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2756A - 紡黏不織布 - Google Patents

紡黏不織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2756A
TW202142756A TW110110848A TW110110848A TW202142756A TW 202142756 A TW202142756 A TW 202142756A TW 110110848 A TW110110848 A TW 110110848A TW 110110848 A TW110110848 A TW 110110848A TW 202142756 A TW202142756 A TW 2021427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thylene
nonwoven fabric
spunbonded nonwoven
based polymer
olef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0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光洋樹
山中崇弘
小出現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2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275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07Addition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filaments produced in association with filament formation, e.g. immediately following extrus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紡絲性/熱接著性均良好而生產穩定性優異、並且手感優異的不織布。為了達成所述目的,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是由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構成,聚乙烯系聚合物為乙烯與碳數3~5的α-烯烴的共聚物,聚乙烯系聚合物的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0.10 mol%~5.0 mol%,不織布的壓接率為8%~19%。

Description

紡黏不織布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紡黏不織布。
包含聚烯烴的紡黏不織布、尤其是聚丙烯紡黏不織布由於成本低且柔軟性優異,因此以衛生材料用途為中心而被廣泛使用。
迄今為止,對進一步提高聚烯烴紡黏不織布的特徵即柔軟性的技術亦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中,研究有使用彈性係數低於聚丙烯的聚乙烯。
作為使用有聚乙烯的紡黏不織布的課題,可列舉:由於聚乙烯的紡絲性差且容易產生斷絲而片材缺點多;由於熔點低且熱接著時的適當溫度範圍窄,因此若熱接著鬆弛則產生起毛,若熱接著強則產生手感的惡化。
關於獲得紡絲性提高、手感良好的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的不織布的技術,揭示有使用如下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其中複合纖維的鞘成分中以乙烯與1-辛烯的共聚物的形式實質上含有1質量%~10質量%的1-辛烯,且密度為0.900 g/cm3 ~0.940 g/cm3 、熔體指數值為5 g/10分鐘~45 g/10分鐘、熔解熱為25 cal/g以上(參照專利文獻1)。
另外,亦揭示有藉由使用如下聚乙烯組成物來改善紡絲性的技術,所述聚乙烯組成物包含100重量%以下的源自乙烯的單元與小於20重量%的一個或其以上的源自α-烯烴共聚物的單元,且所述聚乙烯組成物的密度為0.920 g/cm3 ~0.970 g/cm3 的範圍,分子量分佈(Mw/Mn)為1.70~3.5的範圍,熔體指數值為0.2 g/10分鐘~1000 g/10分鐘的範圍,分子量分佈(Mz/Mw)為小於2.5的範圍,乙烯基不飽和是相對於存在於所述組成物的主鏈中的碳原子1000個而小於0.1乙烯基(參照專利文獻2)。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公平07-10350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表2011-52772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於專利文獻1中,雖有斷絲頻率少的記載,但實施例中達成的單絲纖度為3.0丹尼(denier)(推斷平均單纖維徑為21.3 μm),作為面向衛生材料的紡黏不織布而纖維徑粗,手感差。於專利文獻1中,並未獲得3.0丹尼以下的纖維,作為面向衛生材料的不織布,不可謂紡絲性令人滿意。另外,不織布的熱處理溫度(熱接著溫度)為90℃~110℃的範圍,但通常於所述溫度範圍內熱接著鬆弛,因此容易產生起毛,亦未能解決熱接著性的課題。
另外,於專利文獻2中,實施例中達成的單絲纖度為3.0丹尼,作為面向衛生材料的紡黏不織布而纖維徑粗,手感差。於專利文獻2中,並未獲得3.0丹尼以下的纖維,作為面向衛生材料的不織布,不可謂紡絲性令人滿意。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鑒於所述課題,提供一種紡絲性/熱接著性均良好而生產穩定性優異、並且手感優異的不織布。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是由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構成,聚乙烯系聚合物為乙烯與碳數3~5的α-烯烴的共聚物,聚乙烯系聚合物的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0.10 mol%~5.0 mol%,不織布的壓接率為8%~19%。
根據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較佳態樣,α-烯烴為1-丁烯。
根據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較佳態樣,α-烯烴的含量為0.10 mol%~3.0 mol%。
根據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較佳態樣,不織布的壓接率為8%~14%。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紡絲性/熱接著性均良好而生產穩定性優異、並且手感優異的不織布。
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是由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構成,聚乙烯系聚合物為乙烯與碳數3~5的α-烯烴的共聚物,聚乙烯系聚合物的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0.10 mol%~5.0 mol%,不織布的壓接率為8%~19%。
藉由如此進行,可獲得紡絲性/熱接著性均良好而生產穩定性優異、並且手感優異的不織布。再者,於本發明中,所謂生產穩定性優異,是指紡絲性、熱接著性均良好。
以下,對詳細情況進行說明。
[聚乙烯系聚合物]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乙烯系聚合物是乙烯與碳數3~5的α-烯烴的共聚物,更佳為乙烯與1-丁烯的共聚物。 若α-烯烴的碳數為6以上,則容易產生熔融時的分子鏈的纏繞,導致斷絲的產生。另外,由於側鏈的長度變長,因此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結晶化度降低,成為纖維表面的乾爽感差的手感的不織布。進而,由於為低熔點的非晶成分增加而熱接著時容易捲繞於輥,因此無法於能夠抑制不織布的起毛的溫度下進行熱接著,無法作為衛生材料使用。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乙烯系聚合物的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於聚乙烯系聚合物中為0.10 mol%~5.0 mol%以下,較佳為0.10 mol%~4.0 mol%以下,進而佳為0.10 mol%~3.0 mol%以下。若α-烯烴的含量多於5.0 mol%,則側鏈分支多,容易產生熔融時的分子鏈的纏繞,導致斷絲的產生。另外,因結晶化度降低、為低熔點的非晶成分增加而熱接著時容易捲繞於輥,因此無法於能夠抑制不織布的起毛的溫度下進行熱接著,無法作為衛生材料使用。進而,因結晶化度降低,而成為纖維表面的乾爽感差的手感的不織布。另一方面,若α-烯烴的含量少於0.10 mol%,則結晶化度過於變高,成為手感硬的不織布,無法作為衛生材料使用。另外,因紡絲時極度容易推進結晶化,而絲難以細化,於想要獲得柔軟且均勻性優異的細纖維的情況下,導致斷絲的產生。
聚乙烯系聚合物的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種類及α-烯烴含量例如可根據由核磁共振裝置(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而得的檢測波峰位置及波峰面積比率來算出。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乙烯系聚合物的密度較佳為0.935 g/cm3 ~0.965 g/cm3 ,更佳為0.945 g/cm3 ~0.965 g/cm3 。若密度為0.935 g/cm3 以上,則由於為低熔點的非晶成分少,因此熱接著時難以捲繞於輥。因此,容易於能夠抑制不織布的起毛的溫度下進行熱接著,容易成為可作為衛生材料而適宜地使用的不織布。進而,藉由結晶化度上升,容易獲得具有充分的纖維表面的乾爽感的手感的不織布。另一方面,若密度為0.965 g/cm3 以下,則結晶化度難以過於變高,容易成為手感柔軟的不織布,容易獲得作為衛生材料而適宜者。
作為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乙烯系聚合物的乙烯成分,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1)藉由石腦油(naphtha)的高溫熱分解而獲得的源自石油的乙烯、(2)將由甘蔗等獲得的植物性乙醇於比較低的溫度下脫水而獲得的源自生物基(biobase)的乙烯等。其中,就近年來市場對環境保護的關心提高而言,較佳為(2)的源自生物基的乙烯。
於使用包含源自生物基的乙烯作為乙烯成分的聚乙烯的情況下,不織布中的源自生物基的碳原子比例較佳為20%以上。若為20%以上,則CO2 削減量變大,對環境的貢獻變大。
源自生物基的碳原子比例是基於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ASTM)D6866法來測定。再者,於ASTM D6866法中,可根據碳原子的放射性同位素量而知曉該成分是源自生物基還是源自來源於石油的資源。於碳原子全部源自生物基的情況下,源自生物基的碳原子比例為100%。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熔點較佳為60℃~180℃,更佳為80℃~160℃,進而佳為100℃~140℃。藉由將熔點設為較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進而佳為100℃以上,容易獲得可耐受實用的耐熱性。另外,藉由將熔點設為較佳為180℃以下、更佳為160℃以下、進而佳為140℃以下,容易使自模口噴出的絲條冷卻,抑制纖維彼此的熔接而容易進行穩定的紡絲。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乙烯系聚合物可為兩種以上的聚乙烯系聚合物的混合物。
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中所使用的纖維除了包含聚乙烯系共聚物以外,亦可進而包含其他烯烴系樹脂或熱塑性彈性體等。其中,就賦予柔軟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包含低結晶性的聚乙烯系彈性體。為了充分顯現出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特性,包含其他烯烴系樹脂或熱塑性彈性體等時的含量於纖維100質量%中較佳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以下。另外,為了充分發揮所述賦予柔軟性的效果,所述含量較佳為5質量%以上。
於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內,可視需要對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乙烯系聚合物添加抗氧化劑、耐候穩定劑、耐光穩定劑、抗靜電劑、紡霧劑、防黏連劑、潤滑劑、成核劑、顏料等添加物、其他聚合物。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熔體流動速率(melt flow rate)(以下,有時記載為MFR)較佳為5 g/10分鐘~150 g/10分鐘,更佳為10 g/10分鐘~120 g/10分鐘,進而佳為10 g/10分鐘~100 g/10分鐘。若MFR為10 g/10分鐘以上,則熔融時的黏度變低,紡絲時對細化的追隨性提高,因此難以產生斷絲,容易進行穩定的生產。另一方面,若MFR為150 g/10分鐘以下,則分子量大,纖維的強度變高,因此容易具有可耐受實用的強度。再者,聚乙烯系聚合物的MFR是指依據ASTM D1238,於190℃的溫度下、負荷2.16 kg下測定的值。
聚乙烯系聚合物例如可為藉由一般的齊格勒-納塔(Ziegler-Natta)觸媒而合成的聚合物,另外,亦可為藉由以茂金屬為代表的單點(single-site)活性觸媒而合成的聚合物。
[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 構成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的平均單纖維徑較佳為6.5 μm~19.5 μm。藉由將平均單纖維徑設為6.5 μm以上、較佳為設為7.5 μm以上、更佳為設為8.5 μm以上,而防止紡絲性的降低,容易穩定地生產品質良好的紡黏不織布。另一方面,藉由將平均單纖維徑設為19.5 μm以下、較佳為設為19.0 μm以下、更佳為設為18.5 μm以下,容易獲得柔軟性提高且均勻性高的紡黏不織布。
包含所述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較佳為單纖維徑的變動係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為7%以下。藉由將單纖維徑的CV值較佳為設為7%以下、更佳為設為6%以下、進而佳為設為5%以下,而防止表面產生粗糙感,容易獲得均勻性高的紡黏不織布。對於單纖維徑的CV值而言,紡絲模口的背壓或絲冷卻條件、延伸條件的均勻性發揮支配性作用,可藉由適當調整該些來進行控制。
另外,包含所述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可使用將聚乙烯系聚合物與至少一種聚烯烴系樹脂或聚酯系樹脂組合而成的複合型纖維。作為複合型纖維的複合形態,例如可列舉同心芯鞘型、偏心芯鞘型及海島型等複合形態。其中,就紡絲性優異、可藉由熱接著使纖維彼此均勻地接著的方面而言,較佳為設為同心芯鞘型的複合形態。
作為製成複合型纖維時所使用的聚乙烯系聚合物以外的用於獲得聚烯烴系樹脂的烯烴系單體,較佳為使用碳數3~10的單體,具體而言,可列舉: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烷、4-甲基-1-戊烯、1-辛烯等。該些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組合使用。其中,就不織布的強度與柔軟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聚丙烯,亦較佳為使用聚丙烯與其他α-烯烴的共聚物。
於使用聚丙烯作為所述聚烯烴系樹脂的情況下,就使用紡黏不織布作為衛生材料用不織布等時的強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均聚丙烯。
另一方面,作為所述聚酯系樹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以及與該些樹脂的共聚物。
聚丙烯的MFR較佳為1 g/10分鐘~1000 g/10分鐘,更佳為10 g/10分鐘~500 g/10分鐘,進而佳為20 g/10分鐘~250 g/10分鐘。藉由將MFR設為1 g/10分鐘~1000 g/10分鐘的範圍,容易進行穩定的紡絲,並且容易推進配向結晶化,容易獲得高強度的纖維。聚丙烯的MFR是指依據ASTM D-1238,於溫度為230℃下、負荷2.16 kg下測定的值。
聚丙烯可為藉由一般的齊格勒-納塔觸媒而合成的聚合物,另外,亦可為藉由以茂金屬為代表的單點活性觸媒而合成的聚合物。
於作為複合型纖維使用的情況下,聚乙烯系聚合物與其他聚烯烴系樹脂或聚酯系樹脂的質量比率較佳為90/10~10/90。藉由將聚乙烯系聚合物的質量比率設為10質量%以上,容易獲得充分的柔軟性/熱接著性。藉由將聚烯烴系樹脂的質量比率設為10質量%以上,於作為衛生材料用不織布使用時容易獲得充分的強度。
於構成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中,為了提高滑性或柔軟性,亦可含有碳數23以上且50以下的脂肪酸醯胺化合物。
藉由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中所含的脂肪酸醯胺化合物的碳數,可調整脂肪酸醯胺化合物向纖維表面的移動速度。藉由將脂肪酸醯胺化合物的碳數較佳為設為23以上、更佳為設為30以上,而抑制脂肪酸醯胺化合物過度地露出至纖維表面,使紡絲性與加工穩定性優異,容易保持高的生產性。另一方面,藉由將脂肪酸醯胺化合物的碳數較佳為設為50以下、更佳為設為42以下,而脂肪酸醯胺化合物容易移動到纖維表面,容易對紡黏不織布賦予滑性與柔軟性。
作為碳數23以上且50以下的脂肪酸醯胺化合物的例子,可列舉:飽和脂肪酸單醯胺化合物、飽和脂肪酸二醯胺化合物、不飽和脂肪酸單醯胺化合物、及不飽和脂肪酸二醯胺化合物等。
具體而言,作為碳數23以上且50以下的脂肪酸醯胺化合物,可列舉:二十四酸醯胺、二十六酸醯胺、二十八酸醯胺、神經酸醯胺、二十四碳五烯酸醯胺、鯡酸醯胺、伸乙基雙月桂酸醯胺、亞甲基雙月桂酸醯胺、伸乙基雙硬脂酸醯胺、伸乙基雙羥基硬脂酸醯胺、伸乙基雙二十二酸醯胺、六亞甲基雙硬脂酸醯胺、六亞甲基雙二十二酸醯胺、六亞甲基羥基硬脂酸醯胺、二硬脂基己二酸醯胺、二硬脂基癸二酸醯胺、伸乙基雙油酸醯胺、伸乙基雙芥子酸醯胺、及六亞甲基雙油酸醯胺等,該些亦可組合使用多種。
其中,特佳為伸乙基雙硬脂酸醯胺。伸乙基雙硬脂酸醯胺由於熱穩定性優異,因此即便進行熔融紡絲亦難以產生熱分解。因此,藉由使用含有伸乙基雙硬脂酸醯胺的聚乙烯系共聚物,而容易獲得於保持高的生產性的同時、滑性或柔軟性優異的紡黏不織布。
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中的脂肪酸醯胺化合物的含量較佳為0.01質量%~5.0質量%。藉由將脂肪酸醯胺化合物的含量較佳為設為0.01質量%~5.0質量%、更佳為設為0.1質量%~3.0質量%、進而佳為設為0.1質量%~1.0質量%,可於維持紡絲性的同時賦予適度的滑性與柔軟性。
此處所述的含量是指構成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具體而言、構成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的樹脂整體中所含的脂肪酸醯胺化合物的質量百分率。例如,即便於僅於構成芯鞘型複合纖維的鞘部成分中添加脂肪酸醯胺化合物的情況下,亦算出相對於芯鞘成分整體量的含有比例。
[紡黏不織布] 與所述聚乙烯系聚合物的MFR的範圍的理由相同,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MFR較佳為5 g/10分鐘~150 g/10分鐘以下。MFR更佳為10 g/分鐘以上,進而佳為15 g/10分鐘以上,且更佳為120 g/10分鐘以下,進而佳為100 g/10分鐘以下。
紡黏不織布的MFR是基於ASTM D-1238(A法),於負荷為2.16 kg、溫度為190℃的條件下進行測定。
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表觀密度較佳為0.05 g/cm3 ~0.35 g/cm3 。藉由將表觀密度較佳為設為0.35 g/cm3 以下、更佳為設為0.30 g/cm3 以下、進而佳為設為0.25 g/cm3 以下,纖維緊密地填裝且紡黏不織布的柔軟性難以受損。另一方面,藉由將表觀密度較佳為設為0.05 g/cm3 以上、更佳為設為0.08 g/cm3 以上、進而佳為設為0.10 g/cm3 以上,而抑制起毛或層間剝離的產生,容易獲得具備可耐受實用的機械強度或操作性的紡黏不織布。
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單位面積重量較佳為10 g/m2 ~100 g/m2 。藉由將單位面積重量較佳為設為10 g/m2 以上、更佳為設為13 g/m2 以上、進而佳為設為15 g/m2 以上,容易獲得機械強度可供於實用的紡黏不織布。另一方面,藉由將單位面積重量設為較佳為100 g/m2 以下、更佳為50 g/m2 以下、進而佳為30 g/m2 以下,而容易獲得適於作為衛生材料用的不織布而使用的具有適度的柔軟性的紡黏不織布。
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厚度較佳為0.05 mm~1.5 mm。藉由將厚度設為較佳為0.05 mm~1.5 mm、更佳為0.08 mm~1.0 mm、進而佳為0.10 mm~0.8 mm,而具備柔軟性與適度的緩衝性,作為衛生材料用的紡黏不織布,可製成尤其是適於紙尿布用途中的使用的紡黏不織布。
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細毛等級較佳為3.0級以上。若細毛等級為3.0級以上,則難以產生毛球、或不織布破損,因此可作為衛生材料而適宜地使用。進而,由於充分接著,因此亦難以產生微小的起毛,容易獲得表面的乾爽感優異的不織布。
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藉由KES法(川端評估系統,KAWABATA EVALUATION SYSTEM)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較佳為0.001 gf·cm2 /cm以上且0.03 gf·cm2 /cm以下。藉由將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設為較佳為0.02 gf·cm2 /cm以下、更佳為0.017 gf·cm2 /cm以下、進而佳為0.015 gf·cm2 /cm以下,而於尤其是作為衛生材料用的紡黏不織布而使用的情況下,容易獲得充分的柔軟性。另外,於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極低時,有操作性差的情況,因此平均彎曲剛性B較佳為0.001 gf·cm2 /cm以上。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可藉由單位面積重量、單纖維徑及熱壓接條件(壓接率、溫度及線壓)進行調整。
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摩擦係數MIU較佳為0.2以下,更佳為0.15以下,進而佳為0.13以下。藉由將摩擦係數MIU設為所述範圍,不織布表面的滑性容易提高,可製成肌膚觸感更良好的紡黏不織布。另一方面,摩擦係數MIU較佳為0.05以上,更佳為0.08以上,進而佳為0.1以上。藉由將摩擦係數MIU設為所述範圍,容易防止過度添加潤滑劑而紡絲性惡化、或將絲條捕集到網上時絲線滑動而質地惡化的情況。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可藉由調整平均單纖維徑或纖維分散度、聚烯烴系樹脂的結晶化度等、或者對聚烯烴系樹脂添加潤滑劑來控制。
[紡黏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接著,對製造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方法的較佳態樣進行具體說明。
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是藉由紡黏(S)法而製造的長纖維不織布。作為不織布的製造方法,通常可列舉:紡黏法、閃紡(flash-spinning)法、濕式法、梳理法及氣流成網(air-laid)法等,紡黏法除了生產性或機械強度優異以外,亦可抑制短纖維不織布中容易產生的起毛或纖維的脫落。另外,藉由將紡黏(S)不織布層積層多層為SS、SSS及SSSS,而生產性或質地均勻性提高,因此較佳。
於紡黏法中,首先,將熔融的熱塑性樹脂自紡絲模口以長纖維的形式紡出,對其利用噴射器並藉由壓縮空氣進行抽吸延伸後,於移動的網上捕集纖維而進行不織纖維料片化。進而,對所獲得的不織纖維料片實施熱接著處理,獲得紡黏不織布。
作為紡絲模口或噴射器的形狀,可採用圓形或矩形等各種形狀者。其中,就壓縮空氣的使用量比較少而能量成本優異、難以產生絲條彼此的熔接或擦破、絲條的開纖亦容易的方面而言,可較佳地使用矩形模口與矩形噴射器的組合。
於本發明中,使聚乙烯系聚合物在擠出機中熔融,計量後供給至紡絲模口,以長纖維的形式紡出。將聚乙烯系聚合物熔融紡絲時的紡絲溫度較佳為180℃~270℃,更佳為190℃~260℃,進而佳為200℃~250℃。藉由將紡絲溫度設為所述範圍內,可製成穩定的熔融狀態,獲得更優異的紡絲性。
經紡出的長纖維的絲條接下來經冷卻。作為對經紡出的絲條進行冷卻的方法,例如可列舉將冷風強制地吹附到絲條的方法、於絲條周圍的環境溫度下進行自然冷卻的方法、以及調整紡絲模口與噴射器間的距離的方法等,或者,可採用將該些方法組合的方法。另外,關於冷卻條件,可考慮到紡絲模口的每一單孔的噴出量、紡絲溫度及環境溫度等進行適宜地調整並加以採用。
接著,經冷卻固化的絲條由自噴射器噴射的壓縮空氣牽引並延伸。
紡絲速度較佳為1500 m/分鐘~6500 m/分鐘,更佳為2000 m/分鐘~6500 m/分鐘,進而佳為2500 m/分鐘~6500 m/分鐘。藉由將紡絲速度設為1500 m/分鐘~6500 m/分鐘,而具有高的生產性,另外,纖維的取向結晶化推進,可獲得高機械強度的長纖維。
繼而,將所獲得的長纖維捕集到移動的網上而進行不織纖維料片化。
於本發明中,對於不織纖維料片,於網上自其單面抵接熱平面輥而暫時接著亦較佳。藉由如此進行,可防止於網上搬送的過程中不織纖維料片的表層翻捲或吹走而質地惡化的情況,或者改善自捕集絲條後直至熱壓接為止的搬送性。
繼而,藉由熱接著使所獲得的不織纖維料片一體化,藉此,可獲得所謀求的紡黏不織布。
作為藉由熱接著使不織纖維料片一體化的方法,可列舉:利用上下一對於輥表面分別實施有雕刻(凹凸部)的熱壓花輥、包含一個輥表面平坦(平滑)的輥與另一個於輥表面實施有雕刻(凹凸部)的輥的組合的熱壓花輥、以及包含上下一對平坦(平滑)的輥的組合的熱壓光輥等各種輥進行熱接著的方法;或藉由超音波焊頭(horn)的超音波振動進行熱熔接的超音波接著等方法。其中,就生產性優異、可於部分熱接著部賦予機械強度且於非接著部保持不織布特有的手感或肌膚觸感的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上下一對於輥表面分別實施有雕刻(凹凸部)的熱壓花輥、或者包含一個輥表面平坦(平滑)的輥與另一個於輥表面實施有雕刻(凹凸部)的輥的組合的熱壓花輥。
作為熱壓花輥的表面材質,為了容易獲得充分的熱壓接效果,且一個壓花輥的雕刻(凹凸部)難以轉印到另一個輥表面,而較佳為將金屬製輥與金屬製輥設為一對。
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壓接率為8%~19%,較佳為8%~16%,更佳為8%~14%。若壓接率超過19%,則熱接著過剩,於包含熔點低的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的熱接著中,頻繁發生向壓花輥的捲繞,難以穩定地製布。進而,伴隨接著過剩,手感硬,作為衛生材料並不適合。另一方面,若壓接率小於8%,則熱接著弱,作為紡黏不織布,無法獲得可供於實用的機械強度,此外,容易起毛,不適合用作衛生材料。
此處所述的壓接率是指接著部於紡黏不織布整體中所佔的面積比例。具體而言,於利用一對具有凹凸的輥進行熱接著的情況下,是指上側輥的凸部與下側輥的凸部重疊而與不織纖維料片抵接的部分(接著部)於紡黏不織布整體中所佔的比例。另外,於利用具有凹凸的輥與平面輥進行熱接著的情況下,是指具有凹凸的輥的凸部與不織纖維料片抵接的部分(接著部)於紡黏不織布整體中所佔的比例。另外,於進行超音波接著的情況下,是指藉由超音波加工而熱熔接的部分(接著部)於紡黏不織布整體中所佔的比例。
作為將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壓接率設為所述範圍的方法,例如可列舉:於利用一對具有凹凸的輥進行熱接著的情況下,調整上側輥的凸部與下側輥的凸部重疊而與不織纖維料片抵接的部分的面積的方法;或於藉由具有凹凸的輥與平面輥進行熱接著的情況下,調整具有凹凸的輥的凸部的面積的方法等。
作為利用熱壓花輥或超音波接著而形成的接著部的形狀,可使用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正六邊形及正八邊形等。另外,接著部較佳為於紡黏不織布的長邊方向(搬送方向)與寬度方向上分別以一定的間隔均勻地存在。藉由如此進行,可減低紡黏不織布的機械強度偏差。
熱接著時的熱壓花輥的線壓較佳為設為50 N/cm~500 N/cm。藉由將輥的線壓較佳為設為50 N/cm以上、更佳為設為100 N/cm以上、進而佳為設為150 N/cm以上,而容易獲得適度熱接著且機械強度可供於實用的紡黏不織布。另一方面,藉由將熱壓花輥的線壓較佳為設為500 N/cm以下、更佳為設為400 N/cm以下、進而佳為設為300 N/cm以下,作為衛生材料用的紡黏不織布,可獲得尤其是適於紙尿布用途中的使用的適度的柔軟性。
另外,於本發明中,出於調整紡黏不織布的厚度的目的,可於利用所述熱壓花輥進行的熱接著之前及/或之後,利用包含上下一對平面輥的熱壓光輥實施熱壓接。所謂上下一對平面輥,是指輥的表面沒有凹凸的金屬製輥或彈性輥,可將金屬製輥與金屬製輥設為一對、或將金屬製輥與彈性輥設為一對來使用。另外,此處,所謂彈性輥,是指包含與金屬製輥相比較具有彈性的材質的輥。作為彈性輥,可列舉:紙、棉及芳族聚醯胺紙等所謂的紙輥、或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環氧系樹脂、矽系樹脂、聚酯系樹脂及硬質橡膠、以及包含該些的混合物的樹脂製的輥等。
本發明的紡黏不織布的生產性高、柔軟性、不織布的表面手感優異,可適宜地利用於一次性紙尿布或衛生巾等衛生材料用途中。於衛生材料中,尤其可適宜地利用於紙尿布的背面片材(back sheet)中。 [實施例]
其次,基於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的不織布與其製造方法,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評價方法) (1)紡絲性 對每1噸生產量的斷絲次數進行計數,並按照以下基準進行判定。將A及B的判定設為合格,將C、D的判定設為不合格。 A:斷絲次數為0.5次/噸以下。 B:斷絲次數多於0.5次/噸且為2.0次/噸以下。 C:斷絲次數多於2.0次/噸且為5.0次/噸以下。 D:斷絲次數多於5.0次/噸。
(2)熱接著性 觀察自壓花輥出來的片材狀態,根據升溫至片材的細毛不會立起的溫度時的片材被取至壓花輥的狀態,按照以下基準進行判定。將A及B的判定設為合格,將C、D的判定設為不合格。 A:片材未被取至壓花。 B:即便片材被取至壓花,長度亦為3 cm以下。 C:片材被取至壓花,長度長於3 cm。 D:產生向壓花輥的捲繞。
(3)平均單纖維徑(μm) 自紡黏不織布隨機採取10個小片樣品,利用顯微鏡拍攝500倍~1000倍的表面照片,對各樣品中分別為10根、共計100根纖維的寬度進行測定,並根據平均值算出平均單纖維徑(μm)。
(4)單纖維徑的CV值(%) 根據所述平均單纖維徑測定時測定的共計100根纖維的寬度,算出單纖維徑的標準偏差(μm),並利用下式算出單纖維徑的CV值(%)。 ·單纖維徑的CV值(%)=單纖維徑的標準偏差(μm)/平均單纖維徑(μm)×100 (5)紡絲速度(m/分鐘) 根據所述平均單纖維徑與使用的聚烯烴系樹脂的固體密度,將每10,000 m長度的質量設為平均單纖維纖度(dtex),四捨五入到小數點以後第二位而算出。根據平均單纖維纖度、與自各條件下設定的紡絲模口單孔噴出的樹脂的噴出量(以下,簡稱為單孔噴出量),並基於下式算出紡絲速度。 ·紡絲速度(m/分鐘)=(10000×[單孔噴出量(g/分鐘)])/[平均單纖維纖度(dtex)]。
(6)紡黏不織布的單位面積重量(g/m2 ) 關於紡黏不織布的單位面積重量,基於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L1913:2010「一般不織布試驗方法」的6.2「每單位面積的質量」,於每1 m試樣寬度中採取3片20 cm×25 cm的試驗片,測量標準狀態下的各者的質量(g),將其平均值以每1 m2 的質量(g/m2 )來表示。
(7)細毛等級 自紡黏不織布採取130 mm×200 mm的試驗片,使用日本學術振興會型的堅牢度試驗器,不施加負荷,於摩擦件側使用林萊布(rinrei cloth)-重包裝用No.314布黏著帶,使其進行50次動作,觀察起毛的情況,藉由以下細毛等級判定基準進行評價。再者,細毛等級較佳為3.0級以上。
4.0級,沒有起毛。
3.5級,以開始形成小毛球的程度起毛。 3.0級,有多個小毛球。
2.5級,清晰可見大毛球。
2.0級,以試驗片變薄的程度損傷。
1.0級,試驗片產生穿孔。
(8)紡黏不織布的柔軟性(分數) 對紡黏不織布的柔軟性進行感官評價,將柔軟性優異者設為5分、將差者設為1分,並按照5階段的絕對評價來評分。由10人進行該評分並將平均分設為柔軟性(分數)。
(9)紡黏不織布的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gf·cm2 /cm) 於基於KES法的標準試驗中,測定紡黏不織布的平均彎曲剛性B值。首先,於縱向方向(不織布的長邊方向)與橫向方向(不織布的寬度方向)上各採取3片寬200 mm×200 mm的試驗片,使用卡特泰科(Kato tech)公司製造的KES-FB2彎曲特性試驗機,將試樣握持於1 cm間隔的夾頭上,將試樣握持於1 cm間隔的夾頭上,於曲率-2.5 cm-1 ~+2.5 cm-1 的範圍內,以0.50 cm-1 的變形速度進行純彎曲試驗,將所測定的值加以平均,四捨五入到小數點以後第四位,求出平均彎曲剛性B值。
(10)紡黏不織布的乾爽感(分數) 對紡黏不織布的觸感進行感官評價,將表面的乾爽感優異者設為5分、將差者設為1分,並按照5階段的絕對評價來評分。由10人進行該評分並將平均分設為乾爽感(分數)。
(11)紡黏不織布的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 於基於KES法的標準試驗中,測定紡黏不織布的摩擦係數MIU。 自紡黏不織布,沿紡黏不織布的寬度方向等間隔地採取3片寬200 mm×200 mm的試驗片。將試驗片設置於試樣台,利用施加有50 gf的負荷的接觸摩擦件(原材料:ϕ0.5 mm鋼琴線(20根並列),接觸面積:1 cm2 )掃描試驗片的表面,測定摩擦係數。於所有的試驗片的縱方向(不織布的長邊方向)與橫方向(不織布的寬度方向)上進行以上的測定,將該些的共計6點的平均偏差加以平均並四捨五入到小數點以後第四位,設為摩擦係數MIU。
(共聚物·樹脂) 於各實施例、比較例中,使用以下的共聚物、樹脂。
·聚乙烯系聚合物(A): 包含α-烯烴為1-丁烯、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3.0 mol%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的MFR為30 g/10分鐘、密度為0.950 g/cm3 的聚乙烯系聚合物 ·聚乙烯系聚合物(B): 包含α-烯烴為1-丁烯、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1.0 mol%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的MFR為30 g/10分鐘、密度為0.955 g/cm3 的聚乙烯系聚合物 ·聚乙烯系聚合物(C): 包含α-烯烴為1-丁烯、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5.0 mol%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的MFR為30 g/10分鐘、密度為0.945 g/cm3 的聚乙烯系聚合物 ·聚乙烯系聚合物(D): 包含α-烯烴為1-丁烯、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2.0 mol%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的MFR為30 g/10分鐘、密度為0.953 g/cm3 的聚乙烯系聚合物
·聚乙烯系聚合物(E): 包含α-烯烴為1-丁烯、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0.10 mol%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的MFR為30 g/10分鐘、密度為0.960 g/cm3 的聚乙烯系聚合物 ·聚乙烯系聚合物(F): 包含α-烯烴為1-丁烯、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0.05 mol%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的MFR為30 g/10分鐘、密度為0.962 g/cm3 的聚乙烯系聚合物 ·聚乙烯系聚合物(H): 包含α-烯烴為1-戊烯、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3.0 mol%的乙烯-1-戊烯共聚物的MFR為30 g/10分鐘、密度為0.946 g/cm3 的聚乙烯系聚合物 ·聚乙烯系聚合物(I): 包含α-烯烴為1-丁烯、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7.0 mol%的乙烯-1-丁烯共聚物的MFR為30 g/10分鐘、密度為0.930 g/cm3 的聚乙烯系聚合物
·聚乙烯系聚合物(J): 包含α-烯烴為1-辛烯、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3.0 mol%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MFR為30 g/10分鐘、密度為0.935 g/cm3 的聚乙烯系聚合物 ·聚乙烯系聚合物(K): 包含α-烯烴為1-辛烯、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7.0 mol%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MFR為30 g/10分鐘、密度為0.928 g/cm3 的聚乙烯系聚合物 ·聚烯烴系樹脂(L): 包含熔點為163℃、MFR為30 g/10分鐘的均聚物的聚丙烯樹脂。
(實施例1) 利用擠出機將聚乙烯系聚合物(A)熔融,將於紡絲溫度為240℃、孔徑ϕ為0.40 mm、單孔噴出量為0.55 g/分鐘下紡出的絲條冷卻固化後,利用矩形噴射器並藉由將噴射器的壓力設為0.40 MPa的壓縮空氣進行牽引、延伸,捕集到移動的網上而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不織纖維料片。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0次/噸而良好。
接著,對於所獲得的不織纖維料片,上輥使用金屬製且實施有水珠紋樣的雕刻的壓接率16%的壓花輥,下輥使用由金屬製平面輥構成的上下一對熱壓花輥,並於線壓為30 N/cm的條件下,研究單位面積重量為30 g/m2 的紡黏不織布的熱接著溫度。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38℃的條件下,沒有起毛,亦未發現片材被取至壓花輥,熱接著性良好。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2) 使用聚乙烯系聚合物(A)作為鞘成分,並使用聚烯烴系樹脂(L)作為芯成分,分別利用各自的擠出機進行熔融,利用同心芯鞘模口以所述鞘成分與所述芯成分的質量比成為50:50的方式進行計量並進行紡絲,除此以外,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0次/噸而良好。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38℃的條件下,沒有起毛,亦未發現片材被取至壓花輥,熱接著性良好。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3) 將聚乙烯系聚合物設為聚乙烯系聚合物(B),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0次/噸而良好。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40℃的條件下,沒有起毛,亦未發現片材被取至壓花輥,熱接著性良好。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4) 將聚乙烯系聚合物設為聚乙烯系聚合物(C),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1.5次/噸而良好。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34℃的條件下,沒有起毛,片材被取至壓花輥且長度為3 cm以下,熱接著性良好。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5) 將聚乙烯系聚合物設為聚乙烯系聚合物(H),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1.5次/噸而良好。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34℃的條件下,沒有起毛,片材被取至壓花輥且長度為3 cm以下,熱接著性良好。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6) 上輥使用金屬製且實施有水珠紋樣的雕刻的壓接率11%的壓花輥,下輥使用由金屬製平面輥構成的上下一對熱壓花輥,對所獲得的不織纖維料片進行熱接著,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0次/噸而良好。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38℃的條件下,沒有起毛,亦未發現片材被取至壓花輥,熱接著性良好。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7) 將聚乙烯系聚合物設為聚乙烯系聚合物(D),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0次/噸而良好。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38℃的條件下,沒有起毛,亦未發現片材被取至壓花輥,熱接著性良好。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8) 上輥使用金屬製且實施有水珠紋樣的雕刻的壓接率11%的壓花輥,下輥使用由金屬製平面輥構成的上下一對熱壓花輥,對所獲得的不織纖維料片進行熱接著,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0次/噸而良好。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38℃的條件下,沒有起毛,亦未發現片材被取至壓花輥,熱接著性良好。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9) 上輥使用金屬製且實施有水珠紋樣的雕刻的壓接率14%的壓花輥,下輥使用由金屬製平面輥構成的上下一對熱壓花輥,對所獲得的不織纖維料片進行熱接著,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0次/噸而良好。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38℃的條件下,沒有起毛,亦未發現片材被取至壓花輥,熱接著性良好。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10) 上輥使用金屬製且實施有水珠紋樣的雕刻的壓接率8%的壓花輥,下輥使用由金屬製平面輥構成的上下一對熱壓花輥,對所獲得的不織纖維料片進行熱接著,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0次/噸而良好。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40℃的條件下,沒有起毛,片材被取至壓花輥且長度為3 cm以下,熱接著性良好。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11) 將聚乙烯系聚合物設為聚乙烯系聚合物(E),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2.0次/噸而良好。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42℃的條件下,沒有起毛,片材被取至壓花輥且長度為3 cm以下,熱接著性良好。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1中。
(比較例1) 將聚乙烯系聚合物設為聚乙烯系聚合物(I),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多於5.0次/噸而發生,紡絲性不良。於壓花輥的接著時,發現片材起毛,若將壓花輥溫度條件升溫到130℃,則頻繁產生向輥的捲繞,不能採取片材。
(比較例2) 將聚乙烯系聚合物設為聚乙烯系聚合物(I),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2.5次/噸而不良。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發現片材起毛,若將壓花輥溫度條件升溫到130℃,則頻繁產生向輥的捲繞,難以採取片材。
(比較例3) 將聚乙烯系聚合物設為聚乙烯系聚合物(J),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4.2次/噸而不良。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於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30℃的條件下發現起毛,但片材被取至壓花輥且長度已有5 cm,不能進行發現不到起毛的條件下的熱接著,熱接著性差。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2中。
(比較例4) 將聚乙烯系聚合物設為聚乙烯系聚合物(K),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多於5.0次/噸而發生,紡絲性不良。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發現片材起毛,若將壓花輥溫度升溫到128℃,則頻繁產生向輥的捲繞,難以採取片材。
(比較例5) 上輥使用金屬製且實施有水珠紋樣的雕刻的壓接率7%的壓花輥,下輥使用由金屬製平面輥構成的上下一對熱壓花輥,對所獲得的不織纖維料片進行熱接著,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0次/噸而良好。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42℃的條件下發現起毛,但片材被取至壓花輥且長度已有5 cm,不能進行發現不到起毛的條件下的熱接著,熱接著性差。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2中。
(比較例6) 上輥使用金屬製且實施有水珠紋樣的雕刻的壓接率20%的壓花輥,下輥使用由金屬製平面輥構成的上下一對熱壓花輥,對所獲得的不織纖維料片進行熱接著,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0次/噸而良好。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38℃的條件下,沒有起毛,但片材被取至壓花輥且長度為5 cm以上,熱接著性差。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2中。
(比較例7) 將聚乙烯系聚合物設為聚乙烯系聚合物(F),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2.9次/噸而不良。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42℃的條件下,沒有起毛,但片材被取至壓花輥且長度已有5 cm,不能進行發現不到起毛的條件下的穩定的熱接著,熱接著性差。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2中。
(比較例8) 代替聚乙烯系聚合物而設為聚烯烴系樹脂(L),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獲得包含聚烯烴系聚合物長纖維的紡黏不織布。關於紡絲性,斷絲次數為0次/噸而良好,於壓花輥的熱接著時,在將熱接著溫度設為138℃的條件下,並未發現起毛,沒有起毛,亦未發現片材被取至壓花輥,熱接著性良好。對於所獲得的紡黏不織布,測定並評價平均單纖維徑、單纖維徑的CV值、紡絲速度、細毛等級、手感(柔軟性)、藉由KES法而得的平均彎曲剛性B、手感(乾爽感)、藉由KES法而得的摩擦係數MIU。將結果示於表2中。
[表1]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α-烯烴種類 1-丁烯 1-丁烯 1-丁烯 1-丁烯 1-戊烯 1-丁烯 1-丁烯 1-丁烯 1-丁烯 1-丁烯 1-丁烯
α-烯烴的含量(mol%) 3.0 3.0 1.0 5.0 3.0 3.0 2.0 2.0 3.0 3.0 0.10
纖維結構 單成分 芯鞘 單成分 單成分 單成分 單成分 單成分 單成分 單成分 單成分 單成分
芯成分樹脂 - PP - - - - - - - - -
壓接率(%) 16 16 16 16 16 11 16 11 14 8 16
紡絲性 A A A B B A A A A A B
熱接著性 A A A B B A A A A A A
平均單纖維徑(μm) 15.1 14.7 14.9 15.0 15.3 15.1 15.5 15.0 15.2 15.1 15.3
單纖維徑的CV值(%) 4.8 4.7 5.2 6.1 5.7 4.9 4.9 5.3 4.7 5.2 5.0
紡絲速度(m/分鐘) 3217 3477 3305 3260 3134 3215 3157 3233 3180 3254 3149
細毛等級(級) 3.5 3.5 3.5 3.0 3.0 3.5 3.5 3.5 3.5 3.0 3.5
手感(柔軟性) 4.5 4.0 4.0 5.0 5.0 5.0 4.5 5.0 4.5 5.0 3.5
平均彎曲剛性B(gf/cm2 /cm) 0.020 0.028 0.025 0.015 0.017 0.015 0.023 0.016 0.018 0.014 0.030
手感(乾爽感) 5.0 5.0 5.0 4.0 4.0 5.0 5.0 5.0 5.0 5.0 5.0
摩擦係數MIU(-) 0.14 0.15 0.12 0.20 0.19 0.16 0.13 0.13 0.15 0.19 0.15
[表2] [表2]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比較例5 比較例6 比較例7 比較例8
α-烯烴種 1-丁烯 1-丁烯 1-辛烯 1-辛烯 1-丁烯 1-丁烯 1-丁烯 PP
α-烯烴的含量(mol%) 7.0 7.0 3.0 7.0 3.0 3.0 0.05 -
纖維結構 單成分 芯鞘 單成分 單成分 單成分 單成分 單成分 單成分
芯成分樹脂 - PP - - - - - -
壓接率(%) 16 16 16 16 7 20 16 16
紡絲性 D C C D A A C A
熱接著性 D D C D C C A A
平均單纖維徑(μm) 15.4 15.0 15.1 15.6 14.8
單纖維徑的CV值(%) 5.2 4.8 4.9 6.1 4.7
紡絲速度(m/分鐘) 3093 3261 3218 3181 3442
細毛等級(級) 2.5 2.5 3.5 3.5 3.5
手感(柔軟性) 5.0 5.0 2.5 2.5 2.5
平均彎曲剛性B(gf/cm2 /cm) 0.016 0.014 0.037 0.036 0.031
手感(干爽感) 3.5 5.0 5.0 5.0 2.0
摩擦係數MIU(-) 0.27 0.18 0.15 0.14 0.31
實施例1~實施例11的聚乙烯系聚合物為乙烯與碳數3~5的α-烯烴的共聚物、α-烯烴的含量於聚乙烯系聚合物的聚合成分中為0.10 mol%~5.0 mol%、壓花輥的壓接率為8%~19%的不織布的紡絲性/熱接著性良好,具有高的柔軟性/表面的乾爽感。另外,耐起毛性亦良好。尤其是,實施例6、實施例8的紡黏不織布的紡絲性/熱接著性/耐起毛性/柔軟性/表面的乾爽感全部良好,作為衛生材料尤其適宜。
另一方面,比較例1~比較例8所示的α-烯烴的碳數為6以上、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小於0.10 mol%或超過5 mol%的聚乙烯系聚合物、壓接率為7%以下或為20%以上的紡黏不織布與本發明的不織布相比較,不僅紡絲性/熱接著性的至少一者差而生產穩定性低,而且柔軟性/表面的乾爽感亦低。另外,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以外的聚烯烴系聚合物的紡黏不織布與本發明的不織布相比較,雖然紡絲性/熱接著性優異,但柔軟性/表面的乾爽感更低。

Claims (4)

  1. 一種紡黏不織布,其由包含聚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構成,聚乙烯系聚合物為乙烯與碳數3~5的α-烯烴的共聚物,聚乙烯系聚合物的聚合成分中的α-烯烴的含量為0.10 mol%~5.0 mol%,不織布的壓接率為8%~19%。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紡黏不織布,其中α-烯烴為1-丁烯。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紡黏不織布,其中α-烯烴的含量為0.10 mol%~3.0 mol%。
  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紡黏不織布,其中不織布的壓接率為8%~14%。
TW110110848A 2020-03-31 2021-03-25 紡黏不織布 TW2021427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2549 2020-03-31
JP2020062549 2020-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2756A true TW202142756A (zh) 2021-11-16

Family

ID=77927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0848A TW202142756A (zh) 2020-03-31 2021-03-25 紡黏不織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200371A1 (zh)
TW (1) TW202142756A (zh)
WO (1) WO202120037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5866A (ja) * 1999-04-13 2000-12-26 Chisso Corp 複合長繊維不織布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US7335716B1 (en) * 1999-06-17 2008-02-26 Mitsui Chemicals, Inc. Ethylene (co)polymers and uses thereof
JP2002096432A (ja) * 2000-09-21 2002-04-02 Mitsui Chemicals Inc 透湿性フィルム・不織布複合体
JP2003049353A (ja) * 2001-08-07 2003-02-21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不織布、不織布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吸水性物品
JP2008274445A (ja) * 2007-04-06 2008-11-13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不織布組成物および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6753254B2 (ja) * 2016-09-30 2020-09-09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チレン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00371A1 (zh) 2021-10-07
WO2021200371A1 (ja)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9366B2 (ja) メルトフローレートの高い繊維を含有する柔軟で伸張性のある不織布ウェブ
TWI723008B (zh) 不織布積層體、伸縮性不織布積層體、纖維製品、吸收性物品及衛生口罩
KR102281509B1 (ko) 스펀본드 부직포
JP7283386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6505493B2 (ja) 吸収性物品用複合短繊維、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含む吸収性物品用熱接着不織布、及び吸収性物品
WO2019088135A1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7247884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2002069820A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JP2022132044A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および芯鞘型複合繊維
TWI776814B (zh) 熱熔接性複合纖維和使用其的不織布、製品
JP2019026955A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3844390B2 (ja) 不織布積層体
JP2008133572A (ja) 捲縮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142756A (zh) 紡黏不織布
JPWO2019021809A1 (ja) 捲縮繊維、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7172250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7040122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TW202138639A (zh) 紡黏不織布
JP7409524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2023131245A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7211070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6809290B2 (ja) 分割型複合繊維を用いた不織布
JP2020196961A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WO2020095947A1 (ja) 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2181591A1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および芯鞘型複合繊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