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45967B - Substrate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exposure mask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 Google Patents

Substrate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exposure mask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45967B
TWI245967B TW093134152A TW93134152A TWI245967B TW I245967 B TWI245967 B TW I245967B TW 093134152 A TW093134152 A TW 093134152A TW 93134152 A TW93134152 A TW 93134152A TW I245967 B TWI245967 B TW I2459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rea
region
exposur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34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19522A (en
Inventor
Tomoyuki Nakano
Hideki Kaneko
Toshihiro Otake
Keiji Takizawa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800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1388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800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1388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519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19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45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4596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05Production of optical devices or components in so far 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thographic processes or materials used there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50Mask blanks not covered by G03F1/20 - G03F1/34; Preparat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reparing Plates And Mask In Photomechanical Proces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1245967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藉由使反射層的表面形成粗面來使反射 光散亂的技術。 【先前技術】 在所謂反射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保持液晶的基板的 板面上形成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層。從觀察側射入後的太 陽光或室内照明光等的外光會被反射於反射層的表面,此 反射光會供作畫像的顯示。在此構成中若反射層的表面爲 完全的平面,則對液晶顯示裝置的入射光會在反射層的表 面形成鏡面反射,而爲觀察者所視認。此情況,除了原本 的顯示畫像以外,還會有可能對向於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 面的人或物的畫像被視認,而造成顯示難看的問題發生。 爲了防止如此的背景攝入,而於反射層的表面形成有 多數個微細的突起及凹陷(以下稱爲「散亂構造」)。若 利用此構成,則反射層的表面的反射光會適度地散亂而射 出至觀察側,因此可防止背景攝入。在專利文獻1中,揭 示有供以形成該散亂構造的方法。在此方法中,第1,多 數個微細的樹脂片會分散形成於基板的板面上,第2,爲 了使該等的突起與基板的板面的階差形成平滑,而設有覆 蓋各突起的膜體,第3,以能夠覆蓋該膜體的方式來形成 反射層。 【專利文獻1】特開2003 - 7 5 9 8 7號公報(段落0073 (2) (2)1245967 及段落0074,以及圖12 ) 【發明內容】 v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但,在此方法中,除了將多數個微細的樹脂片形成於 基板上的過程以外,必須要有形成覆蓋各突起的膜體的過 程,因此製造過程會煩雜化,且製造成本會有變高的問題 發生。爲了解除此問題,例如可不形成膜體,以能夠直接 φ 覆蓋各樹脂片的方式來形成反射層。但,在使用此方法時 ,反映露出於各樹脂片間的基板的板面與各樹脂片的頂上 部的平坦面之平坦面會呈現於反射層的表面,因此會有無 法充分取得使光散亂的效果(以下稱爲「光散亂效果」) 之問題發生。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情事而硏發者,其目的 是在於藉由簡易的製造過程來取得具有良好的光散亂效果 之反射層。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爲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曝光用光罩具有以下的 構成。首先,此曝光用光罩具有: 第1區域$其係對向於膜體中表面應形成粗面化的被 加工區域的周圍(亦即被加工區域以外的區域);及 、 第2區域,其係對向於被加工區域。 其中,第2區域更具有複數個點區域。 在該等的區域(亦即,包含第1區域及各點區域及第 -6- (3) (3)1245967 2區域中除了各點區域的區域等3種類的區域)中,除了 使光透過的透光部及遮住光的遮光部以外,還分別設有以 比透光部更低的光透過率來使光透過的半透過部。按照使 用於加工對象的膜體形成之感光性材料的種類(正片型或 負片型)或最終所欲作成的粗面形態來適當選定在各區域 設置透光部,遮光部及半透過部的其中之一。 例如,供以在由正片型的感光性材料所構成的膜體的 被加工區域中去除複數個點區域以外的區域,藉此來形成 粗面(亦即膜體中對應於點區域的區域形成突起的粗面) 的曝光用光罩具有: 第1區域,其係具有使往被加工區域的周邊的光透過 之透光部;及 第2區域,其係具有分別設有遮蔽往被加工區域的光 的遮光部之複數個點區域,且以比透光部更低的光透過率 來使往被加工區域的光透過的半透過部會被設置於各點區 域以外的區域。 此構成的具體例爲後述第1實施形態。 另外,供以在由正片型的感光性材料所構成的膜體的 被加工區域中去除複數個點區域,藉此來形成粗面(亦即 膜體中對應於點區域的區域形成凹陷的粗面)的曝光用光 罩具有: 第1區域,其係具有使往被加工區域的周邊的光透過 之透光部;及 第2區域,其係具有分別設有以比透光部更低的光透 -7- (4) (4)1245967 過率來使往被加工區域的光透過的半透過部之複數個點區 域,且遮蔽往被加工區域的光的遮光部會被設置於各點區 域以外的區域。 此構成的具體例爲後述第2實施形態。 由於該等曝光用光罩的第1區域會形成透光部,因此 可對膜體中被加工區域的周圍的區域,使光作用於厚度方 向的全部。另一方面,曝光用光罩中第2區域在各點區域 及除此以外的區域中一方的區域設有遮光部,且於他方的 區域設有半透過部。藉此構成,由於從光源往膜體的光中 透過第2區域的光量會受到限制,因此假使膜體中被加工 區域的周圍的區域使光分解於厚度方向的全部時,就算從 光源來照射充分的光量,還是可以針對膜體的被加工區域 來選擇性地只使厚度方向的一部份進行光分解。因此,即 使膜體顯像,被加工區域也不會完全被除去,所以設置膜 體的基板表面不會在被加工區域中露出。因此,使用經由 該曝光用光罩的曝光之膜體顯像後取得的底層之光電裝置 用基板(反射基板)無反映基板的平坦面之平坦面,可發 揮良好的光散亂效果。又,本發明的曝光用光罩可以共通 的過程來取得:光會完全作用於膜體中厚度方向的全部之 部份,及未被施以曝光的部份,及光會僅作用於厚度方向 的一部份之部份。 又,該等曝光用光罩的其他形態中,以能夠連接於各 點區域的全周緣或該周緣的一部份之方式來設置周邊透光 部。各周邊透光部是以和第1區域的透光部大致相同的光 -8- (5) 1245967
透過率來使光透過的部份。若利用此構成’則從光源往膜 體的光中透過周邊透光部的光會被折射於各點區域的周緣 ‘ ,該折射光會至膜體的表面互相增強。 V 因此,除了膜體中透過半透過部的光所照射的部份以 外,透過周邊透光部後的折射光所照射的部份也會光分解 ,因此使該膜體顯像後取得的底層中對應於點區域的區域 形成有微細的凹陷。若在如此底層的粗面上將反射層形成 薄膜狀,則與在突起的頂上部或凹陷的底部爲平坦面的粗 φ 面上形成反射層時相較之下,可取得良好的光散亂效果。 又,曝光用光罩亦可於各點區域的全周緣連接周邊透 光部,又以和透光部大致相同的光透過率來使光透過的周 邊透光部亦可介於各點區域與半透過區域之間。若利用此 構成,則可確實地確保於各點區域的周緣中折射後到達膜 體的折射光的光量,因此可於粗面的突起的頂上部更確實 地形成所期望深度的凹陷。又,以此形態爲基礎,透過周 邊透光部來折射於各點區域的周緣的光量(換言之,形成 φ 於粗面的突起的頂上部的凹陷深度)是按照與周邊透光部 之各點區域的周緣接觸部份的長度來調整。因此,周邊透 光部的形態最好是按照應形成於粗面的突起的頂上部之凹 陷的深度來適宜地選定。亦即,可採用以能夠連接於各點 區域的全周緣之方式來設置周邊透光部的構成,或以能夠 部份地對各點區域的周緣連接之方式來設置周邊透光部的 « 構成。其中若利用前者的構成,則與後者的構成相較之下 ’可使遮光區域的周緣之折射光的光量增多,因此可在粗 -9- (6) 1245967 面之突起的頂上部形成深的凹陷。換言之 構成’則與前者的構成相較之下,可抑止 起的頂上部的凹陷深度。 另一方面,供以在由負片型的感光性 體的被加工區域中去除複數個點區域,藉 亦即膜體中對應於點區域的區域形成突起 用光罩具有: 第1區域,其係設有遮蔽往被加工區 遮蔽部;及 第2區域,其係具有分別設有使往被 過的透光部之複數個點區域,且以比各透 過率來使往被加工區域的光透過的半透過 點區域以外的區域。 此構成的具體例爲後述第3實施形態 又,供以在由負片型的感光性材料所 加工區域中去除複數個點區域,藉此來形 體中對應於點區域的區域形成凹陷的粗面 具有: 第1區域,其係設有遮蔽往被加工區 遮敝部,及 第2區域,其係具有分別設有使往被 過的半透過部之複數個點區域,且使往被 過的透光部會被設置於各點區域以外的區 光透過率比透光部的光透過率更低。 ,若利用後者的 形成於粗面之突 材料所構成的膜 此來形成粗面( 的粗面)的曝光 域的周邊的光之 加工區域的光透 光部更低的光透 部會被設置於各 〇 構成的膜體的被 成粗面(亦即膜 )的曝光用光罩 域的周邊的光之 加工區域的光透 加工區域的光透 域,半透過部的 -10- (7) (7)1245967 此構成的具體例爲後述第4實施形態。 藉由該等的曝光用光罩,亦可與供以曝光上述正片型 的感光性材料的曝光用光罩同樣的,可藉由簡易的過程來 形成具有良好的光散亂效果之反射層的底層。 但,膜體中爲了完全去除被加工區域的周邊,而必須 從光源來照射充分的光量。在使用於如此曝光過程的曝光 用光罩中,若半透過部的光透過率較高,則透過半透過部 後至被加工區域的光量會變多,此區域可於膜體的厚度方 向全部進行光分解。但,如上述若被加工區域被去除,則 基板的板面會露出,而造成光散亂效果降低的原因。爲了 防止此不良情況,最好半透過部的光透過率比透光部的光 透過率更充分低。根據本發明者的試驗,若半透過部的光 透過率對來自光源的照射光而言爲10%以上40 %以下,則 可形成能夠實現特別良好的光散亂效果之粗面。因此,在 本發明的曝光用光罩中,最好半透過部的光透過率爲10% 以上4 0 %以下。 只要是具有比透光部更低的光透過率者即可,半透過 部的具體構成可爲任意。例如使具有遮光性的膜體形成極 薄,則照射於該薄膜的光的一部份會被吸收或反射,另一 方面,其他部份會透過該薄膜。亦可以具有如此遮光性的 薄膜來作爲半透過部用。或者,亦可以使具有遮光性的複 數個微小遮光部及具有透光性的複數個微小透光部形成面 狀者來作爲半透過部用。藉此構成,由光源射出的光的一 部份會藉由微小遮光部來遮光,另一方面,可使其他部份 -11 - (8) (8)1245967 從微小透光部透過。雖微小遮光部與微小透光部的配置形 態可爲任意,但由使透過半透過部後到達膜體的光量能夠 在該半透過部的面内形成均一化的觀點來看,最好使用具 有使各微小遮光部與各微小透光部互異配置於第1方向與 第2方向的構成(亦即相間配置的構成)之半透過部。在 此構成中,爲了防止透過微小透光部的光折射於微小遮光 部的周緣後互相彼此干涉,最好各微小遮光部及各微小透 光部的各邊長爲2 μιη以下,更理想爲1 . 5 μπι以下。另一方 面,半透過部的其他形態,亦可採用使分別延伸於第1方 向的各微小遮光部及各微小透光部交替配置於與第1方向 正交的第2方向之構成(亦即將微小遮光部與微小透光部 配列成條紋狀的構成)。同樣的,在此構成中,爲了防止 折射光的干涉,最好各微小遮光部及各微小透光部的寬度 爲2μηι以下,更理想爲1 ·5μιη以下。 本發明之曝光用光罩的其他形態中,各點區域的平面 形狀爲多角形。在此,若各點區域的面積太大,則構成膜 體的粗面之突起的頂上部或凹陷的底部會出現平坦面,因 此形成於其粗面上之反射層的光散亂效果會受損。另一方 面,若各點區域的面積太小,則第2區域中來自各點區域 與除此以外的區域的境界附近折射後的光源的光會互相干 涉’有可能會造成膜體的表面形狀無法形成所期望的形狀 。根據本發明者的試驗,各多角形的外接圓的直徑最好爲 8 μηι以上1 1 pm以下。因此,各點區域的多角形的外接圓 的直徑最好爲8 μηι以上U _以下,更理想爲以上 -12- (9) (9)1245967 1 Ο μ ιή以下。 又,本發明之曝光用光罩的特徵爲:點區域(遮光部 )的平面形狀爲略扁圓形或外接圓爲形成扁圓形的略多角 形。又,本發明所謂的「扁圓形」是指除了正圓形以外的 長狀圓形,除了橢圓形以外,還包含在長方形或正方形的 各對邊附加半圓形的形狀(參照圖24 )等各種的形狀。但 ,在將各點區域的平面形狀爲正圓形或外接圓爲形成正圓 形的多角形之曝光用光罩(以下稱爲「對比例」)使用於 曝光時,其點區域的全周緣的折射光會以大致相同的相位 集中地到達於膜體的狹小區域(亦即膜體中與點區域重疊 的區域的中央部),而互相增強。 此情況,對折射光集中的部份,亦即膜體中應形成粗 面的突起的頂上部的部份會有強光作用,因此藉由之後的 顯像所取得的粗面會在各突起的頂上部形成深的凹陷。在 此,當各突起的頂上部爲無凹陷的平坦面時,由於在覆蓋 該突起的頂上部的反射層的表面會產生鏡面反射,因此取 得良好的光散亂特性會有所限制。因此,爲了取得良好的 光散亂效果,最好是在粗面之各突起的頂上部設有凹陷。 但,根據本發明者的試驗結果,在使用上述對比例的曝光 用光罩時,各突起的頂上部的凹陷會過深,反而會造成光 散亂效果降低。 基於如此的見解,當點區域的平面形狀爲略扁圓形或 外接圓爲形成扁圓形的略多角形時,各點區域的周緣之折 射光會在使用上述對比例的曝光用光罩時分散於比折射光 -13- (10) (10)1245967 戶斤_中的區域的面積更廣的區域,然後到達膜體。其結果 ’月莫體中作用於應形成粗面的突起的頂上部的部份之光的 弓茧度與使用上述對比例的曝光用光罩時相較之下較弱,因 止匕可抑止顯像後所取得之各突起的頂上部的凹陷過深。 又’本發明之曝光用光罩的特徵爲:各點區域的長度 方向係於上述複數個點區域略同一方向。至設置於膜體的 米且面上:的反射層的表面的光會主要使散亂至形成於該反射 層的表面的突起的斜面(側面)。因此,若使複數個遮光 區域的長度方向形成略同一方向,則例如可於顯示面的左 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一方實現廣視野角的明亮顯示。此構 成的具體例爲後述的第5實施形態。 又,當各點區域太密集或極端疏散時,藉由曝光後的 顯像而取得之粗面的平坦度會増大,因此粗面上的反射層 的光散亂效果會降低。根據本發明者的試驗,第1區域與 第2區域的總面積中所佔之複數個點區域的面積比例最好 爲3 0 %以上6 0 %以下。 本發明係利用以上所述的曝光用光罩來製造光電裝置 用基板的方法。更詳而言之,本發明之光電裝置用基板的 製造方法的第1特徴係具有: 膜體形成過程,其係藉由正片型的感光性材料來形成 膜體; 曝光過程,其係經由曝光用光罩來曝光膜體之過程, 利用曝光用光罩的遮光部來遮蔽往應形成粗面的突起的區 域及應形成凹陷的區域的一方之來自光源的光,且使往該 -14- (11) (11)1245967 等區域的另一方之來自光源的光透過曝光用光罩的半透過 部,藉此來使該光僅作用於膜體的厚度方向的一部份; 顯像過程,其係顯像經過曝光過程的膜體,而形成底 層;及 反射層形成過程,其係於藉由顯像過程而取得的底層 的粗面上形成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層。 又,本發明之光電裝置用基板的製造方法的第2特徴 係具有: 膜體形成過程,其係藉由負片型的感光性材料來形成 膜體; 曝光過程,其係經由曝光用光罩來曝光膜體之過程, 使往應形成粗面的突起的區域及應形成凹陷的區域的一方 之來自光源的光透過曝光用光罩的透光部,藉此來使該光 作用於膜體的厚度方向的全部,且使往該等區域的另一方 之來自光源的光透過曝光用光罩的半透過部,藉此來使該 先僅作用於膜體的厚度方向的一部份; 顯像過程’其係顯像經過曝光過程的膜體,而形成底 層;及 反射層形成過程,其係於藉由顯像過程而取得的底層 的粗面上形成具有光反射性的反射層。 若利用該等的製造方法,則有關本發明的曝光用光罩 力面,基於與上述同樣的理由,具有良好的光散亂效果之 光電裝置用基板可藉由簡易的製造過程來取得。 以能夠對向於錯由該等製造方法所取得的光電裝置用 -15- (12) (12)1245967 基板的反射層之方式配置光電物質,而來製造光電裝置。 若利用此製造方法,則可藉由簡易的過程來製造一種可以 抑止背景攝入之具有良好的顯示品質之光電裝置。又,本 發明所謂的光電物質是意指可將施加電壓或供給電流的電 性作用變換成光透過率或亮度變化的光學特性變化之物質 〇 就光電物質的典型例而言,例如液晶,但本發明所能 適用的範圍並非限於此。 又,本發明的光電裝置用基板係具備: 底層,其係於表面具有在各個頂上部形成有凹陷的複 數個突起;及 反射層,其係設置於底層中具有複數個突起的表面上 ,具有光反射性。 在此,若底層的突起表面爲記載於專利文獻1之類的 平滑面,則設置於其表面上的反射層的表面會出現同樣的 平滑面。在如此的平滑面,由於光會呈鏡面反射,因此就 算反射層的表面爲粗面,也未必可取得良好的光散亂效果 。相對的,由於本發明之光電裝置用基板的底層在表面具 有於各個頂上部形成有凹陷的複數個突起,因此反射層的 表面之平坦面的比例比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反射層更少 。因此,若利用本發明的光電裝置用基板,則可取得良好 的光散亂效果。又,本發明之光電裝置用基板的底層,例 如可利用在點區域設有周邊透光部的上述曝光用光罩來使 膜體曝光後進行顯像而取得。 -16- (13) (13)1245967 又’本發明的光電裝置用基板係具備: 底層’其係於各個頂上面設有凹陷,且於表面具有平 面形狀爲略扁圓形的複數個突起;及 反射層’其係設置於底層中具有複數個突起的表面上 ,具有光反射性。 若利用此光電裝置用基板,則因爲在底層的粗面之各 突起的頂上部形成有凹陷,所以可壓低反射層的表面之平 坦部的比例’其結果可取得良好的光散亂效果。 又’此光電裝置用基板的底層膜,例如可利用本發明 的曝光用光罩來使膜體曝光後進行顯像而取得。 又’本發明的光電裝置用基板可作爲光電裝置的基板 用。亦即,此光電裝置具備: 第1基板及第2基板,其係互相對向,而夾持光電物 質; 底層’其係設置於第2基板中對向於光電物質的板面 上的層’於表面具有在各個頂上部形成有凹陷的複數個突 起;及 反射層’其係設置於底層中具有複數個突起的表面上 ,具有光反射性。 若利用此光電裝置,則可藉由反射層使來自第1基板 側的入射光良好地散亂,而使反射於第1基板側,因此可 取得抑止背景攝入的良好顯示品質。又,本發明亦可爲具 備以該光電裝置作爲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就此類的光電 裝置而言,例如有行動電話機或個人電腦的各種光電裝置 -17- (14) (14)1245967 【實施方式】 參照圖面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以下雖是顯示將 本發明適用於使用液晶作爲光電物質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形 態’但本發明並非限於此。在以下所示的各圖面中,爲了 便於説明’而使各構成要素的尺寸或比率與實際有所差異 <A :第1實施形態> <A-1 :液晶顯示裝置的構成>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構成剖面圖 ’圖2是表示擴大該液晶顯示裝置的一部份的立體圖。由 圖2的I-Ι線所見的剖面圖相當於圖1。如該等的圖所示 ’液晶顯示裝置1 〇〇具有隔著形成略長方形的框狀的密封 材3 4來配置成互相呈對向之第1基板1 0及第2基板2 0。 該等的基板是由具有玻璃或塑膠等光透過性的材料所構成 的板狀或薄膜狀的構件。在由兩基板及密封材3 4所圍繞 的空間中例如密封有TN ( Twisted Nematic )型的液晶35 。以下,如圖1及圖2所示,由液晶3 5來看,將第1基 板1 0側表記爲「觀察側」。亦即,意指視認液晶顯示裝 置1 0 0的顯示畫像之觀察者所位置的一側。相對的,由液 晶3 5來看,將第2基板2 0側表記爲「背面側」。在第1 基板】〇中觀察側的板面上’貼著供以改善顯示畫像的對 -18- (15) (15)1245967 比度之相位差板3 1 1及使入射光偏光的偏光板3 1 2,在第 2基板20中背面側的板面上貼著同樣的相位差板321及偏 光板322(在圖2中圖示略)。又,第2基板20具有由第 1基板1 〇的周緣突出的部份(以下稱爲「突出部」)2 0 a 。在此突出部20a,具備供以驅動液晶顯示裝置1 00的電 路之1C晶片38會藉由COG ( Chip On Glass )技術來安裝 ο 在第1基板1 0中與液晶3 5對向的板面上,複數個晝 素電極11會被配置成矩陣狀。各畫素電極11是由IT Ο ( Indium Tin Oxide)等具有光透過性的導電性材料所構成 的略矩形狀的電極。在鄰接於X方向的畫素電極1 1彼此 的間隙中形成有延伸於Y方向的掃描線1 2。各畫素電極 11會經由TFD( Thin Film Diode)元件13來連接至掃描 線1 2 °此TFD元件1 3是具有非線形的電流-電壓特性之 二端子型開關元件。形成該等的各要素之第!基板1 〇的 板面會藉由被施以面磨處理的配向膜1 4來覆蓋(在圖2 中圖示省略)。 另一方面,在第2基板20中與液晶35呈對向的板面 上’形成有延伸於X方向的複數條資料線2 7。各資料線 2 7是與畫素電極1 1同樣的是由;[τ 〇等具有光透過性的導 電性材料所構成的電極,在第]基板1 〇上與X方向上成 列的複數個畫素電極1 1呈對向。形成有該等的資料線2 7 之第2基板2 0的板面是藉由與配向膜1 4同樣的配向膜2 8 來覆蓋。以此構成爲基礎,藉由第]基板及第2基板 -19- (16) (16)1245967 2 〇所夾持的液晶3 5在各畫素電極1 1與所對向的資料線 27之間會按照由1C晶片3 8所施加的電壓來變化配向方向 。如圖2所示,分別在該配向方向變化的區域(以下稱爲 「副畫素」)G s中分配紅色’綠色及藍色。 此外,在第2基板2 0中與液晶3 5呈對向的板面上, 底層21,反射層22,彩色濾光片24及絶緣層26會從第2 基板20側依此積層。上述資料線27及配向膜28會被形 成於絶緣層2 6的表面上。彩色濾光片2 4是對應於各副畫 素Gs而設置的樹脂層,藉由顏料或染料來著色成各副畫 素Gs的顏色。藉由對應於紅色,綠色及藍色的3色彩色 濾光片24的副畫素Gs來構成顯示畫像的最小單位之畫素 。又,各色的彩色濾光片24的間隙.(亦即相,隣的副畫素 Gs彼此的間隙)中形成有遮光層25。此遮光層25是藉由 分散碳黑的樹脂材料或鉻等具有遮光性的金屬材料來形成 ,擔負對各副畫素Gs的間隙進行遮光的任務。又,絶緣 層2 6是藉由環氧系或丙燒系等各種的樹脂材料來覆蓋彩 色濾光片2 4及遮光層2 5而形成的膜體。此絶緣層2 6擔 負使彩色濾光片2 4與遮光層2 5的階差形成平坦化的任務 ’及防止彩色濾光片24的顏料或染料從液晶3 5染出的任 務。 另外,底層2 1是設置於第2基板2 0的板面上的膜體 ’由丙烯系或環氧系等具有感光性的樹脂材料所構成。該 底層2 1是在第2基板2 0的表面中只選擇性地設置於由密 戈寸材《3 4所圍繞的區域内,在安裝有丨c晶片3 8的突出部 -20 - (17) (17)1245967 20a中不存在。在此,以在包含关出部20a的第2基板20 的全面形成有底層2 1的構成(亦即在底層2 1的表面上安 裝有IC晶片3 8的構成)爲基礎,當外力作用於IC晶片 38時,底層21會有與1C晶片38 —起從第2基板20剝離 的問題。相對的,如本實施形態所示,若利用在突出部 20a中底層21被完全去除的構成(亦即1C晶片38不經由 底層2 1來安裝於第2基板20上的構成),則具有可迴避 此類問題的優點。 又,如圖1及圖2所示,在該底層21中相當於各副 畫素Gs的中央附近的部份設有於厚度方向貫通該底層2 1 的開口部2 1 1。另一方面,反射層2 2是藉由鋁或銀等的單 體金屬或以該等金屬爲主成分的合金等具、有光反射性的材 料來形成於底層2 1的表面上之薄膜,具有以能夠對應於 底層2 1的開口部2 1 1之方式來開口的透光部2 2 1。因此, 積層於底層2 1及反射層2 2的各彩色濾光片2 4的一部份 是經由反射層22的透光部22 1與底層2 1的開口部2 1 1來 到達第2基板20的表面。以上述構成爲基礎,來自背光 單元的射出光(從液晶顯示裝置1 0 0的背面側射入第2基 板2 0 )會在通過底層2 1的開口部2 1 1與反射層2 2的透光 部221之後透過彩色濾光片24及液晶35,且透過第1基 板1 0後射出至觀察側。如此,藉由從液晶顯示裝置】〇〇 的背面側往觀察側的透過光來實現透過型顯示。另一方面 ’從液晶顯示裝置1 00的觀察側射入第1基板1 〇後的室 内照明光或太陽光等的外光會在透過液晶3 5與彩色濾光 -21 - (18) (18)1245967 片24後到達反射層22的表面,反射於該表面後從第1基 板1 〇射出至觀察側。藉由如此經由反射層2 2的反射而射 出至觀察側的光來實現反射型顯示。 在此,若反射層2 2的表面爲完全的平面,則對液晶 顯示裝置1 〇〇而言來自觀察側的入射光會在反射層22的 表面形成鏡面反射,因此會產生對向於液晶顯示裝置1 0 0 的顯示面之背景的畫像會攝入顯示畫像的問題。爲了解除 此問題,在本實施形態的反射層2 2的表面形成有供給使 反射光適度散亂的散亂構造。更詳而言之,底層2 1的表 面會形成具有多數個微細的突起(凸部)或凹陷(凹部) 的粗面,在此粗面上形成薄膜狀的反射層22的表面會出 現反映該底層2 1的粗面之微細的起伏:(.亦即散亂構造) 。圖3是表示擴大本實施形態之底層2 1的表面形狀的立 體圖。如同圖所不,底層21的表面會形成粗面,該粗面 形成有多數個微細的突起2 1 3。或者,若以包含該等突起 2 1 3的頂上部的平面爲基準’則底層2 1的表面可爲形成有 多數個微細的凹陷2 1 4的粗面。又,圖4是表示擴大底層 2 1的突起2 I 3的剖面圖。如同圖所示,若從突起2 ;[ 3的頂 上部至凹陷2 1 4的底部之距離爲突起2 1 3的高度(或凹陷 2 1 4的深度)Η,則各突起2 1 3的高度Η會形成比底層2 1 的厚度(與第2基板2 0的接觸面和突起2 1 3的頂上部之 距離)Τ更小。亦即,底層2 1表面的凹陷2 1 4的深度比 該底層21的厚度Τ更小,因此各凹陷214不會貫通底層 2 1。如此一來,底層2 1表面的凹陷2 ] 4的深度是以在其 -22- (19) (19)1245967 凹陷214的底部中第2基板20不會露出之方式來選定。 又,如圖3及圖4所示,在各突起2 1 3的頂上部附近 形成有凹陷(凹部)2 1 3 a。各凹陷2 1 3 a的深度D比突起 2 1 3的高度Η (或凹陷2 1 4的深度)更小。由於本實施形 態之底層2 1的表面形成如此的粗面,因此形成於該表面 上的反射層22的表面,如圖4所示,在各個頂上部形成 具有凹陷的多數個微細突起。在此,若構成反射層22的 散亂構造的各突起的頂上部爲平坦面,則來自觀察側的入 射光會在該平坦面形成鏡面反射,因此不一定可取得供以 迴避背景的攝入之充分的光散亂效果。相對的,若利用圖 3及圖4所示之本實施形態的散亂構造,則即使是在各突 起的頂上部照樣可使反射層22的反射光散亂,因此可取 得完全迴避背景的攝入之良好的光散亂效果。 <Α-2 :液晶顯示裝置100的製造方法> 其次,特別是著眼於在第2基板2 0上形成底層21與 反射層22的過程,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1 〇〇 的製造方法。圖5是表示各製造過程之第2基板20上的 要素構成的過程圖(相當於圖1所示的剖面)。 首先,如圖5 ( a )所示,形成底層2 1的膜體5 1會被 形成於第2基板2 0上的板面上。此膜體5 1可藉由旋轉塗 佈法等的方法來將具有感光性的正片型樹脂材料塗佈於第 2基板2 0上。其次,使該膜體5 1乾燥於減壓環境下,從 8 5 °C加熱至1〇5。(:的範圍温度(預烘烤)。 (20) (20)1245967 之後,如圖5 ( b )所示,膜體5 1會經由光罩(以下 稱爲「曝光用光罩」)7a而曝光。更具體而言,從膜體 5 1的表面取6 0 μιη程度的間隔(接近間隙)來配置曝光用 光罩7a,然後對膜體5 1照射來自光源的射出光(例如i 線)。如圖5 ( b )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位於膜體51 中應作爲底層而殘留的區域(以下稱爲「被加工區域」) 5 1 1的周圍之區域(亦即位於密封材3 4的外側的區域。以 下稱爲「周邊區域」)5 1 3,及相當於底層2 1的開口部 2 1 1之區域5 1 5,以及被加工區域5 1 1中於底層2 1的表面 應形成凹陷214之區域會一次被曝光。在此,圖6是表示 藉由該曝光來進行光分解的部份圖。該圖是表示擴大被加 工區域5 1 1與周邊區域5 1 3的境界附近,被施以剖面線的 區域是相當於藉由曝光來進行光分解的部份。如圖5及圖 6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有關相當於周邊區域5 1 3與開 口部2 1 1的區域5 1 5是膜體5 1會被光分解於厚度方向的 全部,另一方面,有關應形成底層2 1的凹陷2 14的區域 5 1 7是只有膜體5 1的厚度方向的一部份會被光分解。又, 有關使用於該曝光過程的曝光用光罩7 a的具體構成會在 往後詳細敘述。 其次,對膜體5 1施以顯像。藉此顯像,如圖5 ( c ) 所示,膜體5 1中藉由曝光而光分解後的部份會被選擇性 地去除。接著,以1 2 0 °C〜1 3 0 °C的範圍温度來加熱膜體 5 1 (融化烘烤)。藉此過程,只有膜體5 1的表層部份會 部份的溶融,藉由顯像而出現於膜體5 ].表面的凹凸的角 -24- (21) (21)1245967 部份會被弄圓。之後,以2 2 0 °C程度的温度來燒成膜體5】 (後烘烤)。藉由該等的過程,如圖5 ( d )所示,膜體 5 1全體的表面形狀會被確定而取得底層2 1。在此,之所 以顯像後的膜體5 1加熱會分成2個段階來執行,那是因 爲若顯像後的膜體51馬上加熱至220°C程度的温度,則其 表面的凹凸會過度溶融而形成平坦部多的表面,其結果會 有損光散亂效果。亦即,在後烘烤之前,以1 2 0 °C〜1 3 Ο T: 的範圍來加熱膜體5 1的過程是爲了使膜體5 1的表面形狀 維持及安定成所期望的形狀之過程。 其次,如圖5(e)所示,具有透光部221的反射層 2 2會被形成於底層2 1的表面上。亦即,由具有光反射性 的材料所形成的(薄膜會藉由濺鍍等的成膜方.法來形成於底 層2 1的表面上,此薄膜可藉由利用光蝕刻微影技術及蝕 刻技術來形成圖案而取得反射層2 2。如上述,在此反射層 22的表面形成有反映底層2 1的粗面之散亂構造。 接著,形成彩色濾光片2 4及遮光層2 5,且形成有能 夠覆蓋該等的絶緣層2 6。又,於絶緣層2 6的表面上形成 資料線2 7之後,藉由聚醯亞胺等的有機薄膜來形成配向 膜2 8,然後施以面磨處理。另一方面,第1基板1 〇上的 各要素可藉由公知的各種技術來製得。其次,經過以上過 程的第1基板1 0與第2基板20是在使彼此的配向膜14 及2 8呈對向的狀態下經由密封材3 4來貼合。並且,在由 兩基板與密封材3 4所圍繞的空間中封入液晶3 5,此空間 會藉由密封材(圖示略)來密封。之後,相位差板3 1 1及 -25- (22) (22)1245967 3 2 1,偏光板3 1 2及3 2 2會分別被貼著於第i基板1 〇及第 2基板20,且在第2基板20的关出部2〇a安裝ic晶片38 ,而取得圖1所示之液晶顯示裝置1 〇〇。 <A-3 :曝光用光罩7a的構成> 其次,說明在圖5 ( b )的曝光過程(以下簡稱爲「曝 光過程」)中所被使用的曝光用光罩7a的構成。圖7是 表不曝光用光罩7a的構成的平面圖。如同圖所示,本實 施形態的曝光用光罩7a若由平面來看,則會被區分成第j 區域71與第2區域72。其中第1區域71是在曝光過程中 對向於周邊區域5 1 3 (亦即爲不構成底層21者藉由顯像來 去除的區域)的區域。另一方面,第2區域72是在曝光 過程中使對向於膜體5 1的被加工區域5 1 1的區域。此第2 區域7 2包含:分散於隨機的位置而配置的多數個點狀的 區域(以下稱爲「點區域」)72 1,及對應於底層2 1的開 口部2 1 1的區域(以下稱爲「開口形成區域」)724。 本實施形態的各點區域7 2 1是相當於底層2 1表面的 突起2 1 3的區域。 其次’圖8是表示曝光用光罩7 a的構成的剖面圖。 如同圖所示’若著眼於剖面構造,則曝光用光罩7a具有 基材7 0,及形成於該基材7 〇的板面上的遮光部8 4及半透 過邰8 6。其中,基材7 〇是使來自光源的照射光大致全體 透過的板狀構件。亦即,曝光處理之來自光源的射出光所 透過基材70本身的光透過率約爲1 〇〇%。相對的,遮光部 -26- (23) (23)1245967 84是遮住來自光源的照射光大致全體(吸收或反射)的膜 體’例如藉由鉻等具有遮光性的材料來形成。另一方面, 半透過部8 6是以比基材7 0更低的光透過率使來自光源的 照射光透過的部份。亦即,半透過部8 6是僅使來自光源 的射出光的一部份透過,其他部份則會被遮光(吸收或反 射)。就此半透過部8 6的具體形態而言,可採用以下所 不的半色I周(half-tone)及灰色調(grey-tone)的其中之 一。又,本發明的半透過部並非限於以下所示的構成。 半色I周是由氧化鉻(Cr2〇3)或5夕化鉬(MoSi或 Μ 〇 S i2 )具有遮光性的材料所構成。該等的材料會在基材 7 0形成薄膜狀,藉此只有來自光源的照射光的一部份會透 過而到達膜體5 1,其他部份則會被遮,光。 另一方面,灰色調是在基材7 〇上面狀配列多數個微 細的遮光部(以下稱爲「微小遮光部」)與多數個微細的 透光部(以下稱爲「微小透光部」)而成者。其中,各微 小遮光部是在與遮光部8 4共通的過程中形成的部份,遮 住來自光源的照射光大致全體。相對的,各微小透光部爲 基材7 〇上露出的部份(亦即未設置具有遮光性的構件的 部份),因此使來自光源的照射光的大致全體透過。由於 該等各區域會面狀混在配列,因此來自光源的照射光的一 部份會透過微小透光部而到達膜體5 1,另一方面,其他的 部份則會被微小遮光部所遮光。在採用此灰色調的半透過 部8 6中,最好以透過光的強度能夠在半透過部8 6的面内 大致形成均一之方式,使微小遮光部與微小透光部分散配 -27- (24) (24)1245967 置於半透過部86的面内。圖9及圖ι〇是表示各微小遮光 部與各微小透光部所期望的配列形態的平面圖。 · 圖9是表示略正方形狀的微小遮光部8 6 1與同樣略正 · 方形狀的微小透光部8 6 2在彼此正交的X方向及y方向上 相異(亦即微小遮光部8 6 1彼此或微小透光部8 6 2彼此不 隣接)配置的形態。在此,利用各微小遮光部8 6丨及各微 小透光部8 6 2的各邊長,透過微小透光部8 6 2的光會折射 於微小遮光部8 6 1的周緣而彼此干涉,其結果,對被加工 · 區域5 1 1照射所期望的光量時會被妨礙。爲了解決此問題 ’各微小遮光部861及各微小透光部8 62的各邊長度L最 好爲1 ·0μηι以上2·0μηι以下,更理想爲1 .5μιη以下。 另一方面,在圖1 〇中,延伸於y方向的線狀微小遮 光部8 6 5與同樣延伸於y方向的線狀微小透光部8 6 6會在 與y方向正交的X方向交替(亦即微小遮光部8 6 5彼此或 微小透光部8 6 6彼此不會隣接)配置的形態。根據此形態 ,由防止因折射光的干涉所造成的不良情況的觀點看,最 φ 好各微小遮光部8 6 5及各微小透光部8 6 6的寬度W爲 1 .Ομηι以上2·0μηι以下,更理想爲1 .5μιη以下。 上述2種類的半透過部8 6中若採用半色調的半透過 部8 6,則與採用灰色調的半透過部8 6相較之下,具有透 過半透過部8 6的光不會發生折射的優點。採用半色調的 半透過部86是與曝光用光罩7a的遮光部84不同的過程 形成。相對的,若採用灰色調的半透過部8 6,則可與曝光 用光罩7a的遮光部84共通的過程形成半透過部86。 -28- (25) (25)1245967 又,圖7中顯示剖面線較密的區域設有遮光部8 4,剖 面線較疏的區域設有半透過部8 6。另一方面,未施以剖面 線的區域皆未設有遮光部8 4及半透過部8 6 (以下所示的 圖13〜圖15中亦相同)。 如圖7所不,本實施形態的曝光用光罩7 a中在第1 區域71皆未設有遮光部84及半透過部86。亦即,第1區 域7 1爲只存在基材7 0的區域’具有使從光源往周邊區域 5 1 3的光透過之透光部8 1的機能。開口形成區域7 2 4亦與 第1區域7 1同様的,只存在基材7 0的區域,具有作爲透 光部8 1的機能。因此,如圖6所示,第1區域7 1的透過 光所到達的膜體51的周邊區域513與開口形成區域724 的透過光所到達的膜體5 1的區域5 1 5會在其厚度方向的 全部進行光分解。另一方面,如圖7所示,第2區域72 中除了各點區域72 1與開口形成區域724以外的區域設有 半透過部8 6。因此,從光源往膜體5 1的被加工區域5 i i 的光中,往底層2 1中應形成凹陷2 1 4的區域的光只有部 份會到達膜體5 1的表面。因此,如圖6所示,有關膜體 5 1中應形成底層2 1的凹陷2 1 4的區域,只有厚度方向的 一部份會光分解。 又,如圖7所示,第2區域72的各點區域72 1會由 遮光部8 4所覆蓋。因此,被加工區域5 1 1中藉由各點區 域7 2 1來妨礙光照射的區域會形成不被顯像去除之底層2 1 的突起2 1 3。圖1 1是表示擴大1個點區域7 2 ]的平面圖。 如同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各點區域72 1的形狀爲略多角 -29- (26) 1245967 形(在此爲六角形),因此各遮光部84的平面形狀亦形 成略多角形。在此’若圖Π所示之各點區域72 1的外接 圓C的直徑d太小,則在曝光過程中有時會難以正確地控 制實際曝光的區域。另一方面,若各點區域72 1的外接圓 C的直徑d太大,則底層2 1的突起2 1 3的頂上部會形成 平坦的面,形成於其表面上的反射層2 2之光散亂效果會 降低。因此,最好各點區域72 1的外接圓C的直徑d爲 8.0μηι以上1 1 ·〇μηι以下,更理想爲9·0μηι以上ΙΟ.Ομηι以 下。 在此,曝光用光罩7a的板面全體的面積(亦即合倂 第1區域7 1與第2區域72的面積)中所佔之複數個點區 域721的合計面積的.比例最好爲以下所述選定。亦即,本 實施形態的點區域72 1是對應於膜體5 1中形成底層2 1中 突起213的區域,因此當曝光用光罩7a的板面全體中所 佔之點區域7 2 1的比例太小時,底層2 1的表面中所佔之 突起213的面積會變小,平坦部會増加,反射層22的光 散亂效果會降低。另一方面,當曝光用光罩7 a的板面全 體中所佔之點區域72 1的比例太大時,底層2 1的表面中 所佔之突起2 1 3的面積會變大,其結果平坦部會増加,此 情況亦反射層22的光散亂效果會降低。因此,爲了取得 反射層2 2的良好光散亂效果,最好曝光用光罩7 a的全體 面積中所佔之點區域721的合計面積的比例爲30%以上 6 0 %以下。 另一方面,如圖Π所示,在各點區域72 1的周圍, -30- (27) (27)1245967 以能夠與該點區域7 2 1的全周緣(遮光部84的全周緣) 連接之方式來設置周邊透光部88。此周邊透光部88與透 光部8 1同樣的皆未設置遮光部84及半透過部86的部份 (亦即基材7 0露出的部份),因此,來自光源的射出光 會以和透光部81大致相同的光透過率(約1〇〇% )來透過 周邊透光部8 8,然後到達膜體5 1。圖1 2是表不各點區域 72 1的附近之透過光的行進狀態。如同圖所示,透過設置 於1個點區域721的周圍的周邊透光部88之光會在折射 於覆蓋該點區域7 2 1的遮光部8 4的周緣折射之後到達膜 體5 1的表面。在此,由於透過周邊透光部8 8後到達膜體 5 1的表面之各折射光Li的光路長相等,因此該等折射光 Li的膜體5 1表面之相位差會形成零,各折射光Li會在膜 體5 1表面中互相增強。藉此,膜體5 1中相當於突起2 1 3 的頂上部的區域5 1 8會部份光分解,然後藉由顯像來形成 圖3及圖4所示之突起2 1 3的頂上部的凹陷2 1 3 a。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的曝光用光罩7a是以能夠 在被加工區域511中與底層21中應形成凹陷214的區域 重疊之方式來具有半透過部86,所以在此區域中只有厚度 方向的一部份會光分解。因此,不會有在底層2 1的凹陷 2 1 4的底部中露出第2基板20的表面之情況發生,所以若 利用設置於該底層2 1的表面之反射層2 2 ’則可發揮良好 的光散亂效果。又,若利用此曝光用光罩7 a ’則可於共通 的過程來實施供以去除被加工區域5 1 1的周邊之曝光’及 相當於底層2 ]的凹陷2 1 4之區域的部份曝光’因此與以 -31 - (28) (28)1245967 往的技術相較之下,可謀求製造過程的簡素化及製造成本 的低減。 <B :第2實施形態> 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是以能夠與曝光用光罩7a 的點區域721對應之方式來形成底層21的突起213之構 成。相對的,在本實施形態中,是以能夠與曝光用光罩7 b 的點區域72 1對應之方式來形成底層2 1的凹陷2 1 4。又, 本實施形態的曝光用光罩7b是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 的使用於供以曝光正片型的膜體5 1者。並且,本實施形 態中有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共通的事項方面適當地省略 其説明。 圖13是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曝光用光罩7b的構成平面 圖。·如同圖所示,該曝光用光罩7b與上述實施形態的曝 光用光罩7a共通的點是在於第1區域71與開口形成區域 7 24爲透光部81,但遮光部84與半透過部86的位置關係 與曝光用光罩7a相反。亦即,曝光用光罩7b的第2區域 72中在對應於複數個點區域721的區域設有半透過部86 ,另一方面在點區域72 1以外的區域設有遮光部84。曝光 用光罩7b中在點區域72 1的周緣(半透過部8 6的周緣) 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設有周邊透光部8 8。 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1 0 〇的製造方法,除了圖 5 ( b )所示的曝光過程中使用曝光用光罩7b的點以外, 其餘則與上述實施形態所示的製造方法共通。在圖5 ( b ) -32- (29) (29)1245967 所示的曝光過程中,與上述第I實施形態同樣的,膜體5 ] 的周邊區域513及區域515會藉由透過曝光用光罩7b的 第1區域7 1之光來進行光分解於厚度方向的全部。又, 膜體5 1的被加工區域5 1 1中形成底層2 1的凹陷2 1 4之區 域會被透過設置於曝光用光罩7 b的點區域7 2 1的半透過 部8 6之光所照射,於其厚度方向的一部份進行光分解。 另一方面,被加工區域5 1 1中往與點區域72 1以外的區域 重疊的區域之光會被遮光部 84所遮蔽,因此該區域不會 藉顯像而被去除。因此,經由使用曝光用光罩7b的曝光 過程所取得之底層2 1的表面會形成多數個凹陷2 1 4分散 於隨機的位置之粗面。藉由該實施形態亦可取得與上述第 1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C :第3實施形態> 在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是藉由加工由正片型 的感光性材料所構成的膜體5 1來形成底層2 1時的例子。 相對的,在本實施形態中,膜體5 1爲利用負片型的感光 性材料來形成。並且,本實施形態中有關與上述第1實施 形態共通的事項方面適當地省略其説明。 圖1 4是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曝光用光罩7 c的構成平面 圖。由於本實施形態中是針對由負片型的感光性材料所構 成的膜體5 1來進行曝光,因此曝光用光罩7c如同圖所示 ,遮光部84與透光部S〗的位置關係會與上述第]實施形 態所示的曝光用光罩7 a (參照圖7 )相反。亦即,曝光用 -33- (30) (30)1245967 光罩7C中在第〗區域71與開口形成區域7 2 4形成有遮光 84 3於第2區域7 2的各點區域7 2 1會形成透光部8】 。第2區域72中在各點區域721以外的區域形成有半透 過部8 6的點是與第丨實施形態的曝光用光罩7 &同樣。 本貫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1 〇 〇的製造方法,除了在 圖5 ( a )所示的過程中膜體5 ]爲藉由負片型的感光性材 料來形成,以及在圖5 ( b )所示的過程中爲使用曝光用光 罩7c的點以外,其餘則與上述第〗實施形態所示的製造 方法共通。在圖5 ( b )所示的曝光過程中,往膜體5 1的 周邊區域513及區域515的光會被遮光部84所遮蔽,因 此該等的區域會藉顯像而被去除。相對的,膜體5 1中被 透過曝光用光罩7 c的各點區域7 2 1的光所照射的部份會 感光於其厚度方向的全部,對顯像劑不溶化。因此,膜體 5 1的被加工區域5 1 1中與各點區域72 1重疊的區域會形成 底層21表面的突起213。另一方面,曝光用光罩7c中在 第2區域7 2的各點區域7 2 1以外的區域中透過半透過部 8 6的光會到達膜體5 1而僅使其厚度方向的一部份感光。 因此,此部份只有厚度方向的一部份會藉由顯像而被去除 ’形成底層2 1的凹陷2 1 4。藉此實施形態亦可取得與上述 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D :第4實施形態> 在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是以能夠與曝光用光罩7c 的點區域7 2 1對應之方式來形成底層2 ]的突起2 ] 3。相對 -34- (31) 1245967 的,在本實施形態中,是以能夠與曝光用光罩7d的點區 域72 1對應之方式來形成底層2 1的凹陷2 I 4。本實施形態 的底層2 1是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同樣的藉由負片型的感 光性材料來形成。亦即,本實施形態除了構成膜體5 1的 感光性材料的種類及其曝光用光罩的構成以外,其餘 則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共通。 圖1 5是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曝光用光罩7 d的構成平面 _。如同圖所示,此曝光用光罩7d之遮光部84與透光部 8 1的位置關係是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所示的曝光用光罩 ® 7 b相反。亦即,曝光用光罩7 d中在第1區域7 1與開口形 成區域724形成有遮光部84,另一方面,第2區域72中 各點區域72 1以外的區域會形成透光部8 1。第2區域72 中在各點區域72 1形成有半透過部86的點是與第2實施 形態的曝光用光罩7b同樣。 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1 00的製造方法,除了在 圖5 ( a )所示的過程中膜體5 1爲藉由負片型的感光性材 料來形成’以及在圖5 ( b )所示的過程中使用曝光用光罩 胃 7 d的點以外,其餘則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示的製造方法 共通。在圖5(b)所示的曝光過程中,由於透過膜體51 的周邊區域513及區域515之光會被遮光部84所遮蔽, 因此該區域會藉顯像而被去除。相對的,膜體5 1中被透 過曝光用光罩7d的各點區域72 1以外的區域之光所照射 * 的部份會感光於其厚度方向的全部,對顯像劑不溶化。又 · ,曝光用光罩7d中在第2區域72的各點區域72]中透過 -35- (32) (32)1245967 半透過部8 6的光會到達膜體5 1而僅使其厚度方向的〜部 份感光。 因此,此部份只有厚度方向的一部份會藉顯像而被去 除,形成底層2 1的凹陷21 4 °藉此實施形態亦可取得與上 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 E :第5貫施形悲> 本實施形態是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形成於反射層2 2 ( 參照圖1 )的表面的散亂構造(具有多數個微細的突起( 凸部)或凹陷(凹部)的粗面)的其他構成例。本實施形 態除了曝光用光罩的構成及使用該曝光用光罩而形成的散 亂構造的構成以外,其餘則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有 關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的事項方面適當地省略其説明。 圖1 6 ( a )是表示擴大形成於液晶顯示裝置1 00的第 2基板2 0的板面上之底層2 1的粗面的1個突起21 3的平 面圖,圖17是表示由垂直於第2基板20的板面的方向來 看底層2 1的表面時的各突起2 1 3的配列形態的平面圖。 如該等的圖所示,平面看各突起2 1 3時的外形爲略扁圓形 (本實施形態爲略橢圓形)。又,如圖1 7所示,各突起 2 1 3是在底層2 1的全面分散形成於隨機的位置。又,本實 施形態中,會以平面看各突起2丨3時的扁圓形的長度方向
(例如橢圓形的長軸方向)能夠與顯示面的上下方向的X 方向大致相同之方式,在底層2 1的表面設置複數個突起 2 13° -36- (33) (33)1245967 另一方面,圖16(b)是由同圖(a)的Inb_IIIb線 來看的剖面圖,圖16 ( c)是由同圖(a)的mc_iIIc線 來看的剖面圖。在圖1 6 ( b )及(c )中除了底層2 1以外 ’反射層2 2亦被圖示。如該等的圖所示,若從突起2 1 3 中最突出於第1基板10側的部份’亦即頂上部2 ] 3 b到底 層中突起2 1 3以外的部份(以下稱爲「凹陷」)2丨4的距 離爲突起213的高度Η,則各突起213的高度Η要比底層 2 1的厚度(和第2基板20的接觸面與突起2 1 3的頂上部 2 1 3 b的距離)Τ更小。換言之,底層2 1表面的凹陷2 1 4 的深度(亦即各突起2 1 3的高度Η )是以在其凹陷2 1 4的 底部中第2基板20不會露出之方式來選定。 又,如圖1 6 ( b )及同圖(c )(所示,在各突起2 1 3的 頂上部2 1 3 b形成有凹陷(凹部)2 1 3 c。此凹陷2 1 3 c是以 能夠沿著各突起2 1 3的長度方向之方式來形成長狀。各凹 陷2 1 3 c的深度D要比突起2 1 3的高度Η更小。由於本實 施形態之底層2 1的表面形成如此的粗面’因此在形成於 該表面上的反射層22的表面,如圖16(b)及(c)所示 ,於各個頂上部形成具有凹陷的多數個微細突起223。在 此,若構成反射層2 2的散亂構造之各突起2 2 3的頂上部 爲平坦面,則來自觀察側的入射光會在該平坦面中形成鏡 面反射,因此不一定可取得供以迴避背景的攝入之充分的 光散亂效果。相對的,若利用本實施形態的散亂構造’則 即使是在各突起2 2 3的頂上部的凹陷中照樣可使反射層22 的反射光散亂,因此可取得完全迴避背景的攝入之良好的 (34) (34)1245967 光散亂效果。 至反射層22的表面的光,主要是散亂於該反射層22 的表面所形成的突起223的斜面(側面)。另一方面,在 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底層2 1的突起2 1 3的長度方向爲朝 向X方向,因此如圖1 7所示,配置於X方向的突起2 1 3 的數量要比配置於Y方向的突起2 1 3的數量更多。因此, 若使反射層22的表面的突起223分別沿著X方向及Y方 向來看,則朝Y方向的斜面數要比朝X方向的斜面數更 多。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於反射層2 2 3的表面散亂於 Y方向的光量會形成比散亂於X方向的光量更多。目前, 因爲X方向與顯示面的上下方向一致,所以在本實施形態 中可以顯示面的左右方向(亦即Y方向)之較廣的視野角 來實現明亮的顯示。另一方面,若X方向爲顯示面的左右 方向,則可以顯示面的上下方向之較廣的視野角來實現明 亮的顯示。如此一來,底層21之各突起213的長度方向 最好是在液晶顯示裝置1 0 0中按照視野角所要求的方向來 適當選定。又,在此雖是顯示所有突起213的長度方向爲 朝一方向(X方向)的構成,但如圖1 8所示,亦可使長 度方向爲朝X方向的突起2 1 3與朝Y方向的突起21 3混 在於底層2 1的表面之構成。以此構成爲基礎,按照長度 方向爲朝X方向的突起213的數量與朝Y方向的突起213 的數量的比率,來適當地調整顯示面之上下方向及左右方 向的視野角特性。 其次,說明曝光過程(參照圖5 ( b ))中所被使用的 -38- (35) (35)1245967 曝光用光罩7e的構成。圖19是表示曝光用光罩7e的構 成平面圖。如同圖所示,本實施形態的曝光用光罩7e若 ♦ 由平面來看,則會被區分成第1區域7 1與第2區域7 2。 _ 其中第1區域7 1是在曝光過程(參照圖5 ( b ))中使對 向於膜體51的周邊區域513的區域。另一方面,第2區 域72是在曝光過程中使對向於膜體5 1的被加工區域5 1 1 的區域。此第2區域7 2包含:分散配置於隨機的位置之 多數個點狀的區域(點區域)7 2 1,及對應於底層2 1的開 φ 口部2 1 1之區域(開口形成區域)7 2 4。各點區域7 2 1是 對應於底層2 1表面的突起2 1 3之區域。 在圖1 9中,剖面線較密的區域設有遮光部8 4,剖面 線較疏的區域設有半透過部8 6,另一方面,未施以剖面線 的區域皆未設置遮光部84及半透過部86。如同圖所示, 曝光用光罩7中第1區域71皆未設置遮光部84及半透過 部8 6。亦即,第1區域7 1爲只存在基材7 〇的區域,具有 作爲使從光源往周邊區域5 1 3的光透過之透光區域的機能 φ 。開口形成區域724亦與第1區域71同樣爲只存在基材 7 〇的區域’具有作爲透光區域的機能。因此,第1區域 7 1的透過光所到達的膜體5 1的周邊區域5 1 3與開口形成 區域7 2 4的透過光所到達的膜體5 1的區域5 1 5會在其厚 度方向的全邰進行光分解(參照圖6丨。 另一方面,如圖19所示,第2區域7 2中在除了各點 區域7 2 1與開口形成區域7 2 4以外的區域中設有半透過部 8 6。亦即,此區域是具有作爲以比第]區域7丨更低的光 ‘39- (36) (36)1245967 透過率來使朝向被加工區域5 1 1的光透過之半透過區域的 機能。因此,由光源往膜體5 1的被加工區域5 1 1的光中 ,往底層2 1中應形成凹陷2 1 4的區域的光會只有一部份 到達膜體5 1的表面。因此,有關膜體5 1中應形成底層2 1 的凹陷2 1 4的區域會只有厚度方向的一部份進行光分解。 又,如圖1 9所示,第2區域72的各點區域72 1會被 遮光部84所遮蔽,具有作爲遮蔽從光源往膜體5 1的光之 遮光區域的機能。被加工區域5 1 1中藉由各點區域7 2 1來 妨礙光照射的區域不會藉顯像而被去除,形成底層2 1的 突起2 1 3。在此,曝光用光罩7e的板面全體的面積(亦即 合倂第1區域7 1與第2區域72的面積)中所佔之複數個 點區域7 2 1的合計面積的比例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最好是 如以下所述選定。亦即,點區域7 2 1是對應於膜體5 1中 於底層21形成突起213的區域,當曝光用光罩7的板面 全體中所佔之點區域72 1的比例太小時,底層2 1的表面 中所佔之突起2 1 3的面積會變小,平坦部會増加,反射層 2 2的光散亂效果會降低。另一方面,當曝光用光罩7的板 面全體中所佔之點區域7 2 1的比例太大時,底層2 1的表 面所佔之突起2 1 3的面積會變大,其結果平坦部會増加, 此情況亦反射層22的光散亂效果會降低。因此,爲了取 得反射層2 2的良好光散亂效果,最好曝光用光罩7的全 體面積中所佔之點區域7 2 1的合計面積的比例爲3 〇 %以上 6 0 %以下。 其次,圖2 0是表示擴大1個點區域7 2〗的平面圖。 -40- (37) 1245967 如同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各點區域72 1的平面形狀爲多 角形(在此爲十二角形),因此各遮光部84的平面形狀 形成多角形。更詳而言之,各點區域72 1 (或設置於該點 區域72 1的遮光部84 )的平面形狀,如圖20所示,其外 接圓C爲形成扁圓形(非正圓形的長狀圓形)。在本實施 形態中,外接圓C爲假設成橢圓。 又,如圖20所示,在各點區域72 1的周圍,以能夠 沿著該點區域72 1的周緣(遮光部84的周緣)之方式來 設置周邊透光部8 8。本實施形態的周邊透光部8 8爲連接 於點區域72 1的全周緣之區域。此周邊透光部8 8是與第1 區域71同樣皆未設有遮光部84及半透過部86的區域。 因此,來自光源的射出光是以和第1區域7 1大致相同的 光透過率(亦即基材70的透過率,約100% )來透過周邊 透光部8 8而到達膜體5 1。圖2 1是表示各點區域72 1的附 近之透過光的狀態剖面圖。 如圖2 1所示,透過設置於1個點區域7 2 1的周圍的 周邊透光部88之光會在折射於覆蓋該點區域721的遮光 部84的周緣之後到達膜體5 1的表面。又,該等的折射光 Li會到達膜體5 1中對向於點區域721的區域内,特別是 在對向於橢圓形的點區域72 1的各焦點的部份互相增強。 區域5 1 8a是在膜體5 1中藉由點區域72 1的周緣的折射光 Li來進行光分解的區域。藉由照射該點區域72 1的周緣的 折射光Li,對向於膜體5 1的點區域72 1的區域内而沿著 該點區域7 2 1的長度方向的長狀區域5 1 8 a會於深度d 1進 -41 - (38) (38)1245967 行光分解。此區域5 1 8 a會經由顯像過程在膜體5 1的厚度 方向的一部份被取除,藉此如圖1 6所示,形成突起2 1 3 的頂上部2 1 3 b的凹陷2 1 3 c。 雖然各點區域7 2 1的平面形狀亦可爲正圓形或外接圓 爲正圓形的多角形之構成(對比例),但此情況會有凹陷 2 1 3 c的深度過大的問題發生。當點區域72 1的平面形狀爲 正圓形時,與實施形態1的略多角形時(參照圖i丨)同樣 的,在點區域7 2 1的全周緣的折射光Li會在膜體5 1的區 域5 1 8 a集中於大致相同的相位,而互相增強(參照圖j 2 )。如此一來,由於折射光L i會集中於狹小的區域,因 此膜體5 1中藉由折射光而光分解的部份的深度要比藉由 本實施形態的點區域72 1的折射光Li而光分解的區域 5 1 8 a的最大深度d 1更大。藉由顯像經由如此的曝光處理 的膜體51而取得的底層2 1的表面會在各突起2 1 3的頂上 部213b形成極深的凹陷213c。經本發明者的試驗結果, 當設置於底層2 1的突起2 1 3的頂上部2 1 3 b的凹陷2 1 3 c 太深時,設置於該粗面上的反射層2 2的光散亂特性不一 定高。相對的’若利用本實施形態,則各點區域72 1的折 射光Li會在較廣的區域分散地到達膜體5 1,因此膜體5 1 中光分解的區域深度d 1會被壓制。所以,若利用此曝光 用光罩7 e ’則可取得具有良好的光散亂效果的反射層2 2 〇 如以上所述’若利用本實施形態的曝光用光罩7e,則 可取得與實施形態1同樣的效果。 -42- (39) (39)1245967 <F :變形例> 以上所述的實施形態爲例示者。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 主旨範圍,亦可對該形態施以各種的變形。具體而言,例 如有以下所述的變形例。 (1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是以能夠對應於各畫素 之方式在底層2 1設置開口部21 1,但如圖2 2所示,亦可 採用在底層2 1不設置開口部2 1 1的構成。但,圖2 2所示 的構成中,在透過型顯示時,從第2基板20側往第1基 板1 0側的光的一部份會被底層2 1所吸收。因此,由抑止 供給至透過型顯示的光量損失的觀點來看,最好是如上述 各實施形態所述在底層21設置開口部21 1之構成。又,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是反射型顯示及透過型顯示雙方皆 可能之所謂半透過反射型的液晶顯示裝置1 0 0,但即使是 僅可反射型顯示的液晶顯示裝置1 0 0亦可適用本發明。此 情況,未設有反射層22的開口部2 1 1與反射層22的透光 部221。因此,在曝光用光罩7(7a,7b,7c及7d)未設 置開口形成區域724。 (2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是藉由單一層來構成遮 光部84,但亦可使用積層具有遮光性(鉻等)的層及採用 半色調的半透過部86者來作爲遮光部84。若利用此構成 ,則可提高遮光部8 4的遮光性。 (3 )上述實施形態1〜4中,雖是將曝光用光罩7 a, 7 b,7 c,7 d的點區域7 2 1形成略多角形,但各點區域7 2 1 -43- (40) (40)1245967 的平面形狀可爲任意。例如亦可爲正多角形以外的多角形 。又,當點區域72 1的平面形狀爲多角形時,其各頂角最 好爲鈍角。這因爲當點區域72 1的頂角爲銳角時,其附近 會產生光的折射,所期望的曝光有可能會受阻。 (4 )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雖是以能夠和各 點區域72 1的全周緣連接之方式設置周邊透光部88,但如 圖2 3所示,亦可採用周邊透光部8 8會設置成部份與各點 區域721 (在此爲遮光部84 )的周緣連接之構成。同圖中 顯示略呈六角形狀的點區域72 1的各邊中僅沿著互相不隣 接的3邊來設置周邊透光部88之構成。 以圖1 1 (參照實施形態1 )所示的構成爲基礎,透過 點區域72 1的全周緣之周邊透光部88而到達膜體5 1的區 域5 1 8的光量多,因此突起2 1 3的頂上部的凹陷2 1 3 a有 可能會過深。相對的,若利用本變形例的構成,則透過周 邊透光部8 8而至膜體5 1的區域5 1 8之折射光的光量可比 圖1 2時更爲減少,因此可抑止凹陷2 1 3 a過深。如此,周 邊透光部8 8的形態最好是以凹陷2 1 3 a的深度能夠形成最 適之方式來選定。 (5 )上述實施形態5中,雖曝光用光罩7e的點區域 721是形成外接圓爲橢圓的多角形,但各點區域721的平 面形狀可爲任意。例如平面形狀爲略橢圓形的點區域72 1 ,或如圖24所示,在長方形(或正方形)S的各對邊附 加半圓形R之平面形狀的點區域72 1。本發明所謂的「扁 圓形」並非限於嚴密的橢圓形,還包含所有長狀的圓形( -44 - (41) (41)1245967 換言之,正圓形以外的圓形)。 (6 )上述實施形態5中,雖是以能夠和各點區域7 2 1 的全周緣連接之方式來設置周邊透光部8 8 (參照圖20) ,但如圖2 5所示,亦可採用周邊透光部8 8會設置成部份 與各點區域72 1的周緣(遮光部84的周緣)接觸之構成 。圖25是表示略呈八角形狀的點區域72 1的各邊中僅沿 著互相不隣接的4邊來設置周邊透光部88之構成。 以圖20所示的構成爲基礎,來自光源的光會折射於 點區域72 1的全周緣,而到達膜體5 1的區域5 1 8a (參照 圖2 1 ),因此依照來自光源的射出光量,依然有可能突起 2 1 3的頂上部的凹陷2 1 3 b (參照圖1 6 )會過深。相對的, 若利用本變形例的構诚,.透過周邊透光部..8 8而至膜體51 的區域5 1 8之折射光的光量會比圖2 0時更爲減少,因此 可有效抑止凹陷2 1 3 b過深。如此,周邊透光部8 8的形態 最好是以凹陷2 1 3 b的深度能夠形成最適之方式來選定。 又,即使利用未設置周邊透光部8 8的構成,透過位於各 點區域7 2 1的周緣的半透過部8 6之光還是會折射於該點 區域7 2 1的周緣,因此可取得與上述各實施形態同樣的效 果。 (7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爲液晶顯不裝置,但本 發明亦可適用於除此以外的光電裝置。亦即,只要是使用 將供給畫像信號的電氣性作用變換成亮度或光透過率變化 的光學性作用之光電物質來顯示畫像的裝置皆可適用本發 明。例如,以包含著色的液體及分散於該液體的白色粒子 (42) (42)1245967 的微膠囊作爲光電物質使用的電泳顯示裝置,或以在各極 性相異的區域中塗佈不同顏色的扭轉球作爲光電物質使用 的扭轉球顯示器,或以黒色碳粉作爲光電物質使用的碳粉 顯示器等各種的光電裝置亦可適用本發明。 又,本發明的光電裝置用基板,如以上所述,對利用 本身不發光的光電物質來顯示畫像的光電物質而言特別合 適。但,即使利用本身發光的光電物質(亦即自發光型的 光電物質)之光電裝置亦適用於本發明。例如,只要在自 發光型的光電物質的背面側設置本發明的光電裝置用基板 ,便可使由光電物質發射至背面側的光反射至觀察側,藉 此來實現明亮的顯示。就利用此自發光型的光電物質的光 電裝置而言,例如有使用有機EL .或發光聚合物等的 OLE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元件作爲光電物質 的顯示裝置,或使用氨或氖等的高壓氣體作爲光電物質的 電漿顯示器面板(PDP ),或者使用螢光體作爲光電物質 的場發射顯示器(FED)等。 < G :電子機器> 其次’說明有關具備以本發明的光電裝置作爲顯示裝 置的電子機器。 圖26是表示使用上述各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ι〇〇 之行動電話機的構成立體圖。如該圖所示,行動電話機 1 2 0 0除了複數個操作按鈕} 2 〇 2以外,還具備受話部〗2 〇 4 ’送話部]206,且具備上述液晶顯示裝置]〇〇。 (43) (43)1245967 圖2 7是表示將上述各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1 〇 〇 適用於取景器之數位相機的構成立體圖。在數位相機1 3 Ο Ο 之本體1 3 02的背面設置上述各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 1 〇〇。該液晶顯示裝置1 〇〇是根據攝像信號來進行顯示, 因此具有作爲顯示被照體的取景器之機能。並且,在本體 1 3 02的前面側(圖27中爲背面側)設有含光學透鏡及 C CD等的受光單元1 3 04。當攝影者在確認顯示於液晶顯 示裝置1 〇 0的被照體像之後按下快門按鈕1 3 0 6,則該時間 點之C C D的攝像信號會被傳送記憶於電路基板1 3 0 8的 記憶體。而且,該數位相機1 3 0 0在外殼1 3 0 2的側面設有 供以進行外部顯示的視頻信號輸出端子1 3 1 2,及資料通信 用的輸出入端子1314。 又,利用本發明的光電裝置來作爲顯示裝置的電子機 器,除了圖2 6所示的行動電話機或圖2 7所示的數位相機 以外,例如還有筆記型電腦,液晶電視,取景器型(或監 視器直視型)的攝影機,汽車衛星導航裝置,呼叫器,電 子記事本,計算機,打字機,工作站,電視電話,p 〇 S終 端機,具備觸控面板的機器等。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 構成剖面圖。 圖2是表示擴大液晶顯示裝置的要部構成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液晶顯示裝置的底層的表面形狀的立體圖 -47- (44) 1245967 圖4是表示擴大底層的突起的剖面圖。 圖5是表示液晶顯示裝置中第2基板上的各要素製造 過程的剖面圖。 圖6是表示膜體中在曝光過程中進行光分解的部份的 剖面圖。 圖7是表示曝光用光罩的構成平面圖。 圖8是表示曝光用光罩的構成剖面圖。 圖9是表示採用灰色調的半透過部的具體構成平面圖 〇 圖1〇是表示採用灰色調的半透過部的具體構成平面 圖。 圖11是表不擴大曝光用光罩的點區域的平面圖。 圖1 2是表示從光源發射至點區域附近的光路徑的剖 面圖。 圖1 3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曝光用光罩的構成平面 圖。 圖1 4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曝光用光罩的構成平面 圖。 圖1 5是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曝光用光罩的構成平面 圖。 圖1 6是表示擴大第5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底 層及反射層的突起。 圖1 7是表示設置於底層的表面之複數個突起的形態 -48- (45)1245967 平面 形態 圖。 域的 面圖 面圖 面圖 話機 機的 【主 100. 10... 圖。 圖1 8是表示設置於底層的表面之複數個突起的其他 平面圖。 圖1 9是表示第5實施形態之曝光用光罩的構成平面 圖20是表示擴大第5實施形態之曝光用光罩的點區 平面圖。 圖2 1是表示從光源發射至點區域附近的光路徑的剖 〇 圖22是表示變形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構成剖面圖。 圖23是表示擴大變形例之曝光用光罩的點區域的平 〇 圖24是表示變形例之點區域的形狀平面圖。 圖2 5是表示擴大變形例之曝光用光罩的點區域的平 〇 圖2 6是表示本發明之電子機器的一例,亦即行動電 的構成立體圖。 圖2 7是表不本發明之電子機器的一例,亦即數位相 構成立體圖。 要元件符號說明】 ••液晶顯示裝置, 第I基板, 畫素電極, -49- 】1… (46) (46)1245967 1 2 ...掃描線, 1 3 ... TFD 元件, a 1 4 ...配向膜, ♦ 20.. .第2基板, 2 1…底層, 21 1…開口部, 2 13,223…突起, 2 13a,21 3c...突起的頂上部的凹陷, φ 21 3b…突起的頂上部, 214.. .凹陷, 22.. .反射層, 22]…透光部> 24…彩色濾光片, 2 5 ...遮光層, 2 6…絶緣層, 27…資料線, 籲 34…密封材, 3 5…液晶, 3 8…I C晶片’ 51 ...膜體, 5 1 1…被加工區域, , 5 1 3…周邊區域, 5 1 5 ...膜體中形成底層的開口部的區域, 5 1 7 ...膜體中形成底層的凹陷的區域, -50- (47) 1245967 7a,7b,7c,7d,7e...曝光用光罩, 7 1…第1區域, 7 2 ...第2區域, 72 1…點區域, 8 1…透光部, 84…遮光部, 8 6...半透過部,
88...周邊透光部, 86 1,8 6 5 ...微小遮光部, 8 6 2,8 6 6 ...微小透光部, 8 8 ...周邊透光部。
-51 -

Claims (1)

  1. (1) (1)1245967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曝光用光罩,係使用於供以使膜體中被加工 區域成爲粗面的曝光處理之光罩,其特徵係具有: 第1區域,其係具有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周邊的光 透過之透光部;及 第2區域,其係具有分別設有遮蔽往上述被加工區域 的光的遮光部之複數個點區域,且以比上述透光部更低的 光透過率來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光透過的半透過部會被 設置於上述各點區域以外的區域。 2 . —種曝光用光罩,係使用於供以使膜體中被加工 區域成爲粗面的曝光處理之光罩,其特徵係具有: 第1區域,其係具有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周邊的光 透過之透光部;及 第2區域,其係具有分別設有以比上述透光部更低的 光透過率來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光透過的半透過部之複 數個點區域,且遮蔽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光的遮光部會被 設置於上述各點區域以外的區域。 3 . —種曝光用光罩,係使用於供以使膜體中被加工 區域成爲粗面的曝光處理之光罩,具有: 第1區域,其係具有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周邊的光 透過之透光部;及 第2區域,其係具有分別設有遮蔽往上述被加工區域 的光的遮光部之複數個點區域,且以比上述透光部更低的 光透過率來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光透過的半透過部會被 -52- (2) (2)1245967 設置於上述各點區域以外的區域; 其特徵係具有:周邊透光部,其係設置於連接於上述 各點區域的全周緣的區域,以和上述透光部略相同的光透 過率來使光透過。 4 · 一種曝光用光罩,係使用於供以使膜體中被加工 區域成爲粗面的曝光處理之光罩,具有: 第1區域,其係具有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周邊的光 透過之透光部;及 第2區域,其係具有分別設有以比上述透光部更低的 光透過率來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光透過的半透過部之複 數個點區域,且遮蔽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光的遮光部會被 設置於上述各點區域以外的區域; 其特徵係具有:周邊透光部,其係設置於連接於上述 各點區域的全周緣的區域,以和上述透光部略相同的光透 過率來使光透過。 5 . —種曝光用光罩,係使用於供以使膜體中被加工 區域成爲粗面的曝光處理之光罩,具有: 第1區域,其係具有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周邊的光 透過之透光部;及 第2區域,其係具有分別設有遮蔽往上述被加工區域 的光的遮光部之複數個點區域,且以比上述透光部更低的 光透過率來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光透過的半透過部會被 設置於上述各點區域以外的區域; 其特徵係具有:周邊透光部,其係設置於連接於上述 -53- (3) 1245967 各點區域的周緣的一部份的區域,以和上述透光部略相同 的光透過率來使光透過。 6 . —種曝光用光罩,係使用於供以使膜體中被加工 區域成爲粗面的曝光處理之光罩,具有: 第1區域,其係具有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周邊的光 透過之透光部;及 第2區域,其係具有分別設有以比上述透光部更低的 光透過率來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光透過的半透過部之複 數個點區域,且遮蔽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光的遮光部會被 設置於上述各點區域以外的區域; 其特徵係具有:周邊透光部,其係設置於連接於上述 各點區域的周緣的一部份的區域,以和上述透光部略相同 的光透過率來使光透過。 7 . —種曝光用光罩,係使用於供以使膜體中被加工 區域成爲粗面的曝光處理之光罩,其特徵係具有: 第1區域,其係設有遮蔽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周邊的 光之遮蔽部;及 第2區域,其係具有分別設有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 光透過的透光部之複數個點區域,且以比上述各透光部更 低的光透過率來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光透過的半透過部 會被設置於上述各點區域以外的區域。 8 · —種曝光用光罩,係使用於供以使膜體中被加工 區域成爲粗面的曝光處理之光罩,其特徵係具有: 第1區域,其係設有遮蔽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周邊的 -54- (4) (4)1245967 光之遮蔽部;及 弟2區域’其係具有分別設有使往上述被加工區域的 光透過的半透過部之複數個點區域,且使往上述被加工區 域的光透過的透光部會被設置於上述各點區域以外的區域 ,上述半透過部的光透過率比上述透光部的光透過率更低 〇 9 ·如申請專利車e圍第1〜8項的任一項所記載之曝光 用光罩,其中上述半透過部的光透過率爲1 〇 %以上4 〇%以 下。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的任一項所記載之曝 光用光罩’其中上述半透過部具有:遮蔽光的複數個微小 遮光部,及使光透過的複數個微小透光部。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曝光用光罩,其中上 述半透過部係於第1方向及與該第1方向相異的第2方向 交替配置上述各微小遮光部及上述各微小透光部。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曝光用光罩,其中上 述各微小遮光部及上述各微小透光部係各邊的長度爲2μπι &下的矩形狀。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曝光用光罩,其中上 述半透過部係將分別延伸於第1方向的上述各微小遮光部 及上述各微小透光部交替配置於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g勺胃 2方向。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曝光用光罩,其中上 述各微小遮光部及上述各微小透光部的寬度爲2 μηι以T。 -55- (5) (5)1245967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的任一項所記載之曝 光用光罩’其中上述點區域的平面形狀爲多角形,其外接 圓的直徑爲8μηι以上1 1 μιη以下。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的任一項所記載之曝 光用光罩’其中上述點區域的平面形狀爲略扁圓形或外接 圓爲形成扁圓形的略多角形。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範圍第丨6項之曝光用光罩,其 中上述各點區域的長度方向係於上述複數個點區域略同一 方向。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的任一項所記載之曝 光用光罩,其中佔據於上述第1區域與上述第2區域的總 面積之上述複數個點區域的面積的比例爲.3 0 %以上6 0 %以 下。 1 9 · 一種光電裝置用基板的製造方法,係製造具備表 面爲粗面的底層及設置於該底層的粗面上的反射層之光電 裝置用基板的方法,其特徵係具有: 膜體形成過程,其係藉由正片型的感光性材料來形成 膜體; 曝光過程,其係經由曝光用光罩來曝光上述膜體之過 程,利用上述曝光用光罩的遮光部來遮蔽往應形成上述粗 面的突起的區域及應形成凹陷的區域的一方之來自光源的 光,且使往該等區域的另一方之來自上述光源的光透過上 述曝光用光罩的半透過部,藉此來使該光僅作用於上述膜 體的厚度方向的一部份; -56- (6) (6)1245967 顯像過程’其係顯像經過上述曝光過程的膜體,而形 成上述底層;及 反射層形成過程’其係於藉由上述顯像過程而取得的 底層的粗面上形成具有光反射性的上述反射層。 2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光電裝置用基板的製 造方法’其中在上述曝光過程中,藉由上述遮光部來遮蔽 往應形成上述粗面的突起的區域之光,且藉由上述半透過 部來使應形成該粗面的凹陷的區域之光透過,另一方面使 透過設置於上述曝光用光罩之遮光部的周邊的周邊透光部 之光折射於該遮光部的周緣,且使該折射光作用於應形成 上述突起的頂上部的部份。 21 · —種光電裝置用基板的製造方法,係製造具備表 面爲粗面的底層及設置於該底層的粗面上的反射層之光電 裝置用基板的方法,其特徵係具有: 膜體形成過程’其係藉由負片型的感光性材料來形成 膜體; 曝光過程,其係經由曝光用光罩來曝光上述膜體之過 程,使往應形成上述粗面的突起的區域及應形成凹陷的區 域的一方之來自光源的光透過上述曝光用光罩的透光部, 藉此來使該光作用於上述膜體的厚度方向的全部,且使往 該等區域的另一方之來自上述光源的光透過上述曝光用光 罩的半透過部,藉此來使該光僅作用於上述膜體的厚度方 向的一部份; 顯像過程,其係顯像經過上述曝光過程的膜體,而形 -57- (7) 1245967 成上述底層;及 反射層形成過程,其係於藉由上述顯像過程而取得的 底層的粗面上形成具有光反射性的上述反射層。 22. —種光電裝置的製造方法,係製造具備光電裝置 用基板的光電裝置之方法,該光電裝置用基板係具備表面 爲粗面的底層及設置於該底層的粗面上的反射層,其特徵 係具有: 利用申請專利範圍第! 9〜2 1項的任一項所記載之方 法來製造光電裝置用基板之過程;及 以能夠和上述光電裝置用基板的上述反射層呈對向之 方式來配置光電物質之過程。 23 · —種光電裝置用基板,其特徵係具備: 底層,其係於表面具有在各個頂上部形成有凹陷的複 數個突起;及 反射層,其係設置於上述底層中具有上述複數個突起 的表面上,具有光反射性。 24 · —種光電裝置用基板,其特徵係具備: 底層,其係於各個頂上面設有凹陷,且於表面具有平 面形狀爲略扁圓形的複數個突起;及 反射層,其係設置於上述底層中具有上述複數個突起 的表面上,具有光反射性。 2 5 · —種光電裝置,其特徵係具備: 第1基板及第2基板,其係互相對向,而夾持光電物 質; -58- (8) (8)1245967 底層,其係設置於上述第2基板中對向於上述光電物 質的板面上的層’於表面具有在各個頂上部形成有凹陷的 複數個突起;及 反射層,其係設置於上述底層中具有上述複數個突起 的表面上,具有光反射性。 26 · —種電子機器,其特徵係具備申請專利第25項 所記載的光電裝置作爲顯示裝#胃。
    -59-
TW093134152A 2003-11-10 2004-11-09 Substrate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exposure mask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TWI24596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80001A JP4013889B2 (ja) 2003-11-10 2003-11-10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3380000A JP4013888B2 (ja) 2003-11-10 2003-11-10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9522A TW200519522A (en) 2005-06-16
TWI245967B true TWI245967B (en) 2005-12-21

Family

ID=3443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34152A TWI245967B (en) 2003-11-10 2004-11-09 Substrate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exposure mask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30048A1 (zh)
EP (1) EP1530085A3 (zh)
KR (1) KR100660671B1 (zh)
CN (1) CN100426141C (zh)
TW (1) TWI2459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68979B2 (ja) * 2006-09-15 2009-05-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源用カバ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機器
CN101477318B (zh) * 2008-01-04 2012-05-23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掩模对位曝光方法及光掩模组件
KR101094305B1 (ko) 2010-02-11 2011-12-1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레이저 열전사용 마스크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102132883B1 (ko) * 2013-12-10 2020-07-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추출 효율이 향상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362091B1 (ko) * 2015-03-19 2022-02-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광마스크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A (en) * 1841-03-12 Improvement in the manner of constructing and propelling steam-vessels
JPS58125084A (ja) * 1982-01-21 1983-07-25 株式会社東芝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296600A (ja) * 1991-03-25 1992-10-2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エンボス版の製造方法、エンボス版及び該エンボス版を用いて製造した化粧シート
EP0536898B1 (en) * 1991-09-10 1997-07-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eflection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5452653A (en) * 1994-09-09 1995-09-26 Gaj; Theodore S. Band inserter
JP2000206671A (ja) * 1999-01-13 2000-07-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フォトマスク、フォ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407413B1 (ko) * 1999-07-19 2003-11-28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반사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반사판을 구비한 반사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2162645A (ja) * 2000-09-14 2002-06-07 Sony Corp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5082172B2 (ja) * 2001-02-05 2012-1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3057640A (ja) * 2001-06-05 2003-02-2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TW552467B (en) * 2002-03-22 2003-09-11 Ind Tech Res Inst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diffusive direct reflector using gray-tone exposure
JP2003302740A (ja) * 2002-04-10 2003-10-24 Seiko Epson Corp マスク、光反射膜付基板、光反射膜の形成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9522A (en) 2005-06-16
CN100426141C (zh) 2008-10-15
KR100660671B1 (ko) 2006-12-21
EP1530085A2 (en) 2005-05-11
US20050130048A1 (en) 2005-06-16
EP1530085A3 (en) 2007-08-01
CN1617046A (zh) 2005-05-18
KR20050045846A (ko) 2005-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415981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273314B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o-optical device
US7088404B2 (en) Substrate for electro-optical device having particular concave portions and convex portions and flat section on the surface of a base layer
TW594202B (en) Mask, substrate with light reflecting film, method for forming light reflecting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30147115A1 (en) Substrate for electrooptical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ubstrate, electrooptical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274909B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olor filter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KR20070042615A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WO2006064905A1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245967B (en) Substrate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exposure mask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JP370802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574557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013888B2 (ja)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013889B2 (ja)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5148477A (ja)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
US7224505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substrate,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JP2005148384A (ja)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788423B2 (ja)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7121484A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のカラーフィルタ形成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に用いられる露光用マスク
JP3800189B2 (ja) 半透過反射基板、そ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061419B2 (ja)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
JP4329440B2 (ja) マスク、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10099381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06039243A (ja)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
JP2005208128A (ja) 露光用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5265919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