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7140B - 攝像光學鏡頭 - Google Patents

攝像光學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7140B
TWI407140B TW098144682A TW98144682A TWI407140B TW I407140 B TWI407140 B TW I407140B TW 098144682 A TW098144682 A TW 098144682A TW 98144682 A TW98144682 A TW 98144682A TW I407140 B TWI407140 B TW I4071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optical
optical lens
focal length
image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4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2540A (en
Inventor
Chun Shan Chen
Hsiang Chi Tang
Tsung Han Tsai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TW098144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7140B/zh
Priority to US12/775,905 priority patent/US8169528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122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2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7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71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攝像光學鏡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攝像光學鏡頭,適用於手機相機或數位相機等;特別是有關搭載於手機相機的小型化攝像光學鏡頭。
最近幾年來,隨著手機相機的興起,小型化攝影鏡頭的需求日漸提高,而一般攝影鏡頭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且由於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精進,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尺寸縮小,再加上現今電子產品以功能佳且輕薄短小的外型為發展趨勢,因此,具備良好成像品質的小型化攝影鏡頭儼然成為目前市場上的主流。
傳統搭載於手機相機的鏡頭多採用三片式透鏡結構為主,透鏡系統從物側至像側依序為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如美國專利第7,145,736號所示。當感光元件的畫素面積逐漸縮小,且系統對成像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習知的三片式透鏡組將無法滿足更高階的攝影鏡頭模組。
美國專利第7,365,920號揭露了一種四片式透鏡組,其中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以二片玻璃球面鏡互相黏合而成為雙合透鏡(Doublet),用以消除色差,但此方法有其缺點,因為過多的玻璃球面鏡配置將使得系統自由度不足,造成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不易縮短;再者,因為玻璃鏡片黏合不易,對製程上容易造成困難。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具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係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該攝像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數為四片,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10.00;30.5<V1-V2<42.0;-60.0<(f/f3)*100<-0.5。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像側表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具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係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10.00;∣V1-V3∣<15.0;1.50<N2<1.66;0.05<(T34+CT4)/f<0.25。
本發明藉由上述兩種攝像光學鏡頭的鏡組配置方式,可以有效縮小鏡頭體積、降低光學系統的敏感度,更可獲得較高的解像力。
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係提供系統主要的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負屈折力,可有利於修正系統的色差;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的作用如同補正透鏡,可平衡及修正系統所產生的各項像差,且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皆具負屈折力時,可使得光學系統的主點(Principal Point)遠離成像面,係有利於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以維持鏡頭的小型化。
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可為一雙凸透鏡或一物側表面為凸面、像側表面為凹面的新月形透鏡;當該第一透鏡為一雙凸透鏡時,可有效加強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配置,進而使得鏡頭的總長度變得更短;當該第一透鏡為一凸凹之新月形透鏡時,則對於修正系統的像散(Astigmatism)較為有利。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可為凹面,係有利於增大系統的後焦距,以確保該攝像光學鏡頭有足夠的後焦距可放置其他構件;當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凹面時,則更有助於修正系統的佩兹伐和數(Petzval Sum)與增大系統的後焦距。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可為凹面、像側表面可為凸面,係有利於修正系統的像散。該第四透鏡可為一物側表面為凸面、像側表面為凹面的新月形透鏡或一雙凹透鏡;當該第四透鏡為一凸凹之新月形透鏡時,較有利於修正系統的像散與高階像差;當該第四透鏡為一雙凹透鏡時,則可使光學系統的主點更遠離成像面,更可有效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以維持鏡頭的小型化。
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中,該光圈可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之間或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藉由該第一透鏡提供正屈折力,並將光圈置於接近攝像光學鏡頭的被攝物側,可以有效縮短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度,另外,上述的配置可使攝像光學鏡頭的出射瞳(Exit Pupil)遠離成像面,因此,光線將以接近垂直入射的方式入射在感光元件上,此即為像側的遠心(Telecentric)特性,而遠心特性對於固態電子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極為重要,將使得電子感光元件的感光敏感度提高,減少系統產生暗角的可能性。此外,在該第四透鏡上設置有反曲點,更可有效地壓制離軸視場的光線入射於感光元件上的角度,並且可以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另一方面,在廣角光學系統中,特別需要對歪曲(Distortion)以及倍率色收差(Chromatic Aberration of Magnification)做修正,其方法為將光圈置於系統光屈折力的平衡處,且如此的配置方式較有利於降低系統的敏感度。因此,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中,當將光圈置於越接近被攝物處,係著重於遠心特性,該攝像光學鏡頭的總長度可以更短;當將光圈置於較接近該第二透鏡處,則著重於廣視場角的特性,可有效降低系統的敏感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具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係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該攝像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數為四片,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10.00;30.5<V1-V2<42.0;-60.0<(f/f3)*100<-0.5。
當本發明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10.00,可有效修正該攝像光學鏡頭的高階像差,以提升系統成像品質;較佳地,本發明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3.00;進一步,本發明較佳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1.45。
當本發明滿足下列關係式:30.5<V1-V2<42.0,可有效修正該攝像光學鏡頭的色差。
當本發明滿足下列關係式:-60.0<(f/f3)*100<-0.5,係可使該第三透鏡的作用如同補正透鏡,可平衡及修正系統所產生的各項像差,提高該攝像光學鏡頭的解像力;較佳地,本發明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0.0<(f/f3)*100<-0.5。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可有利於修正系統的像散;較佳地,該第四透鏡為塑膠材質,塑膠材質透鏡不僅有利於非球面透鏡的製作,更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該光圈係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之間,如此的配置係有利於遠心特性,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總長度可以更短。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30<f/f1<2.00;其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當本發明滿足上述關係式,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大小配置較為平衡,可有效控制系統的光學總長度,維持小型化的特性,並且可同時避免高階球差(High Order Spherical Aberration)的過度增大,進而提升成像品質。進一步,本發明較佳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45<f/f1<1.80。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33<R1/f<0.50;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當本發明滿足上述關係式,可有效降低該攝像光學鏡頭的總長度,且可避免高階像差的過度增大。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00<R4/f<3.00;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當本發明滿足上述關係式,可有效增大系統的後焦距,確保該攝像光學鏡頭有足夠的後焦距,以利於放置其他的構件。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10毫米(mm)<CT2<0.34毫米(mm);其中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當本發明滿足上述關係式,該第二透鏡的厚度較為合適,可在考量鏡片製程良率與修正系統像差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34+CT4)/f<0.25;其中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當本發明滿足上述關係式,可使鏡組的配置較為緊密,係有利於降低該攝像光學鏡頭的總長度,以維持鏡頭的小型化。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0<R5/R6<1.50,0.60<R7/R8<1.50;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7、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當本發明滿足上述關係式,可有效控制該等透鏡的屈折力不至於過大,有利於降低系統的敏感度。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TTL/ImgH<2.05;其中該攝像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當本發明滿足上述關係式,係有利於維持攝像光學鏡頭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可攜式的電子產品上。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像側表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具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係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10.00;∣V1-V3∣<15.0;1.50<N2<1.66;0.05<(T34+CT4)/f<0.25。
當本發明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10.00,可有效修正該攝像光學鏡頭的高階像差,以提升系統成像品質;較佳地,本發明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1.45。
當本發明滿足下列關係式:∣V1-V3∣<15.0,可較有利於修正該攝像光學鏡頭的像散。
當本發明滿足下列關係式:1.50<N2<1.66,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介於上述範圍,有利於該第二透鏡於光學塑膠材質上取得較合適的匹配,進而可使該攝像光學鏡頭獲得較佳的成像品質。
當本發明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34+CT4)/f<0.25,可使鏡組的配置較為緊密,係有利於降低該攝像光學鏡頭的總長度,以維持鏡頭的小型化。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為凹面,可有利於增大系統的後焦距,以確保攝像光學鏡頭有足夠的後焦距可放置其他構件;進一步,較佳地,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凹面,則更有利於修正系統的佩兹伐和數與增大系統的後焦距。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形狀,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且提升成像品質。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該光圈係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之間,如此的配置係有利於遠心特性,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總長度可以更短。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30<f/f1<2.00;其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當本發明滿足上述關係式,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大小配置較為平衡,可有效控制系統的光學總長度,維持小型化的特性,並且可同時避免高階球差的過度增大,進而提升成像品質。進一步,本發明較佳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45<f/f1<1.80。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30.5<V1-V2<42.0;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當本發明滿足上述關係式,可有效修正該攝像光學鏡頭的色差。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0.0<(f/f3)*100<-0.5;其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當本發明滿足上述關係式,係可使該第三透鏡的作用如同補正透鏡,可平衡及修正系統所產生的各項像差,提高該攝像光學鏡頭的解像力。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0<R5/R6<1.50,0.60<R7/R8<1.50;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7、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當本發明滿足上述關係式,可有效控制該等透鏡的屈折力不至於過大,有利於降低系統的敏感度。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00<R4/f<3.00;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當本發明滿足上述關係式,可有效增大系統的後焦距,確保該攝像光學鏡頭有足夠的後焦距,以利於放置其他的構件。
本發明前述攝像光學鏡頭中,較佳地,係滿足下列關係式:TTL/ImgH<2.05;其中該攝像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處供被攝物成像,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當本發明滿足上述關係式,係有利於維持攝像光學鏡頭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可攜式的電子產品上。
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本發明光學系統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可於鏡面上設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的總長度。
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凹面。
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一A圖,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一B圖。第一實施例之攝像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10),其物側表面(111)及像側表面(112)皆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像側表面(1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20),其物側表面(121)及像側表面(122)皆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120)的物側表面(121)、像側表面(1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30),其物側表面(1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1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130)的物側表面(131)、像側表面(1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40),其物側表面(14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1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140)的物側表面(141)、像側表面(1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140)的像側表面(14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100)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1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filter)(150)置於該第四透鏡(140)的像側表面(142)與一成像面(17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5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
上述之非球面曲線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高度;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距離;k:錐面係數;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3.46毫米(mm)。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圈值(f-number)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85。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3.1度。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1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三透鏡(130)的色散係數為V3,其關係式為:∣V1-V3∣=0.0。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120)的折射率為N2,其關係式為:N2=1.632。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0.491毫米(mm)。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0)與該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1.99。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130)與該第四透鏡(14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1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34+CT4)/f=0.20。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38。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12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4/f=0.81。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1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13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0.92。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14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7,該第四透鏡(1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其關係式為:R7/R8=1.22。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57。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1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3)*100=-1.25。
第一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攝像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17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第一透鏡(110)的物側表面(1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74。
第一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九圖表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十圖表二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請參閱第二A圖,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二B圖。第二實施例之攝像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210),其物側表面(211)及像側表面(212)皆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210)的物側表面(211)、像側表面(2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220),其物側表面(221)及像側表面(222)皆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220)的物側表面(221)、像側表面(2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230),其物側表面(2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2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230)的物側表面(231)、像側表面(2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240),其物側表面(24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2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240)的物側表面(241)、像側表面(2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240)的像側表面(24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200)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2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50)置於該第四透鏡(240)的像側表面(242)與一成像面(270)之間;及一保護玻璃(Cover-glass)(260)置於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50)與該成像面(27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50)及保護玻璃(260)的材質皆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
第二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3.85毫米(mm)。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85。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0.4度。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2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三透鏡(230)的色散係數為V3,其關係式為:∣V1-V3∣=0.0。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220)的折射率為N2,其關係式為:N2=1.632。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2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0.300毫米(mm)。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10)與該第二透鏡(22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1.82。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230)與該第四透鏡(24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2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34+CT4)/f=0.16。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2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38。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22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4/f=0.83。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2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23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0.84。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24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7,該第四透鏡(2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其關係式為:R7/R8=1.17。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2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78。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2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3)*100=-3.11。
第二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攝像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27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第一透鏡(210)的物側表面(2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88。
第二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十一圖表三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十二A圖及第十二B圖的表四A及表四B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請參閱第三A圖,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三B圖。第三實施例之攝像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310),其物側表面(3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31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310)的物側表面(311)、像側表面(3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320),其物側表面(321)及像側表面(322)皆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320)的物側表面(321)、像側表面(3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330),其物側表面(3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3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330)的物側表面(331)、像側表面(3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340),其物側表面(34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3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340)的物側表面(341)、像側表面(3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340)的像側表面(34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300)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3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50)置於該第四透鏡(340)的像側表面(342)與一成像面(37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5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
第三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4.27毫米(mm)。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48。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3.5度。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3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三透鏡(330)的色散係數為V3,其關係式為:∣V1-V3∣=0.0。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320)的折射率為N2,其關係式為:N2=1.632。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3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0.300毫米(mm)。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10)與該第二透鏡(32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1.17。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330)與該第四透鏡(34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3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34+CT4)/f=0.16。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3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30。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32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4/f=1.42。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3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33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0.83。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34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7,該第四透鏡(3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其關係式為:R7/R8=1.30。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3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81。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3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3)*100=-2.57。
第三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攝像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37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第一透鏡(310)的物側表面(3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62。
第三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十三圖表五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十四A圖及第十四B圖的表六A及表六B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四實施例>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請參閱第四A圖,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四B圖。第四實施例之攝像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410),其物側表面(411)及像側表面(412)皆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410)的物側表面(411)、像側表面(4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420),其物側表面(421)及像側表面(422)皆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420)的物側表面(421)、像側表面(4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430),其物側表面(4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4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430)的物側表面(431)、像側表面(4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440),其物側表面(44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4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440)的物側表面(441)、像側表面(4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440)的像側表面(44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400)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4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50)置於該第四透鏡(440)的像側表面(442)與一成像面(47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5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
第四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3.08毫米(mm)。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40。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0.1度。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4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4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4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三透鏡(430)的色散係數為V3,其關係式為:∣V1-V3∣=0.0。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420)的折射率為N2,其關係式為:N2=1.632。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4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0.300毫米(mm)。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410)與該第二透鏡(42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1.46。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430)與該第四透鏡(44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4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34+CT4)/f=0.28。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4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47。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42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4/f=1.50。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4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43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0.85。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44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7,該第四透鏡(4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其關係式為:R7/R8=1.28。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4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75。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4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3)*100=-3.11。
第四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攝像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47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第一透鏡(410)的物側表面(4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2.10。
第四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十五圖表七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十六圖表八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五實施例>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請參閱第五A圖,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五B圖。第五實施例之攝像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510),其物側表面(5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51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510)的物側表面(511)、像側表面(5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520),其物側表面(521)及像側表面(522)皆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520)的物側表面(521)、像側表面(5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530),其物側表面(5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5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530)的物側表面(531)、像側表面(5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540),其物側表面(54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5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540)的物側表面(541)、像側表面(5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540)的像側表面(54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500)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5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50)置於該第四透鏡(540)的像側表面(542)與一成像面(570)之間;及一保護玻璃(560)置於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50)與該成像面(57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50)及保護玻璃(560)的材質皆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
第五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3.90毫米(mm)。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85。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0.2度。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5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三透鏡(530)的色散係數為V3,其關係式為:∣V1-V3∣=0.0。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520)的折射率為N2,其關係式為:N2=1.632。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5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0.300毫米(mm)。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10)與該第二透鏡(52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1.59。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530)與該第四透鏡(54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5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34+CT4)/f=0.16。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5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29。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52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4/f=0.66。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5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53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0.87。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54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7,該第四透鏡(5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其關係式為:R7/R8=1.24。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5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79。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5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3)*100=-3.04。
第五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攝像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57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第一透鏡(510)的物側表面(5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78。
第五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十七圖表九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十八A圖及第十八B圖的表十A及表十B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六實施例>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請參閱第六A圖,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六B圖。第六實施例之攝像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610),其物側表面(611)及像側表面(612)皆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610)的物側表面(611)、像側表面(6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620),其物側表面(621)及像側表面(622)皆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620)的物側表面(621)、像側表面(6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630),其物側表面(6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6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630)的物側表面(631)、像側表面(6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640),其物側表面(64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6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640)的物側表面(641)、像側表面(6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640)的像側表面(64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600)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6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50)置於該第四透鏡(640)的像側表面(642)與一成像面(670)之間;及一保護玻璃(660)置於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50)與該成像面(67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50)及保護玻璃(660)的材質皆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
第六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4.94毫米(mm)。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45。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0.0度。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6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6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6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三透鏡(630)的色散係數為V3,其關係式為:∣V1-V3∣=0.0。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620)的折射率為N2,其關係式為:N2=1.632。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6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0.339毫米(mm)。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610)與該第二透鏡(62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1.21。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630)與該第四透鏡(64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6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34+CT4)/f=0.22。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6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49。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62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4/f=1.04。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6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63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0.91。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64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7,該第四透鏡(6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其關係式為:R7/R8=1.24。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6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53。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6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3)*100=-1.24。
第六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攝像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67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第一透鏡(610)的物側表面(6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2.00。
第六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十九圖表十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二十圖表十二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七實施例>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請參閱第七A圖,第七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七B圖。第七實施例之攝像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710),其物側表面(71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71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710)的物側表面(711)、像側表面(7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720),其物側表面(72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7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720)的物側表面(721)、像側表面(7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730),其物側表面(7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7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730)的物側表面(731)、像側表面(7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740),其物側表面(74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7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740)的物側表面(741)、像側表面(7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740)的像側表面(74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700)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7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50)置於該第四透鏡(740)的像側表面(742)與一成像面(77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50)的材質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
第七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4.56毫米(mm)。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85。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1.8度。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7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7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7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三透鏡(730)的色散係數為V3,其關係式為:∣V1-V3∣=0.0。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720)的折射率為N2,其關係式為:N2=1.632。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7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0.300毫米(mm)。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710)與該第二透鏡(72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1.10。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730)與該第四透鏡(74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7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34+CT4)/f=0.20。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7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28。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72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4/f=1.31。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7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73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0.83。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74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7,該第四透鏡(7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其關係式為:R7/R8=1.23。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7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30。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7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3)*100=-5.09。
第七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攝像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77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第一透鏡(710)的物側表面(7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72。
第七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二十一圖表十三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二十二圖表十四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八實施例>
本發明第八實施例請參閱第八A圖,第八實施例之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八B圖。第八實施例之攝像光學鏡頭主要由四枚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810),其物側表面(811)及像側表面(812)皆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一透鏡(810)的物側表面(811)、像側表面(81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820),其物側表面(82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82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二透鏡(820)的物側表面(821)、像側表面(82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830),其物側表面(831)為凹面及像側表面(832)為凸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三透鏡(830)的物側表面(831)、像側表面(832)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840),其物側表面(841)為凸面及像側表面(842)為凹面,其材質為塑膠,該第四透鏡(840)的物側表面(841)、像側表面(842)皆為非球面,且該第四透鏡(840)的像側表面(842)設置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800)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810)之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片(850)置於該第四透鏡(840)的像側表面(842)與一成像面(870)之間;及一保護玻璃(860)置於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850)與該成像面(870)之間;該紅外線濾除濾光片(850)及保護玻璃(860)的材質皆為玻璃且其不影響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
第八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式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型式。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f=3.44毫米(mm)。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其關係式為:Fno=2.85。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HFOV=33.3度。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8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820)的色散係數為V2,其關係式為:V1-V2=32.5。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810)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三透鏡(830)的色散係數為V3,其關係式為:∣V1-V3∣=0.0。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820)的折射率為N2,其關係式為:N2=1.632。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8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其關係式為:CT2=0.318毫米(mm)。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810)與該第二透鏡(82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12/f)*100=1.45。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830)與該第四透鏡(840)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8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T34+CT4)/f=0.25。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一透鏡(81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1/f=0.35。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二透鏡(82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其關係式為:R4/f=0.53。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三透鏡(83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83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其關係式為:R5/R6=0.91。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第四透鏡(840)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7,該第四透鏡(840)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其關係式為:R7/R8=1.20。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8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1.72。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8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3)*100=-1.23。
第八實施例攝像光學鏡頭中,該攝像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於該成像面(870)處供被攝物成像於其上,該第一透鏡(810)的物側表面(811)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其關係式為:TTL/ImgH=1.67。
第八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第二十三圖表十五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第二十四A圖及第二十四B圖的表十六A及表十六B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mm),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表一至表十六(分別對應第九圖至第二十四圖)所示為本發明攝像光學鏡頭實施例的不同數值變化表,然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數值變化皆屬實驗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數值,相同結構的產品仍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疇,故以上的說明所描述及圖式中所說明僅做為示例性,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表十七(對應第二十五圖)為各個實施例對應本發明相關關係式的數值資料。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物側表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像側表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物側表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像側表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物側表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像側表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741、841...物側表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842...像側表面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光圈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260、560、660、860...保護玻璃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成像面
f...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
f1...第一透鏡的焦距
f3...第三透鏡的焦距
V1...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
V2...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
V3...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
N2...第二透鏡的折射率
CT2...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
CT4...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
R1...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
R4...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
R5...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
R6...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
R7...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
R8...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
T12...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
T34...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
TTL...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
ImgH...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
第一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一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二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二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三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三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四A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四B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五A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五B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六A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六B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七A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七B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八A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光學系統示意圖。
第八B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像差曲線圖。
第九圖係表一,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十圖係表二,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十一圖係表三,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十二圖係表四,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十三圖係表五,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十四圖係表六,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十五圖係表七,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十六圖係表八,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十七圖係表九,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十八圖係表十,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十九圖係表十一,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二十圖係表十二,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二十一圖係表十三,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二十二圖係表十四,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二十三圖係表十五,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光學數據。
第二十四圖係表十六,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非球面數據。
第二十五圖係表十七,為本發明相關關係式的數值資料。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
112...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
120...第二透鏡
121...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
122...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
130...第三透鏡
131...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
132...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
140...第四透鏡
141...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
142...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
1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70...成像面

Claims (26)

  1. 一種攝像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凹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具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係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該攝像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數為四片,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10.00;30.5<V1-V2<42.0;-60.0<(f/f3)*100<-0.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該第四透鏡為塑膠材質。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30<f/f1<2.0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45<f/f1<1.8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0.0<(f/f3)*100<-0.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1,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33<R1/f<0.5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3.0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1.45。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00<R4/f<3.0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10毫米(mm)<CT2<0.34毫米(mm)。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光圈係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05<(T34+CT4)/f<0.25。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7,該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0<R5/R6<1.50;0.60<R7/R8<1.50。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攝像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列關係式:TTL/ImgH<2.05。
  15. 一種攝像光學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像側表面為凸面,且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且該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具有至少一個反曲點;及一光圈,係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N2,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10.00;∣V1-V3∣<15.0;1.50<N2<1.66;0.05<(T34+CT4)/f<0.25。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且該攝像光學鏡頭中具屈折力的透鏡數為四片。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30<f/f1<2.00。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45<f/f1<1.80。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該第二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2,係滿足下列關係式:30.5<V1-V2<42.0。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20.0<(f/f3)*100<-0.5。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5,該第三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第四透鏡的物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7,該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8,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0<R5/R6<1.50;0.60<R7/R8<1.50。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12,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0<(T12/f)*100<1.45。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光圈係設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之間。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的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4,整體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00<R4/f<3.00。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攝像光學鏡頭,其中該攝像光學鏡頭另設置一電子感光元件供被攝物成像,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該電子感光元件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而該電子感光元件有效畫素區域對角線長的一半為ImgH,係滿足下列關係式:TTL/ImgH<2.05。
TW098144682A 2009-12-24 2009-12-24 攝像光學鏡頭 TWI407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44682A TWI407140B (zh) 2009-12-24 2009-12-24 攝像光學鏡頭
US12/775,905 US8169528B2 (en) 2009-12-24 2010-05-07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44682A TWI407140B (zh) 2009-12-24 2009-12-24 攝像光學鏡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2540A TW201122540A (en) 2011-07-01
TWI407140B true TWI407140B (zh) 2013-09-01

Family

ID=44187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4682A TWI407140B (zh) 2009-12-24 2009-12-24 攝像光學鏡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169528B2 (zh)
TW (1) TWI4071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23587B2 (en) 2014-01-27 2016-08-23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29444A1 (ja) * 2006-04-14 2007-11-15 Nikon Corporation 画像の歪曲補正方法、歪曲補正プログラム、及び光学装置
JP5530868B2 (ja) * 2009-09-11 2014-06-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JP5280326B2 (ja) * 2009-09-18 2013-09-04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TWI439750B (zh) * 2010-08-20 2014-06-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取像鏡頭
TWI436124B (zh) * 2011-01-12 2014-05-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用光學鏡頭組
TWI440881B (zh) 2011-12-14 2014-06-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取像鏡片系統
CN103185952B (zh) * 2012-12-28 2017-12-0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TWI472794B (zh) 2013-01-31 2015-0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移動對焦光學系統
TWI468725B (zh) 2013-03-05 2015-01-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結像鏡頭
TWI491911B (zh) 2013-03-11 2015-07-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結像系統組
TWI463167B (zh) 2013-04-12 2014-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結像系統鏡組
TWI593999B (zh) * 2013-05-14 2017-08-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
TWM474142U (zh) * 2013-07-09 2014-03-11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薄型四片式成像鏡頭組
TWI470266B (zh) * 2013-08-23 2015-0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結像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TWI717161B (zh) * 2019-12-20 2021-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96725B (en) * 2006-08-21 2008-05-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n imaging optical lens
TWM347577U (en) * 2008-05-28 2008-12-2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Four lenses imaging pickup system
TW200949336A (en) * 2008-05-28 2009-12-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Short overall length imaging lens system with four lens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0978B2 (ja) * 1996-06-06 2002-09-03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分岐撮像観察光学系
US6934095B2 (en) * 2003-01-15 2005-08-23 Olympu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imaging apparatus
JP4518836B2 (ja) * 2004-05-14 2010-08-04 Hoya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系
US7609313B2 (en) * 2004-05-27 2009-10-2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unit and mobile terminal
US7145736B2 (en) * 2004-12-13 2006-12-05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Lens assembly for an image sensor
US7365920B2 (en) * 2005-12-28 2008-04-2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our-piece lens assembly
JP4947423B2 (ja) * 2007-08-29 2012-06-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395992B (zh) * 2008-07-25 2013-05-11 Largan Precision Co 四片式攝影光學鏡組
TWI384254B (zh) * 2008-10-16 2013-0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透鏡組
JP5295715B2 (ja) * 2008-10-28 2013-09-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96725B (en) * 2006-08-21 2008-05-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n imaging optical lens
TWM347577U (en) * 2008-05-28 2008-12-2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Four lenses imaging pickup system
TW200949336A (en) * 2008-05-28 2009-12-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Short overall length imaging lens system with four lens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23587B2 (en) 2014-01-27 2016-08-23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2540A (en) 2011-07-01
US8169528B2 (en) 2012-05-01
US20110157449A1 (en) 201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7140B (zh) 攝像光學鏡頭
TWI401467B (zh) 影像擷取透鏡組
TWI414840B (zh) 成像透鏡系統
TWI418876B (zh) 光學攝像系統
TWI409497B (zh) 攝像光學鏡組
TWI432773B (zh) 攝影透鏡組
TWI406027B (zh) 取像用光學鏡頭
TWI391701B (zh) 取像光學鏡頭
TWI401485B (zh) 成像光學鏡片組
TWI398685B (zh) 攝影光學鏡片組
TWI408409B (zh) 取像光學鏡組
TWI394979B (zh) 薄型攝影光學鏡組
TWI424217B (zh) 影像擷取鏡頭組
TWI400506B (zh) 攝像光學鏡片組
TWI435135B (zh) 光學透鏡系統
TWI421557B (zh) 攝像透鏡系統
TWI422900B (zh) 光學攝影鏡頭組
TWI416163B (zh) 光學影像拾取鏡頭
TWI421533B (zh) 光學攝影鏡頭
TWI407142B (zh) 攝像透鏡組
TWI410693B (zh) 取像用光學透鏡組
TWI409522B (zh) 影像擷取透鏡系統
TWI418841B (zh) 攝像光學系統
TWI390244B (zh) 攝影鏡頭
TWI424189B (zh) 成像光學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