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5504B - 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5504B
TWI395504B TW097122700A TW97122700A TWI395504B TW I395504 B TWI395504 B TW I395504B TW 097122700 A TW097122700 A TW 097122700A TW 97122700 A TW97122700 A TW 97122700A TW I395504 B TWI395504 B TW I3955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mobile
header
device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2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2120A (en
Inventor
jie min Chen
Kai Wen Tien
Original Assignee
Quanta Com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ta Comp Inc filed Critical Quanta Comp Inc
Priority to TW097122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5504B/zh
Priority to US12/358,550 priority patent/US810736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002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2120A/zh
Priority to US13/277,931 priority patent/US872445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5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55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8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for reactiv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進而提升資料傳輸的效率。
習知的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網路技術是由業者架設固定的基地台(base station),此基地台再以其通訊的範圍形成一個蜂巢(cell)。蜂巢中的移動裝置都必須透過此基地台做通訊。
習知的行動網狀點對點網路(mobile mesh ad-hoc networking,MMAN),例如在Nokia的美國專利公告第6,879,574號中揭露,行動節點(mobile node)若提出連線需求,必須經由非幹線節點(non-trunk node)到幹線節點(trunk node),再透過存取網域(access do-main)到骨幹網域(backbone domain),以形成行動網狀點對點網路。另外,在行動網狀點對點網路中必須存在固定的公用設備(infrastructure),只有行動節點具有移動性,以形成行動網狀點對點網路。因此,習知的行動網狀點對點網路具有下列缺點:(1)資料傳輸較沒有效率;(2)存在固定的公用設備,不具行動性,對於服務的需求較沒有彈性。
因此,本發明之範疇係在於提供一種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進而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一範疇在於提供一種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其以行動通訊裝置基於網路服務性質,自行偵測網路節點,並依適應性的蜂巢加以建立新的行動群組網路。
根據一具體實施例,本發明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判斷行動通訊裝置所需的網路服務性質;(b)根據網路服務性質,決定行動通訊裝置所需的通訊參數;(c)根據通訊參數,由行動通訊裝置從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中選出一無線通訊裝置,做為標頭裝置;(d)由標頭裝置從剩下的無線通訊裝置中選出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做為複數個代理裝置;以及(e)由此些代理裝置從剩下的無線通訊裝置中選出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做為複數個標準裝置,進而建立一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
本發明之另一範疇在於提供一種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其是利用伺服器依定位資料和初始資料先行設立一參考模型,然後行動通訊裝置根據該參考模型來快速建立新的行動群組網路。
根據另一具體實施例,本發明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一行動通訊裝置將一預定的目的地位置、一欲進行的服務需求及一授權資料傳送至一伺服器,該伺服器儲存關於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之資訊;(b)由該伺服器定義一參考模型之一評估範圍;(c)該伺服器判斷該欲進行的服務需求與該授權資料是否相符;(d)如果步驟(c)的判斷結果為是,該伺服器根據該等無線通訊裝置之資訊及該行動通訊裝置所需的至少一通訊參數從該等無線通訊裝置 中選出至少一無線通訊裝置,做為推薦的標頭裝置;(e)該伺服器根據該預定的目的地位置、該欲進行的服務需求及該評估範圍,建立該參考模型;(f)該伺服器將該參考模型以及該些推薦的標頭裝置資訊傳送給該行動通訊裝置;(g)根據該參考模型以及該些推薦的標頭裝置,該行動通訊裝置決定一標頭裝置;以及(h)由該標頭裝置建立一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具有下列優點:(1)對於傳輸資料更有效率的網路架構;(2)對於服務的需求更有彈性;(3)較佳的移動管理;(4)更具適應性的蜂巢;以及(5)較佳的網路系統負載。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首先,為達到上述有關本發明之範疇,所採用之技術手段說明如下。
行動群組網路的組織
在此定義的行動群組網路為以行動通訊裝置的行動而觸發所形成的群組網路,並且在本發明中所提的方法為基於服務而建立行動群組網路。行動通訊裝置在行動時會判斷是否需要觸發而形成一個新的群組網路,所以當該行動通訊裝置靜止時,則會維持並使用原來的群組網路。該群組網路和一般習知基地台的電信無線網路、連接點的無線區域網路等需公用設備(infrastructure)的 網路形成架構不同。
當行動通訊裝置需要本發明的行動群組網路來協助提供更好的網路連結和資料傳輸時,本發明提出兩種建立行動群組網路的方法,一種是以行動通訊裝置基於網路服務性質,自行偵測網路節點並依適應性的蜂巢加以建立新的行動群組網路;另一種則是利用伺服器(server)依定位資料和初始資料先行設立一參考模型,然後該行動通訊裝置根據該參考模型來快速建立新的行動群組網路。
請參閱圖一。圖一繪示本發明之行動群組網路1之示意圖。如圖一所示,行動群組網路1包含一個標頭裝置(header device)10、複數個代理裝置(agent device)12以及複數個標準裝置(normal device)14。標頭裝置10、代理裝置12以及標準裝置14為協助行動群組網路1內的行動通訊裝置16提供更好的網路連結和資料傳輸。標頭裝置10在行動群組網路1的作用為協調者(coordinator),被行動通訊裝置16偵測到並接收其訊息指令。標頭裝置10依該訊息指令而找尋其通訊範圍內的代理裝置12,最後負責建立行動群組網路1的適應性蜂巢(cell)。代理裝置12在行動群組網路1的作用為管理附近的複數個標準裝置14,亦可由標頭裝置10直接管理附近的複數個標準裝置14而不另行設置代理裝置12。標準裝置14為行動群組網路1的基底成員,只協助資料的傳輸。在此的標頭裝置10、代理裝置12以及標準裝置14為具有無線通訊模組的裝置(如行動通訊裝置、基地台、無 線存取點等),並不設限其是否必須具有移動性(mobility)。在圖一中的圓虛線為形成蜂巢的示意圖。本發明在後續會提出適應性蜂巢系統型式。
行動群組網路的適應性蜂巢系統型式
在圖一中的圓形蜂巢為標頭裝置10、代理裝置12以及標準裝置14在考慮通訊參數後(通訊參數可為訊號強度、天線場型、硬體工作狀態、網路形式、網路狀態等),因通訊品質在其周圍是近似的,所以其形成的蜂巢為圓形。為便於閱讀,本發明實施的圖形將以圓形為例子,但實際上會因網路服務和通訊品質而可能是任意的形狀。
請參閱圖二A以及圖二B。圖二A繪示行動群組網路的蜂巢系統2。圖二B繪示行動群組網路的蜂巢系統3。如圖二A所示,蜂巢系統2內的節點分佈相當均勻,所以蜂巢系統2內的代理裝置也平均該管理範圍。如圖二B所示,蜂巢系統3內的節點分佈非均勻,所以蜂巢系統3內的代理裝置管理範圍亦非均勻分佈。
請參閱圖三。圖三繪示行動通訊裝置B利用行動群組網路4的蜂巢系統和遠端裝置C進行通訊之示意圖。如圖三所示,若服務因行動通訊裝置B的網路使用優先權最高,則形成的行動群組網路將以行動通訊裝置B所欲進行的網路連結和資料傳輸的通訊品質較佳為考量,如圖三的蜂巢為近似梯形,因為遠端裝置C為右方,因此形成的行動群組網路在考量通訊參數而選擇的路徑有P1或P2。路徑P1 包含一個標頭裝置、一個代理裝置以及兩個標準裝置;路徑P2包含兩個代理裝置、一個標準裝置。通常以測試封包的傳送來得最佳的路徑(P1或P2),並選用該路徑。在圖三的行動群組網路4中,行動通訊裝置B未直接使用的其他節點,則保留做該群組成員或當另一行動通訊裝置加入該群組時提供服務。
第一具體實施例
請參閱圖四以及圖五。圖四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流程圖。圖五繪示行動通訊裝置進行移動而建立的行動群組網路。於此第一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步驟如下。
首先,執行步驟S100,判斷行動通訊裝置D所需的網路服務性質。這裡的網路服務性質可分兩種:(1)個人化服務;(2)群組公平化服務。判斷方式為考量行動通訊裝置D的網路使用優先權和傳送資料的封包優先權。如果網路使用優先權高、傳送資料的封包優先權低,則依設計可選(1)或(2);如果網路使用優先權高、傳送資料的封包優先權高,則選(1);如果網路使用優先權低、傳送資料的封包優先權低,則選(2);如果網路使用優先權低、傳送資料的封包優先權高,則選(2)。上述兩種網路服務性質可分別對應某一級數。此為習知技藝之人可輕易達成,在此不再贅述。
接著,執行步驟S102,根據網路服務性質,決定行動通 訊裝置D所需的通訊參數。通訊參數可為訊號強度、天線場型、硬體工作狀態、網路形式、網路狀態等。上述通訊參數對應於前述的級數,當級數要求越高時,代表要求的服務品質愈高,則在此所需的通訊參數也愈多。
接著,執行步驟S104,根據通訊參數,由行動通訊裝置D從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中選出一無線通訊裝置,做為標頭裝置H。於實際應用中,標頭裝置H為行動通訊裝置D所連結範圍內所有無線通訊裝置中具有最佳通訊品質之無線通訊裝置。
接著,執行步驟S106,由標頭裝置H從剩下的無線通訊裝置中選出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做為複數個代理裝置A。於實際應用中,選出的代理裝置A佔所有無線通訊裝置之一預定百分比(由設計者決定),且每一個代理裝置A之通訊品質除標頭裝置H外皆比其它無線通訊裝置還要好。
接著,執行步驟S108,由每一個代理裝置A從剩下的無線通訊裝置中選出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做為複數個標準裝置N,進而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5。於實際應用中,建立的方式可包含以下兩步驟:(A)標頭裝置H的無線連結範圍內複數個代理裝置A決定可處理連結的標準裝置N個數,可由該等代理裝置A偵測得到;(B)若步驟S100的判斷結果為(1)(個人化服務),則(a)先以測試封包的傳送來得到在該群組網路中最佳的路徑;(b)進一步除去離最佳路徑較遠的標準裝置N,以減少系統負擔。離最佳路徑較遠的標準裝置N可由定位或封包傳送所需時間等來得到。若步驟S100的判斷結果為(2)(群組公平化服務 ),則保留(A)中代理裝置A所決定的標準裝置N個數。
接著,執行步驟S110,監測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5之狀態及鄰近的其它行動群組網路。網路狀態的監測是由行動群組網路5中的代理裝置A來監測標準裝置N封包的傳送以及接收的狀態,例如封包傳送的失敗機率、封包傳送過程中所需的時間以及每次封包傳送過程中所需時間的變動等資訊,並且定期將監測到的結果回傳給標頭裝置H。鄰近的行動群組網路的監測是藉由每個行動群組網路的標頭裝置之間彼此定期交換的訊息,而得知附近有哪些行動群組網路。
如果步驟S110的監測結果為忙碌,則執行步驟S112,將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5劃分成兩個行動群組網路。劃分的方式是由標頭裝置H依照網路的狀態以及所需的通訊參數等因素決定劃分後的兩個群組分別有哪些成員。
如果步驟S110的監測結果為閒置,且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5附近有其它行動群組網路存在,則執行步驟S114,由標頭裝置H根據通訊參數及其它行動群組網路的網路狀態,決定與哪一個行動群組網路合併。
之後,執行步驟S116,檢查標頭裝置H是否仍存在。標頭裝置H的檢查可分成下列三種情況:
(1)行動群組網路因為網路狀態忙碌而被劃分成兩個後,新的行動群組網路其中之一具有原來的標頭裝置,則回到步驟S110,持續監測網路狀態;另一個不具有標頭裝置的行動群組網路,則根據步驟S104選出新的標頭裝置 ,再根據步驟S106選出代理裝置。
(2)網路狀況的監測結果為正常的行動群組網路,檢查標頭裝置後,發現標頭裝置仍然存在,則回到步驟S110,持續監測網路狀態;若標頭裝置不存在,則根據步驟S104選出新的標頭裝置,再根據步驟S106選出代理裝置。
(3)行動群組網路因為網路狀態為閒置而與其它行動群組網路合併之後,檢查標頭裝置,會發現有兩個標頭裝置同時存在,則根據步驟S104從兩個標頭裝置中決定一個新的標頭裝置,並且另一個標頭裝置轉變成代理裝置。
最後,執行步驟S118,選擇性地根據上述步驟重新調整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5。由於行動群組網路在經過分割與合併之後,群組的大小會有所改變,而且行動群組網路內的每個節點都具有機動性,例如當行動通訊裝置D離開該行動群組網路時,則建立第二個行動群組網路6的適應性蜂巢(請參閱圖五);若是代理裝置離開該行動群組網路時,代理裝置可選擇切換給臨近的標準裝置,並且標頭裝置會根據群組內的通訊參數重新決定代理裝置的數量。之後,執行步驟S110,持續監測網路狀態。
第二具體實施例
請參閱圖六以及圖七。圖六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之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流程圖。圖七繪示行動通訊裝置進行移動而建立的行動群組網路,其中X代表橫軸,Y代表縱軸。於此第二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 之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步驟如下。
首先,執行步驟S200,行動通訊裝置D將預定的目的地位置F、欲進行的服務需求及授權資料等初始資料傳送至伺服器(未繪示於圖中)。伺服器儲存關於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之資訊。定義目的地位置F可以由使用者自行從電子地圖上相關的地理位置來選定;欲進行的服務需求包含傳送訊息或檔案給其它行動通訊裝置、與其它裝置建立語音連線等活動。另外,行動通訊裝置依據網路使用優先權以及欲進行服務需求的封包傳送優先權會有不同的授權。在此,行動通訊裝置需將授權資料一併傳送給伺服器,授權資料例如上述服務需求的使用授權,例如行動通訊裝置D欲使用上述之傳送訊息或檔案給其它行動通訊裝置服務需求時,則伺服器先判斷行動通訊裝置D是否已先購買網路連線的使用授權等。授權資料將決定網路服務性質,這裡的網路服務性質可分為兩種:(1)個人化服務;(2)群組公平化服務。
接著,執行步驟S202,由伺服器定義參考模型之評估範圍。如圖七所示,E是行動通訊裝置D的起始位置,F是行動通訊裝置D的目的地。將行動通訊裝置的起始點與目的地連結起來如圖中虛線,投影在X軸方向的分量當作是評估範圍的長(即行動通訊裝置D與預定的目的地之距離),評估範圍的寬則是根據行動通訊裝置所使用的無線技術之涵蓋範圍,取複數個所使用的無線技術涵蓋範圍當做是評估範圍的寬,即可建立評估範圍,例如行動通訊裝置D所使用的無線技術為WiFi,涵蓋範圍為100公尺, 則上述評估範圍的寬為100公尺之複數倍,例如200公尺、400公尺等。
接著,執行步驟S204,伺服器判斷欲進行的活動與授權資料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則執行步驟S205,伺服器中止對行動通訊裝置D提供服務。若相符,則建立參考模型7。
參考模型7的建立步驟如下:
(1)首先,執行步驟206a,請求所有的節點資料;伺服器根據評估範圍檢查資料庫內是否有評估範圍內所有節點的資料,如位置、通訊參數(如躁訊比(SNR;Signal-to-noise ratio)、服務需求以及運算能力等,如果資料庫中沒有節點的資料則透過網路模組向該節點發出請求資料的封包,等到節點回傳資料之後則將節點資料儲存至資料庫內。
(2)其次,執行步驟206b,伺服器根據資料庫中評估範圍內所有節點的資料,找出運算能力以及通信品質較好的幾個節點作為參考模型7中建議的標頭裝置。最後,執行步驟206c,建立參考模型;伺服器依前述的位置資訊以及通訊參數加入所建議的標頭裝置關係,以建立參考模型7。此方式可以減少伺服器負載,以快速建立參考模型7。
接著,執行步驟S210,伺服器將參考模型7以及建議的標頭裝置資訊傳送給行動通訊裝置D。
接著,執行步驟S212,根據參考模型7以及建議的標頭裝 置,行動通訊裝置D決定是否重新從該等無線通訊裝置中決定新的標頭裝置。換言之,在收到伺服器的參考模型7以及建議的標頭裝置之後,行動通訊裝置D會優先考量伺服器建議的標頭裝置(即從建議的標頭裝置中決定標頭裝置),並根據當時評估範圍內節點的的資料與參考模型7資料的差異性決定是否重新決定新的標頭裝置。若重新決定新的標頭裝置,則執行步驟S213,根據通訊參數,由行動通訊裝置從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中選出一個無線通訊裝置,做為標頭裝置。
標頭裝置決定之後,執行步驟S214,由標頭裝置選出代理裝置。代理裝置決定的方式與上述第一具體實施例的步驟S106相同。接著,執行步驟S216,由代理裝置選出複數個標準裝置,進而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的方式與上述第一具體實施例的步驟S108相同。
接著,執行步驟S218,監測網路狀態及鄰近的行動群組網路,監測的方式與上述第一具體實施例的步驟S110相同。如果步驟S218的監測結果為忙碌,則執行步驟S220,將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劃分成兩個行動群組網路(與上述第一具體實施例的步驟S112相同)。如果步驟S218的監測結果為閒置,且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附近有其它行動群組網路存在,則執行步驟S222,由標頭裝置根據通訊參數及其它行動群組網路的網路狀態,決定與哪一個行動群組網路合併(與上述第一具體實施例的步驟S114相同)。
接著,執行步驟S224,檢查標頭裝置是否存在,若標頭裝置不存在,則回到步驟S212,根據參考模型7以及建議的標頭裝置,行動通訊裝置D決定是否重新從該等無線通訊裝置中決定新的標頭裝置;若標頭裝置存在,則回到步驟218持續監測網路狀態及鄰近的行動群組網路。最後,執行步驟S226,檢查參考模型的資訊與評估範圍內所有無線通訊裝置的資訊之變異性,例如經過上述步驟後無線通訊裝置是否仍然存在,無線通訊裝置之通訊參數是否仍然滿足欲進行的服務需求等。如果變異性超過預定標準,代表參考模型已失去準確性,則回到步驟S206a,由伺服器重新建立參考模型。如果變異性未超過預定標準,則回到步驟S218,持續監測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狀態。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出兩種建立行動群組網路的方法,一種是以行動通訊裝置基於網路服務性質,自行偵測網路節點,並依適應性的蜂巢加以建立新的行動群組網路;另一種是利用伺服器依定位資料和初始資料先行設立參考模型,然後行動通訊裝置根據該參考模型來快速建立新的行動群組網路。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具有下列優點:(1)對於傳輸資料更有效率的網路架構;(2)對於服務的需求更有彈性;(3)較佳的移動管理;(4)更具適應性的蜂巢;以及(5)較佳的網路系統負載。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 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所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應該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1、2、3、4、5、6‧‧‧行動群組網路
10、H‧‧‧標頭裝置
12、A‧‧‧代理裝置
14、N‧‧‧標準裝置
16、B、D‧‧‧行動通訊裝置
F‧‧‧目的地
E‧‧‧起始位置
P1、P2‧‧‧路徑
X‧‧‧橫軸
Y‧‧‧縱軸
C‧‧‧遠端裝置
S100-S118、S200-S226‧‧‧流程步驟
圖一繪示本發明之行動群組網路之示意圖。
圖二A繪示行動群組網路的蜂巢系統。
圖二B繪示行動群組網路的蜂巢系統。
圖三繪示行動通訊裝置利用行動群組網路的蜂巢系統和遠端的裝置進行通訊之示意圖。
圖四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之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流程圖。
圖五繪示行動通訊裝置進行移動而建立的行動群組網路。
圖六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之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流程圖。
圖七繪示行動通訊裝置進行移動而建立的行動群組網路。
S100-S118‧‧‧流程步驟

Claims (31)

  1. 一種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判斷一行動通訊裝置所需的一網路服務性質;(b)根據該網路服務性質,決定該行動通訊裝置所需的至少一通訊參數;(c)根據該至少一通訊參數,由該行動通訊裝置從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中選出一無線通訊裝置,做為一標頭裝置;(d)由該標頭裝置從該等無線通訊裝置中選出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做為複數個代理裝置;(e)由該等代理裝置從該等無線通訊裝置中選出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做為複數個標準裝置,進而建立一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f)監測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狀態及鄰近的其它行動群組網路;(g)根據步驟(f)的監測結果,選擇性地將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劃分成兩個行動群組網路,或將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與其它行動群組網路合併;以及(h)檢查該標頭裝置是否仍存在,並且選擇性地根據步驟(c)至步驟(g)重新調整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網路服務性質包含個人化服務及群組公平化服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通訊參數包含下列群組中的至少其一:訊號強度、天線場型、硬體工作狀態、網路形式以及網路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標頭裝置為該 等無線通訊裝置中具有最佳通訊品質之無線通訊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代理裝置佔該等無線通訊裝置之一預定百分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每一該等無線通訊裝置為下列群組中的其一:行動通訊裝置、基地台以及無線存取點。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f)中,藉由監測每一該等標準裝置傳送及接收封包的狀態,來監測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f)中,該標頭裝置與其它行動群組網路的標頭裝置定期交換訊息,以得知附近有哪些行動群組網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g)中,如果步驟(f)的監測結果為忙碌,則將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劃分成兩個行動群組網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g)中,如果步驟(f)的監測結果為閒置,且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附近有其它行動群組網路存在,由該標頭裝置根據該至少一通訊參數及其它行動群組網路的網路狀態,決定與哪一個行動群組網路合併。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h)中,如果該標頭裝置存在,則回到步驟(f)。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h)中,如果該標頭裝置不存在,則回到步驟(c)。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h)中,如果同時存在兩個標頭裝置,則根據步驟(c)從兩個標頭 裝置中決定一個新的標頭裝置,並且另一個標頭裝置轉變成一代理裝置。
  14. 一種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一行動通訊裝置將一預定的目的地位置、一欲進行的服務需求及一授權資料傳送至一伺服器,該伺服器儲存關於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之資訊;(b)由該伺服器定義一參考模型之一評估範圍;(c)該伺服器判斷該欲進行的服務需求與該授權資料是否相符;(d)如果步驟(c)的判斷結果為是,該伺服器根據該等無線通訊裝置之資訊及該行動通訊裝置所需的至少一通訊參數從該等無線通訊裝置中選出至少一無線通訊裝置,做為推薦的標頭裝置;(e)該伺服器根據該預定的目的地位置、該欲進行的服務需求及該評估範圍,建立該參考模型;(f)該伺服器將該參考模型以及該些推薦的標頭裝置資訊傳送給該行動通訊裝置;(g)根據該參考模型以及該些推薦的標頭裝置,該行動通訊裝置決定一標頭裝置;(h)由該標頭裝置建立一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授權資料決定該行動通訊裝置之一網路服務性質。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網路服務性質包含個人化服務及群組公平化服務。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通訊參數包含下列群組中的至少其一:訊號強度、天線場型、硬 體工作狀態、網路形式以及網路狀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每一該等無線通訊裝置為下列群組中的其一:行動通訊裝置、基地台以及無線存取點。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另包含下列步驟:如果步驟(c)的判斷結果為否,該伺服器終止對該行動通訊裝置提供服務。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e)包含下列步驟:該伺服器根據該評估範圍,檢查是否已儲存有該評估範圍內所有無線通訊裝置之資訊;如果沒有某一個無線通訊裝置之資訊,則向該無線通訊裝置發出一請求資訊封包;以及待該無線通訊裝置回傳資訊後,儲存該資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g)中,該行動通訊裝置亦可從該等無線通訊裝置中決定該標頭裝置。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h)包含下列步驟:由該標頭裝置從該等無線通訊裝置中選出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做為複數個代理裝置;以及由該等代理裝置從該等無線通訊裝置中選出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做為複數個標準裝置,進而建立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方法,另包含下列步驟:(i)監測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狀態及鄰近的其它行動 群組網路;(j)根據步驟(i)的監測結果,選擇性地將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劃分成兩個行動群組網路,或將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與其它行動群組網路合併;以及(k)檢查該標頭裝置是否仍存在,並且選擇性地根據步驟(e)至步驟(j)重新調整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i)中,藉由監測每一該等標準裝置傳送及接收封包的狀態,來監測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狀態。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i)中,該標頭裝置與其它行動群組網路的標頭裝置定期交換訊息,以得知附近有哪些行動群組網路。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j)中,如果步驟(i)的監測結果為忙碌,則將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劃分成兩個行動群組網路。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j)中,如果步驟(i)的監測結果為閒置,且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附近有其它行動群組網路存在,由該標頭裝置根據該至少一通訊參數及其它行動群組網路的網路狀態,決定與哪一個行動群組網路合併。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k)中,如果該標頭裝置存在,則回到步驟(i)。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k)中,如果該標頭裝置不存在,則回到步驟(g)。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驟(k)中,如果同時存在兩個標頭裝置,則從兩個標頭裝置中決定一 個新的標頭裝置,並且另一個標頭裝置轉變成一代理裝置。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方法,另包含下列步驟:檢查該參考模型的資訊與該評估範圍內所有無線通訊裝置的資訊之一變異性;如果該變異性超過一預定標準,則回到步驟(d)重新建立該參考模型;以及如果該變異性未超過該預定標準,則回到步驟(i)持續監測該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狀態。
TW097122700A 2008-06-18 2008-06-18 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 TWI395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7122700A TWI395504B (zh) 2008-06-18 2008-06-18 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
US12/358,550 US8107367B2 (en) 2008-06-18 2009-01-23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daptive mobile cluster network
US13/277,931 US8724459B2 (en) 2008-06-18 2011-10-20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daptive mobile cluster networ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7122700A TWI395504B (zh) 2008-06-18 2008-06-18 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2120A TW201002120A (en) 2010-01-01
TWI395504B true TWI395504B (zh) 2013-05-01

Family

ID=41431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2700A TWI395504B (zh) 2008-06-18 2008-06-18 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8107367B2 (zh)
TW (1) TWI3955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0067B2 (en) * 2009-10-22 2014-09-3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 pool management and allocation
US8913550B2 (en) * 2010-02-16 2014-12-16 Intel Corporation Clustering management in mmWave wireless systems
KR102001103B1 (ko) 2012-10-08 2019-10-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 서버 및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7504A (en) * 1994-05-13 1996-03-05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on contro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6564261B1 (en) * 1999-05-10 2003-05-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stributed system to intelligently establish sessions between anonymous users over various networks
US20080090575A1 (en) * 2006-07-13 2008-04-17 Oz Barak WiMAX ACCESS POINT NETWORK WITH BACKHAUL TECHNOLOGY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79574B2 (en) * 2002-06-24 2005-04-12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mesh Ad-Hoc networking
US7577091B2 (en) * 2004-02-04 2009-08-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luster-based network provisioning
CN1985532B (zh) * 2004-06-04 2010-05-12 艾维诺·赛尔维若·麦迪拿·德·苏沙 基于自主基础设施的无线网络及其***和方法
US7428229B2 (en) * 2004-12-28 2008-09-23 Motorola, Inc. Ad hoc cluster idle node coordination
US7717342B2 (en) * 2005-08-26 2010-05-18 Hand Held Products, Inc. Data collection device having dynamic access to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US7990860B2 (en) * 2006-06-16 2011-08-02 Harri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ule-based sequencing for Qo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7504A (en) * 1994-05-13 1996-03-05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on contro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6564261B1 (en) * 1999-05-10 2003-05-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stributed system to intelligently establish sessions between anonymous users over various networks
US20080090575A1 (en) * 2006-07-13 2008-04-17 Oz Barak WiMAX ACCESS POINT NETWORK WITH BACKHAUL TECHNOLOG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63322A1 (en) 2012-03-15
US20090316625A1 (en) 2009-12-24
US8107367B2 (en) 2012-01-31
US8724459B2 (en) 2014-05-13
TW201002120A (en) 2010-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acconi et al.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o support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P305999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decentralised control of wireless networks
Chen et al. A survey of routing protocols that support QoS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EP1502200B1 (en) Tracking traffic in a mobile ad hoc network
US8982708B1 (en) Priority aware dynamic routing protocol for ad-hoc networks
US20040166864A1 (en) Minimising signal interference with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6017275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ustering mobile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ES2636889T3 (es) Método y dispositivo para coordinar puntos de acceso para la agregación de enlace de retroceso en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US9572195B2 (en) Link sharing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20374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configurable wireless network
CN103973789B (zh) 一种联合车辆历史信用及当前状态的vanet成簇方法
Baguena et al. An adaptive anycasting solution for crowd sensing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
US10028133B2 (en) Timing delivery of over-the-air data to a vehicle
US12069544B2 (en) Broadcas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TWI395504B (zh) 建立適應性行動群組網路之方法
Koneri Chandrasekaran et al. Primary path reservation using enhanced slot assignment in TDMA for session admission
Dua et al. Game theoretic approach for real-time data dissemination and offloading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Barati et al. A review of coverage and routing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Basarkod et al. On-demand QoS and stability based multicast routing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CN101631391B (zh) 建立适应性移动群组网络的方法
Schnaufer et al. Beacon-based short message exchange in an inner city environment
JP4851511B2 (ja) ルーティング方法並びに前記方法を実行するトランシーバ基地局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zirim et al. Taxi-cab cloud architecture to offload data traffic from cellular networks
Hoque Protocol design in wireless networks: featuring channel access and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Alawi et al. Multi-criteria prediction mechanism for vehicular Wi-fi offloa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