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3386B - 稜鏡薄片、背光單元及具有該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稜鏡薄片、背光單元及具有該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3386B
TWI443386B TW098143806A TW98143806A TWI443386B TW I443386 B TWI443386 B TW I443386B TW 098143806 A TW098143806 A TW 098143806A TW 98143806 A TW98143806 A TW 98143806A TW I443386 B TWI443386 B TW I4433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light
height
liquid crystal
cruci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3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0381A (en
Inventor
Hyeok Joon Yoon
Ju Hun Min
Sung Hun Kim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30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0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3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33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稜鏡薄片、背光單元及具有該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稜鏡薄片,尤其係關於一種可透過不規則地形成稜鏡進而能夠避免產生波紋圖案,以及透過將壓力均勻地分配至多個稜鏡進而能夠防止由於壓力作用所導致的稜鏡變形之稜鏡薄片、背光單元及具有該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裝置(LCD)。
近來,各種便攜式電子裝置,例如移動電話、個人數位輔助設備(PDA)及筆記本電腦由於其尺寸小、重量輕並且操作功效高,因而得到了迅猛發展。因此,平板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裝置(LCD)、電漿顯示面板(PDP)、場致發射顯示裝置(FED)及真空螢光顯示裝置(VFD)得到了顯著地發展。液晶顯示裝置作為平板顯示裝置中的一種,因其具有簡單的驅動電路及出眾的影像質量,因此目前被廣泛地大規模加以製造。
液晶顯示裝置係為透射型顯示裝置,並且透過液晶分子之折射各向異性控制穿過液晶層之光線總量藉以於顯示屏上顯示期望之影像。因此,液晶顯示裝置配設有背光單元,即可透過液晶層用以顯示影像之光源。背光單元通常可分為邊緣型背光單元與直接型背光單元,邊緣型背光單元中燈管係安裝於液晶面板之側表面上藉以將光線提供至液晶層,直接型背光單元中燈管係安裝於液晶面板之下方藉以直接將光線提供之液晶層。
邊緣型背光單元中,燈管係安裝於液晶面板之側表面上藉以透過反射層及光導板將光線提供至液晶層。因此,邊緣型背光單元具有較薄的厚度,進而主要用於筆記本電腦等設備中。
直接型背光單元中,從燈管中發出的光線係直接供應至液晶層。因此,直接型背光單元能夠用於大面積的液晶面板,並且能夠實現高亮度。因此,直接型背光單元係主要用於製造液晶顯示電視機之液晶面板。
「第1圖」為習知技術之具有邊緣型背光單元的液晶顯示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如「第1圖」所示,液晶顯示裝置1包含液晶面板3以及安裝於液晶面板3之後表面上並用以提供光線至液晶面板3之背光單元10。用以實現實質影像的液晶面板3包含透明的,例如玻璃製成的第一基板3a、第二基板3b及形成於第一基板3a與第二基板3b之間的液晶層(附圖中未示出)。儘管附圖中未示出,第一基板3a係為形成有驅動裝置,例如薄膜電晶體(TFT)及畫素電極之薄膜電晶體基板,並且第二基板3b係為形成有濾色片層的濾色片基板。驅動電路單元5係配設於第一基板3a之側表面上,並可將訊號分別施加至形成於第一基板3a上的薄膜電晶體及畫素電極。
背光單元10包含複數個用以直接發光的燈管11,用以引導從燈管11中發出的光線至液晶面板3之光導板13,用以反射從燈管11中發出的光線藉以提高光效率之反射層17,以及設置於光導板13之上方的由擴散薄片15與稜鏡薄片20組成的光學薄片。
從安裝於背光單元10之光導板13的兩側表面上的燈管11中發出的光線係透過光導板13之側表面入射至光導板13之上。然後,入射光將透過光導板13之上表面被提供至液晶面板3。接著,所提供之光線的光效率藉由光學薄片加以提高,並隨後入射至液晶面板3之上。
從光導板13中發出的光線係入射至擴散薄片15及稜鏡薄片20之上。隨後,入射之光線將透過擴散薄片加以擴散,並且入射光線之行進方向將透過稜鏡薄片20而改變至前側,進而被輸出。
稜鏡薄片20係配設於擴散薄片15之上方,並且透過在聚酯(PET)形成的基底膜上形成由丙烯酸樹脂製成的正稜鏡而得以製造而成。此稜鏡薄片20係如「第2圖」中所示。
如「第2圖」所示,稜鏡薄片20係由複數個薄片組成,並用以將經擴散薄片15擴散之光線聚集。在第一稜鏡薄片20a及第二稜鏡薄片20b之上分別形成有複數個具有三角形截面之稜鏡22a及22b。第一稜鏡22a及第二稜鏡22b係分別形成為從第一稜鏡薄片20a及第二稜鏡薄片20b之一側表面向另一側表面伸出。也就是說,由於具有三角形截面之稜鏡係從一側向另一側形成,因此峰谷部分係分別從第一稜鏡薄片20a及第二稜鏡薄片20b之一側向另一側伸出。這裡第一稜鏡薄片20a上的第一稜鏡22a,以及第二稜鏡薄片20b上的第二稜鏡22b係相互垂直的伸出,藉以聚集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光線。
然而,習知技術之具有複數個稜鏡薄片之稜鏡薄片具有如下問題:當濕氣進入液晶顯示裝置之中時,位於第一稜鏡薄片20a上的第一稜鏡22a之表面會被濕氣弄濕。由於第一稜鏡22a之表面上的濕氣,第一稜鏡22a會與設置於其上方的第二稜鏡薄片20b相接觸。這被稱為〞浸濕〞現象。由於浸濕現象,第一稜鏡薄片20a與第二稜鏡薄片20b會因濕氣而相互黏附,如此將導致液晶顯示裝置之劣化。
因此,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透過均勻地分配施加至形成於稜鏡薄片上的稜鏡之壓力,進而防止由於壓力作用而導致稜鏡劣化之稜鏡薄片。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該稜鏡薄片之背光單元以及具有該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LCD)裝置。
為了獲得本發明的這些及其它優點且依照本發明之目的,現對本發明作具體化和概括性地描述,本發明所提供之稜鏡薄片,係包含:基底膜;以及形成於基底膜之上的複數個稜鏡,此稜鏡從基底膜之一側向另一側伸出並且具有三角形截面,其中彼此相鄰的稜鏡具有不同的高度,並且相鄰稜鏡之間的高度差大約為1.2至1.5微米。
彼此相鄰的稜鏡可具有27微米及25.5至25.8微米之高度,並且一個稜鏡的三角形截面之底部寬度可依據所處位置而不同。
為了獲得本發明的這些及其它優點且依照本發明之目的,現對本發明作具體化和概括性地描述,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背光單元,係包含:至少一個用於發光的燈管;用以引導從燈管中發出之光線的光導板;至少一個擴散薄片,係位於光導板之上方藉以擴散從光導板入射之光線;第一稜鏡薄片,其上形成有複數個稜鏡藉以聚集入射光線,稜鏡具有三角形截面並且相鄰稜鏡之間的高度差大約為1.2至1.5微米;以及第二稜鏡薄片,係位於第一稜鏡薄片之上方,並且具有複數個具有三角形截面之稜鏡。
本發明可具有如下優點:位於稜鏡薄片上的稜鏡可形成為彼此具有不同的高度,並且稜鏡之間的高度差可為1.2至1.5微米。如此能夠避免產生波紋圖案,並且可以防止稜鏡由於壓力而發生變形。
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的目的、特徵、形態及優點將結合圖示部分在如下的本發明之詳細說明中更清楚地加以闡述。
以下,將結合圖示部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下面,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背光單元及具有該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裝置。
「第3圖」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結構的立體分解圖。
如「第3圖」所示,液晶顯示裝置100包含液晶面板140及背光單元110。背光單元110係設置於液晶面板140之下方,並用以將光線提供至液晶面板140。
背光單元110係包含:由燈管構成的光源111;其中用於容納光源111之外罩112;透過其側表面將入射到其之上的光線提供給液晶面板140之光導板113,光導板113係設置於液晶面板140之下方,以使得其側表面能夠接觸光源111;設置於光導板113之下方的反射層117,係用以將入射至光導板113之下側的光線反射至液晶面板140;設置於液晶面板140與光導板113之間的擴散薄片115,係用以擴散由光導板113所引導之光線;設置於擴散薄片115與液晶面板140之間的第一稜鏡薄片120,係用以向前折射由擴散薄片115所擴散之光線,並且第一稜鏡薄片120之上沿一個方向設置有複數個稜鏡;以及設置於第一稜鏡薄片120之上方的第二稜鏡薄片130,係用以再次折射經由第一稜鏡薄片120折射後的光線,並且第二稜鏡薄片130之上沿另一個方向設置有複數個稜鏡。
儘管附圖中未示出,但在第二稜鏡薄片130之上方可進一步配置有設置於光學薄片之下方用以保護該光學薄片之鈍化膜。
第一稜鏡薄片120上的稜鏡係設置為垂直於第二稜鏡薄片130上的稜鏡。並且,第一及第二稜鏡薄片120及130上的稜鏡係將入射光線折射至前側,藉以增強光線之正面亮度。如「第3圖」所示,第一及第二稜鏡薄片120及130上的稜鏡係排列於不同的方向,例如:相互垂直的X及Y方向。因此,入射光線係沿著X及Y方向被折射,藉以被垂直入射至液晶面板140。
如「第4圖」所示,液晶面板140包含第一基板150、第二基板145及設置於第一基板150與第二基板145之間的液晶層(附圖中未示出)。在第一基板150上,複數個閘極線156及資料線157係排列成矩陣形式,藉以定義出複數個畫素區域(P)。在每一畫素區域(P)之上形成有薄膜電晶體(T),並且一畫素電極158係電連接至薄膜電晶體(T)。閘極襯墊及資料襯墊係形成於閘極線156及資料線157之端部,藉以將閘極線156及資料線157連接至外部驅動裝置。因此,外部訊號可透過閘極線156及資料線157被輸入至液晶面板140。
儘管附圖中未示出,薄膜電晶體(T)係包含有:連接至閘極線156並透過閘極線156接收外部掃描訊號之閘極;設置於閘極之上方的閘極絕緣層;設置於閘極絕緣層之上方並形成有通道區域的半導體層,當掃描訊號輸入至閘極時,此通道區域可被激活;以及形成於半導體層之上用以將影像訊號施加至畫素電極158的源極及汲極,當通道區域藉由掃描訊號形成於半導體層之上時,影像訊號將透過資料線157輸入。
在第二基板145上形成有黑色矩陣及濾色片層147,濾色片層147係由紅色、綠色及藍色(R、G及B)子濾色片層形成。黑色矩陣係形成於並不直接顯示影像的影像非顯示區域,例如閘極線156、資料線157及薄膜電晶體(T)上,並用以防止由於光線入射至影像非顯示區域上所導致的螢幕質量之劣化。並且,濾色片層147係形成於畫素區域上並直接用以顯現影像。
當液晶層(附圖中未示出)形成於第一基板150與第二基板145之間時,液晶面板140得以形成。
光源111可採用螢光燈,例如冷陰極螢光燈(CCFL)。容納有光源111之外罩112之內表面上形成有反射層,藉以將從光源111發出的光線反射至光導板113。如「第3圖」所示,光源111可僅形成於光導板113之一側。此外,光源111也可形成於光導板113之兩側,藉以使從光源111發出的光線能夠透過光導板113之兩側表面入射到光導板113之上。
光源111也可採用發光二極體(LED)。發光二極體係為一種能夠自然地發出單色光,如紅色、綠色及藍色光的光源。因此,當發光二極體被施加至背光單元中時,其能夠實現優越的色彩重現率並可減少驅動功率。
在使用發光二極體作為背光單元之光源111的情形中,從發光二極體發出的光線需要以白光而非單色光之形式供應至液晶面板。為了將從發光二極體發出的單色光變成白光,係使用單色光發光二極體及螢光體。此外,也可使用紅外線發光二極體及螢光體。或者,也可將紅色、綠色及藍色光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每種單色光相互混合。也就是說,在使用發光二極體作為背光單元之光源111的情形中,複數個發光二極體係排列於光導板113之側表面上,藉以使白光或單色光入射至光導板113之上。
光導板113係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形成。一旦光線透過光導板113之一側表面或兩側表面以小於臨界角之角度入射至光導板113之內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之上時,光線將從光導板113之一側被全部反射至光導板113之另一側。相反,當光線以大於臨界角之角度入射至光導板113之內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之上時,光線係透過反射層117向外輸出藉以被反射,或被入射到擴散薄片115之上。
擴散薄片115用以擴散從光導板113發出的光線,藉以形成均勻的亮度。並且擴散薄片115係由在聚酯(PET)形成的基底膜上分佈丙烯酸樹脂之球形顆粒而製成。也就是說,從光導板113發出的光線係透過球形顆粒加以擴散因而具有均勻的亮度。擴散薄片115設置於光導板113與第一稜鏡薄片120之間。然而,擴散薄片115也可配設於第二稜鏡薄片130與液晶面板140之間。
第一及第二稜鏡薄片120及130係由在聚酯(PET)形成的基底膜上有規則地形成丙烯基樹脂之稜鏡而製成。並且,第一及第二稜鏡薄片120及130可透過折射入射光線而使光線沿正方向,即沿著垂直於液晶面板140之表面的方向入射至第一及第二稜鏡薄片120及130之上。第一稜鏡薄片120將在下文中進行更為詳細的說明。
如「第3圖」所示,稜鏡薄片係由第一稜鏡薄片120及第二稜鏡薄片130組成。並且第一及第二稜鏡薄片120及130可透過沿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折射由擴散薄片115所擴散之光線而使光線聚集,進而提高亮度。
「第5圖」表示了第一稜鏡薄片120之結構。第二稜鏡薄片130具有與第一稜鏡薄片120相似之結構。因此將省略對第二稜鏡薄片130之詳細說明,並僅對第二稜鏡薄片130與第一稜鏡薄片120之不同結構加以說明。
如「第5圖」所示,第一稜鏡薄片120包含第一基底膜121及形成於第一基底膜121上並具有如山峰般的三角形截面的稜鏡122。第一基底膜121係由丙烯基樹脂形成,且稜鏡122係從第一基底膜121之整個表面上的一側向另一側伸出。稜鏡122之截面形狀係可為等腰三角形。
在第一稜鏡薄片120之整個部分上,具有三角形截面之稜鏡122之高度及底部寬度可恆定不變。但是,由於下列由於下列原因所形成之稜鏡的高度及寬度可不同。
第一,當具有三角形截面之稜鏡122以恆定的底部寬度形成於第一稜鏡薄片120之整個部分上時,即,當稜鏡122以規則的圖案形成於第一稜鏡薄片120之整個部分上時,由於透過稜鏡122折射出的規則的光學圖案會產生相同類型的干涉,這會導致在螢幕上出現波紋圖案。
第二,當稜鏡以統一的高度形成於第一稜鏡薄片120之整個部分上時,從外界進入的濕氣會導致發生浸濕現象。
在本發明中,第一稜鏡薄片120上的稜鏡係形成具有不規則三角形寬度之不同的截面,藉以避免由於規則的干涉所產生的波紋圖案。此外,在本發明中,稜鏡122彼此之間係形成有不同的高度,進而使浸濕現象最少化。
為了形成不規則的稜鏡122,可依據中心部分及邊緣部分來有差異地設定三角形截面之底部寬度。
所有的稜鏡122可不規則地形成於第一稜鏡薄片120之整個部分上。然而,由於第一稜鏡薄片120用以透過沿水平及垂直方向折射光線來垂直地施加光線至液晶面板140,因此於稜鏡122之不規則度方面存在限制。也就是說,為了實現第一稜鏡薄片120之功能並且為了獲得稜鏡122之不規則性,將透過控制稜鏡122之底部寬度來使稜鏡122之不規則性最大化。
更具體而言,在本發明中,係透過依據一個延伸成等腰三角形之稜鏡的位置來有差異地形成三角形截面之底部寬度進而不規則地形成稜鏡122。
特別是,在本發明中,係依據第一稜鏡薄片120之中心部分及邊緣部分來不同地設定一個稜鏡的底部寬度。
一個稜鏡122可依據其所處位置而具有不同的三角形截面之底部寬度。並且,一個稜鏡122的三角形截面之底部寬度可與另一個稜鏡122的三角形截面之底部寬度不同。
在本發明中,一個實施為等腰三角形的稜鏡係形成為具有相同的高度。然而,所述稜鏡係實施為具有與其它相鄰之稜鏡不同的高度。
其可能以不同的高度在第一稜鏡薄片120上形成全部的稜鏡122。並且,其也可能僅以不同的高度在第一稜鏡薄片120上形成部分稜鏡122。然而,在以不同的高度在第一稜鏡薄片120上形成全部的稜鏡122之情形中,第一稜鏡薄片120之製造過程變得複雜,且製造成本增加。因此,在本發明中,僅在彼此相鄰的稜鏡122之間形成有不同的高度,並且具有不同高度的兩個相鄰的稜鏡122係形成於第一稜鏡薄片120之整個部分上。在此構造中,即使有濕氣進入液晶顯示裝置,但由於第一稜鏡薄片120上的稜鏡122與設置於其上方的第二稜鏡薄片130相黏附的機率被減至最小,因而使浸濕現象最少化。
「第6圖」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稜鏡薄片120之部分放大剖視圖。
如「第6圖」所示,第一稜鏡薄片120之第一基底膜121係配置有複數個稜鏡122。稜鏡122包含具有高度為‘a1’之第一稜鏡122a,及具有高度為‘a2’之第二稜鏡122b。此處,第一稜鏡122a之高度(a1)係大約為27微米,且第二稜鏡122b之高度(a2)係大約為25.5-25.8微米。也就是說,第一稜鏡122a之高度(a1)與第二稜鏡122b之高度(a2)之間的高度差異(a1-a2)大約為1.2-1.5微米。
之所以第二稜鏡122b之高度(a2)小於第一稜鏡122a之高度(a1),是為了使由於濕氣進入液晶顯示裝置而造成第一稜鏡薄片120上的稜鏡黏附至第二稜鏡薄片130之浸濕現象最少化。更具體而言,由於第二稜鏡122b之高度(a2)小於第一稜鏡122a之高度(a1),因此僅有第一稜鏡122a會由於濕氣進入液晶顯示裝置而黏附至第二稜鏡薄片130,進而使浸濕現象最少化。在本發明中,當彼此相鄰的第一稜鏡122a及第二稜鏡122b形成為彼此之間具有不同的高度時,能夠防止由於進入濕氣產生浸濕現象所導致的液晶顯示裝置之劣化。
下面,將揭示之所以將第一稜鏡122a之高度(a1)與第二稜鏡122b之高度(a2)之間的高度差異(a1-a2)設置為大約1.2-1.5微米的原因。
當液晶顯示裝置被應用於筆記本電腦等設備時,液晶顯示裝置之下蓋係整體形成有反射層,因而其具有很弱的強度。因此,當液晶顯示裝置被設置於筆記本電腦等設備之下方的連接器壓緊時,會對稜鏡薄片造成衝擊。此外,具有光學薄片的液晶面板附加於稜鏡薄片之上並且當製造的液晶顯示裝置在以預定角度設置的平板上的固定狀態下經過試驗後完工,如此會造成第一稜鏡薄片120被例如連接至液晶面板的連接器之類的組件擠壓。
在第一稜鏡薄片120上的第一稜鏡122a配置為具有與第二稜鏡122b不同的高度之情形中,當第一稜鏡薄片120受壓時,第一稜鏡122a將與第二稜鏡薄片130相接觸進而受到壓力作用。相反,第二稜鏡122b則不會與第二稜鏡薄片130相接觸。也就是說,壓力被集中於全部的第一稜鏡122a之上。由於集中之壓力,第一稜鏡122a會發生變形或高度被降低。如此會導致入射光線在第一稜鏡122a發生變形的部分或其高度被降低的部分扭曲。此光學扭曲會造成在螢幕上出現白點之白點現象。
一旦壓力被長時間連續施加至第一稜鏡薄片120上時,高度降低或發生變形之第一稜鏡122a將無法恢復到初始狀態。這樣導致液晶顯示裝置產生巨大的缺陷。
在本發明中,第一稜鏡122a之高度(a1)與第二稜鏡122b之高度(a2)之間的高度差異(a1-a2)係設置為大約1.2-1.5微米,進而能夠防止由於壓力作用而產生的第一稜鏡122a之變形。也就是說,在此構造下,當壓力如「第7圖」所示被施加至第一稜鏡薄片120時,不僅第一稜鏡122a而且第二稜鏡122b均可與第二稜鏡薄片130相接觸。如此可使得壓力被分配至第一稜鏡122a與第二稜鏡122b上。因此,能夠防止由於壓力集中作用於第一稜鏡122a上所導致的第一稜鏡122a之變形。
由於第二稜鏡122b之高度與第一稜鏡122a之高度不同,因此即使當濕氣進入液晶顯示裝置時,浸濕現象仍可被最少化。
也就是說,在第一稜鏡122a之高度(a1)與第二稜鏡122b之高度(a2)之間的高度差異(a1-a2)設置為大於1.5微米之情形中,當壓力施加至第一稜鏡薄片120時,僅有第一稜鏡122a與第二稜鏡薄片130相接觸。如此會導致第一稜鏡122a之變形,進而使穿過第一稜鏡122a之光線發生扭曲。
另一方面,在第一稜鏡122a之高度(a1)與第二稜鏡122b之高度(a2)之間的高度差異(a1-a2)設置為小於1.2微米之情形中,當濕氣進入液晶顯示裝置中時,不僅第一稜鏡122a而且第二稜鏡122b均會黏附至第二稜鏡薄片130,如此便會產生浸濕現象。
總之,在本發明中,透過將第一稜鏡122a之高度(a1)與第二稜鏡122b之高度(a2)之間的高度差異(a1-a2)設置為1.2-1.5微米,便可防止產生浸濕現象。並且,施加至第一稜鏡薄片120之壓力可被分配藉以防止各別的稜鏡發生變形。
此外,第一稜鏡薄片120上一個第一稜鏡122a的三角形截面之底部寬度可設置為大約125微米或188微米。此寬度可依據所處位置而不同,藉以增加第一稜鏡122a之不規則性。三角形截面之寬度可在第一稜鏡薄片120之中心部分為最大,而其寬度在第一稜鏡薄片120之邊緣部分可為最窄。然而,也可以使三角形截面之寬度在第一稜鏡薄片120之邊緣部分為最大,而在第一稜鏡薄片120之中心部分為最窄。較佳地而言,在第一稜鏡薄片120之中心部分的第一稜鏡122a之三角形截面與在第一稜鏡薄片120之邊緣部分的第一稜鏡122a之三角形截面的寬度差異可為1.2-1.5微米。
第一稜鏡122a之三角形截面的寬度不需要在特定位置被最大化或最小化。之所以一個第一稜鏡122a具有不同的三角形截面之寬度,是為了透過增加第一稜鏡122a之不規則性來避免產生波紋圖案。因此,只要能夠增加第一稜鏡122a之不規則性,第一稜鏡122a的三角形截面之寬度可在任意位置被最大化或最小化。因此,在第一稜鏡薄片120之中心部分的第一稜鏡122a之三角形截面與在第一稜鏡薄片120之邊緣部分的第一稜鏡122a之三角形截面的寬度差異可不設置為1.2-1.5微米。但是,一個第一稜鏡122a之三角形截面之間的寬度差異係設置為1.2-1.5微米。
形成於第二稜鏡薄片130上的稜鏡可具有三角形截面或等腰三角形截面,並且可從第二稜鏡薄片130之一側向另一側較長地伸出。較佳地而言,第二稜鏡薄片130之稜鏡係形成為不規則的圖案藉以防止在螢幕上產生波紋圖案。也就是說,一個稜鏡的三角形截面之寬度可依據其所處位置而不同。較佳地而言,第二稜鏡薄片130上的稜鏡之三角形截面之間的底部寬度差異係為1.2-1.5微米。
如上所述,第一稜鏡薄片上彼此相鄰的稜鏡係不規則地形成為彼此之間具有不同的高度,並且其之間的高度差異係設置為1.2-1.5微米,進而可防止發生浸濕現象。
此外,儘管當壓力施加於第一稜鏡薄片時,第一稜鏡薄片上的稜鏡與第二稜鏡薄片相接觸,其仍可防止由於壓力集中作用於第一稜鏡薄片上的各別稜鏡上而導致的各別稜鏡之變形。
在上述說明中,為了方便起見液晶面板及背光單元係實施為特定結構。但是,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稜鏡薄片上的稜鏡之伸出方向可與第二稜鏡薄片上的稜鏡之伸出方向相反。並且,擴散薄片可實施為一個而並非兩個。
前述本發明之實施例及優點僅僅是具有代表性的並且並不構成對本發明之限制。其中所提供之教示可實際應用於其它類型的設備。此說明書僅是為了解釋說明,而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對上述本發明之典型實施例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進而獲得其它的和/或有變化的典型實施例。
因此,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典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意識到在不脫離本發明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揭示之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所作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之內。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照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液晶顯示裝置
3...液晶面板
3a...第一基板
3b...第二基板
5...驅動電路單元
10...背光單元
11...燈管
13...光導板
15...擴散薄片
17...反射層
20...稜鏡薄片
20a...第一稜鏡薄片
20b...第二稜鏡薄片
22a...第一稜鏡
22b...第二稜鏡
100...液晶顯示裝
110...背光單元
111...光源
112...外罩
113...光導板
115...擴散薄片
117...反射層
120...第一稜鏡薄片
121...第一基底膜
122...稜鏡
122a...第一稜鏡
122b...第二稜鏡
130...第二稜鏡薄片
145...第二基板
147...濾色片層
150...第一基板
156...閘極線
157...資料線
158...畫素電極
P...畫素區域
T...薄膜電晶體
第1圖為習知技術之液晶顯示(LCD)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第2圖為習知技術之液晶顯示裝置的稜鏡薄片之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結構的立體分解圖;
第4圖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面板之結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稜鏡薄片之結構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稜鏡薄片之部分放大剖視圖;以及
第7圖為當壓力施加至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稜鏡薄片時之狀態示意圖。
120...第一稜鏡薄片
121...第一基底膜
122a...第一稜鏡
122b...第二稜鏡
130...第二稜鏡薄片

Claims (10)

  1. 一種稜鏡薄片,係包含:一基底膜;以及複數個形成於該基底膜之上的稜鏡,該等稜鏡從該基底膜之一側向另一側伸出並且具有三角形截面,其中該等稜鏡包含交替放置的具有一第一高度之複數個第一稜鏡以及具有一第二高度之複數個第二稜鏡,該第一高度與該第二高度之間的差別為1.2至1.5微米。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稜鏡薄片,其中該等彼此相鄰的稜鏡係分別具有27微米及25.5至25.8微米之高度。
  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稜鏡薄片,其中一個稜鏡的三角形截面之底部寬度係依據所處位置而不同。
  4.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之稜鏡薄片,其中位於該基底膜之中心部分與位於該基底膜之邊緣部分的該稜鏡之三角形截面之間的底部寬度差係為1.2至1.5微米。
  5. 一種背光單元,係包含:至少一個用於發光的燈管;一用以引導從該燈管中發出之光線的光導板;至少一個擴散薄片,係位於該光導板之上方藉以擴散從該光導板入射之光線;一第一稜鏡薄片,其上形成有複數個稜鏡藉以聚集該入射 之光線,該等稜鏡具有三角形截面,其中該等稜鏡包含交替放置的具有一第一高度之複數個第一稜鏡以及具有一第二高度之複數個第二稜鏡,該第一高度與該第二高度之間的差別為1.2至1.5微米;以及一第二稜鏡薄片,係位於該第一稜鏡薄片之上方,並且該第二稜鏡薄片具有複數個具有三角形截面之稜鏡。
  6.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背光單元,其中當一壓力施加至該第一稜鏡薄片時,該第一稜鏡薄片上的全部稜鏡係與該第二稜鏡薄片相接觸,藉以將施加至該第一稜鏡薄片之該壓力分配給該第一稜鏡薄片上的全部稜鏡。
  7.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背光單元,其中位於該第一稜鏡薄片之中心部分與位於該第一稜鏡薄片之邊緣部分的該稜鏡之三角形截面之間的底部寬度差係為1.2至1.5微米。
  8.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背光單元,其中位於該第二稜鏡薄片之中心部分與位於該第二稜鏡薄片之邊緣部分的該稜鏡之三角形截面之間的底部寬度差係為1.2至1.5微米。
  9.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背光單元,其中位於該第二稜鏡薄片上的該等相鄰稜鏡彼此之間具有不同的高度。
  10. 一種液晶顯示(LCD)裝置,係包含:一用以顯示一影像之液晶顯示面板;至少一個用於發光的燈管; 一光導板,係用以引導從該燈管中發出的光線至該液晶顯示面板;至少一個擴散薄片,係位於該光導板之上方藉以擴散從該光導板入射之光線;一第一稜鏡薄片,其上形成有複數個稜鏡藉以聚集該入射之光線並將聚集後的光線供應至該液晶顯示面板,該等稜鏡具有三角形截面,其中該等稜鏡包含交替放置的具有一第一高度之複數個第一稜鏡以及具有一第二高度之複數個第二稜鏡,該第一高度與該第二高度之間的差別為1.2至1.5微米;以及一第二稜鏡薄片,係位於該第一稜鏡薄片之上方,並且該第二稜鏡薄片具有複數個具有三角形截面之稜鏡。
TW098143806A 2008-12-31 2009-12-18 稜鏡薄片、背光單元及具有該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裝置 TWI4433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138696A KR101258902B1 (ko) 2008-12-31 2008-12-31 프리즘시트,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장치 및 액정표시소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0381A TW201030381A (en) 2010-08-16
TWI443386B true TWI443386B (zh) 2014-07-01

Family

ID=42284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3806A TWI443386B (zh) 2008-12-31 2009-12-18 稜鏡薄片、背光單元及具有該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65243A1 (zh)
KR (1) KR101258902B1 (zh)
CN (1) CN101770045B (zh)
TW (1) TWI4433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95777B1 (ko) * 2012-10-12 2019-07-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60054507A1 (en) * 2013-03-29 2016-02-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5093396A1 (ja) * 2013-12-18 2015-06-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9921360B2 (en) 2013-12-24 2018-03-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6247120U (zh) * 2016-10-19 2017-06-13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组
KR102651384B1 (ko) 2016-11-28 2024-03-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규소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하드코팅 필름 및 표시장치
CA3116021A1 (en) 2018-11-08 2020-05-14 Dsm Ip Assets, B.V. Methods of supporting gastrointestinal homeostasis
CN110208947B (zh) * 2019-06-03 2021-10-08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眼追踪的显示设备及显示方法
CN211979374U (zh) * 2020-04-17 2020-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1897037B (zh) * 2020-08-10 2022-06-10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光膜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27757A1 (en) * 1995-03-03 1996-09-1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ght directing film having variable height structured surface and light directing article constructed therefrom
US6845212B2 (en) * 1999-10-08 2005-01-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element having programmed optical structures
US7142767B2 (en) * 2003-12-31 2006-11-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cratch-resistant light directing films
JP4055741B2 (ja) * 2004-05-24 2008-03-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212136B1 (ko) * 2005-06-29 2012-12-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프리즘 시트와 이를 이용한 백 라이트 유닛
KR100905241B1 (ko) * 2007-04-13 2009-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353475B1 (ko) * 2007-05-30 2014-01-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도광판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80075A (ko) 2010-07-08
CN101770045A (zh) 2010-07-07
US20100165243A1 (en) 2010-07-01
KR101258902B1 (ko) 2013-05-07
TW201030381A (en) 2010-08-16
CN101770045B (zh)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3386B (zh) 稜鏡薄片、背光單元及具有該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裝置
KR100978078B1 (ko) 프리즘 시트와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957496B1 (ko) 반사형 편광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액정표시장치
JP5038790B2 (ja) 一体型光学板、こ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052799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6330672A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8842238B2 (en) Backlight unit with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a plurality of air barrier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8704973B2 (en)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0961702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70080422A (ko) 반사층을 구비한 프리즘 시트,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030412B1 (ko) 라운드 다각패턴을 가진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KR100962165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989046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93974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053442B1 (ko) 광학 시트와 그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74975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00131300A (ko) 백라이트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962442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936713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916305B1 (ko) 프리즘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액정표시장치
KR100993165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989047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88922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도광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986783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70590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