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7425B -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of a zoom lens barrel - Google Patents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of a zoom lens barre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77425B
TWI377425B TW094127498A TW94127498A TWI377425B TW I377425 B TWI377425 B TW I377425B TW 094127498 A TW094127498 A TW 094127498A TW 94127498 A TW94127498 A TW 94127498A TW I377425 B TWI377425 B TW I3774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lens group
light
frame
zoom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27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17560A (en
Inventor
Yoshihiro Yamazaki
Yuji Kogure
Original Assignee
Hoy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ya Corp filed Critical Hoy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17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17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7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74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0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movable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Description

1377425 101年7月1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變焦鏡頭筒之遮光結構。 【先前技術】 在傳統變焦鏡頭筒中,實際上通常藉由直線 構直線引㈣頭㈣,其支撐_群於光 機 雖然已建議各翻叙此直㈣導機構,上^ 軸線而延伸的直線引導溝槽形成土在靜:ί: 上’而-喊動件其分職合直 構件 在可移動構件(例如可移動鏡頭框架)上。/ s形成 近年來生產的變焦鏡頭筒已有 前述直線㈣溝槽組形成為成長的趨勢,使 用於使變焦鏡頭筒微型化「別曰用料槽(貫穿槽), 的直徑。然而,使用此貫穿減小變焦鏡頭筒 光,通過直線引導槽進的光,諸如雜散 達圖像平面(例如,影像拾光學路徑因而到 的敏感表面)的可能性。牿二置的成像表面或銀鹽薄膜 對位置在變焦操作中改變,’J也’因為複數鏡頭框架的相 的光可能通過在複數鏡頭^以/、妝相操作無關的有害 組直線引導槽而到達某特定相對位置之; ί。為了防止此問題發生,通常ft害獲得的物體影 構’用於防止此有害的:,上提供-種遮光結 到達圖像平面。然而,頭筒的光學路徑而 簡單的遮光結構’因為 X付在全部變焦範圍有效的 相對位置於變焦操作中_鏡頭框架在光學轴線方向的 【發明内容】 交。 5 ^77425 丄外 10丨年7月丨1日 本土明提供-種變焦鏡顧,包括鏡頭 形成至少-個貫穿槽,其中藉由使用遮光構件的j 光結構’可以防止有害的光通過貫穿槽到達圖像^ ,據本發明之目的,提供—種變焦鏡韻 二 構,包括同心設置的外環、中環及内環, ::二卜:動且包括至少-個貫穿槽’該内環二=
面ΐ’以嵌合於貫穿槽+。該遮先'iS
遮光舌:式1匕括固定至内環的固定部及至少-個彈性 遽光舌片自固定部徑向向外突出,通過貫 周^表^性遮光W賴㈣端部接觸外環的内 遮光S 遮光結構包括安置於中環與外環之間的 隹摔作,相〜=遮光片變形框架依據變焦鏡頭筒的變 二===移動於光學轴線方向。當 使彈性it Γί遮光舌片時,遮光片變形框架 態改變至第二狀Ϊ性=二以使彈性遮光舌片自第-狀 環,在第n':在弟—狀態’彈性遮光舌片接觸外 較佳去at,彈性遮光舌片接觸遮光片變形框架。 的方向是^ ’貫ί槽在平行於變线弱的光學軸線 疋長的’以當作直線引導槽。 移動=中::環,環’其轉動以預_ 較佳者a中 裱及遮光片變形框架。 環部禋向外側的變形框架包括内環部及安置在内 的内環部和外環。置在遮光片變形框架 遮光片變形框架的内』::舌片的徑向外端部由 6 101年7月11日 較佳者為,遮光片變形框架、中環與内環分別包括 第一鏡頭群移動框架、第二鏡頭群移動框架及第三鏡頭 群移動框架。第一鏡頭群移動框架、第二鏡頭群移動框 架及第三鏡頭群移動框架分別支撐第一鏡頭群、第二鏡 頭群及第—鏡頭群’諸群以該順序自物體側設置。 較佳者為’中環的貫穿槽包括引導溝槽,其引導遮 光片變形框架和内環》 較佳者為,内環的突出部通過中環的貫穿槽,礙合 遮光片變形框架。 杈佳者為鏡頭筒是可縮回的變线頭筒,包 括鏡頭糸統,/、中鏡頭祕的位置在準備照相位置與縮 回位置之間改變。 ^佳者為’鏡Μ統包括變焦鏡頭光學系統,其在 變焦操作期間改變焦距。遮光片變形框架、中環與 分別支撐變焦鏡頭光學系統的三鏡頭群。 較佳者為’遮光片的固定部黏合至内環的後表面。 較佳者為,内%的突出部在變焦鏡頭筒的光學軸線 方向是長的,且遮光片的蚊部固定至内環的突出部後 端後方的内環。 較佳者為,遮光片變形框架環包括至少一個貫穿 槽。 权佳者為’遮光片變形框架的貫穿槽在平行於變焦 鏡頭筒=光學軸線的方向是長的,以#作直線引導槽。 在實施例巾,提供—種變域頭筒,其包括外環、 中環及内環’諸環是同心設置,中環可以相對於外環移 動於光學減方向,切錢辦,且包括至少一個貫 穿槽’貫穿槽在光學轴線的方向是長的。内環可以相對 1377425 101年7月11曰 ·. 於中環移動於光學軸線方向’且支撐後鏡頭群。内環包 括至少一個直線引導突出部,其在光學軸線的方向是長 的,以分別嵌合於貫穿槽。遮光結構包括環形遮光片, • 其固定至内環,以安置於包括前鏡頭群與後鏡頭群的變 . 焦鏡頭系統的光學路徑周圍。環形遮光片包括至少一個 彈性遮光舌片,其從向向外突出,通過貫穿槽,以致於 彈性遮光舌片的徑向外端部接觸外環的内周邊表面。 較佳者為,變焦鏡頭筒包括轴向長形構件,其在中 環與外環之間的光學轴線方向是長的,且依據變焦鏡頭 φ 筒的變焦操作’相對於中環與外環,移動於光學軸線方 向。當軸向長形構件接觸彈性遮光舌片時,軸向長形構 件使彈性遮光舌片彈性變形,以使彈性遮光舌片自第一 狀態改變至第二狀態,在第一狀態,彈性遮光舌片接觸 外環,在第二狀態,彈性遮光舌片接觸軸向長形構件。 依據本發明’藉由間單的遮光結構,可以防止有害 的光通過貫穿槽到達圖像平面’遮光結構包括固定至内 環的固定部及至少一個彈性遮光舌片,彈性遮光舌片自 固定部徑向向外突出,通過貫穿槽,以致於彈性遮光舌 φ 片的一徑向外端部接觸外環的内周邊表面。 【實施方式】 將參考附圖討論如後之依據本發明的變焦鏡頭筒 之實施例是本發明的受讓人在例如日本未審查的專利 公開第2003-27341號中建議的變焦鏡頭筒之改良實施 例。依據本發明的變焦鏡頭筒之此改良實施例的整體結 構將參考第一圖至第十九圖討論如後。 變焦鏡頭筒10的變焦鏡頭系統是由四個鏡頭群組 成的變焦鏡頭系統:第一鏡頭群L1、第二鏡頭群L2、 8 1377425 101年7月11日 第三鏡頭群L3及第四鏡頭群L4,其自物體側(第三圖所 見的左側)以該順序設置,其中第一鏡頭群L1為正第一 鏡頭群;第二鏡頭群L2為負第二鏡頭群;第三鏡頭群 L3為正第三鏡頭群;而第四鏡頭群L4為正第四鏡頭 群。第一至第三鏡頭群LI、L2與L3沿著光學軸線Ο 互相移動,以改變變焦鏡頭系統的焦距,且第四鏡頭群 L4沿著光學軸線Ο移動,以執行些微的聚焦調整,即, 調整焦距改變所造成的些微聚焦偏移。在廣角焦距與遠 距照相焦距之間改變變焦鏡頭系統的焦距之操作期 間,第一鏡頭群L1與第三鏡頭群L3沿著光學軸線移 動,且維持其間的距離。第四鏡頭群L4也當作聚焦鏡 頭群。第一圖顯示變焦操作期間第一至第四鏡頭群L1 至L4的移動路徑及前進/縮回操作的移動路徑。 變焦鏡頭筒10具有靜止筒11,其固定至照相機本 體(未顯示)。如第八圖所示,靜止筒11的内周邊表面上 具有母螺旋11a及一組三個直線引導溝槽lib,其平行 於光學軸線Ο而延伸。變焦鏡頭筒10的靜止筒11内部 具有凸輪/螺旋環(凸輪/外環)12。如第九圖所示,凸輪/ 螺旋環12的外周邊表面上,在凸輪/螺旋環12的後端附 近,具有公螺旋12a嵌合靜止筒11的母螺旋11a。凸輪 /螺旋環12的公螺旋12a的螺紋上具有正齒輪12b,其 總是嵌合驅動小齒輪13(見第十五圖)。驅動小齒輪13 設在形成於靜止筒11的内周邊表面上的凹入部11c中 (見第三圖)。驅動小齒輪13由靜止筒11支撐,以在驅 動小齒輪13的軸線上自由轉動於凹入部11 c中。 因此,驅動小齒輪13的前向與反向轉動促使凸輪/ 螺旋環12沿著光學軸線Ο前後移動,且由於驅動小齒 9 1377425 101年7月11日 ‘· 輪13與正齒輪12b的嵌合及母螺旋11a與公螺旋12a 的嵌合而繞光學軸線0轉動。在變焦鏡頭筒10的此實 施例中,凸輪/螺旋環12是繞光學軸線Ο轉動的唯一元 . 件。 . 變焦鏡頭筒10的凸輪/螺旋環12的周圍具有直線引 導環14。直線引導環14的外周邊表面上-在直線引導環 14的後端,具有一組三個直線引導突出部14a,其分別 徑向向外突出,以嵌合於靜止筒11的該組三個直線引 導溝槽lib中。直線引導環14的内周邊表面上,在直 φ 線引導環14的後端,具有一組三個插接耳部14b(它們 只有其中之一出現在第三圖至第五圖中)。凸輪/螺旋環 12的外周邊表面上,緊鄰於公螺旋12a(正齒輪12b)的前 方,具有圓周溝槽12c,三個插接耳部14b嵌合於其中, 以繞光學轴線〇,轉動於圓周溝槽12c中。因此,直線 引導環14可以沿著光學軸線0,與凸輪/螺旋環12 —起 直線移動,不繞光學軸線〇轉動。 變焦鏡頭筒10的凸輪/螺旋環12周圍具有第一鏡頭 群移動環(遮光片變形框架)15,其支撐第一鏡頭群L1, • 且進一步在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周圍具有外環16。變 焦鏡頭筒10的凸輪/螺旋環12内部具有第二鏡頭群移動 環(中環)17,其支撐第二鏡頭群L2。如第四圖、第九圖 與第十六圖所示,凸輪/螺旋環12的外周邊表面上具有 一組用於移動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的三個第一凸輪溝 槽C15及一組用於移動外環16的三個第二凸輪溝槽 C16,且又在凸輪/螺旋環12的内周邊表面上具有一組用 於移動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7的六個第三凸輪溝槽 .C17(見第十九圖)。 該組三個第一凸輪溝 ⑼年7月】,曰 槽C16的肜狀略為不同丄 讀組三個第二凸輪溝 ^互相離開預定的間隔。·六^螺旋環12的圓周方 有相同的基本凸輪圖,且舍 弟二凸輪溝槽C17具 及三個後第三凸輪溝槽Cl7, C三凸輪溝槽C17 圖所見的香直方向)位於三個前第几十轴線方向(第十九 :二三個前第三凸輪溝槽c】7在:二=巧C17的後 方向互相㈣,而三個後第 的圓周
環η的圓周方向互輪溝槽cn在凸輪/螺旋 環16鱼第-产-離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外 弓I導。,凸輪—/:=;^17各沿著光學㈣0被直線 :5、外環=鏡=;;吏7^ 第-凸輪溝槽C15、該組三個/刀別依據該組三個 第-1=;::輪::沿著光學_動。 直線引導;係(直二
有外環部3與:二圖所示’第-鏡頭群移動環15具 的前端二=ΓΓΥ及凸緣壁15Ζ,^^ 大致上㈣ίΓ的前端由凸㈣ΐ5ζ連接,以具有 。凸輪/螺旋環12位在外環部15χ與内 ::篦一 :三個凸輪從動件15 a其分別嵌合在該組 -個第了凸輪溝槽Cl5中,固定至外環部Ι5χ在其 附近。變焦鏡頭筒1G具有第-鏡頭群支樓框架24,其 支撐第-鏡頭群L1。如第八圖與第九圖所示,第一鏡頭 群支樓框架24經由分_成在第-朗群支撐框架24 外周邊表面上及内環部15Y内周邊表面上的公螺紋部與 母螺紋部而固定至内環部15γ的前端。第—鏡頭群支^ 11 弟一鏡頭群支撐框架24沿著光學軸線〇相對“調: 頭群移動環15 66#恶 ,+1判冰^相對於弟一鏡 ^ 的位置,以便執行變焦調整(其是需晷66 時候在Β鏡韻製造過財執行的難操作)。 引導由靜止筒U沿著光學轴線0直線 %古―,表 以大約等角間隔(約1200的間隔)
i第Jr個直線引*溝槽14e(它們只有其中之-出現 /第—鏡頭群移動框架15的外環部15X的 個直線引導突出部⑽(見第十圖) 盘第M X具有—組三個組合槽以(見第十圖 ^ 圖),且進一步在該組三個組合 c 槽15d(見第十六圖),其分別連二 、〇乜15c,且寬度小於該組三個組合槽15〇。三個 H U 2 7& *固定至,在外環部15 X與直線引導環 曰一娘16,分別嵌合在該組直線引導槽15d中。 〇 頭群移動環15與外if 16之間沿著光學軸線
’取大相對移動距離(該組三個第一凸輪溝槽⑴與 二、>且:個第二凸輪溝槽C16之間的形狀差異)只是些微 斜ί =且各直線引導槽15d在光學軸線方向的長度係 筮二、豆 組二個凸輪從動件16b其嵌合在該組三個 二凸々輪賴C16中’分卵定至該組三個直線引導鍵 6a(見第七圖與第九圖)。 變焦鏡頭筒10的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與外環16 有壓縮線圈彈簧19(見第三圖至第五圖)。壓縮線 二=19偏壓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向後,以移除該組 一個第一凸輪溝槽C15與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15a之間 12 101年7月丨1曰 的間隙,同時偏壓外環16 @ _ μ - # 凸輪溝槽c 16與該組三個==u移除# 一 ^穿4_丄 u凸輪從動件16b之間的間隙。 如弟十,、圖所示,該級三 Ξ ΐ個溝槽:6的形狀就它們的分:缩回:Ϊ ^ 微不 > 圖)自其照相位置相對於第一 #變焦鏡頭筒μ全縮回時 鏡頭筒單元3G的阻擋片(見第八 回户商蘇二群互相干涉。在第三圖可以看到,第 -鏡俩移動環15的凸緣壁说與外環㈣凸緣壁⑹ 在變焦鏡頭筒1〇位於縮回位置時大於在變 焦鏡頭Λ 10位於準備照相位置時,如第四圖或第五圖 所示。 換&之,當變焦鏡頭筒1〇位於準時, 如第四圖或第五圖所示,第—鏡頭群移二的凸緣 壁與外,裒16的凸緣壁16f安置成為互相接近,以防 止光暈發生,其可能由鏡頭筒單元30造成。鏡頭筒單 元30由外環16支撐於其前端。變焦鏡頭筒1〇的緊鄰 於鏡頭筒單元30後方(在鏡頭筒單元3〇與外環16的凸 緣壁16f之間)的部分具有筒開啟/關閉環31(見第九 圖)。經由凸輪/螺旋環12的轉動以轉動位在縮回位置的 茼開啟/關閉環31促使鏡頭筒單元30的阻擒片開啟與關 閉。使用筒開啟/關閉環諸如筒開啟/關閉環31以開啟與 關閉阻擋片的機構在此技術中是習知的。 各第二凸輪溝槽C16的前端於凸輪/螺旋環12的前 端表面開啟以形成開啟端C16a(見第十六圖),經由此, 外環16的相關凸輪從動件16b***第二凸輪溝槽C16。 U77425 丨〇,年7月丨丨日 同樣地,各第一凸輪溝槽C15的前端於凸輪/螺旋& 的前端表面開啟以形成開啟端C15a(見第十六圖),=12 此’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的相關凸輪從動件i5a杨''·", 一凸輪溝槽C15。 八第 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7具有一組三個直線引導样 穿槽)17a ’其在平行於光學軸線〇的方向是長的 一鏡頭群移動環15的内環部15Y的内周邊表面上具 一組三個直線引導突出部15f,其在平行於光學軸^ 〇 的方向是長的,且自徑向外部嵌合在第二鏡頭群移動環 17的該組三個直線引導槽17a,其方式是可以沿著光= 軸線〇,相對於彼分別自由滑動(見第六圖、第七圖與^ 十七圖)。各直線引導突出部15f沿著實質中心具有吊 溝槽15e,其在平行於光學軸線〇的方向是長的,且立 具有大致上T形剖面,如第六圖所示。各吊掛溝 的後端由形成在第-鏡頭群移動環15的後端的^周= …關々閉(見第十七圖、第十八_、第二十圖、第二二 =二十三圖)。第二鏡頭群移動環Η的外周;: 上具有六個凸輪從動件17e,其分別嵌 = 12的該組六個第二凸輪溝_ e彳 ”灰環 α 乐—凸輪孱粍Cl7。如在第六圖與第七岡 >月边看見者,各吊掛溝槽15e形成為#空禅Θ 伸通過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的内:部偟向延 變焦鏡頭筒10的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7 頭:動環(内華’其支撐第三 周邊表面上具有-組三個直; 犬出。P18a,其在平行於光學軸線〇 導 合在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7的該組:個直線二 導槽17a,其方式是可以 ';八英古風 、、又引 飞疋了以/口者先學軸線〇,相對於彼分 14 1377425 1〇1年7月II日 別自由滑勤。第三鏡頭群移動環18的各直線弓丨導 部18a的前端具有直線移動鍵(止動突出部)18 一圖、第十七圖與第十八圖),其具有大致上丁形 且嵌合在相關的學掛溝槽15e中。 ’ 如第十一圖所示,變焦鏡頭筒1〇具有快門單元20 其***第三鏡頭群f動環18,以安置在第三鏡頭U 前方。快Π單元20藉由固定環施固定至第三鏡 動環18。變焦鏡頭筒10的第三鏡頭群移動環丨 20a)與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7之間呈右汊 91盆}日斟於篦鏡Μ魏你如π Κ、有壓縮線圈彈簀 2卜其相對於苐〆鏡碩鮮移動環17,連續偏 群移動環18向後。 一绩:頭 第三鏡頭群神環18相對於第二鏡頭群移 的向後移動的後限制是由接觸三吊掛溝槽15e閉 後端之三直線移動鍵18b A別決定1,當冑 ^ 10在準備照相位置時,各直線移動鍵丨8 b保持接觸二 鏡頭群移動環15的相關吊掛溝槽丨5e的後端,以二: 一鏡頭群L1與第三鏡頭群L3之間的距離為常數、 當變焦鏡頭筒1G自準備照相狀態改變至第 示的縮回狀態時’在第三鏡頭群L3(第三鏡頭群移動環 18)已到達它的機械縮回極限以後’依據該组三個 < 輪溝槽C15的輪廓之第一鏡頭群L1的進一步向 促使第-鏡頭群L1接近第三鏡頭#L3,且壓縮該壓縮 線圈彈簀2U見第一圖)。各直線移動鍵18b形成為使它 的徑向外端凸起,以防止離開相關的吊掛溝槽15e。 雖然壓縮線圈彈簧21的偏壓力 可以直接;?^力tj至第 从W功1 即,雖然第二鏡頭群L2可以固定至 二鏡頭群移動;:7;),第二鏡頭和構成為能夠相對 第二鏡頭群移動壞 15 1377425 101年7月1丨日 ·. 於第二鏡頭群移動環Π向後移動,以便在變焦鏡頭筒 _ 的此實施例中,進一步減小變焦鏡頭筒10在縮回狀態 的長度。 . 第十二圖與第十三圖顯示用於進一步減小變焦鏡 頭筒10的長度的結構。第二鏡頭群移動環π的前端具 備圓柱形部分17e,其具有内凸緣17d。三個直線引導溝 槽17f其平行於光學軸線方向而延伸,且它的前與後端 開啟以等角間隔形成在圓柱形部分17e上。變焦鏡頭筒 10的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7内部具備中環25。中環25 φ 的前端具備凸緣部25a,其裝配在圓柱形部分17e中, 以便在光學軸線方向自由滑動於圓柱形部分17e上。三 個引導突出部25d其徑向向外延伸設在凸緣部25a的外 周邊表面上。三個引導突出部25d自第二鏡頭群移動環 17的後側,分別嵌合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7的三個直線 引導溝槽17f。因此,防止中環25相對於第二鏡頭群移 動環17繞光學軸線轉動,且只可以相對移動於光學軸 • 線方向。凸緣部25a的前面可以向前移動,直到與内凸 緣17d的後面滑動接觸。 • 變焦鏡頭筒L2的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7内部具備第 二鏡頭群支撐框架26,使第二鏡頭群L2固定。第二鏡 頭群支撐框架26的公螺紋26b螺合於形成在中環25的 内周邊上的母螺紋25e。因此,第二鏡頭群L2相對於中 環25,其被防止繞光學軸線轉動的位置可以藉由相對於 中環25轉動第二鏡頭群支撐框架26,在光譜學軸線方 向調整(變焦調整)。在調整以後,藉由將黏劑滴放入形 成在中環25上的徑向貫穿孔25b,第二鏡頭群支撐框架 26可以永久固定至中環25。 16 蜇一沐-ΚΛ、,· ΙΟΙ年7月Π日 弟一鏡頭群支撐框架%的 緣26a及餘隙C2(見第+二^周邊表面上具備外凸 的前端表面與外凸緣内凸緣17d 圈彈簧2!偏壓中環2 5向前1 整退出。麼縮線 備知、相狀·%% ’中環25保持在 门 =
25a接觸内凸緣17d。 罝在錢,凸緣。P 即,在一方面,當變售錄涵# 時’第二鏡頭群L2的位置由該J 相狀態 控制;另-方面,當變焦鏡頭筒且:輪溝槽c: 第二,,撐框架26由第1頭群支#_ 24的後 端以機械方式向後推’因而移動第二鏡頭群支雜架26 的外凸緣26a向後到達-點,在該處,外凸緣26a接觸 内凸緣m。此使變焦鏡頭筒10的長度減 C2的長度。 變焦鏡頭筒H)緊鄰於中環25後方的部分具備 環27,其由中環25支撐。如第十二圖所示,遮光環27 具備環部27a及一組三個腿部27b,腿部27b自環部27a 以約120度的間隔向前延伸。各腿部2几的前端具備鉤 部27c,其藉由彎曲腿部27b的端部而形成。中環25的 外周邊表面上具備一組三個敌合孔25c,該組三個腿部 27b的鉤部27c分別嵌合(見第十二圖)。 變焦鏡頭筒10在遮光環27與第二鏡頭群支撐框年 26之間的部分具備大致上截頭圓錐形的壓縮線圈彈菁 28 ’其連續偏壓遮光環27向後。當變焦鏡頭筒1〇朝縮 回位置縮回時,遮光環27接近第二鏡頭群支撑框架2心 且在到達遮光環27的機械縮回極限以後,壓縮該壓縮 線圈彈簧28 ^決定該組三個嵌合孔25C在光學轴^方向 ,c 101 年 7 月 11 日 的長”許環部27a接觸第 壓縮線圈彈菩28 士# ^0β , 6 二鏡頭群支軸26J;;=;置,用於在第 25轉動時,移除中環25為與了^;:=調整而相加對於中環 的間隙。變焦調整的執行、β 1支异框木26之間 二鏡頭群支撐框架環25轉動第 〇c 調整苐二鏡頭群U在光學軸 因此:中環25 /第二2置,且觀f物體影像的位置。 壓縮線圈彈簧28移除二26之間的間隙由 變焦鏡頭筒ίο在第%二密執行。 :備第四鏡頭群支撐框架22,第四鏡頭群後J = 的=rL4移動,以針對變焦鏡頭系 第一广’以便調整些微的變焦偏移,而 弟-第二鏡頭群U、L2與L3互相移動,以改變變焦 鏡頭系統的帛、距,且亦如騎錄移動。第四鏡 頭群上4藉由脈衝馬達23(見第五圖與第十四圖)的轉動 而沿著光學轴線0移動。脈衝馬達23具備轉動螺絲轴 23a。螺帽構件23b螺合於轉動螺絲軸23a上,以防止相 對於靜止筒11轉動4累帽構件23b由延伸線圈彈簧s(見 第十五圖)連續偏壓於一方向,以接觸腿部22&,其自第 四鏡頭群支撐框架22徑向向外突出。第四鏡頭群支撐 框架22由引導桿22b防止轉動,引導桿22b延伸在平 行於光學轴線方向的方向,以嵌合第四鏡頭群支撐框架 22的徑向突出部從動件22c(見第二圖與第十五圖/ ,因此,脈衝馬達23的前向與反向轉動促使第四鏡 頭群支撐框架22(第四鏡頭群L4)沿著光學軸線〇分別 前後移動。脈衝馬達23.的轉動是依據焦距的資訊及/或 1377425 10J年7月11日 , 物體距離的資訊而控制。 因此,在變焦鏡頭筒的上述實施例中,藉由驅動小 齒輪13的轉動以轉動凸輪/螺旋環12促使第一鏡頭群移 . 動環15、外環16與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7依據該組三個 . 第一凸輪溝槽C15、該組三個第二凸輪溝槽C16、該組 六個第三凸輪溝槽C17的輪廓,分別沿著光學軸線0移 動。當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自縮回位置向前移動時, 首先,三個直線移動鍵18b分別接觸三個吊掛溝槽15e 的後端,且實質上第三鏡頭群移動環18與第一鏡頭群 φ 移動環15 —起移動,而三個直線移動鍵18b分別保持 接觸三個吊掛溝槽15e的後端。第四鏡頭群L4的位置 由脈衝馬達23控制,它的轉動是依據焦距的資訊而控 制,以針對變焦鏡頭系統作些微的對焦調整,以便調整 它的些微對焦偏移。結果,獲得用於執行變焦操作之第 一圖顯示的參考移動路徑。脈衝馬達23的轉動也是依 據物體距離的資訊而控制,以執行對焦操作。 ' 在變焦鏡頭筒的上述實施例中,形成在第三鏡頭群 移動環18上的該組三個直線引導突出部18a分別嵌合於 φ 形成在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7上的該組三個直線引導槽 17a,以分別自由滑動於其上,而該組三個直線移動鍵 18b其形成為自該組三個直線引導突出部18a的前端突 出部之突出部通過該組三個直線引導槽17a,以分別嵌 合於該組三個吊掛溝槽15e,該組三個吊掛溝槽15e形 成為形成在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的内環部15Y上的貫 穿槽(貫穿礼)。此外,該組三個組合槽15c與該組直線 引導槽15d形成為形成在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上的貫 穿槽(貫穿扎),且二個後端開啟槽17g形成在第二鏡頭 19 群敕l 101年7月丨丨日 動環17的後方。所以’有害的光A(見第二 2 一十五圖)可能通過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的這些貫 办孔,入射在位於第四鏡頭群L4後方的圖像平面二 衫像拾取裝置諸如CCD影像感測器的成像表面)上(。有 害的光A傾向於到達圖像平面,特別是在變焦操作中告 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7與第三二 頭群移動環18在光學軸線方向互相移動離開^設 焦鏡頭筒於長焦距時。 l 在變焦鏡頭筒的此實施例中’環形遮光片4〇附著 至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8的後表面,以防止有害的光a 通過第一鏡頭群L1進入變焦鏡頭筒1〇到達第^鏡頭群 移動環18後方的圖像平面。遮光片4〇只顯示在當一 圖至第二十五圖。 一 如在第二十圖可以清楚看到者,遮光片4〇是平板 形,且具備環部(固定部)41及五個彈性遮光舌片,遮光 舌片自環部41徑向向外突出。特別地,此五個彈性遮 光舌片包括三個彈性遮光舌片42及二個彈性遮光舌片 43。三個彈性遮光舌·片42形成為分別對應於該組三個 直線引導槽17a,而二個彈性遮光舌片43形成為分別對 應於二個後端開啟槽17g。環部41由黏劑固定至第三鏡 頭群移動環18的後表面,且三個彈性遮光舌片42具有 足夠的徑向長度’以致於各彈性遮光舌片42的徑向外 端部接觸凸輪/螺旋環12的内周邊表面,且具有&二, 以便當接觸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的内環部Ι5'γ,它的直 徑小於凸輪/螺旋環12時彈性變形。三個彈性遮光舌片 42接觸的凸輪/螺旋環12的内周邊表面的至少二個部分 上未形成貫穿孔或槽。需要時’強化板可黏合至環部°4f。 1377425 101年7月11日 第二十二圖與第二十三圖分別是變焦鏡頭筒10的 縱向剖視圖,以剖面顯示它的一部分,其包括三個彈性 遮光舌片42其中之一(以剖面顯示它的一部分,其包括 第二鏡頭群移動環Π的三個直線引導槽17a其中之 一)。第二十二圖顯示在縮回狀態之變焦鏡頭筒10,且 第二十三圖顯示在完全延伸狀態之變焦鏡頭筒10。當變 焦鏡頭筒10縮回至第二十二圖顯示的完全縮回位置 時,各彈性遮光舌片42由第一鏡頭群移動框架15的内 環部15Y(第一鏡頭群移動框架15的一部分,其包括三 個直線引導突出部15f其中之一的吊掛溝槽15e)彈性變 形。當變焦鏡頭筒10自此完全縮回狀態移動至準備照 相狀態時,各彈性遮光舌片42向外突出部通過第二鏡 頭群移動環17的相關直線引導槽17a,以接觸凸輪/螺 旋環12的内周邊表面,以便在第一鏡頭群移動框架15 的内環部15Y的後端(圓周壁15e’)向後移動越過三個彈 性遮光舌片42時,防止有害的光A到達第三鏡頭群移 動環18後方的圖像平面。 第二十四圖與第二十五圖分別是變焦鏡頭筒10的 縱向剖視圖,以剖面顯示它的一部分,其包括二個彈性 遮光舌片43其中之一(顯示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7的二個 後端開啟槽17g其中之一)。第二十四圖顯示縮回狀態之 變焦鏡頭筒10,且第二十五圖顯示完全延伸狀態之變焦 鏡頭筒10。當變焦鏡頭筒10縮回至第二十四圖顯示的 完全縮回位置時,各彈性遮光舌片43由第一鏡頭群移 動環15的内環部15Y彈性變形。當變焦鏡頭筒10自此 完全縮回狀態移動至準備照相狀態時,各彈性遮光舌片 43接觸凸輪/螺旋環12的内周邊表面,以在第一鏡頭群 1377425 101年7月11日 移動環15的内環部15Υ的後端(圓周壁15e')向後移動越 過二彈性遮光舌片43時防止有害的光A到達第三鏡頭 群移動環18後方的圖像平面。 第二十三圖顯示的有害的光A及第二十五圖顯示的 有害的光A皆未到達圖像平面,因為此有害的光A由在 變焦鏡頭筒10的整個變焦範圍中的遮光片40之相關彈 性遮光舌片42或43攔截。依據具有上述結構的遮光結 構的實施例,藉由簡單的遮光結構,其中遮光片40附 著至第三鏡頭群移動環18,可以防止有害的光A通過形 成在第一鏡頭群移動環15與第二鏡頭群移動環17上的 貫穿槽到達圖像平面。 雖然二個後端開啟槽17g未由相關的彈性遮光舌片 43完全關閉,但是由於變焦鏡頭筒10的另一元件*** 後端開啟槽17g,未由相關的彈性遮光舌片43關閉的各 後端開啟槽17g的剩餘部分可以被遮光。 已參考第一圖至第二十五圖討論如上的變焦鏡頭 筒是依據本發明所設計的遮光結構的應用之一例。本發 明不僅可以應用到諸如上述變焦鏡頭筒10的變焦鏡頭 筒,而且可以應用到任何其他變焦鏡頭筒,包括同心設 置的外環、中環及内環,其中中環可以相對於内外環移 動且包括貫穿槽,内環可以相對於中環移動,且内環的 内周邊表面上具備直線引導突出部,其在平行於光學軸 線的方向是長的,且其嵌合在中環的貫穿槽,以自由滑 動於其上。 可以對於此處說明的本發明的特定實施例作明顯 的改變,此修改是在所請求之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壽内。 所指出的是,此處含有的全部事項是解釋性,且不限制 22 1377425 101年7月11曰 本發明的範_。
23 1377425 101年7月11日 【圖式簡單說明】 將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其中·· 第一圖顯不在依據本發明的變焦鏡頭筒實施 提供的變焦鏡頭系統之變焦鏡頭群的參考移動路徑; 第一圖疋變焦鏡頭群與它的鏡頭支 剖面的分解立體圖; 木之軸向 W ^三圖是域本發㈣變线頭筒實施例的縱向 半t在縮回狀態的以光學軸線為基準的變焦鏡 以光於第三圖的圖,且顯示在廣角極限的 光子軸線為基準的變焦鏡頭筒上半部; 第五圖是類似於第三圖的圖,且 限的以光學軸線為基準的變线㈣下半=距…相極 三圖的^線所作的橫向剖視圖; ittt者第三圖的職線所作的橫向剖視圖; 解立體圖 圖顯示的變焦鏡頭筒之一部分的分 解立2圖是第三圖顯示的變焦鏡頭筒之一部分的分 解立二:圖:上焦鏡頭筒之-部分的分 =硝不第一鏡頭群移動環與周邊元件; 分解立體圖圖ί第^圖顯示的變焦鏡頭筒之一部分的 θ ”、'員不第二鏡頭群移動環與周邊元件; 分解立鏡頭筒之-部分的 ,、,'員下第一鏡頭群移動環與周邊元件; 縱FI二f是第三圖顯示的變焦鏡頭筒之一部分的 縱向視圖’顯示第二鏡頭群移動環之—部分與周 24 件; 101年7月Η曰 分解I:二ί亍第自2顯示的變焦鏡頭筒之-部分的 的脈衝馬歧所見的靜止筒、由靜止筒支樓 第十五圖是篦二同s 分解立體圖,顯示靜不、變焦鏡頭筒之一部分的 第十丄圖θ几ί同、弟四鏡頭群及周邊元件; 動第-鏡頭i:凸=環,開圖,顯示-組用於移 _ _ .. 輪/螺疑王哀的第一凸輪溝样及一έ日田 移螺旋環的第-凸輪溝槽 及第三鏡頭。環、第二鏡頭群移動環 頭群之間的直線引導機械連桿; 鏡 大圖;十八圖疋第十七圖顯示的展開圖之-部分的放 動第第累旋環的展開圖,顯示-組用於移 的是凸第輪, 分解立體圖; 關7"的變焦鏡頭Μ之—部分的 周邊;橫:以側所見的第三鏡頭群移動環及 頭筒縱向剖視之第三圖顯示的變焦鏡 頭筒之一部分;。]面·,肩π包括直線引導槽的變焦鏡 頭筒縱向剖視ΐ r在延伸狀悲之第三圖顯示的變焦鏡 頭筒縱向剖視=疋^縮、回狀恶之第三圖顯示的變焦鏡 指圖顯不沿著與第二十二圖及第二十三圖 25 1377425 101年7月11日 不同之平面所作的遮光片的剖面;及 第二十五圖是在延伸狀態之第二十四圖顯示的變 焦鏡頭筒縱向剖視圖,係採用與第二十三圖所示者不同 的剖面角。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 靜止筒 11a 母螺旋 lib 直線引導溝槽 11c 凹入部 12 凸輪/螺旋環 12a .公螺旋 12b 正齒輪 12c 圓周溝槽 13 驅動小齒輪 14 直線引導環 14a 直線引導突出部 14b 插接耳部 14c 直線引導溝槽 15 第一鏡頭群移動環(遮光片變形框架) 15a 凸輪從動件 15b 直線引導突出部 15c 組合槽 15d 直線引導槽 15e 吊掛溝槽 15f 直線引導突出部 15X 外環部 15Y 内環部 26 1377425 101年7月II日
15Z 凸緣壁 16 外環 16a 直線引導鍵 16b 凸輪從動件 17 第二鏡頭群移動環(中環) 17a 直線引導槽(貫穿槽) 17c 凸輪從動件 17d 内凸緣 17e 圓柱形部分 17f 直線引導溝槽 17g 後端開啟槽 18 第三鏡頭群移動環(内環) 18a 直線引導突出部 18b 直線移動鍵(止動突出部) 19 壓縮線圈彈簧 20 快門單元 20a 固定環 21 壓縮線圈彈簧 22 第四鏡頭群支撐框架 22a 腿部 22b 引導桿 23 脈衝馬達 23a 轉動螺絲軸 23b 螺帽構件 24 第一鏡頭群支撐框架 25 中環 25a 凸緣部 27 1377425 101年7月11日
25b 貫穿扎 25c 嵌合扎 25d 引導突出部 25e 母螺紋 26 第二鏡頭群支撐框架 26a 外凸緣 26b 公螺紋 27 遮光環 27a 環部 27b 腿部 27c 鉤部 28 壓縮線圈彈簧 30 鏡頭筒單元 31 筒開啟/關閉環 40 遮光片 41 環部(固定部) 42 彈性遮光舌片 C15 第一凸輪溝槽 C15a 開啟端 C16 第二ώ輪溝槽 C16a 開啟端 C17 第三ΰ?輪溝槽 LI 第一鏡頭群 L2 第二鏡頭群 L3 第三鏡頭群 L4 第四鏡頭群 S 延伸線圈彈簀 28

Claims (1)

  1. " 十、申請專利範® ·· 丨0丨年7月丨4 ^ 1.二筒之遮光結構’包括同心設置的外環、 . ,_環可以相對於該外環移動且包括至 • ㈣可以相對於时環移動,且該 面上 ^'―㈣出料録該内環的外周邊表 面上,以嵌合於該貫穿槽中; 遺表 該,光結構是遮光片的形式,包括· 固定至該内環的固定部;及 至少一個彈性遮光舌 1 • *出,通過該貫穿槽,以致於該向外 外端部接觸該外環的内周邊表面糾遞先舌片的控向 .利範圍第1項之遮光結構’進-步包括安晉 二Ϊ與該外環之間的遮光片變形框架,該遮光片 夂形框架依據該變焦鏡頭筒的變 ^ . 環與該外環,移祕光學軸^向摘㈣於該中 其令該遮光片變形植架接貞 時,該遮光片變形框架使該舌m先^片 • -狀態’該彈性遮光舌片接觸該外第在 狀怨,該彈性遮光舌片接觸該遮井 在5亥苐一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遮光結構,穿 平仃於該變焦鏡頭筒的光學轴線的方二】 作直線引導槽。 疋長的以虽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遮歧構,㈠ 凸輪環,其轉動以預定的分別移動方 ^ ^括 該内環及該遮光片變形框架。 》 6χ ^ ^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遮光結構,其中該遮光片變 29 S架包括内環部及安置在該内環部徑向外側的:; 部和;卜I :ί::=置在該遮光片㈣框架的内環 框架二徑向外端部由該遮光片變形 6. 如申4專利範圍第2 形框架、該中 、^遮先、、。構,其中該遮光片變 ^ f 〇A椒分別包括第一鏡頭群移動框
    移動框架及第三鏡頭群移動框架; 竿及第3百:鏡頭群移動框架、第二鏡頭群移動框 移動框架分別支樓第-鏡頭群、第二 7. 如申靖專利ίίίί ’諸群以該順序自物體側設置。 穿槽包括引導溝槽,Α引道兮/再Ί亥中化的貝 環。 八引導5亥遮光片變形框架和該内 8 請專·圍第2項之遮光結構,其中該内環的突 出口Ρ通過該中環的貫穿揭,山人& + 9.如申&穿乜肷合该遮光片變形框架。
    筒是可縮回的變焦鏡頭筒,包括】射 1〇 m位置在準備照相位置與縮回位置之間二變。 包括變焦鏡頭光學***鏡頭系統 距,及 、’死其在變焦刼作期間改變焦 該遮光片變形框架、該中環盘該 變焦鏡頭光學系統的三個鏡頭群了义刀別支“ 固,之遮光結構,其中該遮光片的 固疋部黏合至s亥内環的後表面。 30 12·如申請專利範 丨〇丨年7月,丨曰 出部在該變隹鏡頭^遮光結構,其t該内環的突 其光學轴線方向是長的,及 後端後方的^ ^定部固定至該内環的突出部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筮 形框架環包括至少—個結構,其中該遮光片變 之心結構,其中該遮光片 15線的料是長的,頭筒的光學轴 .心=焦鏡頭筒,包括外環、中環及内環,諸環是同 方向,相對於該外環移動於光學轴線 穿槽在該,:線的方-個貫穿槽,該貫 向,於該中環移動於該光學轴線方 學轴一個直線引導突出部,其在該光 兮的,以分別嵌合於該貫穿槽; 環,ϋ置形遮光片,其固定至該内 系統的光學路;頭群與後鏡頭群的變焦鏡頭 ,15亥%形遮光片包括至少一個彈性 ί光;突出,通過該貫穿槽,以致於該彈性 &如卜端部接觸該外環的内周邊表面。 ==件’其在該t環與該外環之間的光= 疋、、且依據该變焦鏡頭筒的變焦操作,相對 1377425 101年7月|1日 於該中環與該外環,移動於該光學軸線方向; 當該軸向長形構件接觸該彈性遮光舌片時 ,該轴 向長形構件使該彈性遮光舌片彈性變形,以使該彈性 遮光舌片自第一狀態改變至第二狀態,在該第一狀 態,該彈性遮光舌片接觸該外環,在該第二狀態,該 彈性遮光舌片接觸該軸向長形構件。 1377425 101年7月11日 七、 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一)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L1第一鏡頭群 L2 第二鏡頭群 L3 第三鏡頭群 L4 第四鏡頭群. 八、 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Μ.
TW094127498A 2004-08-12 2005-08-12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of a zoom lens barrel TWI37742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35437 2004-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7560A TW200617560A (en) 2006-06-01
TWI377425B true TWI377425B (en) 2012-11-21

Family

ID=35800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27498A TWI377425B (en) 2004-08-12 2005-08-12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of a zoom lens barrel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373082B2 (zh)
TW (1) TWI3774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37636B2 (ja) * 2006-05-17 2012-05-23 Hoya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の遮光構造
JP5013899B2 (ja) * 2007-02-22 2012-08-29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における防滴構造
JP5022183B2 (ja) * 2007-11-02 2012-09-12 ペンタックス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JP5053129B2 (ja) * 2008-03-06 2012-10-17 Hoya株式会社 遮光構造及び遮光構造を有するレンズ鏡筒
JP5570156B2 (ja) * 2009-07-28 2014-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506271B2 (ja) * 2009-07-30 2014-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CN102317859B (zh) * 2009-10-30 2013-07-31 晶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装置
US9304279B2 (en) 2013-01-28 2016-04-0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ens barr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2660Y2 (ja) * 1992-06-11 1998-10-08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遮光装置
JPH0637811U (ja) * 1992-10-19 1994-05-20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遮光装置
JP2594825Y2 (ja) * 1992-12-04 1999-05-10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遮光装置
US6520691B2 (en) 2000-01-31 2003-02-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ier opening/closing device of a movable lens barrel
JP3548479B2 (ja) 2000-02-03 2004-07-2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分解機構
JP2003195142A (ja) 2001-12-26 2003-07-09 Pentax Corp レンズ駆動機構
US6952526B2 (en) * 2002-08-27 2005-10-04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TWI234672B (en) 2003-02-04 2005-06-21 Pentax Corp Cam mechanism of a lens barrel
US6919995B2 (en) 2003-02-07 2005-07-19 Pentax Corporation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of a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73082B2 (en) 2008-05-13
US20060034595A1 (en) 2006-02-16
TW200617560A (en) 200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7425B (en)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of a zoom lens barrel
JP4688208B2 (ja) レンズ鏡胴、カメラ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3569478B2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TWI328695B (en) Cam mechanism of a lens barrel
JP4154349B2 (ja) レンズ鏡筒のカム機構
JP2007199312A (ja) レンズ鏡筒
JP2008139802A (ja) レンズ鏡枠
JP3496667B2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WO2013114907A1 (ja) レンズ鏡筒
US6961189B2 (en) Lens barrel having a built-in cam mechanism
US8964306B2 (en) Lens barrel
JP2003121720A (ja) レンズ鏡胴
JP2006079070A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遮光構造
JP3619460B2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405023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の鏡筒構造
JP2007034069A (ja) レンズ鏡筒
JP3920520B2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718969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
JP3920521B2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4348205B2 (ja) レンズ鏡筒
DE3638255C4 (de) Zoomobjektiv
JPH0531634Y2 (zh)
JP356947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フレキシブル基板案内装置
JP4177274B2 (ja) レンズ鏡筒構造
JP4130963B2 (ja)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の遮光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