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4455B - 立體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立體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4455B
TWI464455B TW102126956A TW102126956A TWI464455B TW I464455 B TWI464455 B TW I464455B TW 102126956 A TW102126956 A TW 102126956A TW 102126956 A TW102126956 A TW 102126956A TW I464455 B TWI464455 B TW I4644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ixel
sub
pixel unit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6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4683A (zh
Inventor
Der Hsing Liou
Wen Sheng Tan
Yu Chieh Chen
Original Assignee
Dayu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yu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yu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26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6445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4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445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04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4683A/zh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Description

立體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特別是一種立體顯示裝置。
目前,立體顯示裝置用以顯示立體影像的方法主要為二種,一種為觀看者須佩帶經過特殊處理的眼鏡觀看顯示裝置,使左眼與右眼所接收到影像不同、或左眼與右眼影像交替而產生立體影像,此方法因需要觀看者額外佩帶眼鏡才可看到立體影像,造成使用上較不方便。
另一種為裸眼式的顯示裝置,此方法係為顯示裝置運用光柵的原理,使觀看者不需佩帶任何額外的裝置即可讓左眼與右眼所看到的影像不同而產生立體影像,目前應用於印刷品、棒球卡或部分裸眼式的電子立體顯示器。習知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以及一柱狀透鏡陣列,顯示面板包括多個畫素,每一個畫素包括多個不同色光發光二極體,柱狀透鏡陣列與該些畫素相對設置。柱狀透鏡陣列包括多個沿第一方向排列之柱狀透鏡,每一個柱狀透鏡包括一個遠離該些畫素之凸柱面。
雖然上述習知立體顯示裝置可使觀看者不需配戴特殊眼鏡即可看到立體的影像,但當立體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尺寸越大時,觀看者的可視距離越遠,使得每一個柱狀透鏡的凸柱面之曲率半徑越大,柱狀透鏡陣列與顯示面板之距離越遠,進而使立體顯示裝置的厚度越厚。
隨著電子產品逐漸薄型化,習知立體顯示裝置存在有當顯示面板尺寸越大時,立體顯示裝置的厚度越厚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藉以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畫素陣列與一透鏡陣列。畫素陣列包括多個子畫素單元,透鏡陣列包括多個透鏡。每一透鏡包括一中心面、一入光面、一第一出光面與一第二出光面。每一第一出光面具有一第一曲率中心,每一第二出光面具有一第二曲率中心。於相同的透鏡中,第一出光面與第二出光面以中心面呈面對稱,第一曲率中心與第二曲率中心不同心。其中,於每一透鏡中,入光面用以接收N個子畫素單元所發出的光線,第一出光面與第二出光面用以發射入光面所接收的光線,而於一視點端形成多個視點,其中N≧4且為整數。
本發明提供另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畫素陣列與一透鏡陣列。畫素陣列包括多個畫素單元,透鏡陣列包括多個透鏡。每一透鏡包括一中心面、一入光面、一第一出光面與一第二出光面。每一第一出光面具有一第一曲率中心,每一第二出光面具有一第二曲率中心。於相同的透鏡中,第一出光面與第二出光面以中心面呈面對稱,第一曲率中心與第二曲率中心不同心。其中,於每一透鏡中,入光面用以接收N個畫素單元所發出的光線,第一出光面與第二出光面用以發射入光面所接收的光線,而於一視點端形成多個視點,其中N≧4且為整數。
依據本發明所揭露之立體顯示裝置,可藉由畫素陣列與透鏡陣列的相對排列位置設計以及第一出光面與第二出光面的面對稱且具有不同曲率中心的設計,使得第一出光面與第二出光面所發射的光線成交錯排列,透鏡陣列之曲率會較一般的非交錯排列大,所以焦距較小。因此,立 體顯示裝置具有薄型化的設計。
10‧‧‧第一曲率中心
11、12、13‧‧‧光線
20‧‧‧第二曲率中心
21、22、23‧‧‧光線
31、32、33‧‧‧子畫素單元
41、42、43‧‧‧光線
50‧‧‧畫素
51、52、53‧‧‧光線
60‧‧‧透鏡
61、62、63‧‧‧光線
70a、75a、81a、85a、95a‧‧‧右眼
70b、75b、81b、85b、95b‧‧‧左眼
71、72、73‧‧‧光線
80‧‧‧第一平面
82‧‧‧第二平面
90‧‧‧第一連接線
92‧‧‧中心線
100‧‧‧立體顯示裝置
102‧‧‧畫素陣列
104‧‧‧透鏡陣列
200‧‧‧中心面
210‧‧‧入光面
220‧‧‧第一出光面
230‧‧‧第二出光面
D‧‧‧可視距離
F‧‧‧第一方向
P1 ‧‧‧第一頂點
P2 ‧‧‧第二頂點
R1 、R2 ‧‧‧曲率半徑
S‧‧‧第二方向
V‧‧‧第一夾角
W‧‧‧第二夾角
t‧‧‧第一頂點與畫素陣列之間的距離
E‧‧‧相鄰二畫素之間的距離
第1圖係為依據本發明所揭露之立體顯示裝置的一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第2圖係為依據第1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側視圖。
第3A圖係為依據第2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第一個透鏡的成像示意圖。
第3B圖係為依據第2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第二個透鏡的成像示意圖。
第3C圖係為依據第2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第三個透鏡的成像示意圖。
第4圖係為依據本發明所揭露之立體顯示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側視圖。
第5A圖係為依據第4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第一個透鏡的成像示意圖。
第5B圖係為依據第4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第二個透鏡的成像示意圖。
第5C圖係為依據第4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第三個透鏡的成像示意圖。
請參照「第1圖」與「第2圖」,係分別為依據本發明所揭露之立體顯示裝置的一實施例立體示意圖以及依據「第1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側視圖。立體顯示裝置100包括畫素陣列102與透鏡陣列104。畫素陣列102包括多個子畫素單元31、多個子畫素單元32、多個子畫素單元33,其中,多個子畫素單元31、多個子畫素單元32與多個子畫素單元33可依序沿第一方向F交叉排列(如「第1圖」所示),且一個子畫素單元31、一個子畫素單元32與一個子畫素單元33可組成一個畫素50。在本實施例中,畫素陣列102可包括三十二個畫素50,每一列有四個畫素50(即沿第一方向F排列的四個畫素50),共有八行(即沿第二方向S排列的畫素50之數 量為八個),第一方向F與第二方向S相互垂直,相鄰的二畫素50之間的距離(pixel pitch)E可為但不限於0.4845公釐,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需注意的是,為圖式過於複雜,本實施之畫素陣列102的每一列畫素50的數量僅以四個為代表,畫素陣列102可包括三十二個畫素50,但本實施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透鏡陣列104包括多個透鏡60,每一透鏡60包括中心面200、入光面210、第一出光面220與第二出光面230。其中,透鏡陣列104可為一體成型,每一透鏡60的材料係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矽膠、樹脂或光學玻璃。在本實施例中,每一透鏡60的材料可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折射率可為1.57,透鏡陣列104所包括的透鏡60可沿第一方向F排列。為避免圖式過於複雜,本實施之透鏡陣列104的透鏡60的數量僅以三個為代表,但本實施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需注意的是,由於「第2圖」係為側視圖,因此圖式中的透鏡60的數量為三個,畫素50的數量為四個,中心面200、入光面210、第一出光面220與第二出光面230於圖式中分別為一線段。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透鏡60的排列方向(第一方向F)可與畫素50的排列方向(第一方向F與第二方向S皆有)平行或垂直,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舉例而言,透鏡60的排列方向亦可與畫素50的排列方向夾一銳角。
於每一透鏡60中,第一出光面220具有第一曲率中心10,第二出光面230具有第二曲率中心20。第一出光面220與第二出光面230以中心面200呈面對稱,第一曲率中心10與第二曲率中心20不同心(即第一出光面220與第二出光面230具有不同的曲率中心)。在本實施例中,第 一出光面220的曲率半徑R1 可為2.12公釐,第二出光面230的曲率半徑R2 可為2.12公釐。其中,第一出光面220的曲率半徑R1 數值與第二出光面230的曲率半徑R2 數值會跟畫素陣列102之畫素50的尺寸大小、視點端遠近、視點數量以及透鏡60的使用材料皆有關。
於每一透鏡60中,第一出光面220包括第一頂點P1 ,每一第二出光面230包括第二頂點P2 。由於第一出光面220與第二出光面230以中心面200呈面對稱,因此第一頂點P1 與畫素陣列102之間的距離等於第二頂點P2 與畫素陣列102之間的距離(即第一頂點P1 與畫素陣列102之間的距離與第二頂點P2 與畫素陣列102之間的距離皆為t1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頂點P1 與畫素陣列102之間的距離可為5.8公釐,第二頂點P2 與畫素陣列102之間的距離可為5.8公釐。其中,第一頂點P1 與畫素陣列102之間的距離以及第二頂點P2 與畫素陣列102之間的距離會跟畫素陣列102之畫素50的尺寸大小、視點端遠近、視點數量以及透鏡60的使用材料皆有關。
請參照「第2圖」。第K個透鏡60的第二出光面230與沿第一方向F相鄰的第K+1個透鏡60的第一出光面220之間具有第一連接線90,第K+1個透鏡60的中心面200與第K+1個透鏡60的入光面210交會於第K+1個透鏡60的中心線92,第一連接線90與第K+1個透鏡60的中心線92構成第一平面80,第一平面80與第K+1個透鏡60的中心面200之間具有第一夾角V,第一夾角V為31.6度,其中K≧1,K+1小於或等於透鏡60的數量。在本實施例中,K可為但不限於2。需注意的是,由於「第2圖」係為側視圖,因此第一連接線90與中心線92於圖式中分別為一點,第一平面80於圖式中為一線段。
此外,第一連接線92與第K個透鏡60的中心線92構成第二平面82,第二平面82與第K個透鏡60的中心面200之間具有第二夾角W,第二夾角W為31.6度。需注意的是,由於「第2圖」係為側視圖,因此第二平面82於圖式中為一線段。
於每一透鏡60中,入光面210用以接收N個子畫素單元所發出的光線,第一出光面220與第二出光面230用以發射入光面210所接收的光線,而於一視點端形成多個視點,其中N≧4且為整數。在本實施例中,N=4,詳細地說明請容後詳述。
依據本實施例所揭露之立體顯示裝置,可在一視點端提供多個視區,每一個視區具有一相對應的視點。每一個視點的視角不同。視點的數目代表有相對應數目的圖片的影像資訊作為立體影像畫面內容的來源。在本實施例中,該等視點(視區)係位於一個與立體顯示裝置平行之平面上,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該等視區之形式,諸如寬度、位置、排列方式及與立體顯示裝置之距離僅用以例示說明,其排列方式只要連續即可,不限制為一直線或圓弧。本實施例以一直線作為示例。視點端與立體顯示裝置之距離D可代表一觀賞者與立體顯示裝置之觀賞距離。
請參照「第2圖」與「第3A圖」,「第3A圖」係為依據「第2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第一個透鏡的成像示意圖。第一個透鏡60的入光面210用以接收第一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41、42、43以及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51,第一個透鏡60的第一出光面220用以發射第一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與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41、42,第一個透鏡60的第 二出光面230用以發射第一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43與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51,使得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成像於第一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與子畫素單元32之間,第一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成像於第一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3與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之間。其中,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41與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42可為朝向觀看者右眼的光線,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43與第二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51可為朝向觀看者左眼的光線,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依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由於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41與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42可為朝向觀看者右眼的光線,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43與第二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51可為朝向觀看者左眼的光線,因此觀看者的右眼70a(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41,左眼70b(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43,另一觀看者的右眼81a(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42,左眼81b(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二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51,進而使觀看者與另一觀看者因觀看立體顯示裝置100而獲得立體的影像。在本實施例中,D可為3000公釐,觀看者之右眼70a與左眼70b之間的距離可為65公釐,另一觀看者之右眼81a與左眼81b之間的距離可為65公釐。
請參照「第2圖」與「第3B圖」,「第3B圖」係為依據「第 2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第二個透鏡的成像示意圖。第二個透鏡60的入光面210用以接收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52、53以及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與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61、62,第二個透鏡60的第一出光面220用以發射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52、53,第二個透鏡60的第二出光面230用以發射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與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61、62,使得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成像於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之間,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2成像於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與子畫素單元32之間。其中,第二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5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53可為朝向觀看者右眼的光線,第三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61與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62可為朝向觀看者左眼的光線,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依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由於第二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5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53可為朝向觀看者右眼的光線,第三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61與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62可為朝向觀看者左眼的光線,因此觀看者的右眼70a可接收到第二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53,左眼70b可接收到第三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62,另一觀看者的右眼81a可接收到第二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62,左眼81b可接收到第三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62,進而使觀看者與另一觀看者因觀看立體顯示裝置100而獲得立體的影像。
請參照「第2圖」與「第3C圖」,「第3C圖」係為依據「第2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第三個透鏡的成像示意圖。第三個透鏡60的入光面210用以接收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63以及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71、72、73,第三個透鏡60的第一出光面220用以發射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63與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71,第三個透鏡60的第二出光面230用以發射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72、73,使得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2成像於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3與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之間,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成像於第四個畫素單50中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之間。其中,第三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63與第四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71可為朝向觀看者右眼的光線,第四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7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73可為朝向觀看者左眼的光線,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依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由於第三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63與第四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71可為朝向觀看者右眼的光線,第四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7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73可為朝向觀看者左眼的光線,因此觀看者的右眼70a可接收到第四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71,左眼70b可接收到第四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73,另一觀看者的右眼81a可接收到第三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63,左眼81b可接收到 第四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62,進而使觀看者與另一觀看者因觀看立體顯示裝置100而獲得立體的影像。
以上實施例之每一透鏡60係對應四個子畫素單元,但上述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舉例而言,每一透鏡60亦可對應六個子畫素單元,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第4圖」,係為依據本發明所揭露之立體顯示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側視圖。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差異點在於本實施例之每一透鏡60的入光面210用以接收六個子畫素單元所發出的光線,第一出光面220與第二出光面230用以發射入光面210所接收的光線,而於一視點端形成多個視點。
請參照「第4圖」與「第5A圖」,「第5A圖」係為依據「第4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第一個透鏡的成像示意圖。第一個透鏡60的入光面210用以接收第一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41、42、43以及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51、52、53,第一個透鏡60的第一出光面220用以發射第一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41、42、43,第一個透鏡60的第二出光面230用以發射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51、52、53,使得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3成像於第一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3與子畫素單元32之間,第一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2成像於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3與子畫素單元32之間,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2成像於第一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與子 畫素單元32之間,第一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成像於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與子畫素單元32之間。其中,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41、42、43可為朝向觀看者右眼的光線,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51、52、53可為朝向觀看者左眼的光線,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依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由於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41、42、43可為朝向觀看者右眼的光線,第二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51、52、53可為朝向觀看者左眼的光線,因此觀看者的右眼75a(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43,左眼75b(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二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53,另一觀看者的右眼85a(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42,左眼85b(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二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52,又一觀看者的右眼95a(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一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41,左眼95b(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二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51,進而使觀看者、另一觀看者與又一觀看者因觀看立體顯示裝置100而獲得立體的影像。在本實施例中,觀看者之右眼75a與左眼75b之間的距離可為65公釐,另一觀看者之右眼85a與左眼85b之間的距離可為65公釐,另一觀看者之右眼95a與左眼95b之間的距離可為65公釐。
請參照「第4圖」與「第5B圖」,「第5B圖」係為依據「第 4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第二個透鏡的成像示意圖。第二個透鏡60的入光面210用以接收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61、62、63以及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71、72、73,第二個透鏡60的第一出光面220用以發射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61、62、63,第二個透鏡60的第二出光面230用以發射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71、72、73,使得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3成像於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3與子畫素單元32之間,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2成像於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3與子畫素單元32之間,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2成像於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與子畫素單元32之間,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成像於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與子畫素單元32之間。其中,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61、62、63可為朝向觀看者右眼的光線,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71、72、73可為朝向觀看者左眼的光線,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依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由於第三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61、62、63可為朝向觀看者右眼的光線,第四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71、72、73可為朝向觀看者左眼的光線,因此觀看者的右眼75a(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三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63,左眼75b(即視點) 可接收到第四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73,另一觀看者的右眼85a(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三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62,左眼85b(即視點)可接收到第四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72,又一觀看者的右眼95a(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三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61,左眼95b(即視點)可接收到第四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71,進而使觀看者、另一觀看者與又一觀看者因觀看立體顯示裝置100而獲得立體的影像。
請參照「第4圖」與「第5C圖」,「第5C圖」係為依據「第4圖」之立體顯示裝置的第三個透鏡的成像示意圖。第三個透鏡60的入光面210用以接收第五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11、12、13以及第六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21、22、23,第三個透鏡60的第一出光面220用以發射第五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11、12、13,第三個透鏡60的第二出光面230用以發射第六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21、22、23,使得第六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3成像於第五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3與子畫素單元32之間,第五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2成像於第六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3與子畫素單元32之間,第六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2成像於第五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與子畫素單元32之間,第五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成像於第六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與子畫素單元32之間。其中,第五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11、12、13可為朝向 觀看者右眼的光線,第六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21、22、23可為朝向觀看者左眼的光線,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依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由於第五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11、12、13可為朝向觀看者右眼的光線,第六個畫素50中子畫素單元31、子畫素單元32與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21、22、23可為朝向觀看者左眼的光線,因此觀看者的右眼75a(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五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13,左眼75b(即視點)可接收到第六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3所發出的光線23,另一觀看者的右眼85a(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五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12,左眼85b(即視點)可接收到第六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2所發出的光線22,又一觀看者的右眼95a(即視點)可接收到第五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11,左眼95b(即視點)可接收到第六個畫素50的子畫素單元31所發出的光線21,進而使觀看者、另一觀看者與又一觀看者因觀看立體顯示裝置100而獲得立體的影像。
上述實施例所述之子畫素單元所發出的光線可為紅色、黃色或綠色。上述實施例所述之一個透鏡對應N個子畫素單元亦可替換成一個透鏡對應N個畫素單元,一個透鏡對應N個畫素單元的立體成像原理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其中,N≧4且為整數。
依據本發明所揭露之立體顯示裝置,可藉由畫素陣列與透鏡陣列的相對排列位置設計(一個透鏡對應多個子畫素單元或一個透鏡對應多個畫素單元)以及第一出光面與第二出光面的面對稱且具有不同曲率中 心的設計,使畫素陣列所發射的光線成交錯排列,透鏡陣列之曲率會較一般的非交錯排列大,所以焦距較小。因此,立體顯示裝置具有薄型化的設計。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第一曲率中心
20‧‧‧第二曲率中心
31、32、33‧‧‧子畫素單元
50‧‧‧畫素
60‧‧‧透鏡
80‧‧‧第一平面
82‧‧‧第二平面
90‧‧‧第一連接線
92‧‧‧中心線
102‧‧‧畫素陣列
104‧‧‧透鏡陣列
200‧‧‧中心面
210‧‧‧入光面
220‧‧‧第一出光面
230‧‧‧第二出光面
F‧‧‧第一方向
P1 ‧‧‧第一頂點
P2 ‧‧‧第二頂點
R1 、R2 ‧‧‧曲率半徑
V‧‧‧第一夾角
W‧‧‧第二夾角
t‧‧‧第一頂點與畫素陣列之間的距離
E‧‧‧相鄰二畫素之間的距離

Claims (10)

  1.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畫素陣列,包括多個子畫素單元;以及一透鏡陣列,包括多個透鏡,每一該透鏡包括一中心面、一入光面、一第一出光面與一第二出光面,每一該第一出光面具有一第一曲率中心,每一該第二出光面具有一第二曲率中心,於相同的該透鏡中,該第一出光面與該第二出光面以該中心面呈面對稱,該第一曲率中心與該第二曲率中心不同心;其中,於每一該透鏡中,該入光面用以接收N個該子畫素單元所發出的光線,該第一出光面與該第二出光面用以發射該入光面所接收的該些光線,而於一視點端形成多個視點,其中N≧4且為整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第一出光面的曲率半徑為0.5至5公釐,每一該第二出光面的曲率半徑為0.5至5公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透鏡的材料係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矽膠、樹脂或光學玻璃。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透鏡陣列為一體成型。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第一出光面包括一第一頂點,每一該第二出光面包括一第二頂點,每一該第一頂點與該畫素陣列之間的距離為0.5至10公釐,每一該第二頂點與該畫素陣列之間的距離為0.5至10公釐。
  6.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畫素陣列,包括多個畫素單元;以及 一透鏡陣列,包括多個透鏡,每一該透鏡包括一中心面、一入光面、一第一出光面與一第二出光面,每一該第一出光面具有一第一曲率中心,每一該第二出光面具有一第二曲率中心,於相同的該透鏡中,該第一出光面與該第二出光面以該中心面呈面對稱,該第一曲率中心與該第二曲率中心不同心;其中,於每一該透鏡中,該入光面用以接收N個該畫素單元所發出的光線,該第一出光面與該第二出光面用以發射該入光面所接收的該些光線,而於一視點端形成多個視點,其中N≧4且為整數。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第一出光面的曲率半徑為0.5至5公釐,每一該第二出光面的曲率半徑為0.5至5公釐。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些透鏡的材料係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矽膠、樹脂或光學玻璃。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透鏡陣列為一體成型。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第一出光面包括一第一頂點,每一該第二出光面包括一第二頂點,每一該第一頂點與該畫素陣列之間的距離為0.5至10公釐,每一該第二頂點與該畫素陣列之間的距離為0.5至10公釐。
TW102126956A 2013-07-26 2013-07-26 立體顯示裝置 TWI4644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6956A TWI464455B (zh) 2013-07-26 2013-07-26 立體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6956A TWI464455B (zh) 2013-07-26 2013-07-26 立體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64455B true TWI464455B (zh) 2014-12-11
TW201504683A TW201504683A (zh) 2015-02-01

Family

ID=52575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6956A TWI464455B (zh) 2013-07-26 2013-07-26 立體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6445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9681A (en) * 2004-10-18 2006-06-16 Artistic Images A device and a process for lenticular-based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nd a 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the associated autostereoscopic images
TW200742871A (en) * 2006-05-04 2007-11-16 Ind Tech Res Inst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TW201222004A (en) * 2010-11-30 2012-06-01 Benq Materials Corp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US20130114007A1 (en) * 2011-11-07 2013-05-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uto-stereoscopic multi-dimensional display component and display thereof
US20130155503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uto-stereoscopic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9681A (en) * 2004-10-18 2006-06-16 Artistic Images A device and a process for lenticular-based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nd a 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the associated autostereoscopic images
TW200742871A (en) * 2006-05-04 2007-11-16 Ind Tech Res Inst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TW201222004A (en) * 2010-11-30 2012-06-01 Benq Materials Corp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US20130114007A1 (en) * 2011-11-07 2013-05-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uto-stereoscopic multi-dimensional display component and display thereof
US20130155503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uto-stereoscopic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4683A (zh) 2015-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10162A1 (zh) 一种近眼显示器
TWI514006B (zh) 多視域顯示器
KR101209757B1 (ko) 발광다이오드 패키지 구조 및 발광다이오드 스테레오스코픽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11886051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272168B2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pparatus,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TWI608254B (zh) 影像顯示裝置
KR20050087250A (ko)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US20180052309A1 (en) Method for expanding field of view of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WO2016037433A1 (zh) 立体显示装置
CN108761818A (zh) 一种自由立体显示***
WO2020237562A1 (zh) 近眼显示面板和近眼显示装置
WO2016037434A1 (zh) 立体显示装置
TW201350917A (zh) 用於一體式成像三維顯示之透鏡設計
US20180196273A1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panel assembly,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TWI526717B (zh) 裸視立體顯示裝置及排列裸視立體顯示裝置之像素的方法
TWI635317B (zh) 寬視角頭戴式顯示器
TWI464455B (zh) 立體顯示裝置
KR101246687B1 (ko) 무안경식 3차원 디스플레이
CN104345460A (zh) 立体显示装置
JP2015505978A (ja) 立体ディスプレイにおけるモアレの影響を軽減するためのプリズムアレイ
TWM528434U (zh) 立體顯示裝置
US11092818B2 (en) Device for displaying stereoscopic images
TWI464456B (zh) 立體顯示裝置
TWI796704B (zh) 立體顯示器
TWI551890B (zh) 多視角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角度放大屏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