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4418A - 壞死性凋亡調節劑、篩選方法及醫藥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壞死性凋亡調節劑、篩選方法及醫藥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4418A
TW202124418A TW109145118A TW109145118A TW202124418A TW 202124418 A TW202124418 A TW 202124418A TW 109145118 A TW109145118 A TW 109145118A TW 109145118 A TW109145118 A TW 109145118A TW 202124418 A TW202124418 A TW 2021244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pk1
modulator
specific examples
amino acid
candid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5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莫達 穆克吉
庫瑪爾 高拉夫
Original Assignee
比利時商埃斯特拉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比利時商埃斯特拉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比利時商埃斯特拉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4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441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7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enzymes or isoenzy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of which being nitrogen, e.g. tetrazole
    • A61K31/41641,3-Diazoles
    • A61K31/41781,3-Diazoles not condensed 1,3-diazoles and containing further heterocyclic rings, e.g. pilocarpine, nitrofuranto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56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ring system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steroids
    • A61K31/565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ring system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steroids not substituted in position 17 beta by a carbon atom, e.g. estrane, estradi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7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ormones or other non-cytokine intercellular protein regulatory factors such as growth factors, including receptors to hormones and growth factors
    • G01N33/743Steroid hormon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50Molecular design, e.g. of dru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00Screening for compounds of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 G01N2500/02Screening involving studying the effect of compounds C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acting molecules A and B (e.g. A = enzyme and B = substrate for A, or A = receptor and B = ligand for the receptor)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BBIO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NETIC OR PROTEIN-RELATED DATA PROCESSING IN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 G16B15/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alysing two-dimensional or three-dimensional molecular structures, e.g. 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relations or structure alignment
    • G16B15/30Drug targeting using structural data; Docking or binding prediction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用以鑑別能夠調節RIPK1活性之RIPK1調節劑、調節RIPK1活性之RIPK1相互作用分子的方法及包含RIPK1調節劑之醫藥組成物。

Description

壞死性凋亡調節劑、篩選方法及醫藥組成物
本發明之態樣係關於分子生物學領域中之篩選方法,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用以鑑別RIPK1相互作用分子之篩選方法。
細胞死亡在許多疾病中起核心作用。儘管已充分地研究諸如細胞凋亡及壞死之傳統細胞死亡路徑,但最近發現較少表徵細胞死亡之亞類。此處之一個實例為壞死性凋亡,一種壞死細胞死亡機制,其在調控條件下被活化,但與(未經調控之)壞死的許多形態特徵,諸如細胞膨脹及質膜破裂相同。然而,壞死性凋亡顯現為某些疾病之中心機制且在發展期間,壞死性凋亡可由死亡受體配位體與誘導此等配位體之表現或活化的多種細胞外及細胞內刺激兩者觸發(Zhou及Yuan, Necroptosis in health and diseases., Seminar in Cell &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14)。因此,能夠抑制壞死性凋亡之分子可具有實質治療價值。
已確定,受體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或RIP1)為壞死性凋亡中之關鍵效應子。RIPK1之激酶活性對於藉由死亡受體配位體活化壞死性凋亡至關重要,其進一步使得能夠活化諸如RIPK3(或RIP3)及MLKL之下游壞死性凋亡介體。另外,小鼠模型研究揭示了壞死性凋亡與發炎之間的緊密關聯,表明RIPK1乃至壞死性凋亡通常可牽涉到多種人類發炎性疾病之發病機制(Orozco等人,RIPK3 in cell death and inflammation: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Immunological reviews, 2017)。因此,靶向RIPK1、MLKL及/或RIPK3對於治療以壞死性凋亡及發炎為特徵之人類疾病可提供治療益處。
壞死抑素(Necrostatin)為已展示出藉由抑制RIPK1抑制壞死性凋亡之一類小分子。迄今為止,壞死抑素為最佳的已知RIPK1抑制劑。壞死抑素藉由結合於位於蛋白質的激酶結構域之N凸起部與C凸起部之間的蛋白質疏水袋而抑制RIPK1。藉由此相互作用,將RIPK1以非活性構形鎖定且蛋白質不能再發揮其功能(Xie等人,Structural basis of RIPK1 inhibition by necrostatins., Structure, 2013)。然而,其他研究揭示了多種壞死抑素之侷限性,包括較低代謝穩定性、脫靶效應、次佳藥物動力學及僅適中的抑制RIPK1之效能(Berger等人,Characterization of GSK'963: a structurally distinct, potent and selective inhibitor of RIP1 kinase., Cell Death Discovery, 2015)。壞死抑素1(Necrostatin 1,Nec 1)為一種特異性壞死性凋亡抑制劑,其藉由阻斷RIPK1與RIPK3之間的相互作用及下調RIPK1-RIPK3-MLKL信號路徑而起作用((Zhang等人,Cardiovasc Toxicol. 2018年8月;18(4):346-355),已知該信號路徑引起壞死性凋亡(Quarato等人,Mol Cell. 2016年2月 18; 61(4): 589-601; Shan等人,GENES & DEVELOPMENT. 2018年3月 1; 32:327-340)。
WO2017/096301揭示用於藉由調節RIPK1活性來預防或遏制細胞死亡及/或發炎之方法及組成物。
儘管正取得進展,但與已知抑制劑相比,當前仍存在對具有優良特徵的新穎及/或改良之RIPK1/RIPK3/MLKL抑制劑的未滿足之需求。
如說明本發明之某些代表性具體實例的實例中所證明,本發明係關於基於與RIPK1之疏水袋中之一或多個特定殘基的相互作用來鑑別RIPK1/RIPK3/MLKL壞死性路徑之調節劑的方法。此外,本發明人已發現若干新穎的RIPK1相互作用分子及相關醫藥組成物,其調節包含RIPK1、RIPK3及MLKL之壞死性凋亡路徑。
因此,本發明提供以下態樣:
態樣1. 一種用於鑑別受體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之調節劑的方法,其包含電腦模擬分析候選分子之三維結構及評定該三維結構在RIPK1之疏水性背袋(back pocket)中之配合度(degree of fit),其中該候選物與如SEQ ID NO.1中所定義之RIPK1之胺基酸殘基Leu 70形成氫鍵的相互作用指示候選物為RIPK1之調節劑。
態樣2. 根據態樣1之方法,其中候選RIPK1調節劑根據其與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之胺基酸殘基Ile 154形成一或多個氫鍵的能力而進一步經選擇。
態樣3. 如態樣1或2之方法,其中候選RIPK1調節劑根據其與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之疏水性胺基酸殘基中之任一者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的能力而進一步經選擇: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
態樣4. 如態樣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活體內測試該等經鑑別之候選調節劑調節RIPK1、RIPK3及/或MLKL之活性的能力。
態樣5. 如態樣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調節劑抑制RIPK1、RIPK3及/或MLKL活性。
態樣6. 如態樣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調節劑可逆地抑制RIPK1、RIPK3及/或MLKL活性。
態樣7. 如態樣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調節劑不可逆地抑制RIPK1、RIPK3及/或MLKL活性。
態樣8. 如態樣1至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候選調節劑為天然存在之分子。
態樣9. 如態樣1至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候選調節劑為類固醇化合物,更佳為***。
態樣10. 如態樣1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候選RIPK1調節劑針對其調節相關蛋白質,包括但不限於MLKL及/或RIPK3之活性而進一步經篩選。
態樣11. 一種RIPK1調節劑,其能夠與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之胺基酸殘基Leu 70形成氫鍵,該調節劑較佳根據如態樣1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鑑別。
態樣12. 根據態樣11之RIPK1調節劑,其另外與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之胺基酸殘基Ile 154形成一或多個氫鍵。
態樣13. 如態樣11或12之RIPK1調節劑,其另外與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的疏水性胺基酸殘基中之任一者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
態樣14. 如態樣11至13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其為RIPK1、RIPK3及/或MLKL之抑制劑,諸如RIPK1、RIPK3及/或MLKL之磷酸化抑制劑。
態樣15. 根據態樣11至14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其為RIPK1、RIPK3及/或MLKL之競爭性抑制劑。
態樣16. 根據態樣11至15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其為類固醇化合物,更佳為***。
態樣17. 如態樣11至16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其為炔雌醇(Ethinylestradiol,EE)、***(Estradiol,E2)、雌三醇(Estriol,E3)或雌四醇(Estetrol,E4)。
態樣18.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態樣11至17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其用於調節RIPK1、RIPK3及/或MLKL之功能。
態樣19. 根據態樣18之供使用之醫藥組成物,其用於抑制RIPK1、RIPK3及/或MLKL之活性,諸如用於抑制RIPK1、RIPK3及/或MLKL之磷酸化。
態樣20. 根據態樣18之醫藥組成物,其用於抑制或預防壞死性凋亡。
態樣20. 根據態樣18或19之供使用之醫藥組成物,其用於治療或預防組織損傷、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
態樣21. 一種用於調節RIPK1之功能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予根據態樣11至17之RIPK1調節劑或根據態樣18至20之醫藥組成物。
態樣22. 一種治療或預防壞死性凋亡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予根據態樣11至17之RIPK1調節劑或根據態樣18至20之醫藥組成物。
態樣23. 一種治療或預防組織損傷、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予根據態樣11至17之RIPK1調節劑或根據態樣18至20之醫藥組成物。
態樣24. 一種根據態樣11至17之RIPK1調節劑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調節RIPK1、RIPK3及/或MLKL之功能的醫藥品。
態樣25. 一種根據態樣11至17之RIPK1調節劑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預防或治療壞死性凋亡之醫藥品。
態樣26. 一種根據態樣11至17之RIPK1調節劑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預防或治療組織損傷、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之醫藥品。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態樣以及較佳具體實例描述於以下章節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在此,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主題特定地併入於本說明書中。
除非本文另外清楚地規定,否則如本文所用之單數形式「一(a/an)」及「該」包括單數個及複數個參考物。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包含(comprising/comprises)」及「由……構成(comprised of)」與「包括(including/includes)」或「含有(containing/contains)」同義,且為包括性或開放性的,且不排除額外的未敍述成員、元素或方法步驟。該等術語亦涵蓋「由……組成」及「基本上由……組成」,其在專利術語中享有公認含義。
藉由端點敍述之數值範圍包括包含於各別範圍內之所有數字及分數,以及所敍述端點。此應用於數值範圍,無論其是否由表示式「自…至…(from…to…)」或表示式「在…與…之間(between…and…)」或其他表示式引入。
在提及諸如參數、量、持續時間及其類似者之可量測值時,如本文所用之術語「約」或「大致」意謂涵蓋規定值之變化及自規定值之變化,諸如+/-10%或更小、較佳+/-5%或更小、更佳+/-1%或更小及再更佳+/-0.1%或更小及自規定值之變化,就此而言,此類變化適合於在本發明中執行。應理解,修飾詞「約(about)」或「大致(approximately)」所指之值自身亦為特定地且較佳揭示的。
鑒於術語「一或多個」或「至少一個」(諸如一群成員中之一或多個成員或至少一個成員)藉助於進一步範例而使得本身為清楚的,該術語尤其涵蓋以下參考:該等成員中之任一者或該等成員中之任何兩者或更多者,諸如該等成員之任何≥3、≥4、≥5、≥6或≥7等,及至所有該等成員。在另一實例中,「一或多個」或「至少一個」可指1、2、3、4、5、6、7個或更多個。
包括本文中對本發明之背景的論述以解釋本發明之上下文。此將不視為承認所提及之任何材料截至任何申請專利範圍之優先權日期,為任何國家之公共常識的公佈、已知或部分。
貫穿本發明,藉由鑑別引用參考各種公開案、專利及所公開之專利說明書。在本說明書中所引用之所有文獻皆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特定言之,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特定提及之此等文獻之教示內容或章節。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用於揭示本發明之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如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所理解之含義。藉助於進一步導引,術語定義包括在內以更好地瞭解本發明之教示內容。當結合本發明之特定態樣或本發明之特定具體實例定義特定術語時,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此等註解或含義意謂在整個本說明書中,亦即,亦在本發明之其他態樣或具體實例之上下文中應用。
在以下段落中,更詳細地定義本發明之不同態樣或具體實例。除非明顯相反地指示,否則如此定義之各態樣或具體實例可與任何其他態樣或具體實例組合。具體而言,任何指明為較佳或有利之特徵可與任何其他指明為較佳或有利之特徵組合。
在本說明書通篇中,提及「一個具體實例」或「一具體實例」意謂結合具體實例所描述之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包括於本發明之至少一個具體實例中。因此,在本說明書通篇之不同位置中出現的片語「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或「在一具體實例中」未必皆指代同一具體實例而是可指代同一具體實例。此外,如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由本發明顯而易見,在一或多個具體實例中,特定特性、結構或特徵可以任何適合方式組合。此外,當本文所描述之一些具體實例包括一些特徵而非包括於其他具體實例中之其他特徵時,不同具體實例之特徵之組合意欲在本發明之範圍內且形成不同具體實例,如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瞭解。舉例而言,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主張之具體實例中之任一者可以任何組合形式使用。
胺基酸在本文中係指其完整名稱、其三個字母縮寫或其一個字母縮寫。
因此,以下詳細描述不應被視為具限制意義。本發明僅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界定。顯而易見的是,所揭示之具體實例可關於RIPK1調節劑、用以鑑別RIPK1調節劑之方法及基於RIPK1調節劑之醫藥組成物。針對RIPK1調節劑之某些具體實例可適用於本文所描述之方法或用途。
「RIPK1」或「受體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亦稱為「RIP1」、「受體相互作用蛋白質1」、「細胞死亡蛋白質RIP」及「受體(TNFRSF)相互作用絲胺酸-蘇胺酸激酶1」為在細胞存活及細胞死亡兩方面起作用的絲胺酸/蘇胺酸蛋白激酶之受體相互作用蛋白質(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RIP)家族的家族成員。在細胞死亡中,RIPK1連接至細胞凋亡及壞死性凋亡。RIPK1在其中起作用之細胞存活路徑包括NF-κB、Akt及c-Jun N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其亦參與發育調控。RIPK1蛋白包含三個主結構域:N端絲胺酸/蘇胺酸激酶結構域(kinase domain,KD)、C端死亡結構域(death domain,DD)及中心中間結構域(central intermediate domain,ID)。激酶結構域在RIPK1對細胞存活及壞死性凋亡誘導之功能性方面發揮核心作用。其特徵在於含有N凸起部、C凸起及介入之疏水袋的典型激酶摺疊。N凸起部包含反平行的五股β片及活化螺旋。C凸起含有六個α螺旋及一對β股。壞死抑素與激酶結構域相互作用且抑制其激酶功能。最終,死亡結構域顯示與包括Fas、TRAILR2、TNFR1、TRAILR1、TRADD及FADD死亡結構域之其他受體死亡結構域的同源性,其可與該等其他受體死亡結構域結合並形成寡聚物。中間結構域參與NF-kB活化及受體相互作用蛋白同型相互作用模體(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Homotypic Interaction Motif,RHIM)依賴性信號傳導。
已展示參與壞死性凋亡或介導壞死性凋亡之一組主要基因,亦即RIPK1、RIPK3及MLKL,在原始生物體中未被發現。雖然RIPK1異種同源物(ortholog)已展示存在於大部分脊椎動物物種及哺乳動物中,但對於包括線蟲或蒼蠅之更多種原始生物體而言並非如此。同樣,RIPK3及MLKL僅出現在某些脊椎動物及哺乳動物中,而不出現在一些有頭動物分枝系及其他物種中。在哺乳動物中,所有食肉目不具有MLKL基因,而有袋目下綱不具有RIPK3及MLKL基因兩者。此等觀測結果反駁了以下假設:壞死性凋亡已演變為基本宿主防禦機制(Dondelinger等人,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the necroptotic pathway, Trends in Cell Biology, 2016)。
術語「壞死性凋亡」或「受控壞死」係指一種程式化形式之壞死,其可響應於在凋亡蛋白酶活性不存在下由其同源配位體刺激死亡受體而活化,後者為細胞凋亡之基本介體。壞死性凋亡之形態特徵與壞死特徵極其類似,且包括早期血漿滲透、細胞器腫脹、核膜擴展及染色質凝聚。由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結合至其膜受體來起始壞死性凋亡,該膜受體為腫瘤壞死因子受體(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其引起死亡結構域蛋白TRADD之募集及隨後的RIPK1之募集。當不存在活性凋亡蛋白酶8時,RIPK1及RIPK3將使彼此自體磷酸化及轉磷酸化。此使得形成被稱為壞死體的微絲類複合體。在形成後,壞死體將藉由磷酸化及聚合活化MLKL。MLKL為藉由***至細胞器及質膜之雙脂質膜中而引起壞死表現型的促壞死性蛋白質,其將使細胞內含物,包括損害相關之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S)排出至細胞外環境。因此,量測RIPK1、RIPK3及/或MLKL之磷酸化為針對細胞或組織中之壞死的良好量測方法。
細胞凋亡與壞死性凋亡之間的相當大的重疊已被描述到。除其他之外,凋亡蛋白酶8及TNFR參與兩種形式之細胞死亡。另外,RIPK1亦可取決於由其他信號傳導蛋白介導之轉譯後修飾來控管細胞凋亡及壞死性凋亡兩者(Vanden Berghe等人,Regulated necrosis: the expanding network of non-apoptotic cell death pathways., Nature Reviews, 2014)。已鑑別出除壞死性凋亡外之多種其他形式之經調控之細胞死亡,且此等形式包括細胞焦亡、鐵死亡(ferroptosis)、依賴性細胞死亡(parthanatos)、親環蛋白D依賴型壞死、鐵死亡、氧化凋亡(oxytosis)及NET凋亡(NETosis)。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產生細胞死亡不同機制之路徑在隔離方面不起作用,但高度互連且經受串擾(Conrad等人,Regulated necrosis: disease relevance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隨時間推移,壞死性凋亡已展示參與過多生物現象,包括在胚胎發育期間充當檢查點,能夠起始對具有嚴重發育缺陷之胚胎的流產。此外,據報告,壞死性凋亡已經由其在介導細胞死亡及發炎中之作用而參與許多人類疾病,包括但不限於缺血性腦疾病、腎病、心臟損傷、與缺陷型凋亡蛋白酶8相關之免疫缺乏症、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LUBAC缺乏症候群、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AD)、A20及Abin-1缺乏相關之免疫病變、NEMO缺乏疾病及創傷癒合。
MLKL之進一步研究展示,硫氧還蛋白-1(Thioredoxin-1,Trx1),一種氧化還原酶,據報告與MLKL結合且在基礎條件下維持MLKL處於還原態,由此藉由防止MLKL二硫鍵形成及聚合來有效地阻斷壞死性凋亡。此表明Trx1可在MLKL活化之負調節方面起重要作用。然而,壞死性凋亡並不對在許多細胞模型系統中添加還原劑敏感,其為壞死性凋亡之關鍵特徵,將其與其他形式之壞死,諸如鐵死亡區分開來(Shan等人,Necroptosis 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s, Genes and Development, 2018)。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壞死性凋亡體(necroptosome)」或「壞死性凋亡複合體」為一種組合體,由RIPK1及RIPK1活化、相互作用及後續募集及/或RIPK3及/或MLKL活化(經由磷酸化)形成的超分子構造。基於最新假設,壞死性凋亡體對於將壞死性凋亡信號傳導傳播至粒線體而言至關重要。
如本文所定義之「壞死抑素」為一類能夠阻斷壞死性凋亡的具有RIPK1激酶活性之異位小分子抑制劑。壞死抑素結合疏水袋中之RIPK1,且由此將RIPK1以非活性構形鎖定。結構研究(參見實施例2)已發現壞死抑素1展示出與Lys 45及Asp 156之側鏈的氫鍵結。另外,壞死抑素1展示與Val 76、Leu 78、Leu 90、Val 91、Met 92、Ile 43、Leu 157、Phe 162及Ala 155之疏水性相互作用。Nec-4與Asp 156之側鏈形成單一氫鍵,且與Ser 161、Lys 45、Phe 162、Met 67、Val 76、Leu 78、Met 92、Leu 90、Leu 70、Val 75、Ala 155、Ile 154及Leu 129具有疏水性相互作用。壞死抑素1(Nec 1)為一種特異性壞死性凋亡抑制劑,其藉由阻斷RIPK1與RIPK3之間的相互作用且下調RIPK1-RIPK3-MLKL信號路徑而起作用(Zhang等人,Cardiovasc Toxicol. 2018年8月;18(4):346-355)。認為Nec 1藉由抑制RIPK1之磷酸化來作用於RIPK1活性,對RIPK3及/或MLKL之活化/磷酸化產生下游作用。
「分子對接」指示一種能夠在彼此結合時預測一個分子相對於第二分子之較佳定向以形成穩定複合體的方法,該方法隨後可提供關於結合親和力或締合強度之資訊。分子對接在預測所產生之信號類型方面具有其優點。
如本文所使用之「疏水」或「疏水性」描述分子之物理特性,其特徵在於不存在對水之吸引力。通常公認的胺基酸疏水性值已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另外,胺基酸相互作用中之疏水性作用,亦即疏水性胺基酸聚集在水溶液中以使對水分子之暴露降至最少的傾向可被視為常識。疏水性作用可在以下中觀測到:在分子內相互作用中,諸如在蛋白質摺疊期間,輔助形成多肽或蛋白質之三維結構;或在分子間相互作用中,諸如酶類之基質結合。
如本文所使用之「磷酸化」為用於描述磷醯基連接至基質的術語,其與去磷酸化相對。蛋白質磷酸化係真核生物中最豐富轉譯後修飾之一。某些酶,包括稱為激酶之RIPK1及RIPK3,催化磷酸酯基團自高能磷酸酯供給分子,諸如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轉移至特定基質。激酶為大型磷酸轉移酶家族之一部分。分子之磷酸化狀態,不管其是否歸類為蛋白質、脂質或碳水化合物,均可影響其活性、反應性及其參加之相互作用。因此,激酶尤其在代謝、細胞信號傳導、蛋白質調控、細胞輸送、分泌過程中至關重要。MLKL為所謂假激酶,但其活性亦經由磷酸化進行調控,亦即磷酸化MLKL為活性形式。
參考(亦即典型)人類RIPK1蛋白質序列根據Uniprot(www.uniprot.org)寄存編號Q13546標註,且RIPK1與已知抑制劑壞死抑素4複合的晶體結構可根據識別符4ITJ在蛋白質數據庫(Protein Data Bank ,PDB,www.rcsb.org)中找到。關於人類標註RIPK1基因之其他資訊可在NCBI Genbank(www.ncbi.nlm.nih.gov/gene)基因ID 8737中找到。藉助於實例,典型RIPK1胺基酸序列再現於下文(SEQ ID NO: 1):
Figure 02_image001
因此,本發明之一態樣係針對一種用於鑑別RIPK1調節劑的方法,其由SEQ ID NO: 1鑑別,其包含電腦模擬分析候選分子之三維結構及評定該三維結構在RIPK1之疏水性背袋中之配合度,其中該候選物與由SEQ ID NO: 1定義之RIPK1之胺基酸殘基Leu 70形成氫鍵的相互作用指示候選物為RIPK1之調節劑。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調節劑」係指影響的一級配位體之作用的分子,該配位體使一或多種目標蛋白質之功能直接活化或失活。調節劑之精確調節特徵與由目標蛋白質、調節劑及一級配位體組成之三元複合體互相依賴。調節劑之主要結合位點通常稱為正構位點,其可為例如酶之活性位點,其中該酶參加與(一或多種)基質之結合。另外,調節劑可藉由結合於標註異位結合位點之第二結合位點發揮其活性。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調節劑可視為異位調節劑。異位調節劑為影響主要配位體作用之分子,該配位體使目標蛋白質之功能直接活化或失活。異位調節劑使影響一級配位體之結合或功效之蛋白質結構的構形穩定。在某些具體實例中,用於鑑別RIPK1調節劑之方法係針對鑑別下調RIPK1活性之分子。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用於鑑別RIPK1調節劑之方法係針對鑑別上調RIPK1活性之分子。在某些具體實例中,用於鑑別RIPK1調節劑之方法係針對鑑別結合RIPK1但不直接影響RIPK1活性之RIPK1結合分子。在某些具體實例中,用於鑑別RIPK1調節劑之方法係針對例如基於下游分子磷酸化狀態,鑑別壞死性凋亡路徑中之該等下游分子,諸如RIPK3及MLKL之活化狀態,其中磷酸化形式指示活性形式。
如本文所定義之「電腦模擬分析」指示藉由計算系統或藉由使用電腦模擬系統進行之分析。已描述分子對接軟體探究分子在目標蛋白質之結合位點中之行為。分子對接軟體視情況允許評定化合物之可成藥性及該等化合物針對特定目標之特異性。分子對接軟體允許搜尋結合位點表面與配位體之形狀及/或靜電之間的互補性。分子對接過程可分成兩個主要步驟:搜尋及評分。分子對接工具及程式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如所屬技術領域中所描述之DOCK、AutoDock、FlexX、Surflex、GOLD、ICM、Glide、Cdocker、LigandFit、MCDock、FRED、MOE-Dock、LeDock、RDock、UCSF Dock、FRODOCK、ZDOCK、HEX、DOT、MEGADOCK、SOFTDOCK、BiGGER、SKE-DOCK、MolFit FFT、PIPER、F2 DOCK、SDOCK、Cell-Dock、FTDock、MS-DOCK、FLOG、PAS-Dock(蛋白α形Dock)、TagDock、LZerD、PatchDOCK、MEMDOCK、GAPDOCK、SymmDock、INTELEF、pyDockTET、HADDOCK、SwarmDock、PIE-Dock、ICM、QXP、Affinity、AutoDock Vina及PSOVina、SODOCK、PLANTS、ParaDockS、FIPSDock、GalaxyDock、FLIPDock、GroupBuild、LEGEND、CLIX、LUDI、HOOK、SLIDE、MoDock、Hammerhead、DugScore、DOCKVISION及eHiTs(Pagadala等人,Software for molecular docking: a review, Biophysical Reviews, 2017)。
隨時間推移,已研發出兩種不同的常用分子對接途徑,第一個為基於形狀互補性或幾何匹配之分子對接,且第二個為基於模擬對接過程之分子對接,其中計算配位體-蛋白質成對相互作用能量。在某些具體實例中,本文中所使用之分子對接方法係基於形狀互補性。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本文中所使用之分子對接方法係基於模擬。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氫鍵」亦稱為H鍵,係指氫鍵供體之氫與稱為氫鍵受體的包含孤對電子之另一負電性原子之間的主要靜電吸引力。氫鍵可為分子間或分子內的,但當本文描述氫鍵時主要設想分子間氫鍵。在某些具體實例中,氫鍵可為二氫鍵。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術語「氫鍵結」應根據IUPAC定義解釋,其解釋為:「氫鍵為來自分子或分子片段X-H(其中X比H更具負電性)之氫原子與相同或不同分子(其中存在鍵生跡象)中之一個原子或一組原子之間的吸引交互作用」。進一步已知,吸引交互作用可起因於靜電之某一組合(多極-多極及多極誘導之多極相互作用)、共價(藉由軌道重疊之電荷轉移)及分散(倫敦分散力(London force)),其中相對重要性將取決於特定系統。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進一步顯而易見的是,氫鍵強度可變,主要為1 kJ/mol至161.5 kJ/mol。進一步確定氫鍵強度可源於研究具有氫鍵之構象異構體與沒有氫鍵之構象異構體之間的平衡。在蛋白質中,氫鍵通常形成於主鏈氧與醯胺氫之間。
已描述氫鍵結係李平斯基五項法則(Lipinski's rule of five)之組分中之一者,該法則為一種常用經驗法則,以評估具有藥理學或生物活性之化合物適合作為適用於人類經口投予之藥物的可能性。目前先進技術中已詳細地描述李平斯基五項法則及法則之例外狀況(Lipinski等人,Lead-and drug-like compounds: the rule-of-five revolution., Drug Discovery today: Technologies, 2004,及Lipinksi等人,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to estimate solubility and permeability i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settings.,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2012)。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如本文所描述之用以鑑別RIPK1調節劑之方法進一步包含根據李平斯基五項法則之至少二個組分,較佳三個組分,較佳四個組分,選擇RIPK1調節劑之步驟。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該等方法進一步包括根據預測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之藥物外觀之其他法則(諸如高斯過濾器(Ghose filter)、韋柏法則(Veber's rule)或三項法則)來選擇RIPK1調節劑之步驟(分別為Ghose等人,A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in designing combinatorial or medicinal chemistry libraries for drug discovery. 1.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known drug databases., 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1999; Veber等人,Molecular properties that influence the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drug candidate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2; 及Congreve等人,「A 'rule of three' for fragment-based lead discovery?」, Drug Discovery Today, 2003)。
在所屬技術領域中,「配合度」替代地由「配合優度」表示,為指示某一姿態(亦即,候選物結合模式)表示有利的結合相互作用之似然度之手段,且允許對不同配位體相對於彼此評級。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之疏水性背袋中之三維結構之配合度可以數值表示。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配合度可表達為評分。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配合度與RIPK1與候選調節劑之間的有利相互作用之量相關,諸如(但決不限於)氫鍵及/或疏水性接觸之數目。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括候選RIPK1調節劑之評級步驟,其基於電腦模擬預測與由SEQ ID NO: 1所定義之RIPK1之殘基Leu 70形成氫鍵的似然度,其中與由SEQ ID NO: 1所定義之RIPK1之殘基Leu 70形成氫鍵具有較高似然度的RIPK1候選調節劑,比與RIPK1之任何其他胺基酸殘基形成氫鍵具有預測似然度的任何候選RIPK1調節劑評級更高。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選擇候選能夠與胺基酸殘基Leu 70形成至少一個氫鍵的RIPK1調節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進一步選擇能夠與胺基酸殘基Ile 154形成至少兩個氫鍵的候選RIPK1調節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選擇能夠與胺基酸殘基Leu 70形成至少一個氫鍵且與胺基酸殘基Ile 154形成兩個氫鍵的候選RIPK1調節劑。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納入額外參數來建構候選RIPK1調節劑的評級,諸如(但決不限於)候選RIPK1調節劑的尺寸、候選RIPK1調節劑的半衰期時間、包括RIPK1候選調節劑之免疫原性的RIPK1候選調節劑的毒性。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之疏水性背袋中之三維結構之配合度可以數值表示。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配合度可表達為絕對評分。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配合度可表達為相對於一或多種壞死抑素,諸如壞死抑素1、壞死抑素1s、壞死磺醯胺(necrosulfamide)或依那西普(etanercept)之配合度的評分。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結合時改變RIPK1之構形的候選RIPK1調節劑。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結合時將RIPK1之構形變成非活性構形的候選RIPK1調節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結合時改變RIPK1半衰期的候選RIPK1調節劑。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結合時減少RIPK1半衰期的候選RIPK1調節劑。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減少RIPK1半衰期之候選RIPK1調節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結合時引起RIPK1降解之候選RIPK1調節劑。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藉由本文所描述之方法鑑別之RIPK1調節劑係選自天然存在之分子之群。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瞭解,天然存在之「分子」或天然產物為由活生物體產生之化合物或物質。可與「天然存在」互換使用之替代性但非限制性術語包括「野生型」、「未經修飾」或「標準」。在具體實例之上下文下,自然界中未發現或未由自然界中發現之生物體產生的化合物不視為天然存在之分子。此外,術語「天然存在」不排除通常藉由化學方法試管內合成但仍然可見於自然界中之化合物,或可為可在自然界中認出之生物體中發現的天然存在之合成路徑之結果,亦即不限於已藉由任何種類之人類操縱或干預生成或產生之生物體。替代地,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意識到,天然存在之分子亦可藉由部分合成或完全合成來化學合成。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藉由本文所描述之方法鑑別之RIPK1調節劑係選自天然存在於哺乳動物中之分子之群。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藉由本文所描述之方法鑑別之RIPK1調節劑係選自天然存在於人類中之分子之群。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藉由本文所描述之方法鑑別之RIPK1調節劑可選自化學合成之合成分子之群或庫。
驗證胺基酸或核酸之不同序列間的序列同源性、序列相似性或序列一致性之方法及工具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且包括蛋白質BLAST、ClustalW2、SIM比對工具、TranslatorX及T-COFFEE。視演算法選擇及參數而定,兩個序列之間的一致性百分比可展示出微小差異。如本文所用,術語「序列一致性」係指核苷酸(或胺基酸)層級下之序列間關係。「一致性%」藉由用比較窗比較最佳比對序列(例如兩個或更多個)來確定,其中相比於用於序列最佳比對之參考序列,比較窗中之序列之部分可包含***或缺失。參考序列不包含***或缺失。選擇參考窗且隨後藉由測定窗中序列間一致的核苷酸(或胺基酸)之數目,將窗中一致核苷酸(或胺基酸)之數目除以窗中核苷酸(或胺基酸)之數目且乘以100來計算。除非另外指明,否則根據參考序列之全長計算序列一致性。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意識到對先前技術中之術語「相似性」、「同源性」及「一致性」相關但不同的解釋(Pearson, An introduction to sequence similarity (「homology」) searching, Current protocols in bioinformatics, 2014)。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如該方法所使用之RIPK1胺基酸序列,基於該酶之胺基酸序列之全長,與來自智人[SEQ ID NO: 1]之RIPK1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一致性,較佳約81%、約82%、約83%、約84%、約85%、約86%、約87%、約88%、約89%、約90%、約91%、約92%、約93%、約94%、約95%、約96%、約97%、約98%、約99%、約99.5%。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該方法鑑別同功異構物或剪接變異體特異性候選RIPK1調節劑。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根據候選RIPK1調節劑與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之胺基酸殘基Leu 70形成氫鍵的能力進一步選擇該等調節劑。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選擇能夠與RIPK1之胺基酸殘基Leu 70形成至少一個氫鍵且與胺基酸殘基Ile 154形成至少一個氫鍵的候選RIPK1調節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選擇能夠與RIPK1之胺基酸殘基Leu 70形成至少一個氫鍵且與胺基酸殘基Ile 154形成至少兩個氫鍵的候選RIPK1調節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括候選RIPK1調節劑之評級步驟,其基於電腦模擬預測與由SEQ ID NO: 1所定義之RIPK1之殘基Leu 70及Ile 154形成至少一個氫鍵的似然度,其中與由SEQ ID NO: 1所定義之RIPK1之殘基Leu 70形成至少一個氫鍵具有較高似然度的RIPK1候選分子擁有更高評級。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評級步驟為指示與由SEQ ID NO: 1所定義之RIPK1之Leu 70形成氫鍵之似然度及與Ile 154形成氫鍵之似然度的代表性評分之組合。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組合係藉由兩個代表性評分之總和形成。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該組合藉由首先用單獨係數轉換兩個代表性評分而形成。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進一步根據候選RIPK1調節劑與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的疏水性胺基酸殘基中之一或多者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的能力,選擇能夠與Leu 70形成至少一個氫鍵的該等調節劑: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疏水性胺基酸」指示具有疏水性側鏈之胺基酸。具有疏水性側鏈之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為Gly、Ala、Val、Leu、Ile、Pro、Met、Phe及Trp。疏水性相互作用係藉由疏水性作用介導,其可解釋為某些分子避免與水接觸之傾向(在所屬技術領域中亦稱為疏水物)。疏水性作用在摺疊蛋白質中起主要作用。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進一步瞭解的是,疏水性作用為溫度依賴性的且可藉由量測水與非極性溶劑之間的非極性分子之分配係數而定量,其可藉由例如熱量測定以實驗方式得出。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根據候選RIPK1調節劑與胺基酸殘基Leu 70形成氫鍵及與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之胺基酸殘基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的能力,選擇該等調節劑: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根據候選RIPK1調節劑與胺基酸殘基Ile 154形成一或多個氫鍵及與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之任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的能力,選擇該等調節劑: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根據候選RIPK1調節劑與胺基酸殘基Leu 70及Ile 154形成一或多個氫鍵及與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之任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的能力,選擇該等調節劑: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根據候選RIPK1調節劑與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之疏水性胺基酸殘基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的能力,選擇該等調節劑: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其限制條件為氫與Leu 70之結合係藉由前一步驟中之方法預測到。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根據候選RIPK1調節劑與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之疏水性胺基酸殘基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的能力,選擇該等調節劑: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其限制條件為一或多個氫鍵與Ile 154及Leu 70兩者結合係藉由前一步驟中之方法預測到。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根據候選RIPK1調節劑與至少一個,較佳至少兩個、至少三個、至少四個、至少五個、至少六個、至少七個、至少八個、至少九個、至少十個、至少十一個或全部十二個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之疏水性胺基酸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的能力,選擇該等調節劑: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根據候選RIPK1調節劑與Leu 70形成至少一個氫鍵及與至少兩個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的額外胺基酸殘基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的能力,選擇該等調節劑: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根據候選RIPK1調節劑與Leu 70及Ile 154兩者形成至少一個氫鍵及與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之任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的至少兩個額外胺基酸殘基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的能力,選擇該等調節劑: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與Ile 154形成之氫鍵被視為較佳與任何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的胺基酸殘基發生任何疏水性相互作用: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活體內測試經鑑別之候選調節劑在諸如RIPK3及/或MLKL之壞死性凋亡路徑中調節RIPK1或其下游目標之活性的能力。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活體內測試」係指在完整活生物體或活細胞上進行之測試或實驗。生物體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動物、人類及植物。在對細胞培養物之活細胞部分進行活體內測試之具體實例中,用於活體內測試之活細胞可來源於任何活生物體。適合之培養條件及/或永久方案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已知。另外,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意識到,不同細胞株具有不同最佳培養條件。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活細胞可為永生細胞株。在某些具體實例中,細胞株為黏附細胞株。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細胞株為懸浮細胞株。適用於活體內測試之永生化細胞株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細胞可來源於經辨識細胞分銷商,包括美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the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歐洲經鑑認細胞培養物之收集(the European Collection of Authenticated Cell Cultures,ECACC)、Cellosaurus或商業供應商。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活細胞可為初級細胞株。在某些具體實例中,活體內測試包括在整個生物體或細胞株中人工表現RIPK1。應理解,藉由「人工表現」,預期如在細胞中在生理條件或接近生理條件(諸如適合於培養及/或增殖經分離細胞株之細胞培養條件)下所觀測到的偏離RIPK1表現量之任何RIPK1表現或RIPK1表現量。由於預期任何偏離之表現量,因此此包括增加或上調RIPK1表現、減少或下調RIPK1表現或甚至完全不存在RIPK1表現。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整個生物體或細胞株中之RIPK1之人工表現量可為誘導性或條件性的。用以表現蛋白質之手段及方法、用於抑制蛋白質表現之手段及方法、適合的表現載體之構造以及促成建立包含介導編碼於此類表現載體中之一或多個基因之表現之細胞的任何生物框架的方法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且已在許多場合下描述於所屬技術領域中(例如Srinivasan等人,Fundamentals of Molecular Biology,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17)。在某些具體實例中,人工表現之RIPK1含有不包含於天然序列RIPK1中之額外胺基酸殘基。在其他具體實例中,不包含於RIPK1之天然序列中的其他胺基酸殘基可構成標籤序列。該活體內測試亦可包括偵測RIPK1、RIPK3及/或MLKL之磷酸化狀態,其為相應分子之活化狀態之標記。該等分子中之任一者之磷酸化表示該等分子之活化,而該等分子中之任一者之去磷酸化表示該等分子之抑制。
如本文所使用之「細胞培養」係指一種試管內方法,其中植物、動物或人類來源之細胞在其天然環境外部之受控條件下生長及***。適合的細胞培養條件已描述於所屬技術領域中且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應理解,就以下非限制性參數而言,不同細胞類型之培養條件可不同:胺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生長因子、激素、CO2 、O2 、pH、滲透壓及溫度。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初級細胞株」指示已自組織取樣且經處理以能夠在最佳化培養條件下培養之細胞株。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意識到,初級細胞與永生化細胞株相比具有有限壽命,且因此僅可經歷有限量之細胞***,亦即試管內僅培養有限時段。初級細胞株可藉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之方案產生,或可替代地經由商業提供者獲取。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允許鑑別藉由包括以下步驟選擇性調節RIPK1之RIPK1調節劑,在該步驟中候選化合物係針對其調節相關蛋白質,包括但不限於RIPK3及/或MLKL之活性來進行篩選。在其他具體實例中,允許鑑別選擇性RIPK1調節劑之步驟可為對相關蛋白質之三維結構的一或多個電腦模擬分析。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允許鑑別選擇性RIPK1調節劑之步驟可為一或多個實驗程序。
實驗程序之非限制性實例為對以下兩者比率之水平的比較:以對照RIPK1磷酸化作為參考,在候選RIPK1調節劑存在下之RIPK1磷酸化比率,與以對照RIPK2或RIPK3磷酸化作參考,在該候選RIPK1調節劑存在下之RIPK2或RIPK3磷酸化之比率。選擇性RIPK1調節劑與RIPK2或RIPK3磷酸化水平相比將展示RIPK1磷酸化水平之較大差異。與RIPK2或RIPK3磷酸化比率相比,選擇性RIPK1抑制劑將具有較低RIPK1磷酸化比值。在其他替代性具體實例中,使用一或多個電腦模擬分析與一或多個實驗程序之組合來測定候選RIPK1調節劑之RIPK1選擇性。
RIPK1活性之評定亦可藉由以下來進行:與在不存在任何RIPK1抑制劑下細胞壞死性凋亡之參考水平相比,在候選RIPK1調節劑存在下活化RIPK1路徑時監測細胞壞死性凋亡之水平。視情況,在一或多種壞死抑素存在下之壞死性凋亡水平可用作陽性對照。
壞死性凋亡之水平可使用多種分子技術監測以偵測某些壞死性凋亡標誌或「標記」且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此等分析可尤其依賴於流動式細胞量測術、顯微法或西方墨點法。用於壞死性凋亡之偵測的常用標記係藉由量測RIPK1、RIPK3及/或MLKL磷酸化狀態(Johnston及Wang, Necroptosis: MLKL polymerization, 2018)。
認為細胞對特定標記呈陽性(或表現特定標記或包含特定標記之表現),當進行適當量測時,與適合之對照相比,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推斷出彼標記之相異的信號的存在或跡象(例如可藉由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偵測抗體或藉由其偵測抗體)。在方法允許定量評定標記之情況下,陽性細胞可平均產生顯著不同於對照物之信號,例如但不限於比由對照細胞產生之該信號高至少約1.5倍,例如高至少約2倍,至少約4倍,至少約10倍,至少約20倍,至少約30倍,至少約40倍,至少約50倍或甚至更高。
上述細胞特異性標記之表現可使用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之任何適合免疫技術(諸如免疫細胞化學或親和吸附、西方墨點分析、FACS、ELISA等)或藉由酶活性之任何適合生物化學分析或藉由量測標記mRNA數量之任何適合技術(諸如北方印漬術(Northern blotting)、半定量或定量RT-PCR)來偵測。本發明中所列之標記之序列數據為已知的且可自公開數據庫,諸如GenBank獲得(http://www.ncbi.nlm.nih.gov/)。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抑制RIPK1活性的經鑑別之候選RIPK1調節劑。
如本文所使用,「抑制」係指抑制某一過程之行為,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對分子過程之抑制為設想的。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部分抑制RIPK1活性,亦即引起RIPK1激酶活性衰減之RIPK1調節劑。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完全抑制RIPK1激酶活性之經鑑別之候選RIPK1調節劑。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不可逆地結合於RIPK1之疏水袋之抑制劑。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可逆地結合於RIPK1之疏水袋之抑制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使RIPK1活性衰減之候選RIPK1調節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活體內測試經鑑別之RIPK1候選調節劑抑制RIPK1活性之能力。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允許比較經鑑別候選RIPK1調節劑抑制RIPK1活性之能力的評級步驟。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可逆地抑制RIPK1活性之經鑑別之候選RIPK1調節劑。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含選擇不可逆地抑制RIPK1活性或其下游目標RIPK3及/或MLKL之經鑑別之候選RIPK1調節劑。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可逆抑制」及「不可逆抑制」為詳細說明酶抑制劑之特徵的常用術語。抑制劑與酶之結合為可逆或不可逆的。不可逆抑制劑通常與酶反應且以化學方式使其改變(例如經由共價鍵形成)。此等抑制劑修飾酶活性所需之關鍵胺基酸殘基。相比之下,可逆抑制劑非共價結合且產生不同類型之抑制,其視此等抑制劑是否結合至酶、酶基質複合體或兩者而定。量測可逆抑制劑之解離常數的方法已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且包括但不限於等溫調定熱量測定。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藉由抑制RIPK1或其下游目標RIPK3及/或MLKL之激酶活性來抑制RIPK1活性。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藉由抑制RIPK1之激酶活性及在結構上阻礙RIPK1參加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例如與RIPK3)之能力來抑制RIPK1活性。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藉由抑制RIPK1之激酶活性及在結構上阻礙RIPK1形成壞死體之能力兩者來抑制RIPK1活性。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藉由抑制RIPK1之激酶活性及在結構上阻礙RIPK1結合於MLKL、RIPK2或RIPK3之能力來抑制RIPK1活性。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藉由將該RIPK1困於非活性構形來抑制RIPK1活性。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自類固醇化合物選擇經鑑別之候選RIPK1調節劑。在甚至其他具體實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自***選擇經鑑別之候選RIPK1調節劑。
如本文所用,術語「類固醇」係指含有四個以特定分子組態佈置之環的生物活性有機化合物。類固醇為可影響膜流動性且可充當信號傳導分子的細胞膜之組分。類固醇核心結構由一起鍵結在四個環(A-D)中的十七個碳原子構成。類固醇含有三個環己烷環(A-C)及一個環戊烷環(D)。
Figure 02_image003
附接至四環核心之官能基中之變化及環之不同氧化態影響其功能。天然存在之類固醇激素係自性腺及腎上腺中之膽固醇合成。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自動物類固醇、人類類固醇或其組合選擇候選RIPK1調節劑。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該方法選擇來自性激素類固醇、皮質類固醇、合成代謝類固醇或其組合之候選RIPK1調節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自皮質類固醇群選擇候選RIPK1調節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自性類固醇之群選擇候選RIPK1調節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自糖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皮質類固醇)、雄激素、***、孕激素或其任何組合之群選擇候選RIPK1調節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該方法自固醇之群選擇候選RIPK1調節劑。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該方法自合成類固醇選擇候選RIPK1調節劑。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該方法自***類固醇激素選擇候選RIPK1調節劑。
如本文所定義之術語「***」、「***類固醇化合物」、「***化合物」或「動情素類固醇化合物」可互換使用且指示與***受體結合及活化***受體之一類類固醇激素。另外,其可結合至信號傳導膜***受體。***為原發性雌性性激素且負責調控雌性生殖系統。另外,其負責第二性別特性之發展。雌酮、***及雌三醇為展示***激素活性之三種最普遍的內源性***。雌四醇,僅在妊娠期間產生第四內源性***。***廣泛用於避孕產品及激素替代療法中。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而易見的是,除非另外明確指示,否則藉由***,預期兩種天然存在之***、非天然存在之***、代謝中間物及諸如***酯之非限制性實例之其他相關化合物。
亦為預期的是能夠與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之胺基酸殘基Leu 70形成氫鍵的RIPK1調節劑,該等調節劑較佳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中之任一者鑑別。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天然存在之分子。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可為電腦模擬設計之新生分子。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可為蛋白結構域、蛋白質片段或肽。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可包含源自不同天然存在之蛋白質的蛋白質結構域。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可為類固醇。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動物類固醇,較佳為人類類固醇。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性激素類固醇。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鹽皮質激素(皮質類固醇)。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同化類固醇。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性類固醇。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糖皮質激素。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雄激素。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在其他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孕激素。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可包含兩個功能不同的結構域,其中一個結構域結合RIPK1且第二結構域調節RIPK1活性。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可含有不直接參與RIPK1結合之額外序列或官能基。在RIPK1調節劑為蛋白質、多肽或核苷酸序列之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可含有將額外功能編碼至調節劑的序列。可併入之額外RIPK1調節劑功能包括但不限於RIPK1定位控制、RIPK1降解、RIPK1聚集及RIPK1細胞輸出。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抑制劑之其他功能為誘導性的。在甚至其他具體實例中,額外功能為誘導性的,其中誘導佇列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化學佇列、磁性佇列、電佇列、光佇列或溫度佇列。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調節劑可含有對RIPK1抑制劑給出時間及/或空間控制之額外序列或官能基。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可含有其他化學修飾。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在補充位置結合至除疏水性背袋以外的RIPK1,且因此可被視為異位調節劑。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可為正向異位調節劑、負向異位調節劑或沉默異位調節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結合於RIPK1及RIPK2。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結合於RIPK1、RIPK2及RIPK3。在其他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結合於RIPK1、RIPK2、RIPK3中之每一者。
如本文所使用,「解離常數」或「Kd 」為一種類型之平衡常數,其指示較大物體可逆地分離、解離為較小組分之傾向。解離常數為締合常數之倒數。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解離常數常規用於定量配位體與藥物之間的親和力且因此指示配位體與蛋白質緊密結合之程度。配位體對蛋白之親和力受到配位體與蛋白質之間的非共價分子間相互作用(諸如氫鍵、靜電相互作用、疏水性相互作用及凡得瓦力(Van der Waals force))之發生及(若存在)該等相互作用之量影響。另外,存在於配位體-蛋白質相互作用發生之環境中的其他分子之濃度(亦即大分子聚集)亦可影響親和力。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與RIPK1之胺基酸殘基Leu 70形成氫鍵。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與如SEQ ID NO.1中所定義之RIPK1之胺基酸殘基Ile 154形成至少一個其他氫鍵。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除與該RIPK1之Leu 70或Leu 70及Ile 154形成氫鍵之外,還與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的疏水性胺基酸殘基中之任一或多者進一步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除與該RIPK1之Leu 70形成氫鍵之外,還與至少一個、至少兩個、至少三個、至少四個、至少五個、至少六個、至少七個、至少八個、至少九個、至少十個、至少十一個或全部十二個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的疏水性胺基酸殘基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除與該RIPK1之Leu 70及Ile 154形成氫鍵之外,還與至少一個、至少兩個、至少三個、至少四個、至少五個、至少六個、至少七個、至少八個、至少九個、至少十個、至少十一個或與全部十二個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的疏水性胺基酸殘基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RIPK1抑制劑,或其下游目標RIPK3及/或MLKL之抑制劑。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抑制程度視發生相互作用之環境中RIPK1抑制劑之濃度而定。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競爭性抑制劑。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競爭性抑制劑」指示藉由競爭結合於RIPK1之配位體來介導中斷兩個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可逆RIPK1抑制劑。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瞭解競爭性抑制之概念,因為此已在許多場合經研究(例如Krohn及Link, Interpreting enzyme and receptor kinetics: keeping it simple, but not too simple. Nuclear medicine and biology, 2003)。化學抑制可作用於任何代謝或化學信使系統,且因此由於一種化學物質抑制另一者之作用而可部分或完全中斷化學路徑。在酶抑制領域中之競爭性抑制中,類似於正常基質之抑制劑通常在活性位點結合於酶,且將防止基質結合。在本發明中,應理解RIPK1之疏水袋為蛋白質之活性位點,且術語「疏水袋」及「活性位點」可在本文中互換使用。在競爭性抑制中,酶(此處為RIPK1)可結合至抑制劑、基質或不結合至此兩者。在競爭性抑制中,酶,此處為RIPK1,不可能結合於抑制劑及天然基質兩者,此兩者均結合同一結構特徵部。在競爭性抑制期間,抑制劑及基質競爭活性位點。活性位點為酶上特定基質可與之結合之區域。酶之活性位點的結構限制將僅允許抑制劑或基質結合至該位點。因此,當結合抑制劑時,將防止酶發揮其天然活性。在競爭性抑制中,抑制劑在結構上類似於基質,因此替換該基質。競爭性抑制系統中之酶之抑制程度可受制於酶、基質及抑制劑之相對濃度。增加基質濃度使得基質適當地結合至活性位點且允許發生反應之競爭失敗。在基質可以比競爭性抑制劑之濃度更高的濃度用於酶之情形中,基質更可能將與酶接觸,且因此與酶之活性位點而非抑制劑接觸。競爭性抑制可為可逆或不可逆的。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可逆競爭性RIPK1抑制劑。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不可逆RIPK1調節劑。競爭性抑制不影響最大反應速度,但影響基質對其在酶上之結合位點之表觀親和力。
亦已描述結合於酶之異位位點之抑制劑的競爭性抑制。在異位競爭性抑制中,抑制劑結合於酶之位點,此位點不同於活性位點,其防止活性位點中基質結合。當基質結合於酶時,無法發生抑制劑之異位結合。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抑制劑藉由螯合RIPK1來介導其作用。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抑制劑藉由靶向RIPK1降解來抑制RIPK1。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抑制劑藉由將RIPK1困於非活性構形來抑制RIPK1。在一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抑制劑藉由誘導RIPK1展開來抑制RIPK1。在一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抑制劑藉由誘導RIPK1聚集來抑制RIPK1。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抑制劑藉由包含多於一種以下非限制性機制的任何組合來抑制RIPK1:螯合RIPK1、靶向RIPK1降解、使RIPK1困於非活性構形、展開RIPK1、誘導RIPK1聚集。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抑制劑以誘導方式介導其作用。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以條件性方式介導其作用。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抑制劑抑制RIPK1或其下游目標RIPK3及/或MLKL之效能在至少25%、至少50%、至少75%,較佳至少100%,較佳至少110%、115%、125%、150%,較佳至少200%之水平至諸如壞死抑素1、壞死抑素1s、壞死磺醯胺或依那西普之已知抑制劑的水平。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條件性方式」意謂RIPK1調節劑或RIPK1抑制劑僅在滿足某些條件時發揮其作用。可促使需要滿足以下之一個條件或條件集合的非限制性實例或參數包括pH值、溫度、氧含量、CO2 含量、光、抑制劑濃度、基質濃度、酶濃度或其任何組合。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類固醇化合物。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可為***。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哺乳動物類固醇化合物。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性激素類固醇、皮質類固醇或同化類固醇。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糖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雄激素、***或孕激素。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自膽固醇合成之天然類固醇化合物。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合成類固醇。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可為雄性或雌性生殖激素。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在其他具體實例中,***選自包含***、雌三醇、炔雌醇、雌醇甲醚(mestranol)及雌四醇之群。在其他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炔雌醇。在其他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雌三醇。在甚至其他替代性具體實例中,RIPK1調節劑為雌四醇。
進一步預期的是包含如本文所描述用於調節RIPK1或其下游目標RIPK3及/或MLKL之功能的RIPK1調節劑之醫藥組成物。
術語「醫藥組成物」、「醫藥調配物」或「醫藥製劑」可在本文中互換使用,且意欲將含有本發明化合物之組成物描述為有效醫藥成分,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一起調配,且在政府監管機構之批准作為治療哺乳動物疾病之治療方案之一部分的情況下製造或出售。明顯的是,醫藥組成物指示包含治療有效量之RIPK1調節劑之彼等組成物。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治療有效量」係指在個體中引起研究人員、獸醫、醫療醫生或其他臨床醫師所尋求之生物或醫學反應(其可尤其包括緩解正治療之疾病或病狀之症狀)的活性化合物或醫藥劑之量。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用於確定如本文中所教示之醫藥活性成分或包含醫藥活性成分之醫藥組成物的治療及預防有效劑量的方法,且該等劑量視RIPK1調節劑、疾病病狀及嚴重程度以及患者年齡、體型及病狀而定。
如本文中所提及之「醫藥活性成分」或「API」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術語之定義解釋為:用於成品藥(finished pharmaceutical product;FPP)中之物質,其意欲供給藥理學活性或另外在疾病之診斷、治癒、緩解、治療或預防中具有直接效果或對恢復、校正或修飾人類之生理功能具有直接效果。
「診斷」指示確定個體感染了所敍述病症並得出此結論。診斷可基於檢查與所敍述病症相關之症狀(諸如臨床診斷)。替代地或另外,在可檢查症狀之前可進行診斷(亦即臨床前診斷),或因為經由例如偵測指示所敍述病症之生物標記及/或成像技術得知症狀較輕或不受限於所敍述病症而可進行診斷。
如本文所使用,片語「需要治療之個體」包括將受益於既定病狀,尤其諸如神經發炎性病狀或疾病之發炎性病症之治療的個體。此等個體可包括但不限於已診斷患有該病狀之個體、易於罹患該病狀之個體及/或該病狀已得到預防之個體。
術語「治療(treat/treatment)」涵蓋已發展之疾病或病狀之治療性治療(諸如已發展之(神經)發炎性疾病之療法)以及防治性或預防性量測兩者,其中目的為預防或減輕不合需要的病痛之發病率,以便預防肌肉骨骼疾病之發生、發展及進展。有益或所需臨床結果可包括但不限於緩解一或多種症狀或一或多個生物學標記、減輕疾病程度、穩定(亦即,未惡化)疾病之狀態、延緩或減緩疾病進展、改善或緩和疾病病狀及其類似者。「治療」亦可意謂若不接受治療則相比於預期存活期會延長存活期。
如本文所用,術語「治療性治療」或「療法」及其類似術語係指以下治療:在該等治療中,治療使得個體身體或其部分自非所需生理變化或病症,諸如神經病症,變為所需狀態,諸如:嚴重或不合意狀態減輕(例如改善或緩和);或回到正常健康狀態(例如恢復個體健康、身體完整性及生理健康);使其保持(亦即不惡化)在該非所需生理變化或病症下(例如,穩定);或與該非所需生理變化或病症相比,防止或減緩向更嚴重或更糟狀態之進展。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醫藥調配物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其他醫藥活性成分。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醫藥調配物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非活性醫藥成分或非活性成分,其在所屬技術領域中通常稱為賦形劑。在其他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可為凍乾醫藥組成物。
術語「賦形劑」,所屬技術領域中通常稱為「載劑」,可指示所有溶劑、稀釋劑、緩衝液(諸如中性緩衝生理鹽水、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或視情況選用之Tris-HCl、乙酸鹽或磷酸鹽緩衝液)、增溶劑(諸如Tween 80、聚山梨醇酯80)、膠體、分散介質、媒劑、填充劑、螯合劑(諸如EDTA或麩胱甘肽)、胺基酸(諸如甘胺酸)、蛋白質、崩解劑、黏合劑、潤滑劑、潤濕劑、穩定劑、乳化劑、甜味劑、著色劑、調味劑、芳化劑、增稠劑、用於實現貯存效果之試劑、包衣、抗真菌劑、防腐劑(諸如乙汞硫柳酸鈉TM(ThimerosalTM)、苄醇)、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偏亞硫酸氫鈉)、張力控制劑、吸收延遲劑、佐劑、膨化劑(諸如乳糖、甘露醇)及其類似物。此類介質及用於調配醫藥組成物之試劑之用途為所屬技術領域中所熟知。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賦形劑可為有效醫藥成分賦形劑、黏合劑賦形劑、載劑賦形劑、共處理之賦形劑、包衣系統賦形劑、控制釋放賦形劑、稀釋劑賦形劑、崩解劑賦形劑、乾粉吸入賦形劑、起泡系統賦形劑、乳化劑賦形劑、脂質賦形劑、潤滑劑賦形劑、緩釋賦形劑、穿透增強劑賦形劑、滲透增強劑賦形劑、pH調節劑賦形劑、塑化劑賦形劑、防腐劑賦形劑、防腐劑賦形劑、增溶劑賦形劑、溶劑賦形劑、持續釋放賦形劑、甜味劑賦形劑、製味賦形劑(taste making excipient)、增稠劑賦形劑、黏度調節劑賦形劑、填充劑賦形劑、壓實賦形劑、乾式粒化賦形劑、熱熔擠出賦形劑、濕式粒化賦形劑、速釋劑賦形劑、生物可用性增加賦形劑、分散賦形劑、溶解性增強賦形劑、穩定劑賦形劑、膠囊填充賦形劑或其任何組合。該等介質及試劑用於醫藥活性物質之用途在所屬技術領域中為熟知的。此類物質應為無毒的且不應干擾醫藥學上活性成分之活性。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將來自同一群組之超過一種賦形劑添加至醫藥調配物中。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添加超過一種賦形劑,其中不同賦形劑屬於不同群組。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賦形劑可滿足超過一種功能。
此外,調配物可視接近生理條件之需要而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輔助物質,諸如pH調節劑及緩衝劑、防腐劑、錯合劑、張力調節劑、潤濕劑及其類似物,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乙酸鈉、乳酸鈉、磷酸鈉、氫氧化鈉、氯化氫、苄醇、對羥基苯甲酸酯、EDTA、油酸鈉、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鈣、脫水山梨糖醇單月桂酸酯及三乙醇胺油酸酯。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至少一種額外組分在投予之前與醫藥調配物組合。在其他具體實例中,在投予之前立即將額外組分與醫藥調配物組合。在醫藥調配物在凍乾條件下儲存之替代性具體實例中,額外組分可為用於使調配物復原之溶劑的一部分。適用於復原醫藥組成物之水溶液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適合水溶液之非限制性實例為注射用水。在某些具體實例中,添加至醫藥調配物中之額外組分之量係基於某些患者參數來計算,該等參數包括但不限於患者之年齡、體重、性別、疾病病狀之嚴重程度及其他已知疾病。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額外組分可改變個體體內RIPK1調節劑之生物分佈。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額外組分為抗過敏劑。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額外組分為抗癲癇劑。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其他組分可為鎮痛劑。鎮痛劑或止痛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乙醯胺苯酚(paracetamol)、非類固醇消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及類鴉片。替代地,較少傳統鎮痛劑可包括於本文所描述之醫藥組成物中,諸如三環抗抑鬱劑及抗驚厥劑。在其他替代性具體實例中,額外組分可為具有引起感覺或意識暫時喪失之功能的麻醉劑。在其他具體實例中,作為醫藥組成物中之額外組分包含的麻醉劑為局部麻醉劑。局部麻醉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酯局部麻醉劑,諸如普魯卡因(procaine)、阿美索卡因(amethocaine)、古柯鹼(***e)、苯佐卡因(benzocaine)、四卡因(tetracaine)及醯胺局部麻醉劑,諸如利多卡因(lidocaine)、丙胺卡因(prilocaine)、布比卡因(bupivacaine)、左布比卡因(levobupivacaine)、羅比卡因(ropivacaine)、甲哌卡因(mepivacaine)、狄布卡因(dibucaine)、依替卡因(etidocaine)。額外組分之其他非限制性實例為細胞凋亡抑制劑;PARP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劑;Src抑制劑;用於治療心血管病症之藥劑;消炎劑、抗血栓劑;纖維蛋白溶解劑;抗血小板劑、脂質還原劑、直接凝血酶抑制劑;醣蛋白IIb/IIIa受體抑制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環加氧酶抑制劑,諸如COX1及COX2抑制劑;血管收縮素系統抑制劑,諸如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腎素抑制劑;及/或結合於細胞黏附分子且抑制白血球附著於此類分子之能力的藥劑(例如多肽、多株及單株抗體)。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壞死抑制劑作為額外組分。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RIPK1調節劑、細胞凋亡抑制劑及壞死抑制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RIPK1抑制劑、細胞凋亡抑制劑及壞死抑制劑。
術語「個體」、「患者」及「有需要之個體」可在本文中互換使用,且係指已成為治療、觀測或實驗對象之動物,較佳溫血動物,更佳脊椎動物,且甚至更佳哺乳動物,特定言之包括人類及非人類哺乳動物。術語「哺乳動物」或「哺乳動物個體」係指按此分類之任何動物,且包括但不限於人類、家畜、商業動物、農畜、動物園動物、運動型動物、寵物及實驗動物,諸如狗、貓、天竺鼠、兔、大鼠、小鼠、馬、牛、母牛;靈長類動物,諸如猿、猴、紅毛猩猩及黑猩猩;犬類,諸如狗及狼;貓類,諸如貓、獅子及老虎;馬類,諸如馬、驢及斑馬;食用動物,諸如牛、豬及綿羊;有蹄動物,諸如鹿及長頸鹿;嚙齒動物,諸如小鼠、大鼠、倉鼠及天竺鼠;等等。較佳患者為人類個體。尤其較佳為人類個體,包括其兩種性別及其所有年齡類別。非人類動物個體亦可包括產前動物形式,諸如胚胎或胎兒。人類個體亦可包括胎兒,但較佳不包括胚。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為在投予之前可能需要復原之凍乾組成物。在其他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可調配成單位劑型,包括但不限於硬膠囊、軟膠囊、錠劑、包衣錠劑(諸如塗漆錠劑或糖衣錠劑)、顆粒、水性或油性溶液、糖漿、乳液、懸浮液、軟膏、糊劑、乳劑、凝膠、吸入劑或栓劑,其可提供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之任何適合封裝構件中,非限制性實例為糖衣錠、藥囊、小袋、瓶、薄膜、噴霧劑、微膠囊、植入物、棒狀體或泡罩包裝。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可包含於可植入劑型中,諸如微型容器或微膠囊。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係全身性投予。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係局部投予。在某些具體實例中,使用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之任何已知醫藥組成物使醫藥組成物用於組合療法中。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適合於經口、經直腸、經支氣管、經鼻、局部、經頰、舌下、經皮、經***或非經腸(包括皮膚、皮下、肌內、腹膜內、靜脈內、動脈內、腦內、腦室內、眼內注射或靜脈內輸注)投予,或呈適於藉由吸入或吹入投予之形式,包括散劑及液體噴霧劑投予。在非經腸投予醫藥組成物之具體實例中,組成物可包含於無熱源且具有適合的pH、等張性及穩定性之水溶液中。在彼等具體實例中,水溶液可因此含有糖、醇、抗氧化劑、緩衝劑、抑菌劑、溶質、懸浮劑或增稠劑。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將待非經腸投予之醫藥組成物之pH調整至如血液及血漿中所發現的7至9範圍內之生理pH。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非經腸投予之醫藥組成物之pH為約7.35至約7.45。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可包含於立即釋放調配劑型中。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醫藥調配物可包含於延遲釋放劑型中。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可包含於控制釋放調配劑型中。
術語「立即釋放」、「延遲釋放」及「持續釋放」或「控制釋放」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清楚且指示醫藥組成物之釋放特徵。立即釋放中醫藥組成物係指立即自劑型釋放至個體或患者身體。在延遲釋放劑型中,醫藥組成物在投予之後於體內延遲遞送。在持續釋放或控制釋放劑型中,劑型經設計以預定速率釋放醫藥組成物以便在特定時間段內維持恆定藥物濃度。劑型釋放特徵可如主要藥典中所述評定。舉例而言,立即釋放由歐洲藥物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定義為在45分鐘內溶解至少75%活性物質(歐洲藥典(Ph. Eur.)第9版)。然而,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微不足道的是,適合的測試及時間窗可視藥物物質之治療範圍、溶解性及滲透性因素而變化。
持續釋放系統之適合實例包括含有本發明化合物之固體疏水性聚合物的半滲透基質,其可呈成形物品形式,例如薄膜或微膠囊。
關於醫藥組成物之調配及投予之技術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且已描述於所屬技術領域中(例如參考書: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定期修訂)。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設想包含用於抑制RIPK1活性之RIPK1調節劑的醫藥組成物。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RIPK1、RIPK3及/或MLKL之活性之特徵為分別RIPK1、RIPK3及/或MLKL之磷酸化活性之線性相關性。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包含單一單位劑型之醫藥組成物抑制個體、個體組織或個體細胞類型中RIPK1、RIPK3及/或MLKL至少30%,較佳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之活性。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包含單一單位劑型之醫藥組成物抑制個體組織中RIPK1、RIPK3及/或MLKL至少30%,較佳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之活性。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包含單一單位劑型之醫藥組成物抑制個體細胞類型中RIPK1、RIPK3及/或MLKL至少30%,較佳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之活性。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在全身性水平上抑制RIPK1、RIPK3及/或MLKL之活性。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設想包含用於抑制或預防壞死性凋亡之RIPK1調節劑的醫藥組成物。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包含抑制或預防壞死性凋亡之額外生物活性分子或物質。在其他具體實例中,醫藥組成物中含有至少一種抑制或預防壞死性凋亡之生物活性分子或物質。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可在整個生物體之水平上評定壞死性凋亡之程度、嚴重程度或百分比。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可在特定組織中評定壞死性凋亡之程度、嚴重程度或百分比。在其他替代性具體實例中,可在特定細胞類型中評定壞死性凋亡之程度、嚴重程度或百分比。在其他具體實例中,壞死性凋亡之抑制或預防與投予之醫藥組成物的量線性相關。在某些具體實例中,當與不投予醫藥組成物之相同情形相比時,抑制或預防壞死性凋亡之程度相當於至少25%,較佳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預期包含RIPK1調節劑之醫藥組成物在治療人類發炎性及退化性疾病時用於改善組織損傷或用於阻斷壞死性細胞死亡及發炎。壞死性凋亡被視為促成許多病變之壞死損傷的藥物可靶向重要因素,該壞死損傷包括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臟、大腦、腎臟、肝臟)、大腦創傷、眼病及急性發炎病狀(綜述於Degterev等人,Assays for Necroptosis and activity of RIP kinases, Methods in Enzymology, 2014中)。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人類發炎性疾病」係指特徵為異常發炎之疾病。發炎性病症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尋常痤瘡、過敏性反應、哮喘、自體免疫疾病、自體發炎性疾病、乳糜瀉病、慢性***炎、結腸炎、憩室炎、絲球體腎炎、化膿性汗腺炎、過敏、發炎性腸病、間質性膀胱炎、扁平苔癬、肥大細胞活化症候群、肥大細胞增多症、耳炎、骨盆發炎疾病、再灌注損傷、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鼻炎、類肉瘤病、移植排斥、血管炎。其他源自發炎過程之非免疫疾病包括癌症、動脈粥樣硬化、神經病症、缺血性心臟病(新生)低氧誘導之缺血、(新生)低氧局部缺血性腦病或任何白質疾病/腦損傷,諸如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退化性疾病」係指特徵為基於退化性細胞變化之連續過程的疾病,其最終影響組織、細胞類型或器官。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退化性疾病為神經退化性疾病。在某些具體實例中,神經病症為損傷,較佳為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更佳為腦損傷,或神經退化性疾病。在某些具體實例中,神經病症因此選自包含以下或由以下者組成之群:腦損傷、脊髓損傷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神經病症更佳選自包含以下或由以下者組成之群:腦損傷及神經退化性疾病。
腦損傷之群包括但不限於低氧/缺氧腦損傷,包括低氧局部缺血腦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諸如較佳為新生HIE,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及其他腦缺血,或中風,或創傷性腦損傷。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腦損傷,諸如低氧腦損傷、缺氧腦損傷或創傷性腦損傷,至少影響海馬體,更佳腦損傷破壞至少海馬體中之腦細胞完整性。在某些具體實例中,腦損傷影響選自(但不限於)基本上由以下者組成之群的腦區域:基底神經節、基底丘腦、皮層下白質、海馬體或其任何組合。
術語「海馬體」或「海馬體形成」在本文中用作同義語且係指位於大腦內側顳葉的腦區域,該區域與記憶及空間記憶及導航有關。哺乳動物在大腦之各側具有兩個海馬體,且該術語涵蓋兩個海馬體。如本文所用,海馬體係指齒狀回(dentate gyrus,DG)、海馬角(cornu ammonis,CA)及腦下腳。齒狀回涵蓋齒狀筋膜(fascia dentata)、門、亞粒狀區(subgranular zone,SGZ)、顆粒細胞層及分子層。亞粒狀區(SGZ)係位於顆粒細胞層與DG門之間的狹窄細胞層。海馬角(cornu ammonis,CA)分為領域海馬角1(CA1)、海馬角2(CA2)、海馬角3(CA3)及海馬角4(CA4)。神經病症可影響至少一個、一個以上或所有此等區域,諸如尤其至少一個、一個以上或所有齒狀回、海馬角1、海馬角2、海馬角3或亞粒狀區。
術語「皮質」及「大腦皮質」在本文中用作同義語且一般表示大腦神經組織之最外層。皮質可大體上視為由感覺、運動及聯想區域構成。
脊髓及相關神經節之例示性損傷包括但不限於脊髓灰質炎後症候群、創傷性損傷、手術損傷或麻痹性疾病。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如本文所揭示之醫藥組成物可用於抵消可視情況由發炎性過程引起之大腦損傷,同時促進神經生成及血小管生成。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如本文所揭示之醫藥組成物可用於抵消發炎,同時促進神經生成及血小管生成。在其他具體實例中,在低氧、創傷或低氧-缺血之後,儘可能早地在有需要之個體中投予醫藥組成物,較佳在約24小時內、更佳在約12小時內、在約6小時內、在約5小時內、在約4小時內、在約3小時內、在約2小時內、在約1.5小時內、在約1小時內、在約45分鐘內、在約30分鐘內投予。在其他具體實例中,在手術介入之後恢復期間投予醫藥組成物。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向有需要之個體投予醫藥組成物作為組合治療策略之一部分。在某些具體實例中,投予醫藥組成物以及施予誘導之體溫過低。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誘導之體溫過低使個體體溫降低至約33℃與約34℃之間。
進一步預期一種治療或預防壞死性凋亡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予如本文所揭示之RIPK1調節劑或醫藥組成物。進一步預期一種治療組織損傷、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予如本文所揭示之RIPK1調節劑或醫藥組成物。在某些具體實例中,治療方法包含向個體連續投予RIPK1調節劑或醫藥組成物,諸如但不限於靜脈內投予。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如本文所揭示之RIPK1調節劑或醫藥組成物用於治療神經發炎性疾病。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如本文所揭示之RIPK1調節劑或醫藥組成物用於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在某些具體實例中,如本文所揭示之RIPK1調節劑或醫藥組成物用於治療腦損傷,包括但不限於大腦缺血、中風或創傷性腦損傷。
亦預期使用如本文所揭示之RIPK1調節劑來製造用於預防或治療壞死性凋亡之醫藥品。此外,亦設想如本文所揭示之RIPK1調節劑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預防或治療組織損傷、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之醫藥品。
在某些具體實例中,預期用於治療壞死性凋亡之炔雌醇(EE)。在其他具體實例中,預期用於治療組織損傷、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之炔雌醇(EE)。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預期用於治療壞死性凋亡之***(E2)。在其他具體實例中,預期用於治療組織損傷、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之***(E2)。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預期用於治療壞死性凋亡之雌三醇(E3)。在其他具體實例中,預期用於治療組織損傷、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之雌三醇(E3)。在其他替代性具體實例中,預期用於治療壞死性凋亡之雌四醇(E4)。在其他具體實例中,預期用於治療組織損傷、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之雌四醇(E4)。在替代性具體實例中,預期在治療壞死性凋亡中組合使用至少一種***及至少一種壞死抑素。亦預期在治療組織損傷、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中組合使用至少一種***及至少一種壞死抑素。
藉由以下非限制性實施例進一步支持本文所揭示之本發明之態樣及具體實例。實施例 實施例 1 檢索 RIPK1 3 維結構 .
人類RIPK1之3維(3D)結構自蛋白質數據庫下載(PDB ID:4ITJ)(Berman等人,The Protein Data Bank,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00; Berger SB, Harris P, Nagilla R, Kasparcova V, Hoffman S, Swift B, Dare L, Schaeffer M, Capriotti C, Ouellette M, King BW (2015) Characterization of GSK' 963: a structurally distinct, potent and selective inhibitor of RIP1 kinase. Cell Death Dis 七月 27; 1:15009)。所儲存之結構揭示RIPK1與其已知抑制劑壞死抑素4複合且含有酶之兩個鏈(Xie等人,Structural basis of RIP1 inhibition by Necrostatins, Structure, 2013)。選殖酶且在草地黏蟲(Spodoptera frugiperda )表現系統中表現。然後,使蛋白質結晶且藉由X射線繞射在1.8 Å之解析率下解析。USCF嵌合體用於使下載之RIPK1 3D結構能量最小化(Pettersen等人,Chimera-a visualization system for exploratory research and analysi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該方法涉及自酶結構移除配位體1-HX及碘化雜原子,隨後使用最陡下降法進行100個步驟(0.02Å步長)使能量最小化,且隨後為共軛物梯度法,其具有十次步驟,其中步長為0.02 Å。實施例 2 :藉由分子對接鑑別已知 RIPK1 調節劑之結合殘基 .
使用Auto Dock Tool 1.5.6(ADT)(autodock.scripps.edu)進行RIPK1與候選調節劑之對接研究。將存在於酶中之非極性氫合併且藉由旋轉所有可旋轉鍵將扭力施加至配位體。分子接著被分配Gestgeiger部分電荷。使用ADT,亦將極性氫原子、溶合參數及Kollman電荷添加至酶中。在由ADT提供之三種搜尋演算法選擇中,選擇拉馬克基因演算法(Lamarckian genetic algorithm,LGA)來分析RIPK1與各種抑制劑之活性結合。進行至酶之催化位點附近的網格中的RIPK1對接,其中在X、Y及Z方向上的點數為88、112及100,其中X、Y及Z中心之中心網格值分別為25.147、2.253及54.305。用於酶對接研究之網格間距保持在0.375 Å,同時確保所有活性位點殘基完全被網格覆蓋且給予配位體用於轉譯及旋轉遊動之空間。
對於每一配位體之對接研究,在150名個體之單一群體上產生最大數目27,000 GA操作之情況下進行30個獨立運行。將如交叉率、基因突變率以及精英策略(elitism)之參數分別設定為其預設值0.80、0.02及1。為了進一步分析及觀測蛋白質-配位體相互作用模式,在Maestro(Schrödinger Inc., www.schrodinger.com)中使用配位體相互作用腳本產生2D蛋白質-配位體相互作用圖。
壞死抑素1顯示與胺基酸殘基Lys 45及Asp 156之側鏈的氫鍵結,而壞死抑素4僅發揮與Asp 156之側鏈的單一氫鍵結。壞死抑素1及壞死抑素4二者均不顯示與任何胺基酸殘基之主鏈形成的氫鍵。與壞死抑素1之結合的特徵為與Val 76、Leu 78、Leu 90、Val 91、Met 92、Ile 43、Leu 157、Phe 162及Ala 155發生之疏水性相互作用(圖1)。壞死抑素4 RIPK1相互作用之特徵在於包含以下之複雜疏水性相互作用網路:極性胺基酸Ser 161、帶正電Lys 45、疏水性殘基Phe 162、Met 67、Val 76、Leu 78、Met 92、Leu 90、Leu 70、Val 75、Ala 155、Ile 154及Leu 129(圖2)。實施例 3. 藉由分子對接鑑別新穎 RIPK1 調節劑之結合殘基 .
重複實施例2中所描述之方法以鑑別RIPK1之新穎相互作用者。***展示與Leu 70胺基酸主鏈之單一氫鍵(圖3),而雌三醇呈現與Leu 70及Ile 154之主鏈的兩個氫鍵結(圖4)。***與疏水性胺基酸殘基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及Phe 162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其亦與位置77及45中之兩個帶正電Lys殘基及一個帶負電Asp 156殘基相互作用(圖3)。雌三醇展示類似於***之疏水性相互作用模式,但顯示與另一疏水性殘基Val 75之進一步相互作用(圖4)。雌四醇表現最高數目之氫鍵(圖5)。其展示三個氫鍵,一個氫鍵具有Leu 70主鏈且兩個氫鍵具有Ile 154主鏈。雌四醇與胺基酸殘基之疏水性相互作用與雌三醇之疏水性相互作用類似。3三種***為有效候選RIPK1調節劑,因為其與關鍵胺基酸殘基形成氫鍵且與RIPK1背袋殘基表現出複雜的疏水性相互作用模式。實施例 4. 對經鑑別之候選 RIPK1 調節劑之結合親和力的分析 .
AutoDock分析揭示***為對RIPK1具有最高親和力之化合物,因為其與其他配位體相比具有最低結合能(-9.57 kcal/mol)。壞死抑素1及壞死抑素4分別呈現-8.97 kcal/mol及-8.99 kcal/mol之結合能,相較於***之結合能,該等結合能明顯較高。相較於壞死抑素,雌三醇(結合能量為-9.38 kcal/mol)及雌四醇(結合能量為-9.33 kcal/mol)亦展示對RIPK1之較高親和力。雌酮展示對RIPK1之較低親和力,因為其具有約-7.01 kcal/mol之較高結合能。表2中列出最低結合能、所估計之抑制常數及預測參與氫鍵之胺基酸。
配位體 PubChem ID 最低結合能 kcal/mol 所估計之抑制常數 Ki 預測參與與 RIPK1 氫鍵結之胺基酸
Nec-1 2828334 -8,97 266,11 nM Asn 99, Asp 156, Leu 78, Lys 45
Nec-4    -8,99 256,58 nM Asn 99, Asp 156, Lys 45, Tyr 94
雌酮 27125 -7,01 7,34 μM Asn 148, Glu 96, Asn 99, Phe 28, Lys 45
*** 5757 -9,57 96,11 nM Leu 70, Met 67
雌三醇 5870 -9,38 133,22 nM Leu 70, Ile 154, Met 67
雌四醇 5756 -9,33 144,17 nM Leu 70, Ile 154, Met 67, Val 91, Phe 28, Tyr 94, Glu 96, Met 95, Lys 45
表2.對具有***之RIPK1的最低結合能、所估計之抑制常數及預測之氫鍵形成之殘基的AutoDock結果的分析.實施例 5 :試管內 驗證電腦模擬結果展示候選 RIPK1 調節劑與 RIPK1 之間的相互作用 .
已建立壞死性凋亡之細胞模型且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例如Degterev等人,Assays for Necroptosis and activity of RIP kinases, Methods in Enzymology, 2014)。可商業上獲得的用於研究壞死性凋亡之常用細胞株包括但不限於:腎細胞,諸如:小鼠管狀細胞株(TKPTS)、小鼠腎小球內皮細胞株(glENDp54-參見Linkermann等人,Kidney International (2012) 81, 751-761);HK-2細胞株;NRK-52E細胞株(參見Wang等人,Cell Death and Disease (2016) 7, 2125);或小鼠腎近端小管細胞之原代培養物(參見Yanfang Xu等人,2015, J Am Soc Nephrol 26: 2647-2658);心臟細胞,諸如:心肌細胞或H9C2細胞株之原代培養物(參見Witek等人,Cytotechnology (2016) 68:2407-2415;Shin等人,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 第14卷 2019年3月, 第438-449頁;Chen1及Vunjak-Novakovic, Regen Eng Transl Med. 2018年9月;4(3): 142-153);肺細胞,諸如與人類血管內皮細胞共培養之AECII細胞(HUVEC)或原代培養之支氣管上皮細胞(參見Miller及Spence, Physiology (Bethesda). 2017年5月;32(3): 246-260);肝細胞,諸如小鼠原代肝細胞(Lim等人,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2014), 95, 2204-2215;Schwabe及Luedde,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8年12月;15(12): 738-752);Huh7細胞株;HepG2細胞株(參見Lin等人,Cell Death Discovery (2016) 2, 16065);***細胞,諸如:MCF7細胞株或T47D細胞株。替代地,可使用Jurkat細胞(A3或FADD缺失型)、U-937細胞、(FADD缺失型)MEF、HT-29細胞、L929細胞、THP-1細胞、RAW 264.7細胞、J77.4細胞及(原代培養)神經元細胞。已描述大量細胞死亡或壞死性凋亡誘導劑,其用於此類試管內模型中,包括但不限於氧化壓力誘導劑,諸如H2 O2 ;Fas配位體(FasL);TNFα;315-01A;TRAIL;TLR3及TLR4促效劑,諸如分別為聚(I:C)及LPS;及干擾素(IFNα、IFNβ及IFNγ)。藉由包括抵消分子細胞凋亡機制(例如zVAD.fmk)或相反地誘導細胞凋亡(例如環己醯亞胺、cIAP1/2抑制劑,諸如SM164、BV6或化合物A,或TAK1抑制劑,諸如(5Z)-7-側氧基玉米赤黴醇(oxozeaenol))之試劑,可進一步探索控管壞死性凋亡之特異性細胞模型。藉由包括將已知壞死性凋亡抑制劑施加至細胞系統之條件來產生參考及對照數據。非詳盡的壞死性凋亡抑制劑之收集已描述於所屬技術領域中且包括RIPK1抑制劑,諸如但不限於壞死抑素家族(諸如Nec-1及Nec-4)及最佳化的壞死抑素變異體(諸如7-Cl-O-Nec1)、Sibriline以及格爾德黴素(Geldanamycin)(Hsp90抑制劑)、RIPK3抑制劑(諸如GSK-843及GSK-872)及MLKL抑制劑(諸如壞死磺醯胺(necrosulfonamide))。實施例 6. 監測及量測壞死性細胞死亡之分析 .
量測壞死性凋亡之分析已詳細描述於所屬技術領域中(Degterev等人,Assays for Necroptosis and activity of RIP kinases, Methods in Enzymology, 2014)。進行下文論述之分析以比較經鑑別之RIPK1候選調節劑與已知RIPK1抑制劑,諸如但不限於壞死抑素1(Nec-1)。根據上文所述之實施例5,在此實施例中之細胞可在某些條件下經受細胞凋亡抑制劑處理,以在不存在或存在候選RIPK1調節劑下區分細胞凋亡與壞死性凋亡路徑的參與。6.1. 使用 CellTiter-Glo 分析,對用 TNFα 之存活率進行分析 .
將細胞以5×105 個細胞/毫升之密度稀釋於新鮮培養基中。將100 µL塗鋪於白色透明底96孔盤之各孔中以允許隨後分析以及顯微鏡觀測細胞。將人類TNFα溶解於無菌水中達至100 µg/mL之濃度且在無菌PBS中進一步稀釋至1 µg/mL。將1 µL TNFα添加至孔中以誘導壞死性凋亡,且使盤返回至37℃培育箱中持續24小時。將25 µL復原CellTiter-Glo分析試劑(Promega,G7570)添加至各孔中且盤在室溫下在搖擺平台上培育10分鐘。使用讀盤儀,諸如Victor3V(Perkin Elmer)或類似者來量測發光(積分時間0.3-1 s)。最後,存活率根據下式計算:存活率(%)=(RLU TNFα孔/RLU對照孔)×100%。存活率為當在細胞凋亡抑制劑存在下與已知RIPK1抑制劑(諸如Nec-1)相比較時,候選RIPK1調節劑抑制壞死性凋亡之能力的適合讀數。6.2. 使用 SYTOX 分析測定特定的細胞死亡 .
SYTOX綠為細胞不可滲透染料,其在DNA結合下增加螢光。此提供在壞死性凋亡期間方便的細胞溶解讀取。將細胞接種於黑色透明底盤中之補充有10% FetalPlex血清及1%抗生素-抗黴菌混合物的無酚紅RPMI1640培養基(例如,Invitrogen,11835-030)中。在所選時間點(通常24-48 h),將SYTOX綠(例如Invitrogen,S7020)以1 µM之最終濃度添加至孔中。細胞在37℃下培育30分鐘,且螢光(綠色通道,激發:488 nm,發射:523 nm)使用讀盤儀(1 s積分時間)來量測。因此,在如上所述之細胞凋亡抑制劑存在下,增加之螢光充當相較於已知RIPK1抑制劑,諸如Nec-1,壞死性凋亡之直接讀數及候選RIPK1調節劑對壞死性凋亡之任何影響。6.3. 磷脂結合蛋白 V/PI 分析 .
磷脂結合蛋白V/碘化丙錠(Propidium iodide,PI)分析提供一種區分細胞凋亡與壞死性凋亡之簡單方法。磷脂結合蛋白V以凋亡蛋白酶依賴性方式結合至暴露於凋亡細胞質膜外層中的磷脂醯絲胺酸(phosphatidylserine,PS)。此先於質膜完整性損失。碘化丙錠(PI)為細胞不可滲透之DNA染料。因此,磷脂結合蛋白V+/PI細胞之外觀為細胞凋亡之特徵。細胞由於二次壞死而進展變成磷脂結合蛋白V+/PI+。細胞中之壞死性凋亡之活化引起磷脂結合蛋白V/PI+細胞之出現。總體而言,此分析提供測定死細胞數目之方便手段且確定在樣品中不具有凋亡磷脂結合蛋白V+/PI細胞。在第一步驟中,將細胞以5×105 個細胞/毫升之密度接種於12孔盤(Costar,3513)中(2 mL/孔,1×106 個細胞)。壞死性凋亡由如實施例5中所描述之壞死性凋亡誘導劑誘導,而細胞凋亡受特定細胞凋亡抑制劑,例如如實施例5中所描述之zVAD.fmk,諸如H2 O2 + zVAD.fmk抑制。隨後,藉由在400 g下在室溫下離心5分鐘來收集細胞且將所得細胞集結粒再懸浮於500 µL 1×結合緩衝液(ApoAlert磷脂結合蛋白V套組;Clontech,630109)中,隨後離心。將細胞再懸浮於200 µL補充有5 µL磷脂結合蛋白V-GFP及10 µL PI. 4的1×結合緩衝液中。在暗處培育15分鐘之後,用1×結合緩衝液將細胞進一步稀釋至500 µL且藉由FACS使用FL1(綠色,磷脂結合蛋白V-FITC)及FL3(紅色,PI)通道分析。在H2 O2 + zVAD.fmk處理條件下觀測到顯示壞死形態之任何細胞死亡證實壞死性凋亡。6.4. ROS 升高之分析 .
ROS之升高為多種細胞類型(諸如MEF及L929細胞)中壞死性細胞死亡之重要特徵之一(Shindo、Kakehashi、Okumura、Kumagai及Nakano, 2013;Vanden Berghe等人,2010)。已報告兩種升高之ROS之來源:粒線體複合體I及NADPH氧化酶(Kim、Beg及Haura, 2013;Vanden Berghe等人,2010)。應注意,ROS可能不為壞死性凋亡之通用特徵,因為在Jurkat細胞中ROS不伴隨壞死性凋亡而增加(Degterev等人,2005)。可使用多種ROS感測器量測ROS升高,包括CM-H2DCFDA(Invitrogen,目錄號C6827)、CellROX感測器(Invitrogen,目錄號C10444)、二氫若丹明(dihydrorhodamine)123(Invitrogen,目錄號D632),及其他。感測器在螢光光譜、靈敏性及所偵測之ROS物種範圍方面不同。6.5. 粒線體膜去極化 .
粒線體跨膜電位之變化為一般壞死且尤其壞死性凋亡之另一標誌(如Vanden Berghe等人,Necroptosis, necrosis and secondary necrosis converge on similar cellular disintegration features,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2010中所論述)。在此分析中,使用螢光探針,諸如3,3'-二己基氧雜羰基花青(3,3'-dihexyloxacarbocyanine,DiOC6(3))。含有DiOC6(3)之試劑以40 µM之最終濃度添加至細胞培養物,且細胞在37℃下在標準培養條件下再培育30分鐘。隨後,細胞用經預熱之培養基洗滌一次且藉由FACS,使用FL1(綠色)通道直接分析或使用螢光顯微鏡觀測。如上所述用細胞凋亡抑制劑處理細胞提供壞死性凋亡之直接讀數,且使得能夠與諸如Nec-1之已知抑制劑的活性相比,比較候選RIPK1調節劑之功效。6.6. 藉由 RT-qPCR 分析 TNFα 基因表現變化 .
除細胞死亡之活化之外,RIPK1活化亦展示促成TNFα合成,其指示壞死細胞死亡與發炎之間的關係。在多個細胞株中,自分泌TNF信號傳導對於壞死性凋亡活化至關重要,且因此TNFα基因表現為壞死性凋亡之指示。首先,細胞以1.5-2×105 個細胞/孔之密度接種於1 mL培養基中之12孔盤中。24小時後,視特定細胞株而定,用10 ng/mL小鼠TNFα、50 µM zVAD.fmk及視情況1 µg/mL環己醯亞胺刺激細胞6-8小時。隨後,使用商業套組,例如Quick-RNA MiniPrep套組(Zymo Research,R1054)分離總RNA。基於OD260測定RNA濃度。隨後,使用基於使用隨機引子,例如iScript cDNA合成套組(BioRad,170-8891)之商用cDNA套組合成cDNA。用不含RNA酶之水將1 µg總RNA稀釋至15 µg,且與4 µg 5×反應緩衝液及1 µg酶混合物合併。在標準PCR機器中培育反應物:25℃-5分鐘,42℃-30分鐘,85℃-5分鐘。在完成後,用30-80 µL水稀釋反應物。對於TNFα及18S,設置qPCR一式兩份或一式三份(其他適合之管家基因包括例如GAPDH及b肌動蛋白)。
將在候選RIPK1調節劑存在或不存在下在樣品中評定TNFα之相對表現,視情況藉由進一步添加細胞凋亡抑制劑以專門監測壞死性凋亡。6.7. 乳酸脫氫酶測定
確定壞死性凋亡之又一替代方式為測定乳酸脫氫酶(LDH)水平,若發生細胞死亡,則該等水平提昇。為了評定壞死性凋亡在由氧化壓力誘導之破壞中之參與,在用H2 O2 刺激之後用RIPK1(候選)調節劑處理細胞。在RIPK1(候選)調節劑存在下LDH釋放減少證明RIPK1參與神經元死亡且建立RIPK1候選抑制劑作為善意抑制劑(bona fide inhibitor)。用於定量LDH活性之適合的色度方法可購自例如Abcam公司 Cambridge MA,USA。實施例 7. 試管內模型用以評定在氧化壓力後壞死性凋亡在細胞死亡中之作用 .
細胞或細胞株之原代培養物與H2 O2 一起培育以誘導氧化壓力,且用細胞凋亡抑制劑z-VAD-fmk及壞死性凋亡抑制劑Nec-1處理。隨後用磷脂結合蛋白V-FITC/PI標記細胞以評估細胞凋亡及壞死性凋亡所致之細胞死亡比例。實驗可補充以乳酸脫氫酶(LDH)之測定,一種亦用於表徵壞死性凋亡之細胞死亡的量測。為了理解壞死性凋亡在由氧化壓力誘導之損壞中的參與,在用H2 O2 刺激之後用Nec-1處理細胞。Nec-1處理所致之LDH釋放減少證明RIPK1參與神經元死亡。因此,綜合而言,可設想四種不同條件,如表3中所詳述:
條件 H2 O2 細胞凋亡抑制劑 候選RIPK1調節劑
1 + - -
2 + + -
3 + + +
4 + - +
針對本文所揭示之各個本發明候選RIPK1調節劑,重複條件3及條件4。此實驗允許清楚地推導出所涉及之細胞死亡機制及所測試之RIPK1調節劑,或更特定言之RIPK1抑制劑之有效性。實施例 8. 對牽涉到氧化壓力誘導之細胞死亡的分子角色的鑑別 . 8.1. RT-qPCR 分析 .
在培養如實施例7中詳細描述之細胞之後,分離總RNA。RIPK1、RIPK3、MLKL、凋亡蛋白酶8及凋亡蛋白酶3之mRNA之表現藉由RT-qPCR(一種在生命科學研究中作為標準實踐之技術)來量測。應在陽性對照中觀測到高表現之RIPK1、RIPK3、MLKL及凋亡蛋白酶8及凋亡蛋白酶3(僅用H2 O2 刺激且無z-VAD-fmk處理),而用細胞凋亡抑制劑處理之細胞,z-VAD-fmk揭示高表現之RIPK1、RIPK3、MLKL及低表現之凋亡蛋白酶8及凋亡蛋白酶3。經z-VAD-fmk及RIPK1抑制劑處理之細胞應揭示所有上述基因之低表現。針對本文所揭示之本發明RIPK1候選調節劑重複實驗。8.2. 壞死複合體之免疫沈澱 .
在培養如實施例7中詳細描述之細胞之後,細胞用冰冷PBS洗滌兩次且溶解於含有以下之0.5-1 mL溶解緩衝液中:0.2%(vol/vol)Triton X-100、150 mM NaCl、20 mM Tris-HCl(pH 7.4)、1 mM EDTA、5 mM NaF、1 mM NaVO3 (ortho)、1 mM PMSF及完全蛋白酶抑制劑混合液(Roche)。細胞在冰上培育30分鐘至1小時,並定期混合。溶解物藉由在台面4℃微離心機中以12,000-14,000 rpm離心10-15分鐘來清除。蛋白質濃度藉由使用標準蛋白質分析(例如Pierce 660 nm蛋白質分析套組,22662)歸一化。隨後,溶解物藉由在輕微擺動下與5-10 µL蛋白A/G UltraLink樹脂(Thermo Scientific,53133)一起在4℃下培育1小時來預清除。將2 µg兔抗RIP3抗體(ProSci,小鼠特異性,2283)與各樣品一起在4℃下培育隔夜。將5-10 µL蛋白A/G UltraLink樹脂添加至溶解物中,且樣品在4℃下在輕微擺動下培育2小時。珠粒用溶解緩衝液洗滌四次,且在1×SDS-PAGE負載緩衝液中藉由沸騰洗提蛋白質。最後,使用抗RIPK1及抗FADD抗體藉由西方墨點法分析全細胞提取物樣品及免疫沈澱樣品。在經處理之免疫沈澱樣品中偵測到RIPK1及FADD(除非在FADD缺失型細胞中),其中例如用H2 O2 誘導氧化壓力。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藉由使用針對多種蛋白質(包括FADD、RIPK1、RIPK3、凋亡蛋白酶8,其亦指示壞死體形成)之抗體來設想此方法之變化。
替代地,亦可藉由共同免疫沈澱偵測RIPK1或TRADD與TNFR1之間的相互作用來鑑定質膜處之TNFR1複合體,從而評定壞死複合體之形成。TNFR1複合體形成先於壞死體形成。 8.3. 藉由螢光顯微術評定壞死體形成 .
用於偵測壞死體形成之替代方法為使用抗RIPK3抗體之基於免疫螢光的偵測。雖然RIPK3以分散胞質信號形式存在於對照細胞中,但壞死性凋亡之活化及壞死體之形成引起初始形成獨特點狀,該等獨特點狀隨著壞死性凋亡進展而連續放大(如Sun等人,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 mediates necrosis signaling downstream of RIP3 kinase, Cell, 2012中所描述)。在已知RIPK1抑制劑Nec-1存在下RIPK3點狀形成經阻斷。添加候選RIPK1調節劑或抑制劑之任何條件允許評定其相對於已知RIPK1抑制劑之功效。關於免疫螢光及成像之方法已描述於所屬技術領域中且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尤其描述於Matos等人,Immunohistochemistry as an Important Tool in Biomarkers Detection and Clinical Practice, Biomarker insights, 2010,及He等人,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3 determines cellular necrotic response to TNF-alpha, Cell, 2009中)。實施例 9. 對重組 RIPK1 激酶活性及由 RIPK1 抑制劑之抑制的分析
針對偵測RIPK1激酶活性之分析已描述於所屬技術領域中(例如Degterev等人,Assays for Necroptosis and activity of RIP kinases, Methods in Enzymology, 2014),且適用於評定本發明經鑑別之RIPK1候選物個體的影響。9.1. 內源性 RIPK 自體磷酸化分析
將在候選RIPK1調節劑存在或不存在下培養之細胞溶解於在冰上的含有1% Triton X-100、150 mM NaCl、20 mM HEPES pH 7.3、5 mM EDTA、5 mM NaF、0.2 mM NaVO3(ortho)及完全蛋白酶抑制劑混合物(Roche)之1 mL緩衝液中20分鐘(偶爾從一邊到另一邊混合)且在4℃下以14,000 rpm短暫離心10分鐘。免疫沈澱在4℃下使用每個樣品1-2 µg小鼠抗RIP1抗體(BD Transduction Labs,目錄號610458)進行16小時。第二天添加10 µL蛋白質A+蛋白質G磁性戴諾磁珠(Dynabead)(Invitrogen,分別為10001D及10003D)2小時,隨後用溶解緩衝液洗滌三次且用20 mM HEPES/0.025% NP-40 pH 7.3洗滌兩次。根據製造商提供之方案,沈澱之RIPK1抗體複合體藉由使用DMP試劑(Pierce,21666)與珠粒交聯。珠粒隨後再懸浮於含有20 mM HEPES pH 7.3、5 mM MnCl2、5 mM MgCl2及0.025% NP-40之9.5 L激酶反應緩衝液中,且在室溫下進一步與0.5 µL抑制劑於DMSO中一起培育10-15分鐘。藉由添加5 礚之30 µM ATP(Sigma,A7699)及3µCi之γ-32 P-ATP(Perkin Elmer,BLU002Z250UC),在激酶反應緩衝液中稀釋來起始反應。在30℃下在攪拌下進行反應30分鐘。最後,藉由添加5 µL標準4×SDS-PAGE負載緩衝液且在95℃下加熱5分鐘來停止反應。將15 µL上清液裝載於8% SDS-PAGE凝膠上,且藉由自動放射照相術觀察RIPK1帶。9.2. 對重組 RIPK1 激酶活性之分析
研究RIPK1活性之替代方案依賴於使用重組RIPK1且包括Kinase-Glo分析、HTRF KinEASE分析、螢光偏振分析及熱熔分析。實施例 10. 評定候選 RIPK1 調節劑與 RIPK1 之結合特異性 .
RIPK1之激酶活性介導細胞死亡路徑分叉成壞死性凋亡,其中激酶結構域足以誘導細胞死亡。RIPK1/RIPK1激酶結構域之二聚化對於誘導壞死性凋亡為必需的。為瞭解候選RIPK1調節劑是否抑制RIPK1激酶活性,將FADD缺失型Jurkat細胞用pEGFP載體及編碼與全RIPK1或僅RIPK1激酶結構域融合的基於FKBP12之二聚結構域的載體電穿孔。接著細胞進一步用二聚體AP1510、z-VAD.fmk及Nec-1或候選RIPK1調節劑處理且使用FACS檢查存活率。完整活細胞為GFP陽性及PI陰性。相較於僅用z-VAD.fmk處理之細胞,由Nec1或候選RIPK1調節劑抑制RIPK1引起具有完整RIPK1或RIPK-1激酶結構域之經轉染細胞的存活。此實驗提供關於候選RIPK1調節劑對RIPK1激酶結構域之特異性的見解。實施例 11. 候選 RIPK1 調節劑在活體內模型中干擾壞死性凋亡之能力的特徵 .
為評估壞死性凋亡是否與人類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之生理病理性過程有關,使用動物模型。將動物分成4組:(i)對照組;不暴露於細胞死亡誘導劑;(ii)刺激組(假處理組);誘導細胞死亡,但不接受處理;(iii)誘導之壞死性凋亡組;用z-VAD-fmk刺激動物以專門抑制細胞凋亡路徑;及(iv)處理組,其中動物用z-VAD-fmk以及Nec-1或候選RIPK1調節劑刺激及處理。在實驗方案結束時,收集大腦以用於對海馬體之海馬角(CA)區域CA1及CA2/CA3區域進行免疫組織化學分析。總蛋白質亦在海馬體區域中提取且分離以用於西方墨點分析。蛋白質表現圖譜係藉由免疫組織學及藉由西方墨點法(或RIPK1、RIPK3、磷酸RIPK1、磷酸RIPK3、MLKL、磷酸MLKL、凋亡蛋白酶8、凋亡蛋白酶3)分析。在處理組用z-VAD-fmk處理刺激之動物中細胞持續死亡證明存在候補凋亡蛋白酶非依賴性細胞死亡路徑。相比之下,抑制或改善Nec-1或候選RIPK1抑制劑處理組中之細胞死亡指向抑制壞死性路徑。在刺激組中,觀測到RIPK1、RIPK3、磷酸RIPK1、磷酸RIPK3、MLKL、磷酸MLKL、凋亡蛋白酶8及凋亡蛋白酶3之較高表現。
在誘導之壞死性凋亡組中,觀測到RIPK1、RIPK3、磷酸RIPK1、磷酸RIPK3、MLKL及/或磷酸MLKL之較高表現。在處理組中,存在上文所提及之蛋白質概況之較低表現。實施例 12 壞死抑素 1 Nec 1 及雌四醇 E4 MCF7 HT29 細胞中 MLKL 之磷酸化狀態的作用 其中壞死性凋亡係由 TNFα z-VAD-fmk 誘導
在DMEM以及10% FBS、1%青黴素-鏈黴素及1%麩醯胺酸中培養MCF7及HT29細胞。細胞用0.1% DMSO或z-VAD-fmk(10 µM)預處理以誘導壞死性凋亡(陽性對照)。為了評估候選藥劑對經誘導之壞死性凋亡的作用,將壞死抑素1(Nec-1(10 µM))或雌四醇(E4(10-7 M))添加至細胞中1小時且進一步經受腫瘤壞死因子(TNF)α(10 ng/ml)處理20小時。接著洗滌細胞,接著分離及定量總蛋白質。來自各處理組之20 µg蛋白質用於SDS-PAGE分離(10%瓊脂糖凝膠),且隨後經由轉移設備轉移至PVDF膜。轉移後,膜用5%牛奶阻斷且用洗滌緩衝劑進一步洗滌。膜進一步與抗磷脂MLKL(Ser358)多株抗體;目錄號:PA5-105678(Thermofisher Scientific)在1/1000稀釋度下培育。膜隨後與二級抗體(抗兔IgG、HRP連接之抗體、細胞信號傳導、目錄號:7074S)一起在1/1000之稀釋度下培育,且按照製造商之方案使用西方墨點基質(Western Lightning Plus-ECL,Perkin Elmer,NEL104001EA)觀察到。圖6及圖7中分別展示MCF7及HT29細胞之結果。
如可自圖6及圖7看出,相比於未經處理之細胞,經z-VAD-fmk及TNFα處理之細胞(陽性對照)展示MLKL磷酸化增加,指示誘導壞死性凋亡路徑。經壞死抑素1及雌四醇處理之細胞展示MLKL相對於陽性對照之磷酸化減少。有趣的是,雌四醇之作用超過Nec1之作用,指示雌四醇對壞死性凋亡之抑制作用甚至比壞死抑素1之抑制作用更佳。
對於Nec 1,MCF7細胞中MLKL磷酸化之此減少在統計學上顯著(*p<0,05)。對於經E4處理之細胞,MLKL磷酸化之減少在統計學上相關(**p<0,01)。藉由普通單向ANOVA進行統計分析(圖6)。
對於Nec 1,HT29細胞中MLKL磷酸化之此減少在統計學上不顯著(NS),對於經E4處理之細胞,MLKL磷酸化之減少在統計學上相關(**p<0,01)。藉由普通單向ANOVA進行統計分析(圖7)。
[ 1 ] RIPK1之結合袋中與NEC1相互作用之胺基酸殘基
[ 2 ] RIPK1之結合袋中與NEC4相互作用之胺基酸殘基
[ 3 ] RIPK1結合袋中與***相互作用之胺基酸殘基
[ 4 ] RIPK1之結合袋中與雌三醇相互作用之胺基酸殘基
[ 5 ] RIPK1之結合袋中與雌四醇相互作用之胺基酸殘基
[ 6 ] 壞死抑素1(Nec 1)及雌四醇(E4)對MCF7細胞中MLKL之磷酸化狀態的作用,其中壞死性凋亡由TNFα及z-VAD-fmk誘導。**<0,01,普通單向ANOVA,相對於TNFα z-VAD-fmk誘導壞死性凋亡。「TNFα + z-VAD-fmk」條柱指示壞死性凋亡路徑之誘導,其藉由MLKL之磷酸化相對於未經處理之細胞(DMSO)增加指示。條柱「TNF + Z + Nec1」指示其中壞死性凋亡路徑之誘導由TNFα + z-VAD-fmk在壞死抑素1存在下進行的細胞;條柱「TNF + Z + E4」指示其中壞死性凋亡路徑之誘導由TNFα + z-VAD-fmk在E4存在下進行的細胞。在兩種情況下(Nec1或E4),MLKL磷酸化相對於經誘導之細胞減少。對於Nec 1,MLKL磷酸化之此減少在統計學上相關(*p<0,05),對於經E4處理之細胞,MLKL磷酸化之該減少在統計學上相關(**p<0,01)。藉由普通單向ANOVA進行統計分析(參見實施例12)。
[ 7 ] 壞死抑素1(Nec 1)及雌四醇(E4)對HT29細胞中MLKL之磷酸化狀態的作用,其中壞死性凋亡由TNFα及z-VAD-fmk誘導。「TNFα + z-VAD-fmk」條柱指示壞死性凋亡路徑之誘導,其藉由MLKL之磷酸化相對於未經處理之細胞(DMSO)增加指示。條柱「TNF + Z + Nec1」指示其中壞死性凋亡路徑之誘導由TNFα + z-VAD-fmk在壞死抑素1存在下進行的細胞;條柱「TNF + Z + E4」指示其中壞死性凋亡路徑之誘導由TNFα + z-VAD-fmk在E4存在下進行的細胞。在兩種情況下(Nec1或E4),MLKL磷酸化相對於經誘導之細胞減少。對於Nec 1,MLKL磷酸化之此減少在統計學上不顯著(Non-Significant,NS),對於經E4處理之細胞,MLKL磷酸化之該減少在統計學上相關(**p<0,01)。藉由普通單向ANOVA進行統計分析(參見實施例1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Claims (23)

  1. 一種用於鑑別受體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之調節劑的方法,其包含 a)電腦模擬分析候選分子之三維結構,及 b)評定該三維結構在RIPK1之疏水性背袋中之配合度, 其中該候選物與如SEQ ID NO.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胺基酸殘基Leu 70形成氫鍵的相互作用指示該候選物為RIPK1或其下游目標RIPK3及/或MLKL之調節劑。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候選RIPK1調節劑根據其另外與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胺基酸殘基Ile 154形成一或多個氫鍵的能力而進一步經選擇。
  3.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候選RIPK1調節劑根據其與選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之疏水性胺基酸殘基中之任何一或多者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的能力而進一步經選擇: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活體內測試經鑑別之候選調節劑調節RIPK1活性之能力。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所述調節劑抑制RIPK1活性、RIPK3活性及/或MLKL活性。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所述候選調節劑為類固醇化合物,更佳為***。
  7. 一種RIPK1調節劑,其能夠與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胺基酸殘基Leu 70形成氫鍵,該調節劑較佳根據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方法鑑別。
  8. 如請求項7之RIPK1調節劑,其另外與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胺基酸殘基Ile 154形成一或多個氫鍵。
  9. 如請求項7或8之RIPK1調節劑,其另外與來自由以下者組成之群之疏水性胺基酸殘基中之任一者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如SEQ ID NO: 1中所定義之RIPK1胺基酸序列之Val 76、Ala 155、Leu 90、Val 91、Met 92、Leu 78、Met 67、Lys 45、Lys 77、Val 75、Asp 156或Phe 162。
  10. 如請求項7至9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其為RIPK1、RIPK3及/或MLKL之抑制劑。
  11. 如請求項7至10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其為類固醇化合物,更佳為***。
  12.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請求項7至11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該醫藥組成物用於調節RIPK1、RIPK3及/或MLKL之功能。
  13. 如請求項12之供使用的醫藥組成物,其用於抑制RIPK1、RIPK3及/或MLKL之活性。
  14. 如請求項12之供使用的醫藥組成物,其用於抑制RIPK1、RIPK3及/或MLKL之磷酸化。
  15. 如請求項12之供使用的醫藥組成物,其用於抑制或預防壞死性凋亡。
  16.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之供使用的醫藥組成物,其用於在人類發炎性及退化性疾病之治療中改善組織損傷或用於阻斷壞死性細胞死亡及發炎。
  17. 如請求項12至16中任一項之供使用的醫藥組成物,其用於治療或預防組織損傷、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
  18. 一種用於調節RIPK1之功能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予如請求項7至11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或如請求項12之醫藥組成物。
  19. 一種治療或預防壞死性凋亡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予如請求項7至11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或如請求項12之醫藥組成物。
  20. 一種治療或預防組織損傷、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予如請求項7至11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或如請求項12之醫藥組成物。
  21. 一種如請求項7至11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或如請求項12之醫藥組成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調節RIPK1、RIPK3及/或MLKL之功能的醫藥品。
  22. 一種如請求項7至11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或如請求項12之醫藥組成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預防或治療壞死性凋亡之醫藥品。
  23. 一種如請求項7至11中任一項之RIPK1調節劑或如請求項12之醫藥組成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預防或治療組織損傷、發炎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之醫藥品。
TW109145118A 2019-12-20 2020-12-18 壞死性凋亡調節劑、篩選方法及醫藥組成物 TW2021244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201911053218 2019-12-20
IN201911053218 2019-1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4418A true TW202124418A (zh) 2021-07-01

Family

ID=74194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5118A TW202124418A (zh) 2019-12-20 2020-12-18 壞死性凋亡調節劑、篩選方法及醫藥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56994A1 (zh)
EP (1) EP4078183A1 (zh)
AR (1) AR120850A1 (zh)
TW (1) TW202124418A (zh)
UY (1) UY39000A (zh)
WO (1) WO20211234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29291A4 (en) * 2005-09-26 2010-12-22 Univ California ÖSTRIOL THERAPY FOR AUTOIMMUNE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DISEASES
US10709692B2 (en) 2015-12-04 2020-07-14 Denali Therapeutics Inc. Isoxazolidine derived inhibitors of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 (RIPK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Y39000A (es) 2021-07-30
WO2021123412A1 (en) 2021-06-24
EP4078183A1 (en) 2022-10-26
AR120850A1 (es) 2022-03-23
US20230056994A1 (en) 2023-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ang et al.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STRN3-containing PP2A phosphatase restores hippo tumor-suppressor activity in gastric cancer
Jones et al.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disease
Poissonnier et al. CD95-mediated calcium signaling promotes T helper 17 trafficking to inflamed organs in lupus-prone mice
Huppke et al. Homozygous NMNAT2 mutation in sisters with polyneuropathy and erythromelalgia
CN108778314A (zh) Nk细胞中对细胞因子诱导的sh2蛋白的抑制
Mo et al. Functions of transmembrane domain 3 of human melanocortin-4 receptor
Xu et al. Internally deleted human tRNA synthetase suggests evolutionary pressure for repurposing
TW200539867A (en) Huma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and modulators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glycemia and related disorders
Moore et al. Salmeterol stimulation dissociates β2-adrenergic receptor phosphoryl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Sridevi et al. Ceramide synthase 1 is regulated by proteasomal mediated turnover
Gopinath et al. Antibodies targeting the calcium binding skeletal muscle protein calsequestrin are specific markers of ophthalmopathy and sensitive indicators of ocular myopathy in patients with Graves’ disease
Wang et al. A novel peptide exerts potent immunosuppression by blocking the two-site interaction of NFAT with calcineurin
Choi et al. The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the insulin receptor: a structural perspective
Alfieri et al. Functional analysis of melanocortin-4-receptor mutants identified in severely obese subjects living in Southern Italy
US20040127395A1 (en) Use of histamine H4 receptor modula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lergy and asthma
US20230159601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lowering blood cholesterol, preventing or trea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reducing inflammation
WO2020168850A1 (zh) Ube3a泛素化PP2A激活因子PTPA在治疗天使综合症和孤独症中的应用
Zhang et al. AMPK activity is down-regulated in endothelial cells of GHS-R-/-mice
Hagmann et al. Proline-dependent and basophilic kinases phosphorylate human TRPC6 at serine 14 to control channel activity through increased membrane expression
TW202124418A (zh) 壞死性凋亡調節劑、篩選方法及醫藥組成物
Möhlig et al. The WD repeat protein FAN regulates lysosome size independent from abnormal downregulation/membrane recruitment of protein kinase C
De Toni et al. SHBG141–161 domain-peptide stimulates GPRC6A-mediated response in leydig and β-Langerhans cell lines
CA2568201C (en) Identification of ergothioneine transporter and therapeutic uses thereof
WO2005121356A1 (ja) 新規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EP4277609A1 (en) Inhibitors of trpm3 and their 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