、第三擴散點1204與第四擴散點1206即可將第一色光L1均勻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122,進而避免在顯示面板10之有效顯示面100周邊產生漏光現象。需說明的是,第6圖中與第4圖中所示相同標號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閱第7圖,第7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520與側入式光源124的俯視圖。導光板520與上述的導光板420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導光板520之第二擴散點1202、第三擴散點1204與第四擴散點1206係相互混合。需說明的是,第7圖中與第6圖中所示相同標號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閱第8圖,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620與側入式光源124的俯視圖。導光板620與上述的導光板220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導光板620之第二區域A2之範圍涵蓋第一側邊120a,且對應第一側邊120a之第二區域A2中設置有第二擴散點1202。由於導光板620之第一側邊120a係對應顯示面板10之第一側邊100a,因此,導光板620可進一步避免在顯示面板10之第一側邊100a處產生漏光現象,同時避免第一側邊100a處光源過強,造成亮度不均勻。需說明的是,第8圖中與第4圖中所示相同標號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閱第9圖,第9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720與側入式光源124的俯視圖。導光板720與上述的導光板220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於導光板720中,第二擴散點1202與第三擴散點1204於第二區域A2中的密度大致上等於第一擴散點1200於第一區域A1中的密度。換言之,本發明可根據實際出光需求調整擴散點之排列方式與密度,以避免在顯示面板10之有效顯示面100周邊產生漏光現象。需說明的是,第9圖中與第4圖中所示相同標號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於導光板上對應有效顯示面設置粒徑較大之 第一擴散點,且於導光板上對應有效顯示面之邊緣設置粒徑較小之第二擴散點,使得具有不同粒徑之第一擴散點與第二擴散點可將光源發出之光線均勻導引至光線轉換薄膜。由於粒徑較小之第二擴散點係設置於導光板上對應有效顯示面之邊緣之第二區域中,因此,導光板上對應有效顯示面之邊緣之第二區域可有效減少光線強度,進而避免在顯示面板之有效顯示面周邊產生漏光現象。此外,本發明可根據實際出光需求,於導光板上對應有效顯示面之邊緣之第二區域中設置其它粒徑之第三擴散點及/或第四擴散點。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20‧‧‧導光板
124‧‧‧側入式光源
120a‧‧‧第一側邊
120b‧‧‧第二側邊
120c‧‧‧第三側邊
120d‧‧‧第四側邊
1200‧‧‧第一擴散點
1202‧‧‧第二擴散點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Claims (17)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具有一有效顯示面;以及一背光模組,該顯示面板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上,該背光模組包含:一導光板,包含複數個第一擴散點以及複數個第二擴散點,該等第一擴散點對應該有效顯示面設置,該等第二擴散點對應該有效顯示面之邊緣設置,該等第二擴散點之粒徑小於該等第一擴散點之粒徑;一光線轉換薄膜,設置於該導光板上;以及一側入式光源,設置於該導光板的側邊,用以發出一第一色光至該導光板中;其中,該等第一擴散點與該等第二擴散點將該第一色光均勻導引至該光線轉換薄膜,該光線轉換薄膜將該第一色光轉換為一第二色光。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具有環繞該有效顯示面之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與一第四側邊,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及該第三側邊相鄰,該第一側邊與該第四側邊相對,該側入式光源對應該第一側邊設置,該等第二擴散點對應該第二側邊與該第三側邊設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第二擴散點另對應該第四側邊設置。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導光板另包含複數個第三擴散點,對應該有效顯示面之邊緣設置,該等第三擴散點之粒徑小於該等第一擴散點之粒徑且大於該等第二擴散點之粒徑。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第一擴散點之粒徑大於300微米, 該等第二擴散點之粒徑小於150微米,該等第三擴散點之粒徑大於或等於15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300微米。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第二擴散點相對遠離該有效顯示面,且該等第三擴散點相對靠近該有效顯示面。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第二擴散點與該等第三擴散點相互混合。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導光板另包含複數個第四擴散點,對應該有效顯示面之邊緣設置,該等第四擴散點之粒徑等於該等第一擴散點之粒徑。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第二擴散點相對遠離該有效顯示面,該等第三擴散點與該等第四擴散點相互混合且相對靠近該有效顯示面。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第二擴散點、該等第三擴散點與該等第四擴散點相互混合。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線轉換薄膜為一量子點增強薄膜,該第一色光為藍光,且該第二色光為白光。
  12.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具有一有效顯示面;以及一背光模組,該顯示面板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上,該背光模組包含:一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該第一區域對應該有效顯示面設置,該第二區域對應該有效顯示面之邊緣設置,該導光板包含複數個第一擴散點以及複數個第二擴散點,該等第一擴散點設置於該第一區域中,該等第二擴散點設置於該第二區域中,該等第二擴散點之粒徑小於該等第一擴散點之粒徑;一光線轉換薄膜,設置於該導光板上;以及一側入式光源,設置於該導光板的側邊,用以發出一第一色光至該 導光板中;其中,經由該第一區域導引至該光線轉換薄膜之該第一色光之強度大於經由該第二區域導引至該光線轉換薄膜之該第一色光之強度,該光線轉換薄膜將該第一色光轉換為一第二色光。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具有環繞該有效顯示面之一第一側邊、一第二側邊、一第三側邊與一第四側邊,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及該第三側邊相鄰,該第一側邊與該第四側邊相對,該側入式光源對應該第一側邊設置,該等第二擴散點對應該第二側邊與該第三側邊設置。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第二擴散點另對應該第四側邊設置。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導光板另包含複數個第三擴散點,對應該有效顯示面之邊緣設置,該等第三擴散點之粒徑小於該等第一擴散點之粒徑且大於該等第二擴散點之粒徑。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第一擴散點之粒徑大於300微米,該等第二擴散點之粒徑小於150微米,該等第三擴散點之粒徑大於或等於15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300微米。
  17.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線轉換薄膜為一量子點增強薄膜,該第一色光為藍光,且該第二色光為白光。
TW103138705A 2014-11-07 2014-11-07 顯示裝置 TWI5442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8705A TWI544256B (zh) 2014-11-07 2014-11-07 顯示裝置
US14/924,701 US9885822B2 (en) 2014-11-07 2015-10-27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8705A TWI544256B (zh) 2014-11-07 2014-11-07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701A TW201617701A (zh) 2016-05-16
TWI544256B true TWI544256B (zh) 2016-08-01

Family

ID=55912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8705A TWI544256B (zh) 2014-11-07 2014-11-07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885822B2 (zh)
TW (1) TWI5442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5640B (zh) * 2022-07-07 2023-09-11 大陸商友達光電(昆山)有限公司 光學元件及應用其的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79133B1 (en) * 2015-11-19 2021-08-11 Sony Group Corporation Lighting system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418534B2 (en) 2016-12-09 2019-09-17 Lumileds Llc Light guide with patterned ink
CN106646728B (zh) * 2017-03-22 2019-08-30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的椭圆网点设计方法、装置及导光板
CN107065310A (zh) * 2017-06-15 2017-08-18 深圳市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漏蓝光的lcd液晶显示模组背光结构
TWI709259B (zh) * 2019-07-10 2020-11-0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
CN114721082B (zh) * 2022-04-24 2023-07-0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779389B (zh) * 2022-05-26 2024-03-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52938B (en) 2002-11-22 2006-04-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ing the same
TWI273291B (en) * 2002-12-17 2007-0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urface light source and light guide plate used therein
WO2005096045A2 (en) * 2004-03-23 2005-10-13 E.I. Du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Light guide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light guide
US8430519B2 (en) * 2008-09-23 2013-04-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TW201040629A (en) 2009-05-04 2010-11-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3069683A (ja) 2011-09-09 2013-04-1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導光板
US8789995B2 (en) * 2012-01-06 2014-07-29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Light guide with at least partially non-transmissive coating on ledge region
US20150247964A1 (en) * 2012-10-03 2015-09-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TW201516537A (zh) * 2013-10-29 2015-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與應用其之顯示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5640B (zh) * 2022-07-07 2023-09-11 大陸商友達光電(昆山)有限公司 光學元件及應用其的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701A (zh) 2016-05-16
US9885822B2 (en) 2018-02-06
US20160131820A1 (en) 201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4256B (zh) 顯示裝置
JP6389570B2 (ja) 量子ドット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US9658381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same
TWI472842B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US20150369988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150509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4460109B (zh) 显示装置
US9618681B2 (en) Quantum dot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533510A (zh) 背光組件及包含該背光組件的液晶顯示器
TW201525577A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US2022026913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29892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201447434A (zh) 背光模組
TWI700523B (zh) 背光結構及顯示裝置
CN109407405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32057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10022970A (ko) 표시장치
US9880344B2 (en) Light-sealed and light-enhanced display apparatus
WO2019161596A1 (zh)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80004038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8314413U (zh) 一种直下式扩散成像的背光源结构
TW201400937A (zh) 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設備
TWI679475B (zh) 顯示裝置
US9383502B2 (en) Backlight module
JP2022152904A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