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1768B - 負載控制系統 - Google Patents

負載控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1768B
TWI451768B TW099108285A TW99108285A TWI451768B TW I451768 B TWI451768 B TW I451768B TW 099108285 A TW099108285 A TW 099108285A TW 99108285 A TW99108285 A TW 99108285A TW I451768 B TWI451768 B TW I4517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rol
mode
controller
lo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8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9103A (en
Inventor
Satoshi Hirata
Shuji Matsuura
Yuji Fujita
Haruhiko Hyosu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744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218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032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25853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032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2188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29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9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1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176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2Home appliances
    • Y04S20/246Home appliances the system involving the remote operation of lamps or lighting equipment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負載控制系統
本發明關於一種負載控制系統,更特別地,係關於一種包含被設定以於一操作模式或一登記模式下操作之操作控制終端與一操作終端之負載控制系統。
舉例來說,2003年7月所公布之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P2003-37879A一案揭示了一種傳輸控制單元(主要站台)與不同的終端(次要站台)。終端(terminal)包括操作終端與控制終端,彼此可在傳輸控制單元的控制下透過同步資料鏈結控制(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SDLC)通訊。也就是說,傳輸控制單元具有對應關係(correspondence relationship),用以將每一個控制終端關聯至任何一個操作終端,並回應任何操作終端(特別是一開關)的操作,控制一連接到至少一個與操作終端相關的控制終端之負載。該對應關係定義用於型態控制、群組控制等等的不同關係。
因此,由於傳輸控制單元具有對應關係,會用到一型態與群組設定裝置來改變對應關係。然而,如此一來就需使用裝置,同時也需要專業的知識來改變對應關係。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輕易地關聯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與一操作終端。
本發明的負載控制系統包含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與一操作終端。每一操作控制終端具有一識別碼,並同時包含一操作控制開關、一收發器、一驅動器、以及一控制器。在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中,每一驅動器係連接一負載並被設定以驅動該負載。每一控制器被設定為當其本身的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時,(A)根據來自對應的該操作控制開關之一操作控制輸入以對應的該驅動器驅動對應的該負載,並且(B)根據來自對應的該收發器被定址於其本身的識別碼之一控制命令以該驅動器驅動該負載。該操作終端具有一識別碼,並同時包含一操作開關、一收發器、一儲存裝置、以及一控制器。在該操作終端,該儲存裝置儲存與該操作開關相關的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為當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之一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時,回應來自該操作開關的一操作輸入,而從該儲存裝置取得至少一個與該操作開關相關的該識別碼,用以定址與透過該收發器傳送一對應該操作輸入的控制命令至至少一個該識別碼。該操作終端包含一控制模式開關。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以:回應來自該控制模式開關的一操作輸入而設定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的一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或一登記模式;以及同樣地產生一模式設定命令,用以回應該操作輸入或來自該操作開關的一操作輸入,而設定該操作控制終端的該控制器之至少每一個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或一登記模式,以及接著透過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傳送至少該模式設定命令到至少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具有一用於登記的時間臨限(time threshold)。該等操作控制終端的每一個控制器係被設定以:根據來自對應的該收發器的該模式設定命令去設定其本身的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或一 登記模式;以及在該登記模式中,如果從該操作控制開關取得一比對應的該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控制輸入,則透過該收發器傳送至少該操作控制終端本身的識別碼。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為如果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之該控制模式係被設定為當該登記模式時,從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接收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該控制器將該識別碼關聯至該操作開關以將相關的該識別碼儲存於該儲存裝置內。
在本發明的一操作控制終端中,如果該控制器係於該登記模式下而從該操作控制開關取得一比一用於登記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控制輸入,則該控制器透過該收發器傳送該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在該操作終端中,如果接收到至少一個該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則該控制器將該識別碼關聯至該操作開關,以儲存相關的該識別碼於該儲存裝置內。因此,一或更複數個想要使用的操作控制終端可輕易地與操作開關取得關聯。
第一實施例
圖1與圖2所示分別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在一負載控制系統內的一操作控制終端(operation control terminal)1與一操作終端(operation terminal)2之方塊圖。在第一實施例中,系統包括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1與一操作終端2。
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具有一用於登記的識別碼與時間臨限(舉例來說,但不限於二秒或更多秒),以及同樣包括一控制台(console)11、一收發器(transceiver)12、一驅動器(driver)14、以及一控制器10。如圖1所示,較佳地每一操作控制終端1更包括一儲存裝置13、一指示器(indicator)15、以及一電源16。
在圖1中,儲存裝置13儲存控制器10所用的資訊(資料),而資訊包括用於登記的識別碼(identification code)與時間臨限(time threshold)。然而,不限於此,本發明的識別碼可為收發器12所持有的碼(例如,MAC位址(MAC address))。舉例來說,指示器15被設定為根據控制器10的控制以表示操作控制終端1的操作。電源16被設定為從電源線Lp獲得電力以供應電力至操作控制終端1的每個部分。
控制台11包括操作控制開關(operation control switch)110,並且位於操作控制終端1的主體前方。舉例來說,開關110為一雙態觸變開關(toggle switch)。收發器12同時具有一發送器與一接收器,且被設定以有線或無線通訊的方式傳送與接收訊號。在圖1的範例中,收發器12係一有線裝置,其與通訊線Ls連接。驅動器14係連接一負載17並被設定以驅動負載17。
舉例來說,控制器10包括一微電腦,並被設定為根據控制台11的輸入(訊號)操作。在本實施例中,當控制器10的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時,控制器10根據操作控制開關110的操作控制輸入,透過驅動器14驅動負載17。同樣在操作模式中,控制器10根據來自收發器而被定址至操作控制終端1的識別碼之控制命令,透過驅動器14驅動負載17。
控制器10同樣也根據來自收發器12的模式設定命令,設定控制器10的控制模式為操作模式或登記模式。在登記模式中,如果從操作控制開關110取得一較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控制輸入,則控制器10透過收發器12傳送至少該識別碼。
操作終端2具有一識別碼,同樣也包括一控制台21、一收發器22、一儲存裝置23、以及一控制器20。如圖2所示,操作終端2較佳為包括指示器25與電源26。
在圖2中,舉例來說,指示器25被設定為根據控制器20的控制以表示操作終端2的操作。電源26被設定為從電源線Lp獲得電力以供應電力至操作終端2的每個部分。
控制台21包括一操作開關210與一控制模式開關211,並且位於操作終端2的主體前方。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本發明的操作開關與控制模式開關可為相同的開關,而操作開關可被設定以回應一較用於模式交換的時間臨限要久(舉例來說,但不限於,二秒或更多秒)的操作輸入而作為控制模式開關。舉例來說,每一個開關210與211為一雙態觸變開關(toggle switch)。收發器22同時具有一發送器與一接收器,被設定以有線或無線通訊的方式傳送與接收訊號。在圖2的範例中,收發器22係一與通訊線Ls連接的有線裝置。儲存裝置23儲存控制器20所用的資訊(資料),而資訊包括用於操作終端2的識別碼以及與操作終端2相關的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其中操作終端2也就是操作開關210。即,儲存裝置23除了儲存操作終端的識別碼等,還儲存來自操作開關210的一操作輸入(訊號)與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之間的對應關係(例如,一個表)。然而,不限於此,本發明的操作終端的識別碼可為收發器22所持有的碼(例如,MAC位址)。
舉例來說,控制器20包括一微電腦,並被設定成回應控制台21的輸入(訊號)而操作。在實施例中,回應控制模式211的操作輸入,控制器20設定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為操作模式或登記模式。同樣地,回應操作輸入(或來自操作開關210的操作輸入),控制器20產生一模式設定命令,用以設定操作控制終端1的控制器的至少每一個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或一登記模式。控制器20接著透過收發器22傳送至少該模式設定命令給至少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
當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係設定為登記模式時,如果從收發器22收到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控制器20將識別碼關聯至操作開關210以儲存相關的識別碼於儲存裝置23。
當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在操作模式時,控制器20回應來自開關210的操作輸入而從儲存裝置23取得至少一個與操作開關210相關的識別碼,接著控制器20將對應操作輸入的控制命令定址與透過收發器22傳送到至少一個識別碼。
以下將說明設定該終端的控制器之每一控制模式的範例,當每一個控制模式為操作模式時,如果從控制模式開關211收到一操作輸入(例如,ON訊號),控制器20設定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為登記模式。控制器20同時也產生一模式設定命令,用以設定操作控制終端1的控制器的每一個控制模式為登記模式。接著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將模式設定命令傳送給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
在操作控制終端1,每一個控制器10根據來自對應的收發器12(其本身的收發器)的模式設定命令將其本身的控制模式設定為登記模式。藉此,終端的控制器的每一個控制模式係設為登記模式。在登記模式下,如果從操作控制開關110取得一比用於登記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控制輸入,則任何控制器10透過收發器12傳送識別碼。
在操作終端2,如果從收發器22接收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控制器20將該識別碼關聯至該操作開關210以將該相關的識別碼儲存於儲存裝置23內。因此,一或更多個所需要的操作控制終端可關聯至操作開關210。因此,如果透過控制模式開關211取得另一用以設定至操作模式的模式設定命令,每一個控制器的控制模式係設定為操作模式。
第二實施例
在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之負載控制系統中,操作控制終端1包括第一操作控制終端與第二操作控制終端。第一操作控制終端具有一操作控制開關211,且第二操作控制終端具有操作控制開關211,而每一操作控制開關係與一識別碼相關。為了簡化敘述,類似的元件係具有如同第一實施例之相同參考標號。
第一操作控制終端的控制器10係被設定為在該登記模式時,如果從操作控制開關110取得一指定的輸入,則透過收發器12傳送第一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該指定的輸入係一比登記該第一操作控制終端的該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控制輸入。
第二操作控制終端的控制器10係被設定為在該登記模式時,如果從任何一個操作控制開關110取得一指定的輸入,則透過收發器12傳送第二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以及一與對應指定的輸入的操作控制開關110相關的識別碼。該指定的輸入係一比登記該第二操作控制終端的該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控制輸入。在一範例中,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可包括多個識別碼,每一個都是第二操作控制終端本身的識別碼以及一與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相關的識別碼之組合。
在操作終端2,控制器20被設定為如果在登記模式時,從收發器22接收到至少第一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將識別碼關聯至操作開關210以儲存相關的識別碼於儲存裝置23內。控制器20也同樣被設定為如果在登記模式時,從收發器22接收到第二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以及一與任何一個操作控制開關110相關的識別碼,將識別碼關聯至操作開關210,以儲存相關的識別碼於儲存裝置23。
以下將說明在登記模式下負載控制系統的操作。在登記模式下,如果從操作控制開關110取得一指定的輸入,則第一操作控制終端的控制器10透過收發器12傳送第一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在操作終端2,如果從收發器22接收到第一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控制器20將識別碼關聯至操作開關210,以儲存相關的識別碼於儲存裝置23內。藉此,第一操作控制終端的操作控制開關110可與操作開關210關聯。
在登記模式下,如果從任何一個操作控制開關110取得一指定的輸入,第二操作控制終端的控制器10透過收發器12傳送第二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以及一與對應指定的輸入的操作控制開關110相關的識別碼。在操作終端2,如果從收發器22接收到第二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以及一與任何一個操作控制開關110相關的識別碼,控制器20將識別碼關聯至操作開關210,以儲存相關的識別碼於儲存裝置23內。藉此,一第二操作控制終端的操作控制開關110可與操作開關210取得關聯。
第三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之負載控制系統,操作終端2的操作開關210包括複數個操作開關210。為了簡化敘述,類似的元件係如第一(或第二)實施例所述具有相同的參考標號。
儲存裝置23儲存操作控制終端之至少一個與所有或部分的操作開關210的每一個相關的識別碼。
操作終端2的控制器20被設定為在登記模式下,將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操作控制開關110)關聯至任何一個操作開關210。也就是說,控制器20回應來自任何一個操作開關210的操作輸入而產生一模式設定命令。接著,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傳送至少一個模式設定命令給至少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隨後,如果從收發器22收到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與任何一個操作控制開關110相關的識別碼),控制器20將識別碼關聯至對應操作輸入的操作開關210,以儲存相關的識別碼於儲存裝置23。
以下將說明負載控制系統的操作範例。在操作終端2,當每一個控制模式係位於操作模式時,如果從控制模式開關211收到操作輸入,控制器20設定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為登記模式。如果從任何一個操作開關收到操作輸入,控制器20接著產生一模式設定命令以設定至登記模式。控制器20接著透過收發器22傳送模式設定命令至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
在操作控制終端1,每一個控制器10根據來自對應的收發器12的模式設定命令設定其本身的控制模式為一登記模式。在登記模式中,如果從操作控制開關110取得一比用於登記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控制輸入,則任何控制器10透過收發器12傳送識別碼(以及與任何一個操作控制開關110相關的識別碼)。
在操作終端2,如果從收發器22接收到一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以及與任何一個操作控制開關110相關的識別碼),控制器20將識別碼關聯至對應操作輸入的操作開關210以儲存相關的識別碼於儲存裝置23內。藉此,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操作控制開關110)可關聯至一需要的操作開關210。
在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所用的一範例,每一個控制器10被設定為,即使在登記模式從操作控制開關110取得一比用於登記之該對應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控制輸入,用以忽略該操作控制輸入。
在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所用的一範例,每一個控制器10被設定為如果在登記模式下,從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110取得一操作控制輸入,用以透過對應的驅動器14驅動對應的負載17,而與取得操作控制輸入的一時點之用於登記的對應時間臨限無關。
第四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之負載控制系統,操作終端2包括複數個操作終端2。為了簡化敘述,類似的元件係如第一至第三實施例所述具有相同的參考標號。
操作終端2的每一個控制器20係被設定以固定的間隔傳送至少一模式設定命令至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與每一個其他的操作終端2。
在圖2,控制器20回應來自控制模式開關211的操作輸入而設定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至操作模式或登記模式。控制器20也回應操作輸入(或來自對應的操作開關210之操作輸入)而產生一模式設定命令,用以將操作控制終端1與每一個其他的操作終端2之控制器10與20的每一個控制模式設定為操作模式或登記模式。控制器20接著透過收發器22傳送至少該模式設定命令給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與每一個其他的操作終端2。此外,如果控制模式為登記模式,控制器20重複地以固定的間隔傳送至少該模式設定命令至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與每一個其他的操作終端2,直到透過控制模式開關211取得另一用以設定操作模式的模式設定命令為止。
在第四實施例中,即使在安裝階段持續加入操作控制終端1或操作終端2,控制終端1或操作終端2也可自動地設定為操作模式或登記模式。
第五實施例
在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之負載控制系統中,操作終端2的每一個指示器25被設定為根據對應的控制器20的控制給予錯誤通知。為了簡化敘述,類似的元件係如第四實施例所述具有相同的參考標號。
在圖2,操作終端2具有用於模式交換的時間臨限,其係儲存於儲存裝置23。操作開關210在控制器20的控制下,係被設定作為控制模式開關211,以回應一比用於模式交換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輸入。控制器20被設定為即使在根據來自收發器22的模式設定命令設定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後,從操作開關210取得指定的輸入,用來忽略該指定的輸入以透過指示器25給予錯誤通知。而該指定的輸入為一比用於模式交換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輸入。
在第五實施例,操作終端2重複傳送模式設定命令的程序可受保護避免另一操作終端2的打擾。所以,重複傳送模式設定命令的操作終端2可儲存一適當的對應關係於儲存裝置23。
第六實施例
在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之負載控制系統中,每一個操作終端2具有一用於自動復原而要比該週期時間要久的時間臨限,用以重複地傳送該模式設定命令,以及該時間臨限係儲存於對應的儲存裝置23。為了簡化敘述,類似的元件係如第四(或第五)實施例所述具有相同的參考標號。
在圖2,控制器20係被設定為,當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係根據來自收發器22的模式設定命令而設定為登記模式後,如果從接收到該最新的模式設定命令的一時點開始的經過時間超過用於自動復原的時間臨限,則設定控制器20的控制模式為操作模式。
在第六實施例,每一個終端可被保護,而不受模式設定命令的傳輸來源故障的影響。
在用於第一至第六實施例的範例中,操作終端2包括連接負載的驅動器(圖未顯示)並被設定為驅動該負載。在此情形下,控制器20係被設定以根據來自操作開關20的操作輸入,透過操作終端2的驅動器來驅動操作終端2的負載。
第七實施例
在根據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之負載控制系統中,控制器20係被設定為透過收發器22傳送一要求命令以確認所有或部分的操作控制終端1。為了簡化敘述,類似的元件係如第一至第七實施例所述具有相同的參考標號。
在圖1,控制器10係被設定為根據來自收發器12之要求命令,透過收發器12回傳控制器10的識別碼與一狀態碼,用以表示負載17的一狀態。
在圖2,控制器20被設定為如果在傳送前述要求命令後,收到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與狀態碼,用以將狀態碼關聯至該識別碼,以將識別碼與狀態碼儲存在儲存裝置23。
以下說明第七實施例的一個範例。當操作終端2被啟動時,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傳送一要求命令用以確認所有或部分的操作控制終端1的每一負載狀態。舉例來說,控制器20傳送該要求命令至被包括於對應關係內的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而對應關係儲存於儲存裝置23。
在所有或部分的操作控制終端1的每一個中,每一個控制器10回傳其本身的識別碼與一狀態碼,用以根據來自對應的收發器12的要求命令,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表示對應的負載17的一狀態。
在操作終端2,如果透過收發器22接收到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與狀態碼,控制器20會將狀態碼關聯至識別碼,以將它們儲存於儲存裝置23。藉此,操作終端2可取得至少一個與操作終端2相關之負載的狀態,並可適當地驅動該至少一個負載。
在一範例中,控制器20係被設定為在啟動時,將前述的要求命令定址並透過收發器22傳送到儲存於儲存裝置23之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包括單播位址(unicast address)或多播(multicast)位址。
在一範例中,指示器24係被設定為於控制器20的控制下,呈現操作控制終端1的一負載狀態,其對應至儲存在該操作終端的該儲存裝置內之至少一個識別碼。在此例中,控制器20被設定為在傳送前述要求命令之後,如果透過收發器22收到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與該狀態碼,用以回應狀態碼更新指示器25所表示的該負載狀態。
在一範例中,如果操作終端2包括操作終端2,每一個控制器20係被設定為在啟動時,利用多播(multicast)將上述的要求命令傳送給每一個其他的操作終端2。在此範例中,作為要求命令的傳輸來源之控制器20可認得其他操作終端2。
第一實際範例
圖3所示為本發明的一個實際範例。在此範例中,負載控制系統係由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1(圖3中為四個或更多個)及複數個操作終端2(圖3中為二個或更複數個)所形成,其中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連接一負載17,且上述操作終端2透過雙線系統的訊號線Ls連接操作控制終端1。舉例來說,每一個負載17為一發光負載並透過一電線Lp連接至一商用AC電源(AC)。然而,不限於此,舉例來說本發明的負載可為電力設備像是冷氣設備、風扇、電氣窗簾或其類似者。
操作控制終端1包括三個不同的終端,也就是操作控制終端1A、操作控制終端1B、以及一操作控制終端1C(或1D)。終端1A具有一個操作控制開關(110)S11,並具有一回應來自開關S11的操作控制輸入而打開與關閉負載17的功能(在此稱為「個別開/關功能」)。終端1B具有操作控制開關(110)S21與S22,以及各別地回應來自操作控制開關S21與S22的操作控制輸入以打開與關閉複數個(二個)負載17的個別開/關功能。操作控制終端(1C)或(or 1D)具有操作控制開關(110) S31-S33(或S41-S43),並各別地具有一回應來自開關S31(或S41)的操作控制輸入而打開與關閉負載17的功能(在此稱為「點亮/變暗功能」),以及回應來自開關S32與S33(或S42與S43)的操作控制輸入而增加與減少負載17的光輸出之功能。
操作終端2包括二個不同的終端。一個是具有操作開關(210) S51-S53的操作終端2A,而另一個是具有操作開關(210)S61與S62的操作終端2B。操作終端同樣也具有一功能(在此稱為「遠端控制」功能),其回應任何操作開關的操作輸入而藉由透過訊號線Ls傳送的一包括控制命令的封包,去控制任何操作控制終端的負載17。
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與操作終端2係藉由埋設管線的平貼蓋板(flush plate)和固定框埋入房屋的牆壁或其類似者。
在圖1,收發器12被設定為將具有圖4A的格式之封包編碼與數位調變以透過訊號線Ls來傳輸封包;並同時透過訊號線Ls接收封包以將其解碼與數位解調變。目的終端與來源終端係由配置給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的獨特識別碼來加以識別。識別碼可為一由硬體製造商配置給硬體的獨特實體位址,像是MAC位址(MAC address),或者是任何由使用者或類似者所配置的任意位址。簡短的說,在負載控制系統(同一網路)中的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與操作終端2都必須配置獨特的識別碼。要傳送的封包包括一建立同步化的前文(preamble)、設定一種資料的控制位元、一目的位址、一來源位址、像是控制命令或其類似者的資料、以及用於錯誤偵測的檢查和(check sum)。第一實際範例採用CSMA/CD的多重傳送方式。
控制台(小鍵盤(keypad)) 11監測一操作控制開關110的操作控制輸入。在取得操作控制輸入時,控制台11提供操作控制輸入(操作控制訊號)給控制器10。操作控制開關係由一按鈕開關(push switch),像是接觸開關(tact switch)或其類似者、以及一用來按該按鈕開關的操作把手(蓋子)所組成。按鈕開關具有一般為開路的接觸點,在沒有透過操作把手按下按鈕開關時是開路(關閉)的,而在透過操作把手按下按鈕開關時是閉路(導通)的。也就是說,回應操作控制開關110(S11;S21或S22;S31、S32或S33;或S41、S42或S43)的開啟或關閉,控制台11提供一對應的操作控制輸入給控制器10。在一範例中,操作控制開關可提供二個不同的操作控制輸入給控制器10。其中一個操作控制輸入是在操作控制開關被按相當久的時間所提供,而另一個是在操作控制開關被按相當短的時間所提供。
控制器10包括中央處理器(CPU),並被設定以從控制台11接收操作控制輸入以提供一對應操作控制輸入的控制訊號給驅動器14。驅動器14被設定為回應控制訊號而透過商用交流(AC)電源供給或停止供給能量給負載17。在操作控制終端1C(或1D)具有點亮/變暗功能的情形下,驅動器14進一步回應控制訊號而調整電源(AC)供給負載的每單位時間電力,藉此增加或減少負載17的光輸出。利用繼電器(relay)可供給或停止供給能量給負載17。而半導體裝置像是三極體(triac)或其類似者可用來調整饋入的電力。
儲存裝置13包括可覆寫的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例如EEPROM或快閃記憶體),並儲存像是多播位址、識別碼等用以識別每一負載17或其類似者的資訊。當使用者將一獨特的識別碼配置給操作控制終端1,識別碼也會被重新儲存在儲存裝置13。指示器15被設定以表示負載17的操作狀態(點亮或熄滅)。舉例來說,指示器15具有一像是發光二極體的發光裝置(LD11;LD21與LD22;LD31;或LD41)、以及一驅動電路,其根據控制器10的控制訊號而讓發光二極體導通或關閉。如圖3所示,發光二極體(LD11;LD21與LD22;LD31;或LD41)係鄰近操作控制開關(S11;S21與S22;S31;或S41)。電源16被設定為將商用AC電源的AC電力轉換為DC電力以提供DC電力給操作控制終端1的每一個部分。
以下說明操作控制終端1的操作。在操作控制終端1A,當操作控制開關S11受到操縱(被按下),控制台11(開關S11)提供操作控制輸入(操作控制訊號)給控制器10。控制器10提供一控制訊號給驅動器14,用以反轉負載17的操作狀態(在負載17點亮時停止提供能量,而在未被點亮的時候提供能量給負載17)。驅動器14根據來自控制器10的控制訊號而開啟或關閉繼電器,以反轉負載17的操作狀態。控制器10在供應控制訊號給驅動器14後,提供一控制訊號給指示器15,用以反轉發光裝置LD11的狀態(在發光裝置LD11點亮時關閉它,而在不亮的時候啟動發光裝置LD11)。藉此,發光裝置LD11會藉由控制訊號而被指示器15的驅動電路點亮或熄滅。在操作控制終端1B,當操作控制開關S21受到操縱(被按下),對應的負載17的操作狀態以及對應的發光裝置LD 21的狀態會各自反轉。當操作控制開關S22受到操縱(被按下),對應的負載17的操作狀態以及對應的發光裝置LD 22的狀態會各自反轉。
在操作控制終端1C(或1D),當操作控制開關S31(S41)受到操縱(被按下)時,負載17的操作狀態與發光裝置LD 31(或LD41)的狀態會各自反轉。當操作控制開關S32(或S42)在其對應的負載17點亮時受到操縱(被按下),控制器10回應來自控制台11的操作控制輸入而供應一控制訊號給驅動器14,以增加負載17的光輸出(調光值(dimming level))。驅動器14根據控制訊號增加饋入負載17的單位時間電力。如果操作控制開關S33(或S43)在其對應的負載17點亮時受到操縱(被按下),控制器10回應來自控制台11的操作控制輸入,供應一控制訊號給驅動器14以減少負載17的光輸出(調光值)。驅動器14根據控制訊號減少饋入負載17的單位時間電力。在一範例中,如果操作控制開關S32或S33(或S42或S43)在對應的負載17未被點亮時受到操縱(被按下),負載17的光輸出在其點亮後會增加或減少。在一範例中,當負載17回應來自操作控制開關S31(或S41)的操作控制輸入而未被點亮時,控制器10在儲存裝置13儲存負載17在剛好未被點亮之前的調光值。因此,當操作控制開關S31(或S41)受到操縱,控制器10根據儲存裝置13所儲存的調光值,透過驅動器14驅動負載17。藉此,負載17係以先前的調光值點亮。
在圖2中,收發器22被設定為將具有圖4A的格式之封包編碼與數位調變以透過訊號線Ls傳輸封包;並同時透過訊號線Ls接收封包以將其解碼與數位解調變。目的終端與來源終端係由配置給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的獨特識別碼加以識別。
控制台(小鍵盤(keypad))21監測操作開關210的操作輸入。當操作開關S51、S52或S53(或S61或S62)受到操縱(被按下),控制台21提供對應的操作輸入(訊號)給控制器20。操作開關係由一按鈕開關(push switch),像是接觸開關(tact switch)或其類似者,以及一用來按該按鈕開關的操作把手(蓋子)組成。按鈕開關具有一般為開路的接觸點,在沒有透過操作把手按下按鈕開關時是開路(關閉)的,而在透過操作把手按下按鈕開關時是閉路(導通)的。也就是說,回應操作開關210(S51、S51或S532;或S61或S62)的開啟或關閉,控制台21提供一對應的操作輸入給控制器20。
控制器20包括中央處理器(CPU),並被設定以從控制台21接收操作輸入以產生一對應操作輸入的控制訊號。儲存裝置23包括可覆寫的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例如EEPROM或快閃記憶體),並儲存像是在一群組或一型態群組中對應每一個操作開關S51、S52與S53(S61與S62)的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之識別碼;多播位址;其他操作終端2的每一個識別碼;以及在集體控制(lump control)中每一個負載17的狀態等資訊。
指示器25被設定以表示對應操作開關S51、S52與S53(或S61與S62)之負載17的操作狀態。舉例來說,指示器25具有發光裝置LD51、LD 52與LD 53(或LD61與LD62),像是發光二極體,還有一驅動發光裝置的驅動電路。當處於一集體控制,像是群組控制或型態控制內的所有負載17被點亮(操作)時,驅動電路回應來自控制器20的控制訊號,將對應的發光裝置LD51、LD 52或LD 53(或LD61與LD62)關閉。當處於群組控制或型態控制內的所有或部分的負載17未被點亮(未操作)時,驅動電路回應來自控制器20的控制訊號將對應的發光裝置導通。如圖3所示,發光裝置LD51、LD52與LD53(或LD61與LD62)係分別鄰近操作開關S51、S52與S53(或S61與S62)。電源26被設定為將商用AC電源的AC電力轉換為DC電力,以提供DC電力給操作終端2的每一個部分。
以下將配合圖5說明集體控制。集體控制包括群組控制與型態控制(以此例的發光負載來說也稱為「場景控制(scene control)」。在群組控制中,在此包括的所有負載17係以一群體來控制,以具有相同的操作狀態。在型態控制中,所有的負載17係以一群體來控制,但會具有個別的操作狀態。在第一實際範例中,操作終端2A的操作開關S51-S53對應群組控制,而操作終端2B的操作開關S61與S62對應型態控制。舉例來說,在對應操作開關S51的群組控制中,連接至訊號線Ls之所有的操作控制終端的負載(1A-1D的17)係集體地點亮或未被點亮。群組中之操作控制終端1A-1D的識別碼係與操作開關S51相關,並被儲存於操作終端2A的儲存裝置23內。對應操作開關S61的型態控制(在此稱為「第一型態控制」)包括所有的操作控制終端1A-1D(第一型態群組)。在第一型態控制中,操作控制終端1A與1B的每一個負載17被點亮,而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的每一個負載17係分別被調整為50%和70%的調光值。操作控制終端1A-1D的識別碼與每一個負載17的控制命令(像是調光值或其類似的控制內容)係與操作開關S61相關,並被儲存於操作終端2B的儲存裝置23中。對應操作開關S62的型態控制(在此稱為「第二型態控制」)包括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第二型態群組)。在第二型態控制中,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的負載17係分別被調整為70%與30%的調光值。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的識別碼與每一個負載17的控制命令(像是調光值或其類似的控制內容)係與操作開關S62相關,並被儲存於操作終端2B的儲存裝置23中。順帶一提,所有連接至訊號線Ls的操作控制終端的任何一個或更多個可自發地被納入一群組控制的群組或型態控制的型態群組中。在操作終端2中,來自任何操作控制終端1A-1D的每一個負載狀態係儲存在儲存裝置23中。
以下說明群組控制的操作。在操作終端2A,當操作開關S51受到操縱時,控制台21提供一操作輸入(操作訊號)給控制器20。接著控制器20從儲存裝置23取得與操作開關S51相關之操作控制終端1A-1D的識別碼以及連接它們的負載17的每一狀態。如果負載17的每一狀態都相同,控制器20產生一控制命令,用以反轉負載17的每一狀態。如果一部分的負載17是在點亮狀態而其他是在熄滅狀態,控制器20產生一控制命令以將負載17設定至同一狀態。控制器20藉由設定控制命令至該資料、設定多播位址至目的位址、以及設定操作終端2A的識別碼至來源位址定址以產生一封包(在此稱為「群組封包(group packet)」)。接著控制器20透過訊號線Ls傳輸封包。如圖4B所示,資料可包括命令內容、受控制物件(controlled object)與控制內容。命令內容包括一用以設定至一操作模式(負載控制)、登記模式或其類似者之模式設定命令。控制命令包括至少一個控制內容(例如關於一負載17的電量或熄滅指令)、以及至少一個控制內容係與對應的受控制物件之識別碼(例如操作控制終端1A-1D的任何一個識別碼)結合。所以,當封包中包括一控制命令,在該封包中同樣包括至少一個對應的受控制物件。在第一實際範例中,其目的位址包括多播位址之封包係被傳送至在負載控制系統中的所有終端(操作控制終端1與其他操作終端2)。當操作控制終端1包括複數個操作控制開關,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包括複數個識別碼(在此稱為(a)「組合識別碼(combination identification code)」),每一個組合識別碼為操作控制終端本身的識別碼以及與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相關的識別碼之組合。在一範例中,操作控制終端1B包括二個識別碼,而其中一個為操作控制終端1B本身的識別碼以及與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S21相關的識別碼之組合,而另一個是操作控制終端1B本身的識別碼以及與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S22相關的識別碼之組合。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操作控制終端本身的識別碼)可設定為目的位址、來源位址及受控制物件的任何一個,但是組合識別碼只能被設定為受控制物件。舉例來說,操作控制終端本身的識別碼以及與操作控制開關相關的識別碼可分別被設定為來源位址(或目的位址)以及受控制物件。
在操作控制終端1A-1D,每一個控制器10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接收群組封包。如果群組封包的資料包括對應的操作控制終端1的識別碼,每一個控制器10根據與識別碼結合的控制內容,提供控制訊號給對應的驅動器14,用以驅動對應的負載17。驅動器14根據控制訊號而開啟或關閉繼電器,以提供或停止提供能量給負載17。在接收到控制命令的時點經過一預先決定的等待時間後,每一個控制器10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與訊號線Ls傳送一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在此稱為回應封包)。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A-1D的等待時間彼此不同。回應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群組封包的來源位址(操作終端2A的識別位址)。回應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對應的操作控制終端1的識別位址。回應封包的資料包括一負載狀態(狀態碼),也就是對應的負載17的最新狀態。此外,每一個控制器10回應負載狀態(例如點亮或熄滅狀態)改變對應的指示器15的顯示(符號)。
在操作終端2A,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12接收一回應封包,並儲存回應封包中的負載狀態於儲存裝置23。如果從對應操作開關S51的群組所包括的操作控制終端1A-1D接收到每一個回應封包,則控制器20回應每一個負載狀態而改變指示器25的顯示。舉例來說,控制器20在所有的負載17為點亮時關閉發光裝置LD51,當所有的負載17未被點亮時導通發光裝置LD51。所以,指示器15可藉由關閉發光裝置LD51來顯示所有的負載17均在操作(點亮),也可以藉由導通發光裝置LD51來顯示所有的負載17均未操作(未被點亮)。所以,在集體控制下不需要提供顯示裝置來個別顯示負載狀態,仍可達到所需的判斷功能。
如果控制器20無法從任何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A-1D收到回應封包(在此稱為「失聯終端(missing terminal)」),則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傳送封包(在此稱為「提醒封包(reminder packet)」)。提醒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為失聯終端的識別碼(例如,1D)。提醒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為操作終端2A的識別碼。提醒封包的資料包括一用以要求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之控制命令。如果從失聯終端收到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則控制器20會將封包內的負載狀態儲存在儲存裝置23中。否則舉例來說,控制器20藉由重複地開關發光裝置LD 51來顯示一不正常(故障)狀態。控制器20從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A-1D取得一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後,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傳送一封包(在此稱為「轉送封包(forward packet)」)。轉送封包的資料包括用以將所取得的負載狀態轉送至其他操作終端2(例如,2B)的控制命令。轉送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一第二多播位址。第二多播位址為僅用於操作終端2的識別碼,而不用於操作控制終端1A-1D。轉送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被設定為操作終端2A的識別碼。在接收轉送封包的其他操作終端2B,控制器20在儲存裝置23除儲存先前的負載狀態外,還儲存最新的負載狀態,然後用單播(unicast)傳送一用於接收確認的封包(ACK封包(ACK packet))。在操作終端2A,如果控制器20無法從操作終端2B接收ACK封包,控制器20會用單播再傳送轉送封包給操作終端2B。
以下參考圖6說明型態控制(第二型態控制)的操作。在操作終端2B,當操作開關S62受到操縱時,控制台21提供一操作輸入(操作訊號)給控制器20。回應操作輸入(也就是操作開關S62),控制器20從儲存裝置23中的對應關係,取得至少一個與操作開關S62相關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例如1C與1D)以及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控制內容(例如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的調光值)。接著控制器20回應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控制內容而產生控制命令。舉例來說,控制器20產生一控制命令,用以在70%的調光值驅動操作控制終端1C的負載17,以及在30%的調光值驅動操作控制終端1D的負載17。接著控制器20會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傳送一封包(在此稱為「型態封包(pattern packet)」)。型態封包的資料包括所產生的控制命令。型態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多播位址。型態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操作終端2B的識別碼。型態封包並不包括第二群組的操作控制終端1A與1B的每一個識別碼以及控制內容。
在操作控制終端1A-1D,每一個控制器10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接收型態封包。在操作控制終端1A與1B,它們的識別碼並沒有被包含在型態封包中,因此每一個控制器10忽略型態封包的控制命令,反而是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與訊號線Ls傳送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回應封包)。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資料包括最新的負載狀態。在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它們的識別碼被包含在型態封包中,因此每一個控制器10提供一控制訊號給對應的驅動器14,用以根據控制內容(調光值)加上對應的識別碼來驅動對應的負載17。每一個驅動器12根據控制內容,調整饋入負載17的單位時間電力。同樣地,在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於接收到控制命令的時點經過一預先決定的等待時間後,每一個控制器10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傳送一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回應封包)。回應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群組封包的來源位址(操作終端2B的識別位址)。回應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對應的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回應封包的資料包括一對應的負載17的最新狀態(調光值)。此外,每一個控制器10回應最新狀態而改變對應的指示器15的顯示。
在操作終端2B,如果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接收回應封包,控制器20將包含在回應封包內的負載狀態儲存於儲存裝置23。如果從對應操作開關S62的第二型態群組(1C與1D)接收到所有的回應封包,控制器20將發光裝置LD62開啟以顯示在執行第二型態控制。在接收到來自操作控制終端1A-1D的每一個回應封包後,控制器20產生一封包(在此稱為「轉送封包」)以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傳送轉送封包。轉送封包的資料包括用以轉送從回應封包取得的最新負載狀態的控制命令。轉送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第二多播位址。轉送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被設定為操作終端2B的識別碼。在接收轉送封包的其他操作終端(例如,2A),控制器20在儲存裝置23除儲存先前的負載狀態外,還儲存最新的負載狀態。第一型態控制的操作基本上係與第二型態控制的操作相同。
在負載控制系統,藉由處理操作控制終端1的操作控制開關110,可以直接驅動連接至終端1的負載17。藉由處理控制終端2的操作開關210,可以遠端控制透過訊號線Ls連接至終端2的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負載。操作終端2透過訊號線Ls傳送一包括控制命令的封包給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因此可避免因訊號線Ls損壞、或操作控制終端1與操作終端2的任何一個損壞而造成整個系統故障的情形。當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係藉由集體控制而被遠端控制時,包括控制命令的封包會藉由多播而非單播的方式傳送至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1,因此可以一集體的方式控制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所以,與傳統的中央控制系統相較之下,穩定度與負載控制回應能力都可提升。
以下將參考圖7與圖8說明集體控制的對應關係之登記程序。
在操作終端2B已登記第二型態控制的情形下,如果控制模式開關211受到操縱,控制台21提供一操作輸入(操作訊號)給控制器20。回應操作輸入,控制器20將其本身的控制模式從一操作模式改變為一登記模式。在一範例中,控制模式開關211為一具有一共用接點(common contact)與三個接點的滑動開關。任何一個接點皆可與共用接點連接。在這三個接點(位置),中央接點(位置)對應操作模式,而接點的二端(位置)對應登記模式。接點的兩端其中一係用來登記群組控制,而另一端係用來登記型態控制。然而,不限於此,控制模式開關211可為一具有一共用接點與至少二個對應操作模式與登記模式的接點(例如群組控制或型態控制)的滑動開關,或者任何要被登記而可通用於取代一獨特控制模式開關的操作開關。舉例來說,當受到操縱(按下)的時間比用於模式交換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情況下,操作開關S62可作為控制模式開關211。
在登記模式下,如果操作開關S62受到操縱,控制台21提供一操作輸入(訊號)給控制器20。控制器20藉由重複地開關發光裝置LD 62向使用者顯示操作開關S62係於登記模式下。控制器20同樣也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傳送一封包(在此稱為「模式封包(mode packet)」)。模式封包的資料包括一模式設定命令,用以將每一操作控制終端1的控制器10之控制模式設定為一登記模式。模式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一多播位址。模式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操作終端2B的識別碼。
在接收模式封包的操作控制終端1,每一個控制器10根據模式設定命令改變其本身的控制模式為登記模式。在一初始的登記模式下,沒有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是在第二型態群組中。在此情形下,如果在一比用於登記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時期內按下一需要的操作控制開關110,操作控制開關110可被納入第二型態群組。舉例來說,在操作控制單元1C,如果操作控制開關S31在一比用於登記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時期內被按下,控制台11提供一比用於登記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控制輸入給控制器10。控制器10回應該操作控制輸入,改變用於第二型態群組的登記(進入/不進入(entry/nonentry))以進入,並透過收發器12與訊號線Ls以單播傳送一封包(在此稱為「登記封包(registration packet)」)。登記封包的資料包括已改變結果,用以顯示進入第二型態群組。登記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操作終端2B的識別碼。登記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操作控制單元1C的識別碼。控制器10同樣也透過指示器15向使用者顯示已改變結果。舉例來說,在進入第二型態群組的情形下,控制器10在一相對長的時期(第一時期)中重複地開關發光裝置LD31。在不進入的情形下,控制器10在一相對短的時期(比第一時期短的第二時期)中重複地開關發光裝置LD31。在操作終端2B,控制器20暫時地儲存在儲存裝置23的已改變結果(進入第二型態群組的要求)。
因此,在操作控制單元1D,如果操作控制開關S41在一比用於登記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時期內被按下,控制台11提供一比用於登記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控制輸入給控制器10。控制器10回應該操作控制輸入,改變用於第二型態群組的登記(進入/不進入(entry/nonentry))以進入,並透過收發器12與訊號線Ls以單播傳送一封包(在此稱為「登記封包」)。登記封包的資料包括已改變結果,用以顯示進入第二型態群組。登記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操作終端2B的識別碼。登記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操作控制單元1D的識別碼。控制器10同樣也透過指示器15向使用者顯示已改變結果。舉例來說,在進入第二型態群組的情形下,控制器10在一相對長的時期(第一時期)中重複地開關發光裝置LD41。在不進入的情形下,控制器10在一相對短的時期(比第一時期短的第二時期)中重複地開關發光裝置LD41。在操作終端2B,控制器20暫時地儲存在儲存裝置23的已改變結果(進入第二型態群組的要求)。
因此,在操作終端2B,如果使用者操縱控制模式開關211,控制台21提供操作輸入(操作訊號)給控制器20。根據儲存在儲存裝置23的已改變結果,控制器20將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的識別碼關聯至受控制物件群組(第二型態群組),並儲存相關的識別碼於儲存裝置23。接著控制器20將其本身的控制模式從登記模式改變為操作模式。控制器20也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傳送封包(模式封包(mode packet))。模式封包的資料包括用以將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的控制器之控制模式設定為操作模式之模式設定命令。模式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一多播位址。模式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操作終端2B的識別碼。在接收到模式封包的操作控制終端1,每一個控制器10根據模式設定命令將其本身的控制模式改變為操作模式。在此情形中,不論是進入/不進入第二型態群組,每一個控制器10都不會在對應的儲存裝置13中儲存任何資料(操作終端2B的識別碼,諸如此類)。在操作終端2B與操作控制終端1,在改變為操作模式後,每一個控制器開關對應的發光裝置。同樣地,可針對除了第二型態群組外之受控制物件群組(controlled object group)實施登記程序。
在操作模式下,當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的負載17的亮度係經由任何一個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S32與S33,或S42與S43)而調整之後,操作終端2B的操作開關S62係於一比用於登記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時期內被按下,操作終端2B的控制器20B透過收發器22以單播傳送封包。封包的目的位址係分別設定為來自儲存裝置23而在第二型態群組中與操作開關S62相關的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的識別碼。每一個封包的資料包括控制命令或要求最新負載狀態(調光值)。每一個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操作終端2B的識別碼。
在接收到封包的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每一個控制器10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與訊號線Ls以單播傳送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回應封包(response packet))。回應封包的資料包括儲存在對應的儲存裝置13的最新負載狀態(調光值)。回應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操作終端2B的識別碼。回應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對應的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
在接收到回應封包的操作終端2B,控制器20在第二型態控制下於儲存裝置23分別儲存來自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的負載狀態(調光值),作為對應的負載17的控制內容。在一替代的範例中,操作終端2B的控制器20從儲存裝置23取得操作控制終端1的負載狀態(調光值),並在型態控制下於儲存裝置23儲存負載狀態,作為負載17的控制內容。也就是說,當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驅動對應的負載17,每一個終端傳送最新負載狀態至操作終端2B,於是儲存裝置23事先儲存操作控制終端1的最新負載狀態。在群組控制下的操作終端2A,因為並不需要負載17的控制內容(調光值),故前述的操作並非必須。
順帶一提,當任何操作終端的控制器(例如,2B的20)以及操作控制終端的控制器10的每一個係於登記模式下,即使其他操作終端2的任何操作開關(例如,2A的S51、S52,或S53)受到操縱,終端(例如,2A)的控制器20不會產生一包括用於遠端控制(群組控制)的控制模式之封包。在登記模式下,如果前述的其他操作終端2A產生封包,訊務量會增加,如此可能會影響到操作終端2B與操作控制終端1之間用以登記的封包傳輸。因此,為了避免影響登記,前述的其他操作終端(例如,操作終端2A)會被禁止傳送一包括用於遠端控制的控制模式之封包。然而,如果此種訊務量增加(traffic increase)不會影響到系統的傳送能力,前述的其他操作終端(例如,2A)可傳送一包括用於遠端控制的控制模式之封包。在此情形下,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的控制器10可被設定為丟棄來自前述的其他操作終端之封包。
即使是在登記模式下,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回應來自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之操作控制輸入而可直接地驅動對應的負載17。因為當每一操作控制終端1回應來自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之操作控制輸入而驅動對應的負載17時,不可能增加訊務量。
所以,在登記模式下,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的控制器10辨識一第一操作控制輸入,其關於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S11;S21或S22;S31;或S41)的處理時間(例如,準時)相對較短;以及一第二操作控制輸入,其關於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S11;S21或S22;S31;或S41)的處理時間(例如,準時)相對較長。每一個控制器10在接收到第一操作控制輸入時,執行控制對應的負載(其本身的負載17)的程序,以及在接收到第二操作控制輸入時,為了受控制的目標群組,執行登記切換選擇的程序(進入/不進入)。
在操作模式下,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的控制器10回應來自對應的控制台11(S11;S21或S22;S31;或S41)的操作控制輸入,執行驅動對應的負載17的程序,而不用管取得操作控制輸入時(在時點上),該操作控制輸入的時間。所以,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的控制器10在操作模式與登記模式之間改變一回應程序。也就是說,在登記模式下,每一個控制器10回應從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S11;S21或S22;S31;或S41)被按下到釋放時點之間的處理時間,辨識二個操作控制輸入(第一與第二操作控制輸入)。在操作模式,每一個控制器在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S11;S21或S22;S31;或S41)被按下時接收操作控制輸入。操作控制輸入對應在登記模式的第一操作控制輸入。
在第一實際範例中,在一操作終端2切換至登記模式後,如果任何操作控制終端1的操作控制開關受到操縱以提供第二操作控制輸入給對應的控制器10,則控制器10會替代地切換用於受控制物件群組的進入/不進入。藉此,操作終端2的儲存裝置23可重新儲存操作控制輸入與識別碼之間的對應關係。所以,使用者即使不具專業知識,也可輕易地登記用於集體控制的對應關係。在登記模式下,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的控制器10即使從對應的控制台11接收到操作控制輸入,也不會用來控制對應的負載17。因此,可以避免登記流程與負載控制在同一時間(登記模式下)執行時發生錯誤的可能(例如,發光負載於登記模式沒有被適當地點亮)。
在將操作控制終端1的識別碼儲存於操作終端2的儲存裝置13之登記模式下,一個操作控制開關可通用於負載控制與登記,而該操作控制開關被立即操縱,藉此控制負載17。所以,在不需增加開關(操作控制開關)數目的情況下,可避免登記模式發生故障,並提升便利性。使用者在執行登記時也可確認每一個集體控制物件的負載狀態,更可提升便利性。在操作模式下,於處理操作控制終端的一操作控制開關時,對應的負載17也會立即獲得控制,藉此提升便利性。
第二實際範例
圖9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二實際範例。在此範例中,每一個操作終端2連接一負載(圖中未顯示)並被設定以直接驅動負載。也就是說,每一個操作終端2和操作控制終端1一樣包括一驅動器。換句話說,每一個操作終端2(1A)可被歸類為具有遠端控制功能的主要操作控制終端,而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1B、1C與1D)可被歸類為無遠端控制功能的次要操作控制終端。為了簡化敘述,類似的元件會具有如第一實際範例的相同參考標號。
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1D係以如同第一實際範例的方式而個別設定。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對應第一實際範例的操作終端2,並進一步包括如同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1D的相同配置。
在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操作開關(210) S51對應群組控制,而操作開關S51與S53分別對應前述的第一與第二型態控制。操作開關S51-S53係與群組控制下的一群組,或者與第一或第二型態控制下的一第一或第二型態群組所包含的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1D之識別碼相關,還有每一個負載17的控制內容(調光值)相關,這些均儲存於儲存裝置23。
以下參考圖10說明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的操作。當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的操作開關S5受到操縱,控制台21提供操作輸入(操作訊號)給控制器20。藉由儲存在儲存裝置23內的對應關係,控制器20取得與操作輸入相關之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1D的識別碼,以及連接至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1D的受控制物件的受控制物件(負載17)的狀態(最新狀態)。如果狀態相同,則控制器20產生一控制命令,用以反轉負載17的狀態。舉例來說,如果所有與開關S51相關的負載17係於點亮狀態,則會產生關閉負載17的控制命令,而如果負載17係於熄滅狀態,則會產生導通負載17的控制命令。如果狀態不同,控制器20產生一控制命令,用以設定負載17至相同狀態。舉例來說,如果任何一個負載17是在點亮狀態而其他是在熄滅狀態,控制器20產生一控制命令以將負載17設定至點亮或熄滅狀態。接著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傳輸封包。群組封包的資料包括控制命令。群組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多播位址。群組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的識別碼。
在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1D,每一個控制器10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接收群組封包。如果群組封包的資料包括對應的次要操作控制終端之識別碼,則每一個控制器10根據控制內容與識別碼的組合提供一控制訊號給對應的驅動器14,用以驅動對應的負載17。驅動器14根據控制訊號而開關繼電器以提供或停止提供能量給負載17。在接收到控制命令的時點經過一預先決定的等待時間後,每一個控制器10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與訊號線Ls傳送一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回應封包)。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A-1D的等待時間彼此不同。回應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的識別碼(群組封包的來源位址)。回應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對應的次要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回應封包的資料包括對應的負載17的最新狀態(點亮或熄滅)。此外,每一個控制器10回應最新負載狀態而改變對應的指示器15的顯示(符號)。
在主要操作終端1A,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接收一回應封包,接著並儲存回應封包中的負載狀態於儲存裝置23。如果從對應操作開關S51的群組所包括的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1D接收到每一個回應封包,則控制器20改變指示器25的顯示。舉例來說,控制器20在當所有與操作開關S51相關的負載17為點亮時,關閉發光裝置LD51;以及當所有與操作開關S51相關的負載17未被點亮時,導通發光裝置LD51。如果控制器20無法從任何一個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1D收到回應封包(「失聯終端(missing terminal)」),則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傳送封包(「提醒封包(reminder packet)」)。提醒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失聯終端的識別碼(例如1D)。提醒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主要操作終端1A的識別碼。提醒封包的資料包括一用以要求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之控制命令。如果從失聯終端(1D)收到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則控制器20會將封包內的負載狀態儲存在儲存裝置23中。否則,舉例來說控制器20藉由重複地開關發光裝置LD 51來顯示一不正常(故障)狀態。
以下參考圖11說明型態控制(第二型態控制)的操作。在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當操作開關S53受到操縱時,控制台21提供一操作輸入(操作訊號)給控制器20。控制器20為回應操作輸入,藉由儲存裝置23所儲存的對應關係取得與操作輸入相關之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的識別碼,以及連接至終端1C與1D的負載17之控制內容(調光值)。為回應控制內容(第二型態控制),控制器20產生一控制命令,用以在70%的調光值驅動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C的負載17,以及在30%的調光值驅動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D的負載17。接著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傳送封包(型態封包)。型態封包的資料包括控制命令。型態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多播位址。型態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的識別碼。型態封包並不包括第二型態群組的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的識別碼。
在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1D,每一個控制器10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接收型態封包。在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識別碼並沒有被包含在型態封包中(並沒有結合型態封包內的控制命令(控制內容)),因此控制器10忽略控制命令,反而是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與訊號線Ls傳送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回應封包)。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資料包括負載17之最新負載狀態。在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它們的識別碼被包含在封包中(分別與封包內的控制內容結合),因此每一個控制器10提供一控制訊號給對應的驅動器14,用以根據控制內容(調光值)加上對應的識別碼以驅動對應的負載17。每一個驅動器14根據對應的控制訊號,調整饋入負載17的單位時間電力。在接收到控制命令的時點經過一預先決定的等待時間後,每一個控制器10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與訊號線Ls傳送一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回應封包)。回應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型態封包的來源位址(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的識別碼)。回應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對應的次要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回應封包的資料包括一對應的負載17的最新狀態(調光值)。此外,每一個控制器10回應最新狀態而改變對應的指示器15的顯示。
在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接收回應封包,並將封包內的負載狀態儲存於儲存裝置23。如果控制器20從與操作開關S53相關的第二型態群組中的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C與1D接收到所有的回應封包,則控制器20會藉由導通發光裝置LD 53以顯示已執行第二型態控制。第一型態控制的操作基本上與第二型態控制相同。
在第二實際範例,如果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的控制模式開關受到操縱(按下或滑動),控制器20改變其本身的控制模式。舉例來說,從操作模式改變為登記模式。控制器20也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以多播傳送一包括模式設定命令的封包,其中包括用以指定一登記模式的模式設定命令。在接收到封包的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1D,每一個控制器10將其本身的控制模式從操作模式改變為登記模式。在登記模式下,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1D所需要的識別碼可與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的一受控制物件群組相關,如第一實際範例所述。
第三實際範例
在圖3,當操作終端2A與2B係於同一時間改變至登記模式,就有可能會發生錯誤。舉例來說,要與操作終端2A與2B的其中一個產生關聯的操作控制終端1可能會與二者均產生關聯。所以,當任何一個操作終端係於登記模式下時,較佳為其他終端的控制模式不能改變為登記模式。在連接至訊號線Ls的操作控制終端1根據一模式設定命令改變其本身的控制模式至登記模式後,另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會被連接與啟動,並且無法接收模式設定命令,因此無法將控制模式改變為登記模式。所以,在傳送模式設定命令後,有需要也改變已啟動的操作控制終端1的控制模式。
在第三實際範例中,如果每一個操作終端的控制器20(例如,2B的20)將其本身的控制模式改變為登記模式,每一個控制器20會重複地傳送包括模式設定命令的封包,用以在固定的間隔指定一登記模式給所有的操作控制終端與其他操作終端2(例如,以數秒的間隔),直到傳送另一個包括模式設定命令的封包以設定至操作模式為止。為了簡化敘述,類似的元件係具有與第一實際範例相同的參考標號。
以下參考圖12說明第三實際範例的操作。在操作終端2B,如果控制台21的控制模式開關211受到操縱,控制台21提供一操作輸入(操作訊號)給控制器20。接著控制器20將其本身的控制模式從操作模式改變為登記模式。當操作終端2B的操作開關S62受到操縱時,控制器20產生一模式設定命令,用以指定一登記模式。接著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傳送一登記模式通知的封包(在此稱為「模式封包(mode packet)」),其中並包括模式設定命令。模式封包的資料包括模式設定命令。模式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一多播位址。模式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操作終端2B的識別碼。模式封包係於固定間隔由多播方式重複傳送。
在操作控制終端1,每一個控制器10根據在模式封包內的模式設定命令,將其本身的控制模式從操作模式改變至登記模式,以及同時啟動一計數器(計時器)。舉例來說,即使任何一個操作控制終端(例如,1B)是在操作終端2B的第一個模式封包播傳送後才啟動的,操作控制終端1B還是可以接收其他後續的模式封包。藉此,操作控制終端1B也可將控制模式從操作模式改變為登記模式。所以,操作控制終端1B的儲存裝置13會要求儲存在儲存裝置13與23的其他操作控制終端1與操作終端2的多播位址。然而,一廣播位址也可用來取代多播位址而以廣播的方式傳送模式封包。
在操作控制終端1,每一個控制器10只要收到模式封包即重置其記數器。每一個控制器10在其計數器數值(量測的時間)超過一比重複地傳送模組封包的週期時間還要久之預先決定的時間(用於自動復原的時間臨限)之情形下,將其控制模式改變為操作模式。舉例來說,如此可判斷操作終端2B中斷模式封包的傳送。所以,即使操作終端2B因為損壞而中斷模式封包的傳送,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的控制器10可自動地將其控制模式改變為操作模式。所以,可避免系統的誤動作。
在有一個操作終端2(例如,2B)係於登記模式的情況下,如果另一個操作終端2(例如,2A)的控制台21提供操作輸入(訊號)給控制器20,則控制器20在取得操作輸入的時點,啟動計數器。控制器20在計數器的數值超過用於自動復原的時間臨限之前,如果從操作終端2B收到模式封包,則會忽略操作輸入。如果計數器的數值超過用於自動復原的時間臨限,而控制器20沒有收到模式封包,則控制器20將控制模式從操作模式改變為登記模式。在操作終端2A,控制器20藉由快速地開關發光裝置LD51-LD53以指示改變為登記模式(錯誤通知)的動作失誤,並忽略前述的操作輸入。然而,不限於此,舉例來說,錯誤通知也可藉由讓蜂鳴器發聲而實施。
在第三實際範例中,由於操作終端(例如,2A與2B)不會將它們的控制模式改變為登記模式,因此可避免每一個操作終端2的儲存裝置23儲存一錯誤的對應關係(受控制的目標群組)。
附帶一提,當操作終端2的任何控制器20(例如,2B的20)與操作終端1的任何控制器10係於登記模式下,即使另一操作開關操作終端2(例如,2A)的任何操作開關受到操縱,控制器(例如,2A的20)不會產生用於遠端控制(群組控制)的封包。如果系統中的訊務量因為遠端控制的封包而增加,所增加的訊務量可能會影響到操作終端2B與操作控制終端1之間的封包傳送。為了避免此種影響,因此操作終端2(例如,2A)在登記模式下禁止傳送用於遠端控制的封包。然而,如果所增加的訊務量不會影響到前述封包傳送工作,操作終端2A在登記模式下可傳送用於遠端控制的封包,而每一操作終端1的控制器10可丟棄封包。
即使是在登記模式下,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的控制器10可回應來自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之操作控制輸入而直接地驅動對應的負載17。因為當每一操作控制終端1回應來自對應的操作控制開關之操作控制輸入而驅動對應的負載17時,不可能增加訊務量。
第三實際範例可應用於第二實際範例。在負載控制系統包括主要操作控制終端的情形下,當每一個終端在任何一個主要操作控制終端的控制下將其本身的控制模式改變為登記模式時,其他的主要操作控制終端的控制器也可回應對應的操作開關像是第二操作控制終端1B-1D,而選擇進入或不進入(登記)受控制的目標群組。
第四實際範例
在圖3,每一個操作終端2的控制器20回應儲存在對應的儲存裝置23之最新負載狀態而更新一遠端控制(集體控制)狀態與對應的指示器25的狀態(顯示內容)。如果儲存在一操作終端2的儲存裝置23之最新負載狀態與實際負載狀態不符,則操作終端2的遠端控制(集體控制)或對應的指示器25之負載狀態可能會發生故障。舉例來說,於某些電力工程中,在已經登記操作終端2的遠端控制對應關係後,當一操作控制開關受到操縱而一操作終端沒有獲得能量時,此種不符的情形可能會發生。
在第四實際範例中,操作終端2的每一個控制器20在啟動時執行一從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取得最新負載狀態的程序(當它回應來自電源的電力分配而被啟動時)。接著每一個控制器20藉由儲存由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所取得的最新負載狀態,以更新對應的儲存裝置23。
以下參考圖13說明第四實際範例的操作。在操作終端2A,當控制器20被啟動後,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傳送一封包(在此稱為「啟動封包(activation packet)」)。啟動封包的資料包括一回應要求(為了確認存在而要求回應之控制命令(要求命令))。啟動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一多播位址。啟動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操作終端2A的識別碼。
在操作控制終端1A-1D,每一個控制器10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接收啟動封包。在接收到啟動封包(回應要求)的時點經過一預先決定的等待時間後,每一個控制器10透過對應的收發器12與訊號線Ls傳送一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回應封包)。回應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定為啟動封包的來源位址(操作終端2A的識別位址)。回應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對應的操作控制終端1的識別位址。回應封包的資料包括對應的負載17的最新狀態(最新負載狀態)。在操作終端2B,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接收回應封包。控制器20將啟動封包的來源位址(操作終端2A的識別碼)儲存在儲存裝置20中。控制器20接著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傳送ACK封包(ACK packet)。ACK封包的目的位址係設為啟動封包的來源位址(操作終端2A的識別碼)。ACK封包的來源位址係設定為操作終端2B的識別碼。
在操作終端2A,如果控制器20分別透過收發器22接收來自操作控制終端1A-1D的回應封包,則控制器20儲存回應封包內所包括的每一個負載狀態。如果控制器20也透過收發器22接收來自操作終端2B的ACK封包,控制器20將ACK封包(操作終端2B的識別碼)的目的位址儲存在儲存裝置23內,用以傳送前述的轉送封包。
操作終端的每一個控制器20也可從操作控制終端1取得每一負載狀態,如圖14所示。也就是說,當操作終端2的控制器20A被啟動時,控制器20分別設定儲存在儲存裝置23內之終端的識別碼為啟動封包的目的位址,並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傳送啟動封包。控制器20以單播分別傳送啟動封包至操作控制終端1A-1D。在操作控制終端1A-1D,每一個控制器10傳送一負載狀態通知封包(回應封包)給操作終端2A。在操作終端2A,如果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接收來自操作控制終端1A-1D的回應封包,則控制器20會將回應封包內的負載狀態儲存於儲存裝置23。控制器20同樣也利用多播將啟動封包傳送至其他操作終端2(例如,2B)。在操作終端2B,如果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接收啟動封包,控制器20會將啟動封包的目的位址(操作終端2A的識別碼)儲存於儲存裝置23。在操作終端2A,如果控制器20從操作終端2B接收ACK封包,控制器20會將ACK封包(操作終端2B的識別碼)的目的位址儲存於儲存裝置23。
在圖13或圖14,對於操作終端2A來說,當控制器20無法從某一個操作控制終端1A-1D(在此稱為「失聯終端(missing terminal)」)收到回應封包時,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傳送一封包(提醒封包)。提醒封包之目的位址係設為失聯終端(例如,1D)的識別碼。提醒封包之目的位址係設定至操作終端2A的識別碼。提醒封包的資料包括用以要求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之控制命令。如果從失聯終端收到負載狀態通知的封包,則控制器20將包含於封包中的負載狀態儲存於儲存裝置23。否則,控制器20藉由讓發光二極體LD51點亮和熄滅,以指示如操作控制終端1D脫離或損壞(錯誤通知)等那樣的故障。
在第四實際範例中,一操作終端2在啟動時可取得每一個連接至操作控制終端1的負載之最新狀態。所以,有可能避免當操作終端2的儲存裝置23所儲存的負載狀態與實際的負載狀態不符時所發生的故障。操作終端2的遠端控制中需用到包括操作控制終端1A-1D的識別碼之對應關係,但是其他操作終端2的識別碼並非用於遠端控制,而是為了轉送負載狀態。因此,如果儲存裝置23包括一可覆寫的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與一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而需用於遠端控制的對應關係是儲存於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的時候,則系統的便利性可以被提升。如果不需用於遠端控制的資訊(其他操作終端2的識別碼)係儲存於揮發性記憶體中,則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的需求容量可以減少。然而,如果不需用於遠端控制之資訊(其他操作終端2的識別碼)也儲存在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中識別碼,則在啟動時可確認其他操作終端2的存在。
在圖13,如果操作終端2A的控制器20被啟動,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22與訊號線Ls以多播傳送啟動封包。如果操作終端1A-1D的控制器10和操作終端2B的控制器20透過收發器12與22收到啟動封包,則控制器10與20分別透過收發器12與22以單播傳送回應封包和ACK封包至操作終端2A。一般來說,多播傳送的可靠性要比單播傳送低。因此,隨著回應被要時,應以多播傳送啟動封包。隨著確實性(assuredness)被要求而不是回應被要求,回應封包和ACK封包須以單播傳送。藉此可達到訊號傳送的良好平衡。
第四實際範例可應用於第二實際範例。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的控制器20在啟動時傳送一啟動封包,藉此從每一個次要操作控制終端1B-1D接收最新的負載狀態。因此,有可能避免當儲存在主要操作控制終端1A的儲存裝置23的負載狀態與實際負載狀態不符時所發生的故障。
儘管本發明已經參考某些較佳實施例加以說明,然而熟悉此技藝者應可在不違背本發明的實際精神與範疇,也就是根據申請專利範圍,對本發明進行各種修改與變化。
1...操作控制終端
2...操作終端
10...控制器
11...控制台
12...收發器
13...儲存裝置
14...驅動器
15...指示器
16...電源
17...負載
20...控制器
21...控制台
22...收發器
23...儲存裝置
25...指示器
26...電源
110...操作控制開關
111...控制模式開關
210...操作開關
211...控制模式開關
1A、1B、1C、1D...操作控制終端
2A、2B‧‧‧操作終端
S11、S21、S22、S31、S32、S33、S41、S42、S43‧‧‧操作控制開關
S51、S52、S53、S61、S62‧‧‧操作開關
LD11、LD21、LD22、LD31、LD41‧‧‧發光裝置
LD51、LD52、LD53、LD61、LD62‧‧‧發光裝置
Lp‧‧‧電源線
Ls‧‧‧通訊線
以下將詳細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透過以下的詳細實施例說明與附屬的圖式,將更可了解本發明的其他特點與優勢,其中:
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在一負載控制系統內的一操作控制終端之方塊圖;
圖2為在該負載控制系統內的一操作終端之方塊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際範例之負載控制系統的概要圖;
圖4A與4B為用於該負載控制系統的一訊框格式;
圖5為該負載控制系統實施的集體控制操作之說明圖;
圖6為該負載控制系統實施的型態控制操作之說明圖;
圖7為用於集體控制的對應關係的登記程序之說明圖;
圖8為用於集體控制的對應關係的登記程序之說明圖;
圖9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際範例之負載控制系統的概要圖;
圖10為該負載控制系統內的該主要操作控制終端的操作之說明圖;
圖11為型態控制的操作之說明圖;
圖12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際範例之負載控制系統的說明圖;
圖13為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際範例之負載控制系統的說明圖;以及
圖14為該負載控制系統之說明圖。
1...操作控制終端
10...控制器
11...控制台
12...收發器
13...儲存裝置
14...驅動器
15...指示器
16...電源
17...負載
110...操作控制開關
111...控制模式開關
Lp...電源線
Ls...通訊線

Claims (16)

  1. 一種負載控制系統,包含: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每一操作控制終端具有一識別碼,並同時包含一操作控制開關、一收發器、一驅動器及一控制器,該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的每一驅動器係連接一負載並被設定以驅動該負載,該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的每一控制器被設定為當其本身的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時,(A)根據來自對應的該操作控制開關之一操作控制輸入以對應的該驅動器驅動對應的該負載,並且(B)根據來自對應的該收發器被定址於其本身的識別碼之一控制命令以該驅動器驅動該負載;以及一操作終端具有一識別碼,並包含一操作開關、一收發器、一儲存裝置及一控制器,該儲存裝置儲存與該操作開關相關的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為當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之一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時,回應來自該操作開關的一操作輸入,而從該儲存裝置取得至少一個與該操作開關相關的該識別碼,用以透過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定址與傳送一對應該操作單元的控制命令至至少一個該識別碼;其中該操作終端包含一控制模式開關;其中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以:回應來自該控制模式開關的一操作輸入,而設定該操作終 端的該控制器的一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或一登記模式;以及產生一模式設定命令,回應該操作輸入或來自該操作開關的一操作輸入,而設定該操作控制終端的該控制器之至少每一個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或一登記模式,以及接著透過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傳送至少該模式設定命令到至少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其中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具有一用於登記的時間臨限(time threshold);其中該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的每一個控制器係被設定以:根據來自對應的該收發器的該模式設定命令,設定其本身的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或一登記模式;以及在該登記模式中,如果從該操作控制開關取得一比對應的該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控制輸入,則透過該收發器傳送至少該操作控制終端本身的識別碼;其中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為如果當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之該控制模式被設定為該登記模式時,從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接收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該控制器將該識別碼關聯至該操作開關,以將相關的該識別碼儲存於該儲存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操作控制終端包含一具有一操作控制開關的第一操作控制終端、以及一 具有操作控制開關的第二操作控制終端,而每一操作控制開關係與一識別碼相關;其中該第一操作控制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為如果該第一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之該控制模式被設定為在該登記模式時,從該操作控制開關取得一比該第一操作控制終端的該時間臨限要久之操作控制輸入,則透過該操作控制終端的收發器傳送該第一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其中該第二操作控制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為如果該第二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之該控制模式係被設定為在該登記模式時,從任何一個操作控制開關取得一比該第一操作控制終端的該時間臨限要久之操作控制輸入,則透過該第二操作控制終端的該收發器傳送該第二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以及一與對應該操作控制輸入的該操作控制開關相關的識別碼;其中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為:如果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之該控制模式係被設定為在該登記模式時,從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接收到至少該第一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用以將該識別碼關聯至該操作開關以儲存相關的該識別碼於該儲存裝置;以及如果在該登記模式下從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接收到該第二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以及一與任何一個操作控制開關相關的識別碼,則將該識別碼關聯至該操作開關,以儲存相關 的該識別碼於該儲存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操作終端的該操作開關包含複數個操作開關;其中該儲存裝置儲存該操作控制終端之至少一個與所有或部分的操作開關的每一個相關的識別碼;其中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為當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的該控制模式係被設定為該登記模式時:回應來自任何一個操作開關的一操作輸入,產生該模式設定命令,以透過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傳送至少該模式設定命令到至少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以及如果從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接收到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則將該識別碼關聯至對應該操作輸入的該操作開關,以儲存相關的該識別碼於該儲存裝置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操作終端的該操作開關包含複數個操作開關;其中該儲存裝置儲存至少一個與所有或部分的操作開關的每一個相關的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其中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為當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的該控制模式係被設定為該登記模式時:回應來自任何一個操作開關的一操作輸入,產生該模式設定命令,以透過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傳送至少該模式設定命 令到至少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以及如果從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接收到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則將該識別碼關聯至對應該操作輸入的該操作開關,以儲存相關的該識別碼於該儲存裝置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的每一個控制器係被設定為當其本身的控制模式被設定為該登記模式時,即使從對應的該操作控制開關取得一比對應的該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控制輸入,忽略該操作控制輸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的每一個控制器被設定為當其本身的控制模式係被設定為該登記模式,如果從對應的該操作控制開關取得一操作控制輸入,則透過對應的驅動器驅動對應的該負載,而與取得該操作控制輸入的一時點之對應的該時間臨限無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操作終端包含複數個操作終端;其中該複數個操作終端的每一個控制器係被設定為:回應來自對應的該控制模式開關的一操作輸入,而設定其本身的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或一登記模式;以及回應該操作輸入或來自對應的該操作開關的一操作輸 入,產生一模式設定命令以設定該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該複數個控制器與每一個其他的操作終端之每一個控制模式為一操作模式或一登記模式,以及透過對應的該收發器傳送至少該模式設定命令至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與每一個其他的操作終端;其中如果該控制模式為該登記模式,該複數個操作終端的每一個控制器也被設定為透過對應的該收發器重複地以固定的間隔傳送至少該模式設定命令至每一個操作控制終端與每一個其他的操作終端,直到另一用以設定該操作模式的模式設定命令係透過該控制模式開關被取得為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每一個操作終端包含一用以給予錯誤通知的指示器;其中每一個操作終端具有一用於模式交換之時間臨限;其中該複數個操作終端的每一個操作開關被設定為對應的該控制模式開關,以回應一比用於模式交換的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輸入;其中該複數個操作終端的每一個控制器係被設定為當其本身的控制模式係根據來自對應的收發器的該模式設定命令而設定為該登記模式後,即使從對應的該操作控制開關取得一比用於模式交換的對應的該時間臨限要久的操作控制輸入,用以忽略該操作控制輸入,以透過對應的該指示器給予錯誤通 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每一個操作終端具有一用於自動復原而要比週期時間要久的時間臨限,用以重複地傳送該模式設定命令;其中該複數個操作終端的每一個控制器係被設定為當其本身的控制模式係根據來自對應的收發器的該模式設定命令而設定為該登記模式後,如果從接收到最新的該模式設定命令的一時點開始的經過時間超過用於自動復原的對應的該時間臨限,則設定本身的該控制模式為該操作模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操作終端包含一連接一負載並被設定為驅動該負載之驅動器;其中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根據該操作終端的該操作開關的一操作輸入,透過該操作終端的該驅動器驅動該操作終端的該負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操作終端包含一連接一負載並被設定為驅動該負載之驅動器;其中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根據該操作終端的該操作開關的一操作輸入,透過該操作終端的該驅動器驅動該操作終端的該負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為在啟動時,透過該操作 終端的該收發器傳輸一用以確認所有或部分的操作控制終端的每一個負載狀態之要求命令;其中該複數個操作控制終端的每一個控制器係被設定為根據來自對應的該收發器之該要求命令,透過對應的收發器回傳其本身的識別碼與一狀態碼,用以表示對應的該負載的一狀態;其中該操作終端的每一個控制器被設定為如果在傳送該要求命令後透過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收到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與該狀態碼,將該狀態碼關聯至該識別碼,以將該識別碼與該狀態碼儲存在該操作終端的該儲存裝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被設定為在啟動時,將該要求命令定址與透過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傳送至儲存於該操作終端的該儲存裝置之該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其中該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包括一單播位址(unicast address)。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為在啟動時,透過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將該要求命令定址與傳送至儲存於該操作終端的該儲存裝置之該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其中該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包括一多播位址 (multicast address)。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操作終端包含一指示器,用以呈現該操作控制終端的一負載狀態,其對應至儲存在該操作終端的該儲存裝置之至少一個識別碼;其中該操作終端的該控制器係被設定為在傳送該要求命令之後,如果透過該操作終端的該收發器收到至少一個操作控制終端的識別碼與該狀態碼,則回應該狀態碼,去更新以該操作終端的該指示器所表示的該負載狀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負載控制系統,其中該操作終端包含複數個操作終端;其中該複數個操作終端的每一個控制器被設定於啟動時,透過對應的該收發器以多播(multicast)傳送該要求命令至每一個其他的操作終端。
TW099108285A 2009-03-25 2010-03-22 負載控制系統 TWI4517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4458A JP4821876B2 (ja) 2009-03-25 2009-03-25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09103246A JP2010258533A (ja) 2009-04-21 2009-04-21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09103247A JP4821880B2 (ja) 2009-04-21 2009-04-21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9103A TW201129103A (en) 2011-08-16
TWI451768B true TWI451768B (zh) 2014-09-01

Family

ID=42771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8285A TWI451768B (zh) 2009-03-25 2010-03-22 負載控制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088746B1 (zh)
CN (1) CN101846996B (zh)
TW (1) TWI45176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35049B (en) * 1998-06-25 2001-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Remote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CN1734518A (zh) * 2004-07-27 2006-02-15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用于远程监视和控制***的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14386C1 (de) * 1997-03-27 1998-10-08 Berliner Kraft & Licht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in Niederspannungsnetzen
TW569634B (en) * 2001-04-24 2004-01-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A programmable timer unit for use in a remote control load management system
JP2006253092A (ja) * 2005-03-14 2006-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スイッチ及び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CN1959717B (zh) * 2006-10-09 2011-09-28 北京道达天际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订单驱动的海量遥感数据集群化预处理***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35049B (en) * 1998-06-25 2001-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Remote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CN1734518A (zh) * 2004-07-27 2006-02-15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用于远程监视和控制***的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6996B (zh) 2013-01-23
CN101846996A (zh) 2010-09-29
KR101088746B1 (ko) 2011-12-01
KR20100107426A (ko) 2010-10-05
TW201129103A (en) 2011-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16154B1 (ko) 부하 제어 시스템
US9095015B2 (en) Configurable light fixture, configurable ligh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lighting system
US20190191534A1 (en) Lighting device for powering from a main power supply and an auxiliary power supply
US9565746B2 (en) Pairing method,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JP4821874B2 (ja)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4915953B2 (ja)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4821880B2 (ja)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TWI451768B (zh) 負載控制系統
KR101149457B1 (ko) 부하 제어 시스템
JP6502563B1 (ja)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10250991A (ja) 伝送制御装置、及びこの伝送制御装置を備えた遠隔制御監視システム
US7446670B2 (en) Load terminal for use in a remote controlled load management system
JP4821876B2 (ja)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US10652986B1 (en) Dimmer system control
JP4821875B2 (ja)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10258533A (ja)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JP2012048859A (ja) 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JP2000277271A (ja)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