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8063B - 基地台以及無線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基地台以及無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8063B
TWI468063B TW101100037A TW101100037A TWI468063B TW I468063 B TWI468063 B TW I468063B TW 101100037 A TW101100037 A TW 101100037A TW 101100037 A TW101100037 A TW 101100037A TW I468063 B TWI468063 B TW I4680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device
type
bit
preamble
bandwidth requir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0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0851A (en
Inventor
Yi Ting Lin
Tsung Yu Tsai
Chun Che Chien
Original Assignee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Publication of TW201230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0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8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80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基地台以及無線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基地台以及無線裝置。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之基地台可根據無線裝置所傳送之一上行訊號中的一辨識資訊,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一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路技術之應用及服務已逐漸地普及。為滿足使用者於不同使用環境下對於資料傳輸之各種需求,不同之通訊傳輸技術及通訊標準因而發展。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統係為一種點到多點的寬頻無線存取技術,且屬於近年來蓬勃發展的通訊系統之一。
WiMAX系統係基於IEEE 802.16系列之標準而實作的。在WiMAX之IEEE 802.16m標準中,基地台與各無線裝置於建立連線中係分配一站台識別碼(Station Identification;STID)給各無線裝置。STID其中之一用途係用於頻寬請求通道。於建立連線後,當無線裝置欲通知基地台其傳送上行資料所需之上行頻寬時,則須透過頻寬請求通道傳送其STID及頻寬要求資訊至基地台。
由於STID的長度為12位元,因此基地台最多僅能辨識4096個無線裝置。隨著WiMAX之IEEE 802.16p標準發展,若基地台欲同時服務符合IEEE 802.16m標準之無線裝置,又稱作先進行動站台(advanced mobile station;AMS),以及符合IEEE 802.16p標準之無線裝置,又稱作機械對機械裝置(Machine to Machine device;M2M device),則基地台所能分配的STID將會快速耗盡。
據此,如何在現有的頻寬請求通道的實體層架構下,解決STID不足的問題,乃是業界亟需努力的目標。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現有的頻寬請求通道的實體層架構下,提供一種擴充站台識別碼(STID)的機制。本發明之無線裝置透過傳送具有一站台識別碼以及一辨識資訊之一上行訊號至基地台。如此一來,基地台可根據該辨識資訊,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一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在此機制下,基地台可重覆分配相同的站台識別碼給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第二型態無線裝置,以擴充STID的使用,並解決先前技術中STID不足的問題。就WiMAX系統而言,上述之第一型態無線裝置係一符合IEEE 802.16m標準之無線裝置,而第二型態無線裝置係一符合IEEE 802.16p標準之無線裝置。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揭露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基地台。該通訊系統具有一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一第二型態通訊標準。該基地台包含一收發器與一處理器。該收發器用以自一無線裝置接收一上行訊號。該上行訊號具有一站台識別碼以及一辨識資訊。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用以根據該辨識資訊,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一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更揭露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無線裝置。該通訊系統具有一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一第二型態通訊標準。該無線裝置包含一處理器以及一收發器,該處理器用以產生一上行訊號,該上行訊號具有一站台識別碼以及一辨識資訊,該收發器電性連接至該處理器,用以傳送該上行訊號至一基地台,以使該基地台根據該辨識資訊,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一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之實施方式後,此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以及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及實施態樣。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基地台以及無線裝置。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之內容。須說明者,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特定的環境、應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實施。因此,有關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且本案所請求之範圍,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除此之外,於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且以下圖式中各元件間之尺寸關係僅為求容易瞭解,非用以限制實際比例。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如第1圖所示,其係描繪本發明之基地台11與無線裝置13進行訊號傳輸。基地台11與無線裝置13係用於一通訊系統,其具有一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一第二型態通訊標準。基地台11具有一訊號涵蓋範圍,並提供通訊服務至一個或多個位於訊號涵蓋範圍內的無線裝置。無線裝置13係位於基地台11之訊號涵蓋範圍內。須說明者,基地台11與各無線裝置間之運作模式實質上係為相同,基於說明簡化之原則,後續敘述僅針對基地台11與無線裝置13間的運作進行說明。
基地台11係與無線裝置13建立一連線。於連線建立過程中,基地台11傳送一下行訊號102至無線裝置13。下行訊號102夾帶一配置訊息,其包含一站台識別碼(station identification;STID)。於建立連線後,若無線裝置13有傳送上行資料至基地台11的需要時,則無線裝置13傳送一上行訊號114,以通知基地台其所需之上行頻寬。上行訊號114具有基地台11所分配之STID及一辨識資訊。
於接收上行訊號114後,基地台11可根據辨識資訊,判斷無線裝置13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或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第一型態無線裝置符合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第二型態無線裝置符合第二型態通訊標準。據此,基地台11可分配相同的STID給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第二型態無線裝置,並透過辨識資訊區分上行訊號114係由第一型態無線裝置或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所傳送的,以達到擴充STID的使用,同時解決先前技術中STID不足的問題。
具體而言,如第2圖所示,基地台11包含一收發器111及一處理器113。處理器113電性連接至收發器111,且用以產生包含STID之配置訊息。收發器111用以傳送夾帶配置訊息之下行訊號102至無線裝置13。此外,收發器111更用以自無線裝置13接收上行訊號114。處理器113更用以根據辨識資訊,判斷無線裝置13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
再參考第3圖,無線裝置13包含一收發器131及一處理器133。處理器133自基地台11接收夾帶配置訊息之下行訊號102,並自配置訊息中擷取STID。處理器133更產生具有站台識別碼以及辨識資訊之上行訊號114。收發器131電性連接至處理器133,並用以傳送上行訊號114至基地台11。如此一來,基地台11可根據上行訊號114中的辨識資訊,判斷無線裝置13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
請一併參考第1圖至第5圖,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係基於第一實施例的進一步延伸。於本實施例中,基地台11與無線裝置13係用於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統,且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係一IEEE 802.16m標準,以及第二型態通訊標準係一IEEE 802.16p標準。
如第4圖所示,上行訊號114包含一子訊框(subframe)。子訊框包含一頻寬要求頻道(bandwidth request channel;BR channel)10。頻寬要求頻道10包含三個頻寬要求區塊101、103、105。各頻寬要求區塊101、103、105係由6個連續的子載波與6個正交分頻多工符元(OFDM symbol)所組成。頻寬要求區塊101包含一資料子載波集(subcarrier set)101m及一前置序列(preamble sequence)子載波集101p,其中Mi 表示第i個資料子載波(i=0~35),Prj 表示第j個前置序列子載波(j=0~23)。相同地,頻寬要求區塊103亦包含一資料子載波集103m及一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3p,而頻寬要求區塊105亦包含一資料子載波集105m及一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5p。
於本實施例中,資料子載波集101m、103m、105m係用以夾帶一存取訊息,其包含無線裝置13之STID以及一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predefined BR index)之一第一位元。STID及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係如第5圖所示。STID係由12位元S0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所組成,而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係由4位元S12 S13 S14 S15 所組成。
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係將12位元的STID與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第一位元S12 嵌於存取訊息內。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第一位元S12 係用以代表辨識資訊。舉例而言,當第一位元S12 為0時,無線裝置13係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即符合IEEE 802.16m標準之無線裝置),而當第一位元S12 為1時,無線裝置13係屬於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即符合IEEE 802.16p標準之無線裝置)。因此,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係根據本身的型態而產生第一位元S12 。當基地台11之收發器111接收上行訊號114後,處理器113可根據第一位元S12 ,判斷無線裝置13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或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在此情況下,二不同型態的無線裝置,即使被分配相同的STID,基地台11仍可根據第一位元S12 ,區分此二無線裝置。
於本實施例中,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所產生之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複數個第二位元S13 S14 S15 係用以代表一頻寬要求大小。由於WiMax系統定義24個前置序列,因此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於產生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後,可根據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自該24個前置序列中選擇一前置序列,並透過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夾帶該選擇的前置序列(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係夾帶相同的前置序列)。換言之,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係對應至24個前置序列(對於一無線裝置即24個前置序列中的8個前置序列,其對應至S13 S14 S15 所代表的8個數值)。當基地台11之收發器111接收上行訊號114後,處理器113可根據各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之前置序列,擷取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並根據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所代表之頻寬要求大小,配置上行頻寬給無線裝置13。
須說明者,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與24個前置序列間對應關係可透過查表的方式,或預先制定的四則運算(例如IEEE 802.16m標準中所制定的排列關係式)來實現。IEEE 802.16m標準中,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係與STID經過運算處理後,作為選擇前置序列之依據,故其所制定的排列關係式可視為更加入STID作為選擇之依據,即根據STID(S0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及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選擇24個前置序列其中之一。由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根據現有的IEEE 802.16m標準輕易瞭解STID、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與24個前置序列間對應關係,故隨後敘述係僅以「根據該等第二位元選擇前置序列」及「根據前置序列擷取該等第二位元」作為說明,以省略關於STID的部份。
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亦係基於第一實施例的進一步延伸且亦一併參考第1圖至第5圖。不同於第二實施例,於本實施例中,當無線裝置13屬於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即符合IEEE 802.16p標準之無線裝置)時,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中至少一位元係用以代表一延伸站台識別碼。
舉例而言,當第二位元S13 用以代表一延伸站台識別碼時,則基地台11之處理器113所產生之配置訊息除了包含STID外,更包含1位元的延伸站台識別碼(extension STID)。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更自配置訊息中擷取延伸站台識別碼。隨後,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產生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並使用第二位元S13 代表延伸站台識別碼以及使用該等第二位元S14 S15 來表示頻寬要求大小。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根據延伸站台識別碼S13 及該等第二位元S14 S15 自該24個前置序列中選擇一前置序列。當基地台11之處理器113根據第一位元S12 判斷無線裝置13屬於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後,處理器113係根據STID與延伸站台識別碼S13 辨別無線裝置13。在此情況下,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所要求的頻寬大小係包含4種選擇,即該等第二位元S14 S15 所代表的4個數值。
再舉例而言,當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用以代表一延伸站台識別碼時,則基地台11之處理器113所產生之配置訊息除了包含STID外,更包含2位元的延伸站台識別碼。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係使用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代表延伸站台識別碼以及使用第二位元S15 來表示頻寬要求大小,並根據延伸站台識別碼S13 S14 及第二位元S15 自該24個前置序列中選擇一前置序列。隨後,當基地台11之處理器113根據第一位元S12 判斷無線裝置13屬於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後,處理器113係根據STID與延伸站台識別碼S13 S14 辨別無線裝置13。在此情況下,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所要求的頻寬大小係包含2種選擇,即第二位元S15 所代表的2個數值。
再舉例而言,當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皆用以代表一延伸站台識別碼時,則基地台11之處理器113所產生之配置訊息除了包含STID外,更包含3位元的延伸站台識別碼。此外,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係根據延伸站台識別碼S13 S14 S15 ,自該24個前置序列中選擇一前置序列。隨後,當基地台11之處理器113根據第一位元S12 ,判斷無線裝置13屬於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後,處理器113係根據STID與延伸站台識別碼S13 S14 S15 辨別無線裝置13。在此情況下,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所要求的頻寬大小係為固定的大小。
據此,本實施例中更透過使用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其中至少一位元作為第二型態無線裝置之延伸站台識別碼以擴充STID的使用。如此一來,基地台11即可提供通訊服務給更多的第二型態無線裝置。須說明者,當無線裝置13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即符合IEEE 802.16m標準之無線裝置)時,無線裝置13仍使用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來表示頻寬要求大小。
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亦係基於第二實施例及第三實施例的進一步延伸且亦一併參考第1圖至第4圖及第6圖。不同於第二實施例及第三實施例,於本實施例中,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產生之該等第二位元係為4個位元(即S13 S14 S15 S16 ,如第6圖所示)。換言之,24個前置序列(對於一無線裝置即為24個前置序列中的16個前置序列)可用以代表該4個位元之16個數值。
具體而言,於本實施例中,當基地台11之處理器113根據第一位元S12 ,判斷無線裝置13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時,處理器113根據各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之前置序列,得到4個位元的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S16 ,且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S16 用以代表頻寬要求大小。另外,當處理器113根據第一位元S12, 判斷無線裝置13屬於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時,處理器113根據各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之前置序列,得到4個位元的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S16 ,且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S16 中至少一位元可用以代表延伸站台識別碼。
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亦係基於第一實施例的進一步延伸且亦一併參考第1圖至第5圖。不同於第二實施例,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即符合IEEE 802.16m標準之無線裝置)及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即符合IEEE 802.16p標準之無線裝置)係使用不同的排列關係式(或查表方式)選擇24個前置序列其中之一,且兩者所選擇之前置序列將不會重覆,故前置序列係可用以表示辨識資訊。
具體而言,於本實施例中,當無線裝置13為第一型態無線裝置,處理器133產生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並根據該等第二位元,以一第一排列關係式自該24個前置序列中選擇各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之前置序列。在此情況下,第一位元S12 及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係用以表示頻寬要求大小。另一方面,當無線裝置13為第二型態無線裝置,處理器133產生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並根據該等第二位元,以一第二排列關係式自該24個前置序列中選擇各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之前置序列。在此情況下,第一位元S12 及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至少其中之一係可用以表示延伸站台識別碼。對一特定的無線裝置而言,依第一排列關係式所選擇之前置序列,與依第二排列關係式所選擇之前置序列互不重疊。
基地台11之處理器113係根據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以第一排列關係式及第二排關係式,判斷該無線裝置係屬於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詳言之,若各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之前置序列屬於使用第一排列關係式可選擇到的前置序列其中之一(即基於第一排列關係式對應該等第二位元之該等前置序列其中之一),則處理器113即判斷無線裝置13為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反之,若各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之前置序列屬於使用第二排列關係式可選擇到的前置序列其中之一(即基於第二排列關係式對應該等第二位元之該等前置序列其中之一),則處理器113即判斷無線裝置13為第二型態無線裝置。
據此,於本實施例中,基地台11可使用各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之前置序列判斷無線裝置13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而非使用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第一位元S12
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亦係基於第一實施例的進一步延伸且亦一併參考第1圖至第5圖。不同於上述第二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本實施例係透過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之前置序列的相同性來判斷無線裝置13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故前置序列係可用以表示辨識資訊。
具體而言,當無線裝置13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即符合IEEE 802.16m標準之無線裝置)時,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係使各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夾帶相同的前置序列。然而,當無線裝置13屬於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即符合IEEE 802.16p標準之無線裝置)時,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係使該等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夾帶不同的前置序列。
舉例而言,對於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之無線裝置13,處理器133仍根據產生的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自該24個前置序列中選擇一前置序列,並透過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夾帶該選擇的前置序列。然而,對於屬於第二型態無線裝置之無線裝置13,處理器133則根據產生的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自該24個前置序列中選擇一前置序列,並透過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夾帶該選擇的前置序列,而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3p、105p則夾帶不同的前置序列。須說明者,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3p、105p其中之一所夾帶的前置序列可與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所夾帶的前置序列相同,而另一前置序列可由隨機的方式自剩餘的23個前置序列中選擇。此外,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3p、105p亦可由隨機的方式自剩餘的23個前置序列中選擇二個前置序列。
當無線裝置13為第一型態無線裝置時,基地台11之收發器111接收上行訊號114後,處理器113可根據各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之前置序列為相同,以判斷無線裝置13係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在此情況下,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即第一位元S12 與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係用以代表一頻寬要求大小。另一方面,當無線裝置13為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時,處理器113亦可根據各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之前置序列為不同,以判斷無線裝置13係屬於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在此情況下,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即第一位元S12 與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中至少一位元係用以代表一延伸站台識別碼。
簡言之,於本實施例中,對於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的前置序列須具有至少二不同的前置序列。另外,根據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所選擇的前置序列並非限制由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夾帶,其亦可選擇性地由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3p、105p其中之一夾帶,僅需基地台11與無線裝置13間預先制定即可。如此一來,基地台11之處理器113可透過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的前置序列的相同性來判斷無線裝置13的型態。
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亦係基於第一實施例的進一步延伸且亦一併參考第1圖至第5圖。不同於第二實施例,於本實施例中,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5 )其中之一係用以代表辨識資訊。
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於產生該等第二位元時,係根據本身的型態產生該等第二位元其中之一,並使其代表辨識資訊。在此情況下,基地台11之處理器113根據各前置序列子載波集101p、103p、105p所夾帶之前置序列擷取該等第二位元後,係根據該等第二位元其中之一所代表的辨識資訊判斷無線裝置13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
舉例而言,若第二位元S15 代表辨識資訊,則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係根據本身的型態產生第二位元S15 ,而基地台11之處理器113係根據第二位元S15 ,判斷無線裝置13屬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類似地,當無線裝置13為第一型態無線裝置時,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產生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第一位元S12 及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以代表頻寬要求大小。另外,當無線裝置13為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時,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係將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第一位元S12 及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其中至少之一可用以代表延伸站台識別碼,而其餘位元用以代表頻寬要求大小。
另外,本實施例亦可如第四實施例,將該等第二位元延伸為4個位元(即如第6圖所示)。據此,無線裝置13之處理器133產生之該等第二位元係為4個位元(即S13 S14 S15 S16 )。若第二位元S15 代表辨識資訊,則對於第一型態無線裝置,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第一位元S12 及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6 係用以代表頻寬要求大小,而對於第二型態無線裝置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第一位元S12 及該等第二位元S13 S14 、S16 其中至少之一可用以代表延伸站台識別碼,而其餘位元用以代表頻寬要求大小。
綜上所述,本發明在現有的頻寬請求通道的實體層架構下,提供一種擴充STID的機制。在此機制下,基地台可重覆分配相同的站台識別碼給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第二型態無線裝置,以擴充STID的使用,並解決先前技術中STID不足的問題。此外,當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套用至WiMAX系統時(在此,第一型態無線裝置係一符合IEEE 802.16m標準之無線裝置,而第二型態無線裝置係一符合IEEE 802.16p標準之無線裝置),本發明更透過原有的實體資源進一步代表延伸站台識別碼以辨別符合IEEE 802.16p標準之無線裝置,進而服務更多的無線裝置。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11...基地台
13...無線裝置
102...下行訊號
114...上行訊號
111...收發器
113...處理器
131...收發器
133...處理器
10...頻寬要求頻道
101...頻寬要求區塊
103...頻寬要求區塊
105...頻寬要求區塊
101m...資料子載波集
101p...前置序列子載波集
103m...資料子載波集
103p...前置序列子載波集
105m...資料子載波集
105p...前置序列子載波集
M0 ~M35 ...資料子載波
Pr0 ~Pr23 ...前置序列子載波
第1圖係描繪本發明基地台11與無線裝置13間訊號傳輸;
第2圖係為本發明基地台11之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無線裝置13之示意圖;
第4圖係為頻寬要求頻道10之示意圖;
第5圖係為12位元站台識別碼與4位元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示意圖;以及
第6圖係為12位元站台識別碼與5位元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示意圖。
11...基地台
13...無線裝置
102...下行訊號
114...上行訊號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基地台,該通訊系統係為一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統,該通訊系統具有一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一第二型態通訊標準,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m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p標準,該基地台包含:一收發器,用以自一無線裝置接收一上行訊號,該上行訊號具有一站台識別碼(station identification;STID)及一辨識資訊,該上行訊號包含一子訊框(subframe),該子訊框包含一頻寬要求頻道(bandwidth request channel;BR channel),該頻寬要求頻道包含三個頻寬要求區塊,各該頻寬要求區塊包含一資料子載波集(subcarrier set)及一前置序列(preamble sequence)子載波集,該等資料子載波集用以夾帶一存取訊息,該存取訊息包含該站台識別碼以及一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predefined BR index)之一第一位元,該辨識資訊係由該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該第一位元表示,該通訊系統定義24個前置序列,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用以夾帶該24個前置序列其中之一,以及該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複數個第二位元對應至該24個前置序列;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用以根據該辨識 資訊,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一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其中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根據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擷取該等第二位元,以及該等第二位元係用以代表一頻寬要求大小。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根據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擷取該等第二位元,當該處理器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時,該等第二位元係用以代表一頻寬要求大小,以及當該處理器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時,該等第二位元中至少一位元係用以代表一延伸站台識別碼。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等第二位元係為4個位元。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基地台,其中該處理器產生一配置訊息,該配置訊息包含該站台識別碼,以及該收發器傳送一下行訊號至該無線裝置,該下行訊號夾帶該配置訊息,以使該無線裝置自該配置訊息中擷取該站台識別碼,並將該站台識別碼嵌於該存取訊息中。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基地台,其中當該無線裝置屬於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時,以及該配置訊息更包含該延伸站台 識別碼,以使該無線裝置更自該配置訊息中擷取該延伸站台識別碼,並根據該延伸站台識別碼,產生該等第二位元,並根據該等第二位元,自該24個前置序列中選擇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
  7.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基地台,該通訊系統係為一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統,該通訊系統具有一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一第二型態通訊標準,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m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p標準,該基地台包含:一收發器,用以自一無線裝置接收一上行訊號,該上行訊號具有一站台識別碼(station identification;STID)及一辨識資訊,該上行訊號包含一子訊框,該子訊框包含一頻寬要求頻道,該頻寬要求頻道包含三個頻寬要求區塊,各該頻寬要求區塊包含一資料子載波集及一前置序列子載波集,該等資料子載波集用以夾帶一存取訊息,該存取訊息包含該站台識別碼以及一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一第一位元,該通訊系統定義24個前置序列,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用以夾帶該24個前置序列其中之一,該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複數個第二位元對應至該24個前置序列,該辨識資訊係由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表示;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用以根據各該前 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以一第一排列關係式及一第二排列關係式,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一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其中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
  8.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基地台,該通訊系統係為一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統,該通訊系統具有一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一第二型態通訊標準,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m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p標準,該基地台包含:一收發器,用以自一無線裝置接收一上行訊號,該上行訊號具有一站台識別碼(station identification;STID)及一辨識資訊,該上行訊號包含一子訊框,該子訊框包含一頻寬要求頻道,該頻寬要求頻道包含三個頻寬要求區塊,各該頻寬要求區塊包含一資料子載波集及一前置序列子載波集,該等資料子載波集用以夾帶一存取訊息,該存取訊息包含該站台識別碼以及一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一第一位元,該通訊系統定義24個前置序列,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用以夾帶該24個前置序列其中之一,該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複數個第二位元對應至該24個前置序列,該辨識資訊係由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表示;以及 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用以根據該等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之一相同性,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一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其中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基地台,其中當該處理器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時,該第一位元及該等第二位元係用以代表一頻寬要求大小,以及當該處理器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時,該第一位元及該等第二位元中至少一位元係用以代表一延伸站台識別碼。
  10.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基地台,該通訊系統係為一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統,該通訊系統具有一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一第二型態通訊標準,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m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p標準,該基地台包含:一收發器,用以自一無線裝置接收一上行訊號,該上行訊號具有一站台識別碼(station identification;STID)及一辨識資訊,該上行訊號包含一子訊框,該子訊框包含一頻寬要求頻道,該頻寬要求頻道包含三個頻寬要求區塊,各該頻寬要求區塊包含一資料子載波集及 一前置序列子載波集,該等資料子載波集用以夾帶一存取訊息,該存取訊息包含該站台識別碼以及一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一第一位元,該通訊系統定義24個前置序列,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用以夾帶該24個前置序列其中之一,該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複數個第二位元對應至該24個前置序列;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收發器,用以根據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擷取該等第二位元,該辨識資訊係由該等第二位元其中之一表示,並用以根據該辨識資訊,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一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其中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
  11.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無線裝置,該通訊系統係為一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系統,該通訊系統具有一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一第二型態通訊標準,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m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p標準,該無線裝置包含:一處理器,用以產生一上行訊號,該上行訊號具有一站台識別碼以及一辨識資訊,該上行訊號包含一子訊框,該子訊框包含一頻寬要求頻道,該頻寬要求頻道包含三個頻寬要求區塊,各該頻寬要求區塊包含一資料子載波集及一前置序列子載波集,該等資料子載波集用以 夾帶一存取訊息,該存取訊息包含該站台識別碼以及一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一第一位元,該辨識資訊係由一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該第一位元表示,該通訊系統定義24個前置序列,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用以夾帶該24個前置序列其中之一,以及該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複數個第二位元對應至該24個前置序列;以及一收發器,電性連接至該處理器,用以傳送該上行訊號至一基地台,以使該基地台根據該辨識資訊,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一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其中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無線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產生該等第二位元以代表一頻寬要求大小,並根據該等第二位元,自該24個前置序列中選擇一前置序列,以及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用以夾帶該選擇之前置序列。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無線裝置,其中當該無線裝置屬於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時,該處理器產生該等第二位元以代表一頻寬要求大小,並根據該等第二位元選擇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該前置序列,以及當該無線裝置屬於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時,該處理器產生該等第二位元,以使用該等第二位元至少其中之一代表一延伸站 台識別碼,並根據該等第二位元選擇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該前置序列。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無線裝置,其中該等第二位元係為4個位元。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無線裝置,其中該收發器更自該基地台接收一下行訊號,該下行訊號夾帶一配置訊息,該配置訊息包含該站台識別碼,以及該處理器自該配置訊息中擷取該站台識別碼,並將該站台識別碼嵌於該存取訊息中。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無線裝置,其中當該無線裝置屬於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時,該配置訊息更包含該延伸站台識別碼,且該處理器更自該配置訊息中擷取該延伸站台識別碼,並根據該延伸站台識別碼,產生該等第二位元,以及根據該等第二位元,自該24個前置序列中選擇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
  17.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無線裝置,該通訊系統係為一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系統,該通訊系統具有一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一第二型態通訊標準,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m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p標準,該無線裝置包含:一處理器,用以產生一上行訊號,該上行訊號具有一站台識別碼以及一辨識資訊,該上行訊號包含一子訊框,該子訊框包含一頻寬要求頻道,該頻寬要求頻道包 含三個頻寬要求區塊,各該頻寬要求區塊包含一資料子載波集及一前置序列子載波集,該等資料子載波集用以夾帶一存取訊息,該存取訊息包含該站台識別碼以及一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一第一位元,該通訊系統定義24個前置序列,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用以夾帶該24個前置序列其中之一,該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複數個第二位元對應至該24個前置序列,該辨識資訊係由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表示,當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一型態無線裝置時,該處理器產生該等第二位元,並根據該等第二位元,以一第一排列關係式自該24個前置序列中選擇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以及當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時,該處理器產生該等第二位元,並根據該等第二位元,以一第二排列關係式自該24個前置序列中選擇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以及一收發器,電性連接至該處理器,用以傳送該上行訊號至一基地台,以使該基地台根據該辨識資訊,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其中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
  18.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無線裝置,該通訊系統係為一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系統,該通訊系統具有一第一型態通訊 標準以及一第二型態通訊標準,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m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p標準,該無線裝置包含:一處理器,用以產生一上行訊號,該上行訊號具有一站台識別碼以及一辨識資訊,該上行訊號包含一子訊框,該子訊框包含一頻寬要求頻道,該頻寬要求頻道包含三個頻寬要求區塊,各該頻寬要求區塊包含一資料子載波集及一前置序列子載波集,該等資料子載波集用以夾帶一存取訊息,該存取訊息包含該站台識別碼以及一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一第一位元,該通訊系統定義24個前置序列,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用以夾帶該24個前置序列其中之一,該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複數個第二位元對應至該24個前置序列,該辨識資訊係由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表示,當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一型態無線裝置時,該處理器使各該等前置序列子載波集夾帶相同的前置序列,以及當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時,該處理器使各該等前置序列子載波集夾帶不同的前置序列;以及一收發器,電性連接至該處理器,用以傳送該上行訊號至一基地台,以使該基地台根據該辨識資訊,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其中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二型 態通訊標準。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無線裝置,其中當該無線裝置屬於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時,該處理器產生該第一位元及該等第二位元以代表一頻寬要求大小,以及當該無線裝置屬於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時,該處理器產生該第一位元及該等第二位元,並使用該第一位元及該等第二位元中至少一位元代表一延伸站台識別碼。
  20.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無線裝置,該通訊系統係為一全球互通微波存取系統,該通訊系統具有一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一第二型態通訊標準,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m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係為一IEEE 802.16p標準,該無線裝置包含:一處理器,用以產生一上行訊號,該上行訊號具有一站台識別碼以及一辨識資訊,該上行訊號包含一子訊框,該子訊框包含一頻寬要求頻道,該頻寬要求頻道包含三個頻寬要求區塊,各該頻寬要求區塊包含一資料子載波集及一前置序列子載波集,該等資料子載波集用以夾帶一存取訊息,該存取訊息包含該站台識別碼以及一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一第一位元,該通訊系統定義24個前置序列,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用以夾帶該24個前置序列其中之一,該預先定義頻寬要求索引之複數個第二位元對應至該24個前置序列,該處理器產生該等第二位元,並根據該站台識別碼自該24個前置序列 中選擇各該前置序列子載波集所夾帶之前置序列,該辨識資訊係由該等第二位元其中之一表示;以及一收發器,電性連接至該處理器,用以傳送該上行訊號至一基地台,以使該基地台根據該辨識資訊,判斷該無線裝置屬於一第一型態無線裝置及一第二型態無線裝置其中之一,其中該第一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一型態通訊標準,以及該第二型態無線裝置符合該第二型態通訊標準。
TW101100037A 2011-01-07 2012-01-02 基地台以及無線裝置 TWI4680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30583P 2011-01-07 2011-0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0851A TW201230851A (en) 2012-07-16
TWI468063B true TWI468063B (zh) 2015-01-01

Family

ID=46455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0037A TWI468063B (zh) 2011-01-07 2012-01-02 基地台以及無線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55035B2 (zh)
KR (1) KR101408011B1 (zh)
CN (1) CN102595659B (zh)
TW (1) TWI4680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7624B2 (en) * 2011-03-04 2015-09-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rang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005954A2 (en) * 2011-07-02 2013-0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subscriber stations in machine to machine communication
JP2016538781A (ja) * 2013-11-14 2016-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インフラ機器、通信デバイス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206211B2 (en) * 2015-06-04 2019-02-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Device, network, and method for wideband long-term evolution (LTE) uplink transmission
CN108023619B (zh) * 2016-11-03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配置方法、设备及***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23652A1 (en) * 2008-06-26 2009-12-31 Camille Ch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isolation-dependent coexist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1730193A (zh) * 2009-06-09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网关节点的方法及***
CN101860393A (zh) * 2009-04-10 2010-10-13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移动台、基站及其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04799B2 (en) 2006-12-29 2010-09-28 Intel Corporation Uplink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with quick access channel
US8036670B2 (en) * 2006-12-29 2011-10-1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current WiMAX and GSM operation
JP5213563B2 (ja) * 2008-07-23 2013-06-19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ネットワーク処理装置
WO2010019087A1 (en) * 2008-08-13 2010-0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porting of multiple if/rat layer restrictions
JP5226462B2 (ja) 2008-10-23 2013-07-03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WiMAX通信システム
KR20100101455A (ko) * 2009-03-09 2010-09-17 주식회사 세아네트웍스 상향링크 대역 요청 채널 신호 생성 방법 및/또는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649313B2 (en) 2009-04-10 2014-02-11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thereof
US20120142268A1 (en) * 2010-12-06 2012-06-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247454B2 (en) * 2010-12-23 2016-01-26 Intel Corporation Grouping small burst transmissions for downlink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23652A1 (en) * 2008-06-26 2009-12-31 Camille Ch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isolation-dependent coexist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1860393A (zh) * 2009-04-10 2010-10-13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移动台、基站及其传输方法
CN101730193A (zh) * 2009-06-09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网关节点的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08011B1 (ko) 2014-06-17
CN102595659B (zh) 2014-12-17
CN102595659A (zh) 2012-07-18
TW201230851A (en) 2012-07-16
US20120178463A1 (en) 2012-07-12
US9155035B2 (en) 2015-10-06
KR20120080541A (ko) 2012-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90286B1 (en) Data channe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EP3297353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10635889B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JP7306399B2 (ja) 電子機器、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WO2021023071A1 (en)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esign
WO2016163239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CN107113803B (zh) 一种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资源分配方法
TWI468063B (zh) 基地台以及無線裝置
EP3544347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JP2013529008A (ja) 下りリンク制御シグナリングのための送信機、受信機及び方法
JP201352620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の制御チャネル送受信方法
CN113068265B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98738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5228248A (zh) 一种d2d传输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JP2022179732A (ja) 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17000900A1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KR20190073368A (ko) 업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단말 장비 및 네트워크 장비
CN112311493B (zh) 协作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284089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EP3550895B1 (en)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3312464B (zh)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7028364A1 (zh) 一种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05144815A (zh) 传输数据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3853826B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WO2020135815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