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5946B - Acoustic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coustic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75946B
TWI375946B TW97151795A TW97151795A TWI375946B TW I375946 B TWI375946 B TW I375946B TW 97151795 A TW97151795 A TW 97151795A TW 97151795 A TW97151795 A TW 97151795A TW I375946 B TWI375946 B TW I3759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ounding
substrate
sounding device
carbon nano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51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5292A (en
Inventor
Kai-Li Jiang
Lin Xiao
Zhuo Chen
Chen Feng
Liang Liu
Peng Liu
Li Qian
Qun-Qing Li
Shou-Shan Fan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97151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7594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25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5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5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5946B/zh

Links

Description

101年.08月21日修正替換頁 137594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聲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基於奈米碳管 的發聲裝置。 【先前技術】 [0002] 發聲裝置一般由讯号輸入裝置和發聲元件組成,通過讯 号輪入裝置輸入讯号到該發聲元件,進而發出聲音。熱 致發聲裝置為發聲裝置中的一種,其為基於熱聲效應的 一種發聲裝置,請參見文獻“The Thermophone” , EMARDC. WENTE,Vol.XIX,No.4,p333-345&“
On Some Thermal Effects of Electric Currents ” ,William Henry Preece ,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 Vol.3〇, p408-41 1( 1879-1881 )。其揭示一種熱致發聲裝置,該 熱致發聲裝置通過向一導體中通入交流電來實現發聲。 該導體具有較小的熱容(Heat capacity),較薄的厚 度,且可將其内部產生的熱量迅速傳導給週圍氣體介質 的特點。當交流電通過導體時,隨交流電電流強度的變 化,導體迅速升降溫,而和週圍氣體介質迅速發生熱交 換,促使週圍氣體介質分子運動,氣體介質密度隨之發 生變化,進而發出聲波。 [0003]另外,H. D. Arno 1 d和 I. B. Cranda 11 在文獻 “The therraophone as a precision source of sound" ,Phys· Rev. 10, P22 - 38 (1917)中揭示了一種簡 單的熱致發聲装置,其採用一鉑片作發聲元件,該鉑片 09715179笋单編& A0101 第3頁/共21頁 1013320185-0 1375946 —月2i日修正 的厚度為0· 7微米。發聲元件的發聲頻率與其單位面積熱 容密切相關,即發聲元件的單位面積熱容愈大,發聲頻 率範圍愈窄,聲波強度愈低;反之,單位面積熱容愈小 ,發聲頻率範圍愈寬,聲波強度愈高。因此,欲獲得較 寬的發聲頻率範圍及較高的聲波強度,發聲元件的單位 面積熱容則愈小愈好。而具有較小單位面積熱容的金屬 鉑片,文材料本身的限制,其厚度最小只能達〇 7微米, 且採用該鉑片作發聲元件的發聲裝置,其所產生的發聲 頻率最高僅可達4千赫茲。 [0004]於2〇〇8年,范守善等人公開了一種應用奈米碳管的發聲 裝置,請參見文獻 “Flexible,StretchaMe,
Transparent Carbon Nanotube Thin Film Loudspeakers”,范守善 et al ,Nan〇 UUers ,Vol.8 (12),P4539-4545 (2〇〇8;)。 _5]請參見圖卜該發聲裝置4〇包括一基底4〇2、一奈米碳管 膜406、及兩個電極4〇4。該奈米碳管膜4〇6設置於該基 底402上,該兩個電極4〇4與該奈米碳管膜4〇6直接接觸 形成電連接,通過提供電流使該奈米碳管膜4〇6熱致發聲 。由於該發聲裝置40採用奈米碟管膜樓作為發聲元件, — 該奈米碳管膜406具有極大的比表面積及極小的單位面積 . 熱容,所以該發聲展置40可發出人耳能夠聽到的聲音強 度且具有極溥的厚度以及較寬的發聲頻率範圍 (100Hz〜l〇〇kHz)» [_惟,由於該奈来碳管膜4〇6直接貼合於該基底4〇2,除減 ”小了奈米碳管膜權與週圍介質的接觸面積,且由奈米碳
09*7151^ 早編號麵1 ^ 4 I / it 21 I 1013320185-0 1.375946 101年.08月21日梭正替换頁 管膜40 6所產生用以發聲的熱量亦大部分被基底402所吸 收,因此影響了發聲裝置40的發聲效果。 【發明内容】 [0007]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發聲效果較好且基於奈米 碳管的發聲裝置。 [0008] —種發聲裝置,其包括一基底;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 極,該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間隔設置於該基底;以及一 發聲元件,該發聲元件包括一奈米碳管結構,該奈米碳 管結構與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電連接;其中,所述 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間隔設置於所述發聲元件與所述基 底之間,使該發聲元件與該基底之間形成有一間隙。 [0009] —種發聲裝置,其包括:一基底;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 電極,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間隔設置於該基底;以 及一發聲元件,該發聲元件包括一奈米碳管結構,該奈 米碳管結構與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電連接,該發聲 元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設置於所述發聲元件的 第一表面與所述基底之間,使該發聲元件與該基底之間 形成有一間隙,該發聲裝置進一步包括至少兩個固定元 件,該至少兩個固定元件設置於該發聲元件的第二表面 且分別與該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相對,該發聲元件夾持 於該至少兩個固定元件與該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之間。 [0010] 與習知技術相比較,所述發聲裝置中第一電極和第二電 極間隔置於該基底與發聲元件之間,使該發聲元件與該 基底之間形成有一間隙,因此發聲元件與週圍介質的接 1013320185-0 09715179#單編號A〇101 第5頁/共21頁 U15ML· I〇l年08月21日核正替^ 觸面積較大,可將其内部產生的熱量迅速傳導給週圍介 質,故該發聲裝置具有較好的發聲效果。另外,由於發 聲裝置進一步包括至少兩個固定元件,使發聲元件夾持 於固定元件與該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之間,使發聲元件 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電連接有所提升,更加提 高了發聲裝置的發聲效果。 【實施方式】 [0011] 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發聲裝置 [0012] 請參閱圖2及圖3,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發聲裝置 10,該發聲裝置10包括一基底102、一第一電極104、一 第二電極108、及一發聲元件106。 [0013] 所述第一電極104與第二電極108間隔設置於基底102。 所述發聲元件106設置於該第一電極104與第二電極108 上,使該第一電極104與第二電極108位於基底102與發 聲元件106之間,該發聲元件106相對於基底102部分懸 空。即,該第一電極104、該第二電極108、發聲元件 106以及基底102共同形成有一間隙101。 [0014] 所述基底102主要起承載第一電極104與第二電極108的 作用。該基底102的形狀與大小不限,材料為絕緣材料或 導電性差的材料。另外,該基底102的材料應具有較好的 絕熱性能,從而防止該發聲元件106產生的熱量被該基底 102吸收,而無法達到加熱週圍介質進而發聲的目的。在 本實施例中,該基底102的材料可為玻璃、樹脂或陶瓷 等。本實施例中,所述基底102為一正方形的玻璃板,其 1013320185-0 097151%^單编號Α0101 第6頁/共21頁 1-375946 [0015] [0016] [0017] [0018] 10Ϊ年.08月21日修正替&頁 邊長為4. 5厘米,厚度為1毫米。 所述第一電極104與第二電極108平行且間隔一定距離設 置於基底102。該間隙m由第一電極m、第二電極1〇8 與基底102形成,該間隙101的高度取決於第一電極1〇4 與第二電極108的高度。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〇4與 第二電極108的高度範圍為丨微米〜丨厘米。優選地,第一 電極104和第二電極1〇8的高度為15微米。 所述第-電極104與第二電極1〇8可為層狀(絲狀或帶狀 )、棒狀'條狀、塊狀或其他形狀,其橫截面的形狀可 為圓型、方型、梯形、二角形、多邊形或其他不規則形 狀。該第一電極104與第二電極108可通過螺栓連接或黏 結劑黏結等方式固定於基底102。而為防止發聲元件1〇6 的熱量被第-電極104與第二電極1〇8過多吸收而影響發 聲效果,該第一電極1〇4及第二電極1〇8與發聲元件1〇6 的接觸面積較小為好,因此,該第一電極1〇4和第二電極 108的形狀優選為絲狀或帶狀。該第一電極與第二電 極108材料可選擇為金屬、導電膠、導電漿料油錫氧化物(ITO)等。 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04與第二電極1〇8係利用銀漿通 過印刷方式如絲網印刷形成於基底上的絲狀銀電極。 發聲元件106設置於第一電極1〇4與第二電極1〇8上,所 述發聲元件106包括一奈米碳管結構,該奈米碳管結構包 括至少一奈米碳管膜、複數個奈米碳管線或一奈米碳管 膜與奈米碳管線的複合結構。所述奈來碳管結構的厚度 0971517# 單織 A〇101 第7頁/共21頁 1013320185-0 T375946_· 101年08月21日核正替換頁 (線狀結構時即為直徑)為0. 5奈米〜1毫米。所述奈米碳 管結構的單位面積熱容可小於2x1 0_4焦耳每平方厘米開 爾文。優選地,所述奈米碳管結構的單位面積熱容小於 1. 7x1 0_6焦耳每平方厘米開爾文。所述奈米碳管結構中 的奈米碳管包括單壁奈米碳管、雙壁奈米碳管及多壁奈 米碳管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單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0. 5 奈米〜50奈米,所述雙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1. 0奈米〜50 奈米,所述多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1.5奈米〜50奈米。 [0019] 所述奈米碳管膜通過拉取一奈米碳管陣列直接獲得,該 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個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的奈米 碳管,且該奈米碳管之間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優 選地,該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個平行的奈米碳管沿其軸 向從所述第一電極104延伸至所述第二電極108。奈米碳 管的軸向方向與第一電極104垂直。 [0020] 在本實施例中,奈米碳管結構除了由單個奈米碳管膜構 成外,亦可包括複數個重疊設置的奈米碳管膜,由複數 個重疊設置的奈米碳管膜組成的奈米碳管結構相對由單 個奈米碳管膜組成的奈米碳管結構具有更高的強度,因 此,可確保該奈米碳管結構不被破壞或改變。由於單個 奈米碳管膜的透光性佳,在本實施例中,為保持奈米磷 管結構具有較好的透光性,所述奈米碳管結構中的奈米 碳管膜的個數小於4個。 [0021] 另外,當單個奈米碳管膜的寬度不能滿足實際應用的要 求時,可將複數個奈米碳管膜無間隙共面設置,形成一 具有更大寬度的奈米碳管膜,以便於實際應用。 097⑸79产單编號Α〇101 第8頁/共21頁 1013320185-0 1375946 . 101年08月21日核正替換頁 [0022] 本實施例中,所述作為發聲元件106的奈米碳管結構包括 四個重疊設置的奈米碳管膜,相鄰的兩個奈米碳管膜中 奈米碳管的排列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奈米碳管結構的長 度和寬度均為3厘米,厚度為50奈米。由四個奈米碳管膜 構成的奈米碳管結構仍可保持該發聲元件106具有較好的 透光度。 [0023] 所述發聲元件106的工作介質不限,只需滿足其電阻率大 於所述發聲元件106的電阻率即可。所述介質包括氣態介 質或液態介質。所述氣態介質可為空氣。所述液態介質 包括非電解質溶液、水及有機溶劑等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液態介質的電阻率大於0.01歐姆·米,優選地,所述 液態介質為純淨水。純淨水的電導率可達到1. 5xl07歐姆 .•米,且其單位面積熱容也較大,可傳導出發聲元件106 產生的熱量,從而可對發聲元件106進行散熱。本實施例 中,所述介質為空氣。 [0024] 本實施例的發聲裝置1 0可通過第一電極104及第二電極 1 08與外部電路電連接,而由此接入外部讯号發聲。由 於包括奈米碳管結構的發聲元件106,係由均勻分佈的奈 米碳管組成,基於奈米碳管本身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 且該奈米碳管結構為層狀或線狀,因而所述奈米碳管結 構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較小的單位面積熱容以及較大 的散熱面積。在輸入讯号後,所述發聲元件106可迅速升 降溫,產生週期性的溫度變化,並和週圍介質快速進行 熱交換,使週圍介質的密度週期性地發生改變,進而發 出聲音。簡而言之,本發明實施例的發聲元件106係藉 單編號腿01 第9頁/共21頁 1013320185-0 1375946 101年08月21日梭正替换頁 由“電-熱-聲”的轉換來達到發聲。另外,利用奈米碳 管結構的高透光度,該發聲裝置10呈一透明發聲裝置。 [0025] 本實施例提供的發聲裝置10的聲壓級大於50分貝每瓦聲 壓級,發聲頻率範圍為1赫茲至10萬赫茲(即 ΙΗζ-lOOkHz)。所述發聲裝置在500赫茲-4萬赫茲頻率 範圍内的失真度可小於3%。 [0026] 另外,本實施例中的奈米碳管結構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機 械強度,所以奈米碳管結構可方便地製成各種形狀和尺 寸的發聲裝置10,該發聲裝置10可方便地應用於各種可 發聲的器件中,如音響、手機、MP3、MP4、電視、電腦 等可發聲的器件中。 [0027] 請參閱圖4及圖5,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發聲裝置 20,該發聲裝置20包括一基底202、複數個第一電極204 、複數個第二電極208、及一發聲元件2 06。 [0028] 該發聲裝置20與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發聲裝置10的結構基 本相同。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發聲裝置20與第一實施例提 供的發聲裝置10的不同之處在於該發聲裝置包括複數個 第一電極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所述複數個第一電極204 與複數個第二電極208交替間隔設置於基底202。所述發 聲元件206設置於該第一電極204與第二電極208上,使 該複數個第一電極204與複數個第二電極208位於基底 202與發聲元件206之間,該發聲元件206相對於基底202 部分懸空。即,複數個第一電極204、複數個第二電極 208、發聲元件206以及基底202共同形成有複數個間隙 ° 單编號應01 第10頁/共21頁 1013320185-0 1375946 101年.08月21日梭正替换頁 ,該複數個間隙更有利於該發聲元件206發聲。 [0029] 該複數個第一電極204與第二電極208交替間隔設置於基 底202,該各個相鄰的第一電極204與第二電極208之間 的距離可相等亦可不相等。優選地,各個相鄰的第一電 極204與第二電極208之間的距離相等。相鄰的第一電極 204與第二電極208之間的距離不限,優選為10微米〜1厘 米。 [0030] 該發聲裝置20進一步包括一第一電極引線210及一第二電 極引線212,該第一電極引線210與第二電極引線21 2分 別與發聲裝置20中的第一電極204和第二電極208連接, 使複數個第一電極204分別與該第一電極引線21 0與電連 接,使複數個第二電極208分別與該第二電極引線212電 連接。所述發聲裝置20通過該第一電極引線210和第二電 極引線21 2與外部電路電連接。 [0031] 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204與第二電極208為用絲網印刷 方法形成的絲狀銀電極。第一電極204數量為四個,第二 電極208數量為四個,該四個第一電極204與四個第二電 極208交替且等間距設置於基底202。每個第一電極204 與第二電極208的長度均為3厘米,高度為15微米,相鄰 的第一電極204與第二電極208之間的距離為5毫米。 [0032] 請參閱圖6及圖7,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發聲裝置 30,該發聲裝置30與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發聲裝置20的結 構基本相同。該發聲裝置30包括一基底302、複數個第一 電極304、複數個第二電極308、一發聲元件306、一第 09715Π#單編號廳01 第11頁/共21頁 1013320185-0 TS75Q46 101年08月21日梭正替换頁 一電極引線310、一第二電極引線31 2及複數個固定元件 314 ° [0033] 該發聲元件306具有一第一表面30 62及與該第一表面 3062相對的第二表面30 64。該發聲元件306的第一表面 3062面對該第一電極304和第二電極308且與其接觸連接 ,該發聲元件306通過該第一電極304及第二電極308與 基底302間隔一定距離,使該發聲元件306、複數個第一 電極304、複數個第二電極308與基底302共同形成有複 數個間隙。 [0034]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發聲裝置30與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發聲 裝置20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發聲裝置3〇進一步包括至 少兩個固定元件314 ’該至少兩個固定元件314設置於發 聲元件306的第二表面3064上,分別與該第一電極304及 第一電極308相對設置’使該發聲元件3〇6夾持於第一電 極304和第二電極308與固定元件314之間。通過設置固 定元件314,可使發聲元件3〇6分別與第一電極304和第 二電極308之間的電接觸更好,提高發聲元件3〇6的發聲 效果。 [0035] 所述固定元件31 4的結構與第一電極3〇4及第二電極3〇8 的結構可相同,亦可不同。固定元件314的材料可為導電 材料亦可為絕緣材料。導電材料為金屬、合金、導電漿 料導七穆或銦錫氧化物等。絕緣材料為玻璃、樹脂或 陶瓷等。當固定元件314的材料為導電材料時,可與第一 電極304和第二電極308的材料相同,亦可不同。該固定 兀件314的高度不限,優選為丨微米〜1〇〇微米,本實施例 09715179#單編號A0101 第12頁/共21頁 1013320185-0 1375946 ^ 101年08月21日修正替换頁 中,固定元件314的材料與第一電極304和第二電極308 的材料相同,均為銀。固定元件314亦係通過絲網印刷的 方法形成,其高度為15微米。固定元件314的數量與第一 電極304和第二電極308的總數量相等,為八個。 [0036] 综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 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 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 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内。 【圖式簡單說明】 [0037] 圖1係先前技術中一種發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8] 圖2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發聲裝置的俯視圖。 [0039] 圖3係沿圖1中11 I - 11 I線剖開的剖面圖。 [0040] 圖4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發聲裝置的俯視圖。 [0041] 圖5係沿圖4中V - V線剖開的刳面圖。 [0042] 圖6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發聲裝置的俯視圖。 [0043] 圖7係沿圖6中VII-VII線剖開的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44] 發聲裝置:10, 20, 30, [0045] 基底 :102 ,202 ,302 9 [0046] 第一 電極: 104, 204, 304 [0047] 第二 電極: 108, 208, 308 第13頁/共21頁 1013320185-0 0971517#單編號應01 1375946 101年08月21日核正替換頁 [0048] 發聲元件:106,206 * 3 [0049] 第一表面:3062 [0050] 第二表面·· 3064 [0051] 第一電極引線:210, 310 [0052] 第二電極引線:212, 312 [0053] 間隙:101 [0054] 固定元件:314 09715179^^^ A〇101 第14頁/共21頁 1013320185-0

Claims (1)

101年.08月Ζ1日按正替換頁 1375946 Λ ·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發聲裝置,其包括: 一基底; 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間隔設 置於該基底;以及 .一發聲元件,該發聲元件包括一奈米碳管結構,該奈米碳 管結構與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電連接; 其改良在於,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間隔設置於所述奈 米碳管結構與所述基底之間,使該奈米碳管結構與該基底 之間形成有一間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聲裝置,其中,所述發聲 裝置包括複數個第一電極及複數個第二電極,該複數個第 一電極與該複數個第二電極交替間隔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發聲裝置,其中,所述各個 相鄰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距離相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發聲裝置,其中,所述各個 相鄰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距離為1 0微米至1厘米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聲裝置,其中,所述第一 電極與第二電極的形狀分別為層狀、棒狀、條狀或塊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聲裝置,其中,所述第一 電極與第二電極橫截面的形狀分別為圓型、方型、梯形、 三角形、多邊形或不規則形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聲裝置,其中,所述第一 電極與第二電極的材料分別為金屬、合金或銦錫氧化物。 哪Π9癸單編號廳01 第15頁/共21頁 1013320185-0 13 09715179^^^^ A0101 pH^08月21日修正翻^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聲裝置,其中,所述第一 電極與第二電極的高度分別為1微米至1厘米。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聲裝置,其中,所述第一 電極與第二電極為導電漿料通過印刷形成於該基底而製得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的發聲裝置,其中,所述發聲 裝置進一步包括兩個固定元件,該兩個固定元件分別形成 於奈米碳管結構與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相背的另一側,並 與該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相對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發聲裝置,其中,所述固定 元件的彳才料為導電材料。 12 . 一種發聲裝置,其包括: 一基底; -電極及-第二電極,該第—電極和該第二電極間 設置於該基底;以及 -發聲元件,該發聲元件包括一奈米碳管結構,該奈米; 管結構與該第—電極和該第二電極f連接,該發聲元件: 有一第一表面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 其改良在於’所述第—電極和第二電極設置於所述發聲; 件的第-表面與所述基底之間,使該發聲元件與該基底: 間形成有-間隙,該發聲裝置進—步包括至少兩個固定7 件’該至少兩個固定元件設置於該發聲元件的第二表面j 分別與該第-電極及第二電極相對,該發聲㈣被夹持方 .该至少兩侧定元件與該第—電極及第:電極之間。 如申請專聰㈣12項所料發”置,其中所述至3 兩個固定元件的材料為導電材料。 第16頁/共21頁 1013320185-0 1-375946 , 101年.08月21日修正替換頁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發聲裝置,其中,該奈米碳 管軸向方向與第一電極垂直。 09715179^^^ A〇101 第17頁/共21頁 1013320185-0
TW97151795A 2008-12-31 2008-12-31 Acoustic device TWI375946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51795A TWI375946B (en) 2008-12-31 2008-12-31 Acoust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51795A TWI375946B (en) 2008-12-31 2008-12-31 Acoustic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5292A TW201025292A (en) 2010-07-01
TWI375946B true TWI375946B (en) 2012-11-01

Family

ID=44852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51795A TWI375946B (en) 2008-12-31 2008-12-31 Acoustic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75946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5292A (en) 201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9828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US8811633B2 (en) Thermoacoustic device
TWI450600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00331B (zh) 熱致發聲裝置
CN101771920A (zh) 发声装置
TW201125373A (en) Speaker
CN101771922B (zh) 发声装置
TWI420507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1783996B (zh) 热致发声装置
TWI503002B (zh) 耳機
TWI465119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375946B (en) Acoustic device
TWI411314B (zh) 熱致發聲裝置
TWI450601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380283B (en) Acoustic generator for ultrasound
TWI420508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55604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65120B (zh) 熱致發聲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391913B (zh) 發聲裝置
TWI382399B (zh) 發聲裝置
TWI376679B (en) Acoustic device
TWI373760B (en) Acoustic device
TWI399740B (zh) 發聲裝置
TWI379286B (en) Acoustic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