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2612B - 多跳躍網路中強固的編碼 - Google Patents

多跳躍網路中強固的編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2612B
TWI462612B TW098107914A TW98107914A TWI462612B TW I462612 B TWI462612 B TW I462612B TW 098107914 A TW098107914 A TW 098107914A TW 98107914 A TW98107914 A TW 98107914A TW I462612 B TWI462612 B TW I4626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nodes
packet
group
ho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7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4427A (en
Inventor
Antonios Argyriou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TW201004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4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2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26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多跳躍網路中強固的編碼
本發明一般係關於一種在諸如(但不限於)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之發送系統中對複數個其他發送端實行多使用者發送之發送裝置、一種接收裝置、一種系統及一種方法。
如在(例如)IEEE 802.11規格中定義的無線區域網路(WLAN)如今係幾乎無所不在。可用頻道之輸送量的增加係一主要問題,而且已將研究集中在改良實體協定層內的調變及編碼。
依據802.11標準,無線節點或台實施分散式協調功能(DCF),其係具有衝突避免的載波感測多向近接(CSMA/CA)之形式。CSMA/CA係以競爭為主的協定,其確保所有台在傳輸之前先感測媒體。主要目的係避免使台同時發送,此產生衝突及對應重新發送。若一台需要在該媒體上在一特定臨限值以上傳送一訊框感測能量(此能意指另一台之發送),則想要存取的台將等待,直至該媒體在傳送該訊框之前係閒置的。該協定之衝突避免態樣係關於一接收台傳送至傳送台以驗證無錯誤接收的認可之使用。儘管稍微比較複雜,但是存取媒體之此程序能視為一會議,其中每人均有禮貌而且每一人僅在別人不交談時講話。另外,瞭解該人說話內容的參與者點頭表示同意。
在一隨機操作退讓程序中,具有待發送的資料封包之一台產生0與競爭窗(CW)大小之間的亂數,其決定如以時槽之數目所計數的退讓計時器之持續時間。CW具有在碰撞後加倍的最小開始值15,能上升至1023,而且在藉由認可(ACK)訊框所指示的成功傳輸之後會減量。在偵測到該媒體因DCF訊框間空間(DIFS)的持續時間而係自由之後,行動台遞減計數退讓計時器,直至其達到零並接著開始其發送。若在遞減計數期間另一行動台佔用該媒體,則退讓中的所有行動台會中斷其倒計時並推遲,直至其偵測到該媒體因至少DIFS而係自由。該標準包括在發送之前的可選請求傳送(RTS)至清除傳送(CTS)交握。
最近,已在以802.11為主的多跳躍無線網路中應用網路編碼與廣播的組合以增加每發送的資訊內容,而且已針對資料應用而證實輸送量利益。
圖1示意性描述數個無線節點之拓樸。在此圖式中呈現的狀況下,依據在每一節點處提供的路由表格,節點1及2需要發送其封包ab 分別至節點4及5。節點2必須作為此等封包的轉遞者,因為節點4及5並非在節點1之無線電範圍中。依據網路編碼之基本原理,節點2廣播一編碼封包(例如a⊕b ),代替轉遞封包a 至節點4,以及封包b 至節點5。以此方式,節點4及5兩者能採用自節點2之實體層上的僅一個廣播發送而非兩個專用發送來解碼其原始封包。此能導致較高輸送量。然而,已基於此原理建議的實際方案運用封包之機會編碼及發送,此意指其對於現有媒體存取控制(MAC)協定之上的整合並非強固的。此外,其需要妨礙潛在全新解決方案的MAC與路由協定之間的交叉層互動。
在針對網路編碼之所謂的「機會方法」中,無線節點依賴於本地資訊以即時偵測並且採用編碼機會。若節點參與機會聽取,則其監聽其透過無線媒體聽見的所有通信。該等節點亦可注釋其傳送的封包以告訴其鄰域其已聽見哪些封包。當一節點傳送時,其可使用其鄰域已接收的知識以實行機會編碼,此可意指該節點能組合(例如XOR,「⊕」)多個封包並且在每一預計接收器具有足夠資訊來解碼其封包的情況下在一單一發送中傳送該等多個封包。
然而,當前無線網路編碼方案所面臨的問題係,節點借機會監聽並非預計用於其的封包之發送。例如在圖1中,節點1發送預計用於節點2的封包a ,但是其係由在節點1之無線電範圍中(以及在節點2之無線電範圍中)的節點5監聽。然而,採用現有MAC協定,並非預計接收器的節點(例如圖1中的節點5)不能認可監聽的封包之正確接收。此意指使用一網路編碼演算法的節點(例如圖1中的節點2)不能瞭解其已作出的編碼決策是否係正確決策。不正確的編碼決策最終導致較低輸送量,其係遠離理論上採用網路編碼可以獲得的輸送量。
在Sachin Katti等人提出的「空氣中的XOR:實際無線網路編碼」(SIGCOMM,2006)中,建議非同步帶外認可為解決以上問題的方式。然而,採用此方法,當一節點決定編碼哪些封包時,其必須仍使用隨機方法以便估計監聽的封包之命運。明顯地,不存在用於網路編碼之實際採用的可行方法。
此外,另一重要問題係隱藏的節點問題。考量(例如)圖1中的節點1係在發送封包a 。然而,節點t 2係在節點1之無線電範圍以外。若MAC協定係在使用以競爭為主的機制(如802.11DCF或WiMedia MAC中以競爭為主的機制),則節點t 2將發送將與自節點1的封包a 之發送衝突的一封包。然而,若節點5係一機會接收器而且並不認可該機制,則節點1或2將皆不瞭解其未接收該封包。此事實使節點2不能確定性地瞭解何為其必須作出的最佳編碼決策,不管使用的演算法。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用於無線多跳躍網路之更強固的編碼方案。
此目的係藉由如技術方案1中主張的裝置、如技術方案9中主張的方法、以及如技術方案12中主張的多跳躍廣播封包信號來達到。
因此,能增加總系統輸送量,因為僅能一次傳送必須由數個預計接收器接收的一封包。此外,一單一封包資料單元之發送能減少用於說明預計接收器所需要的欄位,而且不需要自路由協定的交叉層資訊。因此能以能藉由網路編碼功能作出最佳編碼決策的方式來建構多接收器封包。
該裝置可加以實施為在一網路節點或台中提供的一處理器器件、模組、晶片、晶片集或電路。該處理器可由包含碼構件之電腦程式產品來控制,該電腦程式產品用於當在一電腦或處理器器件上執行時實行以上方法主張之步驟。
依據一第一態樣,可由信標程序導出多跳躍拓樸資訊。在一特定範例中,多跳躍拓樸資訊可包含一目的地節點之緊接鄰域的信標群組,以及該信標群組之至少一個節點的鄰域節點之擴充信標群組。因此,能藉由採用在現有媒體存取控制協定中可能已經可用的信標程序來解決以上拓樸推測之問題。
依據能與以上第一態樣組合的一第二態樣,可基於需要一潛在接收節點已接收一先前發送封包的一第一條件,以及需要至少一個額外潛在接收節點能夠解碼待發送的封包之一第二條件來決定接收節點之群組。因此,網路編碼並非基於機率準則而相反地基於關於先前發送封包之命運的決定性知識。
依據能與以上第一及第二態樣之任一者或兩者組合的一第三態樣,可依據待發送的一封包之資訊內容來動態地組態至少一個頻道存取參數。因此,能以擴充方式採用網路編碼並且最大化系統輸送量。在一範例性實施方案中,該至少一個頻道存取參數可包含一競爭窗大小以及一仲裁訊框間空間之至少一項。
依據可與以上第一至第三態樣之任一者或全部組合的一第四態樣,可藉由估計與預定訊務類別成函數關係的輸送量來動態地組態該至少一個頻道存取參數。此方法致能基於最佳效能之分析模型來選擇參值。
依據可與以上第一至第四態樣之任一者或全部組合的一第五態樣,可藉由使用儲存該至少一個頻道存取參數之預定義值的查詢表來動態地組態該至少一個頻道存取參數。此提供能預先儲存自綜合實驗導出的最佳值之優點。
另外的有利發展係定義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
在下文中,以如(例如)圖1中所示的一無線多跳躍網路拓樸為基礎來說明較佳具體實施例。
為了以系統方式解決上述問題,建議一網路編碼方案,其能藉由任一線性網路編碼演算法來促進最佳編碼決策。
更明確而言,一多接收器(MR)訊框彙總係建議用於封包一資料單元(例如MAC協定資料單元(MPDU))成一單一實體層資料單元(PPDU),以便需要藉由至少兩個接收器來認可一單一MPDU。此MR彙總方案係明確針對其中相同封包係去往具有不同MAC位址的接收器之情況而設計。
此外,使用關於一網路節點之鄰域的兩跳躍或多跳躍拓樸資訊以便解決MAC層級處的拓樸推測之問題。此拓樸資訊可藉由使用分配式信標程序(例如現有MAC協定中可用的信標程序)來導出。在此一信標程序中,每一節點可週期性發送一信標至含有其識別符(例如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及位置的廣播MAC位址。於在長於暫停間隔的時間內未接收一信標時,一路由器假定任一鄰域已失敗或者已移出並且自其表格刪除該條目。
此外,在每一節點處需要一程序,其決定哪些節點應該認可除該封包之主要目的地節點以外的封包發送。此程序本質上以能藉由網路編碼演算法作出最佳編碼決策的方式來「建構」MR封包。接著,基於編碼決策實行實際網路編碼。因此,保證一最佳MR封包之建構。建議程序之利益係其並非基於機率準則而相反地基於關於先前發送封包之命運的決定性知識。
圖2顯示依據一具體實施例用於數個預計接收器及一單一MPDU的PPDU之示意訊框結構。此訊框結構可基於(例如)在下列說明的訊框結構:N. Sa i Sha nka r等人提出的「合作通信MAC(CMAC)-下一代無線LAN之新MAC協定」(無線網路、通信及行動計算之國際會議,2005)。由於一單一MPDU的發送,能減少用於說明預計接收器所需要的欄位。更明確而言,該訊框結構包含後隨一PLCP標題的一前置項、一持續時間欄位、指定傳達MPDU之數目的一欄位N、一前向錯誤校正(FEC)欄位、位址、預計接收器之長度(LEN)以及認可(ACK)欄位、另一FEC欄位、一循環冗餘碼(CRC)欄位以及傳達MPDU。
因此,在圖2之建議訊框結構中,在PPDU中指定多預計接收器,而僅一單一MPDU存在作為一有效承載(payload)。此訊框結構之利益係,雖然通知應該認可MPDU的接收器之群組,但是僅一次發送必須由所有預計接收器接收的封包(至主要接收節點以及機會節點)。然而,此並非一可信多播發送,此意指在接收編碼封包之後,以及在解碼之後,該節點不應該傳遞至並非預計用於特定節點的較高層封包。
接收節點瞭解其藉由應該添加於資料封包中的一標題所解碼的資料封包之識別(ID)。雖然現有方案使用接近50個位元組之標題,但是所建議之具體實施例需要明顯較小編碼/封包標題,因為其在IP層級以下運作。
然而,當使用建議MR彙總時,除假定為依據路由協定之主要接收器以外,一傳送者必須指定必須實際上返回傳送認可的網路節點。將作出此決策的程序將本質上建置雙重命名預計接收器,如圖2中所描述。為了計算接收器之最佳群組,可應用一分配式信標程序,因為其可用於新興的無線MAC協定中並且能用以發展拓樸推測之強固的程序。在此一分配式信標程序中,可在邏輯上劃分每一頻道成循環超訊框,其開始於時槽式信標週期,後隨資料傳輸週期。在信標週期期間,每一節點在其指明時槽中發送一信標。信標可含有關於排程靜止週期、頻譜測量、以及對資料通信之多頻道保留的資訊。一旦信標週期已結束,節點就可切換至其他頻道。
基於圖1,現將解釋信標程序之優點及其維持節點之不同群組的使用。假定圖1之節點1瞭解其緊接鄰域(即信標群組)。但是節點1之信標群組(BG)中的所有鄰域向節點1通知其鄰域。此至少兩個節點集之聯合可形成一擴充導此群組(EBG)。例如在圖1中,除明顯信標群組以外,如下給定節點1及2的擴充信標群組:
BG(1)={6;5;2}
EBG(1)=6→{s1};5→{t2;2};2→{5;4;3}
最後標記法意指節點1瞭解節點的5個直接鄰域係節點2及t2以及節點的2個直接鄰域係節點5、4及3。以上關於一節點之BG及EBG的知識係在輸出MR封包中建立預計接收器之最佳群組的關鍵。針對每一特定目的地建立一節點處的此最佳接收群組(ORG)。當封包係預計用於一「主要」目的地節點時,最佳接收群組表示必須監聽此封包發送的節點之群組。為了解釋如何建置此群組,返回參考圖1。自節點1維持的EBG,其瞭解節點5亦能聽見自節點2的發送。因此,節點5能借機會獲得節點1想發送至節點2的封包a 。此意指節點2亦應該認可封包a 。此動作的原因係,將由節點2作出的任一即將來臨之編碼決策/發送亦將由節點5監聽。因此節點5有機會接收封包a 並且允許節點2將其用於編碼決策。採用此方法,節點精確地瞭解已監聽何封包。亦應注意,採用此方案,已排除節點6對封包a 的認可,因為其對該節點並非有用。此處吾人應該強調能達到此決策而不需要自路由協定的交叉層資訊。
圖3顯示依據一具體實施例的一網路編碼方案之一般流程圖。在一初始步驟S101中,例如藉由以上信標程序或用於導出關於鄰近節點的資訊之任何另一適當程序來導出多跳躍拓樸資訊。此外,亦導出關於鄰近節點之前述封包的接收歷史。接著,在步驟S102中基於拓樸資訊及接收歷史來決定接收節點之最佳化群組。最後,在步驟S103中,決定的群組之至少兩個接收節點經指定為一MR訊框彙總方案中的預計接收器。
圖4顯示用於計算以上提及的每一節點處的最佳接收群組之計算或軟體程序之更詳細範例。在圖4之下部分中呈現實際網路編碼程序。在該部分中,可變decode_nodes 維持能解碼當前針對編碼考量的封包之節點的數目。該程序之輸入參數係目標節點X、目標節點X之BG及EBG。該程序之輸出應該係一最佳接收群組(ORG)。下編碼迴路之第一設想條件(步驟2.18)檢查鄰域中的哪個節點已接收先前發送封包l ,並且因此能解碼針對發送l '考量的當前封包之編碼版本。應注意,一般地,假定而且始終真實的係ORG(k;l )==ORG(l;k )。
下編碼迴路之第二條件設想陳述(步驟2.23)檢查是否值得編碼此封包。此係需要的,因為若僅一個節點能解碼封包l '之編碼版本,則首先就沒有理由編碼該封包。
以上編碼程序解決無線多跳躍網路中出現的基本問題,即總系統輸送量的增加。更明確而言,在高密度之網目或特別無線區域網路中運作的高資料速率應用將明顯有利。建議編碼程序或機制能在如WiMedia MAC的現有協定之上加以實施,如(例如)在J. Prado del Pavon等人提出的「超寬頻分配式網路之MBOA-WiMedia規格」(IEEE通信雜誌,44(6):128至134,2006年6月)中說明。
在行動或無線機會網路中,當一節點對移動至彼此的無線電範圍中時,能設定機會通信鏈路。以上網路編碼程序能用以善用無線頻道之廣播性質,以最大化網路中的資訊速率。
然而,仍可改良機會網路編碼與媒體存取協定之間的相互作用。為了使無線網路編碼嵌入至實際無線系統及標準中,必須設計一組基本機制及演算法以便能夠加強MAC層中的以上最佳化編碼決策,在下列具體實施例中,將處理無線媒體上的編碼/非編碼封包之適當發送及優先化。
增強的分配式頻道存取(EDCA)係完全分配式服務區別機制,其係初始地定義為規格802.11e之部分。然而,其最近由WiMedia MAC採用以便在以競爭為主的媒體存取中提供服務區別。在EDCA中,藉由使用一以競爭為主的機制授權媒體存取,同時藉由兩個可組態參數:競爭窗大小(CW )及仲裁訊框間空間(AIFS )達到不同訊務類別之優先化。競爭窗大小決定在能進行發送嘗試之前,一台必須遞減計數的退讓時槽之數目。AIFS值決定在初始化/恢復退讓程序之前必須感測為閒置的槽之數目。採用不同參值組態已指派至不同類別/優先權的封包及節點以便增加/減小其獲得對無線媒體的存取之偶然性。
現有EDCA方案的基本問題之一係其提供基於封包發送對系統輸送量具有相同影響而不管其起源的節點的假定之服務區別。然而,自任一訊務類型的成功封包發送可以相同方式貢獻總系統輸送量。例如,IP語音(VoIP)封包經指派至高優先權EDCA服務類別,而最佳努力網站訊務則經指派至較低類別。此係其中節點僅轉遞封包之傳統無線網路中的有效假定。然而,當發送線性編碼封包時,則以上陳述可能不成立,因為封包不再具有相同資訊內容。
返回參考如圖1中所示的分配式無線特別網路之簡單拓樸,初始考量節點1發送大小d 之封包至節點2。在成功發送之後,節點1將依據DCF或EDCA演算法起始退讓。接著將自其退讓計時器首先過期的節點捕獲該頻道。在此情況下節點2獲取對頻道的存取並且發送名為c 的另一封包。依據吾人狀況,將接著由發送封包b 至節點2的節點3來捕獲該頻道。現在若應用網路編碼,則節點2應該發送一編碼封包(即a⊕b )。然而,若使用典型802.11DCF機制,則將不向節點2授權存取,至少直至節點4及5發送,而且其將很可能在節點1再次發送之後。此引入不可接受的延遲。若現在使用EDCA,則屬於相同競爭類別的所有節點(其或許係依據802.11e/WiMedia規格的類似訊務之情況)將關於DCF而競爭該媒體。
為了加亮對效能的影響,考量(例如)節點2具有編碼封包,其能產生節點3及4兩者處的封包之成功解碼。因此,節點2應該本質上具有優於媒體存取的優先權使得其他節點能較快地解碼所需要的封包。以上提及的情形代表如今的現實,即並非針對採用網路編碼的強固內部運作而設計的MAC協定。隨著網路編碼的出現,現有調適方法並非僅次最佳化的,而係其在加以啟發式使用的情況下可明顯惡化系統效能。
為了能夠最佳地分配該媒體,能結合參數AIFSCW 之動態調適來使用EDCA。然而,並非直接計算一節點應該接收的服務區別之精確數量。尚未識別在一節點使用網路編碼時該節點應該採用EDCA接收的服務區別之最佳層級。因此,吾人將在下列具體實施例中回答的問題係如何以完全採用網路編碼,以及最大化系統輸送量的此一方式來調適EDCA參數。
能藉由使用以上最佳化編碼程序來達到網路編碼之一強固服務區別機制,以便每一節點精確地瞭解能監聽發送以及自哪些節點的鄰近節點。此外,能決定能藉由在MAC層中的一單一MPDU之一單一發送來解碼的封包之數目,此外,為了以系統方式解決上述問題,建議一服務區別方法,其能在(例如)MAC層中加以使用。更明確而言,建議一程序以動態地組態每一節點之EDCA參數(例如AIFSCW )。
總體地,應該最大化橫跨系統的資訊速率。節點當中的公平採取全新含意,因為資訊速率係預計成比例地加以分配在節點發送之間而非僅資料速率。
在圖4之以上編碼程序中,參數decodable_nodes 係用以表示能在成功發送之後解碼一自然封包的一節點之鄰域的數目。基於標記法方便,此參數現在係表示為c (l ),以便指示多少節點能解碼一封包l 。本質上此數量能視為封包l 的資訊內容。此外,參數Nj 表示屬於類別j 的節點之數目,而參數ηj 表示由該類別j 之所有節點達到的彙總資料速率。
依據該具體實施例,最大化該網路中的資訊流,同時亦提供比例存取公平至不同EDCA類別。因此,一關鍵差異係資訊流係成比例的(此意指節點之間的資料速率係不成比例的)。面臨網路編碼,每一類別j 必須接收系統頻寬之下列比率:
其中(1 )表示當前針對類別j 之節點處的發送所考量的封包1 之資訊內容。因此,問題係如何最佳地組態下一發送事件的競爭窗(CW),假定當前封包之資訊內容係(1 )。存在數個方式可供做到該點。一第一方式係由分析方法支援並且第二方式係啟發方法,其本質上依據每一封包之資訊內容,指派自一靜態組態值集的一值至參數AIFSCW
首先,說明分析驅動式CW調適,即能基於接近形式解決方式來選擇競爭窗。本質上地能使用估計與一特定類別j 成函數關係的輸送量之任一模型。舉例而言,最佳競爭窗能按照在下列中說明的方法加以選擇:C. Hu等人提出的「在超寬頻運作WPAN中提供品質***體存取」(WCNC,2006)。
此等式能展開至:
然而應注意上述模型並非約束性的。建議CW調適亦能基於在下列說明的方法:G. Hiertz等人提出的「IEEE 802.11e/802.11k無線LAN-對分配資源共用的頻譜知曉」,John Wiley及Sons,Chichester,2004年12月。然而,建議該調適應該基於處於封包層級的下列等式:
此修改等式本質上捕獲本具體實施例之建議,即調適應該藉由考量每一封包之資訊內容而非僅其大小來發生。
替代性靜態方法能基於查詢表(LUT)以靜態地組態參數AIFSCW 之最佳值。能自先前分析模型或類似方法導出將建置LUT的實際值。此外,亦能在效能模型以及在可行LUT中容易地解決封包大小。若標準化該建議方案,則能針對執行綜合實驗之後的不同運作區域來預定義最佳值之群組。
圖5顯示用於該建議調適方案之分析評估的示意拓樸。在該網路中存在四個封包流。虛線指示無線覆蓋區域。此拓樸包括四個「核心」節點(指示為暗圓形區域),其能聽見彼此並且係定位在總拓樸的中心處。在邊緣處存在四個其他「邊緣」節點1至4,其具有僅具有中心節點之一的無線連通性。在該網路中存在四個封包流(指示為直及彎箭頭)而且在圖5中亦加亮其方向。此拓樸係用以顯示一密集網路中的建議方案之利益。基於分析評估,僅定義兩個EDCA訊務類別1及2。此外,為了測試節點之增加數目的影響,已如下改變其數目。當將一單一節點添加至「核心」節點時,亦添加另一「邊緣」節點。
圖6顯示正規化總輸送量對兩個不同EDCA訊務類別1及2之節點的數目之分析結果。結果係在圖6中與Wimedia MAC層上的改良QoS之建議比較,如說明在下列中:C.Hu等人,「在超寬頻運作WPAN中提供品質***體存取」,在WCNC中,2006。應注意,該建議已經明顯改良普通Wimedia MAC之上的效能,此使得能採用建議方案達到的起明顯輸送量增加甚至更加重要。能預期更高輸送量增益,因為增加封包流以及涉及的主機之數目兩者。
單獨或組合式採取的以上具體實施例能為密集及飽和無線網目或特定網路中的相當高輸送量提供強固的協定。
因此,其能用於基於超寬頻(UWB)網路的低資料應用(例如感測器)或高資料速率應用(例如無線多媒體家庭娛樂系統)。
概述而言,已說明用於在多跳躍無線網路中廣播封包資料的方法及裝置,其中導出一目標節點之多跳躍拓樸資訊,基於該多跳躍拓樸資訊決定接收節點之一群組,以及在多接收器訊框彙總中指定該群組之至少兩個接收節點以用於封包資料單元。
應注意本發明並不限於以上具體實施例而且能用於允許MP訊框彙總的任何多跳躍封包網路環境。更明確而言,本發明可應用於所有類型的WLAN。
從圖式之研究、揭示內容以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熟習此項技術者能瞭解並且執行所揭示的具體實施例之變化。在申請專利範圍中,詞語「包含」並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驟,而且不定冠詞「一」或「一個」並不排除複數個元件或步驟。單一處理器或另一單元可實現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敍述的數個項目之功能。在彼此不同的申請專利範圍附屬項中所引用的某些測量的純粹事實並不指示不能突出優點地使用此等測量之一組合。用於控制處理器以實行所主張的特徵之電腦程式可加以儲存/分配於適當媒體(例如連同另一硬體供應或作為其部分的光學儲存媒體或固態媒體)上,但是亦可以其他形式(例如經由網際網路或另一有線或無線電信系統)加以分配。申請專利範圍中的任何參考符號均不應視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1...節點
2...節點
3...節點
4...節點
5...節點
6...節點
10...裝置
a ...封包
b ...封包
c ...封包
l ...封包
l '...封包
t 2...節點
現在將參考附圖基於各種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在該等附圖中:
圖1顯示一無線多跳躍網路中的數個無線節點之示意網路拓樸;
圖2顯示依據一具體實施例的一訊框彙總結構;
圖3顯示依據一具體實施例的選擇程序之示意流程圖;
圖4顯示用於計算依據一具體實施例的最佳接收群組之範例性計算方案FF1B;
圖5顯示具有核心節點及邊緣節點的另一示意網路;及
圖6顯示正規化輸送量對不同訊務類別的節點之數目的分析結果。
(無元件符號說明)

Claims (11)

  1. 一種用於在一多跳躍(multi-hop)無線網路中廣播(broadcasting)封包資料的裝置,該封包資料經編碼而包含在一單一發送(single transmission)中用於不同目的地節點(destination nodes)之複數個封包,該裝置經調適用以:a)導出(S101)一目標(target)節點之一多跳躍拓樸(topology)資訊;b)基於該多跳躍拓樸資訊決定(S102)必須監聽(overhear)該發送之一群組的接收節點;以及c)於用於封包資料單元(packing data units)的一多接收器訊框彙總(multiple receiver frame aggregation)中指定(S103)該群組之至少兩個接收節點,其應認可(acknowledge)該封包資料。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裝置經調適用以藉由一信標程序導出該多跳躍拓樸資訊。
  3. 如請求項2之裝置,其中該多跳躍拓樸資訊包含一目的地節點之各緊接鄰域的一信標(beacon)群組(2、5、6),以及該信標群組之至少一個節點的鄰域節點之一擴充信標群組(3、4、5)。
  4.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裝置經調適用以基於要求一潛在接收節點已接收一先前發送封包的一第一條件,以及要求至少一個額外潛在接收節點能夠解碼待發送之一封包的一第二條件來決定接收節點之該群組。
  5.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裝置經調適用以依據待發送的一封包之一資訊內容來動態地組態至少一個頻道存取參數。
  6. 如請求項5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頻道存取參數包含一競爭窗大小以及一仲裁訊框間空間之至少一項。
  7. 如請求項5或6之裝置,其中該裝置經調適用以藉由估計與一預定訊務類別成函數關係的輸送量來動態地組態該至少一個頻道存取參數。
  8. 如請求項5或6之裝置,其中該裝置經調適用以藉由使用一查詢表來動態地組態該至少一個頻道存取參數,該查詢表儲存該至少一個頻道存取參數之預定義值。
  9. 一種在一多跳躍無線網路中廣播封包資料之方法,該封包資料經編碼而包含在一單一發送中用於不同目的地節點之複數個封包,該方法包含:a)導出(S101)一目標節點之一多跳躍拓樸資訊;b)基於該多跳躍拓樸資訊決定(S102)必須監聽該發送之一群組的接收節點;以及c)於用於封包資料單元的一多接收器訊框彙總中指定(S103)該群組之至少兩個接收節點,其應認可該封包資料。
  10. 一種用於一多跳躍網路中的廣播發送之系統,該系統包含各具有如請求項1之裝置的至少兩個網路節點。
  11.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用於在一電腦器件上執行時產生如請求項9之方法的步驟的程式碼構件。
TW098107914A 2008-03-14 2009-03-11 多跳躍網路中強固的編碼 TWI4626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152731 2008-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4427A TW201004427A (en) 2010-01-16
TWI462612B true TWI462612B (zh) 2014-11-21

Family

ID=41057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7914A TWI462612B (zh) 2008-03-14 2009-03-11 多跳躍網路中強固的編碼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619644B2 (zh)
EP (1) EP2274934B1 (zh)
JP (1) JP5852782B2 (zh)
KR (1) KR101594546B1 (zh)
CN (1) CN101971671A (zh)
TW (1) TWI462612B (zh)
WO (1) WO200911303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9743B2 (ja) 2009-01-07 2014-08-2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通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5266474B2 (ja) * 2009-02-25 2013-08-2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345547B2 (en) * 2010-08-23 2013-01-01 Intel Corporation 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for wide channels used in overlapping networks
EP2646935B1 (en) * 2010-11-30 2015-08-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information request messages over an ad-hoc mesh network
US8995501B2 (en) 2011-02-16 2015-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hysical layer network coding
JP5907496B2 (ja) * 2011-06-08 2016-04-26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低データレートのwlanのための効率的な送信
US9880968B2 (en) 2014-01-21 2018-01-30 Walter Kidde Portable Equipment Inc.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components
WO2015131919A1 (en) * 2014-03-03 2015-09-1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EP3831021A1 (en) 2018-07-27 2021-06-09 Gotenna Inc. VINEtm ZERO-CONTROL ROUTING USING DATA PACKET INSPECTION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N112600647B (zh) * 2020-12-08 2021-11-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网络编码续航的多跳无线网络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47836B2 (ja) * 2004-04-02 2008-02-13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06120650A1 (en) 2005-05-12 2006-11-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rame aggrega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JP4787320B2 (ja) 2005-07-07 2011-10-05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パケット・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符号化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ATTI S ET AL: "XORs in The Air: Practical Wireless Network Coding" PROCEEDINGS OF ACM SIGCOMM,20060911; 20060911 - 20060915 Navid Nikaein; Christian Bonnet: "Topology Management for Improving Routing and Network Performances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O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52782B2 (ja) 2016-02-03
TW201004427A (en) 2010-01-16
WO2009113031A2 (en) 2009-09-17
WO2009113031A3 (en) 2009-11-05
CN101971671A (zh) 2011-02-09
US20100329227A1 (en) 2010-12-30
EP2274934B1 (en) 2019-01-23
US8619644B2 (en) 2013-12-31
JP2011514114A (ja) 2011-04-28
KR101594546B1 (ko) 2016-02-16
EP2274934A2 (en) 2011-01-19
KR20100137504A (ko) 201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2612B (zh) 多跳躍網路中強固的編碼
KR102032989B1 (ko) Nan(neighbor aware network) 데이터 경로에서의 트래픽 광고
US20160174136A1 (en) Traffic advertisement in neighbor aware network (nan) data path
CN107005940B (zh) 邻居感知网络(nan)数据路径中的业务通告
US20160073288A1 (en) Reducing contention in a peer-to-peer data link network
US9949236B2 (en) Traffic advertisement in neighbor aware network (NAN) data path
US20160174225A1 (en) Traffic advertisement in neighbor aware network (nan) data path
US20160174221A1 (en) Traffic advertisement in neighbor aware network (nan) data path
Argyriou Wireless network coding with improved opportunistic listening
Oliveira et al. Towards reliable broadcast in ad hoc networks
Qin et al. Opportunistic routing with admission control i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Zhai et al. A distributed packet concatenation scheme for sensor and ad hoc networks
Gong et al. An efficient cooperative retransmission MAC protocol for IEEE 802.11 n Wireless LANs
Alonso-Zárate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cluster-based MAC protocol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Choi et al. Delay analysis of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resolution
Palacios et al. Reverse direction transmissions and network coding for energy-efficient Wi-Fi networks
Palacios-Trujillo et al. Network coding-aware IEEE 802.11 MAC protocol using batch transmissions and multiple reverse direction exchanges
Santos et al. Dyn-ARF: A rate adaptation mechanism sensitive to the network load over 802.11 WLANs
Lin et al. necoMAC: Network coding aware MAC protocol for multirate wireless networks
Hamidian Supporting Internet access and quality of service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Zhu et al. A fast forward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IEEE 802.11 s mesh networks with multiple channels
Si et al. RMAC: A reliable MAC protocol supporting multicast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Benveniste QoS for wireless mesh: MAC layer enhancements
Antonopoulos et al. ANGEL: analog network-coded game theoretic energy efficient layout for data dissemination
Natkaniec et al. ICT-619555 RESCU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