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3503B - 行動裝置、基地台、後端網路裝置及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與電腦程式產品 - Google Patents

行動裝置、基地台、後端網路裝置及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與電腦程式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3503B
TWI433503B TW099112307A TW99112307A TWI433503B TW I433503 B TWI433503 B TW I433503B TW 099112307 A TW099112307 A TW 099112307A TW 99112307 A TW99112307 A TW 99112307A TW I433503 B TWI433503 B TW I4335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obile device
data transmission
standby
commun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2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6966A (en
Inventor
Chiu Wen Chen
Chun Yen Hsu
Original Assignee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Publication of TW201126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6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3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35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74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for increasing reliability, e.g. using redundant or spare channels o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行動裝置、基地台、後端網路裝置及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與電腦程式產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行動裝置、基地台、後端網路裝置及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與電腦程式產品;更詳細地說,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保持且不中斷資料傳輸之行動裝置、基地台、後端網路裝置及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與電腦程式產品。
隨著科技的進步,無線通訊技術也越來越普及。許多無線通訊技術,例如使用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lie Communications;GSM)、寬頻分碼多工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低功率行動通訊裝置(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PHS)、無線相容認證系統(Wireless Fidelity;WiFi)、全球微波存取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或是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之無線通訊技術皆是以基地台(Base station;BS)之方式來提供無線語音、影像、數據通訊與行動裝置定位服務。
不論是使用WiMAX或是使用LTE無線通訊技術之無線通訊系統,其基地台通常係以蜂巢式概念進行佈建,並以高功率與大通訊涵蓋範圍之基準進行設計。然,雖然在大型基地台進行佈建的密度已相當高之情況下,大多室內環境依舊存在著因建築物的遮蔽效應,而導致無線通訊品質下降的問題;甚至因建築物的遮蔽效應,而產生通訊死角,進而導致服務供應商無法提供有效服務之結果。
為了減少通訊死角,提升系統容量,並更有效地利用無線通訊系統之無線頻寬資源,除了原有大型基地台(Macro BS)的建置之外,毫微微蜂巢式(Femtocell)基地台近來逐漸受到重視,同時亦被視為下一代無線通訊的關鍵技術之一。相對於大型基地台,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雖然較小,但其具有低功率且低製造成本的優勢,因此可大量地於室內環境中進行佈建,以提升無線通訊品質。此外,無線網路系統中,原先分配於大型基地台之頻寬,亦可重覆分配給各個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進而提高無線頻寬資源的使用效率。
然而,於無線通訊系統中,因行動裝置於同一時間中,僅能與一基地台進行資料傳輸;且於進行資料傳輸時,行動裝置可能因與其進行資料傳輸之基地台停止服務或遭受干擾,而中斷其原本進行資料傳輸的基地台之連線。因此,於中斷連線之後,行動裝置將必需重新尋找另一個基地台,並重新執行網路登入程序,方能恢復資料傳輸;這將造成行動裝置與基地台進行資料傳輸的不連續性,同時造成資料傳輸的延遲。
因此,要如何在不改變現有無線通訊系統的硬體架構之下,避免或降低因行動裝置與基地台之間之連線中斷,而造成資料傳輸的不連續性及/或延遲,乃是現今無線通訊網路業者與無線通訊裝置製造廠商仍然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也是廣大消費大眾殷切期盼的貼心智慧設計。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行動裝置、基地台以及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地台可透過有線方式及無線方式其中之一直接或間接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連接,該行動裝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行動裝置包含一通訊模組以及一處理模組。該通訊模組用以接收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該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用以根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地台。隨後,該通訊模組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以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並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當該通訊模組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時,該處理模組更用以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並致能該通訊模組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該通訊模組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另外,本發明之主要基地台包含一通訊模組,係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行動裝置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俾該行動裝置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另外,本發明之備用基地台亦包含一通訊模組,係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行動裝置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當該行動裝置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且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時,該通訊模組即與該行動裝置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該行動裝置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另外,本發明之後端網路裝置同樣包含一通訊模組,係於該行動裝置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時,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行動裝置通訊。當該通訊模組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行動裝置通訊,且該行動裝置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時,該行動裝置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該通訊模組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行動裝置通訊。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前述行動裝置之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接收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根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地台;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以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當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時,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以及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該通訊模組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內儲一種用於前述行動裝置之方法之程式;當該程式經由電腦被載入行動裝置後可執行並完成前段所述之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
綜上所述,若本發明之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之間的資料傳輸發生異常時,行動裝置即可轉而透過備用基地台繼續進行資料傳輸。據此,本發明之無線網路系統即可有效地克服習知技術中,因行動裝置與其原本進行資料傳輸的基地台中斷連線,而需重新尋找另一個基地台以執行網路登入程序,方能恢復資料傳輸的問題。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之實施方式後,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其它目的、優點以及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及實施態樣。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內容,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特定的環境、應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於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需說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且圖式中各元件間之尺寸關係僅為求容易瞭解,並非用以限制實際比例。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如第1圖所示,係為本發明之無線網路系統1。無線網路系統1包含一行動裝置11、複數基地台13a、13b、15a、15b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17。在本實施例中,無線網路系統1係基於WiMAX/802.16m無線通訊標準建置。然而,在其它實施例中,無線網路系統1亦可基於其它無線通訊技術標準建置,例如第三代行動通訊之長期演進(3rd-generation-long term evolution;3G-LTE)無線通訊標準。依據本發明所描述之實施範例,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本發明之無線網路系統1係基於其它無線通訊標準之運作方式,故在此不再贅述。
行動裝置11可為行動電話(cell phone)、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是筆記型電腦(laptop)等具有行動通訊功能之裝置。基地台13a、13b則為毫微微蜂巢式(Femtocell)基地台,其具有較小的訊號涵蓋範圍且通常佈建於室內環境。基地台15a、15b可為大型蜂巢式(Macrocell)基地台、毫微型蜂巢式(Picocell)基地台、微型蜂巢式(Microcell)基地台或是中繼(Relay)基地台,其具有較大的訊號涵蓋範圍且較好的通道品質。基地台13a、13b、15a、15b可透過有線方式及無線方式其中之一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至後端網路裝置17。於實際應用上,後端網路裝置17係為一無線通訊服務供應商之通訊設備,該通訊設備係用以提供網際網路連線服務、語音通訊、視訊通訊以及其它數據傳輸服務。於本實施例中,行動裝置11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一低負載模式(low-duty mode),基地台13a、13b在資料傳輸上,可工作於一運作模式或低負載模式,而基地台15a、15b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運作模式。該運作模式係代表一隨時可進行資料傳輸之狀態,而該低負載模式係代表在資料傳輸上具有一可用區間及一不可用區間之狀態,詳細描述請參後續段落。
假設行動裝置11皆位於基地台13a、13b、15a、15b的訊號涵蓋範圍內,故行動裝置11會分別自各基地台13a、13b、15a、15b接收基地台資訊102、104、106、108。基地台資訊102、104、106、108可包含各基地台13a、13b、15a、15b之識別碼、服務負荷情況(service loading condition)及其他基本資訊。此外,行動裝置11亦可根據基地台資訊102、104、106、108得到相對於各基地台13a、13b、15a、15b之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訊號對干擾雜訊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SINR)、載波對干擾雜訊比(Carrier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CINR)等訊號量測值。
隨後,行動裝置11會根據各基地台的服務負荷情況及上述之量測值估測本身與各基地台13a、13b、15a、15b間的通訊品質,並自基地台13a、13b選擇通訊品質最好的基地台作為一主要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3a),並且自基地台15a、15b選擇通訊品質最好的一基地台作為一備用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5a)。然後,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3a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以透過基地台13a連線至後端網路裝置17,以及與基地台15a進行一備用份網路登入程序,以建立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的另一路徑。
須說明者,於本實施例中,倘若基地台13a距離行動裝置11較近,故可提供更佳的通訊品質給行動裝置11,且基地台15a距離行動裝置11較近,亦可提供更好的通訊品質給行動裝置11。然而,於實際應用上,上述通訊品質之狀態會根據行動裝置11本身所處環境而改變。另外,於其它實施例中,無線網路系統1可包含更多的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大型蜂巢式基地台、毫微型蜂巢式基地台、微型蜂巢式基地台以及中繼基地台,只要行動裝置11位於各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內,行動裝置11即會根據由各基地台資訊所得到的服務負荷情況及量測值,選擇通訊品質最好的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為主要基地台,以及依需要選擇通訊品質最好的大型蜂巢式基地台(或毫微型蜂巢式基地台、微型蜂巢式基地台或中繼基地台)作為備用基地台。倘若於無線網路系統1中,行動裝置11所處環境亦可能僅存在單一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以及單一大型蜂巢式基地台(或毫微型蜂巢式基地台、微型蜂巢式基地台或中繼基地台),因此行動裝置11僅可能位於該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以及該大型蜂巢式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內,並選擇該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做為主要基地台,以及選擇該大型蜂巢式基地台作為備用基地台。
進一步言,行動裝置11於選擇基地台13a為主要基地台後,可自行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或者於與基地台13a進行網路登入程序之後,因應自後端網路裝置17或基地台13a所傳送之一建議訊息110,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舉例而言,當行動裝置11認為本身與基地台13a間的通訊品質不佳時(即依據基地台13a的服務負荷情況及量測值而決定),行動裝置11可自行根據基地台15a、15b的服務負荷情況及量測值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另一方面,當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3a進行網路登入程序之後,基地台13a或後端網路裝置17若認為本身與行動裝置11間的通訊品質不佳時,亦可透過傳送建議訊息110至行動裝置11,以使行動裝置11因應建議訊息110,根據基地台15a、15b的服務負荷情況及量測值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此外,由基地台13a或後端網路裝置17所產生之建議訊息110亦可含有基地台15a之識別碼,因此,行動裝置11於接收建議訊息110後,即可直接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其備用基地台,而不需根據基地台15a、15b的服務負荷情況及量測值所決定。換言之,行動裝置11於選擇備用基地台之動作,可由行動裝置11自行啟動,或者因應建議訊息110而啟動。此外,在一般情況下,為避免任何資料傳輸異常之狀況發生及平衡基地台之服務負荷,無論與主要基地台間之通訊品質如何,行動裝置11皆會選擇一備用基地台,以建立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的另一路徑。
第2A圖係為前述之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及備用基地台之間的運作時序之示意圖。當行動裝置11選擇基地台13a作為主要基地台,並自行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後,行動裝置11係於時間區間TP 內與基地台13a進行該網路登入程序,並於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傳送一低負載模式請求(low-duty mode request)訊號112至基地台13a,以提供基地台13a行動裝置11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低負載模式之資訊以及基地台15a之識別碼。於接收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112後,基地台13a於時間區間TP 內會傳送一低負載模式回覆(low-duty mode response)訊號114至行動裝置11,以提供基地台13a已確認行動裝置11工作該低負載模式工作之資訊以及行動裝置11工作於低負載模式所需之參數。此外,基地台13a根據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112得知行動裝置11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後,更透過後端網路裝置17預先通知基地台15a,行動裝置11將與基地台15a進行該備用網路登入程序,以提供進行該備用網路登入程序所需之資訊。
須注意者,倘若基地台13a認為無線網路系統1中存在另一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5b)能提供更好的通訊品質給行動裝置11,基地台13a可於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114中置入基地台15b之識別碼,俾行動裝置11根據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114選擇基地台15b作為備用基地台。換言之,行動裝置11可根據本身或基地台13a的決定而選擇備用基地台,而其優先順序係依據無線網路系統1的標準制定。
行動裝置11於時間區間TP 內與基地台13a完成上述基本連線程序後,行動裝置11則於時間區間TB 內與基地台15a進行該備用網路登入程序,並於該備用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傳送一低負載模式通知(low-duty mode notification)訊號116至基地台15a,使基地台15a確認行動裝置11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一低負載模式,以及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3a將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並僅與其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故基地台15a僅需分配該連線保持程序所需之資源給行動裝置11。於接收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116後,基地台15a於時間區間TB 內會傳送一低負載模式確認(low-duty mode acknowledge)訊號118至行動裝置11,俾行動裝置11根據低負載模式確認訊號118確認該基地台15a已成功接收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116。
當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5a完成上述基本備用連線程序後,行動裝置11立即進入該低負載模式以進行資料傳輸。如第2A圖所示,該低負載模式包含可用區間(available interval,AI) TAI 以及不可用區間(unavailable interval,UAI) TUAI 。行動裝置11係於可用區間TAI 與基地台13a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以透過基地台13a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以傳輸各種資料(例如:即時的語音資料、文字資料、視訊資料及網際網路資料)。然後,行動裝置11於不可用區間TUAI 與基地台15a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以確保與基地台15a間之連線不會因長時間無回應而斷線。舉例而言,行動裝置11於不可用區間TUAI 可藉由傳送一回應訊號,以使基地台15a保留與行動裝置11間之連線。
當行動裝置11透過基地台13a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若資料傳輸程序因遭受干擾或基地台13a自身無預警之故障狀況而發生異常,行動裝置11會立刻與基地台15a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以持續透過基地台15a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舉例而言,於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中,行動裝置11可藉由傳送一持續服務(service continuity)請求訊號至基地台15a,而使基地台15a根據該持續服務請求訊號,傳送一持續服務通知訊號至後端網路裝置17,隨後,行動裝置11立即透過基地台15a與後端網路裝置17繼續通訊,如此一來,行動裝置11可透過基地台15a繼續與後端網路裝置17傳輸一原先透過基地台13a傳輸之資料。
進一步言,由於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3a完成該網路登入程序後,基地台13a會產生一網路登入訊息122,並傳送網路登入訊息122至後端網路裝置17,俾後端網路裝置17根據網路登入訊息122與行動裝置11建立一資料傳輸路徑,且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5a完成該備用網路登入程序後,基地台15a亦會產生一備用網路登入訊息124,並傳送備用網路登入訊息124至後端網路裝置17,俾後端網路裝置17根據備用網路登入訊息124與行動裝置11建立一備用資料傳輸路徑。如此一來,於一般情況下,行動裝置11會透過基地台13a(亦即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依循該資料傳輸路徑作為主要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的路徑。當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3a間之通訊發生異常時,則立即轉而透過基地台15a(亦即大型蜂巢式基地台、毫微型蜂巢式基地台、微型蜂巢式基地台或中繼基地台),依循該備用資料傳輸路徑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
第2B圖係為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及備用基地台之間的運作時序之另一示意圖。不同於第2A圖所描述之運作時序,於第2B圖中,選擇備用基地台之動作是由基地台13a或後端網路裝置17所啟動,故於時間區間TP 內,行動裝置11僅會自基地台13a接收建議訊息110,而不會傳送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112至基地台13a,且基地台13a亦不會傳送一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114至行動裝置11。換言之,行動裝置11係因應基地台13a或後端網路裝置17所產生之建議訊息110,根據基地台15a、15b的服務負荷情況及量測值,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並自建議訊息110取得行動裝置11工作於低負載模式所需之參數。隨後,行動裝置11可直接傳送一具有基地台15a之識別碼之備用基地台訊息至基地台13a,使基地台13a根據備用基地台訊息得知,行動裝置11係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並透過後端網路裝置17預先告知基地台15a行動裝置11將與基地台15a進行該備用網路登入程序,以提供備用網路登入程序所需之資訊。然而,基地台13a亦可於行動裝置11與後端網路裝置17建立備用資料傳輸路徑後,由後端網路裝置17得知行動裝置11係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另外,如先前所述,建議訊息110內亦可含有基地台15a之識別碼,故行動裝置11於接收建議訊息110後,係直接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其備用基地台。
須注意者,倘若行動裝置11認為無線網路系統1中存在另一基地台(例如:基地台15b)能提供更好的通訊品質,行動裝置11可忽略建議訊息110,並自行選擇基地台15b作為其備用基地台。換言之,行動裝置11可根據本身或基地台13a的決定而選擇備用基地台,而其優先順序係依據無線網路系統1的標準制定。
接著,透過第3A圖至第3D圖以及後續相關描述說明行動裝置11、基地台13a、15a以及後端網路裝置17的內部架構。需說明者,由於基地台13b本質上係相同於13a,且基地台15b本質上係相同於15a,故在此僅描述基地台13a、15a的內部架構。
首先,請參考第3A圖,行動裝置11包含一通訊模組111及處理模組113。通訊模組111係用以接收基地台13a、13b、15a、15b之基地台資訊102、104、106、108。處理模組113係電性連接通訊模組111,用以根據基地台資訊102、104、106、108,自基地台13a、13b選擇基地台13a作為主要基地台,以及自基地台15a、15b選擇基地台15a作為備用基地台。
另外,通訊模組111更用以與基地台13a進行該網路登入程序,並與基地台15a進行該備用網路登入程序。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通訊模組111傳送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112至基地台13a,以提供行動裝置11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低負載模式之資訊以及基地台15a之識別碼,以及自該基地台13a接收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114,以得到基地台13a已確認行動裝置11工作該低負載模式之資訊以及行動裝置11工作於低負載模式所需之參數。當行動裝置11係因應建議訊息110選擇備用基地台時,通訊模組111則用以接收建議訊息110。另外,當備用網路登入程序後,通訊模組111傳送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116至基地台15a,使基地台15a確認行動裝置11於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以及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3a將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並僅與其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之後,通訊模組111更自基地台15a接收低負載模式確認訊號118。
通訊模組111藉由可用區間TAI 與基地台13a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以透過基地台13a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並藉由不可用區間TUAI 與基地台15a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當處理模組113判斷資料傳輸程序因遭受干擾或因基地台13a自身發生無預警故障狀況發生異常時,處理模組113會立刻致能通訊模組111與基地台15a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隨後,通訊模組111即透過基地台15a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
請再參考第3B圖,基地台13a包含一通訊模組131以及一處理模組133。通訊模組131,用以傳送基地台資訊102至行動裝置11,以及與行動裝置11進行該網路登入程序。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通訊模組131自行動裝置11接收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112,以及傳送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114至行動裝置11。當行動裝置11選擇備用基地台是由基地台13a所啟動時,處理模組133則用以產生建議訊息110,並致能通訊模組131傳送建議訊息110至行動裝置11,然而,當行動裝置11選擇備用基地台是由後端網路裝置17所啟動時,通訊模組131會至後端網路裝置17接收建議訊息110,並轉送建議訊息110至行動裝置11。
處理模組133係電性連接通訊模組131,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處理模組133產生網路登入訊息122,並致能通訊模組131傳送網路登入訊息122至後端網路裝置17,俾後端網路裝置17根據網路登入訊息122與行動裝置11建立該資料傳輸路徑。此外,通訊模組131係藉由可用區間TAI 與行動裝置11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以使行動裝置11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
請再參考第3C圖,基地台15a包含一通訊模組151及一處理模組153。通訊模組151用以與行動裝置11進行該備用網路登入程序,以及自行動裝置11接收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116,並傳送低負載模式確認訊號118至行動裝置11。處理模組153係電性連接通訊模組151,當該備用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處理模組153產生備用網路登入訊息124,並致能通訊模組151傳送備用網路登入訊息124至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模組151藉由不可用區TUAI 間與行動裝置11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此外,當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3a間之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後,通訊模組151更用以與基地台15a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以使行動裝置11透過其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
請再參考第3D圖,後端網路裝置17包含一通訊模組171以及一處理模組173。通訊模組171用以自基地台13a及15a接收網路登入訊息122及備用網路登入訊息124。處理模組173電性連接通訊模組171,用以根據網路登入訊息122,與行動裝置11建立該資料傳輸路徑,以及根據備用網路登入訊息124,與行動裝置11建立該備用資料傳輸路徑。當行動裝置11選擇備用基地台是由後端網路裝置17所啟動時,處理模組173更用以產生建議訊息110,並致能通訊模組171傳送建議訊息110至基地台13a,以透過基地台13a傳送建議訊息110至行動裝置11
通訊模組171於行動裝置11藉由可用區間TAI 與基地台13a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時,透過基地台13a與行動裝置11通訊,且於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5a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後,通訊模組171持續透過基地台15a與行動裝置11通訊。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如第4A圖及第4B圖所繪示。不同於第一實施例的是,第二實施例中,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3a間之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是預警的。換言之,於第二實施例中,當基地台13a欲停止通訊服務或在資料傳輸上由運作模式切換至低負載模式時,會傳輸一通訊中斷訊號126至行動裝置11,如此一來,行動裝置11可根據通訊中斷訊號126得知資料傳輸程序將發生異常,並開始與基地台15a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
進一步來說,當基地台13a欲停止通訊服務時,處理模組133會致能通訊模組131傳送通訊中斷訊號126至行動裝置11。隨後,當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111自基地台13a接收通訊中斷訊號126,後,處理模組113根據通訊中斷訊號126,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並致能通訊模組111與基地台15a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
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如第5A圖及第5B圖所繪示。不同於第一實施例的是,第三實施例中,基地台13a在資料傳輸上亦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類似地,第三實施例中的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可為無預警的(即如第一實施例所述),或有預警的(即如第二實施例所述),故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如第6圖所繪示。不同於第一實施例的是,第四實施例中,行動裝置11與基地台13a間之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是因行動裝置11離開基地台13a之訊號涵蓋範圍R13a 所導致的。例如,當行動裝置11沿著路徑PA 離開基地台13a之訊號涵蓋範圍R13a 移動至地點A時,行動裝置11僅位於基地台15a之訊號涵蓋範圍R15a 內,因此會立即與基地台15a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以依循該備用資料傳輸路徑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
需特別注意的是,基地台13a於行動裝置11離開訊號涵蓋範圍R13a 後,仍保留無線裝置11所需之一傳輸資源,因此,當無線裝置11沿著路徑PB 移動至地點B,並再次進入訊號涵蓋範圍R13a 時,行動裝置11可再次透過基地台13a與後端網路裝置17通訊,而無需再次進行該網路登路程序。另外,行動裝置11亦與基地台15a轉而持續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行動裝置11之處理模組113會因行動裝置11離開訊號涵蓋範圍R13a ,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以致能通訊模組113與基地台15a進行該資料傳輸回復程序。隨後,當行動裝置11再次進入訊號涵蓋範圍R13a 內時,處理模組113致能通訊模組113重新與基地台13a進行資料傳輸程序,並且重新與基地台15a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
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如第7圖所示,係為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行動裝置之方法,適用於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11。無線網路系統包含一行動裝置、複數個基地台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地台係透過一有線方式或一無線方式其中之一直接或間接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連接。該行動裝置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
具體而言,第五實施例所描述之方法可由一電腦程式產品執行,當行動裝置載入該電腦程式產品並執行該電腦程式產品所包含之複數個指令後,即可完成第五實施例所述之方法。前述之電腦程式產品可儲存於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中,例如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軟碟、硬碟、光碟、隨身碟、磁帶、可由網路存取之資料庫或熟習此項技藝者所習知且具有相同功能之任何其它儲存媒體中。
首先,於步驟701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分別自各基地台接收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以根據各基地台資訊得到各基地台的服務負荷情況及相對於各基地台之接收訊號強度指標、訊號對干擾雜訊比、載波對干擾雜訊比等訊號量測值。於步驟703中,行動裝置之處理模組根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地台。於步驟705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與主要基地台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隨後,於步驟707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傳送一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至主要基地台,以提供主要基地台行動裝置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低負載模式之資訊以及該備用基地台之識別碼,以及自主要基地台接收一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具有主要基地台已確認該行動裝置工作該低負載模式之資訊以及該行動裝置工作於低負載模式所需之參數。
經由步驟705以及步驟707,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係完成基本的連線程序。接著,於步驟709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與備用基地台進行一備用網路登入程序。然後,於步驟711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傳送一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至備用基地台,使該備用基地台確認行動裝置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一低負載模式,以及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將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並僅與其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故備用基地台僅需分配該連線保持程序所需之資源給行動裝置,之後,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更自備用基地台接收一低負載模式確認訊號。如此一來,行動裝置與備用基地台即完成基本的連線程序。
之後,於步驟713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藉由可用區間與主要基地台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以透過主要基地台與後端網路裝置通訊,以及藉由不可用區間與備用基地台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於步驟715中,當透過主要基地台與後端網路裝置通訊時,行動裝置之處理模組判斷資料傳輸程序是否發生異常。若資料傳輸程序未發生異常,則繼續執行步驟713。若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則執行步驟717,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與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持續透過備用基地台與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需說明者,於步驟717中,資料傳輸程序之異常,可如第一實施例所述,由於遭受干擾或主要基地台發生無預警故障狀況所導致;另一方面,亦可如第二實施例所述,係由主要基地台傳送之通訊中斷訊號,而使得行動裝置得知資料傳輸將發生異常。此外,資料傳輸程序之異常,更可如第四實施例所述,係因行動裝置離開主要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所導致。然而,資料傳輸程序之異常的類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本發明中,任何可能產生資料傳輸程序之異常的情況,故在此不再贅述。
除了上述步驟,第五實施例亦能執行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所描述之所有操作及功能,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本發明用於行動裝置之方法如何基於上述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以執行此等操作及功能,故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如第8圖所示,係為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行動裝置之方法,適用於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所述之行動裝置11。無線網路系統包含一行動裝置、複數個基地台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地台係透過一有線方式或一無線方式其中之一直接或間接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連接。該行動裝置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
具體而言,第六實施例所描述之方法可由一電腦程式產品執行,當行動裝置載入該電腦程式產品並執行該電腦程式產品所包含之複數個指令後,即可完成第六實施例所述之方法。前述之電腦程式產品可儲存於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中,例如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軟碟、硬碟、光碟、隨身碟、磁帶、可由網路存取之資料庫或熟習此項技藝者所習知且具有相同功能之任何其它儲存媒體中。
首先,於步驟801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分別自各基地台接收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以根據各基地台資訊得到各基地台的服務負荷情況及相對於各基地台之接收訊號強度指標、訊號對干擾雜訊比、載波對干擾雜訊比等訊號量測值。於步驟803中,行動裝置之處理模組根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於步驟805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與主要基地台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隨後,於步驟807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自主要基地台接收一建議訊息,其中該建議訊息具有行動裝置工作於低負載模式所需之參數。
經由步驟805以及步驟807,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完成基本的連線程序。接著,於步驟809中,行動裝置之處理模組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備用基地台。若該建議訊息含有一基地台之識別碼,則行動裝置之處理模組係根據該基地台之識別碼,直接選擇該基地台為備用基地台。若該建議訊息未含有任何基地台之識別碼,行動裝置之處理模組係因應該建議訊息,根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備用基地台。
之後,於步驟811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與備用基地台進行一備用網路登入程序。然後,於步驟813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傳送一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至備用基地台,使該備用基地台確認行動裝置在資料傳輸上係工作於一低負載模式,以及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將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並僅與其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故備用基地台僅需分配該連線保持程序所需之資源給行動裝置,之後,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更自備用基地台接收一低負載模式確認訊號。如此一來,行動裝置與備用基地台即完成基本的連線程序。
之後,於步驟815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藉由可用區間與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以透過主要基地台與後端網路裝置通訊,以及藉由不可用區間與備用基地台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於步驟817中,當透過主要基地台與後端網路裝置通訊時,行動裝置之處理模組判斷資料傳輸程序是否發生異常。若資料傳輸程序未發生異常,則繼續執行步驟815。若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則執行步驟819,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與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持續透過備用基地台與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需說明者,於步驟819中,資料傳輸程序之異常,可如第一實施例所述,由於遭受干擾或主要基地台發生無預警故障狀況所導致;另一方面,亦可如第二實施例所述,係由主要基地台傳送之通訊中斷訊號,而使得行動裝置得知資料傳輸將發生異常。此外,資料傳輸程序之異常,更可如第四實施例所述,係因行動裝置離開主要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所導致。然而,資料傳輸程序之異常的類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本發明中,任何可能產生資料傳輸程序之異常的情況,故在此不再贅述。
除了上述步驟,第六實施例亦能執行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所描述之所有操作及功能,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本發明用於行動裝置之方法如何基於上述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以執行此等操作及功能,故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行動裝置可自複數個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及一備用基地台,並且可分別透過主要基地台及備用基地台與後端網路裝置分別建立一資料傳輸路徑及一備用資料傳輸路徑。如此一來,當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之間,依循資料傳輸路徑的資料傳輸發生異常之後,行動裝置即可轉而依循備用資料傳輸路徑,透過備用基地台與後端網路裝置通訊。據此,透過本發明之無線網路系統,將可有效地避免習知技術中,因行動裝置與基地台之間的資料傳輸發生異常,而需重新尋找另一個基地台,重新執行網路登入程序所造成之資料傳輸的不連續性及/或延遲的問題。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1...無線網路系統
11...行動裝置
13a...基地台
13b...基地台
15a...基地台
15b...基地台
17...後端網路裝置
102...基地台資訊
104...基地台資訊
106...基地台資訊
108...基地台資訊
110...建議訊息
111...通訊模組
112...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
113...處理模組
114...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
116...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
118...低負載模式確認訊號
122...網路登入訊息
124...備用網路登入訊息
126...通訊中斷訊號
131...通訊模組
133...處理模組
151...通訊模組
153...處理模組
171...通訊模組
173...處理模組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無線網路系統示意圖;
第2A-2B圖係描繪第一實施例中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及備用基地台間之運作時序示意圖;
第3A-3D圖係分別為本發明之行動裝置、主要基地台、備用基地台及後端網路裝置之示意圖;
第4A-4B圖係描繪第二實施例中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及備用基地台間之運作時序示意圖;
第5A-5B圖係為描繪第三實施例中行動裝置與主要基地台及備用基地台間之運作時序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流程圖;以及
第8圖係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流程圖。
1...無線網路系統
11...行動裝置
13a...基地台
13b...基地台
15a...基地台
15b...基地台
17...後端網路裝置
102...基地台資訊
104...基地台資訊
106...基地台資訊
108...基地台資訊
110...建議訊息
112...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
114...低負載模式回覆訊號
116...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
118...低負載模式確認訊號
122...網路登入訊息
124...備用網路登入訊息
126...通訊中斷訊息

Claims (38)

  1. 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行動裝置,該無線網路系統包含該行動裝置、複數個基地台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地台係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連接,該行動裝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該行動裝置包含:一通訊模組,用以接收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該基地台資訊包含一服務負荷情況;以及一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用以根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地台;其中,該通訊模組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以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並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以及其中,當該通訊模組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時,該處理模組更用以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並致能該通訊模組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該通訊模組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通訊模組更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並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備用網路登入程序。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該通訊模組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自該後端網路裝置接收 一建議訊息,該處理模組即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該通訊模組自該主要基地台接收一建議訊息,該處理模組即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通訊模組更傳送一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至該主要基地台,該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包含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之資訊及該備用基地台之一識別碼。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通訊模組更傳送一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至該備用基地台,使該備用基地台確認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以及該行動裝置與該主要基地台將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並與其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通訊模組自該主要基地台接收一通訊中斷訊號,該處理模組係根據該通訊中斷訊號,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其中,該主要基地台具有一訊號涵蓋範圍,當該行動裝置離開該主要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時,該處理模組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
  9. 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主要基地台,該無線網路系統包含一行動裝置、複數個基地台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地台係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連接且該主要基地台係該等基地台其中之一,該行動裝置係根據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該基地台資訊包含一服務負荷情況,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 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地台,該行動裝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該主要基地台包含:一通訊模組,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行動裝置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俾該行動裝置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其中,該行動裝置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當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且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時,該行動裝置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主要基地台,其中,該通訊模組更與該行動裝置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主要基地台,其中,該主要基地台更包含一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該處理模組產生一網路登入訊息,並致能該通訊模組傳送該網路登入訊息至該後端網路裝置,俾該後端網路裝置根據該網路登入訊息與該行動裝置建立一資料傳輸路徑。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主要基地台,其中,該主要基地台更包含一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該處理模組產生一建議訊息,並致能該通訊模組傳送該建議訊息至該行動裝置,使該行動裝置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主要基地台,其中,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 成後,該通訊模組自該後端網路裝置接收一建議訊息,並路由該建議訊息至該行動裝置,使該行動裝置因應該建議訊息,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主要基地台,更包含一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其中,該通訊模組自該行動裝置接收一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該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包含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之資訊及該備用基地台之一識別碼,該通訊模組更傳送該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至該處理模組,使該處理模組確認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以及該備用基地台之識別碼。
  15. 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備用基地台,該無線網路系統包含一行動裝置、複數個基地台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地台係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連接且該備用基地台係該等基地台其中之一,該行動裝置係根據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該基地台資訊包含一服務負荷情況,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該備用基地台,該行動裝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該備用基地台包含:一通訊模組,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行動裝置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其中,該行動裝置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俾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當該行動裝置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且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時,該通訊模組與該行 動裝置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該行動裝置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備用基地台,其中,該通訊模組更與該行動裝置進行一備用網路登入程序。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備用基地台,其中,該備用基地台更包含一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當該備用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該處理模組產生一備用網路登入訊息,並致能該通訊模組傳送該備用網路登入訊息至該後端網路裝置,俾該後端網路裝置根據該備用網路登入訊息與該行動裝置建立一備用資料傳輸路徑。
  18.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備用基地台,更包含一處理模組,其中,該通訊模組自該行動裝置接收一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該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包含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以及該行動裝置與該主要基地台將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並與其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之資訊,該通訊模組更傳送該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至該處理模組,使該處理模組確認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
  19. 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後端網路裝置,該無線網路系統包含一行動裝置以及複數個基地台,該等基地台係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連接,該行動裝置係根據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該基地台資訊包含一服務負荷情況,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地台,該行動裝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該後端網路裝置包含: 一通訊模組,用以於該行動裝置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時,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行動裝置通訊;其中,該行動裝置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當該通訊模組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行動裝置通訊,且該行動裝置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時,該行動裝置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該通訊模組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行動裝置通訊。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後端網路裝置,其中,該後端網路裝置更包含一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當該主要基地台與該行動裝置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後,該通訊模組自該主要基地台接收一網路登入訊息,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網路登入訊息,與該行動裝置建立一資料傳輸路徑。
  21.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後端網路裝置,其中,該後端網路裝置更包含一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當該備用基地台與該行動裝置進行一備用網路登入程序後,該通訊模組自該備用基地台接收一備用網路登入訊息,該處理模組根據該備用網路登入訊息,與該行動裝置建立一備用資料傳輸路徑。
  22.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後端網路裝置,其中,該後端網路裝置更包含一處理模組,電性連接該通訊模組,該處理模組用以產生一建議訊息,該通訊模組透過該主要基地台傳送該建議訊息至該行動裝置,使該行動裝置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23. 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之一行動裝置之方法,該無線網路 系統包含複數個基地台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地台係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連接,該行動裝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該基地台資訊包含一服務負荷情況;根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地台;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以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當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時,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以及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以及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備用網路登入程序。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自該後端網路裝置接收一建議訊息;以及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26.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自該主要基地台接收一建議 訊息;以及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27.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傳送一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至該主要基地台,該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包含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之資訊及該備用基地台之一識別碼。
  28.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傳送一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至該備用基地台,使該備用基地台確認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以及該行動裝置與該主要基地台將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並僅與其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
  29.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其中,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之該步驟更包含以下步驟:自該主要基地台接收一通訊中斷訊號;其中,該資料傳輸程序係根據該通訊中斷訊號,被判斷為發生異常。
  30.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主要基地台具有一訊號涵蓋範圍,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之該步驟更包含以下步驟:判斷該行動裝置已離開該主要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其中,當該行動裝置離開該主要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時,該資料傳輸程序被判斷為發生異常。
  31.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內儲一種用於一行動裝置之一方法之程式,該行動裝置適用於一無線網路系統,該無線網路系統包 含複數個基地台以及一後端網路裝置,該等基地台係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連接,該行動裝置工作於包含一可用區間以及一不可用區間之一低負載模式,該程式經由電腦被載入該行動裝置後執行:程式指令A,接收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資訊,該基地台資訊包含一服務負荷情況;程式指令B,根據各該基地台之基地台資訊,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一主要基地台以及一備用基地台;程式指令C,藉由該可用區間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程序,以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程式指令D,藉由該不可用區間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連線保持程序;程式指令E,當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時,判斷該資料傳輸程序發生異常;以及程式指令F,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資料傳輸回復程序,俾持續透過該備用基地台與該後端網路裝置通訊。
  32. 如請求項31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更包含:程式指令G,與該主要基地台進行一網路登入程序;以及程式指令H,與該備用基地台進行一備用網路登入程序。
  33. 如請求項32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更包含:程式指令I1,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透過該主要基地台,自該後端網路裝置接收一建議訊息;以及程式指令J1,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 備用基地台。
  34. 如請求項32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更包含:程式指令I2,當該網路登入程序完成後,自該主要基地台接收一建議訊息;以及程式指令J2,因應該建議訊息,自該等基地台中選擇該備用基地台。
  35. 如請求項31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更包含:程式指令K,傳送一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至該主要基地台,該低負載模式請求訊號包含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之資訊及該備用基地台之一識別碼。
  36. 如請求項31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更包含:程式指令L,傳送一低負載模式通知訊號至該備用基地台,使該備用基地台確認該行動裝置係工作於該低負載模式,以及該行動裝置與該主要基地台將進行該資料傳輸程序,並與其進行該連線保持程序。
  37. 如請求項31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程式指令E更包含:程式指令E1,自該主要基地台接收一通訊中斷訊號;其中,該資料傳輸程序係根據該通訊中斷訊號,被判斷為發生異常。
  38. 如請求項31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主要基地台具有一訊號涵蓋範圍,該程式指令E更包含:(E2)判斷該行動裝置已離開該主要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 其中,當該行動裝置離開該主要基地台之訊號涵蓋範圍時,該資料傳輸程序被判斷為發生異常。
TW099112307A 2009-04-21 2010-04-20 行動裝置、基地台、後端網路裝置及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與電腦程式產品 TWI4335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145209P 2009-04-21 2009-04-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6966A TW201126966A (en) 2011-08-01
TWI433503B true TWI433503B (zh) 2014-04-01

Family

ID=42980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2307A TWI433503B (zh) 2009-04-21 2010-04-20 行動裝置、基地台、後端網路裝置及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與電腦程式產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11278B2 (zh)
CN (1) CN101873674B (zh)
TW (1) TWI4335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7308B2 (en) * 2006-02-22 2015-03-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layed response to an access probe
US8774039B2 (en) * 2009-06-17 2014-07-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network node,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WO2012125478A1 (en) * 2011-03-11 2012-09-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bursty network entry and re-entry in machine to machine networks
US9078157B2 (en) * 2012-12-31 2015-07-0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Quick recovery of RF sessions after backhaul link failure
US10313528B2 (en) * 2014-03-26 2019-06-04 Genband Us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regional survivable calling over a packet network
EP3213585B1 (en) 2014-10-30 2019-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roved handling of backup paths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KR102119635B1 (ko) * 2016-09-29 2020-06-08 베이징 시아오미 모바일 소프트웨어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백홀 링크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8377573B (zh) * 2016-10-14 2020-06-1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簇的多连接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10506508B2 (en) * 2017-05-22 2019-12-10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Highly available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a LTE 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284419B2 (en) * 2017-06-06 2019-05-07 Mediatek Inc. User equipment and data connection recovery method thereof
CN109991938B (zh) * 2017-12-29 2024-06-11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可移动工作站加入产品线的方法、装置、***和介质
WO2020074066A1 (en) * 2018-10-09 2020-04-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entity and base stations for network access management
CN112995971B (zh) * 2019-12-18 2022-07-01 ***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基站传输中断时的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GB2600088B (en) * 2020-10-07 2023-06-14 British Telecomm A method of operating user equip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8384B2 (ja) * 1996-03-18 1998-04-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5974310A (en) * 1997-03-20 1999-10-26 Omnipoint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for a user of a central communication center
CN1224318A (zh) * 1997-10-14 1999-07-28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具有备用基站和卫星站的蜂窝网络
US6512925B1 (en) * 1998-12-03 2003-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while in soft handoff
US6810259B1 (en) * 1999-12-16 2004-10-26 Utstarcom Inc. Location update protocol
US6901259B2 (en) * 2001-02-15 2005-05-31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provides adjustable communication service availability to subscribers
US6757520B2 (en) * 2001-06-26 2004-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serving sector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295934B2 (ja) * 2001-09-28 2009-07-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一斉呼び出し方法
JP3799319B2 (ja) * 2002-11-11 2006-07-19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無線lan基地局の二重化システム
KR100689508B1 (ko) * 2003-09-04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TWI273856B (en) * 2004-11-23 2007-02-11 Cheng-Hao Chien The method and the system to assess the shadowing effec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7693555B2 (en) * 2005-10-21 2010-04-06 Intel Corporation Sleep-mode wireless cell reselectio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07195076A (ja) * 2006-01-20 2007-08-02 N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と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084396B2 (ja) * 2006-07-11 2008-04-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端末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8615276B2 (en) * 2006-08-31 2013-12-24 Kyocer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tandby operations compatible with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operations compatible with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780359B1 (ko) * 2006-09-27 2007-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엠에이 네트워크에서 연결 오류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EP2077676B1 (en) * 2006-10-23 2014-03-05 Fujitsu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23439B2 (en) * 2006-11-20 2011-09-20 Airvana Network Solutions, Inc. Multicast flow distribution
CA2617558A1 (en) * 2007-01-09 2008-07-09 Sr Telecom Inc. Redundant wireless base station
US20080171569A1 (en) * 2007-01-17 2008-07-17 Pralle Chad A Redundant wireless base stations
US7961849B2 (en) * 2007-02-26 2011-06-14 Genband Us Llc Implementing an emergency services solution
US7826849B2 (en) * 2007-04-30 2010-11-02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of sharing mobile unit state information between base station routers
US8284706B2 (en) * 2007-09-20 2012-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connected operation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237696B (zh) * 2008-02-26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接入单元切换方法及基站
US8068838B1 (en) * 2008-08-19 2011-11-29 Clear Wireless Llc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initiated hand-off based on air interface metrics
US20110292859A1 (en) * 2008-11-25 2011-12-01 Zte (Usa) Inc.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US8676190B2 (en) * 2008-12-05 2014-03-1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Networ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in a network
US8213951B2 (en) * 2008-12-23 2012-07-03 At & T Mobility Ii Llc Us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to facilitate coordinating use of resour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11278B2 (en) 2013-12-17
CN101873674B (zh) 2013-03-27
CN101873674A (zh) 2010-10-27
TW201126966A (en) 2011-08-01
US20100265818A1 (en) 201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3503B (zh) 行動裝置、基地台、後端網路裝置及用於該行動裝置之方法與電腦程式產品
US9596695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based on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11805458B2 (en) Measurement report configuration method, measurement report method, cell handover method and device
US8805371B2 (en) Identifying hand-over targets in lightly coordinated networks
JP530353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496463B1 (en) Handover in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2015504265A (ja) モバイル・デバイスの速度に基づくhetnetでの周波数間測定
US10750393B2 (en) Wireless device, first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to handle a log of information about a set of beams
CN103688590A (zh) 在与不同网络技术相关联的基站之间共享信息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
US9544826B2 (en) Network e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for
JP2020530219A (ja) セル選択および/または再選択を処理するための無線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方法
EP28372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flow management
WO2022208475A1 (en) Cell reselection using expected cell serving time
KR101915108B1 (ko)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동작 방법
WO2017176293A1 (en) Dynamic deactivation of cells while accomodating idle user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2312516B (zh) 远程建立系链小区
EP4171120A1 (en) Migration method under hybrid networking,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137726A (zh) 数据传输方法、远端ue、中继ue及存储介质
US20220132322A1 (en)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US2023019957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us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WO2023131406A1 (en)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predicting network performance before triggering handover
WO201506337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conditions measurement
WO2023160973A1 (en) Managing conflict between cho and conditional spcell change
WO2023134853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KR20160011131A (ko) 아웃바운드를 검출하는 단말 및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