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9982B - 苯醌類化合物應用於抑制動脈粥狀血管硬化之用途 - Google Patents

苯醌類化合物應用於抑制動脈粥狀血管硬化之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9982B
TWI489982B TW101134140A TW101134140A TWI489982B TW I489982 B TWI489982 B TW I489982B TW 101134140 A TW101134140 A TW 101134140A TW 101134140 A TW101134140 A TW 101134140A TW I489982 B TWI489982 B TW I4899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cells
expression
tnf
inflammato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4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2303A (zh
Inventor
Youcheng Hseu
Hsinling Yang
Original Assignee
Univ China Medic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China Medical filed Critical Univ China Medical
Priority to TW101134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9982B/zh
Priority to CN201210428515.2A priority patent/CN103655528A/zh
Priority to JP2013044458A priority patent/JP2014058497A/ja
Publication of TW201412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2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9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9982B/zh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Description

苯醌類化合物應用於抑制動脈粥狀血管硬化之用途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苯醌類化合物之用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於提升哺乳類動物抗氧化酵素表現以抑制與發炎有關的病理現象之用途,及以苯醌類化合物為有效成份之醫藥組合物。
發炎是身體的一種防禦反應,慢性發炎反應和許多疾病相關,像是動脈粥狀硬化、敗血症、糖尿病、關節炎、自我免疫疾病、神經性疾病、肺部疾病、甚至癌症...等的病程發展有密切關係,長時間發炎反應對人體有害且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與發炎相關疾病的死亡率亦有連年增高的趨勢。
例如,動脈粥狀硬化是一種與慢性發炎反應有關的病理現象,其致病機轉是由於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或平滑肌細胞過度發炎、纖維化病變而造成,動脈粥狀硬化會造成血管管壁增厚,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
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抗氧化物質具有良好的抗發炎功效。體內存在抗氧化防禦系統,若是增加體內抗氧化物質,像是血紅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1;HO-1)、醌氧化酶(NAD(P)H:quinone acceptor oxidoreductase 1;NQO-1)、穀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可以有效的清除自由基、降低發炎反應所造成的影響、預防心血管疾病,抑制癌症血管新生、轉移侵襲的作用。
因此,如何增強體內抗氧化防禦能力,降低發炎反應成了預防醫學的重要課題。雖然市面上有許多抗發炎藥物,但其強烈的副作用令人詬病,目前的研究均著重於尋找天然抗發炎物質,以取代或是降低用抗發炎藥物的用藥劑量。
因此,本發明之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苯醌類化合物之用途,係應用於抗氧化酵素表現以抑制與發炎有關的病理現象。苯醌類化合物包含化合物(I)所示之結構或其還原態: 其中,R1 為氫基或[(C4 H4 )CH3 ]n ,n為1-5的整數;R2 為氫基或甲氧基。
依據本發明之實施方式,苯醌類化合物包含化合物(I)的組態異構物。
本發明實施方式之一實施例中,化合物(I)的組態異構物包含如下所示之結構: 其中,R1 為氫基或[(C4 H4 )CH3 ]n,n為1-5的整數。
本發明實施方式之一實施例中,苯醌類化合物可為2,3-Dimethoxy-5-methyl-1,4-benzoquinone、2-methoxy-6-methyl-1,4-benzoquinone或5-methyl-1-benzo[1,3]dioxole-4,7-dione。
本發明實施方式之一實施例,苯醌類化合物應用於提升抗氧化酵素表現之用途中,其抗氧化酵素為血紅素氧化酶、醌氧化还原酶或穀胱甘肽。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應用此苯醌類化合物(I)製備抑制與發炎相關之病理現象之醫藥組合物的用途。其中與發炎有關之病理現象為LPS所誘導之發炎反應、慢性發炎、動脈粥狀硬化、敗血症、冠心症、糖尿病或關節炎。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用於改善動脈粥狀硬化病況的醫藥組合物,包含以苯醌類化合物(I)、以苯醌類化合物(I)為有效成分之加工物或天然物的萃取物、苯醌類化合物(I)之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苯醌類化合物(I)之藥學上可接受的溶合物或上述之任意組合。
本發明實施方式之實施例中,以苯醌類化合物(I)為有效成分之加工物為樟芝發酵液或樟芝發酵液的乾燥粉末。
本發明之又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補充劑,包含以苯醌類化合物(I)為有效成分,其中苯醌類化合物(I)之來源為人工合成、樟芝發酵液或樟芝發酵液萃取物。依照本發明實施方式之實施例,補充劑為液態、粉末、錠劑、膠囊或注射劑。
根據上述,本明實施例之苯醌類化合物(I)能提升哺乳類動物抗氧化酵素表現,適用於製備LPS所誘導之發炎反應、慢性發炎、動脈粥狀硬化、敗血症、冠心症、糖尿病或關節炎...等與發炎有關之病理現象的醫藥組合物或補充劑。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可提升哺乳類動物抗氧化酵素表現之苯醌類化合物(I)、其還原態或其異構物的來源可為化學合成,或來自於天然物、加工物或加工物之萃取物。
其中,R1 為氫基或[(C4 H4 )CH3 ]n ,n為1-5的整數;R2 為氫基或甲氧基。
應說明的是,來自於天然物、加工物或加工物萃取之 苯醌類化合物(I),其自然狀態下可產生氧化還原態的互換、不同的結構異構物(constitutional isomers)或組態異構物(configurational isomers)。而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不論是合成的化合物(I),或由樟芝之發酵液得到含化合物(I)的天然物或加工物萃取物,其提升哺乳類動物抗氧化酵素表現之效應均呈現一致。因此以下試驗例所述之試驗的標化合物(I)的具體結構為R1 為氫基、R2 為甲氧基。可理解的是,由純的化合物(I)產生的功效同樣會出現在以化合物(I)為主要有效成份之混合物中。
以下實施例是用來闡明本揭示內容特定態樣並幫助習知技藝者了解並實施本揭示內容。但本揭示內容範疇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中。
實施例 第一部分:化合物(I)提升抗氧化酵素表現 試驗例1:化合物(I)對哺乳動物巨噬細胞及表皮細胞的安全性分析
為確定本發明實施例之化合物(I)對哺乳動物細胞的安全性及安全劑量,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對小鼠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白血病細胞株(RAW 264.7)及人類血管內皮細胞株(Ea hy926)進行細胞存活檢測。
受試細胞培養條件維持5% CO2 、37℃恆溫。細胞培養至一定數量時,以離心方式去除培養液,並於實驗前24小時更換培養液,以細胞計數器計算細胞數目。
細胞存活率(cell viability)之測定係以細胞存活率分 析(Method of transcriptional and translational assay;MTT assay)進行。細胞存活檢測之試驗方法參照Parada-Turska等人提出的步驟。
請參照第1圖,為施予不同濃度之化合物(I)對小鼠264.7細胞株存活率的影響之量化圖,數據結果以mean±SD值表示,n=3,p<0.05。
第1圖的結果顯示,試驗濃度為2.5-20 μM之化合物(I)作用於小鼠264.7細胞24小時後,濃度在2.5-10 μM時受試細胞仍可維持約90%的存活率,當濃度達15 μM時,存活率才略降至約60%,然而即使濃度達20 μM時,仍可維持約60%的存活率。根據上述結果可知化合物(I)對於哺乳動物細胞的安全性很高。後續將以小鼠264.7細胞株為例,分析化合物(I)對巨噬細胞中的抗氧化基因調控模式。
第2圖為施予不同濃度之化合物(I)對人類內皮細胞株存活率的影響之量化圖,數據結果以mean±SD值表示,n=3,p<0.05。
第2圖的結果顯示,試驗濃度為5-20 μM之化合物(I)作用於人類內皮細胞24小時後,濃度在5-10 μM時受試細胞仍可維持約90%的存活率,當濃度達20 μM時,存活率仍保持在80%。根據上述結果可知化合物(I)對於哺乳動物細胞的安全性很高。後續將以人類內皮細胞株Ea hy926為例,分析化合物(I)對內皮細胞的發炎基因調控模式,以及對粥狀動脈硬化之效果。
試驗例2:化合物(I)抑制發炎蛋白質表現及細胞激素分
發炎酵素(inflammatory enzymes)、前發炎細胞激素(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趨化素(chemokines)和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已經被證實了在慢性發炎反應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這些發炎因子可視為細胞發炎反應的指標。
例如,環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與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酶Ⅱ(inducible NOS;iNOS)為巨噬細胞中的發炎因子。其中COX-2是當細胞受到刺激時會大量表現,使得***素(prostaglandins;PGs)大量生成,具有促進發炎、血管新生、抑制細胞凋亡並促使癌細胞生長的作用;而iNOS是巨噬細胞、內皮細胞、肝細胞和平滑肌細胞中合成訊息傳遞分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酵素,iNOS表現與發炎反應、敗血症和中風的發生呈現正相關。
因此,以下將就上述具有指標性的細胞蛋白質進行西方墨點分析(Western blotting),並非別觀察其所調控之發炎前趨物質的分泌量,以觀察化合物(I)對巨噬細胞抗發炎反應之效應。
請參照第3A圖至第3B圖,第3A圖為利用西方墨點分析法偵測在刺激劑存在,施予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對小鼠264.7細胞中發炎前趨物質COX-2含量的影響,β-actin為內控制組;第3B圖為施予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對小鼠264.7細胞中COX-2下游前發炎細胞激素***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的影響。試驗以脂多醣體(lipopolysaccharide;LPS)為刺激劑,刺激細胞產生發炎 前趨物質COX-2,並觀察在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存在下,對LPS所造成之細胞刺激的抑制效應。
第3A圖的結果顯示,在刺激劑LPS存在下,隨著化合物(I)的劑量增加,小鼠264.7細胞中的發炎蛋白COX-2表現量隨之減少。
第3B圖的結果亦顯示在LPS存在下,顯示隨著化合物(I)的劑量增加,細胞中PGE2的濃度隨之下降,呈現劑量相關性。
再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第4A圖為利用西方墨點分析法偵測在刺激劑LPS存在下,施予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對小鼠264.7細胞中iNOS表現情形的影響,β-actin為內控制組;第4B圖為施予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對iNOS下游之細胞激素NO的含量比例(%)之影響。
第4A圖結果顯示,在刺激劑LPS存在下,隨著化合物(I)的劑量增加,小鼠264.7細胞中的發炎蛋白iNOS表現量隨之減少。
第4B圖的結果亦顯示在LPS存在下,顯示隨著化合物(I)的劑量增加,細胞中NO的比例隨之下降,呈現劑量相關性。
因此,由第3A圖至第4B圖的結果可得知,化合物(I)具有顯著降低細胞發炎蛋白COX-2、iNOS表現量的效果,並降低細胞中前發炎細胞激素PGE2及NO的分泌,抑制發炎反應發生。
試驗例3-1:化合物(I)抑制細胞發炎之訊息傳遞分子表現
目前已知氧化壓力會促發炎細胞激素和炎症物質表現,上述物質會活化細胞內的訊息傳遞分子如細胞核轉錄因子NF-B(Nuclear factor-Kappa B)和AP-1,促使發炎相關基因表現,進而引起細胞激素(TNF-α、IL-Iβ等)、細胞黏著分子(VCAM-1,ICAM-1,E-selectin等)、化學趨化物質(MCP-1)和發炎相關蛋白等產生。
細胞核轉錄因子NF-B是一種由p50和p65形成的異構雙合體蛋白質,為造成身體發炎的主要調節物質。NF-B被活化後,會進入細胞核及粒線體,使免疫相關的基因表現。激活蛋白-1(AP-1)亦調控發炎物質之產生,AP-1是由c-Jun及c-Fos所組成之異構雙合體蛋白質,AP-1之表現受到有絲***活化蛋白質激酶(MAPKs)之調控。
以下針對刺激劑與化合物(I)存在下,在細胞核與細胞質中對細胞核轉錄因子NF-B及激活蛋白-1的活性之影響進行分析。
請參照第5A圖,為利用細胞免疫染色分析(Immunocytochcmical analysis;ICC),以不同劑量的刺激劑LPS與化合物(I)處理小鼠264.7細胞株,所得到的NF-B螢光活性(Luciferase activity)的量化分析圖,其中以僅含有空載體的轉形株為陰性對照組(negative control)、未添加化合物(I)及LPS為背景值對照組,其轉譯活性定為100%。
結果顯示,LPS會誘發NF-B活性(背景值對照組),而在化合物(I)存在下,隨著化合物(I)濃度提高,NF-B的表現活性隨之降低。此外,當化合物(I)之處理濃度達5-10μM時,能使NF-B活性降低至背景值以下。
第5B圖為利用不同劑量的刺激劑LPS與化合物(I)存處理小鼠264.7細胞株,其AP-1螢光活性的細胞免疫染色分析結果之量化圖。其中以僅含有空載體的轉形株為陰性對照組、未添加化合物(I)及LPS為背景值對照組,其轉譯活性定為100%。
結果顯示,LPS會誘發AP-1活性(背景值對照組),而在化合物(I)存在下,隨著化合物(I)濃度提高,AP-1的表現活性隨之降低。此外,當化合物(I)之處理濃度為2.5μM時,即能使AP-1活性降低至背景值以下。
試驗例3-2:化合物(I)調控ROS-JNK路徑活化Nrf2
細胞中NF-B及AP-1參與ROS-JNK訊息傳導路徑,當NF-B及AP-1活化後,緊接著會活化其下游的轉錄因子包括:p50/p65(NF-B)和c-Fos/c-Jun(AP1),這些轉錄因子彼此間相互協調。
第5C圖為利用西方墨點分析法,偵測在刺激劑存在下施予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對小鼠264.7細胞核中ROS-JNK路徑相關轉錄因子含量的影響,Histone為內控制組。
結果顯示,LPS會促進細胞核內p65、p-c-fos、p-c-Jun5之活化(磷酸化),而在化合物(I)存在下,隨著化合物(I)濃度提高,p65、p-c-fos、p-c-Jun5的表現活性隨之降低,而在化合物(I)存在下,Nrf2可轉位至細胞核中,其含量並隨化合物(I)濃度提高而增加。
第5D圖為以化合物(I)處理0-4小時中,細胞核內Nrf2的表現結果。結果顯示,在化合物(I)存在下,可促使Nrf2進入細胞核內,並維持高表現量。
根據上述結果,化合物(I)在巨噬細胞中可以透過ROS-JNK路徑活化Nrf2,降低NF-B對Nrf2的牽制,促使Nrf2活化入核表現。
試驗例3-3:化合物(I)增加抗氧化酵素表現
如前所述,化合物(I)能促使Nrf2活化入核,因此以下利用西方墨點法,分析細胞核內Nrf2結合位置ARE啟動子序列下游之相關抗氧化酵素之表現量。
第6圖為以化合物(I)處理0-24小時,細胞內Nrf2以及抗氧化酵素HO-1、NQO-1的表現結果。
結果顯示,細胞內Nrf2的含量隨著處理時間增加而減少,而抗氧化酵素HO-1、NQO-1的表現隨著處理時間增加而增加,因此可抑制LPS誘導ROS的能力。
試驗例4:化合物(I)抑制促發炎細胞激素表現
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為一種促發炎細胞激素,能調控發炎物質例如ICAM-1、IL-6、IL-1等之分泌,以啟動一連串的發炎過程,在發炎相關的病理現象中,扮演著啟動者的角色。
以下利用LPS誘導TNF-α及IL-1β產生,並藉由分析小鼠血清及細胞中的表現量了解化合物(I)對促發炎細胞激素表現的影響。
第7A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觀察小鼠血清中LPS誘導TNF-α的表現能力受到化合物(I)之影響效應。結果顯示,血清中TNF-α的含量隨著化合物(I)處理劑量增加而減少,且當化合物(I)劑量達到5mg/kg時,TNF-α表現減少的程度具有統計上的意義。
第7B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觀察小鼠264.7細胞株中LPS誘導TNF-α的表現能力受到化合物(I)之影響效應。結果顯示,血清中TNF-α的含量隨著化合物(I)處理劑量增加而減少,且當化合物(I)劑量為到2.5-10mg/kg時,TNF-α表現減少的程度均具有統計上的意義。
根據第7A圖及第7B圖的結果,無論是細胞實驗或動物實驗中,化合物(I)均具有抑制LPS誘導TNF-α表現的能力。
第8A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觀察小鼠血清中LPS誘導IL-1β的表現能力受到化合物(I)之影響效應。結果顯示,血清中IL-1β的含量隨著化合物(I)處理劑量增加而減少,且減少的程度具有統計上的意義。
第8B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觀察小鼠264.7細胞株中LPS誘導IL-1β的表現能力受到化合物(I)之影響效應。結果顯示,血清中IL-1β的含量隨著化合物(I)處理劑量增加而減少,因此化合物(I)具有抑制LPS誘導IL-1β表現的能力。
根據第8A圖及第8B圖的結果,無論是細胞實驗或動物實驗中,化合物(I)均具有抑制LPS誘導IL-1β表現的能力。
根據上述,化合物(I)在巨噬細胞中可以透過ROS-JNK路徑活化Nrf2,降低NF-B對Nrf2的抑制,促使Nrf2活化入核表現,相對增加ARE啟動子活性,使下游抗氧化酵素HO-1、NQO-1增加表現。增加抗氧化酵素表 現,具有清除LPS大量誘導ROS的能力,而抑制NF-B和AP-1入核表現以及其啟動子活性,進而抑制發炎蛋白質COX-2與iNOS表現以及細胞激素NO、PGE2、TNF-α和IL-1β的分泌,而達到抗發炎功效。
第二部分:化合物(I)具有抗動脈硬化效果 試驗例5:化合物(I)抑制TNF-α刺激之人類主動脈內皮細胞EA.Hy926細胞中與NF- B相關蛋白表現
根據前述試驗結果,已知化合物(I)具有促進抗氧化酵素表現,提升細胞抗氧化能力進而抑制發炎蛋白質表現以及細胞激素的分泌而達到抗發炎功效。
動脈粥狀硬化為慢性發炎所造成的病理現象,由於血管內皮表現黏附分子在動脈粥狀硬化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以下以動脈粥狀硬化發生之相關進程的中的指標蛋白質來確認化合物(I)對於TNF-α刺激人類主動脈內皮細胞表現發炎相關蛋白的影響。
第9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觀察TNF-α刺激人類主動脈內皮細胞株於表現IBα與核內NF-B p65的影響。其中IBα可牽制NFB的活化。
結果顯示,TNF-α抑制人類主動脈內皮細胞質的IBα表現,而當化合物(I)存在時,隨著化合物(I)處理劑量增加,IBα表現亦隨之增加。
再者,TNF-α刺激人類主動脈內皮細胞核的NF-B p65表現,而當化合物(I)存在時,隨著化合物(I)處理劑量增加,NF-B p65表現量降低。
試驗例6:化合物(I)抑制白血球黏附作用及黏附分子ICAM-1及VCAM-1之蛋白表現
動脈硬化產生的初期特徵是白血球沾黏血管內皮細胞,進而使白血球通過內皮細胞制內皮細胞下空間聚集、轉型、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細胞,這個過程與內皮細胞表現黏附分子有密切的關係。
因此以下以TNF-α為刺激劑,來確認化合物(I)對於TNF-α刺激人類主動脈內皮細胞表現黏附因子血管黏附分子(VCAM-1)與細胞間黏附分子(ICAM-1)的影響。
第10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觀察TNF-α刺激人類主動脈內皮細胞株表現VCAM-1與ICAM-1的影響。結果顯示,TNF-α刺激VCAM-1與ICAM-1表現,而當化合物(I)存在時,隨著化合物(I)處理劑量增加則VCAM-1與ICAM-1表現減少。
因此化合物(I)具有抑制細胞黏附分子表現的能力。,進而降低動脈粥狀硬化發生的作用。
試驗例7-1:化合物(I)抑制血管內皮細胞轉移(Migration)侵入(Invasion)作用。
動脈硬化病況發展過程中,血管平滑肌細胞從中膜移動到內膜,並且在內膜增生、堆積,在早期動脈硬化發生及後續形成動脈硬化瘢塊扮演重要角色。以下藉由觀察細胞遷移(Wound migration)情況,分析化合物(I)對於血管內皮細胞遷移的影響效應。
第11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血管內皮細胞EA.Hy926的細胞刮傷試驗分析結果之顯微鏡照片,藉以觀 察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對於血管內皮細胞EA.Hy926的移行能力之影響。
細胞遷移情況係以刮傷試驗(Wound scratching assay)來分析,以未添加化合物(I)為對照組、添加刺激劑TNF-α為比較例、及添加5、10 μM的化合物(I)。
如第11圖中所示,計數遷移的細胞量在較低濃度(5 μM)的化合物(I)存在下,即明顯的抑制了TNF-α刺激的血管內皮細胞EA.Hy926遷移,而當化合物(I)的濃度在10 μM以上時,即能顯著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遷移能力。
第12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血管內皮細胞EA.Hy926後以轉移盤移行分析(transwell migration assay)染色後的顯微鏡照片,以探討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對於血管內皮細胞EA.Hy926的侵入能力影響。
細胞移行試驗係利用Matrigel為細胞外基質的成分模擬細胞間環境,當BD MatrigelTM Invasion Chamber中的細胞受到Matrigel matrix中的生長因子刺激,則細胞會分泌一些基質分解酵素,將Matrigel分解,會吸引細胞的移行,若細胞移行能力強,染色後可以在濾膜上觀察到細胞。
從第12圖的顯微鏡照片觀察細胞移行情形,可以明顯看到隨著化合物(I)濃度增加,能顯著降低血管內皮細胞胞的移行。在較低濃度(5 μM)的化合物(I)存在下,即明顯的抑制了TNF-α刺激的血管內皮細胞EA.Hy926遷移,而當化合物(I)的濃度在10 μM以上時,即能顯著抑制血管內皮細胞侵入的能力。此外,在無刺激劑存在下,10 μM化合物(I)可抑制血管內皮細胞EA.Hy926遷移。
試驗例7-3:化合物(I)抑制內皮細胞血管形成
動脈硬化症常因局部缺血而導致缺氧,而伴隨新血管形成。因此第13圖係利用管柱形成實驗(Tube formation assay)觀察受TNF-α刺激的血管內皮細胞EA.Hy926在化合物(I)存在下的血管形成狀況。
如第13圖所示,以顯微鏡觀察內皮細胞進行分化的結果,TNF-α會刺激血管內皮細胞形態產生改變而形成管柱狀,而在化合物(I)存在下,形成管柱狀的細胞隨著化合物(I)處理的劑量增加而減少。因此,化合物(I)能抑制內皮細胞血管形成
試驗例8-1:化合物(I)提升抗氧化酵素的表現
發炎反應及氧化壓力在動脈硬化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下以化合物(I)處理內皮細胞不同時間,並偵測細胞中第一型血色素氧化酵素(HO-1)及γ-glutamyl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subunit(γ-GCLC)的含量。
第14圖為以10 μM的化合物(I)分別處理細胞1、3、6、12小時,觀察化合物(I)對細胞中HO-1及γ-GCLC的影響。結果顯示,隨著化合物(I)處理時間增加,內皮細胞中HO-1及γ-GCLC的表現均增加。
因此化合物(I)具有促進細胞中HO-1及γ-GCLC表現的能力,進而幫助細胞對抗氧化壓力,降低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
第15圖為偵測以化合物(I)處理細胞1、3、6、9小時,對內皮細胞中GSH濃度的影響。結果顯示,隨著化 合物(I)處理時間增加,細胞中GSH濃度持續增加,特別是在處理6-9小時之試驗組的濃度增加程度具有統計上的差異。
試驗例8-2:化合物(I)提升細胞中MMP-9、MMP2的酵素的表現
第16圖為利用Zymography酵素活性分析法偵測化合物(I)對於以1 ng/mLTNF-α刺激的細胞誘導產生MMP-9、MMP2、MMP-9的酵素活性的影響。
對照組為未添加化合物(I)及TNF-α,其細胞具有MMP2酵素活性。其餘試驗組為未添加化合物(I)、以5、10、20 μM的化合物(I)處理,觀察化合物(I)對TNF-α 誘導MMPs的效應之影響。
由第16圖的酵素活性分析結果,可以明顯看到未添加化合物(I)的試驗組,可表現出MMP-9、MMP2的酵素活性;而隨著化合物(I)處理的劑量增加,其MMP-9、MMP2的酵素活性有被抑制的現象,因此化合物(I)具有抑制TNF-α 誘導MMPs的效應。
根據上述,本發明實施例之化合物(I)及其醫藥組合物,可用以經由調節ROS-JNK路徑訊息路徑之訊號傳遞而應用於改善相關的病理現象,並應用於製備治療相關病理現象之藥物。
因此,化合物(I)或以化合物(I)為有效成份的混合物能調節ROS-JNK路徑訊息路徑之訊號傳遞,進而降低細胞慢性發炎反應以及粥狀動脈硬化之發生,因此化合物(I)或以化合物(I)為有效成份的混合物能以醫藥組合 物形式提供作為治療慢性發炎以及粥狀動脈硬化的藥物。此外,亦可以補充劑形式提供作為保健品。
例如,含有化合物(I)的醫藥組合物中,化合物(I)係以自由態形式或以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形式存在。此外,含有化合物(I)的醫藥組合物,可更包含一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例如賦形劑、溶劑、乳化劑、懸浮劑、分解劑、黏結劑、安定劑、防腐劑、潤滑劑、吸收延遲劑及脂質體。含有化合物(I)的醫藥組合物,可依照實際需要被製成一適用的投藥形式,例如口服投藥、注射劑或外用劑的形式,用以預防慢性發炎以及粥狀動脈硬化,或改善之慢性發炎以及粥狀動脈硬化病況。
本發明實施例之苯醌類化合物(I)為有效成分製成之的醫藥組合物或補充劑,其苯醌類化合物之來源可為人工合成、樟芝發酵液或樟芝發酵液萃取物,補充劑可為液態、粉末、錠劑、膠囊或注射劑形式。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為施予不同濃度之化合物(I)對小鼠264.7細胞株存活率的影響之量化圖。
第2圖為施予不同濃度之化合物(I)對人類內皮細胞株存活率的影響之量化圖。
第3A圖為利用西方墨點分析法偵測在刺激劑存在,施予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於小鼠264.7細胞株,其發炎前趨物質COX-2的含量分析圖。
第3B圖為施予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於小鼠264.7細胞株,其COX-2下游前發炎細胞激素***素-E2含量的變化分析圖。
第4A圖為利用西方墨點分析法偵測在刺激劑LPS存在下,施予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於小鼠264.7細胞,其iNOS表現情形分析圖。
第4B圖為施予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對iNOS下游之細胞激素NO的含量比例(%)之變化分析圖。
第5A圖為利用不同劑量的刺激劑LPS與化合物(I)存處理小鼠264.7細胞株,其NF-B螢光活性的細胞免疫染色分析結果之量化圖。
第5B圖為利用不同劑量的刺激劑LPS與化合物(I)存處理小鼠264.7細胞株,其AP-1螢光活性的細胞免疫染色分析結果之量化圖。
第5C圖為在刺激劑存在下施予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於小鼠264.7細胞株,其細胞核中ROS-JNK路徑相關轉錄因子表現量的西方墨點法分析結果圖。
第5D圖為以化合物(I)處理小鼠264.7細胞株0-4小時,其細胞核內Nrf2的表現量之西方墨點法分析結果圖。
第6圖為以化合物(I)處理小鼠264.7細胞株0-24 小時,細胞內Nrf2以及抗氧化酵素HO-1、NQO-1的表現結果分析。
第7A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小鼠,其血清中LPS誘導TNF-α的表現量變化圖。
第7B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小鼠264.7細胞株,其細胞中LPS誘導TNF-α的表現量變化圖。
第8A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小鼠,其血清中LPS誘導IL-1β的表現量變化圖。
第8B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264.7細胞株,其細胞中LPS誘導IL-1β的表現量變化圖。
第9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受到TNF-α刺激之人類主動脈內皮細胞株,其IBα與核內NF-B p65表現情形的西方墨點分析圖。
第10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受到TNF-α刺激之人類主動脈內皮細胞株,其VCAM-1與ICAM-1的表現情形的西方墨點分析圖。
第11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血管內皮細胞EA.Hy926的細胞刮傷試驗分析結果之顯微鏡照片。
第12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血管內皮細胞EA.Hy926後,其轉移盤移行分析結果之顯微鏡照片。
第13圖為以不同劑量的化合物(I)處理受到TNF-α刺激的血管內皮細胞EA.Hy926,其管柱形成實驗的顯微鏡照片。
第14圖為以化合物(I)分別處理細胞不同時間,其細胞中HO-1及γ-GCLC的表現結果分析圖。
第15圖為以化合物(I)分別處理細胞不同時間,其 細胞中GSH濃度變化分析圖。
第16圖為利用Zymography酵素活性分析法偵測化合物(I)對於以TNF-α處理的細胞誘導產生MMP-9、MMP2、MMP-9之酵素活性的影響分析圖。

Claims (5)

  1. 一種苯醌類化合物(I)之用途,該苯醌類化合物(I)具有如下所示之結構: 係應用於製備抑制內皮細胞血管形成之藥物。
  2. 如請求項1所述苯醌類化合物(I)之用途,其中該抑制內皮細胞血管形成之藥物為抑制MMP-2或MMP-9活性之藥物。
  3. 如請求項1所述苯醌類化合物(I)之用途,其中該抑制內皮細胞血管形成之藥物為抑制黏附因子ICAM-1或VCAM-1表現之藥物。
  4. 如請求項1所述苯醌類化合物之用途,其中該抑制內皮細胞血管形成之藥物為抑制血管內皮細胞轉移之藥物。
  5. 如請求項1所述苯醌類化合物(I)之用途,其中該抑制內皮細胞血管形成之藥物為抑制血管內皮細胞侵入之藥物。
TW101134140A 2012-09-18 2012-09-18 苯醌類化合物應用於抑制動脈粥狀血管硬化之用途 TWI489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4140A TWI489982B (zh) 2012-09-18 2012-09-18 苯醌類化合物應用於抑制動脈粥狀血管硬化之用途
CN201210428515.2A CN103655528A (zh) 2012-09-18 2012-10-31 苯醌类化合物应用于提升抗氧化酶表达以抑制与发炎有关的病理现象的用途
JP2013044458A JP2014058497A (ja) 2012-09-18 2013-03-06 炎症抑制用ベンゾキノン系化合物、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医薬組成物およびサプリメン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4140A TWI489982B (zh) 2012-09-18 2012-09-18 苯醌類化合物應用於抑制動脈粥狀血管硬化之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2303A TW201412303A (zh) 2014-04-01
TWI489982B true TWI489982B (zh) 2015-07-01

Family

ID=50295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4140A TWI489982B (zh) 2012-09-18 2012-09-18 苯醌類化合物應用於抑制動脈粥狀血管硬化之用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58497A (zh)
CN (1) CN103655528A (zh)
TW (1) TWI489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86005B2 (en) * 2015-01-08 2019-05-14 Ezaki Glico Co., Ltd. Antioxidant agent, and antioxidant cosmetic and UV care cosmetic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6038A (ja) * 1995-09-18 1997-07-08 Hisamitsu Pharmaceut Co Inc 抗炎症性アンチセンス薬物
AUPR177300A0 (en) * 2000-11-29 2000-12-21 Centre For Molecular Biology And Medicine Therapeutic methods
US8802161B2 (en) * 2003-08-02 2014-08-12 Florida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University Herba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us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US20060035981A1 (en) * 2003-08-02 2006-02-16 Mazzio Elizabeth A Inhibition of anaerobic glucose metabolism and corresponding composition as a natural non-toxic approach to cancer treatment
EP1871389A2 (en) * 2005-04-01 2008-01-02 Zymes, LLC Skin enrichment using coq10 as the delivery system
CN101627983B (zh) * 2008-07-15 2012-03-14 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血管新生的医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TWI450714B (zh) * 2012-02-20 2014-09-01 Univ China Medical 抑制乳癌細胞增生的化合物(i)之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eethangili M. et al.,"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ntrodia camphorata and Its Bioactive Compounds",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ntrodia camphorata and Its Bioactive Compound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1;212641 *
MA Q. et al.,"Inhibition of Nuclear Factor κB by Phenolic Antioxidants: Interplay between Antioxidant Signaling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 Expression", MOLECULAR PHARMACOLOGY, 64:211–219, 2003 *
Niwa M. et al.,"Benzoquinones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39, 367–371 (199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58497A (ja) 2014-04-03
TW201412303A (zh) 2014-04-01
CN103655528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5239B2 (en) Astaxanthin anti-inflammatory synergistic combinations
AU2016298175B2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cancer
EP2981256B1 (en) Anti-inflammatory synergistic combinations comprising omega-3 fatty acid, tomato lycopene, lutein and carnosic acid
Zhao et al. NLRX1 knockout aggravates lipopolysaccharide (LPS)-induced heart injury and attenuates the anti-LPS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CYP2J2/11, 12-EET by enhancing activation of NF-κB and NLRP3 inflammasome
Park et al. Enantiomers of higenamine inhibit LPS-induced iNOS in a macrophage cell line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mice with experimental endotoxemia
Subba et al. Targeting NRF2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depression: Efficacy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compounds
Zhong et al. Melatonin and age‐rel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WI489982B (zh) 苯醌類化合物應用於抑制動脈粥狀血管硬化之用途
Pant et al. Regulation of immunomodulatory networks by Nrf2-activation in immune cells: Redox control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inflammatory diseases
JP2018501304A (ja) シナラ・スコリムスの滴定抽出物及びそれらの使用
TWI469784B (zh) 可治療癌症之藥學組合物
WO2007116297A2 (en) Use of aminapthon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medicament for treating arteriophaties
US20240109925A1 (en) Enhanced Anti-Proliferative and Antitumor Immune Effects of Mitochondria-Targeted Hydroxyurea
US20230017373A1 (en) Mitochondria-Targeted Atovaqone: A More Potent and More Effective Antitumor, Antimicrobial, and Antimalarial Drug
WO2022150948A1 (zh) 烟酰胺单核苷酸在制备抵抗辐射伤害制剂中的应用
CN105853402A (zh) 一种萜类复合酯的用途
TWI535434B (zh) 含硫化合物之醫藥用途
CN116549477A (zh) 一种tas1r2受体的激活剂及其应用
WO2023133414A2 (en) Selective elimination of senescent cells by ferroptosis induction
CN114246880A (zh) 圣草次苷在制备lps诱导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Natarajan et al. Articles in PresS.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 (October 1, 2014). doi: 10.1152/ajpcell. 00228.2014
CN105832727A (zh) 带有一氧化氮供体的芳香酸衍生物在制备治疗恶性肿瘤迁移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JPH1072345A (ja) 9−シス−レチノイン酸−α−トコフェロールエステルを含有する白血病治療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