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4975A - 資訊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4975A
TW202024975A TW108134796A TW108134796A TW202024975A TW 202024975 A TW202024975 A TW 202024975A TW 108134796 A TW108134796 A TW 108134796A TW 108134796 A TW108134796 A TW 108134796A TW 202024975 A TW202024975 A TW 2020249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biometric
registration devi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4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8296B (zh
Inventor
黃冕
宋宜濤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4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4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8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829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50Maintenance of biometric data or enrol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資訊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所述方法包括:獲取用戶標識資訊;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本發明實施例能夠有效減小資訊比對和匹配的資料量,從而在保證用戶資訊安全的前提下,簡化用戶操作的複雜度,進而降低用戶投入的時間成本,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資料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資訊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隨著資料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人臉、指紋辨識作為非接觸式身分認證手段,能夠準確地實現實時身分認證,用戶體驗較好。但是在認證資料庫資料量較大的情況下,需要對於認證資料庫中儲存的資料一一進行比對和匹配,這就導致身分認證的效率較為低下。針對該問題,現有技術中採用透過用戶即時輸入的手機號或其他身分類帳號來縮小用來比對和匹配的認證資料,但是這種方式需要用戶參與輸入相關的資訊,不僅操作繁瑣,增加用戶投入的時間成本,降低用戶的使用效率,不利於維護用戶的使用體驗,還增加了用戶的資訊安全風險。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資訊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資訊處理方法。 具體的,所述資訊處理方法,包括: 獲取用戶標識資訊; 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 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結合第一方面,本公開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是由用戶設備發送的。 結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實現方式,本公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之後,還包括: 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並返回匹配結果。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實現方式和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實現方式,本公開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之前,還包括: 獲取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其中,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相關聯; 所述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被實施為: 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和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實現方式、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實現方式和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實現方式,本公開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和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之後,還包括: 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以及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關聯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 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並返回匹配結果。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資訊處理方法。 具體的,所述資訊處理方法,包括: 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以使其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並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 接收伺服器返回的匹配結果。 結合第二方面,本公開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之前,還包括: 向用戶設備發送廣播消息,其中,所述廣播消息攜帶有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以使所述用戶設備將用戶標識資訊和接收到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用以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結合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實現方式,本公開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廣播消息中還攜帶有簽名資訊,所述簽名資訊由私鑰對於廣播時間資訊進行簽名得到,用於在被所述用戶設備使用公鑰驗證通過後,觸發所述用戶設備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和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其中,所述公鑰與所述私鑰相匹配。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資訊處理裝置。 具體的,所述資訊處理裝置,包括: 第一獲取模組,被配置為獲取用戶標識資訊; 第一確定模組,被配置為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 建立模組,被配置為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結合第三方面,本公開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是由用戶設備發送的。 結合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第一種實現方式,本公開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建立模組之後,還包括: 第二獲取模組,被配置為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第一匹配模組,被配置為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並返回匹配結果。 結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種實現方式和第三方面的第二種實現方式,本公開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建立模組之前,還包括: 第三獲取模組,被配置為獲取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其中,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相關聯; 所述建立模組被配置為: 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和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結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種實現方式、第三方面的第二種實現方式和第三方面的第三種實現方式,本公開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建立模組之後,還包括: 第四獲取模組,被配置為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以及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關聯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 第二確定模組,被配置為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第二匹配模組,被配置為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並返回匹配結果。 第四方面,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資訊處理裝置。 具體的,所述資訊處理裝置,包括: 第五獲取模組,被配置為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辨識資訊發送模組,被配置為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以使其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並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 接收模組,被配置為接收伺服器返回的匹配結果。 結合第四方面,本公開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五獲取模組之前,還包括: 廣播消息發送模組,被配置為向用戶設備發送廣播消息,其中,所述廣播消息攜帶有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以使所述用戶設備將用戶標識資訊和接收到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用以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結合第四方面和第四方面的第一種實現方式,本公開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廣播消息中還攜帶有簽名資訊,所述簽名資訊由私鑰對於廣播時間資訊進行簽名得到,用於在被所述用戶設備使用公鑰驗證通過後,觸發所述用戶設備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和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其中,所述公鑰與所述私鑰相匹配。 第五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包括儲存器和處理器,所述儲存器用於儲存一條或多條支援資訊處理裝置執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資訊處理方法的電腦指令,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用於執行所述儲存器中儲存的電腦指令。所述資訊處理裝置還可以包括通訊介面,用於資訊處理裝置與其他設備或通訊網路通訊。 第六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儲存媒體,用於儲存資訊處理裝置所用的電腦指令,其包含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資訊處理方法為資訊處理裝置所涉及的電腦指令。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技術方案透過獲取的用戶標識資訊首先確定與其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然後根據確定的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後續該資料庫可用於針對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的辨識處理。該技術方案能夠有效減小資訊比對和匹配的資料量,從而在保證用戶資訊安全的前提下,簡化用戶操作的複雜度,進而降低用戶投入的時間成本,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後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並不能限制本發明實施例。
下文中,將參考圖式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容易地實現它們。此外,為了清楚起見,在圖式中省略了與描述示例性實施方式無關的部分。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應理解,諸如“包括”或“具有”等的術語旨在指示本說明書中所公開的特徵、數字、步驟、行為、部件、部分或其組合的存在,並且不欲排除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徵、數字、步驟、行為、部件、部分或其組合存在或被添加的可能性。 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圖式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透過獲取的用戶標識資訊首先確定與其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然後根據確定的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後續該資料庫可用於針對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的辨識處理。該技術方案能夠有效減小資訊比對和匹配的資料量,從而在保證用戶資訊安全的前提下,簡化用戶操作的複雜度,進而降低用戶投入的時間成本,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圖1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資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適用於伺服器端,如圖1所示,所述資訊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01-S103: 在步驟S101中,獲取用戶標識資訊; 在步驟S102中,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 在步驟S103中,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上文提及,隨著資料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人臉、指紋辨識作為非接觸式身分認證手段,能夠準確地實現實時身分認證,用戶體驗較好。但是在認證資料庫資料量較大的情況下,需要對於認證資料庫中儲存的資料一一進行比對和匹配,這就導致身分認證的效率較為低下。針對該問題,現有技術中採用透過用戶即時輸入的手機號或其他身分類帳號來縮小用來比對和匹配的認證資料,但是這種方式需要用戶參與輸入相關的資訊,不僅操作繁瑣,增加用戶投入的時間成本,降低用戶的使用效率,不利於維護用戶的使用體驗,還增加了用戶的資訊安全風險。 考慮到上述問題,在該實施方式中,提出一種資訊處理方法,該方法透過獲取的用戶標識資訊首先確定與其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然後根據確定的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後續該資料庫可用於針對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的辨識處理。該技術方案能夠有效減小資訊比對和匹配的資料量,從而在保證用戶資訊安全的前提下,簡化用戶操作的複雜度,進而降低用戶投入的時間成本,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是由用戶設備發送的、用於對於用戶或用戶設備的身分和唯一性進行標識的資訊。其中,所述用戶設備可包括用戶手機、手環、物聯網或傳感器設備等可發送標識資訊的可雙向通訊設備,甚至RFID標籤等可被讀取標識資訊的單向通訊設備。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可包括預設區域或場所內的用戶設備標識資訊、用戶手機號、用戶帳戶資訊、用戶所攜帶或佩戴的可通訊設備發出的標識資訊等等。其中,所述預設區域或場所內的用戶設備標識資訊比如可以為賣場、會場、公司、寫字樓等區域或場所內的用戶手機IMEI資訊等資訊;所述用戶帳戶資訊比如可以為用戶微信號、支付寶帳號、釘釘號、郵箱資訊、銀行帳號、身分證號、護照號、軍官證號、某一關聯應用的帳號資訊、在某一關聯設備上註冊或綁定的帳號資訊等等;所述用戶攜帶或佩戴的可通訊設備發出的標識資訊比如可以為用戶攜帶或佩戴的RFID標籤、藍牙通訊設備、NFC通訊設備等可通訊設備發出的標識資訊。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徵指的是人臉、指紋、虹膜等人體固有的、具有唯一可辨識性的特徵。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其生物特徵之間可以存在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或者多對多的關聯關係,使得兩者相互對應。其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其生物特徵之間存在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或者多對多的關聯關係指的是,當用戶提供的生物特徵和用戶標識資訊都只有一個時,比如,用戶提供了指紋和手機號,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其生物特徵之間就存在一對一的關聯關係,即一個用戶標識資訊對應一個該用戶的生物特徵;當用戶提供了一個生物特徵,但提供了多個用戶標識資訊時,比如,用戶提供了指紋,以及手機號、微信號和郵箱地址,則其所提供的多個用戶標識資訊都與其提供的生物特徵相對應;當用戶提供了多個生物特徵,但只提供了一個用戶標識資訊時,比如用戶提供了指紋和虹膜,以及手機號,則其用戶標識資訊就與這多個生物特徵相對應;類似地,當用戶提供了多個生物特徵,也提供了多個用戶標識資訊時,比如用戶提供了指紋和虹膜,以及手機號和微信號,則其多個用戶標識資訊分別與這多個生物特徵相對應。也就是說,無論用戶提供的用戶標識資訊和生物特徵有幾個,同一用戶的用戶標識資訊和生物特徵要相關聯、相對應。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和與其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可透過多種渠道獲取得到,比如可透過註冊操作獲取,也可透過大資料或其他公開平臺獲取。獲取得到的用戶標識資訊、用戶生物特徵及其對應關係可事先儲存在伺服器或者儲存器中。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是由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組成的資料庫,是一個針對獲取的用戶標識資訊而生成的資料庫,可以說所述資料庫具有針對性。其中,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可包括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以及兩者之間的對應關係。 上文提及,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可用於後續生物特徵的辨識工作,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步驟S103,即所述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之後,還包括對於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進行匹配和辨識的步驟,即如圖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201-S205: 在步驟S201中,獲取用戶標識資訊; 在步驟S202中,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 在步驟S203中,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在步驟S204中,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在步驟S205中,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並返回匹配結果。 由上可知,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是由預設範圍內的用戶標識資訊、以及與其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組成的,而不是由未加限制的、大範圍的用戶生物特徵組成,而且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用戶標識資訊與其生物特徵是相互對應的。因此,在該實施方式中,在建立了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之後,執行用戶身分辨識任務時,透過對於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資料庫中儲存的生物特徵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小範圍的資料匹配,即可獲取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對應的用戶標識資訊,以此來實現對於用戶的身分進行辨識驗證或者判斷用戶的合法性等目的。比如,在將接收到的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儲存的生物特徵進行一一比對和匹配後,若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存在與所述待辨識生物特徵相匹配的生物特徵,認為該用戶通過身分驗證,為合法用戶,則返回辨識成功消息,但若經過比對和匹配,發現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並不存在與所述待辨識生物特徵相匹配的生物特徵,認為該用戶未通過身分驗證,為非法用戶,則返回辨識失敗消息。另外,由於上述資料匹配的基礎是具有針對性的小範圍資料,因而能夠快速地完成辨識任務,有效節約辨識時間,減小辨識處理的資料量。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可在需要進行身分辨識時或者之前,由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或者具有生物特徵採集功能的其他設備獲取,並將其發送至伺服器。其中,所述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可為人臉採集設備、指紋採集設備、虹膜採集設備等設備。 在本實施例的另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步驟S103,即所述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之前,還包括獲取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的步驟,而此時,所述步驟S103被實施為: 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和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即如圖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301-S304: 在步驟S301中,獲取用戶標識資訊; 在步驟S302中,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 在步驟S303中,獲取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其中,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相關聯; 在步驟S304中,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和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為了進一步提高資料庫的針對性,提高用戶身分辨識的效率,在該實施方式中,還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與一用戶註冊設備相關聯,獲取所述用戶註冊設備的辨識資訊,並建立以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為索引的資料庫。其中,所述用戶註冊設備指的是用戶註冊或者綁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的設備,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指的是能夠對於用戶註冊設備進行唯一辨識的資訊,比如用戶註冊設備ID號等等。由於所述用戶註冊設備是用戶註冊或者綁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的設備,因此,所述用戶註冊設備也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相關聯。更為具體地,在獲取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之後,首先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以及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雙重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然後再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該實施方式使得用戶標識資訊、用戶註冊設備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均存在關聯和對應關係,比如,每個場所具有一個或幾個用戶註冊設備,每個用戶註冊設備對應一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每個用戶註冊設備上註冊或綁定的用戶標識資訊以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都儲存在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這樣就可以以所述用戶註冊設備的辨識資訊為索引,根據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鎖定對應的資料庫,然後再在該資料庫中進行後續的用戶身分匹配和辨識操作,從而進一步提高用戶身分辨識的效率。 進一步地,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述步驟S304,即所述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和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之後,還包括對於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進行匹配和辨識的步驟,即如圖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401-S407: 在步驟S401中,獲取用戶標識資訊; 在步驟S402中,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 在步驟S403中,獲取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其中,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相關聯; 在步驟S404中,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和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在步驟S405中,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以及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關聯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 在步驟S406中,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在步驟S407中,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並返回匹配結果。 如上所述,為了進一步提高用戶身分辨識的效率,在該實施方式中,在進行用戶身分辨識的時候,首先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以及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關聯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然後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最後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鎖定的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這樣就可以先根據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鎖定對應的資料庫,再在該資料庫中實施更具針對性的匹配和辨識工作,從而大大提高用戶身分辨識的效率,節約辨識時間,減小辨識計算量。 圖5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資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適用於用戶註冊設備端,如圖5所示,所述資訊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501-S503: 在步驟S501中,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在步驟S502中,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以使其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並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 在步驟S503中,接收伺服器返回的匹配結果。 上文提及,隨著資料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人臉、指紋辨識作為非接觸式身分認證手段,能夠準確地實現實時身分認證,用戶體驗較好。但是在認證資料庫資料量較大的情況下,需要對於認證資料庫中儲存的資料一一進行比對和匹配,這就導致身分認證的效率較為低下。針對該問題,現有技術中採用透過用戶即時輸入的手機號或其他身分類帳號來縮小用來比對和匹配的認證資料,但是這種方式需要用戶參與輸入相關的資訊,不僅操作繁瑣,增加用戶投入的時間成本,降低用戶的使用效率,不利於維護用戶的使用體驗,還增加了用戶的資訊安全風險。 考慮到上述問題,在該實施方式中,提出一種資訊處理方法,該方法在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之後,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使其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具有針對性的、包括小範圍資料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並基於該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進行用戶身分的匹配和辨識。該技術方案能夠有效減小資訊比對和匹配的資料量,從而在保證用戶資訊安全的前提下,簡化用戶操作的複雜度,進而降低用戶投入的時間成本,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上文提及,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用戶標識資訊與用戶生物特徵之間均存在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那麼,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儲存在伺服器上的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包括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用戶標識資訊、用戶生物特徵、以及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之間的關聯關係、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係,以及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這樣,在用戶註冊設備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之後,就可以將其辨識資訊以及獲取的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一併發送給伺服器,使其根據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確定與其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然後再在對應的這個資料庫裡對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進行有針對性的匹配和辨識。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可由所述用戶註冊設備直接採集得到,也可由其他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採集,再發送給所述用戶註冊設備。對於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的獲取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進行設置和選擇,本發明對其不作具體限定。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步驟S501,即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之前,還包括向用戶設備發送廣播消息的步驟,即如圖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601-S604: 在步驟S601中,向用戶設備發送廣播消息,其中,所述廣播消息攜帶有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以使所述用戶設備將用戶標識資訊和接收到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用以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在步驟S602中,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在步驟S603中,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以使其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並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 在步驟S604中,接收伺服器返回的匹配結果。 為了建立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之間的關係,進而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在該實施方式中,在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之前,還需向用戶設備發送廣播消息,其中,所述廣播消息攜帶有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這樣所述用戶設備接收到廣播消息之後,就可以從中提取出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連同用戶標識資訊一併發送給伺服器,而伺服器收到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和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之後,就可以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獲取與其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的關聯資訊,建立一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以用於後續有針對性的用戶身分匹配和辨識。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廣播消息可透過藍牙、WIFI等近距離通訊設備發送。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為了增強廣播消息的安全性,所述廣播消息中還攜帶有簽名資訊,其中,所述簽名資訊是由所述用戶註冊設備利用私鑰對於廣播消息的廣播時間或其他資訊進行簽名得到的,這樣在所述廣播消息被用戶設備使用公鑰驗證通過後,就可以觸發所述用戶設備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和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這一動作。其中,所述公鑰與所述私鑰相匹配,所述私鑰可以內置於所述用戶註冊設備中,比如出廠時就配置在設備中,而所述公鑰既可以內置於所述用戶設備中,也可以在所述用戶設備執行註冊或綁定操作時從所述用戶註冊設備或伺服器處獲得。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設備使用公鑰對於收到的簽名資訊進行處理後,若得到的廣播時間資訊與當前時間的時間差處於預設時間範圍內,比如,30分鐘,認為所述用戶設備可能還位於所述用戶註冊設備附近,即當前收到的簽名資訊有效,則簽名驗證通過,觸發向伺服器發送用戶標識資訊和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否則,認為所述用戶設備可能已經遠離所述用戶註冊設備,即當前收到的簽名資訊失效,則簽名驗證不通過,不執行相應資訊的發送操作。 下述為本發明裝置實施例,可以用於執行本發明方法實施例。 圖7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資訊處理裝置的結構方塊圖,該裝置可以透過軟體、硬體或者兩者的結合實現成為電子設備的部分或者全部,具體可實現為伺服器。如圖7所示,所述資訊處理裝置包括: 第一獲取模組701,被配置為獲取用戶標識資訊; 第一確定模組702,被配置為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 建立模組703,被配置為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上文提及,隨著資料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人臉、指紋辨識作為非接觸式身分認證手段,能夠準確地實現實時身分認證,用戶體驗較好。但是在認證資料庫資料量較大的情況下,需要對於認證資料庫中儲存的資料一一進行比對和匹配,這就導致身分認證的效率較為低下。針對該問題,現有技術中採用透過用戶即時輸入的手機號或其他身分類帳號來縮小用來比對和匹配的認證資料,但是這種方式需要用戶參與輸入相關的資訊,不僅操作繁瑣,增加用戶投入的時間成本,降低用戶的使用效率,不利於維護用戶的使用體驗,還增加了用戶的資訊安全風險。 考慮到上述問題,在該實施方式中,提出一種資訊處理裝置,該裝置透過獲取的用戶標識資訊首先確定與其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然後根據確定的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後續該資料庫可用於針對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的辨識處理。該技術方案能夠有效減小資訊比對和匹配的資料量,從而在保證用戶資訊安全的前提下,簡化用戶操作的複雜度,進而降低用戶投入的時間成本,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是由用戶設備發送的、用於對於用戶或用戶設備的身分和唯一性進行標識的資訊。其中,所述用戶設備可包括用戶手機、手環、物聯網或傳感器設備等可發送標識資訊的可雙向通訊設備,甚至RFID標籤等可被讀取標識資訊的單向通訊設備。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可包括預設區域或場所內的用戶設備標識資訊、用戶手機號、用戶帳戶資訊、用戶所攜帶或佩戴的可通訊設備發出的標識資訊等等。其中,所述預設區域或場所內的用戶設備標識資訊比如可以為賣場、會場、公司、寫字樓等區域或場所內的用戶手機IMEI資訊等資訊;所述用戶帳戶資訊比如可以為用戶微信號、支付寶帳號、釘釘號、郵箱資訊、銀行帳號、身分證號、護照號、軍官證號、某一關聯應用的帳號資訊、在某一關聯設備上註冊或綁定的帳號資訊等等;所述用戶攜帶或佩戴的可通訊設備發出的標識資訊比如可以為用戶攜帶或佩戴的RFID標籤、藍牙通訊設備、NFC通訊設備等可通訊設備發出的標識資訊。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徵指的是人臉、指紋、虹膜等人體固有的、具有唯一可辨識性的特徵。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其生物特徵之間可以存在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或者多對多的關聯關係,使得兩者相互對應。其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其生物特徵之間存在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或者多對多的關聯關係指的是,當用戶提供的生物特徵和用戶標識資訊都只有一個時,比如,用戶提供了指紋和手機號,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其生物特徵之間就存在一對一的關聯關係,即一個用戶標識資訊對應一個該用戶的生物特徵;當用戶提供了一個生物特徵,但提供了多個用戶標識資訊時,比如,用戶提供了指紋,以及手機號、微信號和郵箱地址,則其所提供的多個用戶標識資訊都與其提供的生物特徵相對應;當用戶提供了多個生物特徵,但只提供了一個用戶標識資訊時,比如用戶提供了指紋和虹膜,以及手機號,則其用戶標識資訊就與這多個生物特徵相對應;類似地,當用戶提供了多個生物特徵,也提供了多個用戶標識資訊時,比如用戶提供了指紋和虹膜,以及手機號和微信號,則其多個用戶標識資訊分別與這多個生物特徵相對應。也就是說,無論用戶提供的用戶標識資訊和生物特徵有幾個,同一用戶的用戶標識資訊和生物特徵要相關聯、相對應。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和與其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可透過多種渠道獲取得到,比如可透過註冊操作獲取,也可透過大資料或其他公開平臺獲取。獲取得到的用戶標識資訊、用戶生物特徵及其對應關係可事先儲存在伺服器或者儲存器中。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是由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組成的資料庫,是一個針對獲取的用戶標識資訊而生成的資料庫,可以說所述資料庫具有針對性。其中,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可包括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以及兩者之間的對應關係。 上文提及,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可用於後續生物特徵的辨識工作,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建立模組703之後,還包括對於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進行匹配和辨識的部分,即如圖8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第一獲取模組801,被配置為獲取用戶標識資訊; 第一確定模組802,被配置為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 建立模組803,被配置為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第二獲取模組804,被配置為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第一匹配模組805,被配置為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並返回匹配結果。 由上可知,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是由預設範圍內的用戶標識資訊、以及與其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組成的,而不是由未加限制的、大範圍的用戶生物特徵組成,而且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用戶標識資訊與其生物特徵是相互對應的。因此,在該實施方式中,在建立模組803建立了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之後,第一匹配模組805執行用戶身分辨識任務時,透過對於第二獲取模組804獲取的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資料庫中儲存的生物特徵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小範圍的資料匹配,即可獲取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對應的用戶標識資訊,以此來實現對於用戶的身分進行辨識驗證或者判斷用戶的合法性等目的。比如,在將接收到的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儲存的生物特徵進行一一比對和匹配後,若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存在與所述待辨識生物特徵相匹配的生物特徵,認為該用戶通過身分驗證,為合法用戶,則返回辨識成功消息,但若經過比對和匹配,發現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並不存在與所述待辨識生物特徵相匹配的生物特徵,認為該用戶未通過身分驗證,為非法用戶,則返回辨識失敗消息。另外,由於上述資料匹配的基礎是具有針對性的小範圍資料,因而能夠快速地完成辨識任務,有效節約辨識時間,減小辨識處理的資料量。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可在需要進行身分辨識時或者之前,由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或者具有生物特徵採集功能的其他設備獲取,並將其發送至伺服器。其中,所述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可為人臉採集設備、指紋採集設備、虹膜採集設備等設備。 在本實施例的另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建立模組703之前,還包括獲取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的部分,而此時,所述建立模組703被配置為: 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和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即如圖9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第一獲取模組901,被配置為獲取用戶標識資訊; 第一確定模組902,被配置為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 第三獲取模組903,被配置為獲取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其中,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相關聯; 建立模組904,被配置為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和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為了進一步提高資料庫的針對性,提高用戶身分辨識的效率,在該實施方式中,還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與一用戶註冊設備相關聯,獲取所述用戶註冊設備的辨識資訊,並建立以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為索引的資料庫。其中,所述用戶註冊設備指的是用戶註冊或者綁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的設備,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指的是能夠對於用戶註冊設備進行唯一辨識的資訊,比如用戶註冊設備ID號等等。由於所述用戶註冊設備是用戶註冊或者綁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的設備,因此,所述用戶註冊設備也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相關聯。更為具體地,在獲取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之後,首先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以及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雙重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然後再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該實施方式使得用戶標識資訊、用戶註冊設備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均存在關聯和對應關係,比如,每個場所具有一個或幾個用戶註冊設備,每個用戶註冊設備對應一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每個用戶註冊設備上註冊或綁定的用戶標識資訊以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都儲存在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這樣就可以以所述用戶註冊設備的辨識資訊為索引,根據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鎖定對應的資料庫,然後再在該資料庫中進行後續的用戶身分匹配和辨識操作,從而進一步提高用戶身分辨識的效率。 進一步地,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述建立模組904之後,還包括對於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進行匹配和辨識的部分,即如圖10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第一獲取模組1001,被配置為獲取用戶標識資訊; 第一確定模組1002,被配置為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 第三獲取模組1003,被配置為獲取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其中,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相關聯; 建立模組1004,被配置為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和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第四獲取模組1005,被配置為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以及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關聯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 第二確定模組1006,被配置為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第二匹配模組1007,被配置為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並返回匹配結果。 如上所述,為了進一步提高用戶身分辨識的效率,在該實施方式中,在進行用戶身分辨識的時候,第四獲取模組1005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以及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關聯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第二確定模組1006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第二匹配模組1007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鎖定的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這樣就可以先根據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鎖定對應的資料庫,再在該資料庫中實施更具針對性的匹配和辨識工作,從而大大提高用戶身分辨識的效率,節約辨識時間,減小辨識計算量。 圖11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資訊處理裝置的結構方塊圖,該裝置可以透過軟體、硬體或者兩者的結合實現成為電子設備的部分或者全部,具體可實現為用戶註冊設備。如圖11所示,所述資訊處理裝置包括: 第五獲取模組1101,被配置為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辨識資訊發送模組1102,被配置為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以使其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並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 接收模組1103,被配置為接收伺服器返回的匹配結果。 上文提及,隨著資料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人臉、指紋辨識作為非接觸式身分認證手段,能夠準確地實現實時身分認證,用戶體驗較好。但是在認證資料庫資料量較大的情況下,需要對於認證資料庫中儲存的資料一一進行比對和匹配,這就導致身分認證的效率較為低下。針對該問題,現有技術中採用透過用戶即時輸入的手機號或其他身分類帳號來縮小用來比對和匹配的認證資料,但是這種方式需要用戶參與輸入相關的資訊,不僅操作繁瑣,增加用戶投入的時間成本,降低用戶的使用效率,不利於維護用戶的使用體驗,還增加了用戶的資訊安全風險。 考慮到上述問題,在該實施方式中,提出一種資訊處理裝置,該裝置在第五獲取模組1101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之後,辨識資訊發送模組1102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使其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具有針對性的、包括小範圍資料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並基於該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進行用戶身分的匹配和辨識。該技術方案能夠有效減小資訊比對和匹配的資料量,從而在保證用戶資訊安全的前提下,簡化用戶操作的複雜度,進而降低用戶投入的時間成本,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上文提及,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用戶標識資訊與用戶生物特徵之間均存在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那麼,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儲存在伺服器上的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包括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用戶標識資訊、用戶生物特徵、以及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之間的關聯關係、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係,以及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這樣,在用戶註冊設備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之後,就可以將其辨識資訊以及獲取的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一併發送給伺服器,使其根據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確定與其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然後再在對應的這個資料庫裡對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進行有針對性的匹配和辨識。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可由所述用戶註冊設備直接採集得到,也可由其他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採集,再發送給所述用戶註冊設備。對於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的獲取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進行設置和選擇,本發明對其不作具體限定。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五獲取模組1101之前,還包括向用戶設備發送廣播消息的部分,即如圖12所示,所述裝置包括: 廣播消息發送模組1201,被配置為向用戶設備發送廣播消息,其中,所述廣播消息攜帶有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以使所述用戶設備將用戶標識資訊和接收到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用以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第五獲取模組1202,被配置為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辨識資訊發送模組1203,被配置為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以使其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並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 接收模組1204,被配置為接收伺服器返回的匹配結果。 為了建立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之間的關係,進而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在該實施方式中,在第五獲取模組1202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之前,廣播消息發送模組1201還需向用戶設備發送廣播消息,其中,所述廣播消息攜帶有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這樣所述用戶設備接收到廣播消息之後,就可以從中提取出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連同用戶標識資訊一併發送給伺服器,而伺服器收到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和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之後,就可以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獲取與其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的關聯資訊,建立一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以用於後續有針對性的用戶身分匹配和辨識。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廣播消息可透過藍牙、WIFI等近距離通訊設備發送。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為了增強廣播消息的安全性,所述廣播消息中還攜帶有簽名資訊,其中,所述簽名資訊是由所述用戶註冊設備利用私鑰對於廣播消息的廣播時間或其他資訊進行簽名得到的,這樣在所述廣播消息被用戶設備使用公鑰驗證通過後,就可以觸發所述用戶設備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和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這一動作。其中,所述公鑰與所述私鑰相匹配,所述私鑰可以內置於所述用戶註冊設備中,比如出廠時就配置在設備中,而所述公鑰既可以內置於所述用戶設備中,也可以在所述用戶設備執行註冊或綁定操作時從所述用戶註冊設備或伺服器處獲得。 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可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用戶設備使用公鑰對於收到的簽名資訊進行處理後,若得到的廣播時間資訊與當前時間的時間差處於預設時間範圍內,比如,30分鐘,認為所述用戶設備可能還位於所述用戶註冊設備附近,即當前收到的簽名資訊有效,則簽名驗證通過,觸發向伺服器發送用戶標識資訊和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否則,認為所述用戶設備可能已經遠離所述用戶註冊設備,即當前收到的簽名資訊失效,則簽名驗證不通過,不執行相應資訊的發送操作。 本發明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電子設備,圖13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的結構方塊圖,如圖13所示,所述電子設備1300包括儲存器1301和處理器1302;其中, 所述儲存器1301用於儲存一條或多條電腦指令,其中,所述一條或多條電腦指令被所述處理器1302執行以實現上述任一方法步驟。 圖14適於用來實現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資訊處理方法的電腦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4所示,電腦系統1400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1401,其可以根據儲存在唯讀記憶體(ROM)1402中的程式或者從儲存部分1408加載到隨機存取記憶體(RAM)1403中的程式而執行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各種處理。在RAM1403中,還儲存有系統1400操作所需的各種程式和資料。CPU1401、ROM1402以及RAM1403透過匯流排1404彼此相連。輸入/輸出(I/O)介面1405也連接至匯流排1404。 以下部件連接至I/O介面1405:包括鍵盤、滑鼠等的輸入部分1406;包括諸如陰極射線管(CRT)、液晶顯示器(LCD)等以及揚聲器等的輸出部分1407;包括硬碟等的儲存部分1408;以及包括諸如LAN卡、調變解調器等的網路介面卡的通訊部分1409。通訊部分1409經由諸如網際網路的網路執行通訊處理。驅動器1410也根據需要連接至I/O介面1405。可拆卸媒體1411,諸如磁碟、光碟、磁光碟、半導體儲存器等等,根據需要安裝在驅動器1410上,以便於從其上讀出的電腦程式根據需要被安裝入儲存部分1408。 特別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上文描述的方法可以被實現為電腦軟體程式。例如,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包括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及其可讀媒體上的電腦程式,所述電腦程式包含用於執行所述資訊處理方法的程式代碼。在這樣的實施方式中,該電腦程式可以透過通訊部分1409從網路上被下載和安裝,及/或從可拆卸媒體1411被安裝。 圖式中的流程圖和方塊圖,圖示了按照本發明各種實施方式的系統、方法和電腦程式產品的可能實現的體系架構、功能和操作。在這點上,路程圖或方塊圖中的每個方塊可以代表一個模組、程式段或代碼的一部分,所述模組、程式段或代碼的一部分包含一個或多個用於實現規定的邏輯功能的可執行指令。也應當注意,在有些作為替換的實現中,方塊中所標註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於圖式中所標註的順序發生。例如,兩個接連地表示的方塊實際上可以基本並行地執行,它們有時也可以按相反的順序執行,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方塊圖及/或流程圖中的每個方塊、以及方塊圖及/或流程圖中的方塊的組合,可以用執行規定的功能或操作的專用的基於硬體的系統來實現,或者可以用專用硬體與電腦指令的組合來實現。 描述於本發明實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單元或模組可以透過軟體的方式實現,也可以透過硬體的方式來實現。所描述的單元或模組也可以設置在處理器中,這些單元或模組的名稱在某種情況下並不構成對該單元或模組本身的限定。 作為另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以是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裝置中所包含的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也可以是單獨存在,未裝配入設備中的電腦可讀儲存媒體。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儲存有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程式,所述程式被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的處理器用來執行描述於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 以上描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以及對所運用技術原理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涉及的發明範圍,並不限於上述技術特徵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在不脫離所述發明構思的情況下,由上述技術特徵或其等同特徵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徵與本發明實施例中公開的(但不限於)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徵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
S101:步驟 S102:步驟 S103:步驟 S201:步驟 S202:步驟 S203:步驟 S204:步驟 S205:步驟 S301:步驟 S302:步驟 S303:步驟 S304:步驟 S401:步驟 S402:步驟 S403:步驟 S404:步驟 S405:步驟 S406:步驟 S407:步驟 S501:步驟 S502:步驟 S503:步驟 S601:步驟 S602:步驟 S603:步驟 S604:步驟 701:第一獲取模組 702:第一確定模組 703:建立模組 801:第一獲取模組 802:第一確定模組 803:建立模組 804:第二獲取模組 805:第一匹配模組 901:第一獲取模組 902:第一確定模組 903:第三獲取模組 904:建立模組 1001:第一獲取模組 1002:第一確定模組 1003:第三獲取模組 1004:建立模組 1005:第四獲取模組 1006:第二確定模組 1007:第二匹配模組 1101:第五獲取模組 1120:辨識資訊發送模組 1130:接收模組 1201:廣播消息發送模組 1202:第五獲取模組 1203:辨識資訊發送模組 1204:接收模組 1300:電子設備 1301:儲存器 1302:處理器 1400:電腦系統 1401:中央處理單元 1402:唯讀記憶體 1403:隨機存取記憶體 1404:匯流排 1405:輸入/輸出介面 1406:輸入部分 1407:輸出部分 1408:儲存部分 1409:通訊部分 1410:驅動器 1411:可拆卸媒體
結合圖式,透過以下非限制性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的其它特徵、目的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明顯。在圖式中: 圖1-圖6示出根據本發明不同實施方式的資訊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圖7-圖12示出根據本發明不同實施方式的資訊處理裝置的結構方塊圖; 圖13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的結構方塊圖; 圖14是適於用來實現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資訊處理方法的電腦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Claims (18)

  1.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獲取用戶標識資訊; 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 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是由用戶設備發送的。
  3.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之後,還包括: 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並返回匹配結果。
  4.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之前,還包括: 獲取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其中,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相關聯; 所述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被實施為: 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和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5.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和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之後,還包括: 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以及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關聯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 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並返回匹配結果。
  6.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以使其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並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 接收伺服器返回的匹配結果。
  7.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之前,還包括: 向用戶設備發送廣播消息,其中,所述廣播消息攜帶有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以使所述用戶設備將用戶標識資訊和接收到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用以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8.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廣播消息中還攜帶有簽名資訊,所述簽名資訊由私鑰對於廣播時間資訊進行簽名得到,用於在被所述用戶設備使用公鑰驗證通過後,觸發所述用戶設備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和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其中,所述公鑰與所述私鑰相匹配。
  9.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一獲取模組,被配置為獲取用戶標識資訊; 第一確定模組,被配置為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確定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 建立模組,被配置為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10.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用戶標識資訊是由用戶設備發送的。
  11. 根據請求項9或10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建立模組之後,還包括: 第二獲取模組,被配置為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第一匹配模組,被配置為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並返回匹配結果。
  12. 根據請求項9或10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建立模組之前,還包括: 第三獲取模組,被配置為獲取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其中,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相關聯; 所述建立模組被配置為: 根據所述用戶標識資訊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和用戶生物特徵之間的關聯關係,獲取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並根據所述用戶生物特徵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13.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建立模組之後,還包括: 第四獲取模組,被配置為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以及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關聯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 第二確定模組,被配置為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第二匹配模組,被配置為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並返回匹配結果。
  14.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五獲取模組,被配置為獲取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 辨識資訊發送模組,被配置為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以使其確定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並將所述待辨識用戶生物特徵與所述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中的生物特徵進行匹配; 接收模組,被配置為接收伺服器返回的匹配結果。
  15.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五獲取模組之前,還包括: 廣播消息發送模組,被配置為向用戶設備發送廣播消息,其中,所述廣播消息攜帶有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以使所述用戶設備將用戶標識資訊和接收到的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用以建立與所述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對應的用戶生物特徵辨識資料庫。
  16. 根據請求項15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廣播消息中還攜帶有簽名資訊,所述簽名資訊由私鑰對於廣播時間資訊進行簽名得到,用於在被所述用戶設備使用公鑰驗證通過後,觸發所述用戶設備將所述用戶標識資訊和用戶註冊設備辨識資訊發送給伺服器,其中,所述公鑰與所述私鑰相匹配。
  17. 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儲存器和處理器;其中, 所述儲存器用於儲存一條或多條電腦指令,其中,所述一條或多條電腦指令被所述處理器執行以實現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步驟。
  18. 一種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上儲存有電腦指令,其特徵在於,該電腦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步驟。
TW108134796A 2018-12-13 2019-09-26 資訊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TWI7782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5691.1A CN109992680A (zh) 2018-12-13 2018-12-13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811525691.1 2018-1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4975A true TW202024975A (zh) 2020-07-01
TWI778296B TWI778296B (zh) 2022-09-21

Family

ID=67128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4796A TWI778296B (zh) 2018-12-13 2019-09-26 資訊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5) CN109992680A (zh)
TW (1) TWI77829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002B (zh) * 2021-02-05 2023-05-11 大陸商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基於生物特徵id鏈的驗證方法及其驗證系統、用戶終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4198A (zh) * 2019-07-18 2021-03-09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识别预处理、身份识别方法及***
US10789347B1 (en) 2019-07-18 2020-09-29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Identification preprocessing
CN112395904A (zh) * 2019-08-12 2021-02-23 北京蜂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及***
CN110765842B (zh) * 2019-09-03 2021-04-06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识别预处理、身份识别方法及设备
CN112866280B (zh) * 2020-07-03 2023-01-10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验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160474A (zh) * 2021-03-22 2021-07-2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鉴权方法、鉴权终端、鉴权***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37018B2 (en) * 2007-07-05 2016-01-1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ultisystem biometric token
US8438385B2 (en) * 2008-03-13 2013-05-07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ty verification
CN102523213B (zh) * 2011-12-13 2014-09-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服务器、终端鉴权方法以及服务器、终端
CN106506433B (zh) * 2015-09-06 202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登录认证方法、认证服务器、认证客户端及登录客户端
US20180247296A1 (en) * 2015-10-27 2018-08-30 Fox Glacier Asset Management Inc Mobile payment system
CN106878017B (zh) * 2015-12-14 2020-02-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身份认证的方法、用户终端、网站服务器和***
CN107231234B (zh) * 2016-03-25 2020-06-09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13114624B (zh) * 2016-03-30 2023-04-25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7113315B (zh) * 2016-04-15 2020-11-13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US10891617B2 (en) * 2016-09-30 2021-01-12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ometric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CN107079034B (zh) * 2016-11-15 2020-07-28 深圳达闼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的方法、终端设备、认证服务器及电子设备
CN108830592A (zh) * 2018-06-12 2018-11-16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验证和权限识别方法及***
CN108900536B (zh) * 2018-08-03 2021-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认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685514A (zh) * 2018-12-14 2019-04-26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支付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002B (zh) * 2021-02-05 2023-05-11 大陸商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基於生物特徵id鏈的驗證方法及其驗證系統、用戶終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7923B (zh) 2024-01-19
CN110297922B (zh) 2023-04-07
CN117786140A (zh) 2024-03-29
CN110297923A (zh) 2019-10-01
CN116304138A (zh) 2023-06-23
CN109992680A (zh) 2019-07-09
CN110297922A (zh) 2019-10-01
TWI778296B (zh)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8296B (zh) 資訊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US1074968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universal decentralized solution for verification of users with cross-verification features
KR102370529B1 (ko) 추적 정보를 획득하고 블록체인 상에 기록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0776786B2 (en) Method for creating, registering, revoking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and server using the same
US1158881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using existing databases
WO2018121555A1 (zh) 一种硬件钱包及其持有者身份验证方法
TWI612792B (zh) 帳戶登入的方法及裝置
CN103139172B (zh) 一种业务实现方法以及装置
TWI706269B (zh) 業務實現方法和裝置
US10972459B2 (en) Identity credential verification techniques
TW201734874A (zh) 身份註冊方法及裝置
US10755237B2 (en) Method for creating, registering, revoking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and server using the same
CN109359601A (zh) 身份验证识别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702301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pplication Identifier
WO2019232868A1 (zh) 用户信息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868970B (zh) 一种认证方法和电子设备
EP3206329B1 (en) Security check method, device, terminal and server
CN109685664B (zh) 一种基于资产托管***关联的数字资产实名登记***
AU2018100478A4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universal decentralized solution for verification of users with cross-verification features
US11907404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secure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US20200334430A1 (en) Self-sovereign ident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documents
JP2015170334A (ja) 認証情報管理システム、認証情報管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310052B1 (en)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blockchain
US2021037421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ty creation and assertion
CN109034944B (zh) 同人多用户的数据信息维护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