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2717B - A method of sharing resources by interconnecting a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of two private networks by a user agent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of sharing resources by interconnecting a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of two private networks by a user ag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2717B
TWI382717B TW096142652A TW96142652A TWI382717B TW I382717 B TWI382717 B TW I382717B TW 096142652 A TW096142652 A TW 096142652A TW 96142652 A TW96142652 A TW 96142652A TW I382717 B TWI382717 B TW I3827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user agent
network
protoc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42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2211A (en
Original Assignee
D Lin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 Link Corp filed Critical D Link Corp
Priority to TW096142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82717B/zh
Priority to US12/068,385 priority patent/US7830821B2/en
Priority to GB0810733.6A priority patent/GB2454547B/en
Publication of TW200922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2211A/zh
Priority to GB1121807.0A priority patent/GB2483817B/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2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27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04L12/2809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indicating that an appliance service is present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3Processing of data at an internetworking point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04L12/2836Protocol conversion between an external network and a hom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64NAT traversal for a higher-layer protocol, e.g. for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2012/2847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ome appliance used
    • H04L2012/2849Audio/video appli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Description

透過用戶代理令二個私有網路的網路終端裝置可相互連線分享資源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戶代理(User Agent,簡稱UA),尤指一種安裝在二私有網路的網路終端裝置上的用戶代理,以使二私有網路中的其它網路終端裝置,能分別透過所屬私有網路的用戶代理,經由網際網路,建立一連線通道,執行資料的存取。
近年來,隨著電腦和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式電腦、家電及網路終端裝置(如:網路攝影機、網路電話、網路磁碟機及網路印表機等)等數位電子裝置,不僅日趨物美價廉、輕薄短小,且已普及地被使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以目前家用的數位電子裝置(digital electronic device)為例,如:數位相機、錄影機、DVD-Player、Set-Top-Box、MP3-Player及電腦等,均儲存有大量的數位資料,但由於各機種的廠牌、連接介面及檔案格式不同,致該等數位資料因不相容,而無法相互讀取。有鑑於此,美商微軟公司(Microsoft)乃將單機環境下使用的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技術概念,擴展至網路環境中,定義出一種通用即插即用(Universal Plug and Play,簡稱UPnP)協定,UPnP協定是針對數位家庭(Digital Home)制定出的一套設備端協定(Device Protocol),主要是為了讓各式數位電子裝置便於設置、操作及管理,且令使用者僅需將裝置插上網路線及開啟電源,透過UPnP協定運作,便可完成所有設定,使裝置動態地加入一私有網路,獲取IP位址,宣佈自己的名稱,且根據需要提供功能,及瞭解該私有網路中其他裝置的存在和功能。此外,透過使用UPnP協定,裝置還可自動且平穩地脫離該私有網路,而不會遺留任何問題。由於,UPnP協定不依賴於特定的作業系統、編程語言或物理媒體,故UPnP協定對於小型的私有網路而言,如:家庭網路、小型企業網路及商住樓中的網路,可令私有網路中的每一裝置均可輕易地被其它電腦、應用程式或智慧型裝置使用,成為其它電腦、應用程式或智慧型裝置的一終端裝置,因此,UPnP協定已成為現今各式電腦、網路終端裝置、應用程式或智慧型裝置等所使用的一重要框架、協定及介面標準。
一般言,UPnP協定最基本的裝置模型,可以是物理的裝置,也可是邏輯的裝置,包括控制點及提供服務的受控裝置,其中控制點是一個控制器,可同時控制多個受控裝置,用以檢索受控裝置及其所提供的服務描述、發送服務指令、查詢服務狀態及接收事件,且允許用戶執行一個受控裝置(如:CD播放機)上的程式。
UPnP協定使用Internet上廣泛應用的多種標準協定,包括IP、TCP、UDP、HTTP及XML等,作為裝置間之通訊協定,該等標準化的協定有助於確保實現不同廠牌裝置間的相互操控性。此外,由於該等標準協定已廣泛地被使用在既存之許多裝置中,因此,幾乎不需要進行任何設定或調整,即可令該等裝置透過UPnP協定,在現有的網路化環境中工作。一般言,當一個設有UPnP協定的裝置接入一私有網路時,係通過一DHCP伺服器,獲得唯一的IP地址,嗣,其控制點可使用簡單服務發現協定(Simple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簡稱SSDP),主動搜索該私有網路之其它裝置,或該私有網路之其它設備可通過廣播通知控制點,使該控制點能獲得其它裝置的描述頁面的網頁地址(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簡稱URL),並根據URL獲得其它裝置的詳細資訊,俟接收到其它裝置的資訊及服務描述後,控制點即可對其它裝置發出服務指令,以獲得所需的服務。
另,伴隨新一代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的推出,美商微軟公司發展出一種Windows Rally技術,用以改善網路終端裝置間相互聯通的問題,使私有網路中的任何網路終端裝置都可輕易實現彼此間的自動發現、配置及連接等機制,以與其它網路終端裝置達成連線,分享其它網路終端裝置提供的功能,其作法亦符合當今手持式數位電子裝置對即時接入的迫切需求,因此,Windows Rally技術可望在各種數位電子裝置間架起一道可靈活聯通的橋樑。為了令數位電子裝置間達成簡易連接及通信一體化的目標,美商微軟公司乃與Intel、W3C等國際大廠聯合確立了裝置間網路服務的新標準DPWS(Device Profile for Web Services)和相關WS(Web Services)協定體系,其目的係為令下列幾類的數位電子裝置間的連接,更為簡單易用,且交互通信更為安全可靠:(1)電腦及輸入輸出裝置,如:個人電腦、鍵盤、遊戲設備、掃描器、印表機、投影儀等;(2)存儲裝置,如:硬碟、DVD、SD、CD等;(3)網路連接裝置,如:路由器、閘道、AP等;(4)媒體裝置,如:MP3、音響、DVR等;及(5)家庭裝置,如:電話、智慧燈、空調等。
在Windows Rally的技術框架中,包括一PnP-X(Plug and Play Extensions)協定,用以令前述數位電子裝置間能實現在電腦上的自動發現,且令該等數位電子裝置使用起來就像***了USB的數位電子裝置一樣,而在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內建之一應用程式界面(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簡稱API)中,亦提供了一些新的用戶編程介面,用來支援Windows Rally技術,並實現的更多用戶體驗,其中FD(Function Discovery)API能夠支持Simple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SSDP)和WS-Discovery,FD是DPWS在Windows Vista上的實現,主要包含WS-D(Web Services Discovery)和UPnP Audio/Video(以下簡稱UPnP AV)的用戶編程介面,其中WS-D主要是針對Internet的網路終端裝置,提供企業應用解決方案,UPnP AV則是針對家庭網路的A/V(Audio/Video)數位電子裝置。
因此,當一個設有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之電子裝置被接入一私有網路時,該裝置將利用UPnP AV協定向控制點廣播自己的服務,同樣地,當一個控制點被加入至該私有網路時,該控制點亦可利用UPnP協定搜索該私有網路中存在的感興趣裝置的相關信息;當一個控制點搜索到一個裝置時,該控制點仍對該裝置知之甚少,為了使控制點瞭解更多關於該裝置的資訊或與裝置進行溝通,控制點可透過瀏覽器自裝置載入URL,再從裝置發出的URL信息中,獲取裝置的描述資訊,如:型號名、序列號、廠商名、品牌等;俟一個控制點獲取到裝置的描述資訊後,即可向該裝置發送控制指令。
據上所述,透過該等發現協定(discovery protocol),如:前述的UPnP AV協定及WS-Discovery協定等,雖可令私有網路中的任何網路終端裝置都可輕易實現彼此間的自動發現、配置及連接等機制,以與同一私有網路中其它網路終端裝置達成連線,分享其它網路終端裝置提供的服務。惟,由於,目前許多私有網路均會在出口部署一網路位址轉換器(Network Address Transfer,簡稱NAT)路由器,以在私有網路與公眾網路的邊界處,對私有網路的網路終端裝置所發出的封包,進行IP位址轉換的動作,以便讓私有網路中多台網路終端裝置,能共用一個IP位址連接上網際網路,意即當私有網路發出的IP資料包到達NAT路由器時,NAT負責將內部私有網路IP位址轉換成公眾網路的合法IP位址;當有外部發來的資料到達NAT路由器後,NAT透過查閱NAT保存的映射表裏的資訊,將公眾網路位址轉換成私有網路位址,再轉發到內部接收點。此時,由於該IP位址是一私有位址,私有位址在公眾網路上是不可識別的,故無法令二私有網路的網路終端裝置,透過網際網路,建立一連線通道,分享對應網路終端裝置所提供的服務。
故,如何設計出一種用戶代理(User Agent,簡稱UA),令該用戶代理被安裝至一私有網路的網路終端裝置後,該網路終端裝置除可與該私有網路內的其它網路終端裝置相連線,進行資料存取外,尚能透過公眾網路,與另一私有網路的網路終端裝置,建立一連線通道,令該另一私有網路的網路終端裝置能分享該私有網路內其它網路終端裝置提供的服務,即成為許多業者刻正努力研發並亟欲達成的一重要目標。
有鑑於前述問題,發明人經過長久努力研究與實驗,終於開發設計出本發明的一種透過用戶代理令二個私有網路的網路終端裝置可相互連線分享資源之方法,期使二私有網路中的網路終端裝置,能分別透過所屬私有網路中的用戶代理,經由網際網路,建立一連線通道,執行資料的存取。
本發明之一目的,該方法係應用於一網路系統,該網路系統包括至少二個私有網路(private network)及網際網路(internet),其中各該私有網路包括至少二個網路終端裝置(如:設有網路介面的電腦、網路攝影機、網路電話、網路磁碟機及網路印表機等),其中至少一個網路終端裝置上安裝有一用戶代理,且各該網路終端裝置係經由一網路連接裝置(如:網路交換器),分別連接至網際網路,該方法係第一私有網路的第一網路終端裝置的用戶代理在接收到第一私有網路的第二網路終端裝置傳來的一發現協定(discovery protocol,如:UPnP AV協定及WS-Discovery協定等)的請求(request)後,係將該發現協定的請求包封在一會話發起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簡稱SIP)封包中,經由網際網路,傳送至第二私有網路的第三網路終端裝置的用戶代理,該第三網路終端裝置的用戶代理在接收到該SIP封包,即將該SIP封包中的發現協定請求傳送至第二私有網路的第四網路終端裝置,俟第三網路終端裝置的用戶代理接收到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傳回的接受該發現協定請求的一回應(response of discovery protocol)後,即將該回應包封在另一SIP封包中,並依序經網際網路及第一網路終端裝置的用戶代理,傳回至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如此,該第二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即能透過第一及第三網路終端裝置上的用戶代理,經由網際網路,在二私有網路間建立一連線通道,嗣,該第一及第三網路終端裝置的用戶代理在分別接收到該第二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傳來的訪問協定(access protocol,如: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協定(以下簡稱RSS協定)及URL協定等)的請求(或回應)時,即將該訪問協定的請求(或回應)包封在SIP封包中,經由網際網路,執行資料的存取。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該方法係應用於一網路系統,該網路系統包括至少二個私有網路及網際網路,其中各該私 有網路包括至少二個網路終端裝置(如:設有網路介面的電腦、網路攝影機、網路電話、網路磁碟機及網路印表機等),其中至少一個網路終端裝置上安裝有一用戶代理,且各該網路終端裝置係經由一網路連接裝置(如:網路交換器),分別連接至網際網路,該方法係二不同私有網路的用戶代理先分別向所屬私有網路內的其它網路終端裝置,發出一發現協定的請求,俟分別接收到其它網路終端裝置傳回的一回應後,即將各該其它網路終端裝置註冊成為各該用戶代理上可選用的裝置,嗣,第一私有網路的用戶代理即對第二私有網路的用戶代理,發送一SIP封包,並將可選用的裝置包封在該SIP封包中,該第二私有網路的用戶代理接收到該SIP封包後,即讀取該SIP封包中可選用的裝置資料,並將該第二私有網路的用戶代理上可選用的裝置,包封在另一SIP封包,經網際網路,傳回該第一私有網路的用戶代理,如此,該二私有網路內的其它網路終端裝置即能分別透過各該用戶代理,經由網際網路,在二私有網路間建立一連線通道;嗣,各該用戶代理將分別向對應的其它網路終端裝置,發出一訪問協定(access protocol,如:RSS協定及URL協定等)的請求,俟分別接收到對應的其它網路終端裝置傳回的一回應後,即可在該二私有網路的用戶代理間,經由網際網路,進行即時傳輸協定(Real Time Transport Protocol,以下簡稱RTP)資料流(streaming)的傳輸,執行資料的存取。
為便 貴審查委員能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特徵及其 功效,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茲特舉若干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按,會話發起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簡稱SIP)是一個由IETF MMUSIC工作組開發出的協定,用於建立、修改和終止多種互動式用戶會話的一個通訊標準,該等互動式用戶會話包括視頻、語音、即時通信及線上遊戲等多媒體上的互動式會話,SIP與H.323一樣,是用於VoIP的一主要的信令協定,SIP的設計目標是提供一種類似於公用交換電話網(PSTN)中呼叫處理功能的擴展集,以實現類似日常電話所使用的撥號、振鈴、回鈴音或忙音等操作,只是實現方式和術語有所不同。一般言,SIP係一個點對點協定,它只需要一個相對簡單的核心網路,而將處理工作下放給連接在網路邊緣的智能端點(如:裝有硬體或軟體的網路終端裝置),因此,SIP的許多功能係在端點中實現,此與傳統公用交換電話網在其核心網路設備完成處理工作的作法,大異其趣。SIP的特點係植根於IP網路系統,可與許多其它協定協同工作,解決涉及通信會話的信令部分的問題,SIP中傳送的會話描述協定(SDP),係描述會話所使用的資料流細節,如:使用哪個IP埠及採用哪種解編碼器等,RTP本身才是語音或視頻等媒體流的載體,雖不能簡單地穿越NAT路由器,惟,大部分SIP之 用戶端可通過STUN的協助,穿越NAT路由器,或使用RTP代理伺服器,穿越老式無法識別SIP的NAT路由器。
發明人乃根據前述SIP協定的運作原理,發明出一種透過用戶代理令二個私有網路的網路終端裝置可相互連線分享資源之方法,期使二私有網路中的網路終端裝置,能透過所屬私有網路中的用戶代理,使用SIP協定,經由網際網路,建立一連線通道,相互進行資料的存取。請參閱第1圖所示,本發明之方法係應用至一網路系統1,該網路系統1包括網際網路(internet)2及至少二私有網路,在本發明之第一個實施例中,係以第一私有網路3及第二私有網路4為例,加以說明,各該私有網路3、4包括至少二個網路終端裝置(如:設有網路介面的電腦、網路攝影機、網路電話、網路磁碟機及網路印表機等),在本發明之第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私有網路3包括一台第一網路終端裝置31(如:設有網路介面的電腦)及一台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如:網路磁碟機),該第二私有網路4則包括一台第三網路終端裝置41(如:設有網路介面的電腦)及一台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如:網路電話),惟,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並不侷限於此,各該私有網路亦可包括至少二台以上的網路終端裝置;各該網路終端裝置31、32、41、42係分別經由一台第一網路連接裝置33(如:網路交換器)及一台第二網路連接裝置(如:網路交換器)43,連接至網際網路2。該方法係在各該私有網路3、4的第一網路終端裝置31及第三網路終端裝置41中分別安裝一第一用戶代 理34(User Agent,簡稱UA)及一第二用戶代理44,令該第一網路終端裝置31的第一用戶代理34除可分別與第一私有網路3內的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相連線,進行資料存取外,尚能透過網際網路2,與第二私有網路4的第三網路終端裝置41,建立一連線通道,與該第三網路終端裝置41共同分享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提供的服務,在該第一個實施例中,各該用戶代理34、44係依下列步驟進行處理,請參閱第2圖所示,由於各該用戶代理34、44係執行相同的步驟,故,為方便起見,僅以第一私有網路3中該第一網路終端裝置31上安裝的第一用戶代理34為例,說明如下:(200)判斷是否接收到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傳來的一發現協定(discovery protocol)的請求(request),如:UPnP AV或WS-Discovery等協定的請求;若是,進行步驟(201);否則,返回步驟(200);(201)將該發現協定的請求包封在一會話發起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簡稱SIP)封包中,經由網際網路2,傳送至第三網路終端裝置41的第二用戶代理44;該第二用戶代理44在接收到該SIP封包後,即讀取該SIP封包中的該發現協定請求,並將該發現協定請求傳送至對應的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俟該第二用戶代理44接收到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傳回的接受該發現協定請求的一回應(response of discovery protocol)後,即將 該回應包封在另一SIP封包中,並經網際網路,傳回至該第一網路終端裝置31的第一用戶代理34;(202)俟該第一用戶代理34接收到該第二用戶代理44傳回的該另一SIP封包,即讀取該另一SIP封包中的回應,並將該回應傳送至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如此,在完成前述發現階段(discovery phrase)的步驟後,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即能透過第一網路終端裝置31上的第一用戶代理34,經由網際網路2,再透過第三網路終端裝置41上的第二用戶代理44,與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發現且識別出彼此,並據以建立一連線通道,如此,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間,即可分別透過該第一用戶代理34及第二用戶代理44,進入相互訪問的階段(access phrase);(203)判斷是否接收到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傳來的一訪問協定(access protocol)的請求,如:RSS或URL等協定的請求;若是,進行步驟(204);否則,返回步驟(203);(204)將該訪問協定的請求包封在一SIP封包中,經由網際網路2,傳送至第三網路終端裝置41的第二用戶代理44;該第二用戶代理44在接收到該SIP封包後,即讀取該SIP封包中的該訪問協定請求,並將該訪問協定請求傳送至對應的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令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根據該訪問協定的請 求,提供服務,俟該第二用戶代理44接收到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傳回的一回應(response of access protocol)後,即將該回應包封在另一SIP封包中,並經網際網路,傳回至該第一網路終端裝置31的第一用戶代理34;(205)俟該第一用戶代理34接收到該第二用戶代理44傳回的另一SIP封包,即讀取該另一SIP封包中的回應,並將該回應傳送至對應的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如此,該二不同私有網路3、4中網路終端裝置32及42,即能透過對應的用戶代理34、44,經由網際網路,相互傳送訪問協定的請求或回應,以執行資料的存取或提供相關的服務。
在該第一實施例中,復參閱第1圖所示,若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分別為一網路磁碟機及一網路電話,此時,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間將依前述步驟,建立一連線通道,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係分別透過第一網路終端裝置31及第三網路終端裝置41,經由網際網路相連接,執行資料的存取,茲謹就其建立連線通道的時序圖,參閱第3圖所示,詳細說明如下:(300)首先,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對該第一網路終端裝置31之第一用戶代理34,發出一發現協定的請求(request),如:UPnP AV或WS-Discovery等協定的請求; (301)該第一用戶代理34在接收到該發現協定的請求後,即將該發現協定的請求包封在一SIP封包中,經由網際網路2,傳送至第三網路終端裝置41的第二用戶代理44;(302)第二用戶代理44在接收到該第一用戶代理34傳來之SIP封包後,即讀取該SIP封包中的該發現協定請求,並將該發現協定請求傳送至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303)俟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接受該發現協定請求後,將對該第二用戶代理44,發出一回應;(304)該第二用戶代理44在接收到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傳來的回應後,即將該回應包封在另一SIP封包中,並經由網際網路2,傳送至第一用戶代理34;(305)第一用戶代理34在接收到該第二用戶代理44傳來之另一SIP封包後,即讀取該另一SIP封包中的該回應,並將該回應傳送至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如此,即完成發現階段(discovery phrase),使得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間,分別透過該第一用戶代理34及第二用戶代理44,發現且識別出彼此,並建立一連線通道,據以進入可相互訪問的階段(access phrase);(306)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對該第一網路終端裝置31之第一用戶代理34,發出一訪問協定的請求(request),如:RSS或URL等協定的請求; (307)該第一用戶代理34在接收到該訪問協定的請求後,即將該訪問協定的請求包封在一SIP封包中,經由網際網路2,傳送至第三網路終端裝置41的第二用戶代理44;(308)第二用戶代理44在接收到該第一用戶代理34傳來之SIP封包後,即讀取該SIP封包中的該訪問協定請求,並將該訪問協定請求傳送至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309)俟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接受該訪問協定請求後,將對該第二用戶代理44,發出一回應;(310)該第二用戶代理44在接收到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傳來的回應後,即將該回應包封在另一SIP封包中,並經由網際網路2,傳送至第一用戶代理34;(311)第一用戶代理34在接收到該第二用戶代理44傳來之SIP封包後,即讀取該在另一SIP封包中的該回應,並將該回應傳送至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如此,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即分別透過該連線通道,經由網際網路,執行資料的存取或提供相關的服務。
此時,該第二用戶代理44即可使用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即網路電話),播打網路電話,並將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的通話內容,傳送至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即網路磁碟機),進行儲存;如此,二私有網路的各該網路終端裝置,即可透過網際網路,建立一連線通道,分享對應 網路終端裝置所提供的服務。在此需特別注意者,乃在第一實施例中,由於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所發出的發現協定或訪問協定的請求,必需先透過第一用戶代理34,將該發現協定或訪問協定的請求包封在一SIP封包中,再經由網際網路2,傳送至第二用戶代理44,由該第二用戶代理44讀取該SIP封包中的該發現協定請求或訪問協定請求,並將該發現協定請求或訪問協定請求傳送至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因此,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上必需裝設有相同的發現協定及訪問協定,否則,將無法辨識出對方傳來之請求,亦無法產生相對的回應。
在本發明之第二個實施例中,請參閱第1圖所示,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上無需裝設相同的發現協定及訪問協定,仍可令各該用戶代理34、44依下列步驟,請參閱第4圖所示,在該二用戶代理34、44間建立一連線通道,使二私有網路的各該網路終端裝置,可透過網際網路,分享對應網路終端裝置所提供的服務,由於,在第二個實施例中,各該用戶代理34、44亦係執行相同的步驟,故,為方便起見,僅以第一私有網路3中該第一網路終端裝置31上安裝的第一用戶代理34為例,說明如下:(400)以廣播方式,對第一私有網路3中的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發出一發現協定(discovery protocol)的請求(request),如:UPnP AV或WS-Discovery等協定的請求; (401)判斷是否接收到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傳回的接受該發現協定請求的一回應(response of discovery protocol);若是,進行步驟(402);否則,返回步驟(400);(402)將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註冊成為該第一用戶代理34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403)將該第一用戶代理34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包封在一會話發起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簡稱SIP)的邀請(invite)封包中,經由網際網路2,傳送至第三網路終端裝置41的第二用戶代理44;該第二用戶代理44在接收到該SIP的邀請封包後,即讀取該SIP的邀請封包中該第一用戶代理34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404)判斷是否接收到該第二用戶代理44傳回的SIP的接受(Okay)封包,若是,進行步驟(405);否則,返回步驟(403);(405)讀取該SIP的接受封包中所包封的該第二用戶代理44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且將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作為該第一用戶代理34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如此,即完成發現階段(discovery phrase),使得該第一用戶代理34及第二用戶代理44,可發現且識別出彼此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並在第一用戶代理34及第二用戶代理44間建立了一連線通道,據以進入可相互訪問的階段(access phrase); (406)該第一及第三網路終端裝置31、41的第一及第二用戶代理34、44可分別對所屬私有網路3、4中對應的第二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32及42發出訪問協定的請求,且在接收到第二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32及42傳回的回應後,即可在該二私有網路3、4的用戶代理34、44間,經由網際網路,對各該網路終端裝置32及42間欲傳送之資料,進行RTP資料流(streaming)的傳輸,執行資料的存取。
在該第二實施例中,復參閱第1圖所示,若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分別為一網路磁碟機及一網路電話機,且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係分別透過第一網路終端裝置31及第三網路終端裝置41,與網際網路2相連接,此時,該第一用戶代理34及第二用戶代理44間將依前述步驟,建立一連線通道,相互傳送資料,茲謹就其建立連線通道的時序圖,參閱第5圖所示,詳細說明如下:(500)首先,該第一用戶代理34對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發出一發現協定(discovery protocol)的請求(request),如:UPnP AV或WS-Discovery等協定的請求;(501)俟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接受該發現協定請求後,將對該第一用戶代理34,發出一回應,該第一用戶代理34在接收到該回應後,即將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註冊成為該第一用戶代理34上可選用的網 路終端裝置;(502)在此同時,該第二用戶代理44亦對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發出一發現協定的請求,如:UPnP AV或WS-Discovery等協定的請求;(503)俟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接受該發現協定請求後,將對該第二用戶代理44,發出一回應,第二用戶代理44在接收到該回應後,即將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註冊成為該第二用戶代理44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504)該第一用戶代理34將其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32包封在一會話發起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簡稱SIP)的邀請(invite)封包中,經由網際網路2,傳送至第三網路終端裝置41的第二用戶代理44;(505)該第二用戶代理44在接收到該SIP的邀請封包後,即讀取該SIP的邀請封包中的該第一用戶代理34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且將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註冊成為該第二用戶代理44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同時,該第二用戶代理44將其上可選用的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包封在一SIP的接受(Okay)封包中,經由網際網路2,傳送至第一用戶代理34;(506)該第一用戶代理34在接收到該SIP的接受封包後,即讀取該SIP的接受封包中的該第二用戶代理44上可選用的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且將第四網路終端 裝置42註冊成為該第一用戶代理34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同時,該第一用戶代理34將產生一確認(acknowledge)封包,經由網際網路2,傳送至第二用戶代理44;如此,即完成發現階段(discovery phrase),使得該第一用戶代理34及第二用戶代理44發現且識別出彼此可供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並據以建立一連線通道,進入可相互訪問的階段(access phrase);(507)該第一用戶代理34對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發出一訪問協定(access protocol)的請求(request),如:RSS或URL等協定的請求;(508)俟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接受該訪問協定的請求後,將對該第一用戶代理34,發出一回應;(509)在此同時,該第二用戶代理44對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發出一訪問協定的請求,如:RSS或URL等協定的請求;(510)俟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接受該訪問協定的請求後,將對該第二用戶代理44,發出一回應;(511)該二用戶代理34、44即可經由網際網路,對各該網路終端裝置32及42間欲傳送之資料,進行RTP資料流(streaming)的傳輸,執行資料的存取或提供相關的服務。
此時,該第二用戶代理44即可選用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42(即網路電話機),撥打網路電話,並將該第四網路 終端裝置42的通話內容,傳送至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32(即網路磁碟機),進行錄音儲存;如此,該二私有網路的各該網路終端裝置,即可透過網際網路,建立一連線通道,實現分享對應網路終端裝置所提供的服務。
按,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一最佳具體實施例,惟本發明的特徵並不侷限於此,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發明領域內,可輕易思及的變化或修飾,皆應涵蓋在以下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中。
1‧‧‧網路系統
2‧‧‧網際網路
3、4‧‧‧私有網路
31、32、41、42‧‧‧網路終端裝置
33、43‧‧‧網路連接裝置
34、44‧‧‧用戶代理
第1圖係本發明之網路系統之架構示意圖;第2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個實施例的流程圖;第3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網路終端裝置及第三網路終端裝置,依第2圖所示流程,建立一連線通道的時序示意圖;第4圖係本發明之第二個實施例的流程圖;及第5圖係本發明之第二個實施例中第二網路終端裝置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依第4圖所示流程,建立一連線通道的時序示意圖。

Claims (12)

  1. 一種透過用戶代理令二個私有網路的網路終端裝置可相互連線分享資源之方法,該方法係應用於一網路系統,該網路系統包括至少二個私有網路及網際網路,其中各該私有網路包括至少二個網路終端裝置,且至少一個網路終端裝置中安裝有一用戶代理,各該用戶代理可分別與所屬私有網路內的其它網路終端裝置相連線,且各該網路終端裝置係經由一網路連接裝置,分別連接至網際網路,該方法包括:第一私有網路的第一網路終端裝置的第一用戶代理在接收到第一私有網路的第二網路終端裝置傳來的一發現協定的請求後,係將該發現協定的請求包封在第一會話發起協定封包中,且經由網際網路,傳送至第二私有網路的第三網路終端裝置的第二用戶代理;該第三網路終端裝置的第二用戶代理在接收到該第一會話發起協定封包,即讀取該第一會話發起協定封包中的發現協定請求,且將該發現協定請求傳送至第二私有網路的第四網路終端裝置;俟該第三網路終端裝置的用戶代理接收到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傳回的接受該發現協定請求的第一回應後,即會將該回應包封在第二會話發起協定封包中,並經網際網路,傳回至第一網路終端裝置的第一用戶代理;第一網路終端裝置的第一用戶代理在接收到該第二會話發起協定封包後,讀取該第二會話發起協定封包中的該 第一回應,並將該第一回應傳送至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使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能透過該第一用戶代理,經由網際網路,再透過該第二用戶代理,與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相互發現且識別出彼此,並據以建立一連線通道,進行連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尚包括:該第一私有網路的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向對應的該第一用戶代理,發出一訪問協定請求;該第一用戶代理接收到該訪問協定請求後,將該訪問協定請求包封在一第三會話發起協定封包中,經由網際網路,傳送至該第二私有網路的該第二用戶代理;該第二用戶代理在接收到該第三會話發起協定封包後,讀取該第三會話發起協定封包中的該訪問協定請求,並將該訪問協定請求傳送至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在接收到該訪問協定請求,且同意該訪問協定請求後,向對應的該第二用戶代理,發出一第二回應;該第二用戶代理接受到該第二回應後,將該第二回應包封在一第四會話發起協定封包中,並經網際網路,傳回至該第一用戶代理;及該第一用戶代理在接收到該第四會話發起協定封包後,讀取該第四會話發起協定封包中的該第二回應,並將該第二回應傳送至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使二不同私有網路中的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能透 過對應的第一及第二用戶代理,經由網際網路,相互傳送訪問協定的請求或回應,以執行資料的存取或提供相關的服務。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發現協定係Universal Plug and Play Audio/Video協定。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發現協定係Web Services Discovery協定。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訪問協定係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協定。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訪問協定係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協定。
  7. 一種透過用戶代理令二個私有網路的網路終端裝置可相互連線分享資源之方法,該方法係應用於一網路系統,該網路系統包括至少二個私有網路及網際網路,其中各該私有網路包括至少二個網路終端裝置,且至少一個網路終端裝置中安裝有一用戶代理,各該用戶代理可分別與所屬私有網路內的其它網路終端裝置相連線,且各該網路終端裝置係經由一網路連接裝置,分別連接至網際網路,該方法包括:第一私有網路的第一網路終端裝置的第一用戶代理,向第一私有網路的第二網路終端裝置,發出一第一發現協定請求;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接收到該第一發現協定請求,且同意該第一發現協定請求後,向該第一用戶代理,發出一 第一回應;該第一用戶代理在接收到該第一回應後,將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註冊成為該第一用戶代理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第二私有網路的第三網路終端裝置的第二用戶代理,向該第二私有網路的第四網路終端裝置,發出一第二發現協定請求;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接收到該第二發現協定請求,且同意該第二發現協定請求後,向該第二用戶代理,發出一第二回應;該第二用戶代理在接收到該第二回應後,將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註冊成為該第二用戶代理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該第一用戶代理將其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包封在一第一會話發起協定的邀請封包中,經由網際網路,傳送至該第二用戶代理;該第二用戶代理在接收到該第一會話發起協定的邀請封包後,即讀取該第一會話發起協定的邀請封包中該第一用戶代理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且將該第二用戶代理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包封在一第一會話發起協定的接受封包中,經由網際網路,傳送至該第一用戶代理;及該第一用戶代理在接收到該第一會話發起協定的接受封包後,即讀取該第一會話發起協定的接受封包中該第二 用戶代理上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使得該第一用戶代理及第二用戶代理可發現且識別出彼此可選用的網路終端裝置,並在該第一用戶代理及第二用戶代理間建立了一連線通道,進行連線。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尚包括:該第一私有網路的該第一用戶代理,向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發出一第一訪問協定請求;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接收到該第一訪問協定請求,且同意該第一訪問協定請求後,即向對應的該第一用戶代理,發出一第三回應;該第二私有網路的該第二用戶代理,向對應的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發出一第二訪問協定請求;該第四網路終端裝置接收到該第二訪問協定請求,且同意該第二訪問協定請求後,即向對應的該第二用戶代理,發出一第四回應;及俟該第一用戶代理及第二用戶代理分別接收到該第三回應及第四回應後,即經由網際網路,對該第二網路終端裝置及第四網路終端裝置間欲傳送之資料,進行Real Time Transport Protocol資料流的傳輸,執行資料的存取。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發現協定係Universal Plug and Play Audio/Video協定。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發現協定係Web Services Discovery協定。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訪問協定係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協定。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訪問協定係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協定。
TW096142652A 2007-11-12 2007-11-12 A method of sharing resources by interconnecting a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of two private networks by a user agent TWI3827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6142652A TWI382717B (zh) 2007-11-12 2007-11-12 A method of sharing resources by interconnecting a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of two private networks by a user agent
US12/068,385 US7830821B2 (en) 2007-11-12 2008-02-06 Method of connecting and sharing resources of network terminal devices of two private networks via user agents
GB0810733.6A GB2454547B (en) 2007-11-12 2008-06-12 Method of connecting and sharing resources of network terminal devices of two private networks via user agents
GB1121807.0A GB2483817B (en) 2007-11-12 2011-12-19 Method of connecting and sharing resources of network terminal devices of two private networks via user agen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6142652A TWI382717B (zh) 2007-11-12 2007-11-12 A method of sharing resources by interconnecting a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of two private networks by a user ag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2211A TW200922211A (en) 2009-05-16
TWI382717B true TWI382717B (zh) 2013-01-11

Family

ID=39650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2652A TWI382717B (zh) 2007-11-12 2007-11-12 A method of sharing resources by interconnecting a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of two private networks by a user agent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30821B2 (zh)
GB (2) GB2454547B (zh)
TW (1) TWI3827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14708B1 (ko) * 2006-01-12 2007-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홈 네트워크에서 디바이스 간 호환성을 지원하는 미들웨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TW200924439A (en) * 2007-11-23 2009-06-01 D Link Corp Portable ICE relay server and its method thereof
US20110035481A1 (en) * 2008-02-12 2011-02-10 Topee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avigating and Accessing Resources on Private and/or Public Networks
CN101621755B (zh) * 2008-07-03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媒体呼叫方法、装置和***
JP5528124B2 (ja) * 2010-01-06 2014-06-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検索装置、デバイス検索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9092525B2 (en) * 2011-05-09 2015-07-28 Wyse Technolog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rching non-public data using a single search query
US8812670B2 (en) * 2011-10-11 2014-08-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rchitecture for virtualized home IP service delivery
US9025439B2 (en) 2012-06-26 2015-05-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to enable re-routing for home networks upon connectivity failure
US9727321B2 (en) 2012-10-11 2017-08-08 Netfli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layback of streaming digital content
US9565475B2 (en) 2012-10-11 2017-02-07 Netfli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layback of streaming digital content
US9203694B2 (en) 2013-03-15 2015-1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ssisted UPnP remote access
US11455181B1 (en) * 2014-09-19 2022-09-2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ross-network connector appliances
CN111478940B (zh) * 2020-03-03 2023-02-28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14194B (zh) * 2021-03-26 2021-06-18 南京美乐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网主机访问内网设备的方法和网络拓扑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4621A1 (en) * 2003-10-29 2005-05-05 Arup Acharya Enabling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s using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based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VoIP)
US20050185612A1 (en) * 2004-02-20 2005-08-25 Wenxiao H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istering a mobile node with a home agent
US20060004924A1 (en) * 2004-06-30 2006-01-0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providing support for location and service category service discovery in a SIP environment using a SIP event package, forking and AOR registration
US20060037036A1 (en) * 2002-07-10 2006-02-16 Ku-Bong Min Remote control method of home network and system thereof
US20060123116A1 (en) * 2004-12-02 2006-06-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ervice discovery using session initiating protocol (SIP)
US20060245403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UPnP mobility extension using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US20070201508A1 (en) * 2006-02-24 2007-08-3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roxy agent for providing remot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9561A1 (en) * 2001-06-14 2003-01-09 Sollee Patrick N.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s to terminals behind a firewall and /or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US8549541B2 (en) * 2004-03-26 2013-10-01 Intellectual Ventures Ii Llc Bridging local device communications across the wide area
US20060143295A1 (en) * 2004-12-27 2006-06-29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gateway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network
WO2007071282A1 (en) * 2005-12-19 2007-06-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discovery within a home network
US7680804B2 (en) * 2005-12-30 2010-03-16 Yaho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avigating and indexing content
ITTO20060083A1 (it) * 2006-02-07 2007-08-08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Dispositivo "plug-and-play" per applicazioni video-voce su reti a commutazione di pacchetto
US20090094684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lay server authentication ser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37036A1 (en) * 2002-07-10 2006-02-16 Ku-Bong Min Remote control method of home network and system thereof
US20050094621A1 (en) * 2003-10-29 2005-05-05 Arup Acharya Enabling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s using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based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VoIP)
US20050185612A1 (en) * 2004-02-20 2005-08-25 Wenxiao H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istering a mobile node with a home agent
US20060004924A1 (en) * 2004-06-30 2006-01-0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providing support for location and service category service discovery in a SIP environment using a SIP event package, forking and AOR registration
US20060123116A1 (en) * 2004-12-02 2006-06-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ervice discovery using session initiating protocol (SIP)
US20060245403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UPnP mobility extension using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US20070201508A1 (en) * 2006-02-24 2007-08-3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roxy agent for providing remot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01121807D0 (en) 2012-02-01
US20090122722A1 (en) 2009-05-14
GB2483817B (en) 2012-05-02
GB2454547B (en) 2012-02-22
US7830821B2 (en) 2010-11-09
TW200922211A (en) 2009-05-16
GB2483817A (en) 2012-03-21
GB2454547A (en) 2009-05-13
GB0810733D0 (en) 2008-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2717B (zh) A method of sharing resources by interconnecting a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of two private networks by a user agent
CN107682657B (zh) 一种基于WebRTC的多人语音视频通话方法及***
CN105409183B (zh) 用于在html5应用中实现任何网络功能客户端或服务器的***和设备
US8194681B2 (en) Bridging between AD HOC local networks and internet-based peer-to-peer networks
US8082324B2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tunnel between network terminal devices passing through firewall
US835608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call on a home network
TW201006194A (en) Method of building connection channels among network terminal devices using servers with dynamic domain names
US20070198669A1 (en) Plug-and-play device for videophony applications on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US2007028023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discovery across a wide area network
US20090135736A1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network terminal devices of a private network by using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EP1832080A1 (en) Media client architecture for network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9617990B (zh) 一种融合通信资源云共享方法及***
JP2013538480A (ja) コンピュータ装置間の高画質ビデオテレフォニーを設定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01453493B (zh) 网络终端装置通过用户代理相互联机的方法
US8171144B2 (en) AV server apparatus and connection management method
Vilei et al. A new UPnP architecture for distributed video voice over IP
US20090292807A1 (en) Multimedia data transferring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JP5438230B2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接続システム
KR20120069037A (ko) 홈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에 외부 네트워크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465775A (zh) 利用手持式电子装置令网络终端装置相互联机的方法
KR100959498B1 (ko) 네트워크 기반 서비스모듈 연동을 위한 서비스 제어모듈을 구비한 로봇의 구동 방법
Garroppo et al. A sip-based home gateway for domotics systems: From the architecture to the prototype
CN114786047A (zh) 多屏互动的实现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2010152576A (ja) ホームネットワーク内の端末から広域ネットワークへコンテンツを送信するコンテンツ転送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20050078547A (ko) 댁내에 설치되는 주거 게이트웨이의 재부팅을 원격으로제어하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