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4266A - 使用抗psma/cd3抗體來治療腎癌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抗psma/cd3抗體來治療腎癌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4266A
TW202104266A TW109113031A TW109113031A TW202104266A TW 202104266 A TW202104266 A TW 202104266A TW 109113031 A TW109113031 A TW 109113031A TW 109113031 A TW109113031 A TW 109113031A TW 202104266 A TW202104266 A TW 2021042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se
study
psma
participants
resear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3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泰瑞莎 麥克德維特
索巴 謝蒂
洪 謝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4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426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3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from tumour cells
    • C07K16/3069Reproductive system, e.g. ovaria, uterus, testes, prost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 A61P13/12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of the kidne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09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the T-cell receptor (TcR)-CD3 complex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3Crossreactivity, e.g. for species or epitope, or lack of said crossre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1Decreased effector function due to an Fc-mo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Pregnancy & Childbirth (AREA)
  • Gynecology & Obstetric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文闡述用於治療癌症之雙特異性單株抗體及方法。

Description

使用抗PSMA/CD3抗體來治療腎癌之方法 〔序列表〕
本申請案含有序列表,其已經以ASCII格式藉由電子方式提交且其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該ASCII副本(建立於2020年2月26日)被命名為JBI6081USPSP1_SL.txt且檔案大小為47,009位元組。
本發明係關於藉由投予抗PSMA/CD3抗體來提供腎癌之治療的方法,包括轉移性腎癌。
腎癌為10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每63個人中就有1個人在一生中會受到影響,大部分為年齡在50與80歲之間的成年人。在全世界中,北美洲具有最高的腎癌率,但在開發中國家中,發病率在過去三十年內一直穩定增加。轉移性腎細胞癌(mRCC)係一種儘管有越來越多的新穎全身性治療選項但仍預後不良的疾病,選項包括新的標靶療法及免疫療法。PSMA係一種跨膜醣蛋白,其包含750個胺基酸及3個蛋白質域;小胞內域、單次跨膜域、及大胞外域。已報導PSMA係表現於其他實體腫瘤(包括肺、膀胱、及腎癌)之新生血管內(Chang SS,et al.Cancer Res.1999;59(13):3192-3198)。在檢測於腎細胞癌(RCC)中之PSMA表現的近期研究中,免疫組織化學結果顯示在80%的透明細胞 腎癌、14%的乳突癌、及72%的嫌色細胞癌(chromophobe carcinoma)中偵測到內皮PSMA蛋白(Spatz S,Tolkach et al.J Urol.2018;199(2):370-377)。來自相同研究的進一步分析展示,在透明細胞及乳突腎癌兩者中,PSMA表現係顯著地與患者中之較低整體存活率相關聯。在另一個臨床研究中,使用68Ga的基於PSMA之放射性示蹤劑能夠在患有透明細胞癌之患者中發現的轉移性病灶中偵測PSMA(Sawicki LM,et al.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17;44(1):102-107)。因此,除了***癌外,PSMAxCD3方法在具有組織學(諸如透明細胞腎細胞癌)之患者中亦可具有治療效益。
一般及較佳實施例分別由隨附於本文之獨立請求項及附屬請求項界定,為了簡潔起見,其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本發明之各種態樣的其他較佳實施例、特徵、及優點將由以下實施方式結合隨附圖式而為顯而易見的。
本發明係關於治療腎癌之方法,腎癌包括轉移性腎細胞癌(RCC),該方法係藉由將安全且有效量的抗PSMAxCD3抗體投予至患有轉移性腎細胞癌之對象。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患有腎癌之患者中的腎癌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由下列所組成、及/或基本上由下列所組成:以安全量將抗PSMAxCD3抗體片段投予至該患者,其中該抗PSMA x CD3抗體包含下列、由下列所組成、及/或基本上由下列所組成:特異性結合PSMA之第一結合域及特異性結合CD3之第二結合域,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SEQ ID NO:7之 重鏈(HC)及SEQ ID NO:8之輕鏈(LC),且該第二結合域包含SEQ ID NO:17之重鏈(HC)及SEQ ID NO:18之輕鏈(LC)。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患有腎癌之患者中的腎癌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由下列所組成、及/或基本上由下列所組成:以安全量將抗PSMAxCD3抗體片段投予至該患者,其中該抗PSMA x CD3抗體包含特異性結合PSMA之第一結合域及特異性結合CD3之第二結合域,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SEQ ID NO:7之重鏈(HC)及SEQ ID NO:8之輕鏈(LC),且該第二結合域包含SEQ ID NO:17之重鏈(HC)及SEQ ID NO:18之輕鏈(LC),其中該患者患有轉移性腎癌。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患有腎癌之患者中的腎癌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由下列所組成、及/或基本上由下列所組成:將抗PSMAxCD3抗體片段投予至該患者,其中該抗PSMA x CD3抗體包含特異性結合PSMA之第一結合域及特異性結合CD3之第二結合域,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SEQ ID NO:7之重鏈(HC)及SEQ ID NO:8之輕鏈(LC),且該第二結合域包含SEQ ID NO:17之重鏈(HC)及SEQ ID NO:18之輕鏈(LC),其中該患者患有轉移性腎癌,且其中該抗PSMAxCD3抗體係以約0.1ug/kg之劑量靜脈內(IV)投予至該患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下列、由下列所組成、及/或基本上由下列所組成:用於治療患者中之腎癌的SEQ ID NO:7、8、17、及18之抗原結合蛋白,其中該組成物係以約0.1ug/kg之初始劑量投予至該患者。
〔圖1〕顯示CD3B146與初級人類T細胞之結合。
〔圖2〕顯示CD3B146與食蟹獼猴初級T細胞之結合。
〔圖3〕顯示CD3B146在體外活化初級人類T細胞。陰性對照組係以白色顯示而陽性對照組係以黑色顯示。
〔圖4A〕顯示用於毒理學研究中之緩慢增量方案。
〔圖4B〕顯示用於毒理學研究中之快速增量方案。
〔圖5〕顯示劑量增量(dose escalation)及劑量擴展(dose expansion)計畫與可能的引發劑量排程之探索的圖-第1部分劑量增量方案及第2部分劑量擴展族群。
〔圖6〕顯示研究設計之示意概述-第1部分劑量增量階段。(CRS=細胞介素釋放症候群;PK/PD=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
所有在本說明書中所引用之出版物(包括專利及專利申請案)在此係以引用方式併入,如同已完全闡述。
定義
吾人會理解到本說明書中所使用的用語僅用於描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並且不意欲為限制性。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使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用語,均與具有本發明有關技藝之通常知識者所一般了解之意義相同。
雖然任何類似或等效於本文中所述者之方法及材料可用於測試本發明之實務中,本文中仍描述例示性材料及方法。在描述及請求本發明時,將使用下列用語。
於本說明書及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除非內文另有明確說明,否則單數形式的「一(a/an)」及「該(the)」皆包括複數指稱。因此,例如對於「一細胞(a cell)」之指稱包括兩或更多個細胞之組合與類似者。
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其他要求,否則整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之用字「包含(comprise/comprising)」及類似者應被解讀為涵括性意義,此係相對於排他性或窮舉性意義;亦即,「包括但不限於(including,but not limited to)」之意義。
「特異性結合(secific binding/specifically bind/specifically binding)」或「結合(bind)」係指抗體以比對其他抗原更大的親和力結合至抗原或抗原內之表位。一般來說,抗體以下列平衡解離常數(KD)結合至抗原或抗原內之表位:約5×10-8M或更低,例如約1×10-9M或更低、約1×10-10M或更低、約1×10-11M或更低、或約1×10-12M或更低,一般以小於其結合至非特異性抗原(例如BSA、酪蛋白)之KD至少一百倍的KD結合。解離常數可使用本文中所述規程測量。然而,結合至抗原或抗原內之表位的抗體可能對於其他相關抗原具有交叉反應性,例如對於來自其他物種(諸如人類或猴)的相同抗原(同源物(homolog)),例如食蟹獼猴(Macaca fascicularis,cynomolgus,cyno)或黑猩猩(Pan troglodytes,chimpanzee,chimp)。當單特異性抗體結合一種抗原或一種表位時,雙特異性抗體結合二種不同的抗原或二種不同的表位。
「抗體(antibody)」係以廣義的方式意指並包括免疫球蛋白分子,其包括單株抗體(包括鼠類、人類、人源化(humanized)、及嵌合單株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多特異性抗體(諸如雙特異性、三特異性、四特異性等)、二聚體、四聚體、或多聚體抗體、單鏈抗體、域抗體、及任何其他包含具有所需特異性之抗原結合位的免疫球蛋白分子之修飾組態。「全長抗體(full length antibody)」包含藉由雙硫鍵互連之兩條重鏈(HC)及兩條輕鏈(LC)以及其多聚體(例如IgM)。各重鏈包含重鏈可變區(VH)及重鏈恆定區(包含域CH1、鉸鏈、CH2、及CH3)。每條輕鏈包含輕鏈可變區(VL)及輕鏈恆定區(CL)。VH及VL區可進一步細分成散佈於架構區(FR)的多個高變區,其被稱為互補決定區(CDR)。各VH及VL係由三個CDR及四個FR區段組成,按照下列順序從胺基至接基端排列:FR1、CDR1、FR2、CDR2、FR3、CDR3、及FR4。
「互補決定區(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係結合抗原之抗體區。CDR可使用各種描繪來定義,諸如Kabat(Wu et al.(1970)J Exp Med 132:211-50)(Kabat et al.,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5th Ed.Public Health Servic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Md.,1991)、Chothia(Chothia et al.(1987)J Mol Biol 196:901-17)、IMGT(Lefranc et al.(2003)Dev Comp Immunol 27:55-77)、及AbM(Martin and Thornton(1996)J Bmol Biol 263:800-15)。描述各種描繪與可變區編號之間的對應性(參見,例如Lefranc et al.(2003)Dev Comp Immunol 27:55-77;Honegger and Pluckthun,(2001)J Mol Biol 309:657-70;國際免疫遺傳學(International ImMunoGeneTics,IMGT)資料庫;網路資源,http://www_imgt_org)。可用程式(諸如UCL Business PLC之abYsis)可用於描繪CDR。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語「CDR」、 「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包括由上述Kabat、Chothia、IMGT、或AbM中的任何方法定義的CDR,除非在說明書中另有明確說明
免疫球蛋白可被分為下列五大類:IgA、IgD、IgE、IgG及IgM,視重鏈恆定域(constant domain)胺基酸序列而定。IgA及IgG係進一步被細分為同型IgA1、IgA2、IgG1、IgG2、IgG3及IgG4。任何脊椎動物物種的抗體輕鏈可被分為兩種明確不同類型(即kappa(κ)及lambda(λ))中之一者,其視其恆定域的胺基酸序列而定。
「抗原結合片段(antigen binding fragment)」係指結合抗原之免疫球蛋白分子之一部分。抗原結合片段可為合成的、可酶促獲得的、或經基因工程改造之多肽,且包括VH、VL、VH及VL、Fab、F(ab')2、Fd、及Fv片段、由一個VH域或一個VL域所組成之域抗體(dAb)、鯊可變IgNAR域(shark variable IgNAR domain)、駱駝化VH域、由模擬抗體之CDR(諸如FR3-CDR3-FR4部分、HCDR1、HCDR2、及/或HCDR3、以及LCDR1、LCDR2、及/或LCDR3)的胺基酸殘基所組成之最小識別單元。VH及VL域可經由合成連接子連接在一起以形成各種類型的單鏈抗體設計,其中VH/VL域可進行分子內配對,或者在VH及VL域係由分開之單鏈抗體建構體所表現之情況下可進行分子間配對,以形成單價抗原結合位,諸如單鏈Fv(scFv)或雙價抗體(diabody);例如描述於下列中者:國際專利申請案公開號WO1998/44001、WO1988/01649、WO1994/13804及WO1992/01047。
「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係指自實質上均一的抗體分子群體獲得之抗體,亦即,除了可能熟知之改變之外包含該群體之個別抗體係 同一的,該等改變諸如從抗體重鏈移除C端離胺酸或轉譯後修飾,諸如胺基酸異構化或脫醯胺化、甲硫胺酸氧化或天冬醯胺酸或麩醯胺酸脫醯胺化。單株抗體一般結合一種抗原表位。雙特異性單株抗體會結合兩種不同的抗原表位。單株抗體在抗體群內可能有異源醣化。單株抗體可係單特異性或多特異性的(諸如雙特異性的)、單價、二價、或多價的。
「經單離(isolated)」係指已自生產出該分子的系統(諸如重組細胞)的其他組分實質上分離及/或純化出之均質分子族群(諸如合成多核苷酸或蛋白質,諸如抗體)、以及已經受至少一次純化或單離步驟的蛋白質。「經單離之抗體(isolated antibody)」係指實質上不含其他細胞材料及/或化學物的抗體,且涵蓋經單離成更高純度的抗體,諸如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純度。
「人源化抗體(humanized antibody)」係指至少一個CDR係衍生自非人類物種且至少一個架構係衍生自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的抗體。人源化抗體可在架構中包括取代,所以該等架構可能不是所表現人類免疫球蛋白或人類免疫球蛋白生殖系基因序列的確切複製物。
「人類抗體(human antibody)」係指經最佳化以在投予至患者時具有最小免疫反應之抗體。人類抗體之可變區係衍生自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若人類抗體含有恆定區或恆定區的一部分,則該恆定區亦衍生自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如果該人類抗體的可變區係得自使用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或重排(rearranged)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系統,則人類抗體包含「衍生自(derived from)」人源序列的重及輕鏈可變區。此等例示性系統係經展示在噬菌體上的人類免疫 球蛋白基因庫(gene library)、及基因轉殖非人類動物(諸如帶有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位點的小鼠或大鼠)。當相較於人類中表現之免疫球蛋白時,「人類抗體」一般含有胺基酸差異,這是由於用於獲得人類抗體及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位點之系統之間的差異、引入體細胞突變或向架構或CDR或兩者中刻意引入取代。一般而言,「人類抗體」在胺基酸序列上與由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或重排免疫球蛋白基因所編碼的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約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同一性。在一些情況下,「人類抗體」可能含有自人類架構序列分析導出的共有架構序列(Knappik et al.,(2000)J Mol Biol 296:57-86)、或併入經展示在噬菌體上之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庫中的合成HCDR3(Shi et al.,(2010)J Mol Biol 397:385-96及國際專利公開號WO2009/085462)。
至少一種CDR係衍生自非人類物種的抗體不包括在「人類抗體」的定義中。
「重組(recombinant)」係指當來自不同來源的區段經連接以生產重組DNA、抗體、或蛋白質時,藉由重組手段來製備、表現、建立、或單離的DNA、抗體、及其他蛋白質。
「表位(epitope)」係指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抗原部分。表位一般由分子部分(諸如胺基酸或多醣側鏈)之化學活性(諸如極性、非極性或疏水性)表面分群(grouping)所組成,並且可具有特定三維結構特性以及特定電荷特性。表位可包含形成構形空間單元之鄰接(contiguous)及/或不鄰接(discontiguous)胺基酸。關於不鄰接表位,來自抗原線性序列之相異部分的胺基酸會透過蛋白質分子的摺疊而在3維空間中緊密靠近。
「雙特異性(bispecific)」係指特異性結合二種不同抗原或相同抗原內兩個不同表位的抗體。雙特異性抗體可對於其他相關抗原具有交叉反應性,例如對於來自其他物種(諸如人類或猴)的相同抗原(同源物(homolog))具有交叉反應性,例如食蟹獼猴(Macaca cynomolgus,cynomolgus,cyno)或黑猩猩(Pan troglodytes),或者可以結合在二或更多種不同抗原之間共有的表位。
「多特異性(multispecific)」係指特異性結合二或更多種不同抗原或相同抗原內二或更多個不同表位之抗體。多特異性抗體可對於其他相關抗原具有交叉反應性,例如對於來自其他物種(諸如人類或猴)的相同抗原(同源物),例如食蟹獼猴(Macaca cynomolgus,cynomolgus,cyno)或黑猩猩(Pan troglodytes),或者可以結合在二或更多種不同抗原之間共享的表位。
「變體(variant)」係指因一或多個修改(例如一或多個取代、***、或缺失)而不同於參考多肽或參考多核苷酸的多肽或多核苷酸。
「載體(vector)」係指在生物系統內能夠被複製或者可在此等系統之間移動的多核苷酸。載體多核苷酸一般含有元件,諸如複製起點、多腺苷酸化信號或選擇標記,彼等發揮作用以促進這些多核苷酸在利用能夠複製載體的生物組分之生物系統(諸如細胞、病毒、動物、植物、及重構生物系統)中的複製或維持。載體多核苷酸可為DNA或RNA分子或其等之混成物、單股或雙股。
「表現載體(expression vector)」係指可在生物系統或重構生物系統中用以指引多肽轉譯的載體,該多肽係由存在於該表現載體中之多核苷酸序列所編碼。
「多核苷酸(polynucleotide)」係指包含藉由糖-磷酸主鏈或其他等效共價化學共價連接之核苷酸鏈的合成分子。cDNA係例示性合成多核苷酸。
「多肽(polypeptide)」或「蛋白質(protein)」係指包含至少二個以肽鍵連接之胺基酸殘基以形成多肽的分子。少於50個胺基酸的小型多肽可稱為「肽(peptide)」。
「PSMA」係指***特異性膜抗原。全長人類PSMA之胺基酸序列係示於SEQ ID NO:1。胞外域橫跨全長PSMA之殘基44至750。本文中所有對蛋白質、多肽、及蛋白質片段的指稱意欲指各別蛋白質、多肽、或蛋白質片段的人類版本,除非明確指定為來自非人類物種。因此,「PSMA」意指人類PSMA,除非指定為來自非人類物種,例如「小鼠PSMA」或「猴PSMA」等。
SEQ ID NO:1(全長人類PSMA)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11-1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12-4
「CD3」係指一種抗原,其係表現於T細胞上作為多分子T細胞受體(TCR)複合物之一部分,且其係由自兩個或四個受體鏈締合形成之同二聚體或異二聚體組成:CD3ε、CD3δ、CD3ζ、及CD3γ。人類CD3ε包含SEQ ID NO:4之胺基酸序列。胞外域橫跨全長CD3之殘基23至126。本文中所有對蛋白質、多肽、及蛋白質片段的指稱意欲指各別蛋白質、多肽、或蛋白質片段的人類版本,除非明確指定為來自非人類物種。因此,「CD3」意指人類CD3,除非指定為來自非人類物種,例如「小鼠CD3」、「猴CD3」等。
SEQ ID NO:4(人類CD3ε)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12-3
「雙特異性抗PSMA/抗CD3抗體(bispecific anti-PSMA/anti-CD3 antibody)」、PSMA/CD3抗體、PSMAxCD3抗體、及類似者係指結合PSMA及CD3之抗體。
「與...組合(in combination with)」意指將二或更多種治療劑一起以混合物形式投予至患者,其係以單劑並行投予或以任何順序以單劑依序投予。
「PSMA陽性癌症(PSMA positive cancer)」係指展示可測量PSMA蛋白水平之癌組織或癌細胞。可以使用熟知的檢定法,使用例如ELISA、免疫螢光、流動式細胞測量術、或放射免疫檢定來在活的或裂解的細胞上測量PSMA蛋白水平。
「樣本(sample)」係指自對象單離出的類似流體、細胞、或組織的集合,以及存在於對象內的流體、細胞、或組織。例示性樣本屬生物流體(諸如血液、血清及漿膜液(serosal fluid)、血漿、淋巴液、尿液、唾液、囊液(cystic fluid)、淚滴、糞便、痰、分泌組織及器官的黏膜分泌物、***分泌物)、腹水(諸如與非實體腫瘤相關者)、胸膜腔、圍心腔、腹膜腔(peritoneal)、腹腔(abdominal)、及其他體腔的流體、藉由支氣管灌洗(bronchial lavage)收集的流體、與對象或生物來源接觸的液體溶液(例如細胞及器官培養基,其包括細胞或器官條件培養基(conditioned medium)、灌洗液、及類似者)、組織活檢、細針穿刺、或手術切除的組織。
「癌細胞(cancer cell)」或「腫瘤細胞(tumor cell)」係指在體內、離體、或在組織培養物中具有自發或誘導之表型改變的癌性(cancerous)、或轉化細胞。這些變化不一定涉及新遺傳物質的攝取。儘管轉化可能來自轉化病毒的感染及新基因體核酸的摻入或外源核酸的攝取,其亦可自發地發生或在暴露於致癌物後發生,從而突變內源基因。轉化/癌症的例子如下:在體外(in vitro)、體內(in vivo)、及離體(ex vivo)的形態變化、細胞永生化、異常的生長控 制、病灶形成、增殖、惡性腫瘤、腫瘤特異性標記水平的調節、侵襲性、在合適的動物宿主例如裸鼠中的腫瘤生長等等(Freshney,Culture of Animal Cells:A Manual of Basic Technique(3rd ed.1994))。
「約(about)」意指在特定值的可接受誤差範圍內,如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判定,其將部分地取決於該值是如何測量或判定的,即測量系統的限制。除非在實例或說明書中的其他地方在一特定檢定、結果、或實施例的上下文中另有明確說明,「約(about)」意指根據在所屬技術領域中的實務在一個標準偏差內,或者至多5%的範圍,以較大者為準。
「治療(treat/treatment)」係指罹患病理病況之患者的治療,且係指藉由殺滅癌細胞來減輕該病況之效果,但亦指導致抑制該病況進展之效果,並包括降低進展速度、停止進展速度、緩和病況、及治癒病況。亦包括作為疾病預防措施(即預防(prophylaxis))之治療。
「治療有效量(therapeutically effective amount)」係指在必要之劑量下及期間內,有效治療癌症的量。治療有效量可依不同因素而異,諸如個體之疾病狀態、年齡、性別、及體重、以及治療劑或治療劑的組合在個體中誘發所欲反應的能力。有效的治療劑或治療劑組合之例示性指標包括例如由於治療所導致之患者身心健康改善。
根據如本文中所定義之本發明,當用語「安全量(safe amount)」與使用具有特異性結合PSMA之第一結合域及特異性結合CD3之第二結合域的抗PSMAxCD3抗原結合片段之劑量或治療有關時(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SEQ ID NO:7之重鏈(HC)及SEQ ID NO:8之輕鏈(LC),且該第二結合域包含SEQ ID NO:17之重鏈(HC)及SEQ ID NO:18之輕鏈(LC)),用語「安全量」係指 有利之風險:利益比,且具有相對低或經降低之頻率及/或低或經降低之不良事件嚴重性,不良事件包括不良之生命徵象(心率、收縮壓及舒張壓、體溫)、不良之標準臨床實驗室測試(血液學、臨床化學、尿液分析、脂質、凝血)、過敏反應/超敏性(hypersensitivity)、不良之局部注射部位反應、或不良之EKG。
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另有註明,用語「臨床證明(clinically proven)」(單獨使用或用以修飾用語「安全」及/或「有效」)意指已藉由臨床試驗而獲得證明,其中該臨床試驗已滿足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EMEA、或對應國家管制機關的標準。例如,臨床研究可係適當大小、隨機分組、雙盲的研究,用來臨床證明藥物之效果。在一些實施例中,「臨床證明」指示已藉由臨床試驗而獲得證明,該臨床試驗已滿足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EMEA、或對應國家管制機關對於第I期臨床試驗之標準。
抗PSMAxCD3抗體
本發明提供包括PSMAxCD3抗原結合片段之組成物,該抗原結合片段具有特異性結合PSMA之第一結合域及特異性結合CD3之第二結合域,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括SEQ ID NO:7之重鏈(HC)及SEQ ID NO:8之輕鏈(LC),且該第二結合域包括SEQ ID NO:17之重鏈(HC)及SEQ ID NO:18之輕鏈(LC)。本發明亦關於治療腎癌之方法,其包含下列、由下列所組成、或基本上由下列所組成:將安全量的上述抗PSMAxCD3抗體投予至患有腎癌之男性人類。
在整份說明書中,抗體恆定區中之胺基酸殘基編號係根據EU索引5,除非另有明確說明。
習用一字母及三字母胺基酸代碼係於本文中使用且如表1所示。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16-5
治療性應用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用於調節或治療細胞、組織、器官、動物、或患者中之至少一種PSMA相關疾病(如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或如本文中所述)的方法,其使用至少一種本發明之雙整合素抗體(dual integrin antibody)。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用於在細胞、組織、器官、動物、或患者中調節或治療至少一種腎癌相關疾病之方法,該至少一種腎癌相關疾病包括但不限於晚期實體腫瘤或轉移性腎癌(metastrenal cancer,mRCC)中之至少一者。
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語「癌症(cancer)」意指細胞的異常生長,其係傾向於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增殖,並且在一些情況下會轉移(擴散)。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RCC」係指轉移性腎細胞癌。在一些實施例中,RCC係用骨掃描及電腦斷層掃描(CT)或磁共振造影(MRI)掃描評估。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共投予(co-administration)」或類似者涵蓋將所選之治療劑投予至患者,並意欲包括藥劑係以相同或不同投予途徑或在相同或不同時間投予之治療方案。
用語「無轉移存活(metastasis-free survival)」或「MFS」係指在所界定之期間內存活而沒有癌症擴散或沒有死亡之患者在研究中的百分比。MFS通常報導為從研究中開始招募受試者、隨機分組(randomization)或治療時起算的時間。MFS的報導可為個人或研究群體。在以抗雄性激素治療CRPC的情況下,與使用安慰劑的治療相比,無轉移存活期的增加係觀察到沒有癌症擴散或死亡(以先發生者為準)的額外時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無轉移存活期的增加係約1個月、約2個月、約3個月、約4個月、約5個月、約6個月、約7個月、約8個月、約10個月、約11個月、約12個月、約13個月、約14個月、約15個月、約16個月、約17個月、約18個月、約19個月、約20個月或大於20個月。在一些實施例中,投予安全及有效量的抗雄性激素提供雄性人類無轉移存活期的增加,可選地其中無轉移存活期的增加係相對於非轉移性去勢抗性***癌 雄性人類族群的平均存活率而言,該族群係經安慰劑治療。在一些實施例中,無轉移存活期係指自隨機分組至首次BICR證實有骨或軟組織遠端轉移證據或因任何原因死亡時的時間(以先發生者為準)。
用語「至轉移時間(time to metastasis)」係自隨機分組至顯示首次BICR證實有放射線可偵測的骨或軟組織遠端轉移證據的掃描時的時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投予抗雄性激素會向患者提供改善的抗腫瘤活性,如藉由至轉移時間(TTM)所測量。
用語「至有症狀進展時間(time to symptomatic progression)」定義為自隨機分組至CRF記錄下列任一者的時間(以早發生者為準):(1)發展骨骼相關事件(SRE):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或需要骨的手術介入或輻射療法;(2)疼痛進展或疾病相關症狀惡化,需要起始新的全身性抗癌症療法;或(3)因局部區域性腫瘤進展導致發展臨床顯著症狀,需要手術介入或輻射療法。在一些實施例中,向患者投予抗雄性激素提供改善的抗腫瘤活性,如藉由至有症狀進展時間所測量。
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RCC」係指轉移性腎細胞癌。在一些實施例中,RCC係用骨掃描及電腦斷層掃描(CT)或磁共振造影(MRI)掃描評估。
用語「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定義為自隨機分組至死亡(因任何原因)日期的時間。分析時仍存活之患者的存活數據係設限為最後已知患者存活的日期。此外,針對無基線後存活資訊之患者,數據係設限為隨機分組的日期;針對無法追蹤或撤回同意的患者,數據係設限為最後已知患者存 活的日期。在一些實施例中,向患者投予抗雄性激素提供改善的抗腫瘤活性,如藉由整體存活期所測量。
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語「延遲與疾病進展有關的症狀(delay in symptoms related to disease progression)」意指從施用藥物試驗中的隨機分組開始後,症狀(如疼痛,尿滯留和生活品質的考量)發展的時間增加。
用語「隨機分組(randomization)」當與臨床試驗關連時,指的是當病人被確認選上臨床試驗和被分配到一個治療組的時間。
用語「套組(kit)」及「製品(article of manufacture)」係作為同義詞使用。
實例
實例1.材料
PSMA細胞系之產生.產生呈現全長黑猩猩PSMA(SEQ ID NO:2)或全長食蟹獼猴PSMA(SEQ ID NO:3)之表現載體,以用於作為篩選工具以評估抗PSMA前導(lead)。將載體暫時轉染至HEK293F細胞中。將經轉染之293F懸浮細胞接種於生長培養基(加上血清)中以變成貼附狀態,並進行選擇以用於穩定的質體整合。藉由連續稀釋來選擇單一細胞群,並藉由FACS來定量PSMA表面受體表現,其使用PSMAL抗體(Center)親和力純化兔多株抗體(目錄號OAAB02483,Aviva Systems Biology)作為一級抗體,並使用R-PE抗兔二級抗體(目錄號111-116-144,Jackson ImmunoResearch Laboratories,Inc.)及兔多株IgG(目錄號SC-532,Santa Cruz Biotechnology)作為同型對照組。
SEQ ID NO:2(全長黑猩猩PSMA)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20-6
SEQ ID NO:3(全長食蟹獼猴PSMA)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20-7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21-8
使用含有全長人類PSMA(FOLH1_HUMAN,SEQ ID NO:1)的慢病毒(Genecopoeia,目錄號EX-G0050-Lv105-10)及嘌呤黴素(puromycin)來產生人類PSMA表現性細胞系,以用於選擇PSMA陽性細胞。將呈PSMA陰性的HEK293F細胞(ATCC)用慢病毒粒子轉導,以過度表現人類PSMA。在轉導後,藉由處理匯集細胞來選擇陽性表現PSMA及抗性標記的細胞,該等匯集細胞生長於DMEM+10% HI FBS(Life Technologies)中並補充有不同濃度的嘌呤黴素(Life Technologies)。
除了HEK產生的細胞系外,數種市售細胞系係用於噬菌體淘選及結合及細胞毒性檢定。LNCaP殖株FGC細胞(ATCC目錄號CRL-1740)係市售可得的人類***癌細胞系。C4-2B細胞原本是在MD Anderson開發,且係衍生自在體內生長並轉移至骨髓的LNCaP FGC(Thalmann,et al 1994,Cancer Research 54,2577-81)。
可溶性PSMA ECD蛋白之產生.產生重組黑猩猩PSMA胞外域(ECD)蛋白(ECD之胺基酸44至750,SEQ ID NO:2)、重組食蟹獼猴PSMA胞外域(ECD)蛋白(SEQ ID NO:3之胺基酸44至750)、及重組人類PSMA胞外域(ECD)蛋白(SEQ ID NO:1之胺基酸44至750),以用於淘選及評估抗PSMA前導
實例2.抗黑猩猩及抗人類PSMA抗體之產生
用重組蛋白進行淘選.重新(de novo)人類Fab-pIX庫(Shi,L.,et al J Mol Biol,2010.397(2):p.385-396.WO 2009/085462)係由VH1-69、3-23、及5-51重鏈庫與四種人類VL生殖系基因(A27、B3、L6、O12)庫配對組成,其第一溶液淘選係使用交替淘選方法來執行,其中根據製造商的規程在經生物素化黑猩猩PSMA ECD塗佈之鏈黴親和素珠(Invitrogen目錄號112.05D,批號62992920)上進行一輪噬菌體捕捉,隨後根據製造商的規程在經食蟹獼猴PSMA-Fc塗佈之ProtG珠(Invitrogen,目錄號10003D)上進行噬菌體捕捉,接著根據製造商的規程在經生物素化黑猩猩PSMA ECD塗佈之Sera-mag Double Speed Neutravidin磁珠(Thermo,目錄號7815-2104-011150)上進行噬菌體捕捉。
針對抗PSMA Fab的全細胞淘選.使用來自上述黑猩猩ECD淘選實驗的第1輪輸出或新鮮的重新噬菌體庫作為輸入,在全細胞上執行額外淘選實驗。簡言之,根據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之標準規程,藉由輔助噬菌體感染來生產噬菌體,並藉由PEG/NaCl沉澱來濃縮。在4℃下輕輕搖盪整夜,使噬菌體庫經預清除(pre-cleared)於未轉染之親本HEK293F細胞上。在PEG/NaCl沉澱之 後,將經預清除之庫與黑猩猩PSMA表現性HEK293細胞或LNCAP細胞在輕輕搖盪下於4℃下培養2hr。利用Ficoll梯度執行未結合噬菌體的移除及噬菌體結合細胞的回收,隨後進行數個洗滌步驟,將帶有結合噬菌體的細胞與1mL的TG-1大腸桿菌培養物在無攪動下於37℃下培養30分鐘。將所得混合物接種於LB-卡本西林(Carbenicillin)-1%葡萄糖盤上,並在37℃下生長整夜。接著,重複該程序以進行後續淘選輪次。
將噬菌體Fab-pIX轉換為Fab-His以用於產生大腸桿菌上清液.使用標準程序將所得噬菌體Fab-pIX命中者轉換為Fab-His。自經噬菌體淘選的大腸桿菌單離出質體DNA(Plasmid Plus Maxi套組,Qiagen目錄號12963),並使其經受NheI/SpeI限制性消化。將所得5400bp與100bp片段於0.8%瓊脂糖凝膠上分開,且5400bp片段經凝膠純化(MinElute PCR純化套組,Qiagen目錄號28006)。使用T4連接酶使經純化的5400bp帶自行連接,並使所得產物(編碼Fab-his融合)轉形回TG-1大腸桿菌菌株並進行殖株性單離。藉由用1mM IPTG誘導培養物整夜,自殖株產生Fab-His上清液。在將整夜培養物離心之後,澄清上清液已準備好以用於下游檢定中。為了判定不同Fab-his上清液的相對表現水平,對經連續稀釋的上清液執行抗κ(Southern Biotech目錄號2061-05)ELISA。所有經測試的殖株皆展示類似的Fab-his表現(數據未顯示)。
來自大腸桿菌之Fab-His融合的細胞結合.基於細胞之結合檢定經設計以評估來自大腸桿菌上清液之個別Fab-his融合對PSMA表現性細胞的結合能力。在pIX切除後,自所有淘選實驗之第3輪輸出單離出個別Fab殖株。測試Fab殖株對黑猩猩及食蟹獼猴PSMA表現性HEK細胞的結合、以及對在LNCaP細胞上之人類PSMA的結合。簡言之,將PSMA表現性細胞以每孔200,000個之 密度等分至V底盤(CoStar 3357)中,並與表現Fab片段的上清液(100μl)於冰上培養1小時。將細胞用含有2% FBS之PBS洗滌兩次,並在冰上用小鼠抗人類κ-RPE抗體(Life Technologies目錄號MH10514)染色1小時。將細胞用含有2% FBS之PBS洗滌兩次,並再懸浮於100μL的相同洗滌緩衝液中。在BD FACS陣列流動式細胞儀上讀盤。在FlowJo軟體中分析FACS數據,其係藉由使用前向散射及側向散射進行活的健康細胞群之圈選(gating),並接著分析此圈選內細胞的PE染色。計算平均螢光強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並將其匯出至Microsoft Excel中。當Fab殖株所展示之對全部三種物種之PSMA(食蟹獼猴、黑猩猩、人類)的結合皆為背景之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24-125
3倍,且未展示出與HEK293細胞系的結合時,將該等Fab殖株標示為「初步陽性(preliminary positive)」。將Fab定序並繼續選殖至哺乳動物表現載體中以用於再篩選。自哺乳動物細胞表現之Fab上清液與PSMA表現性細胞系的結合,選擇真陽性者。
哺乳動物Fab的製備.為了將大腸桿菌Fab轉換為哺乳動物表現Fab,根據製造商的規程來利用In-Fusion HD選殖(ClonTech目錄號638918)。簡言之,將已通過初級篩選且將變為哺乳動物Fab形式的殖株之核苷酸序列載入「InFu Primer Finder v1.2.3」程式(自行開發的軟體)中,該軟體針對至huKappa_muIgGSP及huG1 Fab表現載體的In-Fusion選殖,產生清單列出用於產生PCR片段的同型特異性PCR引子。此等載體係基於pcDNA3.1而自行開發的載體且具有CMV啟動子。在In-fusion程序後,使用標準規程將大腸桿菌殖株單離出來,驗證其序列,並將其轉染至HEK293細胞中。在5天後,採集來自轉染的20ml上清液,以製備用於確認與PSMA表現性細胞系之結合的哺乳動物PSMA Fab。
以哺乳動物上清液形式自全細胞淘選再篩選命中者.使用全細胞結合檢定,執行對哺乳動物表現之Fab上清液的確認。測試Fab與黑猩猩、食蟹獼猴、及人類PSMA(LNCaP細胞)的結合,以及沒有與親本HEK細胞系結合的相對篩選。
哺乳動物表現之Fab的劑量反應曲線.一旦哺乳動物表現之Fab殖株經確認係以純Fab上清液與PSMA表現性細胞系陽性結合,則將上清液藉由Octet或蛋白質凝膠針對蛋白質濃度進行標準化,並完成劑量反應曲線以確認PSMA結合(使用先前所述之規程)。
抗PSMA mAb的製備.最終將展示出結合至全部三種PSMA表現性細胞的殖株藉由限制選殖轉換為mAb IgG4(具有Fc取代S228P、F234A、及L235A(PAA)同型)。簡言之,將對應於Fab殖株(已通過初始篩選)的建構體用HindIII及ApaI消化。將經凝膠純化之片段連接至自行開發之具有CMV啟動子的表現載體中,以產生人類IgG4-PAA表現。使用先前所述之自行開發之表現載體來表現各PSMA mab之重鏈及輕鏈,其中將這兩種載體暫時共轉染至293Expi或CHO細胞系中以表現mAb。
產生單特異性抗PSMA抗體PSMB127,其包含:具有SEQ ID NO:5之VH及SEQ ID NO:6之VL的VH及VL區、及具有S228P、F234A、及L235A取代的IgG4恆定區,如下表2及表3中所述。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25-9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26-10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26-11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27-12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28-13
使用ProteOn XPR36系統(BioRad),藉由表面電漿共振(SPR)來測量親本PSMA mAb PSMB127與人類、黑猩猩、及食蟹獼猴PSMA ECD之交互作用。對人類、黑猩猩、及食蟹獼猴PSMA ECD之結合親和力之彙總係顯示於下。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28-14
實例3.抗CD3抗體之產生及表徵
抗CD3抗體之產生.將市售抗CD3抗體SP34(一種小鼠IgG1同型抗人類CD3 IgG1抗體)藉由人類架構適應(Human Framework Adaptation)方法來人源化(Fransson,et al,JMB,2010 398(2):214-31)。為了保存CDR-H3之構形,保留VL之位置Val38、Gly48、Gly51、及V59處的小鼠殘基及VH中之位置48處的Ala。將這些「回復突變(back mutation)」加入人源化計畫中。將所得抗CD3變體稱為CD3B146。
人源化抗CD3抗體與初級T細胞之外源性細胞結合.測試CD3B146與初級人類T細胞及初級食蟹獼猴CD4+ T細胞上之細胞表面CD3ε的結合,以評估交叉反應性的保留。使用來自食蟹獼猴周邊血液之經純化CD4+ T細胞(Zen Bio,Triangle Research Park,USA)。簡言之,抗CD3抗體對於細胞表面CD3ε之結合係使用初級人類T淋巴球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來評估,而淋巴球係藉由負向選擇來純化(Biological Specialty,Colmar,USA)。將表現上清液或經純化之抗體之分別在培養基或FACS緩衝液(BD BioSciences)中標準化至10μg/ml。將2x105個細胞等分至96孔圓底盤(CoStar)之孔中以進行標示。將表現上清液中之抗體添加至細胞,並在4℃下培養45分鐘。在以1300rpm離心3分鐘並移除上清液後,在4℃並遠離直射光下,將50μL的抗人類IgG(H+L)Alexa Fluor 647二級抗體(Life technologies Inc.)以10μg/mL的最終濃度與細胞培養30分鐘,接著將其洗滌並再懸浮於30μL FACs緩衝液(BD BioSciences)中。使用ForeCyt軟體在Intellicyt HTFC系統上執行樣本收集。
使用兩種自行開發之噬菌體衍生抗體(具有與治療性抗體相同之Fc區)作為對照組:使用G11(一種非食蟹獼猴交叉反應性促效性抗體)作為陽性對照組,並使用CD3B124(一種非結合體/非促效性抗體)以評估非特異 性結合。在此檢定中並未將市售SP34抗體用作為比較物,因為其係小鼠抗體,且使用不同之二級偵測試劑會阻礙與受測變體之直接比較。雖然運行的是調定(titration)系列,但為清楚起見將中間濃度呈現在圖1中,其使用平均螢光強度值(FIM)。CD3B146顯示對人類及食蟹獼猴T細胞兩者皆有強力結合,指示CD3B146保留了人類與食蟹獼猴CD3ε之間的物種交叉反應性(圖1及圖2)。
人源化抗CD3命中者在初級T細胞中之功能性分析.為了調查CD3B146變體經由CD3ε交聯誘導人類T細胞活化之能力,於珠偶聯抗體存在下將初級人類T細胞培養整夜。隔天,採集細胞並用抗CD69抗體標示以測量活化。將人源化抗CD3抗體結合經蛋白質A塗佈之磁珠(SpheroTech,Lake forest,USA)。隔天,將2×105個初級人類T細胞以三重複接種於圓底細胞培養盤中,並添加2×105個經塗佈珠。在37℃下培養整夜後,採集細胞並用抗CD69 Alexa Fluor® 488抗體(殖株FN50;Biolegend)標示以評估此活化標記之向上調控作用。樣本收集及分析係如以上針對結合所述者執行。運行數種陰性對照組,包括僅T細胞、T細胞加上未經塗佈珠、及T細胞加上經同型對照組(CD3B94)塗佈之珠。運行陽性對照組以供比較,包括市售可得之SP34-2抗體(圖3)。
已將FN50抗CD69抗體描述為對於非人類蛋白質具有交叉反應性,因而可用來測試食蟹獼猴CD4+ T細胞的活化。CD3B146顯示活化人類及食蟹獼猴兩者之能力(圖3)。
抗CD3 mAb之製備.將CD3B146 IgG1轉換為mAb IgG4 PAA GenMab形式(Labrijn et,2013),其具有Fc取代S228P、F234A、及L235A(PAA)、以及F405L及R409K取代(根據EU索引編號)。S233P、F234A、及L235A係Fc靜默突變,而F405L及R409K突變將會允許與PSMA抗體(含有天然 IgG4 F405及R409殘基)進行異二聚化。簡而言之,使用自行開發之具有CMV啟動子之表現載體並使用標準分子生物技術,將重鏈(HC)可變區次選殖至含有S228P、F234A、L235A、F405L、及R409K突變之人類IgG4-PAA Fc上。使用自行開發之具有CMV啟動子之表現載體並使用標準分子生物技術,將輕鏈(LC)可變區次選殖至人類Lambda(λ)恆定區上。將所得質體轉染至Expi293F細胞(Invitrogen),然後使mAb表現。使用標準純化方法來純化抗CD3抗體:蛋白質A管柱,其使用100mM NaAc(pH3.5)的洗提緩衝液、及2M Tris(pH 7.5)及150mM NaCl的中和緩衝液。使用PD10(Sephadex G25M)管柱及池將mAb去鹽。
將所產生之單特異性抗CD3抗體重新命名為CD3B219,且其包含具有SEQ ID NO:15之VH及SEQ ID NO:16之VL的VH及VL區、及具有S228P、F234A、L235A、F405L、及R409K取代的IgG4恆定區。CD3B219包含SEQ ID NO:17之重鏈及SEQ ID NO:18之輕鏈。作為對照組,將單特異性抗RSV抗體(衍生自B21M)作為雙特異性抗體之空臂(null arm)而與CD3或PSMA臂搭配。CD3B219之VH及VL序列係示於表5中。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31-15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32-16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33-17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34-18
實例4.PSMA X CD3雙特異性抗體之製備
PSMAxCD3雙特異性抗體之形成係藉由將PSMA mAb PSMB127(VH SEQ ID NO:5、VL SEQ ID NO:6)與高親和力CD3B219(VH SEQ ID NO:15、VL SEQ ID NO:16)CD3臂組合來執行。靶向親本(PSMA)含有天然IgG4胺基酸F405及R409,而殺滅親本(CD3)含有F405L GenMab突變及R409K突變。
使用蛋白質A管柱來純化親本PSMA及CD3抗體,其使用100mM NaAc(pH3.5)的洗提緩衝液、及2M Tris(pH 7.5)及150mM NaCl的中和緩衝液。使用PD10(Sephadex G25M)管柱將mAb去鹽,並將其透析至D-PBS(pH 7.2)緩衝液中。
在純化後,將親本PSMA抗體與所欲親本CD3抗體在還原條件下於75mM半胱胺-HCl中混合,並在31℃下培養4h。基於莫耳比來進行重組反應,其中將設定量的PSMA(例如,10mg、或~67.8奈莫耳)與CD3抗體(例如,~71.8奈莫耳)組合,其中CD3抗體係以PSMA抗體的6%過量添加。PSMA 抗體儲備液的濃度自0.8至6mg/mL而有所變化,且各配對之重組反應的體積亦會有所變化。隨後將重組物對PBS透析以移除還原劑。用過量的CD3抗體(比率)執行雙特異性抗體反應,以最小化重組後剩餘的未反應PSMA親本抗體之量。在親本mAb的部分還原後,將還原劑經由整夜透析至PBS中來移除。將最終PSMAxCD3抗體命名為PS3B27。
所選之PSMA命中者亦與非殺滅臂(空)配對,以產生出於測試目的之陰性對照組。針對對照雙特異性抗體,產生B2M1(呈IgG4 PAA形式的RSV抗體),將其純化,並與CD3臂CD3B219-F405L,R409K組合以產生CD3B288(CD3 X空),或與PSMA臂(PSMB162、PSMB126、PSMB130)組合以分別產生PS3B37、PS3B39、及PS3B40(PSMA X空)。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35-19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35-20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35-21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36-22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37-23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37-24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37-25
實例5.PSMAxCD3雙特異性與PSMA陽性細胞系之結合
測試PSMAxCD3雙特異性抗體與PSMA陽性細胞系LNCAP、人類PSMA-HEK、黑猩猩PSMA-HEK、及食蟹獼猴PSMA-HEK之結合。結合之抗體係藉由抗人類κ輕鏈PE偶聯偵測試劑(Invitrogen)偵測。平均螢光強度(MFI)係結合之雙特異性抗體的量度。將MFI轉換為相對EC50。EC50係常用的劑量反應曲線,其中半最大有效濃度或EC50點係定義為曲線的反曲點。EC50值係藉由測量雙特異性結合之細胞及已知濃度來判定。高濃度導致最大目標抗原結合,即完全結合飽和度。然後,將劑量反應曲線稀釋直到背景者或無雙特異性結合者。此曲線的反曲點反映EC50點。所計算EC50係藉由下列判定:在EC50點處取得雙特異性抗體的ug/ml量,並基於雙特異性抗體的MW,將該ug/ml量轉換為莫耳濃度值。將雙特異性抗體針對蛋白質濃度標準化,然後將其與相同數量的表現人類或食蟹獼猴PSMA的細胞培養。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收集在各濃度下的MFI,並將其依據濃度變動來作圖。將數據經由log10轉換,然後加以作圖。進行結合曲線之非線性迴歸以判定EC50值。基於細胞之結合EC50值、及PS3B127對整個細胞之計算EC50值(使用LNCaP、食蟹獼猴、及黑猩猩PSMA表現性細胞系)係示於表11中。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38-26
實例6.PSMA x CD3雙特異性抗體對重組PSMA蛋白之親和力
為了進一步評估抗體,對自細胞結合檢定繼續進行的命中者測量黑猩猩PSMA ECD締合及解離速率。使用ProteOn XPR36系統(BioRad),藉由表面電漿共振(SPR),研究PSMAxCD3雙特異性mAb與目標(重組黑猩猩PSMA)的交互作用。生物感測器表面係藉由使用胺偶合化學的製造商說明書,將抗人類IgG Fc(Jackson ImmunoResearch Laboratory,目錄號109-005-098)偶合至GLC晶片(BioRad,目錄號176-5011)之經修飾藻酸鹽聚合物層表面而製備。將大約4400RU(反應單位)的抗人類IgG Fc抗體固定化。在25℃下於運行緩衝液(DPBS+0.03%P20+100μg/ml BSA)中執行動力學實驗。為了執行動力學實驗,捕捉100RU的雙特異性抗體,接著以範圍在3.7nM至300nM(以3倍連續稀釋)的濃度注射分析物(重組黑猩猩PSMA ECD)。以50μL/min監測締合相3分鐘,隨後進行15分鐘的緩衝液流(解離相)。晶片表面係用兩次18秒的100mM磷酸(H3PO4,Sigma,目錄號7961)以100μL/min的脈衝而再生。
各雙特異性抗體的結果係以ka(結合速率)、kd(解離速率)、及KD(平衡解離常數)的格式記述。結果係示於表12中。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39-27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0-28
實例7:毒理學研究
研究藥物在經由IV投予進行之研究中的毒理評估.
研究藥物IV投予之耐受性係在單次劑量/重複劑量非GLP探索性毒理學研究中評估。劑量範圍在0.03至3mg/kg。)針對SA雄性及SM雄性與雌性使用不同劑量方案。最明顯且劑量限制之毒性係細胞介素釋放,其主要係首劑效應(first-dose effect)。血漿細胞介素似乎與死亡直接相關。主要在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0-126
0.06mg/kg(Q3D或Q1W)下觀察到干擾素(IFN)-γ、介白素(IL)-2、IL-6、IL-10、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之升高。在非耐受劑量(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0-127
0.1mg/kg)下,動物由於不良效應而被發現死亡或接受安樂死,主要是在第一劑的第1天與第2天之間。所有早期死亡者之死因在組織學上無法判定,並推定是由於嚴重的細胞介素釋放。在0.06(Q3D及Q1W)及0.3mg/kg(Q1W)族群中之獼猴的排定屍體剖檢日(第30天)時之顯微鏡發現包括肝臟、腎臟、及膽囊中之單核浸潤;極輕微至輕度腎小管退化/再生;極輕微多處局部性腎小管礦化(multifocal renal tubular mineralization);小管發現物周圍或大血管周圍之單核間質性浸潤;及輕度骨髓細胞過多(hypercellularity)。SM雄性(對研究藥物引發之細胞介素釋放最敏感)中之最大耐受劑量係0.06mg/kg(Q3D或Q1W)。在大多數給藥超過2週之動物中會有暴露損失(明顯因為ADA),因此後續研究持續時間限於2週。
在SM食蟹獼猴之樞紐性GLP研究中,研究藥物係藉由IV緩慢推注注射Q1W(總共3次劑量)或Q3D(總共6次劑量)持續2週來投予。投予至 雄性之Q3D劑量係0、0.03、或0.06mg/kg。雌性接受0、0.06、或0.2mg/kg。針對雄性之Q1W劑量係0.06mg/kg而針對雌性則係0.2mg/kg。通常而言,在劑量水平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1-128
0.03mg/kg下,在雄性及雌性猴兩者中皆觀察到細胞介素血漿濃度的劑量相關增加。嘔吐(0.06mg/kg Q3D及0.2mg/kg Q3D/Q1W)及蜷縮姿勢(hunched posture)(0.03及0.06mg/kg Q3D)主要與第一劑投予相關聯。該等臨床徵象被認為與細胞介素釋放有關。由於臨床病況衰退,將5個雌性(0.2mg/kg Q1W)中之一者在第3天安樂死,原因可能是因為嚴重細胞介素釋放。在成功完成給藥之動物中,沒有與研究藥物相關之巨觀變化,但在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1-129
0.03mg/kg下觀察到顯微鏡發現(自排定於第16/17天之屍體剖檢)。該等發現限於在下列部位之血管周圍區域中注意到的淋巴球性浸潤:腎臟(極輕微至輕度)、肝臟(極輕微至中度)、及膽囊(輕度),其在第57天的恢復期結束時有所逆轉,除了在1個雌性之腎臟中的輕度血管周圍浸潤(0.2mg/kg;Q3D)。樞鈕性研究中之最高非嚴重毒性劑量(highest non-severely toxic dose,HNSTD)係0.06mg/kg/劑量。在第1天給藥後,Q3D投予之猴(雄性及雌性)或Q1W投予之猴(雄性)的對應平均Cmax分別為1.85或1.99μg/mL,且AUC第1天-第4天或AUC第1天-第8天分別為1.72或2.37μg‧天/mL。
進行非GLP調查性毒理學研究,以判定在先前研究中所見到之劑量限制細胞介素釋放是否可以獲得減輕。測試兩種方法,包括在以低劑量(0.01mg/kg)引發後之動物內劑量增量或使用托珠單抗(tocilizumab,一種IL-6受體拮抗劑)之疾病預防治療。在低劑量引發研究階段中,研究藥物係經由IV緩慢推注注射以緩慢動物內劑量增量方案(0.01→0.02→0.04→0.12→0.6mg/kg) (圖4A)或快速動物內增量方案(0.01→0.03→0.1→0.4→1.5mg/kg)(圖4B)來投予(Q3D)。
經由IV投予進行之研究之間的臨床病理變化
在雄性及雌性食蟹獼猴中進行交叉研究分析,比較在單次劑量/重複劑量非GLP探索性研究、樞鈕性GLP毒理學研究(T-2015-072)、及非GLP調查性研究中,與研究藥物的IV投予相關聯之臨床病理變化。
臨床病理參數之變化在所有3個研究之間大致上相似,且與個別動物(包括因為狀況衰退而提早安樂死的動物)之臨床徵象的存在或嚴重性不相關。這些發現意味著在這些研究之條件下,臨床病理變化本身大致上不為研究藥物相關之臨床徵象或整體耐受性的敏感性或特異性生物標記。
許多臨床病理變化在第一劑後最明顯,在後續劑量之後則觀察到較小幅度變化或缺乏一致變化。變化包括血小板、紅血球質量、網狀紅血球、淋巴球及單核球(除了在如以下論述之增量劑量後外)、嗜酸性球、凝血時間(除了在增量劑量後外)、血中尿素氮(BUN)、肌酸酐、大多數肝酶、及膽紅素減少、以及磷與電解質之變化。數種臨床病理變化被認為可能與研究藥物相關之細胞介素釋放及促發炎狀態相關聯,包括急性期反應(與白蛋白及膽固醇減少、及C反應性蛋白、三酸甘油脂、及球蛋白增加相關聯的促發炎狀態),且可能與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及嗜鹼性球之變化、凝血時間延長、膽紅素增加、及BUN與肌酸酐增加相關聯。所有研究中之淋巴球減少被認為可能是與CD3接合相關聯之預期藥理活性的結果。其他臨床病理變化,包括肝酶增加及礦物質與電解質減少。
在這些變化中,淋巴球及單核球減少及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輕度延長在經歷劑量增量之動物中大致上比在相同劑量水平下重複給藥之動物中持續得更久;這些變化之較長持續時間係與動物內劑量增量有關,且不一定與低引發劑量之投予有關。在大多數研究中,其他變化大致上會持續整個給藥階段(或在給藥階段後期開始),包括急性期反應、鹼性磷酸酶增加、一些白血球參數(嗜酸性球、嗜鹼性球、及大型未染色細胞(large unstained cell))增加、及鈣減少。
儘管在低劑量引發後注意到劑量水平耐受性有所改善,但該等效應受限於所選擇之臨床病理參數。在經歷低劑量引發之動物中,最明顯的差異在於腎參數(BUN、肌酸酐、及磷增加)沒有變化,且淋巴球及單核球持續減少,且APTT輕度延長。這些差異意味著與引發相關之效應,雖然尚不清楚腎參數沒有變化對改善耐受性之貢獻。此外,在所有劑量(至0.6或1.5mg/kg)下經歷低劑量引發之動物中,凝血時間(最顯著的APTT)的延長幅度大致上比在類似劑量下但沒有引發之動物中小。
在研究藥物皮下投予後之局部耐受性研究
研究藥物之SC(皮下)投予的局部耐受性係在性成熟之雄性食蟹獼猴中評估。動物接受每週2劑的研究藥物、0.9%鹽水、或配方緩衝液(含有10mM乙酸鈉、8%蔗糖、0.04%聚山梨醇酯20、及0.02mg/mL EDTA二鈉之pH 5.2水溶液)。在兩劑量後評估注射部位至多達給藥後96小時,並在第15天對動物進行屍體剖檢。在臨床觀察、體重、定性食物評估、注射部位中之肉眼或顯微鏡發現、或引流淋巴結(draining lymph node)中沒有與研究藥物相關之變 化。觀察到研究藥物相關之血漿細胞介素(MCP-1、IL-10、IL-6、TNF-α、IFN-γ)濃度有所增加,儘管明顯低於在IV投予相同劑量後所觀察到的。研究藥物相關之臨床病理參數變化包括淋巴球、單核球、嗜酸性球、大型未染色細胞、網狀紅血球、及血小板減少、以及急性期反應(C反應性蛋白增加及白蛋白減少)。這些變化在第一劑後是暫時的。在第二劑後,臨床病理變化限於淋巴球輕度減少。第1天及第8天之平均Cmax分別為0.28及0.33ug/ml,且AUC第0天-第7天或AUC第7天-第14天分別為1.35及1.58μg/天/mL。
實例8:研究藥物在患有晚期實體腫瘤之患者中的第1期、首次使用於人體(first-in-human)、劑量增量研究
縮寫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4-29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5-30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6-31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7-32
用語定義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7-33
1.規程概述
1.1.提要
研究藥物係雙特異性抗體,為了評估靶向***特異性膜抗原(PSMA)以進行CD3介導之T細胞重定向的治療潛力而開發。研究藥物係人類IgG4抗體。雙特異性抗體係藉由自2個抗體:PSMB127及CD3B219之受控片段抗原結合臂交換而產生。PSMB127係源自PSMA過度表現性細胞系上之噬菌體庫的全細胞淘選之抗PSMA抗體。CD3B219係源自公開之域抗體SP34的抗CD3ε抗體,其進一步經人源化及親和力成熟。
PSMA係正常***中表現之跨膜蛋白,且其表現在惡性轉化期間(包括骨轉移上的表現)有所增加。此外,PSMA在其他惡性腫瘤之新生 血管中會過度表現。這裡的假設是,研究藥物(一種同時靶向PSMA及CD3之雙特異性抗體)會引導身體之免疫細胞殺滅這些過度表現PSMA的惡性細胞。研究藥物之作用機制能透過招募CD3表現性T細胞至PSMA表現性目標細胞而實現T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此細胞殺滅機制係獨特的,其提供治療已證明疾病對目前療法具有抗性之患者的機會。
目標、終點、及假設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8-34
假設
在本研究中不會進行正式的統計假設檢定。研究將評估下列:劑量增量(第1部分):可識別研究藥物之RP2D,使得<33%的參與者經歷劑量限制毒性(DLT)。
劑量擴展(第2部分):研究藥物是安全的,且在RP2D下顯示初步臨床活性。
劑量增量及劑量擴展計畫與可能的引發劑量排程之探索的圖係提供於5及6中。
整體設計
此係FIN、開放標籤、多中心、第1期研究,以評估研究藥物單一療法(monotherapy)在患有晚期癌症之患者中的安全性、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及初步臨床活性。本研究將會分成2個部分進行:劑量增量(第1部分)及劑量擴展(第2部分)。在第1部分中,將收案在雄性激素受體(AR)標靶療法後仍患有復發性疾病之患有轉移性去勢抗性***癌(mCRPC)的成年男性。劑量增量將由改良式連續再評估方法(mCRM)支持,該方法係基於統計模型(貝氏邏輯迴歸模型),並使用增量合併藥物過量控制(EWOC)原理。本研究將以加速調定(accelerated titration)起始,接著進行標準調定期。第1部分之目標在於判定研究藥物之MTD,及選擇將用於第2部分劑量擴展中之劑量及方案(即,RP2D)。第2部分之目標在於進一步評估安全性、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及生物標記(血液及組織),以及評估研究藥物在mCRPC及腎細胞癌(RCC)中之初步臨床活性。
參與者將在前2次研究藥物投予(及任何引發劑量,如果有投予)後住院48小時,以有助於安全性監測及藥物動力學評估。滿足某些安全標準(先前有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9-130
2級神經毒性、用於引發排程之患者內劑量增量、或者先前有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9-131
2級CRS且未在72小時內消退至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49-204
1級)的參與者將需要後續用於研究藥物投予之住 院。為了最小化與預期輸注相關反應(IRR)相關聯的風險,需要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進行皮質類固醇預先給藥(premedication),且在第一劑後未經歷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50-205
1級IRR或CRS之參與者在後續劑量中將減少或免用皮質類固醇。
在研究期間,安全性將由研究評估小組(SET)監測,尤其是在第1部分之各個劑量擴增步驟時。研究將以每週給藥排程起始。可基於新出現之數據來探索替代排程(例如,每週兩次或引發排程),如由SET所判定。
參與者將持續接受研究藥物,直到有放射線攝影疾病進展、明確臨床進展、不可接受之毒性、撤回同意、研究主持人或研究委託者決定、或研究結束。研究結束(研究完成)係定義為最後一位參與研究之參與者的最後一次安全性評估。
參與者數量
本研究中將會治療大約70位參與者。然而,樣本大小將取決於所探索之族群數量。
研究藥物及持續時間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50-35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51-36
療效評估
臨床活性將使用下列評估項目來進行評估:電腦斷層(CT)掃描,使用頸部、胸部、腹部、及骨盆顯影劑;磁共振造影(MRI)(即,用於無法使用CT適當造影之部位)。對於患有mCRPC之參與者的額外評估包括血清***特異性抗原(PSA)及全身骨掃描(99mTc)。***治療反應之評估將根據***癌第3工作組(PCWG3)標準及實體腫瘤中之反應評估標準(RECIST)1.1版來執行,以評估軟組織病灶之進展(CT或MRI)。RCC治療反應之評估將藉由RECIST v1.1執行。
藥物動力學、生物標記、及免疫原性評估
將收集血液樣本以表徵研究藥物之血清藥物動力學及抗藥物抗體。亦將收集血液樣本以評估藥效動力學、安全性、及可用來預測對研究藥物治療之反應或抗性的生物標記。來自轉移性疾病之可採檢部位的規定新鮮腫瘤活檢切片將在研究之前及期間自第1部分及第2部分中之所選擇PK/PD族群中的參與者收集,以評估腫瘤組織中之PSMA表現及藥效動力學標記。
安全性評估
研究藥物之安全性將藉由身體檢查(包括基本神經評估)、ECOG體能狀態、臨床實驗室測試、生命徵象、心電圖、不良事件監測來評估。將記錄併用藥物之使用。不良事件之嚴重性將使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之常見不良事件評價標準(5.0版)來評估。已將細胞介素釋放症候群識別為特別關注之不良事件,並將需要強化報告及數據收集。
統計方法
在本研究中不會進行正式的統計假設檢定。劑量增量將由mCRM支持,其係基於統計模型(BLRM),並使用EWOC原理。
2.綱要
劑量增量及劑量擴展計畫與可能的引發劑量排程之探索的圖係提供於5及6中。
1.3.活動排程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52-37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53-38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54-230
定之研究藥物投予前至多48小時執行。基於新出現之數據,研究委託者可調整計劃之評估排程,以保護患者安全或充份表徵研究藥物之PK或PK/PD特性。在使用研究藥物治療之前4個週期期間,可收集用於細胞介素概況、PK、或PD評估之額外(即,非排定)血液樣本至多8次。
b.必須在第一次研究相關活動之前簽署。
c.疾病特性包括腫瘤類型及組織學、診斷時間、診斷及篩選時之腫瘤分期、可取得之病理學及分子數據、先前之抗癌療法、及最近疾病進展之日期。
d.請參見第8.2節。
e.在篩選時完成身體檢查。在所有研究藥物投予之前,將執行症狀及疾病導向之檢查。在篩選時之身體檢查期間、在第一次治療劑量(及任何引發劑量)之前、及在住院期間至少每12小時,將執行基本神經檢查。針對門診患者之藥物投予,可依臨床指示來執行神經檢查。
g.實驗室評估指示:
- 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必須符合第5.1節中所呈現之入選標準且不符合第5.2節中所呈現之排除標準。
- 在研究藥物投予日時,在輸注前48小時內所執行之實驗室評估不需要重複。
- 可收集並分析額外樣本,依臨床指示。
- 實驗室評估將在當地實驗室執行。
- 妊娠測試必須是在篩選時及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進行的高靈敏度血清(β人類絨毛膜***[β hCG])。
h.在輸注即將開始之前、輸注期間每30分鐘、IV沖洗結束、及IV沖洗結束後1、2、及3小時,將針對第一劑研究藥物評估生命徵象。所有其他輸注:在輸注即將開始之前、輸注期間每30分鐘、IV沖洗結束、及依臨床指示。以與生命徵象相同之排程監測氧飽和度及體溫。在CRS事件之後,監測生命徵象及O2飽和度直到正常化。
i.關於研究藥物投予之前待投予藥物的指示,請參見第6.5.3節。
j.針對每週給藥排程,各研究藥物投予必須間隔至少5天。用於投予之實際劑量(μg)將基於研究第1天基線時之參與者體重(kg)來計算(表24)
k.關於療效評估,請參見第8.1節。如果基線評估是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6週(42天)內執行,則是可接受的。
- 依據RECIST v1.1之客觀反應必須具有在4週後執行之確認性掃描。
- 如果研究藥物在疾病進展開始之前便遭到中止,則疾病評估應依據當地標準照護繼續執行(請參見第8節)。
- 在整個研究中應使用在基期時所使用之相同方法來評估疾病狀態。
- 即使研究治療排程中有所延遲,也不應延後疾病評估。
l.在研究藥物中止之後,可每12週經由電話聯絡取得資訊,直到符合第7.2節中之中止標準中之一者。
m.治療結束訪問在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55-134
30(+7)天及開始新抗癌療法前完成,以先到者為準(關於治療結束訪問指示,請參見第8節)。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56-40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57-41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58-231
72小時時。
- 細胞介素樣本:在事件開始後4小時內。
f.將針對以1μg/kg或更高之劑量治療之劑量增量族群收集受體佔據樣本。
g.如果72小時取樣時間點發生在週末,則此樣本可在96小時時收集。
h.針對所有後續劑量,應在給藥前及在EOI後立即(±15min)針對PK收集血液樣本。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59-43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60-44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61-232
物標記)。
c.收案於第1部分及第2部分中之所選PK/PD族群中的具有可採檢病灶之參與者必須同意進行規定的新鮮腫瘤活檢,除非收集活檢切片存在安全性風險。
- 篩選時之新鮮活檢切片可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6週(42天)內收集,前提是在此期間沒有起始積極的抗癌治療。
- 治療後腫瘤活檢切片樣本收集時間(即,在完成DLT評估期後且在開始治療後4至8週之間)可由SET基於新出現之數據而加以改變。
- 樣本將送至由研究委託者所指定之中央實驗室(細節請參見實驗室手冊)。
d.如果觀察到或報告可疑的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62-137
2級IRR或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62-138
2級CRS事件,則應收集下列非排定樣本:
- 藥物動力學/免疫原性樣本:儘可能接近事件之時間、在事件開始後24小時、及72小時時。
- 細胞介素樣本:在事件開始後4小時內。
e.針對所有後續劑量,應在給藥前及在EOI後立即(±15min)針對PK收集血液樣本。
f.樣本將收集在兩個不同之管中(細節請參見實驗室手冊)
g.如果72小時取樣時間點發生在週末,則此樣本可在96小時時收集。
2.介紹
研究藥物係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4脯胺酸、丙胺酸、丙胺酸(IgG4 PAA)雙特異性抗體,其靶向T淋巴球(T細胞)上之CD3受體複合物、及表現於腫瘤細胞及與腫瘤相關聯之新生血管上的***特異性膜抗原(PSMA)。研究藥物經設計以促進緊鄰PSMA表現性目標細胞之T細胞的活化,並伴隨由細胞毒性T細胞引起之後續腫瘤細胞裂解(Buhler P,Wolf P,Gierschner D,et al.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08;57(1):43-52)。
體外及體內藥理學、安全性藥理學、及毒理學之彙總係呈現在此節中。用語「研究藥物(study drug)」在本文件各處係指本研究藥物,且用語「研究委託者(sponsor)」係指列於聯絡資訊頁(將以分開之文件提供)中之實體。
2.1.研究理論基礎
2.1.1.***特異性膜抗原
PSMA係一種跨膜醣蛋白,其包含750個胺基酸及3個蛋白質域;小胞內域、單次跨膜域、及大胞外域。
PSMA係高度表現於***癌中,且亦報導其係表現於其他實體腫瘤(包括肺、膀胱、及腎癌)之新生血管內。9在檢測於腎細胞癌(RCC)中之PSMA表現的近期研究中,免疫組織化學結果顯示在80%的透明細胞腎癌、14%的乳突癌、及72%的嫌色細胞癌中偵測到內皮PSMA蛋白。31來自相同研究的進一步分析展示,在透明細胞及乳突腎癌兩者中,PSMA表現係顯著地與患者中之較低整體存活率相關聯。在另一個臨床研究中,使用68Ga的基於PSMA之放射性示蹤劑能夠在患有透明細胞癌之患者中發現的轉移性病灶中偵測PSMA。27因此,PSMAxCD3方法在具有組織學(諸如透明細胞腎細胞癌)之患者中可具有治療效益。
2.1.2.CD3重定向方法
近來,已開發數種方法來將T細胞重定向至腫瘤表面抗原。這些包括藉由T細胞檢查點阻斷而破壞腫瘤耐受性之藥物((McDermott DF,Atkins MB.Cancer Med.2013;2(5):662-673)及靶向CD19之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體(BiTE)(CD3xCD19)(Blincyto®(蘭妥莫單抗(blinatumomab)))(Blincyto®[US FDA產品標籤]。Thousand Oaks,USA:Amgen Inc.;2018年12月)。
PSMA陽性腫瘤(諸如mCRPC)中之腫瘤微環境可能缺乏足夠的免疫存在,或許解釋了檢查點抑制劑單一療法為何在***癌中缺乏療效。T細胞重定向是一種增強此類腫瘤之免疫原性的重要方法。
針對***癌之治療,目前正在臨床研究中評估兩種其他靶向PSMA之CD3重定向方法,該等方法具有類似於本研究藥物所意欲運用之作用機制。第一種,具Fc之二價雙特異性CD3-PSMA分子(Hernandez-Hoyos G,Sewell T,Bader R,et al.Mol Cancer Ther.2016;15(9):2155-2165)。第二種,非帶有Fc之CD3-PSMA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體(BiTE)分子(Klinger M,Benjamin J,Kischel R,Stienen S,Zugmaier G.Harnessing Immunol Rev.2016;270(1):193-208)。來自此第1期研究之初步臨床數據指出,在患有CRPC之患者中能耐受至高80μg/天之劑量並引發放射線攝影反應。亦正在mCRPC中評估另一項三特異性T細胞活化建構體(TriTAC)化合物之研究(Lemon B,Aaron W,Austin R,et al.Cancer Research.2018.Abstract 1773)。
本研究藥物含有對FcγR之結合顯著降低的突變IgG4 Fc,但其對FcRn之結合不受干擾以確保半衰期(t1/2)延長。與具Fc之二價雙特異性CD3-PSMA分子及TriTAC化合物相比,本研究藥物更相似於內源性人類IgG抗體,其可能導致抗藥物抗體(ADA)生產減少,且最終改善藥物動力學暴露及療效概況。
2.1.3.起始劑量理論基礎
使用最小預期生物效應水平(MABEL)方法,選擇0.1μg/kg之首次使用於人體的FIH起始劑量。來自食蟹獼猴之體外細胞毒性實驗及優良實驗 室操作規範(GLP)毒理學研究兩者的結果,皆被認為與基於歐洲藥品管理局及FDA產業指引:S9抗癌藥物之非臨床評估來判定起始劑量之建議一致(該指引請參見FDA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Guidance for Industry S9 Nonclinical Evaluation for Anticancer Pharmaceuticals.2010年3月)。
進行體外細胞毒性檢定,以表徵本研究藥物引發之T細胞活化、PSMA+腫瘤細胞殺滅、及細胞介素釋放。這些檢定係使用來自6位健康人類捐贈者之純化人類T細胞及C4-2B(一種人類***癌細胞系,其表現PSMA且對T細胞介導之殺滅作用展現出敏感性)來進行。使用來自健康捐贈者(而非癌症患者)之純化T細胞,以獲得MABEL起始劑量之較保守估計。在受到評估之讀出(T細胞活化、細胞毒性、及細胞介素釋放)之中,T細胞活化顯示是最敏感的讀出(20)。0.023nM(3.45ng/mL)之MABEL濃度係由來自6位正常捐贈者之T細胞活化的中位數有效濃度(EC)EC20值來判定。
本研究藥物之人類藥物動力學係由食蟹獼猴藥物動力學數據並使用異速生長量度(allometric scaling)來預測。預測0.1μg/kg之臨床起始劑量會導致第一劑後大約0.020nM之Cmax,其稍微低於0.023nM之MABEL濃度,如上所判定。
下列考量在判定起始劑量時亦是關鍵的:
‧選擇純化T細胞系統(而非全血)作為效應細胞群,因為沒有報告指出PSMA表現性目標細胞以任何顯著量存在於末梢循環中。
‧C4-2B細胞系係與PSMA目標表現生理上相關,類似於在***癌中所觀察到的。在所評估之數種***癌細胞系(22-RV、C4-2/C4-2B、及
LNCAP/LNCAP-AR)之中,C4-2B係對T細胞介導之目標細胞殺滅最敏感者。
‧在體外細胞毒性檢定中評估3:1、5:1、10:1、及20:1之效應對目標(E:T)比,並選擇3:1之E:T比以提供起始劑量之保守估計。
‧基於來自樞鈕性GLP毒理學研究之0.06mg/kg的最高非嚴重毒性劑量(HNSTD),使用體表面積換算法的HNSTD之人類等效劑量係20μg/kg,且基於HNSTD之最大建議起始劑量係3.3μg/kg,此比所提出之基於MABEL的起始劑量高33倍。
‧研究藥物在食蟹獼猴中測試之最低劑量係0.01mg/kg。在此劑量水平下,觀察到極低水平之細胞介素釋放、及極輕微之臨床徵象及症狀。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66-233
基於體外及體內數據之總體評估、及基於MABEL之FIH起始劑量選擇,研究藥物之0.1μg/kg每週劑量應導致在此研究中所治療之參與者中具有最小生物活性的藥物暴露。
預測研究藥物在人類中之t1/2為大約4.9天(在非線性清除已飽和之劑量下),其支持以每週給藥排程來起始本研究的決定。可探索每週兩次治療之替代給藥排程。單株抗體由於目標介導之藥物處置(drug disposition)而可在較低劑量下展現較快速之清除。取決於新出現之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及安全性數據,決定從每週一次切換成每週兩次的排程將由研究評估小組(SET)判定。
2.2.先前技術
2.2.1.非臨床研究之彙總
PSMA腫瘤及正常組織表現概況
在患者***癌腫瘤樣本中,在30個患者樣本中有26個偵測到PSMA蛋白,且大多數樣本展現出PSMA之異質性染色模式。為了評估人類正常組織上的PSMA表現,藉由針對PSMA蛋白之免疫組織化學來對人類組織微陣列進行染色。在所測試之所有不同組織中,只有***、腦部、腎臟、肝臟、乳腺、小腸、及唾腺為PSMA陽性。整體而言,***外(extra-prostatic)正常組織中之PSMA表現似乎是高度受限的,大部分是細胞質性,並以遠低於在***腫瘤組織中之水平表現。這些結果大致上與文獻中所報告者一致(Kinoshita Y,Kurastukuri K,Landas S,et al.World J Surg.2006;30:628-636;Spatz S,Tolkach Y,Jung K,et al.J Urol.2018;199(2):370-377)。
研究藥物與***腫瘤細胞系之結合
研究藥物以濃度依賴性方式特異性結合至PSMA表現性***腫瘤細胞系,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針對受測試的所有PSMA表現性腫瘤細胞系(C4-2B,LNCaPAR,22RV1)所測得。相反地,研究藥物不會結合至PSMA陰性細胞系(PC-3細胞)。
研究藥物介導之T細胞活化
為了測量研究藥物介導之T細胞活化,於研究藥物存在下,將PSMA陽性腫瘤細胞系與來自6位正常捐贈者之捐贈者T細胞共培養48小時。研究藥物在PSMA陽性細胞系(C4-2B)中造成CD25表現(一種T細胞活化之標記)的劑量依賴性增加,但在PSMA陰性細胞(PC-3)中則不會。判定來自3個分開實驗之所有捐贈者之間的中位數EC(EC20/50/90)值,並針對PSMA陽性細胞系C4-2B進行報告(EC20:0.02nM,EC50:0.06nM,EC90:0.40nM)。2個空對照抗體在C4-2B或PC-3細胞系中均不會產生T細胞活化。
研究藥物介導之對***腫瘤細胞系的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體外)
為了測量研究藥物引發對PSMA表現性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之能力,將捐贈者T細胞與腫瘤目標細胞以3:1比率共培養72小時,並與增量的研究藥物或缺乏CD3或PSMA片段抗原結合臂之空抗體一起培養。研究藥物僅在PSMA陽性C4-2B細胞系中會造成劑量依賴性細胞毒性,但在PSMA陰性PC-3細胞系中則不會。計算來自3個分開實驗之所有6位捐贈者的中位數EC值,並針對 C4-2B細胞系進行報告(EC20:0.04nM,EC50:0.08nM,EC90:0.31nM)。2個空對照抗體在C4-2B或PC-3細胞系中均不會產生T細胞依賴性細胞毒性。
研究藥物在體內於***腫瘤異種移植物模型中之效應
研究藥物之療效係在LNCaP雄性激素受體(AR)腫瘤(一種人類PSMA陽性***腫瘤異種移植物模型)中進行評估。將已建立之腫瘤植入非肥胖糖尿病(NOD)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SCID)γ(NSG)小鼠(已植入人類T細胞)中。在研究藥物之2.5、5.0、及10mg/kg劑量水平下,觀察到統計上顯著的抗腫瘤療效,且相較於媒劑處理之對照組小鼠,分別達到51、72、及74%腫瘤生長抑制(TGI)(p<0.0001)。
研究藥物對CD8+ T細胞腫瘤浸潤之體內藥效動力學效應
為了判定研究藥物之抗腫瘤活性是否與免疫細胞浸潤至腫瘤中相關聯,以人類T細胞注射帶有LNCaP AR腫瘤之小鼠,並自將磷酸鹽緩衝鹽水對照組處理之小鼠或自用2.5、5.0、及10mg/kg的研究藥物治療之小鼠中收集血清及腫瘤。在研究藥物之所有劑量水平下,藉由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均觀察到腫瘤CD8+ T細胞浸潤之時間依賴性增加。
結論
體外及體內結果均指出,研究藥物會特異性結合至PSMA表現性腫瘤細胞,引發T細胞活化,並有效地重定向T細胞以引發對PSMA表現性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
2.2.2.非臨床毒理學、藥物動力學、及安全性藥理學之彙總
2.2.2.1.毒理學
選擇食蟹獼猴作為藥理學相關之毒理學物種,這是因為研究藥物具有類似的對食蟹獼猴PSMA及CD3之結合親和力(相較於人類),且在食蟹獼猴及人類PSMA表現性細胞上具有類似的功能性活性(細胞毒性)。囓齒動物在藥理學上則不相關。
研究藥物之潛在毒性係在食蟹獼猴中之3個研究中表徵,如此處所彙總。
非GLP探索性毒理學研究
在非GLP探索性研究(n=1至6)中,食蟹獼猴中之靜脈內(IV)研究藥物的耐受性係利用在標準、及性成熟(SM)雄性及在SM雌性中之數種劑量方案來評估(0.03至3mg/kg)。最明顯的劑量限制毒性(DLT)係細胞介素釋放,其主要係首劑效應。血漿細胞介素似乎與死亡直接相關。觀察到IFN-γ、IL-2、IL-6、IL-10、及TNF-α之升高。注意到性成熟雄性食蟹獼猴對研究藥物之效應最敏感,且其細胞介素釋放高於標準雄性及性成熟雌性。在第10至15天之後,在大部分猴中觀察到顯著的暴露損失(因為抗藥物抗體[ADA]),因此後續研究之持續時間限於2週。在0.06mg/kg之最大耐受劑量(MTD)下,每3天一次(Q3D;總共8次劑量)及一週一次(Q1W;總共4次劑量)之劑量頻率均獲得良好耐受,且在第一劑時大多觀察到細胞介素釋放(且最高)。
在非耐受劑量下,猴在第一劑量之第1天(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71-139
6小時)與第2天之間瀕死或接受安樂死,除了一隻在第8天(在第一劑量後)接受安樂死的雌性(0.6mg/kg)。此研究中之死亡率大致上與血漿細胞介素水平相關聯。所有早期死亡者之死因在組織學上無法判定,並推定是由於嚴重的細胞介素釋放。在排定屍體剖檢日(第30天)時之顯微鏡發現包括肝臟、腎臟、膽囊中之單核浸潤、極輕微至輕度小管退化/再生、礦化(0.06mg/kg,Q3D;8次劑量)、小管發現物周圍或大血管周圍之單核間質性浸潤、及輕度骨髓細胞過多。此外,在接受0.3mg/kg劑量之單一雌性的腎臟中注意到極輕微多處局部性小管礦化。在早期死亡者中,未識別出與死亡率相關的組織學相關性。MTD在SM雄性(最敏感)中係0.06mg/kg(Q3D或Q1W)。
GLP毒理學研究
在SM食蟹獼猴之樞紐性GLP研究中,研究藥物係藉由IV推注注射Q1W(總共3次劑量)或Q3D(總共6次劑量)持續2週來投予,接著是6週恢復期。投予至雄性之Q3D劑量係0、0.03、或0.06mg/kg;雌性接受0、0.06、或0.2mg/kg。針對雄性之Q1W劑量係0.06mg/kg而針對雌性則係0.2mg/kg。臨床徵象(嘔吐、蜷縮姿勢)係主要與第一劑之投予相關聯,且通常在之後的給藥期期間不會觀察到(與細胞介素釋放一致)。通常而言,在劑量水平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71-140
0.03mg/kg下,在雄性及雌性猴兩者中皆觀察到細胞介素血漿濃度的劑量相關增加。
由於臨床病況衰退,將5個雌性(0.2mg/kg Q1W)中之一者在第3天安樂死。此猴之死因無法判定,且可能是由於嚴重的細胞介素釋放。在成功 完成給藥之猴中,體重、食物攝取、身體檢查測量、及眼部效應沒有研究藥物相關之變化,且心電圖(ECG)沒有異常,或者血壓、心率、呼吸率、體溫、尿分析、肉眼屍體剖檢發現、或絕對或相對器官重量也沒有變化。在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72-141
0.03mg/kg下,研究藥物相關之顯微鏡發現(來自第16/17天之排定屍體剖檢)限於在下列部位之血管周邊區域中注意到的淋巴球性浸潤:腎臟(極輕微至輕度)、肝臟(極輕微至中度)、及膽囊(輕度)。所有顯微鏡發現在六週恢復期後在第57天消退,除了輕度血管周邊浸潤之外,其仍留在於6個時機接受0.2mg/kg之一個雌性的腎臟中。樞鈕性研究中之HNSTD係0.06mg/kg/劑量。
非GLP調查性研究(使用低劑量引發或疾病預防性托珠單抗來管理細胞介素釋放之效應)
進行非GLP研究,以判定在先前研究中所見到之劑量限制細胞介素釋放是否可以獲得減輕。測試兩種方法,包括在引發劑量後之動物內劑量增量或使用托珠單抗之疾病預防治療。
在研究階段之低劑量引發部分中,研究藥物係以緩慢劑量增量(0.01→0.02→0.04→0.12→0.6mg/kg)及快速動物內增量(0.01→0.03→0.1→0.4→1.5mg/kg),在第1、4、7、10、及13天經由IV緩慢推注注射來投予。兩個增量族群均成功完成給藥而沒有死亡,且在臨床徵象上有顯著改善,且在表觀食物攝取上沒有研究藥物相關效應,或在身體檢查測量上也沒有變化。臨床徵象(在第1天偶發輕微至中度嘔吐、液體糞便、體溫暫時且極輕微變化)之改善可能與在0.01mg/kg之引發劑量下的低細胞介素釋放水平及在隨後的增量劑量下細胞介素釋放明顯減少相關。在第19天之排定屍體剖檢時,在兩個劑量增 量組中均分別觀察到至多個器官中之混合細胞浸潤、及腎臟及***中之小管(極輕微)及腺泡細胞(極輕微至輕度)的退化/再生。視為與全身性發炎性反應一致之額外變化包括心臟中之造血聚集物(在快速增量組中)、及股脛滑液關節內之單核細胞浸潤及纖維蛋白累積(在兩個劑量增量劑量組中)。沒有被視為不良之發現。
在托珠單抗疾病預防治療研究階段中,研究藥物係經由IV緩慢推注注射在第1及8天以0、0.1、0.3、或0.9mg/kg投予,在研究藥物投予日前先給予單一劑量的托珠單抗(在投予研究藥物之~8至24小時前)。當相較於沒有托珠單抗預先治療之先前研究中的觀察時,托珠單抗似乎具有一些保護效應(在0.1mg/kg下)或延緩死亡(在0.3mg/kg下)。托珠單抗不會改善接受0.9mg/kg之猴中的耐受性,且在第1天劑量之後大約7小時將該猴安樂死。疾病預防性托珠單抗似乎對於研究藥物介導之細胞介素釋放(或相關臨床徵象)沒有可識別之效應,且顯微鏡及臨床病理學發現類似於在沒有托珠單抗預先治療之研究中所注意到者。
在研究之間注意到的臨床病理變化之彙總
在雄性SM獼猴中進行交叉研究分析,以比較在非GLP探索性研究、2週樞鈕性GPL毒性研究、及非GLP低劑量引發研究中與研究藥物之投予相關聯的臨床病理變化。臨床病理參數之變化在所有3個研究之間大致上係類似的,且代表全身性發炎反應。這些發現與個別猴(包括因為狀況衰退而提早安樂死的猴)之臨床徵象的存在或嚴重性不相關。臨床病理變化本身大致上不為研究藥物相關之臨床徵象或整體耐受性的敏感性或特異性生物標記。所觀察到 之變化包括白血球計數(嗜中性球、淋巴球、單核球、及嗜酸性球計數)減少、在一些研究中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及嗜鹼性球計數增加、紅血球質量減少、血小板計數減少、急性期反應物增加、鹼性磷酸酶增加、腎參數(諸如尿素氮及肌酸酐)增加、血清鈣減少、凝血時間增加、酶活性增加、及膽紅素增加。對於以上發現未注意到可識別之劑量依賴性關係。
2.2.2.1.1.組織交叉反應性
在正常人類組織之冷凍切片中,對研究藥物及其抗PSMA親本(二價)抗體(陽性對照組)進行GPL交叉反應性研究。未觀察到研究藥物有非預期之組織交叉反應性。預期研究藥物及抗PSMA親本抗體兩者均會造成上皮細胞之膜染色及***中之胞外材料染色,因為這些組織中有PSMA表現。基於T細胞上之CD3ε表現,僅預期研究藥物會造成單核細胞之染色。
2.2.2.1.2.人類血清或全血中之檢定
研究藥物在人類全血中不會造成溶血,且在0.010及10mg/mL之體外濃度下與人類血清相容。
2.2.2.1.3.細胞介素釋放
在體外檢定中,研究藥物在來自健康捐贈者之全血中引發所測量10種細胞介素中之6種(IL-1β、IL-2、IL-8、IL-10、IFN-γ、及TNF-α)的統計上顯著且濃度依賴性之細胞介素釋放。
2.2.2.2.安全性藥理學
體溫、血壓、心率、呼吸率、或神經行為臨床觀察上沒有研究藥物相關變化。基於給藥前與給藥後ECG之比較,在任何劑量水平下均未發現心節律或ECG波形形態中之研究藥物相關異常。已在經其他CD3重定向抗體治療後之猴中觀察到高血壓及心搏過速,可能與細胞介素釋放有關。
2.2.2.3.非臨床藥物動力學及免疫原性
研究藥物之藥物動力學/毒物動力學(PK/TK)係在食蟹獼猴中以0.3、0.6、及3mg/kg之所欲劑量單次IV投予之後表徵,此作為標準年齡(幼年-2.5至4歲)或SM雄性猴中之非GLP探索性毒理學研究的一部分。基於來自存活猴之有限數據,研究藥物暴露在所測試劑量範圍內以大約與劑量成比例之方式隨著劑量增加。類似之清除率(CL)、分布體積(Vss)、及t1/2係橫跨劑量組來估計。相較於典型基於IgG之治療性單株抗體,研究藥物展現出相對高的CL(18.69至26.17mL/天/kg)及較短的t1/2(2.48至3.12天)。
研究藥物在多次IV投予後之PK/TK係在SM食蟹獼猴之GLP毒理學研究中表徵。猴接受研究藥物之Q3D(6次劑量)或Q1W(3次劑量)IV推注注射2週,接著是6週恢復期。因為預期耐受性會有性別相關之差異,雄性猴分別以0.03及0.06mg/kg接受Q3D劑量及以0.06mg/kg接受Q1W劑量;雌性猴分別以0.06及0.2mg/kg接受Q3D劑量及以0.2mg/kg接受Q1W劑量。平均Cmax及AUC在所測試劑量範圍內以大約與劑量成比例之方式增加。在Q3D給藥之後,在0.03及0.06mg/kg劑量組中,平均藥物累積比之範圍在1.30至1.57,而0.2mg/kg劑量組則為0.95。在Q1W給藥後,研究藥物沒有全身性累積。相較於第1天第一 劑量後之PK/TK,在多個猴中觀察到在第五次Q3D劑量或第二次Q1W劑量之後的藥物暴露有所減少,此可能與ADA之發展有關。雄性與雌性猴之間沒有明顯的PK/TK差異。
亦檢測在多次IV(即,Q3D或Q1W)IV投予後之研究藥物的PK/TK,此作為食蟹獼猴中之非GLP探索性毒理學研究及非GLP調查性毒理學研究的一部分,且結果相似。在SM食蟹獼猴中之非GLP調查性毒理學研究中,研究藥物係以緩慢劑量增量(0.01→0.02→0.04→0.12→0.6mg/kg)及快速增量(0.01→0.03→0.1→0.4→1.5mg/kg),在第1、4、7、10、及13天分別經由IV注射來投予,研究藥物暴露係以大約與劑量成比例之方式隨著劑量增加。在GLP毒理學研究中,在1.5mg/kg之最高劑量後的平均Cmax及AUC係>10倍高於在0.06mg/kg Q3D IV劑量後者。
在非GLP探索性毒性研究及GLP毒性研究中評估研究藥物在食蟹獼猴中之免疫原性。經研究藥物之IV劑量治療的56隻猴中有四十隻測試呈ADA陽性。在其他16隻猴中,13隻沒有對於免疫原性判定之適當樣本(即,在第13天或之後無樣本),因此無法評估其ATA狀態;剩下3隻猴測試呈ADA陰性。整體而言,研究藥物之ADA發生率高。並未預期動物中之免疫原性能預測人類免疫原性反應。
2.3.效益/風險評估
這是研究藥物之首次臨床研究。潛在風險及緩解策略係基於可自非臨床研究取得之安全性數據、已知作用機制(即,T細胞活化及腫瘤細胞裂解)、及投予途徑。雖然正常組織中之PSMA表現在***組織中最高,但 在腦部、腎臟、肝臟、乳腺、小腸、及唾腺亦偵測到低水平的膜表現(請參見第2.2.1節)。因此,在這些器官中可能會有研究藥物引發之毒性。安全性監測將包括頻繁實驗室評估(血液化學及血液學)及身體檢查(包括神經評估),以監測在這些器官中之潛在毒性。
潛在風險係記載於下。與免疫效應相關之預防措施及PSMA表現模式係論述於第6.1.2節。劑量修改指引係提供於第6.6節。
‧免疫效應:用於管理這些潛在風險之治療前藥物的指引係提供於第6.1.2節。
- 輸注相關反應(IRR)(第6.1.2.1節)
- 免疫相關之不良事件(第6.1.2.2節)
- 細胞介素釋放症候群(CRS)(第6.1.2.3節)
‧由於PSMA表現模式所致之潛在毒性:
- 腫瘤裂解症候群-在第一次研究藥物投予後監測不良事件及化學參數
- 腎毒性-監測不良事件及化學參數
- 肝毒性-監測不良事件及化學參數
- 神經毒性(第6.1.2.4節)
- 腮腺/唾腺毒性-監測不良事件
- 胃腸毒性-監測不良事件
‧臨床實驗室異常:與來自CD3接合之預期藥理功能一致,在食蟹獼猴毒理學研究中觀察到的最值得注意之實驗室參數變化係由下列所組成:白血球之變化(主要為淋巴球、單核球、及嗜酸性球減少,有時接著為這些及其他白血球增加)、嗜中性球增加或減少、血小板減少、紅血球細胞質量減 少、急性期反應、腎參數增加、凝血時間延長、及肝酶活性及膽紅素增加。
未知是否有與研究藥物治療相關之臨床效益。研究藥物有可能導致表現PSMA之目標細胞(諸如腫瘤或腫瘤相關聯之新生血管細胞)的有效殺滅,並可能導致患有晚期疾病且治療選項有限之患者的整體存活期增加。
3.目標及終點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78-47
假設
在本研究中不會進行正式的統計假設檢定。研究將評估下列:
劑量增量(第1部分):可識別研究藥物之RP2D,使得<33%的參與者經歷DLT。
劑量擴展(第2部分):研究藥物是安全的,且在RP2D下顯示初步臨床活性。
3.1.1.研究藥物
研究藥物係雙特異性抗體,為了評估靶向PSMA以進行CD3介導之T細胞重定向的治療潛力而開發。研究藥物係經工程改造之人類IgG4抗體。雙特異性抗體係藉由來自2個親本抗體:PSMB127及CD3B219之受控片段抗原結合臂交換而產生。PSMB127係源自PSMA過度表現性細胞系上之噬菌體庫的全細胞淘選之抗PSMA抗體。CD3B219係源自公開之域抗體SP34的抗CD3ε抗體,其進一步經人源化及親和力成熟。這裡的假設是,研究藥物將透過招募CD3表現性T細胞至PSMA表現性細胞而引發增強的T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這將導致T細胞活化並引發由細胞毒性T細胞介導之後續PSMA陽性細胞裂解。
4.研究設計
4.1.整體設計
此係FIN、開放標籤、多中心、第1期研究,以評估研究藥物單一療法(monotherapy)在患有晚期癌症之患者中的安全性、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及初步臨床活性。此2部分研究中將會治療大約70位參與者。如果探索 引發劑量排程,則可收案額外之參與者。一旦判定參與者符合參與研究之資格(即,入選/排除標準),且其已提供研究參與之知情同意,則將以IV輸注投予研究藥物。SET將在整個研究中持續評估本研究治療之整體安全性(請參見第4.1.4節)。初步臨床活性將根據第8.1節中所概述之評估方式來評估。研究藥物之藥效動力學將藉由所選族群中之治療前及治療時活檢來表徵,如由研究委託者所判定(請參見表18及表19)。
第1部分(劑量增量)
本研究之第1部分係設計用來判定研究藥物在患有轉移性去勢抗性***癌(mCRPC)之患者中的MTD,並用來選擇RP2D及方案。劑量增量將以基於MABEL之起始劑量開始,並如圖5所示繼續進行。劑量增量將使用適應性設計劑量增量策略來支持,該策略係由改良式連續再評估方法(mCRM)指引,該方法係基於統計模型(貝氏邏輯迴歸模型(BLRM)24),並使用增量合併藥物過量控制(EWOC)原理4。劑量增量將以2階段進行:加速及標準調定階段。
研究評估小組決策將基於所有可得數據之審查,包括但不限於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安全性、及療效。劑量增量將根據第4.1.1節中所概述之劑量增量策略來繼續進行。
在第1a部分中,單一參與者族群將會在由SET所指派之劑量下在加速劑量增量期間收案。至多12位額外參與者可在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PK/PD)族群中以SET判定為安全之劑量進行治療,以更深人瞭解安全性、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及初步臨床活性。一旦發生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0-142
2級非血液學毒性、或貧 血、嗜中性球減少症、或血小板減少症之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1-143
3級血液學毒性,研究將從加速調定階段轉變成標準調定階段,並開始每個族群收案3至6位參與者。標準調定可在無引發下發生(第1b部分),或者如果毒性係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1-144
2級CRS,則標準調定可在有引發劑量下發生(第1c部分)。在標準劑量增量期間,可將額外參與者收案於PK/PD族群中以獲得額外數據。
第2部分(劑量擴展)
一旦判定RP2D,患有mCRPC及RCC之參與者(每族群20位)將接受治療,以確認研究藥物在RP2D下之安全性、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及初步臨床活性。
整體治療計劃
治療及引發劑量排程係描述於下及表24中。可將引發劑量之啟用視為用來減輕毒性。
治療劑量排程:基於自食蟹獼猴模型按比例調整而得到之飽和劑量下的4.9天推須t1/2,本研究將以每週一次治療劑量起始。起始劑量將係0.1μg/kg,經由IV輸注每週投予一次。可探索每週兩次治療之替代排程。從每週一次切換成每週兩次治療的決定將基於新出現之數據,且需要由SET核准。劑量增量決定以及後續劑量水平將基於統計模型,使用所有可得之安全性、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及臨床活性數據來判定,以識別安全且可耐受的RP2D。第2部分之收案將在第1部分中已判定研究藥物之RP2D後開始。
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將投予皮質類固醇預先給藥,以最小化與IRR相關聯之風險(請參見表30)。針對後續劑量,可減少或省略皮質類固醇預先給藥。針對經歷2或更高級IRR之參與者,投予至該參與者之至少1次後續劑量將需要輸注前皮質類固醇。
引發劑量排程:引發劑量策略已有效利用於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體抗體(諸如蘭妥莫單抗6),因為這些抗體有可能造成與第一劑投予相關聯的急性細胞介素介導之毒性。在此研究中,引發劑量排程將在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2-145
2級CRS第一次發生之後起始。可在後續較高治療劑量之前投予一或多次初始較低劑量,以減輕可能與T細胞活化及細胞介素釋放相關聯之急性毒性。關於引發劑量之選擇,請參見第4.1.1節。
需要住院及出院標準
第1部分:在研究藥物之前2次治療劑量及任何相關聯引發劑量之IV沖洗後,參與者將住院至少48小時。針對後續劑量,住院將是選擇性的,除非符合某些安全標準:先前有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2-146
2級神經毒性、用於引發排程之患者內劑量增量、或者先前有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2-147
2級CRS且未在72小時內消退至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2-206
1級。如果在投予研究藥物期間發生這些毒性中之任一者,則在下一次研究藥物投予後(在IV沖洗後),參與者將住院至少48小時,以監測是否有關於CRS或神經毒性之徵象及症狀。
第2部分:基於來自第1部分之經驗,可能不需要住院。然而,如果參與者先前具有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2-149
2級神經毒性,或者先前具有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2-150
2級CRS且未在72小時內消退成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2-207
1級,則在下一次研究藥物投予後將需要住院48小時。
出院標準
在參與者出院前必須滿足下列標準:生命徵象及氧飽和度在正常範圍內,包括沒有發燒(定義為體溫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3-226
100.4℉(38℃)至少24小時)、及沒有任何顯著的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3-153
2級不良事件(其不歸因於潛在疾病)。
治療中止/追蹤
參與者將接受研究藥物,直到有放射線攝影疾病進展、明確臨床進展、不可接受之毒性,或符合任何其他治療中止標準(請參見第7節)。然而,可考慮疾病進展後仍繼續治療(請參見第8.1.2節)。針對因為疾病進展以外之原因(例如,不良事件)而中止研究治療之參與者,疾病評估將依據當地標準照護繼續執行直到疾病進展,或者起始新的抗癌療法(或符合另一項研究退出標準)。在治療中止後,在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30(+7)天內,參與者將具有一次治療結束(EOT)訪問,且繼續在研究中以進行追蹤,如第8節中所概述。
數據截止及研究結束
研究委託者將建立臨床研究報告(CSR)分析回報之臨床數據截止日期,其可能在研究結束之前發生。數據截止將會傳達給中心。在數據截止後繼續接受研究藥物或處於追蹤下的參與者將會根據表17持續受到監測,直到研究結束。這些數據將在最終CSR中回報給適當衛生主管機關。來自研究中心之最終數據將在完成在該研究中心之最終參與者訪問後,在臨床試驗協議 (Clinical Trial Agreement)中所規定的時間框架內送至研究委託者(或指定人)。研究結束(研究完成)係定義於第4.4節。
4.1.1.劑量增量規則
第1部分:劑量增量決定將由SET基於mCRM作出,並利用所有DLT數據、以及所有先前劑量水平之安全性、藥效動力學、藥物動力學、及其他生物標記數據。初步臨床活性(如果有的話)也會在各劑量增量步驟下由SET審查。
在第1部分中,mCRM將以2階段進行:(1)加速調定階段及(2)標準調定階段(有及無引發)。劑量增量將以每週投予治療劑量起始;每週兩次給藥可基於新出現之數據起始。引發排程可如本節中稍後所述進行探索。mCRM將進行如下:
第1a部分-加速調定
在使用mCRM之加速調定期間應用下列規則。
‧劑量增量將從單一(至少1)參與者族群開始。
‧如果在一個劑量水平下治療多於1位參與者,則在該給定劑量水平下治療之第一位參與者必須觀察48小時,之後才能治療後續參與者。
‧需要評估至少1位已完成DLT評估期(請參見第4.1.3節)之參與者,之後SET才能判定該劑量是安全的及進行下一個族群之收案。
‧劑量增量將如使用EWOC原理之BLRM所指引(即,提供最高建議劑量)而繼續進行,除了下一次劑量水平不可超過先前劑量之3.5倍增量。
‧如果下列中之一在DLT評估期發生,則可將本研究從加速調定切換成標準調定:
-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5-154
2級非血液學毒性、或貧血、嗜中性球減少症、或血小板減少症之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5-155
3級血液學毒性:第1b部分-標準調定且無引發。
○針對臨床實驗室異常,將使用表23中之時間框架以評估DLT,且這些事件亦將觸發至第1b部分之切換。
- 一或多個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5-156
2級CRS事件:第1c部分-標準調定且有引發。
至多12位額外參與者可在SET判定為安全之劑量下收案於PK/PD族群中,以獲得額外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或生物標記數據。一旦已符合停止加速劑量調定之標準,則劑量增量將轉變成如下所述之標準調定。
第1b部分-標準調定(無引發)
在使用mCRM之標準調定期間應用下列規則。
‧一個劑量水平需要以至少3位完成DLT評估期(請參見第4.1.1節)之參與者進行評估,之後才能判定下一個族群之劑量。
‧在給定劑量水平下治療之第一位參與者必須觀察48小時,之後才能治療後續參與者。
‧由DLT判定之主要模型(請參見第9.1.1節)
‧如果族群中沒有參與者經歷DLT,則治療劑量之劑量增量可如由使用EWOC原理之BLRM所指引(即,提供最高建議劑量)而繼續進行,除了下一次劑量水平不可超過先前劑量之3.5倍增量。
‧如果族群中有一位參與者在DLT期期間經歷DLT,則SET(如由使用EWOC原理之BLRM所指引)可;
- 在判定下一個劑量水平前同意收案額外參與者
- 基於所有可得數據及更新之DLT可能性來重新評估該族群,並判定下一個劑量族群,其由使用EWOC原理之BLRM所指引(即,提供最高建議劑量)
‧如果特定劑量族群中有2位參與者經歷DLT,則該劑量族群之進一步收案將停止,且SET將基於所有可得數據及更新之DLT可能性來重新評估該族群。基於該劑量族群之重新評估,只有當該劑量水平仍符合EWOC原理且獲得SET同意時,才能將額外參與者收案至目前或較低劑量族群中。
‧至多12位額外參與者可在SET判定為安全之劑量下收案於PK/PD族群中,以獲得額外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或生物標記數據。
‧如果觀察到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6-157
2級CRS事件,則本研究可起始引發(第1c部分)。
第1 c部分-標準調定(有引發)
引發劑量將在第1天投予,接著治療劑量在第8天投予。然而,可基於可得數據之檢閱並在SET審查後投予多於一次引發劑量。
引發劑量將如下判定:
‧如果第一次CRS事件係2或3級,則第一次事件發生時之劑量水平將被擴展至至少6位參與者。
- 如果未觀察到額外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6-158
2級CRS,則將此劑量水平視為引發劑量。
- 如果額外參與者具有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7-159
2級CRS,則先前未觀察到CRS之劑量水平將被擴展至至少6位參與者。
‧如果6位參與者中不多於1位經歷2或3級CRS,則將此劑量水平視為第1天引發劑量。
‧如果第一次CRS事件係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7-160
4級CRS,則先前未觀察到CRS之劑量水平將被擴展至至少6位參與者。
- 如果在此較低劑量水平下6位參與者中不多於1位經歷2或3級CRS,則將此劑量水平視為第1天引發劑量。
初始引發族群
‧在第一個引發劑量族群中,治療劑量將如下判定:
‧第一次治療劑量將由mCRM判定。
- 如果第一次CRS事件係>2級,則可將治療劑量減少至低於觀察到>2級CRS之劑量。
- 一個引發排程需要以至少3位完成DLT評估期(請參見第4.1.3節)之參與者進行評估,之後才能判定下一個族群之劑量。
- 在給定劑量水平下治療之第一位參與者必須觀察48小時,之後才能治療後續參與者。
‧由DLT判定之主要模型
‧如果族群中沒有參與者經歷DLT,則劑量增量可如由使用EWOC原理之BLRM所指引(即,提供最高建議劑量)而繼續進行,除了下一次劑量水平不可超過先前劑量之100%增量。
‧如果族群中有一位參與者在DLT期期間經歷DLT,則SET(如由使用EWOC原理之BLRM所指引)可;
- 在判定下一個劑量水平前同意收案額外參與者
- 基於所有可得數據及更新之DLT可能性來重新評估該族群,並判定下一個劑量族群,其由使用EWOC原理之BLRM所指引(即,提供最高建議劑量)
‧如果特定劑量族群中有2位參與者經歷DLT,則該劑量族群之進一步收案將停止,且SET將基於所有可得數據及更新之DLT可能性來重新評估該族群。基於該劑量族群之重新評估,只有當該劑量水平仍符合EWOC原理(請參見第9.1.1節)且獲得SET同意時,才能將額外參與者收案至目前或較低劑量族群中。
‧至多12位額外參與者可在SET判定為安全之劑量下收案於PK/PD族群中,以獲得額外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或生物標記數據。
‧可並行收案多個劑量水平及劑量排程族群,前提是已符合所有以上標準,且各個新劑量族群/排程均為SET建議且受到統計模型(使用EWOC原理)所支持。
暫定給藥表
在22中提供示例暫定給藥表。劑量水平將在SET會議時討論(請參見第4.1.4節),且可能基於新出現之數據而有所變化。有可能進行中等劑量水平增量,以確保研究參與者之安全性。實際上升劑量水平將由基於BLRM之mCRM所指引。尚未識別出此研究之最大劑量水平。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89-48
4.1.2.RP2D之判定
RP2D將在檢閱所有可得之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安全性、及療效數據後判定,這些數據係來自至少6位在RP2D下治療之參與者及至少12 位跨所有族群且具有藥物動力學數據之參與者,並將由BLRM建議之劑量納入考量。可選擇一或多個RP2D。
一旦判定RP2D,2個擴展族群的患有mCRPC及RCC之參與者(每族群大約20位)將接受治療,以確認研究藥物在RP2D下之安全性、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及初步臨床活性。
4.1.3.劑量限制毒性之定義
DLT評估期係定義為治療的前21天。如果有探索引發劑量,則引發期將會被包括在DLT評估期中。可置換因為DLT以外之原因而無法完成DLT期的參與者。如果參與者在此時間段期間因為毒性以外之原因(例如,疾病進展、錯過預約、不依從、參與者退出)而接受小於75%的各個指派劑量,則在SET之裁量下可將該參與者置換為新的參與者。來自無法進行評估之參與者的所有可得安全性數據將由SET納入考量。DLT之標準係概述於下表23中。導致治療中止之劑量限制毒性係描述於第7節。這些事件係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之常見不良事件評價標準(NCI CTCAE 5.0版)來評估。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0-49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1-234
4.1.4.研究評估小組
研究委託者所建立之SET將在整個研究中觀察參與者安全性及研究進行。此委員會將在整個研究中持續觀察所有因治療出現之數據(例如,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安全性),以確保收案於此研究中之參與者的持續安全性。將針對晚發毒性監測累積數據。
SET將由研究委託者之研究負責醫師來擔任***。成員將包括主要研究主持人、研究委託者臨床科學家、安全性醫師(研究委託者之安全管理團隊***)、統計學家、臨床藥理學家、以及額外研究委託者人員(如果適當)。團隊在整個研究進行中將會定期開會,且可依研究委託者或研究主持人之要求在研究期間之任何時候開會,以評估新出現之安全性信號。會議結果記錄將由研究委託者進行維護。決策將會傳達給研究主持人,而可能影響參與者安全(例如,風險/效益評估中之不利變化)之決策亦會視需要立即傳達給監管機關。
劑量增量決策及治療與程序排程之改變將由SET作出。劑量增量會議之排程將取決於DLT之頻率,及是否/何時要判定MTD或最大投予劑量(MAD)或何時要判定RP2D。
如果判定因治療出現之毒性會導致參與者風險/效益之不利變化,SET亦可決定修改研究進行或停止一或多個族群之進一步收案。可暫時停止收案(如果需要),以讓SET評估新出現之數據。SET章程將概述關於SET所作出之決定或建議的溝通計畫。
4.2.研究設計之科學理論基礎
T細胞重定向雙特異性試劑之更近期引進代表免疫療法的一種特別具前景的形式。雙特異性試劑使用透過2個獨立抗原辨識域之異二價結合;一個辨識腫瘤抗原而另一個則靶向T細胞上之CD3,以達到腫瘤清除並規避許多抗性機制(Ramadoss NS,Schulman AD,Choi SH,et al.J Am Chem Soc.2015;137(16):5288-5291)。
PSMA係正常***中表現之跨膜蛋白,且其表現在惡性轉化期間(包括骨轉移上的表現)有所增加(Chang SS et al,Urology.2001;57(4):801-805)。此外,PSMA在其他惡性腫瘤之新生血管中會過度表現(Baccala A,et al..Urology.2007;70(2):385-390;Chang SS.Rev Urol.2004;6(Suppl 10):S13-S18;Chang SS et al.Cancer Res.1999;59(13):3192-3198。這裡的假設是,研究藥物會引導身體之免疫細胞殺滅這些過度表現PSMA的惡性細胞。研究藥物之作用機制能透過招募CD3表現性T細胞至PSMA表現性目標細胞而實現T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此細胞殺滅機制係獨特的,其提供治療已證明疾病對目前療法具有抗性之患者的機會。
4.2.1.研究特定倫理設計考量
進行此研究是為了評估研究藥物在重複給藥予患有mCRPC或RCC之參與者後的安全性、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及潛在臨床效益。此研究之結果將為進一步開發該化合物提供有用資訊。主要倫理疑慮在於,與研究藥物之投予相關聯的風險及效益在此FIH研究中係未知的。為了評估在人類中之研究藥物相關風險,使用腫瘤細胞系進行體外及體內評估。臨床前毒理學及PK/PD研究係在食蟹獼猴中進行,因為這是唯一展現出研究藥物之PSMA及CD3臂兩者之結合的相關物種。
雖然非臨床研究指出,在針對此研究中之評估所提出的劑量範圍中有可能具有抗腫瘤活性,但是尚未判定研究藥物在人類中之治療效益。在食蟹獼猴中進行之研究中,針對研究藥物所識別出來的主要發現係與細胞介素釋放(劑量限制)及廣泛全身性發炎反應有關。
有可能參與者之疾病對於研究藥物沒有反應,或者參與者可能接受次治療劑量,尤其是在較低劑量族群中。此外,可能發生在臨床前研究中未觀察到的毒性。基於臨床前評估,基於臨床前數據有理由相信會有正面之風險-效益概況。為了確保在此研究中治療之參與者的身心健康,將密切觀察安全性及臨床效益,如本規程各處中所論述。
如同所有FIH劑量-發現PK/PD研究,會有與靜脈穿刺及多重血液樣本收集相關聯之風險。為了避免多次靜脈穿刺(其會造成額外不適及其他潛在毒性效應),在此研究中允許使用IV留置導管(關於進一步細節,請參見研究主持人產品準備說明[IPPI])。血液樣本收集方案係設計用來收集準確且完整描述研究藥物之PK/PD概況的最少數量血液樣本。這使研究期間之靜脈穿刺次數及收集自各參與者之總血液體積降至最低。大多數血液樣本將在治療首8週期間收集。基於美國紅十字會(American Red Cross)之標準,認為待收集之總血液體積是在此時間段內自此研究中之族群收集的可接受血液量。
造影時機係設計用來捕捉進展事件,並讓臨床研究主持人能夠及時作出治療決策,但又在此點與預防參與者過度暴露於輻射之間達到平衡。療效評估將如國際認可的實體腫瘤中之反應評估標準(RECIST)v1.1或PCWG3標準所建議來進行。
有腫瘤活檢之參與者可能具有與活檢程序相關聯之毒性(其包括疼痛、出血、及感染)的風險、以及根據當地標準照護提供之任何局部或全身麻醉的風險。
潛在參與者將被充份告知研究風險及要求,且在研究期間,將給予參與者任何可能影響其繼續參與之決定的新資訊。參與者將被告知,其同 意參與研究是自願的,並可能在任何時候使其退出而不給予任何理由,且不會受到處罰或損失其應得的利益。只有完全能夠瞭解研究之風險、利益、及潛在不良事件且自願提供同意之參與者才會被收案。
4.3.劑量裁決
關於起始劑量理論基礎,請參見第2.1.3節。
4.4.研究結束定義
如果參與者已經死亡或未曾符合退出研究標準(請參見第7節),則將他或她視為已完成研究。研究結束(研究完成)係認定為研究中最後一為參與者之最後一次安全性評估。
5.研究族群
合格參與者之篩選將在投予研究藥物前30天內執行。關於在允許重複任何篩選程序之條件下的篩選失敗,請參考第5.4節。
將參與者收案於此研究中之入選及排除標準係描述於下。如果對這些標準有問題,研究主持人必須諮詢適當之研究委託者代表,並在將參與者收案於研究中之前解決任何問題。不允許豁免。
5.1.入選標準
各潛在參與者必須滿足所有下列標準才能被收案於研究中:
1.年齡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6-209
18歲。
2.依據修正1修改之標準。
2.1 組織學:
第1部分:具有組織學確認為腺癌之轉移性CRPC(mCRPC)。具有小細胞或神經內分泌特徵之腺癌是允許的。
mCRPC係定義為:總血清睪固酮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6-166
50ng/dL或1.7nmol/L及進行性疾病之證據,定義為1或多個PCWG3標準(Scher HI,et al.J Clin Oncol.2016;34(12):1402-1418):PSA水平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6-167
1ng/mL(已在間隔至少1週至少接連2次增加)、結節或內臟進展(如由RECIST 1.1結合PCGW3修改版所定義)、及/或在骨掃描中出現2或更多個新病灶。
第2部分:
1.如上所定義之mCRPC。
2.病理學上確認之轉移性RCC,如由WHO 2016分類所定義。23
3.依據修正1修改之標準。
3.1 先前治療如下:
第1部分及第2部分:mCRPC-至少1種用於mCRPC之先前一線的新穎AR標靶療法(即,乙酸阿比特龍酯、阿帕魯胺、恩雜魯胺)。已接受過先前化療之參與者如果已接受至少1種先前一線的新穎雄性激素受體(AR)標靶療法,則亦是合格的。
第2部分:至少2種用於轉移性或局部晚期疾病之先前線的全身性治療(例如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R]、檢查點抑制劑、或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抑制劑)。
4.可測量或可評估之疾病:
第1部分:對於***癌而言可測量或可評估之疾病。
第2部分:在基線時可藉由CT(或者如果CT為禁忌的則係MRI)準確評估且適合依據RECIST v1.1(請參見附錄10.6)進行重複評估之至少一個可測量病灶。如果唯一的可測量疾病部位先前已接受過幅照,則必須有已記錄之疾病進展及自放射療法完成起4週的間隔。此外,在基線時或在活檢處理時所選擇之病灶不得被選為疾病評估之目標病灶。
5.先前療法時有疾病進展而需要新一線治療之證據。
6.mCRPC:如果參與者正在接受使用***釋放荷爾蒙促效劑類似物(GnRH)之治療(即,參與者未經歷雙邊睪丸切除術),此療法必須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起始並在整個研究中持續進行。
7.收案於所選PK/PD族群及於第2部分中的具有可採檢病灶之參與者必須同意進行規定的新鮮腫瘤活檢,除非收集活檢切片存在安全性風險。
8.美國東岸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ECOG)體能狀態等級為0或1(附錄10.7)。
9.在下列範圍內之血液學實驗室參數,獨立於輸血或生長因子,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3週內。參與者不得是輸血依賴型的:
a.血紅素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7-168
9g/dL
b.絕對嗜中性球計數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7-210
1.5 x 109/L
c.血小板計數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7-211
100 x 109/L
10.在下列範圍內之化學實驗室參數:
a.血清白蛋白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7-171
3.0g/dL
b.計算或測量得到之肌酸酐清除率>50mL/min/1.73m2
c.血清總膽紅素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7-212
1.5 x 正常值上限(ULN);在患有Gilbert氏症候群之參與者中,如果總膽紅素係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7-213
1.5 x ULN,則測量直接及間接膽紅素,且如果直接膽紅素在正常限度內,則參與者可能是合格的
d.天冬胺酸轉胺酶(AST)及丙胺酸轉胺酶(ALT)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7-174
2.5 x ULN
11.在下列範圍內之心臟參數:
a.在機構正常限度內之左心室射出分率
b.經校正之QT間隔(QTcF或QTcB)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7-175
480毫秒,其係基於間隔5分鐘(±3分鐘)執行之三重複評估的平均值。此標準不適用於裝有心律調節器之參與者。
12.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篩選時及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必須具有陰性的高靈敏度血清(β-人類絨毛膜***[β-hCG])。在治療期間將需要每4週進行尿液妊娠測試。
女性必須(如附錄10.8「避孕指引及懷孕資訊收集」中所定義):
不具有生育能力
具有生育能力且
- 實施高度有效、較佳為與使用者無關之避孕方法(當持續且正確使用時,失敗率每年<1%),並同意在接受研究藥物時及直到最後一劑後30天仍維持使用高度有效之方法。高度有效之避孕方法的實例位於附錄10.8「避孕指引及懷孕資訊收集」。
- 在最後一次研究藥物投予後30天內進行妊娠測試(血清或尿液)。
13.除了與使用者無關之高度有效避孕法外,還需要使用具有或不具有殺精劑之男用或女用保險套,例如具有殺精劑泡沫/凝膠/膜/乳霜/栓劑之保險套。男用保險套及女用保險套不應一起使用(因為有摩擦導致失效之風險)。
14.男性參與者在進行任何允許***傳遞給另一個人之活動時,必須配戴保險套。男性參與者也應該被告知女性伴侶使用高度有效避孕方法之益處,因為保險套可能會破裂或洩漏。
15.如上所述,針對男性或女性兩者之避孕(節育)使用均應符合關於參與臨床研究者可接受之避孕方法的當地法規。典型使用失敗率可能會與持續且正確使用時有所不同。使用應符合關於臨床研究參與者之避孕方法之使用的當地法規。
16.女性必須同意在研究期間及最後一次研究藥物投予後至少30天內,不為人工生殖目的捐贈卵子(卵、卵母細胞)。
17.男性參與者必須同意在研究期間及在接受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最少90天內,不為生殖目的捐贈***。
18.願意並能夠遵守本規程中指定之禁止事項及限制。
19.必須簽署知情同意書(ICF),表明他或她瞭解研究之目的及研究所需之程序,並願意參與研究。
5.2.排除標準
將符合任何下列標準之任何潛在對象排除於參加本研究之外:
1.腦部轉移之病史或已知腦部轉移。
2.腺瘤、嗜酸細胞瘤、及間質腎細胞腫瘤。
3.依據修正1修改之標準。
3.1 -具有***神經內分泌或小細胞癌腫瘤之原發組織學的mCRPC。
-非轉移性CRPC。
4.在先前抗癌療法(包括放射療法)中止與第一劑研究藥物之間至少2週,且毒性已回到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8-214
1級或基線。
5.使用PSMA標靶療法之先前治療包括但不限於嵌合抗原T細胞受體、PSMA T細胞重定向療法、PSMA標靶單株抗體(包括抗體藥物偶聯物)。允許使用PSMA標靶疫苗之治療。
6.臟器或骨髓移植。
7.癲癎或可促發癲病或顱內腫塊之已知病況(諸如造成水腫或腫塊效應之神經鞘瘤及腦膜瘤)。
8.需要在收案前進行全身性治療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8-215
12個月之其他活動性惡性疾病。
9.篩選前6個月內有下列中任一者:
a.心肌梗塞
b.嚴重或不穩定型心絞痛
c.臨床顯著心室性心律不整
d.充血性心臟衰竭(紐約心臟學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II至IV級)(請參見附錄10.9)
e.腦血管意外或暫時性腦缺血發作
f.任何等級動脈事件
10.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1個月內之靜脈血栓栓塞性事件(即,肺栓塞);不將非複雜(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8-178
2級)深部靜脈栓塞視為遭到排除。
11.未獲得控制的高血壓(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098-179
2級);允許接受抗高血壓療法之參與者。
12.已知對研究藥物或其賦形劑過敏、超敏、或無法耐受(請參考研究主持人手冊)。
13.任何其他抗癌治療或用於晚期疾病治療之試驗藥的並行使用。
14.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7天內需要使用全身性抗生素治療的活動性感染或病況。
15.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2週內已接受免疫抑制性劑量的全身性藥物,諸如皮質類固醇(劑量>10mg/天強體松或等效物)。允許使用單次療程的皮質類固醇作為造影顯影劑之預防措施(即,用於對顯影劑過敏之參與者)。
16.過去2年內需要全身性免疫抑制性藥物(即,慢性皮質類固醇、胺甲喋呤、或他克莫司(tacrolimus))之活動性自體免疫疾病。
17.重大手術(例如,需要全身麻醉)。在開始研究藥物前,參與者必須已充分恢復且沒有後遺症至少3週。允許在開始研究藥物前1週內在全身麻醉下將中央靜脈導管***。注意:計劃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之參與者可以參與。
18.活動性或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感染。B型肝炎感染,由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一種對B型肝炎表面抗原或核心抗原之抗體(分別為抗HBs及抗HBc)兩者的陽性測試所定義。C型肝炎感染,由陽性C型肝炎抗體所定義。針對抗HBs或抗HBc測試呈陽性之參與者在研究藥物投予前,必須藉由聚合酶連鎖反應執行B型肝炎DNA測試並確認呈陰性3,14(請參見附錄10.10)。針對C型肝炎抗體測試呈陽性之參與者,如果先前已接受治療並達成持續病毒反應(定義為在完成肝炎治療後有陰性C型肝炎病毒負荷),則是合格的。
19.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抗體陽性之病史,或者在篩選時針對HIV測試呈陽性。
20.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28天內以活疫苗進行疫苗接種;以不活化疫苗(諸如年度流感疫苗)進行疫苗接種是允許的。
21.在收案於本研究時或在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30天內懷孕、哺乳、或計劃懷孕。
22.在收案於本研究時或在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90天內計劃(作為父親)生小孩。
23.使研究主持人認為參與對於參與者而言並非為最佳利益(例如損害其身心健康)的任何狀況,或者可能防止、限制、或混淆規程所規定之評估的任何狀況。
注意:研究主持人應確保所有研究收案(入選/排除)標準在篩選時及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均已符合。如果在篩選後但在給予第一劑研究藥物前參與者之臨床狀態改變(包括任何可得之實驗室結果或收到額外醫療紀錄),而使他或她不再符合所有資格標準,則應將該參與者排除在參與研究之外。第5.4節「篩選失敗」描述用於再測試之選項。
5.3.生活方式考量
潛在參與者在研究過程期間必須願意並能夠遵守下列生活方式限制才有資格參與:
1.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至少4週必須中止或取代之療法包括已知會降低癲癇臨限之藥物及可能降低PSA水平之產品。關於研究期間受到禁止及限制之療法的細節,請參考第6.5.2節。
2.同意遵守研究期間必須滿足之所有要求,如資格(入選及排除)標準中所記載(例如,避孕要求)。
3.劑量增量中之參與者必須願意在第一次及第二次治療劑量(及如果有投予之任何引發劑量)後自研究藥物輸注(IV沖洗)結束起且如第4.1節中所記載住院至少48小時。
4.參與者必須同意在第6.1.2.4節中所描述之時間段期間避免駕駛及從事危險職業或活動。
5.4.篩選失敗
參與者識別、收案、及篩選記錄
符合篩選失敗標準之參與者可重新進行篩選。導致排除之異常篩選值的重新測試在篩選階段期間只允許一次(以重新評估資格)。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所獲得之最後結果將用於判定資格。在最接近、但在開始研究藥物投予前之時收集到的測量值將定義為用於安全性評估及治療決策的基線值。
如果在篩選後但在給予第一劑研究藥物前參與者之臨床狀態改變(包括任何可得之實驗室結果或收到額外醫療紀錄),而使他或她不再符合所有資格標準,則應將該參與者排除在參與研究之外。
研究主持人同意完成參與者識別及收案記錄,以在研究期間及之後能夠輕易識別各參與者。此文件將由研究委託者於研究中心之聯絡人來審查其完整性。參與者識別及收案記錄將被視為機密,且將由研究主持人歸檔於 研究檔案中。為了確保參與者之機密性,將不會有任何複本。關於本研究之所有報告及通訊將藉由參與者識別及初始知情同意時之年齡來識別參與者(如當地法規所允許)。在參與者未能收案於本研究中之情況下,將使用會見日及初始知情同意時之年齡(如當地法規所允許)。
6.研究藥物
6.1.研究藥物投予
研究藥物及稀釋劑之說明
研究藥物係一種完全人源化基於IgG4之雙特異性抗體,其針對CD3及PSMA受體,藉由培養重組中國倉鼠卵巢細胞、接著進行單離、層析純化、及調配而產生。
研究藥物及稀釋劑將由研究委託者負責製造及提供。研究藥物投予將記於原始文件及電子個案報告表(eCRF)中。關於救援藥物細節,請參考第6.5.4節。關於研究藥物過量之定義,請參考第8.4節。
出於此研究之目的,「研究藥物」係指研究藥物及其稀釋劑。所有給藥資訊必須記錄於eCRF中。用於劑量增量中參與者之收案交錯間隔係提供於第4.1.1節。輸注時間及建議可由研究委託者諮詢研究主持人並基於新出現之安全性資訊來調整。此類變化將記錄於本研究檔案、SET會議記錄、或IPPI修訂版中。因為IV袋溢流、輕微設備校準因素、或不在投予人員控制下之參與者因素而超過計劃時間長度的輸注持續時間將不被視為規程偏離。應精確記錄實際輸注時間。表24提供關於藥物投予之細節。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02-51
6.1.1.再治療標準
在各劑量前,將針對可能已發生之可能毒性對參與者進行評估。實驗室結果及整體身體狀態必須接受檢閱。毒性及並發疾病必須已回到1級或基線(除了脫髮以外)。參與者必須至少72小時沒有發燒。使用研究藥物之治療可重新開始,前提是參與者之臨床狀態符合25中所概述之所有再治療標準,且不符合呈現於第7.1節中之任何治療中止標準。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03-235
在臨床上明顯傷口癒合不良或即將進行手術或可能有出血併發症之所有情況下,建議中斷劑量投予,仔細監測適當之臨床實驗室數據(例如,凝血),及投予支持性療法(如果適用)。當根據研究主持人之評估認為安全時,劑量投予可在諮詢研究委託者後以所判定之適當劑量重新開始。
6.1.2.潛在毒性之管理指南
應投予最佳支持性照護(如果適用)。第2.3節中所記載之特定潛在毒性的管理係概述於本節中。適當人員及適當復甦設備應可在輸注室內或附近輕易取得,且在研究藥物之輸注期間應可輕易找到訓練有素的醫師。復甦所需之資源包括藥劑,諸如腎上腺素及氣霧化支氣管擴張劑;醫療設備,諸如氧氣、氣管造口術設備、及去顫器。生命徵象及實驗室參數必須以規律間隔監測,直到毒性已正常化為止。非排定之藥物動力學、免疫原性、細胞介素、及藥效動力學樣本應在IRR或CRS事件時收集(請參見第1.3節)。
6.1.2.1.輸注相關反應之管理
經歷表現為喘息、潮紅、低氧血症、發燒、發冷、僵直、支氣管痙攣、頭痛、皮疹、搔癢、關節痛、低血壓或高血壓、或其他症狀之IRR的參與者,應該根據26中所提供之建議使該等症狀得到控制。
所有3或4級IRR應在24小時內回報給研究委託者之醫療監控者。如果事件符合嚴重不良事件之標準,則遵循第8.3節中之嚴重不良事件報告標準。在初始IRR事件後,在下一次研究藥物輸注前,必須如第6.5.3節中所述投予預防藥物。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05-53
6.1.2.2.免疫相關之不良事件的管理及預防
研究藥物可能導致特定免疫相關之不良事件(irAE)。IrAE之持續、仔細監測、及及時管理可有助於減輕更嚴重之毒性。只要有臨床指示,便應盡快針對特定潛在irAE繼續進行症狀性及最佳支持性照護措施,且應遵循機構標準。這些治療可包括皮質類固醇及其他免疫抑制劑,視特定irAE所需。
6.1.2.3.細胞介素釋放症候群的預防及管理
由於研究藥物之特定作用模式係基於T細胞之結合與活化及細胞介素於腫瘤環境中之釋放,應預期會有CRS之不良事件。對於T細胞活化雙特異性抗體之有限臨床經驗似乎指示,CRS最常在輸注開始後幾分鐘至至多幾小時內發生Klinger M,et al.Blood.2012,119(26):6226-6233;Lee DW et al.Blood.2014,124(2):188-195;Zimmerman Z,et al.Int Immunol.2015,27(1):31-37。
指示CRS之臨床症狀可包括但不限於由細胞介素釋放所造成之發燒、呼吸急促、頭痛、心搏過速、高血壓、皮疹、及缺氧。亦考慮對其他器官之效應,諸如幻覺、錯亂、頭痛、癲癇、語言障礙(dysphasia)、震顫、或其他神經毒性。可能危及生命之CRS併發症可包括心臟功能異常、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腎及肝衰竭、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參與者應針對指示CRS之早期徵象及症狀密切接受監測,且應立即中斷研究藥物輸注。針對凝血及發炎標記之實驗室測試可如臨床指示進行,以監測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及發炎,其可能作為CRS之徵象而發生。細胞介素釋放症候群將被記為特別關注之不良事件(請參見第8.3.5節),且將根據NCI CTCAE 5.0版進行評估。
CRS臨床管理之建議係提供於下表27中,且包括使用托珠單抗ACTEMRA®(tocilizumab)之治療。處方資訊:South San Francisco,CA:Genentech,Inc;2017。針對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06-180
2級CRS應考慮投予托珠單抗(依據CTCAE v5.0);此外,托珠單抗可根據機構標準照護指南投予。因此,在研究藥物之輸注前,請確保可在中心取得托珠單抗(請參見第6.5.4節)。關於CRS事件之住院要求,請參見第4.1節。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07-54
來源:基於KymriahTM(替沙津魯(tisagenlecleucel))US藥品仿單KymriahTM[US FDA藥品仿單]而修改。East Hanover,USA.Novartis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2018年5月。
經歷CRS之參與者的劑量修改/中止指南係提供於表28。應視需要投予治療後藥物。如第4.1節中所述參與者必須住院。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08-236
6.1.2.4.神經性不良事件
尚不知道研究藥物是否會造成神經毒性;然而,其因為PSMA在小腦及脊髓之神經膠細胞中之表現(細胞質性)而為潛在風險。此外,對CD3重定向劑(諸如CD19xCD3蘭妥莫單抗)已觀察到神經毒性。6尚不清楚這些毒性之病因,且大致上可能與CD19表現、T細胞重定向、或細胞介素釋放特定相關。在使用蘭妥莫單抗(CD19xCD3 BiTE)之臨床試驗中,神經毒性出現在大約50%之患者中,且包括腦病變、抽搐、言語失調、意識障礙、錯亂及定向 力障礙、及平衡失調。大多數事件會在蘭妥莫單抗中斷後消退,但有些則會導致治療中止。在整個研究中將監測與神經效應相關聯之徵象及症狀。
基於研究藥物之特定作用模式,可能會發生重度或嚴重之神經毒性。神經性不良事件之早期辨識對於管理而言是關鍵。參與者應針對神經毒性受到監測,包括但不限於言語失調、抽搐、及意識障礙、錯亂、定向力障礙、或協調與平衡失調。如果參與者注意到運動機能受到損害(例如,虛弱)、感覺變化(例如,麻痹)、或指示中樞神經系統可能異常之症狀(諸如新發作的頭痛或心理狀態變化),應建議參與者尋求醫療評估。
亦應建議參與者在治療後之前72小時期間,避免駕駛及從事危險職業或活動,例如操作重型或可能有危險之機械,並建議經歷可能妨礙此類活動之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09-181
2級神經毒性的參與者延長至治療的首4週。如果參與者之狀態在任何時候惡化,則應重新制定這些限制。
研究中心人員將進行基本神經檢查以評估神經狀態,如29中所指示。如果觀察到這些或其他神經毒性,則必須諮詢研究委託者之醫療監控者。經歷神經毒性之參與者的劑量修改/中止指南係提供於表29。應視需要投予治療後藥物。如第4.1節中所述經歷神經毒性之參與者必須住院。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09-56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10-237
6.2.製備/處理/儲存/責任歸屬
儲存
研究藥物必須儲存在受控溫度下。儲存條件及研究藥物處理之詳細說明將隨同臨床藥物供應品送至臨床研究中心。研究藥物標籤將含有符合適用法規要求之資訊。
責任歸屬
研究主持人負責確保中心所收到之所有研究藥物及稀釋劑在整個研究中均會盤點及列帳。投予至參與者之研究藥物及稀釋劑必須記錄於研究藥物責任歸屬表中。所有研究藥物及稀釋劑將根據研究委託者指示儲存並處置。研究中心人員不得組合研究藥物容器之內容物。
研究藥品必須嚴格根據規程及容器標籤進行處理,且必須在適當環境條件下儲存於研究中心之限制出入區域中或上鎖櫃子中。在現場(on-site)監測訪問期間,未使用之藥物必須可供研究委託者之研究中心監控者進行驗證。歸還給研究委託者之未使用研究藥物將記錄於研究藥物歸還表上。當研究中心是授權銷毀單位且研究藥物供應品係在現場進行銷毀時,這也必須記錄於研究藥物歸還表上。
可能造成危險之材料(諸如使用過的安瓿、針頭、注射器、及含有危險液體之小瓶)應以安全之方式立即處置,並因此將不會因研究藥物責任歸屬之目的而保留。
研究藥物應在研究主持人或研究中心人員之合格成員的督導下施配,或由醫院/臨床藥師施配。研究藥物及稀釋劑將只會供應給本研究之參與者。不得將研究藥物或稀釋劑重新標籤或重新指派給其他參與者使用。研究主持人同意不會從研究委託者同意之研究中心以外的任何中心施配研究藥物,也不會將研究藥物儲存於研究委託者同意之研究中心以外的任何中心。
6.3.最小化偏差之措施:隨機分組及加盲
不適用。
6.4.研究藥物依從性
研究藥物要由主要研究主持人或在規定表格上列為協同研究主持人之合格醫師以靜脈內輸注投予。用於各參與者之藥物供應品在整個研究中均會盤點及列帳。研究藥物之投予亦必須記錄於參與者之原始文件中。
將使用互動式網路反應系統,以將中央供應之研究治療套組指派給各收案於本研究之參與者。研究藥物不得用於此規程中所概述者以外之任何目的,包括其他人類研究、動物調查、或體外測試。
靜脈內研究藥物將在臨床研究中心之受控環境下,且在合格研究中心人員之直接觀察下投予。各投予之細節將記錄於eCRF(包括IV輸注之日 期、開始、及停止時間、及輸注體積)中。與使用研究藥物相關聯之注意事項及禁用併用藥物將與參與者一同審查。
在研究終止時,或在研究委託者或其指定人之要求下,藥師必須在所有藥物供應品均已列帳後將研究藥物歸還給研究委託者或其指定人,除非其是在中心接受銷毀,如研究委託者及中心雙方同意。
6.5.併用療法
在篩選期間,先前線的療法應記錄於eCRF上。在整個研究期間,研究主持人可開任何被視為必需之併用藥物或治療,以提供除了第6.5.2節中所列出者以外之適當支持性照護。不同於研究藥物之所有藥物(包括處方藥及成藥產品、及血液製劑(blood product)之輸血)在整個研究中必須從簽署ICF開始一直記錄到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之30天,或記錄到後續抗癌治療開始時(如果較早)。這包括用於治療或支持不良事件或嚴重不良事件之任何併用療法及任何藥物。所記錄之資訊將包括藥物類型、給藥方案、投予途徑、治療持續時間、及其適應症之說明。
不應為了使參與者進入研究之明確目的,而對有效之先前存在療法做出修改。患有mCRPC但未進行睪丸切除術之參與者在整個研究治療中將繼續接受雄性激素剝奪療法或研究主持人選擇之GnRH類似物。所有藥物均應記錄於eCRF之適當部分中。
6.5.1.允許的療法
參與者在研究期間將接受完整之支持性照護。下列是可在研究期間使用之支持性療法的實例:
‧依臨床指示之標準支持性照護療法(止吐劑、止瀉劑、抗膽鹼劑、解痙劑、解熱劑、抗組織胺、止痛劑、抗生素及其他抗微生物劑、組織胺受體[H2]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及其他意欲治療疾病或不良事件之症狀或徵象的藥物),其根據機構標準且如研究主持人認為係必要的。
‧所記錄之感染併發症應根據標準機構實務,使用如治療主持人針對給定感染病況認為適當之口服或IV抗生素或其他抗感染劑來進行治療。
‧根據當地標準照護,允許生長因子支持劑、紅血球生成素刺激劑、及輸血(諸如紅血球及血小板),以治療嗜中性球減少症、貧血、或血小板減少症;在DLT期期間不允許使用這些藥劑作為疾病預防治療。
‧用作為研究藥物之治療前藥物的皮質類固醇是允許的,如表30中所記載,且如果每日劑量是小於10mg強體松或等效物,則允許用於治療先前存在之疾病。皮質類固醇可用作為造影顯影劑之預防措施。
‧記載於第6.1.2節之用來預防或管理潛在毒性的最佳支持性照護。
‧對骨病灶之緩和性放射療法。
‧GnRH促效劑及拮抗劑
‧如果是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開始,則可能減少PSA水平之藥物(例如,乙酸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黃體素、5 α還原酶抑制劑[例如,非那雄安(finasteride)、度他雄胺(dutasteride)])是允許的。
6.5.2.禁用或限制療法
下列藥物在研究期間是禁止的。必須事先(或事後盡快)通知研究委託者任何投予禁用療法之情況。
‧任何針對內臟病灶之化療、抗癌免疫療法(除了研究藥物以外)、實驗性療法、或放射療法。
‧已知會降低抽搐臨限之藥物。
‧為了最小化CRS對CYP450酶活性之潛在效應,其繼而可能影響CYP450基質之血液濃度,CYP450基質(尤其是具有狹窄治療指數者,例如華法林(warfarin))之併用投予在研究藥物之第一劑投予期間應停止48小時。參與者應針對來自所有CYP450基質之潛在毒性接受監測,且併用藥物之劑量可視需要進行調整。
‧除了因為管理不良事件以外,投予超過每天10mg強體松或等效物之皮質類固醇慢性劑量>10天是禁止的。
‧其他免疫抑制劑,除非用作為規程所指定之治療前藥物或用來治療不良事件(例如,CRS)。
‧在研究藥物投予日不應給予例行輸注。
‧草藥產品。
6.5.3.輸注前藥物
在各研究藥物輸注前,本研究中之參與者必須接受如下表30中所記載之預先給藥。在研究藥物輸注因為急性毒性而遭到中斷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14-182
4小時之情況下,應再次投予表30中之抗組織胺及解熱劑治療。
輸注前藥物可基於新出現之安全性及其他數據而有所改變,如SET所判定。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15-238
6.5.4.救援藥物
對於CRS臨床管理之建議包括使用托珠單抗之治療。1因此,中心必須確保托珠單抗在投予研究藥物前是可取得的。研究中心將供應托珠單抗救援藥物,其將取自當地且由研究委託者報銷費用。必須記錄救援藥物投予之日期及時間、以及救援藥物之名稱及劑量方案。
6.5.5.後續抗癌療法
在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投予之後續抗癌療法(包括開始及結束日期及最佳反應,如果可有的話)應記錄於eCRF中。
6.6.劑量修改
任何給藥/劑量調整應由醫學上合格之研究中心人員(主要研究主持人或協同研究主持人,除非似乎存在立即之安全性風險)監督。劑量延遲及劑量減少係用於管理毒性之主要方法。可針對第6.6.3節中所記載之特定毒性來實施引發劑量排程。如果毒性符合第7.1節中之治療中止標準,則治療將會中止。
6.6.1.劑量延遲
如果劑量延遲多於72小時,則亦延後後續劑量,確保每週劑量之間有最少5天間隔且在每週兩次劑量之間有3天間隔。針對第6.1.2節中所概述之事件,應遵循表31中所示之劑量去增量排程,並諮詢研究委託者。
‧在治療期間之DLT事件(表25)中,治療必須暫時停止,並投予支持性療法,如臨床指示。針對治療期間之其他3級臨床顯著毒性,應投予支持性療法,並可停止治療,如臨床指示。
‧如果毒性在28天內消退至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17-217
1級或基線,則在諮詢研究委託人後可重新開始治療,除了符合中止理由之標準以外(請參見7節)。
6.6.2.劑量減少
如果判定為參與者之最佳利益,則在諮詢研究委託者之醫療監控者後,研究藥物可在相同或較低劑量下重新開始,如表31所示,前提是不符合第7節中之研究療法中止標準。表31中所示之較低劑量水平代表被宣告為安全之先前評估劑量水平。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17-239
6.6.3.引發劑量期間之劑量修改
‧如果毒性在引發劑量投予期間發生:
‧在投予研究藥物之下一次引發或治療劑量前,必須符合第6.1.1節中之所有再治療標準。
‧如果2級毒性在72小時內消退至基線或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18-218
1級,則參與者可在最後一次引發劑量水平下繼續進行研究治療。
‧如果在引發劑量期間或之後發生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18-185
3級CRS,但在72小時內消退至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18-219
1級,則將如表31中所述減少劑量。在諮詢研究委託者後可考慮劑量再增量。
‧如果在引發劑量期間或之後發生4級CRS,則永久中止研究治療。
‧針對其他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18-187
3級毒性,在諮詢研究委託者後可允許再治療。
6.7.研究結束後之研究藥物
研究委託者將確保繼續從使用研究藥物之治療受益的參與者將在用於CSR之數據截止後能夠繼續治療。亦將告知參與者,在其已完成/中止研究藥物後其將無法取得研究藥物,且其應回訪其家庭醫師以判定標準照護。
7.研究藥物之中止及與者中止/退出
7.1.研究藥物之中止
如果參與者必須中止研究藥物,則不會使他或她自動退出研究。如果有下列情況,則必須中止參與者之研究藥物:
‧參與者接受並行(非規程)抗癌治療。
‧確認有疾病進展,除非在獲得研究委託人之醫療監控者的書面核准後,研究主持人判斷繼續使用研究藥物治療是參與者之最佳利益。
‧防止研究藥物之進一步投予的間加病(intercurrent illness)
‧參與者拒絕使用研究藥物進一步治療
‧參與者懷孕
‧不良事件未在最後一劑研究藥物之4週內消退至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19-220
1級,使得研究藥物連續受到中斷多於28天,除非基於臨床利益之證據而獲得研究委託者之醫療監控者及研究主持人同意。
‧儘管進行2次劑量減少及最佳支持性照護,3級或4級非血液學毒性依然再發生,除非基於臨床利益之證據而獲得研究委託人之醫療監控者及研究主持人同意。
‧在連續2劑研究藥物後再發生之3級IRR
‧4級IRR(第6.1.2.1節)。
‧CRS:
○在7天內未改善至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19-221
1級之2或3級CRS
○在5天內未改善至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19-190
2級之3級CRS
○兩次分開之3級CRS事件(復發)
○4級CRS
‧復發之3級或任何4級神經毒性(第6.1.2.4節)
‧儘管進行2次劑量減少及最佳支持性照護,4級血液學毒性依然再發生,除非基於臨床利益之證據而獲得研究委託者之醫療監控者及研究主持人同意。
‧在治療中止後,參與者應完成EOT訪問(請參見第1.3節)。治療中止之主要原因將記錄於eCRF中。由於毒性以外之原因而退出之參與者將在研究委託者之裁量下予以置換(請參見第4.1.1節)。
7.2.參與者中止/退出研究
參與者將因為下列任一原因而退出研究:
‧失去追蹤
‧撤回同意
‧研究委託者中止研究
當參與者在研究完成前退出,應將退出之理由會記錄於eCRF及原始文件中。指派給退出參與者之研究藥物不得指派給另一位參與者。
如果參與者中止研究藥物,則應獲得EOT及治療後追蹤評估。如果退出研究之原因為撤回同意,則不允許額外之評估。
7.2.1.撤回研究樣本之使用
退出研究之參與者將有下列關於研究樣本之選項:
‧所收集之樣本將根據參與者對研究樣本之原始知情同意而保留並使用。
‧參與者可撤回對研究樣本之同意,在此情況下樣本將被銷毀,且將不會進行進一步測試。為了起始樣本銷毀程序,研究主持人必須向研究委託者之中心聯絡人通知對研究樣本之撤回同意並要求銷毀樣本。研究委託者之中心聯絡人繼而將聯絡生物標記代表人以執行樣本銷毀。如果有要求,研究主持人將從研究委託者收到樣本已經銷毀之書面確認。
撤回研究樣本同時仍留在主要研究中
參與者可撤回對研究樣本之同意同時仍留在研究中。在此情況下,研究樣本將遭到銷毀。樣本銷毀過程將如上所述進行。
撤回樣本在未來研究中之使用
參與者可撤回對樣本用於研究之同意。在此情況下,樣本將在不再被臨床研究需要後銷毀。用於研究之樣本保留的細節係呈現於ICF中。
7.3.失去追蹤
如果參與者失去追蹤,則研究中心人員應盡一切合理努力聯繫參與者並判定中止/退出之原因。必須記錄所採取之追蹤措施。請參考第7.2節,參與者中止/退出研究
8.研究評估及程序
綜述
研究分成3個期間:篩選階段、治療階段、及治療後追蹤階段。活動排程彙總了研究程序之頻率及時機、及適用於此研究之評估。
所有計劃評估(包括臨床實驗室測試)均必須完成,且在各臨床訪問時檢閱結果。如果在相同時間點排定了多次評估,建議程序以下列順序執行:ECG、生命徵象、抽血。治療決策將基於在中心執行之安全性及疾病評估。可執行更頻繁之研究訪問,且如果有臨床指示,可更頻繁重複臨床評估。
用於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動力學評估之血液收集應保持盡可能接近規定之時間。如果需要,可早於規定之時間點進行其他測量。實際評估日期 及時間將記錄於原始文件及eCRF或實驗室申請表中。出於安全性原因或出於樣本技術問題,可收集重複或非排定樣本(即,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生物標記)。可執行額外之血清或尿液妊娠測試(如研究主持人判定有需要或當地法規要求),以確定參與者在參與研究期間的任何時間皆無懷孕。針對各參與者,在篩選階段期間將抽取大約23mL的血液。在治療階段期間,大多數樣本將在治療首8週期間收集。在此期間,將抽取大約450mL(每週排程)至490mL(每週兩次排程)的血液。如果實施引發排程,則可能需要額外的25mL。樣本將用於評估安全性、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動力學參數。
如果研究藥物係周邊輸注,則血液樣本必須從輸注研究藥物之手臂的對側手臂靜脈抽取,或者經由中心線抽取。如果研究藥物係經由中心線輸注,則血液樣本必須從兩臂中任一者之靜脈抽取。
篩選階段
所有參與者在進行任何研究相關程序前必須先簽署ICF。篩選階段會在執行第一次篩選評估時開始,且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30天內。在篩選期間,如果一項評估已作為參與者之例行臨床評量的一部分而執行且非特定用於此研究,則在已獲得經簽署之知情同意後不需要重複該評估,前提是該評估滿足研究之要求且係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之規定時間框架內執行。如果測試結果(諸如放射測試,例如MRI及CT掃描)是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6週(42天)內執行,則對於篩選而言是可接受的。篩選時需要新鮮腫瘤活檢樣本(來自轉移性疾病之可採檢部位)。然而,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前6週(42天)內獲得之樣本是可接受的,前提是參與者在此時間框架期間未接受進行中之抗癌療法。 這些樣本將被送至由研究委託者所指定之中央實驗室(細節請參見實驗室手冊)。
治療階段
治療階段在第1天以研究藥物投予開始,並持續直到EOT訪問完成。在治療階段期間,活檢樣本將自所選族群中收集。為了便於監測安全性,參與者將如第4.1節中所概述住院。在研究藥物輸注期間,生命徵象、體溫、及氧飽和度測量值將以規律之間隔受到監測。參與者將在每次中心訪問時針對可能之毒性接受評估。毒性應如在整個第6節中所述進行管理。參與者可繼續接受研究藥物,直到符合第7節中所概述之任何治療中止標準為止。針對因為疾病進展而中止治療之參與者,必須在治療中止前完成疾病進展表並送至研究委託者之醫療監控者。一旦中止研究藥物,參與者將完成EOT訪問。
治療結束
所有參與者均必須進行EOT訪問,包括因為任何原因而中止研究藥物者,例如失去追蹤、死亡、撤回研究參與同意。EOT訪問將在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23-227
30(+7)天或在開始新抗癌療法前完成,以先到者為準。如果參與者無法返回中心進行EOT訪問,或者如果EOT訪問發生在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之第30天前,則應在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之至多30天內或直到開始後續抗癌療法為止,聯繫參與者以收集不良事件及併用藥物。
治療後階段(追蹤)
治療後追蹤階段在EOT訪問後開始,且將持續直到符合第7.2節中之其中一個退出研究標準。如果研究藥物在疾病進展開始(如由疾病特異性反應標準所定義)前便遭到中止,則依據當地標準照護執行之疾病評估結果應記錄於eCRF上。一旦確認有疾病進展,則不需要後續疾病評估。
在EOT訪問後,將每12週獲得存活狀態(以及後續抗癌療法)直到研究結束,除非參與者已經死亡、失去追蹤、或已撤回同意。不良事件將在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收集至多30天。研究主持人可再次聯繫參與者或指定代表,以獲得關於參與者安全性或存活狀態之長期追蹤資訊,如知情同意書中所記載。如果關於存活之資訊係經由電話聯繫獲得,則該次通訊之書面記錄必須提供於原始文件中以供檢閱。如果參與者已經死亡,則死亡日期及死因將收集並記錄於eCRF(如果可得或在可得時)中。如果當地法律允許,則可使用公開記錄以記錄死亡及獲得存活狀態。
樣本收集及處理
樣本收集之實際日期及時間必須記錄於eCRF或實驗室申請表中。用於收集、處理、儲存、及運送樣本之說明係見於實驗室手冊/中心試驗用藥品及程序手冊(SIPPM),將提供該等手冊。樣本之收集、處理、儲存、及運送必須在規定(且如果適用)之受控溫度條件下,如於實驗室手冊/SIPPM中所指示。關於所有樣本收集之時機及頻率,請參考活動排程。
研究特定材料
將提供下列物資給研究主持人:
‧研究規程
‧研究主持人手冊
‧研究中心SIPPM
‧實驗室手冊
‧IPPI及輔助物資
‧ECG手冊
‧ECG機器
‧互動式網路反應系統手冊
‧電子數據獲取手冊
‧樣本ICF
8.1.療效評估
疾病評估包括下列評量。這些評估之頻率時機係提供於活動排程(第1.3節)中。
在基線時及在整過研究過程中,均應使用相同方法(CT掃描或MRI或99mTc骨掃描)進行疾病評估來表徵各個經識別及報告之病灶,以記錄疾病狀態。超音波、氟18F-氟代去氧葡萄糖正子斷層造影(PET)、及普通X光並非評估疾病反應之可接受方法。造影不應因為研究藥物投予有所延遲而延後。
對治療之反應將在中心由研究主持人評估,且結果將記錄於eCRF中。如果有臨床指示,則應考慮非排定之評估,並將結果收集於eCRF中。如果研究委託者要求,應保留影像直到研究完成以助於中央檢閱。
療效評估包括下列:
僅限於mCRPC癌:PSA及全身骨掃描(99mTc)
mCRPC及RCC:
‧CT掃描
‧MRI
***癌治療反應之評估將根據PCWG3標準執行(Sawicki LM et al.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17;44(1):102-107)。具有基線可由CT或MRI測量之疾病的患有RCC之參與者,其治療反應之評估將藉由以下執行:RECIST v1.1 Eisenhauer EA,Therasse P,Bogaerts J,et al.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revised RECIST guideline(version 1.1).Eur J Cancer.2009;45(2):228-247)。
依據RECIST v1.1具有客觀反應之參與者必須有在4週後執行之確認性掃描。如果在研究藥物治療期間之任何時候評估參與者具有部分反應(PR)或完全反應(CR)但在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26-192
4週後沒有確認,則參與者之最佳反應將取決於參與者之下一次最近評估而分類為穩定疾病/進行性疾病/無法評估。在研究期間,疾病反應可使用已知病灶之位置的CT或MRI掃描來評估。
如果發生全身性惡化而沒有記錄到放射線攝影進展,則用於作出此判定之臨床發現必須在eCRF中指定為「臨床疾病進展」並記錄於原始文件中。應盡一切努力經由放射線攝影確認來記錄客觀進展,即使在因為全身性惡化而中止治療後。臨床活性將由研究主持人記述於eCRF中。
在記錄到疾病進展後,參與者將有EOT訪問並進入研究治療後追蹤階段(第8節)。針對在疾病進展前中止研究治療之參與者,根據標準照 護在中心的療效評估將在EOT訪問後持續直到記錄到疾病進展、起始新抗癌療法、最多52週、或研究結束,以先到者為準;結果應記錄於CRF中。
8.1.1.疾病反應及進行性疾病之評估
8.1.1.1.軟組織病灶評估(CT或MRI、身體檢查)
基線疾病負荷將使用頸部、胸部、腹部、及骨盆(視情況加上其他區域)之CT掃描來評估,且使用IV顯影劑。無法耐受IV顯影劑之參與者可使用口服顯影劑來執行CT掃描,且將不使用IV顯影劑之原因記錄於原始文件中。在研究期間之後續療效評估將包括在基線時所記錄之所有疾病部位的放射線攝影造影。
可使用磁共振造影來評估使用CT無法適當造影之疾病部位(在理想的是MRI之任何情況下,其必須是用來在基線時及在所有後續反應評估時之造影技術)。針對所有其他疾病部位,MRI評估不會取代所需之頸部、胸部、腹部、及骨盆CT掃描,除非CT掃描為禁忌的。只有在有臨床指示時才需要腦部MRI。如果MRI為禁忌的,則可使用頭部之CT掃描。
針對具有可觸知(palpable)/表層病灶之參與者,藉由身體檢查進行臨床疾病評估應在基線時及在整個研究藥物治療中執行,如臨床指示。經幅照或經切除之病灶將被視為不可測量,且僅針對疾病進展進行監測。
8.1.1.2.在***癌中之骨病灶評估
患有***癌之參與者的骨疾病將根據PCWG3評估(即,評估反應持續時間)如下:
‧藉由CT或MRI測量之軟組織病灶的進展,如RECIST v1.1中所定義。
‧藉由骨掃描所觀察到且基於PCWG3之骨病灶的進展。在這些標準下,任何骨進展必須藉由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28-193
6週後之後續掃描來確認。應使用第8週掃描(第一次治療後掃描)作為參考掃描,所有後續掃描會與其對比以判定進展。骨進展係定義為下列中之一者:
1.觀察到第8週掃描對比於基線掃描具有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28-194
2個新骨病灶之參與者將需要在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28-195
6週後執行確認性掃描,且會落入以下2個類別中之一者:
a.確認性掃描(其係在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28-196
6週後執行)對比於第8週掃描顯示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28-197
2個新病灶(即,對比於基線掃描總共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28-198
4個新病灶)之參與者將被視為在第8週具有骨掃描進展。
b.確認性掃描對比於第8週掃描未顯示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28-199
2個新病灶之參與者將不被視為在此時具有骨掃描進展。第8週掃描將被視為參考掃描,後續掃描會與其對比。
2.針對第8週掃描對比於基線掃描不具有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28-200
2個新骨病灶之參與者,對比於第8週掃描顯示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28-229
2個新病灶之第一次掃描時間點將被視為骨掃描進展時間點(如果這些新病灶藉由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28-202
6週後之後續掃描得到確認)。
8.1.1.3.免疫反應評估或軟組織病灶
對治療之反應可由研究主持人根據免疫RECIST v1.1(iRECIST)評估(Seymour L.et al.Lancet Oncol.2017;18(3),e143-e152)。
8.1.2.在初始疾病進展後之治療
在根據RECIST v1.1或PCWG3***標準有進行性疾病,但主治醫師強烈相信繼續進行研究治療是參與者之最佳利益的情況下,則在研究委託者之醫療監控者的書面核准下,可允許參與者繼續使用研究藥物。在此情況下,在記錄到進行性疾病後,可依據標準照護執行局部療法(諸如輻射)。
一旦符合RECIST v1.1定義之疾病進展的特定標準或PCWG3***標準,則重複療效評估應在下一次依據規程排定之時間點或更早執行(但不早於自先前評估起4週)以確認疾病進展。儘管有初始放射進展,此允許繼續治療考慮到有些參與者在免疫療法開始後前幾個月可能有暫時腫瘤加劇(tumor flare)但會發展出後續疾病反應之觀察(Zimmerman Z,et al.Int Immunol.2015;27(1):31-37)。參與者應在主治醫師之裁量下繼續進行研究治療,同時等待確認疾病進展以瞭解其是否為臨床上穩定,如由下列標準所定義:
‧沒有指示疾病進展之臨床徵象及症狀
‧不需要立即治療性介入之臨床疾病進展
‧ECOG體能狀態沒有衰退
‧在關鍵解剖部位沒有需要緊急替代醫療介入之進行性腫瘤(例如,脊髓壓迫)
如果在評估後參與者被認為係臨床上不穩定,則他或她可能要離開研究治療,而沒有重複造影以確認進行性疾病。
在繼續研究治療前,參與者將需要提供書面知情同意(依據當地法規或要求)。所有在活動排程(請參見第1.3節)中記載之程序將依據規程繼續進行。
8.2.安全性評估
安全性將由SET監測。關於研究評估小組之細節係提供於第4.1.4節。安全性將藉由在第1.3節之時間點時的不良事件、臨床實驗室測試結果、ECG、生命徵象測量、身體檢查發現(包括基本神經檢查)、及ECOG體能狀態分數之評估來測量。如果有臨床指示,安全監測可更頻繁地執行,且不良事件應由研究主持人根據標準實務評估。
不良事件
將報告不良事件並由研究主持人追蹤。不良事件將根據NCI CTCAE 5.0版進行分級。研究期間發生之任何臨床相關變化將記錄於eCRF之不良事件部分中。在研究結束時持續存在之任何臨床上顯著的毒性將由研究主持人追蹤,直到消退或直到達到臨床上穩定之狀況。
研究將包括根據活動排程中所提供之時間點的下列安全性及耐受性評估。
8.2.1.身體檢查
一般身體檢查
篩選用身體檢查將至少包括參與者之身高、體重、整體外觀、皮膚、耳、鼻、喉、肺部、心臟、腹部、四肢、肌肉骨骼系統、淋巴系統、及神經系統之檢查。之後,症狀及疾病導向之身體檢查將在後續時間點進行。異 常將記錄於eCRF之適當部分中。亦將測量體重。應將臨床上顯著的基線後異常記錄為不良事件。
神經檢查
基本神經檢查將由研究中心人員進行。在篩選及治療階段期間,該等評估將與身體檢查一同執行,以針對中樞神經系統相關毒性來評估參與者。將任何自基線之臨床上顯著的變化記錄為不良事件。
ECOG體能狀態
ECOG體能狀態量表將用於對參與者之日常生活活動進行分級。
8.2.2.生命徵象
將評估體溫、脈搏/心率、呼吸率、血壓、及氧飽和度。血壓及脈搏/心率測量將使用全自動化裝置評估。只有在自動化裝置不可用時,才會使用手動技術。血壓及脈搏/心率測量應在無分心事物(例如,電視、手機)之安靜環境中休息至少5分鐘後進行。
8.2.3.心電圖
三重複12導程ECG將由合格中心人員使用ECG機器執行,該機器係由研究委託者提供且會自動計算心率並測量脈搏率;及RR、QRS、QT、及QTc間隔。3次個別ECG追蹤應盡可能在接近的時間接續獲得,間隔大約5分 鐘(±3分鐘)。在收集ECG期間,參與者應待在無分心事物(例如,電視、手機)之安靜環境中。在ECG收集之前,參與者應以仰躺姿勢休息至少5鐘,且在執行ECG前應避免說話或移動手臂或腿部至少10分鐘。重要的是要注意,實際測試時間應與篩選及研究時ECG兩者之各個時間點一致,以最小化所獲得結果之變異性。
應執行額外心血管評估(如為臨床上適當的)以確保參與者安全。臨床研究主持人將檢閱結果(包括ECG形態)以進行即時管理。篩選時所記載之異常應包括在醫學病史中。ECG數據將提交至中央實驗室並由心臟病專家檢閱以進行間隔測量及整體解讀。
8.2.4.超音波心電圖或多門控擷取掃描
超音波心電圖(ECHO)或多門控擷取(MUGA)掃描(如果無法使用ECHO)將在篩選時執行以建立基線心臟狀態。如果有臨床指示將進行進一步評量。
8.2.5.臨床安全性實驗室評估
將收集臨床實驗室樣本。研究主持人必須審查實驗室結果,記錄此次審查,並將研究期間發生之任何臨床相關變化記錄於eCRF的不良事件部分。實驗室報告必須隨原始文件一同歸檔。在中心收案任何參與者前,在中心之實驗室設施的實驗室認證或審定及正常範圍必須提交給研究委託者。如果參與者已在與調查中心相關聯之實驗室設施以外的實驗室設施進行實驗室評估, 則研究主持人也必須將該設施之實驗室認證或審定及正常範圍提交給研究委託者。實驗室報告必須隨原始文件一同歸檔。
8.3.不良事件及嚴重不良事件
來自臨床研究之安全性資訊的及時、精確、且完整的報告及分析對於保護參與者、研究主持人、及研究委託者而言極為重要,且是世界各地管制機關之強制規定的。研究委託者已建立符合世界各地管制要求之標準操作程序,以確保安全性資訊之適當報告;由研究委託者或其隸屬機構進行之所有臨床研究將根據該等程序進行。
從獲得經簽署且註明日期之知情同意時起至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至多30天或直到開始後續抗癌療法(如果較早),參與者(或在適當時,照顧者、代理者、或參與者之法定代理人)將報告不良事件(關於報告不良事件之時間段,請參見第8.3.1節)。將不記錄及報告預期事件,因為這是FIH研究,其中所有嚴重不良事件對於瞭解產品安全性是重要的。
8.3.1.收集不良事件及嚴重不良事件資訊之時間段及頻率
所有不良事件
從獲得經簽署且註明日期之知情同意時起至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至多30天或直到開始後續抗癌療法(如果較早),所有不良事件及特殊報告情況(無論嚴重或不嚴重)均會被報告,且可包括針對安全性追蹤之聯繫。不良事件將由研究主持人追蹤並根據NCI CTCAE 5.0版進行分級。具有3級或更高毒性或導致研究藥物中止之未消退不良事件的參與者將繼續受到評估,直到恢 復至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34-224
1級或基線、該事件被視為不可逆的、研究結束、或最多6個月,以先到者為準。
嚴重不良事件(包括在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之30天內向研究主持人自發性報告之嚴重不良事件)必須使用嚴重不良事件表報告。研究委託者將評估任何由研究主持人在規程中所規定之時間框架以外自發性報告之安全性資訊。
嚴重不良事件
研究期間發生之所有嚴重不良事件,必須由研究中心人員在知悉事件之24小時內,向適當的研究委託者聯絡人報告。關於嚴重不良事件之資訊將使用嚴重不良事件表傳送給研究委託者,該表必須由來自研究中心之醫師完成並簽署,然後在24小時內傳送給研究委託者。嚴重不良事件之初始及追蹤報告應以傳真(fax)方式提出。
8.3.2.不良事件及嚴重不良事件之追蹤
不良事件(包括懷孕)將由研究主持人追蹤。
8.3.3.針對嚴重不良事件之規定報告要求
研究委託者負責向監管機關適當報告不良事件。研究委託者亦將向研究主持人(及調查機構之領導人,如果需要)報告所有可疑之未預期嚴重不良反應(SUSAR)。研究主持人(或研究委託者,如果需要)必須向核准規 程之適當獨立倫理委員會/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IEC/IRB)報告SUSAR,除非IEC/IRB另有要求且由IEC/IRB記錄。
8.3.4.懷孕
女性參與者或男性參與者之伴侶的所有初始懷孕報告應由研究中心人員在知悉事件之24小時以內,使用適當懷孕通知表向研究委託者報告。異常懷孕結果(例如,自然流產、胎兒死亡、死產、先天異常、子宮外孕)被視為嚴重不良事件,且必須使用嚴重不良事件表報告。在研究期間懷孕之任何參與者必須中止使用研究藥物之治療。關於懷孕結果及嬰兒之任何產後後遺症的追蹤資訊是必要的。
8.3.5.特別關注的不良事件
將追蹤任何等級之細胞介素釋放症候群而作為研究委託者之標準安全性監測活動的一部分。這些事件將在知悉事件之24小時內向研究委託者報告,無論其嚴重性(即,嚴重及不嚴重不良事件),且將需要加強資料收集。必須追蹤CRS事件(任何等級),直到恢復或直到沒有進一步改善。
8.4.藥物過量之治療
由於這是研究藥物在人類中之首次經驗,MTD是未知的;因此,無法定義藥物過量。在>25%所欲劑量之給藥錯誤的情況下,研究主持人或主治醫師應:
‧立即聯繫研究委託者之醫療監控者。
‧針對AE/SAE及實驗室異常密切監測參與者,直到研究藥物不再被全身性偵測到(至少5天)。
‧儘快獲得用於藥物動力學分析之血清樣本,並從最後一劑研究藥物之日起依序重複連續5天。
‧將所處方之劑量記錄於eCRF中。
‧將所投予之實際劑量記錄於eCRF中。
8.5.藥物動力學及免疫原性
8.5.1.評估
將收集靜脈血液樣本以測量研究藥物及抗研究藥物抗體之血清濃度。將各個血清樣本分成3個等分試樣(各1個以用於藥物動力學、抗研究藥物抗體、及備用)。用於分析研究藥物血清濃度及對研究藥物之抗體所收集之樣本可另外用於評估安全性或療效方面,其用於解決研究期期間或研究期之後所產生的疑慮、用於進一步表徵免疫原性、或用於評估相關生物標記(例如,可能存在可溶性PSMA)。將不會對這些血清樣本執行基因分析。將維護參與者之機密性。關於生物樣本之收集、處理、及運送的額外資訊可見於實驗室手冊。
8.5.2.分析程序
藥物動力學
將由研究委託者或在研究委託者的監督下使用經驗證、具特異性及靈敏性之免疫檢定方法來分析血清樣本,以判定研究藥物之濃度。
免疫原性
抗研究藥物抗體之偵測及表徵將由研究委託者或在研究委託者的監督下使用經驗證之檢定方法執行。亦將針對研究藥物血清濃度評估用於偵測抗研究藥物抗體所收集之所有樣本,以進行抗體數據解讀。
8.5.3.藥物動力學參數及評估
將在研究期間收集血液樣本,以在表18及表19中所概述之時間點測量研究藥物之藥物動力學。亦將在研究藥物中止後之治療結束訪問時收集樣本。
針對所收集之所有樣本,血液取樣之確切日期及時間必須記錄於實驗室申請表上。關於樣本收集要求,請參考實驗室手冊。所收集之樣本必須在實驗室手冊中所指示之溫度的規定受控條件下儲存。
如果需要,所收集之樣本可額外用於評估安全性或療效方面,其解決研究期期間或研究期之後所產生的疑慮,或者解決之後可能產生的藥物特性相關問題。將維護參與者之機密性。關於生物樣本之收集、處理、及運送的額外資訊可見於實驗室手冊。
藥物動力學參數
將針對個體估計藥物動力學參數,且將針對各劑量水平計算描述性統計。亦可探索Cmax及AUC與劑量之相關性。藥物動力學參數可包括但不限於Cmax、Tmax、AUC(t1-t2)、AUCtau、Cmin、及累積比(RA);如果有足夠的數據 可用於估計,則將計算參數。此外,探索性族群之基於藥物動力學方法亦可應用於藥物動力學分析。
8.5.4.免疫原性評估(抗研究藥物抗體)
將根據表18及表19,在自第1部分及第2部分兩者期間之所有參與者收集的血清樣本中評估抗研究藥物抗體。此外,亦將在最終訪問時自中止研究藥物或退出研究之參與者收集血清樣本。
血清樣本將用來評估抗研究藥物抗體之免疫原性。針對免疫原性分析所收集之樣本可額外用於評估安全性或療效方面,其解決研究期期間或研究期之後所產生的疑慮。
8.6.藥效動力學
自周邊血液之細胞介素生產將在研究藥物之治療前及治療後進行分析。分析將監測細胞介素水平,包括其可包括但不限於可指示免疫細胞之活化的IL-1β、IL-2、IL-6、IL-8、IL-10、IFN-γ、及TNF-α。
為了判定使用研究藥物之治療是否會導致抗腫瘤活性增加(藉由經重定向T細胞介導之PSMA陽性腫瘤細胞殺滅)及細胞毒性T細胞之活化增加,可藉由諸如流動式細胞測量術或飛行時間細胞測量術(CyTOF)的方法來分析全血樣本及轉移性組織樣本,以評估腫瘤及免疫細胞群。來自轉移性疾病之可採檢部位的新鮮組織腫瘤活檢切片將針對腫瘤中之PSMA表現及藥效動力學標記來進行收集及測試。
全血樣本可使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分析,以評估周邊免疫細胞群。將收集靜脈血液樣本以經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探索性評估T細胞上之CD3受體佔據(RO)。關於腫瘤組織樣本要求、製備、及運送之進一步細節,請參考實驗室手冊。關於藥效動力學樣本收集時間,請參見第1.3節。
8.7.遺傳學
在此研究中將不會評估藥物基因體學或藥物遺傳學。
8.8.生物標記
此研究中之生物標記評估將著重於下列目標:1)評估腫瘤及血液中指示T細胞反應之免疫反應而作為研究藥物之潛在貢獻;2)評估回應於研究藥物投予之細胞介素生產;及3)評估可預測治療反應之其他標記,包括PSMA表現。
相較於正常人類***,PSMA經常在某些腫瘤上以高水平表現。先前研究顯示患有mCRpC之患者中的PSMA表現的可變表現。22此外,已顯示***之神經內分泌腫瘤對PSMA標靶療法具有抗性。因此,PSMA及神經內分泌標記之表現將藉由IHC自腫瘤進行評估。可評估腫瘤中PSMA之治療前及治療後表現及神經內分泌標記以評量治療效果。將自所選族群中收集腫瘤樣本。
基線腫瘤免疫狀態可能可預測反應,因此T細胞活化、耗竭、及影響T細胞反應之其他免疫細胞將自基線腫瘤及在治療後進行評估。腫瘤及周邊血液中之免疫細胞反應將在治療前及治療後進行評估。因為T細胞活化而 釋放之細胞介素將自輸注前及輸注後所收集之血清樣本進行評估。此外,將收集並儲存PBMC。可能之未來使用可包括識別對研究藥物有不同反應之免疫表型亞群。
在第2部分期間,除了以上提及之生物標記外,將收集循環腫瘤DNA及CTC,並將其用來探索T細胞純株性(clonality)之變化、識別可預測反應/抗性之標記、及評估周邊血液及腫瘤內之免疫概況(immune profile)。
生物標記將在腫瘤組織樣本、全血、及血清中進行評估。生物標記樣本可用於幫助解決新出現之問題,且使更安全、更有效、且最終個別化之療法能夠被開發出來。這些樣本將只會在當地法規及運送物流允許之場所進行收集,且分析將在中央實驗室執行。
為了瞭解腫瘤微環境在使用研究藥物治療前及治療後之變化,次世代RNA定序將在轉移性腫瘤衍生之RNA樣本上執行。基因及基因群將與治療結果相關。
停止分析
生物標記分析取決於適當生物標記檢定及臨床反應率之可用性。如果在研究期間或在研究結束時清楚知道,分析對於生物標記評估而言將不具有足夠之科學價值,或者如果沒有足夠樣本或反應者以允許適當之生物標記評估,則可能會暫緩或不執行生物標記分析。在研究提早終止或顯示臨床療效不佳之情況下,生物標記評估之完成係基於數據之正當性及預期用途。
額外收集
如果在研究完成前之任何時候判定,需要來自福馬林固定石蠟包埋之腫瘤樣本的額外材料才能成功完成規程所規定之分析,則研究委託者可要求自現有樣本中取回額外材料。此外,基於新出現之科學證據,研究委託者可在研究期間或研究完成後要求來自先前所收集之腫瘤樣本的額外材料以進行回溯性分析。在此情況下,此類分析會專屬於與所調查研究藥物或疾病相關之研究。
8.9.健康經濟學或醫療資源利用及健康經濟學
不適用。
9.統計學考量
將不會進行正式的統計假設檢定。數據將使用描述性統計進行彙總。連續變數將使用觀察次數、平均值、標準偏差、變異係數、中位數、及範圍進行彙總,視情況而定。分類值將使用觀察次數及百分比進行彙總,視情況而定。
9.1.統計假設
不適用。劑量增量將由下述之統計模型指引。
9.1.1.支持劑量增量之統計模型
來自使用EWOC原理4之二參數BLRM24的DLT機率將是有助於劑量增量及RP2D建議之主要指引,RP2D建議等於或低於估計之MTD。
DLT之發生(例如,在或不在DLT評估期期間發生之DLT)(第4.1.3節)係劑量增量之主要變數。來自對於DLT可評估分析集而言合格之參與者的這些累積DLT數據,將用於模擬研究藥物之劑量與DLT之間的關係。二參數BLRM將用於計算在劑量d下之DLT機率。
logit(π(d))=log(α)+β‧log(d/d*)α>0,β>0其中,π(d)是當在劑量=d下以單劑給予研究藥物時之DLT機率,d是DLT評估期期間之計劃劑量,且logit(π(d))=log[π(d)/{1-π(d)}]且d*是參考劑量。
藉由BLRMDLT機率
各劑量水平之真實DLT率的機率將彙總如下:
[0%,20%)劑量不足區間
[20%,33%)目標毒性區間
[33%,100%]過度毒性區間
當一個劑量族群中之所有參與者完成DLT評估期時,DLT機率將藉由BLRM計算,如上所述。下一個劑量族群之最高劑量水平將使用在研究藥物之所有劑量水平下的DLT機率來作出建議。最高劑量將需要滿足EWOC原理,即估計之DLT率位於過度毒性區間中之機率小於25%,且估計之DLT率位於目標毒性區間之機率最高。此外,用於下一個族群之劑量選擇及MTD或RP2D之決定將遵循第4.1.1節中所述之規則
9.2.樣本大小判定
在劑量增量期間,在加速調定階段中一個劑量水平將收案1或更多位參與者,而在標準調定階段中一個劑量水平將收案3或更多位參與者,且至少6位係收案於安全及可耐受之RP2D下。經收案之參與者總數將取決於DLT之頻率及何時判定RP2D。最大樣本大小是大約70位參與者。
由於第2部分之目標在於評估研究藥物在RP2D下之安全性及初步臨床活性,所以選擇大約20位(mCRPC及RCC)之樣本大小以提供具有合理精確度之點估計。表32描述在所選頻率下針對所關注事件類型(例如,特別關注之客觀反應或不良事件)之點估計及其90%精確信賴區間(雙邊)。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43-60
具體而言,如果所關注事件之真實機率係15%或更高,則觀察到沒有參與者經歷此事件之機率小於5%。
9.3.用於分析之族群
用於此研究之分析族群係定義如下:
‧所有經治療分析集:此集係由接受至少1劑研究藥物之參與者所組成。此分析集將被視為主要的且將用於所有安全性及療效彙總中。
‧DLT可評估分析集:此集係「所有經治療分析」集之子集。此分析將包括在DLT觀察期期間(如第4.1.3節中所定義)接受至少75%的研究藥物之計劃劑量的參與者。
‧生物標記分析集:此集係由接受至少1劑研究藥物且具有至少一1次治療前或治療後生物標記測量之所有參與者所組成。
‧藥物動力學分析集:此集係由接受至少1劑研究藥物且具有至少1次研究藥物之可評估濃度測量之所有參與者所組成。
9.4.統計分析
9.4.1.療效分析
終點定義
整體反應率(ORR)係定義為根據疾病特異性反應標準具有PR或更佳之參與者的比例。對治療之反應將由研究主持人評估。
反應持續時間(DOR)將自初始記錄到反應(PR或更佳)之日起計算至第一次記錄到進行性疾病(如於疾病特異性反應標準中所定義)證據之日、或因為任何原因而死亡之日,以先發生者為準。針對對於尚未進展疾病之治療具有反應(CR或PR)且存活之參與者,數據將設限於開始任何後續抗癌療法前最後一次疾病評估時。
反應時間(TTR)係定義為自第一劑研究藥物之日起至第一次記錄到反應之日的時間。
分析方法
將整體反應率與其雙邊90%精確信賴區間一起製表。此外,將各個反應類別中之參與者的數量及百分比製表。針對反應時間,將使用描述性統計將結果彙總,包括具有反應之參與者的平均值、中位數、標準偏差、及範圍。針對DOR,Kaplan-Meier方法將用於描述性彙總。
9.4.2.安全性分析
將對來自「所有經處理分析集」之數據執行所有安全性分析。用於安全性評估之基線值係定義為在最接近但先於開始第一次研究藥物投予之時所收集的值。所要評估之安全性參數係不良事件之發生率、嚴重性、及類型、參與者身體檢查發現中之臨床上顯著變化、生命徵象測量、臨床實驗室及其他臨床測試結果(例如,ECG)。將研究藥物暴露及研究藥物中止之原因製表。不良事件將依照系統器官類別、首選術語(preferred term)、參與者所經歷之最差等級、及依照劑量水平彙總。
不良事件
研究主持人於eCRF中所使用的用於識別不良事件之原始報告用語(verbatim term)將使用Medical Dictionary for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編碼。因研究藥物出現之不良事件係在研究藥物階段期間開始發生之不良事件,或係先前存在病況自基線起有所惡化之後果的不良事件。分析中將包括所有報 告之不良事件。針對各個不良事件,經歷至少發生1次給定事件之參與者的百分比將依劑量水平/劑量族群彙總。
針對死亡、因為不良事件而中止研究藥物、或經歷重度或嚴重不良事件之參與者,可視情況提供彙總、清單、資料集、或參與者敘述。DLT之清單將使用DLT可評估分析集。將列出DLT,且將發生率依照系統器官類別、首選術語、不良事件之最差等級及類型、及劑量水平彙總。
臨床實驗室測試
將實驗室數據依照實驗室測試之類型彙總。將參考範圍用於實驗室數據之彙總中。描述性統計將在基線時針對各個實驗室分析物進行計算,且在各個排定之時間點針對觀察值及相較於基線之變化進行計算。將根據NCI CTCAE 5.0版呈現治療期間之最差毒性等級。在研究期間,參與者所經歷之最差毒性等級自基線的變化將以偏移表提供。將提供任何實驗室結果超出參考範圍之參與者的清單。
心電圖(ECG)
研究藥物對QTc之效應將藉由描述性統計及頻率表列之方式評估。將探索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模型,以瞭解並表徵暴露-反應關係。
生命徵象
將在各個所排定之時間點的體溫、脈搏/心率、及血壓(收縮及舒張)值、及相較於基線之變化的描述性統計彙總。將數值超過臨床上重要界限之參與者的百分比彙總。
9.4.3.其他分析
藥物動力學分析
將對來自「藥物動力學分析集」之數據執行藥物動力學分析。低於最低可定量濃度之所有血清濃度或遺漏數據將如實標示於濃度資料庫中。低於較低可定量濃度之濃度在摘要統計中將當作零處理。如果參與者數據不允許進行適當之參數評估,則將參與者從藥物動力學參數分析中排除。所有從分析中排除之參與者及樣本將清楚記錄於CSR中。
數據將依據劑量水平針對所有具有可用血清濃度之參與者列出。如果參與者數據不允許進行適當之藥物動力學評估(例如,不完整之研究藥物投予;給藥及取樣時間之資訊遺漏;濃度數據不足以進行藥物動力學參數計算),則將參與者從藥物動力學分析中排除。
將針對研究藥物之藥物動力學參數,使用描述性統計以依照劑量族群彙總各個取樣時間點之研究藥物血清濃度。亦可將平均血清濃度時間曲線作圖,且亦可將個別血清濃度時間曲線作圖。
如果可以取得適當之數據,則研究藥物之血清濃度-時間數據的族群藥物動力學分析可使用非線性混合效應模型執行。細節將在分開的族群藥物動力學分析計畫中給出,且族群藥物動力學分析之結果將呈現在分開的報告中。
生物標記分析
將依照臨床共變量或分子亞群並使用適當統計方法(例如,參數式或非參數式、單變量或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或存活期分析,取決於終點)對生物標記分析進行分層。除了在使用研究藥物治療後減弱之基因及路徑之外,基線表現水平之相關性或表現水平回應於事件發生時間(time-to-event)終點之變化將識別出反應性(或抗性)亞群。
將任何藥效動力學測量值製表列出,並視情況作圖。可將參與者可依照族群、劑量排程、或臨床反應分組。由於這是沒有對照小組之開放標籤研究,將進行統計分析以協助瞭解結果。
生物標記分析之結果可呈現在分開的報告中。計劃之分析係基於臨床上有效檢定之可用性,且如果新出現之研究數據顯示沒有提供有用科學資訊之可能性,則可能會暫緩。
受體佔據分析
描述性統計將用於彙總研究藥物CD3 RO結果。將探索研究藥物血清濃度與RO之間的關係、及RO與下游藥效動力學效應之間的關係。任何此類分析之結果可呈現在分開的報告中。
免疫原性分析
將針對所有接受至少1劑研究藥物且具有適當樣本可供偵測研究藥物之抗體的參與者(即,在第一劑研究藥物後獲得至少1個樣本之參與者) 彙總抗研究藥物抗體之發生率。將提供對於研究藥物之抗體呈陽性的參與者之清單。將針對對於研究藥物之抗體呈陽性的參與者彙總抗體對研究藥物之最大效價(titer)。可執行其他免疫原性分析以進一步表徵所產生之免疫反應。
藥效動力學分析
將不會對在截止日期後合約供應商或研究委託者收到之藥效動力學樣本進行分析,並因此自藥效動力學分析中排除。將探索所選標記中的基線水平與相較於基線之變化之間的關聯性及臨床反應。此分析之結果將呈現在分開的報告中。
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分析
將探索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模型,以瞭解並表徵關鍵療效、安全性、及藥效動力學/生物標記終點之暴露-反應關係。細節將提供在分開的分析計劃中,且分析結果可彙總在分開的報告中。
<110>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JANSSEN BIOTECH,INC) 麥克德維特,特蕾莎(MCDEVITT,THERESA) 謝蒂,沙巴(SHETTY,SHOBA) 謝宏(XIE,HONG)
<120> 使用抗PSMA/CD3抗體來治療腎癌之方法
<130> JBI6081WOPCT1
<140>
<141>
<150> 62/836,270
<151> 2019-04-19
<160> 28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750
<212> PRT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1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50-61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51-62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52-63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53-64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54-65
<210> 2
<211> 750
<212> PRT
<213> 黑猩猩(Pan troglodytes)
<400> 2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54-66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55-67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56-68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57-69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58-70
<210> 3
<211> 750
<212> PRT
<213> 食蟹獼猴(Macaca fascicularis)
<400> 3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58-71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59-72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0-73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1-74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2-75
<210> 4
<211> 207
<212> PRT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4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2-77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3-78
<210> 5
<211> 12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多肽
<400> 5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3-79
<210> 6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多肽
<400> 6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4-80
<210> 7
<211> 45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多肽
<400> 7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4-82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5-83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6-84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7-85
<210> 8
<211> 2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多肽
<400> 8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7-86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8-88
<210> 9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肽
<400> 9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8-87
<210> 10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肽
<400> 10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9-90
<210> 11
<211> 1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肽
<400> 11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9-91
<210> 12
<211> 1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肽
<400> 12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9-92
<210> 13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肽
<400> 13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69-93
<210> 14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肽
<400> 14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0-94
<210> 15
<211> 12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多肽
<400> 15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0-95
<210> 16
<211> 10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多肽
<400> 16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1-96
<210> 17
<211> 45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多肽
<400> 17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1-98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2-99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3-100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4-101
<210> 18
<211> 21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多肽
<400> 18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4-102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5-103
<210> 19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肽
<400> 19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5-105
<210> 20
<211> 1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肽
<400> 20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6-106
<210> 21
<211> 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肽
<400> 21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6-107
<210> 22
<211> 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肽
<400> 22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6-108
<210> 23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肽
<400> 23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6-109
<210> 24
<211> 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肽
<400> 24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7-110
<210> 25
<211> 141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多核苷酸
<400> 25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7-111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8-112
<210> 26
<211> 69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多核苷酸
<400> 26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8-113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9-114
<210> 27
<211> 1356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多核苷酸
<400> 27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79-115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80-116
<210> 28
<211> 64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說明:合成多核苷酸
<400> 28
Figure 109113031-A0202-12-0180-117

Claims (7)

  1. 一種治療患者中的腎癌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將安全量的抗PSMAxCD3抗體片段投予至該患者,其中該抗PSMA x CD3抗體包含特異性結合PSMA之第一結合域及特異性結合CD3之第二結合域,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SEQ ID NO:7之重鏈(HC)及SEQ ID NO:8之輕鏈(LC),且該第二結合域包含SEQ ID NO:17之重鏈(HC)及SEQ ID NO:18之輕鏈(LC)。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患者患有轉移性腎癌(mRCC)。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PSMA x CD3抗體在第1週係以約0.1μg/kg之劑量靜脈內(IV)投予至該患者。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PSMA x CD3抗體係一週一次以從約0.1μg/kg之劑量開始靜脈內(IV)投予至該患者。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PSMA x CD3抗體係每週兩次以從約0.1μg/kg之劑量開始靜脈內(IV)投予至該患者。
  6.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用於治療患者中之腎癌的SEQ ID NO:7、8、17、及18之抗原結合蛋白,其中該組成物係在第1週以約0.1μg/kg之初始劑量投予至該患者。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組成物,其中該患者患有轉移性腎癌(mRCC)。
TW109113031A 2019-04-19 2020-04-17 使用抗psma/cd3抗體來治療腎癌之方法 TW2021042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36287P 2019-04-19 2019-04-19
US62/836,287 2019-04-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4266A true TW202104266A (zh) 2021-02-01

Family

ID=70465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3031A TW202104266A (zh) 2019-04-19 2020-04-17 使用抗psma/cd3抗體來治療腎癌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79115A1 (zh)
EP (1) EP3956023A1 (zh)
JP (1) JP2022529970A (zh)
KR (1) KR20220002900A (zh)
CN (1) CN113747945A (zh)
AR (1) AR118721A1 (zh)
AU (1) AU2020259405A1 (zh)
BR (1) BR112021020873A2 (zh)
CA (1) CA3136892A1 (zh)
MA (1) MA55718A (zh)
MX (1) MX2021012765A (zh)
TW (1) TW202104266A (zh)
WO (1) WO20202129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R118720A1 (es) 2019-04-19 2021-10-27 Janssen Biotech Inc Métodos para tratar el cáncer de próstata con un anticuerpo anti-psma / cd3
WO2023224912A1 (en) * 2022-05-16 2023-11-23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with bispecific anti-psma x anti-cd3 antibodie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pd-1 antibod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87659T1 (de) 1986-09-02 1993-04-15 Enzon Lab Inc Bindungsmolekuele mit einzelpolypeptidkette.
GB9015198D0 (en) 1990-07-10 1990-08-29 Brien Caroline J O Binding substance
WO1994013804A1 (en) 1992-12-04 1994-06-23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ultivalent and multispecific binding proteins, their manufacture and use
AUPO591797A0 (en) 1997-03-27 1997-04-24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High avidity polyvalent and polyspecific reagents
CA2710373A1 (en) 2007-12-19 2009-07-09 Ping Tsui Design and generation of human de novo pix phage display libraries via fusion to pix or pvii, vectors, antibodies and methods
EP4180458A1 (en) * 2008-10-01 2023-05-17 Amgen Research (Munich) GmbH Cross-species-specific psma x cd3 bispecific single chain antibody
JOP20160154B1 (ar) * 2015-07-31 2021-08-17 Regeneron Pharma أجسام ضادة مضاد لل psma، وجزيئات رابطة لمستضد ثنائي النوعية الذي يربط psma و cd3، واستخداماتها
JOP20200303A1 (ar) * 2018-05-24 2020-11-23 Janssen Biotech Inc عوامل ربط psma واستخداماته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A55718A (fr) 2022-02-23
AU2020259405A1 (en) 2021-09-23
AR118721A1 (es) 2021-10-27
US20210079115A1 (en) 2021-03-18
EP3956023A1 (en) 2022-02-23
CN113747945A (zh) 2021-12-03
JP2022529970A (ja) 2022-06-27
BR112021020873A2 (pt) 2022-04-19
WO2020212949A1 (en) 2020-10-22
MX2021012765A (es) 2021-11-18
CA3136892A1 (en) 2020-10-22
KR20220002900A (ko)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plon et al. Antibodies to watch in 2022
US11866509B2 (en) Humanized antibodies against CEACAM1
TWI583700B (zh) 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之抗體及其用途
TW201718011A (zh) 用於治療癌症之新穎組合
US20230279096A1 (en)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anti-il-8 antibodies and anti-pd-1 antibodies for treating cancer
TW202104265A (zh) 使用抗psma/cd3抗體來治療***癌之方法
US20220178930A1 (en) Anti-galectin-9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WO2017149513A1 (en) Anti-mcam antibodi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CN103857411A (zh) 使用抗il-13抗体治疗哮喘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13893343A (zh) 抗-pd-1抗体及其在制备治疗***患者的药物中的用途
US20230131598A1 (en) Combination treatment for cancer
US20230074793A1 (en) Treatment with a bispecific antibody that binds ctla4 and pd1
US20220372161A1 (en) Antibodies against the poliovirus receptor (pvr) and uses thereof
CN108697799A (zh) 抗lgr5单克隆抗体的施用
TW202104266A (zh) 使用抗psma/cd3抗體來治療腎癌之方法
JP2022548627A (ja) 骨髄線維症の治療のための、高親和性のリガンドを遮断するヒト化抗t細胞免疫グロブリンドメイン及びムチンドメイン3(tim-3)igg4抗体の使用
US20220010003A1 (en) Anti-periostin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WO2022109302A9 (en) Anti-galectin-9 antibodies and therapeutic uses thereof
KR20220087537A (ko) C5 관련 질환을 치료 또는 예방하기 위한 투여 요법
US20230140694A1 (en) Combination treatment for cancer involving anti-icos and anti-pd1 antibodies, optionally further involving anti-tim3 antibodies
CN118126181A (zh) 人和猴交叉种属抗ccr8膜蛋白抗体
WO2022093841A1 (en) Anti-galectin-9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in the treatment of ocular melanoma
WO2023107100A1 (en) Methods and treatment for multiple myeloma involving antibodies to il-18
EA040840B1 (ru) Антитела против csf1r для лечения pv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