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4475A - 描繪裝置、描繪系統以及描繪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描繪裝置、描繪系統以及描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4475A
TW202234475A TW110147621A TW110147621A TW202234475A TW 202234475 A TW202234475 A TW 202234475A TW 110147621 A TW110147621 A TW 110147621A TW 110147621 A TW110147621 A TW 110147621A TW 202234475 A TW202234475 A TW 2022344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attern
surface profile
stage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7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間嶋翔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4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447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0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描繪裝置、描繪系統以及描繪方法,係無須複雜地調整光學系統的對焦即能在具有超過焦點深度的高度之形狀的面上高精度地進行描繪。台10係能夠載置基板W。描繪頭402係包含:空間光線調變器441,係生成調變光線;以及投影光學系統45,係使調變光線聚焦至台10上的高度方向中的對焦位置。移動部20係使台10與描繪頭402在水平方向中相對性地移動。控制部60係控制移動部20以及描繪頭402。控制部60係基於用以表示修正圖案PC之修正圖案資料來控制空間光線調變器441,修正圖案資料係藉由基於用以表示基板W的表面輪廓之表面輪廓資料來修正用以表示設計圖案PD之設計圖案資料從而所生成。

Description

描繪裝置、描繪系統以及描繪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描繪裝置、描繪系統以及描繪方法,尤其有關於一種使用了描繪頭之描繪裝置、描繪系統以及描繪方法。
作為光微影(photolithographic)中的代表性的曝光方法,廣泛地使用藉由光學系統將光罩(photo mask)的圖案(pattern)投影至基板上之方法。另一方面,與此方法不同,在使用描繪頭將圖案描繪至感光面上的方法之情形中,換言之在亦使用直接描繪之情形中,具有無須光罩之優點。作為直接描繪的技術,例如日本特開2015-170838號公報(專利文獻1)揭示有一種曝光方法,係謀求降低將配線等之膜圖案形成於凹部或者凸部等之斜面時的曝光不良。依據上述日本特開2015-170838號公報,主張能藉由控制偏光狀態來抑制雜散光,從而達成曝光不良的降低。此外,上述日本特開2015-170838號公報記載有:在以高解析度對斜面形成細微的圖案之情形中,由於投影光學系統的焦點深度存在限度,因此需要將一個斜面區分成複數個曝光區域來曝光細微的圖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7083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隨著器件(device)構造的複雜化,尋求在具有斜面形狀或者段差形狀此種各種形狀的面上進行直接描繪。描繪裝置的焦點深度係例如為數μm至十數μm左右,在上述形狀的高度大幅地超過數μm至十數μm左右之情形中,因為散焦(defocusing)所導致的描繪圖案與設計圖案之間的差異容易變大。與此種問題對應地,如上述日本特開2015-170838號公報所揭示般,會有將一個斜面區分成複數個曝光區域來曝光細微的圖案之方法。然而,在此種方法中,需要與各個區域對應地來複雜地調整光學系統的對焦,結果會導致描繪裝置的控制複雜化。尤其,在上述高度超過100μm之情形中,在描繪裝置用的典型的自動對焦機構中難以追隨高度變化。
本發明乃是為了解決以上的課題而研創,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描繪裝置、描繪系統以及描繪方法,無須複雜地調整光學系統的對焦即能在具有超過焦點深度的高度之形狀的面上高精度地進行描繪。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第一態樣為一種描繪裝置,係用以在基板上進行基於設計圖案的描繪。描繪裝置係具備台(stage)、描繪頭、移動部以及控制部。台係能夠以沿著水平方向的姿勢來載置基板。描繪頭係包含:空間光線調變器,係調變來自光源的光線,藉此產生調變光線;以及投影光學系統,係使調變光線聚焦至台上的高度方向中的對焦位置。移動部係使台與描繪頭在水平方向中相對性地移動。控制部係控制移動部以及描繪頭。控制部係基於用以表示修正圖案之修正圖案資料來控制空間光線調變器;修正圖案資料係藉由基於用以表示基板的表面輪廓之表面輪廓資料來修正用以表示設計圖案之設計圖案資料從而所生成。
第二態樣的描繪裝置係如第一態樣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修正圖案資料係藉由基於與基準高度相距的表面輪廓的差異來修正設計圖案資料從而所生成,該基準高度為表面輪廓中的局部區域的高度。
第三態樣的描繪裝置係如第二態樣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控制部係將描繪頭的對焦位置設定於基準高度。
第四態樣的描繪裝置係如第二態樣或者第三態樣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修正圖案資料係藉由以下述方式修正設計圖案資料從而所生成:在基板上之與基準高度相距的表面輪廓的差異愈大之位置則修正圖案相對於設計圖案愈縮小。
第五態樣的描繪裝置係如第二態樣至第四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控制部係以基於曝光量密度分布來曝光基板之方式控制移動部以及描繪頭;曝光量密度分布係在基板上之與基準高度相距的表面輪廓的差異愈大之位置則曝光量密度愈高。
第六態樣的描繪裝置係如第二態樣至第五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表面輪廓的局部區域為表面輪廓中之具有最大高度之部分以及具有最小高度之部分中的任一方。
第七態樣的描繪裝置係如第六態樣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表面輪廓的局部區域為具有最大高度之部分以及具有最小高度之部分中之具有更寬的面積之一方。
第八態樣的描繪裝置係如第一態樣至第七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控制部係包含:圖案修正部,係生成修正圖案資料。
第九態樣為一種描繪系統,係具備:如第一態樣至第七態樣中任一態樣所記載之描繪裝置;以及設計裝置,係包含用以生成修正圖案資料之圖案修正部。
第十態樣為一種描繪方法,係用以在基板上進行基於設計圖案的描繪,並具備:步驟(a),係接受用以表示基板的表面輪廓之表面輪廓資料;步驟(b),係藉由基於表面輪廓資料修正用以表示設計圖案之設計圖案資料從而生成用以表示修正圖案之修正圖案資料;步驟(c),係以沿著水平方向的姿勢將基板載置於台;步驟(d),係使描繪頭與載置有基板的台在水平方向中連續地或者間歇地相對性地移動;步驟(e),係藉由描繪頭所具有的空間光線調變器生成調變光線;以及步驟(f),係一邊進行步驟(d)以及步驟(e),一邊藉由描繪頭所具有的投影光學系統將藉由基於修正圖案資料而被控制的空間光線調變器所生成的調變光線對焦至台上的高度方向中的對焦位置且一邊將調變光線朝基板照射。
第十一態樣的描繪方法係如第十態樣所記載之描繪方法,其中步驟(f)係一邊維持描繪頭與台之間的高度方向中的距離一邊被進行。
第十二態樣的描繪方法係如第十態樣或者第十一態樣所記載之描繪方法,其中基板係具有伴隨著100μm以上的段差之表面輪廓。
第十三態樣的描繪方法係如第十二態樣所記載之描繪方法,其中藉由基板所具有的斜面形成有段差;將朝向水平面之斜面的法線方向的射影定義成傾斜方向,與傾斜方向中的斜面的尺寸相比,描繪方法的解析度較小。
第十四態樣的描繪方法係如第十二態樣或者第十三態樣所記載之描繪方法,其中設計圖案係具有跨越段差之部分。
第十五態樣的描繪方法係如第十四態樣所記載之描繪方法,其中設計圖案中之跨越段差之部分為以固定寬度延伸的線圖案;修正圖案中之與線圖案對應之部分係因為基板的表面輪廓具有段差導致以非固定寬度延伸。 [發明功效]
依據上述各種態樣,基於基板的表面輪廓資料來修正設計圖案資料,藉此生成修正圖案資料。基於修正圖案資料來控制空間光線調變器。藉此,無須複雜地調整光學系統的對焦即能在具有超過焦點深度的高度之形狀的面上高精度地進行描繪。
以下,基於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此外,在以下的圖式中,對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附上相同的元件符號且不重複說明。此外,為了容易理解圖式之間的方向的關係性,在某些圖式中顯示有XYZ正交座標系統中的X軸、Y軸以及Z軸。
圖1係概略地顯示實施形態之一的描繪系統500的構成之方塊圖。描繪系統500係具備描繪裝置100以及設計裝置300。描繪裝置100係用以在基板上進行基於設計圖案的描繪。描繪裝置100係具有用以控制描繪裝置100所具有的各部之控制部60。設計裝置300係用以準備設計圖案之裝置,例如為配線圖案設計用的CAD(Computer Aided Design;電腦輔助設計)裝置。設計裝置300係具有:表面輪廓輸入部61,係接受用以表示基板的表面形狀之表面輪廓資料。表面輪廓資料係基於基板表面的實測資料或者基板的設計資料而準備。此外,設計裝置300亦可基於設計資料來生成表面輪廓資料,以取代從表面輪廓輸入部61接受表面輪廓資料。此外,設計裝置300係具有圖案修正部310以及曝光量密度分布生成部320。圖案修正部310係生成後述的修正圖案資料。曝光量密度分布生成部320係生成後述的曝光量密度分布。描繪裝置100的控制部60係具有:描繪條件輸入部62,係接受修正圖案資料以及曝光量密度分布。
圖2以及圖3分別概略地顯示圖1的描繪裝置100的構成之側視圖以及俯視圖。描繪裝置100係對形成有光罩般的感光層之基板W照射已因應預定的資料調變過的描繪光線,藉此曝光(描繪)例如電路圖案般的圖案。預定的資料為CAD資料般用以顯示圖案之資料。藉此,不使用遮罩地藉由描繪光線掃描基板W上的感光層,藉此進行無遮罩曝光,該無遮罩曝光係對感光層直接描繪圖案。基板W係例如為矽晶圓、樹脂基板、玻璃基板或者石英基板。基板W係例如為半導體基板、印刷基板、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用基板、平板顯示器用玻璃基板、磁碟用基板、光碟用基板或者太陽電池用面板。彩色濾光片用基板係例如包含於液晶顯示裝置等。平板顯示器用玻璃基板係例如包含於液晶顯示裝置或者電漿顯示裝置。圖3係例示圓形的半導體基板作為基板W。此外,基板W的形狀並未特別限定。基板W亦可為例如形成為矩形狀。
描繪裝置100係具備本體框架2。本體框架2係構成描繪裝置100的框體。於本體框架2的內部形成有處理區域3以及傳遞區域4。處理區域3以及傳遞區域4係彼此區分。描繪裝置100係進一步具備基台5、支撐框架6、匣載置部7、台10、驅動機構20(移動部)、台位置計測部30、光學單元40、搬運裝置50以及控制部60。基台5、支撐框架6、台10、驅動機構20、台位置計測部30以及光學單元40係設置於處理區域3。搬運裝置50係設置於傳遞區域4。匣載置部7係設置於本體框架2的外部。以下,說明描繪裝置100所具有的各部的構成。
基台5係支撐台10。支撐框架6係設置於基台5。支撐框架6係支撐光學單元40。
台10係保持基板W。台10係具有平板狀的形狀。於台10的上表面形成有能夠載置基板W之載置面11。於台10的載置面11形成有複數個吸引孔(未圖示)。於台10的吸引孔形成有負壓(吸引壓),藉此載置於台10的載置面11的基板W係被固定於台10。結果,台10係保持基板W。
驅動機構20係被控制部60控制,藉此使台10與頭部402在水平方向相對性地移動。具體而言,驅動機構20係使台10沿著主掃描方向Y、副掃描方向X以及旋轉方向θ移動。主掃描方向Y為圖2以及圖3所示的Y軸的+側方向。副掃描方向X為圖2以及圖3所示的X軸的+側方向。旋轉方向θ為圖2以及圖3所示的繞著Z軸的旋轉方向。在本實施形態中,Z軸的+側方向係顯示鉛直方向的上方。台10的載置面11係與X軸以及Y軸各者平行,因此台10係能夠以沿著水平方向的姿勢載置基板W。
驅動機構20係具有旋轉機構21、支撐板22、副掃描機構23、基座板24以及主掃描機構25。旋轉機構21係使台10旋轉。支撐板22係經由旋轉機構21支撐台10。副掃描機構23係使支撐板22沿著副掃描方向X移動。基座板24係經由副掃描機構23將支撐板22予以支撐。主掃描機構25係使基座板24沿著主掃描方向Y移動。
旋轉機構21係使台10以旋轉軸A作為中心旋轉。旋轉軸A為通過台10的中心且與Z軸平行的軸。旋轉機構21係例如包含旋轉軸部211以及旋轉驅動部212。旋轉軸部211係被固定於載置面11的背面側並沿著Z軸延伸。旋轉驅動部212係例如包含馬達。旋轉驅動部212係設置於旋轉軸部211的下端,並使旋轉軸部211旋轉。旋轉驅動部212係使旋轉軸部211旋轉,藉此台10係以旋轉軸A作為中心旋轉。
副掃描機構23係具有線性馬達(linear motor)。線性馬達係藉由移動件以及固定件所構成。移動件係安裝於支撐板22的下表面。固定件係敷設於基座板24的上表面。於基座板24敷設有於副掃描方向X延伸的一對導引構件。於各個導引構件與支撐板22之間設置有滾珠軸承(ball bearing)。滾珠軸承係沿著導引構件滑動。支撐板22係經由滾珠軸承被一對導引構件支撐。當線性馬達運作時,支撐板22係一邊被導引構件導引一邊沿著副掃描方向X移動。
主掃描機構25係具有線性馬達251。線性馬達251係藉由移動件以及固定件所構成。移動件係安裝於基座板24的下表面。固定件係敷設於描繪裝置100的基台5上。於基台5敷設有於主掃描方向Y延伸的一對導引構件252。於各個導引構件252與基座板24之間設置有例如空氣軸承(air bearing)。從公用設施(utility)設備對空氣軸承供給空氣。基座板24係藉由空氣軸承而浮起於導引構件252上。結果,基座板24係以非接觸的狀態被導引構件252支撐。當線性馬達251運作時,基座板24係一邊被導引構件252導引一邊沿著主掃描方向Y移動。此時,避免於基座板24與導引構件252之間產生摩擦。
台位置計測部30係計測台10的位置。台位置計測部30係例如藉由干擾式的雷射測長器所構成。台位置計測部30係例如從台10的外部朝向台10射出雷射光,並接收在台10所反射的雷射光。而且,台位置計測部30係根據朝向台10射出的雷射光以及在台10反射的雷射光之間的干擾計測台10的位置。台10的位置係顯示主掃描方向Y的位置以及旋轉方向θ的位置。
光學單元40係對被保持於台10上的基板W照射描繪光線,藉此對基板W描繪圖案。圖案係例如為孔(hole)、溝槽(trench)以及閘(gate)等之一般的圖案。光學單元40係具有光源部401以及頭部402(描繪頭),光源部401以及頭部402係分別被控制部60控制。光源部401係被設置於支撐框架6。頭部402係被收容於被安裝於支撐框架6的附設箱的內部。
光源部401係作為用以射出I線之雷射光源而發揮作用。光源部401係具有雷射驅動部41、雷射振盪器42以及照明光學系統43。雷射振盪器42係接受來自雷射驅動部41的驅動,並從輸出鏡子(省略圖示)射出屬於雷射光的點束(spot beam)。點束係射入至照明光學系統43。照明光學系統43係從點束生成線狀的光線。線狀的光線係強度分布略均勻且光束剖面為帶狀的線束(line beam)。線束係射入至頭部402。以下,會有將射入至頭部402的線束稱為射入光線之情形。此外,亦可為下述構成:在射入光線射入至頭部402之前的階段中使入射光聚束,藉此調整射入光線的光量。
射入光線係在頭部402中被施予已因應圖案資料的空間調變。使射入光線空間調變之動作係表示使射入光線的空間分布變化。射入光線的空間分布係例如表示光線的振幅、光線的相位以及/或者偏光。射入光線的空間分布係例如藉由將使用CAD所生成的圖案的設計資料予以柵格化(rasterize)從而所生成。圖案資料為下述資訊:以像素單位記錄有顯示描繪光線相對於基板W的照射位置之資訊。描繪裝置100係預先取得用以顯示圖案資料之資訊。在本實施形態中,描繪裝置100係從設計裝置300(圖1)經由網路接收並取得用以顯示圖案資料之資訊。描繪裝置100亦可從連接於描繪裝置100的記錄媒體讀取並取得用以顯示圖案資料之資訊。
頭部402係具有空間光線調變單元44、投影光學系統45以及鏡子46。射入至頭部402的射入光線係經由鏡子46以預先制定的角度射入至空間光線調變單元44。空間光線調變單元44係具有空間光線調變器441。
空間光線調變器441係調變來自光源部401的光線,藉此產生調變光線。具體而言,空間光線調變器441係使射入光線空間調變,藉此將射入光線區分成描繪光線以及不要的光線。而且,空間光線調變器441係射出沿著副掃描方向X之複數個像素分量的描繪光線。描繪光線係表示有助於圖案的描繪之光線。不要的光線係表示無助於圖案的描繪之光線。
空間光線調變器441係例如為配設有固定帶(fixed ribbon)以及可撓帶之繞射光柵式(diffraction grating type)的光線調變元件。繞射光柵式的光線調變元件為能變更光柵的深度之繞射光柵,例如使用半導體裝置製造技術所製造。在本實施形態中,繞射光柵式的光線調變元件為GLV(Grating Light Valve;柵光閥)(「GLV」為註冊商標)。於GLV形成有例如遍及寬度4mm之8000個鏡子,並以由四個鏡子所構成的每個調變單位進行控制。在此情形中,由於在4mm的範圍設置有2000個調變單位,因此寬度方向中的最小解析度為4mm/2000=2μm。此外,光線調變元件並未限定於GLV,例如亦可為DMD(Digital Mirror Device;數位反射元件)。此外,因應來自光線調變元件的調變光線之曝光寬度係能夠藉由光學系統的構成來調整。
描繪裝置100係具有階度曝光(stage exposure)的功能。具體而言,控制部60係以基於曝光量密度分布來曝光基板W之方式控制驅動機構20以及頭部402。在光線調變元件為GLV之情形中,階度係能夠在0%至100%的範圍調整。雖然該調整亦可以任意的百分比來進行,然而典型而言係以包含0%以及100%之數階段程度的離散的階度來控制。0%係藉由可動帶充分地下降從而實現,100%係藉由可動帶充分地上升從而實現,50%係藉由可動帶位於中間從而實現。另一方面,在光線調變元件為DMD之情形中,能藉由調整光線的照射次數以及/或者照射時間來進行階度曝光。
空間光線調變器441係具有驅動電路單元443以及複數個調變單位442(參照圖5)。複數個調變單位442係沿著副掃描方向X排列。驅動電路單元443係對複數個調變單位442各者施加電壓。驅動電路單元443係能獨立地控制施加至複數個調變單位442各者的電壓。驅動電路單元443係能將調變單位442的狀態切換成關斷(OFF)狀態以及導通(ON)狀態中的某一個狀態。關斷狀態係表示未對調變單位442施加電壓的狀態。導通狀態係表示對調變單位442施加電壓的狀態。
當調變單位442被設定成關斷狀態時,由於可撓帶未被撓曲,因此調變單位442的表面係變成平面。當射入光線射入至調變單位442的平面時,射入光線係不會折射地進行正反射。藉由進行正反射,射入光線係變成屬於零次折射光線之描繪光線。當從調變單位442射出描繪光線時,描繪光線係到達至基板W。當調變單位442被設定成導通狀態時,可撓帶係撓曲,藉此於調變單位442的表面形成有溝槽。當射入光線射入至調變單位442時,射入光線係折射。藉由折射,射入光線係變成屬於非零次折射光線之不要的光線。當從調變單位442射出不要的光線時,不要的光線係不會到達至基板W。以下,會有將形成於調變單位442的表面的溝槽記載成表面溝槽之情形。
驅動電路單元443係變更施加至調變單位442的電壓,藉此能變更表面溝槽的深度。變更表面溝槽的深度,藉此調整描繪光線的光量。控制部60係控制驅動電路單元443,藉此針對每個調變單位442調整描繪光線的射出率。描繪光線的射出率係表示射出光線量相對於射入光線量的比(射出光線量/射入光線量)。射入光線量係表示射入至調變單位442之射入光線的光量。射出光線量係表示從調變單位442射出之描繪光線的光量。調變單位442為關斷狀態時,亦即調變單位442的表面為平面時,描繪光線的射出率係變成射出率100%。當於調變單位442的表面形成有表面溝槽時,射出率係降低。表面溝槽愈深則射出率愈小。控制部60係控制驅動電路單元443並變更表面溝槽的深度,藉此能在射出率0%至射出率100%之間調整描繪光線的射出率。
從調變單位442射出的描繪光線係射入至投影光學系統45。投影光學系統45係將從空間光線調變器441射入的光線中的描繪光線導引至基板W。投影光學系統45係使調變光線聚焦至台10上的高度方向中的對焦位置。投影光學系統45係例如具有阻隔板。阻隔板為形成有貫通孔之板狀的構件。描繪光線係通過貫通孔。結果,描繪光線係到達至基板W。相對於此,不要的光線係不會通過貫通孔而是到達至阻隔板。結果,不要的光線係被阻隔板阻隔到達至基板W的路徑。描繪光線到達至基板W,藉此於基板W描繪有圖案。從一個調變單位442射出的描繪光線係形成描繪至基板W之圖案的一個像素。投影光學系統45亦可為縮小投影光學系統。投影光學系統45亦可具有可變焦距透鏡(zoom lens)以及/或者對物透鏡,可變焦距透鏡係構成用以調整描繪光線的寬度之可變焦距部。調整描繪光線的寬度係表示加寬描繪光線的寬度以及/或者縮窄描繪光線的寬度。對物透鏡係使描繪光線以預定的倍率成像至基板W上。
搬運裝置50係進行朝處理區域3搬入基板W以及從處理區域3搬出基板W。搬運裝置50係具有手部驅動機構52以及複數個手部51。手部51係搬運基板W。手部驅動機構52係使手部51驅動。於匣載置部7收容有未處理的基板W。搬運裝置50係從匣載置部7取出基板W並搬入至處理區域3,且從處理區域3搬出處理完畢的基板W並收容至匣C。
圖4係概略地顯示圖1的控制部60的構成之俯視圖。控制部60亦可藉由具有電性電路之一個或者複數個一般的電腦所構成。在使用複數個電腦之情形中,複數個電腦係相互能夠通訊地連接。控制部60亦可配置於一個電器架(省略圖示)內。具體而言,控制部60係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161、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16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163、記憶裝置164、輸入部166、顯示部167、通訊部168以及用以相互地連接這些構件之匯流排165。ROM162係儲存基本程式。RAM163係作為CPU161進行預定的處理時的作業區域來使用。記憶裝置164係藉由快閃記憶體或者硬碟裝置等之非揮發性記憶裝置來構成。輸入部166係藉由各種開關、觸摸面板(touch panel)或者記錄媒體讀取裝置等所構成,從操作者(operator)接收處理處方(processing recipe)等之輸入設定指示。顯示部167係例如藉由液晶顯示裝置以及燈等所構成,在CPU161的控制下顯示各種資訊。通訊部168係具有經由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等的資料通訊功能。藉此,通訊部168係能從設計裝置300(圖1)接收資料。於記憶裝置164預先設定有針對描繪裝置100中的各個構成的控制之複數個模式。CPU161係執行處理程式164P,藉此選擇上述所說明的複數個模式中的一個模式並以該模式控制各個構成。此外,處理程式164P亦可記憶於記錄媒體。若使用此記錄媒體,能將處理程式164P裝載(install)至控制部60。此外,控制部60所執行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並不一定需要藉由軟體來實現,亦可藉由專用的邏輯電路等硬體來實現。
描繪條件輸入部62(圖1)係亦可藉由通訊部168或者輸入部166所構成。此外,設計裝置300亦可具有與圖4同樣的硬體構成。在此情形中,表面輪廓輸入部61(圖1)亦可藉由同樣的硬體構成中的通訊部168或者輸入部166所構成。
圖5係概略地顯示實施形態之一的描繪方法中的曝光掃描之俯視圖。此外,雖然在圖5中顯示了使用兩個頭部402之情形,然而頭部402的個數為任意的數量。
在曝光掃描中,驅動機構20係使台10沿著主掃描方向(Y方向)於去程方向(在此例示+Y方向之情形)移動,藉此使基板W相對於各個頭部402沿著主掃描軸相對性地移動(去程主掃描)。當從基板W觀看去程主掃描時,如箭頭AR11所示各個頭部402係沿著主掃描軸於-Y方向跨越基板W。此外,與去程主掃描的開始同時地,從各個頭部402進行描繪光線的照射。亦即,讀出圖案資料(詳細而言為圖案資料中之記述有應描繪於在該去程主掃描中成為掃描對象的條紋(stripe)區域之資料的部分),並因應該圖案資料控制空間光線調變器441。而且,從各個頭部402朝向基板W照射已因應該圖案資料而施予空間調變的描繪光線。
當各個頭部402一邊朝向基板W間歇地或者連續地射出描繪光線一邊沿著主掃描軸跨越一次基板W時,於一條條紋區域(沿著主掃描軸延伸且沿著副掃描軸之寬度相當於描繪光線的寬度之區域)描繪有圖案群。在此,由於兩個頭部402同時跨越基板W,因此藉由一次的去程主掃描於兩個條紋區域各者描繪有圖案群。
當結束伴隨著描繪光線的照射之去程主掃描時,驅動機構20係使台10沿著副掃描方向(X方向)於預定方向(例如-X方向)移動達至相當於描繪光線的寬度之距離。藉此,基板W係相對於各個頭部402沿著副掃描方向相對性地移動(副掃描)。當從基板W觀看副掃描時,如箭頭AR12所示各個頭部402係沿著副掃描方向於+X方向移動達至條紋區域的寬度分量。
當結束副掃描時,執行伴隨著掃描光線的照射之回程主掃描。亦即,驅動機構20係使台10沿著主掃描方向(Y方向)於回程方向(在此為-Y方向)移動。藉此,基板W係相對於各個頭部402沿著主掃描方向相對性地移動(回程主掃描)。當從基板W觀看回程主掃描時,如箭頭AR13所示各個頭部402係沿著主掃描方向於+Y方向移動並跨越基板W上。另一方面,當開始回程主掃描時,從各個頭部402開始描繪光線的照射。藉由此種回程主掃描,於以先前的去程主掃描所掃描的條紋區域的相鄰的條紋區域描繪有圖案群。
當結束伴隨著描繪光線的照射之回程主掃描時,在進行了副掃描 後,再次進行伴隨著描繪光線的照射之去程主掃描。藉由該去程主掃描,於以先前的回程主掃描所掃描的條紋區域的相鄰的條紋區域描繪有圖案群。之後,同樣地,當一邊夾著副掃描一邊重複地進行伴隨著描繪光線的照射之主掃描並對描繪對象區域的全域描繪有圖案時,結束針對一個圖案資料的描繪處理。
接著,在例示本實施形態的描繪方法之前先例示比較例的描繪方法。
圖6係顯示比較例中的設計圖案PD的俯視圖(圖中的上段)、基板W的剖視圖(圖中的中段)以及曝光量密度分布(圖中的下段)的組合之圖。基板W的表面輪廓係具有:具有最大高度之部分(最高位面S1)、具有最小高度之部分(最低位面S3)以及連接最高位面S1與最低位面S3之部分(斜面S2)。在圖示的例子中,藉由斜面S2,基板W係具有伴隨著100μm以上的段差HT之表面輪廓。如圖6的上段以及中段所示,設計圖案PD係具有跨越段差HT之部分。設計圖案PD中之跨越段差HT之部分為以固定寬度延伸之線圖案。此外,基板W的表面係藉由形成有比段差HT還充分薄的光阻(photoresist)層(未圖示)從而被作為感光面。設計圖案PD係具有分別位於最高位面S1、斜面S2以及最低位面S3之部分A1、部分A2以及部分A3,部分A1至部分A3各者的寬度(X方向中的尺寸)D1至D3係相同。換言之,設計圖案PD為沿著Y方向以固定寬度延伸之線圖案。設計圖案PD的Z方向中的頭部402的對焦位置係被設定於最高位面S1。在本比較例中,曝光量密度係設定成均勻。此外,曝光量密度(mJ/cm 2)為亮度(luminance)(mW/cm 2)與時間(s)之積。
圖7係顯示比較例中的基板W上所描繪的描繪圖案QC的俯視圖(圖中的上段)以及基板W的剖視圖(圖中的下段)之圖。如圖示所示,在描繪圖案QC中,雖然部分A1係具有設計圖案PD同樣的寬度D1,然而部分A3係具有比寬度D1還放大的寬度D3,部分A1與部分A3之間的部分A2係具有從寬度D1朝寬度D3緩緩地放大之寬度D2。
圖8係示意性顯示對焦的高度偏移與從設計圖案PD朝向描繪圖案QC之放大率之間的關係的例子之圖表。如上述般的寬度的放大係藉由因為與對焦位置對應之最高位面S1相距的高度偏移導致的散焦而被引發。因為該散焦,描繪圖案QC(圖7的上段)係從設計圖案PD(圖6的上段)大幅地不同。
接著,例示本實施形態中的描繪方法。圖9係概略地顯示描繪方法之流程圖。圖10係示意性地顯示縮小修正係數之圖表,該縮小修正係數係使用於用以藉由縮小設計圖案PD(圖6的上段)來生成修正圖案PC(圖12的上段),且該縮小修正係數亦可實質性地為上述比較例中所說明的放大率(圖8)。圖11係顯示曝光量密度的增大修正係數的例子之圖表,該增大修正係數亦可實質性地為上述比較例中所說明的放大率(圖8)。此外,雖然圖10以及圖11各者的係數係相對於高度偏移具有線性取決性,然而亦可具有更複雜的取決性。該取決性亦可作為列表資料(table data)或者函數資料記憶於圖案修正部310以及曝光量密度分部生成部320。
在步驟ST10(圖9)中,表面輪廓輸入部61(圖1)係接受用以表示基板W的表面輪廓之表面輪廓資料。
在步驟ST20(圖9)中,圖案修正部310係基於表面輪廓資料修正用以表示設計圖案PD(圖6的上段)之設計圖案資料。具體而言,首先,讀取與表面輪廓中之屬於局部區域(在本例中為最高位面S1)的高度之基準高度相距的表面輪廓的差異。基於該差異與縮小修正係數(圖10),進行用以縮小設計圖案PD的寬度(更一般性而言為尺寸)之修正。藉由此種修正,圖案修正部310係生成用以表示修正圖案PC(圖12的上段)之修正圖案資料。藉由此種修正,在基板W上中之上述所說明的差異愈大的位置,則修正圖案PC(圖12的上段)相對於設計圖案PD(圖6的上段)愈縮小。修正圖案PC中之與設計圖案PD(圖6的上段)中的線圖案對應之部分(部分A1至A3整體)係因為基板W的表面輪廓具有段差HT導致如圖12所示般以非固定寬度延伸。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曝光量密度分布生成部320係基於上述所說明的差異、標準性的曝光量密度以及增大修正係數(圖11)來生成曝光量密度分布。標準性的曝光量密度亦可在實質性地沒有散焦的影響之情形中為最適合的曝光量密度。曝光量密度分布係在基板W上中之上述所說明的差異愈大的位置則曝光量密度愈高。此外,雖然在圖12中顯示了曝光量密度的連續性的變化,然而亦可進行與離散性地變化對應的階度曝光,該離散性的變化係將曝光量密度的連續性地變化予以近似。例如,在能夠為0%、25%、50%、75%以及100%這五階段的階度曝光之情形中,亦可分別於部分A1、部分A2以及部分A3應用50%、75%以及100%的曝光量密度。
在步驟ST30(圖9)中,如圖2所示基板W係以沿著水平方向的姿勢被載置於台10。此外,步驟ST30的時序係只要在後述的步驟ST40之前則可為任意的時序。
接著,如參照圖5所說明般,進行曝光掃描。具體而言,在步驟ST40(圖9)中,載置有基板W的台10與頭部402係連續性地或者間歇性地在水平方向中相對性地移動。在步驟ST50(圖9)中,藉由頭部402所具有的空間光線調變器441生成調變光線。
在步驟ST60(圖9)中,一邊進行上述步驟ST40以及步驟ST50,一邊藉由投影光學系統45使調變光線對焦至台10上的高度方向中的對焦位置並朝基板W照射。調變光線係藉由被控制部60基於修正圖案資料所控制的空間光線調變器441所生成。頭部402的對焦位置係藉由控制部60設定於上述所說明的基準高度(在此為最高位面S1的高度)。因此,步驟ST60係一邊維持頭部402與台10之間的高度方向中的距離一邊被進行。頭部402與台10之間的高度方向中的距離係在掃描通過段差HT時亦被維持。
與比較例的描繪圖案QC(圖7的上段)的寬度D2、D3相比,作為上述所說明的曝光掃描的結果所獲得的描繪圖案QE(圖13的上段)的寬度D2、D3係被修正成接近設計圖案PD(圖6的上段)的寬度D2(以及寬度D3)。此外,圖13係藉由高精度地進行該修正從而實質性地忠實描繪有屬於以固定寬度延伸的線圖案之設計圖案PD之情形。在修正的精度更低之情形中,雖然難以實質性地忠實描繪設計圖案PD,然而與比較例的情形相比能夠更接近設計圖案PD地進行描繪。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雖然將表面輪廓中之用以決定基準高度之局部區域設定成最高位面S1,然而該表面輪廓中之用以決定基準高度之局部區域並未限定於此。該表面輪廓中之用以決定基準高度之局部區域係較佳為表面輪廓中之最高位面S1以及最低位面S3的任一方,較佳為最高位面S1以及最低位面S3中具有更寬的面積之一方。
圖14係考慮描繪裝置100的解析度來顯示圖12的修正圖案PC之俯視圖。將斜面S2(圖6)的法線方向中之朝向水平面的射影定義成傾斜方向,與傾斜方向中的斜面S2的尺寸相比描繪方向的解析度小之情形中,如圖14的例示所示能使用修正圖案PC,修正圖案PC係寬度在傾斜方向的途中變化。解析度愈高則愈能使修正圖案PC的寬度多階段地變化,在圖14所示的例子中寬度D2係以寬度D2a至D2d這種四階段進行變化。
依據本實施形態,基於基板W的表面輪廓資料來修正設計圖案資料,藉此生成修正圖案資料。基於修正圖案資料控制空間光線調變器441。藉此,無須複雜地調整光學系統的對焦即能在具有超過焦點深度的高度之形狀的面上高精度地進行描繪。
修正圖案資料係藉由基於與表面輪廓中之屬於局部區域的高度之基準高度相距的表面輪廓的差異來修正設計圖案資料從而所生成。藉此,能使表面輪廓容易且有效地反映於修正圖案PC。
表面輪廓的上述所說明的局部區域為表面輪廓中的最高位面S1以及最低位面S3的任一方。藉此,能容易地決定該表面輪廓的上述所說明的局部區域。
表面輪廓的局部區域為最高位面S1以及最低位面S3中具有更寬的面積之一方。藉此,在具有寬的面積之部分中,無須修正即能夠高精度地曝光。因此,能充分地維持修正的功效並能簡化修正處理。
控制部60係將頭部402的對焦位置設定於上述所說明的基準高度。藉此,散焦係因應從基準高度的偏移而發生。因此,能高精度地修正散焦的影響。
修正圖案資料係藉由以基板W上之與上述所說明的基準高度相距之表面輪廓的差異愈大之位置則修正圖案PC相對於設計圖案PD愈縮小之方式修正設計圖案資料從而所生成。藉此,能使表面輪廓容易且有效地反映於修正圖案PC。
曝光量密度分布係在基板W上之與上述所說明的基準高度相距的表面輪廓的差異愈大之位置則曝光量密度愈高。藉此,修正因為散焦導致的曝光量密度的降低。因此,能抑制因為曝光量密度的不足導致的解析不良(例如顯影後的非意圖的阻劑殘渣的發生等)。
步驟ST60(圖9)係一邊維持頭部402與台10之間的高度方向中的距離一邊被進行。藉此,簡化頭部402與台10之間的高度方向中的距離的控制。具體而言,變成無須即時的自動對焦。
在基板W具有伴隨著100μm以上的段差HT之表面輪廓的情形中,因為段差HT所導致的散焦的影響容易變得顯著。依據本實施形態,能有效地抑制此種影響。
與上述所說明的傾斜方向中的斜面S2的尺寸相比,描繪方法的解析度較小。藉此,能以個別的條件曝光傾斜方向中的斜面S2的複數個部分。因此,能更精密地進行斜面S2處的曝光修正。
設計圖案PD(圖6的上段)係具有跨越段差HT之部分。依據本實施形態,能有效地抑制此種情形容易發生的跨越段差HT之部位處的描繪圖案的吝亂。
修正圖案PC(圖12的上段)中之與以固定寬度延伸的線圖案對應之部分係因為基板W的表面輪廓具有段差HT導致以非固定寬度延伸。調整修正圖案PC中的該非固定寬度,藉此能將描繪圖案QE(圖13的上段)調整成更接近固定寬度。
圖15係概略地顯示其他的實施形態中的描繪裝置100V的構成之方塊圖。描繪裝置100V的控制部60V係除了具有上述所說明的控制部60的構成之外還具有圖案修正部310以及曝光量密度分布生成部320。此外,由於針對這些以外的構成係與上述實施形態(圖1至圖4)的構成大致相同,因此不重複說明。
此外,亦會有根據描繪處理的條件而無須因應了曝光量密度分布之控制。在此情形中,曝光量密度亦可均勻,亦可省略上述構成以及方法中之與該控制關連的構成。
此外,亦可設置有與水平面垂直的側壁面以取代斜面S2。在此情形中,在設計圖案PD(圖6的上段)、修正圖案PC(圖12的上段)以及描繪圖案QE(圖13的上段)各者中,省略部分A2,且部分A1與部分A2係彼此鄰接。
此外,雖然設計圖案PD(圖6的上段)為沿著掃描方向(Y方向)延伸之線圖案,然而線圖案亦可沿著與掃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此外,設計圖案並未限定於線圖案,亦可為其他的圖案(例如圓形圖案)。
在使用負型(negative type)阻劑之情形中,描繪圖案QE(圖13)係與藉由曝光處理以及顯影處理而殘存有阻劑之部分的圖案對應;在使用正型(positive type)阻劑之情形中,描繪圖案QE(圖13)係與藉由曝光處理以及顯影處理而去除阻劑之部分的圖案對應。
如上所述,雖然已經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然而上述說明在全部的實施形態中皆為例示,本發明並未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能夠解釋成只要未逸離本發明的揭示範圍即能設想未例示的無數個變化例。在上述各個實施形態以及各個變化例所說明的各個構成只要相互未矛盾即能適當地組合或者省略。
2:本體框架 3:處理區域 4:傳遞區域 5:基台 6:支撐框架 7:匣載置部 10:台 11:載置面 20:驅動機構(移動部) 21:旋轉機構 22:支撐板 23:副掃描機構 24:基座板 25:主掃描機構 30:台位置計測部 40:光學單元 41:雷射驅動部 42:雷射振盪器 43:照明光學系統 44:空間光線調變單元 45:投影光學系統 46:鏡子 50:搬運裝置 51:手部 52:手部驅動機構 60,60V:控制部 61:表面輪廓輸入部 62:描繪條件輸入部 100,100V:描繪裝置 161:CPU 162:ROM 163:RAM 164:記憶裝置 164P:處理程式 165:匯流排 166:輸入部 167:顯示部 168:通訊部 211:旋轉軸部 212:旋轉驅動部 251:線性馬達 252:導引構件 300:設計裝置 310:圖案修正部 320:曝光量密度分布生成部 401:光源部 402:頭部(描繪頭) 441:空間光線調變器 442:調變單位 443:驅動電路單元 500:描繪系統 A:旋轉軸 A1至A3:部分 AR11,AR12,AR13:箭頭 C:匣 D1至D3,D2a至D2d:寬度 HT:段差 PC:修正圖案 PD:設計圖案 QC,QE:描繪圖案 S1:最高位面 S2:斜面 S3:最低位面 X:副掃描方向 Y:主掃描方向 W:基板 θ:旋轉方向
[圖1]係概略地顯示實施形態之一的描繪系統的構成之方塊圖。 [圖2]係概略地顯示圖1的描繪裝置的構成之側視圖。 [圖3]係概略地顯示圖1的描繪裝置的構成之俯視圖。 [圖4]係概略地顯示圖1的控制部的構成之俯視圖。 [圖5]係概略地顯示實施形態之一的描繪方法中的曝光掃描之俯視圖。 [圖6]係顯示比較例中的設計圖案的俯視圖(圖中的上段)、基板的剖視圖(圖中的中段)以及曝光量密度分布(圖中的下段)的組合之圖。 [圖7]係顯示比較例中的基板W上所描繪的描繪圖案的俯視圖(圖中的上段)以及基板的剖視圖(圖中的下段)之圖。 [圖8]係顯示對焦的高度偏移與從設計圖案朝向描繪圖案之放大率之間的關係的例子之圖表。 [圖9]係概略地顯示實施形態之一中的描繪方法之流程圖。 [圖10]係顯示圖9的描繪方法中之縮小修正係數的例子之圖表,該縮小修正係數係使用於用以藉由縮小設計圖案來生成修正圖案。 [圖11]係顯示圖9的描繪方法中之曝光量密度的增大修正係數的例子之圖表。 [圖12]係顯示圖9的描繪方法中的設計圖案的俯視圖(圖中的上段)、基板的剖視圖(圖中的中段)以及曝光量密度分布(圖中的下段)的組合之圖。 [圖13]係顯示圖9的描繪方法中的描繪圖案的俯視圖(圖中的上段)以及基板的剖視圖(圖中的下段)之圖。 [圖14]係考慮描繪裝置的解析度來顯示圖12的修正圖案之俯視圖。 [圖15]係概略地顯示其他的實施形態中的描繪裝置的構成之方塊圖。
60:控制部
61:表面輪廓輸入部
62:描繪條件輸入部
100:描繪裝置
300:設計裝置
310:圖案修正部
320:曝光量密度分布生成部
500:描繪系統

Claims (15)

  1. 一種描繪裝置,係用以在基板上進行基於設計圖案的描繪,並具備: 台,係能夠以沿著水平方向的姿勢來載置前述基板; 描繪頭,係包含:空間光線調變器,係調變來自光源的光線,藉此產生調變光線;以及投影光學系統,係使前述調變光線聚焦至前述台上的高度方向中的對焦位置; 移動部,係使前述台與前述描繪頭在前述水平方向中相對性地移動;以及 控制部,係控制前述移動部以及前述描繪頭; 前述控制部係基於用以表示修正圖案之修正圖案資料來控制前述空間光線調變器; 前述修正圖案資料係藉由基於用以表示前述基板的表面輪廓之表面輪廓資料來修正用以表示前述設計圖案之設計圖案資料從而所生成。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前述修正圖案資料係藉由基於與基準高度相距的前述表面輪廓的差異來修正前述設計圖案資料從而所生成,前述基準高度為前述表面輪廓中的局部區域的高度。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將前述描繪頭的對焦位置設定於前述基準高度。
  4. 如請求項2或3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前述修正圖案資料係藉由以下述方式修正前述設計圖案資料從而所生成:在前述基板上之與前述基準高度相距的前述表面輪廓的差異愈大之位置則前述修正圖案相對於前述設計圖案愈縮小。
  5. 如請求項2或3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以基於曝光量密度分布來曝光前述基板之方式控制前述移動部以及前述描繪頭; 前述曝光量密度分布係在前述基板上之與前述基準高度相距的前述表面輪廓的差異愈大之位置則曝光量密度愈高。
  6. 如請求項2或3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前述表面輪廓的前述局部區域為前述表面輪廓中之具有最大高度之部分以及具有最小高度之部分中的任一方。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前述表面輪廓的前述局部區域為具有前述最大高度之部分以及具有前述最小高度之部分中之具有更寬的面積之一方。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描繪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包含:圖案修正部,係生成前述修正圖案資料。
  9. 一種描繪系統,係具備: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描繪裝置;以及 設計裝置,係包含用以生成前述修正圖案資料之圖案修正部。
  10. 一種描繪方法,係用以在基板上進行基於設計圖案的描繪,並具備: 步驟(a),係接受用以表示前述基板的表面輪廓之表面輪廓資料; 步驟(b),係藉由基於前述表面輪廓資料修正用以表示前述設計圖案之設計圖案資料從而生成用以表示修正圖案之修正圖案資料; 步驟(c),係以沿著水平方向的姿勢將前述基板載置於台; 步驟(d),係使描繪頭與載置有前述基板的前述台在前述水平方向中連續地或者間歇地相對性地移動; 步驟(e),係藉由前述描繪頭所具有的空間光線調變器生成調變光線;以及 步驟(f),係一邊進行前述步驟(d)以及前述步驟(e),一邊藉由前述描繪頭所具有的投影光學系統將藉由基於前述修正圖案資料而被控制的前述空間光線調變器所生成的調變光線對焦至前述台上的高度方向中的對焦位置且一邊將前述調變光線朝前述基板照射。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描繪方法,其中前述步驟(f)係一邊維持前述描繪頭與前述台之間的前述高度方向中的距離一邊被進行。
  12. 如請求項10或11所記載之描繪方法,其中前述基板係具有伴隨著100μm以上的段差之前述表面輪廓。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描繪方法,其中藉由前述基板所具有的斜面形成有前述段差; 將朝向水平面之前述斜面的法線方向的射影定義成傾斜方向,與前述傾斜方向中的前述斜面的尺寸相比,前述描繪方法的解析度較小。
  14.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描繪方法,其中前述設計圖案係具有跨越前述段差之部分。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描繪方法,其中前述設計圖案中之跨越前述段差之部分為以固定寬度延伸的線圖案; 前述修正圖案中之與前述線圖案對應之部分係因為前述基板的前述表面輪廓具有前述段差導致以非固定寬度延伸。
TW110147621A 2020-12-21 2021-12-20 描繪裝置、描繪系統以及描繪方法 TW2022344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1277A JP2022097979A (ja) 2020-12-21 2020-12-21 描画装置、描画システムおよび描画方法
JP2020-211277 2020-1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4475A true TW202234475A (zh) 2022-09-01

Family

ID=82159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7621A TW202234475A (zh) 2020-12-21 2021-12-20 描繪裝置、描繪系統以及描繪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18162A1 (zh)
JP (1) JP2022097979A (zh)
TW (1) TW202234475A (zh)
WO (1) WO202213807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80318A (en) * 1978-12-12 1980-06-17 Fujitsu Ltd Electron-beam exposure
JPS6461753A (en) * 1987-09-01 1989-03-08 Nec Corp Shape data correcting method for optical mask
JP2004077824A (ja) * 2002-08-19 2004-03-11 Toshiba Corp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パターン形成プログラム、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276491A (ja) * 2005-03-29 2006-10-12 Toshiba Corp マスクパターン補正方法、及びフォトマスク作製方法
JP4899086B2 (ja) * 2006-03-16 2012-03-21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荷電粒子ビーム露光データの補正工程を有する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9115844A (ja) * 2007-11-01 2009-05-28 Sony Corp OPC(光近接効果補正:OpticalProximityCorrection)モデル作成方法、OPCモデル作成プログラム、OPCモデル作成装置、露光装置調整方法、露光装置調整プログラム、露光装置調整装置、半導体装置製造方法、半導体装置製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製造装置
JP7182406B2 (ja) * 2018-09-14 2022-12-02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描画装置、及び描画方法
US11181830B2 (en) * 2018-12-28 2021-11-23 Qoniac Gmbh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418162A1 (en) 2023-12-28
WO2022138079A1 (ja) 2022-06-30
JP2022097979A (ja)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5918B (zh) 直接成像曝光装置以及直接成像曝光方法
JP2017511979A (ja) 多重荷電粒子ビームリソグラフィのためのピクセルブレンディング
CN112567297A (zh) 预备空间光调制器区段以解决场不均匀性
WO2019218676A1 (zh) 数字化光刻***和方法
JP2023027281A (ja) リソグラフィ装置およびリソグラフィ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785888B2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drawing
JP7330273B2 (ja) リソグラフィシステムのための自己整合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10161246A (ja) 伝送光学系、照明光学系、露光装置、露光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TW202234475A (zh) 描繪裝置、描繪系統以及描繪方法
TWI781340B (zh) 描繪裝置以及描繪方法
TWI807775B (zh) 描繪裝置以及描繪方法
US20160091794A1 (en) Drawing method
JP7196271B2 (ja) ダイレクトイメージング露光装置及びダイレクトイメージング露光方法
JP2003059804A (ja) パターン形成装置及びパターン製造方法
TWI770570B (zh) 描繪方法及描繪裝置
JP2012079740A (ja) パターン描画装置
JP2024032060A (ja) 露光装置および露光方法
JP2005017341A (ja) 光照射装置
KR100641504B1 (ko) 레티클 스테이지의 레벨링 장치
CN118330993A (zh) 一种多光学头并行的快速光刻***及方法
JP2021124548A (ja) パターン露光装置及びパターン露光方法
JP2013138100A (ja) 描画装置および描画方法
JP2009147226A (ja) 露光装置、露光方法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