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78181B -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78181B
TW478181B TW089117791A TW89117791A TW478181B TW 478181 B TW478181 B TW 478181B TW 089117791 A TW089117791 A TW 089117791A TW 89117791 A TW89117791 A TW 89117791A TW 478181 B TW478181 B TW 4781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organic material
electrode
layer
electroluminesc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17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ergen Simmerer
Hagen Klausmann
Wolfgang Rogler
Ewald Guenther
Francis Nguyen
Original Assignee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filed Critical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78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7818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1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coloured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478181 五、發明說明(1 ) 發明背景、·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電致發光裝置,例如顯示器及光源,及製造 此種電致發光裝置之方法。更具體地說,本發明係關於平 面板顯示及具有電致發光有機光發射二極體(OLED顯示)顯 不 ° 顯示器在現今電子產品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代表在操 作者及機器之間互動及通訊的重要兀素。隨著經濟及技術 的發展,發展出各種不同的顯示器技術。過去幾年,平面板 顯示器在世界上蔚爲風潮。特別是,平面板顯示器近來取 代在傳統顯示器及電視組中使用的陰極射線管。平面板顯 示器的一主要優點係縮小的尺寸(深度)及其很低的功率消 耗。 平面板顯示器現今盛行的是液晶顯示器(LCD)。LCD適 用於涵蓋整個色度(單色,多色,全色),大小(手錶面,手機 顯示器,個人管理器,筆記型電腦,LCD螢幕),及解析度(從 7個區段顯示到高解析電腦螢幕)所需之範圍。 雖然LCD衹在這幾年開始盛行,這些顯示器在對比,亮度 及觀看角度上仍然很受限制。特別是在低溫時,回應時間 及螢幕更新速度仍然是一問題。 如電漿顯示器的的平面板顯示器至今祇在適合的應用中 使用,這是由於技術上的困難或因爲高價位或顏色上的缺 乏(真空發光顯示器)。 478181 五、發明說明(2) 近年來有前景的平面板顯示器技術係稱爲有機光發射二 極體(OLED)。他們相對於上述之技術具有各項優點。 OLED具有良好的對比及亮度,這是由於自我發射原理, 低功率消耗(由於小的驅動電壓及不需要後發光),寬的觀 看角度而沒有限制,漂亮的顏色明度(由於自我發射原理) 。再者,這些優點甚至在”被動”驅動模式中達成,即是對於 低及適中之像素數目,不需要薄膜電晶體(如在LCD活性矩 陣顯示器,其製造複雜)。這個事實有一優點,特別是,在 OLED顯示器的製造費用上。 ”有機光發射二極體”電發光π,π電發光裝置””聚合物 LED”在此篇說明中使用而不特別指出光子發射受激狀態之 各體性質。換言之,自電磷光(electrophosphorescence) 而來之光發射係明確的包含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在探究本發明之詳細內容前,以下敘述將提供根據有機 光發射二極體(OLED)之顯示器裝置之構造之一般描述。 所述之參考資料因此適用於習知技術,其描述例如層序 列及材料選取之一般特徵。參見,例如J .Sal beck所著,在 Be r. Bun s eng e s.Phy s. Chem·100,p 1 667 - 77( 1 996 )中之 "Electroluminescence with Organic Compounds" o 在傳統OLED結構中之主要元件如下: 基板: 大部分的習知技術系統使用玻璃板作爲基板。除了玻璃基 -4- 478181 五、發明說明(3) 板外,塑膠基板或彈性聚合物膜亦可被使用。熟悉此技藝 之人士知道適當的材料(例如,聚(對酞酸乙二酯 )[p〇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〇 洞注入的電極: 此電極注入正電荷(’’洞π )進入毗鄰之有機層。較佳材料 爲透明的及半透明的電極材料,例如銦錫氧化物。 有機層: 提供至少一有機層。必須辨識包含單體之OLED,及包含 寡聚合體,聚合體及混合物(聚合體LED)之OLED。在合適 的地方,無機或有機輔助物,例如穩定劑可以存在。 典型的OLED系統具有下列之層序列: 至少一傳送正電荷(”洞之層。如需要的話,可存在多 於一個之洞傳送層。範例材料爲:酞花青銅(單體 )[copperphthalocyanine(monomer)],N,N,N,,N、四苯基聯 苯胺(單體)[N,N,N’,N’ - tetraphenylbenzidine(monomer)], 或聚(N-乙烯咔唑)(聚合物 )[poly[N_ vinylcarbazole(polyraer)], 聚苯胺 ( 聚合物 )[polyaniline(polymer)]或經取代之聚嘧吩(聚合物 )[polythiophenes(polymer) ] 〇 至少一光發射層(π發射層π )。此層最好包含染料混合物 (例如在參- (8-羥基喹啉酸基)中的紅螢烯)鋁(m)(alQ)之 單體,聚合體中之單體(在聚(N-乙烯咔唑)[p()iy(N_ vinylcarbazole)]中紅螢烯(rubrene)或聚合體混合物在 478181 五、發明說明(4) 聚(9,9’_雙-院基莽)[poly(9,9’-bis-alkylfluorene)]中 之聚(P,P’_雙-院基莽)[poly(benzathiadiazole)]。 至少一傳送負電荷Γ電子”)之層。例如:alq(單體),在 聚苯乙烯中(聚合體中之單體)之4_(第三丁基苯基)-聯苯 基 D惡二哩[4-(tert.-butylphenyl)-biphenylyloxadiazle], 聚(P,P’_雙——烷基莠)(聚合物,!^“^^-bisalkylfluorene)] 〇 在適當處,幾項功能(電子傳送,洞傳送,光發射)可以結 合在單一層。最新技術已引進所有功能皆結合在一層有機 層之組態(例如聚(對伸苯基伸乙燃基)([Ρ 〇 1 y ( P -pheny1eneviη 1yene ) , PPV]) ° 電子注入電極: 這個電極注入負電荷(’’電子”)進入毗鄰之有機層。此處 較佳的材料爲具有低功函數(work funct ion)之金屬或合 金或與其他金屬之合金。例如鎂,鎂銀合金(90 :10a t%),鈣, 鈣銀合金(90 :10at%)。亦知道的是一薄緩衝層與金屬的使 用(例如具有0.5至lnm厚度之氟化鋰或氧化銀層,由鋁在 其後跟隨)。 封包: 較佳的材料係那些提供避免機械應力引起之損害之保護 及避免濕度(水)及/或大氣氧之保護之材料。 已知有各種有機層應用之製程。下列提供適當製造方法 之槪觀: 478181 五、發明說明(5) 寡聚合體/聚合體: 在寡聚合體及聚合體材料中最好的是液相程序。已知的 最重要方法後旋轉塗覆及鑄造方法(刮刀平整)。相關的習 知技術亦有描述,例如,由Friend等所著之美國專利第 5,247,190號及歐洲專利說明書EP0573549B1。假使數層 後由液相程序連續施加,應小心溶劑的選擇以確保在施加 後續層時,下方層並不部分撕下或整個撕下。同樣應該避 免由’’互混”(部份溶解之後擴散)所造成之效應。 單體: 在高真空中之熱蒸氣澱積在單體的情況下較佳。在此情 況下需要思考的重要因素爲蒸氣澱積速率。藉由設定適當 的蒸氣澱積速率,能夠藉由熱蒸發由各自控制之兩個蒸氣 澱積源準備兩個材料的混合物。藉由利用適當的光罩,能 夠使用可蒸發低分子量化合物來製造圖案化之層。 以上各種與聚合體或寡聚體之應用相關之製作方法有下 列缺點:藉由由液相程序描述之方法,圖案化層或數個相鄰 之不同材料之層不能被施加或祇能以不成比例的費用施加 。根據本發明之新方法特別是指向聚合體或寡聚體之應用 〇 旋轉塗覆是目前最常用來在OLED製程中施加聚合體層 之方法。與刮刀平整(doctor blading)—樣,它不提供一 問題解決方法,因爲該方法不能有任何在0LED中之有機層 之選擇施加。 478181 五、發明說明(6) 在完整表面旋轉塗覆之後,在特定區域之有機層必須被 移除,例如接觸墊或邊緣,以便在封包期間固定覆蓋於位子 上。用做這個目的程序包括藉由刮除之機械移除,藉由以 飽合溶劑吸收媒介擦拭而移除,及所謂的雷射切除。 首先,移除是昂費的。第二,這些程序具有非常低的程序 穩定性及高廢料,這意謂在高量大量生產中,它們會造成減 少的良率,因此不適合。 雖然噴墨列印(參見,例如國際公告W098/289046 )允許 OLED中有機層的空間解析應用,它同時具有特定的缺點。 在噴墨列印中,大量的小點連續地被印出,導致很長的製 造時間。大量並列的小點會有形成小孔的危險:不完全的 表面覆蓋適成有機層的非均勻性,其造成元件的低性能及 減短之壽命,但更嚴重的可能造成元件的故障。再者,噴墨 列印至三維形體(’’物體列印π )會遭到不能解決的技術問題 (特別是列印頭或欲被列印之基板之機械引導)。 螢幕列印能致能有機層的空問解析應用。但在列印不平 坦(3 -D型狀)表面時會產生問題,因爲細微列印螢幕可能會 損壞。再者,噴墨列印及螢幕列印所能達到的解析度不夠 高解析像素顯示所需之大於80%之塡充因素。 噴墨列印,螢幕列印及模版列印並不適合。上述方法主 要適用於傳送高黏度介質之厚層(典型的幾個微埃厚),而 噴墨列印不能符合"同時全面施加”的情況。而是一個接一 個覆蓋小的次區域。這會有在製作時間上及覆蓋完全性上 478181 五、發明說明(7) 的缺點。 雷射切除方法的缺點在於:它使基板受到熱應力及活性 電致發光層會受到切除之反應生成物之污染。在像素化多 顏色顯示裝置中,在各別像素間之不發射空間應盡可能的 小(幾個微米)以確保高塡充因素(相對於顯示裝置之整個 區域之發射區域之部分)。一大小爲2 0 // m之非發射空間 應被視爲目標,但不能藉由雷射切除有效花費地達成。 發明槪述: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具有一或更多圖案化有機層之有 機電致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克服已知裝置及方法之缺 點並提供具有從適當黏度之聚合體或寡聚體溶液之有機材 料之薄層之多顏色顯示裝置之更有效及更經濟的形成。 根據以上目的,本發明提供一製造電致發光裝置之方法, 其包含下列步驟: 提供一含有一電極之基板; 藉由平面圖像列印列印至少一層有機材料至基板;及 電氣接觸有機材料層。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特徵,平面圖像印刷可以是任何現代 印刷製程,包括襯墊列印,平版印刷,乾平乾印刷,書信印刷, 及凹刻印刷。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特徵,複數個電極在印刷步驟前先刻 印到基板上。任何傳統的刻印製程皆可以,例如石版印刷, 其後接著濕化學蝕刻。 478181 五、發明說明(8)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特徵,第一有機材料之圖案及第二有 機材料之圖案被印製到基板上。第二有機材料並不與第一 材料重疊。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特徵,一 ITO(銦錫氧化物)層首先微 影蝕刻地及濕化學地刻印到玻璃基板以形成複數個互相平 行,分開,長條狀之電極; 之後電極被淸潔; 接下來,第一有機材料之溶液藉由平面圖像印刷製程印 刷到電極上,及有機層被乾化; 這個步驟重複施行在第二有機材料上,並可選擇性地施 行在至少另一有機材料上; 接下來,複數個電極係澱積在有機層上。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特徵,電極係由蒸氣澱積而澱積,例如 噴濺或熱蒸發。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電致發光裝置,包含: 一基板, 複數個置放在基板之圖案化電極; 至少一層印製在電極上之電致發光有機材料;及 複數個置放在有機材料上之圖案化電極。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特徵,基板係實質上平玻璃基板,圖案 化電極係由一選自包含導電氧化物,例如I TO,低功函數金 屬,例如鈣及包含至少一低功函數金屬之合金, 例如鈣-銀合金之組之材料形成。 -10- 478181 五、發明說明(9)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特徵係電致發光有機材料層係複數個 印刷至電極及電氣接觸以形成多顏色電致發光裝置之電致 發光有機材料層之一。 根據本發明之一伴隨特徵係電致發光有機材料層係複數 個印刷至電極及電氣接觸以形成像素化多顏色或全色顯示 裝置之電致發光有機材料層之一。 各別像素之大小可以大到數百平方公分。如此大面積之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可用作爲照明目的,例如室內照明或在 汽車應用中的儀器板照明。較佳實施例爲薄(<2mm)多色光 源。 因此本發明係基於有機電致發光系統的製造可藉由平面 圖像印刷方法有利地達成。爲了本發明之目的,平面圖像 印刷方法係欲被印刷之材料被同時施加作爲一全面有機層 之印刷方法。此種印刷方法係特別適用於施加自適當黏性 之聚合體或寡聚體溶液之有機材料之薄層。 本發明係指向所有直接及非直接印刷方法,其符合上述 情況(平面圖像印刷,薄層,低黏度)。例如,本發明使用已 知印刷技術,例如平版印刷,乾平版印刷,及襯墊印刷方法 〇 有硏究已指出平版印刷(平面圖像,石版印刷)後特別適 用於建立起電致發光配置以產生圖案(>>50 // m)及層厚度 ( 50 - 500nm)及具有厚度及表面上之符合的趋勻性。書信印 刷及凹刻印刷亦可成功地被使用。實施例之詳細描述解釋 -11- 478181 五、發明說明(1〇) 印刷之使用,其係典型地使用於LCD之製造。例如,聚亞醯 胺層係直接地印刷在圖案化型式中。 在典型平版印刷製程中,印刷媒介(在本發明中爲具有適 當黏度之聚合體溶液或寡聚體溶液)係在自一貯藏處之薄 膜中均勻地施加至一傳送媒介(滾筒)。滾筒傳送聚合物至 一第二帶有印刷圖案(由石版印刷產生)之鋼滾筒。 在通常用在平版印刷之石版印刷製程中,親水區和拒水 區係在滾筒上產生,其確保當施加印刷媒介時祇有拒水區 被浸濕,而親水區沒有有機材料。如此藉由印刷媒介產生 的印刷圖案係傳送到所謂的橡皮滾筒,即具有一軟塑膠覆 蓋(通常爲矽)之滾筒,其傳送墨鉛至基板。適用於印刷薄 層之印刷壓製係描述於例如由Hashimura等所著之美國專 利第 4,841,857 號。 在平版印刷中,在滾筒上或攜有印刷圖案之滾筒上之親 水區通常覆蓋有水蒸氣。這使得拒水聚合體溶液被排斥, 而拒水區則以聚合體溶液覆蓋。然而,以此方法不能排除 高電致發光聚合體被印刷時由乳化作用引進濕氣的危險, 因而損壞OLED顯示器的性能。特別適用於電致發光組態 之製造後兩種在石版印刷上的變化,其不需要水蒸氣來分 離有黑鉛和無墨鉛區。 這個方法中之一對應描述於美國專利第4,841,857號中 之內容,但是帶有印刷圖案之滾筒係覆蓋有一拒水材料,通 常爲矽,而印刷圖案對應在滾筒表面上之無矽區。覆有石夕 -12- 478181 五、發明說明(11) 之區具有排斥聚合體溶液之效應,聚合體溶液係吸附在無 矽區,並傳送到第二覆蓋有塑膠之滾筒。印刷媒介因此以 石版印刷預定圖案傳送到基板。在OLED顯示器的製造過 程中適於處理電致發光聚合體之製程係描述於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30,1 1B,pp3313 - 17 (199 1)(在LCD技術中15-20//m結構之應用)。 襯墊印刷係另一特別適用於在OLED製造期間印刷EL聚 合體之方法。適個方法的中心在於帶有欲被印刷圖案之印 刷板,欲被印刷圖案係藉由石版印刷方法產生於表面。該 板係由鋼所製,雖然亦可使用塑膠板。印刷媒介(聚合體溶 液或寡聚體溶液)之施加係藉由自一貯藏處澆灌或藉由覆 蓋有印刷媒介之滾筒。然後使用刮刀來剝除多餘的印刷媒 介。覆蓋有印刷媒介之印刷圖案係傳送到彈性材料所作之 襯墊,藉由以些許壓力壓製襯墊至印刷板。襯墊通常是由 矽彈性物或聚脲彈性物製成,具有適當的彈性,通常,襯墊 的底部爲圓錐形,所以當施加一適當壓力時會對區塊表面 呈躺平並會接受相當大小之印刷媒介。接受之圖案然後由 襯墊傳送到相當大小之基板。襯墊的機械性質及印刷媒介 的一致性對於印刷品質有決定性。由於傳送襯墊的彈性, 襯墊印刷特別適於印刷不平坦表面,因而適於施加薄有機 層至三維基板。此製程詳細敘述於2W〇rld Conf. And Ex h.ο n Photovoltaic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Vienna,July 1998 中由 Hahne 等所著之"Pad Printing- 478181 五、發明說明(12) Thick-Film Technique Fine-Line Printing for Solar Cells”。 根據本發明,適用於藉由平版印刷製造OLED者係溶劑可 處理之功能性寡聚體及聚合體。適用材料之範例包括聚( 伸苯基伸乙儲基)[p〇ly(phenylene vinylenes)](參見 international PCT publication W098/ 27 1 36 ),聚莽[poly fluorenes]及共聚物[copolymers](參見 international PCT publications W097/05184),聚伸苯胺(polyphenylene amines),聚咔哩(polycarbazoles),聚苯胺(polyanilines) 及在適當溶劑中之聚噻吩(polythiophenes)。適當寡聚體 有機材料之範例包括寡聚莽及三碟烯化合物。適當功能的 有機材料之混合物溶液也可根據本發明之方法被處理。 其他被視爲本發明之特性之特徵係列在申請專利範圍內 〇 雖然本發明係以製造0LED平面板顯示器之方法之範例 來描述及顯示,但並不是要限制本發明於所示之細節,各種 變化可以在不偏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內被做成。 本發明之架構及其他目的及優點將隨著閱讀以下特定實 施例之描述及伴隨圖式而更明顯易懂。 圖式之簡單描述: 第1圖係二色有機光發射二極體(0LED )之平面圖; 第2圖係多像素顯示裝置之平面圖。 較佳實施例之描述: -14 - 478181 五、發明說明(13) 首先參考第1圖,係一二色有機光發射二極體。此圖式 僅爲說明起見並未照比例。結構包括具有大小約爲50 mm X50腿及厚度爲1.1腿之玻璃基板17。兩個光刻畫 (photopatterned)半透明條狀銦錫氧化物之電極寬度約爲 2腿並且分開間隔1腿。一聚(2 -甲氧基- -乙基-乙氧 基)-1,4-伸苯基伸乙儲基)[poly(2-methoxy-5-(2·-ethyl-hexyloxy)-l,4-phenylenevinylene)](橘紅發射體) 層 12,即 MEH-PPV,及一聚(9,9f-雙-正辛基蕗-alt-2,l,3-苯並噻二哩)[poly(9,9'-bis-n-octyl-fllIorene-alt-2,l,3-benzothiadiazole)](綠發射體)層13,即聚苐,係在 根據本發明之製程中被印刷至電極11。一對應聚笄之光發 射區之活性區14及一對應MEH-PPV之光發射區之另一活 性區1 6係由鈣/銀之蒸氣激積電極1 5所定義。 在蒸氣澱積的製程中間,金屬層係以藉由陰影罩幕之幫 助成寬2腿之平行條之方式被刻畫。如上述所製造之電致 發光組件之活性區即發射區,係由銦錫氧化物電極及金屬 電極之重疊處所定義。對於兩個發射區,每一個活性區爲2 mm X 2 mm 〇 當施加20V之電壓(每一情況皆爲ITOpositive)如上述 製造之組件會在MEH-PPV的情況下發出橘紅光,而在聚莽 的情況下發出綠光。 範例1 : IT〇覆蓋之玻璃基板之銦錫氧化物(IT0)層係藉由石版 -15- 478181 五、發明說明(14) ITO覆蓋之玻璃基板之銦錫氧化物(ITO)層係藉由石版 印刷方法及隨後之濕化學蝕刻所刻畫,形成兩個條狀電極 。因此製成之電極係由溶劑淸洗(丙酮,接著甲醇,在室溫, 超音波下各爲時30分鐘)。然後MEH-PPV溶液係藉由襯墊 印刷施加至兩個ITO電極條之一。具有聚合體層之玻璃基 板然後在60°C溫度下烘乾3 0分鐘。在其他ITO條之上方, 藉由襯墊印刷施加10wt%之聚弃溶液。接下來,150nm之鈣 係在高真空下由熱蒸氣經由陰影罩幕被施加,接著,一 15 0nm之銀層被施加(不破壞真空)。底壓力爲1X10·5 mbar,兩個金屬層之蒸氣激積速率爲lnm/s〇 現在參閱第2圖,顯示由有機電致發光LED之矩陣形成 之5X7之點矩陣顯示器之平面圖。金屬電極21形成顯示 器之矩陣列,而電極之接觸襯墊係由右側之暗區所顯示。 區22係由活性電致發光聚合體印刷於下面的玻璃基質23 之上。銦錫氧化物之半透明電極24形成矩陣顯示器之行 。I TO電極24之接觸襯墊係由第2圖底部之暗區所顯示。 範例2: 這個範例對應於顯示於第2圖之實施例。一銦錫氧化物 層(IT0)係澱積至玻璃基板(大小50mm X50 mm,厚度1.1 mm) 並藉由石版印刷及隨後之濕化學蝕刻刻畫圖案,形成5個 互相平行之條狀電極,電極被刻畫成寬度0.3 mm及間隔0 . 1 mm。由此製造之透明電極然後使用溶劑淸洗(丙酮,之後甲 醇在室溫超音波下維持30分鐘)。然後藉由襯墊印刷施加 -16- 478181 五、發明說明(15) 在60°C溫度下烘乾30分鐘。然後150nm之鈣層藉由熱蒸 發在高真空下施加,接著施加150nm之銀層(未破壞真空) 。底壓力爲1X10·5 mbar而兩個金屬層之蒸氣澱積速率爲 1nm/s 〇 在蒸氣澱積製程中,金屬層係藉由陰影罩冪之幫助形成 7個寬0.3 mm間隔0 . 1腿之條而刻畫。如上述所製成之電 致發光組件之活性,即發射區係由銦錫氧化物電極及金屬 電極之重疊處所定義。總共有5X7 = 35個像素,形成一矩 陣型顯示器。 當施加20V之電壓(ITO positive),如上製成之組件會 發出橘紅光。已知方法(各向異性導電黏著劑,黏合劑)可 用來做成與組件之接觸,而不需要活性聚合體膜之部分移 除。 範例3 : 一玻璃基板(大小400 nrni X 350 mm,厚度1 · 1 mm )係以銦錫 氧化物(IT0)層覆蓋,並以藉由石版印刷方法,接著濕化學 触刻形成複數個互相平行2 mm寬間隔1 mm之條形電極來刻 畫。由此製成之電極然後以溶劑來淸洗(丙酮,接著甲醇, 在室溫超音波下爲時30分鐘)。然後藉由旋轉字模壓機 (Letterpress)印刷施加一聚(伸乙燃-二氧基嗤吩 )[poly(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0T)溶液。溶液 之切變黏度在室溫下爲80CPS(以10S·1之切變速率來測量) 。連續(lml/rain)施加溶液至一覆有砂之滾筒(毯式滾筒或 -17- 478181 五、發明說明(16) 塑膠滾筒),滾筒寬度爲500 mm,直徑爲15 cm。滾筒係水平 安裝並以每秒0.5迴轉之速率旋轉。相似寬度而直徑爲30 cm之鋼滾筒平行於矽滾筒旋轉。鋼滾筒之表面係以小孔( 深度<0.2 ,直徑<0.05 mm)高密度配置而形成。藉由適當 調整矽滾筒及鋼滾筒之間之間隔(<0 . 1 mi ),一均勻薄膜之 印刷媒介,在此爲PED0T係形成於鋼滾筒。 一光可刻畫彈性材料被使用以便傳送圖案。此種彈性物 可在市面上購得。 任何傳統的石版印刷係適用於刻畫具有厚約5 mm之碟, 使得欲被印刷之區被昇高1 mm (印字壓機印刷)。昇高之區 之表面被粗糙化以確保最好的可能之膜傳送。如此刻畫之 彈性碟被安裝於一適當之滾筒(直徑40 cm,習稱爲板圓筒) 其平行於載膜鋼滾筒。要正確的施行印刷作業,彈性物表 面在鋼滾筒上被捲起一次使得昇高區以PEDOT均勻覆蓋。 在下個步驟中,彈性物表面橫跨玻璃板而滾動,因而傳送 PEDOT膜的刻畫型式。接下來膜在150°C下烘乾30分鐘。 由上述的參數可得到厚1 5nm之層。 適當的印刷術係商場上可得。 相似於上述範例,施加一層MEH-PPV。具有兩層聚合體 之玻璃基板被烘乾,在6(TC下爲時30分鐘。接下來,一 15 0nm之鈣層在高真空藉由熱蒸發經由一陰影罩冪被施加, 接著施加一 150nm之銀層(未破壞真空)。底壓爲1X10·5 mbar,兩個金屬層之蒸氣澱積速率爲lnm/s。 -18 - 478181 五、發明說明(1 7 ) 在蒸氣澱積製程期間,金屬層藉由陰影罩冪之幫助形成 寬2順之兩個平行條來刻晝。如上述製成之電致發光組件 之活性,即發射區由銦錫氧化物I TO電極及金屬電極之重 疊處所定義。兩個發射區之活性區爲2 mm X 2 mm。 當施加20V之電壓(ITO positive),平面板顯示器在 MEH-PPV的情況下發射出橘紅色。 符號說明 1 1…電極 12_"MEH-PPV 層 13…聚苐層 14…活性區 15…電極 16…活性區 21…金屬電極 2 2…區 23…玻璃基板 2 4…電極 -19-

Claims (1)

  1. 478181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89 1 1 779 1號「致發光裝置及製法」專利案 (90年12月修正)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製造電致發光裝置之方法,包括: 提供包含一電極之基板; 藉由平面圖像印刷列印至少一有機材料層於該基 板;及 電氣接觸有機材料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印刷步驟包含 以一選自襯墊印刷,平版印刷,乾平版印刷,書信印 刷,及凹刻印刷群組之平面圖像印刷來印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包含在印刷步驟 前在基片上刻畫複數個電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接觸步驟包含 執行一蒸氣澱積步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包含形成一第一 有機材料之圖案及一第二有機材料之圖案,第二 有機材料係與第一有機材料橫向隔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包含石版印刷及 濕化學刻畫一 ΙΤ0層於一玻璃基板上並形成複數個 互相平行,分隔,條狀之電極; 之後,淸洗電極; 之後,以平面圖像印刷製程印製一第一有機材料 - 20- 478181 六、申請專利範圍 之溶液至電極上並烘乾第一有機材料; 之後,以平面圖像印刷製程印製一第二有機材_ 之溶液至第一有機材料並烘乾第二有機材料;及 澱積複數個電極至有機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蒸氣澱積步驟包 含蒸氣澱積以選自包含低功函數金屬,包含至少~{£ 功函數金屬之合金,及導電氧化物之群組作爲材料之 電極。 8. —種電致發光裝置,包含: 一基板; 複數個置放在該基板上之被刻畫電極; 印製在該電極上之至少一層電致發光有機材料;及 複數個置放在該有機材料上之被刻晝電極。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裝置,其中該基板係一實質 上扁平玻璃基板,而該刻畫之電極係由選自包含ITO, 鈣及銀群組之材料形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裝置,其中該電致發光有機 材料層係複數個印製至該電極及電氣接觸以形成多色 電致發光裝置之電致發光有機材料層之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裝置,其中該電致發光有機 材料層係複數個印製至該電極並電氣接觸以形成一像 素化多色或全色顯示裝置之電致發光有機材料層之一 -21 - 478181 、申請專利範圍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裝置,其中該裝置係一顯示 器或一光源。 -22-
TW089117791A 1999-09-01 2000-12-01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W47818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8827399A 1999-09-01 1999-09-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78181B true TW478181B (en) 2002-03-01

Family

ID=23533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17791A TW478181B (en) 1999-09-01 2000-12-01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214868B1 (zh)
JP (1) JP2003508890A (zh)
CN (1) CN1225944C (zh)
DE (1) DE60045514D1 (zh)
TW (1) TW478181B (zh)
WO (1) WO20010173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94507B2 (en) 2003-07-18 2011-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including a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3870B1 (en) 1996-08-02 2003-09-23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Electroluminescence in light emitting polymers featuring deaggregated polymers
US6878312B1 (en) * 1999-03-29 2005-04-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as well as function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e
US20020130612A1 (en) 2001-03-13 2002-09-19 Morrissy Joseph Hourigan Display device formed of a multi-color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4783526B2 (ja) * 2001-05-23 2011-09-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250922B2 (ja) * 2001-07-05 2013-07-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03013192A1 (en) 2001-07-27 2003-02-13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polymer light emitting devices by lamination
DE10157945C2 (de) * 2001-11-27 2003-09-18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rganischen, elektrolumineszierenden Displays sowie ein organisches, elektrolumineszierendes Display
DE10240105B4 (de) 2002-08-30 2005-03-2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Herstellung organischer elektronischer Schaltkreise durch Kontaktdrucktechniken
JP2004178930A (ja) * 2002-11-26 2004-06-24 Sony Corp 発光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3867659B2 (ja) * 2002-11-26 2007-0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US8222072B2 (en) 2002-12-20 2012-07-17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Methods of fabricating devices by low pressure cold welding
US7964439B2 (en) 2002-12-20 2011-06-21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Methods of fabricating devices by transfer of organic material
JP4743577B2 (ja) * 2004-01-09 2011-08-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02501A (ja) * 2005-01-18 2006-08-03 Mitsui Chemicals Inc 有機el素子発光層製造方法
JP4536077B2 (ja) * 2007-03-01 2010-09-0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Led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8106401B2 (en) * 2007-04-25 2012-01-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metal lines provided above photodiode
WO2009004560A2 (en) * 2007-07-04 2009-01-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 method for forming a patterned layer on a substrate
DE102010005865A1 (de) * 2009-12-18 2011-06-22 Franz Binder GmbH & Co Elektrische Bauelemente KG, 74172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zur Lichtemission aktivierbaren Bauteils
CN105224112B (zh) * 2014-05-26 2019-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传感器、触摸显示屏和触摸显示方法
JP6736385B2 (ja) * 2016-07-01 2020-08-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262177B1 (ko) * 2017-01-13 2021-06-07 엔티에이치 디그리 테크놀로지스 월드와이드 인코포레이티드 패터닝된 소수성 층에 의해 정의되는 인쇄 가능 용액을 사용한 복잡한 전자 회로의 인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27071A1 (de) * 1996-07-05 1998-01-08 Bayer Ag Elektrolumineszierende Anordnungen
JP4246263B2 (ja) * 1996-07-16 2009-04-02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装置
JPH1077467A (ja) * 1996-09-04 1998-03-24 Sumitomo Chem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H1187062A (ja) * 1997-09-01 1999-03-30 Seiko Epson Corp 電界発光素子
JPH11233257A (ja) * 1998-02-12 1999-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分散型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92844B2 (ja) * 1998-07-24 2005-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界発光素子、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94507B2 (en) 2003-07-18 2011-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including a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045514D1 (de) 2011-02-24
WO2001017319A1 (en) 2001-03-08
CN1390434A (zh) 2003-01-08
EP1214868A1 (en) 2002-06-19
CN1225944C (zh) 2005-11-02
JP2003508890A (ja) 2003-03-04
EP1214868B1 (en) 201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78181B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EP1340261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00490210C (zh) 场致发光器件
US6762552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KR101308750B1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의 제조방법
US9425435B2 (en)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7095343A (ja) 印刷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印刷物
US20110225799A1 (en) 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06140151A (ja) 両面発光型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623021B (zh) Oled显示器的制作方法及oled显示器
JP2004063359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JP4340405B2 (ja)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素子
TW201034182A (en) Display device and backplane
KR20130111547A (ko) 인쇄용 볼록판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유기 el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JP2007012504A (ja)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素子
KR101296651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의 제조방법
JP2008006690A (ja) 印刷用凸版、印刷物の製造方法、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素子
US20040251822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JP2003017261A (ja) 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4226876A (ja) ブランケットおよび印刷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CN101207185A (zh) 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US7619243B2 (en) Col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04160296A (ja) 膜形成装置及び膜形成方法、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MacPherson et al. 39.4: development of full color passive PLED displays by inkjet printing
JP2015185531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