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1321B - 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1321B
TWI411321B TW99135419A TW99135419A TWI411321B TW I411321 B TWI411321 B TW I411321B TW 99135419 A TW99135419 A TW 99135419A TW 99135419 A TW99135419 A TW 99135419A TW I411321 B TWI411321 B TW I4113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hannel
packet
bandwidth
peri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35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8799A (en
Inventor
Hsu Yang Kung
Wan Ting Chen
Tai Yang Wu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Priority to TW99135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132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18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8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1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1321B/zh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種應用於無線網路環境之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
隨著網路傳輸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應用已不再侷限於文字或圖片的傳輸,因此,結合聲音、影像的互動式多媒體串流服務已日益普及。其中多媒體串流服務(Multimedia Streaming Service)是一種具有即時(Real-time)特性的多媒體傳輸技術,相較於傳統存放在網際網路上的多媒體檔案必須全部下載到使用者端(User End)後才可開始播放,則多媒體串流服務可供使用者預先下載部份資料至使用者端後即可開始播放,故可節省下載時的等待時間;再者,多媒體串流服務亦可利用緩衝記憶體(Buffer)的概念,使資料不經實體儲存而直接由緩衝記憶體讀取播放後丟棄,因此,亦可節省磁碟儲存空間。藉由上述特性,使得多媒體串流服務在網際網路上的應用相當廣泛。
目前,各種習知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應用,例如:數位學習平台或影音分享平台等,常需於同一時間向媒體伺服器端(Media Server End)請求相同的影音串流,再由該媒體伺服器分享該影音串流至眾多使用者端,惟,此一方式將造成媒體伺服器端之龐大負擔。因此,當在無線通訊環境下執行〝多媒體影音串流服務〞時,相當容易受到網路傳輸狀態與封包排程效能等諸多因素影響,造成無法提供完整的服務或是平順播放品質。
雖已有習知方法採用群播(Multicast)方式進行串流傳輸服務,但由於未考慮〝網路傳輸狀態〞之因素,而無法顧及眾多使用者端的影音播放品質,產生播放品質不佳之現象。再者,亦有習知方法針對網路傳輸品質,進而調整或縮減視訊訊框(Frame)I、P及B之狀態,但此方式可能造成播放品質下降。
另,在無線網路環境執行影音串流服務時,由於網路劇變(Jitter)、無線訊號強度、訊號反射(Reflection)、衍射(Diffraction)與散播(Diffusion)等有關〝網路傳輸狀態〞之因素,皆會造成傳輸封包遺失(Packet Loss)及增加延遲(Delay)時間,進而降低傳輸吞吐量(Throughput)與傳輸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
因此,由於在無線通訊網路環境下,多媒體串流傳輸需要傳輸品質穩定及大量頻寬,若欲具有順暢的影音串流品質,必須有一套保證傳輸品質的機制,在網路不穩定的環境下,控制多媒體串流傳輸封包之排程,達成平穩播放多媒體串流之目標。
另外,亦有諸多學者為解決上述較為常見之多媒體影音串流服務之缺點,而提出數種封包傳輸排程控制方法,例如:
其一、C. R. Kalmanek等學者於1990年提出一種階層式循環排程(Hierarchical Round Robin,HRR)機制,其方法係將欲傳送的串流封包以階層方式分配給不同等級的頻道(Channel),在同等級中的排程以循環排程(Round Robin)方式達成,在不同等級之間則以等級高低來分配頻道。另,各等級所分配到的封包數量是固定的,故各頻道不會相互影響。然而,其缺點為僅適用於封包大小相同的情形,且可能造成飢餓的情況,影響其〝封包排程效能〞。
其二、M. Katevenis等學者於1991年提出一種權重式循環排程(Weighted Round Robin,WRR)機制,其係根據每個封包的權重值來調整該封包在各頻道中出現的次數,且在各頻道中依序輪流分配,保證每個封包皆能獲得一定的服務時間。另,此法係依其連線權重及佇列狀況設定權重比例,故各頻道連線皆會相互影響。然而,其缺點為僅適用於封包大小相同的情形分配頻道,影響其〝封包排程效能〞。
其三、M. Shreedhar等學者於1996年提出一種配額式循環排程(Deficit Round Robin,DRR)機制,解決封包大小不同造成頻寬分配不均之情形,其係運用配額之概念,在每個回合分配給各頻道固定額度,各頻道在每個回合內用到的封包長度大於剩下的配額,即跳到下一個頻道,且各頻道中未用完的額度則可留至下一回合再使用。然而,其缺點為封包大小不同可能造成佇列中配額分配產生破碎的現象,而無法再繼續分配給較大的封包使用,影響其〝封包排程效能〞。
整體而言,前述諸多學者所提出之各種多媒體影音串流服務之方法,皆未同時考量〝網路傳輸狀況〞及〝封包排程效能〞,因此,雖各具有其特色,但具有未盡完善之處。
本發明目的乃改良上述缺點,以提供一種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在同時考量〝網路傳輸狀態〞及〝封包排程效能〞的條件下,達到提升整體傳輸吞吐量並改善傳輸品質。
本發明次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以隨時監控〝網路傳輸狀況〞及〝封包排程效能〞,並依所獲得之資訊對應建立傳輸決策。
本發明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可在無線網路環境下,提供平順影音播放與品質。
一種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其步驟係包含一串流請求步驟、一訊息交換步驟、一連線建立步驟、一第一傳輸步驟、一頻寬計算步驟、一權重計算步驟、一工作量計算步驟、一第二傳輸步驟、一判斷步驟及一重分派步驟。該串流請求步驟係由一請求端裝置經由耦接於一伺服端裝置之多頻道,向該伺服端裝置發出一多媒體串流請求,或者,係由該請求端裝置經由耦接於該伺服端裝置之中繼端裝置之多頻道,向該伺服端裝置發出該多媒體串流請求。該訊息交換步驟係該伺服端裝置收到該多媒體串流請求後,發出一連線建立請求給該請求端裝置,該請求端裝置將與建立連線有關的資訊傳送給該伺服端裝置;該連線建立步驟係由該伺服端裝置建立之具有佇列緩衝區之數個頻道,該頻道係耦接於該伺服端裝置與該請求端裝置間,或者,耦接於該伺服端裝置與該請求端裝置間及二個中繼端裝置間;該第一傳輸步驟係以循環分配方式傳輸該多媒體串流達一第一傳輸數量;該頻寬計算步驟係計算一時段內之平均傳輸頻寬;該權重計算步驟係以該平均傳輸頻寬及數個權重值計算一最適傳輸頻寬,以求得一網路頻寬平均變動範圍;該工作量計算步驟係計算一傳輸比例值及各該頻道之傳輸封包數量;該第二傳輸步驟係以各該頻道之傳輸封包數量,採用循環排程依序將封包序號分派至各該頻道佇列緩衝區內,以達到各該頻道之封包分派數量,再以多頻道傳輸方式傳輸封包,各該頻道完成封包傳輸任務時,轉換成暫停狀態;該判斷步驟係偵測各該頻道之封包傳輸狀態,當一暫停頻道已完成封包傳輸任務並轉換為暫停狀態時,若一重分派頻道之剩餘封包數量大於一重分派剩餘比例時,則進行重分派;否則,則結束;該重分派步驟係於該重分派頻道中,保留其佇列緩衝區內之重分派剩餘比例的剩餘封包,其餘剩餘封包設為第一次重分派封包並進行第一次重分派動作,在該第一次重分派封包中取此重分派剩餘比例的封包分派至該暫停頻道,若該第一次重分派封包中,還有剩餘封包尚未分派,則設為第二次重分派封包並進行第二次重分派動作,將該第二次重分派封包以循環排程方式,選擇剩餘封包較少的頻道循序進行分派,直到該第二次重分派封包皆分派完成。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全文所述之〝耦接〞,大致可包含實體線路連結或無線連結等方式,其詳細連結方式係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
請參照第1圖所示,其係本發明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的較佳實施例之系統架構圖,其係包含一伺服端裝置1及至少一客戶端裝置2,該至少一客戶端裝置2係可為一個耦接至該伺服端裝置1或為數個串聯耦接至該伺服端裝置1,耦接方式為多頻道(Multi-Channel)方式,其係以數個具有佇列緩衝區之頻道耦接一發送端及一接收端。該伺服端裝置1係儲存有至少一多媒體檔案(如影片、音樂或其他多媒體檔案等),並可提供該多媒體檔案之串流的建立、儲存、管理及傳輸服務等;該客戶端裝置2可透過網路向該多媒體伺服器裝置1提出傳輸請求,以便接收來自該多媒體伺服器裝置1之多媒體檔案後進行影音播放動作。其中,由於在以多頻道耦接之網路中,該伺服端裝置1及該客戶端裝置2均為此網路之成員,故此網路之成員均具有一成員管理功能,管理至少一成員位置及資訊,並尋找一最佳路徑,以利於多媒體串流傳輸時,確認該成員位置及資訊。另,該伺服端裝置1係由具有網路伺服功能之裝置所構成,可選自一工作站(Workstation)或一具有伺服功能作業系統之個人電腦。
該客戶端裝置2係包含一表現層模組21、一網路管理層模組22及一串流層模組23。該表現層模組21係具有多媒體播放(Streaming Player)功能,其係包含接收及播放多媒體串流。
該網路管理層模組22係設有成員管理(Member Management)、回饋機制(Feedback Module)、多頻道管理(Multi-Channel Manager)及網路評估(Network Estimator)功能。其中,該成員管理功能係於與前述成員管理相同,在此不另贅述。該回饋機制功能係解析該伺服端裝置1或各該成員傳送的命令控制訊息,並給予相對應的回饋控制。該多頻道管理功能係紀錄與評估數個頻道之封包傳輸狀態,例如:遺失率、延遲及總傳輸率。該網路評估功能係評估目前網路狀況與壅塞程度。
該串流層模組23係具有傳輸控制(Transmission Controller)及串流接收控制(Streaming Receiving Controller)功能,該傳輸控制功能係控制各該成員間之資訊或影音串流傳送及封包排程;該串流接收控制功能係接收該伺服端裝置1或各該成員之影音串流及資訊,並傳送至該網路管理層模組22進行處理。
請參照第2圖所示,其係本發明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之流程圖。其中,該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的步驟係包含一串流請求步驟S1、一訊息交換步驟S2、一連線建立步驟S3、一第一傳輸步驟S4、一頻寬計算步驟S5、一權重計算步驟S6、一工作量計算步驟S7、一第二傳輸步驟S8、一判斷步驟S9及一重分派步驟S10。其中,該頻寬計算步驟S5及該權重計算步驟S6係進行一網路頻寬評估機制(Network Bandwidth Estimator),該工作量計算步驟S7及該第二傳輸步驟S8係採用動態比例式循環排程(Dynamic Proportion Round-Robin)方式。
請參照第3及4圖所示,該串流請求步驟S1係由該客戶端裝置2(其係依功能區分為一請求端裝置2a及至少一中繼端裝置2b)經由耦接於該伺服端裝置1之多頻道,向該伺服端裝置1發出一多媒體串流請求。其中,若發出多媒體串流請求之請求端裝置2a係耦接於該伺服端裝置1,則該請求端裝置2a直接發送該多媒體串流請求至該伺服端裝置1;若該請求端裝置2a係耦接於其他客戶端裝置2(即該中繼端裝置2b),則須經由該請求端裝置2a與該伺服端裝置1間串聯耦接的中繼端裝置2b扮演訊息轉傳之中繼站。
該訊息交換步驟S2係該伺服端裝置1收到該多媒體串流請求後,由該伺服端裝置1發出一連線建立請求給該請求端裝置2a,該請求端裝置2a再將與建立連線有關的資訊(例如:網卡資訊),傳送給該伺服端裝置1。
該連線建立步驟S3係由該伺服端裝置1建立具有佇列緩衝區之數個頻道,該頻道係耦接於該伺服端裝置1與該請求端裝置2a間,或者,耦接於該伺服端裝置1與該請求端裝置2a間及二個中繼端裝置2b間。在此實施例中,建立連線之頻道係採用UDP的方式傳送。
該第一傳輸步驟S4係以循環分配方式於多頻道平均分配封包量,傳輸該多媒體串流達一初始時段之時間,並以該初始時段內所傳輸之封包數量,供該頻寬計算步驟S5係進行第0時段之頻寬計算。該伺服端裝置1依據各該頻道所負責傳輸的封包進行連續性的派送,派送的封包係藉由該請求端裝置2a之回饋機制功能確認才由該伺服端裝置1之緩衝區釋放,並再傳送遺失的封包序號,直到此頻道的緩衝區已釋放該預定數量之傳輸封包。請參照第5圖所示,其係該伺服端裝置1與該請求端裝置2a間封包派送模式之示意圖。其中,該伺服端裝置1於一第1個封包傳輸時間點st開始傳輸5個封包(即PS1至PS5)至該請求端裝置2a,該請求端裝置2a於此傳送時段只接收到3個封包(即PS1、PS3及PS4),該請求端裝置2a回饋遺失封包(即PS2及PS5)訊息FB1至該伺服端裝置1,該伺服端裝置1再傳輸封包PS2及PS5至該請求端裝置2a,該請求端裝置2a接收封包PS2及PS5後,回饋已接收訊息FB2至該伺服端裝置1,該伺服端裝置1收到該已接收訊息之時間為一最後收到回饋封包時間點1fb,該第1個封包傳輸時間點st至該最後收到回饋封包時間點1fb為一取樣時間SI。藉此,以實際傳輸過程來了解目前的網路狀況,取得不同時段內的第1個封包傳輸時間點、最後收到回饋封包時間點、該請求端裝置2a的應收封包容量及該伺服端裝置1的傳送封包容量,以供該頻寬計算步驟S5計算網路頻寬。
該頻寬計算步驟S5係計算一時段編號之時間內之平均傳輸頻寬,且設該初始時段之時段編號為0,其計算公式係如下所示:
BWS i =(rps i ×PS i )/(lfb i -st i ) (1)
其中,i係欲計算頻寬之時段編號,i=0~N,並以第i時段表示時段編號i之時間;BWS i 係第i時段之網路頻寬,單位為位元組/秒(byte/s);rps i 係第i時段之請求端裝置2a的應收封包容量;PS i 係第i時段之伺服端裝置1的傳送封包容量;lfb i 係第i時段之最後收到回饋封包時間點;st i 係第i時段之第1個封包傳輸時間點。在此實施例中,以一個影片(Video)之一個訊框(Frame)傳送時間為第1至N時段中各該時段之時間,因此,在i=0時計算該初始時段內之頻寬,在i=1時計算傳送第1個訊框時間內之頻寬,在i=2時計算傳送第2個訊框時間內之頻寬,依此類推。但是,由於無線網路之頻寬變化大,上式(1)所計算之BWS i 僅屬於第i時段之網路頻寬,並不能表示整體無線網路之傳輸環境,因此,有必要結合目前傳輸頻寬及過去傳輸頻寬,來取得目前整體網路變化程度。
該權重計算步驟S6係以該平均傳輸頻寬及數個權重值計算一最適傳輸頻寬,以求得一網路頻寬平均變動範圍。該最適傳輸頻寬之計算公式係表示如下:
EBw i =α ×EBw i -1 +(1-αBWS i  (2)
其中,EBw i 係第i時段所估測之最適傳輸頻寬;α係估測網路頻寬值之權重;BWS i 係第i時段之網路頻寬。上式(2)係以α來加權計算第(i-1)時段的網路頻寬值,並以(1-α)來加權計算第i時段的網路頻寬值,故可藉由α及(1-α)針對網路變化程度做調整,以降低網路頻寬變動的程度。但是,目前時段之最適傳輸頻寬亦會隨著目前網路變動趨勢而變化,因此,需利用統計結果,引入網路頻寬之平均變動範圍權重,根據目前網路頻寬變動程度,加權計算網路頻寬平均變動範圍,其係採用網路頻寬正負三個標準差(μ ±/1.128),該網路頻寬平均變動範圍之計算公式係表示如下:
其中,EBw i 係第i時段所估測之最適傳輸頻寬;β係網路頻寬之平均變動範圍權重;係第(i-1)時段網路頻寬之平均變動範圍;BWS i 係第i時段之網路頻寬;BWS i -1 係第(i-1)時段之網路頻寬。當所觀察的網路頻寬介於標準差(μ ±/1.128)區間時,表示目前網路屬於較穩定之狀態,網路頻寬變化裕度不大,故將上一時段(第i-1時段)的網路頻寬設定為較大權重。在此實施例中,設定α=0.9、β=0.6。反之,表示目前可能正處於網路頻寬變動大的環境,亦有可能是隨機封包遺失(Random Loss)因素之影響,當視窗大小(Window Size)已累積到一預定視窗次數時,則判斷目前網路較不平穩且起伏較大,故將目前時段(第i時段)的網路頻寬設定為較大權重,此權重數據將成為下一時段(第i+1時段)計算最適傳輸頻寬之權重值。在此實施例中,該預定視窗次數為4次、α=0.3。
該工作量計算步驟S7係計算一傳輸比例值及各該頻道之傳輸封包數量,其係採用循環(Round-Robin)排程及比例概念,依據各該頻道傳輸狀況,例如:封包遺失(Packet Loss)或延遲(Delay),給予差異性的傳輸數量分配,讓傳輸狀態較佳的頻道負擔較大的傳輸容量,各該頻道之傳輸封包數量係依據該傳輸比例值與一總傳輸封包數量之乘積計算,該傳輸比例值之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係在第i時段之第n個頻道的傳輸比例值;係在第i時段之第n個頻道的最適傳輸頻寬,計算方式係如上式(2)所示;C num 係目前使用頻道數量。
該第二傳輸步驟S8係以各該頻道之傳輸封包數量,採用循環排程依序將封包序號分派至各該頻道佇列緩衝區內,以達到各該頻道之封包分派數量,再以多頻道傳輸方式傳輸封包,各該頻道完成封包傳輸任務時,轉換成暫停狀態。請參照第6圖所示,其係動態比例式循環排程之示意圖,其中,在第2時段時,該封包緩衝區P內共有20個封包(封包序號為PS1至PS20),第1、2、3及4頻道的工作量分別為3/5、3/20、1/20及1/10,藉由循環排程分派封包後,第1頻道佇列緩衝區Q1內之封包序號為PS1、PS5、PS8、PS10至PS20,第2頻道佇列緩衝區Q2內之封包序號為PS2、PS6及PS9,第3頻道佇列緩衝區Q3內之封包序號為PS3,第4頻道佇列緩衝區Q4內之封包序號為PS4及PS7。
該判斷步驟S9係偵測各該頻道之封包傳輸狀態,當有一頻道(以下稱為暫停頻道)已完成封包傳輸任務並轉換為暫停狀態時,若其他頻道中,有一頻道(以下稱為重分派頻道)之剩餘封包數量大於一重分派剩餘比例時,則進行該重分派步驟S10;否則,則結束本發明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在此實施例中,該重分派剩餘比例為各該頻道分派封包數量的三分之一。
該重分派步驟S10係包含一設定動作S101、一第一次重分派動作S102、一剩餘判斷動作S103及一第二次重分派動作S104,該設定動作S101係於該重分派頻道中,保留其佇列緩衝區內之重分派剩餘比例的剩餘封包,其餘剩餘封包設定為第一次重分派封包RP1,以進行該第一次重分派動作S102;該第一次重分派動作S102係在該第一次重分派封包中取此重分派剩餘比例的封包分派至該暫停頻道;該剩餘判斷動作S103係判斷該第一次重分派封包中,若還有剩餘封包尚未分派,則設為第二次重分派封包RP2,以進行該第二次重分派動作S104,該第二次重分派動作S104係將該第二次重分派封包以循環排程方式,選擇剩餘封包較少的頻道循序進行分派,直到該第二次重分派封包皆分派完成。請參照第7圖所示,其係封包重分派之示意圖,其中,第1頻道佇列緩衝區Q1為該重分派頻道,其剩餘封包數為12且狀態為傳送;第2頻道佇列緩衝區Q2之剩餘封包數為2且狀態為傳送;第3頻道為該暫停頻道且其佇列緩衝區Q3之剩餘封包數為0且狀態為暫停;第4頻道佇列緩衝區Q4之剩餘封包數為1且狀態為傳送。該設定動作S101係在第1頻道佇列緩衝區Q1保留4個封包,其餘8個封包設為第一次重分派封包RP1,第1頻道佇列緩衝區Q1之剩餘封包數改為4;該第一次重分派動作S102從該第一次重分派封包RP1中取4個封包至第3頻道佇列緩衝區Q3,第3頻道佇列緩衝區Q3之剩餘封包數改為4且狀態改為傳送;該剩餘判斷動作S103係將其餘4個封包設為第二次重分派封包,該第二次重分派動作S104係以循環排程方式先分派至第4頻道佇列緩衝區Q4,再分派至第2頻道佇列緩衝區Q2,依此類推,第4頻道佇列緩衝區Q4之剩餘封包數改為3,第2頻道佇列緩衝區Q2之剩餘封包數改為4。藉此,有效調配各該頻道傳輸狀況,達到負載平衡,以實現較佳的傳輸效率。
本發明之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係提供一種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在同時考量〝網路傳輸狀態〞及〝封包排程效能〞的條件下,達到提升整體傳輸吞吐量並改善傳輸品質之功效。
本發明之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係可隨時監控〝網路傳輸狀況〞及〝封包排程效能〞,並依所獲得之資訊對應建立傳輸決策之功效。
本發明之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係可在無線網路環境下,提供平順影音播放與品質之功效。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本發明]
1...伺服端裝置
2...客戶端裝置
2a...請求端裝置
2b...中繼端裝置
21...表現層模組
22...網路管理層模組
23...串流層模組
P...封包緩衝區
Q1...佇列緩衝區
Q2...佇列緩衝區
Q3...佇列緩衝區
Q4...佇列緩衝區
RP1...第一次重分派封包
RP2...第二次重分派封包
第1圖:本發明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的較佳實施例之系統架構圖。
第2圖:本發明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的較佳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3圖:本發明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的較佳實施例之連線方式示意圖。
第4圖:本發明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的較佳實施例之另一連線方式示意圖。
第5圖:本發明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的較佳實施例之封包派送模式之示意圖。
第6圖:本發明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的較佳實施例之動態比例式循環排程之示意圖。
第7圖:本發明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的較佳實施例之封包重分派之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其步驟係包含:一串流請求步驟,係由一請求端裝置經由耦接於一伺服端裝置之多頻道,向該伺服端裝置發出一多媒體串流請求,或者,係由該請求端裝置經由耦接於該伺服端裝置之中繼端裝置之多頻道,向該伺服端裝置發出該多媒體串流請求;一訊息交換步驟,係該伺服端裝置收到該多媒體串流請求後,發出一連線建立請求給該請求端裝置,該請求端裝置將與建立連線有關的資訊傳送給該伺服端裝置;一連線建立步驟,係由該伺服端裝置建立之具有佇列緩衝區之數個頻道,該頻道係耦接於該伺服端裝置與該請求端裝置間,或者,耦接於該伺服端裝置與該請求端裝置間及二個中繼端裝置間;一第一傳輸步驟,係以循環分配方式傳輸該多媒體串流達一初始時段之時間;一頻寬計算步驟,係計算一時段編號之時間內之平均傳輸頻寬,且設該初始時段之時段編號為0;一權重計算步驟,係以該平均傳輸頻寬及數個權重值計算一最適傳輸頻寬,以求得一網路頻寬平均變動範圍;一工作量計算步驟,係計算一傳輸比例值及各該頻道之傳輸封包數量;一第二傳輸步驟,係以各該頻道之傳輸封包數量,採用循環排程依序將封包序號分派至各該頻道佇列緩衝區內,以達到各該頻道之封包分派數量,再以多頻道傳輸方式傳輸封包,各該頻道完成封包傳輸任務時,轉換成暫停狀態;一判斷步驟,係偵測各該頻道之封包傳輸狀態,當一暫停頻道已完成封包傳輸任務並轉換為暫停狀態時,若一重分派頻道之剩餘封包數量大於一重分派剩餘比例時,則進行重分派;否則,則結束;及一重分派步驟,係於該重分派頻道中,保留其佇列緩衝區內之重分派剩餘比例的剩餘封包,其餘剩餘封包設為第一次重分派封包並進行第一次重分派動作,在該第一次重分派封包中取此重分派剩餘比例的封包分派至該暫停頻道,若該第一次重分派封包中,還有剩餘封包尚未分派,則設為第二次重分派封包並進行第二次重分派動作,將該第二次重分派封包以循環排程方式,選擇剩餘封包較少的頻道循序進行分派,直到該第二次重分派封包皆分派完成。
  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其中該平均傳輸頻寬之計算公式為BWS i =(rps i ×PS i )/(lfb i -st i ),i係欲計算頻寬之時段編號,BWS i 係第i時段之網路頻寬,單位為位元組/秒(byte/s),rps i 係第i時段之請求端裝置的應收封包容量,PS i 係第i時段之伺服端裝置1的傳送封包容量,lfb i 係最後收到回饋封包時間點,st i 係第i時段之第1個封包傳輸時間點。
  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其中該最適傳輸頻寬之計算公式為EBw i =α ×EBw i -1 +(1-αBWS i EBw i 係第i時段所估測之最適傳輸頻寬;α係估測網路頻寬值之權重,BWS i 係第i時段之網路頻寬。
  4.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其中該網路頻寬平均變動範圍係符合公式EBw i ±3(β ×+(1-β )×|BWS i -BWS i -1 |)/1.128,EBw i 係第i時段所估測之最適傳輸頻寬,β係網路頻寬之平均變動範圍權重,係第(i-1)時段網路頻寬之平均變動範圍,BWS i 係第i時段之網路頻寬,BWS i -1 係第(i-1)時段之網路頻寬。
  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其中該傳輸比例值之計算公式為係在第i時段之第n個頻道的傳輸比例值,係在第i時段之第n個頻道的最適傳輸頻寬,C num 係目前使用頻道數量。
  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其中該重分派剩餘比例為各該頻道分派封包數量的三分之一。
  7.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其中各該頻道之傳輸封包數量為該傳輸比例值與一總傳輸封包數量之乘積。
  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其中連線有關的資訊為網卡資訊。
  9.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其中建立連線之頻道係採用UDP的方式傳送。
  10.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其中第1至N時段中各該時段之時間為一個影片之一個訊框之傳送時間。
TW99135419A 2010-10-18 2010-10-18 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 TWI4113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5419A TWI411321B (zh) 2010-10-18 2010-10-18 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5419A TWI411321B (zh) 2010-10-18 2010-10-18 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8799A TW201218799A (en) 2012-05-01
TWI411321B true TWI411321B (zh) 2013-10-01

Family

ID=46552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35419A TWI411321B (zh) 2010-10-18 2010-10-18 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13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7022B (zh) 2012-12-05 2015-11-01 Ind Tech Res Inst 多媒體串流的緩存輸出方法以及多媒體串流緩存模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7880A (en) * 2006-03-22 2007-10-01 Mediatek Inc Controlling method and streaming service system
TW200904191A (en) * 2007-05-24 2009-01-16 Rejendram Alan Rajendram A L Jeya Media stream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TW201019768A (en) * 2008-11-05 2010-05-16 Mediatek Inc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US20100246390A1 (en) * 2007-11-01 2010-09-30 Zhenyu W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eaming scalable multimedia data stream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7880A (en) * 2006-03-22 2007-10-01 Mediatek Inc Controlling method and streaming service system
TW200904191A (en) * 2007-05-24 2009-01-16 Rejendram Alan Rajendram A L Jeya Media stream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00246390A1 (en) * 2007-11-01 2010-09-30 Zhenyu W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eaming scalable multimedia data streams
TW201019768A (en) * 2008-11-05 2010-05-16 Mediatek Inc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8799A (en) 201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i et al. QoS-awar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video transcoding in clouds
US10511869B2 (en) System for consolidating heterogeneous data centers through virtualization of services
KR100715674B1 (ko) 부하 분산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소프트웨어스트리밍 시스템
US7856501B2 (en) Network traffic prioritization
JP5479107B2 (ja) コンテンツ通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A2762683C (en) Quality of service for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to network devices
EP1225734A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a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U2020257112B2 (en) Distribution of bandwidth in a network
CN107920108A (zh) 一种媒体资源的推送方法、客户端及服务器
US7986705B2 (en) Determining a transmission order for frames based on bit reversals of sequence numbers
US998590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deterministic quality of service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s
TWI296779B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eventative congestion control, and machine-readable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on instructions
CN100412832C (zh) 一种基于优先级调度的非均匀多媒体流传输调度方法
TWI411321B (zh) 多媒體串流傳輸之排程控制方法
CN11271408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JP4409999B2 (ja) 多重化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CN109688421A (zh) 请求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存储介质
Bekker et al. A fluid model for a relay node in an ad hoc network: the case of heavy-tailed input
TWI388176B (zh) 多媒體串流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Jin et 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A GATED POLLING BASED SPECTRUM ALLOCATION MECHANISM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Zhang et al. Adaptive channel allocation for large-scale streaming content delivery systems
Antoniou et al. Deadline credit scheduling policy for prerecorded sources
JP2003037828A (ja) 動画配信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04080632A (ja) 動画配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Abtahi et al. A New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Traffic Classification Using Imprecise Compu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