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7783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7783B
TWI507783B TW101133365A TW101133365A TWI507783B TW I507783 B TWI507783 B TW I507783B TW 101133365 A TW101133365 A TW 101133365A TW 101133365 A TW101133365 A TW 101133365A TW I507783 B TWI507783 B TW I5077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guide plate
display devic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3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1242A (zh
Inventor
Hsin Tao Huang
I Jeng Chen
Yu Nan Pao
Yu Nan Tsao
Chin Ju Hsu
Sheng Chieh Tai
Original Assignee
E Ink Holding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 Ink Holdings Inc filed Critical E Ink Holdings Inc
Priority to TW101133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7783B/zh
Priority to CN201310241906.8A priority patent/CN103676310B/zh
Priority to US13/921,194 priority patent/US883400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411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1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7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77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的顯示裝置。
隨著平面顯示技術的蓬勃發展,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已逐漸成為顯示技術的主流,其普遍地被使用於日常生活當中,並取代了傳統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由於液晶顯示器中的液晶面板不會自行發光,因此需採用背光模組來提供背光源。背光模組依照發光元件的擺設位置可分為直下式背光模組(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與側邊入光式背光模組(side type backlight module),其中側邊入光式背光模組能夠把來自側面的光導向正面而形成面光源之關鍵因素,是在於其具有導光板。
在側邊入光式背光模組中,導光板側邊的入光面設置發光元件,例如冷陰極螢光燈管(CCFL)。來自冷陰極螢光燈管的光線通過入光面並進入導光板後,被導光板轉換為面光源,再由導光板的上表面出射而離開導光板。隨著製程技術的突破,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逐漸取代冷陰極螢光燈管來作為背光模組中的發光元件。已知的設計會將多個發光二極體間隔排列在導光板的入光面旁。然而,作為點光源,所述多個發光二極體在入光面上 的光強度並非均勻分布,其中對應於發光二極體的位置會形成亮區,而兩發光二極體之間會形成暗區,使得由導光板輸出的面光源會產生沿著上表面的延伸方向的亮暗紋(mura)。換言之,習知此種採用發光二極體作為發光元件的側邊入光式背光模組在實際應用時會有出光不均勻的問題,也相對降低了液晶顯示器的顯示品質。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
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顯示面板、一導光板、多個點光源、一保護層以及一第一光調整層。導光板配置於顯示面板的上方,具有彼此相對之一上表面與一下表面、一連接上表面與下表面的入光面、一第一導光區塊以及一第二導光區塊。顯示面板對應第一導光區塊設置,而第二導光區塊延伸至顯示面板之外。上表面位於第一導光區塊的部分為一平坦表面。點光源配置於導光板的入光面旁。保護層配置於導光板的上方,其中導光板的第一導光區塊位於保護層與顯示面板之間。第一光調整層配置於導光板的第二導光區塊上,且位於導光板的上表面上或下表面上。第一光調整層與導光板之間具有一第一粗糙界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面板包括一反射式顯示面板。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每一點光源為一發光 二極體。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光調整層包括一光吸收層或一光反射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吸收層包括一介電質鍍膜層、一黑色塑膠材料層或一黑色塗料層,且光吸收層的光吸收率大於60%。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反射層包括一介電質鍍膜層、一白色塑膠材料層、一白色塗料層或一金屬層,且光反射層的光反射率大於60%。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光調整層面對導光板的一表面為一粗糙表面,而使第一光調整層與導光板之間具有第一粗糙界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導光板之上表面或下表面位於第二導光區塊的部分為一粗糙表面,而使第一光調整層與導光板之間具有第一粗糙界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一黏著層,配置於顯示面板與導光板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二黏著層,配置於導光板與保護層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光學膜片,配置於導光板與保護層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三黏著層,配置於第一光調整層與導光板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 二光調整層,配置於導光板的第二導光區塊上。第一光調整層與第二光調整層其中之一配置於導光板的上表面上,而另一配置於導光板的下表面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光調整層包括一光吸收層或一光反射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吸收層包括一介電質鍍膜層、一黑色塑膠材料層或一黑色塗料,且光吸收層的光吸收率大於60%。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反射層包括一介電質鍍膜層、一白色塑膠材料層、一白色塗料層或一金屬層,且光反射層的光反射率大於60%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光調整層與導光板之間具有一第二粗糙界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光調整層面對導光板的一表面為一粗糙表面,而使第二光調整層與導光板之間具有第二粗糙界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導光板之上表面或下表面位於第二導光區塊的部分為一粗糙表面,而使第二光調整層與導光板之間具有第二粗糙界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四黏著層,配置於第二光調整層與導光板之間。
基於上述,由於本發明之導光板具有延伸至顯示面板之外的第二導光區塊,且第一光調整層位於第二導光區塊上。因此,當點光源由導光板的入光側進入導光板時,第 一光調整層可先調整點光源的光線,以使進入於顯示面板內之光線較為均勻。再者,由於第一光調整層與導光板之間具有粗糙界面,因此可有效散射點光源進入導光板內的光線,可使進入於顯示面板內之光線較為均勻。故,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可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且導光板與第一光調整層的搭配設計可有效降低亮帶出現在入光面的情形。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繪示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a包括一顯示面板110、一導光板120a、多個點光源130、一保護層140以及一第一光調整層150a。詳細來說,導光板120a配置於顯示面板110的上方,具有彼此相對之一上表面121a與一下表面123a、一連接上表面121a與下表面123a的入光面125a、一第一導光區塊122a以及一第二導光區塊124a。顯示面板110對應第一導光區塊122a設置,而第二導光區塊124a延伸至顯示面板110之外。上表面121a位於第一導光區塊122a的部分為一平坦表面。點光源130配置於導光板120a的入光面125a旁。保護層140配置於導光板120a的上方,其中導光板120a的第一導光區塊122a位於保護層140與顯示面板110之間。第一光調整層150a配置於導光板120a的第二導光區塊124a上,且位於導光 板120a的上表面121a上。第一光調整層150a與導光板120a之間具有一第一粗糙界面R1。
更具體來說,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10例如是一反射式顯示面板,而點光源130例如是發光二極體。第一光調整層150a為一光吸收層,其中光吸收層例如是一介電質鍍膜層、一有色塑膠材料層,如黑色聚酯纖維(PET)層或一有色塗料層,如黑色塗料層,且光吸收層的光吸收率大於60%。再者,本實施例之第一光調整層150a面對導光板120a的一表面為一粗糙表面152a,而使第一光調整層150a與導光板120a之間具有第一粗糙界面R1。此處,粗糙表面152a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範圍介於1微米至500微米之間。
此外,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a更可包括一第一黏著層160a、一第二黏著層160b以及一第三黏著層160c。第一黏著層160a配置於顯示面板110與導光板120a的第一導光區塊122a之間,使顯示面板110貼附且固定於導光板120a上。第二黏著層160b配置於導光板120a的第一導光區塊122a與保護層140之間,使保護層140貼附且固定於導光板120a上。第三黏著層160c配置於第一光調整層150a與導光板120a的第二導光區塊124a之間,使第一光調整層150a貼附且固定於導光板120a上。如圖1所示,第三黏著層160c與第二黏著層160b之間彼此不相連,而第一光調整層150a也不與第二黏著層160b及保護層140相接觸。為了更進一步提升顯示裝置100a的顯示品質,顯 示裝置100a可更包括一光學膜片170,其中光學膜片170配置於導光板120a的第一導光區塊122a與保護層140之間,且光學膜片170與第一光調整層150a彼此不相連。光學膜片170例如是擴散片、增光片、稜鏡片或上述之膜片的組合,於此並不加以限制。
由於本實施例之導光板120a具有延伸至顯示面板110之外的第二導光區塊124a,且第一光調整層150a位於第二導光區塊124a上。因此,當點光源130由導光板120a的入光側125a進入導光板120a時,第一光調整層150a及第一粗糙界面R1可先調整(如吸收與散射)點光源130的光線,以使進入於顯示面板110內之光線較為均勻。再者,由於第一光調整層150a與導光板120a之間具有第一粗糙界面R1,因此可有效散射點光源130進入導光板120a內的光線,可使進入於顯示面板110內之光線較為均勻,進而提升導光板120a的出光均勻度。所以,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a可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且導光板120a與第一光調整層150a的搭配設計可有效降低亮帶出現在導光板120a之入光面125a的情形。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2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2,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 100b與圖1之顯示裝置1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光調整層150b配置於導光板120b之第二導光區塊124b的下表面123b上,且導光板120b之下表面123b位於第二導光區塊124b的部分為一粗糙表面,而使第一光調整層150b與導光板120b之間具有第一粗糙界面R1’。此處,粗糙表面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範圍介於1微米至500微米之間。第一光調整層150b為一光吸收層,其中光吸收層例如是一介電質鍍膜層、一有色塑膠材料層,如黑色聚酯纖維(PET)層或一有色塗料層,如黑色塗料層,且光吸收層的光吸收率大於60%。
因此,當點光源130由導光板120b的入光側125b進入導光板120b時,第一光調整層150b與第一粗糙界面R1’可先調整(如吸收與散射)點光源130的光線,以使進入於顯示面板110內之光線可較為均勻。所以,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b可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且導光板120b與第一光調整層150b的搭配設計可有效降低亮帶出現在導光板120b之入光面125b的情形。
圖3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與圖1,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c與圖1之顯示裝置1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光調整層150c配置於導光板120a之第二導光區塊124a的下表面123a,其中第一光調整層150c為一光反射層,而光反射層例如是一介電質鍍膜層、一有色塑膠材料層,如白色聚酯纖維(PET)層、一有色 塗料層,如白色塗料層或一金屬層,且光反射層的光反射率大於60%。再者,本實施例之第一光調整層150c面對導光板120a的一表面為一粗糙表面152c,而使第一光調整層150c與導光板120a之間具有第一粗糙界面R1。
當點光源130由導光板120a的入光側125a進入導光板120a時,第一光調整層150c與第一粗糙界面R1可先調整(如反射與散射)點光源130的光線,以使進入於顯示面板110內之光線可較為均勻。所以,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c可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且導光板120a與第一光調整層150c的搭配設計可有效降低亮帶出現在導光板120a之入光面125a的情形。
圖4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4與圖2,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d與圖2之顯示裝置100b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一光調整層150d配置於導光板120d之第二導光區塊124d的上表面121d,其中第一光調整層150d為一光反射層,而光反射層例如是一介電質鍍膜層、一有色塑膠材料層,如白色聚酯纖維(PET)層、一有色塗料層,如白色塗料層或一金屬層,且光反射層的光反射率大於60%。再者,再者,導光板120d之上表面121d位於第二導光區塊124d的部分為一粗糙表面,而使第一光調整層150d與導光板120d之間具有第一粗糙界面R1’。此處,粗糙表面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範圍介於1微米至500微米之間。
因此,當點光源130由導光板120d的入光側125d進入導光板120d時,第一光調整層150d與第一粗糙界面R1’可先調整(如反射與散射)點光源130的光線,以使進入於顯示面板110內之光線可較為均勻。所以,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d可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且導光板120d與第一光調整層150d的搭配設計可有效降低亮帶出現在導光板120d之入光面125d的情形。
圖5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5與圖4,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e與圖4之顯示裝置100d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e更包括一第二光調整層180a,配置於導光板120e的第二導光區塊124e上。第一光調整層150d位於導光板120e的上表面121e上,而第二光調整層180a位於導光板120e的下表面123e上。此處,第二光調整層180a為一光反射層,其中光反射層例如是一介電質鍍膜層、一有色塑膠材料層,如白色聚酯纖維(PET)層、一有色塗料層,如白色塗料層或一金屬層,且光反射層的光反射率大於60%。再者,導光板120e之下表面123e位於第二導光區塊124e的部分為一粗糙表面,而使第二光調整層180a與導光板120e之間具有一第二粗糙界面R2’。此外,顯示裝置100e更包括一第四黏著層160d,其中第四黏著層160d配置於第二光調整層180a與導光板120e之間,使第二光調整層180a貼附且固定於導光板120e上。
當點光源130由導光板120e的入光側125e進入導光板120e時,第一光調整層150d、第二光調整層180a、第一粗糙界面R1’與第二粗糙界面R2’可先調整(如反射與散射)點光源130的光線,以使進入於顯示面板110內之光線可較為均勻。所以,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e可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且導光板120e、第一光調整層150d與第二光調整層180a的搭配設計可有效降低亮帶出現在導光板120e之入光面125e的情形。
圖6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6與圖5,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f與圖5之顯示裝置100e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第二光調整層180b為一光吸收層,其中光吸收層例如是一介電質鍍膜層、一有色塑膠材料層,如黑色聚酯纖維(PET)層或一有色塗料層,如黑色塗料層,且光吸收層的光吸收率大於60%。
當點光源130由導光板120e的入光側125e進入導光板120e時,第一光調整層150d、第二光調整層180b、第一粗糙界面R1’與第二粗糙界面R2’可先調整(如反射、吸收與散射)點光源130的光線,以使進入於顯示面板110內之光線可較為均勻。所以,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f可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且導光板120e、第一光調整層150d與第二光調整層180b的搭配設計可有效降低亮帶出現在導光板120e之入光面125e的情形。
圖7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 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7與圖2,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g與圖2之顯示裝置100b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g更包括一第二光調整層180c,配置於導光板120g的第二導光區塊124g上。第一光調整層150b位於導光板120g的下表面123g上,而第二光調整層180c位於導光板120g的上表面121g上。此處,第二光調整層180c為一光吸收層,其中光吸收層例如是一介電質鍍膜層、一有色塑膠材料層,如黑色聚酯纖維(PET)層或一有色塗料層,如黑色塗料層,且光吸收層的光吸收率大於60%。再者,導光板120g之上表面121g位於第二導光區塊124g的部分為一粗糙表面,而使第二光調整層180c與導光板120g之間具有一第二粗糙界面R2’。此外,顯示裝置100g更包括一第四黏著層160d,其中第四黏著層160d配置於第二光調整層180c與導光板120g之間,使第二光調整層180c貼附且固定於導光板120g上。
當點光源130由導光板120g的入光側125g進入導光板120g時,第一光調整層150b、第二光調整層180c、第一粗糙界面R1’與第二粗糙界面R2’可先調整(吸收及散射)點光源130的光線,以使進入於顯示面板110內之光線可較為均勻。所以,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g可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且導光板120g、第一光調整層150b與第二光調整層180c的搭配設計可有效降低亮帶出現在導光板120g之入光面125g的情形。
圖8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 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8與圖2,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h與圖2之顯示裝置100c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h更包括一第二光調整層180d,配置於導光板120h的第二導光區塊124h上。第一光調整層150c為一為一光反射層,而光反射層例如是一介電質鍍膜層、一有色塑膠材料層,如白色聚酯纖維(PET)層、一有色塗料層,如白色塗料層或一金屬層,且光反射層的光反射率大於60%。第一光調整層150c位於導光板120h的下表面123h上,而第二光調整層180d位於導光板120h的上表面121h上。此處,第二光調整層180d為一光吸收層,其中光吸收層例如是一介電質鍍膜層、一有色塑膠材料層,如黑色聚酯纖維(PET)層或一有色塗料層,如黑色塗料層,且光吸收層的光吸收率大於60%。再者,導光板120h之上表面121h位於第二導光區塊124h的部分為一粗糙表面,而使第二光調整層180d與導光板120h之間具有一第二粗糙界面R2’。此外,顯示裝置100h更包括一第四黏著層160d,其中第四黏著層160d配置於第二光調整層180d與導光板120h之間,使第二光調整層180d貼附且固定於導光板120h上。
當點光源130由導光板120h的入光側125h進入導光板120h時,第一光調整層150c、第二光調整層180d、第一粗糙界面R1’與第二粗糙界面R2可先調整(如反射、吸收及散射)點光源130的光線,以使進入於顯示面板110內之光線可較為均勻。所以,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h 可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且導光板120h、第一光調整層150c與第二光調整層180d的搭配設計可有效降低亮帶出現在導光板120h之入光面125h的情形。
圖9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9與圖2,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i與圖2之顯示裝置100b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i更包括一第二光調整層180e,配置於導光板120b的第二導光區塊124b上。第一光調整層150b位於導光板120b的下表面123b上,而第二光調整層180e位於導光板120b的上表面121b上。此處,第二光調整層180e可為一光吸收層或一光反射層,其中光吸收層例如是一介電質鍍膜層、一有色塑膠材料層,如黑色聚酯纖維(PET)層或一有色塗料層,如黑色塗料層,且光吸收層的光吸收率大於60%,而光反射層例如是一介電質鍍膜層、一有色塑膠材料層,如白色聚酯纖維(PET)層、一有色塗料層,如白色塗料層或一金屬層,且光反射層的光反射率大於60%。此外,顯示裝置100i更包括一第四黏著層160d,其中第四黏著層160d配置於第二光調整層180e與導光板120b之間,使第二光調整層180e貼附且固定於導光板120b上。
當點光源130由導光板120b的入光側125b進入導光板120b時,第一光調整層150b、第二光調整層180e與第一粗糙界面R1’可先調整(吸收及散射:或者是吸收、反射與散射)點光源130的光線,以使進入於顯示面板110 內之光線可較為均勻。所以,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i可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且導光板120b、第一光調整層150b與第二光調整層180e的搭配設計可有效降低亮帶出現在導光板120b之入光面125b的情形。
圖10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0與圖1,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j與圖1之顯示裝置1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j更包括一第二光調整層180f,配置於導光板120a的第二導光區塊124a上。第一光調整層150a位於導光板120a的上表面121a上,而第二光調整層180f位於導光板120a的下表面123a上。此處,第二光調整層180f可為一光吸收層或一光反射層,其中光吸收層例如是一介電質鍍膜層、一有色塑膠材料層,如黑色聚酯纖維(PET)層或一有色塗料層,如黑色塗料層,且光吸收層的光吸收率大於60%,而光反射層例如是一介電質鍍膜層、一有色塑膠材料層,如白色聚酯纖維(PET)層、一有色塗料層,如白色塗料層或一金屬層,且光反射層的光反射率大於60%。此外,顯示裝置100j更包括一第四黏著層160d,其中第四黏著層160d配置於第二光調整層180f與導光板120a之間,使第二光調整層180f貼附且固定於導光板120a上。
當點光源130由導光板120a的入光側125a進入導光板120a時,第一光調整層150a、第二光調整層180f與第一粗糙界面R1可先調整(吸收及散射:或者是吸收、反 射與散射)點光源130的光線,以使進入於顯示面板110內之光線可較為均勻。所以,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j可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且導光板120a、第一光調整層150a與第二光調整層180f的搭配設計可有效降低亮帶出現在導光板120a之入光面125a的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亦可是為第二光調整層面對導光板的一表面為一粗糙表面,而使第二光調整層與導光板之間具有第二粗糙界面。上述仍屬於本發明可採用的技術方案,不脫離本發明所欲保護的範圍。
綜上所述,由於本發明之導光板具有延伸至顯示面板之外的第二導光區塊,且光調整層位於第二導光區塊上。因此,當點光源由導光板的入光側進入導光板時,光調整層可先調整(如吸收與/或反射)點光源的光線,以使進入於顯示面板內之光線較為均勻。再者,由於光調整層與導光板之間具有粗糙界面,因此可有效散射點光源進入導光板內的光線,可使進入於顯示面板內之光線較為均勻。故,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可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且導光板與光調整層的搭配設計可有效降低導光板靠近點光源的一側(即入光面)有明顯亮帶出現的情形。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100h、100i、100j‧‧‧顯示裝置
110‧‧‧顯示面板
120a、120b、120d、120e、120g、120h‧‧‧導光板
121a、121b、121d、121e、121g、121h‧‧‧上表面
122a、122b、122d、122e、122h‧‧‧第一導光區塊
123a、123b、123d、123e、123g、123h‧‧‧下表面
124a、124b、124d、124e、124h‧‧‧第二導光區塊
125a、125b、125d、125e、125g、125h‧‧‧入光面
130‧‧‧點光源
140‧‧‧保護層
150a、150b、150c、150d‧‧‧第一光調整層
152a‧‧‧粗糙表面
160a‧‧‧第一黏著層
160b‧‧‧第二黏著層
160c‧‧‧第三黏著層
160d‧‧‧第四黏著層
170‧‧‧光學膜片
180a、180b、180c、180d、180e、180f‧‧‧第二光學調整層
R1、R1’‧‧‧第一粗糙界面
R2’‧‧‧第二粗糙界面
圖1繪示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2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3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4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5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6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7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8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9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100a‧‧‧顯示裝置
110‧‧‧顯示面板
120a‧‧‧導光板
121a‧‧‧上表面
122a‧‧‧第一導光區塊
123a‧‧‧下表面
124a‧‧‧第二導光區塊
125a‧‧‧入光面
130‧‧‧點光源
140‧‧‧保護層
150a‧‧‧第一光調整層
152a‧‧‧粗糙表面
160a‧‧‧第一黏著層
160b‧‧‧第二黏著層
160c‧‧‧第三黏著層
170‧‧‧光學膜片
R1‧‧‧第一粗糙界面

Claims (20)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一導光板,配置於該顯示面板的上方,具有彼此相對之一上表面與一下表面、一連接該上表面與該下表面的入光面、一第一導光區塊以及一第二導光區塊,其中該顯示面板對應該第一導光區塊設置,而該第二導光區塊延伸至該顯示面板之外,且該上表面位於該第一導光區塊的部分為一平坦表面;多個點光源,配置於該導光板的該入光面旁;一保護層,配置於該導光板的上方,其中該導光板的該第一導光區塊位於該保護層與該顯示面板之間;以及一第一光調整層,配置於該導光板的該第二導光區塊上,且位於該導光板的該上表面上或該下表面上,其中該第一光調整層與該導光板之間具有一第一粗糙界面,且該第一光調整層的位置不位於該導光板的延伸方向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包括一反射式顯示面板。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點光源為一發光二極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光調整層包括一光吸收層或一光反射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吸收層包括一介電質鍍膜層、一黑色塑膠材料層或一黑色 塗料層,且該光吸收層的光吸收率大於6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反射層包括一介電質鍍膜層、一白色塑膠材料層、一白色塗料層或一金屬層,且該光反射層的光反射率大於6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光調整層面對該導光板的一表面為一粗糙表面,而使該第一光調整層與該導光板之間具有該第一粗糙界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導光板之該上表面或該下表面位於該第二導光區塊的部分為一粗糙表面,而使該第一光調整層與該導光板之間具有該第一粗糙界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一黏著層,配置於該顯示面板與該導光板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二黏著層,配置於該導光板與該保護層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光學膜片,配置於該導光板與該保護層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三黏著層,配置於該第一光調整層與該導光板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二光調整層,配置於該導光板的該第二導光區塊上,其中該第一光調整層與該第二光調整層其中之一配置於該導光板的該上表面上,而另一配置於該導光板的該下 表面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光調整層包括一光吸收層或一光反射層。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吸收層包括一介電質鍍膜層、一黑色塑膠材料層或一黑色塗料層,且該光吸收層的光吸收率大於60%。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反射層包括一介電質鍍膜層、一白色塑膠材料、一白色塗料層或一金屬層,且該光反射層的光反射率大於60%。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光調整層與該導光板之間具有一第二粗糙界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光調整層面對該導光板的一表面為一粗糙表面,而使該第二光調整層與該導光板之間具有該第二粗糙界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導光板之該上表面或該下表面位於該第二導光區塊的部分為一粗糙表面,而使該第二光調整層與該導光板之間具有該第二粗糙界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四黏著層,配置於該第二光調整層與該導光板之間。
TW101133365A 2012-09-12 2012-09-12 顯示裝置 TWI5077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3365A TWI507783B (zh) 2012-09-12 2012-09-12 顯示裝置
CN201310241906.8A CN103676310B (zh) 2012-09-12 2013-06-14 显示装置
US13/921,194 US8834003B2 (en) 2012-09-12 2013-06-18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3365A TWI507783B (zh) 2012-09-12 2012-09-12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1242A TW201411242A (zh) 2014-03-16
TWI507783B true TWI507783B (zh) 2015-11-11

Family

ID=50232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3365A TWI507783B (zh) 2012-09-12 2012-09-12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34003B2 (zh)
CN (1) CN103676310B (zh)
TW (1) TWI5077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7098B2 (en) 2017-11-09 2019-10-08 Coretronic Corporation Reflective display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4241B (zh) * 2013-10-24 2016-08-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201602983A (zh) * 2014-07-07 2016-01-16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閱讀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TWI518435B (zh) * 2014-12-10 2016-01-2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顯示裝置
KR20170104715A (ko) * 2016-03-07 2017-09-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0488520B (zh) * 2019-08-08 2021-05-0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侧入式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764150A (zh) * 2019-10-21 2021-05-07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前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3477A (zh) * 2000-06-28 2002-01-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触摸板,制造这种触摸板的方法,以及使用这种触摸板的屏幕输入型显示装置
TW200612145A (en) * 2004-10-01 2006-04-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Backlight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07C (zh) 1998-11-27 2004-01-14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KR100679094B1 (ko) 1999-10-08 2007-02-05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DE60033264T2 (de) 1999-12-28 2007-11-08 Fujitsu Kasei Ltd., Yokohama Beleuchtungsapparat für Anzeige
JP3301752B2 (ja) 2000-03-31 2002-07-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ライト、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
JP4185721B2 (ja) 2002-07-17 2008-11-2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95390A (ja) 2002-08-30 2004-03-25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4198975B2 (ja) 2002-11-28 2008-12-17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導光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00128A (ja) 2002-12-20 2004-07-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補助光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ロントライト
JP4169000B2 (ja) * 2004-12-02 2008-10-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導光板
KR101340437B1 (ko) * 2006-09-25 2013-12-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백커버,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표시장치
KR101446951B1 (ko) 2007-07-19 2014-10-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 가이드 바, 선광원장치, 면광원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20090168459A1 (en) 2007-12-27 2009-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ght guide including conjugate film
TWI397748B (zh) * 2009-04-09 2013-06-01 Hannstar Display Corp 背光模組
US20120106200A1 (en) 2010-10-28 2012-05-03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Manifold for collimating light
TWI406059B (zh) * 2010-12-31 2013-08-2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3477A (zh) * 2000-06-28 2002-01-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触摸板,制造这种触摸板的方法,以及使用这种触摸板的屏幕输入型显示装置
TW200612145A (en) * 2004-10-01 2006-04-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Backlight modu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7098B2 (en) 2017-11-09 2019-10-08 Coretronic Corporation Reflective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1242A (zh) 2014-03-16
CN103676310B (zh) 2016-06-15
US8834003B2 (en) 2014-09-16
US20140070237A1 (en) 2014-03-13
CN103676310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7783B (zh) 顯示裝置
KR100792777B1 (ko) 백라이트 구조
KR101597335B1 (ko) 가요성 도광필름을 이용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모듈
US7178942B2 (en) Planar light-emitting device
TWI382245B (zh) 背光模組
US11150509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8384848B2 (en) Edge-lighting LED backlight and LCD thereof
US20060126343A1 (en) LED light source
US20060092663A1 (en) Side light-emitting device,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id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backlight unit
US10634948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379924B1 (ko)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TWM565322U (zh)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349778A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JP2012104342A (ja) 面照明装置
WO2012145978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6002883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358004B (en) Backlight module
KR20130039432A (ko)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산란 반사 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40067471A (ko) 확산용 도광필름, 백라이트부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TWI414835B (zh)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US20140160392A1 (en) Optical fiber for backlight modul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925880A (zh) 直下式發光裝置
US1131412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829785B1 (ko) 암부 제거를 위한 에어 홀이 형성된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니트
TWI468798B (zh) 背光模組、液晶顯示裝置以及導光板的網點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