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7341A - 軸流風扇 - Google Patents

軸流風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7341A
TW202307341A TW111122821A TW111122821A TW202307341A TW 202307341 A TW202307341 A TW 202307341A TW 111122821 A TW111122821 A TW 111122821A TW 111122821 A TW111122821 A TW 111122821A TW 202307341 A TW202307341 A TW 2023073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owing direction
aforementioned
blade
section
outer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2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嘉久
羽田格彦
宮沢秀治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7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734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541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45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25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for 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541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42Bladed diffusers
    • F04D29/544Blade sha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 F04D29/64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提供軸流風扇,其由具有沿著送風方向之旋轉軸的動態葉片與外殼所成,前述外殼,具有:收容前述動態葉片的外框部、位於前述旋轉軸上的圓筒狀之基座部、設在前述外框部的內周面與前述基座部的外周面之間且比前述動態葉片還靠前述送風方向之下游側的固定葉片,前述固定葉片具有迎風面,沿著前述送風方向之固定葉片之第一剖面的前述迎風面,具有比從前述第一剖面的切斷線往前述動態葉片的旋轉方向移動後之切斷線之固定葉片之第二剖面的前述迎風面還要小的葉片曲率。

Description

軸流風扇
本發明是關於軸流風扇。 主張優先權
本案是基於2021年7月20日向日本特許廳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21-119447號來主張優先權,並將其全部內容援用於此。
在日本專利第4145906號公報,揭示有散熱風扇(軸流風扇),其含有對於與風扇之軸呈垂直的水平線以具有傾斜角的方式來安裝的固定葉片(靜態葉片)。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軸流風扇,構成為往送風方向吹送風,且具有繞著沿前述送風方向延伸的旋轉軸線來旋轉的動態葉片與外殼,前述外殼,具有:將收容前述動態葉片的圓柱狀之風洞空間予以界定的外框部、位於前述旋轉軸線上的圓筒狀之基座部、設在前述外框部的內周面與前述基座部的外周面之間且比前述動態葉片還靠前述送風方向之下游側的固定葉片,前述固定葉片,在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具有迎風面,將沿著前述送風方向之固定葉片的某個剖面當成第一剖面,將比前述第一剖面的切斷線還往前述動態葉片的旋轉方向移動後的切斷線之固定葉片的剖面當成第二剖面時,前述第二剖面所示之前述迎風面,具有比前述第一剖面所示之前述迎風面還大的葉片曲率。
在以下實施方式中,為了容易理解實施例而說明許多具體細節。但亦可在沒有該等具體細節的情況下實施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在其他情況下,為了簡化圖式,僅示意性地示出了眾所周知的結構和裝置。
日本專利第4145906號公報所揭示的散熱風扇,是在固定葉片的上端與水平線之間具有傾斜角。記載著可因此增大扇轂附近的動作範圍,並使固定葉片之周圍全體的風分布變得均勻。且記載著防止固定葉片之上端的氣流堆積,藉此可消除渦流所產生的亂流。
在日本專利第4145906號公報,記載著使散熱風扇之固定葉片的上端傾斜,藉此實現整體均勻的風分布。但是,並沒有記載出藉由其他構造來實現均勻的風分布。於是,在抑制風分布之偏差來實現均勻的風分布這點,尚有改善的餘地。
在此,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是以提供在徑方向之風分布的偏差較小的軸流風扇為目的。
本發明之一型態的軸流風扇,構成為往送風方向吹送風,且具有繞著沿前述送風方向延伸的旋轉軸線來旋轉的動態葉片與外殼,前述外殼,具有:將收容前述動態葉片的圓柱狀之風洞空間予以界定的外框部、位於前述旋轉軸線上的圓筒狀之基座部、設在前述外框部的內周面與前述基座部的外周面之間且比前述動態葉片還靠前述送風方向之下游側的固定葉片,前述固定葉片,在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具有迎風面,將固定葉片的某個剖面當成第一剖面,將比前述第一剖面的切斷線還往前述動態葉片的旋轉方向移動後的切斷線之固定葉片的剖面當成第二剖面時,前述第二剖面所示之前述迎風面,具有比前述第一剖面所示之前述迎風面還大的葉片曲率。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在徑方向之風分布的偏差較小的軸流風扇。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又,實施形態的說明中,為了方便說明,是省略與已說明之構件具有相同參考符號之構件的說明。且,本圖式所示之各構件的尺寸,為了方便說明,有時會與實際之各構件的尺寸有所不同。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軸流風扇之一例的立體圖。 如圖1所示般,軸流風扇1,是構成為沿著以箭頭所示之送風方向W來送風的風扇。軸流風扇1,具備:外殼2、配置在外殼2內的動態葉片4。
外殼2,含有:外框部10、基座部20、固定葉片30。 外框部10,界定出圓柱狀的風洞空間11,其連通於風(空氣)的吸入口12與送出口13。動態葉片4,被收容在風洞空間11內。伴隨著動態葉片4的旋轉而被從吸入口12吸入的風,是沿著風洞空間11向送風方向W吹送,而從送出口13被送出至外部。
基座部20,在藉由外框部10來界定之風洞空間11之徑方向的中央部,以沿著動態葉片4之旋轉軸線X的方式來配置。旋轉軸線X,沿著送風方向W延伸。基座部20,形成為圓筒狀。且,基座部20,含有:設在送風方向W之上游之吸入口12側的圓筒部21、設在送風方向W之下游之送出口13側的錐狀部22。
固定葉片30,是將基座部20連結於外框部10來構成的靜態葉片。亦即,藉由固定葉片30,來將基座部20連結於外框部10。藉此,在風洞空間11之徑方向的中央部,固定有基座部20。固定葉片30,被設在外框部10的內周面與基座部20的外周面之間。固定葉片30之徑方向的外側端部,連接於外框部10的內周面。固定葉片30之徑方向的內側端部,連接於基座部20的外周面。固定葉片30,設在比動態葉片4還靠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
固定葉片30,是形成薄板狀的靜態葉片。在本實施形態,是放射狀地設置有複數(圖示之例為7片)固定葉片30。在此,固定葉片30中,將送風方向W之上游側的面,亦即位於吸入口12側的面,定義為“迎風面”31。且,將送風方向W之下游側的面,亦即位於送出口13側的面,定義為“送風面”32。
在基座部20內,將動態葉片4固定於旋轉驅動的馬達23。馬達23,含有:包含捲繞之線圈的定子(圖示省略)、具有永久磁鐵的轉子(圖示省略)。定子,固定在基座部20。藉此,馬達23,是透過基座部20及固定葉片30,來固定於外框部10。
動態葉片4,被安裝在形成為杯狀之動態葉片殼體41的外周面。安裝有動態葉片4的動態葉片殼體41,是在風洞空間11內,設在比基座部20及固定葉片30還靠送風方向W的上游側。動態葉片殼體41,被固定在馬達23的旋轉軸24。在動態葉片殼體41的內周面,固定有構成馬達23之轉子的複數個永久磁鐵。動態葉片4,伴隨著旋轉軸24的旋轉,而繞旋轉軸線X旋轉,將風送往送風方向W。
圖2,是從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亦即風洞空間11的送出口13側來觀看外殼2的俯視圖。且,圖3,是圖2之X0-V1線之沿著送風方向W之外殼2的剖面圖。同樣地,圖4,是圖2之X0-V2線的剖面圖。同樣地,圖5,是圖2之X0-V3線的剖面圖。X0-V1線、X0-V2線、及X0-V3線,是從基座部20的中心點往徑方向延伸的切斷線。
在圖示之例,固定葉片30,連接於外框部10的內周面14。然後,X0-V1線,是通過固定葉片30之徑方向之外側端部33之送風方向W之下游端34的切斷線。X0-V2線,是通過從X0-V1線往動態葉片4的旋轉方向F旋轉移動既定角度θ1後之位置的切斷線。X0-V3線,是通過從X0-V2線進一步往旋轉方向F旋轉移動既定角度θ2後之位置的切斷線。
軸流風扇1之固定葉片30的迎風面31,含有:對於送風方向W具有凸形狀的部位(凸部)、及/或對於送風方向W具有凹形狀的部位(凹部)。前述凸部,朝向送風方向W的上游側***。前述凹部,朝向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凹陷。然後,前述凸部及凹部,對於送風方向W,具有彼此不同的曲率(以下,適當稱之為葉片曲率)。亦即,前述凸部,對於送風方向W具有正的葉片曲率。另一方面,前述凹部,具有負的葉片曲率。 在此,將固定葉片30之某位置的沿著送風方向W的剖面當成“第一剖面”時,將比該第一剖面的切斷線還往動態葉片4之旋轉方向F移動之切斷線的剖面當成“第二剖面”。該情況時,固定葉片30,是構成為比起第一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的葉片曲率,第二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的葉片曲率會比較大。
例如,關於圖2之X0-V1線、X0-V2線、及X0-V3線的剖面,若與迎風面31的葉片曲率比較的話會成為如下的大小關係。
X0-V2線的剖面,是從通過固定葉片30之外側端部33之下游端34的X0-V1線,以角度θ1往動態葉片4的旋轉方向F旋轉移動之位置之切斷線的剖面。於是,X0-V2線的剖面(第二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具有比X0-V1線的剖面(第一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還大的葉片曲率。
且,X0-V3線的剖面,是通過從X0-V2線,以角度θ2往動態葉片4的旋轉方向F旋轉移動之位置之切斷線的剖面。於是,X0-V3線的剖面(第二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具有比X0-V2線的剖面(第一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還大的葉片曲率。
具體來說,例如圖3所示般,在X0-V1線的剖面,固定葉片30的迎風面31,形成為往送風方向W之下游側(送風方向側)凹陷的凹狀。亦即,該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具有負的葉片曲率。
接著,例如圖4所示般,在X0-V2線的剖面,固定葉片30的迎風面31,形成為往送風方向W之上游側(與送風方向相反之方向)緩緩***的凸狀。亦即,該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具有平緩的彎曲程度,亦即較小之正的葉片曲率。
接著,例如圖5所示般,在X0-V3線的剖面(第二剖面),固定葉片30的迎風面31,形成為往送風方向W之上游側(與送風方向相反之方向)***的凸狀。然後,該往上游側的***程度,是比X0-V2線的剖面(第一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的***程度(參照圖4)還大。亦即,第二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具有比X0-V2線的剖面(第一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還要稍微陡峭的彎曲程度,亦即較大之正的葉片曲率。如上述般,動態葉片4之旋轉方向F之前的迎風面31等,具有較大的葉片曲率。
且,例如,固定葉片30的迎風面31之中,位於動態葉片4之旋轉方向F之最上游側的部位,亦即位於與動態葉片4之旋轉方向F相反之方向之端部的部位,形成為往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凹陷的凹狀。 且,例如,固定葉片30的迎風面31之中,位於動態葉片4之旋轉方向F之最下游側的部位,亦即位於與動態葉片4之旋轉方向F相同之方向之端部的部位,形成為朝向送風方向W之上游側***的凸狀。
圖6,是圖2之X0-V4線之沿著送風方向W之外殼2的剖面圖。圖6,是表示設在外框部10與基座部20的擴徑部的圖。 如圖6所示般,在外框部10的內周面14,在送風方向W之下游側的端部亦即外框後端部,設有使風洞空間11直徑變大的外框後擴徑部15。外框後擴徑部15,形成為隨著朝向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而往徑方向的外側傾斜。亦即,隨著接近風洞空間11的送出口13,而使風洞空間11直徑變大,送出口13也變寬。外框後擴徑部15的傾斜,例如為平面狀的傾斜亦可,圓弧狀的傾斜亦可。
此外,在外框部10的內周面14,在比外框後擴徑部15還靠送風方向W的上游側,設有使風洞空間11直徑變大的外框內擴徑部16。外框內擴徑部16,形成為隨著朝向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而往徑方向的外側傾斜。亦即,隨著接近外框後擴徑部15,風洞空間11直徑會變大。外框內擴徑部16,與外框後擴徑部15連續。亦即,外框內擴徑部16之送風方向W的下游端部,連結於外框後擴徑部15之送風方向W的上游端部。外框內擴徑部16的傾斜,例如為平面狀的傾斜亦可,圓弧狀的傾斜亦可。
且,在基座部20的外周面,在送風方向W之下游側的端部亦即基座後端部,設有使風洞空間11直徑變大的基座擴徑部25。基座擴徑部25,是藉由基座部20之錐狀部22的傾斜面來構成。基座擴徑部25,形成為隨著朝向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而往徑方向的內側傾斜。亦即,隨著接近風洞空間11的送出口13,而使風洞空間11直徑變大,使送出口13變寬。基座擴徑部25的傾斜,例如為平面狀的傾斜亦可,圓弧狀的傾斜亦可。又,基座擴徑部25之送風方向W的長度L2,是與設在外框部10之內周面14的外框後擴徑部15之送風方向W的長度L1設定成幾乎相同長度。
圖7,是圖2之X0-V4線之沿著送風方向W之外殼2的剖面圖。圖7,表示固定葉片30的構造。 如圖7所示般,固定葉片30之徑方向的外側端部,遍及外框內擴徑部16與外框後擴徑部15,連接於外框部10。且,固定葉片30之徑方向的內側端部,連接於基座部20之圓筒部21的外周面。具有變化之葉片曲率的迎風面31之形狀,其徑方向之外側部位的形狀,是形成為與外框部10的外框內擴徑部16及外框後擴徑部15之用來擴徑的傾斜連續。同樣地,迎風面31之徑方向之內側的形狀,是形成為與基座部20之基座擴徑部25之用來擴徑的傾斜連續。
固定葉片30的內側端部,沒有連接於基座部20之錐狀部22的外周面。亦即,固定葉片30的內側端部,沒有連接於基座部20的基座擴徑部25。在固定葉片30的內側端部,使送風方向W的下游緣部從與圓筒部21的連接部位往徑方向的外側延伸。這樣一來,前述內側端部,朝向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且徑方向的外側來傾斜。前述內側端部,從這進一步再次往徑方向的外側延伸,連接於外框部10的外框後擴徑部15。因此,固定葉片30,沒有連接於基座部20的基座擴徑部25。但是,固定葉片30,在與基座擴徑部25分開的位置,設置成遍及基座擴徑部25的周圍。固定葉片30與基座部20之接合部中,在位於送風方向W之下游側的固定葉片30之後端部,設有往送風方向W的上游側進入且使固定葉片30與基座擴徑部25分開的切口35。
葉片後端部36,是位於送風方向W之下游側的固定葉片30之端部。固定葉片30,安裝成使葉片後端部36位於比外框最後端部17還靠送風方向W的上游側(前方側)。在此,外框最後端部17,是位於送風方向W之下游側的外框部10之最端部。換言之,固定葉片30的葉片後端部36,是設置成比由風洞空間11之送出口13之邊緣所界定的送出線18還往風洞空間11內進入。進入風洞空間11內的葉片後端部36之從送出線18起算的距離,是定義為進入距離L3。這樣一來,進入距離L3,是設定成比上述外框後擴徑部15的長度L1以及基座擴徑部25的長度L2還短。
如以上說明般,本實施形態的軸流風扇1,具備:繞著沿送風方向W延伸的旋轉軸線X來旋轉的動態葉片4、外殼2。外殼2,含有:外框部10,其界定出收容有動態葉片4的圓柱狀之風洞空間11;圓筒狀的基座部20,其位於旋轉軸線X上;以及固定葉片30,其設在外框部10的內周面14與基座部20的外周面之間且比動態葉片4還靠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固定葉片30,含有迎風面31,其位於送風方向W的上游側。然後,將沿著送風方向W的固定葉片30的某個剖面當成第一剖面時,將從第一剖面的切斷線往動態葉片4的旋轉方向F移動之切斷線之固定葉片30的剖面當成第二剖面。該情況時,第二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具有比第一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還大的葉片曲率。根據該構造,將固定葉片30形成為,越靠動態葉片4之旋轉方向F之前的某切斷線之剖面所示之迎風面31,越具有較大的葉片曲率。藉此,可將通過固定葉片30之附近而流動的風平滑地送往風洞空間11的送出口13。因此,可抑制從送出口13送出至外部之風的徑方向偏差。
且,在軸流風扇1,位於旋轉方向F最上游的迎風面31之部位,是往送風方向W的下游凹陷。另一方面,位於旋轉方向F最下游的迎風面31之部位,是朝向送風方向W的上游側***。使迎風面31的形狀變化成這種凹凸形狀,藉此可抑制從送出口13送出至外部之風的徑方向偏差。
且,根據軸流風扇1,外框部10,含有其內周面14之送風方向W之下游側的端部亦即外框後端部。在外框後端部,設有隨著朝向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而使風洞空間11直徑變大的外框後擴徑部15。且,基座部20,含有其外周面之送風方向W之下游側的端部亦即基座後端部。在基座後端部,設有隨著朝向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而使風洞空間11直徑變大的基座擴徑部25。因此,藉由外框後擴徑部15,可抑制從風洞空間11之徑方向之外側附近往外部流出之風的捲入及剝離。如上述般,可使從風洞空間11往外部流出的風廣範圍地擴散。且,藉由基座擴徑部25,可抑制從風洞空間11之徑方向之內側附近往外部流出之風的捲入及剝離。如上述般,可使從風洞空間11往外部流出的風廣範圍地擴散。藉此,可進一步抑制從送出口13送出至外部之風的徑方向偏差來使其風量均勻。
且,根據軸流風扇1,在位於送風方向W之下游側的固定葉片30之後端部,在與基座部20的接合部設有切口35。因此,可將從送風方向W的上游側流過來的風從該切口35導引至基座部20的基座擴徑部25。藉此,可使從風洞空間11之徑方向之內側附近送出至外部的風,進一步擴散。
且,軸流風扇1,使固定葉片30之送風方向W之後端部位於比外殼2的後端部還靠前方。包含配置到外殼之後端部為止的固定葉片之後端部的軸流風扇之構造,是對於被固定葉片導引而從風扇內部流往風扇外部的風施加急遽的壓力變化。因此,該急遽的壓力變化會成為噪音的發生原因。對此,根據本軸流風扇1,在外殼2的後端區域設有固定葉片不存在的區域。因此,可使被固定葉片30導引而流往風扇外部的風之壓力變化變得平緩。因此,可防止噪音的發生。且,藉由該構造的固定葉片30與連接於固定葉片30的外框後擴徑部15及基座擴徑部25的共同運作,可進一步提高從送出口13送往外部的風之徑方向的均勻性。
且,根據軸流風扇1,在外框部10的內周面14,在外框後擴徑部15之送風方向W的上游側,設有外框內擴徑部16,其朝向送風方向W的下游側使風洞空間11直徑變大。因此,可使在風洞空間11流動的風,透過外框內擴徑部16,導引至外框後擴徑部15。因此,可使從風洞空間11之徑方向之外側附近送出至外部的風平滑地擴散。
圖8,表示通過固定葉片30的附近而流動於送出口13之周邊部之風之模樣的剖面圖。圖9,表示通過固定葉片30的附近而流動於送出口13之中間部之風之模樣的剖面圖。圖10,表示通過固定葉片30的附近而流動於送出口13之中央部(內側部)之風之模樣的剖面圖。
如圖8的箭頭所示般,通過固定葉片30的附近而流動於送出口13之周邊部的風,是沿著固定葉片30之迎風面31的葉片曲率,平滑地穿越固定葉片30的附近,而往送出口13的周邊部流動。流動於送出口13之周邊部的風,沿著外框部10的外框後擴徑部15,以往徑方向的外側擴散成廣範圍的方式流出。且,送出口13之周邊部的風,是藉由從送出口13吸引至風洞空間11內之狀態的固定葉片30,而進一步成為平滑的流動來擴散至廣範圍。
如圖9的箭頭所示般,通過固定葉片30的附近而流動於送出口13之中間部的風,是沿著固定葉片30之迎風面31的葉片曲率,平滑地穿越固定葉片30的附近,往送出口13的中間部流動。流動於送出口13之中間部的風,是藉由從送出口13吸引至風洞空間11內之狀態的固定葉片30,而平滑地沿著送風方向W流出。
如圖10的箭頭所示般,通過固定葉片30的附近而流動於送出口13之中央部的風,是沿著固定葉片30之迎風面31的曲率,平滑地穿越固定葉片30的附近,往送出口13的中央部流動。流動於送出口13之中央部的風,沿著基座部20的基座擴徑部25,以往徑方向的內側擴散成廣範圍的方式流出。且,送出口13之中央部的風,是藉由從送出口13吸引至風洞空間11內之狀態的固定葉片30,而進一步成為平滑的流動來擴散至廣範圍。如圖8至圖10所示般,根據軸流風扇1,可使從送出口13送出至外部的風在徑方向成為均勻。
以上,針對本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實施形態的技術性範圍,理所當然地不會被上述本實施形態的說明給限定。本實施形態僅為舉例。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理解到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揭示的範圍內,可有上述實施形態的各種變更。本實施形態的技術性範圍,是基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揭示之範圍及其同等的範圍來決定。 為了說明和描述本發明而舉出了上述詳細的內容。但可基於上述內容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這並不是用來將本案發明定義或限制為上述公開的詳細內容。雖然已經以特定的結構特徵及/或方法手段的句子描述了本發明,但是應當理解,在本案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定義的發明不一定限於上述特定特徵或手段。上述具體特徵和手段,只是公開用來當成實施申請專利範圍時的例子。
1:軸流風扇 2:外殼 4:動態葉片 10:外框部 11:風洞空間 12:吸入口 13:送出口 14:內周面 15:外框後擴徑部 16:外框內擴徑部 17:外框最後端部 18:送出線 20:基座部 21:圓筒部 22:錐狀部 23:馬達 24:旋轉軸 25:基座擴徑部 30:固定葉片 31:迎風面 32:送風面 33:外側端部 34:下游端 35:切口 36:葉片後端部 41:動態葉片殼體 F:旋轉方向 W:送風方向 X:旋轉軸線
[圖1],是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軸流風扇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軸流風扇之外殼的俯視圖。 [圖3],是圖2之X0-V1的剖面圖。 [圖4],是圖2之X0-V2的剖面圖。 [圖5],是圖2之X0-V3的剖面圖。 [圖6],是表示外框部與基座部之擴徑部的圖。 [圖7],是表示固定葉片之構造的圖。 [圖8],是表示送出口之周邊部之風之流動的圖。 [圖9],是表示送出口之中間部之風之流動的圖。 [圖10],是表示送出口之中央部之風之流動的圖。
1:軸流風扇
2:外殼
4:動態葉片
10:外框部
11:風洞空間
12:吸入口
13:送出口
20:基座部
21:圓筒部
22:錐狀部
23:馬達
24:旋轉軸
30:固定葉片
31:迎風面
32:送風面
41:動態葉片殼體
W:送風方向
X:旋轉軸線

Claims (6)

  1. 一種軸流風扇, 構成為往送風方向吹送風, 且具有繞著沿前述送風方向延伸的旋轉軸線來旋轉的動態葉片與外殼, 前述外殼,具有:將收容前述動態葉片的圓柱狀之風洞空間予以界定的外框部、位於前述旋轉軸線上的圓筒狀之基座部、設在前述外框部的內周面與前述基座部的外周面之間且比前述動態葉片還靠前述送風方向之下游側的固定葉片, 前述固定葉片,在前述送風方向的下游側具有迎風面, 將沿著前述送風方向之固定葉片的某個剖面當成第一剖面,將比前述第一剖面的切斷線還往前述動態葉片的旋轉方向移動後的切斷線之固定葉片的剖面當成第二剖面時, 前述第二剖面所示之前述迎風面,具有比前述第一剖面所示之前述迎風面還大的葉片曲率。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軸流風扇,其中, 在前述送風方向之前述外框部之前述內周面的後端部,設有隨著朝向前述送風方向的下游側而使前述風洞空間直徑變大的第一擴徑部, 在前述送風方向之前述基座部之前述外周面的後端部,設有隨著朝向前述送風方向的下游側而使前述風洞空間直徑變大的第二擴徑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軸流風扇,其中, 在前述送風方向之前述固定葉片的後端部,在與前述基座部的接合部設有切口。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軸流風扇,其中, 前述固定葉片之前述送風方向的後端部,在前述送風方向是比前述外殼之前述送風方向的後端部還要位於前方。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軸流風扇,其中, 前述迎風面之中位於前述旋轉方向之最上游的部位,是往前述送風方向的下游凹陷, 前述迎風面之中位於前述旋轉方向之最下游的部位,是朝向前述送風方向的上游***。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軸流風扇,其中, 在前述外框部的內周面,於前述第一擴徑部之前述送風方向的上游側,設有第三擴徑部,其朝向前述送風方向的下游使前述風洞空間直徑變大。
TW111122821A 2021-07-20 2022-06-20 軸流風扇 TW2023073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9447 2021-07-20
JP2021119447A JP2023015576A (ja) 2021-07-20 2021-07-20 軸流ファ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7341A true TW202307341A (zh) 2023-02-16

Family

ID=82116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2821A TW202307341A (zh) 2021-07-20 2022-06-20 軸流風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8297B2 (zh)
EP (1) EP4123184A1 (zh)
JP (1) JP2023015576A (zh)
CN (1) CN115638135A (zh)
TW (1) TW20230734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05486B (en) * 2004-08-27 2009-01-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dissipating fan and its housing
TWI305612B (en) 2004-08-27 2009-01-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dissipating fan
TWI314185B (en) 2005-08-24 2009-09-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n and fan housing with air-guiding static blades
JP4664196B2 (ja) * 2005-11-30 2011-04-06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軸流送風機
TWI280324B (en) 2005-12-23 2007-05-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n and fan housing thereof
JP2008128008A (ja) 2006-11-16 2008-06-05 Nippon Densan Corp ファン装置
TWM539566U (zh) 2016-11-21 2017-04-1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軸流式風扇之扇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23454A1 (en) 2023-01-26
CN115638135A (zh) 2023-01-24
US11828297B2 (en) 2023-11-28
EP4123184A1 (en) 2023-01-25
JP2023015576A (ja) 2023-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44099B2 (en) Multi-vane centrifugal fan
JP3928083B2 (ja) ファン及びシュラウド組立体
JP2004360670A (ja) 遠心送風機
JP2003120589A (ja) ラジエータファ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WO2019150567A1 (ja) 軸流送風機
JP7466683B2 (ja) 多翼遠心送風機
JP2009275524A (ja) 軸流送風機
JPWO2014142225A1 (ja) 羽根車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軸流送風機
TW202307341A (zh) 軸流風扇
JP2019019759A (ja) 遠心ファンインペラおよび当該遠心ファンインペラを備える遠心ファン
JP2012202362A (ja) 羽根車、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遠心式ファン
JP2017180187A (ja) 車両用遠心送風機
JP2001173596A (ja) 多翼送風機
JP7466707B2 (ja) 遠心送風機
KR20040026882A (ko) 축류팬
JP6625291B1 (ja) 羽根車、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KR100382485B1 (ko) 원심형 송풍기
JP3782585B2 (ja) 送風機
JP7292549B2 (ja) 羽根車及び多翼送風機
JP2004353665A (ja) 多翼遠心送風機
JP7446469B2 (ja) 多翼遠心送風機
US11933315B2 (en) Axial fan
JP7413973B2 (ja) 送風機
WO2022190818A1 (ja) 送風機
JP4915791B2 (ja) 遠心式多翼送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