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0639B - Liquefied gas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 Google Patents

Liquefied gas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0639B
TWI530639B TW100138441A TW100138441A TWI530639B TW I530639 B TWI530639 B TW I530639B TW 100138441 A TW100138441 A TW 100138441A TW 100138441 A TW100138441 A TW 100138441A TW I530639 B TWI530639 B TW I5306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gas supply
pressure
liquefied gas
liquefi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8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9416A (en
Inventor
Susumu Sakata
Takashi Yoshida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Nippon Sa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Nippon Sanso Corp filed Critical Taiyo Nippon Sans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29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9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0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0639B/zh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Description

液化氣體供給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液化氣體供給裝置及方法,詳言之,係關於用以使填充在複數個液化氣體容器中的液化氣體蒸發而供給至氣體使用端的液化氣體供給裝置及方法。
作為使填充在複數個液化氣體容器中之液化氣體蒸發而供給至氣體使用端之液化氣體供給方法,係已知設置用以使複數個液化氣體容器(巨大(bulk)容器)內的壓力上升之加壓手段,並監控各液化氣體容器內之壓力,從壓力相對較高之第1液化氣體容器供給氣體,當該第1液化氣體容器內之壓力降低時,將氣體之供給切換為從第2液化氣體容器進行,並交換壓力已降低之第1液化氣體容器,藉此連續進行對氣體使用端之氣體供給。(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231982號公報
然而,雖可如專利文獻1般,當常溫附近之蒸氣壓高的LNG之情況,可使液化氣體容器內之大多數LNG蒸發並進行供給,但當常溫附近之蒸汽壓低的氣體(例如液化氨)之情況,若液化氣體容器內之液化氣體殘留量為容器容積之30%以下,則蒸發量馬上降低,難以用氣體使用端所要求之流量供給氣體。因此,當供給至氣體使用端之流量較多之情況,在液化氣體容器內之液化氣體殘留量成為容器容積之30%左右時,必須切換進行氣體供給之液化氣體容器,並交換液化氣體殘留量變少之液化氣體容器,俾可對氣體使用端連續供給既定流量之氣體。
因此,具有無法充分使用填充於液化氣體容器內的液化氨,不僅降低液化氨之利用效率,且液化氣體容器之交換週期短期化等之問題。又,雖可將填充有液化氨之液化氣體容器加熱至高溫而促進液化氨之蒸發,藉此以既定流量供給蒸發之氨,並使大部分之液化氣體容器內的液化氨蒸發,但需要用來將大型的巨大容器加熱至高溫之特別加熱設備,而有設備成本與運轉成本大幅提昇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液化氣體供給裝置及方法,可以簡單之裝置構成及順序,提高填充於液化氣體容器內之液化氣體(尤其是如液化氨般於常溫附近之蒸氣壓低的液化氣體)的利用效率。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液化氣體供給裝置係使填充於複數個液化氣體容器內之液化氣體蒸發而對氣體使用端進行供給者,其特徵在於具備:液化氣體容器,係分別連接於複數個氣體供給系統;液化氣體量檢測手段,係分別檢測各液化氣體容器內之液化氣體量;壓力調整手段,係分別設置於各氣體供給系統並調整二次側之壓力;氣體供給阻斷手段,係分別設置於各氣體供給系統;以及使用端氣體供給路徑,係使從複數個氣體供給系統所供給之氣體匯流並供給至氣體使用端;各氣體供給系統係具備控制手段,其係根據上述液化氣體量檢測手段所檢測之液化氣體容器內的液化氣體量,將上述壓力調整手段之二次側的壓力控制為預先設定之複數個設定壓力中的任一個,並且分別對設置於該氣體供給系統之上述氣體供給阻斷手段及設置於其他氣體供給系統之上述氣體供給阻斷手段進行開閉控制。
此外,本發明之液化氣體供給裝置係以上述壓力調整手段係壓力調整閥為特徵,該壓力調整閥係以閥之開度調節氣體所流過之流路面積,藉此調整二次側之壓力。
本發明之液化氣體供給方法之第1構成係使用上述液化氣體供給裝置而對上述氣體使用端連續地進行氣體供給者,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手段係在打開設置於第1氣體供給系統之第1氣體供給阻斷手段,並將第1壓力調整手段之二次側設定壓力設定為基準設定壓力而從第1液化氣體容器進行氣體供給時,當以第1液化氣體量檢測手段所檢測之第1液化氣體容器內的液化氣體量低於預先設定之第1殘留氣體量設定值時,將第1壓力調整手段之二次側設定壓力設定為較上述基準設定壓力更高之壓力,並且打開設置於第2氣體供給系統之第2氣體供給阻斷手段,從第1氣體供給系統與第2氣體供給系統之雙方並聯地進行氣體供給。
又,本發明之液化氣體供給方法之第2構成係使用以上述壓力調整閥作為上述壓力調整手段之液化氣體供給裝置,而對上述氣體使用端連續地進行氣體供給者,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手段係在打開設置於第1氣體供給系統之第1氣體供給阻斷手段,並將第1壓力調整手段之二次側設定壓力設定為基準設定壓力而從第1液化氣體容器進行氣體供給時,當以第1液化氣體量檢測手段所檢測之第1液化氣體容器內的液化氣體量低於預先設定之第1殘留氣體量設定值時,將第1壓力調整手段之二次側壓力設定為較上述基準設定壓力更高之壓力,並且打開設置於第2氣體供給系統之第2氣體供給阻斷手段,從第1氣體供給系統與第2氣體供給系統之雙方並聯地進行氣體供給。
此外,本發明之液化氣體供給方法之特徵係當以上述第1液化氣體量檢測手段所檢測之上述第1液化氣體容器內的液化氣體量,低於被設定為較上述第1殘留氣體量設定值少的液化氣體量之第2殘留氣體量設定值時,關閉第1氣體供給阻斷手段而停止來自第1氣體供給系統之氣體供給,並切換為來自第2氣體供給系統之氣體供給。
根據本發明,可根據連接於各氣體供給系統之液化氣體容器內的液化氣體量而切換複數個氣體供給系統,藉此對氣體使用端連續地進行氣體供給,並且利用根據以液化氣體量檢測手段所檢測之液化氣體量而作動的控制手段,來控制壓力調整手段之二次側的設定壓力,或使壓力調整閥成為全開狀態,藉此,可將液化氣體量變少之液化氣體容器內的液化氣體供給至氣體使用端。藉此,可提高液化氣體之利用效率,並且可使液化氣體容器之交換週期長期化。
首先,如圖1所示,本形態例所示之液化氣體供給裝置係使液化氨蒸發並供給者,具備有複數個(本形態例中為2個)系統之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液化氣體容器11a、11b,係分別連接於各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重量計12a、12b,係作為分別檢測各液化氣體容器11a、11b內的液化氣體量之液化氣體量檢測手段;壓力指示調節計(PIC)13a、13b,係作為分別設置於各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並將二次側之壓力調整為指示的壓力之壓力調整手段;自動開閉閥14a、14b,係分別設置於各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並作為進行氣體之供給、停止的氣體供給阻斷手段;使用端氣體供給路徑15,係使從各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所供給之氣體匯流並供給至氣體使用端;以及控制手段16,係根據上述重量計12a、12b所檢測之液化氣體容器11a、11b內的液化氣體之殘留量,來控制上述壓力指示調節計13a、13b及上述自動開閉閥14a、14b。又,本形態例所示之上述使用端氣體供給路徑15係具備壓力調整器17,其係用以將供給至氣體使用端之氣體的壓力調整為預先設定之壓力。
上述壓力指示調節計13a、13b係具備以閥之開度來調節氣體流動之流路面積的閥部18a、18b、以及檢測二次側壓力之壓力檢測部19a、19b,利用該壓力指示調節計13a、13b所進行之壓力調整係根據由上述控制手段16所指示之壓力與以壓力檢測部19a、19b所檢測之壓力所進行,閥部18a、18b之閥開度係控制成以壓力檢測部19a、19b所檢測之壓力與由控制手段16所指示之壓力為一致。
從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之各液化氣體容器11a、11b進行氣體供給之情況,係對壓力指示調節計13a、13b指示經預先設定之壓力,使自動開閉閥14a、14b成為開啟狀態,當停止氣體供給時,則自動開閉閥14a、14b成為關閉狀態。各液化氣體容器11a、11b之交換係於自動開閉閥14a、14b為關閉狀態時進行,於液化氣體容器交換後,至控制手段16打開自動開閉閥14a、14b為止,係不進行氣體供給,而成為待機狀態。
以下,根據圖2及圖3,說明使用本形態例所示之液化氣體供給裝置而對氣體使用端連續地進行氣體供給之氣體供給方法的第1形態例。
上述控制手段16係於兩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均成為待機狀態時(步驟51),選擇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之任一者,例如打開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a,開始從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進行氣體供給(步驟52)。此時,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b係繼續關閉狀態,對氣體使用端之氣體供給係以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單獨進行。又,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係由控制手段16指示預先設定於控制手段16的基準設定壓力(例如0.5MPa),以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之二次側的壓力成為基準設定壓力0.5MPa之方式,自動調整閥部18a之閥開度。
此外,上述控制手段16係以填充至預先設定之液化氣體量的新液化氣體容器11a之重量作為100%,由重量計12a之檢測值而監控液化氣體容器11a內之液化氣體量,以氣體供給中之液化氣體容器11a相對於其之重量作為殘留氣體率[%](步驟53),至該殘留氣體率成為低於預先設定的第1殘留氣體量設定值之值為止(例如至殘留氣體率成為30%以下為止),重複上述步驟52與該步驟53,繼續以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單獨進行氣體供給。
若在步驟53中判斷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為30%以下,則前進至步驟54,進行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設定壓變更,由控制手段16對壓力指示調節計13a指示比上述基準設定壓力(0.5MPa)更高的壓力,例如預先設定之0.53MPa,作為第2設定壓力,自動調整閥部18a之閥開度,俾使以壓力檢測部19a檢測之壓力調整閥13a的二次側壓力成為新設定之第2設定壓力0.53MPa。同時地,從控制手段16對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b送出開啟訊號,打開自動開閉閥14b,開始以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的液化氣體容器11b所蒸發之氣體的供給,而成為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與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並聯地進行氣體供給之狀態。
此時,由於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壓力指示調節計13b係被指示上述基準設定壓力0.5MPa,故在剛開始氣體之並聯供給之後,來自設定壓力(0.53MPa)高的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氣體供給量較多。經由氣體供給之經過,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從30%開始逐漸降低,隨著殘留氣體率之降低,液化氣體之蒸發量亦降低,將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之二次側壓力維持於第2設定壓力0.53MPa則變得越來越困難,當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之閥部18a成為全開狀態後,隨著液化氣體容器11a內之液化氣體的蒸發量降低,壓力調整閥13a之二次側壓力慢慢降低,因此若僅從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會變得無法對氣體使用端供給既定流量之氣體。如此,當來自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氣體供給量降低,藉由從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並聯地進行氣體供給,可將既定流量之氣體供給至氣體使用端。
當從兩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並聯地進行供給時,控制手段16亦監控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步驟55),至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成為低於預先設定之第2殘留氣體量設定值的值為止(例如至殘留氣體率成為預先設定之3%以下為止),重複上述步驟54與步驟55,繼續氣體之並聯供給。
若在步驟55中判斷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以下,則前進至步驟56,關閉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a,停止來自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氣體供給,前進至步驟57,從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單獨對氣體使用端進行氣體供給,並且在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中以步驟58進行液化氣體容器11a之交換,移除殘留氣體率為3%以下之液化氣體容器11a,將新的液化氣體容器11a(殘留氣體率100%)連接至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若在步驟59中判定新的液化氣體容器11a之交換基準為合格,則前進至步驟60,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成為待機狀態。同時,被指示至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之壓力係回復至基準設定壓力0.5MPa。
當以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單獨進行氣體供給時,係從控制手段16對壓力指示調節計13b指示標準設定壓力0.5MPa,在控制手段16中,以步驟61根據重量計12b之檢測值而監控液化氣體容器11b之殘留氣體率。若在步驟61中判斷液化氣體容器11b之殘留氣體率為30%以下,則前進至步驟62,將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壓力指示調節計13b的指示壓力變更為第2設定壓力0.53MPa,並且打開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a,成為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與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並聯地供給氣體之狀態。
若在步驟63中判斷液化氣體容器11b之殘離氣體率成為3%以下,則以步驟64將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b關閉,前進至步驟65,從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單獨對氣體使用端進行氣體供給,並且於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中以步驟66進行液化氣體容器11b之交換,若於步驟67判定液化氣體容器11b之交換基準合格,則前進至步驟68,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成為待機狀態。
若步驟65中之來自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的單獨氣體供給開始,則回復至上述步驟52,當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從上述步驟53前進至步驟54時,在步驟68中成為待機狀態之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係從待機狀態被切換至氣體供給狀態。以下,藉由重複該等之各步驟,而從兩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對氣體使用端連續進行氣體供給。
圖3係分別顯示如此進行氣體供給時,伴隨時間經過(例如日數經過)之液化氣體容器11a、11b的殘留氣體率之變化(圖3(a))、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之壓力指示調節計13a、13b的二次側壓力之氣體供給壓力的變化(圖3(b))、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之供給氣體的流量變化(圖3(c))、壓力指示調節計13a、13b中之閥部18a、18b的閥開度之變化(圖3(d)),表示圖2中自步驟52起之各狀態的變化。
從開始起之短暫期間內,係從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單獨進行氣體供給,故雖因液化氣體之蒸發而使液化氣體容器11a的殘留氣體率逐漸降低(圖3(a)),但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供給壓力係維持為基準設定壓力0.5MPa,待機中之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供給壓力為0(零)(圖3(b)),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氣體流量係氣體使用端所要求之300L/min(0℃,1大氣壓換算值),而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氣體流量為0(零)(圖3(c))。又,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中的閥部18a之開度係隨著因液化氣體容器11a的殘留氣體率之降低所造成之蒸發量減少而逐漸變大,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壓力調整閥13b之閥部18b的開度為0(零)(圖3(d))。
當時間經過而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0%以下(經過時間7),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設定壓力從0.5 MPa變更為0.53 MPa,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中之閥部18a的開度變大,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供給壓力上升,且經由打開自動開閉閥14b而開始在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液化氣體容器11b中蒸發的氣體之供給,成為並聯供給狀態(步驟54)。
於此並聯供給狀態中,藉由液化氣體之蒸發,兩液化氣體容器11a、11b之殘留氣體率一起降低。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供給壓力雖因打開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中之閥部18a而暫時地上升至0.53 MPa,但隨著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的降低所造成之蒸發量減少,即便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中之閥部18a的開度為全開狀態(開度100%),供給壓力仍慢慢降低。另一方面,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供給壓力係藉由壓力指示調節計13b而維持為基準設定壓力0.5 MPa。隨著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液化氣體蒸發量減少,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氣體流量逐漸減少,則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氣體流量逐漸增加,俾使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氣體流量與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氣體流量的和成為300L/min。
若因並聯供給狀態下之時間經過而使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以下(經過時間12),則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a關閉,停止來自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氣體供給(步驟56),成為來自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單獨供給(步驟57)。在從來自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單獨供給至液化氣體容器11b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0%以下為止之期間,交換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液化氣體容器11a,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成為100%而成為待機狀態(經過時間14,步驟60)。
之後,若液化氣體容器11b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0%以下,則成為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與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並聯供給狀態(經過時間18,步驟62),當液化氣體容器11b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以下,則成為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單獨供給(經過時間23,步驟65)。在以圖2所示之順序連續進行氣體供給之期間,液化氣體容器11a、11b之殘留氣體率、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之供給壓力、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之流量及壓力指示調節計13a、13b中之閥部18a、18b之開度的開度係如圖3所示,因時間之經過而以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交互重複相同的變化,藉此對氣體使用端連續供給壓力被控制為0.5 MPa、流量被控制為300L/min之氣體,液化氣體容器11a、11b內之液化氣體被利用,直到殘留氣體率成為3%為止。
其次,根據圖4及圖5,說明氣體供給方法之第2形態例。設定於上述控制手段16之基本順序,係設定為與上述第1形態例中圖2所示順序相同的順序。
上述控制手段16係當兩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均成為待機狀態時(步驟71),選擇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之一者,例如打開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a,開始從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進行氣體供給(步驟72)。此時,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b係繼續關閉狀態,對氣體使用端之氣體供給係單獨以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進行。又,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係由控制手段16指示預先設定於控制手段16的基準設定壓力(例如0.5 MPa),閥部18a之閥開度係自動調整,俾使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之二次側壓力成為基準設定壓力0.5 MPa。
此外,上述控制手段16係以填充預先設定之液化氣體量的新液化氣體容器11a之重量為100%,從重量計12a之檢測值監控液化氣體容器11a內之液化氣體量,將氣體供給中之液化氣體容器11a相對於其之重量作為殘留氣體率[%](步驟73),重複上述步驟72與此步驟73,繼續從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單獨進行氣體供給,直至該殘留氣體率成為低於預先設定之第1殘留氣體量設定值的值為止,例如殘留氣體率成為30%以下為止。
若步驟73中判斷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0%以下,則前進至步驟74,從控制手段16對壓力指示調節計13a輸出使閥部18a為全開狀態之指示,使閥部18a成為全開狀態。同時地,從控制手段16對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b送出開啟訊號,打開自動開閉閥14b,開始以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液化氣體容器11b所蒸發的氣體之供給,成為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與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並聯地進行氣體供給之狀態。
此時,由於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壓力指示調節計13b係被指示上述基準設定壓力0.5MPa,故在氣體之並聯供給剛開始後,來自閥部18a為全開狀態之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的氣體供給量變多。因氣體供給之經過,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從30%逐漸降低,則即便閥部18a為全開狀態,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之二次側壓力仍逐漸降低,若僅從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則無法對氣體使用端供給既定流量之氣體。如此,在來自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氣體供給量降低時,從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並聯地進行氣體供給,藉此可對氣體使用端供給既定流量之氣體。
在從兩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並聯供給時,控制手段16亦監控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步驟75),重複上述步驟74與步驟75而繼續進行氣體之並聯供給,直至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成為低於預先設定之第2殘留氣體量設定值的值為止,例如至殘留氣體率成為預先設定之3%以下為止。
若在步驟75中判斷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以下,則前進至步驟76,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a被關閉,來自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氣體供給停止,前進至步驟77而從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單獨對氣體使用端進行氣體供給,並且,在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中係以步驟78進行液化氣體容器11a之交換,移除殘留氣體率成為3%以下之液化氣體容器11a,將新的液化氣體容器11a(殘留氣體率100%)連接至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若於步驟79中判定新的液化氣體容器11a之交換基準合格,則前進至步驟80,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成為待機狀態。同時地,對壓力指示調節計13a指示基準設定壓力0.5MPa。
單獨以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進行氣體供給時,係由控制手段16對壓力指示調節計13b指示基準設定壓力0.5MPa,控制手段16係以步驟81根據重量計12b之檢測值而監控液化氣體容器11b之殘留氣體率。若於步驟81中判斷液化氣體容器11b之殘留氣體率為30%以下,則前進至步驟82,從控制手段16對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壓力指示調節計13b輸出使閥部18b為全開狀態之指示,使閥部18b成為全開狀態,並且打開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a,成為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與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並聯地進行氣體供給之狀態。
若於步驟83中判斷液化氣體容器11b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以下,則以步驟84將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b關閉,前進至步驟85,從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單獨地對氣體使用端進行氣體供給,並且,在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則以步驟86進行液化氣體容器11b之交換,若於步驟87中判定液化氣體容器11b之交換基準合格,則前進至步驟88,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成為待機狀態。
若步驟85中之來自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的單獨之氣體供給開始,則回復至上述步驟72,於步驟88中已成為待機狀態之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係在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從上述步驟73前進至步驟74時,從待機狀態切換至氣體供給狀態。以下,藉由重複該等各步驟,而從兩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對氣體使用端連續進行氣體供給。
圖5係分別顯示如此進行氣體供給時,伴隨時間經過(例如日數經過)之液化氣體容器11a、11b的殘留氣體率之變化(圖5(a))、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之壓力指示調節計13a、13b的二次側壓力之氣體供給壓力的變化(圖5(b))、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之供給氣體的流量變化(圖53(c))、壓力指示調節計13a、13b中之閥部18a、18b的閥開度之變化(圖5(d)),表示圖4中自步驟72起之各狀態的變化。
從開始起之短暫期間內,係從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單獨進行氣體供給,故雖因液化氣體之蒸發而使液化氣體容器11a的殘留氣體率逐漸降低(圖5(a)),但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供給壓力係維持為基準設定壓力0.5MPa,待機中之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供給壓力為0(零)(圖5(b)),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氣體流量係氣體使用端所要求之300L/min(0℃,1大氣壓換算值),而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氣體流量為0(零)(圖5(c))。又,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中的閥部18a之開度係隨著因液化氣體容器11a的殘留氣體率之降低所造成之蒸發量減少而逐漸變大,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壓力調整閥13b之閥部18b的開度為0(零)(圖5(d))。
當時間經過而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0%以下(經過時間7),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壓力指示調節計13a中之閥部18a成為開度100%(全開狀態),且藉由使自動開閉閥14b打開,開始以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液化氣體容器11b所蒸發的氣體供給,成為並聯供給狀態(步驟74)。此時,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供給壓力係藉由閥部18a成為全開狀態而暫時上升至基準設定壓力0.5MPa以上。
於此並聯供給狀態中,藉由液化氣體之蒸發,兩液化氣體容器11a、11b之殘留氣體率一起降低。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供給壓力雖因閥部18a成為全開狀態而在剛開始並聯供給後成為0.5 MPa以上之壓力,但隨著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的降低所造成之蒸發量減少,供給壓力慢慢降低。另一方面,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供給壓力係藉由壓力指示調節計13b而維持為基準設定壓力0.5 MPa。隨著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液化氣體蒸發量減少,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氣體流量逐漸減少,則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氣體流量逐漸增加,俾使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氣體流量與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氣體流量的和成為300L/min。
若因並聯供給狀態下之時間經過而使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以下(經過時間12),則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自動開閉閥14a關閉,停止來自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氣體供給(步驟76),成為來自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單獨供給(步驟77)。在從來自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單獨供給至液化氣體容器11b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0%以下為止之期間,交換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液化氣體容器11a,液化氣體容器11a之殘留氣體率成為100%而成為待機狀態(經過時間14,步驟80)。
之後,若液化氣體容器11b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0%以下,則成為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與氣體供給系統B系統之並聯供給狀態(經過時間18,步驟82),當液化氣體容器11b之殘留氣體率成為3%以下,則成為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之單獨供給(經過時間23,步驟85)。在以圖4所示之順序連續進行氣體供給之期間,液化氣體容器11a、11b之殘留氣體率、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之供給壓力、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之流量及壓力指示調節計13a、13b中之閥部18a、18b之閥的開度係如圖5所示,因時間之經過而以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交互重複相同的變化,藉此對氣體使用端連續供給流量被控制為300L/min之氣體,液化氣體容器11a、11b內之液化氣體被利用,直到殘留氣體率成為3%為止。
此第2形態例所示之氣體供給方法中,係於並聯供給剛開始後,使壓力指示調節計13a、13b之閥部18a、18b中的任一者成為全開狀態,藉此暫時地提升使用端氣體供給路徑15的壓力,若如圖1所示之液化氣體供給裝置般,於氣體供給系統A系統、B系統匯流之使用端氣體供給路徑15中設置壓力調整器17,將供給至氣體使用端之氣體的壓力調整為較上述基準設定壓力0.5MPa更低的氣體使用端所需要之壓力,藉此可防止供給氣體之壓力變動或流量變動。另外,於氣體供給方法之第1形態例中,亦可先於使用端氣體路徑15中設置壓力調整器17,而當此種壓力調整器被組入至氣體使用端之設備之情況,可省略使用端氣體供給路徑15之壓力調整器17。
顯示本發明方法之第1形態例的圖2與顯示本發明方法之第2形態例的圖4所示之流程圖中,當殘留氣體率成為3%以下時,係自動地將氣體供給從並聯切換至單獨狀態,並進行液化氣體容器之交換,但亦可在殘留氣體率成為30%以下並進行並聯供給時,例如輸出警報等,人為地將氣體供給從並聯切換至單獨狀態,並且進行液化氣體容器之交換。
又,以上係舉出氣體供給系統為2系統之例進行說明,在氣體供給系統為3系統以上之情況亦可同樣地進行,例如可於第1系統之氣體供給中,使第2系統成為第1待機狀態、第3系統成為第2待機狀態,當切換為來自第2系統之氣體供給時,使第3系統成為第1待機狀態、第1系統成為第2待機狀態,藉此可延長交換液化氣體容器之時間,而可提升液化氣體供給裝置之延長性。此外,當氣體供給系統為3系統以上之情況,可使殘留氣體率低的第1系統成為第1氣體供給狀態、殘留氣體率高的第2系統成為第2氣體供給狀態、第3系統以下成為待機狀態,而於第1系統進行容器交換並成為待機狀態時,使殘留氣體率低的第2系統成為第1氣體供給狀態、殘留氣體率高的第3系統成為第2氣體供給狀態,可藉由如此設定而供給大量的氣體。
另外,液化氣體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定,檢測液化氣體容器內之液化氣體量的液化氣體量檢測手段並不限於重量計,只要可檢測液化氣體容器內之液化氣體量,可使用任意者,例如亦可使用各種液面計。又,亦可使用壓力計而間接地檢測液化氣體容器內之液化氣體量。此外,相對於基準設定壓力之第2設定壓力只要根據氣體之種類與供給壓力、供給量等條件設定即可,只要設定為可進行並聯供給之壓力即可。又,用以切換供給狀態之殘留氣體率之數值亦可根據氣體之種類與供給壓力、供給量等條件而適當設定。此外,液化氣體容器亦可在法令(一般而言為日本高壓氣體保安規則第60條)容許之範圍內,附加對該液化氣體容器進行加熱而促進液化氣體蒸發之手段。
11a、11b...液化氣體容器
12a、12b...重量計
13a、13b...壓力指示調節計
14a、14b...自動開閉閥
15...使用端氣體供給路徑
16...控制手段
17...壓力調整器
18a、18b...閥部
19a、19b...壓力檢測部
圖1係示出本發明之液化氣體供給裝置的一形態例之系統圖。
圖2係示出本發明之液化氣體供給方法的第1形態例之流程圖。
圖3係示出本發明方法之第1形態例中,氣體供給中的液化氣體容器內之殘留氣體率、供給壓力、流量以及壓力調整閥之狀態變化的說明圖。
圖4係示出本發明之液化氣體供給方法的第2形態例之流程圖。
圖5係示出本發明方法之第2形態例中,氣體供給中的液化氣體容器內之殘留氣體率、供給壓力、流量以及壓力調整閥之狀態變化的說明圖。
11a、11b...液化氣體容器
12a、12b...重量計
13a、13b...壓力指示調節計
14a、14b...自動開閉閥
15...使用端氣體供給路徑
16...控制手段
17...壓力調整器
18a、18b...閥部
19a、19b...壓力檢測部

Claims (5)

  1. 一種液化氣體供給裝置,係使填充於複數個液化氣體容器內之液化氣體蒸發而對氣體使用端進行供給者,其中具備:液化氣體容器,係分別連接於複數個氣體供給系統;液化氣體量檢測手段,係分別檢測各液化氣體容器內之液化氣體量;壓力調整手段,係分別設置於各氣體供給系統並調整二次側之壓力;氣體供給阻斷手段,係分別設置於各氣體供給系統;以及使用端氣體供給路徑,係使從複數個氣體供給系統所供給之氣體匯流並供給至氣體使用端;各氣體供給系統係具備控制手段,其係根據上述液化氣體量檢測手段所檢測之液化氣體容器內的液化氣體量,將上述壓力調整手段之二次側的壓力控制為預先設定之複數個設定壓力中的任一個,並且分別對設置於該氣體供給系統之上述氣體供給阻斷手段及設置於其他氣體供給系統之上述氣體供給阻斷手段進行開閉控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液化氣體供給裝置,其中,上述壓力調整手段係壓力調整閥,其係以閥之開度調節氣體所流過之流路面積,藉此調整二次側之壓力。
  3. 一種液化氣體供給方法,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液化氣體供給裝置而對上述氣體使用端連續地進行氣體供給者,上述控制手段係在打開設置於第1氣體供給系統之第1氣體供給阻斷手段,並將第1壓力調整手段之二次側設定壓力設定為基準設定壓力而從第1液化氣體容器進行氣體供給時,當以第1液化氣體量檢測手段所檢測之第1液化氣體容器內的液化氣體量低於預先設定之第1殘留氣體量設定值時,將第1壓力調整手段之二次側設定壓力設定為較上述基準設定壓力更高之壓力,並且打開設置於第2氣體供給系統之第2氣體供給阻斷手段,從第1氣體供給系統與第2氣體供給系統之雙方並聯地進行氣體供給。
  4. 一種液化氣體供給方法,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液化氣體供給裝置而對上述氣體使用端連續地進行氣體供給者,上述控制手段係在打開設置於第1氣體供給系統之第1氣體供給阻斷手段,並將第1壓力調整閥之二次側設定壓力設定為基準設定壓力而從第1液化氣體容器進行氣體供給時,當以第1液化氣體量檢測手段所檢測之第1液化氣體容器內的液化氣體量低於預先設定之第1殘留氣體量設定值時,使第1壓力調整閥為全開狀態,並打開設置於第2氣體供給系統之第2氣體供給阻斷手段,從第1氣體供給系統與第2氣體供給系統之雙方並聯地進行氣體供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液化氣體供給方法,其中,當以上述第1液化氣體量檢測手段所檢測之上述第1液化氣體容器內的液化氣體量,低於被設定為較上述第1殘留氣體量設定值少的液化氣體量之第2殘留氣體量設定值時,關閉第1氣體供給阻斷手段而停止來自第1氣體供給系統之氣體供給,並切換為來自第2氣體供給系統之氣體供給。
TW100138441A 2010-11-04 2011-10-24 Liquefied gas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TWI5306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7639 2010-1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9416A TW201229416A (en) 2012-07-16
TWI530639B true TWI530639B (zh) 2016-04-21

Family

ID=46070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8441A TWI530639B (zh) 2010-11-04 2011-10-24 Liquefied gas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22186B2 (zh)
CN (1) CN102466133B (zh)
TW (1) TWI5306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7615B2 (en) * 2013-09-13 2016-05-24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Low-loss cryogenic fluid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KR102228698B1 (ko) * 2020-05-26 2021-03-18 주식회사 케이씨 가스 공급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R70687B (zh) * 1979-10-08 1982-12-20 Linde Ag
JPH0972495A (ja) * 1995-08-31 1997-03-18 Toshiba Eng Co Ltd 液化ガス供給装置
JP2002303398A (ja) * 2001-04-04 2002-10-18 Yazaki Corp ガス圧力調整システム
JP4801284B2 (ja) * 2001-07-03 2011-10-2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ガス供給ラインの圧力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22186B2 (ja) 2015-05-20
JP2012112521A (ja) 2012-06-14
CN102466133B (zh) 2015-09-09
TW201229416A (en) 2012-07-16
CN102466133A (zh) 2012-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93024B2 (ja) ボイラシステム
JP5091539B2 (ja) 液化ガス供給システム
JP6784711B2 (ja) 液化ガス供給装置及び液化ガス供給方法
US20130048114A1 (en) Controlled hydronic distribution system
JP5185375B2 (ja) 蒸気圧縮システムを制御する方法
KR101224915B1 (ko) Lng의 재기화 시스템
US10612131B2 (en) Vaporization system and vaporization system program
DK2815168T3 (en) A device for the supply of gas
US2011022598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as supply and usage
TWI605220B (zh) Liquefied gas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TWI530639B (zh) Liquefied gas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JP5260157B2 (ja) 天然ガスのカロリ調整システム及びカロリ調整方法
US20240167741A1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US20170314852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oupled heat exchanger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JP5904010B2 (ja) 貯湯給湯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180073014A (ko) 가스 공급 장치
JP5370918B2 (ja) ボイラ制御システム
TWI626392B (zh) Large supply of gas
JP2008046931A (ja) 燃料ガス供給装置における燃料ガスの供給制御方法及び供給制御装置
JP5414849B2 (ja) 液化ガス供給方法及び液化ガス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EP3279544A1 (en) Regasification unit
JPH0429197Y2 (zh)
JP2572771Y2 (ja) ガス気化設備の運転制御装置
KR102010888B1 (ko) 온수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6084923A (ja) ガス供給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