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0277B - 菲涅耳液晶透鏡及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菲涅耳液晶透鏡及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0277B
TWI470277B TW103103809A TW103103809A TWI470277B TW I470277 B TWI470277 B TW I470277B TW 103103809 A TW103103809 A TW 103103809A TW 103103809 A TW103103809 A TW 103103809A TW I470277 B TWI470277 B TW I4702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voltage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3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1743A (zh
Inventor
Sheng Chi Liu
Po Sen Yang
yi lin Sun
Jen Lang Tung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3103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0277B/zh
Priority to CN201410121144.2A priority patent/CN103901680B/zh
Priority to US14/542,642 priority patent/US926173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0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027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1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174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02B30/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involving active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2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eams, i.e. defl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45Subdivided pixels, e.g. for grey scale or redundanc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菲涅耳液晶透鏡及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晶透鏡及顯示面板,尤指一種菲涅耳液晶透鏡及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
液晶透鏡是由液晶材料所製作的具漸變相位延遲之透鏡。由於施加不同電壓可改變液晶的軸向分佈,進而達到變焦效果,所以近年來液晶透鏡被應用在立體顯示器內,作為二維與三維畫面的切換裝置。
然而習知液晶透鏡的相位延遲變化與實體透鏡仍有相當差異,不僅其透鏡效果不佳,也會導致不良的變焦效果。另一方面,在摩擦配向與電極邊緣效應的交互作用下,液晶分子間容易產生錯向線(disclination line),而產生光學瑕疵。此外,習知液晶透鏡需要較高的驅動電壓加以驅動,因此較為耗電。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低驅動電壓及無錯向線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及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菲涅耳液晶透鏡,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液晶層、複數個第一液晶透鏡單元以及複數個第二液晶透鏡單元。第二基板相對第一基板設置。液晶層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各第一液晶透鏡單元包括一第一主電極、至少兩個第一副電極、一第二主電 極以及至少兩個第二副電極。第一主電極設置於第一基板面對液晶層的一表面上,且第一主電極具有一第一電壓。第一副電極設置於第一基板面對液晶層的表面上並分別位於第一主電極之兩側,第一副電極具有一第二電壓,且第一主電極與第一副電極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一間隙。第二主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面對液晶層的一表面上,且第二主電極具有一第三電壓。第二副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面對液晶層的表面上並分別位於第二主電極之兩側,第二副電極具有一第四電壓,且第二主電極與第二副電極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二間隙。在一垂直投影方向上,第一主電極與第二主電極重疊,第一副電極分別與第二副電極重疊,且第一主電極分別與第二副電極部分重疊。第二液晶透鏡單元與第一液晶透鏡單元交替排列。各第二液晶透鏡單元包括一第三主電極、至少兩個第三副電極、一第四主電極以及至少兩個第四副電極。第三主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面對液晶層的表面上,且第三主電極具有一第五電壓。第三副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面對液晶層的表面上並分別位於第三主電極之兩側,第三副電極具有一第六電壓,且第三主電極與第三副電極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三間隙。第四主電極設置於第一基板面對液晶層的表面上,且第四主電極具有一第七電壓。第四副電極設置於第一基板面對液晶層的表面上並分別位於第四主電極之兩側,第四副電極具有一第八電壓,且第四主電極與第四副電極之間分別具有一第四間隙。在垂直投影方向上,第三主電極與第四主電極重疊,第三副電極分別與第四副電極重疊,且第三主電極分別與第四副電極部分重疊。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包括上述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以及一顯示面板,與上述菲涅耳液晶透鏡疊設。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三基板、一第四基板相對第三基板設置、以及一顯示介質層設置於第三基板與第四基板之間。
10‧‧‧菲涅耳液晶透鏡
12‧‧‧第一基板
14‧‧‧第二基板
LC‧‧‧液晶層
22‧‧‧第一液晶透鏡單元
24‧‧‧第二液晶透鏡單元
26‧‧‧第一配向膜
28‧‧‧第二配向膜
M1‧‧‧第一主電極
S1‧‧‧第一副電極
M2‧‧‧第二主電極
S2‧‧‧第二副電極
121‧‧‧表面
g1‧‧‧第一間隙
141‧‧‧表面
g2‧‧‧第二間隙
Z‧‧‧垂直投影方向
L‧‧‧線性方向
M3‧‧‧第三主電極
S3‧‧‧第三副電極
M4‧‧‧第四主電極
S4‧‧‧第四副電極
g3‧‧‧第三間隙
g4‧‧‧第四間隙
O1‧‧‧第一重疊部分
W1‧‧‧第一重疊寬度
O2‧‧‧第二重疊部分
W2‧‧‧第二重疊寬度
O3‧‧‧第三重疊部分
W3‧‧‧第三重疊寬度
V1‧‧‧第一電壓
V2‧‧‧第二電壓
V3‧‧‧第三電壓
V4‧‧‧第四電壓
V5‧‧‧第五電壓
V6‧‧‧第六電壓
V7‧‧‧第七電壓
V8‧‧‧第八電壓
30‧‧‧菲涅耳液晶透鏡
S5‧‧‧第五副電極
S6‧‧‧第六副電極
S7‧‧‧第七副電極
S8‧‧‧第八副電極
V9‧‧‧第九電壓
V10‧‧‧第十電壓
V11‧‧‧第十一電壓
V12‧‧‧第十二電壓
50‧‧‧菲涅耳液晶透鏡
52‧‧‧第一基板
54‧‧‧第二基板
51‧‧‧液晶透鏡單元
m1‧‧‧第一主電極
s1‧‧‧第一副電極
s2‧‧‧第二副電極
m2‧‧‧第二主電極
s3‧‧‧第三副電極
s4‧‧‧第四副電極
s5‧‧‧第五副電極
s6‧‧‧第六副電極
s7‧‧‧第七副電極
A‧‧‧曲線
B‧‧‧曲線
F‧‧‧交界區
60‧‧‧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
70‧‧‧顯示面板
72‧‧‧第三基板
74‧‧‧第四基板
76‧‧‧顯示介質層
78‧‧‧次畫素
80‧‧‧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
82‧‧‧觸控元件
第1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的示意圖。
第2圖至第8圖繪示了本實施例之第1圖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在不同的驅動電壓下之相位延遲分布的模擬結果。
第9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的示意圖。
第10圖繪示了本發明之對照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的示意圖。
第11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的液晶分子之長軸排列方向與相位延遲分布的模擬結果。
第12圖繪示了本發明之對照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的液晶分子之長軸排列方向與相位延遲分布的模擬結果。
第13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第14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為使熟悉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之功效。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Fresnel liquid crystal lens)的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10包括一第一基板12、一第二基板14、一液晶層LC、複數個第一液晶透鏡單元22以及複數個第二液晶透鏡單元24。第一基板12與第二基板14為相對設置,而液晶層LC設置於第一基板12與第二基板14之間。第一液晶透鏡單元22與第二液晶透鏡單元24為交替排列,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液晶透鏡單元22與第二液晶透鏡單元24係沿一線性方向L交替排列,但不以此為限。為方便說明,圖式中僅繪示出兩相鄰液晶透鏡單元中的一個 第一液晶透鏡單元22與一個第二液晶透鏡單元24。在一變化實施例中,第一液晶透鏡單元22與第二液晶透鏡單元24可沿兩個不平行的線性方向交替排列,亦即第一液晶透鏡單元22與第二液晶透鏡單元24可在二維平面上交替排列而形成一液晶透鏡陣列。
各第一液晶透鏡單元22包括一第一主電極M1、至少兩個第一副電極S1、一第二主電極M2以及至少兩個第二副電極S2。第一主電極M1設置於第一基板12面對液晶層LC的表面121上。第一副電極S1設置於第一基板12面對液晶層LC的表面121上並分別位於第一主電極M1之兩側,且第一主電極M1之一側(左側)與第一副電極S1之其中一個之間以及第一主電極M1之另一側(右側)與第一副電極S1之其中另一個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一間隙g1。第二主電極M2設置於第二基板14面對液晶層LC的表面141上。第二副電極S2設置於第二基板14面對液晶層LC的表面141上並分別位於第二主電極M2之兩側,且第二主電極M2之一側(左側)與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一個之間以及第二主電極M2之另一側(右側)與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另一個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二間隙g2。在一垂直投影方向Z上,第一主電極M1與第二主電極M2重疊,各第一副電極S1分別與對應的第二副電極S2重疊,且第一主電極M1分別與第二副電極S2部分重疊,即第一主電極M1之一側(左側)與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一個部份重疊以及第一主電極M1之另一側(右側)與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另一個部份重疊。
各第二液晶透鏡單元24包括一第三主電極M3、至少兩個第三副電極S3、一第四主電極M4以及至少兩個第四副電極S4。第三主電極M3設置於第二基板14面對液晶層LC的表面141上。第三副電極S3設置於第二基板14面對液晶層LC的表面141上並分別位於第三主電極M3之兩側,且第三主電極M3之一側(左側)與第三副電極S3之其中一個之間以及第三主電 極M3之另一側(右側)與第三副電極S1之其中另一個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三間隙g3。第四主電極M4設置於第一基板12面對液晶層LC的表面121上。第四副電極S4設置於第一基板12面對液晶層LC的表面121上並分別位於第四主電極M4之兩側,且第四主電極M4之一側(左側)與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一個之間以及第四主電極M4之另一側(右側)與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另一個之間分別具有一第四間隙g4。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第三主電極M3與第四主電極M4重疊,各第三副電極S3分別與對應的第四副電極S4重疊,且第三主電極M3分別與第四副電極S4部分重疊,即第三主電極M3之一側(左側)與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一個部份重疊以及第三主電極M3之另一側(右側)與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另一個部份重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2與第二基板14可包括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塑膠基板或其它適合之硬式或可撓式基板。液晶層LC可包括複數個液晶分子,且液晶分子可為各種類型之正型或負型液晶分子。主電極與副電極的材料可選用但不限定為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氧化鋁鋅(AZO)、氧化鋁銦(AIO)、氧化銦(InO)、氧化鎵(GaO)、奈米碳管、奈米銀顆粒、厚度小於60奈米(nm)的金屬或合金、寬度及厚度小於60奈米(nm)的金屬或合金、有機透明導電材料、或其它適合的透明導電材料。第一基板12上的電極例如係以第一副電極S1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第一主電極M1、第一副電極S1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第四主電極M4以及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的順序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依序排列,且上述電極兩者(兩兩)之間未設置其它電極,例如:主電極與副電極等等;第二基板14上的電極例如係以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第二主電極M2、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第三副電極S3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第三主電極M3以及第三副電極S3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 個)的順序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依序排列,且上述電極兩者(兩兩)之間未設置其它電極,例如:主電極與副電極等等。較佳地,第一副電極S1之其中一個與第一主電極M1之間、第一副電極S1之其中另一個與第一主電極M1之間、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一個與第四主電極M4之間、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另一個與第四主電極M4之間未設置其它電極,例如:主電極與副電極等等,以及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一個與第二主電極M2之間、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另一個與第二主電極M2之間、第三副電極S3之其中一個與第三主電極M3之間、第三副電極S3之其中另一個與第三主電極M3之間未設置其它電極,例如:主電極與副電極等等。
第一液晶透鏡單元22與第二液晶透鏡單元24的尺寸(寬度,例如線性方向L上的寬度)例如可分別約介於250微米至500微米之間,但不以此為限。另外,本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10可另包括一第一配向膜26與一第二配向膜28,用以對液晶層LC進行配向。第一配向膜26設置於第一基板12之表面121並可覆蓋第一主電極M1、第一副電極S1、第四主電極M4以及第四副電極S4,第二配向膜28設置於第二基板14之表面141並可覆蓋第二主電極M2、第二副電極S2、第三主電極M3以及第三副電極S3。液晶層LC具有一液晶間隙(或可稱為液晶厚度),其約略等於第一配向膜26與第二配向膜28之間的距離,且液晶間隙可約介於1微米(um)至50微米之間,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主電極M1之尺寸(寬度)實質上等於第三主電極M3之尺寸(寬度),第二主電極M2之尺寸(寬度)實質上等於第四主電極M4之尺寸(寬度),且第一主電極M1之尺寸(寬度)實質上大於第二主電極M2之尺寸(寬度),但不以此為限。此外,各第一副電極S1之尺寸(寬度)實質上等於各第三副電極S3之尺寸(寬度),各第二副電極S2之尺寸(寬度)實質上等 於各第四副電極S4之尺寸(寬度),且各第一副電極S1之尺寸(寬度)實質上小於各第二副電極S2之尺寸(寬度),但不以此為限。再者,第二主電極M2之尺寸(寬度)實質上可大於、等於或小於第二副電極S2之尺寸(寬度)。第一間隙g1實質上等於第三間隙g3,第二間隙g2實質上等於第四間隙g4,且第一間隙g1實質上小於第二間隙g2,但皆大於0微米,其中,上述第二間隙g2與第四間隙g4之尺寸(寬度)小於50um微米(um),且大於0微米,但不以此為限。較佳地,上述第二間隙g2與第四間隙g4之尺寸(寬度)小於30um微米(um),且大於0微米。更佳地,上述第二間隙g2與第四間隙g4之尺寸(寬度)小於20um微米(um),且大於0微米,可讓液晶分子的相位延遲較接近拋物線,且上述第一間隙g1與第三間隙g3之尺寸(寬度)小於10um微米(um),且大於0微米,但不以此為限。較佳地,上述第一間隙g1與第三間隙g3之尺寸(寬度)小於5um微米(um),且大於0微米。更佳地,上述第一間隙g1與第三間隙g3之尺寸(寬度)小於3um微米(um),且大於0微米,可讓液晶分子的相位延遲較接近拋物線。
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第一主電極M1之一側(左側)與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一個或者是第一主電極M1之另一側(右側)與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另一個分別具有一第一重疊部分O1,第一重疊部分O1之一第一重疊寬度W1實質上大於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50微米,較佳大於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30微米,或較佳大於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10微米,但不以此為限。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第三主電極M3之一側(左側)與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一個或者是第一主電極M1之另一側(右側)與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另一個分別具有一第二重疊部分O2,第二重疊部分O2之一第二重疊寬度W2實質上大於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50微米,較佳大於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30微米,或較佳大於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10微米,但不以此為限。此外,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一個與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另一個可具有一第三 重疊部分O3,第三重疊部分O3之一第三重疊寬度W3實質上大於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50微米,較佳大於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30微米,或較佳大於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10微米,但不以此為限。
於驅動菲涅耳液晶透鏡10時,第一主電極M1具有一第一電壓V1,第一副電極S1具有一第二電壓V2,第二主電極M2具有一第三電壓V3,第二副電極S2具有一第四電壓V4,第三主電極M3具有一第五電壓V5,第三副電極S3具有一第六電壓V6,第四主電極M4具有一第七電壓V7,且第四副電極S4具有一第八電壓V8。第二電壓V2、第四電壓V4、第五電壓V5與第七電極V7之極性可皆相反於第一電壓V1、第三電壓V3、第六電壓V6與第八電壓V8之極性。此外,第一主電極M1與第二主電極M2之間具有一第一電壓差(亦即第一電壓V1與第三電壓V3之電壓差),第一主電極M1與第二副電極S2之間具有一第二電壓差(亦即第一電壓V1與第四電壓V4之電壓差),其中第一電壓差之絕對值實質上小於第二電壓差之絕對值,且第一副電極S1與第二副電極S2之間的電壓差實質上等於零(亦即第二電壓V2實質上等於第四電壓V4)。第三主電極M3與第四主電極M4之間具有一第三電壓差(亦即第五電壓V5與第七電壓V7之電壓差),第三主電極M3與第四副電極S4之間具有一第四電壓差(亦即第五電壓V5與第八電壓V8之電壓差),第三電壓差之絕對值實質上小於第四電壓差之絕對值,第三副電極S3與第四副電極S4之間的電壓差實質上等於零(亦即第六電壓V6實質上等於第八電壓V8)。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壓V1、第六電壓V6與第八電壓V8之電壓值可為正值的預定電壓值(+V),第二電壓V2、第四電壓V4與第五電壓V5之電壓值可為負值的預定電壓值(-V),第三電壓V3可為預定電壓值減去差別電壓值且為正值,即(V-dV),且第七電壓V7可為預定電壓值減去差別電壓值且為負值,即[-(V-dV)]。舉例而言,預定電壓值V可約為2.5伏特,差別電壓值dV可介於0.8伏特至1.4伏特,換言之,第一電壓V1、第六電壓 V6與第八電壓V8之電壓值為+2.5伏特,第二電壓V2、第四電壓V4與第五電壓V5之電壓值約為-2.5伏特,第三電壓V3之電壓值約介於1.1伏特至1.7伏特,且第七電壓V7之電壓值約介於-1.1伏特至-1.7伏特。因此,第一電壓差的絕對值(亦即dV)實質上約可介於0.8伏特至1.4伏特之間,第二電壓差的絕對值實質上約可為5伏特,但不以此為限。第三電壓差的絕對值實質上約可介於0.8伏特至1.4伏特之間,第四電壓差的絕對值實質上約可為5伏特,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主電極M1與第二副電極S2之間的第二電壓差的絕對值實質上大於第一主電極M1與第二主電極M2之間的第一電壓差的絕對值,也就是說,第一主電極M1與第二副電極S2的第一重疊部分O1具有最強的垂直電場,而愈靠近第一主電極M1或第二主電極M2的中心位置的垂直電場會愈弱,因此液晶層L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電場分布下的相位延遲分布會近似於一個實體透鏡。另外,愈靠近第一副電極S1與第二副電極S2重疊的中心位置的垂直電場愈弱,因此液晶層L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電場分布下的相位延遲分布會近似於兩個實體透鏡。藉由上述配置及適當的驅動電壓,第一液晶透鏡單元22可提供近似實體菲涅耳透鏡的效果。同理,第三主電極M3與第四副電極S4之間的第四電壓差之絕對值實質上大於第三主電極M3與第四主電極M4之間的第三電壓差之絕對值,也就是說,第三主電極M3與第四副電極S4的第二重疊部分O2具有最強的垂直電場,而愈靠近第三主電極M3或第四主電極M4的中心位置的垂直電場會愈弱,因此液晶層L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電場分布下的相位延遲分布會近似於一個實體透鏡。另外,愈靠近第三副電極S3與第四副電極S4重疊的中心位置的垂直電場愈弱,因此液晶層LC的液晶分子在上述電場分布下的相位延遲分布會近似於兩個實體透鏡。藉由上述配置及適當的驅動電壓,第二液晶透鏡單元24可提供近似實體菲涅耳透鏡的效果。另外,第一重疊部分O1之第一重疊寬 度W1、第二重疊部分O2的第二重疊寬度W2以及第三重疊部分O3之第三重疊寬度W3會影響相位延遲分布的低點深度及寬度,因此重疊寬度的大小可視透鏡效果的規格加以調整。
請參考第2圖至第8圖,並一併參考第1圖。第2圖至第8圖繪示了本實施例之第1圖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在不同的驅動電壓下之相位延遲分布的模擬結果,其中橫座標為沿線性方向L之空間座標(單位:微米(um)),縱座標為液晶分子之相位延遲(phase retardation)(單位:奈米(nm))。在第2圖至第8圖的模擬係於下列條件下所獲得:第一液晶透鏡單元22與第二液晶透鏡單元24的寬度分別約為250微米,液晶間隙約為20微米,第一主電極M1之尺寸(寬度)與第三主電極M3之尺寸(寬度)分別約為150微米,第二主電極M2之尺寸(寬度)與第四主電極M4之尺寸(寬度)分別約為100微米,第一副電極S1之尺寸(寬度)與第三副電極S3之尺寸(寬度)分別約為20微米,第二副電極S2之尺寸(寬度)與第四副電極S4之尺寸(寬度)分別約為50微米,第一間隙g1與第三間隙g3分別約為5微米,第二間隙g2與第四間隙g4分別約為25微米,第一重疊寬度W1約為2微米,第二重疊寬度W2約為2微米,且第三重疊寬度W3約為2微米。另外,第一電壓V1、第六電壓V6與第八電壓V8皆約為+2.5伏特,且第二電壓V2、第四電壓V4與第五電壓V5皆約為-2.5伏特。在第2圖至第8圖之模擬係在不同的第三電壓V3與第七電壓V7下進行,其中第2圖的模擬是在第三電壓V3約為1.7伏特,且第七電壓V7約為-1.7伏特下進行;第3圖的模擬是在第三電壓V3約為1.6伏特,且第七電壓V7約為-1.6伏特下進行;第4圖的模擬是在第三電壓V3約為1.5伏特,且第七電壓V7約為-1.5伏特下進行;第5圖的模擬是在第三電壓V3約為1.4伏特,且第七電壓V7約為-1.4伏特下進行;第6圖的模擬是在第三電壓V3約為1.3伏特,且第七電壓V7約為-1.3伏特下進行;第7圖的模擬是在第三電壓V3約為1.2伏特,且第七電壓V7約為-1.2伏特下進行;以及 第8圖的模擬是在第三電壓V3約為1.1伏特,且第七電壓V7約為-1.1伏特下進行。如第2圖至第8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10在上述條件下之相位延遲變化趨近實體菲涅耳透鏡的效果,特別是在第三電壓V3約為1.4伏特,且第七電壓V7約為-1.4伏特下(第5圖的模擬),菲涅耳液晶透鏡10具有近似拋物線的相位延遲分布,其透鏡效果約可等同於實體菲涅耳透鏡的效果。
請參見表1。表1列示了本實施例之電壓值V、電壓值dV以及電壓值(V-dV)的數種搭配關係的實施樣態。
由表1可知,在不同的預定電壓值V下,可以找到最適合的差別電壓值dV。例如,在預定電壓值V約為2.5伏特的情況下,差別電壓值dV為1.1伏特時(亦即(V-dV)為1.4伏特),菲涅耳液晶透鏡具有最佳的相位延遲分布,如第5圖之模擬結果所示。綜上所述,由上述第2圖至第8圖與表1可知,為了得到菲涅耳液晶透鏡具有最佳的相位延遲分布,可將V-dV=1.4轉換為dV=V-1.4或者是V=dV+1.4,其中,V不為0,而dV約大於等於0伏特且約小於等於3伏特,且本發明之預定電壓值V、差別電壓值dV以及預定電壓值減去差別電壓值V-dV的搭配關係並不以表1為限,而可視不同的電極設計而調整成不同的搭配關係,但較佳地要符合V-dV=1.4。
本發明之菲涅耳液晶透鏡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下文將依序介紹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以及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且為了便於比較各實施例之相異處並簡化說明,在下文之各實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號標注相同的元件,且主要針對各實施例之相異處進行說明,而不再對重覆部分進行贅述。
請參考第9圖。第9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的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與第一實施例相比,在本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30中,各第一液晶透鏡單元22更進一步包括至少兩個第五副電極S5以及至少兩個第六副電極S6,其中第五副電極S5設置於第一基板12面對液晶層LC的表面121上並分別位於第一副電極S1相對於第一主電極M1之兩 側,而第六副電極S6設置於第二基板14面對液晶層LC的表面141上並分別位於第二副電極S2相對於第二主電極M2之兩側。換言之,第五副電極S5分別設置於第一副電極S1的最外側,即第五副電極S5之其中一個(如第9圖之第一主電極M1的左側)設置於第一副電極S1之其中一個的最外側以及第五副電極S5之其中另一個(如第9圖之第一主電極M1的右側)設置於第一副電極S1之其中另一個的最外側,且第六副電極S6分別設置於第二副電極S2最外側,即第六副電極S6之其中一個(如第9圖之第二主電極M2的左側)設置於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一個的最外側以及第六副電極S6之其中另一個(如第9圖之第二主電極M2的右側)設置於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另一個的最外側。另外,各第二液晶透鏡單元24更進一步包括至少兩個第七副電極S7以及至少兩個第八副電極S8,其中第七副電極S7設置於第二基板14面對液晶層LC的表面141上並分別位於第三副電極S3相對於第三主電極M3之兩側,而第八副電極S8設置於第一基板12面對液晶層LC的表面121上並分別位於第四副電極S4相對於第四主電極M4之兩側。換言之,第七副電極S7分別設置於第三副電極S1的最外側,即第七副電極S7之其中一個(如第9圖之第三主電極M3的左側)設置於第三副電極S3之其中一個的最外側以及第七副電極S7之其中另一個(如第9圖之第三主電極M3的右側)設置於第三副電極S3之其中另一個的最外側,且第八副電極S8分別設置於第四副電極S4的最外側,即第八副電極S8之其中一個(如第9圖之第四主電極M4的左側)設置於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一個的最外側以及第八副電極S8之其中另一個(如第9圖之第四主電極M4的右側)設置於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另一個的最外側。
各第五副電極S5之尺寸(寬度)實質上等於各第七副電極S7之尺寸(寬度),各第六副電極S6之尺寸(寬度)實質上等於各第八副電極S8之尺寸(寬度),且各第六副電極S6之尺寸(寬度)小於各第五副電極S5之尺寸(寬度), 但不以此為限。另外,各第五副電極S5之尺寸(寬度)實質上可以等於各第二副電極S2之尺寸(寬度),且各第六副電極S6之尺寸(寬度)實質上可等於各第一副電極S1之尺寸(寬度),但不以此為限。此外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第五副電極S5與第六副電極S6重疊,且第五副電極S5分別與第二副電極S2以及第七副電極S7部分重疊,而第七副電極S7與第八副電極S8重疊,且第七副電極S7分別與第四副電極S4以及第五副電極S5部分重疊。
第一基板12上的電極例如係以第五副電極S5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第一副電極S1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第一主電極M1、第一副電極S1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第五副電極S5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第八副電極S8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第四主電極M4、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與第八副電極S8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的順序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依序排列,且上述電極兩者(兩兩)之間未設置其它電極,例如:主電極與副電極等等;第二基板14上的電極例如係以第六副電極S6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第二主電極M2、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第六副電極S6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第七副電極S7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第三副電極S3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第三主電極M3、第三副電極S3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以及第七副電極S7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的順序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依序排列,且上述電極兩者(兩兩)之間未設置其它電極,例如:主電極與副電極等等。較佳地,第五副電極S5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與第一副電極S1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之間、第五副電極S5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與第一副電極S1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之間、第八副電極S8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與第四副電極S4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之間、第八副電極S8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與第四副電極S4之 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之間未設置其它電極,例如:主電極與副電極等等,以及第六副電極S6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與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之間、第六副電極S6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與第二副電極S2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之間、第七副電極S7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與第三副電極S3之其中一個(或稱為第一個)之間、第七副電極S7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與第三副電極S3之其中另一個(或稱為第二個)之間未設置其它電極,例如:主電極與副電極等等,而各第一副電極S1與第一主電極M1、各第四副電極S4與第四主電極M4、各第二副電極S2與第二主電極M2以及各第三副電極S3與第三主電極M3之間未設置其它電極,例如:主電極與副電極等等,可參閱第一實施例中所述。
於驅動菲涅耳液晶透鏡30時,第一主電極M1具有一第一電壓V1,第一副電極S1具有一第二電壓V2,第二主電極M2具有一第三電壓V3,第二副電極S2具有一第四電壓V4,第三主電極M3具有一第五電壓V5,第三副電極S3具有一第六電壓V6,第四主電極M4具有一第七電壓V7,第四副電極S4具有一第八電壓V8,第五副電極S5具有一第九電壓V9,第六副電極S6具有一第十電壓V10,第七副電極S7具有一第十一電壓V11,且第八副電極S8具有一第十二電壓V1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壓V2、第四電壓V4、第五電壓V5、第七電極V7、第十一電壓V11與第十二電壓V12之極性可皆相反於第一電壓V1、第三電壓V3、第六電壓V6、第八電壓V8、第九電壓V9與第十電壓V10之極性。第九電壓V9實質上等於第一電壓V1,第十電壓V10實質上等於第一電壓V1,第十一電壓V11實質上等於第五電壓V5,且第十二電壓V12實質上等於第五電壓V5,但不以此為限。此外,第五副電極S5與第二副電極S2之間具有一第五電壓差(亦即第九電壓V9與第四電壓V4之電壓差),第七副電極S7與第五副電極S5之間具有一第六電壓差(亦即第十一電壓V11與第九電壓V9之電壓差),第七副電極S7與第四 副電極S4之間具有一第七電壓差(亦即第十一電壓V11與第八電壓V8之電壓差),第五電壓差之絕對值實質上等於第六電壓差之絕對值,第五電壓差之絕對值實質上等於第七電壓差之絕對值,第五副電極S5與第六副電極S6之間的電壓差實質上等於零(亦即第九電壓V9實質上等於第十電壓V10),且第七副電極S7與第八副電極S8之間的電壓差實質上等於零(亦即第十一電壓V11實質上等於第十二電壓V12)。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壓V1、第六電壓V6、第八電壓V8、第九電壓V9與第十電壓V10之電壓值可為正值的預定電壓值(+V),第二電壓V2、第四電壓V4、第五電壓V5、十一電壓V11與第十二電壓V12之電壓值可為負值的預定電壓值(-V),第三電壓V3之電壓值可為預定電壓值減去差別電壓值且為正值,即(V-dV),且第七電壓V7之電壓值可為預定電壓值減去差別電壓值且為負值,即[-(V-dV)]。舉例而言,在預定電壓值V約為2.5伏特的情況下,差別電壓值dV約可介於0.8伏特至1.4伏特,換言之,第一電壓V1、第六電壓V6、第八電壓V8、第九電壓V9與第十電壓V10之電壓值約為+2.5伏特,第二電壓V2、第四電壓V4、第五電壓V5、十一電壓V11與第十二電壓V12之電壓值約為-2.5伏特,第三電壓V3之電壓值約介於1.1伏特至1.7伏特,且第七電壓V7之電壓值約介於-1.1伏特至-1.7伏特。此外,第一電壓差的絕對值(亦即dV)實質上約可介於0.8伏特至1.4伏特之間,第二電壓差的絕對值實質上約可為5伏特,但不以此為限。第三電壓差的絕對值實質上約可介於0.8伏特至1.4伏特之間,第四電壓差的絕對值實質上約可為5伏特,但不以此為限。第五電壓差的絕對值實質上為5伏特,第六電壓差的絕對值實質上可為5伏特,且第七電壓差的絕對值實質上為5伏特,但不以此為限。其中,為了得到菲涅耳液晶透鏡具有最佳的相位延遲分布,可參閱第一實施例所述之將V-dV=1.4轉換為dV=V-1.4或者是V=dV+1.4,其中,V不為0,而dV約大於等於0伏特且約小於等於3伏特,且本發明之預定電壓 值V、差別電壓值dV以及預定電壓值減去差別電壓值V-dV的搭配關係並不以表1為限,而可視不同的電極設計而調整成不同的搭配關係。
請參考第10圖。第10圖繪示了本發明之對照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的示意圖。如第10圖所示,對照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50包括一第一基板52、一第二基板54、一液晶層LC以及複數個液晶透鏡單元51。各液晶透鏡單元51包括一第一主電極m1、兩個第一副電極s1以及兩個第二副電極s2設置於第一基板52上,以及包括一第二主電極m2、兩個第三副電極s3、兩個第四副電極s4、兩個第五副電極s5、兩個第六副電極s6以及兩個第七副電極s7設置於第二基板54上。詳細而言,第一主電極m1僅與第二主電極m2、兩個第三副電極s3以及第四副電極s4完全重疊,各個第一副電極s1僅與相對應的第五副電極s5完全重疊,以及各個第二副電極s2僅與相對應的第六副電極s6與第七副電極s7重疊,其中,各個第五副電極s5、第六副電極s6與第七副電極s7不與第一主電極m1重疊,各個第二副電極s2不與第五副電極s5重疊,且各個第六副電極s6與第七副電極s7不與第一副電極s1重疊。
於驅動時菲涅耳液晶透鏡50時,第一主電極m1、第一副電極s1、第二副電極s2以及第二主電極m2之電壓值為0伏特,第三副電極s3之電壓值為1.4伏特,第四副電極s4之電壓值為2伏特,第五副電極s5之電壓值為3.3伏特,第六副電極s6之電壓值為6.6伏特,且第七副電極s7之電壓值為10伏特。
請參考第11圖與第12圖。第11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的液晶分子之長軸排列與相位延遲分布的模擬結果,第12圖繪示了本發明之對照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的液晶分子之長軸排列與相位 延遲分布的模擬結果,其中圖中之橫座標為沿線性方向L之空間座標(單位:微米),曲線A的箭號表示液晶分子的長軸排列方向,且曲線B表示相位延遲分布,其中液晶分子具有長軸與短軸。如第11圖與第12圖所示,第一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的相位延遲分布較接近拋物線,且相鄰的液晶透鏡單元之間的液晶分子之長軸排列與相位延遲的變化是平緩且連續的,即相鄰的液晶透鏡單元的交界區F(如虛線標示區)所示之曲線A與曲線B,因此不會產生錯向線。另一方面,對照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的相位延遲分布為不規則的鋸齒狀,且相鄰的液晶透鏡單元之間的液晶分子之長軸排列與相位延遲的變化是不平滑的而可視為錯亂不規則且有斷開的,即相鄰的液晶透鏡單元的交界區F(如虛線標示)區之曲線A與曲線B,因此會產生錯向線。
由上述可知,對照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50的電極數目較多,因此結構及製程複雜,且在第一基板52與第二基板54組立時具有較低的對位寬容度。再者,對照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50的電極必須使用較高的驅動電壓,因此較為耗電。此外,對照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50會產生錯向線,因此在顯示時會觀察到明顯的光學瑕疵。
請參考第13圖。第13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如第13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60包括一菲涅耳液晶透鏡,以及一顯示面板70與菲涅耳液晶透鏡疊設。本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係以第一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10為範例,但不以此為限。菲涅耳液晶透鏡亦可為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或變化實施例之菲涅耳液晶透鏡。顯示面板70包括一第三基板72、一第四基板74相對第三基板72設置、以及一顯示介質層76設置於第三基板72與第四基板74之間。於其它實施例中,菲涅耳液晶透鏡10與顯示面板70可共用一個基板,即僅使用第二基板14、或僅使用第四基板74或將第二基板14與第四基 板74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基板,則構成菲涅耳液晶透鏡10與顯示面板70僅有三個基板,如:由下而上的第三基板72、第四基板74及第一基板12、由下而上的第三基板72、第二基板14及第一基板12或是由下而上的第三基板72、第四基板74與第二基板14整合為一個基板。顯示面板70可視需要選用各式不同類型的顯示面板,其可包括非自發光顯示面板(例如:高分子穩定配向型(PSA)顯示面板、立體形狀畫素電極(Three Dimensional shaped pixel Electrode,TDE)顯示面板、電子紙(EPD)、藍相顯示面板(blue phase display)、邊緣場切換(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顯示面板、水平電場切換(In Plane Switching,IPS)顯示面板、電潤濕(Electrowetting Display,EWD)顯示面板、多域垂直配向(MVA)顯示面板、圖案化垂直配向(Pattern Vertical Alignment,PVA)顯示面板、或上述類型之彩色濾光片於矩陣上(Color filter On Array,COA)之顯示面板、或上述類型之矩陣於彩色濾光片上(Array On Color filter,AOC)之顯示面板或其它合適的面板)、自發光顯示面板(例如:有機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無機電激發光顯示面板、或上述之組合、或其它合適的面板)、或其它合適的面板、或上述之組合。顯示介質層76的材料可為非自發光材料、自發光材料或上述之組合。顯示面板70上定義有多個呈陣列排列的次畫素78,且每個次畫素78可至少包括有電晶體(圖未示),其閘極(圖未示)連接至少一掃描線(圖未示)、其源極(圖未示)連接至少一資料線(圖未示)、以及其汲極(圖未示)連接至少一畫素電極(圖未示)。另外,菲涅耳液晶透鏡10的液晶透鏡單元與顯示面板70的次畫素78的對應關係可視需求加以調整。舉例而言,在線性方向L上,一個液晶透鏡單元可與兩個或更多次畫素78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重疊;而在另一線性方向N上,一個液晶透鏡單元可與一個、多個或所有的次畫素78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重疊。
本實施例之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60可提供平面(二維)顯示模式與立體(三維)顯示模式。於平面顯示模式下,菲涅耳液晶透鏡10為關 閉狀態,此時顯示面板70提供的顯示畫面會在不產生折射的狀態下穿過菲涅耳液晶透鏡10而達到平面顯示效果;於立體顯示模式下,菲涅耳液晶透鏡10為開啟狀態,此時顯示面板70提供的顯示畫面會產生折射並穿過菲涅耳液晶透鏡10而達到立體顯示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菲涅耳液晶透鏡10係設置於顯示面板70之上,亦即菲涅耳液晶透鏡10係設置於顯示面板70的顯示面上,但不以此為限。在一變化實施例中,菲涅耳液晶透鏡10亦可設置於顯示面板70之下,或是菲涅耳液晶透鏡10可設置於顯示面板70的內部。此外,菲涅耳液晶透鏡10的第一基板12可最接近顯示面板70或是菲涅耳液晶透鏡10的第二基板14可最接近顯示面板70。
請參考第14圖。第14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如第14圖所示,不同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80可進一步包括一觸控元件82,與菲涅耳液晶透鏡10以及顯示面板70疊設。舉例而言,本實施例之觸控元件82係設置於菲涅耳液晶透鏡10之上,亦即設置於第一基板12之外表面,但不以此為限。在其它變化實施例中,觸控元件82可設置於菲涅耳液晶透鏡10之內、菲涅耳液晶透鏡10與顯示面板70之間、顯示面板70之內、顯示面板70之外,或其它任何適當的位置。此外,觸控元件82可為電容式觸控元件、電阻式觸控元件、光學式觸控元件或其它類型之觸控元件。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菲涅耳液晶透鏡透過電極的重疊配置並搭配適當的驅動電壓,可以實現出實體菲涅耳透鏡的效果。此外,本發明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具有結構及製程簡化、具有較高的對位寬容度與低驅動電壓的優點,且不會產生錯向線。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菲涅耳液晶透鏡
12‧‧‧第一基板
14‧‧‧第二基板
LC‧‧‧液晶層
22‧‧‧第一液晶透鏡單元
24‧‧‧第二液晶透鏡單元
26‧‧‧第一配向膜
28‧‧‧第二配向膜
M1‧‧‧第一主電極
S1‧‧‧第一副電極
M2‧‧‧第二主電極
S2‧‧‧第二副電極
121‧‧‧表面
g1‧‧‧第一間隙
141‧‧‧表面
g2‧‧‧第二間隙
Z‧‧‧垂直投影方向
L‧‧‧線性方向
M3‧‧‧第三主電極
S3‧‧‧第三副電極
M4‧‧‧第四主電極
S4‧‧‧第四副電極
g3‧‧‧第三間隙
g4‧‧‧第四間隙
O1‧‧‧第一重疊部分
W1‧‧‧第一重疊寬度
O2‧‧‧第二重疊部分
W2‧‧‧第二重疊寬度
O3‧‧‧第三重疊部分
W3‧‧‧第三重疊寬度
V1‧‧‧第一電壓
V2‧‧‧第二電壓
V3‧‧‧第三電壓
V4‧‧‧第四電壓
V5‧‧‧第五電壓
V6‧‧‧第六電壓
V7‧‧‧第七電壓
V8‧‧‧第八電壓

Claims (16)

  1. 一種菲涅耳液晶透鏡(Fresnel liquid crystal lens),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相對該第一基板設置;一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複數個第一液晶透鏡單元,各該第一液晶透鏡單元包括:一第一主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面對該液晶層的一表面上,該第一主電極具有一第一電壓;至少兩個第一副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面對該液晶層的該表面上並分別位於該第一主電極之兩側,該等第一副電極具有一第二電壓,且該第一主電極與該等第一副電極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一間隙;一第二主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面對該液晶層的一表面上,該第二主電極具有一第三電壓;以及至少兩個第二副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面對該液晶層的該表面上並分別位於該第二主電極之兩側,該等第二副電極具有一第四電壓,且該第二主電極與該等第二副電極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二間隙,其中在一垂直投影方向上,該第一主電極與該第二主電極重疊,該等第一副電極分別與該等第二副電極重疊,且該第一主電極分別與該等第二副電極部分重疊;以及複數個第二液晶透鏡單元,與該等第一液晶透鏡單元交替排列,各該第二液晶透鏡單元包括:一第三主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面對該液晶層的該表面上,該第三主電極具有一第五電壓;至少兩個第三副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面對該液晶層的該表面上並 分別位於該第三主電極之兩側,該等第三副電極具有一第六電壓,且該第三主電極與該等第三副電極之間分別具有一第三間隙;一第四主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面對該液晶層的該表面上,該第四主電極具有一第七電壓;以及至少兩個第四副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面對該液晶層的該表面上並分別位於該第四主電極之兩側,該等第四副電極具有一第八電壓,且該第四主電極與該等第四副電極之間分別具有一第四間隙,其中在該垂直投影方向上,該第三主電極與該第四主電極重疊,該等第三副電極分別與該等第四副電極重疊,且該第三主電極分別與該等第四副電極部分重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其中該第一主電極之尺寸實質上等於該第三主電極之尺寸,該第二主電極之尺寸實質上等於該第四主電極之尺寸,且該第一主電極之尺寸大於該第二主電極之尺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其中各該第一副電極之尺寸實質上等於各該第三副電極之尺寸,各該第二副電極之尺寸實質上等於各該第四副電極之尺寸,且各該第一副電極之尺寸小於各該第二副電極之尺寸。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其中該第一間隙實質上等於該第三間隙,該第二間隙實質上等於該第四間隙,且該第一間隙小於該第二間隙。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其中在該垂直投影方向上,該第一主電極與該等第二副電極分別具有一第一重疊部分,且該第一重疊部分之一第一重疊寬度實質上大於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50微米,該第三主電極 與該等第四副電極分別具有一第二重疊部分,且該第二重疊部分之一第二重疊寬度實質上大於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50微米。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其中在該垂直投影方向上,該第二副電極與該第四副電極具有一第三重疊部分,且該第三重疊部分之一第三重疊寬度實質上大於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50微米。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其中該第二電壓、該第四電壓、該第五電壓與該第七電極之極性皆相反於該第一電壓、該第三電壓、該第六電壓與該第八電壓之極性。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其中該第一主電極與該第二主電極之間具有一第一電壓差,該第一主電極與該第二副電極之間具有一第二電壓差,該第一電壓差之絕對值小於該第二電壓差之絕對值,該第一副電極與該第二副電極之間的電壓差實質上等於零,該第三主電極與該第四主電極之間具有一第三電壓差,該第三主電極與該第四副電極之間具有一第四電壓差,該第三電壓差之絕對值小於該第四電壓差之絕對值,且該第三副電極與該第四副電極之間的電壓差實質上等於零。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其中各該第一液晶透鏡單元更包括:至少兩個第五副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面對該液晶層的該表面上並分別位於該等第一副電極相對於該第一主電極之兩側,該等第五副電極具有一第九電壓;以及至少兩個第六副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面對該液晶層的該表面上並分別位於該等第二副電極相對於該第二主電極之兩側,該等第六 副電極具有一第十電壓;以及各該第二液晶透鏡單元更包括:至少兩個第七副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面對該液晶層的該表面上並分別位於該等第三副電極相對於該第三主電極之兩側,該等第七副電極具有一第十一電壓;以及至少兩個第八副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面對該液晶層的該表面上並分別位於該等第四副電極相對於該第四主電極之兩側,該等第八副電極具有一第十二電壓。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其中各該第五副電極之尺寸實質上等於各該第七副電極之尺寸,各該第六副電極之尺寸實質上等於各該第八副電極之尺寸,且各該第六副電極之尺寸小於各該第五副電極之尺寸。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其中在該垂直投影方向上,該第五副電極與該第六副電極重疊,該第七副電極與該第八副電極重疊,該第五副電極分別與該第二副電極以及該第七副電極部分重疊,該第七副電極分別與該第四副電極以及該第五副電極部分重疊。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其中該第九電壓實質上等於該第一電壓,該第十電壓實質上等於該第一電壓,該第十一電壓實質上等於該第五電壓,且該第十二電壓實質上等於該第五電壓。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其中該第五副電極與該第二副電極之間具有一第五電壓差,該第七副電極與該第五副電極之間具有一第六電壓差,該第七副電極與該第四副電極之間具有一第七電壓差,該第五電壓差之絕對值實質上等於該第六電壓差之絕對值,該第五電壓差之絕 對值實質上等於該第七電壓差之絕對值,該第五副電極與該第六副電極之間的電壓差實質上等於零,該第七副電極與該第八副電極之間的電壓差實質上等於零。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菲涅耳液晶透鏡,其中該等第一液晶透鏡單元與該等第二液晶透鏡單元係沿一線性方向交替排列。
  15. 一種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包括:如請求項1所述之該菲涅耳液晶透鏡;以及一顯示面板,與該菲涅耳液晶透鏡疊設,其中,該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三基板;一第四基板,相對該第三基板設置;以及一顯示介質層,設置於該第三基板與該第四基板之間。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更包括一觸控元件,與該菲涅耳液晶透鏡以及該顯示面板疊設。
TW103103809A 2014-02-05 2014-02-05 菲涅耳液晶透鏡及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 TWI4702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3809A TWI470277B (zh) 2014-02-05 2014-02-05 菲涅耳液晶透鏡及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
CN201410121144.2A CN103901680B (zh) 2014-02-05 2014-03-28 菲涅耳液晶透镜及可切换式平面/立体显示面板
US14/542,642 US9261738B2 (en) 2014-02-05 2014-11-16 Fresnel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2D/3D switchable display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3809A TWI470277B (zh) 2014-02-05 2014-02-05 菲涅耳液晶透鏡及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70277B true TWI470277B (zh) 2015-01-21
TW201531743A TW201531743A (zh) 2015-08-16

Family

ID=50993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3809A TWI470277B (zh) 2014-02-05 2014-02-05 菲涅耳液晶透鏡及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61738B2 (zh)
CN (1) CN103901680B (zh)
TW (1) TWI4702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0524B (zh) * 2015-03-23 2019-09-01 美商諾斯拉普葛蘭門系統公司 光學透鏡總成及菲涅透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56895B2 (en) 2014-11-24 2021-10-26 Lensvector Inc. Controllable liquid crystal layered Fresnel lens device
CN107209437B (zh) * 2014-11-24 2021-06-22 兰斯维克托公司 具有改进的区域过渡的液晶光束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14905B (zh) 2015-03-05 2017-1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菲涅尔液晶透镜和显示装置
KR20160108756A (ko) * 2015-03-06 2016-09-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렌즈 패널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2016191744A (ja) * 2015-03-30 2016-11-10 株式会社東芝 屈折率分布型液晶光学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170293151A1 (en) * 2016-04-08 2017-10-1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3d display device
CN106155450B (zh) * 2016-07-29 2022-10-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495921B2 (en) * 2016-10-19 2019-12-03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Flexible liquid crystal lens
CN107390421B (zh) * 2017-08-01 2020-11-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66763B (zh) * 2019-06-25 2021-03-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结构、3d显示装置及3d显示***
CN111308805B (zh) * 2020-04-01 2022-07-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菲涅尔液晶透镜结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5743A1 (en) * 2007-12-06 2010-09-30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Liquid crystal fresnel lens
CN101950085A (zh) * 2010-09-17 2011-01-19 上海交通大学 液晶菲涅尔透镜
JP2012068607A (ja) * 2010-09-24 2012-04-05 Silicon Touch Technology Inc 液晶レンズ
TW201317664A (zh) * 2011-10-28 2013-05-01 Toshiba Kk 影像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0145B2 (ja) 1996-05-09 2005-02-16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装置
US7057700B2 (en) 2001-01-23 2006-06-06 Ricoh Company, Ltd. Light deflection element, light deflection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1718936B (zh) * 2009-11-18 2015-06-2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液晶透镜
TWI407195B (zh) 2009-12-30 2013-09-01 Unique Instr Co Ltd A full-scre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1772153B1 (ko) * 2010-03-17 2017-08-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회절 렌즈를 이용한 영상 표시 장치
JP5286349B2 (ja) * 2010-12-27 2013-09-11 株式会社東芝 屈折率分布型液晶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2207657B (zh) * 2011-05-24 2014-07-02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其驱动方法以及立体显示装置
JP5583158B2 (ja) * 2012-02-29 2014-09-03 株式会社東芝 液晶光学素子、駆動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899134B1 (ko) * 2012-04-02 2018-09-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듀얼 액정 배리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JP2015163908A (ja) * 2012-06-21 2015-09-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5677388B2 (ja) * 2012-09-05 2015-02-25 株式会社東芝 液晶光学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駆動装置
JP2014081534A (ja) * 2012-10-17 2014-05-08 Toshiba Corp 液晶光学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9235103B2 (en) * 2012-10-25 2016-01-12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3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four electrodes alternately arrange between a first and second substrate
TWI471667B (zh) 2012-11-30 2015-02-01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透鏡及應用其之立體顯示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5743A1 (en) * 2007-12-06 2010-09-30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Liquid crystal fresnel lens
CN101950085A (zh) * 2010-09-17 2011-01-19 上海交通大学 液晶菲涅尔透镜
JP2012068607A (ja) * 2010-09-24 2012-04-05 Silicon Touch Technology Inc 液晶レンズ
TW201317664A (zh) * 2011-10-28 2013-05-01 Toshiba Kk 影像顯示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0524B (zh) * 2015-03-23 2019-09-01 美商諾斯拉普葛蘭門系統公司 光學透鏡總成及菲涅透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19970A1 (en) 2015-08-06
CN103901680A (zh) 2014-07-02
TW201531743A (zh) 2015-08-16
CN103901680B (zh) 2016-08-17
US9261738B2 (en) 2016-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0277B (zh) 菲涅耳液晶透鏡及可切換式平面/立體顯示面板
US9007554B2 (en) Liquid crystal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470280B (zh) Liquid crystal optical components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3135294B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CN103257486B (zh) 显示装置
JP201118645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188815B2 (en) Liquid crystal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60850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620063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606139B2 (en) Pixel structure
JP681694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407812B1 (ko) 액정 광학 장치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502242B (zh) 透鏡結構
TW201423236A (zh) 可切換二維顯示模式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及其液晶透鏡
US9766510B2 (en) Pixel unit and array substrate
US2013014806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227188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60133208A1 (en) Transparent stereo display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15016126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30222715A1 (en) Liquid crystal optical apparatus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130033749A1 (en) Stereo display device and switching panel used in stereo display device
CN110456554B (zh) 显示装置
TWI505011B (zh) 透鏡結構及具有此透鏡結構之立體顯示裝置
US20160291422A1 (en) Refractive-index distribution type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evic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optical element
KR102135922B1 (ko) 백색 화소를 구비한 평판 표시장치용 칼라 필터 기판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