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5753B - 位置識別系統、方法以及使用其之姿勢識別系統、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位置識別系統、方法以及使用其之姿勢識別系統、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5753B
TWI465753B TW101129455A TW101129455A TWI465753B TW I465753 B TWI465753 B TW I465753B TW 101129455 A TW101129455 A TW 101129455A TW 101129455 A TW101129455 A TW 101129455A TW I465753 B TWI465753 B TW I4657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 emitting
period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9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7183A (zh
Inventor
Li Sheng Lo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plus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plus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Generalplus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TW101129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65753B/zh
Priority to US13/874,071 priority patent/US913411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407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7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5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57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coordin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Measurement Of Optical Distance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Description

位置識別系統、方法以及使用其之姿勢識別系統、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姿勢識別的技術,更進一步來說,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無須利用攝影,反之,採用單純紅外光線作為檢測依據的姿勢識別系統以及使用其之姿勢識別方法。
手勢是一種相當原始又自然之示意方式,因此在日常生活裡,手勢為人與人互動中常用的溝通方式之一。隨著視覺影像偵測、手勢互動控制、雙眼深度辨識、擴增實境等技術的發展;體感互動的議題已延燒全球,並帶來大量相關產品應用的產值。
一般來說,手勢識別或是姿勢識別,以現有的技術來說,都是運用影像處理與辨識的技術讓計算機或電子產品能認出不同的手勢類別。第1A圖是先前技術的手勢識別方法的流程圖。請參考第1A圖,此手勢識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S101:開始。
步驟S102:擷取數位影像。一般來說,先前技術的手勢辨識方法需要有至少一台數位攝影機來進行攝影,以擷取數位影像。
步驟S103:進行膚色過濾。一般來說,擷取後的數位影像,會透過膚色分析,使擷取的影像只剩下手部與臉 部,來方便後續手部擷取。
步驟S104:進行手部邊緣輪廓辨識。由於進行上一步驟S103後,擷取的影像會變得只有黑與白的差異,因此,很容易判斷出手部輪廓。如圖1B所示,第1B圖是先前技術的手勢識別方法所擷取的手部邊緣示意圖。
步驟S105:進行移動偵測,以判斷手勢或姿勢。經由上述幾步驟後,畫面被二元化,數位處理會變的相對容易。
步驟S106:結束。
然而,此種方式仍舊是需要許多數位處理以及運算的技術,對於一些具有硬體限制,無法進行高階運算的產品來說,此種手勢辨識方法是完全無法實施的。
因此,申請人對手勢辨識方法做了改良,以增加產品應用的靈活性。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位置識別系統,藉由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以判定外界物體與接收的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進一步判定位置。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姿勢識別系統,在無須利用攝影以及數位影像處理的情況下,進行姿勢識別。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姿勢識別方法,利用紅外線的技術,達到姿勢識別,且無須數位影像、特徵值擷取。
有鑒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位置識別系統,此位置識 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一控制電路。控制電路耦接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在一第一期間時,控制電路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控制電路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第一期間的第j子期間,且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上述控制電路依照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上述物體在第一期間時,距離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
在一第二期間時,控制電路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控制電路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在第二期間的第m子期間,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上述控制電路依照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物體在第二期間時,距離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其中,上述控制電路根據物體對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物體對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上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又,上述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 0≦k、m≦Q。
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姿勢識別系統,此姿勢識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一控制電路。上述控制電路耦接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在一第一期間時,控制電路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控制電路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第一期間的第j子期間,且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上述控制電路依照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上述物體在第一期間時,距離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
在一第二期間時,控制電路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控制電路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在第二期間的第m子期間,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上述控制電路依照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物體在第二期間時,距離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上述控制電路根據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物體對該第二紅 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另外,上述控制電路收集多數個物體對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多個物體對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使上述控制電路判定物體的行徑軌跡,以判斷出物體的一移動姿勢,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位置識別方法,此位置識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提供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在一第一期間時,控制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在上述第一期間時,控制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上述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上述第一期間的第j子期間,且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上述物體在上述第一期間時,距離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二期間時,控制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在上述第二期間時,控制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上述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上述第二期間的第m子期間,且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 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上述物體在上述第二期間時,距離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根據上述物體對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上述物體對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上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姿勢識別方法,此姿勢識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提供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在一第一期間時,控制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在上述第一期間時,控制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上述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上述第一期間的第j子期間,且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上述物體在上述第一期間時,距離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二期間時,控制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在上述第二期間時,控制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上述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上述 第二期間的第m子期間,且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上述物體在上述第二期間時,距離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根據上述物體對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上述物體對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上述物體的相對位置;以及收集多數個上述物體對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多數個上述物體對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判定上述物體的行徑軌跡,據以判斷出上述物體的一移動姿勢,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系統、姿勢識別系統、位置識別方法以及姿勢識別方法,上述系統還包括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構成一三角形。在上述第一期間時,上述控制電路控制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上述控制電路控制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上述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
在上述第一期間的第j子期間,且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上述物體 反射之紅外光,上述控制電路依照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上述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
在上述第二期間時,上述控制電路控制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上述控制電路控制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上述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
在上述第二期間的第m子期間,且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上述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上述控制電路依照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上述物體在上述第二期間時,距離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
在第三期間時,上述控制電路控制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上述控制電路控制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上述第三期間被分為R個子期間,其中,第n個子期間時,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n強度的紅外光。
在上述第三期間的第s子期間,且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上述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上述控制電路依照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 極體所發射的第s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上述第三期間時,距離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
又,上述控制電路根據上述物體對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上述物體對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上述物體對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R、n、s為自然數,且0≦n、s≦R。
另外,上述控制電路收集多數個上述物體對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多數個上述物體對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多數個上述物體對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上述控制電路判定上述物體的行徑軌跡,以判斷出上述物體的一移動姿勢。
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位置識別系統,此位置識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紅外線接收器;以及一控制電路。上述控制電路耦接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紅外線接收器。在一第一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在第一期間的第j子期間,且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控制電路依照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 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
在一第二期間時,控制電路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在第二期間的第m子期間,且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控制電路依照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又,控制電路根據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物體對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姿勢識別系統,此姿勢識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紅外線接收器;以及一控制電路。上述控制電路耦接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紅外線接收器。在一第一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在第一期間的第j子期間,且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控制電路依照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
在一第二期間時,控制電路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在第二期間的第m子期間,且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控制電路依照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又,控制電路根據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物體對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物體的相對位置。上述控制電路收集多數個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多個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控制電路判定該物體的行徑軌跡,以判斷出該物體的一移動姿勢,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位置識別方法,此位置識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提供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提供一紅外線接收器;在一第一期間時,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在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二期間 時,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在第二期間的第m子期間,且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根據物體對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物體對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姿勢識別方法,此姿勢識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提供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提供一紅外線接收器;在一第一期間時,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在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二期間時,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在第二期間的第m子期間,且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物 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根據物體對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物體對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物體的相對位置;以及收集多數個物體對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多數個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判定物體的行徑軌跡,據以判斷出該物體的一移動姿勢,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系統、姿勢識別系統、位置識別方法以及姿勢識別方法,上述系統更包括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其中,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構成一三角形。在一第三期間時,上述控制電路控制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第三期間被分為R個子期間,其中,第n個子期間時,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n強度的紅外光。
在第三期間的第s子期間,且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上述控制電路依照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s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物體在第三期間時,距離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又,上述控制電路根據物體對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物體對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第二紅 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以及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判斷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R、n、s為自然數,且0≦n、s≦R。
本發明之精神在於,排除以往必須使用數位攝影的方式,轉而採用紅外線偵測的方式。為了達到識別外部物體的軌跡精確度,本案至少需要兩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當第一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紅外線發射時,另一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接收紅外線。本發明藉由發射不同能量的紅外光,判定外界物體與檢測用的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另外,本發明採用分時多工,因此可掌握外界物體分別對上述至少兩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因而可以掌握外界物體的位置。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第一實施例
第2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位置/姿勢(或手勢/Gesture,以下皆稱之為姿勢)識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請參考第2圖,此位置/姿勢識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一紅外線接收器203以及一控制電路204。控制電路204係用來控制上述紅外線接收器203、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 極體201以及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此第一實施例中,可以發現本案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中,根本沒有先前技術的影像擷取裝置(例如數位攝影機)。在此例中要以單純的紅外線技術,來判定外界物體的位置,進一步判定上述外界物體的移動軌跡。較為特別的是,一般的紅外線接收器203僅止於能判斷『有收到紅外線』與『無收到紅外線』,一般的應用是電視的遙控器。
首先,先假設控制電路204的控制時程被分為一第一期間T1與一第二期間T2。在第一期間T1時,控制電路204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發射紅外線。另外,在第二期間T2時,控制電路204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發射紅外線。另外,由於紅外線接收器203僅止於能判斷『有收到紅外線』與『無收到紅外線』,為了讓此位置/姿勢識別系統能夠識別『距離』的概念,此實施例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以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的紅外線發射強度。例如,把第一期間T1分成八個子期間T1-01~T1-08,且把第二期間T2分成八個子期間T2-01~T2-08。另外,把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所發射的紅外線的強度分成八個強度IR1~IR8,且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所發射的紅外線的強度分成八個強度IR1~IR8。其中,IR1~IR8分別是不同的紅外線發射強度。
在第一期間T1的第一子期間T1-01,控制電路204控 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發射第一強度IR1的紅外光,在第一期間T1的第二子期間T1-02,控制電路204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發射第二強度IR2的紅外光...以此類推。在第二期間T1的第一子期間T2-01,控制電路204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發射第一強度IR1的紅外光,在第二期間T2的第二子期間T2-02,控制電路204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發射第二強度IR2的紅外光...以此類推。在此實施例中,假設IR1的強度<IR2的強度<IR3的強度<IR4的強度<IR5的強度<IR6的強度<IR7的強度<IR8的強度。
藉由上述例子,假設物體距離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非常近(例如5公分),在第一期間T1的第一子期間T1-01,紅外線接收器203就會接收到由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另外,若在第一期間T1的第一子期間T1-01~第三子期間T1-03,紅外線接收器203都沒有接收到反射的紅外線,而在第一期間T1的第四子期間T1-04,紅外線接收器203才接收到由物體反射的紅外線。由於在第四子期間T1-04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所發射的紅外線的強度為IR4,因此,控制電路204便可以判定物體在第一期間T1時,外界物體距離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的距離為中距離(例如20公分)。若在第一期間T1的第一子期間T1-01~第七子期間T1-07,紅外線接收器203都沒有接收到反射的紅外線,而在第一期間T1的第八子期間T1-08,紅外線接收器203才接收到由物體反射的紅外線。 由於此時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所發射的紅外線的強度為IR8(最強),因此,控制電路204便可以判定物體在第一期間T1時,外界物體距離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的距離為遠距離(例如40公分)。
由於第二期間T2的動作與第一期間T1的動作實質上相同,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由上述敘述理解,因此不予贅述。另外,上述實施例雖然發射強度順序為IR1增強至IR8,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可以知道,此順序可以隨意改變,並非一定要由IR1增強至IR8,設計者可以隨機配置。因此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接下來,控制電路204會重複的進行第一期間T1的工作與第二期間T2的工作。由於第一期間T1與第二期間T2的時間相當短暫,外界物體在第一期間T1或第二期間T2的移動量相當小,因此,對於外界物體來說,在第一期間T1或在第二期間T2內,外界物體可以被視為移動量為0,也就是外界物體可以被視為是靜止的。
上述控制電路204可根據物體對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的距離以及物體對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的距離,判斷物體的相對位置。另外,上述控制電路204可連續的收集多數個物體對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的距離以及多數個物體對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的距離,並且根據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的配置位置以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的配置位置,以判定物體的行徑軌跡。藉此,上述控制電路204可以判斷出物體的一移動姿 勢。以下舉幾個移動姿勢的例子使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瞭解本發明實施例的精神。
第3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左→右)。請參考第3圖,在此例中,是以手掌由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左)的左方移動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右)的右方做為例子。其中,縱座標表示距離,橫座標表示時間。標號301為控制電路204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302為控制電路204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其中,縱軸的值越低,表示只有較強的紅外線能夠被檢測到,縱軸的值越高,表示弱的紅外線也能夠被檢測到。由此第3圖可以看出,控制電路204可以判斷出外界物體由左到右的移動時間與移動速度。甚至可以判斷外界物體的瞬間移動速度。
第4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右→左)。請參考第4圖,同樣的道理,在此例中,是以手掌由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右)的右方移動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左)的左方做為例子。標號401為控制電路204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402為控制電路204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由於檢測的方式相同,故不予贅述。
第5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虛空點擊)。請參考第5圖,在此例中,是以手指對右側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進行一虛空點擊(Tap/Press)的動作。此動作係使用者用手指快速接近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並在空中進行類似壓下按鈕的動作所產生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的時序圖501。由此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時序圖501可以看出,本發明可以檢測出手指接近、停頓、離開的連續動作。
第6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示意圖。請參考第6圖,在此例中,並無橫軸的分別。為了說明如何判斷外界物體相對位置的方式,假設同一時間,透過調整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的紅外線發射強度所偵測到的距離為L,透過調整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的紅外線發射強度所偵測到的距離為R,並假設目標物距離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的投影距離為d,且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與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之間的投影距離為D。控制電路204便可以估算出:d=(L2 -R2 +D2 )/2D
如此,此位置/姿勢識別系統便可以隨時掌握外界物體的位置資訊。然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由上述說明應該可以理解,上述數學式僅是一估測值,目標的位置並不一定剛好在d的位置,而其位置有可能在兩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與202兩個發射強度重疊範圍內的任意位置。另 外,計算距離d的方式也不一定根據上述數學式,也可以是根據距離L與R在一查找表中找出距離d或是利用其他的數學式來計算距離d,因此,本發明不限定計算距離d的方法。
上述實施例中,雖是以8個紅外線強度IR1~IR8做舉例,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參考上述例子之後,應當可以瞭解,設計者也可以設計N個子期間,並且對應N個紅外線強度IR1~IRN,N為自然數。因此本發明並不限制在8個子期間。
第二實施例
第7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請參考第7圖,此位置/姿勢識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一紅外線接收器704以及一控制電路705。控制電路705係用來控制上述紅外線接收器704、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以及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同樣的,在此第二實施例中,本案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也不需要先前技術的影像擷取裝置(數位攝影機)。在此例中,此位置/姿勢識別系統額外增加了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如此一來,除了可以辨識外界物體的左右位置之外,還可以辨識外界物體的上下位置。
由於在此實施例,額外增加了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此實施例的控制電路705的控制方式也稍微與第一實施例的控制電路204不同。在此實施例,控制電路705的控制步驟分成三個階段,並且持續循環上述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第一期間T1,控制電路705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第二階段:在第二期間T2,控制電路705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第三階段:在第三期間T3,控制電路705控制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
同樣的,每個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以及第三期間T3都會被分割成多個子期間。為了方便說明,同樣是以8個子期間來做舉例。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瞭解,子期間越多,距離分辨率越高,因此,本發明並不限制子期間的數目。另外,由於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以及第三期間T3都相當短暫,因此,外界物體在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以及第三期間T3的移動量可以被視為0,也就是說,在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以及第三期間T3,外界物體被視為是靜止的。另外,每個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以及第三期間T3的子期間,都發射不同強度的紅外光。發射紅外光的強度的順序可以是由弱到強或由強到弱,亦或者是隨意排列強弱順序。由於上述第一實施例已經敘述過如何用不同強度的紅外線偵測物體的位置,因此,在此不予贅述。以下舉幾個移動姿勢 的例子使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瞭解本發明實施例的精神。
第8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左→右)。請參考第8圖,在此例中,同樣是以手掌由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左)的左方移動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中),在移動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右)的右方做為例子。其中,縱座標表示距離,橫座標表示時間。標號801為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802為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803為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由上述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801、802、803可以看出,由於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配置在上方,因此,直線的由左到右時,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802會顯示出物體離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較遠。
第9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下→上)。請參考第9圖,在此例中,同樣是以手掌由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與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的下方移動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中)的上方做為例子。標號901為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902為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左邊 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903為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由上述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901、902、903可以看出,由於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與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分別配置在左右兩側,因此,對應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901、902會顯示出物體離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以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較遠。
第10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上半圓弧)。請參考第10圖,在此例中,是以手掌由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左)的左下方以弧形移動的方式,移動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中),再以弧形移動的方式,移動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右)的右下方做為例子。標號1001為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左側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1002為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1003為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右側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由上述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1001、1002、1003可以看出,由於手勢是以弧形移動的方式移動,因此,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1001、物體離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1002以及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 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1003的形狀幾乎相同。而,這三個波形1001、1002、1003的發生,依照時間排序則是1001→1002→1003。
第11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下半圓弧)。請參考第11圖,在此例中,是以手掌由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左)的左上方以弧形移動的方式,移動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中)的下方,再以弧形移動的方式,移動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右)的右上方做為例子。標號1101為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1102為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由於手勢是以弧形移動的方式移動,因此,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1101以及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1102的形狀幾乎相同。但是,由於移動路徑並沒有經過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因此,控制電路705無法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
由此實施例可以看出,只要有三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配合發射紅外線的強度調整,便可以做到外部物體對平面X-Y兩軸的定位,更進一步的來說,還可以做到外部物體對X-Y-Z三軸的定位。由於每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702、703都可以判斷物體的遠近,因此可以判斷外 部物體離此系統的距離,也就是深度。上述X-Y-Z三軸,分別是『左右的X軸』、『上下的Y軸』以及『遠近的Z軸』。
另外,本實施例的位置辨識技術與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實質上相同。且由於本案具有三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因此可以達到平面二維定位以及立體三維定位。
第三實施例
第12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請參考第12圖,此位置/姿勢識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一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一紅外線接收器1205以及一控制電路1206。控制電路1206係用來控制上述紅外線接收器1205、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以及上述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同樣的,在此第三實施例中,本案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也不需要先前技術的影像擷取裝置(數位攝影機)。在此例中,此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相對於第二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額外增加了一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更可以精確的辨識外界物體的上下左右的位置以及不同的移動姿勢。
由於在此實施例,額外增加了一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 體1204,此實施例的控制電路1206的控制方式也稍微與第二實施例的控制電路705不同。在此實施例,控制電路1206的控制步驟分成四個階段,並且持續循環此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第一期間T1,控制電路1206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第二階段:在第二期間T2,控制電路1206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第三階段:在第三期間T3,控制電路1206控制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第四階段:在第四期間T4,控制電路1206控制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
同樣的,每個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以及第四期間T4都會被分割成多個子期間。為了方便說明,同樣是以8個子期間來做舉例。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瞭解,子期間越多,距離分辨率越高,因此,本發明並不限制子期間的數目。另外,由於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以及第四期間T4都相當短暫,因此,外界物體在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以及第四期間T4的移動量可以被視為0,也就是說,在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以及第四期間T4,外界物體被視為是靜止的。另外,每個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以及第四期間T4的子期間,都發射不同強度的紅外光。發射紅外光的強度的 順序可以是由弱到強或由強到弱,亦或者是隨意排列強弱順序。再者,雖然本實施例的第一期間T1是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進行發光,第二期間T2是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進行發光,第三期間T3是控制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進行發光,第四期間T4是控制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進行發光,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知道,上述順序是可以改變的,例如,第一期間T1是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進行發光,第二期間T2是控制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進行發光,第三期間T3是控制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進行發光,第四期間T4是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進行發光。因此,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控制順序。
由於上述第一實施例已經敘述過如何用不同強度的紅外線偵測物體的位置,因此,在此不予贅述。以下舉幾個移動姿勢的例子使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瞭解本發明實施例的精神。
第13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左→右)。請參考第13圖,在此例中,同樣是以手掌由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左)的左方移動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以及第四紅外發光二極體1204(中)的中央,再移動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右)的右方做為例子。其中,縱座標表示距離,橫座標表示時間。標號1301為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的距離 對時間的變化;標號1302為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1303為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1304為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由上述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1301、1302、1303以及1304可以看出,由於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303以及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304分別被配置在上方以及下方,因此,直線的由左到右時,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1302以及1303會顯示出物體離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與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較遠。
另外,由於手掌由右移動到左的情況與手掌由左移動到右的情況類似,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能夠由上述第13圖的實施例理解,因此不予贅述。
第14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左下→右下,弧形)。請參考第14圖,在此例中,是以手掌由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左)的左下方,移動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中),才移動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右)的右下方做為例子(弧形,Rotation)。標號1401為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1402為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的距離對時間的 變化;標號1403為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1404為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由上述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1401、1402、1403以及1404可以看出,左方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會先檢測到距離對時間的變化量,之後,中間上方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以及下方的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會同時檢測到距離對時間的變化量,之後,右方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會檢測到距離對時間的變化量。由於是弧形移動,因此,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的距離對時間變化量1403所測出的距離會小於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的距離對時間變化量1402所測出的距離。
同樣的道理,由於手掌由右上移動到左上(弧形,Rotation)的情況與手掌由左下移動到右下的情況類似,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能夠由上述第14圖的實施例理解,因此不予贅述。
第15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左下→右上)。請參考第15圖,在此例中,是以手掌由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左)的左下方,移動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右)的右上方做為例子(左下→右上的斜線移動)。標號1501為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1502為控制電路 1206檢測到物體離中間下方的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1503為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中間上方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標號1504為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由上述距離對時間的變化波形1501、1502、1503以及1504可以看出,左方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以及下方的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會先檢測到距離對時間的變化量,之後,中間上方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以及右方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也會檢測到距離對時間的變化量。由於是斜線移動,因此,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的距離對時間變化量1501以及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的距離對時間變化量1502波形會極為類似,且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的距離對時間變化量1504以及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的距離對時間變化量1503波形會極為類似。
同樣的道理,由於手掌由右下移動到左上(右下→左上)、右上移動到左下(右上→左下)以及左上移動到右下(左上→右下)的情況與手掌由左下移動到右上的情況類似,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能夠由上述第15圖的實施例理解,因此不予贅述。
另外,第16A圖繪示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紅外線發射強度的控制方法示意圖(PWM)。請參考第16A圖,在此例中,上述第一紅外線 發光二極體、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都可以使用如第16A圖所示的脈衝寬度調變(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來控制上述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紅外線發射強度。只要控制電路在每一個子期間(T1-01、T1-02...)調整給予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衝寬度,便可以調整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紅外線發射強度IR1、IR2...。
第16B圖繪示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紅外線發射強度的控制方法示意圖(電流)。請參考第16B圖,同樣的,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都可以使用如第16B圖所示的電流控制法來控制上述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紅外線發射強度。
第四實施例
上述幾個實施例,講述了利用紅外線偵測器以及紅外線發射器來辨識外界物體的位置以及外界物體移動姿勢的方法與系統。在此,根據第一實施例,可以被歸納成一個位置/姿勢識別方法。第17圖繪示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方法的流程圖。請參考第17圖,此位置識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S1701:開始。
步驟S1702:提供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一紅外線接收器。
步驟S1703:在第一期間T1時,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由上述第一實施例可以看出,第一期間T1被分為例如8個子期間,其中,每一個子期間,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分別發射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例如第四期間,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IR4強度的紅外光。
步驟S1704: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在第一期間的每個子期間,透過紅外線接收器接收外界物體反射的紅外光。由於每個子期間,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的紅外光的強度皆不同,且紅外線接收器只能判斷『有收到』與『沒收到』,因此,判斷距離的方式可以例如是把每個子期間發射的強度都設定一個數位值,例如IR1設定為128;IR2設定為64;IR3設定為32;IR4設定為16;IR5設定為8;IR6設定為4;IR7設定為2;IR8設定為1。假設在T1-03~T1-08期間,紅外線接收器都有收到外界物體反射的紅外線,控制電路就可以把上述數位值加總起來,得到63,之後,藉由例如查找表(look-up table)的方式,其中,查找表例如下表:
控制電路便可以判斷距離為15公分。另外,也可以把每個子期間發射的強度都設定同一個數位值,例如IR1~IR8都設定為1。假設T1-05~T1-08期間,紅外線接收器都有收到外界物體反射的紅外線,控制電路就可以把上述數位值加總起來,得到數值為4。又,設計者可以藉由設置查找表(look-up table)的方式,做出例如下表:
控制電路便可根據以上查找表,判斷距離為例如20公分。
步驟S1705:在第二期間T2時,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由上述第一實施例可以看出,第二期間T2也被分為例如8個子期間,其中,每一個子期間,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分別發射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例如第五子期間,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IR5強度的紅外光。
步驟S1706: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由於此步驟與步驟S1704實質上等效。相關實施方式,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參考步驟S1704。
步驟S1707:根據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
步驟S1708:儲存上述相關位置資訊。
步驟S1709:判斷位置資訊是否足夠。若不夠,則回到步驟S1703持續收集位置資訊。一般來說,判斷移動姿勢必須要多筆位置資訊,若執行次數太少,資料收集將不夠齊全,無法判定移動軌跡。此時,則會回到步驟S1703繼續收集外界物體的位置座標。若要判斷移動姿勢,需要收集移動軌跡,因此,在此例中,至少需執行M次,收集 M筆位置以及其對應時間,其中,M可以是由設計者設計。另外,除了收集M次之外,還可以利用位置判斷,直到外界物體離開紅外線範圍後,才停止收集上述位置資訊。
步驟S1710:根據上述多筆位置資訊,判斷移動姿勢。
上述實施例雖然提供兩種查找表用以輔助判斷距離,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知道,此技術並不限定要使用查找表,例如,當在第二期間T2的第三子期間T2-03,用IR3的強度的紅外光時,沒有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光,但是在第二期間T2的第四子期間T2-04,用IR4的強度的紅外光時,就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光,此時,就已經明確的知道距離就是20公分,因為之後的第二期間T2的第五子期間T2-05,所發射的紅外光的強度是更強的IR5,因此,紅外線偵測器肯定是可以接收的到物體反射的紅外光,因此,只要知道第一次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光的子期間,就可以知道距離。
又上述段落的舉例是以第一子期間發射IR1強度紅外光,第二子期間發射IR2強度紅外光...此種強度漸增式的實施方式。若將上述實施方式改為第一子期間發射IR8強度紅外光,第二子期間發射IR7強度紅外光...此種強度漸減式的實施方式,判斷方式則必須改為第一次沒有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光的子期間。例如,當在第二期間T2的第三子期間T2-03,用IR6的強度的紅外光時,有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光,但是在第二期間T2的第四子期間T2-04,用IR5的強度的紅外光時,就沒有接收到物體反射 的紅外光,此時,就可以明確的知道距離就是15公分。
第五實施例
同樣的,根據第二實施例,可以被歸納成一個位置/姿勢識別方法。第18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方法的流程圖。請參考第18圖,此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S1801:開始。
步驟S1802:提供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一紅外線接收器。
步驟S1803:在第一期間T1時,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由上述第二實施例可以看出,第一期間T1被分為例如8個子期間,其中,每一個子期間,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分別發射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例如第四期間,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IR4強度的紅外光。
步驟S1804: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由於此步驟與第四實施例的步驟S1704實質上等效。相關實施方式,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參考第四實施例的步驟S1704。
步驟S1805:在第二期間T2時,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由上述第一實施例可以看出,第二期間T2也被分為例如8個子期間,其中, 每一個子期間,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分別發射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例如第五子期間,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IR5強度的紅外光。
步驟S1806: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由於此步驟與第四實施例的步驟S1704實質上等效。相關實施方式,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參考第四實施例的步驟S1704。
步驟S1807:在第三期間T3時,控制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由上述第二實施例可以看出,第三期間T3也被分為例如8個子期間,其中,每一個子期間,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分別發射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例如第五子期間,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IR5強度的紅外光。
步驟S1808: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由於此步驟與第四實施例的步驟S1704實質上等效。相關實施方式,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參考第四實施例的步驟S1704。
步驟S1809:根據物體對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物體對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物體對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上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步驟S1810:儲存上述相關位置。
步驟S1811:判斷位置資訊是否足夠。若不足,則回到步驟S1803持續收集位置資訊。一般來說,判斷移動姿勢必須要多筆位置資訊,若執行次數太少,資料收集將不 夠齊全,無法判定移動軌跡。此時,則會回到步驟S1803繼續收集外界物體的位置座標。若要判斷移動姿勢,需要收集移動軌跡,因此,在此例中,至少需執行M次,收集M筆位置以及其對應時間,其中,M可以是由設計者設計。另外,除了收集M次之外,還可以利用位置判斷,直到外界物體離開紅外線範圍後,才停止收集上述位置資訊。
步驟S1812:根據上述多筆位置資訊,判斷移動姿勢。
由上述第四實施例與第五實施例可以看出,兩個方法的步驟之差異僅在於此第五實施例有三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因而需要三個判斷期間T1~T3。
同樣的道理,根據第三實施例,也可以被歸納成一個位置/姿勢識別方法。然此對應於第三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方法與上述位置/姿勢識別方法的差異僅在於,對應於第三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方法多了第四期間T4。因此,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根據上述第四實施例以及第五實施例應該可以推知對應於第三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方法。因此,在此不予贅述。
第六實施例
第19圖繪示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位置/姿勢(Gesture)識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請參考第19圖,此位置/姿勢識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以及一控制電路1903。控制電路1903係用來控制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 極體1901以及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在此,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看出,此第六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第一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多了一個紅外線接收器203。在此第六實施例,為了精簡電路,將紅外線接收器203省略。因此,在操作上,也與上述第一實施例有所不同。
首先,先假設控制電路1903的控制時程被分為一第一期間T1與一第二期間T2。在第一期間T1時,控制電路1903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發射紅外線,且控制電路1903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進行紅外線接收。另外,在第二期間T2時,控制電路1903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發射紅外線,且,控制電路1903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進行紅外線接收。
同樣的,為了讓此位置/姿勢識別系統能夠識別『距離』的概念,此實施例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以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的紅外線發射強度。例如,把第一期間T1分成八個子期間T1-01~T1-08,且把第二期間T2分成八個子期間T2-01~T2-08。另外,把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所發射的紅外線的強度分成八個強度IR1~IR8,且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所發射的紅外線的強度也分成八個強度IR1~IR8。
在第一期間T1的第一子期間T1-01,控制電路1903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發射第一強度IR1的紅外光,在第一期間T1的第二子期間T1-02,控制電路1903 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發射第二強度IR2的紅外光...以此類推。在第二期間T2的第一子期間T2-01,控制電路1903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發射第一強度IR1的紅外光,在第二期間T2的第二子期間T2-02,控制電路1903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發射第二強度IR2的紅外光...以此類推。在此假設IR1的強度<IR2的強度<IR3的強度<IR4的強度<IR5的強度<IR6的強度<IR7的強度<IR8的強度。
藉由上述例子,假設物體距離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非常近(例如5公分),在第一期間T1的第一子期間T1-01,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就會接收到由物體反射的紅外線。若在第一期間T1的第一子期間T1-01~第三子期間T1-03,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都沒有接收到反射的紅外線,在第一期間T1的第四子期間T1-04,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才接收到由物體反射的紅外線。由於此時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所發射的紅外線的強度為IR4,因此,控制電路1903便可以判定物體在第一期間時,距離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的距離為中距離(例如20公分)。若在第一期間T1的第一子期間T1-01~第七子期間T1-07,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都沒有接收到反射的紅外線,在第一期間T1的第八子期間T1-08,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才接收到由物體反射的紅外線。由於此時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所發射的紅外線的強度為IR8(最強),因此,控制電路1903便 可以判定物體在第一期間T1時,距離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的距離為遠距離(例如40公分)。
由於第二期間T2的動作與第一期間T1的動作實質上相同,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由上述敘述理解,因此不予贅述。另外,上述實施例雖然發射強度順序為IR1→IR8,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可以知道,此順序可以隨意改變,並非一定要由IR1→IR8,設計者可以隨機配置。因此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接下來,控制電路1903會重複的進行第一期間T1的工作與第二期間T2的工作。由於第一期間T1與第二期間T2的時間相當短暫,外界物體在第一期間T1或第二期間T2的移動量相當小,因此,對於外界物體來說,在第一期間T1或在第二期間T2內,外界物體可以被視為移動量為0,也就是外界物體可以被視為是靜止的。
上述控制電路1903可根據物體對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的距離以及物體對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的距離,判斷物體的相對位置。另外,上述控制電路1903可連續的收集多數個物體對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的距離以及多數個物體對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的距離,並且根據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的配置位置以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的配置位置,以判定物體的行徑軌跡。藉此,上述控制電路1903可以判斷出物體的一移動姿勢。
由於此第六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紅外線 接收器203在第一期間T1,被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2取代,且在第二期間T2,紅外線接收器203被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901取代。因此,對於外界物體的移動軌跡或姿勢的判斷或位置的判斷之舉例,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參考上述第3圖~第6圖。因此,在此不予贅述。
第七實施例
同樣的,根據第六實施例,可以被歸納成一個位置/姿勢識別方法。第20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方法的流程圖。請參考第20圖,此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S2001:開始。
步驟S2002:提供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
步驟S2003:在第一期間T1時,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紅外線接收。由上述第六實施例可以看出,第一期間T1被分為例如8個子期間,其中,每一個子期間,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分別發射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例如第四子期間,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IR4強度的紅外光。較為不同的是,此實施例利用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取代紅外線接收器。由於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接受外界紅外線照射時,會因為光電效應產生電流或/及電壓 的變化,因此,申請人利用此特性,在此實施例中,節省紅外線接收器,改採用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取代紅外線接收器。
步驟S2004:採用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關於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的方式,實質上與用紅外線接收器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的方式相同,因此,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參考第四實施例及其相關說明,在此不予贅述。
步驟S2005:在第二期間T2時,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紅外線接收。同樣道理,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發射紅外線時,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紅外線接收。
步驟S2006: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由於此步驟與步驟S2004實質上等效。關於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的方式,實質上與用紅外線接收器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的方式相同,因此,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參考第四實施例及其相關說明,在此不予贅述。
步驟S2007:根據物體對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物體對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上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步驟S2008:儲存上述相關位置。
步驟S2009:判斷位置資訊是否足夠。若不足,則回到步驟S2003持續收集位置資訊。一般來說,判斷移動姿勢必須要多筆位置資訊,若執行次數太少,資料收集將不夠齊全,無法判定移動軌跡。此時,則會回到步驟S2003繼續收集外界物體的位置座標。若要判斷移動姿勢,需要收集移動軌跡,因此,在此例中,至少需執行M次,收集M筆位置以及其對應時間,其中,M可以是由設計者設計。另外,除了收集M次之外,還可以利用位置判斷,直到外界物體離開紅外線範圍後,才停止收集上述位置資訊。
步驟S2010:根據上述多筆位置資訊,判斷移動姿勢。
第八實施例
第21圖繪示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請參考第21圖,此位置/姿勢識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1、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2、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3以及一控制電路2104。控制電路2104係用來控制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1、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2以及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3。同樣的,在此例中,此位置/姿勢識別系統額外增加了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3。另外,相對於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減少了一紅外線接收器。由於增加了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3,除了可以辨識外界物體的左右位置之外,還可以辨識外界物體的上下位置。
由於在此實施例,額外增加了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3,此實施例的控制電路2104的控制方式也稍微與第五實施例的控制電路1903不同。在此實施例,控制電路2104的控制步驟分成三個階段,並且持續循環上述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第一期間T1,控制電路2104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1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且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2以及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3進行接收;第二階段:在第二期間T2,控制電路2104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2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且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1以及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3進行接收;第三階段:在第三期間T3,控制電路2104控制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3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且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1以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2進行接收。
同樣的,每個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以及第三期間T3都會被分割成多個子期間。為了方便說明,同樣是以8個子期間來做舉例。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瞭解,子期間越多,距離分辨率越高,因此,本發明並不限制子期間的數目。另外,由於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以及第三期間T3都相當短暫,因此,外界物體在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以及第三期間T3的移動量可以 被視為0,也就是說,在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以及第三期間T3,外界物體被視為是靜止的。另外,每個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以及第三期間T3的子期間,都發射不同強度的紅外光。發射紅外光的強度的順序可以是由弱到強或由強到弱,亦或者是隨意排列強弱順序。由於上述第一實施例以及第二實施例已經敘述過如何用不同強度的紅外線偵測物體的位置與姿勢,因此,在此實施例不予贅述。
另外,關於接收的部分,每一個期間T1、T2以及T3都有兩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接收,使控制電路2104得以檢測距離。若用以接收的兩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都有收到外界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固然是屬於有效的接收,若用以接收的兩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只有其中之一接收到外界物體反射的紅外線,設計者可以設計控制電路2104,讓控制電路2104判定為有效的接收,或無效的接收。又若設計者將兩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只有其中之一接收到外界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判定為有效的接收,也可以根據用以接收紅外線的兩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來判斷物體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期間T1,只有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2接收到外界物體反射的紅外線,此時,控制電路2104就可以判斷外界物體約略偏向下方;又例如,在第一期間T1,只有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103接收到外界物體反射的紅外線,此時,控制電路就可以判斷外界物體約略偏向左上方。
第九實施例
同樣的,根據第八實施例,可以被歸納成一個位置/姿勢識別方法。第22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方法的流程圖。請參考第22圖,此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S2201:開始。
步驟S2202:提供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
步驟S2203:在第一期間T1時,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並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接收。
步驟S2204:透過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在此實施例,由於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都在第一期間T1進行接收,在此,設計者可以選擇性的設計『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同時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線才判斷距離』或『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其中之一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就判斷距離』。當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可以瞭解,若僅有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可能表示物體位置偏下方,若僅有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可能表示物體位置偏左上方。
步驟S2205:在第二期間T2時,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並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接收。
步驟S2206:透過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同樣的,在此實施例,由於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都在第二期間T2進行接收,在此,設計者可以選擇性的設計『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同時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線才判斷距離』或『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其中之一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就判斷距離』。當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可以瞭解,若僅有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可能表示物體位置偏下方,若僅有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可能表示物體位置偏右上方。
步驟S2207:在第三期間T2時,控制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並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接收。
步驟S2208:透過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接收物體反射紅外光以判斷距離。同樣的,在此實施例,由於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都在第三期間T3進行接收,在此,設計者可以選擇性的設計『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同時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線才判斷 距離』或『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其中之一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就判斷距離』。當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可以瞭解,若僅有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可能表示物體位置偏左上方,若僅有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接收到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可能表示物體位置偏右上方。
步驟S2209:根據物體對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物體對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物體對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上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步驟S2210:儲存上述相關位置。
步驟S2211:判斷位置資訊是否足夠。若不足,則回到步驟S2203持續收集位置資訊。一般來說,判斷移動姿勢必須要多筆位置資訊,若執行次數太少,資料收集將不夠齊全,無法判定移動軌跡。此時,則會回到步驟S2203繼續收集外界物體的位置座標。若要判斷移動姿勢,需要收集移動軌跡,因此,在此例中,至少需執行M次,收集M筆位置以及其對應時間,其中,M可以是由設計者設計。另外,除了收集M次之外,還可以利用位置判斷,直到外界物體離開紅外線範圍後,才停止收集上述位置資訊。
步驟S2212:根據上述多筆位置資訊,判斷移動姿勢。
由上述第七實施例與第九實施例可以看出,兩個方法的步驟之差異僅在於此第九實施例有三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因而需要三個判斷期間T1~T3。
第十實施例
第23圖繪示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請參考第23圖,此位置/姿勢識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1、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2、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3、一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4以及一控制電路2305。控制電路2305係用來控制上述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1、上述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2、上述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3以及上述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4。同樣的,在此第十實施例中,本案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也不需要先前技術的影像擷取裝置(數位攝影機)。在此例中,此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相對於第八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額外增加了一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4。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更可以精確的辨識外界物體的上下左右的位置以及不同的移動姿勢。
由於在此實施例,額外增加了一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4,此實施例的控制電路2305的控制方式也稍微與第八實施例的控制電路2104不同。在此實施例,控制電路2305的控制步驟分成四個階段,並且持續循環此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第一期間T1,控制電路2305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1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且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2、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3以及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4進行接收; 第二階段:在第二期間T2,控制電路1206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2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且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1、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3以及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4進行接收;第三階段:在第三期間T3,控制電路1206控制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3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且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1、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2以及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4進行接收;第四階段:在第四期間T4,控制電路1206控制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4發射出不同強度的紅外光,且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1、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2以及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3進行接收。
同樣的,每個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以及第四期間T4都會被分割成多個子期間。為了方便說明,同樣是以8個子期間來做舉例。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瞭解,子期間越多,距離分辨率越高,因此,本發明並不限制子期間的數目。另外,由於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以及第四期間T4都相當短暫,因此,外界物體在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以及第四期間T4的移動量可以被視為0,也就是說,在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以及第四期間T4,外界物體被視為是靜止的。另外,每個第一期間T1、第二期間T2、第三期間T3以及第四期間T4的子期間,都發射不同強度的紅外光。發射紅外光的強度的 順序可以是由弱到強或由強到弱,亦或者是隨意排列強弱順序。再者,雖然本實施例的第一期間T1是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1進行發光,第二期間T2是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2進行發光,第三期間T3是控制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3進行發光,第四期間T4是控制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4進行發光,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知道,上述順序是可以改變的,例如,第一期間T1是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2進行發光,第二期間T2是控制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4進行發光,第三期間T3是控制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3進行發光,第四期間T4是控制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1進行發光。因此,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控制順序。
另外,關於接收的部分,每一個期間T1、T2、T3以及T4都有三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接收,使控制電路2305得以檢測距離。若用以接收的三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都有收到外界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固然是屬於有效的接收,若用以接收的三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只有其中之一或其中之二接收到外界物體反射的紅外線,設計者可以設計控制電路2305,讓控制電路2305判定為有效的接收,或無效的接收。又若設計者將三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只有至少其中之一接收到外界物體反射的紅外線判定為有效的接收,也可以根據用以接收紅外線的三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來判斷物體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期間T1,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2以及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 2304接收到外界物體反射的紅外線,此時,控制電路2305就可以判斷外界物體約略偏向右下方;又例如,在第一期間T1,只有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304接收到外界物體反射的紅外線,此時,控制電路2305就可以判斷外界物體約略偏向左下方。
同樣的道理,第十實施例也可以被歸納成一個位置/姿勢識別方法。然此對應於第十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方法與上述第八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方法的差異僅在於,對應於第十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方法多了第四期間T4。因此,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根據上述第七實施例以及第九實施例應該可以推知對應於第十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方法。因此,在此不予贅述。
第十一實施例
上述第六實施例到第十實施例敘述了不需使用紅外線偵測器的實施方式。在此實施例中,說明如何使用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光電效應進行紅外線檢測。第24圖繪示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利用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的等效電路圖。第25圖繪示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利用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的波形圖。請同時參考第24圖與第25圖,舉例來說,要利用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紅外線檢測,在此可以將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401切換到逆向偏壓,給予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陰極一電源電壓Vdd。一般來說,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401本身具有一雜散電容 Cx。當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401沒有接受到紅外線照射時,請參考波形2501,其陰極的放電波形如波形2501所示,其放電速度較慢。當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401接受到紅外線照射時,請參考波形2502,其陰極的放電波形如波形2502所示,其放電速度較快。因此,在此例中,申請人設置檢測時間為T25,當時間到達T25時,判斷電壓是否下降到電源電壓Vdd的一半(Vdd/2)。若檢測出的電壓低於電源電壓Vdd的一半,表示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401接收到紅外線。
然而,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可以瞭解,設計者亦可以選擇性設計例如用『到達電源電壓Vdd的一半的時間』來判定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401是否收到紅外線。另外,設計者亦可以選擇性設計例如檢測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401的光電流來判定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401是否收到紅外線。再者,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401也並非一定要逆向偏壓才能作檢測,給予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401的偏壓是可以根據檢測方法而改變。換句話說,若是檢測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401的光電流大小,就不一定需要逆向偏壓。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精神在於,排除以往必須使用數位攝影的方式,轉而採用紅外線偵測的方式。為了達到識別外部物體的軌跡精確度,本案至少需要兩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當第一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紅外線發射時,另一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進行接收紅外線。本發明藉由發 射不同能量的紅外光,判定外界物體與檢測用的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另外,本發明採用分時多工,因此可掌握外界物體分別對上述至少兩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因而可以掌握外界物體的位置。
在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中所提出之具體實施例僅用以方便說明本發明之技術內容,而非將本發明狹義地限制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超出本發明之精神及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情況,所做之種種變化實施,皆屬於本發明之範圍。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01、701、1201、1901、2101、2301‧‧‧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
202、702、1202、1902、2102、2302‧‧‧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
203、704、1205‧‧‧紅外線接收器
204、705、1206、1903、2104、2305‧‧‧控制電路
T1‧‧‧第一期間
T2‧‧‧第二期間
T1-01‧‧‧第一期間T1的第一子期間
T1-02‧‧‧第一期間T1的第二子期間
T1-03‧‧‧第一期間T1的第三子期間
T1-04‧‧‧第一期間T1的第四子期間
T1-05‧‧‧第一期間T1的第五子期間
T1-06‧‧‧第一期間T1的第六子期間
T1-07‧‧‧第一期間T1的第七子期間
T1-08‧‧‧第一期間T1的第八子期間
301‧‧‧控制電路204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302‧‧‧控制電路204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401‧‧‧控制電路204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402‧‧‧控制電路204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501‧‧‧空中進行類似壓下按鈕的動作所產生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的時序圖
703、1203、2103、2303‧‧‧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
T3‧‧‧第三期間
801‧‧‧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 發光二極體7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802‧‧‧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803‧‧‧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901‧‧‧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902‧‧‧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903‧‧‧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001‧‧‧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左側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002‧‧‧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3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003‧‧‧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右側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101‧‧‧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102‧‧‧控制電路705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7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204、2304‧‧‧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
T4‧‧‧第四期間
1301‧‧‧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 線發光二極體12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302‧‧‧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303‧‧‧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304‧‧‧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401‧‧‧為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402‧‧‧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403‧‧‧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中間的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404‧‧‧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501‧‧‧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左邊的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1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502‧‧‧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中間下方的第四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4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503‧‧‧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中間上方的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3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1504‧‧‧控制電路1206檢測到物體離右邊的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1202的距離對時間的變化
IR1、IR2、IR3、IR4‧‧‧紅外線發射強度
S1701~S1710‧‧‧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方法的各步驟
S1801~S1812‧‧‧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方法的各步驟
S2001~S2010‧‧‧本發明第七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方法的各步驟
S2201~S2212‧‧‧本發明第九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方法的各步驟
2401‧‧‧紅外線發光二極體
Vdd‧‧‧電源電壓
Cx‧‧‧雜散電容
2501‧‧‧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401沒有接受到紅外線照射時的放電波形
2502‧‧‧紅外線發光二極體2401接受到紅外線照射時的放電波形
T25‧‧‧檢測時間
第1A圖是先前技術的手勢識別方法的流程圖。
第1B圖是先前技術的手勢識別方法所擷取的手部邊緣示意圖。
第2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位置/姿勢(或手勢/Gesture)識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第3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左→右)。
第4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右→左)。
第5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虛空點擊)。
第6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 別系統的位置判斷示意圖。
第7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第8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左→右)。
第9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下→上)。
第10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上半圓弧)。
第11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下半圓弧)。
第12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第13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左→右)。
第14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左下→右下,弧形)。
第15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位置判斷時序圖(左下→右上)。
第16A圖繪示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紅外線發射強度的控制方法示意圖(PWM)。
第16B圖繪示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紅外線發射強度的控制方法示意圖(電流)。
第17圖繪示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方 法的流程圖。
第18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方法的流程圖。
第19圖繪示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位置/姿勢(Gesture)識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第20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方法的流程圖。
第21圖繪示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第22圖繪示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所述之位置識別方法的流程圖。
第23圖繪示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位置/姿勢識別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第24圖繪示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利用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的等效電路圖。
第25圖繪示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的利用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的波形圖。
201‧‧‧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
202‧‧‧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
203‧‧‧紅外線接收器
204‧‧‧控制電路
T1‧‧‧第一期間
T2‧‧‧第二期間
T1-01‧‧‧第一期間T1的第一子期間
T1-02‧‧‧第一期間T1的第二子期間
T1-03‧‧‧第一期間T1的第三子期間
T1-04‧‧‧第一期間T1的第四子期間
T1-05‧‧‧第一期間T1的第五子期間
T1-06‧‧‧第一期間T1的第六子期間
T1-07‧‧‧第一期間T1的第七子期間
T1-08‧‧‧第一期間T1的第八子期間

Claims (48)

  1. 一種位置識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一控制電路,耦接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在一第一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二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 光,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且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其中,該控制電路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系統,更包括: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構成一三角形,在該第一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 光,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該第二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且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三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三期間被分為R個子期間,其中,第n個子期間時,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n強度的紅外 光,其中,在該第三期間的該第s子期間,且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s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三期間時,距離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其中,該控制電路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以及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R、n、s為自然數,且0≦n、s≦R。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且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 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且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7. 一種姿勢識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一控制電路,耦接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在一第一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 子期間時,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二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其中,該控制電路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該控制電路收集多數個該物體的配置位置以判斷該物體的行徑軌跡,並根據行徑軌跡判斷出該物體的一 移動姿勢,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系統,更包括: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構成一三角形,在該第一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該第二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該控制電路控制 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且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三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且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三期間被分為R個子期間,其中,第n個子期間時,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n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三期間的該第s子期間,且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s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三期間時,距離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其中,該控制電路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 該物體對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以及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該控制電路收集多數個該物體的配置位置以判斷該物體的行徑軌跡,並根據行徑軌跡判斷出該物體的一移動姿勢,其中,R、n、s為自然數,且0≦n、s≦R。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且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 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且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13. 一種位置識別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提供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在一第一期間時,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在該第一期間時,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 在一第二期間時,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在該第二期間時,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且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方法,更包括:提供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構成一三角形;在該第一期間時,控制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 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該第二期間時,控制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且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三期間時,控制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在該第三期間時,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三期間被分為R個子期間,其中,第n個子期間時,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n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三期間的該第s子期間,且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 的第s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三期間時,距離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以及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R、n、s為自然數,且0≦n、s≦R。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方法,其中,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以及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方法,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方法,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以及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方法,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19. 一種姿勢識別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提供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在一第一期間時,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在該第一期間時,控制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 外光,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二期間時,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在該第二期間時,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且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收集多數個該物體的配置位置以判斷該物體的行徑軌跡,並據以判斷出該物體的一移動姿勢,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 0≦k、m≦Q。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方法,更包括:提供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構成一三角形;在該第一期間時,控制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該第二期間時,控制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且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三期間時,控制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在該第三期間時,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 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為接收模式以進行紅外線的接收;其中,該第三期間被分為R個子期間,其中,第n個子期間時,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n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三期間的該第s子期間,且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或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s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三期間時,距離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其中,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以及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以及收集多數個該物體的配置位置以判斷該物體的行徑軌跡,並據以判斷出該物體的該移動姿勢,其中,R、n、s為自然數,且0≦n、s≦R。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方法,其中,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 的強度;以及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方法,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方法,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以及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方法,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 的強度。
  25. 一種位置識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紅外線接收器;以及一控制電路,耦接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紅外線接收器;在一第一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該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該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二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該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且該紅外線接 收器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其中,該控制電路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系統,更包括: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構成一三角形,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該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該第二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該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 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且該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三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該第三期間被分為R個子期間,其中,第n個子期間時,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n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三期間的該第s子期間,且該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s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三期間時,距離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其中,該控制電路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以及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R、n、s為自然數,且0≦n、s≦R。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且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且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31. 一種姿勢識別系統,包括: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一紅外線接收器;以及一控制電路,耦接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紅外線接收器;在一第一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該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該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二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該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且該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二 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其中,該控制電路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該控制電路收集多數個該物體的配置位置以判斷該物體的行徑軌跡,並根據行徑軌跡判斷出該物體的一移動姿勢,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系統,更包括: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構成一三角形,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該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該第二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 其中,該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且該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三期間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該第三期間被分為R個子期間,其中,第n個子期間時,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n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三期間的該第s子期間,且該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該控制電路依照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s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三期間時,距離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其中,該控制電路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以及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 其中,該控制電路收集多數個該物體的配置位置以判斷該物體的行徑軌跡,並根據行徑軌跡判斷出該物體的該移動姿勢,其中,R、n、s為自然數,且0≦n、s≦R。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且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且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系統,其中,該控制電路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37. 一種位置識別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提供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提供一紅外線接收器;在一第一期間時,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該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二期間時,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該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且該紅外 線接收器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方法,更包括:提供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構成一三角形;在一第三期間時,控制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該第三期間被分為R個子期間,其中,第n個子期間時,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n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三期間的該第s子期間,且該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s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三期間時,距離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 離,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以及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其中,R、n、s為自然數,且0≦n、s≦R。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方法,其中,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以及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方法,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方 法,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以及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記載之位置識別方法,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43. 一種姿勢識別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提供一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提供一紅外線接收器;在一第一期間時,控制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該第一期間被分為P個子期間,其中,第i個子期間時,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i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一期間的該第j子期間,且紅外線 接收器檢測到一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j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一期間時,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在一第二期間時,控制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該第二期間被分為Q個子期間,其中,第k個子期間時,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k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二期間的該第m子期間,且該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m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二期間時,距離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以及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收集多數個該物體的配置位置以判斷該物體的行徑軌跡,並據以判斷出該物體的一移動姿勢,其中,i、j、k、m、P、Q為自然數,且0≦i、j≦P,0≦k、m≦Q。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方法,更包括:提供一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三紅外線 發光二極體、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構成一三角形;在一第三期間時,控制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多數個不同強度之紅外光;其中,該第三期間被分為R個子期間,其中,第n個子期間時,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發射第n強度的紅外光,其中,在該第三期間的該第s子期間,且該紅外線接收器檢測到該物體反射之紅外光,依照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第s強度的紅外光的強度,判定該物體在該第三期間時,距離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根據該物體對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物體對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距離、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以及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配置位置,判斷該物體的相對位置;以及收集多數個該物體的配置位置以判斷該物體的行徑軌跡,並據以判斷出該物體的該移動姿勢,其中,R、n、s為自然數,且0≦n、s≦R。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方法,其中,更包括: 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以及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方法,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脈波的脈波寬度,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方法,更包括: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一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以及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二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記載之姿勢識別方法,更包括: 利用調整給予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來調整該第三紅外線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紅外線的強度。
TW101129455A 2012-08-15 2012-08-15 位置識別系統、方法以及使用其之姿勢識別系統、方法 TWI4657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9455A TWI465753B (zh) 2012-08-15 2012-08-15 位置識別系統、方法以及使用其之姿勢識別系統、方法
US13/874,071 US9134113B2 (en) 2012-08-15 2013-04-30 Position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sture identification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9455A TWI465753B (zh) 2012-08-15 2012-08-15 位置識別系統、方法以及使用其之姿勢識別系統、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7183A TW201407183A (zh) 2014-02-16
TWI465753B true TWI465753B (zh) 2014-12-21

Family

ID=50099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9455A TWI465753B (zh) 2012-08-15 2012-08-15 位置識別系統、方法以及使用其之姿勢識別系統、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134113B2 (zh)
TW (1) TWI4657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39002A1 (en) * 2013-09-25 2016-08-18 Schneider Electric Buildings Llc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a set point
KR102237828B1 (ko) * 2014-08-22 2021-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작 인식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동작 인식 방법
US20170185231A1 (en) * 2015-12-28 2017-06-29 Ronald Paul Russ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touch input for selecting a feature on a touch display
CN107115585A (zh) * 2017-07-03 2017-09-0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一种带有红外装置和牙垫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
CN108037828A (zh) * 2017-12-08 2018-05-15 厦门安泰迪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手势识别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2652A (en) * 2003-09-26 2005-04-01 Jia-Zhang Hu Cursor simulator using limbs to control cursor and method for simulating the same
TW200952352A (en) * 2008-06-04 2009-12-16 Univ Southern Taiwan Remote-control method using hand gesture
US20110052007A1 (en) * 2009-09-02 2011-03-03 Pixart Imaging Inc. Gesture recognition method and interactive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110181861A1 (en) * 2010-01-27 2011-07-28 Intersil Americas Inc. Distance sensing by iq domain differentiation of time of flight (tof) measurements
TWM412400U (en) * 2011-02-10 2011-09-21 Yuan-Hong Li Augmented virtual reality system of bi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US20110310005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actless gesture recognition
US20120013529A1 (en) * 2009-01-05 2012-01-19 Smart Technologies Ulc. Gesture recognition method and interactive input system employ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5289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Miroslav Svajd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cal proximity sensing and touch input control
US20120312956A1 (en) * 2011-06-11 2012-12-13 Tom Chang Light sensor system for object detection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and object detection method
CN103324431B (zh) * 2012-03-22 2016-05-04 义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2652A (en) * 2003-09-26 2005-04-01 Jia-Zhang Hu Cursor simulator using limbs to control cursor and method for simulating the same
TW200952352A (en) * 2008-06-04 2009-12-16 Univ Southern Taiwan Remote-control method using hand gesture
US20120013529A1 (en) * 2009-01-05 2012-01-19 Smart Technologies Ulc. Gesture recognition method and interactive input system employing same
US20110052007A1 (en) * 2009-09-02 2011-03-03 Pixart Imaging Inc. Gesture recognition method and interactive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110181861A1 (en) * 2010-01-27 2011-07-28 Intersil Americas Inc. Distance sensing by iq domain differentiation of time of flight (tof) measurements
US20110310005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actless gesture recognition
TWM412400U (en) * 2011-02-10 2011-09-21 Yuan-Hong Li Augmented virtual reality system of bi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34113B2 (en) 2015-09-15
US20140048709A1 (en) 2014-02-20
TW201407183A (zh) 2014-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5753B (zh) 位置識別系統、方法以及使用其之姿勢識別系統、方法
TWI454968B (zh) 三維互動裝置及其操控方法
Colaço et al. Mime: compact, low power 3D gesture sensing for interaction with head mounted displays
CN103630877B (zh) 位置识别***、方法以及使用其的姿势识别***、方法
Maldonado et al. Improving robot manipulation through fingertip perception
CN102918480A (zh) 通过解调图像帧确定有源指示器属性
AU2009244011A1 (en) Interactive input system and illumination assembly therefor
JPWO2014162675A1 (ja) 複数の光源を有するモーションセンサ装置
WO2009121638A1 (e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tracking input devices on lc-displays
CN103838371A (zh) 成像功率的动态节省
Wimmer FlyEye: grasp-sensitive surfaces using optical fiber
JPWO2014174779A1 (ja) 複数の光源を有するモーションセンサ装置
CN107589832A (zh) 一种基于光电感应的隔空手势识别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US20140284481A1 (en) Position detec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isplay system
Chun et al. Applications of human motion tracking: Smart lighting control
CN102023764A (zh) 一种光学定位装置及方法
CN205482826U (zh) 便携式蓝光三维扫描仪
Liu et al. FlexAura: a flexible near-surface range sensor
US20130127704A1 (en) Spatial touch apparatus using single infrared camera
CN209417675U (zh) 一种按摩椅手势控制装置
US20070188447A1 (en) Light-pointing device and light-tracking receiver having a function selection key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3019415B (zh) 一种检测物体相对于表面移动的方法及设备
KR102173608B1 (ko) 제스처 기반 nui를 이용한 조명효과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20205166A1 (en) Sensing system
CN107563259A (zh) 侦测动作信息的方法、感光数组及影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