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9181B - 光學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光學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9181B
TWI479181B TW101130424A TW101130424A TWI479181B TW I479181 B TWI479181 B TW I479181B TW 101130424 A TW101130424 A TW 101130424A TW 101130424 A TW101130424 A TW 101130424A TW I479181 B TWI479181 B TW I4791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module
optical
equal
converge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0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9065A (zh
Inventor
Jianhua Wang
Jean-Pierre Lusinchi
Xiaoxiong Qiu
Wanghu Wu
Original Assignee
Ether Precision Inc
Jianhua Wang
Jean-Pierre Lusinchi
Xiaoxiong Qiu
Wanghu W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ther Precision Inc, Jianhua Wang, Jean-Pierre Lusinchi, Xiaoxiong Qiu, Wanghu Wu filed Critical Ether Precision Inc
Priority to TW101130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918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9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9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9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9181B/zh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光學模組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於手機以擷取影像之光學模組,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包括四片透鏡之光學模組。
目前手機的發展趨勢除了厚度愈來愈薄外,對於手機鏡頭解析度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導致手機鏡頭需特別設計才能符合高解析度之要求。鏡頭一般是由一到數片透鏡與光圈經由透鏡固定座固定後組裝而成,對於銷售目標為大量市場之鏡頭,因為每天需生產數以萬計個鏡頭,可以預見的是,其對生產良率之要求幾乎接近百分之一百,所以需特別注意其製造能力。
對於鏡頭設計之限制主要取決於客戶所提出之規格,其中主要的規格包括以下幾種:
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
有效焦距將決定鏡頭之整體外形尺寸,下文中所提到的有效焦距一詞,將以英文的EFL來代替。
後焦距(Back Focal Length)
後焦距(BFL)為最靠近影像感測器之透鏡之像側表 面頂點至影像感測器之感測面於光軸上之距離。
收斂(Convergence)
收斂C等於EFL之倒數,也可以稱為透鏡之屈光力。
視角(Field of View)
EFL值與鏡頭焦平面之影像尺寸大小決定視角之大小,視角一詞,將以英文的FOV來代替。當一直徑等於D之圓形影像,且其影像中心位於光軸與鏡頭焦平面之交點,其FOV值可以下列公式求得:FOV=2.Arctan[D/(2.EFL)]其中Arctan為角度的正切值之反函數。
當影像為矩形且其影像中心點位於光軸與像平面之交叉點時,上述公式中之D值為此矩形影像之對角線長度。
對於影像上任一點位置之定義,一般常見做法不外乎以高度或角度來定義,其中高度指的是影像上任一點至影像中心點之距離,角度指的是影像上任一點與影像中心點所形成之線段所對應之視角角度,兩者都以相對於最大半視角之百分比來表示,記成x% hFOV。
在鏡頭設計領域大家都知道,當視角愈大其幾何像差也就愈大,在此條件下,很難設計出一款鏡頭,既具 備高解析度又具備低像散。
光圈值(Aperture Number)F#
鏡頭中的光圈主要用來控制光線進入鏡頭之數量,光圈尺寸與EFL值可決定鏡頭之光圈值,光圈值等於EFL除以光圈直徑,光圈值以F#來表示。
當光圈用於控制光線數量進入鏡頭時,光圈通常也被稱做光欄。
光圈值主要影響到四個重要參數,包括到達影像感測器之光線數量,此光線數量與光圈值平方成反比,景深(DoF),超焦距離(HyF),超焦距離指的是當鏡頭對焦於超焦距離處時,從距離鏡頭二分之一超焦距離處至無窮遠處物體皆能在影像感測器上清晰成像,以及焦深(dof),焦深指的是影像感測器位置相對於鏡頭之誤差值,在誤差值範圍內都不影響影像清晰度。
解析度(Resolution)
解析度是指在某一特定空間頻率所測得的調變轉換函數(MTF),解析度是用來描述鏡頭對於連續交替出現且寬度相同的黑白條狀影像之對比,每一對黑白條狀影像之寬度等於空間頻率之倒數。
MTF通常以最大可能對比之百分率來表示,對於 一個給定之鏡頭,其MTF介於0%至100%之間,最大的MTF為100%。
空間頻率被表示成每一毫米中所擁有之線對值,Line Pair Per Millimeters縮寫成lppm。
像差(Aberrations)
像差包括幾何像差與色差。
幾何像差包括幾何畸變、像散以及影像中不同區域之EFL差值,幾何像差取決於透鏡之曲率和定義透鏡表面凹陷之非球面係數。
色差包括彩色條紋(物體邊緣被與物體邊緣平行的各種不同顏色所圍繞)和色區(例如白色影像於角落處出現粉紅色)。
目標成本(Targeted Costs)
目標成本主要取決於組成鏡頭的透鏡數量,本發明可經由平衡各透鏡間之收斂來達到降低像差,而不是採用增加透鏡數目來達到降低像差。
更多關於EFL、C、BFL、FOV、MTF以及F#的詳細資料都可以在學術文獻中查到,例如由McGraw Hill公司出版,Warren J Smith所著的Modern Optical Engineer書中即可發現。
因為有許多規格的限制,人們可以了解到鏡頭其實是根據一些特別規格而設計,然而,很多時候手機製造商會根據相同的影像感測器,製定出幾款規格稍微不同的鏡頭(EFL、FOV以及MTF等規格略有變化)。有可能設計出一種可多用的鏡頭,使其各種設計參數可在一定的範圍內變動。
目前已經有許多專利所描述的鏡頭是由四片透鏡或四組透鏡所組成,例如日本專利JP2003098428、JP2007108770、JP7098430、JP11190820以及美國專利US5367405,其中的限制條件包括使用的透鏡種類、透鏡之焦距以及為了特殊應用而特別設計的非球面表面,皆和本發明不同。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模組,從物側至像側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以及一第四透鏡。第一透鏡為一具正屈光力之凹凸透鏡,包括一第一光學表面以及一第二光學表面,第一光學表面為凸面且面向物側。第二透鏡為一具負屈光力之凹凸透鏡,包括一第三光學表面以及一第四光學表面,第三光學表面面向物側。第三透鏡為一具正屈光力之凹凸透鏡,包括一第五 光學表面以及一第六光學表面,第五光學表面為凹面且面向物側,第六光學表面為凸面且面向像側。第四透鏡為一具負屈光力之透鏡,包括一第七光學表面以及一第八光學表面,第七光學表面面向物側。
其中,如果C1為第一透鏡之收斂,C為光學模組之收斂,則1.1 C 1/C 1.35。
其中,如果C1為第一透鏡之收斂,C2為第二透鏡之收斂,則|C 1/C 2|2。
其中,如果C1為第一透鏡之收斂,C3為第三透鏡之收斂,則0.5 C 1/C 31.1。
其中,如果C1為第一透鏡之收斂,Vd1為第一透鏡之阿貝係數,則C1/Vd15.2。
其中,如果C2為第二透鏡之收斂,Vd2為第二透鏡之阿貝係數,則|C2/Vd2|7。
其中,如果Ci為第i透鏡之收斂,Vdi為第i透鏡之阿貝係數,i=1、2、3、4,則|Σ(Ci/Vdi)|4。
其中,當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 lppm時,光學模組中心調變轉換函數(MTF)值大於或等於75%。
其中,當半視角為50%、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 lppm時,光學模組弧矢向與子午向之調變轉換函數(MTF)差值小於8%;當半視角為90%、波長為 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 lppm時,光學模組的弧矢向與子午向之調變轉換函數(MTF)差值小於15%。
其中,當半視角為50%、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 lppm時,光學模組的弧矢向MTF值大於或等於70%,子午向MTF值大於或等於65%。
其中,當半視角為90%、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 lppm時,光學模組的弧矢向MTF值大於或等於58%,子午向MTF值大於或等於51%。
上述光學模組可更包括一光圈,光圈設置在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或者設置在物側與第一透鏡之間。
其中,第一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第二、三、四透鏡之材質可為塑膠。
或者,第一、二透鏡的材質為玻璃,第三、四透鏡之材質為塑膠。
或者,第一、三透鏡的材質為玻璃,第二、四透鏡之材質為塑膠。
其中,當波長為0.555微米時,光學模組的有效焦距(EFL)小於4.4 mm。
其中,當波長為0.555微米時,光學模組的有效焦距(EFL)小於3.6 mm。
上述光學模組可更包括一紅外濾光片及/或一影像 感測器,設置於第四透鏡與像側之間。
其中,光學模組的視角(FOV)在63度到75度之間。
上述光學模組可更包括一影像感測器,設置於第四透鏡與像側之間,包括五百萬個畫素,每一畫素面積小於或等於1.4微米乘以1.4微米,排列成矩形陣列,矩形陣列的長邊與短邊之比值約為4/3。
或者,上述影像感測器包括七百九十萬個畫素,每一畫素面積小於或等於1.4微米乘以1.4微米,排列成矩形陣列,矩形陣列的長邊與短邊之比值約為4/3。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四片透鏡光學模組10的示意圖。
光學模組10有一物側12和一像側14,從物側12到像側14包括一具正屈光力之第一透鏡16,其焦距為F1且其包括一第一光學表面18和一第二光學表面20,第一光學表面18為凸面且面向物側12。
光學模組10還包括一具負屈光力之第二透鏡22,其焦距為F2且其包括一第三光學表面24和一第四光學表面26,第三光學表面24面向物側12。
光學模組10更包括一具正屈光力之第三透鏡27,其焦距為F3且其包括一第五光學表面28和一第六光學表面29,第五光學表面28面向物側12且為凹面,第六光學表面29面向像側14且為凸面。
光學模組10尚包括一具負屈光力之第四透鏡30,其焦距為F4且其包括一第七光學表面31和一第八光學表面32,第七光學表面31面向物側12。
較佳者,光學模組10更包括一光圈33,其不是置於第一透鏡16與第二透鏡22之間,就是置於第一透鏡16之前,最好第一透鏡16是由玻璃材質製成。
較佳者,四個透鏡中的每一個透鏡之兩個光學表面皆為非球面且每一個透鏡是由模造方式製成。
依據本發明,光學模組整體屈光力是分佈於四個透鏡之間,正屈光力透鏡與負屈光力透鏡分別對光學模組整體屈光力產生正的影響與負的影響。
依據本發明,其中第一透鏡之屈光力需介於1.1倍至1.35倍的光學模組屈光力,可以下列的數學式來表示兩者之關係: 其中C1為第一透鏡之收斂,C為整個光學模組之收斂。
另外,依據本發明,其中第一透鏡之屈光力與第二透鏡之屈光力的比值之絕對值必需大於或等於2,可 以下列的數學式來表示兩者之關係:
另外,依據本發明,其中第一透鏡之屈光力與第三透鏡之屈光力的比值需介於0.5至1.1之間,可以下列的數學式來表示兩者之關係:
如果將高屈光力特性集中在第一透鏡16與第三透鏡27,而沒有加入額外的限制條件,將導致高色散。
因為一個透鏡的EFL取決於其折射率,對於EFL為F之光學模組,其色散△f指的是在可見光譜兩端之氫的紅線c與藍線f所測得的EFL值之差值,即△f=EFL(Nc)-EFL(Nf)。
根據學術文獻,將收斂為Ca、折射率為Nda、阿貝係數為Vda的玻璃透鏡A與收斂為Cb、折射率為Ndb、阿貝係數為Vdb的玻璃透鏡B組合成具有收斂為C的二片透鏡式光學模組,當底下的條件滿足時,此二片透鏡式光學模組將有最小的色散:(Ca/Vda+Cb/Vdb)儘可能接近零(~0)
假設Vdi代表第i片透鏡相對於波長位於可見光譜中間的鈉黃線(波長λ等於587.56 nm)之阿貝係數。
當擴展為多片透鏡式光學模組時,上述條件將變為如下所述: Σ(Ci/Vdi)~0 (4)
其中Ci與Vdi分別為第i片透鏡之收斂與阿貝係數。
加入此條件表示光學模組必需由具正收斂之透鏡與具負收斂之透鏡組合而成,再搭配選用不同材質以調整其阿貝係數,使條件(4)滿足。
本發明包括交替出現的正透鏡與負透鏡,另外,依據本發明其中的透鏡需滿足底下條件(C以屈光度表示):
其中i=1、2、3、4且Ci為第i片透鏡之收斂、Vdi為第i片透鏡相對於波長為上述鈉黃線之阿貝係數,阿貝係數Vdi被定義成Vdi=(Ndi-1)/(Nfi-Nci),其中Ndi為第i片透鏡相對於波長位於可見光譜中間的鈉黃線之折射率,Nfi為第i片透鏡相對於波長為氫的藍線之折射率,Nci為第i片透鏡相對於波長為氫的紅線之折射率。
須注意,當第一透鏡16具有相對較大之屈光力C1超過250屈光度時,只要Vd1>65,就很容易滿足條件(5)。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四片透鏡式光學模組,其中的透鏡滿足上述條件(1)至條件(3)以及條件(5)至條件(7),可大幅度的改善像散,達到高光學性能。例如根據本發明之四片透鏡式光學模組,當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 lppm時,其中心(0%度半視角,0% degree hFOV)MTF大於或等於75%。
根據本發明之光學模組,更進一步顯示,當半視角為50%、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 lppm時,其弧矢向與子午向之MTF差值小於8%。當半視角為90%、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 lppm時,其弧矢向與子午向之MTF差值小於15%。
根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光學模組,當半視角為50%、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 lppm時,其弧矢向MTF值大於或等於70%,其子午向MTF值大於或等於65%。
根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光學模組,當半視角為90%、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 lppm時,其弧矢向MTF值大於或等於58%,其子午向MTF值大於或等於51%。
根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光學模組,其視角可達63度到75度之間。發明者指出,根據本發明之四片透鏡式光學模組,其視角介於63度到75度之間,其全視 角範圍內之弧矢向MTF值與子午向MTF值可以達到良好平衡,當搭配對角線長與焦距比值介於1.27到1.55之間之影像感測器,其影像解析度可達到五百萬畫素以上到八百萬畫素之間,光圈值小於2.5。
現在將詳細描述本發明之各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光學模組之EFL=4.22 mm(C=237)
第2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光學模組210的示意圖。
光學模組210有一物側212和一像側214,這光學模組從物側212到像側214包括一具正屈光力之第一透鏡216,其焦距為F1且其包括一第一光學表面218和一第二光學表面220,第一光學表面218為凸面且面向物側212。
光學模組210然後包括一具負屈光力之第二透鏡222,其焦距為F2且其包括一第三光學表面224和一第四光學表面226,第三光學表面224面向物側212。
光學模組210還包括一具正屈光力之第三透鏡227,其焦距為F3且其包括一第五光學表面228和一第六光學表面229,第五光學表面228面向物側212且為凹面,第六光學表面229面向像側214且為凸面。
光學模組210更包括一具負屈光力之第四透鏡230,其焦距為F4且其包括一第七光學表面231和一第 八光學表面232,第七光學表面231面向物側212。
光學模組210尚包括一光欄或光圈233,其置於第一透鏡216與第二透鏡222之間。
光學模組210可選擇性更包括一紅外濾光片240,其置於第四透鏡230與像側214之間。
光學模組210還可選擇性更包括一影像感測器250,其置於第四透鏡230與像側214之間(在紅外濾光片240之後)。或者,光學模組210可以和影像感測器250一起使用,但是影像感測器250不屬於光學模組的一部份。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影像感測器250至少包括七百九十萬個畫素(排列成矩形陣列),其長邊與短邊之比值趨近於4/3,每一畫素面積小於或等於1.4微米乘以1.4微米。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個實施例,影像感測器250至少包括五百萬個畫素(排列成矩形陣列),其長邊與短邊之比值趨近於4/3,每一畫素面積小於或等於1.4微米乘以1.4微米。
光學模組210之光圈值F#等於2.5。
其全視角等於67度。
透鏡所使用之材質具有下表特性:
第2圖中的光學模組具有下表之特性:
光學模組210完全滿足條件(1)、條件(2)、條件(3)、條件(5)、條件(6)以及條件(7)。
第3圖為光學模組210之半視角相對於MTF之示意圖,圖形中顯示當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 lppm時,以百分比標示(從0% -0.0到100% -1.0)之弧矢向MTF(標記S1)與子午向MTF(標記T1)相對於半視角位置(單位為毫米)改變而變化之情形,各不同半視角所對應之MTF如下所述:中心MTF:83%
50%半視角MTF:弧矢向MTF=80%,子午向MTF=77%
90%半視角MTF:弧矢向MTF=71%,子午向MTF=69%
50%半視角範圍內之弧矢向與子午向MTF相對差值小於4%,90%半視角範圍內之弧矢向與子午向MTF相對差值小於8%。
於圖示的實施例中,全半視角相當於影像高度為2.856毫米。
第二實施例:光學模組之EFL=3.314 mm(C=302)
第4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光學模組410的示意圖。
光學模組410有一物側412和一像側414,從物側412到像側414包括一具正屈光力之第一透鏡416,其焦距為F1且其包括一第一光學表面418和一第二光學表面420,第一光學表面418為凸面且面向物側412。
光學模組410還包括一具負屈光力之第二透鏡422,其焦距為F2且其包括一第三光學表面424和一第四光學表面426,第三光學表面424面向物側412。
光學模組410更包括一具正屈光力之第三透鏡427,其焦距為F3且其包括一第五光學表面428和一第六光學表面429,第五光學表面428面向物側412且為凹面,第六光學表面429面向像側414且為凸面。
光學模組410尚包括一具負屈光力之第四透鏡430,其焦距為F4且其包括一第七光學表面431和一第八光學表面432,第七光學表面431面向物側412。
光學模組410包括一光欄或光圈433,其與第一光學表面418互相接觸。
光學模組410可以像光學模組210一樣包括一紅外濾光片,也可以像光學模組210一樣和影像感測器一起使用。
光學模組410適用於大約五百萬個畫素(排列成矩形陣列)之影像感測器450,其長邊與短邊之比值趨近於4/3,每一畫素面積大約等於1.4微米乘以1.4微米。
光學模組410之光圈值F#等於2.4。
其全視角等於67.4度。
透鏡所使用之材質具有下表特性:
此光學模組具有下表之特性:
此光學模組完全滿足條件(1)、條件(2)、條件(3)、條件(5)、條件(6)以及條件(7)。
第5圖為光學模組410之半視角相對於MTF之示意圖,圖形中顯示當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 lppm時,以百分比標示(從0% -0.0到100% -1.0)之弧矢向MTF(標記S1)與子午向MTF(標記T1)相對於半視角位置(單位為毫米)改變而變化之情形,各不同半視角所對應之MTF如下所述:中心MTF:81.8%
50%半視角MTF:弧矢向MTF=80%,子午向MTF=78%
90%半視角MTF:弧矢向MTF=77%,子午向MTF=70%
50%半視角範圍內之弧矢向與子午向MTF相對差值小於4%,90%半視角範圍內之弧矢向與子午向MTF相對差值小於8%。
全半視角相當於影像高度為2.27毫米。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仍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光學模組
12‧‧‧物側
14‧‧‧像側
16‧‧‧第一透鏡
18‧‧‧第一光學表面
20‧‧‧第二光學表面
22‧‧‧第二透鏡
24‧‧‧第三光學表面
26‧‧‧第四光學表面
27‧‧‧第三透鏡
28‧‧‧第五光學表面
29‧‧‧第六光學表面
30‧‧‧第四透鏡
31‧‧‧第七光學表面
32‧‧‧第八光學表面
33‧‧‧光圈
210‧‧‧光學模組
212‧‧‧物側
214‧‧‧像側
216‧‧‧第一透鏡
218‧‧‧第一光學表面
220‧‧‧第二光學表面
222‧‧‧第二透鏡
224‧‧‧第三光學表面
226‧‧‧第四光學表面
227‧‧‧第三透鏡
228‧‧‧第五光學表面
229‧‧‧第六光學表面
230‧‧‧第四透鏡
231‧‧‧第七光學表面
232‧‧‧第八光學表面
233‧‧‧光欄或光圈
240‧‧‧紅外濾光片
250‧‧‧影像感測器
410‧‧‧光學模組
412‧‧‧物側
414‧‧‧像側
416‧‧‧第一透鏡
418‧‧‧第一光學表面
420‧‧‧第二光學表面
422‧‧‧第二透鏡
424‧‧‧第三光學表面
426‧‧‧第四光學表面
427‧‧‧第三透鏡
428‧‧‧第五光學表面
429‧‧‧第六光學表面
430‧‧‧第四透鏡
431‧‧‧第七光學表面
432‧‧‧第八光學表面
433‧‧‧光欄或光圈
450‧‧‧影像感測器
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四片透鏡光學模組示意圖。
第2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學模組示意圖。
第3圖係第2圖之光學模組於空間頻率等於89 lppm時之調變轉換函數圖。
第4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學模組示意圖。
第5圖係第4圖之光學模組於空間頻率等於89 lppm時之調變轉換函數圖。
10‧‧‧光學模組
12‧‧‧物側
14‧‧‧像側
16‧‧‧第一透鏡
18‧‧‧第一光學表面
20‧‧‧第二光學表面
22‧‧‧第二透鏡
24‧‧‧第三光學表面
26‧‧‧第四光學表面
27‧‧‧第三透鏡
28‧‧‧第五光學表面
29‧‧‧第六光學表面
30‧‧‧第四透鏡
31‧‧‧第七光學表面
32‧‧‧第八光學表面
33‧‧‧光圈

Claims (18)

  1. 一種光學模組,具有一物側以及一像側,該光學模組從該物側至該像側包括:一第一透鏡,為一具正屈光力之凹凸透鏡,包括一第一光學表面以及一第二光學表面,該第一光學表面為凸面且面向該物側;一第二透鏡,為一具負屈光力之凹凸透鏡,包括一第三光學表面以及一第四光學表面,該第三光學表面面向該物側;一第三透鏡,為一具正屈光力之凹凸透鏡,包括一第五光學表面以及一第六光學表面,該第五光學表面為凹面且面向該物側,該第六光學表面為凸面且面向該像側;一第四透鏡,為一具負屈光力之透鏡,包括一第七光學表面以及一第八光學表面,該第七光學表面面向該物側;其中,|C1/C2|2、C1/Vd15.2、1.1C1/C1.35,C1為該第一透鏡之收斂等於該第一透鏡之有效焦距的倒數,該第一透鏡之收斂的單位為1/m,C2為該第二透鏡之收斂等於該第二透鏡之有效焦距的倒數,該第二透鏡之收斂的單位為1/m,Vd1為該第一透鏡之阿貝係數,C為該光學模組之收斂等於該光學模組之有效焦距的倒數,該 光學模組之收斂的單位為1/m。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 C1為該第一透鏡之收斂等於該第一透鏡之有效焦距的倒數,該第一透鏡之收斂的單位為1/m,C3為該第三透鏡之收斂等於該第三透鏡之有效焦距的倒數,該第三透鏡之收斂的單位為1/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 C2為該第二透鏡之收斂等於該第二透鏡之有效焦距的倒數,該第二透鏡之收斂的單位為1/m,Vd2為該第二透鏡之阿貝係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 Ci為第i透鏡之收斂等於該第i透鏡之有效焦距的倒數,該第i透鏡之收斂的單位為1/m,Vdi為第i透鏡之阿貝係數,i=1、2、3、4。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當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lppm時,該光學模組中心調變轉換函數(MTF)值大於或等於7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當半視角為50%、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lppm 時,該光學模組弧矢向與子午向之調變轉換函數(MTF)差值小於8%;當半視角為90%、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lppm時,該光學模組的弧矢向與子午向之調變轉換函數(MTF)差值小於1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當半視角為50%、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lppm時,該光學模組的弧矢向MTF值大於或等於70%,子午向MTF值大於或等於65%。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當半視角為90%、波長為0.555微米、空間頻率為89lppm時,該光學模組的弧矢向MTF值大於或等於58%,子午向MTF值大於或等於5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更包括一光圈,該光圈設置在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或者設置在該物側與該第一透鏡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材質為玻璃,該第二、三、四透鏡之材質為塑膠。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第一、二透鏡的材質為玻璃,該第三、四透鏡之材質為塑膠。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 該第一、三透鏡的材質為玻璃,該第二、四透鏡之材質為塑膠。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當波長為0.555微米時,該光學模組的有效焦距(EFL)小於4.4mm。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當波長為0.555微米時,該光學模組的有效焦距(EFL)小於3.6mm。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更包括一紅外濾光片及/或一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第四透鏡與該像側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光學模組的視角(FOV)在63度到75度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更包括一影像感測器,設置於該第四透鏡與該像側之間,包括五百萬個畫素,每一畫素面積小於或等於1.4微米乘以1.4微米,排列成矩形陣列,該矩形陣列的長邊與短邊之比值約為4/3。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影像感測器包括七百九十萬個畫素,每一畫素面積小於或等於1.4微米乘以1.4微米,排列成矩形陣列,該矩形陣列的長邊與短邊之比值約為4/3。
TW101130424A 2012-08-22 2012-08-22 光學模組 TWI479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0424A TWI479181B (zh) 2012-08-22 2012-08-22 光學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0424A TWI479181B (zh) 2012-08-22 2012-08-22 光學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9065A TW201409065A (zh) 2014-03-01
TWI479181B true TWI479181B (zh) 2015-04-01

Family

ID=50820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0424A TWI479181B (zh) 2012-08-22 2012-08-22 光學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91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2356B (zh) * 2016-04-22 2018-0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79444B (zh) 2016-04-22 2019-12-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47577U (en) * 2008-05-28 2008-12-2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Four lenses imaging pickup system
JP2009020182A (ja) * 2007-07-10 2009-01-29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撮像機器
JP2009069194A (ja) * 2007-09-10 2009-04-02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撮像機器
JP2010282174A (ja) * 2009-06-02 2010-12-1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レンズシステム
TW201116847A (en) * 2009-11-13 2011-05-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capturing lens assembly
TW201122541A (en) * 2009-12-29 2011-07-01 Asia Optical Co Inc Photography lens.
TW201224567A (en) * 2010-12-02 2012-06-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20182A (ja) * 2007-07-10 2009-01-29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撮像機器
JP2009069194A (ja) * 2007-09-10 2009-04-02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撮像機器
TWM347577U (en) * 2008-05-28 2008-12-2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Four lenses imaging pickup system
JP2010282174A (ja) * 2009-06-02 2010-12-1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レンズシステム
TW201116847A (en) * 2009-11-13 2011-05-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capturing lens assembly
TW201122541A (en) * 2009-12-29 2011-07-01 Asia Optical Co Inc Photography lens.
TW201224567A (en) * 2010-12-02 2012-06-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9065A (zh) 201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1053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227146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6946078U (zh) 光学成像***
TWI720172B (zh) 光學鏡頭
KR101762007B1 (ko) 촬상 광학계
TWI427354B (zh) 攝像用光學透鏡組
CN107632367B (zh) 光学成像***
CN102213821B (zh) 一种近红外镜头
CN108318995B (zh) 一种透镜***和镜头
US8913332B2 (en) Photographing lens optical system
EP2913696A1 (en) Wide-angle lens
US9019629B2 (en) Four-lens module for image capture
CN109507785B (zh) 一种红外共焦镜头
CN103676109B (zh) 透镜模块
TWI480577B (zh) 廣角鏡頭
JP2013536467A (ja) 高開口広角レンズ
TW201805682A (zh) 光學成像鏡頭
CN109283667A (zh) 光学成像***
CN108873250A (zh) 光学成像***
TWI753632B (zh) 光學成像鏡頭
CN111580253A (zh) 一种日夜两用监控镜头以及监控装置
CN110068910B (zh) 镜头组
TWI491916B (zh) 成像鏡頭
TWI479181B (zh) 光學模組
TWI801326B (zh) 光學鏡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