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5479B - 顯示裝置及背光模組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背光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5479B
TWI515479B TW103142813A TW103142813A TWI515479B TW I515479 B TWI515479 B TW I515479B TW 103142813 A TW103142813 A TW 103142813A TW 103142813 A TW103142813 A TW 103142813A TW I515479 B TWI515479 B TW I5154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guide plate
light
light guid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2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1410A (zh
Inventor
陳靖閎
楊文彬
廖啓聲
蕭淳中
呂瑞安
馮華德
Original Assignee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42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5479B/zh
Priority to US14/793,755 priority patent/US20160161665A1/en
Priority to JP2015157853A priority patent/JP6113791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5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547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21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141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5Means for removing heat created by the light source from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3Details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light sources to drivers, circuit board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背光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顯示面板及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隨著半導體產業及相關電子產業日益發達,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筆記型電腦(notebook)、平板電腦(tablet PC)、平面電視等數位化顯示裝置無不朝向更便利、多功能且美觀的方向發展。在使用這些產品時,顯示螢幕是不可或缺的界面,其中,液晶顯示裝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已成為顯示螢幕之主流。由於液晶顯示裝置之液晶面板本身並不發光,故在液晶面板下方必須設置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以提供顯示畫面時所需光線。
一般來說,背光模組之導光板的材質多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塑料,由於此種材質之導光板的結構強度較低且受熱時較易翹曲變形,故其最小厚度受到限制而不利於顯示裝置的薄型化。承上,一般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需在背板上裝設膠框以組裝光學膜片組及顯示面板等構件,然過多的構件使顯示裝置整 體厚度無法有效降低,亦不利於顯示裝置的薄型化。此外,過多的構件會增加顯示裝置組裝困難度以及製造成本。因此,如何使顯示裝置的薄型化實為目前仍待解決的問題。
台灣專利編號TWM482084揭露一種無膠框框架式背板結構,利用背板的內陷側板固定導光板。台灣專利編號TW201405211揭露一種顯示裝置,其導光板的材質為玻璃且藉由雙面膠而膠合於背蓋。台灣專利編號TW201304961揭露一種黏合結構,第一雙面膠帶及第二雙面膠帶分別黏著於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且分離膜黏著於第一雙面膠帶與第二雙面膠帶之間。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有利於薄型化設計且易於組裝,並可節省製造成本。
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有利於薄型化設計。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散熱件、一顯示面板、一導光板、一光學膜片組及一光源組。散熱件具有一承載面、一第一連接面及一第二連接面。承載面承載顯示面板。導光板連接於第一連接面且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光學膜片組連接於第二連接面且位於導光板與顯示面板之間,其中導光板的出光面朝向 光學膜片組。光源組配置於散熱件上且對位於導光板的入光面。
在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具有一顯示面、相對顯示面的一背面及連接顯示面與背面的一側面,承載面承載背面,散熱件具有一止擋部,止擋部止擋側面。
在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貼材,其中導光板藉由第一貼材膠合於第一連接面。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貼材膠合於導光板的部分出光面。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貼材包括一第一分離層及兩第一膠層,兩第一膠層分別膠合於第一分離層的相對兩側。
在一實施例中,光學膜片組具有一定位開口,第二連接面上具有一定位凸部,定位凸部伸入該定位開口。
在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具有相對的一前側及一後側且包括一前蓋及多個第二貼材,其中顯示裝置藉由前側顯示畫面,前蓋分別藉由這些第二貼材膠合於散熱件及顯示面板而配置於前側。
在一實施例中,各第二貼材包括一第二分離層及兩第二膠層,兩第二膠層分別膠合於第二分離層的相對兩側。
在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具有相對的一前側及一後側且包括一後蓋及一第三貼材,其中顯示裝置藉由前側顯示畫面,後蓋藉由第三貼材膠合於散熱件而配置於後側。
在一實施例中,第三貼材包括一第三分離層及兩第三膠層,兩第三膠層分別膠合於第三分離層的相對兩側。
在一實施例中,散熱件具有一凸緣,凸緣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承載面及第二連接面形成於第一側,第一連接面形成於第二側。
在一實施例中,散熱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導光板的入光面,光源組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發光元件及一連接器,基板配置於散熱件且具有相對彎折的一第一區段及一第二區段,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分別位於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發光元件及連接器分別配置於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
在一實施例中,散熱件包括多個組件,這些組件依序相連而構成一框體,框體圍繞顯示面板、導光板及光學膜片組。
在一實施例中,散熱件為一體成型的一框體,框體圍繞顯示面板、導光板及光學膜片組。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導光板為玻璃導光板。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一散熱件、一導光板、一光學膜片組及一光源組。散熱件具有一第一連接面及一第二連接面。導光板連接於第一連接面且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光學膜片組連接於第二連接面,其中導光板的出光面朝向光學膜片組。光源組配置於散熱件上且對位於導光板的入光面。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個優點,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顯示裝置利用既有的散熱件來承載顯示面板並連接導光板及光學膜片組,而不需如同傳統顯示裝 置般額外配置膠框來組裝顯示面板、導光板及光學膜片組,如此可減少顯示裝置之構件數量而降低組裝困難度及製造成本,且有利於顯示裝置的薄型化。此外,由於本發明的顯示裝置採用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且受熱時較不易翹曲變形的導光板,故導光板可具有較小厚度而有利於顯示裝置的薄型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多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顯示裝置
100a‧‧‧前側
100b‧‧‧後側
110、210‧‧‧散熱件
110a‧‧‧承載面
110b‧‧‧第一連接面
110c‧‧‧第二連接面
112‧‧‧止擋部
114‧‧‧定位凸部
116‧‧‧凸緣
116a‧‧‧第一側
116b‧‧‧第二側
120、220‧‧‧顯示面板
120a‧‧‧顯示面
120b‧‧‧背面
120c‧‧‧側面
130、230‧‧‧導光板
130a‧‧‧入光面
130b‧‧‧出光面
140、240‧‧‧光學膜片組
140a‧‧‧定位開口
150、250‧‧‧光源組
152、252‧‧‧基板
152a‧‧‧第一區段
152b‧‧‧第二區段
154、254‧‧‧發光元件
156、256‧‧‧連接器
160、260‧‧‧驅動單元
170a、170b、270a、270b‧‧‧緩衝件
170c、270c‧‧‧固定件
180a、280a‧‧‧第一貼材
180b、280b‧‧‧第二貼材
180c、280c‧‧‧第三貼材
190a、290a‧‧‧前蓋
190b、290b‧‧‧後蓋
212‧‧‧凹槽
A1‧‧‧第一膠層
A2‧‧‧第二膠層
A3‧‧‧第三膠層
C‧‧‧組件
D‧‧‧厚度方向
P1‧‧‧第一表面
P2‧‧‧第二表面
S1‧‧‧第一分離層
S2‧‧‧第二分離層
S3‧‧‧第三分離層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顯示裝置於第一貼材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圖1的顯示裝置於第二貼材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是圖1的顯示裝置於第三貼材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圖1的散熱件的俯視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多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 用語是用來說明,而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請參考圖1,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包括一散熱件110、一顯示面板120、一導光板130、一光學膜片組140(繪示為三片為例)及一光源組150。顯示裝置100例如為平面電視或其它種類的顯示裝置,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散熱件110、導光板130、光學膜片組140及光源組150構成一背光模組以提供顯示面板120顯示畫面所需光線。
詳細而言,散熱件110具有一承載面110a、一第一連接面110b及一第二連接面110c。散熱件110的承載面110a承載顯示面板120,導光板130連接於散熱件110的第一連接面110b且具有相互垂直的一入光面130a及一出光面130b,光學膜片組140連接於散熱件110的第二連接面110c且位於導光板130與顯示面板120之間,且散熱件110的第二連接面110c承載光學膜片組140,其中導光板130的出光面130b朝向光學膜片組140。光源組150配置於散熱件110上以藉由散熱件110進行散熱。光源組150對位於導光板130的入光面130a,以使光源組150發出的光線從入光面130a進入導光板130,並藉由導光板130的導引而從出光面130b往顯示面板120照射。
在上述配置方式之下,顯示裝置100利用既有的散熱件110來承載顯示面板120並連接導光板130及光學膜片組140,而不需如同傳統顯示裝置般額外配置膠框來組裝顯示面板、導光板 及光學膜片組,如此可減少顯示裝置100之構件數量而降低組裝困難度及製造成本,且有利於顯示裝置100的薄型化。此外,由於顯示裝置100採用的導光板130例如為玻璃導光板,使導光板130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且受熱時較不易翹曲變形,故導光板130可具有較小厚度而有利於顯示裝置100的薄型化。然而,本發明不對導光板130的材質加以限制,凡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且受熱時較不易翹曲變形的材質均可作為導光板。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散熱件110具有一凸緣116,凸緣116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116a及一第二側116b。承載面110a及第二連接面110c形成於凸緣116的第一側116a,且第一連接面110b形成於凸緣116的第二側116b。在其它實施例中,承載面110a、第一連接面110b及第二連接面110c可分別位於散熱件110的其它適當位置,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
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120具有一顯示面120a、相對顯示面120a的一背面120b及連接顯示面120a與背面120b的一側面120c。散熱件110的承載面110a承載顯示面板120的背面120b。散熱件110具有一止擋部112,止擋部112止擋顯示面板120的側面120c以定位顯示面板120。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包括用以驅動顯示面板120的驅動單元160,驅動單元160配置於散熱件110上且電性連接於顯示面板120。此外,顯示裝置100包括一緩衝件170a及一緩衝件170b,緩衝件170a配置於顯示面板120的背面120b與散熱件110的承載面110a之間,且緩衝件170b配 置於顯示面板120的側面120c與散熱件110的止擋部112之間。其中緩衝件170a及緩衝件170b例如為橡膠、矽膠等具有彈性的材質,提供顯示面板120與散熱件110之間的緩衝力,避免顯示面板120損壞。然而緩衝件170a及緩衝件170b可為其它適當材質,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
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包括至少一第一貼材180a(繪示為多個),導光板130藉由第一貼材180a膠合於散熱件110的第一連接面110a,其中第一貼材180a例如是膠合於導光板130的部分出光面130b。圖2是圖1的顯示裝置於第一貼材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請參考圖2,進一步而言,第一貼材180a包括一第一分離層S1及兩第一膠層A1,兩第一膠層A1分別膠合於第一分離層S1的相對兩側,兩第一膠層A1能夠藉由第一分離層S1而彼此分離,使導光板130與散熱件110易於拆解重工。
請參考圖1,本實施例的光學膜片組140具有一定位開口140a,散熱件110在第二連接面110c上具有一定位凸部114,定位凸部114伸入定位開口140a以定位光學膜片組140。在其它實施例中,散熱件110可藉由其它適當結構定位光學膜片組140,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此外,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散熱件110的第二連接面110c與光學膜片組140之間還具有另一緩衝件,提供散熱件110的第二連接面110c與光學膜片組140之間的緩衝力,並可避免散熱件110的熱導向光學膜片組140,造成光學膜片組140翹曲變形、熔化的熱損傷問題。
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如圖1所示更包括一前蓋190a、一後蓋190b、兩第二貼材180b及一第三貼材180c。具體而言,顯示裝置100具有相對的一前側100a及一後側100b,並藉由前側100a顯示畫面。前蓋190a分別藉由兩第二貼材180b膠合於散熱件110及顯示面板120而配置於前側100a,後蓋190b則藉由第三貼材180c膠合於散熱件110而配置於後側100b。此外,顯示裝置100更包括一固定件170c,固定件170c配置於前蓋190a與驅動單元160之間。其中固定件170c用以固定驅動單元160,且固定件170c例如為橡膠、矽膠等具有彈性的材質,可提供前蓋190a與驅動單元160的緩衝力,避免驅動單元160損壞。然而固定件170c可為其它適當材質,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
圖3是圖1的顯示裝置於第二貼材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請參考圖3,進一步而言,各第二貼材180b包括一第二分離層S2及兩第二膠層A2,兩第二膠層A2分別膠合於第二分離層S2的相對兩側,兩第二膠層A2能夠藉由第二分離層S2而彼此分離,使前蓋190a與顯示面板120易於拆解重工。圖3所示為用以膠合前蓋190a與顯示面板120的第二貼材180b,而用以膠合前蓋190a與散熱件110的第二貼材180b之組成相同於圖3所示,於此不再贅述。
圖4是圖1的顯示裝置於第三貼材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請參考圖4,進一步而言,各第三貼材180c包括一第三分離層S3及兩第三膠層A3,兩第三膠層A3分別膠合於第三分離層 S3的相對兩側,兩第三膠層A3能夠藉由第三分離層S3而彼此分離,使後蓋190b與散熱件110易於拆解重工。
圖5是圖1的散熱件的俯視示意圖。請參考圖5,本實施例的散熱件110的材質例如為鋁且包括多個組件C(繪示為四個),這些組件C藉由焊接依序相連而構成一框體,此框體圍繞圖1所示的顯示面板120、導光板130及光學膜片組140。如上述般將散熱件110設計為框體並以此框體作為顯示裝置100的主要支撐結構,並選用具較佳結構強度的導光板130,可降低顯示裝置100對前蓋190a及後蓋190b之結構強度的需求,使前蓋190a及後蓋190b能夠被設計為較輕薄。在其它實施例中,散熱件110可藉由螺絲鎖固、卡榫、貼合或其他方式相連而構成一框體,或者散熱件110亦可為一體成型的框體,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
請參考圖1,本實施例的散熱件110具有一第一表面P1及一第二表面P2,第一表面P1朝向導光板130的入光面130a,第二表面P2例如垂直於第一表面P1而朝向背蓋190b。光源組150包括一基板152、至少一發光元件154及一連接器(connector)156。基板152配置於散熱件110且具有相對彎折的一第一區段152a及一第二區段152b,第一區段152a及第二區段152b分別位於散熱件110的第一表面P1及第二表面P2。進一步而言,基板15例如為一電路板,且可為軟性電路板(FPCB)、金屬核心印刷電路板(MCPCB)或其他適於彎折而分別位於散熱件110的第一表面P1及第二表面P2的電路板,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發光元件154例 如為發光二極體元件且配置於第一區段152a,連接器156配置於第二區段152b。如上述般將基板152設計為彎折結構,可減少基板152在顯示裝置100之厚度方向D的延伸長度,以進一步降低顯示裝置100的厚度。
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在圖6的顯示裝置200中,散熱件210、顯示面板220、導光板230、光學膜片組240、光源組250、基板252、發光元件254、驅動單元260、緩衝件270a、緩衝件270b、固定件270c、第一貼材280a、第二貼材280b、第三貼材280c、前蓋290a、後蓋290b的配置與作用方式類似圖1的散熱件110、顯示面板120、導光板130、光學膜片組140、光源組150、基板152、發光元件154、驅動單元160、緩衝件170a、緩衝件170b、固定件170c、第一貼材180a、第二貼材180b、第三貼材180c、前蓋190a、後蓋190b的配置與作用方式,於此不再贅述。顯示裝置200與顯示裝置100的不同處在於,光源組250的連接器256配置為朝向散熱件210並容置於散熱件210的凹槽212內,而非如同圖1之連接器156配置為朝向背蓋190b並延伸至背蓋190b之外,藉此可進一步降低顯示裝置200的厚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個優點,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顯示裝置利用既有的散熱件來承載顯示面板並連接導光板及光學膜片組,而不需如同傳統顯示裝置般額外配置膠框來組裝顯示面板、導光板及光學膜片組,如此 可減少顯示裝置之構件數量而降低組裝困難度及製造成本,且有利於顯示裝置的薄型化。此外,由於本發明的顯示裝置採用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且受熱時較不易翹曲變形的導光板,故導光板可具有較小厚度而有利於顯示裝置的薄型化。另外,將散熱件設計為框體並以此框體作為顯示裝置的主要支撐結構,並選用具較佳結構強度的導光板,可降低顯示裝置對前蓋及後蓋之結構強度的需求,使前蓋及後蓋能夠被設計為較輕薄。再者,將光源組的基板設計為彎折結構,可減少基板在顯示裝置之厚度方向的延伸長度,以進一步降低顯示裝置的厚度。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0‧‧‧顯示裝置
100a‧‧‧前側
100b‧‧‧後側
110‧‧‧散熱件
110a‧‧‧承載面
110b‧‧‧第一連接面
110c‧‧‧第二連接面
112‧‧‧止擋部
114‧‧‧定位凸部
116‧‧‧凸緣
116a‧‧‧第一側
116b‧‧‧第二側
120‧‧‧顯示面板
120a‧‧‧顯示面
120b‧‧‧背面
120c‧‧‧側面
130‧‧‧導光板
130a‧‧‧入光面
130b‧‧‧出光面
140‧‧‧光學膜片組
140a‧‧‧定位開口
150‧‧‧光源組
152‧‧‧基板
152a‧‧‧第一區段
152b‧‧‧第二區段
154‧‧‧發光元件
156‧‧‧連接器
160‧‧‧驅動單元
170a、170b‧‧‧緩衝件
170c‧‧‧固定件
180a‧‧‧第一貼材
180b‧‧‧第二貼材
180c‧‧‧第三貼材
190a‧‧‧前蓋
190b‧‧‧後蓋
D‧‧‧厚度方向
P1‧‧‧第一表面
P2‧‧‧第二表面

Claims (16)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散熱件,具有一承載面、一第一連接面及一第二連接面;一顯示面板,該承載面承載該顯示面板;一前蓋,設置於該散熱件及該顯示面板上;一後蓋,設置於該散熱件下;一導光板,連接於該第一連接面且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一光學膜片組,連接於該第二連接面且位於該導光板與該顯示面板之間,其中該導光板的該出光面朝向該光學膜片組;以及一光源組,配置於該散熱件上且對位於該導光板的該入光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具有一顯示面、相對該顯示面的一背面及連接該顯示面與該背面的一側面,該承載面承載該背面,該散熱件具有一止擋部,該止擋部止擋該側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貼材,其中該導光板藉由該第一貼材膠合於該第一連接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貼材膠合於該導光板的部分該出光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貼材包括一第一分離層及兩第一膠層,該兩第一膠層分別膠合於該第一分離層的相對兩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膜片 組具有一定位開口,該第二連接面上具有一定位凸部,該定位凸部伸入該定位開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具有相對的一前側及一後側且包括多個第二貼材,其中該顯示裝置藉由該前側顯示畫面,該前蓋分別藉由該些第二貼材膠合於該散熱件及該顯示面板而配置於該前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二貼材包括一第二分離層及兩第二膠層,該兩第二膠層分別膠合於該第二分離層的相對兩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具有相對的一前側及一後側且包括一第三貼材,其中該顯示裝置藉由該前側顯示畫面,該後蓋藉由該第三貼材膠合於該散熱件而配置於該後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貼材包括一第三分離層及兩第三膠層,該兩第三膠層分別膠合於該第三分離層的相對兩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散熱件具有一凸緣,該凸緣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承載面及該第二連接面形成於該第一側,該第一連接面形成於該第二側,該散熱件與該凸緣係一體成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散熱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朝向該導光板的該入光面,該光源組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發光元件及一連接器,該基 板配置於該散熱件且具有相對彎折的一第一區段及一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及該第二區段分別位於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該發光元件及該連接器分別配置於該第一區段及該第二區段。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散熱件包括多個組件,該些組件依序相連而構成一框體,該框體圍繞該顯示面板、該導光板及該光學膜片組。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散熱件為一體成型的一框體,該框體圍繞該顯示面板、該導光板及該光學膜片組。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導光板為玻璃導光板。
  16.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一散熱件,具有一第一連接面及一第二連接面;一前蓋,設置於該散熱件上;一後蓋,設置於該散熱件下;一導光板,連接於該第一連接面且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一光學膜片組,連接於該第二連接面,其中該導光板的該出光面朝向該光學膜片組;以及一光源組,配置於該散熱件上且對位於該導光板的該入光面。
TW103142813A 2014-12-09 2014-12-09 顯示裝置及背光模組 TWI515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2813A TWI515479B (zh) 2014-12-09 2014-12-09 顯示裝置及背光模組
US14/793,755 US20160161665A1 (en) 2014-12-09 2015-07-08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JP2015157853A JP6113791B2 (ja) 2014-12-09 2015-08-10 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2813A TWI515479B (zh) 2014-12-09 2014-12-09 顯示裝置及背光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5479B true TWI515479B (zh) 2016-01-01
TW201621410A TW201621410A (zh) 2016-06-16

Family

ID=55640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2813A TWI515479B (zh) 2014-12-09 2014-12-09 顯示裝置及背光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61665A1 (zh)
JP (1) JP6113791B2 (zh)
TW (1) TWI5154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3078A1 (en) 2016-09-16 2018-03-22 Corning Incorporated High transmission glasses with alkaline earth oxides as a modifier
KR20190079750A (ko) * 2017-12-27 2019-07-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209690674U (zh) * 2019-04-01 2019-11-26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US10895353B2 (en) 2019-04-23 2021-01-19 Lumileds Llc Method of LED light engine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40689A (ja) * 2006-03-07 2007-09-20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37672A (ja) * 2010-12-27 2012-07-19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CN104089216B (zh) * 2014-06-05 2017-0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1410A (zh) 2016-06-16
JP6113791B2 (ja) 2017-04-12
JP2016110064A (ja) 2016-06-20
US20160161665A1 (en) 2016-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350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418900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JP567960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222229B2 (ja) 表示装置
TWI499845B (zh) 薄型顯示模組
US7891859B2 (en) Fram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5126033B2 (ja) 表示装置
TWI475286B (zh) 電子裝置
TWI515479B (zh) 顯示裝置及背光模組
WO2018112999A1 (zh) 一种背光模组
WO2017190371A1 (zh) 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US1034551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12137672A (ja) 電子機器
TW201504724A (zh)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器
US9551894B2 (en) Display
TW201507560A (zh) 固定模組及使用該固定模組的顯示裝置
TW201508381A (zh) 顯示裝置
CN101655636A (zh)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WO2017067101A1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TW201400924A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US11467448B2 (en) Back light unit, display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M480692U (zh) 雙面顯示模組
TW201348818A (zh)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WO2016176924A1 (zh) 光源组件及背光模块
KR2017007924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