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7858B - 接收裝置及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收裝置及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7858B
TWI437858B TW099125452A TW99125452A TWI437858B TW I437858 B TWI437858 B TW I437858B TW 099125452 A TW099125452 A TW 099125452A TW 99125452 A TW99125452 A TW 99125452A TW I437858 B TWI437858 B TW I43785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value
correlation
block
correlat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5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6253A (en
Inventor
Yuken Goto
Naoto Nagaki
Satoshi Okada
Kentaro Nakahara
Koji Naniwad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36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6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7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785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1Frame classification, e.g. bad, good or era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6Frame synchronisation, e.g. packet synchronisation,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witching point detection or subfram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59Coarse or integer frequency offset determination and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4Maximum-likelihood or sequential decoding, e.g. Viterbi, Fano, ZJ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Description

接收裝置及接收方法
本發明係相關於接收裝置及接收方法,尤其是相關於被組配以例如提早且確實地偵測到以DVB-T2(數位視頻廣播-陸地2)標準為基礎的訊號未被接收的通道傳輸之接收裝置及接收方法。
利用陸地數位廣播等,OFDM(正交分頻多工)被用於資料調變。
利用OFDM,許多正交子載波被配置在傳輸頻帶中,及執行諸如PSK(移相鍵控)或QAM(正交調幅)等數位調變,以分配資料到這些子載波的每一個之振幅和相位。
如上述,在OFDM中,資料被分配到兩或多個子載波,使得可藉由執行執行反相傅立葉轉換之IFFT(反向快速傅立葉轉換)來執行調變;同時可藉由執行傅立葉轉換之FFT(快速傅立葉轉換)執行由於調變結果所獲得的OFDM訊號之解調變。
因此,可藉由使用IFFT計算電路來組配被組配以傳輸OFDM訊號之傳輸裝置,以及可藉由使用FFT計算電路來組配被組配以接收OFDM訊號之接收裝置。
使用具有上述特徵之OFDM的陸地數位廣播標準包括DVB-T2(第二代歐洲陸地數位廣播標準)。就DVB-T2而言,意指所謂的DVB BlueBook A122:“用於第二代數位陸地電視廣播系統(DVB-T2)之圖框結構通道編碼和調變”,DVB文件A122,2008年六月。
以OFDM為基礎的陸地數位廣播標準界定被稱作圖框的單位,圖框係由複數個OFDM符號所組成,其中依據圖框來傳輸資料。DVB-T2標準亦界定被稱作T2圖框之圖框。以此T2圖框為單位來傳輸資料。
現在,參考圖1,圖示有T2圖框格式。
如圖1所示,各個T2圖框以如下順序具有P1符號、P2符號、及資料符號。
P1符號為用以傳輸P1發信的符號。P1符號包括S1及S2傳輸參數。參數S1及S2是規劃SISO(單一輸入、單一輸出(意謂一傳輸和一接收天線)及MISO(多輸入,單一輸出(意謂多個傳輸天線但是一個接收天線)傳輸P2符號,用於P2的FFT計算之FFT尺寸(經過FFT計算的一通信期之樣本(或符號)數目)等的指示。
P2符號為用以傳輸L1預發信和L1後發信之符號。
DVB-T2標準對P1符號所計劃的目標包括如下:
(a)接收裝置提早決定所接收的訊號為以DVB-T2標準為基礎的訊號;
(b)接收裝置將前導訊號本身識別作以DVB-T2標準為基礎的圖框之前導訊號;
(c)傳輸開始解調變所需之傳輸參數;以及
(d)接收裝置能夠執行圖框位置偵測和載波誤差校正。
參考圖2,圖示有P1符號的組態。
如圖2所示,P1符號具有1K(=1024)符號作為有效符號。P1符號具有結構如下:藉由以頻率fSH 頻移有效符號A之開始的一部分所獲得之訊號C被拷貝到有效符號的前側,而以頻率fSH 頻移有效符號A的剩餘部分所獲得之訊號B被拷貝到有效符號的後面。依據標準執行頻移提供錯誤地偵測干擾訊號作為P1符號是困難之機制。
在接收裝置中,P1符號偵測係藉由使用P1符號包含其局部資料的拷貝來獲得用於各區的相關值所執行。例如,在最初掃描中執行P1符號偵測,以決定哪一通道傳輸DVB-T2標準訊號。若偵測到P1符號,則表示DVB-T2訊號在接收通道上被傳輸;若未偵測到P1符號,則表示DVB-T2訊號未在接收的通道上被傳輸。在下文中,DVB-T2訊號被適當稱作T2訊號。
接收裝置的例示組態
參考圖3,圖示有習知技藝之接收裝置的方塊圖。
接收裝置1具有P1偵測區塊11、延遲區塊12、頻率校正區塊13、FFT計算區塊14、CDS(載波分佈序列)相關性計算區塊15、解碼區16、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及控制區塊18。P1偵測區塊11具有相關值計算部11A。解碼區16具有粗略校正/解擾頻處理區塊21、DBPSK解調變區塊22、S1解調變區塊23、及S2解調變區塊24。
在從天線供應的RF訊號上執行頻率轉換、A/D轉換、及正交解調變。最後的OFDM訊號被供應到P1偵測區塊11和延遲區塊12作為輸入訊號。此輸入訊號為包含同相位部分(I部分)和正交相位部分(Q部分)之複合訊號,及在FFT計算之前的時域之OFDM訊號被執行。
P1偵測區塊11在相關值計算部11A中計算用於輸入訊號之各區的相關值,藉以偵測P1符號。由相關值計算部11A所計算之相關值的最大值被供應到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稍後將說明由相關值計算部11A所執行之相關值的計算細節。
若已依據用於各區的相關值偵測到P1符號,則P1偵測區塊11參考所偵測P1符號的位置來設定FFT計算的起始位置,藉以輸出指示設定位置的資訊到FFT計算區塊14。
此外,P1偵測區塊11偵測載波間距中的頻率偏移,及輸出指示所偵測頻率偏移的資訊之精密偏移值到頻率校正區塊13。根據DVB-T2標準的實施指導方針(ETSI TR 102 831: IG),P1符號能夠偵測具有準確性±0.5 x子載波間距之“精密”頻率偏移。
延遲區塊12例如以P1偵測區塊11偵測P1符號所需之時間週期來延遲被供應作為輸入訊號的OFDM訊號,及供應所延遲的OFDM訊號到頻率校正區塊13。
依據從P1偵測區塊11所供應的精密校正值,頻率校正區塊13校正從延遲區塊12所供應之OFDM訊號的頻率偏移,及輸出所校正的OFDM訊號到FFT計算區塊14。
使用由P1偵測區塊11所設定的位置作為起始位置,FFT計算區塊14在從頻率校正區塊13所供應的OFDM訊號(有效符號長度的符號)上執行FFT計算。FFT計算提供子載波所傳輸的資料,即、IQ星座圖上的符號之表示的OFDM訊號。藉由FFT計算所獲得之頻域中的OFDM訊號被供應到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
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計算具有從FFT計算區塊14所供應之OFDM訊號的功率之子載波序列和已知CDS之間的相關值。在藉由於P1符號訊號上執行FFT計算所獲得之頻域的OFDM訊號,只將具有功率的子載波分配給由已知序列所界定的頻率。稍後將說明已知序列的細節。
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依據所偵測的相關值來偵測P1符號,及輸出最大相關值到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例如,具有有著已知序列之最大相關值以及具有功率的子載波序列之區被偵測作為P1符號區。
在下文中,用於由P1偵測區塊11的相關值計算部11A所計算之時域中的各個OFDM訊號區之相關值被稱作訊號區相關值,及由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所計算之相關值被稱作CDS相關值。訊號區相關值的最大值被稱作訊號區相關峰值,及CDS相關值的最大值被稱作CDS相關峰值。
若從FFT計算區塊14所供應的OFDM訊號為P1符號訊號,則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為各個載波偵測粗略載波頻率偏移。根據DVB-T2標準的實施指導方針(ETSI TR 102 831: IG),藉由使用具有P1符號的已知序列之相關性,能夠以子載波間距為單位偵測“粗略”頻率偏移。
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將FFT計算的OFDM訊號以及指示所偵測的頻率偏移之資訊的粗略相關值輸出到粗略校正/解擾頻處理區塊21。
粗略校正/解擾頻處理區塊21依據粗略校正值來校正從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所供應之OFDM訊號的頻率偏移,及輸出藉由執行解擾頻所獲得之OFDM訊號等到DBPSK解調變區塊22。
DBPSK解調變區塊22在從粗略校正/解擾頻處理區塊21所供應之OFDM訊號上執行DBPSK解調變。在藉由DBPSK解調變所獲得的訊號點序列之中,DBPSK解調變區塊22輸出包含在P1符號中之S1部的序列到S1解調變區塊23,及輸出S2部的序列到S2解調變區塊24。
S1解調變區塊23計算從DBPSK解調變區塊22所供應的訊號點序列與對應於由DVB-T2標準所界定的3位元S1之已知序列的八種類型之間的相關值。稍後將說明這些已知序列的細節。S1解調變區塊23選擇對應於具有八種類型的所獲得之最大相關值的已知序列之3位元值作為S1,及輸出所選定的3位元值。
S2解調變區塊24計算從DBPSK解調變區塊22所供應的信號點序列與對應於由DVB-T2標準所界定的4位元S2之已知序列的16種類型之間的相關值。S2解調變區塊24選擇對應於具有16種類型的所獲得之最大相關值的已知序列之4位元值作為S2,及輸出所選定的4位元值。
依據從S1解調變區塊23所輸出之S1以及從S2解調變區塊24所輸出之S2,將在隨後電路中執行各種處理操作。
依據在最初掃描時從相關值計算部11A所供應之訊號區相關峰值及從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所供應之CDS相關峰值,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決定T2訊號是否在接收通道上被傳輸。若發現T2訊號未在接收通道上被傳輸,則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輸出其指示的訊號之T2“不存在”旗標。
控制區塊18控制包括圖3所示的組態之接收裝置1的整個操作。例如,接收通道受控制區塊18的控制。
最初掃描的流程
下面參考圖4及圖5所示之流程圖說明在最初掃描時欲由接收裝置1所執行之處理。
圖4及圖5局部圖示欲在DVB-T2標準的實施指導方針(ETSI TR 102 831: IG)之索引圖74所說明的最初掃描中所執行之處理。最初掃描被執行,以例如核對當一開始打開電源時,是否具有T2訊號在可調諧頻帶中。
在步驟S1中,控制區塊18控制調諧器(未圖示),以在諸如6 MHz、7 MHz、及8 MHz等兩或多個頻寬之中選擇欲待接收的通道之頻寬。
在步驟S2中,控制區塊18設定欲待接收的通道之中心頻率。當選擇通道的頻寬以及設定具有選定頻寬之通道的中心頻率時,在P1偵測區塊11和延遲區塊12中輸入OFDM訊號。
在步驟S3中,在相關值計算部11A中,P1偵測區塊11計算用於輸入訊號的各區之訊號區相關值,藉以偵測P1符號。由相關值計算部11A所計算的訊號區相關峰值被供應到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
在步驟S4中,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決定是否已偵測到P1符號。例如,若在預定區已偵測到等於或高於臨界值之訊號區相關峰值,則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決定已偵測到P1符號。
若在步驟S4中發現P1符號,則在步驟S5中,P1偵測區塊11將已偵測到訊號區相關峰值之位置設定成T2圖框的開頭。P1偵測區塊11將參考P1符號的位置(T2圖框的開頭)設定FFT計算的起始位置,及將指示FFT計算起始位置的資訊輸出到FFT計算區塊14。此外,P1偵測區塊11偵測載波間距中的頻率偏移,及輸出精密偏移值到頻率校正區塊13。
由延遲區塊12所延遲以及由頻率校正區塊13依據精密偏移值所頻率偏移校正之OFDM訊號被供應到FFT計算區塊14。
在步驟S6中,FFT計算區塊14在從頻率校正區塊13所供應之P1訊號的OFDM訊號上執行FFT計算。由FFT計算所獲得之頻域的OFDM訊號被供應到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
在步驟S7中,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依據FFT計算的OFDM訊號和已知序列來計算CDS相關值,藉以偵測P1符號。由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所計算之CDS相關峰值被供應到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
在步驟S8中,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決定CDS相關峰值是否等於或高於臨界值,及是否已由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偵測到P1符號。
若在步驟S8中發現CDS相關峰值低於臨界值,或者在步驟S4中發現未偵測到P1符號,則在步驟S9中控制區塊18決定是否已發生暫停。
若在步驟S9中發現未遭遇到暫停,則程序回到步驟S3,以依據訊號區相關值重複P1符號的偵測。用於一T2圖框的時間週期最大為250 ms。若T2訊號正在接收的通道上被傳輸,則每250 ms偵測到P1符號。因此,此處,若從步驟S3開始偵測P1符號的時間已經過藉由添加250 ms所獲得之預定時間到極限,則決定暫停已發生;否則,決定沒有暫停已發生。
若在步驟S9中決定暫停已發生,則在步驟S10中控制區塊18決定是否餘留有任何未設定的中心頻率。
若在步驟S10中發現餘留有任何未設定的中心頻率,則程序回到步驟S2,其中控制區塊18將新頻率設定成中心頻率,藉以重複上述處理。
另一方面,若在步驟S10中發現未餘留有未設定的中心頻率,則在步驟S11中控制區塊18決定是否餘留有任何未選擇的頻寬。
若在步驟S11中發現餘留有未選擇的頻寬,則程序回到步驟S1,其中控制區塊18選擇新頻寬,藉以重複上述處理。
另一方面,若在步驟S11中發現未餘留有未選擇的頻寬,則控制區塊18結束上述最初掃描處理。
若在步驟S8中發現CDS相關峰值高於臨界以及偵測到P1符號,則在步驟S12中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依據CDS相關值為各個載波偵測頻率偏移。另外,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輸出FFT計算的OFDM訊號和粗略校正值到粗略校正/解擾頻處理區塊21。
在步驟S13中,粗略校正/解擾頻處理區塊21依據粗略校正值來校正OFDM訊號的頻率偏移,藉以執行解擾頻處理等。
在步驟S14中,解碼區16解碼S1及S2。具體而言,DBPSK解調變區塊22在具有藉由粗略校正/解擾頻處理區塊21所執行的頻率偏移校正等之OFDM訊號上執行DBPSK解調變。S1解調變區塊23及S2解調變區塊24計算從DBPSK解調變區塊22所供應的訊號點序列和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
在步驟S15中,S1解調變區塊23依據所計算的相關值來選擇S1,以及S2解調變區塊24依據所計算的相關值來選擇S2。由S1解調變區塊23所選擇的S1和由S2解調變區塊24所選擇的S2亦被供應到控制區塊18。
在步驟S16中,控制區塊18決定由S1解調變區塊23所選擇之S1是否為“00X”(X為0或1)。
在DVB-T2標準中,是“00X”之3位元的S1表示包括此S1的圖框為T2圖框。除了“00X”以外之3位元的S1表示包括此S1的圖框非T2圖框而是FEF(未來延伸圖框)。FEF為用於DVB-T2標準所指定之延伸的圖框。
若在步驟S16中發現由S1解調變區塊23所選擇之S1非“00X”,則在步驟S17中控制區塊18決定由S2解調變區塊24所選擇之S2是否為“XXX1”。
在DVB-T2標準中,是“XXX1”之4位元的S2表示T2圖框和FEF一起存在於被接收的通道上。
若在步驟S16中發現由S1解調變區塊23所選擇之S1為“00X”,或者在步驟S17中發現由S2解調變區塊24所選擇之S2為“XXX1”,則處理進一步繼續。
例如,在步驟S16發現由S1解調變區塊23所選擇之S1為“00X”,則決定S2是否為“XXX1”(未圖示)。若在此決定中發現S2非“XXX1”,則被接收的通道被決定為只傳輸T2訊號之通道。若發現S2為“XXX1”,被接收的通道被決定為T2訊號和FEF二者一起存在之通道。接著,作為與傳輸T2訊號的通道相關聯之資訊,由控制區塊18儲存被接收之通道之中心頻率和頻寬。
同時,若在步驟S17中發現S2非“XXX1”,則在圖4中處理回到步驟S10,及重複上述處理操作。
圖6圖示主要表示在參考圖4及圖5所說明之最初掃描時欲由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所執行之處理的流程圖。
在步驟S31中,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等待,直到輸入訊號穩定為止。當輸入訊號由於例如ABC的正常操作而穩定時,其指示訊號穩定化旗標被供應到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
當訊號穩定化旗標被供應時,在步驟S32中,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等待一段等同250+α(ms)的時間週期。應注意的是,此處,250 ms表示T2圖框的最大長度(時間),及α表示預設的邊際時間。亦應注意的是,在步驟S31及步驟S32中欲待執行的處理操作之中,在圖4中之步驟S3的處理之前執行步驟S31的處理,步驟S32的處理對應於欲在在圖4所示之步驟S9中控制區塊18決定暫停是否發生的時間週期期間執行之處理。
在步驟S33中,像圖4所示之步驟S4的處理一般,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比較訊號區相關峰值與臨界值,藉以決定是否已偵測到P1符號。
若在步驟S33中發現訊號區相關峰值等於或高於預定區內的臨界值,以及發現偵測到P1符號,則像圖4所示之步驟S8的處理一般,在步驟S34中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決定CDS相關峰值是否等於或高於臨界值。應注意的是,在步驟S34的處理之前,執行圖4所示之步驟S5至步驟S7的處理操作。
若在步驟S33中發現未偵測到P1符號,或者在步驟S34中發現CDS相關峰值低於臨界值,則在步驟S35中執行當在被接收的通道中沒有T2訊號時欲執行之處理。即、執行圖4所示之步驟S4或步驟S8決定NO時所執行的處理。
另一方面,若在步驟S34中發現CDS相關峰值等於或高於臨界值,則在步驟S36中執行當通道可能包含T2訊號時欲執行之處理。也就是說,執行圖5所示之從步驟S12開始的處理操作。
如上述,用以藉由P1符號來核對是否具有T2訊號之決定本身係由標準來表示。此外,在最初掃描中,在DVB-T2標準的實施指導方針(ETSI TR 102 831: IG)中明確表示用以藉由CDS相關峰值來核對是否具有T2訊號(P1符號)之決定。
快速執行最初掃描處理對縮短使用者等待時間是理想的。對高速最初掃描處理而言,提早且確實地偵測到在被接收的通道上未具有T2訊號是有效的。提早偵測到在被接收的通道上不存在T2訊號能夠在欲待掃描的通道之間以及頻寬之間序列交換,藉以縮短整個最初掃描處理所需的時間。
此處應注意的是,因為可被接收的通道遺失,所以不允許決定沒有T2訊號但實際上具有T2訊號之錯誤決定。
另一方面,雖然決定具有T2訊號但實際上沒有T2訊號之錯誤決定比決定沒有T2訊號但實際上具有T2訊號之錯誤決定來得可以忍受,但是亦不理想。若依據訊號區相關峰值和CDS相關峰值錯誤地決定T2訊號存在,則圖5所示之從步驟S12開始的處理操作被執行,藉以花時間直到欲待掃描的通道之間的交換為止。
雖然P1符號對標準而言是健全的並且因此極少受到干擾訊號的影響,但是在暴露至干擾訊號的環境中仍有可能,若實際上沒有T2訊號,則用於決定T2訊號的存在與否之各個相關值指示高於正常位準的值,藉以呈現出具有T2訊號的錯誤決定。干擾訊號例如包括類比通訊訊號和時脈訊號。
為了確實防止決定沒有T2訊號而實際上存在有T2訊號之錯誤決定,用於決定T2訊號的存在與否之臨界值可被設定成相對較低。然而,將此臨界設定成相對較低會使得決定具有T2訊號但實際上不存在有T2訊號的可能性變高。
因此,本發明陳述與習知技術方法及裝置相關聯之上述和其他問題,並且藉由提供被組配以提早且確實地偵測到沒有以DVB-T2標準為基礎的訊號在接收的通道被傳輸之接收裝置及接收方法來解決所陳述的問題。
在實行本發明以及根據其實施例中,設置有接收裝置。此接收裝置包括第一相關值計算機構,用以接收以圖框為單位來傳輸資料之預定標準為基礎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圖框的開頭被配置有在整個訊號的部分之第一區和第二區之間具有相關性的前導訊號,藉以計算第一相關值,第一相關值係為以等於第一區和第二區之間的時間間距之時間將彼此分開的兩區中之訊號的相關值。裝置另外包括操作機構,用以在前導訊號上執行傅立葉轉換處理,前導訊號包括具有所獲得之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第一相關值之兩區的訊號,藉以產生頻域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裝置另外包括第二相關值計算機構,用以計算第二相關值,第二相關值係為在頻域之正交分頻多工訊號的子載波之中用於資料傳輸的子載波序列與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裝置另外包括解碼機構,用以計算第三相關值,第三相關值的每一個係為以具有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已知序列之第二相關值的序列之子載波所傳輸的資料與具有與指示解調變在前導訊號之後的訊號所使用之傳輸參數的位元串列相同之位元數目的複數個已知資料項目之間的相關值,藉以解碼具有第三相關值的最大值之已知資料作為傳輸參數。裝置另外包括決定機構,用以決定解碼機構所計算之第三相關值的最大值是否小於預定臨界值,及若發現最大值小於預定臨界值,則輸出指示以預定標準為基礎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未在被接收的通道上傳輸之訊號。
在上述接收裝置中,若第一相關值的最大值高於第一臨界值且第二相關值的最大值高於第二臨界值,則決定機構在複數個第三相關值的最大值和預定臨界值之間作比較。
在上述接收裝置中,預定標準為DVB-T2標準,及前導訊號為P1符號。
在上述接收裝置中,解碼機構包括第一解碼機構,用以計算以具有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已知序列之第二相關值的序列之子載波所傳輸的資料與組成數位視頻廣播-陸地2標準中的S1之八種3位元資料之間的相關值,藉以解碼具有最高相關值的3位元資料作為S1。解碼機構另外包括第二解碼機構,用以計算以具有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已知序列之第二相關值的序列之子載波所傳輸的資料與組成數位視頻廣播-陸地2標準中的S2之十六種4位元資料之間的相關值,藉以解碼具有最高相關值的4位元資料作為S2。
在上述接收裝置中,若由第一解碼機構所計算之複數個相關值中的最大值和由第二解碼機構所計算之複數個相關值的最大值小於預定臨界值,則決定機構輸出指示預定標準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未在被接收的通道上傳輸之訊號。
在實行本發明且根據其第二實施例中,提供有接收方法。此接收方法包括步驟如下:接收以圖框為單位來傳輸資料之預定標準為基礎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圖框的開頭被配置有在整個訊號的部分之第一區和第二區之間具有相關性的前導訊號,藉以計算第一相關值,第一相關值係為以等於第一區和第二區之間的時間間距之時間將彼此分開的兩區中之訊號的相關值。此接收方法另外包括步驟如下:在前導訊號上執行傅立葉轉換處理,前導訊號包括具有所獲得之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第一相關值之兩區的訊號,藉以產生頻域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此接收方法另外包括步驟如下:計算第二相關值,第二相關值係為在頻域之正交分頻多工訊號的子載波之中用於資料傳輸的子載波序列與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此接收方法另外包括步驟如下:計算第三相關值,第三相關值的每一個係為以具有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已知序列之第二相關值的序列之子載波所傳輸的資料與具有與指示解調變在前導訊號之後的訊號所使用之傳輸參數的位元串列相同之位元數目的複數個已知資料項目之間的相關值,藉以解碼具有第三相關值的最大值之已知資料作為傳輸參數。此接收方法另外包括步驟如下:決定解碼步驟所計算之複數個第三相關值的最大值是否小於預定臨界值,及若發現最大值小於預定臨界值,則輸出指示以預定標準為基礎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未在被接收的通道上傳輸之訊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接收以圖框為單位來傳輸資料之預定標準為基礎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圖框的開頭被配置有在整個訊號的部分之第一區和第二區之間具有相關性的前導訊號,藉以計算第一相關值,第一相關值係為以等於第一區和第二區之間的時間間距之時間將彼此分開的兩區中之訊號的相關值;在前導訊號上執行傅立葉轉換處理,前導訊號包括具有所獲得之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第一相關值之兩區的訊號,藉以產生頻域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此外,計算第二相關值,第二相關值係為在頻域之正交分頻多工訊號的子載波之中用於資料傳輸的子載波序列與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計算第三相關值,第三相關值的每一個係為以具有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已知序列之第二相關值的序列之子載波所傳輸的資料與具有與指示解調變在該前導訊號之後的訊號所使用之傳輸參數的位元串列相同之位元數目的複數個已知資料項目之間的相關值,藉以解碼具有第三相關值的最大值之已知資料作為傳輸參數。另外,決定解碼步驟所計算之第三相關值的最大值是否小於預定臨界值,及若發現最大值小於預定臨界值,則輸出指示以預定標準為基礎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未在被接收的通道上傳輸之訊號。
如上述且根據本發明,可提早且確實地偵測到以DVB-T2標準為基礎的訊號未在被接收的通道上傳輸。
將參考附圖,經由其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現在,參考圖7,圖示有被實施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之接收裝置1的例示組態之方塊圖。
參考圖7,類似於先前參考圖3所說明者之組件以相同參考號碼表示。將適當省略與參考圖3所進行者重複之說明。
除了在選擇S1時所計算之具有已知序列的相關值之最大值以及在選擇S2時所計算之具有已知序列的相關值之最大值被供應到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之外,圖7所示之接收裝置1的組態實質上與圖3所示者相同。
P1偵測區塊11從輸入訊號偵測P1符號。如先前參考圖2所說明一般,具有組成P1符號的有效符號A之開頭側的一部分與在拷貝在有效符號A前面的訊號C之間的相關性,以及有效符號A的剩餘部分和拷貝到有效符號A的後面之訊號B之間的相關性。藉由使用P1符號在P1符號之一區中的訊號和另一區中的訊號之間具有相關性來偵測P1符號。
參考圖8,圖示有P1偵測區塊11的相關值計算部11A之例示組態。
相關值計算部11A係由頻移區塊31、延遲區塊32、乘法區塊33、移動平均計算區塊34、延遲區塊35、延遲區塊36、乘法區塊37、移動平均計算區塊38、及乘法區塊39組成。在相關值計算部11A之區塊的每一個中,就輸入的OFDM訊號之每一預定區而言,藉由在受理區之間連續交換來執行處理。
藉由將輸入訊號乘上訊號e-j2πfSHt ,頻移區塊31執行輸入訊號的頻率轉換,使得輸入訊號的頻率降低fSH 。若接受處理的區為P1符號的區,則圖2所示之訊號C和訊號B的頻率變成拷貝來源之訊號的相同頻率。如參考圖2所說明一般,拷貝在組成P1符號之有效符號的前面之訊號C為藉由以fSH 提高拷貝來源的訊號所獲得之訊號。同時,拷貝在有效符號的後面之訊號B為藉由以fSH 提高拷貝來源的訊號所獲得之訊號。
頻移區塊31輸出頻率已轉換的輸入訊號到延遲區塊32和乘法區塊37。
延遲區塊32自等於P1符號的訊號C之時間週期(長度)的時間Tc延遲從頻移區塊31所供應的輸入訊號,及輸出所延遲的訊號到乘法區塊33。
乘法區塊33將輸入訊號s1乘上從延遲區塊32所供應的訊號s2,及輸出表示乘法結果的訊號到移動平均計算區塊34。
移動平均計算區塊34獲得由乘法區塊33所獲得之乘法結果的移動平均值,及輸出所獲得的移動平均值到延遲區塊35,作為表示相關值的訊號s4。
延遲區塊35延遲從移動平均計算區塊34所供應之訊號s4,使得在從移動平均計算區塊38輸出之訊號s5進入於乘法區塊39的同時,欲從延遲區塊35輸出之訊號s6亦進入於乘法區塊39。延遲區塊35輸出所延遲的訊號s6到乘法區塊39。
延遲區塊36以等於P1符號的訊號B之時間週期的時間週期Tb來延遲輸入訊號,及輸出所延遲的訊號s3到乘法區塊37。
乘法區塊37將從頻移區塊31所供應之訊號乘上從延遲區塊36所供應的訊號s3,及輸出表示乘法結果的訊號到移動平均計算區塊38。
移動平均計算區塊38獲得由乘法區塊37所提供之乘法結果的移動平均值,及輸出表示所獲得的移動平均值之訊號到乘法區塊39,作為表示相關值的訊號s5。
乘法區塊39將從延遲區塊35所供應之訊號s6乘上從移動平均計算區塊38所供應之訊號s5,及輸出表示乘法結果的訊號s7。依據從乘法區塊39所輸出之訊號,在P1偵測區塊11之另一組態(未圖示)中獲得相關值的峰值之訊號區相關峰值、FFT位置、及精密校正值,且被供應到其他區塊。
參考圖9,圖示有圖8所示之區塊中所獲得的訊號之例子。
圖示於圖式的頂部之訊號s1為進入於圖8所示的相關值計算部11A作為輸入訊號之P1符號訊號。若具有訊號C的起始位置為開頭之訊號s1被輸入,則從延遲區塊32輸出圖示在中間的訊號s2。此外,從延遲區塊36輸出圖示在底部之訊號s3。訊號s2為藉由以時間週期Tc之延遲訊號s1所獲得之訊號,及訊號s3為藉由以時間週期Tb之延遲訊號s1所獲得之訊號。
藉由乘法區塊33將圖示在頂部之訊號s1及圖示在中間之訊號s2彼此相乘,及以移動平均計算區塊34計算乘法結果的移動平均值,藉以提供具有如訊號s3下方所示之波形的訊號s4。
如圖9所示,訊號s4具有從輸入訊號的有效符號A之起始位置(訊號C的末端位置)在Tc區升高、在Tr-Tc區中保持恆定、然後在Tc區中下降的波形。Tr指示如圖示在圖10右側上所示之有效符號A的長度。
再者,藉由乘法區塊37將圖示在頂部之訊號s1和圖示在底部之訊號s3彼此相乘,及以移動平均計算區塊38計算乘法結果的移動平均值,藉以提供具有如訊號s4下方所示之波形的訊號s5。
訊號s5具有從輸入訊號的有效符號A之末端位置(訊號B的起始位置)在Tb區升高、在Tr-Tb區中保持恆定、然後在Tb區中下降的波形。
圖10圖示指示輸入訊號和以Tc延遲的輸入訊號之間的相關值之訊號的波形,指示輸入訊號和以Tb延遲的輸入訊號之間的相關值之訊號的波形,及指示藉由將這兩訊號相乘所獲得之相關值(訊號區相關值)的訊號之波形。
當藉由延遲區塊35以Ta延遲圖9所示之訊號s4時,獲得具有圖示於圖10的頂部之波形的訊號s6。當藉由乘法區塊39將訊號s6乘上訊號s5時,獲得圖示在底部之訊號s7。應注意的是,在圖10中,訊號C的時間週期Tc和訊號B的時間週期Tb之間的差以2K表示,K值為30樣本。
如參考圖7所說明一般,依據藉由相關值計算部11A所獲得之圖10所示的訊號s7,P1偵測區塊11將已偵測到訊號區相關峰值的位置設定作T2圖框的開頭。此外,P1偵測區塊11將指示FFT計算起始位置的資訊輸出到FFT計算區塊14,及輸出精密校正值到頻率校正區塊13。
延遲區塊12延遲輸入的OFDM訊號,及輸出延遲訊號到頻率校正區塊13。
依據從P1偵測區塊11所供應之精密校正值,頻率校正區塊13校正從延遲區塊12所供應之OFDM訊號的頻率偏移,及輸出校正的OFDM訊號到FFT計算區塊14。
FFT計算區塊14在從頻率校正區塊13所供應之OFDM訊號上執行FFT計算,及輸出頻域中之OFDM訊號到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
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計算CDS相關值,CDS相關值為具有從FFT計算區塊14所供應之OFDM訊號的功率之子載波的序列和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藉以偵測P1符號。此外,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將CDS相關值的峰值之相關峰值輸出到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
參考圖11,圖示有P1符號的OFDM訊號之功率圖。
圖11所示之水平軸表示作為頻率的載波索引,及垂直軸表示子載波的功率。在指示子載波的向上箭頭之中,較長的箭頭指示具有分配有資料之功率的子載波(或活動載波),及較短的箭頭指示未具有未分配資料之功率的子載波(或未使用載波)。
如圖11所示,P1符號的OFDM訊號具有853子載波作為有效子載波。利用DVB-T2標準,將資料分配到853子載波之中的384子載波。
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藉由使用此種已知序列來計算CDS相關值,藉以偵測具有有著最大化已知序列的相關值之功率的子載波之序列的區作為P1符號的區。此外,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輸出CDS相關峰值到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及輸出FFT計算的OFDM訊號和粗略校正值到粗略校正/解擾頻處理區塊21。
依據從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所供應之粗略校正值,粗略校正/解擾頻處理區塊21校正OFDM訊號的頻率偏移,及將已執行解擾頻和其他處理之OFDM訊號輸出到DBPSK解調變區塊22。
在藉由於從粗略校正/解擾頻處理區塊21所供應的OFDM訊號上執行DBPSK解調變所獲得之訊號點的序列之中,DBPSK解調變區塊22輸出包括在P1符號中之S1部的序列到S1解調變區塊23,及輸出S2部的序列到S2解調變區塊24。應注意的是,可從DBPSK解調變區塊22輸出藉由DBPSK解調變之結果的硬決定所獲得之0及1的位元串列,用於S1及S2的解碼。
S1解調變區塊23計算從DBPSK解調變區塊22所供應之訊號點的序列與對應於3位元S1之八種類型的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
S2解調變區塊24計算從DBPSK解調變區塊22所供應之訊號點的序列與對應於4位元S2之16種類型的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
參考圖12,圖示有DVB-T2標準所指定之S1及S2的已知序列。
如圖12所示,八種類型的值000、001、010、011、100、101、110、及111被指定作為S1值,及16種類型的值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及1111被指定作為S2值。十六進位標記法中的已知序列被圖示到各值的右側。
S1解調變區塊23計算從DBPSK解調變區塊22所供應之訊號點的序列與表示S1之八種類型的已知序列之間的此種相關值,作為所供應的訊號點序列與對應於000的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所供應的訊號點序列與對應於001的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等等。在八個所計算的相關值之中,S1解調變區塊23選擇對應於在所計算的八個相關值之中已獲得最大相關值的已知序列之3位元值作為S1,及輸出所選擇的S1。
另外,S1解調變區塊23輸出所計算的八個相關值之中的最大值到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作為S1相關最大值。
S2解調變區塊24計算從DBPSK解調變區塊22所供應之訊號點的序列與表示S2之16種類型的已知序列之間的此種相關值,作為所供應的訊號點序列與對應於0000的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所供應的訊號點序列與對應於001的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等等。在16個所計算的相關值之中,S2解調變區塊24選擇對應於在所計算的16個相關值之中已獲得最大相關值的已知序列之4位元值作為S2,及輸出所選擇的S2。
另外,S2解調變區塊24輸出所計算的16個相關值之中的最大值到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作為S2相關最大值。
依據除了從相關值計算部11A所供應的訊號區相關峰值和從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所供應的CDS相關峰值之以外的S1相關最大值和S2相關最大值,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決定T2訊號是否在被接收的通道上傳輸。
具體而言,即使訊號區相關峰值和CDS相關峰值二者等於或高於臨界值,只要S2相關最大值低於臨界值,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仍可決定沒有T2訊號在被接收的通道上傳輸。
而且,即使S1相關最大值等於或高於臨界值,只要S2相關最大值低於臨界值,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仍可決定沒有T2訊號在被接收的通道上傳輸。
結果,由於實際上未具有T2訊號的干擾訊號之影響等,即使在相關值計算部11A和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獲得臨界值以上的相關峰值,仍可正確地決定T2訊號的不存在之機率。
正確決定T2訊號的不存在可防止圖5所示之從步驟S12開始的處理操作由於錯誤決定而被執行,藉以能夠執行快速的最初掃描操作。
最初掃描時所執行之操作
下面參考圖13所示的流程圖說明由圖7所示之接收裝置1所執行的最初掃描時所執行之操作。
圖13為指示之前主要焦點在由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所執行之處理的參考圖5所說明之最初掃描時所執行的處理之流程圖。基本上,除了添加使用S1相關最大值的決定處理和使用S2相關最大值的決定處理之外,圖13所示之處理與先前參考圖6所說明的處理相同。
在步驟S51中,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等待直到輸入訊號穩定為止。
若訊號穩定化旗標被供應,則在步驟S52中,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等待250+α(ms)。
在步驟S53中,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比較訊號區相關峰值與臨界值,如圖4所示之步驟S4的處理一般,藉以決定是否已偵測到P1符號。
若在步驟S53中發現訊號區相關峰值等於或在臨界值以上,因此發現偵測到P1符號,則在步驟S54中,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決定CDS相關峰值是否在臨界值以上,如圖4所示之步驟8的處理一般。
若在步驟S53中發現未偵測到P1符號,或者在步驟S54中發現CDS相關峰值小於臨界值,則在步驟S55中,執行若沒有T2訊號在被接收的通道上所執行之處理。也就是說,執行當在圖4所示之步驟S4或步驟S8中決定NO所執行之處理。
另一方面,若在步驟S54中發現CDS相關峰值在臨界值之上,則在步驟S56中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決定S1相關最大值是否大於或高於臨界值。應注意的是,在步驟S54中決定CDS相關峰值等於或高於臨界值之後,執行圖5所示之步驟S12至步驟S15的處理操作。在那時,在步驟S14中的S1及S2解碼時分別獲得S1相關最大值和S2相關最大值,以及從S1解調變區塊23供應S1相關最大值和從S2解調變區塊24供應S2相關最大值到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用於與臨界值的比較。
若在步驟S56中發現S1相關最大值等於或高於臨界值,則在步驟S57中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決定S2相關最大值是否等於或高於臨界值。
若在步驟S57中發現S2相關最大值等於或高於臨界值,則在步驟S58中執行當通道能夠具有T2訊號時所執行之處理。此處,執行圖5所示之從步驟S16開始之處理操作。
另一方面,若在步驟S56中發現S1相關最大值小於臨界值,或者在步驟S57中發現S2相關最大值小於臨界值,則程序進行到步驟S55,以執行若沒有T2訊號所執行之處理。若沒有T2訊號在被接收的通道上,則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17輸出T2不存在決定旗標。
藉由將S1及S2相關最大值用於決定T2訊號的存在與否,即使雖然實際上沒有T2訊號,而仍由相關值計算部11A及CDS相關性計算區塊15獲得等於或高於臨界值之相關峰值,仍舊可增加正確決定未給定T2訊號之機率。
尤其是,若為了防止T2訊號實際上存在而決定沒有T2訊號之錯誤決定,將用於與訊號區相關峰值或CDS相關峰值比較之臨界值被設定相對較低,則實際上沒有T2訊號而決定具有T2訊號之錯誤決定的機率仍存在。上述組態可防止此問題發生。
能夠正確決定沒有T2訊號使最初掃描處理能夠快速執行。
若藉由使用訊號區相關峰值和CDS相關峰值所做之決定做出具有T2訊號的錯誤決定,則依據不正確的S1及S2執行每一個隨後決定。若依據不正確的S1及S2值決定S1為“00X”或者S2為“XXX1”(圖5所示之步驟S16或步驟S17中的YES),則在下面處理中開始同步牽引序列,以取得P2符號的L1預發信號(參考圖1)。在此序列中,執行用以等待下一P1符號的偵測之處理,使得就標準而言必須給定至少250 ms的等待。
藉由如上述藉由使用S1及S2相關最大值而明顯降低實際上沒有T2訊號而決定T2訊號存在之錯誤決定的機率,可防止執行最初掃描處理所需的時間越來越長。因為在一般情況中於幾十個通道上執行最初掃描處理之一通話期,所以能夠達成極大的省時效果。
在上述例子中,依據S1相關最大值的決定處理和S2相關最大值的決定處理之中,首先執行依據S1相關最大值的決定處理。首先執行依據S2相關最大值的決定處理亦可行。
變化
現在,參考圖14,圖示有被應用有本發明的接收裝置1之接收系統的第一形式之例示組態的方塊圖。
圖14所示之接收系統係由取得區塊101、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區塊102、及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103所組成。
取得區塊101透過諸如陸地數位廣播、衛星數位廣播、CATV網路、網際網路等傳輸路徑獲得訊號,及供應所接收的訊號到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區塊102。
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區塊102執行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包括藉由取得區塊101透過傳輸路徑所獲得之各個訊號上的誤差校正,及供應最後的訊號到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103。圖7所示之接收裝置1包括在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區塊102中。
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103解壓縮已執行傳輸路徑解碼處理之壓縮訊號,及於解壓縮訊號上執行資訊源解碼處理,包括取得欲傳輸的資料之處理。
具體而言,藉由取得區塊101透過傳輸路徑所獲得之各個訊號可已為壓縮資訊壓縮編碼,以降低影像或聲頻資料的資料尺寸。在此例中,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103在已執行傳輸路徑解碼處理之訊號上執行資訊源解碼處理,諸如將壓縮資訊解壓縮成原始訊號等。
應注意的是,若藉由取得區塊101透過傳輸路徑所獲得之訊號未被壓縮編碼,則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103不將資訊解壓縮成原始資訊。解壓縮處理例如包括動態圖形專家小組(MPEG)解碼。除了解壓縮處理之外,資訊源解碼處理還包括解擾頻。
圖14所示之接收系統可應用到例如被組配以接收數位電視廣播之電視調諧器。應注意的是,取得區塊101、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區塊102、及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103各個係可藉由單一獨立的單元(如、硬體(IC(積體電路))或軟體模組來組配。
此外,取得區塊101、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區塊102、及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103全都可被組配作獨立單元。例如將取得區塊101和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區塊102組配作一獨立單元亦可行。再者,例如將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區塊102和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103組配作一獨立單元亦可行。
圖15為被應用有本發明的接收裝置1之接收系統的第二形式之例示組態的方塊圖。
參考圖15,先前參考圖14所說明的組件係由相同參考號碼來表示,及適當略過其說明。
在取得區塊101、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區塊102、及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103上,圖15所示之接收裝置的組態通常與圖14所示之組態相同,但在輸出區塊111上與圖14所示之組態不同。
輸出區塊111為顯示影像用的顯示單元或輸出聲音用的擴音器,其輸出從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103所輸出之訊號的影像和聲頻資料。也就是說,輸出區塊111顯示影像和輸出聲音。
圖15所示之接收系統可應用到例如無線電接收器,其被組配以接收電視廣播作為數位廣播和無線電廣播。
應注意的是,若藉由取得區塊101所獲得之訊號未被壓縮編碼,則從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區塊102所輸出之訊號被直接供應到輸出區塊111。
圖16為被應用有本發明的頻率和相位同步化電路之接收系統的第三形式之例示組態的方塊圖。
參考圖16,先前參考圖14所說明的組件係由相同參考號碼來表示,及適當略過其說明。
在取得區塊101和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區塊102上,圖16所示之接收裝置的組態通常與圖14所示之組態相同,但與圖14所示之組態不同處在於未配置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103而重新配置記錄區塊121。
記錄區塊121被組配以將從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區塊102所輸出之訊號(例如、MPEG TS封包)記錄(或儲存)到光碟、硬碟(或磁碟)、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錄(或儲存)媒體。
上述圖16所示之接收系統可應用到例如被組配以記錄電視廣播之記錄器裝置。
應注意的是,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103可被配置,以將已由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103執行資訊源解碼處理之訊號(即、藉由解碼所獲得之影像和聲頻資料)記錄到記錄區塊121。
上述處理操作的順序係可藉由軟體與硬體來執行。當由軟體執行上述處理操作的順序時,例如構成軟體的程式安裝在內建在專屬硬體設備之電腦中,或者從網路或記錄媒體安裝到可為執行各種功能安裝各種程式之萬用型個人電腦內。
圖17為藉由軟體程式執行上述處理操作的順序之電腦的例示硬體組態之方塊圖。
由匯流排154互連CPU(中央處理單元)151、ROM(唯讀記憶體)152、及RAM(隨機存取記憶體)。
匯流排154另外與輸入/輸出介面155連接。輸入/輸出介面155與以鍵盤和滑鼠等為基礎的輸入區塊156和以顯示監視器和擴音器等為基礎之輸出區塊157連接。輸入/輸出介面155亦與以硬碟驅動器和非揮發性記憶體等為基礎之儲存區塊158、以網路介面等為基礎之通訊區塊159、和以被組配成驅動可移動式媒體161之驅動器160連接。
利用如上述所組配之電腦,CPU 151透過輸入/輸出介面155和匯流排154從儲存區塊載入程式到RAM 153以執行用,藉以執行上述處理操作的順序。
可如記錄到可移動式媒體161或者透過諸如區域網路、網際網路、或數位廣播等有線或無線傳輸媒體一般提供由CPU 151執行之程式,並且安裝在儲存區塊158中。
應注意的是,電腦欲執行的程式可以是沿著此處所說明的順序以時間相依方式來執行之程式,或者平行或依據索求所執行之程式。
應注意的是,本發明並不僅侷限於上述實施例,而是只要不違背本發明的主旨,可進行各種變化。
本申請案包含相關日本專利局於2009、8、13所發表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JP 2009-187803所揭示之主題,特此併入其全文做為參考。
1...接收裝置
11...偵測區塊
11A...相關值計算部
12...延遲區塊
13...頻率校正區塊
14...快速傅立葉轉變計算區塊
15...載波分佈序列相關性計算區塊
16...解碼區
17...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
18...控制區塊
21...粗略校正/解擾頻處理區塊
22...差分二元移相鍵控解調變區塊
23...S1解調變區塊
24...S2解調變區塊
31...頻移區塊
32...延遲區塊
33...乘法區塊
34...移動平均計算區塊
35...延遲區塊
36...延遲區塊
37...乘法區塊
38...移動平均計算區塊
39...乘法區塊
101...取得區塊
102...傳輸路徑解碼處理區塊
103...資訊源解碼處理區塊
111...輸出區塊
121...記錄區塊
151...中央處理單元
152...唯讀記憶體
153...隨機存取記憶體
154...匯流排
155...輸入/輸出介面
156...輸入區塊
157...輸出區塊
158...儲存區塊
159...通訊區塊
160...驅動器
161...可移動式媒體
圖1為T2圖框的格式圖;
圖2為P1符號的組態圖;
圖3為習知技術接收裝置的組態之方塊圖;
圖4為指示最初掃描時欲執行的處理之流程圖;
圖5為延續圖4所示之流程圖的流程圖;
圖6為指示最初掃描時欲執行的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的處理之流程圖;
圖7為被實施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之接收裝置的例示組態之方塊圖;
圖8為圖7所示之相關值計算部的例示組態之方塊圖;
圖9為圖8所示之方塊中所獲得的例示訊號圖;
圖10為圖8所示之方塊中所獲得之訊號的其他例子圖;
圖11為P1符號的OFDM訊號之功率圖;
圖12為S1及S2的已知序列圖;
圖13為指示最初掃描時欲執行的處理之流程圖;
圖14為被應用有本發明的接收裝置之接收系統的第一形式之例示組態的方塊圖;
圖15為被應用有本發明的接收裝置之接收系統的第二形式之例示組態的方塊圖;
圖16為被應用有本發明的頻率和相位同步化電路之接收系統的第三形式之例示組態的方塊圖;以及
圖17為電腦的例示硬體組態之方塊圖。
1...接收裝置
11...偵測區塊
11A...相關值計算部
12...延遲區塊
13...頻率校正區塊
14...快速傅立葉轉變計算區塊
15...載波分佈序列相關性計算區塊
16...解碼區
17...T2訊號存在/不存在決定區塊
18...控制區塊
21...粗略校正/解擾頻處理區塊
22...差分二元移相鍵控解調變區塊
23...S1解調變區塊
24...S2解調變區塊

Claims (7)

  1. 一種接收裝置,包含:第一相關值計算機構,用以接收以圖框為單位來傳輸資料之預定標準為基礎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該圖框的開頭被配置有在整個訊號的部分之第一區和第二區之間具有相關性的前導訊號,藉以計算第一相關值,該第一相關值係為以等於該第一區和該第二區之間的時間間距之時間將彼此分開的兩區中之訊號的相關值;操作機構,用以在該前導訊號上執行傅立葉轉換處理,該前導訊號包括具有所獲得之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該第一相關值之兩區的訊號,藉以產生頻域的該正交分頻多工訊號;第二相關值計算機構,用以計算第二相關值,該第二相關值係為在頻域之該正交分頻多工訊號的子載波之中用於資料傳輸的子載波序列與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解碼機構,用以計算第三相關值,該第三相關值的每一個係為以具有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該已知序列之該第二相關值的序列之子載波所傳輸的資料與具有與指示解調變在該前導訊號之後的訊號所使用之傳輸參數的位元串列相同之位元數目的複數個已知資料項目之間的相關值,藉以解碼具有該第三相關值的最大值之已知資料作為該傳輸參數;以及決定機構,用以決定該解碼機構所計算之該複數個第三相關值的該最大值是否小於預定臨界值,及若發現該最 大值小於該預定臨界值,則輸出指示以該預定標準為基礎的該正交分頻多工訊號未在被接收的通道上傳輸之訊號。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裝置,其中,若該第一相關值的最大值高於第一臨界值且該第二相關值的最大值高於第二臨界值,則該決定機構在該複數個第三相關值的最大值和該預定臨界值之間作比較。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收裝置,其中該預定標準為數位視頻廣播-陸地2標準,及該前導訊號為P1符號。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接收裝置,其中該解碼機構包括第一解碼機構,用以計算以具有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該已知序列之該第二相關值的序列之子載波所傳輸的資料與組成數位視頻廣播-陸地2標準中的S1之八種3位元資料之間的相關值,藉以解碼具有最高相關值的3位元資料作為S1;以及第二解碼機構,用以計算以具有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該已知序列之該第二相關值的序列之子載波所傳輸的資料與組成數位視頻廣播-陸地2標準中的S2之十六種4位元資料之間的相關值,藉以解碼具有最高相關值的4位元資料作為S2。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接收裝置,其中,若由該第一解碼機構所計算之複數個相關值中的最大值和由該第二解碼機構所計算之複數個相關值的最大值小於該預 定臨界值,則該決定機構輸出指示該預定標準的該正交分頻多工訊號未在被接收的通道上傳輸之訊號。
  6. 一種接收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接收以圖框為單位來傳輸資料之預定標準為基礎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該圖框的開頭被配置有在整個訊號的部分之第一區和第二區之間具有相關性的前導訊號,藉以計算第一相關值,該第一相關值係為以等於該第一區和該第二區之間的時間間距之時間將彼此分開的兩區中之訊號的相關值;在該前導訊號上執行傅立葉轉換處理,該前導訊號包括具有所獲得之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該第一相關值之兩區的訊號,藉以產生頻域的該正交分頻多工訊號;計算第二相關值,該第二相關值係為在頻域之該正交分頻多工訊號的子載波之中用於資料傳輸的子載波序列與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計算第三相關值,該第三相關值的每一個係為以具有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該已知序列之該第二相關值的序列之子載波所傳輸的資料與具有與指示解調變在該前導訊號之後的訊號所使用之傳輸參數的位元串列相同之位元數目的複數個已知資料項目之間的相關值,藉以解碼具有該第三相關值的最大值之已知資料作為該傳輸參數;以及決定解碼步驟所計算之該複數個第三相關值的該最大值是否小於預定臨界值,及若發現該最大值小於該預定臨界值,則輸出指示以該預定標準為基礎的該正交分頻多工 訊號未在被接收的通道上傳輸之訊號。
  7. 一種具有處理器的接收裝置,該裝置被編程以包含:第一相關值計算區,其被組配成接收以圖框為單位來傳輸資料之預定標準為基礎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該圖框的開頭被配置有在整個訊號的部分之第一區和第二區之間具有相關性的前導訊號,藉以計算第一相關值,該第一相關值係為以等於該第一區和該第二區之間的時間間距之時間將彼此分開的兩區中之訊號的相關值;操作區,其被組配成在該前導訊號上執行傅立葉轉換處理,該前導訊號包括具有所獲得之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該第一相關值之兩區的訊號,藉以產生頻域的該正交分頻多工訊號;第二相關值計算區,其被組配成計算第二相關值,該第二相關值係為在頻域之該正交分頻多工訊號的子載波之中用於資料傳輸的子載波序列與已知序列之間的相關值;解碼區,其被組配成計算第三相關值,該第三相關值的每一個係為以具有等於或高於臨界值的該已知序列之該第二相關值的序列之子載波所傳輸的資料與具有與指示解調變在該前導訊號之後的訊號所使用之傳輸參數的位元串列相同之位元數目的複數個已知資料項目之間的相關值,藉以解碼具有該第三相關值的最大值之已知資料作為該傳輸參數;以及決定區,其組配成決定該解碼區所計算之該複數個第 三相關值的該最大值是否小於預定臨界值,及若發現該最大值小於該預定臨界值,則輸出指示以該預定標準為基礎的該正交分頻多工訊號未在被接收的通道上傳輸之訊號。
TW099125452A 2009-08-13 2010-07-30 接收裝置及接收方法 TWI4378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7803A JP5299162B2 (ja) 2009-08-13 2009-08-13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6253A TW201136253A (en) 2011-10-16
TWI437858B true TWI437858B (zh) 2014-05-11

Family

ID=43453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5452A TWI437858B (zh) 2009-08-13 2010-07-30 接收裝置及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85480B2 (zh)
EP (1) EP2290891A3 (zh)
JP (1) JP5299162B2 (zh)
CN (1) CN101998080B (zh)
TW (1) TWI4378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48490B2 (ja) * 2009-08-13 2013-11-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受信システム
EP2498461A3 (en) * 2011-03-10 2015-01-28 Himax Media Solutions, Inc.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ymbol boundary detection method
FR2973617B1 (fr) * 2011-04-01 2013-11-01 St Microelectronics Grenoble 2 Systeme et procede de traitement d'un symbole de preambule d'un signal de television numerique terrestre
FR2973616B1 (fr) * 2011-04-01 2013-11-01 St Microelectronics Grenoble 2 Systeme et procede de demodulation de symboles d'un signal de television numerique terrestre
CN105245479B (zh) * 2014-07-10 2019-03-19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接收处理方法
WO2019046822A1 (en) * 2017-08-31 2019-03-07 Chaos Prime, Inc. IMPLICIT TRANSFER CORRELATION TECHNIQUES FOR ARBITRATED WAVEFORM SPECTRUM WAVEFOR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5120B2 (ja) * 2003-08-11 2007-06-20 株式会社東芝 受信装置
US7327714B2 (en) * 2004-06-02 2008-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fram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48463B2 (en) * 2005-04-07 2010-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time-filtering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OFDM system
US7424071B2 (en) * 2005-06-27 2008-09-09 Icera Inc. Decoder and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decoding reliability indicator
KR100762283B1 (ko) * 2006-02-07 2007-10-08 포스데이타 주식회사 디코더 및 디코딩 방법
JP4978387B2 (ja) * 2006-09-13 2012-07-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同期制御装置及びフレーム同期制御方法
US7907679B2 (en) * 2007-01-12 2011-03-15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cquiring signals using coherent match filtering
JP4224105B2 (ja) * 2007-01-19 2009-02-12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部及び無線機
KR101369360B1 (ko) * 2007-09-05 2014-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 수신기의 cfo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US8045628B2 (en) * 2007-10-18 2011-10-25 Nokia Corporation Digital video broadcast service discovery
US7652980B2 (en) * 2007-11-02 2010-01-26 Nokia Corpor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nchronization
CN101217525B (zh) * 2008-01-16 2012-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中实现下行帧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US9479367B2 (en) * 2008-01-29 2016-10-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reambles in a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system
JP2009187803A (ja) 2008-02-06 2009-08-20 Toyota Motor Corp 膜電極複合体および燃料電池
US8208522B2 (en) * 2008-03-07 2012-06-26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OFDM symbols having timing and frequency offsets
GB2470758B (en) * 2009-06-03 2014-08-20 Sony Corp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85480B2 (en) 2013-02-26
EP2290891A3 (en) 2015-12-30
JP2011041085A (ja) 2011-02-24
CN101998080B (zh) 2013-04-24
US20110038444A1 (en) 2011-02-17
EP2290891A2 (en) 2011-03-02
TW201136253A (en) 2011-10-16
CN101998080A (zh) 2011-03-30
JP5299162B2 (ja)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0071B (zh) 訊號處理設備及方法
JP5446725B2 (ja)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受信システム
TWI437858B (zh) 接收裝置及接收方法
JP5493802B2 (ja)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受信システム
US8208522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OFDM symbols having timing and frequency offsets
US8605835B2 (en) Receiver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receiv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program
KR101290959B1 (ko) Ofdm 송신장치, ofdm 송신방법, ofdm 수신장치 및 ofdm 수신방법
WO2012124575A1 (ja)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57249B2 (ja)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受信システム
CN102098260B (zh) 接收装置和方法及接收***
US9621396B2 (en)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controlling methods thereof
US9344126B2 (en) Receiving apparatus, receiv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4373757B2 (ja)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集積回路、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266421B2 (ja) Ofdm受信装置、ofdm受信回路、ofdm受信方法、及びofdm受信プログラム
JP2008042574A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遅延プロファイル検出方法
JP2008148230A (ja) 放送受信装置と放送受信方法
EP2159981A2 (en) OFDM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method
US20110268172A1 (en) Receiver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method
US20150181305A1 (en) Recep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JP2009284436A (ja) Ofdm受信装置
JP2008154215A (ja) 受信状態の判定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